产业规划十篇

时间:2023-03-24 16:25:08

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篇1

(一)规划背景。龙王乡位于新郑市东北部,区位优越,距郑州市区仅15公里。交通便利,紧邻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京深高速公路纵贯南北,郑州国际航空港的东南侧,地处新郑、中牟、尉氏县交界地带,总人口41000人,总面积6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8万亩。龙王乡辖28个行政村,51个自然村,176个村民组,10056户,41087口人,乡域面积6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2392亩。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且沙岗与洼地相间,平均海拔110米,俗有“两岗夹一洼”之说。土壤以沙壤土和褐土化沙壤土为主,地下水资源丰富,农业、林业资源充足,是优质小麦、地膜花生生产基地。境内保存较完整的苑陵故城和著名的马陵之战遗址及大量的古墓群,考古和历史价值较高。国家重点工程西气东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均从龙王乡境内通过。自2013年郑州航空港综合实验区在龙王乡成立办事处起,龙王乡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以其优越的地理条件,依托港区的带动,尤其是2017年在郑州航空港区召开的第十一届园艺博览会,主会场的A场馆就在龙王乡,这会成为龙王乡房地产和旅游观光业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极。

(二)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已形成木材加工、花生加工、面粉加工、铁业加工等主要产业。木材加工群体规模不断壮大,发展势头迅猛,目前已成为全乡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全乡木材加工户260户,每年可加工原木13万方,产成品主要有细木板、条子板、夹心板、木砖等,从事木材运输户530户。花生加工群区得到规范建设,辐射带动粮油加工业向纵深发展,提高了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加了产品附加值,全乡共发展优质地膜花生35000亩,从事花生收购、加工、销售的有643户;私营企业有了较大发展,河南省粮油食品公司投资1070万元,与该乡良友面粉厂合作,建成粮食综合加工基地;北京紫珍香果品有限公司投资280万元与陈楼村合作开发特鲜水果基地;河南农大富民种业有限公司投资340万元在蒲庄村兴建了集科研、育种、推广为一体的优质韭菜繁育基地;河南木林森工程有限公司投资320万元,占地500亩,在古城村建成苗木花卉基地;海南海亿达实业有限公司与该乡签订了长年收购花生米的购销协议。

(三)规划任务。整合当地已有的木材加工和地膜花生生产产业,结合园博园A区场馆建设需要的绿化业、旅游服务业及房地产业,带动当地村民就业和增收。

二、规划依据、原则

(一)指导思路。以正在如火如荼建设的园博园为依托,在保护龙王乡古民居的前提下,以郑州市及其周边城镇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以未来乡村旅游发展和生态宜居古镇为导向,在整体形象上,全面打造绿色、环保、生态、宜居的天然氧吧和住宅区;在市场开发上,响应当前国家供给侧改革的方针,提供优质高档的别墅住宅区和乡村古文化旅游体验区;在古文物保护上,由过去自发行为保护,向科学、规范保护方向提升。同时,突出特色,科学管理,将规划区打造成为集特色文化体验、农家休闲、农事体验、乡村度假、高档住宅为一体的知名乡村旅游休闲和宜居目的地。

(二)规划原则

1、保护文物原则。由于规划区的古建筑和苑陵故城已经被些许破坏,合理保护和培育自然和人文资源与环境,给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生态遗产,保护好这些清代中原古民居和苑陵故城。

2、突出特色原则。特色是一个地区发展生命力的关键,园博园的建造主要选在龙王乡无疑是今后龙王乡发展文化乡村旅游和生态宜居古镇的一个特色优势,以优美的人文自然风光和绿色生态的高档别墅吸引周边及全国人民。

3、市场导向原则。一要以市场为导向,在准确把握未来乡村休闲市场的前提下,打造应对市场需求的系列乡村旅游产品,以满足多变和多样的旅游市场需求;二要充分认识到当今城市居民对闲适优美健康的乡村生活的渴望,开发富有特色生态宜居的别墅等房产项目,满足城市人的需要。

(三)产业资源概况

1、龙王乡历史文化古迹概况。龙王乡共有108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八千乡29处、薛店镇46处、和庄镇43处。

2、房地产资源概况。整个规划区可以分三个片区开发,北区古遗址比较多,可以充分开发旅游资源,为旅游文化区,主要为规划区的居住、旅店,文化古街;中部为规划区核心区,受园博园环境绿化影响,可以开发高档住宅、享受型经济;南区为产业园区,配备部分住宅、商业开发,同类功能物业开发与整体规划布局一直,呈分区式集中。

三、SWOT分析

SWOT分析方法是一种企业战略分析方法,即根据企业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按照企业竞争战略的完整概念,战略应是一个企业“能够做的”(即组织的强项和弱项)和“可能做的”(即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之间的有机组合。

(一)优势

龙王乡规划区农家乐发展的优势条件主要体现在资源优势、市场优势、生态环境优势、交通优势等方面。

1、龙王乡文化底蕴深厚。龙王乡的古遗址在中原地带都属于聚集性好、考古价值高的资源,具有区域垄断性特质。林木覆盖率达到27.2%。循环经济快速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升,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2.1%,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2%,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计分别下降11.2%、22%。

2、乡村旅游资源丰富。龙王乡地处中原文化发源地新郑,历史悠久,古遗址众多,且独特的土壤特征,农业景观丰富,农业历史悠久,民俗文化灿烂,生物资源丰富,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农业生产条件良好,地膜花生享誉中原。近年来绿化升级,成为了中原的天然氧吧。

3、距离城市近便,市场优势突出。从市场需求看,龙王乡属于郑州航空港区经济发展重点规划区,今年来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和较高的发展质量,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总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了翻番,城镇化率达到49.6%,消费能力大大加强。

(二)机遇

1、国家政策机遇。国家旅游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开展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示范工作。国家还出台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鼓励农村农业与旅游业发展,有利于乡村旅游的发展完善。

2、省级政策机遇。中部崛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特别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等重大战略决策为规划区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2010年以来,河南省政府推出“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从政策、资金、技术上对全省农村发展提供支持。

3、市级政策机遇。郑州机场是全国重要的区域枢纽机场,而以此为依托,其正在建设航空枢纽、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等客运零换乘和物流无缝衔接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4、园博园的举办带来新的机遇。第十一届园博园举办落户郑州航空港区,并且园博园A区主场馆就在龙王乡,这无疑带动了整个规划区的发展,不仅可以发展旅游相关的吃穿住行服务业,还可以带动规划区医疗教育的发展。

产业规划篇2

一是核桃产业发展态势很好。坚持把核桃产业作为我县第一大农业产业进行培植,严格按照“六个一”的技术标准和“四个一”的质量要求,坚持整村推进核桃产业建设,核桃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发展核桃产业的信心更加坚定。20*年,全县定植核桃5万亩,初步形成了峡口泗湘溪、黄粮冯家槽和高桥伍家坪三个连片面积在1000亩以上的核桃走廊,建成了一批面积超过500亩的核桃重点村。全年累计完成核桃育苗530亩,建采穗圃130亩,完成核桃嫁接44万株。在职教中心举办了第一期农民技术员培训班,共培训核桃技术员65名,在8个乡镇开展了8场专题培训。全县核桃产业在全省已小有名气。

二是烟叶生产水平不断提高。20*年,全年种植烤烟3.88万亩,比去年增长9.9%,收购烟叶5350吨,比上年增长18.9%;均价13.22元/公斤,比去年增加2.11元/公斤;收购金额7246.07万元;实现税收1594.14万元,比上年1*7.59万元增长45.24%,烟叶种植面积、烟农收入、烟叶税收、烟叶均价等创历史新高。

三是畜牧产业平稳发展。实施“科技兴牧”战略,抓好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大良种的引进、繁育、改良、推广力度,逐步实现畜牧产品的升级。全年出栏生猪31万头,增7.5%;出栏山羊8.9万只,增11%。鼓励回乡创业农民工发展特种养殖,现有山鸡、黑豚、绿壳蛋鸡等多种特色养殖场7个。全县标准化规模化万头生猪养殖场1个,千头生猪养殖小区10个,发展出栏肉猪1000头以上的5户,300头以上的19户,100头以上的93户;发展出栏山羊100只以上的20户,50只以上的150户。

四是柑桔档次不断提升。近年来,我们多方筹资,积极争取三峡库区产业基金、退耕还林、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低温雨雪冰冻等项目基金2950万元对全县柑桔产业进行改造升级,其中20*年投入2170万元,柑桔品改工作受到了上级业务部门的充分肯定,湖北省农业厅组织的三峡河谷地区甜橙品种更新改良现场会上,与会领导、专家一致认为*近五年甜橙品种更新改良力度大,效果好,成为全省甜橙产区学习的样板。20*年,全县柑桔总面积达8万亩,其中今年新增2120亩,实现总产量5.4万吨,比上年增长4.9%,实现收入8500万元,完成柑桔品改8200亩,超计划17%。精品果园达到5000亩,精品果园亩产达到2000公斤以上。

四是茶叶效益实现大幅提高。通过引进推广茶园配方施肥、机剪、机采、机制等先进技术,不断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在“第三届*市十大名茶暨名优茶评选”活动中,我县参加评选的6支茶全部获奖,其中昭君白鹤获得“第三届*市十大名茶”称号,绿缘银针等5支茶获得“三峡杯”金奖和“优质茶”称号。20*年,全县茶叶面积2.4万亩,完成茶叶产量519吨,比上年增长83%,名优茶、春茶均价都大幅提高,全年实现茶叶收入3510万元,新建优质茶叶基地5000亩,新建茶叶清洁化生产线2条,完成无性系茶叶苗木扦插繁育1200万株,出圃无性系茶苗800万株。

五是“菜蓝子”工程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建机构、抓基地、建市场、抓检测”四项措施,以城郊蔬菜为抓手,蔬菜产业发展加快,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蔬菜价格有所回落。20*年,全县蔬菜种植9万亩,总产量12万吨,同比增长14.5%。其中建城郊蔬菜基地5000亩,大棚蔬菜面积500亩,今年新建大棚150亩;在永安二市场建蔬菜自产自销区,发放自产自销证1200个。“榛子乡”牌蔬菜通过“农超”对接,成功进入*雅斯超市和武汉白沙洲农贸大市场,年销售量达1.5万吨以上。

二、现代农业加速推进。

始终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全县农业效益和竞争力显著提升。

一是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按照实施一个项目、新建一个基地、培育一个企业、发展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要求,整合农业项目资金,对基地进行水电路配套,加快推进农业示范园建设,带动现代产业发展。20*年,整合低丘岗地改造、水利民办公助、低效林改造等项目资金2200万元,在古夫麦仓打造连片万亩现代核桃基地;整合移土培肥、土地整理、普安灌区、三峡后扶等项目资金2800万元,在峡口普安打造连片万亩现代茶叶生产基地;整合低丘岗地改造、水利民办公助、低效林改造、退耕还林等项目资金2800万元,张家河打造连片万亩现代核桃基地;整合中央财政现代农业发展基金、省级农业配套发展基金1100万元,在峡口文家山打造现代柑桔基地。

二是农业企业发展较快。围绕农业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将各项税收优惠、金融信贷支持、减免有关规费、执行农业电价、优先供应建设用地等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企业,集中力量支持昭君生态、大丰收等龙头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全县现有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萧氏茶叶加工,大丰收脱水蔬菜、马铃薯加工,*龙联食品有限公司有机蔬菜加工,昭君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柑桔加工,绿缘茶叶专业合作社小水果加工,天源核桃加工,航行食品、三峡牧业肉食品加工8个农产品加工企业起步良好。

三是农民组织化程度逐步提高。认真贯彻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通过开展有组织制度、有合作手段、有较大规模、有明显效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活动,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20*年,全县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4家,农民合作组织达到96家,使用注册商标8个,申请产品质量标准认证32个,合作组织规模经营面积达到4万多亩,年销售各类农产品6.5万吨。引导农民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合理进行土地流转,在南阳、古夫、黄粮3个乡镇成立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服务中心,构建了镇村土地流转信息收集网络,20*年,全县规范合同流转面积达到8200亩。

四是农业科技应用水平逐步提高。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建立健全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机制,积极引进推广优质、高效种养业新品种和设施农业新技术,强化科技对高效农业规模化的促进作用。20*年,全县推广“两杂”优质良种新品种25万亩,推广节本增效轻型栽培技术25.5万亩,蔬菜标准化生产5万亩。全年新增农机总动力8000千瓦,机械化耕整作业面积达到21.29万亩,共投入农田作业机械2332台(套),农田作业收入达到400多万元。启动测土配方二期项目,采集土样2000个,布置田间试验32个,验收测土配方肥料对比试验17个,制备样品900个,开展作物配方施肥2万亩。通过科技手段及时准确病虫预测预报,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进一步加强,猪禽防疫密度达到了100%,牛羊防疫密度分别达到98.2%和98.5%,实现了防疫面、免疫率、佩戴耳标率三个100%,将稻温病、柑桔大实蝇危害率控制在千分之三以内。

三、新农村面貌发生较大变化。

坚持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一个突破口,多方争取,重点投入,认真落实中央各项惠农政策,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一是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20*年,整合涉农资金,全年共投入2.2亿元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生产生活质量得到大大提高。以“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为目标,建立农村饮水安全长效机制,以集中供水为主和分散供水为辅的办法,全年投资400万元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点19处,建生物漫滤池13处,解决13个村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筹集资金800多万元,完成了水毁水利基础设施修复工程,对39口塘堰进行了除险加固,修复水毁工程202处,维修灌溉及排涝沟渠21条41公里,完成了古夫河、南阳河等地7处2477米河道的治理工程;投资890万元完成滩坪、田家坪和拱桥湾3座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全年完成5512口户用沼气池建设任务,建成8处乡村服务网点、2处养殖小区小型沼气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8处联户沼气工程全部完工;投资3641万元完成278公里通村水泥路建设。

二是农业基础更加夯实。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机遇,争取国家、省、市投入不断夯宵我且农业基础,农业抗灾救灾能力不断加强,农业产出率不断提高。20*年,全县共争取土地整理项目资金6184万元,其中古夫、高桥、峡口和水月寺四个乡镇3万亩的低丘岗地改造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目前正在抓紧实施。省级投资1750万元的黄粮镇低丘岗地改造项目完成投资的60%;省级投资1829万元的黄粮镇基本农田整理已完成工程量的30%。投资1987.49万元,在4个乡镇建设完成水池17口容量15650立方米,管网272.87千米,烟路41条15.*千米、密集式烤房140栋,烟草通用和专用设备860套,烟水配套和烟路工程受益面积1.5万亩,烟机项目受益面积1.69万亩。投资1360万元新建3个烟叶收购站点。顺利完成了黄粮镇水磨溪“民办公助”项目建设任务,该项目共完成渠道整治16条15800米,塘堰整治7口,新建取水口15处、沉砂池12座和控制闸12座;新建人行桥11座、放水口1*处、涵管762米;完成黄粮镇集雨灌溉工程,新建蓄水池12口,366m3,建粗滤、漫滤池各1口,取水口2处,新修堰塘1口,蓄水3000m3,安装引水管道26000米,供水管道2030米,节水灌溉配水管网5721米。完成了“长治”七期工程中20*年30.30平方公里的治理任务和20*年新增的19.89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计划,总投资达627万元。完成张家河现代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在黄粮镇张家河村、界牌垭村建小水果基地800亩,其中农田整治坡改梯25亩,兴修田间工作道路及排洪沟11条,蓄水池13口,1575立方,整修堰塘2座,建取水坝2座,机耕道路2条,完善基地内管网灌溉设施,已定植苗木4万株。完成乡镇畜牧兽医站基础设施改造任务,改扩建县级兽医诊断室200㎡,新建乡镇兽医站业务用房面积120㎡,添置各类仪器设备县乡共计93台套。

产业规划篇3

北到机场东线与咸宋路,南到渭河,西到机场西线,东到西铜高速,总面积95.3平方公里。规划内容包括区域产业协调发展。而建设用地范围为东到西咸界,西到机场西线,北到一道塬,南到渭河堤顶路,总面积29.5平方公里。规划区居住人口容量约为10.6万人。

规划期限近期2009~2014年,远期2015~2020年。

规划区发展规划

规划区内适宜发展的产业类型为:高新技术产业、文化旅游产业、都市休闲产业及生态农业产业等无污染、低能耗、易于与周边环境融合的生态型产业。

规划区内不适宜发展高污染、高载能且与环境协调度较差的产业。

空间布局

空间布局为:北部旅游、中部产业、南部休闲的空间布局。

布局结构

规划区总体形成“一塬、三带”的布局结构

发展定位

规划区定位:是西安都市圈的重要产业组团,未来都市区东北部中心,集高新产业、文化旅游、都市休闲、生态度假等为一体的滨水特色的生态产业带。

建设用地布局结构

“两区、两心、四轴”空间布局

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㈠对外交通

规划新建三条南北向快速交通干道,分别为:机场中线、秦汉大道,连接秦宫遗址、窑店和西安草滩、正阳大道和正阳大桥。以此加强规划区内部及其与西安、中心城区、周边地区的联系。

㈡内部路网规划及停车场

规划区内路网按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级进行配置,形成“三横四纵”的道路交通骨架。

绿化及生态景观规划

㈠绿地系统结构

规划通过渭河滨河绿带、咸铜铁路防护林带,以及南北向绿化带,形成“方格网状”多廊道绿地系统格局。

㈡规划分类

公共绿地:规划形成6处集中绿地、多处带状绿地、若干处组团绿地。

防护绿地:规划区内沿地形及交通走廊划分生态防护绿带: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的防护绿带,宽度50米;铁路和高速路两侧的防护绿带,宽度为30—100米。

㈢生态景观结构

产业规划篇4

关键字:临空经济区;临空产业;区域经济;中部发展;产城融合。

中图分类号:A715文献标识码: A

武汉,一座因水而生的城市,蕴育了江城千百年来的厚重历史,也赋予了这座承接南北、纵贯东西的特大型城市独特的文化脉络,这里拥有“九省通衢”的核心枢纽优势,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立体交通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致力于创建以武汉临空经济区为核心动力的国际空中门户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临空经济发展研究的过程中,规划关注的不仅仅是建设层面的解决方案,我们更倾向于产业的定位研究、环境的生态保护和人文的历史传承,在城市的原有肌理上继承和发扬城市的个性与特点,形成一个具有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动力的现代临空经济区。

一、区域认知

1、规划背景

“速度经济”时代下临空经济区成为区域发展增长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作为中部地区的湖北省会城市,不沿边,不沿海,要参与国际竞争,航空是最便捷、最高效的桥梁和纽带,只有将武汉市打造成为真正的水陆空综合交通枢纽,才能更多地利用全球性资源,来发展临空经济,从而支撑和推动中部地区的建设和发展。

2、区位分析

目前我国正在接受第三次产业转移,主要集中在两个“三角洲”地区之间的中部省区,中部将成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2010年12月,国务院以46号文件下发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由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圈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主体构成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等列为“国家重点开发区域”,给中部地区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3、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确定的临港经济区的范围初定为规划区与控制区两个层面,总面积约1100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区面积362平方公里,包括围绕天河机场的武汉市东西湖区、黄陂区、孝感市(闵集乡)的“两市三区”范围,即以机场为中心,半径10公里以内区域;控制区面积735平方公里,范围涵盖整个东西湖区、黄陂区部分和孝感市部分。

4、现状问题

(1)产业规模小,未形成产业集群

缺乏临空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各园区产业规模小,地均产值不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率低,未形成合力;

(2)公共设施不足,新城格局不突出

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新城格局尚未形成,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滞后,新城中心格局不突出;

(3)交通优势未发挥,基础设施不足

“铁水公空”交通优势作用未充分发挥,重大市政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4)生态环境特色应用缺乏

生态资源丰富,但板块特色不够鲜明,城乡建设与生态保护矛盾日益突出

二、项目策划

1、临空经济发展研究

临空经济区依托机场,尤其是国际性、枢纽性大型机场,利用其对人流、物流的聚散优势,快速成长并且聚集了强大的资金流和信息流,随之带动所在区域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临空经济区的生命周期可分为三个阶段:

起步阶段――临空产业(机场经济福利外溢);

发展阶段――机场城市结合体(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快速增长和积累);

成熟阶段――机场的城市(形成完整的依托机场经济的城市框架)。

(1)临空经济产业分类

临空产业是以机场客流和物流为中心、具有现代化服务性特征与新经济时代特征的新兴产业。主要分为三类:

直接产业――航空物流业、航空食品业、航空维修业、航空公司行政总部、航油航材总部、航空培训中心等;

延伸产业――商务/商贸经济、会展经济与购物旅游经济、文化休闲娱乐等航空关联产业;

高新产业――对鲜活保存和时效性有很高要求,以及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高的高新技术产业。

(2)临空经济的布局

通常在机场周边的5公里范围内,主要是航空物流业、航空食品业、航空维修业、航空公司行政总部、航油航材总部、航空培训中心等直接航空产业。

通常在机场周边的5-10公里范围内,主要发展延伸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如商务/商贸经济、会展经济与购物旅游经济、文化休闲娱乐等航空关联产业。

通常在机场周边的10-15公里范围内临空经济的影响在这一区间会递减,产业发展具有多元化的特征。

2、发展战略定位

围绕现状基础、城市空间和产业发展需求,我们研究总结了武汉临空经济发展战略定位: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硬件设施和服务水平,生态基础良好、环境特色鲜明,产业发展基础条件优越,高端人才聚集,形成宜居、宜业、宜学、宜游、产城一体、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滨水临空智慧城。

3、发展策略

区域协同策略――依托武汉城市圈,实现区域共荣。

武汉临空经济区的崛起发展必须依靠大范围的区域合作,形成合力,实现彼此间的服务与支撑。武汉市将临空经济区建设视为武汉市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因此,要实现武汉临空经济区的崛起发展必定要依托武汉城市圈,实现区域发展的分工协作,整合各类资源,扩大规模效应,参与区域竞争。从而,最终实现武汉临空经济区从区域承接区域变为区域发展核心。

功能复合策略――功能复合集聚,提升产业能级。

武汉临空经济区作为武汉市的重要发展板块,是武汉城市圈发展的门户区域,因此,构建功能复合集聚的城市新功能是提升产业能级的基础条件。

在大力推动临空产业发展背景下,强化不同产业的功能复合与集聚,本次规划分别构建临空类产业、临空物流业、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研发等多重功能片区,形成产业集群优势,带动武汉临空经济区高效有序的开发建设。

生态保障策略――设计结合自然,维护生态环境。

规划采用设计结合自然的理念,在维护现有生态体系的基础上,构建片区景观格局。武汉临空经济区内现有丰沛的水系资源及良好的自然环境,规划保留并强化现状的水系河流,凸显以水为特色的景观特征,形成城水交融的生态网格格局。

通过生态环境的营造,大力提升地区形象,从而吸引高素质人才导入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三、规划框架

1、规划愿景

武汉市提出,到2015年,临空经济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00亿元;到2020年,临空经济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00亿元,天河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和货邮吞吐量分别达到4000万人次和50万吨,力争进入全国机场前10名,开通国际航线40条以上,真正成为中部地区国际门户枢纽机场。

2、空间格局

武汉临空经济区空间格局为:

“一核两心、三区多园”

“一核”是指以天河航空枢纽辐射半径5公里形成临空核心圈层;

“两心”指盘龙新城中心、吴家山新城中心;

“三区”指黄陂临空发展区、东西湖临空发展区和孝感临空发展区;

“多园”指在三个临空发展区的基础上,形成航空企业总部区、走马岭保税物流园、横店临空产业园等13个产业园区。

3、产业布局分析

本轮方案重点研究5-10公里辐射半径区域范围内的产业发展整合,增加第二、第三产业比例,主要以服务型产业、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金融业、教育业、公共服务、会议会展等为主。为了完善产业链发展,我们通过现状产业分布分析,结合本地发展需要,补充完善了以下几项发展产业:

(1)中小企业总部基地

武汉的区位优势,决定了不仅可以吸引大型企业来此设立总部,还可以在一些商贸、物流便利的区域设立新型民营总部基地,并着力创建成为全国首个为中小企业甚至微型企业设立的总部区。社区化的民企总部集群,免除了企业自建车队、会议中心等配套设施的经营成本,又结合了就近商贸物流业的产业规划,是总部经济体新的发展方向

(2)健康养生产业园

健康产业是一种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是指与人类健康相关的产业的统称,主要包括与健康相关产品的制造业和与健康相关的服务业。与健康相关的制造业涉及行业领域有医药、医疗器械、保健食品、体育健身用品等;与健康相关的服务业则包括医疗卫生、体育健身、康复疗养、休闲娱乐、老年监护等。

(3)国际商务商贸会展综合服务区

通过城市商业发展格局的分析,商务商贸会展服务区是对黄陂临空经济区的一个重要补充内容,拥有汉口北市场群的商业基础和周边高科技产业园的支持,借助优越的航空区位,打造一个新的商务商贸交易平台,带动整个区域的产业链升级。

(4)精致农业产业园

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把基地农业向产业链上游提升,除了保留当地农民生产生活习惯,还可以通过食品加工、旅游观光等由农业所带动的产业为本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高附加值有机农作物打开新的市场。

(5)教育培训产业基地

主要包括技能培训、管理培训、创新教育、教育配套服务、北部网络教育中心、新型人才培训基地等教育产业,形成培训、生产、创意研发、管理一条龙的教育产业体系。

3.4生态环境构建

(1)水敏感分析:自然分洪区和城市分洪区综合考虑发展,形成一个可持续的自然排洪排涝的系统。雨涝季节,城市积水能够迅速通过人工模拟的生态沟渠或景观系统排入到自然河流和湖泊中去,干旱季节,可以通过湖泊和河流回灌给城市景观水体作为补充,从而形成一个持续的水体自我调节系统。

(2)生态绿楔功能保护:主要包括武湖生态绿楔功能区和府河生态绿楔功能区,在严格保护水系沿线生态湿地及林地功能的前提下,局部适度发展生态休闲、旅游观光功能。

(3)风环境影响分析

通过有目的的构建大尺度城市通风廊道,保证自然风得以在城市中流通,将郊区温度相对较低的冷空气和新鲜空气引入中心城区,带走城市中心区的热量和废气,从而最大限度地达到降低城市内部温度和净化城市空气的目的。

结语:在这片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土地上,规划就是一副具有创造性和前瞻性的宏伟蓝图,赋予它的不仅是时代个性的彰显,文化脉络的沿袭,更是历史发展使命的精神传承。

参考文献:

[1]华夏。武汉临空经济的发展及影响浅析[J].物流技术.2011(09)

[2]张蕾,陈雯。空港经济区产业结构演变特征――以长三角枢纽机场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2(12)

产业规划篇5

第一节自然资源与环境条件

一、地理位置:蚕豆生产基地规划区位于黄土高原丘陵区和海南台地的豆麦、豆油轮作区,习称东部农业区。耕地主要分布在2200—2800米的黄河、湟水谷地和河谷两岸的丘陵山地,种植业历史悠久,是省的粮油主产区。

二、气候条件:规划区属高原大陆性气候,海拔高,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年日照时数2580—2701小时,光能资源丰富。降水量少而集中,蒸发量大,年降水量为320.6-533.4毫米,其中4-9月的降水量为292.4-462.9毫米。项目区气候凉爽,年平均气温2.8℃。雨热同季,无霜期100天--180天,适宜蚕豆的生长发育。

三、土壤条件:规划区主要耕地土壤有灌淤土、灰钙土、栗钙土和黑钙土等。其中,河谷灌区以灌淤土为主,土体深厚,结构良好,有机质含量较高;旱耕地土壤以栗钙土为主。

四、水资源状况:规划区主要分布在湟水流域和黄河流域及支流两岸,灌溉用水为湟水及其支流、黄河、恰卜恰河等河流的地表水。有效灌溉面积占项目区耕地总面积的31%,可满足优质蚕豆生产基地建设的需求。

第二节规划区农业生产条件

规划区近邻省会市,是全省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科学研究、文化教育事业较发达地区,人口集中,耕地资源丰富。全区共涉及81个乡镇,1141个行政村。总耕地面积326.67万亩,其中可灌溉面积81.45万亩。从种植业结构看,年本规划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19.62万亩,其中蚕豆种植面积29.86万亩,占9.3%(其中湟中县12.48万亩,互助县7.51万亩,大通县4.1万亩,湟源县4.5万亩,共和县1.04万亩、贵德0.23万亩),平均亩产247.3公斤,生产优势比较突出。

项目区交通便利,通讯网络覆盖全区。目前已形成了省际公路、国道高速干线、铁路为骨架的交通网络及通讯、信息网络覆盖全区,为产品的外销和流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第二章规划背景及依据

第一节规划背景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稳定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国发[]25号文件)精神,切实把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在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实践中,提出要坚持突出特色、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原则,积极发展蚕豆、马铃薯、油菜等特色产业。为了进一步加强蚕豆产业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蚕豆优良品种培育、示范和推广,加快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步伐,在经过认真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编制了本规划。

第二节规划编制依据

1、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下达年第一批省级预算内资金前期项目投资计划的通知》(发改投资[]177号)

2、《省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发展“”规划》

3、《省种植业发展“”规划》

第三章规划的必要性

一、蚕豆生产基地建设是促进特色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时期,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是推进我省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省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发展“”规划》提出了全省“种植业要立足高原冷凉气候,发挥比较优势,突出特色基地建设,扩大无公害绿色产品生产规模”的发展思路。这一思路既符合我省独特的气候特点和种植业结构调整方向,也符合中央发展优质农产品和地方特色农业的宏观政策。

二、蚕豆生产基地建设有利于整合优势,扩大出口创汇,增加农民收入

蚕豆粒大饱满、皮色鲜亮、无虫蛀、无国际检疫对象。百粒重150—190克,籽粒乳白色,适于青荚保鲜,籽粒蛋白质含量22—34%,淀粉含量45%左右,脂肪含量1.2—1.4%,营养品质和商品品质均优于全国其它春蚕豆产区,在国际国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蚕豆是我省的优势粮、经兼作作物和主要的出口农产品,原粮干籽粒主要出口日本、东南亚等地区,年出口量2万吨以上,内销1万吨以上。其中以湟中县为主产区生产的“湟中蚕豆”,是省对外贸易的主要特色产品。近几年随着新品种推广应用和栽培技术的不断改进提高以及耕作制度的不断完善,产量和品质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和改善。以湟源县为主产区生产的马牙蚕豆绿色无污染,籽粒商品性好,表现为皮薄、粒大、籽粒饱满均匀、无斑点及破碎、无虫蛀、适口性好,营养丰富、产量高、达到出口一级和二级标准,商品率很高,1997年11月18日,省商标事务所批准注册“马牙”牌商标。蚕豆生产基地的建设,有利于整合我省蚕豆产业的技术优势、区位优势和品牌优势,提高我省蚕豆的生产潜力和产品品质,提升国际国内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增加种植农户的收入,进一步扩大出口数量,增加出口创汇份额。

三、蚕豆生产基地建设有利于提高我省蚕豆生产的集约化经营水平

我省生态区域呈多样性分布,农业规模化经营程度低。蚕豆生产基地的建设,可通过集中建立优质蚕豆良种繁殖基地和生产基地,进一步推进我省蚕豆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健全推广和供种体系,完善技术服务,提高规划区蚕豆综合生产能力和集约化水平。并通过订单形式,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形成优质蚕豆供种、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四、蚕豆生产基地建设是改善蚕豆主产区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的重要手段

由于受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农业科技认识程度的不同等多种因素影响,我省农业投入相对较小,品种更新缓慢,品种混杂且退化严重,新技术推广覆盖面积小,科技含量低,经济效益差。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水利设施长期得不到有效维护,水资源利用率低。蚕豆生产基地的建设,可进一步加强农田保护和中低产田改造,逐步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扩大良种覆盖率,推广普及先进适用的农业新技术;通过不断增加基地科技投入,提高蚕豆主产区种植农户的科技种田水平,最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

第四章蚕豆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

第一节全国蚕豆生产现状

一、蚕豆生产区域分布

蚕豆属冷凉型作物,分春播和秋播两大类型,播种面积分别占全国蚕豆总播种面积的14%和86%。其中播种面积最大的区域是西南的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占全国种植面积的55%;其次是华东的江苏、浙江省和华中的湖南、湖北、江西省,占33%;、甘肃、河北三省占10%,其它省区占2%。总体来看,我国蚕豆生产规模处于较大的起伏波动中,西南、华东等主产区蚕豆生产规模处于上升趋势或相对稳定状况。

二、生产地位

蚕豆是中国食用豆类作物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始终保持着在世界上栽培生产规模最大的地位。蚕豆集蔬菜、饲料及工业原料于一身,属粮食、经济兼用型作物。青蚕豆鲜销和高蛋白饲用、淀粉加工及其综合经济效益显著高于其它豆类作物。在农业耕作体系、种植业结构调整及特色产业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三、生产技术水平

从全国蚕豆主产区的生产现状分析看,我国蚕豆生产依靠政府扶持和项目带动,进行了品种改良研究、大田生产栽培技术研究、鲜销生产技术研究、干籽粒产品加工工艺改进等,通过大面积生产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鲜销生产的技术基本上达到了国家食品标准化生产技术水平,鲜籽粒加工生产技术,基本达到了国际化的生产工艺标准和贸易标准水平。一系列高产高抗逆性品种的育成、推广与应用为提高蚕豆单产水平、生产总量和增强市场竞争力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四、蚕豆深加工产业

我国蚕豆生产在国内的加工领域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对鲜籽粒产品用作鲜销蔬菜的加工,已进入了标准化的工厂化加工程序,产供销体系相对健全,技术含量高;另一类是干籽粒加工,属于利用传统的加工技术进行地方特色产品的加工,近年来加工工艺、加工设备及包装有了较大改进,但产品类型较少,如酱菜、小食品、淀粉等,少部分干籽粒作为加工型饲料或直接用作饲料消费。

蚕豆鲜籽粒加工生产和贸易极具优势。根据蚕豆不同的产区特点,研制开发的鲜籽粒蚕豆系列产品诸多,产品数量、品质、类型可满足市场的不同需求。同时,较多的加工研发资金投入,给蚕豆鲜籽粒加工产业注入了活力,使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第二节省蚕豆生产现状

一、种植区域分布状况

省春蚕豆产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农业区的大通、湟中、湟源、互助、民和、平安、共和、贵德等县,占全省蚕豆种植面积95%以上。产区气候、环境、土壤等条件特别适宜蚕豆生产,属于蚕豆的适种生态区。耕地主要分布在2200—2800米的湟水河及支流的河谷地带和河谷两岸的丘陵山地,种植业历史悠久,是省的粮油主产区。

二、生产现状

蚕豆是的优势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列长江以北春蚕豆产区第三位。“”期间,省蚕豆生产紧紧围绕农民增收目标,立足比较优势,取得了长足发展。年全省蚕豆良种繁育基地4.08万亩,平均亩产299.6公斤,生产优质良种1224万公斤;蚕豆商品生产基地41万亩,平均亩产194公斤,生产蚕豆7.9万吨。受市场调节和种植业结构调整影响,全省蚕豆生产总的趋势是趋于稳定,略有增长。目前,我省蚕豆产品开发利用水平低,主要用于鲜籽粒直接食用、淀粉加工、干籽粒小食品加工及干籽粒原粮外销。从产业发展现状看,近年来,通过加强农业部门与涉农企业的横向联合与合作,不断壮大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省蚕豆产业链逐步得到延伸,产业综合效益得到较大幅度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以东部农业区为主的蚕豆主产区,蚕豆生产依靠粮食收购渠道和出口订单形式,逐步增大市场份额,为主产区农民增收提供了有效途径。

三、技术现状

(一)科研技术

省农林科学院是我省长期从事春蚕豆育种改良研究的省级科研单位,育成的品种在我国春蚕豆区广泛种植,如系列蚕豆是、宁夏、地区和甘肃部分地区的主栽品种,已成为我国春蚕豆原种扩繁基地和出口蚕豆生产基地。“十五”期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蚕豆新品种3个,近几年,在我省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增产增收作用。新品种改良和推广力度逐年加大,年全省蚕豆平均单产194公斤,比2000年的126.9公斤提高了67.1公斤,提高了52.9%。主要推广的品种有3号、9号、10号、11号、12号、马牙等。其中“3号”在全国农业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二)栽培技术

多年来,蚕豆优势主产区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采取农机、农艺相结合,良种、良法相配套的技术运作模式,总结制定了以蚕豆新品种、蚕豆机械点播、合理密植、摘心打顶、测土配方施肥等为主推技术的一整套蚕豆综合丰产栽培技术,在生产中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积极推行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技术,在改善蚕豆品质、提高蚕豆综合生产能力方面进一步加强栽培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提升了我省蚕豆的市场竞争力。

四、蚕豆出口及加工现状

省蚕豆的商品率较高,一般在65%-72%之间,外销量旺盛,产品多以原粮外销为主,是我省主要出口农产品,直接或转口出口2万吨左右,远销日本、欧洲等地,占全国蚕豆出口量的近50%。初步形成了“外贸出口企业+农户”的出口创汇产业雏形。

湟中县是我省重要蚕豆生产基地,蚕豆产品通过了国家绿色产品认证,“圣域”牌蚕豆注册为蚕豆绿色食品商标。商品蚕豆主要由省源兴工贸有限公司、省新力进出口公司和省小三鑫粮油进出口公司等企业经营。部分产品开展初级加工,如剥皮蚕豆、油炸蚕豆和干炒蚕豆等。其中源兴工贸有限公司主要开展蚕豆、青豌豆等农产品的种植、收购、加工和出口,产品主要销往日本、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墨西哥、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也门、黎巴嫩、阿联酋、约旦等12个国家。从现有加工设备上看,新力公司和源兴公司有加工贮藏车间和半自动分级成套设备。其中源兴公司主要以地下暗藏为主,以防止蚕豆种皮褐化。江河源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的油炸蚕豆目前规模虽然不大,但在小食品开发方面很有发展前景。现有成套的加工设施设备,包括浸泡池、脱皮机、油炸设备、离心机、烘干机、包装机。要做大做强蚕豆产业,蚕豆加工链还需进一步拓宽和延伸。如蚕豆膨化生产线、饮品加工包装生产线、高温杀菌机械、蚕豆功能成分分离提取设备等是非常必需的。

五、资金投入和项目支撑现状

多年来,蚕豆生产紧紧依靠科研、推广力量在新品种、新技术应用上取得了较快发展。“十五”以来,省财政连续5年立项扶持优质蚕豆生产基地、优质蚕豆特色产业村及种子村建设,累计投入资金580万元,用于蚕豆生产、原种保纯、良种提纯、扩繁等补助。通过项目带动,项目区及技术辐射区蚕豆综合生产能力大大提高,蚕豆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第三节蚕豆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蚕豆良种繁育和供种能力低,新品种培育更新速度滞后

因缺乏科研实验资金和设备,优良新品种培育更新赶不上,现有主栽品种混杂、退化等问题突出,种子提纯复壮工作滞后,影响了我省蚕豆的商品优质率和市场竞争力。目前全省蚕豆良种繁育基地规模较小,与大田生产和省外调种总需种量差距很大,统一供种率低,良种化程度低,优良蚕豆新品种繁育滞后,推广速度慢,不能满足大田生产的用种需求。

二、科技支撑能力不强,科技含量不高

农业科研、教育、推广部门缺乏有效衔接,基层研发能力不强,导致真正可以转化为生产力的科技成果储备不足,成果转化慢。在大田生产中,新技术、新品种引进推广还远远不能满足农业科技创新的需要。

三、产业化和农民组织化程度低,规模效益不突出

规划区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尚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蚕豆生产仍以分散经营为主。因此农民获取市场信息渠道窄、能力弱,规模效益低,难以形成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此外,由于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少,组织化程度低,产业化经营组织与农民利益连结机制不紧密,带动能力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蚕豆的产业化发展。

四、产品开发及加工水平低,品牌效应不明显

目前,干籽粒产品开发和加工技术的滞后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蚕豆产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1)加工技术落后。以乡镇企业及民间作坊为主体的加工技术体系,技术多处于初级水平,加工数量和质量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2)产品类型单一。省内蚕豆产品多以干籽粒加工淀粉和直接性原粮外销为主,不能满足更多的消费群体对不同加工产品的需求,精深加工转化率低,加工利润额率低,反过来也影响了支撑蚕豆产业技术创新的投入。(3)品牌效应低。由于宣传力度不够等因素,我省优质蚕豆产品没有形成商品优势,区域化生产优势没有更好地发挥出来。省内的“马牙”牌蚕豆、“圣域”牌蚕豆的名品效益有待进一步巩固。

第五章蚕豆市场前景分析

第一节蚕豆产区基本需求分析

一、市场需求分析

我国蚕豆干籽粒原粮产品出口的80%销往日本、欧洲等地的上等商品市场。出口商品主要依赖我国春蚕豆产区、甘肃两省的大粒蚕豆产品。同时,蚕豆鲜销产品贸易量增加迅速,近10年来,鲜销蚕豆的国际贸易量的增长超过了200%,出口覆盖区域从东南亚、欧洲发展到北美洲、非洲等地区和国家。但由于干籽粒加工类型和产品品质的档次较低,所以,干籽粒出口贸易总量和贸易额度远低于其它集约化经营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

此外,就国内市场而言,蚕豆干籽粒产品的50%用作饲料,多以原粮饲喂为主,是农区畜牧养殖业的优质饲料。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饲养业的快速发展,饲养量不断增加,特别是对饲料品质的要求在不断提高,蚕豆饲用量将不断上升。

二、加工及消费需求分析

近年来,由于蚕豆饲用量的增加和蚕豆食品的保健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内干籽粒蚕豆需求量不断增加,干籽粒交易量的70%都用作食品加工。如“蚕豆罐头”、“油炸青皮休闲蚕豆”、“香酥蚕豆”等,均受到不同消费人群的喜爱和推崇。今后,随着加工技术和营销方式的改进,优质蚕豆的市场占有份额和消费层会更加扩大和延伸。

第二节蚕豆消费需求分析

一、种子需求分析

省具有春蚕豆生产的自然优势和科研优势,繁殖的蚕豆种子产量高,品质优良,除满足省内蚕豆生产用种需求外,主要销往甘肃、内蒙古、等地区。近几年,由于国内国际市场对青荚和鲜粒蚕豆的需求上升,带动了我省蚕豆种子产业的发展,成为青荚用蚕豆种子的主要产区和供应地。

二、加工业需求分析

伴随蚕豆加工业的快速发展,使蚕豆产业的加工领域呈多样化、多元化发展态势。干籽粒蚕豆的加工产品如休闲食品、保健食品、方便食品的研制和开发使干籽粒蚕豆的市场需求量逐年增长。同时,菜用型蚕豆青荚和鲜粒蚕豆速冻产品在经济发达地区销售旺盛,年需求量已远远超过对干籽粒蚕豆的需求。是发展蚕豆青荚和鲜粒加工产品的良好场所,具有独特的生产季节优势。在南方蔬菜供应偏紧的炎热夏季,正是我省鲜粒蚕豆和青荚成熟上市之时。特别是鲜粒速冻蚕豆加工方便,耐贮藏,使货架期和食用周期延长,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前景非常看好。

第三节蚕豆市场流通状况

年以前,我国干籽粒蚕豆的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年达到最高,为40.01万吨,占杂豆出口量的24.5%。以后、由于价格竞争力变弱,优势逐渐被澳大利亚取代。年我国蚕豆原粮出口量为2.48万吨,占杂豆出口量的2.9%。近年来,我国鲜销蚕豆的出口量正逐渐上升,年成交量均在200万吨左右。以鲜籽粒速冻和加工成罐头的产品进行交易,深受中东和欧洲国家欢迎。这种良好的贸易势态将会继续保持。

第四节蚕豆需求变化趋势与市场前景

伴随人们对蚕豆营养价值和药用保健功效的逐步认识和了解,对蚕豆的消费需求也越来越高。蚕豆产品的研发和加工技术都成为各豆类加工企业关注的焦点。如何体现蚕豆的消费价值,更大程度上决定了蚕豆产业发展的强度。传统的原粮商品、鲜销商品、膨化类及小食品、酱菜、淀粉类加工产品、饲料等等加工产品的开发,将越来越多地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饲料加工业、药业等各渠道商品流通的需求。

是大粒优质蚕豆主产区之一,以病虫为害轻、粒色浅、粒重高等外观特点和优质品质赢得了比较稳定的国际贸易市场,也是夏秋季节鲜销产品市场的最优产区,市场前景一直看好。

第六章规划总体思路与规划原则

第一节规划总体思路

从现阶段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出发,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实施扶优扶强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加强宏观调控,实行政策倾斜,合理有效地配置农业生产要素,以全面提高春蚕豆生产能力和科技含量为重点,以科研服务体系建设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为突破口,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通过改善生产基础设施条件,加快基地建设,主攻单产,增加总量,提升蚕豆品质,推进我省优质蚕豆出口贸易和加工业的有序发展。

第二节规划原则

一、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原则。以产区特点、蚕豆品种特性、技术条件、产业基础、规划建设要求为依据,对项目建设进行合理布局,科学配置。

二、比较优势原则。综合考虑资源条件、生产基础、市场环境以及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因素,扬长避短,优先扶持发展具有一定基础和竞争力的生产区域,尽快形成规模优势。

三、突出重点原则。选择优势产区要相对集中,投资建设要突出重点,推动农业资源、人力、财力向优势产品和产区集中。

四、坚持科技支撑,突出效益的原则。以科技为先导、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集成与应用,提高产品质量,增强竞争能力,实现产业的快速升级和效益不断增长。

第三节规划总体目标

到2015年,培育出适合灌溉农业区种植的大粒蚕豆新品种1—2个;适合半浅半脑山和农牧交错区的耐旱早熟中小粒蚕豆新品种1-2个;在东部农业区建立优质蚕豆良种繁育基地5万亩,其中新建良种繁育基地1万亩,新品种覆盖率达到100%;建立优质菜用型鲜籽粒蚕豆生产基地6万亩,优质干籽粒蚕豆生产基地44万亩。项目区蚕豆单产由年的247公斤提高到280公斤;建成年加工速冻鲜粒蚕豆2万吨生产能力的标准化蚕豆鲜籽粒加工厂1座。未来五年,即“十二五”期间,蚕豆商品率达到90%以上,出口率达到60%以上。

第七章区域布局与建设重点

第一节区域布局

以省农科院为科技研究开发中心,以湟中、大通、湟源、互助、共和5县为重点产区,辐射民和、平安、市城北区等县区形成优质蚕豆生产区域。

一、品种优化工程建设

以省农林科学院为依托,新建春蚕豆研发中心,主要承担新品种及新材料的引进、培育、保存及良种繁育、试验、示范、推广工作,为蚕豆大面积生产提供新品种种源、技术等方面的服务、支持与储备,实现春蚕豆产业的优化与升级。

二、蚕豆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在巩固主产区现有良种繁育基地的基础上,在互助县威远、五峰、高寨、哈拉直沟、红崖子沟、塘川,大通县景阳、新庄、塔尔,湟中县多巴、拦隆口、李家山、田家寨、鲁沙尔,湟源县申中、大华、和平,共和县龙羊峡等5县18个乡镇为中心建立优质蚕豆繁种基地5万亩,开展现有蚕豆品种的提纯复壮和新品种繁育。到“十二五”末,使全省蚕豆生产的良种化、优质化率达到90%以上。

三、蚕豆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

到2015年,在蚕豆优势主产区湟中县多巴、拦隆口、李家山、田家寨、鲁沙尔、汉东、共和、土门关、上新庄、西堡、大才11个乡镇,互助县威远、五峰、高寨、哈拉直沟、红崖子沟、塘川、台子、东沟、东和、边滩10个乡镇,大通县景阳、长宁、新庄、塔尔、黄家寨5个乡镇,湟源县申中、大华、和平、巴燕、波航5个乡镇,共和县龙羊峡、铁盖、沙珠玉、恰卜恰4个乡镇,辐射民和、平安、市城北区等县区建立优质菜用型鲜籽粒蚕豆生产基地6万亩;建立优质干籽粒蚕豆生产基地44万亩。

四、技术推广与支撑能力建设

(一)农业新技术应用

1、推广优质蚕豆新品种

主要推广11号、12号、马牙、10号等优良品种50万亩。

2、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通过分地片采样、测定分析,制定科学的施肥方案,示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40万亩。

3、推广蚕豆机械点播技术

在蚕豆主产区推广蚕豆机械点播技术20万亩。

4、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针对蚕豆产区的蚜虫、蓟马、赤斑病、轮纹病等病虫害开展预测预报,进行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防治面积55万亩。

(二)技术培训

在规划区内每年培训县乡农业技术骨干100人(次),科技示范户200户,培训农民2000人(次)。7年培训县乡技术骨干700人(次),科技示范户1400户,农民14000人(次)。

五、产品加工体系建设

新建蚕豆干籽粒分选与加工车间、贮藏库;蚕豆鲜籽粒速冻加工车间、冷藏库及相关配套设备,形成年加工干籽粒7万吨,速冻鲜粒蚕豆2万吨的加工生产能力。

第二节建设重点

一、品种选育

生产基地建设要选用优良品种,淘汰当地混杂退化及来源不明的品种。扩建、新建蚕豆原种繁殖基地,严格按照原种生产技术规程,建立原原种圃和原种圃,确保新品种优良种性的长期保持,向良种繁育基地提供高质量原种。项目建成后,当地良种覆盖率达到100%,种子纯度达到98%,大田推广所需良种全部由规划区良种基地提供。

二、产业标准化与管理

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为重点,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大力推进蚕豆生产基地标准化建设。执行《绿色食品豆类》、《省出口蚕豆质量标准》等标准,进一步规范蚕豆标准化生产。加强基地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和管理,创建一批“优质蚕豆标准化示范乡”、“优质蚕豆标准化示范村”;引导蚕豆产业龙头企业建立完善的企业标准体系,大力推广“标准+企业+基地”的经营模式,提升蚕豆的产业化水平;加快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指标、检验方法。农产品出口企业要率先应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积极实施“良好农业规范(GAP)”,扩大产品出口份额。在宣传上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普及标准化知识。以点带面,引导农户走标准化栽培、标准化管理的道路。

三、技术创新与推广

一是立足我省科研、推广优势,突出抓好以良种培育为重点的科技攻关,开展品种改良工作,加快蚕豆新品种繁育,特别是加工型品种的引育和扩繁推广;二是紧紧依靠品种和资源优势,建立优质蚕豆标准化生产基地,实现规模效益;三是通过规范化生产,提高产品产量和商品性能,为加工、销售和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四、产品开发及营销

稳定干籽粒蚕豆生产基地规模,逐步增加鲜粒蚕豆生产总量。与省内外出口企业联合开发国际市场热销的蚕豆休闲食品和高附加值产品,提高蚕豆的综合加工效益。加强国际、国内市场的调研和信息采集,根据市场需求组织指导蚕豆生产,及时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确立我省蚕豆产业的产品多样化、市场多元化的市场开拓战略和营销战略,以企业为龙头,基地为依托,基地农户为基础,推动我省蚕豆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第八章建设内容与规模

第一节品种优化工程建设

一、土建工程

在省农林科学院新建春蚕豆研究中心实验楼1000平方米,新建种子仓库和加工车间800平方米、种子晒场800平方米、活动隔离网室20亩。

二、仪器设备购置

购置紫外分光光度仪、食品物理性状分析仪、近红外品质分析仪等仪器设备37台(套),种子精选机1套。

三、品种选育与技术规范研究

(一)适于不同生态区的新品种选育

培育适于灌溉农业区种植的大粒蚕豆新品种1—2个;培育适于半浅半脑山和农牧交错区的耐旱早熟中小粒蚕豆新品种1-2个。

(二)研究制定蚕豆新品种的配套栽培技术规范,提高蚕豆的标准化生产水平。

第二节蚕豆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一、建设布局与规模

到2015年,建立蚕豆原原种繁殖基地500亩,年繁殖原原种12.5万公斤;建立原种繁殖基地5000亩(其中大粒蚕豆4000亩,小粒蚕豆1000亩),年繁殖原种125万公斤;在蚕豆主产区湟中、湟源、大通、互助、共和5个县建成蚕豆良种繁育基地5万亩,年繁殖蚕豆良种1250万公斤。主要品种为11号、12号、马牙、10号等。

二、建设内容

(一)土建工程

在蚕豆良种繁育基地县新建种子仓库2500平方米,晒场2500平方米,与新建种子仓库相配套,新建种子精选车间600平方米。

(二)田间工程

1、平整农田2万亩。

2、在基地建设区按各县良种基地实际情况进行农田渠系配套完善和维修,约15公里。

3、机耕道整修约20公里。

(三)配套设备

1、种子加工设备10台(套)。主要包括种子精选机、种子包装机、小型脱粒机等。

2、种子检测设备5台(套)。主要包括种子水分测定仪、恒温箱、分析天平等。

3、农机具。配套四轮小型拖拉机及配套拖车、犁、耙、镇压器等24台(套),蚕豆点播机24台。

第三节优质蚕豆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

一、建设布局与规模

在蚕豆主产区湟中、湟源、互助、大通、共和5个县,辐射民和、平安、市城北区等建立蚕豆生产基地50万亩。其中优质菜用型鲜籽粒蚕豆生产基地6万亩,优质干籽粒蚕豆生产基地44万亩。

二、建设内容

(一)土建工程

在蚕豆生产基地县新建农机库2400平方米。

(二)田间工程

1、农田整治。在优质蚕豆生产基地完成农田整治15万亩。

2、田间渠系。在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对农田渠系进行整修和配套完善约30公里。

3、田间道路整修40公里。

(三)农机具等设备购置

在蚕豆生产基地县配套四轮小型拖拉机、手扶拖拉机及配套设备110台(套),蚕豆点播机110台。

第四节技术推广与支撑能力建设

一、推广优质蚕豆新品种

主要推广11号、12号、马牙、10号等优良品种50万亩。

二、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通过分点采样、测定分析,制定科学的施肥方案,示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40万亩。

三、推广蚕豆机械点播技术

在蚕豆生产基地推广蚕豆机械点播技术20万亩。

四、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在良种繁育基地和蚕豆生产基地针对蚕豆产区的蚜虫、蓟马、赤斑病、轮纹病等病虫害开展预测预报,进行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防治面积55万亩。

五、技术培训

通过不同培训方式、不同培训途径,在规划区内每年培训县乡农业技术骨干100人(次),科技示范户200户,培训农民2000人(次)。7年培训县乡技术骨干700人(次),科技示范户1400户,农民14000人(次)。

第五节产品加工体系建设

建设蚕豆干籽粒分选、加工车间、贮藏库;蚕豆鲜籽粒速冻加工车间、冷藏库及相关配套设备,形成年加工速冻鲜粒蚕豆2万吨、干籽粒7万吨的加工生产能力。新建蚕豆干籽粒分选加工车间1000平方米,产品贮藏库2000平方米,蚕豆鲜粒速冻加工车间800平方米,冷藏库1200平方米及配置制冷、冷藏及速冻设施设备、传输轨道、速冻盘架、包装设备等。

第九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第一节投资估算

—2015年蚕豆生产基地建设,总需投资7173.4万元。其中:(1)品种优化工程520万元,占规划总投资的7.25%;(2)优质蚕豆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投资1526.4万元,占总投资的21.28%;(3)优质蚕豆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投资1052万元,占总投资的14.66%;(4)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2515万元,占总投资的35.06%;(5)产品加工体系建设投资1560万元,占总投资的21.75%。

一、品种优化工程,需投资520万元

(一)土建工程投资302万元

新建春蚕豆研究中心实验楼1000平方米,单位造价1500元/平方米,计150万元;种子仓库和加工车间800平方米,单位造价1000元/平方米,计80万元;种子晒场800平方米,单位造价150元/平方米,计12万元;活动隔离网室20亩,计60万元。

(二)仪器设备投资188万元

购置紫外分光光度仪、食品物理性状分析仪、近红外品质分析仪等仪器,需投资173.1万元;购置种子加工设备(包括种子精选机、重力式精选机、输运装置、定量包装设备等),需14.9万元。

二、蚕豆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投资1526.4万元

(一)种子繁育体系建设487.5万元

1、原原种繁育基地500亩,每亩补贴250元(包括种子、配方肥、病虫害防治、提纯复壮等),需投资12.5万元。

2、原种繁殖基地5000亩,每亩补贴150元(包括种子、配方肥、病虫害防治等),需投资75万元。

3、良种繁殖田5万亩,每亩补贴80元(种子、配方肥、病虫害防治等),需投资400万元。

(二)良种生产基地建设投资1038.9万元

1、土建工程347.5万元

新建种子仓库2500平方米,单位造价1000元/平方米,计250万元;新建晒场2500平方米,单位造价150元/平方米,计37.5万元;种子精选及加工车间600平方米,单位造价1000元/平方米,计60万元。

2、田间工程375万元

农田整治2万亩,每亩100元,计200万元;农田渠系整修配套15公里,每公里5万元,计75万元。机耕道整修约20公里,每公里5万元,计100万元。

3、配套设备316.4万元

(1)种子加工设备10套,每套5.6万元(其中种子精选机每台3.5万元,种子包装机每台2万元,小型脱粒机每台0.1万元),计56万元

(2)种子检测设备6套,每套26.6万元(其中快速水分测定仪0.6万元,恒温箱3.0万元,电子天平1.5万元,农药残留速测仪1.5万元,粗蛋白测定仪20万元),计159.6万元。

(3)农机具购置100.8万元。其中:拖拉机及配套设备24套,每套3万元,共计72万元;蚕豆点播机24台,每台1.2万元,共计28.8万元。

三、优质蚕豆标准化生产基地1052万元

(一)土建工程240万元

新建农机库2400平方米,单位造价1000元/平方米,计240万元。

(二)田间渠系配套及机耕道路整修350万元

对有灌溉设施和水源条件的项目区,进行田间渠系整修和配套完善,约30公里,每公里5万元,计150万元;整修田间道路40公里,每公里5万元,计200万元。

(三)购置农机具462万元

配套小型四轮拖拉机及配套设备110套,每套3万元,需投资330万元;蚕豆点播机110套,每台1.2万元,需投资132万元。

四、技术推广与支撑能力建设2515万元

1、推广优质蚕豆新品种

推广11号、12号、马牙、10号等优良品种50万亩,每亩良种补助20元,共计1000万元。

2、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通过测定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示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40万亩,每亩补助20元,共计800万元。

3、推广蚕豆机械点播技术

在蚕豆生产基地示范推广蚕豆机械点播技术20万亩,每亩补助机耕费15元,共计300万元。

4、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针对蚕豆生产区蚜虫、蓟马、赤斑病、轮纹病等病虫害开展预测预报,并实施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防治面积55万亩,每亩补助5元,共计275万元。

5、技术培训

通过不同方式、不同渠道的科技培训,到2015年末,共培训县乡技术骨干700人(次),科技示范户1400户,农民14000人(次),计划投资140万元。

五、产品加工体系建设1560万元

(一)土建工程

1、新建蚕豆干籽粒分选加工车间1000平方米,单位造价1000元/平方米,计100万元。

2、产品贮藏库2000平方米,单位造价1000元/平方米,计200万元。

3、蚕豆鲜粒速冻加工车间800平方米,单位造价1000元/平方米,计80万元。

4、冷藏库1200平方米,单位造价1500元/平方米,计180万元。

5、蚕豆鲜粒速冻加工配套的制冷、冷藏及速冻设施设备、传输轨道、速冻盘架、包装设备等需投资1000万元。

第二节资金筹措

蚕豆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5年)估算总投资7173.4万元,全部申请中央投资。

第十章效益分析

第一节经济效益分析

一、良种生产:到2015年,在我省蚕豆主产区建成蚕豆良种繁育基地5万亩,平均每亩生产良种按250公斤(精选后)计算,总产1250万公斤,按现行价格4.0元/公斤计算,销售收入5000万元(其中新增良种繁育基地1万亩,比规划实施前新增良种280万公斤,新增良种销售收入1120万元);所繁殖良种可满足全省蚕豆生产用种需求。

二、商品籽粒生产:到2015年,在蚕豆主产区建立蚕豆标准化生产基地50万亩。其中,干籽粒蚕豆44万亩,平均亩产按280公斤计算,比规划实施前亩均增产33公斤,新增总产1452万公斤,实现总产12320万公斤;干籽粒蚕豆单价按现行价格3.0元/公斤计算,新增产值4356万元,实现产值36960万元。鲜籽粒蚕豆6万亩,平均单产按500公斤/亩计算,可实现总产3000万公斤,单价按6元/公斤计算,可实现产值18000万元。

第二节社会效益分析

一、蚕豆生产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将为我省发展外向型农业奠定基础

蚕豆是我省的特色农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中享有很高的声誉。优质蚕豆生产基地的建成和运营,特别是蚕豆良种繁育基地的建成,将进一步提升我省蚕豆品质和商品性,提高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加快培育蚕豆龙头企业和品牌产品,为特色农业向外向型农业和创汇农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蚕豆生产基地的建成,有利于改变生产方式,创新生产经营机制

优质蚕豆生产基地的建设,使现有分散经营的农户,依靠项目带动,形成相对集中的规模化经营群体,再通过基地辐射带动,有助于加快我省蚕豆的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有助于加强科研、推广、企业、农户各体系间的互动与联合,推动蚕豆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蚕豆生产基地的建成,有助于开展蚕豆产业技术创新,加快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

新品种培育、栽培技术的改进等科研技术攻关与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可加快优良品种及先进栽培技术的推广普及,使全省蚕豆产区的科技贡献率大大提高。鲜粒蚕豆基地的建立,为我省蚕豆加工技术的研发和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提供良好的契机。

四、蚕豆生产基地建设,有助于加快产区农民增产增收,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蚕豆具有良好的商品属性,商品率达90%以上。基地建成后,通过实施优质蚕豆标准化、规范化生产,实行蚕豆订单生产模式,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通过出口创汇,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第三节生态效益分析

蚕豆是我省种植业轮作倒茬和养地的优选作物。蚕豆根系特有的固氮菌具有良好的固氮作用,有助于增加土壤氮素含量,培肥地力,减少农田氮素流失,为后茬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生长环境。基地建成后,蚕豆的规模化、标准化栽培对保护耕地和可持续性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十一章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各部门间的协作

加强组织领导是优质蚕豆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各级政府要从有利于发挥我省资源优势、有利于蚕豆产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促进全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局出发,对蚕豆产业予以高度重视,进一步统一认识,精心组织,加强引导,加大工作力度,确保优质蚕豆产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基地建设过程中,必然涉及到许多部门、诸多环节的利益关系问题,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和大市场的衔接问题,这就要充分发挥政府的行政职能,注重抓好科研、生产、加工和销售等各环节利益关系的协调,加强计划、财政、金融、农牧部门的协作,加强科研、企业、农户、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间的协作,为基地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领导保障。

二、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提高前期工作质量

依据本《规划》,根据各项目区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建立蚕豆产业项目库,储备成熟的项目,按照国家的项目申报要求,及时编制高质量的项目前期材料,确保材料符合申报要求,切实提高前期工作质量,为争取蚕豆项目立项和顺利实施做好基础性工作。

三、完善扶持政策,促进产业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产业发展及投资政策,根据农牧业发展规划目标和投资能力,研究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及保障措施,加强统筹协调。一是实施优质蚕豆种子补贴,推广良种覆盖率;二是实行农机购机补贴,增加必需的农业机械和灌溉设施设备,进一步提高基地农业机械化水平化;三是鼓励科研、推广、生产等部门,利用优惠政策和自身优势,创新机制,完善服务功能,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推动蚕豆产业快速发展。

四、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科技创新意识

加强科技在蚕豆产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提高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贡献率。在生产环节要积极进行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与推广,推广规范化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和机械化耕作技术,提高种植技术水平;加强蚕豆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技术优势,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和技术服务指导,提高农民的科技种田技能;加强国内蚕豆主产区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增加我省的技术储备,提高科技创新意识,进一步提升蚕豆产业的技术含量和生产能力。

五、增加资金投入,建立多元投入机制

在申请国家加大资金投入的前提下,要拓宽投资渠道,确保资金投入。省蚕豆生产基地建设和蚕豆产业的发展,需要各级政府财政资金的大力扶持,各级财政要增加对蚕豆产业发展的投资,建立资金投入的长效机制,重点在品种培育、品种改良等科研、良种繁育、种子调运、商品粮生产基地建设、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等环节给予支持。同时要引导农民增加投入,扩大种植规模,提高种植水平。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和企业投资蚕豆产品精深加工,逐步形成政府、企业、农户多元化投入机制。

产业规划篇6

(2010-2015年)

 一、规划概况

(一)规划依据

***沿海发展规划

国家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国家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

***市机械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规划

李纯涛书记在区委十二届六次全体会议上关于“抢抓沿海开发机遇,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为在全市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而合力奋斗”的讲话

崔浩区长在全区特色产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区张庄片区概念规划

张庄街道工业发展规划(2007-2020)

(二)规划期限

2010-2015年

(三)规划范围

张庄街道办事处行政管辖范围内,东至新洋港,南抵蟒蛇河,西起东方红河,北达皮岔河,总面积20.7平方公里。

其中,张庄齿轮产业园位于康庄大道以北,滨河西路以南,宁靖***高速以西,火炬北路以东,规划面积3.4平方公里。

(四)产业方向

Ø农机齿轮及变速箱

Ø汽车齿轮及变速箱,包括汽车齿轮、手动变速箱、自动变速总成、驱动桥传动

Ø大型装备齿轮及变速箱,包括大型清洁高效发电装备、大型工程机械设备、高速轨道交通装备等专用设备齿轮和变速箱

(五)建设单位

***市***区人民政府张庄街道办事处

二、发展基础

(一)发展优势

2009年张庄街道财政总收入首超亿元,达到10087万元,同比增长43.5%,其中一半预算收入5949万元,同比增长65.2%,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应税销售8.5亿元,同比增长38.5%。其中齿轮特色产业实现开票销售收入3.7亿元,入库税金2228万元。张庄拥有齿轮及其配套企业48家,纳税超百万元齿轮企业4家,是市政府命名的“齿轮之乡”。张庄街道依地缘交通优势,承机械工业发展基础,受城区经济辐射,发展齿轮特色产业得天独厚。

一是交通便捷物流通畅。宁靖***高速穿境而过,并设有“张庄”道口,G204国道、S234省道等形成交叉便捷的公路网络;街道南依二级河道蟒蛇河及新洋港,北傍皮岔河;距***机场、新长铁路***站仅有半小时车程,距沿海开发核心港口大丰港区和射阳港区仅有1小时车程,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业已形成。(图1)

二是机械工业基础雄厚。***市拥有东风悦达起亚汽车、中大客车、华锐风电、秦川机床、江动柴油机等十多家大型机械装备企业,机械产业比重居全市经济总量之首为46%。从**年第一家齿轮企业江动齿轮成立至今,张庄齿轮企业已发展到40多家,生产10多个系列产品,吸纳3000多名就业人员,产品销往上柴、时风、秦川发展、长春一汽等国内外30多家知名企业,并配套出口美国。

三是融入城市效应凸显。张庄街道地属城市圈范围之内,受城市辐射,其经济发展的环境变化较快,具有都市工业的特征,有利于承接城市区产业转移和人才、资本的转移。东有***市开发区西有***市高新区,对齿轮特色产业发展具有明显带动作用。

 

图1  张庄街道水陆空交通网络示意图

 

(二)发展现状

张庄街道齿轮产业主要产品有农机齿轮、机油泵齿轮、纺机齿轮、汽车齿轮、沙滩车齿轮、变速箱齿轮等,年产各类齿轮400万台(套),其中柴油机齿轮销售量占全省的1/3、全国的1/5。2005年2月张庄街道成立了***市齿轮行业协会,下辖34家齿轮会员企业。******精密齿轮有限公司为高新技术企业,“江动”齿轮为部优产品,“中齿”牌系列齿轮为省免检产品,***变速箱齿轮、中力柴油机齿轮为省名牌产品,江动柴油机齿轮为市名牌产品。

近年来,张庄街道在发展特色齿轮产业过程中,坚持重点重抓,特色赶超,实行规划与建设同行,招大与引强并重,在加快产业园建设、培植行业龙头企业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未来的齿轮产业大发展奠定了基础。(图2)

 

图2  张庄街道行政区划与齿轮产业园位置图

 

张庄街道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齿轮龙头企业为******精密齿轮有限公司、***中力齿轮有限公司和***江动***齿轮有限公司三家,另外***市金洲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市瑞升齿轮有限公司等一批入园企业也在快速成长之中。

******精密齿轮有限公司创建于2002年4月,是***市规模最大的精密齿轮生产厂家,长期从事各类硬齿面、高精度齿轮的研发、制造、销售,现已具备年产汽车机油泵齿轮200万件、纺机齿轮80万件、工程机械、各类齿轮箱齿轮50万件的生产能力。该公司已被列为***省高新技术企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市级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企业、重合同守信用企业、A级纳税企业、AAA级资信等级企业、***区工业骨干企业、中国齿轮专业协会会员单位。

***中力齿轮有限公司是专业生产机械传动齿轮的中型企业,年产各种型号齿轮1100万件,产品在同行业中享有较高声誉,“中齿”牌齿轮先后获得“中国知名齿轮”、“***省质量信用产品”、“***市场公认名牌产品”等荣誉。公司荣获“***市文明单位”、“***省质量信用五星组长企业”称号。

***江动***齿轮有限公司是部级中型企业,创建于**年,是苏北地区最大的齿轮专业生产基地,***省***市四星级企业,市重点骨干企业之一。企业现有员工900多人,工程技术人员80多人,拥有固定资产4600万元。主产品为摩托车、柴油机两大系列三十多个品种齿轮,产品具有传动稳、噪音低、寿命长等优点。

(三)存在问题

从张庄齿轮特色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张庄街道要进一步发展齿轮特色产业,需要重点解决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是产品层次偏低,技术含量不高。目前张庄齿轮产品以农机齿轮为主,附加值偏低,大多数企业生产设备有待更新。要加速发展汽车齿轮和高精度齿轮,需要进一步引进高效数控加工机床和加工精密齿轮的高精度机床。

二是企业过于零散,尚未形成产业集聚格局。特色产业发展机制不活,企业处于各自为战状态。亟需整合小型协作配套企业,加速园区入驻,加强企业交流合作,推进企业抱团发展。

三是企业规模偏小,龙头企业不很突出。至2009年张庄齿轮企业还没有年销售亿元以上企业,仅有3家销售收入超千万元企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大多数企业均处于起步发展的阶段,三大龙头带动作用不够突出。

四是产业配套资源不足,如缺乏公共服务平台,配套加工企业能力不强。尤其是配套加工企业缺乏管理人才,生产管理粗放落后,加工设备较为落后,专业化和标准化生产水平较低,制约了产业发展速度的提高和齿轮制造水平的提升。

三、发展环境

(一)宏观与区域经济环境

1、面临国家政策支持和产业转移

齿轮行业属于装备制造业中的通用机械基础件领域,国家已经把振兴装备制造业放在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地位。2009年国务院的《国家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将大型铸锻件、基础部件、加工辅具和特种原材料作为提升配套产品制造水平的重点,并将高精度齿轮传动装置和齿轮紧固件特种钢分别列入基础部件和特种原材料范畴加以强调,为张庄齿轮特色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装备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国内装备制造业也正在由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和***中北部沿海地区转移趋势国际国内产业转移为张庄进一步引进齿轮产业资本,引进先进齿轮制造研发技术和先进管理手段,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全球、全国装备制造产业转移的大潮中,努力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四有三聚”要求,抢先一步以规划引领产业筑巢,以产业链招商引凤,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张庄势必在未来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版块中有大的作为。

2、适逢***省沿海大开发机遇

2009年6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沿海开发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省计划在10年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万亿元,把***省沿海地区打造成为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新能源和临港产业基地、农业和海洋特色产业基地、重要的旅游和生态功能区。2009年***沿海开发签订相关投资协议达210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超过20个。***市制定了《***市沿海开发战略规划》,意图要通过沿海开发,将***建设成为***沿海新兴临港工业城市,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新型工业基地和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和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2010年1月11日,***市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作会议提出要以更加扎实的措施,大力度推动***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快速成长,培植产业竞争力,打造区域经济新优势。会议要求从实际出发,加大力度、措施跟进,将培育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往细处做,向面上推,以培育特色产业为抓手,扬长优势、错位发展,力争使新兴产业有突破性发展。所有这些将有力推动***机械工业快速发展,张庄齿轮必须抢抓机遇,调整发展战略,与国家产业政策对接,争取更多的支持,与相关重大项目配套,借助实力上水平。

 

图3  ***省沿海开发空间布局示意图

 

3、得益于***区大力组织推进特色产业发展

2009年以来,***区委区政府提出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四有三聚”要求,大力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区委书记李纯涛强调,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提速增效,各级干部的主要精力都要集中在对两大新兴产业、六个特色产业、十个专业园区的特色产业发展和专业园区建设上来,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特色赶超、强区富民之路。区长崔浩在全区特色产业工作会议上强调,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要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抢抓机遇、抢占制高点;要进一步放大已经形成特色产业发展的倍增效应,以特色赢得发展主动,以特色增强竞争实力;要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提速增效;强势推进特色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在推动特色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要重抓规划提升,重抓园区建设,重抓龙头培育,重抓创新创牌,集中资源,激励扶持特色产业发展。由此可见,加快发展张庄齿轮特色产业不仅是发展所需,也是形势所逼,任务所迫,天时地利人和,张庄必须乘势而为,快速推进齿轮特色产业发展。

(二)齿轮产业发展趋势

1、世界齿轮产业加速向小型化、高速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

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世界齿轮产业的增长速度显著放缓,主要齿轮制造大国,如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齿轮产业受经济增长放慢影响较大。2005-2007年世界齿轮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 2009年下降至9%,为820亿美元。随着世界经济从金融危机中走出,预计到2015年世界齿轮产业总产值将达到1680亿美元(表1)。从齿轮技术发展趋势来看,国际上动力传动齿轮装置已经向小型化、高速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其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稳步提高。特殊齿轮的应用、行星齿轮装置的发展、低震动、低噪音齿轮装置的研制是齿轮设计方面的一些特点。另外齿轮制造工艺也有了很大发展,集中表现在精度等级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上。另外由于机械设备向大型化方向发展,对于齿轮的工作参数要求也大大的提高。如硬齿面技术的应用提高硬度缩小装置的尺寸;大型船舶上采用大功率行星齿轮装置,冶金、矿山、水泥一轧机等大型传动装置中,行星齿轮的应用越来越多。

 

表1  世界齿轮业产值预测

单位:亿美元

年份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5

 2020

 

世界齿轮产值

 480

 570

 680

 750

 820

 980

 1170

 1400

 1680

 4000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齿轮网

2、我国齿轮产业稳步迈向“世界第一”

据统计,至2009年中国齿轮生产企业有2500多家,骨干生产企业超过600家。我国齿轮业在2010年的产值将迈向1000亿元,在世界排名“保三争二”,2011-2015年,中国齿轮业力争世界排名“保二争一”(表2、图4)。

从技术发展趋势来看。目前,我国以上海汽车齿轮总厂、陕西法士特公司为代表的骨干齿轮制造企业和研究所,完成了汽车齿轮、摩托车齿轮、工程机械齿轮传动、农机齿轮、工业齿轮变速箱和高速重载齿轮、特殊专用齿轮传动、齿轮专用装备等各类产品的技术引进和消化,使我国齿轮传动制造业近十年得到了跨越发展。(表3)

首先,汽车手动变速箱,轿车变速箱,摩托车齿轮、工程机械换挡变速箱,大、中型农机变速传动的配套,已基本立足国内生产,满足了主机厂的配套需要,并已经有部分齿轮件出口或变速箱出口。但在汽车自动变速箱方面,目前仍被进口产品控制。其次,在车辆驱动桥、主被动螺旋锥齿轮、直齿锥齿轮及轮边减速机方面,大部分能满足国内配套需要。以东风车桥为代表的驱动桥与锥齿轮产业正在整合重组发展,已经看到快速发展的希望。第三,在工业通用变速箱领域,SEW等一批国外独资企业的进入激活了中国工业通用变速箱企业为代表,在产品系列化、模块化、质量与技术水平方面,最近五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形成了与国际品牌的激烈竞争。我国企业生产的部分产品达到了国际水平,有部分产品已经出口欧美。第四,在高速重载齿轮传动制造方面,我国已有南京高精齿轮集团有限公司、重庆齿轮箱厂、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郑州机械研究所、洛阳中重减速机公司、沈阳矿山减速机公司为代表的企业。这些企业在引进技术的过程中,为我国大型成套装备配套与船舶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表2  我国齿轮产业产值增长趋势

单位:亿元

年度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5

 2020

 

齿轮产业总产值

 530

 590

 670

 780

 880

 1000

 1120

 1350

 1764

 2880

 

车辆齿轮业产值

 322

 390

 420

 460

 530

 600

 670

 750

 1000

 1600

 

工业齿轮产值

 108

 200

 250

 320

 350

 400

 550

 600

 764

 1280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齿轮网等互联网站

图4  我国齿轮产业产值增长趋势图

 

 

表3  我国齿轮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车辆齿轮传动

 车辆齿轮

 

手动变速箱

 

自动变速总成

 

驱动桥传动

 

工业齿轮与变速箱

 工业齿轮

 

14类重点发展工业变速箱配套

 

大型清洁高效发电装备

 

特高压交流和直流输变电成套设备

 

大型乙烯项目

 

大型煤化工成套设备

 

大型薄板冷热连轧成套设备及涂镀层加工成套设备

 

大型煤炭设备

 

大型船舶装备

 

大型工程机械设备

 

高速轨道交通装备

 

重大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和关键精密测试仪器

 

新型纺织机械

 

新型、大马力农业装备

 

民用飞机及发动机、机载设备

 

汽车工业关键装备

 

中高端齿轮变速箱

 

 

3、汽车齿轮传动前景十分广阔

我国齿轮行业基本由三部分组成,即工业齿轮、车辆齿轮和重大装备齿轮。其中,车辆齿轮的市场份额达到60%以上,车辆齿轮市场份额中汽车齿轮及变速箱市场份额占60%。

齿轮是汽车行业主要的基础传动元件,通常每辆汽车中有18-30个齿轮部件,齿轮的质量直接影响汽车的噪声、平稳性及使用寿命。目前按产量计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强大的汽车工业必然需要强大的齿轮及变速箱制造支撑(表4、图5)。我国80%以上的汽车齿轮由国产制齿装备加工完成,我国汽车工业将一直是齿轮生产消费的主体。

2010年预计中国汽车产量将超过1500万辆,中国仍将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保持世界汽车产量第一的排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地区差距不断缩小,我国汽车产销量还将进一步扩大,我国汽车齿轮传动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表4  2001-2015年中国汽车销量统计及预测表

年份

 汽车销量(辆)

 同比增长率

 

2001

 2358542

 

 

2002

 3243141

 37.51%

 

2003

 4329338

 33.49%

 

2004

 5061180

 16.90%

 

2005

 5757391

 13.76%

 

2006

 7183558

 24.77%

 

2007

 8784791

 22.29%

 

2008

 9363306

 6.59%

 

2009

 13621160

 45.47%

 

2010

 15800000

 15%

 

2011

 18000000

 13%

 

2012

 20000000

 11%

 

2015

 26000000

 *10%(年均)

 

注:数据来源于国信证券汽车行业数据库

 

图5  2001-2009年中国汽车销量示意图

 

4、农机齿轮行业加速转型升级

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国家,农业的地位决定了农机工业的重要性。到2015年,我国农机主要产品的技术水平和制造水平将接近国际知名企业水平,农机工业总值超过2500亿元,比2010年增长25%,出口贸易额达90亿美元,占全行业销售额的25%。到2020年,我国农机工业总产值有望在2010年基础上增加50%,达到3000亿元,我国将步入世界农机制造业强国行列。未来10~20年,将是我国农业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大发展、上台阶的又一个关键时期,农机发展速度将进一步加快,预计到2015年,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将达到60%。2009年我国对于农业机械行业的补贴首次从40亿元增加到130亿元,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补贴政策强势推动了农机工业的“逆流勇进”,农机工业总产值、销售产值和出口产值同比2008年增长30%以上,尤其是直接补贴的农业机械,增速高达50%以上。2010年我国出台农业机械《2010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意见中扩大了补贴机具种类范围,进一步突出了补贴重点,细化了资金分配办法,扩大了地方自主权和农民选择权,为我国农业机械行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从农业机械的发展远景来看,农业生产向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遥测遥感技术乃至机器人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将持续提高农业机械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和附加值。目前我国国产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主要农机产品上所使用的齿轮通常要比汽车上使用的齿轮精度低二级左右,然而在经济发达国家生产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装备产品上所使用的齿轮精度与汽车同等级。也就是说未来对于农机齿轮产品品质和精度要求都会不断提高,这对于农机齿轮企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5、重大装备齿轮和变速箱发展势头迅猛

从我国中长期支持发展的重大产业装备中,其中适合张庄发展的几大重大装备行业配套齿轮及变速箱的主要有大型清洁高效发电装备、大型工程机械设备、高速轨道交通装备等。

(1)大型清洁高效发电装备中的风电齿轮。我国风电产业进入快速发展轨道,风电增速机将得到广泛应用,加上***市是***沿海开发确定的风电产业基地,张庄街道发展大型清洁高效发电装备时机已经成熟。2009年全球风电装机总量增长31%,预计到2020年全世界风能装机容量将达到12.6亿千瓦,届时风电电量达3.1万亿千瓦时,风电将占世界电力供应的12%。到2010年和2020年,全球风电装备市场容量将分别达到320亿美元和1200亿美元。我国风能资源丰富,发展风电潜力巨大。2009年,中国的风电装机容量从前年的12.1千兆瓦增加到25.1千兆瓦,中国风电装机容量连续第5年实现100%增长。我国风能总储量达32.26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其中可开发和利用的陆地上风能储量有2.53亿千瓦,近海可开发和利用的风能储量有7.5亿千瓦,共计约10亿千瓦,预计到2010年,我国累计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500万千瓦,2020年将达到3000万千瓦(表5)。我国目前风电建设成本约8000元~9000元/千瓦,而风电厂将有60%~70%的投资在风电装备上,风电装备成本在4800元~6300元/千瓦,显然我国未来每年的风电及其相关装备市场是极其可观的。

 

表5 2006-2009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与全球风电装机容量、增长率

名称

 中国

 全球

 

总装机容量(MW)

 增长率(%)

 新增装机容量(MW)

 增长率(%)

 总装机容量 (MW)

 增长率(%)

 新增装机容量(MW)

 增长率(%)

 

2006年

 2600

 105

 1340

 166

 74052

 25

 15245

 32

 

2007年

 5910

 127

 3300

 147

 93823

 27

 19865

 30

 

2008年

 12210

 107

 6300

 91

 120791

 29

 27056

 36

 

2009年

 25000

 105

 12790

 103

 157900

 31

 37109

 37

 

 

风电增速箱作为风力发电设备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其生产和销售也将随着风电装机容量的迅速扩张而快速发展。在***沿海大开发的战略规划中,将着重将风电产业布局在***沿海地区,将***定位为***省风电产业发展基地,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省乃至我国重点发展的新兴战略产业之一,必将予以更大的扶持力度。中国排名第一的华锐风电2008年在***区投资建设了风电产业基地,该基地业已形成了总投资50亿元、年生产能力200万千瓦的大型风电产业园区,目前该基地3MW风电机组已经批量下线。***齿轮已经率先与秦川发展合作,上马风电增速箱齿轮项目,在发展风电齿轮业上已抢占了先机,为今后大批量发展风电齿轮打下了基础。

(2)工程机械齿轮传动及变速箱。随着我国工业化的持续发展,工程机械装备需求将平稳增长,对于工业机械齿轮传动及其变速箱的需求也在稳步提升。张庄街道凭多年工程机械齿轮发展的工业基础,发展大型工程机械装备齿轮及变速箱条件渐趋成熟。尽管2009年由于金融危机,我国工程机械出口额同比下降超过40%,但在投资拉动下的中国工程机械市场仍然显现出了在全球范围内一枝独秀的活力,2009年中国工程机械市场再创历史新高,销售收入达3100亿元,同比增长12%左右。压路机、摊铺机、旋挖钻机等机种销量同比大幅增加,挖掘机、汽车起重机等机种亦有良好表现。高速铁路建设拉动工程机械市场增长是2009年市场的一大亮点。根据国家2009年的发展情况、2010年交通方面已规划的投资额及目前工程机械的社会保有量(已超过300万台),预计2010年-2015年,我国工程机械会有年均8-10%的增长,增长的重点仍是混凝土机械、桩工机械及起重机。随着下一轮经济增长的展开,国际经济发展状况整体持续向好,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加大投入,未来的3-5年,我国重大工程机械装备需求量将稳步增长。

(3)轨道交通装备齿轮及变速箱。我国轨道交通建设的大规模铺开,包括城际高速铁路和地下轨道交通将在未来数十年高速增长,我国轨道交通装备齿轮及其变速箱需求也将迅速扩大,张庄迅速切入轨道交通装备齿轮生产领域,搭上我国轨道交通大发展的快班车。目前,我国正处于轨道交通建设的繁荣时期,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市场。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的需要,我国城市及城际轨道交通在未来十几年将处于网络规模扩展、结构完善、质量提高、运输能力快速扩充和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的大发展时期。2010~2015年间,中国规划建设的城市快速轨道交通项目总长度达2260公里,5000多亿元投资将聚集在这一领域,预计这个行业在今后3年的复合增长率会超过35%。到2015 年,我国将初步建成近三千公里的城市和城际轨道交通系统,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干支衔接、技术装备优良的城际、城市轨道交通网,实现城际客运专线、城市轻轨、城市地铁同铁路客运专线之间的有机衔接。

(三)区域竞争与合作

从国际齿轮产业的情况看,日、韩、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主要是在中高端齿轮及变速箱市场上占据主要地位。2009年在我国进口的齿轮中,有44.5%来自日本,16.9%来自德国,韩国、美国、法国分别为8.3%、6.8%和4.2%。以日本为例,日本目前生产的齿轮以各类高精密齿轮为主,其齿轮精度高、质量精、寿命长、耐磨性好、噪音低且传动效率高,在世界中高端齿轮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但是日本齿轮价格较高,同类齿轮比我国齿轮价格高3-5倍。与我国在中低端齿轮行业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是越南,尽管越南人力资源成本较低,但是其生产加工水平较低,远不如我国的齿轮企业,其产品相对我国产品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外,其余参数均比不上我国齿轮,在短期内其产品品质规格难以赶上我国的水平。张庄应加强与日本齿轮企业交流合作,着力引进高端加工设备和加工技术,大力提升齿轮品质品牌。

2008年我国齿轮专业协会授予重庆綦江“中国西部齿轮城”称号,綦江是迄今为止全国唯一获得“齿轮城”部级荣誉称号的县。綦江拥有齿轮企业160多家,拥有全国最大的汽车桥及轮边减速器生产企业——綦江长风汽车齿轮有限公司、全国最大的汽车半轴生产企业——綦江汽车半轴厂、全国十大齿轮品牌企业——綦江大力神齿轮有限公司以及产品出口率超过90%的綦江桥箱齿轮有限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业。其产品95%以上是为重庆重汽、陕西重汽、庆铃、长安等国内几十家整车厂、变速器厂、车桥厂配套。綦江具备年产各类变速箱总成超过20万台、汽车半轴近70万件、各类汽车齿轮近2000万件的能力是国内最大的汽车半轴、桥齿轮、轮边减速器齿轮生产地,国内生产齿轮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县级城市。目前綦江一年要出口北美市场100多万套减速器齿轮。綦江“中国西部齿轮城规划”规划到2010年底,綦江齿轮产值超百亿元,到2020年齿轮产业做到“有路就有中国车,有车就有綦江件!”,号称要在所有的国产汽车上,都安装上綦江生产的齿轮。綦江在汽车齿轮方面拥有非常好的基础,随着我国汽车产销量的迅速增长,汽车齿轮迎来爆发性的增长机遇,张庄应抓住时机,积极与綦江齿轮城开展合作,大力招引綦江齿轮企业,迅速切入汽车齿轮及变速箱生产领域,促使汽车齿轮生产方面有大的发展。

四、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切实落实“四有三聚”要求,紧紧抓住我国产业结构调整、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和***沿海大开发的机遇,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和特色产业优势,提升农机齿轮,快上汽车齿轮,扩大专用齿轮,开发风电齿轮,加速由普通齿轮向精密齿轮方向发展,由单个零件齿轮向齿轮变速箱集成方向发展,做大做强***、中力、江动龙头,大力招引高、新、大、外齿轮项目入园,全面整合小型齿轮配套企业,努力提升协作配套水平。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先进齿轮及变速箱制造技术,快速提升张庄齿轮产业竞争力,建设以精密齿轮及齿轮箱的研发制造为主的风电、汽车、重大装备齿轮及变速箱生产基地,将张庄打造成全国知名的“中国齿轮之乡”。

(二)发展定位

Ø国内具备较强竞争力的精密齿轮及变速箱生产基地

Ø国内具备相当竞争优势的风电齿轮及变速箱产业区

Ø省内领先的农机齿轮及变速箱生产基地

Ø省内有特色的汽车齿轮及变速箱生产基地

Ø省内有一定知名度的轨道交通装备齿轮生产基地

(三)战略重点

1、以精密齿轮为导向,积极开发齿轮变速箱

打造张庄齿轮特色产业须以精密齿轮为切入点,全面走向齿轮变速箱制造之路。要通过招引大项目、挂靠大企业、合作重组途径加快引进设备,引进技术,引进人才,实现张庄齿轮全面向精密齿轮方向发展,向齿轮变速箱的集成一体化生产转变。要大力引进数控滚齿机、数控磨齿机、数控插齿机等,加快龙头齿轮企业向数控化、信息化、智能化生产过渡。鼓励和帮助齿轮企业配备精密测量仪器,如先进三坐标测量机等,对企业配备齿轮测量中心和其它精密测量仪及配套完整的中心计量室的予以一定程度的补贴。

2、大力发展专用齿轮,突破行业齿轮变速箱

(1)迅速突破风电齿轮,紧贴大用户发展增速箱

乘***市打造***沿海风电产业基地的东风,以***精密齿轮与秦川发展合作开发风电齿轮箱齿轮项目为契机,迅速切入风电齿轮生产领域,突破风电齿轮箱技术瓶颈。鼓励齿轮企业思想上不要局限在国内外已有产品的水平上,打破框框,根据国内的材料、工艺加工、使用等实际情况设计自有独特、性能优良的风电齿轮箱。重点关注的问题是要提高齿轮强度,提高安全系数,提高齿轮传递能力和传递效率,提高产品可靠性,降低产品返修率。要瞄准行业大客户,紧跟华锐风电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发展需求,苦练内功,努力成为华锐风电等大功率风电机组齿轮增速箱的核心供应商。

(2)大力发展汽车齿轮,三管齐下发展变速箱

目前国内外汽车齿轮正在进一步向高精度、低噪音方向发展,在此基础上,要紧跟世界齿轮制造趋势,与国内主要汽车齿轮变速箱生产企业合作,大力发展手动变速箱、自动变速总成和驱动桥传动等三大类车辆齿轮变速箱的生产装配,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汽车齿轮企业的设备及技术,培育后发优势。加大引进设备力度,如引进美国Gleason公司开发的G-TRAC轨道式切齿机、美国Sipco公司开发的双刀盘高效切齿法、圆柱齿轮外齿拉削法、美国Michigan Tool公司开发的多刀头插齿法以及德国Carl-Hurth公司和日本三菱重工先后开发的热后硬齿面精加工等加工工艺设备。鼓励企业采用磨齿和珩齿作为齿轮热后精加工工艺,积极研发并应用最新的齿轮制造中的干切滚齿工艺、螺旋锥齿轮的磨齿等技术工艺,提升齿轮制造水平,实现汽车齿轮制造的突破。

(3)稳步提升农机齿轮,突破农机齿轮变速箱

随着我国加大对农机行业补贴力度,加上我国农机行业向产品自动化、功能复合化、外形靓丽化、产品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农机产品对于配套的农机齿轮及变速箱势必将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中力齿轮的基础优势,加大投入,提高装备水平;挂大靠强,借助外力发展自己,在现有与时风集团等大型农机企业合作的基础上,持续寻找与其他国内外大型农机企业合作的机会,进一步拓展合作伙伴,共建农机齿轮项目,积极向农机齿轮变速箱集成生产转变,稳步推进张庄农机齿轮向高精度、高质量、高科技方向发展,最终实现对大型农机齿轮变速箱的突破,实现为国内外超强农机企业配套生产齿轮变速箱的突破。

(4)主攻大型工程机械齿轮,发展大型工程机械行星减速机

行星减速机的优点是结构比较紧凑,回程间隙小、精度较高,使用寿命很长,额定输出扭矩较大,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机械。发展大型工程机械齿轮,现阶段依托大连理工大学,研发大型工程机械齿轮及减速机,以相应齿轮生产为支撑,着力点放在大吨位卡车及起重机行星减速机的研发制造上。要进一步扩大行星减速机研发合作伙伴,与华中科技大学、郑州机械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研究行星齿轮传动技术,开发大型工程机械行星减速机。引进国内较为成熟的摆线针轮减速机生产线,推进行星齿轮减速机生产和研发能力。加强与国内的宁波东力传动设备股份公司、南京高精齿轮集团有限公司等公司合作,与德国法兰德公司、SEW公司合作,发展传动精度高、承载能力强、性能优异的行星齿轮减速机。

3、加强招引轨道交通、船舶及塑料齿轮企业

轨道交通齿轮及变速箱生产要求较高,目前国内能够介入生产的企业不多。中国北车、中国南车两家集团公司垄断了90%以上的国内轨道交通装备的生产制造,另外南京高精齿轮集团有限公司、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等少数几家企业也具备轨道交通齿轮及齿轮箱生产能力。发展轨道交通装备齿轮及变速箱,以招引相应企业为主,组织轨道交通齿轮招商人员紧盯中国北车、中国南车、南高齿等公司,争取招引轨道交通齿轮项目,实现为轨道交通装备加工配套的突破。

加强招引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和中国船舶集团的船舶齿轮及齿轮箱生产制造企业,实现船舶齿轮及齿轮箱生产的突破,实现为我国日益强大的造船工业配套加工,成为我国船舶工业配套生产基地之一。

发展塑料齿轮,抢先一步预先规划,打破思想框框,大力招引浙江宁波和深圳宝安的塑料齿轮生产企业,实现塑料齿轮加工制造的突破,紧跟未来齿轮发展方向,生产制造高性能的传动噪声低、能够吸振、自润滑的塑料齿轮。

(四)总体目标

2015年,张庄街道齿轮特色产业销售收入突破50亿元,齿轮产业销售收入十亿元以上企业1家,亿元以上销售收入企业10家;争创中国驰名商标1件,省级名牌产品5只,高新技术企业6家;部级齿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将张庄齿轮产业园建设成为***省级园区;张庄街道获得国家齿轮行业协会或其他有关部门认定的“中国齿轮之乡”称号。

1、2010年发展目标

园区建设目标

完成园区规划一期用地1000亩方案设计、厂房设计和园区设计,完成道路、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首批6家入园企业建成投产,7个招引入园项目开工建设,齿轮产业园创建***市A级园区。

产业规模目标

2010年齿轮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0.2亿元,实现税收5600万元。

创新能力目标

建成齿轮公共检测平台、齿轮铸造中心和齿轮共用技术研发中心,开发新产品10项,申请专利20件,新增(部级、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新创省级名牌产品2只。

产业结构目标

2010年齿轮产业销售收入占全街道工业销售收入的60%以上,齿轮产业园销售收入占全街道齿轮产业销售收入的70%以上。

2、2012年发展目标

园区建设目标

完成园区规划二期用地1500亩方案设计、招投标工作,园区全面实现“三通一平”。张庄街道范围内90%齿轮企业退厂入园。

产业规模目标

2012年齿轮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9.3亿元,实现税收1亿元,齿轮及其配套企业达到60家,其中龙头企业数目达到5家以上。

创新能力目标

持续建设齿轮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其中齿轮公共检测平台、公共铸造中心和齿轮共用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基本完成,着手建设齿轮材料热处理中心、齿轮行业数据库、齿轮钢质量认证中心。组建1个省级齿轮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以上市级齿轮相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建博士或博士后工作站1个。

产业结构目标

张庄齿轮产业销售收入占全街道工业销售收入的80%以上。

张庄齿轮产业园销售收入占全街道齿轮产业销售收入的90%以上。

3、2015年发展目标

完成3000亩齿轮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入园齿轮及其配套企业80家以上,实现销售收入超50亿元,税收达到3亿元;齿轮行业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1家,5-10亿元以上企业3家,1-5亿元以上企业5家以上;创高新技术企业6家,省级名牌10个,市级名牌14个,中国驰名商标1件;建设部级齿轮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齿轮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市级齿轮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博士及博士后工作站3个,院士工作站1个。(表6、图6)

 

表6 2009-2020年张庄街道齿轮产业规划指标表

年度

 销售收入(亿元)

 税收(万元)

 企业数目(家)

 

2009年

 4.0

 2223

 48

 

2010年

 10.2

 5600

 50

 

2011年

 15.2

 8360

 53

 

2012年

 19.3

 10000

 59

 

2013年

 30.7

 16000

 61

 

2014年

 38.5

 21000

 65

 

2015年

 53.9

 29000

 70

 

2020年

 150

 82500

 85

 

 

图6  张庄街道齿轮产业规划指标趋势示意图

 

(五)行业目标

根据2009年张庄齿轮产业发展现状、发展优势及发展总体目标,结合国际国内相关齿轮行业发展总体态势,制定张庄齿轮产业分行业发展目标如下表7所示。

 

表7  张庄齿轮分行业发展目标

单位:亿元

序号

 行业名称

 2009年

产值

 2010年

 2012年

 2015年

 

年增长率

 产值

 年增长率

 产值

 年增长率

 产值

 

1

 农机齿轮

 2.6

 92.3%

 5.0

 34.2%

 9.0

 26%

 18

 

2

 汽车齿轮

 0.2

 300%

 0.8

 41.4%

 1.6

 60.4%

 6.6

 

3

 风电齿轮

 0

 -

 1.5

 41.4%

 3.0

 50.4%

 10.2

 

4

 工程机械

齿轮

 0.5

 140%

 1.2

 29%

 2.0

 57.4%

 7.8

 

5

 轨道交通

齿轮

 0

 -

 0

 -

 1

 71%

 5

 

6

 其他齿轮

 0.7

 143%

 1.7

 26%

 2.7

 32.6%

 6.3

 

合计

 

 4.0

 155%

 10.2

 37.6%

 19.3

 67.1%

 53.9

 

 

五、对策措施

(一)主攻载体建设,加速搬迁入园

强化规划引领产业发展的理念,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品味设计,高速度建设齿轮特色产业园区。张庄齿轮产业园规划总面积3000亩,由研发设计区、公共服务区、仓储物流中心和工业集中区四大部分组成(图7)。根据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整个园区建设可分为三个阶段实施:2010年建成一期1000亩规划区范围内道路绿化、水电管网等基础设施,完成6个亿元项目及3个龙头企业搬迁入园,完成园区服务中心、仓储物流中心建设,实现销售10.2亿元,税收5600万元;2012年完成2期1500亩规划范围内的道路、绿化、水电、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研发设计区建设,年内有20个以上齿轮项目开工建设,完成入驻企业30家,销售19.3亿元,税收8000万元;2015年完成3期园区建设及总面积3000亩园区的全部基础设施建设,研发设计区、仓储物流区和公共服务区运转正常,园区初具规模、形象凸显,入驻企业70家以上,实现销售50亿元,税收2亿元,齿轮产业园建设成为省级园区。(表7)

以园区服务的不断提升、园区功能的不断完善,吸引齿轮企业加速搬迁入园。大力推行老企业用地置换,督促与齿轮行业相关的企业置换土地,搬迁到产业园区,对新入园企业额外实施财税优惠,对于不配合搬迁入园的企业,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所有进入园区的齿轮项目,提供“六通一平”项目用地,为一次性固定资产投入亿元以上齿轮产业项目预留发展用地。

表8 张庄齿轮产业园载体建设进度安排

年份

 项目名称

 建设标准

 项目计划

 

2010年

 康庄大道

 城市次干道标准

 一季度完成方案设计,招投标工作;二季度开工建设;三季度竣工验收

 

振兴北路

(园区段)

 城市次干道标准

 一季度完成方案设计,招投标工作;二季度开工建设;三季度竣工验收

 

宝庆路

 城市次干道标准

 二季度竣工验收

 

劳动路扩宽

 支路标准

 年前完成方案设计;一季度完成招投标工作并完成路基铺设;二季度竣工验收

 

建业路提升

 两侧绿化,“三线”铺设

 年前完成设计方案和招投标准备;3.15前完成地下管道和地下三线铺设;5月底前完成积土绿化和道路改造

 

园区内部拆迁

 61户拆迁结束

 节前完成方案制定和测算;一季度开始实施,5月底到位

 

2012年

 园区二期1500亩建设

 市级园区标准

 完成东至宁靖***高速,南至康庄大道,西至富康路,北至劳动路全部二期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完成富康路拓宽、劳动路延伸,创新路、石龙路等支路建设。

 

2015年

 园区三期3000亩建设

 省级园区标准

 完成东至宁靖***高速,南至康庄大道,西至富康路,北至滨河西路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完成3000亩齿轮产业园内主次干道建设,并达到园区控制性规划设计标准。

 

 

图7  张庄齿轮产业园功能区块划分

 

图8  张庄齿轮产业园建设分期示意图

(二)实施错位发展,做强行业龙头

围绕齿轮特色产业发展方向,积极引导中力、***、江动三家骨干企业扬长避短,各显其能,竞相超越,错位发展;分别打造农机齿轮龙头、汽车齿轮龙头、风电齿轮龙头和重大工程机械装备齿轮龙头,并推动三大龙头企业分别向不同行业的齿轮及变速箱方向发展。积极推进***公司与秦川发展和中国重汽配套协作,2010年新上风电增速机齿轮、汽车发动机齿轮生产线;强化与大连理工大学的科技协作,抓紧开发减速机齿轮箱;帮助***公司申报“***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积极帮助***申报省级博士后工作站、筹建齿轮产品研发中心及检测中心,2015年***成为风电齿轮、汽车齿轮龙头。启动中力公司与山东时风齿轮变速箱生产基地建设,2010年建成中力新厂区,实现销售翻番;推进中力公司申报市高新技术企业、“中齿”牌齿轮创建省名牌,2015年中力成为农机齿轮龙头。积极推动江动齿轮“退厂进园”,扩大产能,加强工程机械装备齿轮生产,2015年江动成为重大工程机械装备齿轮龙头。

帮助3大龙头企业明确未来几年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切实制定培大育强计划,分步骤实施技改扩能项目及产品结构调整方案。帮助龙头企业申请国家、省市级技术创新基金等政府扶持资金,用好贴息政策,助推技术改造,对龙头企业逐一制定技改扩能计划,落实重点技改项目。对龙头企业入驻园区及新上项目,优先供应土地指标,优先兑现税收返还,优先向上争取电价补贴,优先申报专项扶持资金。同时,要不惜代价、不遗余力招引适合产业链发展的龙头企业入驻园区。(表9)充分发挥吉隆泰担保公司平台作用,帮助资金短缺企业提供担保支持,着力解决企业融资瓶颈。组织专门攻关小组跑省进京,帮助企业争取科技项目资金,助推企业提速增效。以深入开展“三服务”为抓手,帮助企业协调生产要素、解决矛盾难题,全力服务企业做大做强。

 

表9  中国部分行业龙头齿轮及变速箱制造企业

行业

 企业名称

 

汽车

 轿车

 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汽车齿轮有限公司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

 唐山齿轮集团有限公司

 

客车

 中国重汽集团山西大同齿轮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浙江双环传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江西江铃齿轮股份有限公司

 

卡车

 綦江齿轮传动有限公司

 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铁路

机车

 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

 

高精

齿轮

 南京高精齿轮股份有限公司

 郑州机械研究所

 

工程

机械

 北方重工沈阳矿山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有限公司

 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

 

中信重型机械公司

 柳州采埃孚机械公司

 福建三明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

 

通用减速器

 天津减速机股份有限公司

 ***泰行星减速机股份有限公司

 

风力

发电

 南京高精齿轮集团

 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

 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

 

 

农业

机械

 山东时风

 秦川集团

 玉柴集团

 

潍柴集团

 中国一拖集团

 福田雷沃重工

 

     

 

(三)招引重组并举,促进产业集聚

围绕打造产业集群,突出招商引资,以市齿轮行业协会为龙头,以齿轮产业园为载体,强势推进产业链式的针对性招商,重点引进产业关联度高的项目,优先引进外资特色项目。在近期集中签约6个亿元特色项目(表10,表11,图9)的基础上,班子成员与企业家组成招商小分队,排出时间表、排出主攻的地区、基地和企业,突出齿轮加工、变速箱生产、精加工等配套项目招引。首先要排出主攻的地区和基地,主攻“一线两点一城”。一线,指哈尔滨、长春、南京、上海、重庆、山东、四川、浙江等国内齿轮企业较为集中的省、市、地区;两点,指以南京、重庆为招商引资的重点;一城,指重庆綦江中国西部齿轮城。围绕这“一线两点一城”,捕捉齿轮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产业转移和技术资本输出的信息,扎实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其次排出主攻企业,编制齿轮行业重点招商引资对象企业名录。紧盯陕西法士特集团公司、南京高精齿轮集团有限公司、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中马集团、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等国内领先的大型齿轮行业集团的发展方向、技术方向和近期的投资动向,对重大潜在投资项目,紧盯不放,主动贴近、跟踪洽谈,千方百计让潜在的投资意向成为实在的投资项目。其三要强化产业链招商的概念。充分利用张庄现有产业基础和特点,按照“大市场、高成长、高精度、专业化”的原则,策划一批有广阔市场前景、契合张庄齿轮产业发展方向的项目进行重点招商,增加产业集聚度和关联度,向前向后延伸产业链。

实施企业整合重组是促进产业集聚的重要措施。要定期开展街道齿轮企业摸底调查工作,针对每家企业、每个问题进行逐一研究,制定具体资源整合方案。加强资源整合项目的跟踪服务,合理处理整合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加大资源整合的扶持力度。确保资源整合项目顺利建设。对企业在行业内或上下游企业间进行兼并重组整合资源且整合后经济效益显著的,政府给予奖励。对处于相同加工环节的齿轮配套企业或家庭作坊,引导龙头企业予以兼并,或引导该部分单位自行组合,成立专业化的配套企业,有利于其提升加工水平和产品质量。力求将目前较小的30多家企业按工序整合重组成数家“专精特新”的专业化配套加工企业。

 

表10  2010年齿轮产业园签约入园齿轮及相关项目一览表

项目

名称

 总投资

(亿元)

 用地面积(亩)

 厂房面积

(万平方米)

 承建企业

 合作伙伴

 

齿轮变速箱

 5

 150

 5

 ***中力齿轮有限公司

 山东时风集团

 

风电增速机齿轮

 3

 103

 3.5

 ******精密齿轮有限公司

 秦川(***)设备有限公司

 

赛美斯机械

 1

 35

 1.5

 ***新海机械有限公司

 广州吉梯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通用机械

 1

 30

 1.2

 通用、立欣机械有限公司

 常柴集团

 

园区商务服务中心

 1

 30

 2

 ***瑞都有限公司

 

 

 

 

表11 2010年度张庄街道重大齿轮及相关项目推进进度安排表

项目名称

 项目推进进度安排

 

中力齿轮变速箱

 一季度完成土地、规划、建设相关手续办理,二季度完成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启动主体工程建设,年底3万平方米厂房主体基本竣工。

 

***风电增速机齿轮

 一季度完成土地、规划、建设相关手续办理,二季度完成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三季度厂房主体开工。

 

赛美斯机械

 3月份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二季度主体厂房开工,三季度竣工;四季度试产。

 

通用机械

 6月前办理相关手续,12月底前开工建设。

 

园区商务服务中心

 一季度完成总体规划设计和基础设施建设,二季度正式开工建设,年底前基本竣工。

 

 

图9 2010年街道六个亿元项目分布图

 

(四)依托挂大靠强,推动转型升级

在现有中力与时风集团合作、***与秦川发展合作的基础上,鼓励企业采取合资合作、股份并购、外引内联、嫁接改造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推动各龙头企业不断挂大靠强,促进齿轮产业的转型升级。积极组织本地齿轮企业参加国际、国内各种会展及贸易洽谈会,展示提升、加强交流,引导本地齿轮企业与招商引资目标区域目标企业开展互动交流。通过***齿轮协会与国家齿轮协会的合作,加强与齿轮协会主要成员合作交流,扩大挂大靠强的企业范围,落实挂大靠强企业。

依托挂大靠强,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制定齿轮产业转型升级扶持政策办法,大力推动企业消化吸收再创新,增强企业自主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转型升级。优先帮助齿轮产业企业申报科技项目,争取市以上科技部门立项;获得市、省、国家科技进步奖,分别给予1000元、10000元、20000元的奖励;申请专利,争取省以上科技成果转化扶持项目,街道无偿资助三分之一费用;新组建承担国内领先产品研发的紧密型产学研联合体,企业设立院士工作站或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每个奖励5万元。

(五)外引内培联动,打造人才队伍

张庄齿轮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以本地现有人才培育为主,招引外地专家教授和经营管理人员为辅,外引内培并举,打造支撑张庄街道齿轮产业迈向百亿的核心人才队伍。一是加大人才招引力度,针对国内高等院校齿轮专业专家、教授,开展交流活动,邀请专家教授前来考察指导;推动***齿轮协会与国家齿轮协会加强互动合作,邀请国家协会有关专家进驻张庄指导。加强对在国内外大型齿轮企业工作过的技工、高管及研发人才的招引力度,创设人才招引资金,对于张庄急需的齿轮人才,设立奖励标准,积极予以奖励,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扎根张庄,致力张庄发展。二是加大本地技术工人、研发人员和企业家培养力度。与***技师院校、***高级技工学校等高级职业学校合作,定向培养对齿轮、机械专业方面的一线技能工人。不断开展专场招聘,直接引进高职院校优秀生源进入企业工作。针对技能工人定期开展技能培训,开展技工竞赛,组织熟练技工现场指导。积极与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东南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等省内外工业机械专业较强的院校合作,引进高校知名专家教授进驻指导,组织街道齿轮企业技术人员前往接受知识技能培训,迅速提升技术人员研发能力。定期组织齿轮企业家参加省、市等部门和单位主办的企业家培训班,邀请省内外知名管理专家前来授课,提升企业家发展理念、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拓宽企业家眼界视野。

(六)突出创新服务,强势组织推进

打造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创新产业服务方式内容,建立产业领导小组,创设产业发展基金(图10),强势组织力量,推进齿轮产业加速发展。

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由街道牵头,组织企业、人员和资金,建设公共服务平台,不断丰富功能、完善平台运行机制。(图11)

 

图10  张庄齿轮特色产业发展基金图示

 

齿轮企业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客户

宣传推广系统

物流管理系统

产品认证系统

合同管理系统

结算支付系统

…………

公共检测中心

公共铸造中心

公共研发中心

 

 

……

管理信息系统

电子商务系统

信息服务系统

图11  张庄街道齿轮产业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机制示意图

 

分期建设齿轮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表12)。引导和帮助企业尽早建设齿轮公共检测平台、齿轮公共铸造中心和齿轮共用技术研发中心,积极创造条件建设齿轮材料热处理中心、齿轮行业数据库、齿轮钢质量认证中心。公共服务平台主体在企业,应用在整个街道、整个产业园以及街道所有的齿轮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帮助企业研发市场前景好的齿轮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产品,为企业寻找新的研发技术切入点,提高企业研发的整体水平。为企业收集、分析与提供市场前景好的新技术信息、新材料信息、新工艺和新产品信息等,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尽快产业化提供帮助,为行业技术发展提供咨询和建议。

 

表12  张庄街道齿轮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进度安排

2010年

2012年

 

公共检测平台

公共铸造中心

2010年

齿轮共用技术研发中心

 

 

 

2015年

 

 

 

 

 

 

 齿轮材料热处理中心

齿轮行业数据库

齿轮钢质量认证中心

······

 

 

建设齿轮产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齿轮企业提供现代信息服务,提供电子商务、网上贸易和企业信息化服务。企业能够在该平台查询到最新的齿轮行业政策和行业技术,获知最新的行业动向和技术趋势。为企业提供全方面的信息化解决方案。通过设立B2B电子商务平台,为用户提供国际贸易信息、齿轮行业市场信息、企业网站建设与推广、专业电子杂志推广等服务。为企业提供全面的网上网下互动服务,进行广泛的宣传推广,获得第一手商贸信息,形成网上信息流与网下商务流的相互匹配,为客户筛选提供更为及时有效的商贸信息。为企业从生产流程、内部管理,进销存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提供个性化的软件定制服务,着手从信用认证系统、支付平台的投资开始建设。

产业规划篇7

一、基本概况

××村位于××镇西南,与便仓镇、盐都大冈镇毗邻。全村5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563户,人口1703人,劳动力940人。全村总面积3130亩,耕地面积2900亩,水稻种植面积2050亩,其中杂交稻制种1500亩,棉花380亩,其他经济作物470亩。生猪出栏4400头,家禽出栏11万只。农业总产值1100万元,其中林牧渔总产值400万元。工业以生产加工长毛绒玩具为主,“双带”玩具厂吸纳全镇近千名农村妇女从事玩具加工,吸纳村民160多人就业,年销售200万元,利税25万元。全村实现一二三产业增加值1400万元,三次产业比重为39:48:13,人均纯收入4562元。

二、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增加农民收入和率先实现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稳步发展农业,大力发展工业,快步发展服务业,突出发展玩具加工、服装加工及水稻制种、畜禽养殖等特色产业,促进全村经济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及产业发展重点

重点围绕“以工兴村快突破、以农富民快调整、二三产业并举促增收”的发展道路,全力实施“二一二一”工程(三次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美元,每年新办2家企业,工业销售1亿元),大力度招商引资,全方位对外开放,积极引进资金、项目、技术和人才,促进村级经济全面发展。到2009年,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00万元,年均增幅20%,其中二产增加值预期达2000万元,三产增加值预期达950万元,人均gdp2.6万元,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21:59:20。农民人均纯收入8300元(1000美元),年均增幅12.7%,可支配村级集体积累总额500万元。

1、工业:以玩具加工业为主导,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向左右扩展,引进服装、轻工、电子等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企业5-10家。实现增加值2000万元,销售收入1亿元,利税700万元,利润400万元。

2、农业:以传统种养殖业为主导,稳定发展水稻制种面积,大力发展家畜饲养量,积极发展油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实现农业增加值730万元;农业总产值1500万元,其中林牧渔业产值800万元。

3、建筑、服务业:以在外务工的瓦工、木工、油漆工等600多人的服务人员为主体,组建外出人员中心;围绕中心村建设,积极推进房地产开发建设,新建现代化的农民服务中心。

四、加快特色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1、重抓集中区建设,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办好工业集中区是促进村级经济快速发展、提升经济运行质量的根本途径,是加速推进全面小康的必由之路。把玩具加工作为××村的支柱产业来抓,以现有的××村"双带"玩具厂为龙头,建设一个高标准、高起点、科学合理的工业集中区。工业集中区的建设要坚持“四个结合、一个统一”,的原则,即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结合,与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和交通建设规划相结合,与环境保护规划相结合,与开发本地资源和产品优势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在此基础上,一是大力推进工业招商。创新招商方式,拓展引资渠道,大力引进玩具加工配套企业、电子玩具企业、服装加工业和轻工业等劳动密集企业。加大对玩具加工业的引入力度,开发引进电子玩具、智能玩具、宠物玩具等,着力拉长产业链,注重吸引与本村产业有关联的高技术、高附加值企业来××落户。力争每年新引进投资500万元以上企业2家以上,项目达产新增销售2000万元以上。二是加大企业技术改造的力度,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和先进管理经验,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改变企业在产品工艺、内部管理、信息沟通等方面存在的缺陷,促进企业在质量控制能力、生产管理水平、技术工艺等方面上台阶,达到扩大总量、提高效益要求。三是重点培植销售收入过千万骨干企业,在熟练劳动力、短期周转资金等生产要素方面村里给予优先扶持和帮助,进一步增强支柱企业的发展能力。到2009年实现工业销售收入1亿元,利税700万元。

2、重抓农业结构调整,打造生态农业示范区。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因人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壮大传统的优势产业,做大规模化产业基地:一是依靠本村传统的水稻制种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大力与农技、科研单位合作,扩大抗病稻、抗虫稻等示范区面积,高度重视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的开发,把绿色食品作为农业发展的一个主攻方向,建立2000亩水稻制种基地。组建××水稻种子服务公司,注册“××”商标,提高水稻良种的市场占有率和覆盖率,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巩固畜禽饲养基地。在农民分散饲养母猪繁育的基础上,不断改良品种、提高品质,鼓励养殖能人建设百头母猪繁育饲养场,全村建设1000头母猪繁育基地,实现销售100万元;建设大型养鸡场1个,年出栏量80万只以上,实现销售400万元。三是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基地,新上肉鸡食品加工厂,逐步实现农产品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由传统加工工艺向采用先进适用技术转变,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和农业综合效益,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四是推广现代农业信息技术,运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积极发展网上农业工程,全面及时掌握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和生产情况,正确引导农业生产。力争在2009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500万元。

产业规划篇8

关键词:养老产业;政策支持体系;养老保障制度;医疗制度;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在我国已经不是一个新问题,目前,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的新阶段,而由此拉动的养老产业日益受到社会关注。在这样情势下,我国直面人口老龄化问题,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培养壮大社会养老产业,以很好地应对日益增长的庞大老年人口所带来的养老压力。我国养老产业虽有所发展,但并不能满足社会整体养老需求,而且盲目的投入可能造成开发过度、应发区域发展不平衡、监管失控等严重后果。对此,应明确养老产业发展方向,制定发展规划,有计划地逐步推进养老产业发展,构建和谐的社会,与此同时拉动内需、增加就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一、养老产业

养老产业是指专门针对老年群体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的行业的总和,以满足老人年各种特殊消费需求为前提,以开发老年人消费市场为目的,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养老状态,是集养老产品的生产、经营和服务于一体、横跨一、二、三、四(信息产业)产业的综合产业体。

在我国,养老产业有一定的社会福利性,是人口老龄化催生的一种新兴产业。结合国内外养老产业实践,不难发现它涉及着方方面面的行业。具体包括:制药业和健康服务业、家庭服务业、日常生活用品、保险业(人寿、健康、养老)、养老地产业、旅游和娱乐业、金融业、教育业、咨询业及其它特殊产业。由此可见,养老产业除了涉及我们通常意义上认为的衣食住行之外,还包括文化、教育、保险、保健、咨询等产业,集生产、经营、服务于一体。由于涉及领域广、产业链长,利于吸纳就业人数、增加内需、拉动消费,极具市场开发价值, 被专家称之为“朝阳产业”。

二、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策略

我国养老产业虽然有着很高的市场开发潜力,但是由于处于发展初期,需制定一套系统而规范的发展规划,协同好方方面面,以实现稳步发展。

(一)构建政策支持体系

现如今,养老产业已经以民生工程的身份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体系之中,政府部门应推出一系列相关的完善政策以支持其发展。具体包括:产业政策、土地政策、医疗配套政策等。与此同时,还需转变政府职能,使其由养老产业的直接投资者转换成宏观调控者,然后建立养老产业行业协会,明确管理主体,确保养老产业有序发展。

(二)健全养老保障制度

养老产业规范、有序发展离不开完善、健全的养老保障制度。养老产业作为一套市场化运作的产业,其发展必须尊重市场价值规律。在价值规律之下,老年人想要享受相关的养老服务,本身或家人需要支付相应的货币,从而使养老产业在微利基础上实现可持续运作,这就需要健全的养老保障制度予以支撑。近些年,养老保障制度一直是政府重点工作之一,投入了很大的人力、财力和精力。在这里,笔者建议政府部门提供补贴,企事业单位要设置养老基金,相信有了社会化的养老资金补贴、退休金,加之儿女支付的费用,老年人一定可以具备一定的支付养老服务的能力。

(三)大力发展养老地

基于当前房地产发展势头,结合养老产业发展需求,大力发展养老产业地,即养老型社区。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老人年不仅对衣食住行有着更高要求,对健康、环境等亦有要求,尤其精神层面要求更高,而现今的养老地都是普通的小区,养老设施等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对此,必须打破传统,建设真正符合老年人实际需求的新型养老社区,积极发展养老地,并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医疗保健室、文化活动站、养生堂、小花园等设施,保障室内阳光充足、自然通风,构建适宜于老年人养老的生态环境。

(四)改革创新医疗制度

对于老年人而言,对健康的需求是最为迫切的,政府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社区医疗服务嵌入养老产业。在政府支持和引导下,医疗保障体系要积极参与到养老产业之中,把公益性的医疗服务与市场化的养老产业结合起来,满足老年人医疗保障需求的同时推动养老产业发展。

(五)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养老产业

在养老产业发展上,我国政府积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并制定了相关政策予以支持。现今,民间资本依然以国有资本为主,要求民营资本所占份额不得超过20%,之所以这样,主要在于养老产业属于民生产业,一旦出现诸如房地产行业的投机性问题,政府可以通过宏观调控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养老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对于进入的民营资本,在政府管控下要形成公开、民主、规范、长期的资金投入制度,规范民营企业投资行为,为养老产业发展提供助力。

(六)加大养老产业的融资扶持力度

加大金融机构对养老产业的扶持力度,利于推动养老产业发展。为此,对于前景好、市场需求大的养老服务项目,财政部门应提供必要的信用担保,金融机构也应适当放宽贷款条件,从而增强养老产业融资力量,并优化使用社会财力。在我国,社会财力的调动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国家调控,二是市场化运作,而我国对养老产业主要用国家调控方式。笔者建议要合理使用社会材料调控方式,提供资金运作效益,有效应用社会化养老资金。

(七)转变消费观念

在中国有句俗话,“人生在世,吃喝二字”,从侧面道出了传统中国人的消费观念。大多数中国人买东西讲究物美价廉,很少买中看不中用的东西,有了钱就会存起来,不提倡炫耀性消费,尤其老年群体。勤俭节约固然好,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消费观念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养老产业发展。对此,一定要老年人认识到为改善生活质量的适度消费是有必要的,所以要迁移磨坏地促进他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更新,拉动内需,为养老产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动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养老产业依然处于探索阶段,许多业态都有待从内涵上挖掘和深化,从外延上培养与拓展。对此,政府部门要加大扶持力度以推动养老产业发展。具体措施包括制定政策体系、完善保障制度、大力发展养老地、改革医疗制度、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转变消费观念等,希望通过这些政策和措施的推出确保养老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满足老年人方方面面的迫切需求。■

参考文献

[1]Sherry Anne Chapman.Client-centered,community-based care for frail seniors[J].Journal of Nutritional Science and Vita-min logy.2007.

[2]周婧苑.新时期我国人口规模、结构变化趋势及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研究[J].知识经济,2012,(7).

[3]穆光宗,张团.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及其战略应对[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1,(9).

产业规划篇9

一、健康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健康产业包括健康服务产业和健康制造经营产业,主要是指与人身体健康有关的、与医药产销及医疗服务直接相关的产业。其中健康服务产业包括医疗服务、养生康复、健康管理、休闲健身、营养保健、咨询服务、人才服务、培训考试等;健康制造经营产业涵盖医药用品、保健食品、保健用品、绿色食品、体育健身用品、医疗器械、中药材、医用材料、原料中间体、制造设备、包装材料、化妆品等。本规划侧重于健康服务产业的发展。

(一)国内外健康产业发展形势。健康产业是近年来崛起的新兴产业,有专家分析其可能取代it业成为未来十年内领导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据统计,目前全球股票市值中,与健康产业相关股票的市值约占总市值的13%左右。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健康产业已经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美国的医疗服务、医药生产、健康管理等健康行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5%,加拿大、日本等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也超过10%,而我国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5%。健康产业在我国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健康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

1.优势与机遇。

(1)中医药优势明显。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之称,中药材品种及蕴藏量、中医药从业人员及机构数、研究开发能力和中药产业产值均居全国前列。范围内有国家“中医急症治疗中心”、“中医眼底病治疗中心”,部级重点中医专科(专病)14个、省级31个、市级19个,在中医及中西医结合骨科、肛肠科、儿科、肝病、肺病、针灸推拿、眼科等领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部分项目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拥有同仁堂、德仁堂等著名中医药企业。

(2)优质医疗机构及学科建设发展良好。拥有一批优质医疗机构,如大学华西医院、省医院、军区总医院、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省骨科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市二医院、市三医院等。口腔医学、循证医学、心脑血管专科、骨科、烧伤外科、心理卫生、中西医结合、运动医学、肿瘤专科等领域居全国先进水平。

(3)城乡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以来,我市采取科学规划、整合资源、调整结构、加大投入等重大举措,以公共卫生、农村卫生、社区卫生为重点,各级财政对卫生总投入达66.43亿元,其中,投入22.168亿元,较增长773%。投入4.2亿元对全市223个公立乡镇卫生院实施“五统一”的标准化建设。对188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八统一”标准化建设,对2396个村卫生站实施标准化改建。形成了政府主导、可及性较好、全覆盖的基层卫生服务网络体系。对市级医疗机构进行了调整合并和改扩建,建立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医疗紧急救援中心、市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市血液中心、市精神卫生中心、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市传染病医院)。依托县级人民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等卫生机构技术力量,构建区域卫生医疗中心。逐步形成以大学华西医院为龙头、我市现有优质医疗资源为主体的中西部医疗服务中心。

(4)健康产业市场容量大。,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02.6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659元;全市医药和医疗设备收入200.09亿元,较增长224.6%;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市民休闲文化、健康保健特色鲜明,市民对健康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为健康产业发展带来了更大空间。

2.问题与劣势。

(1)高端优质医疗服务资源较少,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仅占全市医疗机构的10%,难以满足市民对高端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此外,我市还没有一座档次高、规模大的国际医院,难以适应国际交流快速发展的形势。

(2)健康产业项目较少,服务项目单一,规模有限,难以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社会资本对健康产业投资尚显不足。

(3)全民健康意识和水平有待提高,健康的生活习惯需进一步强化,健康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亟需拓展。

二、基本思路、发展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基本思路。

1.按照国际化、现代化、市场化、社会化的总体要求,以发展国际医学城、中医药产业、医疗康复服务、全民健康管理和教育、医学支持平台、健康产业信息化以及展会节庆活动为重点,以健康消费带动经济增长为动力,以发展健康产业提升全民健康水平为宗旨,面向涵盖健康、亚健康和患病各类人群,与休闲、旅游、文化、体育、传媒等领域相结合,打造具有资源和要素配置能力的“西部一流、全国领先”的“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的“健康之都”,构建起与“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相适应的健康产业体系。

2.按照产业高端、特色突出、国际知名的定位,瞄准国际高端健康产业,着力引进世界一流的企业及能迅速带动产业升级的重大项目,积极扶持,使其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力争用5—8年时间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高水平现代健康产 业集群。

3.按照“联动发展”、“内生外引”的发展模式,利用我市医药资源和旅游资源优势,加强政策引导,注重行业之间协同促进,营造产业发展环境,壮大健康产业,延伸产业链。

(二)发展原则。

1.坚持市场化原则。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健康产业发展。

2.坚持社会化原则。充分发挥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与民营医疗卫生资源的互补作用,倡导全民参与、惠及全民,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3.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延伸中医药、健康体检等产业链,鼓励开发开展前端及后端新型增值服务,延长价值链条,刺激健康消费。集约节约利用有限资源,促进公立医疗机构与民营医疗机构、健康产业与其他产业协调互补发展,形成健康产业新兴增长点。

4.坚持解放思想,打破垄断。站在城乡统筹、促进“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的高度,打破属地、所有制的界限,改变生产方式、采用信息化服务,实现技术、知识、信息和资源共享。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2017年)。构建起与“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相适应的健康产业体系,使成为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集健康保健、养生康复与健康旅游为一体的城市,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民族医药特色的健康服务聚集地,打造具有资源和要素配置能力的“健康”。

2.近期目标(—20__年)。基本完成40个健康服务产业项目,总投资达300亿元。国际医学城项目产值达40亿元;中医药产业项目产值达21.2亿元,年增长率近25%;医疗康复服务收入达250亿元,年增长率高于15%,力争进入全国同类城市前3位;健康管理服务收入达3亿元;医学支持平台项目收入达6亿元。

3.中期目标(20__—2017年)。引进国际一流医院和现代化的传统医药养生保健项目;建立健康产业信息化平台;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全民化、健康教育社会化、全民健康管理、全民健康体检。健康产业年均增长率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

三、发展重点、产业布局与重点建设项目

发展重点分为国际医学城、中医药产业、医疗康复服务、全民健康管理及教育、医学支持平台、健康产业信息化和健康展会节庆活动等7个方面,含51个子项目。预计总投资约614.369亿元,其中近期(—20__年)投资__.369亿元(有4个拟定项目投资待定)。

(一)建设国际医学城。在温江区集中发展集预防保健、医疗服务、养生康复、国际医疗旅游、教育研发和商务配套为一体,面向国际国内市场,专业化、国际化和多元化的健康产业服务平台。

重点项目:芙蓉长卷——中医药文化养生公园;美国ict()肿瘤诊疗中心;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分院;省八一康复中心;大学华西医院永宁分院;博奥生物独立医学实验室;医疗综合服务区。

预计投资:总投资约500亿元,一期投资43.5亿元。

发展目标:到20__年建设成为中西部医疗及健康服务核心基地,20__年项目产值达40亿元;到2016年成为国家健康管理示范区;到2020年成为国际医疗旅游目的地。

(二)发展中医药产业。在中心城区、都江堰市、温江区集中发展以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彰显中医药特色为主题,集中医医疗、养生康复、药膳、健康旅游、中医药美容、护理安老为一体的中医药养生康复体系,提供中医药精品特色服务,带动中医药产业发展。

重点项目:中医药文化主题公园;德仁堂中医馆连锁化;德仁堂药膳养生餐饮连锁化;五谷粮仓健康连锁超市;市传统医学中心;肛肠专科医院扩建项目;非遗公园·中医药精品文化特色园区项目;市二、三圈层护理安老院建设项目。

预计投资:预计建设项目投资13.5532亿元。

发展目标:产值达21.2亿。到2017年成为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中医药强市。

(三)开展医疗康复服务。引进国际一流医院来蓉投资新建国际医院,引进国际医疗保险机构落户。通过合作发展,共同提高,打造多学科、多专业的全国知名的特色专科。

重点项目:市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宋庆龄华西妇女儿童医院、华西三圣医院、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市传染病医院)、省医院川港康复中心、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二期住院大楼、市三医院扩建工程、市二医院医疗综合大楼、市五医院住院综合楼、省假肢矫形康复医院、市西区医院扩建项目、新生堂妇产医院、蜀都乳腺医院、红星老年病医院、济民皮肤病专科医院、肛肠病医院扩建项目、阿波罗前列腺专科医院、双流华美口腔医院、市金康诺医疗投资有限公司拟建医院。

预计投资:47.9358亿元。

发展目标:收入达250亿元。形成“三级医院为龙头,专科医院为特色,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的预防、治疗、康复三位一体的医疗服务网络,医疗服务技术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四)实施全民健康管理与教育。以预防保健为切入点,推进健康教育社会化,促进疾病防治关口前移。制定全民健康素质教育计划、教材及宣传手册,推进健康教育进学校课堂、进社区家庭;实施全民健康体检计划,以政府购买与个人出资相结合,提供多样化健康体检服务包,满足不同层次需求;发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在蓉科研院所的技术指导作用,以城乡基层卫生机构为主、各级各类健康机构为辅,采取惠民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全民健康动态管理,实现从治病向防病、从坐诊向走访的转变,建立健全全民健康档案。

重点项目:爱康国宾蓝色海岸健康城、美年健康体检医院、凯尔健康体检医院、安生美健康体检医院等4—7个子项目。

预计投资:1.05亿元。

发展目标:收入达3亿元。以大型医院体检中心及健康管理公司、独立体检机构为主体,形成集健康筛查、评估、干预和健康档案动态管理为一体的健康综合管理服务模式,提升我市健康管理水平,打造西部健康管理之都。

(五)构建医学服务支持平台。在中心城区重点发展以服务健康为宗旨,满足多层次需求的第三方医学检测机构,开展临床、病理、食品和化妆品检测等精品特色服务。

重点项目:第三方独立检验实验室;市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中心;高新达安医学检验医院;省高新兰卫医学检验有限公司独立实验室;艾迪康临床检验中心;金域医学检验所建设项目;市中药院内制剂中心储备项目。

预计投资:2.9 3亿元。

发展目标:收入达6亿元。将独立检验实验室建成西部地区规模最大、学术地位最高的全国知名企业。

(六)推进健康产业信息化。由政府统筹,建立健全“一个中心、两级平台、三级网络”的全市医疗卫生数据交换中心,从全域角度做到“知识、技术、信息”资源共享。以建立规范的全民健康档案为抓手,整合在蓉的所有医疗卫生资源,完成医疗、预防、保健数据及管理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共享,实现全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的全面整合和互联互通,实现从大医院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康复保健、专科特色医疗、远程会诊、远程健康教育与教学、医疗卫生保障等信息网络化,并逐步与医保、社保、民政等信息对接,实现资源共享共用。

重点项目:

1.建立数字化社区卫生信息系统。完成“市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系统”建设,建立全市统一、以个人健康档案为基础,集基本医疗、医疗保障、妇幼保健、计划免疫、健康康复等功能为一体的数字化社区卫生信息系统。

2.建立基于电子病历的数字化医院信息系统。通过优化整合医院卫生信息资源和业务流程,创新考核管理体制,加强医疗卫生协作,建立全市医疗卫生服务“个人健康一卡通”系统,实现实时报账、健康信息查询、检验结果和电子病历互认互通、处方共享等功能。

3.建立“均衡营养健康教育在线”网络平台。通过建立集健康远程教育、均衡营养在线配餐、健康人才就业、健康社会性网络服务社区系统等四大功能为一体的“均衡营养健康教育在线”网络平台,实现每个家庭均可以便捷享受健康教育与服务。

(七)举办健康展会节庆活动。继续办好“国际中医药科技大会”,引进国际国内知名的健康产业展会节庆活动,借助会展平台进行招商引资、人才引进以及国际交流合作,促进我市健康产业快速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成立“市健康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分管市领导任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局;建立协调会议制度、检查督办制度和信息反馈制度。

(二)完善工作方案和推进措施。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负责制定完善工作方案和推进措施,明确各项工作时间、内容、任务及责任主体,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

(三)加强政策保障。加大对重点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对重点企业的改建扩建、新技术引进等项目,在现有贷款贴息政策基础上提高贴息比例、延长贴息年限;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在信贷资金方面支持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市)县要在土地、规划、财政等方面制定促进健康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于规划建设的重点项目,要梳理招商目标企业,并开展有针对性的招商。对正在洽谈的特别重大项目,实行“一企一策”、“一事一议”,在市场准入、医疗资源配置、土地、财税等方面给予支持。充分利用我市医疗、中医药、体育、旅游、蜀文化资源等优势,鼓励国内外知名的企业来蓉兴办实体,促进联合开发。

产业规划篇10

芦荟是一种古老的植物,其综合利用却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委内瑞拉法肯州气候环境非常适宜芦荟的生长,当地农民种植芦荟已有悠久的历史。国际上,芦荟被普遍认为是健康植物,被广泛用于食品加工、化妆品、药品生产的原材料,芦荟产品的需求在国际市场上日趋增长,全球芦荟产品的产值每年超过30亿美元。

为了加快芦荟产业的发展,委内瑞拉政府决定在法肯州大力发展芦荟产业,以此带动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受委内瑞拉委托,中国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农工院)组织国内有关农业规划、芦荟种植、芦荟加工、市场分析以及装备生产方面的专家,由农工院朱明院长亲自带队,两赴委内瑞拉,对法肯州地区芦荟的种植、加工现状,进行了充分的考察与调研,编制了法肯州芦荟产业发展规划方案(以下简称规划方案),最终获得委内瑞拉各级政府的肯定。

1 世界芦荟产业现状

1.1 世界芦荟的种植情况

据统计,世界范围内芦荟种植面积约23589公顷,其中美洲19119公顷,约占81%;非洲300公顷,约占1%;澳洲和亚洲为4170公顷,约占18%。

世界芦荟主要种植国家的芦荟种植面积及产量分布分别见图1、图2。

1.2 世界芦荟产品销售情况

全球芦荟销售额总共约为1.235亿美元,主要销售额的分布情况。美洲:7640万美元,约占62%;澳洲和亚洲:4700万美元,约占38%。

各国占世界销售额的百分比。泰国:34%;墨西哥:29%;多米尼加共和国:17%;美国:8%;哥斯达黎加:4%;中国:4%;危地马拉:3%;澳大利亚:1%;委内瑞拉:0%;印度:0%;非洲:0%;马来西亚;0%;巴西:0%;阿根廷:0%。

世界上芦荟产品的市场分布情况为欧洲:20%:澳洲和亚洲:43%;美洲:37%。

在世界范围内每年(112个月)就有1557种以芦荟为原料或添加剂的新产品产生,是每年新产品产生最多的种植原料。

据估计,芦荟天然原料的市场有1.25亿美元,而芦荟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可以达到1100亿美元。

2 委内瑞拉芦荟产业发展现状

芦荟在法肯州的种植有悠久的历史,法肯州的气候十分适宜种植芦荟。法肯州种植芦荟中芦荟素的含量居于世界首位,在32%以上。绝大部分的芦荟种植区域集中在Fale6n,Sucre和Carirubana三个市。由于在医药以及化妆品等方面的使用扩展,近几年芦荟的种植需求增长较大。基于这些原因,芦荟商品化在国内外增长也较大。芦荟被公认为健康植物,广泛用于食品加工或化妆品生产的原材料。委内瑞拉芦荟种植面积约占全美洲的18%,占全球的3%。委内瑞拉芦荟年产值为42.2万美元,约占全美洲的1%。委内瑞拉芦荟潜在的产值大于350万美元。

2.1 委内瑞拉芦荟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2.1.1 芦荟在法肯州的种植有多年的历史,法肯州的气候十分适宜种植芦荟,且芦荟素的含量在32%以上,为世界最高。

2.1.2 委内瑞拉芦荟的种植面积很大,约占世界芦荟种植面积的15%,但是产量比较低,只占世界产量的约3‰而芦荟的销售额更是不到1%,因此委内瑞拉芦荟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2.1.3 委内瑞拉在开发芦荟系列产品方面已有较好的基础,民间已有芦荟肥皂、芦荟酒、芦荟洗液等许多产品。发展芦荟产业有很好的群众基础。

2.1.4 委内瑞拉政府、法肯州政府对发展芦荟产业非常支持,芦荟生产已作为法肯州农业的支柱产业进行规划。种植面积拟从现在的3400公顷发展到13000公顷。

2.1.5 委内瑞拉能源,尤其是石油资源丰富,而且能源价格十分低廉,加工成本低,因此芦荟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2.2 委内瑞拉芦荟产业的限制因素

2.2.1 芦荟产业整体科技水平低

虽然委内瑞拉种植芦荟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但从种植来看,属粗放式管理,完全是靠天吃饭,缺乏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基本措施,更不用说采用先进的组培技术以及培养优质、高产的新品种。从加工来讲,目前重点还集中于药品中间体的生产,对芦荟作为一种神奇作物的整体性缺乏重视,全国没有一家专业的芦荟种植与加工研究单位,无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

2.2.2 产业缺乏整体规划,聚集度不够,经营水平低

委内瑞拉芦荟产业缺乏统的规划,在种植面积的扩大方面,目的性不强。芦荟加工企业规模很小,缺乏规模优势,也没有一定的集中度。目前芦荟仅建有6家原料产地加工工厂,分别是1家芦荟凝胶加工厂(未完工)、4家芦荟素浓缩液厂和1家芦荟素精炼厂(正在建设),缺少对芦荟深度和广度的加工,且基本上未考虑产品的市场。

2.2.3 基础设施条件薄弱

道路、水、电等基础条件差,法肯州是一个水资源极度缺乏的国家,饮用水需要从其它各州输入。南部山区道路为山区公路,不便大型运输车辆通行。电力基础设施薄弱。

2.2.4 产品科技含量低,产业链条短

库拉索芦荟在中国已经作为一种食品新资源,由于其神奇的生物学功效,可广泛用于食品、日化用品和药品等领域,制成各种食品如芦荟饮料、芦荟布丁、食品添加剂、以及各种日用化工产品如香皂、洗液、膏霜等,还可将芦荟制成膏、芦荟素等。法肯州芦荟产业仅生产芦荟凝胶、芦荟素浓缩液、芦荟素精炼等初级加工产品,芦荟产品科技含量低,芦荟产业链条短。

委内瑞拉芦荟产品的生产组织性和国家集中计划性不强,加工和生产此产品的大公司数量很少,虽然芦荟产品资源丰富、历史悠久,但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系统,削弱了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无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效益。

3 规划思路与目标

3.1 规划思路

在法肯州芦荟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以委内瑞拉法肯州现有芦荟规划种植面积为基础,通过建设国家芦荟研究中心和芦荟工业园区,来带动和支持法肯州以及整个委内瑞拉国家芦荟产业的发展。

3.2 规划目标

3.2.1 将芦荟产业发展成为法肯州农业的支柱产业,种植面积稳定在13000公顷。通过种植管理技术的提升,在现有生产水平基础上逐步提高产量30%以上。

3.2.2 将委内瑞拉法肯州的芦荟产业发展成为委内瑞拉国家芦荟产业种植、加工、技术研究、产品开发的主要基地。并通过芦荟种植、产品研发、精深加工和市场开拓等产业化建设,逐步形成委内瑞拉芦荟产业发展体系及模式。

3.2.3 通过芦荟产业的发展带动包装、运输、储藏等相关产业发展,大幅度提高就业率和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3.2.4 通过法肯州芦荟产业发展模式的建设,为委内瑞拉农业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模式,打造世界芦荟产业强国。

4 总体技术方案

根据目前委内瑞拉芦荟种植与加工的现状,通过构建委内瑞拉芦荟产业体系,在13000公顷芦荟规划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建设芦荟原料产地加工与芦荟工业园项目,以此带动委内瑞拉芦荟产业的全面发展。

4.1 芦荟产业体系

通过本规划项目实施,构建委内瑞拉芦荟从种植、加工到研究示范推广的产业体系,详见图3。

4.2 芦荟种植基地建设

按照法肯州芦荟规划总种植规模13000公顷进行规划,其中4000公顷用于生产芦荟素,其余9000公顷用于生产芦荟凝胶。

4.3 芦荟原料产地加工

芦荟原料产地加工项目一是在芦荟产地就地进行原料初级加工,减少运输成本,二是为加工园区食品加工厂、日化厂、凝胶粉厂和芦荟素精炼厂提供原料。

综合考虑芦荟种植基地分布和运输半径,规划建设9座芦荟凝胶产地加工厂,其中4座加工厂生产凝胶原汁、浓缩汁和凝胶丁,为工业园区内食品厂、日化厂提供凝胶原汁和凝胶丁;另外5座加工厂生产凝胶浓缩汁,为工业园区凝胶粉厂提供原料。

芦荟原料产地加工项目建设内容及产品方案设计见表1:

4.4 芦荟产品加工工业园

根据法肯州芦荟加工规模与种植规模不配套的现状,拟在委内瑞拉法肯州科罗市附近,建设一个以芦荟产品加工为主体的芦荟产品加工园。芦荟产品加工园建设项目包括芦荟食品加工厂、芦荟日用化工加工厂、芦荟素精炼厂、芦荟凝胶粉加工厂、包装材料厂和芦荟研究示范推广中心,包括园区内污水处理厂、变电站以及道路等公用工程等,总占地面积38.5公顷。

5 对我国产业规划的启示

5.1 规划对产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我国全国性和区域性的规划很多,用于指导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但它缺乏在空间上指明规划的目标、方向和产业的发展方式。各地区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更多地是按照全国的经济发展指标来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和规划,而很难考虑到自身在全国总体布局中的分工和定位,因此出现了诸多区域战略雷同、产业规划缺乏特色、不合理重复建设及环境污染得不到有效治理等问题。为有效地制定各地区产业规划,进一步明确各地区产业发展在我国规划体系中的地位、具体内容以及保障措施等。

5.2 重视土地利用在产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委内瑞拉非常强调在编制芦荟产业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要确定土地利用的基本框架,充分发挥土地利用规划在农村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方面的重要作用。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化步伐加快的形势下,土地资源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短缺资源之一。我国各地区都编制土地利用规划,但是在地方规划体系中,土地利用规划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它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规划的关系如何协调,尤其是如何协调保护有限资源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矛盾等问题,都亟待解决。

5.3 高度重视规划的前期准备和后期评估

委内瑞拉政府积极配合我们,在规划编制过程中非常重视规划的前期准备工作,即对该地区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做出深入的调查和研究,这种对地方特点问题的深入调查和研究是制定当地芦荟产业区域未来发展规划的基础。在规划编制后,为确保规划的实施,在规划年度完成以后,还要进行规划制定后的跟踪活动。这个活动要对区域未来可能面临的问题、结构转变做充分的认识和修改。

我国农业产业区域规划的编制过程中普遍存在急于求成的思想,在规划前缺乏详细的调查和充分的准备工作,规划编制后对规划实施的效果如何,以及如何进一步完善等工作也缺乏连续性,从而造成规划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发挥出应有作用。当前在农业产业规划编制过程中应大力倡导对规划前有关重大问题的调查和研究,而政府部门应该进一步明确编制农业产业区域规划的目的和意义、形式和内容、手段和方法,尤其是通过何种方式协调多方面的利益矛盾,最终使规划不但能够最大限度地合理制定,还能够充分发挥有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