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名言十篇

时间:2023-04-05 02:05:47

数学名言

数学名言篇1

1、多数的数学创造是直觉的结果,对事实多少有点儿直接的知觉或快速的理解,而与任何冗长的或形式的推理过程无关。——卢卡斯

2、数学是各式各样的证明技巧。——维特根斯坦

3、数学是研究抽象结构的理论。——布尔巴基学派

4、数学是一种理性的精神,使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克莱因

5、给我五个系数,我讲画出一头大象;给我六个系数,大象将会摇动尾巴。——A·L·柯西

6、宇宙的伟大建筑是现在开始以纯数学家的面目出现了。——J·H·京斯

7、纯数学这门科学再其现展阶段,可以说是人类精神之最具独创性的创造。——怀德海

8、数学是一种别具匠心的艺术。——哈尔莫斯

9、数学是研究现实生活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数学。——恩格斯

10、发现每一个新的群体在形式上都是数学的,因为我们不可能有其他的指导。——达尔文

11、我们能够期待,随着教育与娱乐的发展,将有更多的人欣赏音乐与绘画。但是,能够真正欣赏数学的人数是很少的。——贝尔斯

12、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康托尔

13、数学是人类的思考中最高的成就。——米斯拉

14、数学发明创造的动力不是推理,而是想象力的发挥。——德摩

15、数学是人类智慧皇冠上最灿烂的明珠。——考特

16、无限!再也没有其他问题如此深刻地打动过人类的心灵。——希尔伯特

17、我总是尽我的精力和才能来摆脱那种繁重而单调的计算。——纳皮尔

18、数学是上帝描述自然的符号。——黑格尔

19、上帝创造了整数,所有其余的数都是人造的。——L·克隆内克

20、上帝创造了整数,所有其余的数都是人造的。——克隆内克

21、数统治着宇宙。——毕达哥拉斯

22、如果谁不知道正方形的对角线同边是不可通约的量,那他就不值得人的称号。——柏拉图

23、可以数是属统治着整个量的世界,而算数的四则运算则可以看作是数学家的全部装备。——麦克斯韦

24、数学是科学之王。——高斯

25、数学的本质在于它的自由。――康托尔

26、数支配着宇宙。——毕达哥拉斯

27、观察可能导致发现,观察将揭示某种规则、模式或定律。——波利亚

28、发现每一个新的群体在形式上都是数学的,因为我们不可能有其他的指导。——C·G·达尔文

29、整数的简单构成,若干世纪以来一直是使数学获得新生的源泉。——G·D·伯克霍夫

30、数学不可比拟的永久性和万能性及他对时间和文化背景的独立行是其本质的直接后果。——埃博

31、一个没有几分诗人气的数学家永远成不了一个完全的数学家。——维尔斯特拉斯

32、数学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培根

33、数学是一切知识中的最高形式。——柏拉图

34、一个数学家越超脱越好。

35、数论是人类知识最古老的一个分支,然而他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与其最平凡的真理是密切相连的。——史密斯

36、数学,科学的女皇;数论,数学的女皇。——C·F·高斯

37、新的数学方法和概念,常常比解决数学问题本身更重要。——华罗庚

38、这是一个可靠的规律,当数学或哲学着作的作者以模糊深奥的话写作时,他是在胡说八道。——A.N.怀特海

39、在数学中,我们发现真理的主要工具是归纳和模拟。——拉普拉斯

40、这是一个可靠的规律,当数学或哲学着作的作者以模糊深奥的话写作时,他是在胡说八道。——A·N·怀德海

41、数学不可比拟的永久性和万能性及他对时间和文化背景的独立行是其本质的直接后果。——A·埃博

42、纯数学是魔术家真正的魔杖。——诺瓦列斯

43、非数学归纳法在数学的研究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舒尔

44、我曾听到有人说我是数学的反对者,是数学的敌人,但没有人比我更尊重数学,因为它完成了我不曾得到其成就的业绩。——哥德

45、数学是知识的工具,亦是其它知识工具的泉源。所有研究顺序和度量的科学均和数学有关。——笛卡儿

46、数学是一种会不断进化的文化。——魏尔德

47、数学是符号加逻辑。——罗素()

48、无限!再也没有其他问题如此深刻地打动过人类的心灵。——D·希尔伯特

数学名言篇2

1、如果我继承可观的财产,我在数学上可能没有多少价值了。——拉格朗日

2、给我五个系数,我讲画出一头大象;给我六个系数,大象将会摇动尾巴。——AL柯西

3、天才=1%的灵感+99%的血汗。——爱迪生

4、事类相推,各有攸归,故枝条虽分而同本干知,发其一端而已。又所析理以辞,解体用图,庶亦约而能周,通而不黩,览之者思过半矣……——刘徽

5、我不知道,世上人会怎样看我;不过,我自己觉得,我只像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孩子,一会捡起块比较光滑的卵石,一会儿找到个美丽的贝壳;而在我前面,真理的大海还完全没有发现。——牛顿

6、我决心放弃那个仅仅是抽象的几何。这就是说,不再去考虑那些仅仅是用来练思想的问题。我这样做,是为了研究另一种几何,即目的在于解释自然现象的几何……——笛卡儿

7、如果别人思考数学的真理像我一样深入持久,他也会找到我的发现。——高斯

8、宇宙的伟大建筑是现在开始以纯数学家的面目出现了。——JH京斯

9、这是一个可靠的规律,当数学或哲学著作的作者以模糊深奥的话写作时,他是在胡说八道。——AN怀德海

10、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11、数学中的一些美丽定理具有这样的特性:它们极易从事实中归纳出来,但证明却隐藏的极深。数学是科学之王。——高斯

12、迟序之数,非出神怪,有形可检,有数可推。——祖冲之

13、数学——科学不可动摇的基石,促进人类事业进步的丰富源泉……——巴罗

14、我们必须知道,我们必将知道。——希尔伯特

15、一个做学问的人,除了学习知识外,还要有tast,这个词不太好翻译,有的译成品味,喜爱。一个人要有大的成就,就要有相当清楚的tast。——杨振宁

16、如果谁不知道正方形的对角线同边是不可通约的量,那他就不值得人的称号。——柏拉图

17、考虑了很少的那几样东西之后,整个的事情就归结为纯几何,这是物理和力学的一个目标……——莱布尼茨

18、在学习中要敢于做减法,就是减去前人已经解决的部分,看看还有那些问题没有解决,需要我们去探索解决……——华罗庚

19、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康扥尔

20、时间是个常数,但对勤奋者来说,是个‘变数’。用‘分’来计算时间的人比用‘小时’来计算时间的人时间多59倍……——雷巴柯夫

21、整数的简单构成,若干世纪以来一直是使数学获得新生的源泉。——GD伯克霍夫

22、因为宇宙的结构是最完善的而且是最明智的上帝的创造,因此,如果在宇宙里没有某种极大的或极小的法则,那就根本不会发生任何事情。——欧拉

23、时间是个常数,但对勤奋者来说,是个‘变数’。用‘分’来计算时间的人比用‘小时’来计算时间的人时间多59倍。——雷巴柯夫

24、读读欧拉,读读欧拉,他是我们大家的老师。——拉普拉斯

25、我思故我在……——笛卡儿

26、一门科学,只有当它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能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马克思

27、我们欣赏数学,我们需要数学。——陈省身

28、数学是无穷的科学。——赫尔曼外尔

29、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什么。——毕达哥拉斯

30、这是一个可靠的规律,当数学或哲学著作的作者以模糊深奥的话写作时,他是在胡说八道。——A·N·怀德海

31、一个没有几分诗人才能的数学家决不会成为一个完全的数学家……——魏尔斯特拉斯

32、在奥林匹斯山上统治著的上帝,乃是永恒的数……——雅可比

33、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牛顿

34、在学习中要敢于做减法,就是减去前人已经解决的部分,看看还有那些问题没有解决,需要我们去探索解决。——华罗庚

35、也许我可以并非不适当地要求获得数学上亚当这一称号,因为我相信数学理性创造物由我命名(已经流行通用)比起同时代其它数学家加在一起还要多……——西尔维斯特

36、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提出大量的问题,它就充满着生命力,而问题缺乏则预示独立发展的终止或衰亡。——希尔伯特

37、没有任何问题可以向无穷那样深深的触动人的情感,很少有别的观念能像无穷那样激励理智产生富有成果的思想,然而也没有任何其他的概念能向无穷那样需要加以阐明。——希尔伯特

38、我把数学看成是一件有意思的工作,而不是想为自己建立什么纪念碑。可以肯定地说,我对别人的工作比自己的更喜欢。我对自己的工作总是不满意。——拉格朗日

39、我们能够期待,随着教育与娱乐的发展,将有更多的人欣赏音乐与绘画。但是,能够真正欣赏数学的人数是很少的。——贝尔斯

40、数学的本质在於它的自由。——康扥尔

41、"数学是人类知识活动留下来最具威力的知识工具,是一些现象的根源。数学是不变的,是客观存在的,上帝必以数学法则建造宇宙……——笛卡儿

42、自然这一巨举是用数学符号写成的。——伽里略

43、"数学的本质在於它的自由。——康扥尔

44、数无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数与形,本是相倚依,焉能分作两边飞。——华罗庚

45、数论是人类知识最古老的一个分支,然而他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与其最平凡的真理是密切相连的。——史密斯

46、纯数学是魔术家真正的魔杖。——诺瓦列斯

47、问题是数学的心脏。——P.R.Halmos

48、数学家实际上是一个著迷者,不迷就没有数学……——诺瓦利斯

49、一个国家的科学水平可以用它消耗的数学来度量。——拉奥

50、"问题是数学的心脏。——P.R.Halmos

51、虽然不允许我们看透自然界本质的秘密,从而认识现象的真实原因,但仍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形:一定的虚构假设足以解释许多现象。——欧拉

52、观察可能导致发现。观察将揭示某种规律模式或定律。——波利亚

53、一个人如果做了出色的数学工作,并想引起数学界的注意,这实在是容易不过的事情,不论这个人是如何位卑而且默默无闻,他只需做一件事:把他对结果的论述寄给处于领导地位的权威就行了。——莫德尔

54、看在上帝的份上,千万别放下工作!这是你最好的药物。——达朗贝尔

55、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提出大量的问题,它就充满着生命力,而问题缺乏则预示独立发展的终止或衰亡。

56、发现每一个新的群体在形式上都是数学的,因为我们不可能有其他的指导。——CG达尔文

57、生命只为两件事,发展数学与教授数学。——普尔森

58、一个人的贡献和他的自负严格地成反比,这似乎是品行上的一个公理。——拉格朗日

59、可以数是属统治着整个量的世界,而算数的四则运算则可以看作是数学家的全部装备。——麦克斯韦

60、数学,科学的女皇;数论,数学的女皇。——CF高斯

61、我国科学家王菊珍对待实验失败有句格言,叫做干下去还有50%成功的希望,不干便是100%的失败。

62、天才是不足恃的,聪明是不可靠的,要想顺手拣来的伟大科学发明是不可想象的。——华罗庚

63、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康扥尔

64、一个没有几分诗人气的数学家永远成不了一个完全的数学家。——维尔斯特拉斯

65、扔进冰水,由他们自己学会游泳,或者淹死。很多学生一直要到掌握了其他人做过的,与他们问题有关的一切,才肯试着靠自己去工作,结果是只有极少数人养成了独立工作的习惯。——E.T.贝尔

66、数学是科学的女王,而数论是数学的女王。——高斯

67、数统治着宇宙。——毕达哥拉斯

68、数学,科学的女皇;数论,数学的女皇。——高斯

69、攀登科学高峰,就像登山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要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懦夫和懒汉是不可能享受到胜利的喜悦和幸福的。——陈景润

70、到底是大师的著作,不同凡响!——伽罗瓦

71、思维的运动形式通常是这样的:有意识的研究——潜意识的活动——有意识的研究。——庞加莱

72、前进吧,前进将使你产生信念。——达朗贝尔

73、无限!再也没有其他问题如此深刻地打动过人类的心灵。——D希尔伯特

74、我决不把我的作品看做是个人的私事,也不追求名誉和赞美。我只是为真理的进展竭尽所能。是我还是别的什么人,对我来说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它更接近于真理。——维尔斯特拉斯

75、多数的数学创造是直觉的结果,对事实多少有点儿直接的知觉或快速是理解,而与任何冗长的或形式的推理过程无关。——卢斯卡

76、要利用时间,思考一下一天之中做了些什么,是‘正号’还是‘负号’,倘若是‘+’,则进步;倘若是‘-’,就得吸取教训,采取措施。——季米特洛夫

77、无限!再也没有其他问题如此深刻地打动过人类的心灵。——希尔伯特

78、数学家通常是先通过直觉来发现一个定理;这个结果对于他首先是似然的,然后他再着手去制造一个证明。——哈代

79、几何无王者之道!——欧几里得

80、科学需要实验。但实验不能绝对精确。如有数学理论,则全靠推论,就完全正确了。这是科学不能离开数学的原因。许多科学的基本观念,往往需要数学观念来表示。所以数学家有饭吃了,但不能得诺贝尔奖,是自然的。——陈省身

81、整数的简单构成,若干世纪以来一直是使数学获得新生的源泉。——伯克霍夫

82、一个数学家的目的,是要了解数学。历史上数学的进展不外两途:增加对于已知材料的了解,和推广范围。——陈省身

83、一个人就好像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则分数的值就越小。——托尔斯泰

84、数学不可比拟的永久性和万能性及他对时间和文化背景的独立行是其本质的直接后果。——A·埃博

85、数学中没有诺贝尔奖,这也许是件好事。诺贝尔奖太引人注目,会使数学家无法专注于自己的研究。——陈省身

86、精巧的论证常常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人们长期切磋积累的成果。我也是慢慢学来的,而且还要继续不断的学习。——阿贝尔

87、数学是科学之王。——高斯

88、埋头苦干是第一,发白才知智叟。呆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华罗庚

89、不发生作用的东西是不会存在的……——莱布尼茨

90、我的成功只依赖两条。一条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到底;一条是用手把脑子里想出的图形一丝不差地制造出来。

91、我国科学家王菊珍对待实验失败有句格言,叫做干下去还有50%成功的希望,不干便是100%的失败。——王菊珍

92、挑选好一个确定得研究对象,锲而不舍。你可能永远达不到终点,但是一路上准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东西。——克莱因

93、几何看来有时候要领先于分析,但事实上,几何的先行于分析,只不过像一个仆人走在主人的前面一样,是为主人开路的……——西尔维斯特

94、上帝创造了整数,所有其余的数都是人造的。——L克隆内克

95、如果没有数所制造的关於宇宙的永恒的仿造品,则人类将不能继续生存……——尼采

96、宇宙的伟大建筑是现在开始以纯数学家的面目出现了。——京斯

97、直接向大师们而不是他们得的学生学习。——阿贝尔

98、上帝创造了整数,所有其余的数都是人造的……——克隆内克

99、如果我们想要预见数学的将来,适当的途径是研究这门学科的历史和现状。——庞加莱

100、用心智的全部力量,来选择我们应遵循的道路。——笛卡儿

101、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提出大量的问题,它就充满着生命力,而问题缺乏则预示着独立发展的终止或衰亡。——Hilbert

102、近代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谈成功的秘诀时,写下一个公式:A=x+y+z。并解释道: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Z代表少说空话。——爱因斯坦

103、一种奇特的美统治着数学王国,这种美不像艺术之美与自然之美那么相类似,但她深深地感染着人们的心灵,激起人们对她的欣赏,与艺术之美是十分相象的。——库默

104、想象比知识更重要。——爱因斯坦

105、数学发明创造的动力不是推理,而是想象力的发挥。——德摩根

106、数学不可比拟的永久性和万能性及他对时间和文化背景的独立行是其本质的直接后果。——A埃博

107、数学是一门演绎的学问,从一组公设,经过逻辑的推理,获得结论。——陈省身

108、不亲自检查桥梁的每一部分的坚固性就不过桥的旅行者是不可能走远的。甚至在数学中有些事情也要冒险。

109、异常抽象的问题,必须讨论得异常清楚。——笛卡儿

110、给我五个系数,我讲画出一头大象;给我六个系数,大象将会摇动尾巴。——柯西

111、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钱学森

112、有时候,你一开始未能得到一个最简单,最美妙的证明,但正是这样的证明才能深入到高等算术真理的奇妙联系中去。这是我们继续研究的动力,并且最能使我们有所发现。——高斯

113、我之所以比笛卡儿看得远些,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牛顿()

114、数学中的一些美丽定理具有这样的特性:它们极易从事实中归纳出来,但证明却隐藏的极深。——高斯

115、纯数学这门科学再其现展阶段,可以说是人类精神之最具独创性的创造。——怀德海

116、不懂几何者免进……——柏拉图

117、发现每一个新的群体在形式上都是数学的,因为我们不可能有其他的指导。——达尔文

118、虚数是奇妙的人类棈神寄托,它好像是存在与不存在之间的一种两栖动物……——莱布尼茨

数学名言篇3

[关键词]数学名言 引用 妙趣 效果

由于职业院校的数学课以“必需、够用”为原则要求,加上学生绝大多数数学基础较差的特点,数学课的教与学有很多待破解的矛盾,争夺上课学生的眼球或注意力,也就成为现代教学方法中的?个技巧。笔者在数学课讲授过程中,通过试探性加重引入“数学名言”作法后,发现对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收到超出预期的效果,使他们明确了学习该课程的目的,开阔了知识视野。学生把它比作是学习口味的“添加剂”;学习兴趣的“催化剂”,并让他们轻松感受到了名人富有哲理的教诲,既了解到名人轶事,又找到“名言”的真谛,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颇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本书之妙趣。

“数学名言”主要取自于中外著名的数学家、哲学家、学者、作家等名人对数学的评价和论述,其寓意深刻,语言言简意赅,比喻形象生动,通过归类整理,结合章节内容,不同对象、不同方法、灵活运用于教学各个环节。名言的选择以六个原则为标准:

①必须针对数学学科,语言生动、幽默、有感染力、针对性强;

②不占用正常的教学时间;

③不误导对其他课程的学习;

④不超出学生知识面对内容的理解接受程度;

⑤不无准备,不恰当的塞入;

⑥不唯引用,频率适度,寓教于学之中。

以下为选自教学中引用此法的几个花絮予以介绍:

一、针对全书内容引用,能“登高望远”。

英国哲学家培根这样评价数学:“因为不懂得数学,也就不懂得其他科学,不懂得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所以,谁了解了与数学有关的智慧的源泉,并能正确运用它们去认识其他科学和事业,他就将正确地、坚定地、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轻而易举地理解所有以后的科学。”为了让学生较快进入学习角色,老师先提供此名言让学生课前抄好作为新课的开场白,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大学继续开设数学的必要,另一方面这样的开场感觉有独到之处,接着让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个哲学家如此评价数学的作用呢?很快让同学们的思索参与了进来,然后结合高等数学的内容与中等数学内容的比较,再顺其自然地推出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恩格斯关于微积分的论述:“数学中的转折点是笛卡尔的变数,有了变数,辨证法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微分学积分学也就立刻成为必要的了…。”通过“名言”与课程 “嫁接”式的梗要介绍,能达到引人入胜、“登高望远”的境界。很多学生将这一段名言抄在听课记录本的首页上,每当翻阅笔记时,当然免不了重温一遍,“数学印象”也就不断的刻印在自己脑子里了。

二、针对章节内容引用,如“跋山涉水”。

“函数的极限”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为帮助同学们理解概念,掌握求极限的方法,让学生在课间抄写俄国数学家亚历山大洛夫的一段论述:“数学的重要性在于:第一,数学本身的逻辑性、连贯性和结论的精确性;第二,数学得益于其本身的困难。抽象而严密的推理需要智力付出巨大而长久的努力,它不仅仅需要记忆,而且更需要理解和想象。”所以告诫大家学习本章内容难点所在,关键应该正确理解并想象出“极限”是量的变化过程及结构的统一反映。还适时介绍符号,在马克思的《数学手稿》中是这样表述的:“在中分子同分母是分不开的,为什么呢?因为二者只有不分开才表示个比,在这里就是减少到它的绝对极小的比…旦把两个0分开,就失去其符号的意义,失去了它的含义。”用名人富有哲理的教导和名人有别于教材的描述的穿插,从中引伸出学习只有持之以恒,就一定会有收获,数学符号里也有辨正思维这一真谛。帮助学生树立克服学习困难的信心,明白学习上也有“跋山涉水”这个过程的道理,同时对伟人有了新的认识。

三、针对偏科的同学引用,治“头重脚轻”。

学生对某一门的课程的偏爱有其多种原因,也不能笼统地说不对。为吸引学生学习数学的注意力,对数学缺乏兴趣的同学可让他们多了解一些学好数学是为了更好地学习他们钟爱的学科这一道理,培根的另一段论述:“借助于数学的论证,其他学科是可以认识的,…….离开了这些数学论证,其它科学就是无法理解和解释,无法教,也无法学。…….如果不运用数学,在这些科学领域里,是无法登上这些知识的高峰的。”利用晚自习时间将它抄在黑板上,然后组织部分同学发言,谈读后感,位曾经偏科的同学这样讲:“是它把我从不喜欢数学的‘地方’,把我再次带入喜欢数学的‘地方’,使我再次获回了失去已久的的数学兴趣,老师为我们开出了一张医治学习‘偏科症’的‘处方’”。

四、针对数学成绩好的同学引用,似“快马加鞭”。

成绩好的同学往往思维敏捷,反应快,学习有一种不达目标不罢休的劲头。为了充分发挥他们的数学才能,鼓励他们不断进取,老师经常利用QQ中粘贴?段名言,如引用我国数学家华罗庚的“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 时间是个常数,但对勤奋者来说,是个变数。用“分”来计算时间的人,比用“时”计算时间的人,时间多59倍。”等短小等名句,这要比作业100分更具有鼓励作用,有如同享受了一次丰盛的“自助餐”之感。使他们在感受到求知的乐趣与学习的愉悦,同时也起到了“快马加鞭”的作用。

五、针对成绩差的同学引用,觉“别有洞天”

成绩差的同学往往自卑感较重,怕接近老师。因此,他们更需要关心和指导,就经常在他们作业本里附上一段名言,如爱迪生的“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波兰数学家斯尼亚杰斯基的“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女皇。她的情人是真理,她的装饰是朴素与明晰。这位圣母的宫殿被多刺的灌木所环绕,若想到达那儿,每个人都得费尽力气穿越密林……”等比喻名句,既对他们是一种提醒,也为他们指出了方向,用数学的美去吸引他们,把他们带入另一种意境中,产生“别有洞天”的感觉。有几位成绩较差的同学,在有了进步之后,都一致认为,是数学名言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学起来不再是枯燥无味,听起来不再是 “难熬的折磨”。

教学不是知识的生硬灌输与简单迁移,而是一种启人以智,授人一方的艺术,教是为了“不教”。教学与教育的完美结合是“教书育人”的集中表现,“数学名言”的引用是这一过程的尝试,他还需要在题材搜集、内容搭配、形势变化,方法采用、时间安排等方面不断进行研究而加以科学运用。让每一位受教育对象享受数学这一人类共有的财富和美境当是我们数学老师应尽的责任。正如希尔顿所说:“我们必须以低调的轻松的风格,而不是满堂灌的独裁风格把好的、有用的数学教给这些人,这样,他们才不会感到在受数学的威胁,不会因不熟悉的符号而畏缩,他们才会喜欢上数学,并且相信他们能够很好地作出合理的判断,能够很好地对付复杂的现实问题。那么,数学将不再成为一种障碍,而将成为打开通向更充实生活的大门的钥匙。”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数学手稿》[M]人民出版社1975.7

[2]恩格斯《自然辨证法》[M]人民出版社1971.8

数学名言篇4

数无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数与形,本是相倚依,焉能分作两边飞。

一个国家只有数学蓬勃的发展,才能展现它国立的强大,数学的发展和至善和国家繁荣昌盛密切相关。

一门科学,只有当它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能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

数学是一门演绎的学问,从一组公设,经过逻辑的推理,获得结论。

数学是符号加逻辑。

上帝创造了整数,所有其余的数都是人造的。

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长河中有无数礁石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

数学名言篇5

2、数学对观察自然做出重要的贡献,它解释了规律结构中简单的原始元素,而天体就是用这些原始元素建立起来的。—— 开普勒。

3、数学方法渗透并支配着一切自然科学的理论分支。它愈来愈成为衡量科学成就的主要标志了。—— 冯纽曼。

4、数学家本质上是个着迷者,不迷就没有数学。—— 努瓦列斯。

5、当数学家导出方程式和公式,如同看到雕像、美丽的风景,听到优美的曲调等等一样而得到充分的快乐。——柯普宁。

数学名言篇6

关键词:语言研究 对照语言学 汉英教学

在语言研究中,有一门专门研究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指出它们在语音、语法、语汇等各个部门里的同异点,并努力运用哲学、心理学、民族学等各学科的知识与理论去说明这些异同点之所以产生的根源的学科,叫对照语言学。对照语言学自问世之日起,就具有明确的外国语教育服务的应用语言学倾向。正因为如此,我觉得把它的研究方法引入汉英教学之中,进行汉英对照对照语言教学且运用恰到好处,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语言研究或教学中,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其自己的语言单位组合规律。由于这种语言受使用该语种的民族在语言表达方面习惯的影响,所以该语言内部语言单位的组合规律是多种多样的。这就是普遍意义上人们所熟知的语法的民族性特点。在汉族词类教学中,就名词和量词的组合关系而言:名量词组合比较自由。

实际上,汉语中的名词和量词的组合过程中,由于受汉语言表达习惯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量词修饰名词时,由于名词本身的性质、意义等因素的差异,所以不同类型的名词对修饰它的量词有一个选择性,即不同名词要求有不同的量词与之组合。如“一把尺子”、“一本书”、“一张课桌”、“一支钢笔”等说法。这样,不同种类的名词越多,与之组合的量词也就愈丰富。但由于学生从小受母语的影响,他们对此习以为常,所以对量词的这一特点感受并不那么强烈。

如何引导学生认识这一特点,并加深其印象呢?我们不妨用对照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从英汉对比入手。

汉语中关于事物计量的表示,有专门的量词。而英语中没有专门计量的词类,因此英语中对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计量的表示采取以下方法:

一般情况下,名数名词前直接加数词。如:

a notebook 一个笔记本

an old man 一位老人

three fish 三条鱼

上述的英语短语在译成汉语时,根据汉语量名组合习惯,要给三个可数名词前加上恰当的量词,从两种语言对译中看出,汉语量词丰富多采,这个特点是英语所赶不上的。

尽管英语中不可数名词计量的表示,一般遵循“数词+可数名词+of+名词”的表达规则,中间的可数名词就表义看,它的作用相当于汉语量词,但是,汉语中不同名词前的不同量词也仅仅只能用这个相当于汉语量词的这一个可数名词来表示,这样,它的表现力还是远远赶不上量词的丰富。试比较:

一块面包 a piece of + bread

一张纸得a piece of + paper

一根线 a piece of + thread

一条新闻 a piece of + news

一件工作 a piece of + work

一条裤子 a piece of + pants

一副眼镜 a piece of + glasses

应该指出,汉语量词的这一特点,也正是外国人学汉语的难点。如“He is a worker”英美学生把这句译成汉语时,往往有“他是一口工人”的说法,殊不知,在汉语中就没有“一口工人”的组合习惯。

英汉两种语言,虽不是亲属语言,但就同一意义通过两种语言表达习惯的比较,使学生对量词这一特点的印象加深了,在比较中了解了母语用词的灵活性,从而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又指导了他们的写作。这一点,吕淑湘先生早就说过:“我相信,对于中国学生最有用的帮助是让他认识英语和汉语的差别,在每一个具体问题——词形、词义、语法范畴、句子结构上,都尽可能用汉语的情况跟英语作比较,让他通过这种比较得到更深刻的领会”。

数学名言篇7

关键词:错误分析;英语语料库;名词的数

自第一个计算机语料库BROWN语料库于20世纪60年代创建以来,不同派别的语言学家发现对于中介语研究而言,语料库是非常有用的资源。本文基于CLEC语料库,以Corder的错误分析法为理论基础,对中国学习者的中介语进行分析。

一、错误分析理论

二语习得研究往往离不开学习者的第一语言。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对比分析法,这种理论把学习者的母语和目标语的结构系统加以比较,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异来预测可能出现的失误。然而,一些研究结果发现,二语习得不仅受母语影响,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很多对比分析预测出的失误实际上并没有发生。由于对比分析受到质疑,错误分析理论取代了对比分析法。错误分析关注学习者的语言系统研究,提出了调查学习者语言系统的研究方法。20世纪70年代,Corder发表了一系列错误分析的文章,提出了错误分析步骤、方法及其评价方法,大大地促进了错误分析的发展。错误分析包括五个步骤:学习者语言样本的收集;学习者错误的鉴别;学习者错误的描写;学习者错误的解释;学习者错误的评价。随着二语习得研究的不断发展,把学习者言语失误作为一种中介语来研究的看法已经深入人心。

二、语料库实例分析

作者从《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选择St2,St4和St6三个子语料库分别代表初级、中级和高级水平的中国学习者。St2代表中学阶段,词次为208088;St4代表大学英语6级,词次为212855;St6为英语专业3~4年级学习者,词次为226106。本文采用错误分析理论的步骤,即:数据收集,错误描述,错误分析和学习者的错误评价。

⒈数据收集

通过用AntConc检索三个子语料库,我们可以看出一共有2565个英语名词单复数方面的错误。三个长度不同的子语料库经过标准化后,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表1 标准化的错误数据

⒉错误描述

(1)“np3”错误类型。“np3”标注代表“主谓不一致”,即名词和限定词或指代词在数上是不一致的。子语料库中相关错误举例如下:

①This holiday my family go to see a hills [np3,1-]… (ST2)

②But suddenly, his cars [np3, 1-] bumps the other.(ST4)

在①中,不定冠词和名词在数上不一致,正确的形式应为a hill;在②中,物主限定词和名词不一致,正确形式应为his car。

(2)“np5”错误类型。“np5”标注表示名词的“可数性”,即不可数名词被用作可数名词。

①… made it possible that more and more wheats [np5,-]… (ST4)

② …offenders just want to show their braveries [np5,-] ... (ST6)

学生分别将不可数的集体名词用作可数名词,不可数的物质名词用作可数名词,不可数的抽象名词用作可数名词。

(3)“np6”错误类型。“np6”代表“数”。即可数名词前没有限定词或-s/a;或者复数名词后加了-s。

①This is secret [np6, 1-] , please don't tell anybody else. (ST2)

② A women [np6,1-] named Anna Marie Ross ended her baby…(ST6)

例①中,可数名词前没加限定词,正确形式应为“a secret”。例② 中复数名词加了a,应为“woman”。

三、名词单复数错误原因分析

⒈错误原因

Richards(1974)把错误分为语际错误和语内错误。语际错误是由语言迁移产生的一种错误,是由学习者的本族语导致的错误,是母语的负迁移;语内错误是目标语内部之间互相干扰或者目标语学习不完整而导致的,是已被学习者内化的目标语部分规则系统,但由于理解不准确或者不完整而导致不能全面运用目标语的内部干扰错误。

(1)语际错误

①复数标记缺失。汉语作为一种非屈折语言没有复数词素,而英语是屈折语言。中国学习者学习英语名词单复数时常常会忘记在可数名词后加-s。如:There are two teaching building [np3,2-] …for experiment. (ST2)

②一些不可数名词被用作可数名词。汉语中一些名词是可数的,比如“furniture”(家具)、“work”(工作)、“advice”(建议),但在英语中它们不可数。

Some works [np5,s-] are fit for them to do. (ST6)

③可数名词前没有冠词。汉语中没有冠词,英语中有定冠词和不定冠词。因此,中国学习者经常省略英语名词前的冠词。

This is secret [np6, 1-], please don't tell anybody else.(ST2)

(2)语内错误

①固定短语中的错误。引起这种错误的原因是对英语规则学习不完整。如:…shopping centre have [vp3,1-]all kind [np3, 1-] of books. (ST2)

②一些不可数名词用作可数名词。学习者在学习了单数通过加-s/-es变复数形式的基本方法后,他们倾向于给所有英语名词加上复数词素。如:…we should rich [wd2,-] our knowledges [np5,-] about… (ST4)

③错误使用集体名词。有些集体名词形式单数、意义复数。如people, fish等,它们往往被错误地加上复数词素或者在名词前加上不定冠词a。如:As a young people [np3,2-], we should face... (ST4)

④错误使用限定词。a, every, another, such a等限定词只能和单数可数名词搭配。如:

A women [np6,1-] named Anna Marie Ross ended…(ST6)

⑤其他错误表达。错误原因可能是不合逻辑或者对上下文理解有误造成的。“过度概括”可以解释大部分这类型错误。如:After graduation, many students became a famous man [np6,5-0]. (ST4)

⒉数据分析

从三个子语料库中检索出的2565个错误(原始数据),除去无关数据,其中共有1698个语际错误(标准化数据),占名词单复数错误的绝大部分。相比np3和np6,np5语际错误在数量上较少,语际因素不是np5错误的主要原因。由语内因素引起的错误共有591个(标准化数据)。具体分布如下表所示:

表2三种错误类型所占百分比

由此可见,语际因素是造成名词单复数方面错误的主要原因,所占比例为74%,语内因素占26%。这表明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名词单复数形式时,很大程度上受母语的影响。

四、结语

很多语言学家和研究家对英语语法上的语际错误率做了研究。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中英语名词的数方面的错误,发现其中受母语干扰率为74%。当然,中国学习者在学习英语名词单复数时除了受母语迁移的影响,语内错误也不可小觑。由于目标语内部之间互相干扰,目标语学习不完整,理解不准确或者不完整而导致不能全面运用目标语,这部分错误只有靠学习者更深入地学习目标语,掌握其全部规则来避免。

参考文献:

[1] Corder, S.P. Introducing Applied Linguistics[M].Harmondsworth, Middlessex: Penguin Books ,1973.

[2] Ellis, R.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3] Richards, J.Error Analysis[M]. London: Longman,1974.

数学名言篇8

关键词:QQ名 符号 网络语言

一、QQ名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日新月异,人们的交流方式也呈现多样化。以网络为媒介的交流方式因其方便、快捷等优点不断受到人们的青睐。BBS(电子公告牌系统)、MSN(微软网络服务)、Email(电子邮件)、QQ……都是人们所使用的网络交流方式,而在所有交流方式中,QQ在中国的使用率最高。QQ的普及使得QQ名在网络语言中占据很大比重,对QQ名的语言学研究也很有价值。

因QQ名在中国使用人数太多,范围太广,很难采集到全面完整的语料,因此为了研究的严谨真实,笔者以16至25岁的青年为研究主体,在全国范围内每周五至周日三天在上网高峰时段19:00~22:00随机采集QQ名,每天收集120个,历时一个月,除去重复的,共采集到1000个QQ名。笔者将以此为语料,对QQ名进行语音、语法等方面的研究。

二、QQ名的符号特征

符号包含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语言符号的形式和意义的结合完全由社会“约定俗成”。在网络世界中,符号的定义被扩大化了,不再局限于必须表示某种“约定俗成”的意义,任意性较之现实中的语言符号要强的多。网络中的语言符号也不同于现实中的音义结合体,有些很难甚至根本无法知道读音,比现实中的语言符号更具多样性。以下将从符号的来源和组合两方面来分析QQ名的符号特征。

(一)符号来源

通过对1000个语料的调研,笔者发现QQ名的符号一般来源于以下几种:

1.简体汉字。简体汉字是中国大陆通用的语言文字,此类符号是网民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它既可以单独组成QQ名,也可与其他符号一起组合使用,比如“过客”“74露露”。

2.数字。通过调查,网民一般不会单独使用数字作为QQ名,大多是与其他符号组合使用,表示数量或顺序,也常常用于谐音,比如“3号停车”“1抹残败的笑”;单独组合使用时,一般是网民用自己的QQ号作为QQ名。也有例外,比如:“000”这种QQ名无法推知网民的命名动机。

3.外语单词。一般指英文单词,可单独使用,多数情况下英语常常与其他符号配合使用,共同组成QQ名。比如“MJ”“qq爱”。

4.火星文。百度百科上称“火星文”为“火星人的文字”,是随着网络普及,年轻人为了彰显个性而形成并流行的。“火星文”范围很广泛,包括繁体字、冷僻字、韩文、日文、汉字拆分后的部分等非正规文字符号。这种文字在QQ名中出现频率很高,既可单独组合而成,也可与其他符合一起组合。比如:“ヾ尐馬鎶ツ”“寶貝:惟爱你/fw”。

5.汉语拼音。出现频率不高,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他符合组合。比如:“Fang Fang”“/tiao伊馨”。

6.标点符号、键盘符号等。极少单独使用,多数与其他符号组合而成。比如:“·”“";忘却的旋律”。

QQ名的符号来源非常广泛,以上六种只是笔者在所采集的1000个语料中总结得出的,并不能概括所有的符号。QQ名这种极大的包容性使网民在起名字时有更多的选择性,不像现实生活中的传统名字那样有很高的重复率。这更有利于网民彰显个性。

(二)符号的组合

符号的组合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单一型和混合型。

1.单一型

在笔者检索到的1000条语料中,单一型QQ名共701条,占70.1%。由此看来,网民在起QQ名时,更倾向于使用单一的符号。单一型QQ名还可以细分为多种类型。

表1:单一型QQ名分类使用统计表

类型 数目 占单一型比例 占总数比例 举例

纯汉字型 527 75.2% 52.7% 伤心的我

纯数字型 39 5.6% 3.9% 44444444

纯外语单词型 68 9.7% 6.8% Daisy

纯火星文型 53 7.5% 5.3% ヾ尐馬鎶ツ

纯汉语拼音型 6 0.9% 0.6% Fang Fang

纯符号型 8 1.1% 0.8% ????

统计结果显示,在单一型QQ名的各小类中,纯汉字型QQ名占据绝对优势,由此可以推知,网民在起QQ名时,更倾向于选择自己最熟悉的语言,这样才能更好地传达QQ名所蕴含的思想。纯外语单词型QQ名比例为9.7%,在单一型QQ名中处于第二位,说明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以及外语教育的普及,使得青年网民的外语素养不断提高,网民也很愿意在QQ名中展示自己的外语才华。纯火星文型QQ名虽处于第三位,但在这个以彰显个性为时尚的时代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而纯数字型、纯汉语拼音和纯符号型QQ名由于很难表达思想,故不被网民所广泛使用。

2.混合型

在笔者所搜集的语料中,混合型QQ名所占比重并不小,共有299个,占总数的29.9%。混合型QQ名融合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符号,形式五花八门,深受年轻网民的喜欢,并作为一种时尚逐步发展起来。总结采集的混合型QQ名,共有以下几种类型:

表2:混合型QQ名分类

类型 举例

汉字数字型 花3 邱隘镇23

汉字外语型 Only紫枫 青岛MC沉默

汉字火星文型 开心〆快乐 ゞ敏べル

汉字拼音型 港基电YAN ai纷

汉字符号型 请点击查看 誓言@ 虚伪

数字外语型 Xpnh4745 Averu16024

数字符号型 ___2. 【3】

外语火星文型 queEn £Pistachionuts

外语拼音型 Happy Wen

外语符号型 N*B*A */persist in

火星文符号型 寶[=]貝$愛婗 祇洇、囿妳

多种符号杂糅型 Tan戀她de吻<;()> sea蛇我亓谁

(゜ω゜)=你

虽然混合型QQ名分类复杂多样,但从检索的语料来看,使用最频繁的还是汉字,与汉字组合成的QQ名仍然占多数。除了汉字,“火星文”在混合型QQ名中使用频率也很高。

综合上述研究可以看出,无论是单一型还是混合型,网民们倾向于选择汉字作为QQ名的主要符号,可见,汉字的主体地位是无法撼动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语言、网络符号不断更新,而年轻网民接受外来文化的能力也越来越强,审美性也不断提高。为了追求个性与时尚,在起QQ名方面,外语、火星文还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三、QQ名的语言特征

QQ名是网络语言的成员,更是语言的组成部分。从语言角度对QQ名进行分析,离不开语音、语义、语法。语音方面主要从音节分布、声调特征来分析,它的形式和格律美;语义方面则集中在理性义和色彩义方面,体现出QQ名的意义范畴广泛多样;语法的研究以组合特征和聚合特征为切入点,分析语法结构和词类的使用情况。下面将具体分析QQ名的语言特征。

(一)语音特征

鲁迅先生主张“取名需读音响亮好听,易于传播”。QQ名作为网民在网络世界的身份标识同样需要音韵美。音节、声调的搭配都是影响QQ名是否好听的重要因素。

由于QQ名存在于网络世界中,因此有很多QQ名根本无法推知它的读音,比如:“))))))”。因此,笔者仅选择语料中的527个完全由汉字组成的QQ名作为研究语音特征的样本。

1.音节特征

采集的527个语料都是由一个个音节组合而成的,具体到每个QQ名,音节结构长短不一,从一到十几个不等。通过对527个QQ名的音节分布情况研究,得到如下数据:

表3:QQ名的音节分布表

音节结构 数量 所占比例 举例

单音节 17 3.2% 磊

双音节 160 30.4% 赌神

三音节 84 15.9% 苦咖啡

四音节 154 29.2% 冒牌向南

五音节 48 9.1% 缘分的天空

六音节 31 5.9% 在我肩膀上哭泣

七音节 6 1.2% 真的是优胜劣汰

八音节 10 1.9% 往北的地方海未眠

九音节 8 1.5% 爱上你是我今生的缘

十音节以上 9 1.7% 你不想被打扰我安静的刚好

由上表可知,QQ名音节结构集中在双音节、四音节,两者所占比例最大,比例相加高达59.6%,这符合中国人的传统审美观念。大多数中国人,不论男女老少都喜欢双数的概念,注重对称美。三音节QQ名居第二位,五、六音节的次之,七音节以上的所占比重相对较少,说明网民在起QQ名时,大都喜欢二到六音节的结构形式,这样的QQ名简单大方,容易辨认。

2.声调特征

每个音节都有声调,这是汉语语音的主要特点之一。声调的存在使得汉语音节和音节之间界限分明,富有音乐感。下文主要研究QQ名声调的平仄特征。平仄交替可以使音调抑扬顿挫,悦耳动听。在527个纯汉字QQ名中,双音节到六音节占绝大多数,比例高达90.5%。现以双音节到六音节的QQ名为例,列表如下:

表4:QQ名的平仄分析表

音节结构 QQ名

双音节 小溪(仄平) 云雾(平仄)

三音节 羊骑虎(平平仄) 紫樱桃(仄平平)

我的爱(仄平仄) 男(平仄平)

四音节 三叶木箱(平仄仄平)自由女神(仄平仄平)

漫步人生(仄仄平平) 水中孤月(仄平平仄)

五音节 没事别叫我(平仄平仄仄)

永恒的诺言(仄平平仄平)

六音节 阳光下的微笑(平平仄平平仄)

在我肩上哭泣(仄仄平仄平仄)

通过分析可知,大多数QQ名都讲究平仄搭配,具有韵律美。少数QQ名例外,如“绿琥珀”(仄仄仄)、“心灵之萧”(平平平平)、“莎拉”(平平)、“可可”(仄仄)等,这些QQ名没有平仄的讲究,是由一个音调搭配而成。

总体而言,在语音方面,QQ名的音节结构一般集中在双音节和四音节,讲求对称美,并且大多平仄相间,注重音乐美。

(二)语义特征

“网名如衣服”,“穿”的“衣服”如何吸引人,需要语义的“装饰”。QQ名所表达的语义内容体现出随意性、虚拟性的特征。网民可以通过QQ名扮演任何角色,抒发各种情感而不受约束。

1000个QQ名中有很多无法认知的语料,这里仅选择527个纯汉字型QQ名作为本节的研究样本。

1.语义理性、客观

根据QQ名所涉及的主要对象,大致集中在以下几类:

(1)动物类。表达这类语义内容的QQ名相对较多,小型动物、大型动物都有。小动物网名多集中于女性,大动物网名则男性使用较多。如:“潇洒雪狼”“北极的企鹅”“迷鹿”等。

(2)植物类。主要集中在花、水果、草木之类的植物。如:“紫罗兰”“玫瑰”“花草”“橘子”“翱翔的竹子”等。

(3)自然风光类。主要集中于山河风景,着重体现意境。如:“漠北飞沙”“寒江独钓”“江南”等。

(4)自然现象类。此类主要表现风雨云雾、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等自然现象,这类QQ名也备受网民青睐,使用较多。如:“雨后的彩虹”“笑看冷月”“雷电”“冬日炎炎”等。

(5)食物饮料类。这类QQ名不多,如:“香草奶茶”“苦咖啡”“于汤圆”等。

(6)人物昵称类。这类QQ名一看就让人觉得是现实中的人名、某种人物或昵称,如:“张军”“泰山小子”“小晨”“娟”等。

(7)娱乐休闲类。这类QQ名囊括范围很广泛,包括动漫、歌曲、明星、电影、电视剧等一切与娱乐相关的内容。如:动漫类“小新”,歌曲类“春天里”,明星类“刘德华”,电影类“花样年华”,电视剧类“冒牌向南”等等。

(9)抒发感情类。此类QQ名主要表达网民的感情,如:“阳关下的微笑”“伤心”“我爱你”。

(10)动作行为类。此类QQ名集中表达行为动作的内容。如:“要努力”“在我肩上哭泣”“忽悠”。

(11)其他。无法归类或者无法推知其意义的QQ名。如:“羊骑虎”“唐僧爱用飘柔”等。

以上这11类基本上概括了QQ名所表达的理性意义类型。多数网民将QQ名作为抒发感情的载体,即便是动物、植物、自然现象等类型也处处展示出QQ名使用者的感情。例如:“雨后的阳光”可以表达度过困难时的喜悦,“人生劲是坑”表达对自己人生经历的自嘲。

2.语义主观、随意

由于QQ名的隐蔽性、虚拟性,网民们大都愿意用它来描绘事物、抒感、展示形象,因此QQ名所展现的色彩义很全面,无论是感彩还是语体色彩、形象色彩,都应有尽有。

(1)感彩。QQ名可以是任何感彩的词,它可以让网民自由地抒感而不受约束。可以起名为贬义词“鬼”,也可以叫“天使”,没有人会因此而觉得奇怪。因此,QQ名中既存在大量的褒义词、中性词,如:“开心快乐”“自由女神”“幽谷”等,也存在着许多贬义词,如:“死鬼”“铁石心肠”等。

(2)语体色彩。QQ名里存在许多书面语色彩的词,如:“顺其自然”“永恒”等,也有口语色彩鲜明的词,许多方言、口语也被应用到QQ名中,如:“忽悠”“蜜儿”“笨笨”等。

(3)形象色彩。这类词体现在前文提到的“动植物类、自然风光类及自然现象类”QQ名中,它们可以使QQ名的语义表达更加具体形象,如:“紫菊”“绿琥珀”等。

从理性义和色彩义可以看出QQ名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能体现网民的感情,语义表达具有很强的自主性。

(三)语法特征

QQ名并不像现实中的交际用语那样,需要表达相对完整的意思,还要受到语法规则的严格规范,它的语法特征并不是很明显。在我们收集的语料中,存在很多由非汉字符号组成的QQ名,如“∷鍶慕虾シ”,无法推知它的语法特征,因此笔者仅以527个纯汉字QQ名作为语法分析的语料。QQ名主要由词和短语构成,我们将重点分析词和短语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

1.组合规则

组合成QQ名的词和短语都是由语法单位构成的。在这里主要分析QQ名的结构形式。对QQ名的结构分析如下表所示:

表5:QQ名的结构形式分析表

结构形式 数量 所占比例 举例

联合型 51 9.7% 开心快乐、蓝天白云

偏正型 203 38.5% 红狐狸、哭泣的百合

动宾型 78 14.8% 想你了、听妈妈的话

主谓型 92 17.5% 我心匪石、痴人说梦

补充型 36 6.8% 花朵、马群

其他 67 12.7% 海、小妮、嬛嬛、优智美佳

QQ名中,词和短语的结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尤以偏正型为多,在527个汉字QQ名中,占38.5%。说明网民在起网名时,更倾向于“修饰词+中心语”结构。动宾型、主谓型和补充型QQ名最少,其他类则较为复杂,包含所有无法分析语法特征的QQ名,如:单纯词“何”,附加式合成词“老五”,重叠式合成词“笨笨”,不符合语法结构规范的词“我你爱”等。

2.聚合规则

从词类来看,偏正型QQ名占多数,在偏正型中又以定中关系为主。形容词多数是用来修饰限制名词的,构成偏正短语,名词仍为中心词,如“隐形的翅膀”“郁闷的宝贝”。代词、动词、副词等多见于主谓短语、动宾短语中,如“我最牛”“为你”等。

QQ名以偏正结构和名词为主,也有汉英夹杂型,虽然数量很少,但却是一种新型的网络语法构造,即:汉语动词+ing的形式。如:“打工ing”。

四、结语

QQ名作为网络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语言学研究价值。本文从符号、语音、语义、语法等方面对QQ名进行了分析研究,有助于理解QQ名的语言学特征,拓展语言学的研究领域。此外,QQ名中所展示的符号组合、平仄特征等还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QQ名属于网络语言,但我国目前与网络规范相关的道德与法律体系尚不完善,因此QQ名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不规范、不文明的现象。比如:消极情绪的网名“死”,不堪的网名“狂人日妓”,不符合语法规范的网名“我你爱”(我爱你)等。这些网名与主流文化相背离,影响网络语言的健康发展。

(本文是华北科技学院教研项目“对外汉语专业语言类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的成果之一,编号为[HKJYZD201239]。)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3]曾慧.管窥“新新人类”网名[D].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2006.

[4]毛延生.变异与认同:网名的社会语用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10,(4).

[5]朱蓓蓓,杨阳,张佳慧.社会语言学视角的网名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2009,(8).

数学名言篇9

关键词:语言学专业知识;语义直觉判断;专名指称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795(2014)02-0017-008

在当代语言分析哲学中,直觉似乎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纵览文献,哲学家普遍诉诸直觉以构建理论学说、做出论证阐析。譬如,克里普克的历史一因果学说、Recanati的真值条件语用学以及Borg的语义最小论(刘龙根,2010,2013)等影响甚远的理论无一不是建立在直觉之基础上。与直觉相符的理论往往被认为是合理的、可接受的,而与直觉相悖的理论则被视为错误的或不可接受的。为此,美国哲学家JonathanWeinherg慨叹“脱离了直觉,分析哲学看来就不成其为分析哲学了”(2007:318)。

对直觉的广泛依赖,集中反映了传统哲学研究方法的本质一一坐而论道式的思辨。然而,近年来这种哲学论辩方法逐步受到了挑战。尤其在分析哲学阵营内“实验哲学”(experimental philosophy)异军突起,一批年轻的美国分析哲学家不再端坐在摇椅上沉思,而是走出书斋,像自然科学家那样运用系统的实验方法,深入探究人们对语言哲学、心智哲学及道德哲学等领域内重要哲学问题的看法。其中一项既颇具开拓性又极富争议的研究是关于专名指称的实验研究,正是该项研究引起语言哲学中的实验转向。

1、研究背景

众所周知,当代语言哲学中有两种经典的指称理论:弗雷格、罗素等倡导的描述语理论o(descriptiontheory)与克里普克、普特南等创立的历史-因果理论(causal-historical theory)。描述语理论的核心是专名与描述语相联系,专名的指称就是那些满足相关描述的个体。换言之,专名等于一个或一些特定的描述语(陈嘉映,2003:293-303)。克里普克(1972)强烈反对描述语理论,认为专名绝不等于某一个描述语,并通过如下关于“哥德尔”的思想实验批驳描述语理论:人们一般认为哥德尔是算术不完备定理的发明者,假设事实上该定理由一个名为施密特的人发明,但因某种机缘巧合哥德尔将这一成果窃为己有并公之于众。按照描述语理论,当人们使用“哥德尔”这个名称时,他们事实上指的是施密特,因为施密特是唯一满足“算术不完备定理的发明者”这一描述的人。然而,这一结论似乎与人们的直觉格格不入。克里普克由此拒斥描述语理论,提出了历史一因果学说,认为专名的指称由与该名称有关的历史一因果链条决定,人们使用“哥德尔”谈论的就是哥德尔,而不是施密特(Kripke,1972:83-84)。

半个世纪以来,语言哲学家围绕这两大指称理论孰对孰错争论不休,各执一词。而来自美国的几位哲学家Machery,Mallon,Nichols和Stich(2004)另辟蹊径,采用实验方法为这场理论争鸣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他们将问题的焦点由指称理论本身转移到哲学家在论证过程中或直接或间接地依赖的个人直觉之上,并质疑是否所有人都拥有与哲学家相同的直觉。借鉴克里普克关于“哥德尔”的思想实验,他们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以香港大学和罗格斯大学的本科生为受试,研究他们关于专名指称的直觉。结果表明,中国学生倾向于用“哥德尔”指称施密特,而西方学生倾向于用其指称哥德尔,即东方人与西方人具有不同的语义直觉;而且同一文化群体内的语义直觉也有着较大差异。于是他们得出结论:克里普克的思想实验引发的语义直觉不为人们所共有,他对描述语理论的反驳并不被广泛接受。分析哲学家的个人直觉判断看来缺乏普遍性,并不一定可靠;因而,“哲学家必须全面革新研究方法”(Machery et al.,2004:10)。显然,这一实证研究是对传统哲学研究方法的革故鼎新,引起学界异常激烈的论战。

此后,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Machery等人的研究结果进行检验和批判,力图探讨直觉的跨文化差异究竟是真正的直觉上的差异,抑或由实验设计的缺陷所致。目前,针对其最初实验方案,学者们提出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主要包括受试的母语和二语语言水平的差异(Lam,2010)、说话者指称和语义指称的模糊性(Ludwig,2007;Deutsch,2009)、认知视角模糊性(Svtsma&Livengood,2011)、语言直觉与元语言直觉的混淆(Marti,2009)、普通大众直觉的不可靠性(因而应该倚重专家的直觉)(Devitt,2006、2011、2012;Ludwig,2007:Hofmann,2010;Williamson,2007、2011)等。随之,Machery及其同仁从理论和实验两个角度对各种质疑系统地做出回应,继续坚持原有立场(如Mach-ery et al.,2010;Maehery et al.,2009;Maehery,2011、2012:Weinberg et al.,2010等)。

在上述争鸣中,关于专家直觉与普通大众直觉孰更可靠的争论尤为激烈。特别是Devitt、Ludwig、Hof-mann、Williamson等哲学家提出所谓“为专业知识辩”(expertise defense),认为专业知识可增强直觉的可靠性,具有专业知识的专家的直觉比普通大众的直觉更加可靠。在当下语境中,专家主要指受过系统的有关哲学和语言学的专业训练、具有哲学和语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人,如哲学家、语言(哲)学家,甚至哲学、语言学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普通大众常指非哲学、非语言学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少数研究中指路人;可靠则意味着直觉能经得起推敲与检验。

Devitt一直对基于直觉的传统哲学研究方法颇有微词,力主将科学方法引入语义学研究,因而他赞同Maehery等人凭借实验手段来挑战传统的研究套路。但是,在应当以谁的直觉为基准的问题上Devitt却同Maehery等人发生了龃龉。他认为,选取普通大众作受试,以他们的直觉为理论依据的做法是错误的;相反,实证研究应该检测专业人士的直觉,因为他们的指称直觉更直接相关,也更为可信(Devitt,2012:5)。与Devitt不同,Ludwig(2007)坚决捍卫传统哲学研究方法,认为那些调查普通人关于哲学议题的看法的实验结果对坐而论道式的概念分析方法形不成任何挑战。在他看来,哲学思想实验是一项反思性活动,旨在引发人们关于恰当运用某一概念的潜在知识,这种知识正是直觉或直观判断(Ludwig,2007:135)。一般而言,思想实验涉及实验者和受试,其成功实施依赖于双方准确理解实验要点所在,而唯有经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实验者和受试才能够满足上述要求。同样地,专家的直觉受到Williamson(2007、2011)与Hofmann(2010)的青睐。他们一致认为,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既能够更加准确地区别相似的概念从而避免将其混为一谈做出错误判断,还能够有意识地摆脱不相关因素的影响进而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

然而,“为专业知识辩”这一主张遭到了Weinberg与Gonnerman等人的反驳,他们从多个角度仔细考察哲学专业知识的构成要素,认为哲学研究不可与其他领域的研究相类比(Weinberg et al.,2010)。在诸如医学、气象学等领域,专业知识和训练可能会使专家的直觉判断更为可信。然而在哲学研究中,由于思辨活动本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哲学家缺乏来自外界就其在思想实验中的直觉判断的有益反馈;而且没有其他任何一个领域的研究人员像哲学家那样依赖直觉。因此,他们从根本上拒斥“为专业知识辩”。

除此之外,语言哲学文献中亦不乏实证研究结果与“专业知识增强直觉的可靠性”这一观点相悖的例子。譬如,Machely(2012)通过实验发现,语言学专业知识对不同领域的语言学家产生不一致的影响:语言哲学家和语义学家多拥有历史一因果直觉,而社会语言学家、人类语言学家、历史语言学家多拥有描述直觉。据此,Machery认为拥有语言学专业知识并不能提高语义直觉的可靠性,专业知识一定程度上使得专家们彤成偏见。然而,Machery的研究存在一个问题,即研究所用问卷材料中出现了一个专名(Tsu Ch'ungChih)和两个自然种类名称(lemon,mantup),而人们关于这两类名称的指称直觉是否一致仍待研究,故将二者一并讨论所得结果令人生疑。

综上,Machery等人的开拓性研究引发了语言哲学界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产出累累硕果,亦不断遭到质疑与挑战。专家直觉与普通大众直觉孰更可靠尚无定论,“为专业知识辩”亟需得到更多经验证据的有力支持。此外,迄今学界关于专业知识对语义直觉影响的研究均从西方学者的视角出发、以西方人为受试,鲜有研究专门针对语言学专业知识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东方人的语义直觉。有鉴于此,本文拟通过调查问卷手段,考察中国大陆受试关于专名指称的直觉,探究语言学专业知识与语义直觉的关系,以期为本研究领域做出贡献。

2、研究设计

2.1 研究问题

本研究主要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①语言学专业知识对语义直觉有无影响?

②语言学专业知识是否可以提高语义直觉的可靠性?

2.2 研究对象

本实验研究对象为随机选取的96名中国大陆学生(硕士、博士研究生)和语言(哲)学家,其母语均为汉语。其中,36名学生为上海某两所高校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具体包含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美文学、英汉翻泽等下设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经过若干年本、硕(博)阶段英语语言学相关专业课程的集中训练,均积累了一定的语言学专业知识;另外36名学生来自上海地区几所大学计算机、数学、物理、经济管理等专业,这些受试除了学习过一些公共英语课程之外,未曾研修过任何与语言学相关的课程,也未接受过与语言相关的专业训练,因而基本不具备语言学专业知识;另有24名受试为第八届中西语言哲学“夏日书院”系列学术研讨会的与会专家和学者,他们长期从事语言学和语言哲学研究,掌握了系统的语言(哲)学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下文中将这些受试分成三组,分别命名为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组(简称专业学生组)、非外国语言文学专业人t组(简称非专业人士组)和专家组。

2.3 研究工具

本实验使用的研究工具为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两部分:专名指称问卷及受试背景调查问卷。其中第一部分,参考已有文献中“哥德尔”及“祖冲之”的故事(Machery et al.,2004,2009;Machery,2012),并对其进行改编,以使其内容更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习惯(见附录)。每个故事后设有两个问题:关键问题和干扰题,且故事一的关键问题设置采用了直接提法,故事二的关键问题则采用间接提法,以便更好地捕捉受试关于专名指称的直觉。无论哪种提法,关键问题后的选项A均符合描述直觉,而选项B符合历史.因果直觉。为了收集更多有关受试对故事材料和问题的理解的数据,在每道关键问题后配有一个受试对自己所给答案的把握程度的五点量表(“完全没有把握”、“没有把握”、“不确定”、“有把握”、“十分有把握”);在故事二的关键问题之后还划有横线要求受试填写判断理由。正式发放问卷之前,对20名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的硕士生和计算机专业的博士生进行了调查,预测问卷材料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在分析预测结果和受试反馈意见的基础上,对原始问卷进行了修改和调整,使故事材料和问题表述更为清晰准确、简洁明了。

2.4 数据收集与处理

数据整理时,由于部分问卷未填写完整或干扰题回答错误,剔除了15份无效问卷,得到有效问卷81份:专家组22份、专业学生组27份,非专业人七组32份。作者将81份有效问卷编码后对关键问题的答案进行赋值。根据惯例,本研究集中报告有关历史一因果直觉的数据,故关键题选A(描述直觉)得O分,选B(历史-因果直觉)得1分,每个受试所得分值范围为0~2分。最后将实验数据逐一输入计算机,利用数据分析软件SPSS 16.0和Excel 2010对其进行描述统计和分析。为了考察语言学知识对专名指称直觉的影响,对专家组、专业学生组、非专业人士组三组数据进行一元方差分析,以检测三组之间是否有显著性差异。此外,本文间接测量直觉的可靠性,即通过计算分析每组受试得分的标准差来观察其组内差异的大小;若某组组内差异较小,即该组受试的直觉的一致性较高,那么该组受试的直觉就较为可信。

3、结果与讨论

具有语言学专业知识的专家和学生与没有语言学专业知识的普通学生关于专名指称的直觉到底有何异同,这一问题可以从对三组受试相关数据的描述统计与分析中得到答案。根据表1,专家组平均分最高,专业学生组均分次之,非专业人士组的均分最低。三组受试标准差由小到大为专家组

为了考察表1中的平均值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从而确定语言学专业知识对专名指称直觉有无影响,采用一元方差分析(one-way analysis of vaFiaHce)方法对三组数据进行了比较。检验结果显示,F(2.78=3.329,p=.045.05、p=.079>.05),而专家组与非专业人士组组间差异显著(p=.019

上述结果表明语言学专业知识对中国大陆受试关于专名指称的直觉有影响,专业人士、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学生、非外国语言文学专业人士具有不同的直觉;而“语言学专业知识是否可提高语义直觉的可靠性”这一问题似乎未能得到完全肯定的回答。下文将结合受试背景调查问卷收集到的数据对研究结果做进一步分析与讨论。

首先,专家背景调查问卷中研究方向/兴趣一栏的结果(图3)显示,从事语言哲学相关研究的专家占55%,从事语用学、语义学研究的占18%,其余的专家从事语言学及语言与认知等相关学科的研究。在“最熟悉的语言哲学、语义学著作”一栏中,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哲学研究》、克里普克的《命名与必然性》、不同作者的《语义学》(如莱昂斯、萨义德)、《语言哲学》(如莱肯、陈嘉映)等著作多次被提到。概括而言,本组受试在大致相同的研究领域中,阅读和钻研相关经典著作及文献。常年的积累与思辨使他们掌握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从业经验,培养了精确地分析概念、准确地运用概念的能力,在解决复杂哲学论题时能够尽量避免做出错误判断。针对本研究中专名指称这一经典哲学论题,相似的学术背景使他们做出大体一致的判断。相比之下,他们更多地拥有克里普克式的历史-因果直觉,认为在假定的故事情境下,当张华、李明使用专名“祖冲之”和“哥德尔”时分别指称祖冲之和哥德尔,而非张衡与施密特。

与专家组相反,如图4所示,参与本次调查的非外同语言文学专业人士大多是数学和计算机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共占85%),他们对语言学学科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所知甚少。在既缺乏语言学专业知识,又未掌握解决语言学相关々业难题的技能的情况下,他们对于所读故事中专名指称的判断更符合描述语理论,更加倾向于认为一个专名的指称对象就是那个满足某一(些)描述语的个体。因而,在他们看来,当张华使用专名“祖冲之”时实际指的是张衡,因为只有张衡唯一满足“实际上推算出至日的精确时刻(却不为张华所知)的那个人”这一描述;当李明说“哥德尔真是个伟大的数学家”时,他实际指的是“施密特”,因为施密特唯一满足“实际证明算术不完备定理定理的那个人”的描述,所以李明所说的话应该是正确的。如此,非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组受试给出的答案大多不符合历史-因果学说,故全组均分最低。

最后,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组的情况略有不同、由图5可见,一半以上的学生来自翻译(英汉笔译与口译)专业,另有部分组员来自英美文学和语言学学业(具体研究方向包括系统功能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少部分来自语言哲学专业。作为较高水平的英语专业学生,经过各种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在特定研究方向的训练与钻研,他们所掌握的语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多少理论上应该处于专家组和非专业人士组的中间水平。由此推论,该组受试作答时组内一致性也应该介于专家组与非专业组之间。然而,实际上该组的组内差异性最大,这一结果如何解释?Machery(2012)提出专业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形成偏见,进而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直觉判断,这一看法在此不无道理.就本组受试而言,在不同专业方向的学习和训练中,他们掌握了不同的专业理论知识与研究方法;面对某一语言现象或问题时,结合自身积累和经验给出相应的看法。然而,这些受试专业知识的掌握毕竟不及专家水平,他们还尚未形成专家那样坚定的理论立场,对于同一类型的问题或许不能给出完全一致的答案。藉此,不甚相同的专业研习背景和尚不坚定的理论立场双重因素使得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组的受试在回答关于“祖冲之”和“哥德尔”这两个原本属于关于专名指称的同一类问题时做出了不同的判断,致使该组所得数据呈现最大的变异性。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语言学专业知识的确影响语义直觉判断。具有丰富的语言学专业知识的专家、具有一定的语言学专业知识的学生与不具有语言学专业知识的普通学生在假定的故事情景中,对专名“祖冲之”和“哥德尔”的指称的直觉反应迥然不同统计检验一元方差分析结果证实了三组受试在对这两个专名指称的直觉判断上存在着系统性的差异。对三组数据进一步两两比较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专家组与非专业人士组之间差异显著,表明这两组受试数据上的差异确实是由不同的实验处理引起,而非一些无关因素所致,在此研究中即是有无语言学专业知识所引起的系统差异。换言之,语言学专业知识的积累以及相关专业的训练使得专家更多地拥有历史一因果直觉;而非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则更多地拥有描述直觉。

然而,关于专业知识能够提高直觉的可靠性这一看法,本研究结果尚不足以提供充分的佐证。假设一组受试掌握的语言学专业知识越丰富,他们对专名指称的直觉判断应该越趋于一致,组内差异性就越小,该组的直觉就越可靠;那么,只有当标准差――作为衡量可靠性的指标――的大小排序为专家组

4、结语

数学名言篇10

关键词:数学故事;数学历史;成语;名人名言

我们要加强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让语文学科在数学学习中互相渗透和融入,让语文学科的学习方法、学习内容、思维方式融入数学学习中,从而让学生更热爱数学这门学科,执迷于对数学的探索。平时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一、利用数学故事渗透数学思想

有人说过:“数学知识是可以遗忘的,那么被遗留下来的就是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在小学语文课本中选编了不少千百年来人们广为传颂的智慧故事,这些故事中蕴含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如“曹冲称象”蕴含等量代换的思想,司马光砸缸蕴含从反面入手思想,田忌赛马蕴含逐次调整思想。这些题材广泛、妙趣横生的故事能引发学生无穷的遐想,激起学生思维的碰撞。教师如果能正确引导学生对每则故事冷静思索、细心体味,就会给学生以思想方法的启迪。

二、利用数学历史让孩子再创造

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只有理解人类如何获得某些事实或概念的知识,我们才能对人类孩子应该如何获得这样的知识作出更好的判断。”这就要求教师思考数学发展史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关于数学概念、方法、语言发展的历史道路的信息。因此在学习负数时,通过了解历史我知道科学家遇到的困难:负数产生的必要性;负数的意义等。在设计教案时首先我让学生探究上下车如何表示,然后介绍人类探究的历程并比较各种表示方法,再让学生看温度计。从学生日常生活出发,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地“创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负数”,而这又可以与数学家发明的数对相媲美。学生经历了负数的“再创造”过程,体验了创造的快乐,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自豪感与成就感,乐于学习的积极情感在教师恰当中肯的评价中得到培养。

三、利用扩句、缩句突破重难点

语文教学中,常要求学生扩句、缩句,句子不论扩句还是缩句都要找准基本句型,且扩句或缩句之后并不改变句子本身的意思,这在分数应用题中有广泛的应用。学生在解答分数应用题时常常会发生错误,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对有些题目不能准确地找出单位1的量,从而出现不能正确解答题目,养殖场有鸡120只,鸭比鸡多■,求鸭有多少只。把第二个条件改成“比鸭多■”对于这样的一组题,列式是不一样,答案也不一样。原因正是单位“1”的不一样,学生很难理解题意。如果让学生补充完整单位“1”变成“鸡比鸭多鸭的■”,“鸭比鸡多鸡的■”,题目就豁然开朗了。

缩句在解决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时起到很好的作用,通过缩句去掉题中不必要的词语,缩出题目的主干,难题就迎刃而解了。如,某校六年级有女生120人,男生人数比女生多■,求男生有多少人?通过画图、找准单位“1”等常规分析后。最后得出结论要求男生多少人?就是求120的(1+■)是多少?这样就把一道复杂的应用题缩成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类型相符的简单文字题。

四、利用成语巩固学习的知识

在数学练习中,如果能够发挥出成语的作用巩固学习的知识,学生一定会学得津津有味,而且,记忆十分深刻。如:在教学“百分数”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蕴含与百分率丰富的文化内涵,增设了这样一个环节:“成语百发百中”的意思谁能用百分率来表示?学生愣一下,犹豫地回答:“百分之一百。”“还有哪个成语也含有百分之一百的意思?”“十全十美”……“请四人小组合作再找出一些能用百分数表示的成语。”学生兴趣盎然地讨论着,有的还当场翻起了成语词典:“十室九空”“百里挑一”“九死一生”……交流时学生说出了许多相关的成语。课后学生在数学日记中写到:以前从没有想到数学课上能学成语,还有简单的百分数竟能表示含义丰富的成语,这节课真有趣。对于从数学的角度去研究成语,让成语与百分数结合,学生不仅进一步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而且更深刻地理解了这些成语的含义。这样既丰富了数学教学内容,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利用名人名言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