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欣赏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15 16:24:07

电影欣赏论文

电影欣赏论文篇1

1.教学内容方面

当前我国普通高中的英语教学内容主要是以高中英语教材为教学中心、以英语辅导书为教学支持的,具有一定的模式性。而且,这些教学内容具有类型固定化(高中英语教学主要包括单词、语法、阅读教学;其中,阅读题材主要包括说明文、应用文和记叙文等)和纯文字化的特点,使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而英文电影欣赏可以将电影中的故事和情节引入到教学中去,使英语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更强,突破教学内容的文字化局限,丰富英语教学内容的类型,起到扩充教材的作用。

2.教学方式方面

高中英语教学方式主要以课堂上英语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更多地扮演着英语知识“被动接受者”的角色,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而忽略了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此外,目前我国国内普通高中的英语教学大多采用汉语教学的方式,即除了进行单词读写、习题练习中的英文篇章阅读之外,均将汉语作为教学过程中问题解释的旁白语言。这种“汉式英语教学”的方法虽然使学生拥有很多接触英语的机会和时间,但却因为“听的少、说的少”而“听不清、说不出”或“听不懂、说不准”,进而导致许多学生在离开“录音机式听力教学”的引导后便无法听出单词、听懂语句,在离开书本之后就无法开口讲英语,怯于讲英语。这样的教学方式也就失去了“读写听说”的完整性。

运用英文电影欣赏进行英语教学则能够改善这一不良现象。一方面,电影具有较强的故事性和情节性,能够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有利于降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的难度,使学生获取更多的自信,从而调动学生主动欣赏的积极性。而且影片中人物的动态行为和语言表达具有一定的逻辑和语法,语调和发音也比较标准,与英语教学存在一定的吻合性。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任务对影片进行播放和暂停的灵活控制,实现因材施教,学生可以根据影片中任务的对白和情节发展来熟悉不同单词、短语和语法的适用语境。同时,英文电影中的英文口Z化对白也能够起到锻炼学生听力能力的作用,能够弥补汉式英语教学中口语教学少和蹩脚发音的不足。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欣赏过程中针对影片与学生进行问答式的英文交流,鼓励将英语说出来,锻炼学生的单词组合能力和语法应用能力。或者就英文电影中的插曲、片尾曲进行教学,鼓励学生将英语唱出来,以此来培养学生同英语之间的情感,帮助学生摆脱“怯于说英语”的心理障碍。

3.教学成效方面

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具有浓厚的应试化色彩。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许多教师采取了题海战术,要求学生多背单词、多记语法、多练习题、多听听力材料,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却使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考试前“学富五车”,考试后“学识清零”,高考前大多数学生的英语水平可以顺利通过英语六级,但高考过后却往往有不少的英语优等生连四级都过不了。综上所述,高中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注重短期成效,忽视长期成效的弊端。

英文电影欣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则更注重从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培养方面的长期成效。首先,英文电影欣赏可以帮助学生咋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知识,了解英国、美国等影片发源地的英语文化和语言特点;其次,影片欣赏过程中身临其境的体验,有利于学生对影片中涉及的语句等知识的印象更为深刻,这种影响对于学生来说是很深远的。在英文电影欣赏过程中所掌握的英语知识会更加牢固,这为高中生进入大学,学习更高水平的英语学习奠定了基础。

电影欣赏论文篇2

电影音乐欣赏是艺术欣赏中的一个重要命题,本文以电影音乐欣赏的方法为三大理论视角,对这一命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深入的论述。对于电影音乐欣赏,可以提供理性思辨与欣赏实践的双重参照系。

[关键词] 电影;音乐;欣赏;意义;内容;方法

电影音乐,既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音乐艺术的一个重要品种,因此它具有电影艺术与音乐艺术的交叉艺术或边缘艺术。

于是,电影音乐欣赏也自然具有这种交叉性或边缘性特点,即兼有电影欣赏与音乐欣赏的双重属性。这也自然使得电影音乐欣赏成为一项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的复杂系统工程。

限于篇幅与能力,本文只能对电影音乐欣赏这一重要艺术命题的要点说其大略,权作引玉之砖。

一、电影音乐欣赏的意义

电影音乐欣赏,具有电影欣赏与音乐欣赏的双重重要意义。电影声乐又称“电影歌曲”,已成为歌曲之中的一个独立的品种,在广大群众中广为流传,深受喜爱。电影歌曲具体分为影片中的主题歌、插曲、片头曲、片尾曲以及片中人物所演唱的歌曲等等;电影器乐曲又分为西洋器乐曲(管弦乐曲)、民族器乐曲(民族管弦乐曲)、器乐独乐曲(西洋器乐独奏曲,如钢琴独奏曲;民族器乐独奏曲,如二胡独奏曲等)。但总地看来,电影器乐曲多系伴奏曲,在片中起渲染气氛、烘托任务、营造环境、抒感、情绪等作用。

电影音乐欣赏的重要意义,可以分两大层面予以解读。

一个层面是对于电影欣赏的重要意义。电影音乐在整个影片中起着不可或缺、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电影音乐欣赏就直接制约决定着整个电影的欣赏。人们把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一家大咖啡馆地下室放映他们拍摄的《火车进站》《水浇园丁》等短片,确定为电影的正式诞生之日。但是,最初的电影只有视频而没有音频,被称做“无声电影”或“默片”。直到132年以后的1927年,美国的影片《爵士歌王》才正式成为有声电影的开山之作,从此电影才成为视听结合、音画一体的现代化新的艺术品种。而《爵士之王》,顾名思义,是在原来无声电影中加进四支爵士歌曲和一些台词及音乐伴奏。因此,“电影艺术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音乐成为影视作品概括主题、抒感、渲染气氛的重要艺术手段,尤其是广为传唱的影视歌曲更是成为影视艺术美的重要组成部分。”[1]也可以说,不会欣赏电影音乐,就不可能更好地欣赏整个电影艺术。特别是一些音乐故事厅、音乐风光片,音乐在其中具有核心支撑作用,不会欣赏这些电影音乐,那就不可能欣赏这些影片。

另一个层面是对于音乐欣赏的重要意义。许多电影音乐,特别是其中的电影歌曲,已成为独立演唱或演奏的音乐作品。例如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是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典型的电影歌曲。而艺术歌曲《铁蹄下的歌女》是影片《风云儿女》的插曲;《渔光曲》是同名影片的主题歌;《我爱你,中国》是影片《大海在呼唤》主题歌;《四季歌》是影片《马路天使》的插曲;《我的祖国》是影片《上甘岭》的插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是影片《铁道游击队》的插曲;《九九艳阳天》是影片《柳堡的故事》的插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影片《冰山上的来客》的插曲;《谁不说俺家乡好》是影片《红日》的插曲;《问心无愧》是影片《红番区》的主题歌;《流光飞舞》是影片《青蛇》的主题歌……不胜枚举。正确全面地欣赏这些电影音乐,无疑对于音乐欣赏能力的全面提升具有不可小视的重要意义。

由此可见,电影音乐欣赏,无论是对于电影欣赏还是对于音乐欣赏,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电影欣赏与音乐欣赏,作为艺术欣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们艺术欣赏力与艺术素质的全面提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艺术素质又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万万不可低估。

二、电影音乐欣赏的内容

电影音乐欣赏,是对电影音乐的聆听、品评、分析、判断、鉴别、评价的过程,其具体内容十分丰富,其中主要内容有以下几项:

其一是知识储备。又包括电影知识与音乐知识两大要素。电影知识包括电影的审美特征,主要有综合美(文学、戏剧、美术、音乐的综合美;科学与艺术的综合美)、画面语言(镜头语言,如推、拉、摇、移、跟、降、升;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平视、俯视、仰视以及色彩语言、构图语言等)、“蒙太奇”(基本结构手段与叙述方式、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组接剪辑手段)、电脑三维动画制作新技术等。音乐知识包括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主要有抒情性、韵律性、形象性、节奏性、表演性等。

其二是把握电影音乐欣赏的心理规律与特点。主要有:音乐感知、情感体验、音乐想象、音乐理解、音乐感悟、音乐领略等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情感体现。抒情性是音乐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之一,正如黑格尔所说:“音乐所特有的因素是单纯的内心方面的因素,即本身无形的情感。”同样,电影音乐也可以情感作为载体。如果说,词、曲作者的乐谱是“情感设计图”的话,那么演唱者或演奏者就是情感的传达者,而听众乃是情感的最后接受者。如果欣赏者不进行情感体验,就不可能欣赏到音乐的精髓和灵魂,也就不可能收到“以情动情”的艺术效果,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音乐欣赏。所以电影音乐欣赏,实际上是一个情感互动、情感共鸣的动态过程。倾情投入,真情体验,是电影音乐欣赏心理规律与特征的关键。

其三是了解作者的生平、创作道路、艺术特点与作品的时代背景。例如欣赏电影歌曲《义勇军进行曲》,首先要了解词作者田汉与曲作者聂耳的生平与创作道路、艺术特点。田汉(1898―1968),中国戏剧活动家、剧作家、诗人,原名寿昌,湖南长沙人,1916年赴日本留学,1919年参加少年中国学会,1921年与郭沫若等组织创造社,次年回国,在上海创办南国社,1932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任中共上海中央局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同时创作话剧、歌剧、电影剧本。抗日战争时期,积极投入抗日爱国宣传活动,创作出大量救亡作品。解放战争时期,在国统区积极参加反美反蒋的爱国主义民主运动。建国后,历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剧协主席、文化部艺术事业管理局局长等职务。其作品的艺术特点是时代感鲜明、革命激情强烈、浪漫主义色彩浓厚。主要作品有《丽人行》《关汉卿》《文成公主》《谢瑶环》等,同时创作出大量诗歌与歌词,其中《义勇军进行曲》充分表现出中国人民不可战胜的英雄气概和团结奋进的民族精神,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聂耳(1912―1935),原名守信,号子义(一作紫艺),云南玉溪人,1930年到上海当店员,次年入黎锦晖的明月歌舞剧社做练习生,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开始音乐创作活动,写出了《开矿歌》《卖报歌》等,1935年华新片公司,任二厂音乐部主任,创作出电影歌曲《自卫歌》(影片《逃亡》的主题歌)、《塞外村女》(影片《风云儿女》主题歌)等,同年东渡日本,7月17日在游泳时不幸溺死于藤泽市的鹄沼海中,他的作品艺术特点是集战斗性、民族性、时代性、群众性为一体,充分体现出导师恩格斯所说:“在一切艺术中,只有音乐才能产生与广大群众的合作,同时在表达力量上,音乐也是优胜者……”聂耳谱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

《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是:作为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它与整个影片的创作时代背景相同步。这部影片由田汉作故事,夏衍写台本,表现中国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时刻,投身抗战,奔赴前线,为民族存亡而赴汤蹈火的英雄气概。田汉在写完影片的故事之后,即遭反动派逮捕,于被捕前夕仓促地在一张包香烟的锡纸上写出了《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曾以“陈瑜”为化名发表。当聂耳也遭反动派迫害而行将赴日,临行前夕完成曲作初稿,到日后不久歌谱定稿即寄回国内。这首歌曲一经在影片中唱出,立即产生极大反响,很快唱遍全国,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战歌。

其四是理解作品的主题意蕴。例如《义勇军进行曲》的爱国主义主题,《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等等。

其五是解读作品的艺术特点。主要包括旋律特点、节奏特点、风格特色等。例如《义勇军进行曲》采用民族调式与西洋调式相结合的手法,旋律中具有强劲的动感和张力,形成了庄严雄健的艺术风格。又如《我的祖国》和《谁不说俺家乡好》,分别吸收了山西民歌与山东民歌的音乐素材,通过鲜明的地域风格,真正达到了“地域文化成为民族文化集合体最基本的元素”的艺术高度。

由此可见,电影音乐欣赏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相当丰富的。

三、电影音乐欣赏的方法

电影音乐欣赏,有以下几种主要方法:

其一是指欣赏者于不经意间欣赏到电影音乐,例如在咖啡馆、餐厅、车站、机场等场所,无意间聆听到电影音乐。

其二是直觉欣赏法。直觉是欣赏者在观赏电影时或在音乐晚会上,直接欣赏到电影音乐。

其三是理性欣赏法。理性欣赏指的是专门进行电影音乐欣赏,例如欣赏电影音乐的录音带、录像带、CD、磁盘、MP3、网络电影音乐以及专门观看电影歌曲演唱会、电影器乐等。

这三种欣赏方法,由初级向高级层层递进,以理性欣赏法为最高知识与音乐知识的基础,并具备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就如同鉴赏古董一样,没有足够的知识水平和鉴别能力,是无法领略其精髓、窥其奥妙的。

必须强调指出,电影音乐欣赏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动态的、发展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次性工程”,更不可能一劳永逸。必须不断欣赏,而且要循序渐进,由简到繁、由小到大、由浅到深。在不断反复的欣赏实践中创造出新的欣赏方法。

综上所述,可见电影音乐欣赏作为音乐欣赏乃至整个艺术欣赏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人的一种重要审美活动,是提高人的艺术素质的前提与基础、途径与手段。正如古语所说:“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知音”,“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见多识广,厚积薄发”。这是因为,“艺术鉴赏作为人的一种重要的审美活动,无论是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还是在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中,其意义和价值都已得到了人们普遍而充分的肯定。尤其是在学校教育活动中,艺术鉴赏已经成为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2]而“艺术鉴赏”与“艺术欣赏”乃是同义语。电影音乐欣赏的重要意义与价值,也就不言而喻、毋庸置疑了。

[参考文献]

[1]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电影欣赏论文篇3

关键词:英语电影;电影欣赏;电影分类

电影的特点是直观形象、生动、情节趣味性强,故事情节完整,容易引起共鸣。同时,在一部时长一两个小时的电影中,会真实反映社会现实,用语更加贴近日常生活实际,而且贯穿多个事件、多段历史,是了解英语国家的很好材料,丰富多彩、真实有效、场景效果好、易于模仿,在欣赏电影时往往会潜移默化影响英语的吸收,还可以不自觉提高英语水平。

1. 电影欣赏基本知识介绍

一部电影的欣赏往往可以分成不同层次,可以综合赏析,也可以从某一角度着手。一般说来,欣赏一部电影,往往从其分类、风格、叙事方式、表现形式、角色表演,甚至评论角度等几个方面开始,虽然这种分析并不是把每个方面截然分开,但是从两个或多个角度同时应用于一部电影赏析。

按照安德鲁・林恩在其“Appreciating Cinema”中借助保罗・瓦特森(Paul Watson)对电影的分类,根据主题内容,可以分为社会问题电影、浪漫传奇电影、黑帮电影、战争电影、科幻电影、奇幻电影、西部电影、灾难电影、犯罪电影以及史诗电影;根据形式标准,可分为动作电影和音乐剧;而根据风格,分为强档片以及黑\新黑;如果根据情绪反应,又分为喜剧电影、恐怖片和惊悚片等。(Andrew Lynn:2005.8:11)其实这种分类有交叉,但是其分类总体涵盖了西方电影中的各种类型,而每种类型的特点也各不相同。这样根据不同分类,欣赏电影就有了依据,从各自特点着手,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教学,从而引导学生全面了解西方英语国家的社会、人文等方面情况,针对英语学习,学会使用英语准确恰当表达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等,进而提高英语水平,促进英语学习。

比如,一部社会影片,由于是反映社会问题,所以它们往往具有普遍性,无论社会问题还是其背景设置都是当代甚或当前,所以较易引起共鸣,也更容易吸引学生进一步思考。但是,西方的社会问题片,和纪录片有很大不同,它只是表述一种社会现象、问题,往往具有反讽和夸张,是艺术化了的生活,而后者侧重于纪实,所以带领学生欣赏此类电影,要好好地引导他们学会如何欣赏。以经典社会问题电影《飞越疯人院》(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为例,做少许说明:该片获得一九七五年奥斯卡奖的五项主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影片中所描绘的那所精神病院是美国病态、压抑的社会缩影。正如有的评论指出:"该片以触目惊心的画面揭露了资本主义文明社会的弊病 ──压制人性和束缚自由。现代的管理社会竟如此恐怖,给欧美观众以极大的冲击。"昔日的好莱坞电影也很喜欢涉及精神病患者的题材,但目的是渲染病态心理。《飞越疯人院》尽管撷取类似题材,却有一定的寓意,语风犀利,富于揶揄色彩。但这部电影颂扬的那种为了个性解放而孤军奋战的英雄,由于找不到正确的解放道路,最后还是被无情的社会所吞噬①。

欣赏电影,就要通过影片分析剧中人物性格特点、时代特征,人物之间的各种关系,从中反应的社会现实,从各种场景中表现出的现实生活的折射反映。各种象征手法的运用,如何加强了人物的性格,促进了电影情节的发展,升华了人物。

2. 英语电影教学意义

如上所言,英文电影以其生动形象、直观、场景化使用语言等,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观看兴趣,如果好好利用,对促进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和地道使用能力,会起到很好作用。比如,通过了解一些电影理论,知晓一些电影知识,学会如何欣赏电影,有针对性的吸收其中合理成分,剔除糟粕,对于了解外部世界也是一个很好的窗口。

具体说来,对教学的积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通过电影了解世界各地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扩展了知识面,增强了对语言的具体感知能力。比如,通过《阿甘正传》,学生就了解到了美国六七十年的社会状况,对那个时代的流行趋势和情况就有了比较切实的认知,也了解了当时民权运动、反战运动的一些情况。而一些细节,也使学生可以了解西方的一些习俗,如迎接新年、如何庆祝毕业等等情况。

2.2通过了解一些电影欣赏知识,学会如何欣赏、辨别其中的经典部分,并能够分析为何取得这样的效果。比如,一般说来,电影结构上是一个循环,如《狮子王》中的主题曲《Life is a cycle》(生命轮回)。而《阿甘正传》里也遵从而这个模式,阿甘有了孩子,后继有人,生活会继续,希望也就继续了。

2.3通过电影场景,了解地道语言的使用。对多数学生来说,能够到所学语言国家学习并不现实,多数还是在自己国家内通过语言学习而习得该门语言。所以,借助影音材料学习语言,就显得尤为有效了。而由于场景直观、可记性强以及模仿性直接,极大提高了学习效果。比如在接送孩子上学的校车上醒目的“SHOOL BUS”就可以直接让大家记住类似对应事物的汉语用法“校车”。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电影以其鲜明形象、直观动作和画面以及声像的综合应用,极大地调动了观众的欣赏欲望和兴趣。而英语电影除具备此特点外,还为学生了解如何使用英语表达外部世界提供了很好的一种手段和平台。充分利用英语电影,学会如何分析、欣赏从而提高英语的应用水平、促进英语学习,乃是英语电影欣赏课的一项重要任务。

注释:①.《飞越疯人院》评论: baike.省略/view/410574.htm

参考书目:

1. Lynn,AndrewAppreciating Cinema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8

电影欣赏论文篇4

[关键词]音乐;电影音乐;电影音乐欣赏

在现代电影中,几乎找不到一部没有音乐的影片。许多成功的影片如果脱离了音乐,其艺术感染力也将会黯然失色。许多成功的影片电影音乐和电影画面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体现出电影的艺术构思和美学欣赏原则。电影中运用音乐,就像小说需要发表议论和抒发感情一样重要。由于电影音乐与纯音乐不同,所以欣赏电影音乐与欣赏纯音乐的角度也不能相同。

一、电影音乐概述

电影是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产物,他综合了文学、音乐、绘画、表演等艺术门类,既是视觉艺术又是听觉艺术。电影音乐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应运而生,是电影艺术的重要表达手段,电影音乐和画面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体现出电影的艺术构思和美学欣赏原则。电影音乐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影艺术语言不可缺少的载体,在电影中具有多方位的艺术功能。电影和其他“综合性视觉艺术”(如歌剧)有着很大的不同。这是因为电影这门艺术有它的特殊性,它的特殊性在于完成这门艺术的最后一道综合程序是要观众参与来完成的。由于欣赏电影是人们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动,这就使得电影必定要成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视觉艺术。而电影音乐的特性是来源于画面与音乐间矛盾的对立统一的关系之中,影片中的音乐和画面二者之间在本体属性、感受方式和自身结构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同时二者又能够统一。

二、电影音乐的艺术作用

电影音乐与纯音乐作品有着很大的不同。它既要有相当完美的艺术性、独立性,又必须顾及与电影画面的关系。因此在写作或欣赏电影音乐前必须明白电影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即:在电影中,音乐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电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渲染背景气氛。

音乐能为影片的局部或整体创造一种特定的气氛基调(包括时间和空间的特征),从而深化视觉效果,增强画面的感染力。这种音乐不是简单重复画面的内容,而是细致入微地为影片营造一种背景氛围。这种渲染气氛的音乐对增强影片的艺术感染力能起到重要作用。这种音乐的作用,包括渲染环境气氛、渲染时代气氛、渲染地方色彩、渲染民族特点等方面。例如,表现春秋战国时期水利专家李冰修筑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故事片《李冰》,选用了古琴曲《梅花三弄》,成功地渲染了一种古代的气氛。这些音乐都较好地反映了影片的时代特征。以此作为一个例子说明。

2.刻画人物心理。

音乐是听觉艺术,它区别于其他艺术的最大特征是高度的抽象概括。虽然它所表达的思想不像视觉艺术,诸如绘画、摄影、电影画面等那样具体明确,然而它在对人物的情绪和情感上的概括能力,是任何其他艺术形式无法比拟的。其抒情作用主要用于塑造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的内心思想与感情、心理的变化等。音乐表达了作曲家对特定人物的理解和态度,带有一定的评价意义。观众通过音乐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人物,并唤起对人物的爱憎,电影音乐的抒情作用通常在电影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深化主题思想。

每一部电影都有它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例如影片《血战台儿庄》揭示的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可歌可泣的精神;电影中的各个艺术元素,诸如导演、摄影、表演、美术都围绕着主题思想而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电影音乐则用音乐这一手段为深化影片的主题思想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在我国的电影音乐中,运用“主题歌”来概括一部影片主题思想的做法,有着优良的传统。

不仅电影歌曲可以起到深化影片主题思想的作用,电影乐曲同样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并且比用歌曲的时候多。这种用以表达影片主题思想,概括影片基本情绪或刻画主人公性格的乐曲,被称作主题音乐。它是影片音乐的核心,全片音乐发展的基础。由此,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电影音乐的欣赏

要更好、更深刻地了解与欣赏电影音乐,还取决于诸多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取决于欣赏者对各类音乐知识了解与掌握的程度。在欣赏电影音乐时,应该有一个全方位的欣赏角度。比如,音乐的写作手法、风格、乐队编制等方面的音乐知识,都直接和欣赏电影音乐有密切的关系。在有些电影中,还直接插入了古典音乐的片段。电影《钢琴师》中就有大量肖邦的钢琴作品。如果对肖邦及他创作的钢琴作品有深刻地了解,则对欣赏这部电影音乐有着很大的帮助。对此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掌握音乐理论知识是培养音乐欣赏能力的基础。音乐理论知识是音乐的语言,如节奏、节拍、音程和弦、音阶与调式、主题和旋律以及乐谱读法等,通过了解这些知识,使他们更好地感受音乐,感受音乐的实际价值,进而发展和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因此,掌握丰富的音乐理论知识对培养大学生的欣赏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电影欣赏论文篇5

[关键词] 对等理论;影视字幕翻译;语音层面;文体层面;语用层面

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的文化全球化交流也是另一番景象。尤其是近几年,美国、韩国、印度和新加坡等国家的影视作品大量地涌入我国,我国的许多优秀影视作品也频繁亮相世界各国。中国的作品世界化,世界的作品中国化都离不开影视字幕翻译。影视翻译经过了非常长的发展历程,早期的译制片就是一种,通过配音翻译来实现中国人欣赏外国影片。但译制片通过配音的方式总是让人产生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不能保留原汁原味的异国风味。字幕翻译就是一种在保持英文原音的情况下,用字幕翻译来帮助观众欣赏电影。当然欣赏外国影片最有效的就是纯外片,但那毕竟是少数人能够做到的。只有附加了字幕翻译的影片才真正能给观众欣赏带来方便,尤其是最近网络字幕翻译小组的出现让观众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欣赏到国外大片。

一、功能对等理论与影视字幕翻译

(一)影视作品的视听性造成字幕翻译受时间和空间等影响

观众欣赏电影的过程可以细分为两步,首先是观看影片画面,接着理解影片的对白。这两个过程其实就是观看画面和读字幕的过程。字幕是依托于画面存在的,它是影片视听信息的附加成分。影视字幕翻译一般出现在字幕的下方,受银幕大小和空间的影响。字幕的字数不能过多,字号不能过大,这些都会造成银幕的空间过于拥挤,影响观众欣赏电影。译者要真正明白电影传递的内容,用有限的字数尽最大可能传递影视作品的内容。字幕翻译就是一种在保持英文原音的情况下,用字幕翻译来帮助观众欣赏电影。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字幕在银幕上出现的时间要与画面、对白相一致,只有视觉通道、语言通道和字幕三者一致才能有效进行。电影观众不能像读小说或其他文学作品一样反复阅读,细细阅读,品鉴艺术作品,影视作品的时空性要求观众在欣赏电影的过程中做到快而准。

(二)影视作品的文化性造成字幕翻译受文化功能对等影响

电影爱好者来自于社会的不同阶层,他们的文化水平各不相同,影视字幕翻译过程中要注意受众的文化结构,同时又要把握影视作品本身的文化内涵。21世纪后,我国的许多优秀作品都走向国际,赢得了许多外国观众的好评。可以这么说,影视作品的文化性是获得成功的先机。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虽然全世界的人喜欢看中国的电影,也想了解中国的文化,但总体上来说还是非常不够,他们也很难理解中国电影播放的内容,语言特征和风格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为了不同语言背景的人能够欣赏到不同语言文化的影视作品,保证影视作品的文化功能对等是影视字幕翻译者努力的方向。

(三)功能对等理论字幕翻译保障影视作品的国际化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学者开始注意翻译领域的功能对等的理论体系,他一再强调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的功能对等理论,要求译者从语义到语体都要接近最自然的对等。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的核心内容就是指明了翻译的任务和本质。文学作品的翻译就是要再现源语的信息和文化,翻译只是一个最近似的自然对等值再现源语信息的过程。这种对等体现在功能上,尤其指语言功能。语言功能就是指语言在使用过程中所发挥的不同的言语作用。但因为语言的表达形式、语法、语音等不同,其语言功能上的表现也不一样。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中强调最接近自然的对等其实就是指读者的第一影响。由于字幕翻译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能在有限的时空内使字幕和画面配合,让电影对观众产生的影响接近于对源语观众的影响。影视字幕翻译也是一种文学作品翻译,奈达的对等理论也适用于此。除此以外,影视字幕翻译还受影视作品银幕空间和时间等的影响,如果影片中的字幕翻译过长,会分散观众的集中力,他们会忙于阅读字幕而影响了欣赏电影的视觉美感。从影视作品本身来说,使用过多的字幕会占据比较多的空间,覆盖太多的影像,干扰观众的视觉欣赏。因此,要求“形式恰当”地翻译电影字幕。

二、对等理论视角下的影视字幕翻译

(一)语音层面的对等

英语和汉语不属于同一语系,发音规则和发音方法也不相同。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英语与汉语不可能存在语音层面的对等。本文所指的语音对等是指英语和汉语的语音上相似的地方,而不是完全相同。字幕翻译者通常采用语音模仿来处理语音层面上的对等,这种模仿可以保持某种形式上的对等,例如名字或地名就常用这种方式。Albus Dumbledore(阿不思?邓不利多)、Hufflepuff (赫奇帕奇)、Gryffindor (格兰芬多)、Voldemort(伏地魔)。译文保持了相似的发音是这个方法的优势,目的语观众就能直观地感觉到原电影的风格和原电影的语音美,产生异域风情。还有一种语音对等可以表现出人物的感彩,通过语音模仿可以非常直接地表现出人物的感情。例如,译者使用“伏地魔” 对应语音译出“Voldmort”是隐藏在故事里邪恶的化身,将“Voldmort”这个人物的邪恶本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语用层面的对等

电影欣赏论文篇6

自1996年7月29日国家教委《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通知后,全国各类大学增设了越来越多的音乐选修课程。公共选修音乐课的开设旨在提高非艺术类大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陶冶情操,提升其艺术素养,进而达到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目标。随着经济、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的不断进步,现行的音乐鉴赏教材部分内容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代大学生的需求。我国高职类院校办学宗旨主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更强调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容易忽视学生的音乐素质教育,学生自身也有轻视此类公共选修课的趋势。这一现象不利于青年一代综合素质的提高,怎样解决这一问题,探寻合理的解决对策则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以影视剧音乐鉴赏为音乐欣赏课的切入点,因其综合性更强,更加贴近学生,会让学生更乐于接受,更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教学互动,有利于开展分层教学,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充分发挥其育人的功能。

一、目前音乐鉴赏课的现状

1.目前各高校公共音乐选修课几乎无一例外将《音乐鉴赏》作为开课首选,旨在通过欣赏音乐提高大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特别是一些规模大的学校,公共选修开设课程较为细致、多元,即使很小众类的音乐课程也能形成一定规模的学生群体;而相对于一些起步较晚的高职院校,因处于办学初级阶段,师资、学生数量有限,加之学生之间的音乐感知能力差距并不是很大,这在客观上也决定了音乐公共选修课的开设类别不可能很细致,承担着美育重任的《音乐鉴赏》课程的质量在这类学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现行《音乐鉴赏》课程教材的内容主要是中外优秀经典曲目、人物及一些音乐基础性知识,试图通过音乐美的特殊魅力和育人因素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施以高尚的道德情操教育,但是特别是学生们喜欢的现代流行音乐的内容分量很少,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其次,如果学生不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的话,这类传统教材会让学生有高高在上的距离感,从心理上就会产生排斥。如果以《影视剧音乐鉴赏》为切入点会让学生从心理上更易接受,产生共鸣。因为影视剧是一种比较大众化的娱乐类型,其音乐既有古典音乐的深刻,又有流行音乐的通俗,二者与一定的剧情、画面结合更具亲民特质,更贴近现实生活,况且结合剧情欣赏也不易造成听不懂的现象。内容选取得科学、合理的话,可以将《音乐鉴赏》教材的大部分内容巧妙的渗透进去,潜移默化间就完成了教学目标。随着课程的改革和体制的逐步完善,公共选修音乐教育的视野也需要与时俱进。目前《影视剧音乐鉴赏》我国只有极少数的传媒及影视类院校已经开设,大部分高校公选音乐课仍然以传统教材《音乐鉴赏》为主。

2.自笔者任教高职类学生的音乐公共选修课以来,发现选修学生中大概三分之一学生是抱着混学分的态度,觉得这类选修课又不是专业课,对就业又没有什么明显的益处,只要轻松拿到学分就万事大吉了。另外,大部分学生的音乐审美倾向比较单一,基本只对流行音乐有兴趣,对于音乐其他类别,特别是古典音乐、民间音乐、戏曲基本没有什么兴趣,课堂上也很难产生共鸣。而影视剧音乐结合一定的故事、情节、内容的表达等,并融合了一定的画面,视听的结合赋予了音乐更加直观、立体的特质。课堂教学应该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影视剧音乐鉴赏作为音乐欣赏课的切入点,首先从心理上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消除了距离感。

二、开设影视音乐鉴赏课的理论支撑

鉴于上述现状,如何让高校公共艺术类的欣赏课更加趋于合理、规范、人性化?这个问题也早已进入学界同仁们的理论研究视野,国内学界对这一课题的探索为《影视剧音乐鉴赏》课的开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如曾宏华《高校音乐公共课中渗透影视音乐教学的意义》、陈晨《浅谈影视音乐如何辅助大学音乐教学》杨佳君《论大学生影视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郭婧《古典+流行=时尚――从影视音乐谈起》韦民《浅谈影视音乐的价值与魅力》、张红颖《浅谈影视音乐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积极作用》、郭强《影视音乐在大学音乐欣赏课中的作用》、左建新、张译文《音乐欣赏课中的影视作品应用》、吴跃华、闫辉《论影视音乐在学校教育中美育功能的实现条件》、张达生《让大学生在电影中体验音乐的美》、温洪青《谈影视音乐的德育功能》、石延春《浅谈影视音乐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等众多学术论文充分肯定了影视剧音乐在大学生音乐艺术素质教育中的迫切性、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以及现实意义;另外,钟春明的学位论文《普通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内容调查研究》、吴晓燕的学位论文《选取电影音乐在普通高校开展音乐欣赏教学微探》、沙欣的学位论文《独立学院音乐欣赏公选课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西南大学育才学院为个案》中除肯定了影视音乐在大学生音乐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并对此课程的必要性、前瞻性、可行性以及课程的实施等方面进行了可行性探讨,这些都为本课题的实际操作奠定了学理基础。

三、影视剧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内容优化、整合

1.将传统音乐鉴赏课的内容渗透在影视音乐中开展教学,首先课程名称使学生从心理上会乐于接受,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对古典音乐、戏曲、中国传统音乐的距离感和心理上的排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其次,鉴于大多数学生音乐审美趣味狭隘、单一,只对流行歌曲有兴趣,不利于从人文素养的角度得以综合提升,使课程的育人功能大打折扣。而优秀的影视剧音乐包含有我国优秀的民间音乐及西方的经典音乐,内容丰富多样,雅俗共赏,更容易产生共鸣,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水平。著名作曲家谭盾的电影音乐将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结合西方现代作曲技术,使作品既有东方神韵,又不失现代感,巧妙地诠释了中国式东方哲学,在国际乐坛赢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在电影《卧虎藏龙》中,谭盾将丝竹与戏曲的元素发挥得恰到好处,音乐在配器上选用二胡、竹笛、琵琶、鼓、巴乌与钟类、西洋管弦乐器等,中西音乐相得益彰,作品具有浓浓的中国风,将中国音乐元素展示于国际舞台,效果震撼;在电影《夜宴》中因为台词较一般电影偏少,音乐的分量显得尤其重要,许多部分是靠音乐渲染气场和情绪,这对于作曲家来说也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特别是其中的《越人歌》想必一定让人过耳难忘了,作曲家除了运用民族乐器,还将这首壮族古老民歌经重新编曲和配器,焕发出新的生机。歌曲仅有短短的六个乐句,根据剧情通过变奏、配器、男女声的演唱等使其有了丰富的层次与表情,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充分向听众展示了中国音乐的独特魅力。如果离开电影这个媒介,特别是目前的90后大学生,对于中国的传统民族民间音乐和戏曲尤为疏离,对这类音乐作品,学生会从心理上就排斥。而借力电影,不知不觉间学生就随着电影音乐走入其间,受到感染,会突然发现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戏曲等还是蛮好听的,有着其独特的魅力。陈凯歌执导的电影《和你在一起》,片中主人公为证明自己学有所成而苦练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定会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若离开了剧情纯粹让学生欣赏这个作品,就没有这样好的鉴赏效果了。影视剧音乐的综合性很强,融合了听觉、视觉、文学、戏剧、诗歌等艺术,优秀的影视音乐更是情感、道德、价值观的体现,更直观地体现了音乐艺术的育人功能,拓展了音乐的内涵和外延。对此,早在2008年就有学者张红颖撰文《浅谈影视音乐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积极作用》指出:“影视音乐具有较高艺术审美价值和广泛社会学价值,对提高大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另外,“影视音乐不仅对人们的心灵、性格、情感、意志、思想有所陶冶,而且使美的艺术感受力得到升华,使他们在精神上、心理上、行为上处于和谐的健康状态,拥有平衡的心境和开阔的胸怀,从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①

2.将传统公共选修音乐课的音乐鉴赏课授课内容优化、整合,增加现代轻音乐、流行音乐以及近年来热播的部分影视剧音乐的内容,并将传统教材中的大部分内容渗透在雅俗共赏的影视剧音乐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教学学生都有收获,进而提升学生们的音乐鉴赏能力。“普通的大众往往不具备专业的音乐知识,欣赏起大部头的交响乐、歌剧等往往有困难,但是电影的画面、故事为大众欣赏电影中的音乐提供了理解的条件。”②只有理解了,才会在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实,影视剧音乐中不乏交响乐这种配乐形式,如《指环王》《乱世佳人》《阿拉伯的劳伦斯》《泰坦尼克号》……依托影视剧为媒介,结合特定的剧情,学生们会有听懂了的感觉。动画片《猫和老鼠》里面的配乐甚至还有肖邦的圆舞曲,灵动的音乐与令人忍俊不禁的幽默剧情交织在一起,定会在学生心里留下难忘的印象。音乐鉴赏课程里通过感性的对比聆听而理性分析中西方在音乐观念、音乐审美、音乐思维方面的异同,这部分内容如果没有很好的媒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学生要么被动地依赖老师的讲解,要么根本就没兴趣思考,不利于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如果以影视剧音乐为媒介,学生体验到中国音乐较为含蓄细腻的审美与西方音乐强调矛盾、冲突,注重音乐的戏剧效果,进而才能更好地理解中、西方的音乐审美和音乐观念。近年热播的电视剧《甄?执?》第13集中出现的《惊鸿舞》具有浓厚的中国宫廷音乐风格,音乐主要的演奏乐器为古琴、古筝与笛子,歌词是曹植的《洛神赋》,舞蹈是水袖舞,音画结合,古韵浓郁,可以令学生感受到浓浓的中国古典音乐的神韵,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古琴的文化意义,深化、拓展音乐鉴赏的内涵。只有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才有了引导他们进一步深入思考的可能性,才能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在不知不觉间逐渐提高,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感性、娱乐的较浅的审美层次上,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境界。

四、结语

伴随着时展,经济、教育改革的推进,高职类公共音乐鉴赏课程也需要顺应时代潮流,根据新时代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结构的需求做相应的调整。当今社会更加需要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青年一代是国家、社会新的希望,肩负着国家富强、文明的重任。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青年一代的历史使命,怎样更有效地提高青年一代综合素养,是教育界永恒的主题,对此,本文探讨了高职类音乐鉴赏课程在新形势下,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以雅俗共赏的影视音乐鉴赏为切入点,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育人效果事半功倍。

注释:

电影欣赏论文篇7

一、英语电影赏析课教学之现状及问题

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大学课堂上的普及,英文电影赏析课程已经成为提高学生综合英语能力的有效途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水平、了解西方文化背景、提高外语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但是由于英文电影赏析课程在很多高校是一门新开课程,还没有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主要表现在对电影的选择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缺乏电影理论基础、对电影作品的分析流于表面等。教师惰于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及缺乏统一规范教材等原因,教师没有用心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思想上不够重视。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就是操作视听设备,没有背景知识的介绍,没有难懂句子的讲解,更不能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讨论;课后教师也不能布置练习题温习加深学生对影片的印象。由于自始至终教师主导地位的缺失,导致学生整个过程对影片的被动接受,结果只是学生对影片进行简单而被动的“赏”,却缺乏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积极主动的“析”。由于种种问题的存在,英语电影这一形象生动的教学方式,未能在提高学生英语水平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英语电影赏析课的教学原则

1.保证思想性、健康性、艺术性。英文影片的选择,首先要保证思想性、健康性、艺术性等最基本的原则。英文影片的选择是进行英文电影赏析课程设计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是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基础。选择影片主题必须是积极的、高尚的,内容必须是具有艺术性的、值得探讨的。

2.全面性和科学性的原则。根据电影的历史分类和类型分类标准选择尽可能多的不同类型的影片,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客观而科学地认知英文电影的全貌,系统地学习英文电影的理论知识,全面地了解西方社会文化背景,同时避免因重复播放同一类型的影片而导致学生产生厌倦情绪。

3.以认知理论指导教学思想。信息交流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双向活动,而不是传统教学“讲授—接受”的单向流动。唯有如此,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唤起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教学目的也才能真正实现。

4.输入与输出并重的原则。在选定了某一类型的影片之后,有针对性地选择在这部影片中得以体现的一些理论讲授给学生,然后在欣赏的过程中让学生自觉地去体会理论的应用,教师不妨为学生设计一些课堂讨论的话题或课外作文,让学生在观赏完整部电影后将片中学到的表达方式运用到要讨论的话题与写作中。以期开阔思路、加深印象。

5.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原则。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也就是学习文化的过程。由于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不仅在于提高学生对真实语言材料的理解能力,还在于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看电影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英语民族的文化,包括英语民族的思维方式、生活习俗、历史传统等。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从影片《乱世佳人》可以更深刻地了解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方人民的生活状况及其独特的风土人情。单单在电影《阿甘正传》(ForrestGump)中就至少可以学到大的历史事件,如3K党、南北战争、猫王、性解放、美国总统遇刺、黑人运动、黑白人同校、黑豹党、越南战争、反战浪潮、中美建交、乒乓外交、水门事件、玛丽莲•梦露,小的可涉及国情及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如上学的校车、单亲家庭、橄榄球运动、幼儿园、小学、大学的学生生活及飓风、美国的疆界等。

三.英语电影教学对策

1.准备阶段。要求学生事先在网上查阅与影片相关的时代背景和一些影评。学生在调用已有的语言知识和背景材料时,能有一种自我挖掘与自我补充的过程,从而引起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当然,学生查找的资料最好以英文为主,因为这样不仅可以掌握相关的词汇,而且还可以提高阅读能力。

2.欣赏阶段。这是电影欣赏的实质性审美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学生与影片交流感应,学生往往被电影的审美幻觉所牵引。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影片的内容,教师可在播放完一部分电影后,停止播放,针对刚听过的电影内容对学生提问、讲解,为学生继续欣赏电影打下基础。也可在第二遍播放时隐去影片的字幕,由于学生事先对故事内容已有所了解,再加上大量视觉信息的输入,可对他们的信息感知和听觉记忆形成意想不到的效果。

电影欣赏论文篇8

本课程遵循《影视欣赏》、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文件精神,依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本课程的目标和教学内容。

本课程标准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课程理念和设计方法制定的。

二、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影视欣赏是一门全校范围的公共选修课。现在的大学生被人们形象地称为“读碟一代”,他们是在影视文化氛围中长大的,具有较丰富的观赏实践经验,但是缺乏影视艺术的常识和修养。同时,影视作品中不乏主题积极、制作精良、寓教于乐的优秀之作,但也有部分过分渲染封建文化、贵族享乐主义和虚无主义,主题消极、水平低劣、脱离现实或扭曲历史、混淆视听的垃圾作品,会对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产生负面作用。

因此,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影视艺术鉴赏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的审美趣味,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培养人格完整、全面发展的人才服务。

三、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

通过对中外影视名著的欣赏和评价,使学生在学习了解影视艺术的特征和艺术规律的同时,提高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净化心灵,指导人生;学会对影视艺术的鉴赏与评价,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提高大学生艺术鉴赏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了解历史,认识现实,增长知识,提高综合文化素养。

四、课程的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电影电视的发展历史,理解影视艺术的基本知识,掌握影视鉴赏的一般方法。掌握影视评论的基本写作要求和写作技巧,并通过对中外优秀影视作品的欣赏培养审美情趣,提高独立审美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五、课程的内容与要求

注:以上安排可根据各专业实际情况略作调整。

六、课程实施条件

教学方法和手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将理论讲授与原著欣赏、讨论相结合;将课内学习和课外练习相结合。

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配置DVD光驱。

七、考核方法

本课程的考核以实践能力为导向,考核形式为开放式,教师指定某部影视作品,要求学生独立鉴赏影片并写出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思想深度的评论文章。

参考文献:

[1]影视欣赏.

[2]周星,谭政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

电影欣赏论文篇9

【关键词】英文电影;初中英语教学;欣赏

前言

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可见,调动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初中阶段正是学生打基础的阶段,倘若在这个阶段错失培养兴趣的机会,对今后学习产生不利影响。英文电影欣赏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不仅能调动学习兴趣,而且能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增添色彩。一部好的英文电影,对学习英语有帮助,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本文从英文电影欣赏引入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意义,电影题材的选择,相关影片欣赏的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值得肯定的几方面作初步探讨。

一、英文电影欣赏引入英语教学的提出

Krashen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语言习得”理论。该理论认为,视听法是在听说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视听法”除了注重听说外,还注意“看”,即学生播放出带有纯正发音的画面。学生可以边听边说,可以把视听自然地联系起来,置身与真实的语言环境之中。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学手段的革新,视听法比听说法更强调教学情景的作用,更强调视觉在学习语言中的重要性。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优秀的英文电影欣赏能调动学生的试听器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认知需求并巩固学生的认知成果,从而达到最有效的语言学习目的。

二、英语电影的题材的选择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一种语言也是学习一种文化。作为英文电影欣赏,主要目的还是激发学生兴趣,了解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初中学生的英语水平有限,如果选择太复杂对白这样题材的电影,这对他们来说很难接受,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而且可能会因为太难生而打“退堂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选择什么样题材的电影,很重要。要尽量选择一些:题材上贴近真实生活,情节上丰富生动,语言上地道通俗易懂的英文题材。

例如电影《风雨哈佛路》(Homeless to Harvard: The Liz Murray Story),是一部催人惊醒的美国电影。电影中描述了:莉斯是一位出生在纽约的女孩,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人生的酸甜苦辣,然而正是凭借自己的坚持和努力,最终走进了高等学府的经历。

这部电影的对白和独白简单易懂励志性强,有震撼力,学生看后对于主人公的艰难处境以及奋发向上的意志有了深刻的体会,不少学生跟故事情节时而唏嘘感叹时而异常振奋。每当想起和学生一起观看电影的场面,笔者都相当感动,这种情感教育远比学到了多少具体的英语语言知识重要的多。

三、欣赏英文电影――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

在汉语环境下学习外语,要学会创造语言环境,创设真实轻松的语言环境,让学生从真实的生活中学到英语。英文电影会有大量展现英语国家社会的生活、风俗习惯的情景,这样能真实全面地展现所学语言的背景和使用环境,这不仅有学习语言技能的特点,而且有语言学习所需的条件。

《汤姆・索亚历险记》(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是另一部学生喜爱的电影, 小说描写的是南北战争前一个小镇上的孩子汤姆・索亚的故事。作者以脍炙人口的幽默与讽刺以及对儿童心理世界的精细刻画,使汤姆・索亚这个可爱的“顽童”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我在播放前对本片作了简要介绍,同时提一两个小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电影。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并出色的完成了我布置的任务。

四、需要注意的事项

把英文电影欣赏引入初中教学中,目前这还属于一种非主流的课堂教学形式,适合穿插于教学过程中,然而如果穿插次数太多的话则会影响正常的教学。我在教学中每班一学期安排两次,每次都是两节连堂将电影一次完整播放,避免将电影拆开影响学生的观看兴趣。看完影片后,有的学生会忍不住找人倾吐一番;有的则想一个人静静回味;有的会抛出许多问题。这些都正常,教师要察言观色,随机应变,有耐心的和学生充分讨论。

五、值得肯定的教学方式

虽然存在困难和问题,但总的来说,这一教学方式值得尝试,也是教学改革的需要。英语教学是个持久而又复杂的过程,利用好英文电影的优势进行英语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原声电影能够满足英语教学实践性强的特点,是整个教学都围绕着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来展开,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和独立记忆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强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对于教师来说,适当的开展电影欣赏教学对平时的课堂教学也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应该说,在学生中开展电影欣赏教学,可以使教师和学生都转变自己固有的行为模式,让学生们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把英文电影欣赏作为英语课堂教学的积极补充,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Krashen.S.D.(1983).The Natural Approach:Language Acquisition in the Classroom[M].Oxford:Pergamon.

[2]王莹,网络环境下的中学英语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6,(8).

电影欣赏论文篇10

而且也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思想教育,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等。

[关键词]语文教学 影视 语文素养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实践活动是新兴的语文教学活动,它整合了语文学科课程的活动课程的特征,是一种以活动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语言、形成语文能力为内容,以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为目标的实践活动。它以大语文观的思想,把世界当作学生的教科书,特别重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世界、自然世界、社会世界。学生所读的不仅仅是文本内容,更强调非文本内容的习得和感悟。在多年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深刻地认识到指导学生参加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特别是近几年在“让影视文化走进语文课堂”的教学课题探索中,取得了一些成效,兹介绍如下:

一、学习影视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第二课堂影视欣赏课上,笔者以学校文学社编写的《影视活动实务指导》一书为教材,向学生介绍影视知识,如影视艺术特征、影视语言、影片鉴赏、影视创作等,使学生们清楚地认识到影视作品是艺术与科学的产物,它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可信、感染力强的特点。影视片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客观事物。通过影视欣赏,学生不仅能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愉悦,还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二、选片,导看,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学校先后购进了300多部中外影片,有目的地挑选与教育教学目的相符的影片,每周星期四下午活动都要集中指导学生观看。观片前,校园电视台都会专门安排教师进行集体指导,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介绍影视片的时代背景、故事梗概、思想意义、主要人物、主要鉴赏角度;二是对影视片的精华和难点加以讲解、评说;三是观片中提供思考题及影评参考内容。比如,在组织观看《一个独生女的故事》这部电影时,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女主人公张鸣鸣在生活中是怎样自强、自立的,要求学生在观后的讨论中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充分表达了自己对女主人公的钦佩之情。这样,学生不仅看懂了电影,还能从影片中受到教育,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三、影评指导,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结合观看的影片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影评活动,最终指导学生撰写影评文章。具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①影评写作应该注意的问题;②如何写好影评;③如何赏析影片内容;④与同题材影片比较分析;⑤拍摄技法的独特之处;⑥镜头语言的使用特色;⑦导演风格的比较;⑧学生习作讲评,等等。

经过近两年影视欣赏课的教学实践,笔者不仅在培养学生欣赏影视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收获,还通过影视欣赏课的开设达到了以下几个教育目标:

1.通过影视欣赏,教会学生做人――使学生从观片中获得教益,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发展个性,提升人文素养。优秀影视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视野,活跃思维,丰富情感,增强知性、悟性、理性和德行,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笔者深刻地体会到,将电影、电视作为宣传媒体,必然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在一些优秀的影视片中,各种优秀人物的高尚品质、崇高精神正是学生取之不尽的健全人格的素材。在影视欣赏选修课中,学校有的放矢地给同学播放了不少塑造优秀领导干部光辉形象的影片,如《孔繁森》、《抉择》、《任长霞》等,在学生心中筑起了坚固而崇高的人格长城,教会学生要怎样做人,怎样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

2.通过影视欣赏,教会学生审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之具有感知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一部好的影视作品能够滋养人的心灵,调动和丰富人的生活情感和体验,给人的思想打上深深的烙印。如观看《英雄儿女》后,有很多同学都为王成这样的英雄人物的壮举而激动万分;看完影片《长征》后,同学们了解到革命取得胜利的艰难,再次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和正确,更坚定了心中的理想信念和人生信心。学生在观赏影片的同时受到了真、善、美的教育。

一些经典的影视作品,其意义还在于对人的情感、志趣、理想、品格的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国内的一些老故事片,如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影片《上甘岭》,就表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在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上,在硝烟弥漫的间隙,想到的是稻花飘香、船帆摇荡的美丽家乡,心生对和平的强烈渴望和向往,表达了对伟大祖国的无限热爱与忠诚。

3.通过影视欣赏,教会学生表达――能说会道,能看会写,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在指导学生进行影视欣赏前,学校首先对语文教师进行电影欣赏、电影评论等方面的培训,使语文老师能够准确抓住影片与语文学科教学的结合点,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教师先熟悉影片,认真备课,在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前或后,对电影的内容、时代背景、主要人物、学习什么、批评什么等进行指导,最后让学生谈体会,进行说话训练,然后写观后感、写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