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文明十篇

时间:2023-03-15 10:01:53

传承文明

传承文明篇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5010班的王宇涵。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传承传统文化,过文明简约的清明节》。

沐浴着和煦的春风,伴随着浓浓的春意,我们一起走进了美丽的四月。每年公历的4月5日是清明节,清明节既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祭祖和扫墓是清明节中的重要仪式,历代沿袭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当这个特殊的时候,人们都会倍加思念已经去世的亲人。在清明节前后,每家每户的孩子,都会在长辈的带领下,举家祭扫祖先的灵墓,既是为传承每一家生生不息的家风和美德,也是行孝的具体表现。学校也都会以不同的形式,举行各式各样的纪念活动,缅怀革命先辈,纪念战斗英雄。无论是小家还是大家,在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朴素的思想,就是不忘历史,不忘先辈。此时此刻,当我们聚集在鲜艳的国旗下,是否想到:这面代表着共和国的五星红旗,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洒尽热血、献出生命染红的呢?一幅幅英雄的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烈士们为了祖国独立统一挺身而出,为了人民的解放,甘洒一腔热血。那些英勇的烈士们不愧为炎黄子孙的后代,不愧为新中国永远矗立的丰碑!

可是如今,很多地方的清明节纪念活动缺少了文明的色彩和庄重的味道。有的把纸钱随地撒以至污染了环境,有的放鞭炮不注意引发山火,还有的甚至充斥着封建迷信思想。纪念已逝亲人,重在表达情感。我们不妨采用音乐祭扫、鲜花悼念、植树寄哀思等更多既经济又文明的方式。在先人的墓碑前,放一段亲人生前喜爱的音乐,献上一束束或洁白或金黄的菊花,植上一株绿油油的常青树木……传递给先人的是追忆和思念,留给我们晚辈的是文明与简约。

传承文明篇2

南通人王玉祥为了研发南通缂丝,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走出工作单位,自行创建南通宣和缂丝研制所,继续研发生产南通缂丝(本缂丝)作品。通过十多年研发,于2008年,王玉祥的宣和缂丝研制所共研发出国内现存的七大缂丝品种,并把南通缂丝由外销转至内贸,真正体现出中国缂丝的艺术价值。

关于缂丝的分类、材料以及技艺特点和传承情况,笔者采访了南通宣和缂丝研制所创办者缂丝传承人王玉祥的儿子南通缂丝代表性传承人王晓星。

悠久的文明

回纬不断经

王晓星的容貌比他四十多岁年龄年轻很多,但给人印象是精干、沉稳。他的大床上摆满缂丝作品,想必他是正在审查或研究。笔者与之交谈,感觉他语言逻辑很强,如同织造缂丝技艺,只见图案不露经,色块之间显筋络。

缂丝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年的历史,通过一代代缂丝人改进传承,现代已有七种产品呈现在人们面前,本缂丝(宋缂丝)、明缂丝、铝缂丝、绒缂丝、引箔缂丝等。虽然这七种缂丝品种状态各异,但“通经断纬” 现象是他们的精髓、灵魂,虽然他们各有其名,但统称叫缂丝。王晓星拿起本缂丝作品,边说边介绍缂丝的种类。

南通缂丝既为本缂丝,虽然它在历史上没有固定的名称,但却贯穿了中国缂丝整个发展史。许多专家根据缂丝产生的年代和形态,把它称之为“宋缂丝”。 南宋史学家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一书中记载了南通缂丝的历史。想必南通宣和缂丝研制所启用北宋宣和年号二字,是有渊源的。这个猜想被王晓星认可。

说起近代南通缂丝的发展,王晓星表述清晰。清末民初民族实业家张謇先生于1914年在南通重建女工传习所,内设刺绣、编织两科。刺绣聘请沈寿任绣科主任,缂丝科目是从京城聘请了两名男性技师;因男女有别,只好把缂丝科目移至南通平民工场。从1914年底至1919年间,南通缂丝已步入成熟期,并开始销售并作为贵重礼品相送。张謇先生称其为“通缂” 暨南通缂丝,以示与苏州明缂丝区别, 但现代人惯称其为“本缂丝” 。本缂丝即保留了中国土布平整挺刮的身影,又保留了原始毛缂丝的厚重之风格,且不失缂丝细腻精巧。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南通和全国一样,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南通女工传习所如风中残烛,南通缂丝也步入了濒危的境地。

新中国成立后,在原女工传习所的基础上成立了南通工艺美术研究所,研发多种织绣技术。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促进了外贸业务额增大,南通工艺美术研究所决定原和服科副科长王玉祥领导南通缂丝的研究开发生产,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南通缂丝已批量销往 日本;期间,并研究开发出的引箔缂丝,为江苏省添补了一项空白。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南通工艺美术研究所面临解体,王玉祥自行成立南通宣和缂丝研制所,继续研究开发生产南通缂丝(本缂丝)。2008年,王玉祥在南通宣和缂丝研制所研发出七大缂丝品种,并由外销转至内贸,真正体现出中国缂丝的艺术价值。

本缂丝的技艺特色

记者问到缂丝的种类与织造技艺。王晓星娓娓道来,泾渭分明。

本缂丝与明缂丝为中国缂丝中的两大主流品种,“通经回纬”技法是它们的基石;“通经断纬”现象是它们的共性。有资料称,缂丝是通经断纬其实是不对的,至少说是不完整或不全面的。整个织造过程中是通经回纬,用木梭引线来回穿梭,只有色块和色块之间才表现为“通经断纬”。说话间,王晓星打开本缂丝作品,与记者迎光观看,作品图案色块与底块衔接处,隐约出现镂雕光线,浮雕层次感毕现,但是,色块之间连接牢固。王晓星说:“这就是所谓的‘通经断纬’现象。”

专家称本缂丝为宋缂丝。王晓星认为,该缂丝品种为“本缂丝”较妥当。本是原本,本来的意思。本缂丝为缂丝领域中的活化石,它承载了缂丝发展的全过程,依它为基础,缂丝领域分别衍生出其他品种,如明缂丝、本缂丝、本缂丝、引箔缂丝等七大类品种。虽然本缂丝在宋代之后逐渐被人们偏废,但它的技法灵魂尤在,还不时被人们所用。

本缂丝另一个表面特征明显,通体呈现罗纹档(历史上又称瓦楞地),面料平整挺刮,再加上瑰丽华贵的色丝,作品显得大气又不失细腻和精巧。虽然整体比明缂丝厚重,但处处蕴藏着精致,耐人寻味。从本缂丝身上折射出中国艺术的妙境,在形体之外妙处四溢。另一个容易被人忽视的特点是,传统机子、纯手工。老子曰:“大巧若拙。”这是一条深刻的哲学道理,难得人们给本缂丝的评价一“雍容华贵,唯妙大气!”

本缂丝与明缂丝制作区别,在三个方面尤为突出。一是原材料的规格区别。本缂丝原本从缂毛、缂棉、缂麻的基础上转化而来,所以用线较粗,而且是熟丝,经线一般都加强捻。明缂丝用生丝。

二是制作方式和要求的区别。本缂丝要求面料平整挺刮,所以经面张力要大,一般为100克 /根 (每根经线承担100克的拉力),所以本缂丝的经线较粗,捻度较大,拉力大否则承受不了这么大的张力。出梭时的纬线与经线夹角成50度(与面料成40度角),无论做画面或素地都得保持这个角度,否则面料整体观感不平整。关于罗纹档现象,是制造时经线张力大迫使纬线弯曲,形成了纬包经现象,也是形成立体感的特点。而明缂丝经线细捻度低,承受不了多大的张力,而且出梭角度小,织出来的面料呈平纹状。

传承文明篇3

那么,老师的贡献在哪里呢?老师做了什么样的称得上伟大的贡献呢?我们说,老师最伟大的贡献在于它传承了人类的文明。大家都知道人类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人类生命得以延续那是因为自然赋予了我们繁衍的能力。而和延续生命同样重要的是文明的传承。那么,像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样灿烂的人类文明得以延续和继承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教育,靠的是老师!大家不要以为文明只要通过文字,通过笔和纸记录下来了就能延续了,不是的!大家不相信可以看看已成为人类文明历史的三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印度和古巴比伦,他们留下的有的是文字、有的是图书,你去埃及金字塔看看,到处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但是为什么现在的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会看着墙壁上布满的文字发呆呢?为什么这三大文明古国都没有能够把自己的文明完整地延续下来呢?朋友们,道理很简单!因为没有懂得的人去教那几个所谓的考古学家,因为这三个国家由于各种原因教育出了点问题。那么,为什么另一大文明古国中国却能不间断的延续自己的文明呢?亲爱的朋友们,道理同样很简单!因为中国的教育制度那可是全世界出了名的:古有八股文,今有3+1,虽然过分了点,但是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一个事实,文明确实是要靠教育和老师来延续的。或者更准确的说,文明靠的是这个社会中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师群体来传延的。大家说,老师承担了人类文明的传延,老师伟大不伟大?当然伟大!古人云(说),文以载道,师以传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由文明的传承我们看到了老师的伟大,我们说这是老师这一神圣职责本身所决定的,这是历史赋予老师的使命,是外在的。但,我一直认为真正的老师,他们所具有的无私的爱心,他们一辈子“爱”的付出更是对老师这一传承人类文明之伟大事业的升华!亲爱的朋友们,这绝对不是什么空谈,那么,来听听这些感人的事迹吧。

2004年9月,新华网报道了优秀女教师马宪华的感人事迹。从1996年到2004年,这位女教师一个人教八门课程,一个人带六个年龄段,一个人包揽了整个学校的孩子。学校在大山深处,她无论寒暑,每天要绕过四座山,趟过五条河,走过33里路。她说:“我可以无愧地告诉大家,我没有耽误过孩子们一节课。”这样一位只关心特困山区孩子的将来,而不追求自身发展、不追求物质利益、甚至连一节课都不愿拉下的老师,不伟大吗?!

那么再来看看今年3月份刚刚发生的一个例子,江苏省金坛市城南小学52岁的殷雪梅老师在护送学生过马路时,肇事卡车飞驰而来,殷雪梅老师张开双臂,奋力将走在马路中央的6名学生推到一旁。学生们安然无恙,但是,她自己却因为用了整一个的身体去抵挡卡车的强烈撞击而被抛出25米远,永远地离开了她的学生们。送行那天,孩子们都哭成了泪人儿,孩子们都说她比妈妈还要亲。这样一位用了自己的生命去保护学生的老师,不伟大吗?!我们要歌颂的不就是这样的老师吗?!

传承文明篇4

甘肃省文物商店设立于1978年,是经国家批准的甘肃省惟一一家专门从事流散文物征集及销售的国有单位,隶属于甘肃省文物局。商店经营凡清乾隆六十年(1795)以后的各类文物,包括瓷器、陶器、玉器、名人字画、景泰蓝、竹木牙雕以及复仿制品和新工艺品等。近年来,商店积极面向市场,不断拓展进取,拾遗补缺,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增进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清代百名进士墨迹展”规模广、规格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甘肃省文物商店“澡雪山房”画廊将以此为序幕,不断推出好的展览。

八成网民支持节假日调整方案 最终方案年内公布

11月9日起,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在新华网等网站上公布并开展民意调查,引起强烈反响。据初步统计,大约155万网民参加了此项调查。网上民意调查于11月15日24时结束。调查结果显示,约有八成网民支持调整方案。最终的方案有望年内正式公布。 从各网站投票结果看,在各调查选项中,法定节假日总天数由10天增加到11天的支持率约为89%,调整“五一”并增加三个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的支持率约为68%,保留国庆节和春节两个黄金周的支持率约为82%,将春节放假时间提前到除夕的支持率约为81%,将元旦、“五一”及三个新增法定假日与前后周末调整成连续三天“小长假”的支持率约为77%,全面推行职工带薪休假制度的支持率约为90%。综合以上调查结果,约有八成网民支持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 据介绍,在开展网上民意调查的同时,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研究小组还通过热线电话、电子邮件和信件方式收到了市民的反馈意见。所有收集的意见都将被归纳和汇总,然后上报国务院。最终的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有望年内正式公布,明年的法定节假日安排将依据新方案制定。

180亿美元打造新丝绸之路 中亚八国联手建立亚欧交通走廊

“中亚区域经济合作计划”(CAREC)八国11月3日通过了一项180亿美元的战略计划,该计划旨在改善中亚地区的公路、机场、铁路及海港运输网络,令中亚地区成为欧洲与亚洲贸易的重要交通路线,打造一条类似于古代丝绸之路的现代丝绸之路。这一项战略计划是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举行的CAREC第六次部长会议上通过的。来自阿富汗、阿塞拜疆、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共和国、蒙古、塔吉克斯坦及乌兹别克斯坦八国的部长参加了此次会议。

该计划将在未来十年内投资187亿美元兴建六大交通走廊,主要为公路及铁路连接。其中大约一半的资金来自亚行这样的多边机构,其余部分将由中亚各国承担。新建的交通走廊不会完全按照丝绸之路的路线修建,不仅有东西走向的通道,也有南北走向的路线,以便将中亚各国、俄罗斯及中国与南亚及海湾地区连接起来。

世界旅交会刮起“环保风” “绿色旅游”是未来趋势

环保成为11月12日在伦敦开幕举行的一年一度世界旅游交易会的主导话题。不仅加纳、秘鲁等发展中国家推出生态旅游项目,而且专家预测,“绿色旅游”将是未来旅游的趋势。

世界旅游交易会创立至今已有28年的历史。在过去,交易会一直努力将环保纳入产业日程,并设立了“环境意识日”。据悉,本年度交易会将于11月14日正式推出“负责任旅游日”。 世界旅游交易会主席菲奥娜・杰弗里在会议上说,气候变化一度被认为是一个纯政治问题,但今非昔比,专家一致认为,气候变化将对旅游业产生重要、深远的影响,“旅游业不能无视气候变化,我们必须行动起来在全球范围内应对这个巨大的挑战”。世界旅游组织总干事弗兰贾利在发言中说,旅游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和与贫困作战的重要组成部分。1970年,国际游客人数仅有1.6亿,2006年则达到8.46亿,预计到2020年将增加到16亿。如此众多的游客在世界各地旅行不可能不对环境和气候产生影响,而此次会议则表明旅游业已积极加入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之中。

第四届中国西安(国际)旅游博览会将于2008年3月在西安举行

为充分借助奥运商机,有效地促进西部地区与国内外旅游业的对接与合作,给旅游企业提供一个展示旅游亮点、共享旅游资源、寻找合作商机的交易平台,经西安市人民政府批准,由西安市旅游局和商贸局联合中西部各省(市、区)的旅游行业主管部门共同主办,西安正阳商展策划服务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四中国西安(国际)旅游博览会将于2008年3月8~10日在陕西国际展览中心隆重召开。

本届旅博会将设1000个国际标准展位,将有来自国内外和港澳台的旅游机构、旅行商、航空公司及媒 体代表参加本次大会。同时本届旅游博览会还将举办“2008奥运之旅・西部旅游采购会”、“2008旅游线路(资源)及新政策推介会”、丝绸之路风情展演、“中国东西部旅游合作与发展高峰论坛”等系列活动。

百强旅行社聚首兰州 甘肃旅游业借机发展

10月21日,由中国旅行社协会主办的“2007年度中国旅行社协会理事大会暨中国旅行社业发展研讨会”、“中国百强旅行社甘肃行”大型活动在甘肃兰州启幕。本次会议是全国旅行社业界的大会,也是甘肃省首次承办的全国性旅行社业界会议。来自全国旅行社业界的200多名代表,既有中国旅游业的高端管理层人士,也有旅行社的经营者,大多数还是中国“双百强”旅行社的负责人。本次会议规格高,活动内容丰富,对促进我国旅行社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会议活动分三部分进行,一是召开了中国旅行社协会理事大会,二是举办了中国旅行社业发展研讨会,三是举行了“中国百强旅行社甘肃行”启动仪式。

北疆建沙漠公园 游客可览人工“月牙泉”

新疆北部地区最大的沙漠公园――沙洲生态园正在建设中,其中的一个亮点即是采用先进的防渗技术在沙漠中修筑人工“月牙泉”。

沙漠公园位于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一带,从乌鲁木齐市乘车只需一个多小时。 吉木萨尔县旅游局工作人员介绍说,采用管道输水,利用防渗技术修建的“月牙泉”,除了能使游客在干旱的沙漠中体验水的宝贵,也可在一定范围内解决沙漠中野生动物的饮水难题。据了解,沙漠公园项目计划用地25平方公里,分两期完成。一期计划投资1580万元,用于建设防护林带、民族特色风情园、沙漠观光车、水陆两用的沙漠冲浪车等游览娱乐项目。二期计划投资600多万元,建设沙漠草场、以大芸繁殖为主的沙生植物研究中心、野生动物观光园,整个项目将于2008年“五一”前完工。

传承文明篇5

转贴于

正如在天人合一的文化意识下个体性往往容易被磨灭一样,个体主义与物质利益中心主义现象发展得过分突出,不仅会背离传统和谐文化的价值基础,而且同样会束缚社会效率与现代文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不和谐现象,正在成为文明进步本身发展的障碍。这表明,如果个体主义放弃整体和谐是个体发展的前提条件这一长期约束因子,就会表现出对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的危害性。因而,实现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价值理念创新――构建个体与社会整体协同的和谐文化价值体系――已经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可见,放弃整体性前提的过度个体主义与物质利益中心主义价值观,必然要向将个体置于整体发展之中的和谐价值观发展过渡,否则任何个体最终都难以获得长久的幸福生活,任何文明进步都将因社会矛盾加剧而停止。拉美现象在本质上就是由过度个体主义价值观与自由主义制度安排下的贫富差距扩大而引起的。这也就是新世纪初期以来,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和文化背景。

建立一种基于“个体―整体”统一性的和谐社会价值理念与制度架构,实现现代文明进步中的文化糅合与制度创新

传承文明篇6

家庭是社会最小组合单位,也是最基础的社会分子。没有小家庭就没有社会大家庭。和睦、和谐的家庭关系,是社会稳定的基石。中国是文明古国,有着几千年的光荣历史。在传统思想教育史册上有着璀璨奇葩——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还有家风教育汇聚成中华精神文明的核心。在这百花盛开的园地里有许许多多代表人物,人们把关公、岳飞等人物塑造成“仁、义、礼、孝……”的化身,以忠孝为人生必须遵循准则,光荣的传统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家教在传统教育中起到积极的不可低估的作用。迄今社会上大多数的家庭,继续秉承祖先的教诲,弘扬光荣传统,勤俭持家过日子,以尊老爱幼为出发点建设和睦和谐的家庭关系。这样和谐稳定的家庭关系对社会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值得称赞,值得渲染,促进社会稳定,快速向前发展进步。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由于一切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人人向“钱”看齐,社会上滋生了一种畸形的思想观念:金钱至上。在这种极其不健康的思想影响下,对中华传统的精神文明冲击很大,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健康发展起到负而作用,而且影响极坏。一些人在社会公共活动场合上公开宣称:良心值几个钱?可以断言,“良心”无价之宝藏。“良心”是衡量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的基础。

钱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 ,维持人的生存必备基础。但是,良心是衡量做人是准则,是纯洁心灵中的核心,参与社会活动应遵循的公德规则。失去了良心的人,其行为规则将是杂乱无章的,也是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传承文明篇7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离不开普通话。

说普通话,这句话说的一点也没错,比如说四川人,如一个四川人向你问路,以前是我国交通不便,所以四川方言才没有改,但现在,外地客人是一天比一天多,和外地客人对话就很不方便了,所以大家要说普通话。

有一个从外地来到上海的打工青年,在找工作的时候,由于不懂得普通话还闹出了许多笑话呢。他去应聘理发师的时候,经理问他:“陈某某是不是你本人?”他却回答;"我不是日本人。”弄得经理哭笑不得。后来他不觉得应该先学学普通话,他便找了一个老师教他普通话。最终成了某某公司的总经理。听完上面的故事,我们应该知道普通话是多么的重要了吗。

推广普通话,恳请各界人士共同加以积极的宣传和提倡!

传承文明篇8

一、认清中年级写字教学的现状

目前,小学生的汉字书写情况堪忧,写字作为小学生的一种基本能力,其功能性正在逐渐丧失。

(一)错别字连篇累牍

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我经常发现他们的书写中错别字很多,我粗略地统计了一下:每篇作文的错别字达到13.6个,字体结构不规范,整体给人的感觉是凌乱。作文中,学生经常混淆形近字,如“拔”“拨”等。无法正确区分同音字、音近字,也是学生的书写弊病,如书写“武”“慌”“添”“神”等字时,要么画蛇添足,要么删减笔画。

(二)书写姿势不规范

在写作业时,学生的用笔习惯不当。执笔方法是否正确,关系到笔的控制能力、运笔的灵活性、书写的速度,直接影响书写的效果。执笔错误一旦形成,很难纠正。学生的坐姿习惯也存在很多问题。有的直接趴在书桌上书写;有的侧着身体,歪斜着作业本书写,久而久之,字的笔画也歪斜了,甚至连整个字、整行字、整页字都一股脑地歪斜了。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有利于防止脊椎弯曲和眼睛近视等情况的出现,更有利于学生对汉字字体结构的把握。

二、深层次原因分析

针对以上情况,我在进行了一段长时间的深入分析与研究后,找到了一些成因。

(一)家长对写字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很多家长对写字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很多家长缺乏对汉字重要性的认识,认为孩子的分数是最重要的,字写得好坏无所谓,不重视写字教学,造成学生作业书写不工整、不规范等情况。家长的错误倾向直接影响学生的写字态度,使部分学生对写字教学产生错误认识。

(二)教师对教学的把握不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把汉字书写作为教学的重点,没有把识字、写字摆在突出的位置。小学中年级的教学重点已经由认识汉字及对汉字结构的把握向了解语句语义方向延伸,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讲解上,挤占了学生识字和写字的时间。一节课中,用来指导学生书写的时间只有几分钟,识字、写字成了一种点缀。这样,不但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不利于教师对学生的书写的指导。

(三)小学生特殊的年龄特征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意志较薄弱,自我约束力或自控能力不强。枯燥的汉字书写与游戏相比,显然后者对小学生更具吸引力。做家庭作业时,小学生在没有被监督的情况下,往往抱着“写完就可以玩或者看电视”的心态去写作业,汉字书写的正确性和结构的完整性是得不到保证的。长此以往,学生的书写出现不规范、不美观的情况是必然的。

三、有效提高写字教学的策略

经过这些年的研究,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扬长避短,有的放矢,我认为写字教学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家长需要从思想上重视小学生的写字教育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学生的写字教育影响深远,家长积极的心态可以有效地影响和改变学生的写字习惯。平时,家长需要严格要求孩子的书写质量,针对孩子出现写字不规范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字帖帮助他们纠正,使他们从小养成规范的写字习惯。在适当的情况下,家长可以买一些学生喜欢的课外书,有意识地让学生认真抄写课外书,观察学生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及时调整,从而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提升字体的美观性。

(二)教师严格把握教学度

教师作为教育主体,严格把握教学度能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写字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写字教学当做教学的任务,严格要求自己,确保课堂板书不出现错字,保证书写的美观和规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认真要求自己。此外,教师还要在课后预留时间让学生识字、练字,作业要求贵精不贵多。

(三)优化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写字基础

1.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动力之源,根据小学生爱玩的天性,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办法来吸引他们,提高他们写字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注意学生的点滴进步,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收获荣誉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也可以举办形式多样的书写比赛,激发他们的好胜心,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

2.良好写字习惯的养成

小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易失性也强。教师可以利用投影、幻灯片、挂图等教具向学生展示正确的握笔手势及坐姿,以最直观的方式刺激学生的认知,配合老师的讲解及示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传承文明篇9

关键词: 示范建设 工业展馆 工业文明

一、建设背景

教育部鲁昕副部长多次在职业教育相关会议上提出:“要做到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将工业文化和优秀企业文化融入学校文化,并发挥其育人功能,既体现了教育对文化的选择、传承和创新作用,又是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内涵式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因此,我校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融入工业历史展览馆建设,传承工业文明。

二、建设目标

以工业发展历史为主线,以产品发展过程为载体,围绕我校相关专业,建设能够体现工业发展历程的机电类小型展览馆。例如机床展馆、电气设备展馆、电子产品展馆、家用电器展馆及计算机展馆,等等。

三、建设过程

1.收集、购买不同时期工业生产所用的设备、元件等。

利用一年多的时间,到省内外收集不同时期工业生产所用的设备、元件。现已收集、购买800余台件。从三十年代的古老车床到现代的数控机床;从早期的苹果计算机、286、386……到现在的IEI7.6核处理器;从最早的中文铅字机械打字机到今天每分钟打印40-50页的激光打印机;从电子二极管、晶体管到现在的不同规模的集成电路;从原始的闸刀开关、各种开头控制器发展到今天PLC控制器;老式的冰箱、电视、洗衣机等。这些都凝聚着全校师生心血和汗水。

2.选择展览馆场地,设计装修。

根据专业如建设、课程改革的需要,将同一类产品集中展示,和装修公司一起设计装修风格,设计展柜的样试、颜色,充分显示出古老工业文明气息。

3.编写展品生平,赋予产品文化,记录工业文明。

在展览中,由于年代久远,很多陈列老设备、老产品看不出生产的时间,标牌也磨损得看不清字迹。我们就认真研究,挖掘出其背后动人的故事,向世人讲述。这样,展品就有了生命,有了文化内涵。

四、建设成果

在机床展馆,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自主生产的多种通用机床、有本溪市在新中国成立后自主生产的第一台滚丝机……看到的是记载着悠久历史的各类铣床、车床等设备,但从中显示的却是机械加工制造业的文明发展历程。

在电子展馆,从电子管到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发展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不仅使参观者领略了现代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更让参观者体验了工业文明带给人类社会的巨变。

在计算机展馆,从最早的苹果机、286、386、486、奔腾到今天的IEI7.6核处理器;从最早的中文铅字机械打字机到今天每分钟打印40-50页的激光打印机,无不凝结着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和社会高度文明……

在展馆中,不仅展示了反映工业发展历程的古老产品,而且展示了现代企业最新产品,把企业的产品、文化融入教学中,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了解企业,选择企业,加速了学校和企业的对接。

传承文明篇10

文徵明(1470-1559年),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自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江苏长洲(今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与沈周、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他精通诗、文、书、画,满腹学识,性格温雅。画如其人,他的绘画传递给人的是一种温润深厚的情怀。在明四家中,惟有他以画兰最多,也最出名。

一、墨笔绘就

在故宫博物院藏的《兰竹图卷》后,有文徵明自己的题款:“余最喜画兰竹,兰好子固、松雪、所南,竹如东坡、与可及定之、九思。每见真迹,辄醉心焉,居常弄笔,必为摹仿。”。这段自述不仅揭露了文氏画兰的师承关系(这点我们将在第二部分论述),还表明了文氏对兰竹题材的热衷,已经到了“醉心”的地步,“居常弄笔”,必可达到过人的境地。

在文徵明存世的绘画作品中,有许多兰花题材的作品,笔者搜集了一些来源比较可靠的作品,罗列如表1所示。

这些兰花均为水墨作品,或撇捺而成,或双勾白描,常常与柯石为邻,以荆竹为伴,不见工笔设色,极具文人画韵味。

在这些作品中,有五幅带有明确纪年的,分别为:1519年(50岁)的《兰竹图》(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图2)、1536年(67岁)的《兰花图卷》(故宫博物院藏,图3)、1536年(67岁)的《兰竹图卷》(上海博物馆藏,图4)、1542年(73岁)的《三友图》(故宫博物院藏,图5)、1543年(74岁)的《兰竹图卷》(故宫博物院藏,图6)。

这些以兰花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基本上构成了文徵明兰花图从早到晚的演变序列,用图像对比的方法,我们可以找出其中的共性与个性,从而归纳总结出文氏兰花的特点。

早期叶片弯曲不大,通常只有一折弯曲,有时不弯曲下垂,以中锋写兰叶,行笔速度较慢,兰叶以一种平静的速度写出,波折不大,叶片转折处稍用侧峰,笔尖的按压显得和缓流畅,过渡自然,传达出强烈的力量感。如《蕙兰石图》(图9),兰叶直伸向上,只作细小的扭曲摆动,并无弯曲下垂。又如《兰竹图》(图2),大部分兰叶直伸向上,弯曲的幅度很小,呈现出一种向上洋溢的松散状态。

早期兰花根部松散,并无明确的一株的概念,而是许多兰叶并排从土壤中拔起,令人分不清孰是孰株。例如《兰竹图》(图2),卷首一丛从枯石后拔出,无法分辨是一株或是几株,卷尾长于土壤中的几株,从根部起就开始分散,向上张扬着,根部并无收束。又如《兰竹图扇面》(图7),从土壤中拔出,立刻就四处张扬,根部扩散得很大。

另外,早期兰花的叶片往往繁密,数量众多,给人一种交错纵横的感觉。如《兰竹图》(图2),用墨色深浅区分,画了远远近近许多兰叶,兰叶交错重叠,散漫地铺展在画面上,非常繁密。《兰竹图扇面》(图7)以及《兰竹图》(图8)上均可以看出,一株兰花所拔出的兰叶非常多,整体很繁密,兰叶层层叠叠,十分茂盛。

晚期兰叶在早期的基础上增加了叶梢的起翘,叶片完成了一个圆折后,往往会在叶梢处往上飘扬,增加了兰叶的轻盈感。叶片并不如早期向上伸展得那么高,而是倾斜向两侧伸展,兰叶整株高度变矮,仍以中锋为主,行笔速度变快,兰叶扭转处改用侧峰,笔尖提按显得急剧而突然,甚至有些地方出现飞白,并且削弱了兰叶的力量感,向柔和纤细的方向发展。如《猗兰竹石图卷》(图10),叶片拔起后,经过几次顿挫,弯曲向下,又在叶梢处扭转向下的趋势,笔锋一按,然后扭转向上甩出,整个兰叶更显修长轻盈。又如《兰竹图卷》(图6),叶片不再笔直向上,而是从地面倾斜拔出,向水平方向舒展,可能为了阻止弯曲伸展过程中向地面俯冲的趋势,在叶梢处笔锋扭转,飞扬向上,整株兰花的高度变矮了。

晚期兰花根部出现明显的收束感,株与株之间的界限非常分明。从67岁所画的《兰竹图卷》(图3),我们可以看出中间的过渡状态,其根部已经不像早年那么散漫,开始出现聚拢的趋势。到了73岁时画的《三友图》(图5),则可以看到,兰花的根部束紧,在上部才大面积扬散开去。在74岁时画的《兰竹图卷》(图6)中,同样可以看到由于兰花根部束紧,株与株之间清晰分明。

晚期兰花兰叶数量减少,不再像早期那样繁密,整个画面变得清爽舒朗。处于过渡期的是《兰竹图卷》(图4),兰叶的数量已经有所减少,不如早期茂盛,画风开始向清朗转变。在73岁时画的《三友图》(图5)中可以看到,兰叶数量减少,修长的主叶片甚至减少到了五六片,再配以五六片稍短的辅叶片,一株兰花显得清癯矍朗。《兰竹图卷》(图6)中的兰叶,数量也大大减少,每株的叶片舒朗清爽,长短交错,主次分明,整幅长卷显得非常简洁优美。

总体而言,从早期到晚期,文徵明的兰花呈现出一种向成熟化发展的趋势,兰花脱离了早期的象形摹写,逐渐转向文人的笔墨创作,以体现笔墨为主,借兰花来展现书法用笔。文徵明的兰花均用墨笔,不设色,常与竹石相伴,一丛丛一簇簇生长于岸边河畔。从画法上看,大部分为中锋撇捺,兰叶纤细修长,稍作弯曲,很有弹性,仿佛在微风中缓缓摆动,极具动感。兰叶一般用淡墨勾画,加入书法笔意,花瓣用更淡的墨画出,花蕊则用浓墨点醒,墨色浓淡分明,层次感强烈。

文徵明的兰花为何早晚期会呈现出如此的差异,在探究了他的师承渊源后,我们会有更明确的认识。

二、师承

前文提到了文徵明在《兰竹图卷》后的题款:“余最喜画兰竹,兰好子固、松雪、所南,竹如东坡、与可及定之、九思。每见真迹,辄醉心焉,居常弄笔,必为摹仿。”(图1)从文徵明的自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兰花学赵孟坚、赵孟頫及郑思肖,这三位都是元代墨兰高手。

查阅文献,可以发现许多信息。文徵明在31岁时题咏了郑思肖的兰花,据《国光艺刊录·国香图题咏》著录,文徵明首次题“江南落日草离离”七绝诗一首,后于弘治十三年再题。文徵明曾两次见到郑思肖的兰花图,其英朗的风格,必定在年少的文徵明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9岁时,文徵明题咏了赵孟坚的《兰石》图隶书七绝一首。63岁时,又题咏了赵孟坚的《四香图卷》,虽并不能肯定《四香图卷》所画为何物,但可以猜测,四香中可能有一香为兰花。在文徵明66岁时,临摹了一幅赵孟坚的《倒兰》图。60余岁时,又临摹了赵孟頫的兰石图。84岁时,文徵明题跋了赵孟坚的《墨兰图》。从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出,文徵明在早年见过一些郑思肖所画的兰花,然后便开始大量接触赵孟坚的兰花图,虽然也有少量赵孟頫的作品,但应该还是以临摹赵孟坚的风格为主。由此我们做出假设,文徵明的兰花图,早年学习了郑思肖,中晚年转向赵孟坚。

通过图像资料,可以验证我们的猜测。郑思肖存世的兰花图数量很少,这里以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所藏的《墨兰图》(图12)为例。可以看到,郑思肖的兰花根部松散,并未聚拢成束,叶片弯曲不大,硬朗清爽,并且向上伸展,透露出力量感。这与文徵明早期的风格十分相似,再加上文徵明早年确实题跋过郑思肖的《墨兰图》,所以应该从郑思肖的墨兰中吸取了营养。

赵孟頫的兰花在他们三人中应当是最出名的。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藏有一幅赵孟頫的《竹石幽兰图》(图13),画面中的兰花从竹石之间拔出,根束分明,向两侧分散,并且弯曲向下,兰叶比郑思肖的纤细,柔韧性更强一些,与文徵明的兰花似乎也更相似一点。但文徵明晚年出现的叶梢处上翘的细节,在赵孟頫的兰花中并未发现。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卷《临赵孟頫兰石图》,这幅画可以证明,文徵明曾经学习过赵孟頫。

与赵孟頫相比,文徵明的兰花风格似乎更接近于赵孟坚。赵孟坚传世的兰花作品也很少,这里举出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一件《墨兰图卷》(图14)。画面上有两株兰花,淡墨绘就,根部紧促,叶片纤细而柔韧,形成弯曲的弧度,叶梢处弧度很大,有些叶片梢处逆转上翘。这是赵孟坚的特点,同时出现在了文徵明中晚期的兰花图中,他们两者的师承关系显而易见。

但是,与赵孟坚相比,文徵明更加发展了叶梢上翘的叶片形态,上翘的长度增加,变得更加明显。除此之外,赵孟坚的兰叶稍端有很明显的卷曲,弧度圆润光滑,而文徵明的兰花弯曲的弧度不那么圆润,趋向于平直,梢显硬朗有力,又透露出稚拙之气。

辽宁省博物馆藏的《猗兰竹石图卷》为文徵明晚年作品,其后有一段自题(图15),很好地解释了文徵明画中这些不同于赵孟坚的部分。文中写道:“昔赵子固写兰往往联幅满卷,而生意勃然,郑所南束花老叶,仅仅数笔,而生意不足。子固孟字王孙,而郑公忘国遗老,盖繁简不同,各就其所见云耳。余雅爱二公之笔,每适兴,必师二公。此卷虽意匠子固,而所南本色,亦时时一见,观者亦当自知之。”文徵明简述了赵孟坚与郑思肖各自的特色,然后说自己的兰花结合了此二人之意。这段文徵明的自白直接证明了他的兰花师从赵孟坚与郑思肖二人,并且将二人的风格合二为一。

结合文献资料、图像资料以及文徵明的自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文徵明的兰花早年主要师从郑思肖,所以兰叶力量感较强,晚年开始学习赵孟坚与赵孟頫,以赵孟坚为主,吸取二赵兰花中纤细柔弱的因素,发展出了自己刚柔并蓄的艺术风格。

三、影响

文徵明开创了新的画兰方式,影响了明代许多以兰花图出名的画家。

最好的例子是长洲人周天球。他以画兰花出名,少年时游学于文徵明门下,在兰花的绘画方面应当受到了文徵明的影响。他的《兰花》(图16),画了一株生长在斜坡上的兰花,兰叶清瘦舒朗,弯曲后在叶梢上扬,淡墨绘就,花蕊处用浓墨点醒,手法与文徵明十分相似。他的另一件作品《幽兰赋》(图17)从构图到画法上都与文徵明作于74岁的《兰竹图卷》(图6)极其相似。

周天球之后又有王谷祥,王谷祥为文徵明入室弟子,画兰继承了文徵明的风格。文徵明在《蕙兰石图》(图9)上题款,称“为禄之作”,禄之即为王谷祥,直接证明了王谷祥见过甚至收藏过文徵明的兰花图。藏于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的王谷祥《四季花卉图卷》卷首为一株兰花(图18)。兰花拔根于皱石之上,兰叶迎风摆动,画得极其松散,充满稚拙之气。兰叶用淡墨描绘,花瓣用更淡的墨色,花蕊用浓墨点醒。文人气又清秀淡雅的画面,与文徵明的兰花十分相似。

同样生活在明末清初的画家陈元素,吴县人,书画皆长。上海博物馆有他的一幅《墨兰钱谦益书幽兰赋图》(图19),将墨兰置于山石之间,花叶与花瓣均淡墨勾画,花蕊用浓墨点醒,兰叶的形态也与文徵明相似。陈元素与文徵明均为苏州地区文人,他的兰花受到文徵明影响的可能性极大。

四、总结

元代是文人画兴起的一个朝代,梅兰竹菊作为君子高尚品格的代表,开始成为文人画的一员。这一时期,人们为兰花赋予了许多拟人化的内涵,比如隐逸、清高、孤芳自赏,在异族统治的特殊时代背景下,这样的题材深受文人喜爱。有元一代,画兰以郑思肖、赵孟坚、赵孟頫三人最为出名。

到了明代,文人画得到了更充分的发展,虽然文人的境遇发生了改变,但兰花题材依旧为人们喜爱。文徵明作为吴门画派的领袖、“明四家”之一,继承了元代赵孟坚与郑思肖的墨兰,并将二者糅合,发展出了自己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