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院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8 22:35:25

电影院论文

电影院论文篇1

拿我们柳州市来说,坐落在柳北文化街商业广场的嘉华影城就是这个城市色泽鲜活的大型影院。也是目前柳州市影院设备最先进,影厅设计最标准、设施最完善、服务最专业的影城。该影城总投资400万,营业面积800余平方米,拥有3个影厅,共394个座席。其中,一号厅182个位席,二号厅123个位席,三号厅89个位席;是集休闲、视听、娱乐等多维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数字化影城。嘉华影城无论从硬件设施还是软件服务都全力打造“专业影城”,给每一位观众带来绝对舒适、震撼的观影体验。宏大的影厅空间,厅内高度均超过 6 米;阶梯式座椅排距达1.1米;影厅内座位错层斜度达30度;美国dolby-sr/d/e数字解码器、jbl screenarray影院阵列、jbl 三分频主音箱3632tl、皇冠公司专门为电影院而设计的cl系列功率放大器、德国施奈德高端镜头等,使您体验、享受最顶级的震撼视听。

为使顾客坐姿轻松、自然、舒适,全身心享受影片,影城特别安装了帅康座椅公司生产的高档豪华座椅—千禧之星系列。该系列座椅造型大方、舒适、美观、和谐、现代感强:椅背、椅座乃整体设计,三维一体,聚氨酯模高回弹发泡原料,源至进口;其自起设计,复位准确,无噪音,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影城更注重专业化、人性化的服务。开放式票房,站立式售票,专供您选择心仪的观影座位。厅内向导员的甜蜜微笑,个性化服务、定将使您心旷神怡、如沐春风。卖品部为您准备的观影套餐,均是精心挑选,琳琅满目、安全卫生、口感一流、营养丰富。尤其是那美味诱人的爆米花—全部采用美国原装进口的专用玉米粒,配上香甜可口的奶油,定将使您怦然心动,垂涎欲滴!

秉成:“诚信、专业、以人为本”的精神,他们不懈追求,努力成为龙城最专业、最优秀的影城。先进的设施,星级的服务,灵活多样的票价,精彩纷呈的观众互动活动……他们所做的一切就是要影客充分体验宾至如归的感觉。

但是1994年的克拉玛依友谊馆大火,让多年后的我们依然无法忘怀。于是在如此辉煌的大型影城之中,我们还是不得不提及相关的安全问题。

随着城市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作为消费和娱乐的夜总会、ktv、网吧等公共场所也不断发展壮大,为广大消费者提供精神享受。同时,场所中的各类安全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近几年全国范围内不时出现一些群死群伤事件,主要是由于消防安全管理措施和消防设施不到位或堵塞、关闭通道营业等原因造成的。这些场所的管理人员大多缺乏消防安全意识和防火灭火及逃生自救的基本知识,一旦发生火灾,手忙脚乱,人员疏散困难,极易导致群死群伤的严重后果。笔者就当前的城市影院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谈点浅见,以供探讨。

一、城市影院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

目前,就我市公共娱乐场所从建筑物的耐火等级看,基本设置在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物中,耐火等级基本符合要求。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硬件上,安全出口数量不足,疏散通道不畅(有的上锁),消防设施损坏,装修材料不符合要求等。在软件上,业主和从业人员消防安全知识缺乏、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等,是公共聚集场所普遍存在的问题。

以城市影院为例:

1.选扯不当,危害增大。主要是使用的建筑物形式多样,公共娱乐场所很少有独立的建筑(因为单独建筑物的花费相当昂贵)。经营者一般都是租用建筑物的一个局部进行装修和改造,有的是在商场、办公楼的某个楼层,有的则在废弃的仓库或厂房内,有的甚至是设在商住楼里,这些建筑内部的原消防设计是不能满足娱乐场所内消防安全设计的许多特殊要求的,经营项目与建筑防火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建筑布局不合理,防火间距不足等先天性的安全隐患。

在市场经济大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对高标准建筑物使用的竞争也越强烈,而我市适合公共娱乐场所电影院设立的建筑物更显出自身的先天不足,尤其是设立在地下一层的场所占了整个娱乐场所的10%,这些场所的设立虽不违反《娱乐场所管理条列》与相关法规,但是给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增加了更大的难度,主要是安全疏散更难,受烟、火侵袭的危害更重。因为地上建筑发生火灾时烟气上升人员往下层逃离,烟气在垂直方向的扩散流动路线与人员疏散活动的路线相反,当人员逃到着火层以下的地方就比较安全,地下场所则不然。烟气上升人员往上层逃离,人员在垂直方向上的疏散速度大大低于烟气上升速度。如果人员在水平疏散中对火灾的反映迟缓,或心理紧张,或认不清疏散方向而延误了时间,就会十分的危险。所以设在地下室的娱乐场所场所防排烟设计是十分重要的。

2.可燃、易燃物品多、电气负荷大。电影院等场所,是专供公众娱乐休闲的公众型聚合地,因此,他们往往十分注重环境的舒适典雅。现在这样的娱乐场所越来越讲究豪华气派,为了迎合和追求美观,违规装修,瞒天过海,大量采用可燃材料进行装修。另外,场所内装饰的窗帘、墙挂、沙发等通常多属可燃物,直接导致火灾荷载幅度增加,并且大幅度降低了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一旦发生火灾还会产生大量的致人死亡的有毒气体和浓烟。有的没有防火间隔,一旦发生火灾,火势会迅速扩展蔓延。有的间隔带设计不尽合理,反而影响人员疏散。

3.建筑内部结构复杂。娱乐场所本身就具有行业特性,许多场所内部通道错综复杂,仿佛走进迷宫。甚至于一些电影院的影厅,在进行装修的时候为了充分利用建筑内部空间,或者为了隐蔽一些角落,往往在走道两侧或拐角处布置影厅,有的则故意设置弯道,有的在影厅外、通道上设置五花八门,眼花缭乱的彩灯,令人不知身处何地……这样的建筑设计或许会给人带来诸多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但是却从客观上大大影响妨碍了消防安全工作,如果发生火灾,将会导致人员无法疏散,救援人员无法进入等重大问题。

4.用电设备多,着火源多。现代的许多电影院为了迎合时代的发展或者为了吸引顾客,而采用过多的电器设备,诸如影音音响,各种灯光,多数空调等。这些设备用电量极大,并且功率也大。还要长时间连续运转的话,常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有些灯具表面温度很高,一旦可燃物品靠近极易引起火灾。

场所里由于用电设备多,连接到电器的线路也多。电子线路纵横交错,倘若安装,使用不当,也很容易发生火灾。这是电气设备产生的高温和电火花构成了危险的点火源。除上述电器点火源引起火灾之外,由于公共娱乐场所电影院人员流动量大、素质杂,行为无拘无束、我行我素,常会作出一些不安全的行为,有的趁着兴致玩火,有的吸烟乱丢烟头、火柴梗,还有的为了营造浪漫气氛点燃蜡烛照明。更有甚者,

有的歌舞厅、网吧、游戏室偷偷违规集吃、住、玩、乐于一体,利用液化气、电热器、电炉、煤炉等烧水、做饭和取暖。还有的使用酒精、丙酮、汽油等易燃液体擦拭电器元件,这些易挥发的易燃液体遇点火源很容易引燃。凡此种种人为点火源也是极其危险的。5.消防安全意识差,安全管理不善。业主只重经济效益,法制观念不强,存在侥性心理,消防安全意识、消防安全管理不到位,员工更是消防安全观念淡薄,缺乏防火知识。这是公共娱乐场所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也是造成该类场所火灾危险及火灾隐患的根本所在,是必须引起充分关注,并尽快获得解决的首要问题。综观公共娱乐场所、电影院的安全意识差,表现在:

(1)我行我素。业主和经营者擅自进行场所的修建、改建或扩建,而不向当地公安消防监督机构报告和实行建筑设计的防火审核。完工后,在没有取得消防安全竣工验收的情况下,就盲目进行试营业。

(2)规章制度不键全。有的根本没有定消防安全制度,也未建立防火安全组织和层层责任制;有的虽然东拼西凑了一些消防安全规章制度,也仅仅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应付监管部门的检查,而得不到真正的贯彻落实。

(3)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不到位。经营者和员工在娱乐场所电影院使用前未进行任何消防安全知识教育培训,致使从业人员没有树立起消防安全观念,也不懂得场所内的火灾危险所在。既不懂得消防基础知识,也就不懂得火灾预防的方法,更不知晓初起火灾扑救的基本技能,也不了解逃生自救的方法,更不了解火灾时如何引导疏散场内人员。有的甚至不会报火警,不会使用灭火器材,自然更不会实施有效的灭火方法。虽然相关部门每年都举办消防安全培训工作,由于场所员工更新换代快,造成有部分新上岗的员工没得到有效的消防安全技能培训。

(4)缺乏应急预案。娱乐场所电影院的经营者和从业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很多场所没有制定自防自救的消防措施和应急疏散方案。即使有预案,制定后也束之高阁,躺在保险柜里睡大觉。不经实地演练,很难真正落实到位

(5)消防安全管理不善。场所内随意使用明火烧水,做饭或取暖;维修中焊接,切割等带火作业无人监护;随意吸烟,乱丢烟头的现象到处可见;随时乱拉乱接电气线路;也不按规定进行电气安全检测和消防设施检查等等。

公共娱乐场所电影院触目惊心的火灾隐患,近年来全国范围时有重大火灾发生,血的教训提醒我们火魔时刻都在窥视着、等待着,一旦时机成熟,便要出其不意地施展其威力,给我们造成巨大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所以,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

二、城市影院等公共娱乐场所的火灾隐患特征

火灾隐患具有许多特征,所以,为了更好地杜绝影院等公共场所的火灾发生,我们有必要认识并且了解火灾所具有的隐患特征。

1.隐蔽性。隐患是潜藏的祸患,它具有隐蔽、藏匿、潜伏的特点,是一时不可明见的灾祸。它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范围、一定的条件下,显现出好似静止、不变的状态,往往使一些人一时看不清楚、意识不到、感觉不出它的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客观条件的成熟,逐渐使隐患形成灾害。如发生在1994年1月30日的杭州天工艺苑商场火灾,起火原因就是隐蔽在商场顶棚三楼第6号家具包房内吸顶灯电源线故障引起短路打火,熔珠喷溅在下部席梦思床垫上引起可燃物而起火并蔓延所致。

2,危险性。隐患时事故的先兆,而事故则是隐患存在和发展的必然结果。当今的许多火灾隐患都很难彻底的消除,所以,恶性火灾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对于这一点,我们已经历经了无数血的证明。12月25日,河南省洛阳市东都商厦发生火灾,309人死亡。原因时4名无证上岗的电焊工违章电焊引起的。在我国,许多已经发生的特大火灾惨剧告诉我们:一个烟蒂,一盏灯,一个违章的行为,甚至于一个不经意的小小疏忽,都有可能导致火灾危险。

3,突发性。任何事物都存在量变到质变,渐变到突变的过程。隐患也不例外,它集小变而为大变,集小患而为大患。几年前,广东省深圳市安贸危险品贮运公司清水河仓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死亡18人,伤873人,经济损失巨大。清水河仓库原本为干货仓库,贮存一般的生产、生活所需物品,仓库建筑结构、防火间距、水源布局、道路等尚可,后改为贮存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无论从贮存化危品仓库的建筑防火等级、库与库之间的防火间距、消火栓设置及用水量等均不符合消防规范要求,已存在着严重的消防隐患,再加上在贮存过程中严重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化学物品性质相抵触、灭火方法不同的物品混存在一个仓库内,更加引发隐患从量变到质变,集小变而为大变,最终造成震撼全国的特大火灾爆炸事故。隐患突发成灾害事故,在化工企业中为多数,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4,随意性。俗话说:“安全来自长期警惕,事故来自瞬间麻痹。”有的隐患的产生和造成祸害,都直接取决于人的消防意识的淡薄和消防知识的缺乏,消防意识的淡薄和责任心的缺乏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必然引发日常工作中的随意性。1986年3月7日,杭州笕桥脱水厂三楼成品仓库发生火灾,经过5个多小时的扑救,扑灭了大火。火灾烧毁库房180平方米,生姜片50吨,蘑菇片5吨,直接经济损失55.66万元。起火原因是仓库保管员违反消防管理规定,在仓库内用火柴当剪刀烧断棉线后,未将余火完全熄灭,余火沿棉线阴燃引起火灾。隐患的随意性,极大多数是由人的主观意志所决定的,而这种隐患的产生也极大多数会在短时间内造成祸害。

5.重复性。火灾事故发生后,由于没有严格地按“三不放过”原则来处理,火灾事故的重复性是必然的(尤其为化工企业)。只要企业的生产方式、生产条件、生产工具、生产环境等因素未改变,同一隐患就会重复发生,关键的问题是事故后怎样吸取教训,改进措施,整改隐患,以科学的、合理的管理方式,先进的技术设备来防止隐患的重复性。

6.季节性。有相当部分的隐患带着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它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一年四季,夏天由于天气炎热,气温高,雷电多,容易使可燃、易燃物由于高温的作用或雷击引起火灾,冬天又会由于风大物燥,用电用火增大,人们活动减少,容易引起用电用火不慎的火灾,而且风大物燥,人们活动减少,不能及时发现初起火灾,极易造成重、特大火灾的发生。

7.因果性。隐患险于明火,即是火灾隐患和火灾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消防工作的客观规律告诉我们,今天的火灾隐患很有可能就是明天或后天的火灾,而今天的火灾就是昨天的火灾隐患。隐患是因、火灾是果,隐患是火灾的前奏,俗话说“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在每个单位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每个人的言行都会对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产生不同的效果,特别是单位领导对隐患所持的态度不同,往往会导致消防安全工作的结果截然不同。“隐”与“明”是辩证的统一。只有及时地发现和消除隐患,才可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

8.时效性。 防火检查的目的是发现

和消除火灾隐患。但消除火灾隐患还必须讲究时效性。这些年来我省发生的几起火灾事故,在火灾发生前,当地消防监督部门都多次签发过火灾隐患整改通知书,就是由于责任部门没有及时有效地落实整改,而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教训深刻。为此,整改火灾隐患,必须讲究时效性,对一些整改难度大,本单位确实无力解决的,应在整改前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城市影院的火灾预防必然成为消防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而火灾预防的中心环节和主要内容则在于如何通过各种制度的设置和执行来消除火灾隐患。任何一个单位都不可能没有火灾危险或不存在火灾隐患,只不过是多与少,大与小的差别而已。所以,作为公共集会场所的影院,一定要在思想上树立防患于未然的意识观念。可以这么说:消除隐患是最好的防范。我们应当深刻地认识和掌握隐患的产生及发展规律,把消防工作做得更好、更完善。

三、城市影院的消防安全防范措施及对策

遏制公共娱乐场所电影院的火灾特别是群死群伤的重特大火灾事故,是新的形势对相关监管部门做好消防安全工作的基本要求,为落实防范措施,确保公共场所的消防安全,应做到以下几点: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增强对公共娱乐场所电影院火灾危险性的认识。应严格执行公安部《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规定,严格消防安全管理。

2.加大执法力度,确保消防安全。公安消防机构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的消防技术标准的规定实施消防监督检查,对不合符标准的(消防设施、设备不全或失效的),必须予以纠正,凡安装固定封闭窗栅栏的必须责令限期拆除,营业期间不得封堵疏散通道,不得关锁门窗。公共娱乐场所电影院开业前应当向公安消防机构申报,经消防安全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或者开业。各相关发证照部门共同把好消防的前置条件关口,对未取得消防部门验收合格的,一律不予办理相关证照。

3.从源头上抓起,严把“四关”。加强设计、审核、验收和开业前检查,杜绝先天性火灾隐患。加强对公共娱乐场所电影院的设计、审核、验收,加强开业前的消防安全检查,是杜绝先天性火灾隐患,确保公共娱乐场所电影院走上规范化的消防安全管理轨道的重要手段。公共娱乐场所电影院的安全疏散、电气线路、内部培训、消防设施等在《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都有详细的规定,对公共娱乐场所电影院的设计、审核、验收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从源头上把好关,不留隐患。把握好公共娱乐场所电影院开业前的消防安全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第十二条、《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第六条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第十六条条款上都有明确的规定,消防部门应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对申请开业的公共娱乐场所电影院要严格检查、严格把关。

4.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消防教育和培训,提高公共娱乐场所电影院的自防自救能力。公共娱乐场所电影院的业主在申请开业前检查的同时,要组织对从业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除每年要进行一次安全培训外,对新上岗人员要及时培训,没有经过培训的不得上岗。要学习和掌握《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和基本的防火灭火常识,定期开展自查,消除火灾隐患。从业人员要做到“三懂、四会”。“三懂”即懂得本部门的火灾危险性,懂得预防火灾的措施,懂得自查整改一些的火灾隐患;“四会”即会报警,会使用灭火器,会组织人员疏散,会扑救初起火灾。

5.保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畅通和消防设施的完好有效。疏散通道堵塞,安全出口缺少是导致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公共娱乐场所电影院在营业期间始终保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是杜绝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最基本保障,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麻痹大意,更不能以任何理由堵塞和关闭。要加强对消防设施、消防器材、应急照明以及安全疏散指示标志等维修保养的督促检查,保证其完好有效,确保发生火灾后,能够进行有效补救。

6.文化执法部门应把电影院消防安全工作列入日常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警钟常鸣。在日常检查中,上述防范措施中第四、五点内容,做到每次必查,发现问题及时责令整改,防范于未然。切实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四,城市影院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四种机制和三个转变

随着人们的价值观念的变化,人们对自身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公共娱乐场所电影院要想在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必须做好两点,首先是安全有保障,其次是凭服务质量和硬件设施来赢得客户。为此,公共娱乐聚集场所应建立“四种机制”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建立责任机制。公共娱乐场所电影院应实行消防安全责任人制度,划分消防安全责任区,构造消防工作责任“链”等三方面入手,明确法定代表人为场所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对场所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并落实场所各阶层、部门的负责人为该责任区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在日常消防管理工作中,应着力抓好各个环节的工作落实,形成一个封闭、循环的消防安全“责任链”,使消防安全责任得以在各个阶层、部门以及各级责任人中进行传递,让场所员工明确自己在消防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从根本上消除单位消防管理盲区和消防安全责任空白点。

二是建立教育预防机制。场所除参加公安、文化等相关部门的培训外应根据消防安全涉及面广、内容多、科技性强的特点,重点抓好内部员工消防安全教育培训,以岗位操作规程及操作技巧为主要内容,把消防科普知识和消防安全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一起进行培训,使操作行为规范化。同时,要搞好适应性教育,视不同情况按需施教。对一些重点场所、重点岗位的人员必须实行持证上岗制度,由消防部门统一考核发证;对一些非重点岗位人员在就业前的上岗培训中,必须把消防安全知识纳入其中,努力提高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三是建立消防安全运行机制,各场所尤其是实行租赁、承包、联营的场所。要在明确经济指标的同时,明确安全指标,各场所预先制定周密的疏散预案。根据人员密集的公共娱乐场所的建筑特点、物品情况、人员活动情况,考虑火灾时烟气可能充斥流动范围以及安全通道的特点等,预先制定详细的疏散预案进行演练,使每个员工都掌握各自分工及战术、技术要领和技能。力争在发生火灾时将火灾的损失降到最低。促使场所消防安全工作分解到各个阶层部门、每个工种,充分发挥广大员工做好消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是建立管理保证机制。要认真贯彻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始终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分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谁出事,谁负责”的原则,加强消防安全管理,严格防火检查、巡查制度,安全疏散管理制度,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制度,用火、用电、用气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值班制度,火灾隐患整改制度,配电房操作规程,消防控制设备操作规程等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贯彻执行。要用制度规范人的行为,从制度管理上扼制火灾隐患和安全事故的形成。

通过以上“四种机制”的建立,最终实现三个转变。

首先是实现观念的转变,变以往安全工作“要我管”为“我要管”、“被动抓”为“主动抓”,真正把消防安全工作当作自己的事,真抓实干。确切转变抓消防安全工作政府热、场所业主冷的局面。

其次要实现机制转变,实行“管理自主、隐患自除、责任自负”的安全管理机制,着力营造有章可循、违章必纠的消防安全氛围。

最后要实现作风转变,力戒形式主义,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努力实现公共聚集场所消防安全工作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确保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不留死角,努力提高公共娱乐场所电影院自身预防和抗御火灾的能力。

电影院论文篇2

>> 论电影音乐与电影叙事 论电影叙事对文学叙事的继承及突破 论电影音乐的叙事作用 论电影《大河》的叙事艺术 论微电影的叙事策略 论电影叙事中的“寻找”模式 论电影《云图》的叙事改编 论现代实验电影的叙事特征 论电影《孔子》中的道德叙事 论电影叙事视角的运用 论美国动画电影叙事风格 论电影叙事中的误读策略 论电影镜头的叙事问题 论电影《盗梦空间》的叙事结构 论电影《金陵十三钗》的空间叙事 论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的音乐叙事 论电影《禁闭岛》的非线性叙事特征 浅析国产动画电影叙事模式“进化论” 论电影《立春》中声乐艺术的叙事作用 论电影《印度之行》叙事结构的审美图式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艺术 > 论网络电影叙事 论网络电影叙事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邢 静 文 琼")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伴随着新的媒介形态的不断出现,电影的传统叙事在一定地程度上受到冲击,新的叙事形式应运而生。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观影活动渐渐地转向网络,本文就试图探讨网络电影叙事的创新和特点。关键词:网络电影;话语色彩;叙事结构中图分类号:J9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8-0115-01关于网络电影,业界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这是因为现在的网络电影还基本上是依附于传统的影院电影和电视电影的,没有稳定的系统的属于自身的电影内容供应源。所以,现在关于网络电影的观点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网络传播的传统电影作品,另一种是专为网络传播制作的电影作品。本文无意去探讨网络电影的概念界定问题,而是试图通过网络的传播特性分析电影在这一新媒体形态下的叙事特色。

一、网络电影的传播特点

从影院电影到电视电影再到现在的多媒体时代的各种显示屏电影,电影的概念甚至其本质都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每一次传播载体的变革都会迫使电影重新做出自身的定位。传统的影院电影是基于胶片感光技术制作的时长大约为90-150分钟的适用于影院封闭环境播放的电影。而随着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电视的普及,基于其传播的特点,人们开始试图制作适于在电视上播放的电视电影。这种类型的电影更加注重故事情节的戏剧性,多以中近景镜头表现,在文本时间上也更加的灵活。这是因为电视的屏幕要比电影银幕小很多,大场面的远景镜头不适合观众的欣赏心理,同时,接收环境的松散性也使得其情节必须富有感染力才能吸引住观众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基于不同的符号载体(影院电影是胶片感光材料,而电视则是数字信号),在画面的质感方面,电视电影是远远不及影院电影的,所以,影院电影渐渐形成了向淡化故事性的造型及大场面表现的叙事转向。

二、紧凑的节奏和强烈的话语色彩

从欣赏环境方面来说,网络电影与影院电影有一定的共通之处。虽然影院电影是点对面的传播,而网络电影是点对点的传播,但是,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影院电影实际上也是点对点的传播。这是因为,在漆黑封闭的环境中,观众是可以忽略掉周围的干扰因素而全心地投入到影片的欣赏中。网络电影的观赏也同样如此,观众以“前倾”的姿势面对着电脑屏幕,对光影变化倾注着全部的注意力。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使得网络电影的节奏必须张弛有度,紧凑有力,将文本长度限制在1-2小时(甚至更短)之内,否则就会造成观众心理和视觉的双重倦怠感。而这一点则与电视电影不同,由于电视的“后仰”式的观赏方式,使得观众的眼睛和屏幕之间隔开了一段距离,那么观众就会很容易地受到周围的干扰因素的影响,所以,电视电影可以放慢节奏,延长文本的表现时间,甚至是中间插播广告,只要情节足够吸引人就可以了。

前文已经提到,影院电影现在倾向于营造视听奇观的叙事转向,因为人们的仪式化的欣赏活动主要是想需求心理的刺激和放松娱乐,同时,市场化的情势下基于票房的压力,创作者们也越来越倾向于制作迎合大众心理预期的通俗电影,严肃深刻富含思想性的复杂叙事以及自说自话的个性表达是很难吸引观众掏钱买票进电影院的。电视电影则由于其制作机制的限制,以及电视播放的道德及主流文化限制,在题材表现及叙述方式上更加的力求中规中矩。相反,网络则是一个大众自由发言和交流的平台,这就允许其电影表达更加的富有个性色彩,它允许创作者给作品赋予思辨和争议的因素,以画外音的方式随时表达自己的感想。

三、叙事结构的多样化和游戏色彩

网络电影与影院电影和电视电影的最大的不同还在于其观赏时空的自由性,同时,网络播放软件的智能化也使观众能够重复观看某一段落或者跳过某一段落播放,那么,这就给了观众思考的时间,电影爱好者就能够更加仔细的“拉片”分析了,从这一方面来讲,网络电影的叙事结构就需要更加的严谨和有说服力,能够经得起推敲。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在这种情况下,观众已经不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强烈的参与意识使作品不需要面面俱到,悬念和开放性的结局反而更能吸引观众的注意。由台湾宏网集团和“春水堂”合作的第一部网络电影《175度色盲》,通过板块的自由结合可以产生不同的叙事线,观众通过自己的选择能够看到各不相同的情节进展。

其游戏性最初体现在电影发烧友们制作的即兴小短片上,这些作品往往以生活中的奇闻异事或者对某个现象的所思所想为创作依据,融入各种的表现元素,如MTV模式、艺术字和卡通形象的融入。应该说网络电影不仅仅是“拍”出来的,更是“做”出来的。后期制作使数字技术和各种艺术表现元素融为一炉,概念化的场景不仅不会使电影失色,反而增加了创作者表达的自由度。

电影院论文篇3

每一个学院或学校进行专业课程设置的时候都是根据自己学院或学校对专业定位的理解和实际教学条件来进行的,都有其合理性,这一点不可否认,但是,一个专业允许有侧重点不同的特色,但是这个专业是否也应该有该专业的核心技能呢?这一点也应该是肯定的。所以梳理大多数院校专业设置,从中总结出该专业所应该具备的核心技能,显然是非常必要的。综合考查全国各类院校电视节目制作专业或类似专业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基本上有达成共识的部分课程,其教学内容大致相同或相似,课程名称稍有差异;同时有一部分课程设置则迥异;还有一部分课程设置呈现各自为战、精彩纷呈。 

一、电视节目制作类专业设置达成共识的课程 

这部分课程设置与否几乎不存在异议,存在差异的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此类课程分别是:电视摄像、电视画面编辑、非线性编辑、电视节目制作技术。据不完全统计,同时设置了这几门课程中三门以上的院校有: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传媒艺术分院,保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传媒职业学院,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电广传媒系,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浙江传媒学院,山西传媒学院等。 

可以说,这几门课程是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按照行业传统的节目制作分期,即前期和后期来确定的。前期素材拍摄由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电视摄像课程来完成,后期剪辑制作则由电视画面编辑和非线性编辑课程来完成。 

教学方式和方法应该各学校有所不同,大致是根据各自的师资条件和教学设备或场所等硬件来进行。这一点在下面会有进一步的论述。 

二、电视节目制作专业课程设置差别巨大的课程 这一类课程在各个院校观点呈现出很大的不同,部分院校认为属于专业基础课,是该专业的专业素质方面的培养。这部分课程是:美术基础、视听语言、影视作品分析、电视写作。这一类课程中美术基础是存在最大差异的课程,有的学院比较重视,开设了比重不小课时量,理由是该专业的学生有一点美术素描或彩画的基础,对学好电视节目制作专业至关重要。另一部分院校则持不同意见,认为美术和影视虽然有一定的相通之处,但是差别是非常明显的;同时,美术教育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有所收效,作为高职层次的电视节目制作专业课程不该设置此类课程。如果要进行电视节目制作专业素质的教育,应该直接用视听语言或影视作品分析来进行,所以一般设置了视听语言课程的院校大多没有设置美术基础。 

另一门有异议的课程就是电视写作。设置了这门课程的院校有:保定职业技术学院、昆明职业艺术学院开设了电视采访与写作,中原工学院广播影视学院开设了解说词写作,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开设了电视写作,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开设了电视解说词写作,山东传媒职业学院也曾经开设过电视写作课程,后来又取消了。不可否认的是影视作品的创作都有文字写作,作为电视节目制作专业的学生也应该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但是事实情况是学习该专业,尤其是高职层次的学生,其基础写作能力大多数比较欠缺,而影视写作是在基础写作基础之上进行特色写作。无视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仅以一门电视写作课程就能完成前面多年传统语文教学中没有完成好的任务似乎不大可能。但是,针对学生这方面的缺陷视而不见似乎也非常不妥。 

三、电视节目制作类课程设置精彩纷呈的课程 

这部分课程中分为两种课程,一种是实践性较强的各类影视节目创作课,比如现场节目制作、文艺节目创作、电视专题片创作或电视纪录片创作、影视广告制作等;另一种就是属于广播电视编导的核心课程之一的电视节目策划类课程,比如电视节目策划或电视栏目策划、影视编导等。 

作为电视节目制作专业,应该选择某类比较典型的影视节目类型进行实践性的教学,这一点无可厚非,这是提高学生运用专业核心技能的体现,是符合教育部文件精神的。各个院校所选择的节目类型不同,应该体现了该院校针对本地对该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不同,同时也因为各个院校教学设备及教学场所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据不完全统计,开设影视节目创作课的院校有:山东传媒职业学院开设现场节目创作、文艺节目创作、电视专题片创作、电视纪录片创作、电视节目导播、影视广告创意与制作,昆明职业艺术学院开设电视节目包装,中原工学院广播影视学院开设纪录片创作、电视节目导播,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电视纪录片创作,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开设电视新闻、电视专题、电视文艺,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电广传媒系开设电视频道包装,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开设节目包装,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开设电视新闻、电视专题、DV创作实训,武汉传媒学院开设电视文艺、专题片创作,浙江传媒学院开设现场节目制作,山西传媒学院开设电视新闻、电视专题片创作、电视文艺、电视广告等。从这些课程设置名称就可以看出,这类课程在教学方式方法方面也有较大差异,部分院校应该是以课堂讲授为主,实践比例较小的传统教学方式,比如电视新闻、电视文艺、电视专题,这或许受院校自己的教学设备和场所限制有关。当然,教学设备和场所的更新补充本身就是专业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电影院论文篇4

专门的电影艺术学院,一般都有较长历史,大部分成立于20世纪的前半期,是随着电影工业和电影文化发展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这类院校,依笔者所见,分为三大体系:西欧体系、苏联和东欧体系、美国体系。这三种电影教育体系的形成与三地对电影的认识和定位直接相关。西欧体系以法国为代表,根植于高等专科学校教育传统,以应用型技术培训为基础,结合欧洲传统大学的人文理论体系,形成系统化的电影艺术专业教育。西欧体系自电影发展初期,就基本将电影视作一种艺术形式。因此,比较倾向于把电影视作艺术教育的组成部分,其方法体系接近于传统的美术、音乐艺术教育。苏联和东欧体系,主要源自苏联。由于苏联的强大,广泛影响到中国、波兰、捷克等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政权极早地认识到了电影在国家宣传上的巨大功效,因此电影教育启动得很早,莫斯科电影学院在1912年就已经成立。苏联体系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统化的电影专业教育体系,它将电影视作一种有力的、针对普通民众的宣传工具,在艺术观上比较倾向于现实主义,把电影教育作为宣传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基于与苏联亲密的关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基本上承继了苏联电影教育系统。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的教学理念、院系格局、课程设置,基本上与苏联一致。美国在传统上将电影视作工业。早期,由于强大的好莱坞的存在,在其内部自发地形成人才的学徒式阶梯培养模式,因此并无成立专门的电影教育机构的必要。而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随着现代电影文化的兴起,出于对高级电影理论、评论人才的需要,开始设立专门的电影学院。因此,一直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一代美国大学的电影专业人才才得以出现,并引领了“新好莱坞”电影运动。这三种体系的相同之处在于,它们的初衷都是培养电影从业人员,以应用人才为初期培养目标,最后发展到同时培养理论和人文学者。与以上所述专门的电影艺术院校相比,综合大学的电影教育起步相对较晚。综合大学的电影教育,其初衷并非为电影业培养专门人才,而是将电影视作一个文化、艺术领域,培养掌握此领域专业知识的人文学科学者。只有当电影、电视文化发展到了一定程度,积累了足以吸引人文、艺术类学者展开研究的足够资源之后,综合大学才有培养电影理论、研究人才的必要性。而随着此种教育的展开,最后发展到同时培养电影从业人员,反哺电影工业。

两种专业教育的理念区别

如前所述,两种专业教育从不同的出发点,都经历了长足发展,向对方延伸和靠拢,在当下形成相互交叉的态势。专门电影艺术学院除了培养导演、编剧、摄影等专业从业人员以外,也培养电影史专家、电影理论学者、电影文化研究者;而综合大学的电影系,除了传统的电影方面的学者型人才,其毕业生也大量从事导演、编剧等专业创作(如斯皮尔伯格、弗朗西斯•科波拉、李安等)。在此状况下,梳理二者教育理念之差异,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所谓教育理念的区别,其本质就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区别。这两种专业教育出于不同的出发点,培养不同的人才。而人才模型是由两点造就的,一是起点,二是高度。如果我们粗略地把大学教育的多个学科基础分成四个象限的话,那么各个专业教育的起点就是在这四个象限中寻找自己的落脚点和落脚范围。而高度,则是其毕业生在此平台上所达到的高度。经过总结,我们可以梳理出两种不同的人才模式:柱形人才模型、平台型人才模型。专门的电影艺术学院,倾向于培养的是柱形人才,其底座起点较窄,入点准确集中,在这个起点范围内达到相当的高度,形成柱形结构。事实上,此种二元比较,并非在我们所讨论的对象中出现,它广泛出现在各个行业之中。各个行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基本上都来自于两个部分,一为本行业的专业学习者,一为外部行业进入的管理者。如金融行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一部分人其专业即为金融专业,且在金融专业一线工作时间较长,此部分人士精通本专业的具体事务,之后扩展其思考而至全局,成为领导者;另一部分人专业并非金融,可是从全局管理出发,逐渐学习精通专业知识而成为领导者。这两种人在领导层所占比例多有变化,很难说后者容易占据领导层地位。它们只是从不同的角度、途径到达相同位置。经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看到两种教育理念各有其优点,亦各有其缺点。那么是否有改良的方法呢?因笔者的学习阶段主要在专门艺术院校(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而工作则长期在综合大学进行专业电影艺术教育,对两种教育系统都有一定了解,因而对此问题保持了长期的思考。因为本职工作的关系,我特别希望从综合大学的电影教育角度思考,寻找到一种教育理念的改进方案。经过思考,笔者认识到除了前述两种“柱形人才”、“平台型人才”培养模型之外,还可能存在着第三种人才培养模型,即“金字塔型人才”模型。“金字塔型人才”模型适用于综合大学的专业教育,结合了“柱形人才”、“平台型人才”两种模型的优点,它既拥有较为宽广、坚实的基础,又能够达到一定的专业高度。其本质思想,是将平台的四条边棱向上延伸,形成交汇点,既形成专业区域,又形成专业高度。“金字塔型人才”不是除了专业什么也不懂的“怪才”,亦不是什么都知道但什么都不精通的“庸才”;他们能够应对专业领域的问题,亦能够以开放的心态,借鉴周边行业的经验,调动各方资源;他们不是在被行业塑造,而是从内在思考和欲望出发,塑造自身,甚至塑造行业;他们可以是领导者,也可以是创作者,但是他们永远不会停止思考,他们永远不会认为行业、岗位的现状是一种必然,他们倾向于成为创新者。实际上,“金字塔型人才”的培养,是结合了专门艺术院校和综合大学艺术教育两种方式之优点的产物,它不是一种灵机一动的理念构想,而是一种经历了自然发展和选择的结果。当下在电影教育领域最为优秀的学院,笔者认为其理念本质就是这种“金字塔型人才”培养模型,如纽约大学(TischSchooloftheArtsatNewYorkUniversity)和南加州大学(SchoolofFilmandTelevision,UniversityofSouthernCalifornia)。纽约大学是坐落于纽约心脏地带的名校,所设课程压力不大,但要求甚高,学生称其“nothighpressure,butdemanding”。据《纽约时报大学指南》指出,纽约大学属下的Tisch艺术学院是全美最佳的艺术学院之一,是美国“东岸”电影系统的重要阵地,包括马丁•斯科塞斯、李安、斯派克•李等国际著名导演都毕业于此。而南加利福尼亚大学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杉矶,是一所历史悠久、科研教学水平高、有着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的世界知名私立大学。学校现有学生两万八千多名,其中研究生约占一半。根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提供的排名,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在全美综合排名位列第27名,其中电影学院全美第一,是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西岸派”电影的学术重镇,学生大量进入好莱坞一线的工作领域。这两所大学都是综合大学,而其电影专业教育在全球享有盛誉,远超电影艺术单科院校,这在全球是少见的特例。究其原因,正是其毕业生知识结构的“金字塔型”模式使其保有宽厚的人文知识基础和高度的专业性。当然,这种“金字塔型”模式需要具体的观念和条件来满足。纽约大学当初建校的精神,是提供更高深的学问去激发个人在商学、科学、艺术及至于法律的潜力,同时兼容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理念。这一观念之所以能够被彻底实践,并造福许多纽约大学的学生,其原因是由于纽约大学地处全世界文化及金融中心——纽约市,使得纽约市大部分的资源均能被学校所用。如博物馆、画廊、音乐厅等,提供了学生们实地去印证所学。另外纽约市也提供了许多实习及工作的机会,让大多数的学生在学习生涯中,可以得到宝贵的工作经验,发挥学以致用的精神。例如电影、电视专业的学生有机会去电视台实习;旅馆管理的同学可以到旅馆去实习;而主修社会工作的学生,更有机会去参与老人或精神病患的服务工作。这种条件是其他一般大学城院校所不具备的。南加州大学的主要特色是:第一,课程持续时间短,因此课程安排很紧凑;第二,教学重点放在一般课程上,强调学生的通识教育;第三,每年邀请全球各地的专业领域知名人士和学者举行几十次专题演讲会;第四,每年招收的学生数量不多;第五,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特殊性,校方不以其他文理院系的统一标准来刻板要求;第六,因为与产业界融合程度高,学生毕业后,较容易获得电影工业岗位。如前所述,这两所综合大学为代表的专业电影教育,对我们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目前,在中国的电影教育中,综合大学的专业电影教育因为发展时间较短,还处在道路摸索之中,在专业性方面,与专门艺术院校还有一定距离。笔者认为,我们应当借助于综合大学的规模优势。综合大学从资金、基础设施建设、图书馆、学术文化交流活动的举办、参与社会活动的数量和规模等多方面,具有专门艺术院校不能比拟的优势,保有“金字塔型”知识模型的基座部分,是不成问题,关键在于向塔尖方向的专业化延伸,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

两种专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

两种专业教育因为有不同的理念,导致了不同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这是理念指导下的必然结果,也是现实条件限制的结果。专门艺术院校承袭苏联的模式,专业划分很细,以北京电影学院为例,其本科专业(方向)设置如下:文学系: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电影剧作、电影理论、电影批评)导演系:导演专业(故事片、纪录片、剪辑)摄影系:摄影专业(故事片摄影、纪录片摄影、科教片摄影、影视照明)美术系: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广告学专业(影视美术设计、影视美术、影视广告、新媒体艺术、现代绘画、虚拟空间、人物造型、镜头画面设计、影视化妆)录音系:录音专业(录音技术、录音艺术、音乐录音)管理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影视制片、发行放映、文化经济人)电影学系:(电影研究所)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电影理论、电影批评、影视创作学),同时负责学院的学报出版,学院信息中心的工作和学院网络的工作。影视技术系:数字媒体技术研究所(影像工程、数字影视技术、新媒体技术、网络游戏)表演学院:表演专业(表演、配音)摄影学院:摄影专业(图片摄影)动画学院:动画专业(动画、动漫画设计、计算机图形图像,三维电脑动画)如此之多的专业设置,这固然与其本身是一所独立学院,有着较大的规模有关,同时与其专业化分工的思想基础有着联系。而综合大学的艺术学院,以笔者所在的“北大”艺术学院为例,成立时间不长,规模还比较小。在实际工作中,专业课程设置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目前在本科专业设置上更多地借鉴了前述纽约大学、南加州大学的专业设置,单设立“影视编导专业”,把导演、编剧、剪辑、后期制作技术等综合起来,类似美国电影教育中的专业“filmmaking”,给予学生更宽厚的基础和更多的成长空间。在课程设置上,尝试采用了“金字塔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四年的教育中,实施一种从较宽的通识教育到专业教育的过渡方法。在第一年中,主体课程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整个北京大学本科生都必须上的课程,包括英语、体育、政治思想等。第二部分是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专门挑选的北京大学其他人文科学的重要课程,例如文学史、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等。我们认为这样可以给予学生较宽和厚重的人文知识基础。第二年中,主体课程仍然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专门挑选的其他人文科学的重要课程,与第一年相比,这些课程的选择与其专业具有更多的相关性,如美学、艺术概论等。第二部分是专业基础课程,如影片分析、电影技术概论、视听语言、电影史等。第三年中,主体课程是专业核心理论课程,如导演课程、编剧课程等。第四年中,主体课程是毕业实习、毕业作品拍摄、毕业论文写作等。为学生进入实际工作做前期准备,提升其专业性。另外,在第二年开始到毕业的三年中,除了学生自己拍摄的作品以外,要求他们每年提交至少一个影视作品。在课程之外,还开设了大量讲座,邀请业界人士进行讲座式课程。综上,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希望形成一个“金字塔型”的阶梯状发展过程,由宽入窄,由广泛到专业。但是,由于四年时间的限制,目前还有很多学生存在专业训练不足、缺乏实践等问题,影响了其专业性的发展。于是我们建议这部分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可以采用保送和报考两种方式,使他们在研究生阶段完成金字塔尖的知识构建。

两种专业教育的教学方法

电影院论文篇5

然而,也正由于社会史、文化史的模式为我们打开了对电影的另外一种或多种理解向度,理论视野的适度调校,可能意味着有更多样的材料/对象的出现,以及更丰富的阐释与意义。因之,某种形态的“难以为继”将有可能转化为另外一种形态的“大有可为”。有鉴于此,本文将试图借助近年公开的上海公共租界档案中若干关于影院/电影放映场所的材料,来“拼合”中国早期电影版图的某些缝隙,并以此探讨呈现影史书写的别种可能性。

在程季华主编的《中国电影发展史》中,将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园内“又一村”放映的“西洋影戏”认定为“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 [2]经过了最早阶段在茶楼(如天华茶园、同庆茶园、青莲阁)、园林(如徐园、张园)等地的流动性放映后,上海终于在1908年拥有了一所带250个座位的电影院――由西班牙商人雷玛斯开设,在虹口海宁路乍浦路口的简易铁皮放映屋,名唤“虹动影戏园”。

作为公共租界的市政管理机构,工部局(Shanghai Municipal Council)的电影管理,最初就体现在对影院营业执照的发放。这项权力,是由1845、1854年上海租界的《土地章程》(Shanghai Land Regulation)及其附律(By-laws)赋予的。 营业执照的申请与发放牵涉面很广,从建筑、设备、消防、治安、放映内容直至营业时间,均有详细规定。[3]

从目前已开放的租界档案中,我们能够查阅到的有关电影院的最早材料,是1908年5月8日工部局工务处(Public Works Department)收到的为开设电影院而递交的房屋改建申请,工务处为此还专门发函警务处督察长征求意见。这家影戏院即上海第三家正式的电影院――爱普庐活动影戏院,主人是葡籍俄人郝思倍(S. Hertzberg)。 [4]他是以美国影戏公司(American Cinematograph Co.)的名义提出上述修建申请的。[5]

郝思倍此时的竞争对手,便是在他之前已经拥有了两座电影院的雷玛斯(A. Ramos)。而时间转到1914年,雷玛斯已经在营建他的第三家影戏院――夏令配克(Olympic),这次他把地点放在了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而夏令配克也成了上海苏州河以南地区首家正式的电影院。我们在工部局董事会1914年1月2日的会议录中找到了有关这所影院建造时的材料,记录表明,总董(即工部局董事会主席)曾就该影院建筑的修改问题和西班牙驻沪总领事会商过,尽管尚没有其他线索可以显示会商的要点,但根据会议录我们基本可以认定,建筑方案的修改主要是出于消防安全的考虑。[6]

1917-1918年,工部局修订了《土地章程》附律第33-37条,并由召开的租界纳税人特别大会通过,其中第34条――各类营业执照发放条款的修订文本中正式出现了“cinematograph”(影戏馆/电影院)的名目。[7]现存上海档案馆1921、1925年版的工部局执照章程手册(HANDBOOK OF LICENCE CONDITIONS),均有影戏馆(电影院)执照申领章程,条文多达45项,居各种经营类娱乐场所执照之冠。[8]通过执照的发放,工部局有效地控制了影院和电影的放映。

利德尔[9]1919年时任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总办,收到了12月8日英国驻沪总领事馆哈钦森(J. C. Hutchison)[10]的来信,代英国商务参赞索取上海租界电影院情况,包括“影院经理的姓名,地址和座位数”。信中说明,此番索要资料是为了“回复来自伦敦外交部的一份商业调查表”。[11]

利德尔总办随即将来信批给了工部局工务处长(Commissioner of Public Works)和捐务股长(Superintendent of Revenue)。负责核发租界内各类营业执照的捐务股,异常迅速地于次日(12月9日)向总办呈报了由该股发给执照的租界内影院名单及情况登记,同时声明捐务股没有各影院座位数的记录。[12]几天后(17日),工务处长致总办的函件填补了这项空缺。[13]总办利德尔接信当天,把两份材料合并整理,寄送哈钦森。[14]哈钦森18日即刻亲笔回信,向总办致谢。[15]

切毋忽略,这番函件来往,概因“伦敦外交部的一份商业调查表”而生,哈钦森氏是代英国商务参赞完成一项调查任务。伦敦――英国驻华商务参赞――上海英国总领馆――工部局――公共租界内影院的每一只座位,其间公牍的往返路线,指令的传递与信息的收集,都标画了来自不列颠的隐秘目光,大英帝国对它海外势力范围内的上海电影业,抱有一份关切。来自“伦敦外交部”的这份“商业调查表”,从时间上讲,较之李欧梵与萧志伟、尹鸿在各自论著中所讨论的1927年“美国第一份中国电影市场的官方调查报告”,要早8年。[16]

同时,这宗档案也较为准确地勾勒出1910年代末上海公共租界范围内电影放映场所的分布结构。兹列表如上(原档材料为英文,此处由笔者译为中文)。

另外,捐务股长在信中还提到有三家电影放映场所暂时关闭(一处在圣乔治饭店,另两处设在新世界游乐场中)。[17] 就表中9家放映场所来看,在所有权方面,有4家(夏令配克、万国、维多利亚和虹口大戏院)属于西班牙商人雷玛斯(A. Ramos),2家(爱普庐、新爱伦)属于葡籍俄人郝思倍(S. Hertzberg),2家(花世界、先施公司屋顶花园)属华商[18],1家(东和)为日商所有;在空间分布上,6家在苏州河以北(今虹口区境内),而3家在苏州河以南(今黄浦、静安两区境内,其中独立影院只有夏令配克1家);从类型来看,外商经营的7家均为独立影院,华商的2家是附设在游乐场中的放映场所。

这份统计表明,上海公共租界中心地带的大众娱乐在“一战”中后期呈现了的新样式――综合性游乐场。

自黄楚九、经润三1912年在新新舞台屋顶上开设玻璃厅“楼外楼”始,上海租界在几年内就出现了一批规模不等的游乐场,或为独立建筑,或设在南京路新开张的几家大型百货公司内。据《上海文化娱乐场所志》记载,1912至1920年间开设的游乐场达10家之多,而且均在苏州河以南的区域,7家位于公共租界,1家(即“大世界”)位于法租界,2家在华界(南市)。其中著名的有新世界(黄楚九、经润三,1915年),大世界(黄楚九,1917年),先施乐园(先施百货公司楼上,1917),永安公司天韵楼(永安百货公司楼上,1918年)等。花世界的前身“绣云天”,即开设于1917年。这些游乐场,往往内设多个剧场书场,演出各地戏曲、曲艺、歌舞、杂技、文明戏,备有舞厅、弹子房、屋顶花园、溜冰场、哈哈镜等供人娱乐,有的附设餐饮部以备游客享用,有的甚至还安装了当时少见的电梯等设备。[19]游乐场的票价并不太高,[20]往往一张票可以在一天内玩遍整个游乐场,[21]对市民有很大的吸引力。这些游乐场中,也放映各类影戏自然也是必备项目。相较正式的独立影戏园(电影院),游乐场的观影因不需另外买票而使成本低了得多,这势必会赢得相当数量的观众。[22]

在现存的公共租界档案里,便保存有此类游乐场申请电影放映执照的相关文档。1918年7月,负责永安公司建造的公和洋行(Palmer & Turner )在永安公司开幕两个月前,向工部局申请在大厦屋顶花园建立电影场,几乎同时提出申请的还有张石川任经理的新世界游乐场。[23]这种类型的电影放映场地,与当时租界当局颁布的《建筑规章》和《影戏院执照章程》条文有所冲突,工部局工务处工程师、火政处长和总办之间通过多封函件,甚至工部局董事会会议还予以专门讨论,最终同意破例颁发给这两家影戏场营业执照,甚至还动议根据新出现的情况而修订租界《建筑章程》。[24]

工部局此番“法外开恩”,颇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也许跟新世界张石川的那封信不无关系。在信中,他罗列了四条理由,力陈发给自己电影放映执照的正当性,其中之一便是宣称其竞争对手在法租界得到了相对宽松的待遇。[25]这种“激将法”也许也是影院经营者与租界当局力量博弈过程中的特别“战术”。

统计表中排在第一位的“花世界”游乐场,在那之后不久发生过一起震动上海滩的火灾。1920年9月,工部局警务处提交给总办的《警务日报》中报告,27日晚7时28分,捕房接到火警电话,坐落在湖北路福州路转角处的 “花世界”,四楼的影戏间正在放映的胶片突然着火,众多游客观众在恐慌中逃生,混乱之际互相冲撞踩踏,导致三死十二伤的惨祸。[26]沪上报纸对此竞相报道,[27]即如《新闻报》转引的上海英文报纸《字林西报》的说法:“花世界扰祸,乃上海游戏场之第一次。近来娱乐之所日众,尤以华人所办游戏场为最。”[28]《申报》的评论感叹上海的游客观众,“其忧患远祸之心,终不敌其贪图一时快乐之念耶!”[29]而《新闻报》更是直接指斥,“就根本上立论,此等游戏场,不啻为诲淫之养成所,本属有损无益。”[30]《字林西报》还建议,“故上海之游戏场,如在楼上设影戏,宜不准发给执照”。[31]

火灾、混乱、惊恐,此刻以创伤的形式重新书写了电影场作为上海现代游乐空间的意义。胶片盒里窜出的火苗,最终要工部局的执照来扑灭,《字林西报》的强烈吁求声,也许正在提醒我们去治理这一组形塑早期中国电影并互相纠结的力量。

叙述一种历史,将会带来更多关于它的追问。为何早期影院较多集中在偏离上海租界中心地带的苏州河以北?为何此时中心城区的电影放映以游乐场形式为主,而迟至20年代才出现较为密集的影院分布?这样的“前史”和有关30年代“上海摩登”的叙述之间,能否在前述空间化的表述中找到合理的贯穿线索?这有待于我们对早期影史的细致的再读与再阐释。

1910年代的中国电影不仅无声,而且看似近乎“无形”,然而检视1910年代的租界档案,我们重又获得了一种再解读的可能,经由勾画此一时期上海电影放映/娱乐空间的图景,档案/史料学进而被引向了一种文化政治学。在《阅读早期电影理论: 集体感官机制与白话现代主义》一文中,电影学者张英进论述了一种“作为新的研究方法的文化史”,他特别强调“历史的具体性”。[32]而对早期中国电影外在空间的定位,也许可以在还原电影“历史的具体性”的意义上,将我们带回电影本身。

注释:

[1] 现存最早的中国电影作品,是上海明星公司1923年出品的《劳工之爱情》(一名《掷果缘》)。

[2] 程季华主编:《中国电影发展史》,页8;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63年版。这一论断很有影响,并为研究界广泛接受。但近年来有学者在进一步研究了当时上海报纸的娱乐广告后,对程《史》的结论提出了质疑,认为此时广告中的“影戏”仍是幻灯,而直至1897年5月才真正是电影初到上海的时间,首演地点在礼查饭店,随后又在张园和天华茶园放映,被称为“活小照”、“行动影戏”“电光影戏”或“灵活影画戏”。参见黄德泉“电影初到上海考”一文,载《电影艺术》2007年第3期。

[3] 1845年英租界《土地章程》规定“一、如有人在议定界内开设零用饮食等物铺房,及租给西洋各国之人暂行寄寓者,应由管事官先给执照,始准开设,以备查考。倘有不遵或滋生事端,即行禁止。”1854年《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又增加“一、卖酒及开设酒馆界内无论中外之人,未经领事官给牌,不准卖酒,并开公店;请牌开设者,应具保店内不滋事端,如系华人,须再由道台给发牌照。”其后执照范围扩大到租界内的各类营业场所,并由《土地章程》附律所规定。

[4] 上海档案馆:卷宗U1-14-6460号,页66,此改建申请书中没有电影院名称,根据提供的地址――北四川路(今四川北路)51-56号,我们可以推断这家电影院就是1910年10月建成开业的爱普庐(Apollo)活动影戏院,该影院建成后的门牌为北四川路52号。

[5] 郝思倍的这家公司一直未见任何电影史资料提及。该公司的经理并非Hertzberg本人,而是由一位T. Popovich担任。见上海档案馆:卷宗U1-14-6460号,页66,68。

[6] 1914年1月2日工部局董事会会议记录,见上海市档案馆编:《工部局董事会会议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9册第13页。需要指出的是,该书的参考译文,把该影戏院名称译为“奥林匹亚”而不是“夏令配克”,不妥。夏令配克影戏院于1914年9月8日开幕。

[7] 见上海档案馆:1918年3月21日《工部局公报》(Municipal Gazette of S. M. C)第566期(档案号U1-1-983),页108;这次通过的附律修正案未获驻北京外交使团批准,一直到1919年12月13日,领袖领事D. Siffert致信工部局总董Pearce,通报北京外交使团最终批准了工部局对附律第33-37条的修正案。此信见同年12月25日《工部局公报》(档案号U1-1-984),第667期,页423。在我们看来,附律内增加“影戏馆”(电影院),已属追认的性质,工部局对电影放映场地的实际管理,时间远早于此。

[8] 当时执照章程的分类中,“娱乐类”名下除影戏馆(电影院,Cinematograph)外,还有台球间或地球间(Billiard or Bowling Saloon)、音乐厅马戏场跳舞场及其他公共娱乐场所(Music-Hall,Circus,Fair,Dancing Saloon etc.)、唱书说书馆(Sing-Song,Storyteller),书寓(Sing-Song House)、书寓个人(Sing-Song Entertainer)、西式戏院(Foreign Theatre)和华人戏院(Chinese Theatre)等7类,它们的执照申领章程条款数目分别为:16,38,43,22,4,39和41。

[9] 利德尔(N. O. Lidddell),1919年2月至1923年4月任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行政首脑――总办之职(1921年后兼任新设立的总裁职务)。

[10] 哈钦森(J. C. Hutchison),从信末署名看,此人很可能就是日后在1950-1953年中英建交谈判时的英方外交代表胡阶森(John Colville Hutchinson,一译“胡阶生”)。

[11] 上海档案馆:工部局总办处卷宗,档号U1-3-27,页2,英国驻沪总领馆Hutchison致工部局总办信(1919年12月8日)。本文所引上海档案馆藏公共租界工部局文档,原件全部为英文,除非特别注明,均由笔者自译。

[12] 上海档案馆:工部局总办处卷宗,档号U1-3-27,页3-4,捐务股长致总办信及附件(1919年12月9日)。

[13] 上海档案馆:工部局总办处卷宗,档号U1-3-27,页5,工务处长致总办信(1919年12月17日)。

[14] 上海档案馆:工部局总办处卷宗,档号U1-3-27,页6-7,总办致哈钦森信及附件(1919年12月17日)。

[15] 上海档案馆:工部局总办处卷宗,档号U1-3-27,页8,哈钦森致总办信(1919年12月18日),此份档案共有来往公函文牍5份,前4份均为打印件,惟独此信是哈钦森亲笔所写。

[16] 李欧梵在他的书中较早引用过这份美国商业部对中国电影市场的调查,见Leo Ou-fan Lee, “Shanghai Modern: the flowering of a new urban culture in China,1930-1945”,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p.83. 并见该书中文本,《上海摩登》(毛尖 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98页。而萧志伟、尹鸿更将这份调查的重要性与美国电影业的“全球化策略”联系在一起,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见他们的论文《美国第一份中国电影市场的官方调查报告与好莱坞的全球化策略》,《电影艺术》,2002年第1期。

[17] 上海档案馆:工部局总办处卷宗,档号U1-3-27,页3-4,捐务股长致总办信及附件(1919年12月9日)。这封信中提到的细节,还修正了过去关于上海露天电影场的一处叙述:1939年版的《上海研究资料续编》中,把圣乔治露天影戏院的开设时间定作1924年(见该书上海书店1984年影印本,第五五页),而据这份档案,该影戏院至迟1919年就已存在了。另外,工部局的这份档案中没有包括当时的上海大戏院(址在北四川路虬江路口,1917年设立,为上海第一家华商开办的电影院),原因待考。

[18] 据原档案U1-3-27,页4及7,花世界游乐场内电影放映执照的领照人为Zay Zung Duen,经笔者查对,应为“戚顺堂”,此人在1930年还与人合股接办过虹口大戏院。

[19] “综合性游乐场一览表”,见上海文化娱乐场所志编辑部:《上海文化娱乐场所志》(内部资料,主编 童本一),上海,2000年版,第263-264页。

[20] 查《申报》娱乐演艺版广告,1919-1920年大世界和新世界门票多数时间均为2角,优惠时为1角。同年的《上海先施日报》显示,游览先施乐园,如乘电梯,票价1角5分,如走盘梯,则只需1角。

[21] 在大世界与新世界,游客在各剧场如不入座,看各类戏曲演出也不需另外买票。先施公司开张之初,它的游乐场只需顾客在其百货公司购买价值二元的货品,即可免费获得游览门票,大约1年后的1918年下半年才正式以“先施乐园”名义对外售票。

[22] 查报刊上的电影广告可知,当时上海各类正式影院的票价从1角到2元不等。

[23] 1918年7月9日,上海新世界新业有限公司经理张石川致信工部局工务处总工程师C. H. Godfrey, 申请在新建的新世界游乐场屋顶设立电影放映场所,并陈述了四条理由。这封有张石川英文签名(Chang shih chuen)的申请信,见上海档案馆藏:工部局总办处档案,U1-2-1446,页935-936。

[24] 工部局内各部门间就审批永安公司游乐场、新世界经营电影放映申请的来往信函,见上海档案馆藏:工部局总办处档案,U1-2-1446。工部局董事会1918年7月17日关于此专题的讨论,见上海市档案馆编:《工部局董事会会议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9册第307页。

[25] 张石川致工部局工务处的信,上海档案馆藏:工部局总办处档案,U1-2-1446,页935-936。

[26]《警务日报(Police Daily Report)》1920年9月28、29两天对此均有详细记述。见上海档案馆:U1-1-1127, p.202., p.204. 《日报》中的“the third floor”为英式算法,即为华文报纸所说的“四楼”。

[27] 《申报》的“本埠”新闻版从事发次日(9月28日)始,连续三天以“花世界昨晚之惨剧”、“续志花世界之惨剧”、“三志花世界之惨剧”为题,作了详细报道,并配以评论文章“花世界之惨剧”(9月28日);10月6日,还“四志”了会审公廨的审理过程。《新闻报》在报道外,也配发了评论“花世界惨剧之推论”(9月29日)并转发英文报纸相关评论“花世界惨剧之外评”(10月2日)。

[28] “花世界惨剧之外评”,载《新闻报》1920年10月2日“本埠一”。

[29] 讷:“花世界之惨剧”,载《申报》1920年9月28日11版“本埠”新闻。

[30] 记者:“花世界惨剧之推论”,载《新闻报》1920年9月29日“本埠二”。

[31] “花世界惨剧之外评”,载《新闻报》1920年10月2日“本埠一”。

电影院论文篇6

7月10日,由《综艺报》社、北京市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电影评论学会联合主办,北京其欣然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二届国产动画电影高峰论坛在京举行。

论坛分上下午两场,主题分别为“国产动画品牌打造与投资合理化”及“动画电影创作与市场”。来自国家广电总局、北京电影学院以及动画领域各个环节的代表,各大院线影院代表、银行和金融机构代表、媒体代表等近300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之路。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副总编辑、宣传管理司司长金德龙在致辞中指出,1993年到2003年11年间,中国共产动画46000分钟,而去年的总量已达到了26万分钟;至2012年3月,我国动画企业已突破42000家。同时,动画质量也有很大提高,票房成绩取得突破性进展,比如“喜羊羊”系列电影、《熊猫总动员》及《洛克王国!圣龙骑士》等都在市场检验中获得了较好战果。

金德龙认为,近两年国产动画取得长足进步,与国家的扶植政策密不可分。当然动画创作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题材开拓、质量提高、整体品牌打造等,这些都需要大家认真研究;他建议动画创作者要尊重艺术规律、价值规律、产业规律,并真正与观众结合。《综艺报》社社长梁刚建在代表主办方的致辞中表示,虽然近几年国产动画电影发展态势良好,但依然面临不少问题与困惑。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章柏青则总结并肯定了众位嘉宾的发言,并对国产动画电影的前景寄予厚望。

主题:品牌与创作

论坛由《综艺报》社总编辑陈晓梅主持。上午的中心议题是“国产动画品牌打造和投资合理化”。中国动画学会会长、央视动画公司董事长余培侠,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孙立军,央视动画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英,江苏广电总台优漫卡通卫视总监左顺荣,北京其欣然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裁、《神秘世界历险记》总制片人袁梅,北京华映星球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裁、《摩尔庄园》系列电影制片人胡劲松,北京青青树动漫科技有限公司CEO、《魁拔》系列电影制片人武寒青等专家学者和投资方代表,围绕此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下午的议题为“动画电影创作与市场”。《神秘世界历险记》编剧、导演王云飞,《摩尔庄园》系列电影编剧、导演刘可欣等动画电影创作者与上海联和电影院线副总经理吴鹤沪、中影南方电影新干线总经理赵军、北京新影联院线总经理黄群飞和大地电影院线副总经理方斌等院线代表,以及来自发行行业的北京安石英纳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秦伟、视频门户爱奇艺运营副总裁耿晓华等嘉宾,围绕“动画电影创作与市场”这一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问题与出路

2010年进入院线的国产动画电影数量为10部,票房1.7亿元,其中一部“喜羊羊”就拿走了1.3亿元。2011年国产动画电影数量15部,累计票房3.2亿元。2012年截至6月底,国产动画电影票房突破3亿元。其后还将有《神秘世界历险记》《魁拔之大战元泱界》等多部影片上映。

与突飞猛进的数量增长相比,动画电影的“质量”成为了整个论坛的中心议题。黄群飞建议动画创作者一定要“坚持品质”。

与会嘉宾也指出,国产动画对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不够。王英就表示:“现在很多动画都在追求日本的形象特点、美国的叙事方式,甚至把各种风格计良莠杂糅。这种做法是对未来产业的不负责任。”

面对动画电影的种种“窘境”,众位嘉宾纷纷建言献策,并把目光集中在“品牌”与“市场”上。

电影院论文篇7

院线电商平台PK在线购票网站

曾茂军(万达文化集团副总裁、万达电影院线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影院做好自己的软硬件服务,是唯一的发展之道。未来电影院的发展方向是特色化,万达一直在尝试做各种各样的特色厅。影院应该打造自己的电商平台,把有限的资源优先给会员。万达会员的人数已经超过了6000万,我们也相信我们的会员对万达电影院的认知度,会员黏性很高。”

吴思远(香港电影工作者总会会长、思远影业公司总裁):中国影院发展非常不健康,“”思维严重。影院应该根据人口、区域的特点来布局建设,但现在同一地区十几家影院,搞恶性竞争、低价竞争、偷票房,非常糟糕。用心打造每家电影院的品质,提高放映质量,才是最重要的。电商让更多观众走进影院,但低价竞争、票价补贴等行为也在损害影院利益。应该马上建立行业规矩,比如把电影票分成三个等级,每个等级票价不同,不需要采用乱七八糟的手段来竞争。

方斌(大地电影院线总经理):要应对电商带来的冲击,需要行业提高自律性,制定好统一的价格体系,团结一致反对恶性竞争;第二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第三,影院要用高科技、创新的手段为观众带来更好的体验。大家一起努力才能让电影市场从无序走向有序。

关于分线发行放映

吴思远:中国首先不需要生产那么多电影。几百部无法上映的电影造成的资源浪费远超过票房总收入。中国院线市场缺乏分线放映机制,所有影院都放映同样的电影,只有一个排片标准,就是卖座与否。这造成了一些品质优良的文艺电影缺乏生存空间。

方斌:在中国进行分线发行很困难。第一,如果一些影片的放映没有覆盖所有影院,制片发行方会有意见,看不到某些影片的观众也会感觉受到歧视;第二,中国银幕数才40000张,城市化程度只有46%。如果按照每万人一张银幕数的配置,中国应该有100000张银幕,而我们离这个规模差得很远。

曾茂军:中国目前已经具备分线发行的条件,而且万达正在做这样的尝试。培养个性化影院是有好处的。但是,分线发行有一个先决条件:制作方在定位电影时,不要试图面向全国所有银幕,要精准地知道受众群。未来的中小成本电影从一开始就应该定位成分线发行。

VR技术会否冲击电影院

电影院论文篇8

[关键词]精英教育 影视教育 北京电影学院

“不求最大,但求最好,走精兵之路,培养高端人才”,这是北京电影学院的教育宗旨,也给了每一个走进这所院校的教师和学子们带来强烈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成为学院教与学的压力和动力。当前国内、国际竞争空前激烈的主要焦点是什么,就是人才,准确的说就是精英人才资源的争夺和竞争。可以说,有了某一方面的精英人才,就拥有了该方面的核心技术基础、技术创新能力和战略竞争力。作为中国唯一培养电影专业人才的北京电影学院,可以堪称我国电影业的“黄埔军校”,50多年的发展中,为我国影视事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精英骨干,造就了中国电影的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北京电影学院的培养人才模式可以称之为“精英教育”模式。

所谓“精英”,《汉语大词典(9)》解释为:“精华,指事物之最精粹、最美好者。”按此理解,精英教育应是培养人才中的精华(即拔尖型、创新型人才)的教育。精英阶段的高等教育质量本身就隐含着高水平的意思,而北京电影学院的精英高等教育也确实是卓越的、精英性的。

笔者以为高等学校的精英教育的“精”,至少包含这样几层:

一是生源的“精”

精英教育的学生都是经过层层优选进入的,他们入学的认知起点和认知能力及原认知能力都比较高,在中学学习中他们就是精英。他们大多数从小到大受到的都是精英教育,经历了不断的竞争、考试与升学。最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他们进入了具有精英教育能力的名牌大学。比如,每年全国各省的大部分文理状元都进入了北大、清华等。

二是教师的“精”

名师出高徒。进行精英教育的教师一定是所教专业的或行业的精英,他们的能力不是用文凭、学历和职称、职位标定的,也不是用大量的刊物上文章数量堆砌的,他们之所以是精英,是其学术研究的成果领先于这个学术领域。是其工作的成就引导着这个行业。

三是教育理念的“精”

推进精英教育、培养精英人才,首先要有培养精英人才的意识。精英教育意味着比大众化教育有着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这也意味着教学思想、教学环境、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都必须有做到培养精英的最求,要求学生不仅要学得好,而是要能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四是社会认可的“精”

精英教育从就业情况看,择业不是他们进大学的唯一目标。虽然,他们在大学学习阶段只要学习好,不用担心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好像是“皇帝女儿不愁嫁”。但他们应该有着更高的最求,有着一种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需要最快地得到社会的发现和认可,成为领域内的精英。

造就北京电影学院的辉煌有很多因素,但学院实施的精英教育是直接相关的重要因素。笔者通过在北京电影学院一年的学习和考察,深深体会到这所院校的教育个性。

艺术专业的招生都要通过艺术测试。影视艺术招生这一关尤为重要。电影学院在招生过程中。严把艺术才能关,不仅测试考生的技能、知识基础,更注重他们的内在品质,与生俱来的艺术灵性,认识世界的个性思维以及对电影的追求。电影学院78级是经历动乱后恢复高考的第一批,他们是多年未招生积压了大量文化素养高,艺术感觉好,悟性高的学生,有过多年工作的经验,经历过各种复杂的世态炎凉。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沉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电影学院招收了如此丰厚基础的一代人,通过精英提炼教育,他们成功了,他们的成功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整体,造就了中国电影的第五代。当然,今天的电影学院,虽然招的学生还是中学里的精英,但我国现行的基础教育的方式并不有利于艺术人才和一些特殊人才的培养,这些学生都来自于应届高考,来自于所谓的“应试教育”,来自于仅有“梦”的年轻人,他们没有社会生活的经历,没有植入于社会之中的视角,所以,电影学院在未来的发展中,继续成代成批的培养出影视精英,这是社会的期待,更对电影学院是一个沉重的心理负荷。电影学院这些年尽管没有继续复制、也不可能复制“第五代”,但我们应该肯定,这些年培养的毕业生基本上都成为了影视行业或相关行业的精英。

其次,少才能精

北京电影学院身份特殊,全国独此一家,培养精英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尽管1978年有一万八千人报考,但电影学院78级各类专业总共才招生了150多人,而当时教师员工300多人,师生比达到2:1,这是何等的奢侈。学生少,师生交流就多了,自己动手就多了。专业细、人数少,各专业学生情感交流密切,学习中合作性就强。所以78级精英成批出炉了。今天,我们的高校都经过了大规模的扩招,很多学校还进行了合校,学生人数的增长远远超过教师的增长和教学条件的改善,不要说培养精英,就是培养合格毕业生都不敢谈了。尽管电影学院的招生规模尽力在控制,很多专业班级招收都控制在20人以内,但高校扩招的潮流也使今天的电影学院学生达到3000多人,而目前有固定教师500多人,师生比接近1:6。未来的精兵之路该怎么走,这也是摆在今天电影学院面前的选择。

其三,电影学院有着一只全国电影教育最优秀的教师队伍

培养精英需要最优秀的教师,这一点是电影学院的优势。电影学院建设成了一支知识结构多元化、年龄结构配备合理的优秀的师资队伍。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是国内、国际电影学专业的专家、学者、学科带头人和艺术名人。他们是在电影艺术创作、理论研究及电影教育领域有较高学术地位和造诣的教授、学者、艺术家。而且,有多位国际电影教育著名教授、艺术家以及国内著名教授和在国内电影艺术教育、电影理论研究处于领先地位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既是教学的优秀导师,又是电影创作的精英。此外,学院还聘请校外的电影艺术专家如吴贻弓、张艺谋、陈凯歌、张丰毅、田壮壮、黄建新、顾长卫等担任学院的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

电影学院教师的“精”有这样一些体现一是艺术创作经验的丰富。大部分教师都有实际创作的经历,很多教师是我国著名的艺术创作者。自身的创作经验是艺术教育中极其重要的资源,是电影学院的特色优势资源。二是学术研究深厚。很多教师都是中国电影学科前沿的带头人,他们不仅发表了很多学术论文,而且编制了各个电影专业教学的系列教材。三是由于每个教师在创作过程中,汲取和学习的国际大师不同,在教学过程中就表达出自己的个人喜好和个人理解。在教学 过程中个人学术观点鲜明,给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和想象力。四是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多样化和个性化,不拘于形势,利于因材施教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第四,科学的专业体系设置为培养电影精英创设了环境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课程是按两个系统划分:制作系统:编剧、导演、表演、摄影、录音、美术、剪辑、制片管理。理论系统:理论、历史、批评(评论)。每个系统内的各个专业以及两个系统之间又相互关联,相互联系,相互合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在给学生灌输一种思想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更是体现在集体合作的艺术。本科生的毕业综合作业是衡量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学员要求学生依据影片创作分工的需要,跨系跨专业的合作完成。

学校培养的人才是为社会服务的,学校教学的体制和课程设置也一定要适应于社会需要。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方面。对于精英教育来讲,现有多数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是不适应的。例如,专业设置仍然较窄和较死,学生一旦进入某个专业学习,要想调整专业仍然很难,学分制的推进和实现仍然非常难。学科融合和交叉无论是在科学研究方面,还是在人才培养的专业结构调整方面都较难。另外,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往往不利于专业精英的培养。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教育、教学的特点是:电影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制作专业为主体;兼顾历史、理论、批评的研究、艺术创作与科研。对于许多专业基础课,学院采取不分年级、不分专业、大合堂开方式教学方式。比如《视听语言》、《影片分析》、《大师研究》等课程就是这样的教学形式。学院设置的《学院大讲堂》,每期都会聘请国际艺术专家、大师,针对某一题材作专题报告,并与学至交流、互动。

与学科理论教学相配合的创作体系也较完善。学院的影视实验中心是学院学生教学实习的重要机构,建有数个计算机室、语音实验室、非线性编辑实验室、电影剪接室、小剧场、大放映中心、影片资料库、演播棚、录音棚、混录棚、平面摄影教师,教学影片拉片室、录象编辑室。中心拥有品种齐全设备优良的电影、电视制作器材,学生和教师利用其相关设备完成教学实习和课程的作业。学院下设有音像出版社、电视剧制作中心等直属机构,在近年来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其策划、制作的电视剧、专题片、音像制品在国内电视奖项中多次获奖,从而为电影、电视高级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创作条件。学院附属的青年电影制片厂,担负着学院教师艺术创作和学院教学、学生实习拍摄影片的双重任务,是国家重点故事片生产厂家之一。

第五,形式多样、方法独特的个性教学

1)请具有丰富艺术创作经验的教师上课。学院任课的教师都有十分丰富的电影创作经验,而且,学院创造条件使专业课教师能做到1/3时间上课;1/3时间进行备课、进修、著述、科研、访问;1/3时间进行艺术创作。

2)教学影片的观摩与交流

大量观摩、交流著名导演的电影作品是电影学院学生学习的基础。本科学生在上大学期间,平均每年要观看电影(胶片)160―180部,四年中总计大约会看650―800部。学院每年要请一些著名电影导演来放映他们拍摄完成的影片:例如学院先后邀请了著名导演谢飞、郑洞天、韦廉、张艺谋、陈凯歌、王家卫、唐季礼、冯小刚、张国立、冯小宁、陈国星、张元、梁天等来放映他们拍摄完成的影片,与学生进行电影创作的交流,使学生收获很大。

观摩学院毕业学生的拍摄的电影作品,每年在学期末,各个系的学生集中放映这个学期拍摄完成的各种各样(DV、VHS、16MM、35MM)的作业。

3)任务驱动教学。在专业教学中,教师首先就会给学生告知课程作业要求,开展以任务为核心教学。每门课程有课程内的作业任务,每个学年有学年的课程任务,毕业时又联合作业任务。仅以导演系、摄影系为例:

一年级:拍照片作业和VSH录象作业。

二年级:拍DV作业和BETACANM录象作业。

三年级:拍16MM胶片作业。

四年级:各个专业的学生联合拍摄35MM胶片作业。作业长度:30分钟:学院提供摄影机、35MM胶片:照明灯具,录音设备和部分制作经费。

任务教学不仅使学生重视创作技术、技巧、经验的锻炼与培养,同时,学生更注重进行系统的电影创作学习。

4)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课堂讲授、作品分析、专题讨论、命题作业、创意写作、拉片研究、作业讲评、现场拍摄。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所有的教室都装备有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师上课时可以播放各种视听教材。每门课程在学校的网络上都建立师生交互平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注册号,学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发表个人见解以及与教师交流。

5)学院鼓励学生任何形式的作业参加国内电影、电视节及学生电影、电视作品展。每年都有许多学生影视作品在国内及国际上获奖或展映。例如北京电影学院举办的北京电影学院影视作品展已经成为国际大学生的影视作品交流平台,每年的十一月在北京电影学院举行,“提倡个性张扬;提倡探索思考:提倡技术创新;提倡自我表达”。2006年举办的第五届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汇集了来自世界五大洲的40个国家和地区的报名学生作品达553部;其中中国内地与香港、台湾地区共352部,外国201部,包括剧情片、动画片、纪录片、实验片等多种影片类型。其中送展的外国院校达51所,送展的中国学校也从去年的65所增加到82所。展映活动周中可以在北京电影学院欣赏到世界各国学生的优秀作品。同时,学生通过自己的作品参赛,有了横向比较,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利于改进和提高。

第六,良好的教学条件

电影制作专业的发展与人才培养,离不开实验室的建设和必要的实验设备。电影学院一些独具特色的电影专业实验室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例如灯光室、暗室、画室、拉片室、特技棚、摄影棚、录音棚、动效棚、剪接室、非线性编辑室、放映室等专业实验室,都已经具备了规模,形成了特色。尤其是学院目前建有三个电影学专业重要的实验室:动画传感、图形图像实验室、录音技术实验室、数字电影(高清电视)实验室,在电影学专业的技术、艺术方面具有领先作用。学校里设有与专业相应当工作车间及实验室,学生可以自己设计制作产品,有效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电影制作专业的发展与人才培养,关键是基础学科和实验室的建设。学院这些年,重点加强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实验室建设,一些独具特色的电影专业实验室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例如:灯光室、暗室、画室、拉片室、特技棚、摄影棚、录音棚、动效棚、剪接室、非线性编辑室、放映室等专业实验室,都已经具备了规模,形成独特的 特色。

尤其是学院目前建有三个电影学专业重要的实验室,在电影学专业的技术、艺术方面具有领先作用:

1)动画传感、图形图像实验室。可以实时进行人物实物动作图像捕捉,制作各种类型的计算机动画作品,其中教师、学生制作的动画片已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国内、国际获奖。

2)录音技术实验室。有多个对白录音棚、动效录音棚和混录棚,可以进行电影和电视的声音制作。该录音棚曾经承担了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拍摄的影片《英雄》的后期声音制作。曾经承担了著名电影导演陈凯歌拍摄的影片《和你在一起》的后期声音制作。

3)数字电影(高清电视)实验室。拥有目前国际先进的数字电影前期摄制和后期编辑设备,开始进行数字媒体技术、数字电影制作方面的应用技术研究,该实验室已经开始承担制作数字电影短片拍摄,并拍摄2003年第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数字高清电视纪录片。

第七,宽松的管理方法

精英教育中体现的是个性化教学,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学习特点,不同的人又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在教学管理上严格统一规范,势必抹煞个性,有碍于艺术创作。学院为了充实教师的电影创作经验,在教师工作安排上,学院创造条件使专业课教师能做到1/3时间上课;1/3时间进行备课、进修、著述、科研、访问;1/3时间进行艺术创作。

第八,精英教育理念的培养

要成为精英分子,担负起中国未来社会领导责任的人,一定是有道德、有责任感、讲诚信、有爱心和有创新精神并掌握了相关领域专门技能的优秀分子。这包括精英意识培养、思想道德品质培养、诚信和法制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和爱心培养、能力与知识培养等方面。在能力培养方面,应着重强调创新能力培养,国际交流能力特别是语言与文化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设计了一系列素质教育的活动及内容。如:在本科一年级中对新生进行学军和国防教育;在本科二年级中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和“三下乡”活动,在本科三年级中结合专业课程深入生活进行艺术创作;通过所有这些活动,增加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注重在学院的教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和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教育。近几年完成的本科生、研究生毕业作业,做到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三性统一。另一方面学院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加强与世界各国电影院校、著名电影制作公司、国际间著名电影、电视公司、学术研究机构、科研机构联系,开展多种双边合作和交流。如2000年10月成功的举办了“北京21世纪电影教育国际研讨会。”学院与国际上著名的院校如美国的纽约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MIT)、加州大学洛杉矶分院、南加州大学电影系、爱默森学院、美国电影学院、法国巴黎、日本大学、德国慕尼黑电影学院、意大利罗马电影电视培训中心、韩国中央大学、汉阳大学电影学院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经常邀请国际著名、知名电影院校的学者和世界著名电影公司的专家来学院进行交流和讲学,进行中国电影历史及理论、中国电影文化和中国电影交流。

电影院论文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电子商务;创业教育;影响因素

引言

2008年10月,义务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率先在电子商务专业试点成立创业学院,2009年9月开创电子商务创业班,探索以实战为主、理论为辅的培养人才模式,2012年产出数百位年入百万收入以上的“网络小贩”,在全国教育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不少高职院校纷纷效仿或借鉴义务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做法,投入了大量的资源,推行电子商务创业教育,比如鼓励学生网上开店,开展创业竞赛,建立电子商务创业园或成立企业孵化器等等,创业课程模式从就业指导课的一项内容演变为一项或多项独立的必修课。然而经历几年如火如荼的发展,部分高职学校的创业教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更多的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的效果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实施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而差强人意。创业教育其实是一项系统工程,任何一个学科或专业在实施创业教育过程中,都会受到创业教育自身特点、学校文化氛围、教学与科研条件、领导与管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相互独立却又共同影响着创业教育的绩效。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课程与教学改革、师资力量、创业环境与相关支持、领导与管理等来分析影响高职院校电子商务创业教育的因素。[1]

1、课程与教学改革

1.1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未系统化或执行不到位

在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开发上,许多高职院校都是凭借经验或自己的“创意”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课程设置随意性很大[2]。根据对广东省八所高职院校开设的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调查与执行情况来看,发现由于大部分学校缺乏对学生提供有效的实践项目机会或相应的创业活动,在教学实际执行中理论知识的传授仍然多于实践教学。以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来说,尽管于2014上半年开始对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与调整,融入创业元素,并于2014年9月招生网络营销创业方向班。课程体系由过去三大模块:公共模块、专业模块和技能模块等变身为六大模块:基本素质模块、职业岗位群基础模块、职业核心与能力模块、职业方向模块、职业拓展能力模块,综合职业能力模块,其中理论学时占33.54%,实践课时占66.46%。该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设置看似比较完善,然而至今已执行整整三个学期,学生反馈表面上实践课虽然多于理论课,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实际上还是理论的讲授。追其原因,一方面可能与专业教师本身自身实践教学能力有关,另一方面学校实践教学环境和条件因素制约了教师带动学生开展实践项目,因而可能导致创业教育的目标无法有效完成。

1.2电子商务专业的教材开发滞后

近几年,我国电子商务的变革相当迅速,无论从电子商务的技术还是运作的媒介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电子商务类型丰富多样,用户体验也不断提升,然而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教材跟不上实际形势,更新速度相当地慢,电子商务创业教材的开发更是滞后!通过对当当网、卓越网等几大知名网上书店平台调查发现,网络市场上流通的电子商务创业教材不到20种,适合于高职院校的不到三分之一,具有本土特色的电子商务创业教材更是鲜有。在教材的采用过程中,发现有些教材低水平抄袭现象严重,知识点落后甚至与现实脱节,纸上谈兵多于可实际操作性。

1.3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方式落后

大部分高职院校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方式上存在诸多不足,例如:在教学计划上,忽视电子商务专业特色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使得教学侧重理论灌输,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启发学生的创业思维;在教学方法上,教学课堂不是以学生为主,而是以教师为主,不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因此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内容上,只着眼电子商务这个行业的知识,不注重开拓学生的视野;因此,诸如种种弊端阻碍了课堂教学模式的丰富与创新,影响了电子商务专业创业特色的发挥。

1.4电子商务专业缺乏有效的实践平台

当前还有部分高职院校由于缺少专门的电子商务实训室,导致实践教学内容单一,即使不少院校配有专业的电子商务模拟实训室,能够完成一些实践教学内容,但由于缺乏激励机制、持续跟踪和相应的检验手段,实践平台资源更新速度慢,资源质量低完整性差,甚至有些平台还与现实脱节;在资源库的开放上也缺乏层次感,只能由学生单一体验,无法形成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或学生与企业之间的互动,因此可用性欠佳,有效访问率低,严重影响了创业教育的执行力度。

2、师资力量

2.1“双师”团队匮乏

创业教育要想突出实践性,实现创业教育的目标,必需“双师型”的师资。由于电子商务专业起步较晚,全国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硕士点的高校只有98所,导致培养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数量有限,高职院校能够招聘到的电子商务专业硕士学历的教师微乎其微,不得不让其他专业的老师转专业教学电子商务。此外,即使有些高职院校招到了电子商务专业硕士担任电子商务教学,这些师资的确受过系统的理论教育,但大部分却缺乏实践经历,不具备扎实的创业指导能力。因此目前既有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又有电商创业实践经历的双师型师资相当匮乏,这种情况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创业教育的实施。

2.2专职创业师资缺乏

由于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等原因,现有从事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大多同时讲授几门课程或是从企业临时请来的兼职教师,他们无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创业教育的教学和研究中,对学生创业缺乏有效的跟踪和创意的指导,直接造成学生创业成功率低的情况出现。

3、创业环境与相关支持

3.1创业环境

(1)当前经济形势不容乐观。2011年,受全球严峻的经济形势的影响,中国经济开始下行,而电子商务行业竞争却日趋激烈。2012年,中国C2C电商开始走向成熟,越来越不适合学生进行低成本创业的C2C网店生存壮大。例如,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于2009年制定的电子商务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虽然打造了上百名年收入百万的“网络小贩”,但由于受到电子商务环境的影响,2013年不得不结合时势进行调整,由鼓励学生进行淘宝创业转向跨境电商——阿里巴巴速卖通创业。然而2015年中国经济下行加剧,各国经济也面临严重衰退,跨境电商无不受到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外贸政策的影响。在这种不容乐观的经济形势下,在校高职学生要想在电商领域创业成功将越来越困难。

(2)家庭背景影响大学生创业。大学生创业并不只是个人的创业,需要家庭经济上的支持、甚至人手上的帮助。家庭条件优越的子女,其创业更能得到父母的支持与帮助;相反,家庭经济收入低下特别是农村家庭或城镇低薪家庭的子女难以得到支持,更多的是需要依赖自己的能力与毅力,因而面临的创业困难更多,从而影响创业成功。

(3)校园文化和校企合作的不足也影响着大学生创业。我国各高职院校普遍缺少营造创业文化氛围的意识,没有激励学生创业的环境氛围,大部分职业院校的创业文化如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一开始也仅停留在为解决学生就业的校园文化上。校企合作的不足使得企业参与创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较少企业愿意投入大量资金在创业教育上。

3.2相关支持

(1)校方支持力度较弱。当前,不少高职院校成立了创业指导中心,有些还建立了创业园或孵化基地,但是校方支持力度较弱,比如以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来说,虽然于2014年建立了小蚁人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由于校方缺乏相应的支持和相关的政策如为学生提供创业场所、帮助学生创业融资、协助转化创业项目和激励教师指导创业的政策等等,一年多过去了,小蚁人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形同虚设。

(2)地方高职院校普遍缺乏资金进行实训建设。多年来,国家部属或省属重点高职院校或重点学科享有优先资源配置,而一些地方高职院校随着连年的扩招,学生数量的快速增长,校园的软硬件设施如教学条件和实践设施由于缺乏资金得不到改善,导致学生实践的需求受到限制,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受到影响。

3.3政府政策落实不到位

相关政府在学生创业政策的支持方面,由于存在政策缺位或各部门难以协调一致的现象,尚需要有一个相互协调和配合的过程。以广州市为例来说,虽然政府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但在实施当中,形式多于落实,大多高职生的创业所需的融资优惠与相应的扶持较难实现。

4、领导和管理

4.1领导观念滞后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领导对创业教育的理念、目标和意义尚未真正理解与认识,对创业教育的工作存在误会与偏见,甚至还停留在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只要搞好专业教育就行了,这些观念和误区严重地影响着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开展。以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来说,尽管教育部要求各级院校推广创业教育好多年了,但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还是于2016年1月7日历史上第一次组织全校各级领导、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会议商讨教学改革,确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第一次听到了领导在报告中提到了创新创业教育。因此,校方领导对教育观念的转变和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重视,才是有效开展和推进学科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提。

4.2管理上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

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上尚未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教师带领或指导学生的创业活动得不到匹配的报酬,不少高职院校在实训课的工作量的计算上甚至还低于理论课时,比如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实训课课时计算上只相当于理论课时的60%。再比如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虽然实训课时与理论课时计算等同,但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校外实践或在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开展校内创业活动,教师的辛苦付出基本上得不到相应的考核和工作量上的肯定,因此,管理上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主动带领和指导学生进行创业实践的积极性。

5结语

电子商务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影响电子商务创业教育的因素绝不只上述这些,为了后续科学客观地制定改进高职电子商务创业教育绩效工作的具体策略,以系统的观点来分析影响高职院校电子商务创业教育的各种因素的和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是客观必要的,倘若这些因素遭到忽视或对存在的问题的处理不当,或者只片面看到几个表面上的影响因素和相关问题,均会严重阻碍电子商务创业教育绩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振忠、李瑞、段斌.影响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因素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0(3):33-34

[2]唐平.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240-264

[3]蒋阳飞.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问题及对策[J].大学教育科学,2014(7):107-109.

电影院论文篇10

一、影视传媒艺术类专业概况

影视传媒艺术类专业是近年来兴起的在美术、音乐类专业之外的又一大类高等教育专业,它广泛地包括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戏剧影视文学、公共事业管理、影视导演、影视表演、摄像摄影、空中乘务等多种专业。主要面向各省市电视台、广播电台、电影电视制作机构、报刊杂志社、影视传媒公司、广告公司等各种部门单位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

1、播音与主持艺术:

(1)、专业概况:根据广播电视业对未来播音员、主持人的要求,培养热爱祖国、恪守职业道德、形象高雅、底蕴丰厚、仪表大方,具有较高水平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技能以及语言学、新闻传播学、文学艺术等多学科知识,能在电台、电视台承担采编播一体化或从事播音主持的专门人才及从事与语言应用相关的播音教学、传播、新闻、公关等行业的通用型人才。

(2)、就业方向:目前,随着独立制片人机制的引进,电视节目主持人也应成为自由职业者,聘用与应聘双向选择,并根据其能力、水平付相应报酬。现在的机制是编导中心制向主持人中心制过渡,但这种过渡在目前还受到各种限制,引进市场机制也是一种相应的过渡,主持人的待遇水平在台里是中等水平,和编辑差不多,但有的地方,由于主持人制度正处在向主持人中心制过渡前沿,工资较高。

(3)、考试内容一般包括:自我介绍、自备稿件朗诵、即兴评述、主持小栏目、才艺展示。

(4)、报考条件:一般要求男生170cm以上,女生160cm以上;嗓音条件好,普通话发音标准,形象气质俱佳。

(5)、推荐院校: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武汉大学、南昌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四川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广西艺术学院等。

2、广播电视编导:

(1)、专业概况:广播电视编导是为适应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而设立的一个比较新的专业。本专业包括的内容比较多,分四个方向进行招生,其中电视编辑方向属于电视系,文艺编导、音乐编辑及网络艺术等三个方向属于文艺系。这些方向主要研究广播电视媒介中的新闻节目、文艺节目、纪录片、音乐节目以及网络艺术的编导工作。

(2)、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去电台、电视台、事业单位以及各级各类广播电影电视、影视制作公司、文艺团体,从事广播、电视编导或节目主持等工作。具体工作为记者、策划、节目编导、摄像、编辑、撰稿、制片、后期制作、剪辑乃至灯光、场记、客串主持人或播音员。

(3)、考试内容一般包括:故事写作、影视作品评论及分析、文艺常识、才艺展示。

(4)、报考条件:具有较好的文字写作功底,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较强的形象思维和艺术感知能力。

(5)推荐院校: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等。

3、戏剧影视文学

(1)、专业概况:本专业培养具备戏剧、戏曲和影视文学基本理论及剧本创作能力,能在剧院(团)或电视台、电影厂、编辑部等部门从事文学创作、编辑和理论研究工作,以及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熟悉我国的文艺政策,系统地掌握戏剧、戏曲影视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创作技能,有较强的观察、理解、概括生活的能力,有较强的剧本创作能力及较强的文艺编导能力。

(2)、就业方向:在剧院(团)或电视台、电影厂、编辑部等部门从事文学创作、编辑和理论研究工作;在国家机关从事文案策划编写工作;在文教事业单位、高等院校、艺术院校从事教学工作;在企事业单位、影视剧院、团体等从事相关行业创作、编辑、评论、管理等工作。

(3)、考试内容:故事创作、文艺常识、综合面试等。

(4)、报考条件:较好的文字写作功底,较强的形象思维。

(5)、推荐院校:北京电影学院、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

4、导演:

(1)、专业概况:本专业主要面向影视制片机构、广播电视台、文艺团体、节目制作公司等单位,培养具备扎实的影视编导专业知识,并熟练掌握相应专业操作技能,能够在编辑、导演、制片岗位从事电视栏目编辑、影视剧导演、电视纪录片导演、制片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

(2)、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并具备戏剧、戏曲导演、电影、电视剧导演和表演、戏剧理论研究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剧院(团)、电影制片厂、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等部门从事戏剧、戏曲艺术、电影、电视剧制作等方面的导演工作和理论研究工作。

(3)、考试内容:故事写作或构图写作、文艺常识、美术基础、综合面试等。

(4)、报考条件:较好的文字写作功底,较强的形象思维,有一定的绘画构图能力。

(5)、推荐院校: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上海戏剧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四川大学、广西艺术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等。

二、影视传媒艺术类专业考试

大部分院校专业考试都分为面试和笔试两个阶段,如果考生很多,也可能有三试。下面,笔者以江苏省的影视传媒艺术类专业为例加以说明。

1、笔试:主要包括命题创作和影片分析。

(1)、命题创作。在历年的专业考试中,各个学校对于命题创作的要求及标准都不大一样,具体表现为考试内容及考试形式的不同,考试形式主要包括:编写故事、画面组合(根据所提供的若干画面,编写成一个画面叙事段落或故事)、编导创意策划等。但是这些形式都意在考查考生的创作能力和想象能力,因此考生应特别注重对自己创作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2)、影片分析。考试方法是观摩一部影视作品,然后当场写出或说出自己的看法,这主要考查考生的艺术感受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考生可以把考官提出的几个问题作为写作提纲,并根据问题的要求构思自己的想法。

2、面试:主要包括:自我介绍、特长展示、编讲故事、即兴评述、回答考官提问等。

(1)、自我介绍:自我介绍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如今它又成为艺术类院校专业招生面试的第一个环节。考生应根据专业特点和自身特点进行精心设计,充分展现自己的魅力、对专业的热爱与良好的专业学习的基础。

(2)、特长展示:主要是考查考生的艺术修养。特长的范围很广,某一方面的技能只要比普通人更高,都算特长,如跳舞、手工、武术、书法等。

(3)、编讲故事:考生从考官手中抽取一个故事题目,通过5至10分钟的准备,然后讲述一个自己构思的完整的故事。

(4)、即兴评述: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面、语言组织能力、现场展示及表达能力。要求考生要多关心时事,关注一些社会热点及评论,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5)、回答考官提问:内容比较随意,专业知识不会很多,主要考查考生的口头表达、心理承受、独立判断、艺术感受、生活观察等综合能力,发现考生一些未曾表现的能力。

三、报考影视传媒艺术类专业的优势

分析近几年的艺考,我们不难发现传统的艺术专业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首先,考生需要一定的特长和天赋,比如,音乐类考生嗓音要好;美术类考生需要长期的训练,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短期内搞突击的效果也不明显;其次报考人数不断增多,竞争强度大;再者就业市场逐渐饱和,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择业困难。相反,影视传媒艺术类专业作为新兴的艺术专业却在考试录取和就业方面却显现出较大优势:

1、报考人数相对较少,录取几率相对较高:相对于报考高考普通类的人数而言,参加艺考的考生人数只占高考总人数的20%不到,而近年来,开设艺术专业的学校占总学校比例的一半以上,因此录取的比例比普通高校的要高。特别是影视传媒专业作为新兴专业,省内报考本专业的学生不过几千人,而全国有几百所院校开设影视传媒艺术类专业,相对于美术十几万人、音乐两三万人的报考规模,竞争小,拿证率高。同时,考生既可以报考普通类也可以报考艺术类,增加了录取机会。

2、参加培训时间较短,投档文化分数相对较低:影视传媒艺术类专业不同于美术、音乐、舞蹈专业,不需要花太多精力去学习、练习,经过短期培训便可参加应试。高一高二的学生,专业方面零基础起步,只需利用双休日或者假期上课,半年时间就可以掌握培训的课程。

3、专业难度要求相对较低,适合大多数考生:影视传媒艺术类专业虽然对考生的专业素质有一定的要求,但更注重考生在本专业的潜力,因此,专业考试大多以“写作”形式出现,只需考生具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并具备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再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培训,很容易在短期内掌握考试方法,取得较好的效果。而现在大多数高考考生都具备适应影视传媒艺术类专业的基本素质,所以在考生中比较容易被接受。

4、就业前景好:影视传媒艺术类专业的就业特点是就业灵活,前景较好,收入较高。全国有30多家省级电视台,500多个省级频道,2000多家城市电视台,1万多个城市频道,每天要播出12个小时以上的电视节目。异军突起的大众传媒业共需要1000多万专业从业人员才能保证正常的电视节目制作,而目前从传媒专业院校毕业的人数总共不到10万,可见传媒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缺口是多么的巨大。从市场调研来看,现在从事影视传媒类工作人员的收入远高于从事普通工作的人。如导演、编导、主持人、演员等都属于高收入阶层,即使是普通的从事艺术教育工作的人员,例如从事幼儿艺术培训的老师,其收入也比一般人要高出许多。

四、影视传媒艺术类专业的录取规则

历年各大院校影视传媒艺术类专业的考试工作一般分为两步:

1、专业考试:每年二、三月份由各招生院校自己组织。专业考试一般按招生计划的3倍确定专业合格人数,发放专业合格证。

2、文化课考试:专业合格考生以艺考生身份参加高考,按一定录取方式择优录取。考生可兼报普通类志愿。录取分数相对普通类低。

各大高校的录取方式一般分为三种:

第一种:专业课拿到合格证后,完全按照文化课分数录取,这种方式对文化课的分数线要求。如2010年中国传媒大学的广播电视编导(电视编辑方向)录取最低分为337分,录取分为344分,而浙江传媒学院的编导专业2010年的投档分数也在280分左右。

第二种:专业课拿到合格证后,按照专业分数和文化课分数相加总分的方式排名录取,这种方式的文化课分数线居中。如南京师范大学的各艺术类专业,按专业和文化课各占50%加总分的方式从高到底排名录取,其分数要求一般在260—320分之间。

第三种:专业课拿到合格证以后,文化课达到一个比较低的分数线后,完全按照专业课的排名录取,这种录取方式对文化课的要求最低。如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等学校的多数专业,其分数要求一般在200~280分之间。

五、关于影视传媒类专业考试的一些建议

为了使考生和家长更有效率地迎接艺考,冲刺名校,专家给出如下建议:

首先,作为家长,如果孩子有意报考影视传媒艺术类专业,在孩子具备报考条件的基础上,应该给予鼓励和支持,相信自己的孩子。不要过多地在孩子面前表现出焦虑,否则只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其次就是给孩子选择一所正规的培训机构,针对考试进行适当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