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文化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30 12:57:36

传承红色文化论文

传承红色文化论文篇1

【关键词】文化基因 红色基因 传承 规律性

【中图分类号】G0 【文献标识码】A

2014年12月,在视察机关时提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①红色基因属于一种文化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时期形成的具有无产阶级性质的文化基因。本文尝试用文化基因的相关理论,对红色基因做出学理上的分析,厘清红色基因的基本面貌和本质特征,探索红色基因传承的基本规律,以期对红色基因有一个全面深刻的了解,为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

文化基因的理论

“文化基因”一词最早由英国学者查理德・道金斯提出,他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用“谜米”解释文化传承中的基本单元,提出了“文化基因”的概念。之后,苏珊・布莱克摩尔在《谜米机器》一书中,阐释了文化基因作为一种复制因子在功能、内容、作用等多方面的性能特征。谜米学者认为,人类的一切学习其实都是模仿,当你模仿别人的时候,必然有某种东西从别人身上传递到你身上,这种在人与人之间传递的东西,就是谜米。②对于“谜米”的定义,《牛津英文字典》解释为:“文化的一种要素,可设想为一种非基因手段的复制。”

中国学者对于文化基因的理解,主要从哲学、文化史学以及文化人类学等角度作出阐释。有学者将其定义为:“决定文化系统传承与变化的基本因子、基本要素。”③还有学者认为它是“那些对民族的文化和历史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的心理底层结构和思维方式。”④毕文波认为:“内在于各种文化现象中,并且具有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传承和展开能力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精神,以及具有这种能力的文化表达或者表现形式的基本风格,叫做‘文化基因’。”⑤赵传海认为“文化基因是可以被复制的鲜活的文化传统和可能复活的传统文化的思想因子。”⑥

综上所述,文化基因是隐藏在各类文化现象内部,决定文化系统本性和发展走向的基本因子,是对民族文化和历史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的文化传统、价值理念、基本精神、文化心理与思维方式等观念和精神形态的总和。文化基因一旦产生后,经过实践的验证,如果确有价值,它就具有了一定的生命力,会成为文化传统而被继承、延续和保留下来。经过一定时间的积淀,这些文化基因就形成了体现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心理与思维方式的独特的文化特征。

红色基因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红色基因”一词,是近期多次提到的一个概念。2013年2月,在视察时首次提到“红色基因”一词:“要发扬红色资源优势,深入进行党史军史和优良传统教育,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2014年,他在新疆、福建、南京等地视察时指出:“要把红色基因融入官兵血脉,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继承红色基因,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成为当前党和军队建设的重要内容。

红色基因的内涵。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红色文化。红色文化内涵丰富,形态多样,可以分为物态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在红色文化的诸多现象中,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规定性,规定了红色文化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文化本质,这就是红色基因。红色基因是“党在长期奋斗中锤炼的先进本质、思想路线、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⑦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将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因子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子相结合而形成极具中国特色的基本文化单元。

红色基因是红色文化的遗传密码,主要由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第一,先进的无产阶级思想理论。具体体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与之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包括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二,伟大的民族精神和革命精神。具体体现为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第三,无产阶级的价值观。具体体现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价值目标、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集体主义的价值原则等;第四,优良的传统作风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具体体现为“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判”的优良传统作风和“忠诚、奉献、公正、诚信”等高尚的道德品质。这四个方面构成了红色基因的基本框架,成为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文化的独特的文化特质,是中国共产党传家、立业、取胜的精神法宝和动力源泉。如今,红色基因已经深深地融入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脉之中,成为中国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要素,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文化基因构成。

红色基因的特征。红色基因作为一种文化基因,除了具有文化基因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自身的根本特征。

第一,无产阶级性。红色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斗争实践中产生的文化类型,必然具有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立场和本质特征,天然地具有无产阶级性质。红色基因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以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最高价值目标,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价值追求,以集体主义为价值原则,这些是无产阶级政治思想的灵魂,规定着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也是社会主义文化不同于其他文化的根本特质。

第二,民族性。任何一种文化和文明都具有积累性和继承性的特点,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光辉灿烂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基因,成为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是中国人坚持精神独立性的文化根基。红色基因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继承、弘扬和创新发展,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整体性的特点,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已经成为红色基因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三,科学性。红色基因始终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方法,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践相一致的理论品质和科学精神,正确认识和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红色基因的科学性表现为先进性、实践批判性和创新性。先进性是指红色基因坚持以先进的思想理论为指导,始终走在时代、民族、社会前沿,自觉与腐朽落后的文化基因相对立,从而具备先进性和前瞻性;实践批判性是指红色基因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践的科学精神,在实践运动中检验自己和发展自己,实现自我纠错和自我批判;创新性是指红色基因能够以开放的结构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根据时代环境的变化,不断发展完善,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

红色基因的传承

文化传承的一个基本规律就是文化的继承性和变异性。继承性与变异性是文化基因的基本特征之一,二者之间相互依存,共同作用,构成了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继承是前提和基础,没有继承性就没有变异性产生的基础;变异是条件,没有变异性,继承性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活力。二者构成矛盾统一体,普遍存在于文化发展的过程中,遗传性规定了文化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变异性则推动着文化不断向前发展。红色基因的传承也要遵循这一基本规律,坚持红色基因的继承性与变异性的统一,加强红色文化传播,发挥红色文化场的积极引导作用。同时,还要谨防红色基因的“退化与突变”,保证红色基因的无产阶级性质和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坚持红色基因的继承性与变异性的统一,体现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马克思说:“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条件下创造。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靥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⑧正是由于文化传统和文化基因的遗传作用,世界上才形成了多姿多彩、各具特色的文化类型。同时,文化基因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人类交往范围的不断扩大、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愈加频繁以及人类自我发展的需求,是促成文化变革创新的根源。文化基因具备自组织功能和环境适应性,能够根据时代和环境的变化,不断的修正、调整和强化自我,文化基因的变异能够不断优化文化基因的内涵和外延,促进文化的创新发展。

近代中国,随着封建社会生产方式的瓦解,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以及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中华传统文化开始向现代转型。中华文化基因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基础上,抛弃其中腐朽落后的文化因子,主动选择与马克思主义文化基因相结合,产生了一种崭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因子―红色基因,实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向社会主义新文化的转型。红色基因的形成正是中华传统文化基因继承与变异的产物。新的历史时期,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思想文化交流与碰撞愈加激烈。要实现中华文明的崛起,确保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地位,必须充分发挥红色基因的精神指引作用,实现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创新。在红色基因传承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继承性与变异性的辩证统一关系,既要坚持继承红色基因的无产阶级性质和民族性,不断加强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确保社会主义文化的健康发展;又要坚持红色基因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以开放、包容的姿态积极吸收其他思想文化中的精华,不断丰富红色基因的内涵和外延,提升红色基因的创新能力,使其在新时期焕发新的生命力和活力,让红色基因世世代代传承下去,不断发扬光大。

学习党史、国史,加强红色文化传播,发挥红色文化场的积极引导作用。红色基因的传承需要构建共同的红色文化环境,加强红色文化传播,发挥文化场的引导作用。首先,学习党史、国史,加强红色历史教育。红色基因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学习党史、国史是实现红色基因传承的最好方式。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是最好的营养剂”;其次,加强红色文化传播,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发挥主流媒体的正面引导作用;最后,充分发挥英雄模范和先进典型人物的示范带头作用,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在革命和建设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如、刘胡兰、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英雄模范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体现者和引领者,彰显了红色基因的“遗传密码”。

谨惕红色基因“退化与突变”,保证红色基因的无产阶级性质和社会主义方向。文化基因的变异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向上的正向变异即基因的进化,基因正向变异能够形成新的文化基因组合,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变化,有利于文化的发展;另一种是向下的负向变异即基因的退化,基因负向变异发生时不利于文化的发展,有可能导致文化的衰退或死亡。我们要努力推动红色基因的“正向变异”,防范“负向变异”,始终坚持继承红色基因的无产阶级性质,增强红色文化自信,警惕在新的环境下,发生红色基因“退化和突变”的现象。

一方面,我们要谨防“红色基因退化”的危险,激活红色基因,保持生机与活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思想文化日趋多元化,一些党员干部出现理想信念模糊、价值观扭曲、艰苦奋斗精神淡化、精神基因退化的趋向。面对新时期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只有激活红色基因,以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为思想指引,以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作风为行动指南,并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提高党的战斗力,增强党的免疫力,自觉抵御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和消极腐败的危险,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

另一方面,要谨防红色基因在新的环境下发生“基因突变”,防止“左倾”和“右倾”错误思潮对红色基因的破坏。红色基因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革命年代,革命与战争是时代的主题,红色基因是以革命为中心的文化。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以“革命、斗争”为标志的革命文化要实现其向“崇高、奋斗、理想信念”的红色文化的现代性话语转换。当前我们重提“激活红色基因”,并非号召大家重回那个阶级斗争的年代,而是重新挖掘红色文化的现代价值,从红色基因中汲取思想智慧和精神力量,把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相结合,让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彰显出新的时代价值。

因此,在继承红色基因的过程中,要注意时代的变化,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反对教条主义和思想僵化,防范类似的“左倾”错误思潮的破坏。同时,我们还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打着文化交流的幌子,将带有特定目的的文化因子输入中国,破坏社会主义文化基因,对我国民众进行思想文化的渗透、诱导,最终达到和平演变的目的。因此,对于西方外来文化基因我们应该做出理性评估,批判地吸收和借鉴,坚持红色基因的无产阶级性质和社会主义方向,维护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安全,防范“右倾”错误思潮的破坏,防止红色基因发生“突变”,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文化基因。

(作者为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江西警察学院思政部讲师)

【注释】

①:“贯彻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人民日报》,2014年12月14日。

②[英]苏珊・布莱克摩尔:《谜米机器―文化之社会传递过程的“基因学”》,高申春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

③王东:“中华文明的五次辉煌与文化基因中的五大核心理念”,《河北学刊》,2003年第5期。

④刘长林:《中国系统思维―文化基因透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

⑤毕文波:“当代中国新文化基因若干问题思考提纲”,《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⑥赵传海:“论文化基因及其社会功能”,《河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

⑦强卫:“激活红色基因焕发生机活力―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求是》,2014年第18期。

传承红色文化论文篇2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及其特征

1.红色文化的内涵

红色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与解放的历史进程中,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在整合、重组、吸收、优化古今中外的先进文化成果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为指导而生成的先进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战、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积淀孕育下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红色文化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者有机结合的统一体。物质文化主要包括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的革命战争遗址、重大事件发生地、纪念地及其珍贵实物等;制度文化指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所创建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等;精神文化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文化传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

红色文化的核心内容是指文化的精神层面,主要包括: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太行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在社会主义建设创业时期形成的“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等,在改革开放时期形成的“九八”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些精神都是伟大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锤炼和升华,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宝贵结晶,是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和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2.红色文化的特征

(1)观念性。红色文化以事实为根基,以历史发展为主线,从不同角度真实记录了党和人民追求自由和真理的光辉历程。红色文化蕴含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和高尚的革命精神、革命理想信念,有助于加强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的培育,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红色文化是典型的中国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促进力量,红色文化的革命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核心。

(2)先进性。红色文化是在继承民族优良传统文化基础上,大胆借鉴吸收外来优秀文化而形成的,马克思主义是它的核心思想。红色文化的本源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符合客观事物和社会发展的规律。如红色文化倡导“为人民服务”,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政治理念,所有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都应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红色文化是一种科学文化,它的科学性就在于无神论思想,实事求是思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作风”等。正是基于红色文化的先进性,我党才能永葆青春和活力,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者、建设者和维护者。

(3)价值性。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厚重的历史文化,以此为载体构建的以政治信仰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适应在不同时期、不同群体和阶层中开展教育,如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构建和谐社会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等都能够以此作为教育载体。红色文化资源所展现的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产物,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和强大的生命力,能够在一代代建设者中得到继承和发扬。红色文化资源展现了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产物,是对历史文化传统、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4)时代性。历史使命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红色文化形成于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历史时期,每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历史使命,由此形成了红色文化的时代特征。

二、红色文化传承的基本规律

红色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的传承要遵循文化传承的一般规律,同时红色文化也有自身特殊的传承规律。

1.内核吸引规律

深挖文化内涵是红色文化传承的内在要求。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自身的内涵。传承红色文化必须深挖红色文化的内涵,提升红色文化的品质,感受红色文化的精神。红色文化的内涵挖掘既要重视红色文化器物层面的展示,更要注重凝聚在器物上的精神品质,充分挖掘它的价值内涵,从而增强红色文化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提升、总结凝聚在红色文化物质层面上的精神品质,从而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承,增强红色文化的价值吸引力。

2.外力推进规律

政府强力推进是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动力。红色旅游的深度发展特别是红色文化的传承,需要党和政府的强力推动。《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红色旅游呈现了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良好局面,红色文化得以广泛传承。如,红歌会、红运会、红色经典、爱国主义歌曲大家唱、红色影视剧、红、红色诗歌、红色绘画等层出不穷,丰富多彩,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极大喜爱。例如,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在湖南第一师范的革命故事为蓝本,再现了以为代表的爱国青年群体追求真理、立志报国的爱国情怀。由于政府的强力推进,电视剧《恰同学少年》及著作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该剧获得“五个一工程”特等奖,受到了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等领导的高度赞扬。

3.物化感知规律

红色文化物态化是红色文化传承的有效手段。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红色文化的传承必须以红色文化物态化为基础,以其作为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红色文化遗产的物态化,丰富红色文化传播的载体,让人们回归到历史情境中,感知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例如,针对韶山同志故居周边的环境,我们要注重恢复到1959年回乡时的历史风貌,改善周边环境,营造浓厚的历史氛围,让游客感受到韶山故居的真实性。通过故居的文物陈列和导游的解读,人们可以真实地感受到一代伟人出生、成长的历史环境,体会到一代伟人的伟大情操和音容笑貌。

4.优势扩散规律

红色文化传承具有强大的辐射和渗透作用。红色文化是一种先进文化,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具有持久的艺术魅力。我们一定要把握红色文化的主旋律,弘扬精神品质,让先进的红色文化来影响和熏陶民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使他们能够自觉学习、深刻体会、不断弘扬红色文化,引导人们在旅游休闲中重温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光辉历史,受到教育,进一步认识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美好前景的信念和信心。

5.媒介传递规律

积极构建优势媒体传播网络是红色文化传承的有效平台。媒介传播是红色文化重要的载体,红色文化的传承要充分应用现代传播网络进行传承,现代传播网络具有虚拟性、真实性、直观性等特性,是红色文化传承必须依赖的重要载体平台。红色文化的传承要充分应用电影、电视、广播、图书、报纸、杂志、网络进行立体化宣传,根据游客的心理需求,策划一系列游客喜闻乐见、引人入胜的节目,以增强红色文化传承的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艺术性,凸显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例如,展示红军长征的光辉历程,可放映电视连续剧《长征》;又如,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央电视台播放了大型电视连续剧《解放》,再现了、、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形象,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和好评。如湖南广播电视台旅游频道开办的“红动中国・长征路上我成长”的大型公益活动,让55名湖湘子弟寻访韶山故居,在铜像前举行宣誓仪式,沿着当年红军长征的路线,爬雪山,过草地,走泸定桥,与沿途的藏族同胞交流,使他们从中受到很好的体验教育。通过电台的现场连线,请红色旅游专家和前辈的后人畅谈红军故事,以新闻博客的方式展现在电台、电视和网络上面,进行立体式宣传,既有音频,又有视频,还有画面文字,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受到广大听众、观众的热烈欢迎。

6.同振共鸣规律

产生情感共鸣是红色文化传承的根本目的。红色文化的传承必须研究游客的心理需求,依据心理学上知、情、意、行的规律,注重游客的利益诉求,满足游客的心理需要,开发符合游客需要的旅游产品,从而传承红色文化,达到情感共鸣的目的。例如,通过国家一号工程改造,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展现的朱毛会师场景颇具吸引力。会师的场景通过电影片段的展示,把、、及红军战士会师时的热烈欢乐的场面表现得历历在目,栩栩如生。游客身临其境,深受感染。又如,井冈山大型实景演出背景音乐为《十送红军》,歌词以叙事为表现,并借叙事来表达红色革命根据地人民对红军的真挚、深厚的感情以及对革命成功的期盼。歌词采用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手法,使游客感到红军与当地群众难舍难分的情感。通过演员情真意切的表演,将游客带到了当时的历史情境,以深情的音乐与游客的心理达成了强烈的共鸣。

三、红色文化传承的建议思考

传承红色文化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红色文化传承的规律,促进红色旅游的快速、健康发展。为此要注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凸显文化内涵,提升精神品质

深挖红色文化的内涵是红色文化传承的内在要求。文化内涵是红色旅游的灵魂,只有深挖红色文化内涵,探寻红色文化的传承规律,提升红色文化的品质,揭示红色文化的崇高精神,红色文化才具有凝聚力和吸引力,红色旅游也才具有生命力。一是要加强党史研究,深挖文化特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红色文化的主要内容,要通过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以史实为依据,充分挖掘革命、建设、改革开放时期的重大事件、故事等,感知、提炼、总结和概括红色精神,挖掘文化特质。二是外化红色文化,解读文化内涵。要以艺术的手段外化红色文化,对红色旅游产品进行艺术包装。每一首红歌、每一个经典、每一个故事、每一句箴言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三是要抓住文化主题,凸显景区特色。红色旅游景区要突出红色文化的特色,注重个性化产品的开发,提升导游讲解水平。

2.坚持政府主导,着力打造品牌

红色旅游是一项政治工程,必须充分发挥红色旅游在政治方面的重要作用,要坚持政府主导,充分发挥红色旅游的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的作用。一是要重视红色文化整体形象的推广,利用公共财政资源,对区域内的红色文化整体形象进行宣传和推广。二是要注重红色旅游内涵的挖掘,提升红色文化的品位,做到深度开发与创新开发相结合,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三是要加强红色旅游的规划,拓展红色旅游的内涵与外延,重视从文化的传承方面创新旅游产品。四是要打造红色文化品牌,通过联合、整合、融合,开发独具魅力的红色文化精品,创新红色文化品牌,增强红色旅游的市场竞争力。

3.发挥功能优势,强化辐射渗透

红色文化是一种优势文化,具有强大的辐射和渗透功能。红色旅游是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红色旅游使广大青少年在游览、观光、体验中接受红色文化教育,红色文化就会在他们的知识体系中得到强化,形成优势文化。如游客参与井冈山“朱毛挑粮小道”的体验项目,在参与体验中感受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苦岁月,更加敬仰革命先辈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而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4.加强媒介宣传,增强传播效果

现代传播网络是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红色文化的传承要充分应用户外广告和现代传播网络进行立体化宣传。应在城市建筑、公共汽车、高速公路上设立大型户外电子广告宣传展示牌;在城市中心、广场和街区搭建红色旅游宣传长廊。红色文化的传承要充分应用电影、电视、广播、图书、报纸、杂志、网络进行立体化宣传。要通过官方网站――旅游信息网整合全国各地的红色网站,构建红色旅游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专题网站――红色旅游信息网挖掘历史内涵,形成品位较高的红色文化网站。要根据游客的心理需求,策划一系列游客喜闻乐见、引人入胜的节目,以增强红色文化传承的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艺术性。

5.把握时代脉搏,注重情景交融。

发展红色旅游要突出对红色文化的传承,要通过发展红色旅游使红色文化成为人们的共识,尤其是得到青少年的心理认同,才能真正发挥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

根据情感共鸣规律,发展红色旅游,传承红色文化,必须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和人民的利益诉求。必须通过内涵的挖掘、形式和手段的创新,以贴近人们心理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多样化的手段来展示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

6.积极开发创新,丰富产品类型

红色文化的传承要坚持走开发创新之路,要通过开发创新凸显特色,创新产品,增强红色文化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一是注重理念创新。红色旅游要突破红色发展红色,在红色为主的前提下,衍生各类旅游形式,展现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如井冈山提出了“红、绿、蓝、金、古”的概念,并以此统领丰富和完善旅游产品,使红色旅游焕发青春光彩。二是注重体制创新。旅游景区要注重管理体制的创新,组建管理委员会,把归属于文物、旅游、民政等部门的红色旅游资源统一进行管理,赋予执法权及相关职能。三是注重产品创新。要打破传统的红色旅游景点“一根棍子、一张桌子、一栋房子”或“一个铜像、一个故居、一个纪念馆”的过于简单的展陈方式,根据游客的心理和需要,创新红色文化产品。

传承红色文化论文篇3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为了弘扬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源流的红色文化备受关注,其研究显得异常重要。本文以揭示红色文化的内涵为出发点,以澄清基本问题为核心,以解析红色文化研究的现状为主线,探究红色文化价值传承的有效途径,以期推进红色文化研究的系统化。

【关键词】

红色文化;内涵;价值;大众化;思考

1.红色文化内涵的研究现状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建党以来,所谓的“红色文化”如星星之火迅速展开燎原之势,虽然“红色文化”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并被学者所研究,但是至今并没有对其进行一个权威且完整的定义,综合当前学者对红色文化的研究成果,对红色文化内涵的定义主要有一下几种结论。红色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典型特点即“红色”,而红色在中国有一个约定俗成的意义,即代表喜庆、权威和勇气,用红色来比喻和象征一种革命文化,它是相对于“白”而言的。红色文化就是中国共产党面对白色恐怖的重重包围,领导红色区域红军与“白军”对垒,适应革命战争的需要产生的。将红军、红色根据地、红色政权称之为“赤色”、“赤化”,而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起也以红色作为自己的象征色,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独具特色的旗帜和方向。所以红色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中红色寓意与社会历史实践的思想有机地整合后所形成的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有一些学者基于红色文化的形态,从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来界定红色文化。物质层面的红色文化指客观存在的、有形的红色文化,如革命旧址、遗址、遗迹等;精神层面主要指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而制定的制度规范,如革命纲领、路线等,以及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时代精神等。基于红色文化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又从广义和狭义来界定红色文化,广义的“红色文化”指的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中人们的物质和精神力量所达到的程度、方式和成果,狭义的“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和遗留的物质和在历史实践中凝结而成的观念意识形式。纵观以上观点,红色文化内涵的不同定义,包含有:无产阶级、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等,它们也都代表了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但是笔者认为诸多学者更多的只是站在某一个层面对其进行定位。笔者认为红色文化内涵应该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红色文化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是对传统文化的扬弃、传承和创新。第二,红色文化化与精神文化的统一,既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在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所创造和遗留的物质文化,也包括党在革命和建设历程中所表现的精神文化。

2.红色文化价值的研究现状

目前,虽然学术界也充分认识到红色文化的深远价值所在,并展开了相关研究,但是研究力量较为薄弱,研究成果不显著。当前对红色价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层面。首先,阐述了红色文化的教化、传承、凝聚、规范、导向和激励价值。具体来说:第一,红色文化具有潜在的精神教化效应,中国革命的历史事迹、革命旧址、革命者可歌可泣的精神内核等都是教育后人的最佳教材,在红色文化的感召下,呼唤着每个人内心对其的渴望,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并更好地践行到实践中去。第二,红色文化具有深远的文化传承价值,它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有助于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第三,红色文化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红色文化中所饱含的坚定理想与信念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将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形成了稳定的向心力。第四,红色文化具有普遍的规范价值,红色文化的实质是人格、德行的教育,有利于丰富教育内涵,起到很好的规范行为的作用。第五,红色文化具有重要的导向价值,在文化多元化的同时,弘扬文化主旋律是必须的,红色文化就是我们必须弘扬的文化主旋律,其自身承载着神圣的精神导向作用。第六,红色文化激励价值,红色文化催生奋进力量,中国革命历史进程充分证明了红色文化极好的激励教育作用。其次,阐述了红色文化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价值。具体体现在:第一,红色文化政治价值,红色文化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国家的政治认同,维护国家安定团结,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第二,红色文化经济价值,即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和动力支持。第三,红色文化文化价值,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提倡的“先进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红色文化作为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留给广大人民群众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可有效抵制腐朽没落思想文化的侵袭,弘扬社会主义文化主旋律。第四,红色文化的社会价值,即影响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的方方面面,红色文化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弘扬社会主流文化,引导文化正确发展方向,以文化的潜在影响力唱响社会主旋律。红色文化的价值研究都很全面,也很系统,但就目前研究态势,研究重心更多的集中于红色文化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价值。红色文化本身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高扬其文化价值是适得其所。由于红色文化本身渗透着强烈的政治气息,肩负着党的红色使命,无疑在当前中国文化多元化进程中更多的被赋予了政治形态的价值。又鉴于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遗留下的宝贵的红色物质财富,其本身所具有的经济价值,从而发展成为红色旅游和红色产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综合观之,国内关于红色文化的社会价值的研究和重视程度有待商榷,如果红色文化过分的强调其政治价值和经济价值,而忽视社会价值,最终红色价值的最大化就会大打折扣,反而会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抵触情绪。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最终都需要回归社会,为社会的发展而服务,所以关于红色文化的价值的研究应该更多的向文化价值倾斜。

3.红色文化内涵与价值研究的思考

综合国内外关于红色文化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目前有关红色文化的研究时热时冷,持续性和系统性不足;其次,有关红色文化的研究还存在部分薄弱环节,与红色文化价值的发挥与传承不相称;第三,由于红色文化自身时代性特点,国内相关直接研究出现较晚,尚未构成红色文化理论体系,对于红色文化内涵的官方定义、红色文化与其他文化的联系与区别、红色文化的地位何在及红色文化如何有效的发挥其效用并实现其大众化未能形成系统研究成果。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学术界自1921年开始陆陆续续关注红色文化的相关研究,但更多的依赖于国家政治导向,红色文化研究总体上还需要系统深化和拓展。我们深知,红色文化有助于广大人民群众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树立正确价值导向。弘扬红色文化在帮助我们了解红色岁月,保留红色记忆的同时,还能够为我们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生动的历史教材,能够在人们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的今天树立起正确的舆论导向,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吸引力和向心力。因此我们我们必须将红色文化放在突出重要位置,理应注重红色文化的传承,运用各种传播方法,将红色文化所蕴含的精神深植于人们心底,自觉以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并向下一代纵向交接,从而实现红色文化的生生不息。但是,在红色文化的传承过程中,过多的依赖政治宣传作用,使广大人民群众被动的接受,并非万全之策,我们应该以政治宣传为主导,先在先进分子中传播,进而实现大众化。借助新媒体,采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现实的真实案例,扩大其积极的正面效应,最终服务于大众。而且我们也知道红色文化并不能自己走向大众,也不可能直接的吸引大众,这就需要我们以创新手段,扩大红色文化的宣传,将红色文化浸润到每个群众的心田,从内心深入去接纳和行动,这才是红色文化价值得以实现的良好状态。

总结

总而言之,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凝聚升华,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伟大创造精神的生动体现。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红色文化都是激励广大人民群众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加强红色文化建设有助于社会时代价值的提升,表现在有利于坚定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和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需求。

作者:夏春花 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98页.

[2]王以弟.红色文化的价值内涵[J].理论界,2007(8).

[3]赖宏,刘浩林.论红色文化建设[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6(4).

传承红色文化论文篇4

红色基因,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奋斗中锤炼的先进本质、思想路线、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党的十以来,的足迹遍布革命老区,多次就传承红色基因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这是因为:

(一)红色基因是源于老区、惠及全国的宝贵财富。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领导人民建立了一块又一块革命根据地。根据地军民团结一心、生死与共,前仆后继、奋斗不止,孕育了各具特色、熠熠生辉的老区精神,汇聚了内涵丰富、生生不息的红色基因。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老区精神,可以使我们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陶冶道德情操,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切实增强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二)红色基因是“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力量源泉。红色基因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继承、发扬和创新,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纯洁性和真理性,具有民族性、科学性和实践性。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老区精神,可以时刻提醒我们不忘从哪里来、不忘走过的路、不忘往哪里去,可以不断激励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忘初心、勇往直前、团结拼搏、砥砺奋进。

(三)红色基因是攻坚克难、振兴老区的制胜法宝。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老区精神,可以使我们坚定信心、凝聚智慧,披荆斩棘、无往不胜。

因此,我们必须主动地担负起传承红色基因的历史重任,让红色基因深入人心、薪火相传、代代相传。

如何做好红色基因传承工作?近年来,安徽省金寨县进行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尝试,采取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了很多很好的成绩。

一是创新机制,构建良好工作格局。县委高度重视党史研究和红色基因传承工作,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为组长的党史工作领导组,各乡镇和县直各单位都明确有分管领导和党史工作信息员。2014年,为了集中精力干大事,金寨县又将党史、县志、档案、博物馆四个部门整合在一起,组建成新的“金寨县党史县志档案局”。全县构建了“由党史工作领导组统一领导,以党史县志档案局为主体、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和红军历史研究会相配合,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党史研究和红色文化研究开发、红色基因传承工作的新格局。县委、县政府还出台了相关文件、制定了《奖励办法》,县财政每年拿出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红色文化研究开发和红色基因传承工作。

二是深入挖掘,及时推出研究成果。

三是保护开发,积极搭建传承平台。

四是狠抓宣教,切实做好传承工作。

五是抓好结合,努力打造红色景区。

2016年4月24日,到金寨县考察工作时,专门就党史研究和红色基因传承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提出了殷切希望。对此,金寨县在迅速传达、认真研究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县情实际,狠抓贯彻落实,现已取得一些初步成效。

(一)积极开展两项研究。1、进一步研究、提炼大别山精神表述语,并形成理论文章,在各级各类媒体上发表。2、及时启动、认真开展“两源两地”研究。金寨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这是总书记对金寨历史地位给予的最新最高评价。如何理解这个科学论断?怎样用好这两张靓丽名片?怎样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效益?该县组织专门人员进行了认真研究。

(二)广泛开展三项宣传。1、紧紧抓住到金寨视察的这得逢机遇,及时推出并在全国各级各类媒体上发表了《红色金寨的辉煌革命历史》《金寨,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县》《红色金寨的十二张“靓丽名片”》等20多篇专题文章,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了一个宣传金寨的“小高潮”。2、及时宣传报道全县各级各部门、各乡镇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安排部署和取得的成绩、成效。3、紧紧抓住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这个特殊机遇,全力以赴地做好系列纪念活动。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的80周年。在全国4支长征队伍中,有2支队伍与金寨密不可分,一支是红四方面军、主要发源于金寨,一支是红25军、直接诞生于金寨。因此,该县年初就将举办“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系列活动”作为今年工作的一个重点进行了通盘考虑和全面安排。承担全县党史军史研究、牵头负责红色基因传承工作的金寨县党史县志档案局率先行动、主动作为,突出狠抓了四项活动。一是广泛宣传金寨走出来的2支长征队伍。他们搜集、整理了100多篇宣传红四方面军和红25军的专题文章,不仅在全国各级各类新闻网站上发表,还被《中华魂》《百年潮》《中国老区建设》《中国人才》《转业军官》《伟人风采》《铁军》《大江南北》等20多种公开发行的刊物采用,在全国上下产生了较大影响。二是认真开展“金寨与长征”征文评选活动。三是积极联络、全力配合多家媒体重点报道、集中宣传红四方面军和红25军。特别是与安徽广播电视台共同举办的“二万五千里,同升一面旗”、全国12家省级电视台同步直播的大型纪念活动,产生了巨大影响。四是编纂、出版了《红军源》《红星闪耀》《红色金寨、英勇长征》等近10本红色文化书籍,向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

(三)扎实做好五项工作。1、及时启动送红色文化、红色基因“六进”工程。组织党史、党校等部门积极开展送红色文化、红色基因“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进军营、进机关”。2、不断充实红色基因传承队伍。3、积极做好金寨县革命博物馆扩建、《八月桂花遍地开》纪念馆和红四方面军纪念馆筹建的各项准备工作。4、加大投入、大力推进金寨县委党校三期建设和党性教育基地建设。5、创新思维、拓宽渠道,着力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发展氛围。重点是实施城乡红色提升工程,围绕山体、水系、道路命名、雕塑设计等相关内容,进一步注入和突出城l红色元素,着力使“红色基因”体现在城乡建设的方方面面。

以金寨为例,笔者也感觉到,县乡各级、各单位的红色基因传承工作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有的同志特别是少数领导同志认识不够到位、重视程度不够:组织机构不够健全、责任主体不够明确;部门与部门之间、乡镇与乡镇之间发展不够平衡、步伐不够一致等。

针对上述情况,结合有关要求,笔者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县乡各级、各单位要着力做好以下三件重中之重的事情。

(一)要紧紧围绕“十个好”的目标来开展红色基因传承工作,即:紧紧围绕“挖掘好”红色资源、“研究好”红色历史、“编纂好”红色书籍、“讲述好”红色故事、“传播好”红色声音、“开展好”红色教育、“展示好”红色文化、“宣传好”红色精神、“传承好”红色基因、“谱写好”红色新篇来开展工作,切实担负起历史赋于的重任,把红色历史研究好、把红色文化传承好、把红色基因继承好、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

(二)要强力推进红色基因传承工作的“四个一”工程,即:加快研究步伐,尽快推出一批研究成果;加快建设速度,精心打造一批党性教育基地;加快产业融合,着力壮大一批红色产业;加快传承速度,积极营造一种浓烈氛围。

(三)要尽快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推进机制,确保红色基因传承工作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1、要研究建立红色基因传承工作、革命传统教育工作的推进机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主体,确保责任到人、事有人干、人有干事。

2、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工作体制和机制,倾力支持、大力扶持红色基因传承工作。年终要象考核党建、计划生育、招商引资那样那样,对红色基因传承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考评。各级各类媒体都要拿出版面、页面,浓墨重彩地、大张旗鼓地宣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传承红色文化论文篇5

[关键词] 《中国红歌会》 文化责任 红色文化 绿色收视率 主流话语

美国传媒学者丹尼·埃利奥特曾言:“无论大众媒介置身于怎样的社会中,它们都对社会负有责任,而且每种媒介都要对依赖它们而获知信息的公众、团体负责。”无疑,《中国红歌会》将红色文化与带有平民性、生活性、狂欢性色彩的商业文化进行了有效的电视化融合、改造,成为乱象重生的传媒生态下坚守电视文化责任的一道独特而亮丽的文化景观,为“限娱令”背景下中国电视的责任担当与文化操守带来了一定的启示。

一、传承红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自湖南卫视、东方卫视、江苏卫视等媒体打造诸如“超女”、“好男儿”、“非诚勿扰”等娱乐节目大获成功以来,“真人秀”以无穷的魅力迅速将中国电视带入了集体狂欢、娱乐至死的“身体文化”时代。中国电视也在短时间内通过大量的机械复制、相互效仿,陷入了同质化竞争与“三俗”倾向泛滥的发展瓶颈。

始于2006年,为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的《中国红歌会》,通过红色歌谣的传唱、红色故事的重演、民族精神的弘扬,以差异化、选秀文化主流化的文化策略成为中国电视史上一个著名的媒介事件和电视活动品牌,也成为了反拨娱乐节目同质化浪潮的一股清新剂。《中国红歌会》不仅是一个歌唱节目,更是一道精神盛宴,它唤醒了中老年人埋藏于心底永不退色的红色记忆,点燃了青少年铭记历史痛楚、争当国家建设栋梁的激情,更迎合了广大受众对革命历史年代的那份真挚的情感托付。七年来,无数的草根民众带着一腔热忱、一种情怀走进了红歌会的舞台,通过各种渠道参与海选的红歌爱好者更是多达近四十万,在中国大地掀起了一股炙手可热、“高烧难退”的红色热潮。红歌手们不仅展露了歌唱技艺,更重要的是,他们在红歌会的舞台上得到了形式新颖、震撼人心的革命历史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可以这么说,《中国红歌会》能够成为中国电视史上唯一连续举办七年的大型原创选秀活动,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通过电视这一载体传承红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红色文化产生于中国革命战争的特殊年代,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长期的浴血奋战,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产物, 是经历血与火的严酷考验的一种先进文化。”[1]充满激情的革命理想、饱含铿锵旋律的红歌是红色文化的呈现载体之一,是革命时期凝聚人心、坚定理想信念和恪守保家卫国使命的力量源泉与精神养料。因而,红歌与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传统一脉相承,具有同一性。《中国红歌会》依托革命老区江西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结合电视艺术立体化、即时性的传播特性,将节目打造成为了一个高唱红色歌谣的海洋,展示革命历史文化传统的电视盛会,也应了它“唱响红色经典、传承红色文化、弘扬红色精神”的宣传口号。通过红歌会的舞台,各种类型的红色歌曲纷纷被重新传唱,一段段充满革命历史情怀的红色旋律如约响起。如表现军民鱼水情的歌曲《十送红军》、《红军阿哥你慢慢走》;歌颂伟大领袖的歌曲《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北京的金山上》、《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歌唱新时代、新中国的歌曲《五星红旗》、《歌唱祖国》、《爱我中华》等。这些红歌有些是革命年代创作的,有些是新时期为凝聚人心、缅怀历史而创作的,虽然它们诞生的社会语境与艺术氛围各不相同甚至有天壤之别,但在其所承载的红色文化内涵、民族心理积淀及绵长深厚的红色情怀上,它们是相通的。

中国正处在全面改革的转型期,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比任何时期都复杂与艰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电视媒体在提供丰足的精神文化产品以满足受众的多层次、多样性需求时,应主动承担起梳理、传承历史文化资源和民族精神的重任,通过电视媒体构建起客观、积极、立体的国家形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因此,江西卫视打造的《中国红歌会》应当继续整合多元文化,通过大力弘扬红色文化与民族精神,为坚守电视媒体的文化责任做出表率。

二、倡导绿色收视率,提升文化品格

面对我国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倾向与唯收视率现象愈演愈烈,著名电视学者仲呈祥指出,“如果我们不注意对电视艺术的思想内涵、文化内涵和审美格调的追求,让思想平庸、文化稀薄、格调低下的电视艺术作品泛滥成灾,那么它将培养造就一种浮躁而不沉稳、肤浅而不深刻、油滑而不幽默的群体性的欣赏心理,就会造成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审美修养的滑坡。”[2]仲呈祥先生的忧患之思是及时的,更是发人深省的。与此同时,中央电视台针对我国电视文化品格堪忧这一趋向,经过集结大量专家、学者的长期论证,于2005夏天在《北京晚报》提出了绿色收视率的概念。这一理念一经提出之时,便在电视领域引起轩然大波,制造了不小的轰动。绿色收视率的基本理念就是电视媒介注重收视率,但不惟收视率,在满足受众的电视文化需求的同时强调倡导先进文化、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己任。从承载的文化内涵与已经得到的社会反馈来看,《中国红歌会》无疑是一个有效贯彻绿色收视率理念,自觉提升电视节目文化品格的重要标杆。

《中国红歌会》通过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真人秀”节目选拔优秀红歌手,既让观众(包括选手)在娱乐狂欢中得到释放,又达到了引领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传播主流文化的寓教于乐的效果。不可否认,《中国红歌会》选秀文化主流化策略的成功实施,给走入恶性竞争的选秀节目带来了一个生动启示,那就是电视媒体不能将经营的自主性与文化责任完全交给市场来遥控,唯收视率马首是瞻。对于实行公营制的中国电视来说,在传播信息、提供娱乐消遣等服务的同时,还承担着引导社会舆论和培育广大受众的健康审美取向的功能。因而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红歌会》节目组深刻领悟电视媒体的多层次社会功能,在重视收视率的前提下,坚守了电视节目的文化品位,抵制了“三俗”倾向,确保了主流媒体对观众的影响力和对舆论的引导力。

电视在中国诞生早期,一直被当作政治话语的“传声筒”,监察社会的“风向标”。当多元文化体系逐渐形成并被商业话语主导时,中国电视又一股脑儿栽进了娱乐狂欢、收视率至上的旋涡里不能自拔。在我们看来,电视发展应当尊重多元文化的不同审美需求,不可偏废其一,否则其文化肌体将是畸形的、不健全的。因而,电视人要注重文化素养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从内涵与形式两个方面创新电视节目形态,通过制作具有一定文化品格的节目来引导、培养受众的审美能力。

从电视美学的范畴来看,娱乐是人类的天性,尤其是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坏境中,娱乐节目更是成为了大众宣泄压力、排解烦闷情绪的最便捷廉价的工具之一。但是,“并非所有的受众都仅仅满足于一种简单的娱乐,尤其是面对一味的不负责任的娱乐甚至是‘愚乐’时,我们至少应当为有着这种高雅品位需求的受众提供适量的选择。”[3]比如,多制作类似于《中国红歌会》的弘扬主旋律、格调高雅、积极向上却又抓住了受众红色情怀的“绿色”节目。因此,电视人要积极认识与践行“绿色收视率”的节目评估体系,转变以往靠制作噱头、大爆个人隐私等低俗理念,积极大胆地探索创新节目的方式方法,以融合大众审美趣味与思想性、艺术性的优秀作品制胜。作为大众精神产品的制造者,电视娱乐传播必须考虑媒介导向所带来的社会影响,电视天生就要有责任担负起提供“健康、有益、向上”产品的历史使命。

三、缝合主流话语与商业话语

“《中国红歌会》是代表了主流价值的娱乐形式,它是代表先进文化的一个知名品牌。”[4]正如2006年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红歌会节目现场的赞赏,《中国红歌会》是主流文化在电视荧屏上主动彰显的一种有益尝试和成功运作。它将电视的娱乐功能与意识形态性巧妙地融合了起来,实现了红色主流文化与大众商业话语的紧密缝合。

众所周知,电视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平衡点是遵循大众文化与精神文化、主流文化的和谐共生,将娱乐功能与舆论引导功能相结合。“《中国红歌会》坚守媒体社会责任感和‘红色品牌’定位,走有益与有趣相结合的娱乐路线,以树立‘通俗但不庸俗’的传播理念为突破口,对选秀节目形态进行了大胆创新。‘秀点’由‘真人秀’向‘红歌秀’拓展,将流行元素融入‘红歌会’,使经典红歌主旋律变成时尚新宠,吸引和教育广大青少年。”[5]《中国红歌会》的成功建立在大力吸收大众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借鉴电视艺术与大众话语的立体化、草根性及狂欢性等特征,消解了蕴涵于该节目中的红色主流文化的严肃性、宏大性及历史感, 反而激发了受众的无穷激情与红色情怀。《中国红歌会》在报名资格、节目形式等方面都体现了大众性,颠覆了以往节目资源为社会精英、娱乐明星等少数人专擅的现象。如在报名资格上,不论性别、民族、国籍、文化水平、外在形象的任何成年人都可以报名参加红歌会的海选,进入红歌的海洋。在节目形式上,红歌会以“真人秀”的形式,从海选到层层晋级历时几个月,范围除中国之外扩延到全球的主要华人聚居区,将以小众化的主旋律歌唱比赛改造成了全民狂欢、受众广泛的红歌盛会。与此同时, 红歌舞台上那一首首饱含真情的红歌,一个个热泪盈眶、感人至深的动人画面, 仿佛把大众带回了热血沸腾、理想饱满的革命时代,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等民族精神让人心潮澎湃、久久回荡于心间。

从节目形态来看,《中国红歌会》在内涵上表现为民族精神和红色文化的重温与传承,同时将当前正在大力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悄无声息地穿插于其中。但是客观地讲,《中国红歌会》最成功的关键点并不是单纯的将红色文化进行电视传播,而在于它通过选秀节目开发了红歌潜藏的历史文化价值与中国人心底的红色情结,并寻找到了二者的最佳契合点,即将经典与大众、历史与现实、革命历史主义情怀与大众消费文化的通俗性有机结合了起来,开拓出了一个电视文化品牌。因而,《中国红歌会》给主流话语与商业话语这一对矛盾体带来的启示就是电视媒体在面对多元化的价值观时,应该既尊重受众的娱乐消闲需求,又注重主流文化的传播与舆论引导。

参考文献

[1]刘爱华,艾亚玮.集体无意识下民族精神的回归与民众狂欢[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2] 关于电视艺术的审美思索——中国文联副主席仲呈祥专访[J].北方传媒研究,2005(6).

[3]孔令顺.深度娱乐:讲坛类电视栏目的核心竞争力[J].声屏世界,2007(11).

[4]熊小玉,李盼.《中国红歌会》成功之模式与理念探研[J].文学界,2008(2).

[5]郑超英.《创新选秀 唱响品牌》[J].声屏世界,2008(2).

传承红色文化论文篇6

关键词:时代背景;红色文化; 旅游资源开发

一、红色旅游与红色文化

(一)什么是红色旅游

《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对红色旅游的定义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1]

对于这个定义,国内有不少学者持有异议,他们认为,红色旅游在时间外延上,自新民主主义革命还可以上沿到1840年鸦片战争,自建国之后可以下沿到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历史时期。

因此,在国家去年出台的《2011-2015年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对此做出了相应修改,提出:“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丰富红色旅游内容。自鸦片战争以来,大批仁人志士为了国家昌盛和民族复兴,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艰难求索,留下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催人奋进的爱国主义壮丽诗篇。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战、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孕育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1]

应该说,这是对红色旅游内涵的一种更全面、更全新的阐释。由此,对红色旅游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以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反对国内外敌人的革命斗争中,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中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二)什么是红色文化

对于红色文化内涵的界定,目前学术界还没有权威机构对其下过定义。传统观点认为,红色文化产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并扩展到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包括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新时期所形成的文化。是“”以来中国先进文化的代表,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统一的凝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载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从文化的物质层面来说,红色文化包括各种战争遗迹、革命旧址、文物、历史资料等实体;从文化的精神层面来说,红色文化包括各种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如三元里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铁人精神、汶川抗震精神等。[2]

(三)红色旅游与红色文化的关系

文化是旅游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旅游的灵魂和根本,缺乏文化内涵的旅游是空洞无力的。旅游是发挥文化社会教育功能的载体,是挖掘文化、丰富文化和传承保护文化的重要途径。红色旅游是我国所特有的一种旅游形式,红色文化是红色旅游的灵魂和基础。红色旅游是巩固、扩大红色文化宣传阵地的重要方式,也是传承和保护红色文化的重要途径。

二、时代背景下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

中国人民在近代以来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领导的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在全国各地都留下了大量宝贵的红色资源。从广州虎门到辛亥首义的武昌,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上海到“八一”第一枪的南昌,从红都瑞金到革命圣地延安,从新中国摇篮西柏坡到共和国首都北京,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都有英雄的人民、革命先辈们在战争年代和国家建设中留下的深深足迹。这每一处革命遗址,每一件珍贵的文物,都昭示着革命先辈高尚的情怀和崇高的价值追求,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道德。红色文化和红色旅游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蕴含着不畏、奋勇抗争的反侵略精神,蕴含着乐于奉献、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蕴含着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改革创新的精神。这些伟大的精神都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而通过对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深入地开发与挖掘,对奠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3]

(二)有利于加强和改进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

红色文化旅游对青少年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运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参观革命遗迹、听讲革命故事、演唱革命歌曲、重走革命之路等方式,用生动的事例,鲜活的语言,能使广大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在主动参与中接受熏陶。因此,红色文化和红色旅游资源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部内容丰富且十分珍贵的教科书。对于培养广大青少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有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观念,培养他们的民族感情、民族气节,引导他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养成艰苦朴素、吃苦耐劳、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良好行为习惯具有巨大的积极影响。

(三)有助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红色文化蕴涵着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广大党员干部保持高尚的情操、坚定理想信念意义重大;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为我们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用监控机制,为我们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重要的思想保障和文化支撑,具有重要的意义。

红色文化最显著的特点是反映了革命先辈们坚定的理想、信念,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精神。而红色旅游,能够让广大党员干部在重温先辈们的光荣历史、重走胜利之路之时,感受他们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理解在中国革命伟大征途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等革命精神。

三、走出红色文化旅游宣传和开发的误区

近些年来,由于国家对红色文化及红色旅游的高度重视和大力宣传,加之地方各级部门和相关行业的积极响应和主动配合,红色文化旅游掀起了一股热潮,而相关的红色文化旅游产业也正蓬勃兴起。但同时,由于有的地方部门的急功近利和一些不法商家的过度炒作,使得红色文化被误解、曲解甚至严重变味儿,红色旅游的开发与宣传也严重陷入了误区甚至走向歧途。因此,端正红色文化旅游宣传和开发的方向,对于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对于红色旅游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走出贪大求洋、脱离实际和开发变味儿的误区

红色遗迹、故居的建筑和陈设,原本一般都比较简陋,有的地方在开发中乘机大兴土木,将这些遗址、故居修得富丽堂皇,过于豪华奢侈。个别地方红色旅游地一味追求美化,在红色遗址前后铺上草坪,种上棕榈树、红枫等观赏树木,使得这些红色遗迹、故居、文物失去了原有的纪念意义。

有一些地方旅游资源比较匮乏,为了发展壮大本地旅游产业,对红色旅游的开发饥不择食,盲目上马。有些地方为了迎合旅游者的口味,在原有的红色基础上“瞎编” 、想当然地编造一些伪红色。有的红色遗址和故居被关了起来,和广大市民隔离,使其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甚至有的地方,为了突出红色旅游,将整条街道都刷成了红色,甚至用现代手段在墙上仿写上旧标语。这种急功近利不切实际的行为,不仅不能把有限的资源开发好,反而破坏了资源,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二)端正纪念地宣传与讲解内容的若干不良倾向

有的地方把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认为是一种“政治宣传”,把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当作是一项“政治工程”和“政治任务”。甚至有个别红色纪念地充斥在“”文化的氛围中,红色旅游变成了怀旧旅游,使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误入歧途。对于旅游讲解词,有的红色纪念地只侧重于历史事件、会议决议、领袖决策、革命理论等,而对于红色故事、革命者的生平事迹较少提及。这使得红色旅游内容索然无味、毫无特色,无法吸引游客的眼球。对此,在红色文化旅游的宣传中,应尽量把政治宣传寓于人文旅游之中,寓教于乐、寓教于游,这样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许多红色纪念地由于片面重视修建纪念馆、纪念碑或雕像,而忽略了文物陈列的重要性。有的甚至在缺乏文物与图片的情况下,急于大兴土木、盖场馆。有的红色纪念地实体文物缺乏,图片、影像资料质量不高,大量是翻拍多次的照片,形象模糊不清,达不到感人效果。对这些问题,地方相关部门应给予一定经费的投入,并予以提供清晰度好的照片,组织高水平的雕塑作品,以更好地再现历史场景,达到更好的效果。[4]

(三) 走出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度商业化的误区

一些地方,由于招商引资的巨大吸引力,对有限的红色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强制干涉性开发,搞所谓的全面商品化、市场化运作,从而使红色文化旅游走进了死胡同。有的地方,在对当地红色文化宣传和讲解的画册、小手册上,哗众取宠,有的甚至宣传一些错误的东西。这种把红色文化当作纯粹商品来出售的行为,严重扭曲了红色文化的内涵。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一经开发便不可再复原。而对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过度商业化开发,其结果可能是商业化虽然成功了,但红色文化逐渐褪色并失去了原貌。

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一方面应该注重社会效益,但同时更应避免绝对的商业化和“一切向钱看”,更不能把举办某些吸引眼球的“烧钱”的文化活动视作发展红色文化产业,更不能把宣扬迷信的庙堂殿宇、奢华庸俗的文化地标建筑、低质泛滥的“印象文化”系列、名实不符的文化地产等作为红色文化旅游开发的成就。

参考文献:

[1]200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

[2]李水弟.历史与现实:红色文化的传承价值探析[J]. 江西社会科学,2008,(6).

传承红色文化论文篇7

[关键词]:红色旅游景观;景观设计学;地域文化

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红色旅游逐步升温,如何红色文化资源与其当地的旅游资源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当地地域文化元素,归纳总结出照金镇地域性文化符号和应用原则,并对其进行凝练与挖掘,从而对照金镇红色旅游进行理性定位、整体区位分析,科学可持续发展,延伸红色旅游文化产品的活力,全面吸引国内外更多游客,促进老革命基地的经济发展,形成精细的红色旅游文化,是该论文的研究目的之一。研究目的二是从景观设计学的角度出发对照金镇景观建设进行研究,从其基本原则以及应用方面进行具体分析,提出照金镇需营建山地绿色生态体系,合理规划绿色用地,以开发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为契机,提高照金新镇的知名度和特色,建立属于照金镇的红色旅游文化品牌。

红色旅游是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是以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以红色旅游资源为依托的主题性旅游活动。红色旅游是一项政治工程、富民工程、文化工程和民心工程,与一般旅游不同的是,红色旅游是以传承红色文化为主要目的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红色旅游的重要功能,政府推动是红色旅游发展的重要动力和保障。红色旅游作为旅游活动的一种类型,除了具有旅游活动的一般特征之外,还有其自身的显著特点,即政治教育目的的直接性、内容与形式的时代性、经济政策的倾斜性和旅游资源的整合性等。陕西省铜川市照金镇是老一辈革命家创建的西北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国防教育基地。照金镇有极具特色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这里有诸多标志着中国西北革命胜利的文化遗址,也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近年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发展多种旅游模式特别是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在新时期环境下促进和加强对新一辈的爱国主义教育。目前,我国已全面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面对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方式也同样需要改进和创新,应运而生的发展红色旅游,使游客在游览参观的同时加强爱国教育,通过红色旅游的特殊形式学习革命历史和革命传统,进而传输和弘扬革命精神;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是传播红色文化的特殊途径之一,有利于提高广大人们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红色爱国主义教育,从而使人们爱国主义思想得到启迪和精神得到鼓舞,全身心地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全国各地遍布的革命老区纪念馆,革命遗址,烈士墓地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仅是红色文化的主要体现,更是社会主义思想、红色文化聚集的主要阵地,红色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珍贵的精神财富。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对红色历史文化遗产应给予大力支持及全面保护工作,大力建设中西部地区、边远贫困红色文化革命老区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任务。

本论文简要从地域文化、景观设计学的概念对陕西省铜川市照金镇为例的红色旅游景观进行研究分析。主要是通过对其自然地域特色及文化内涵的了解,以实地调研为主研究红色旅游景观建设、保护现状和传承发展,最终提出适合在当地景观建设的可行性设计理念。在实地调研与深入挖掘照金镇红色旅游景观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地域文化与景观设计学原则,发展对文化、经济等多方面的需求,从文化传承的角度与提升百姓生产、生活质量的角度,对照金镇红色文化进行挖掘、利用,并从设计角度提出适合照金镇红色景观建设的具体思路、方法与原则。该论文通过对当前红色旅游景观建设进行考察,总结、研究,从红色文化概念的界定、红色文化的建设、红色旅游景观的开发利用等角度进行梳理分析的。归纳其一般作法,探索其一般规律;从新时期文化传播视角,对红色旅游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a.对照金红色旅游景观小镇传统地域文化、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并对比陕西延安红色旅游景观,明确其内在价值与构成要素。传承照金地域文化特色,将其传统文化传统发扬与展示。

b.对照金镇红色旅游景观建设进行调查,明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优点与不足。

c.探究地域文化与红色旅游景观的关系与景观设计学与红色旅游景观的关系,了解其相互发展关系。明确当地地域文化给予当地红色旅游景观建设的影响,将历史传承放在重要中心点上,结合景观设计学原则,为自己的论文方向深入打好基础和学习实际工作。

传承红色文化论文篇8

古语有云:少年强,则国强。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做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必须牢记历史,方能开创未来。因此,沈阳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临床药学三班特此成立红色足迹追忆团,分别到沈阳三大高校:鲁迅美术学院、沈阳药科大学和东北大学通过调查问卷和采访的形式对沈阳市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同感进行了调研。其中调查问卷的内容涉及当代大学生对红色活动的态度、学校和社会对红色文化宣传程度、当代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了解程度以及宣传红色文化的途径喜爱程度排名等。

我们将调查问卷分别根据性别和是否是党员分类,结果显示性别对沈阳市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同感的影响并不大,而党员则明显比不是党员的同学对高红色文化的认同感、了解度高出很多。

调查结果分析

总共做了200份调查问卷,共回收200份,有效调查问卷份数为198份,其中男性99人,女性79人;党员48人,非党员150人。

前两题是针对被调查人的基本情况,分别为

1.您的性别是?( ) a 男 b 女

2.您是党员吗?( ) a 是 b 不是

第三题开始为对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感的调查。

3.会去看与红色文化相关的电影或电视剧吗?

a非常想看 b已经看过了 c可能会看 d不想看

4.经常参加红色旅游吗?

a经常(一年多次) b偶尔(一年一次)

c 很少(几年一次) d 不参加

通过三四两道题,能够看出沈阳各所高校的大学生对于我国红色文化基本常识的摄入缺乏主动,对切身体会红色文化缺少积极性。

5.如果去红色景点旅游,是因为?

a欣赏怡人的风景

b领略红色文化,感受革命精神

c没什么目的,放松放松

综合4、5题的调研结果,由下图可以看出:对于去红色景点旅游频率,一年一次和几年一次占大多数,而红色旅游越频繁的人群其旅游目的越是倾向于领略红色文化,感受革命精神。

6.[多项选择题]对于红色旅游(参观遗址,学习继承革命精神)您的看法是?

a是学习革命文化,传承革命精神的一种方式

b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

c可以倡导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d是提升当地经济发展的一种方式

e就是一种普通的旅游,没有什么实质意义

f有利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选项

是学习革命文化,传承革命精神的一种方式

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

可以倡导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是提升当地经济发展的一种方式

就是一种普通的旅游,没有什么实质意义

有利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比例

65%

75%

68%

88%

23%

67%

这一题,除了就是一种普通的旅游,没有什么实质意义这一选项选择的人次较少外,其他选项分布比较均匀。这一题旨在考查大学生对红色旅游的看法,数据表明,大部分大学生认为红色旅游对于学习革命文化,传承革命精神、倡导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等有着重要作用。

7.您所在的学校或者单位会举办一些有关红色文化的活动吗,如红歌比赛、演讲比赛等?

a经常(一年多次) b偶尔(一年一次)

c很少(几年一次) d 没有

有关红色文化的活动作为宣传红色文化的一种有效手段,其对学习革命文化,传承革命精神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根据柱形图能够看出,学校还是比较经常性地举办一些有关红色文化的活动,如红歌比赛、演讲比赛等的,宣传力度很大。

8.如果举办红色文化的活动,愿意参加嘛?

a非常愿意 b视情况而定 c没兴趣

由圆环图可以得出结论:在在校大学生的潜意识当中,举办有关红色文化的活动等手段对于传承革命精神、倡导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等有着重要作用,他们本人也都十分愿意参与其中。这表明在思想上,绝大多数人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标准。

9.[多项选择题]您通常是通过什么途径知道红色革命事迹的?

a网上查询 b书刊杂志 c 电视媒体 d 课本知识

选项

网上查询

书刊杂志

电视媒体

课本知识

比例

43%

74%

84%

83%

本题深入考察了大学生了解革命事迹的途径,其中媒体与课本占主导,这一结论也为我们宣传红色文化做出了指导。

10.您知道几个与红色革命史有关的景点、公园或遗迹?

a4个以上 b 2~3个 c 1个 d 不知道

11.[多项选择题]您知道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吗?

a粉碎4次围剿 b长征 c遵义会议 d井冈山会师 e其他

这道题98%的人均全部选择。剩余2%的人选择分布较为平均。

这两道题是针对大学生对红色文化、我国国史、红色革命事迹了解程度的考察。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沈阳大部分高校在校生对我国红色文化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不够系统、深入。

12.您认为在许多外来文化进入中国的潮流下对红色文化有影响吗?( )

a影响非常大 b有一定影响 c没什么影响

选项

影响非常大

有一定影响

没什么影响

比例

49%

37%

14%

13.如果红色文化正在逐渐消亡,您会怎么做?

a极力挽救 b遗憾惋惜 c顺其自然 d与我无关

这道题真正能够看出沈阳各高校同学对中国红色文化的真正感情以及重视程度,图中,能够做到遗憾惋惜的占绝大多数,超过了百分之五十,排名第二的人次为极力挽救,而认为顺其自然和与我无关的占绝少数。根据这个结果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对传统文化十分关心也十分热爱,但超过百分之五十却不愿将他们的热爱与关心转化为实际行动。

14.在您看来,认为近几年社会对红色文化的宣传程度怎么样?

a宣传力度很大 b宣传力度一般 c不了解或从未听说

15.[多项选择题]如果有关部门计划加大对红色文化的宣传,您希望是以何种形式?()

a展览会 b网络媒体 c电视节目 d书报期刊 e其他

选项

展览会

网络媒体

电视节目

书报期刊

其他

比例

86%

74%

78%

23%

46%

传承红色文化论文篇9

关键词:传唱红歌;红色文化;高职教育;校园文化;研究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3-0246-03

大学校园文化作为青年成长最基本渠道,在文化育人特征越来越明显的当代社会,其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功能的发挥也日益增强,建成良好的大学校园文化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红色资源集中反映和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以红色文化传播充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促使大学生树立与弘扬民族精神,是当前高等教育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唱红歌是红色文化传播中重要形式,通过传唱红色歌曲弘扬红色精神、传播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思想政治意识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更是建设先进校园文化、弘扬时代主旋律的要求。以传唱红歌为切入点把红色文化传播引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将对红色文化经典的感受和体验传承给学生,增强可信性、可感性。帮助处于80、90后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同时,也通过传唱红歌等一系列红色文化经典传播活动加强与社会间的联系,增强红色文化教育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进程中的实践意义。以此,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教育方针,促进新一代塑造积极健康的精神世界,促进和谐社会构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一、高职教育与红色文化传播现状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一样担负着培养国家建设人才的重任,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学历教育也要承载非学历教育,有公办教育的广泛发展也有民办高校发展的春天,是培养具有较强职业性和应用性人才的教育教育形式,是适应社会发展的产物,同样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在当代社会迅猛发展的过程中多重文化价值观念的出现、传统生活方式的变迁,对人们的社会心理、价值判断以及行为方式都产生了深刻和深远的影响。作为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社会功能的大学校园,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尤为重要。

当代大学生多处于80、90后,很多红色经典文化精髓的边缘化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对于生长于新时代红旗之下,没有经历过旧社会的艰难困苦、没有体验过革命年代的战火洗礼的当代青年来说,红色文化仅仅等同于历史,而曾经引导不同时期文化潮流的红歌简化为纸上的音符。因此,当前的高职教育,在注重专业能力教育的同时,更通过合适的渠道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促进素质教育的提升和经典文化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成为综合技能过硬的准职业人。

二、以传唱红歌为主,促进校园红色文化传播的基础

红色歌曲有着丰富而深邃的内涵,以其平时的词句、优美的旋律和简练的艺术语言,向大家讲述着革命故事,传播着革命真理,弘扬着革命精神,也寄托着革命信念。因此,以传唱红歌为主要途径来弘扬红色经典、促进校园文化有其优越的便利条件。

(一)校园音乐文化基础

和所有的年轻人一样, 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比较喜欢听歌唱歌,音乐是他们与生活沟通的重要语言,因此,音乐活动也成为了校园文化的重头戏。以传唱红歌为基础传播红色经典文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变得简单而直接,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既完成了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和品德修养教育,也在实践中极大的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二)学生素质教育基础

当代大学生普遍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和较强的审美意识。他们思维敏锐、易于接受新事物,在长期的教育培养中,大学生逐渐掌握了扎实的文化基础和良好的知识结构,随着素质教育的广泛实施以及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对革命歌曲以及当代社会主旋律的歌曲,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和较强的精神需求。因此,完全有理由相信,大学生有兴趣而且有能力接受以“传唱红歌”为主的红色文化传承教育模式。

三、以传唱红歌为主,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传播活动

以“传唱红歌”为主的红色文化传播来促进良好的校园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传播活动开展形式要多样化。

(一)红歌主线,唱响未来

红歌体现了先进文化的方向,推动唱红歌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办法。以具体历史纪念意义的节日为契机,举办红色主题歌唱活动或演唱比赛,最终延展为校园红歌会。唱响红色经典、传承红色文化、弘扬红色精神,以开展红歌比赛,激发青年学生的蓬勃朝气和昂扬斗志,抵御各种腐朽颓废思想的影响,用最响亮的红歌为中国喝彩增强学生的参与力与实践力,提升红色文化精髓的感知力。不仅对参与演出人员,同时对学生观众来说都是一种精神享受,更是一次思想教育。

(二)抢占阵地,注重创新

发挥校合唱团及二级院系合唱队的阵地作用,高唱爱国主义歌曲,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艺术审美教育。在实践过程中也要注意演唱形式和表演形式等形式和方法的创新和使用,不仅对于合唱如此,独唱和表演唱亦应如此。红歌创新、老歌新唱是现代流行音乐发展的重要方向,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与时俱进地创新红歌,创作出更多的能体现出新时代、新风貌、新元素的红歌,使红歌能够承上启下,成为每一代人的感情情结。

(三)主题新颖,形式多样

传唱红歌只是红色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一部分,营造浓郁的红色文化教育氛围要有多主题、多样化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传唱红歌、颂读经典、图文展示、影片赏析、演讲故事、传递箴言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班团会、早读课或校园传媒网、红色文化图片展及邀请革命前辈做报告、讲故事等活动来拓展学生了解红色经典的机会和渠道。

(四)重视教育,加强研发

1、积极推进经典红色文化进校。把红色文化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进红色文化进课堂、进教材,也是实现红色文化资源教育价值的重要途径。

2、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与开发。红色文化资源是我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根据校情实际开展研究,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研发线路、研发重点和研发成果,深化红色文化教育的研究加强与社会部门团体的合作,推进红色文化资源的研发向深度发展。

(五)确保宣传,形成网络

要把红色资源教育纳入先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就要创造良好的红色文化氛围。高校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要加强对红色文化的广泛宣传,通过开设红色网站或相关专栏、专题等形式,构建红色文化教育的网络阵地。同时,要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积极开展文学、艺术、影视创作活动和演艺活动,不断推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精神产品,在满足大学生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时实现教育的目的和效果。

(六)增强实践,服务社会

组织社会服务活动,促进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社会实践性,增强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效性。如通过组织大学生“三下乡”活动或是在重大节日,与街道、社区群众一道开展文化展演及交流活动,展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新社区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有力地推动深化乡镇及街道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四、以传唱红歌为主的红色文化传播促进现代高职教育校园文化的实践分享

笔者任教于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因从事音乐类相关课程专业教学及党务工作,因此对音乐相关教育研究、第二课堂活动及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内容较为关注,同时也经常参与相关内容的组织、策划与指导工作。2008年开始专门将以传唱红歌为主的红色文化传播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一个创新尝试,以此推进党建工作和进校园文化发展。《以传唱红歌为主的红色文化传播在促进现代高职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目前已做课题申报、立项研究。以下是项目准备及研究过程中的一些体会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共同为传承红色文化、促进高职教育校园文化的高速发展力量。

(一)典型性介绍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民办高职院校,因此在诠释以传唱红歌为主的红色文化传播在促进现代高职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时更具体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相对于很多历史名校岭南更具有青春与活力,也正因如此,校园文化积淀尚不够浓厚。学院目前在校生人数近两万人,因为处于高职高专教育层次,绝大多数的学生的文化素质能力不敌很多公办或本科以上层次的院校,因此,校园文化建设的推动和发展也不能完全照搬照抄其它院校的模式,各项工作的开展必须建立在本校特质基础上的文化内涵和风格。

(二)我校开展的以传唱红歌为主的多种红色文化传播活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相关文件的出台,为红色文化传遍校园带来了丰厚的土壤。自2008年初至今,以我支部牵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传播创新活动收到了很好在反响,这是高校向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资源。大量的实践表明,以传唱红歌为主的红色文化传播已经成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新手段、新方法。

1、岭南红歌会

2008年,我支部率先在全校开展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主题红歌会活动,受到了全校师生的青睐与好评,并于2009年承办“建国六十周年2009岭南红歌会”,至“庆祝建党九十周年2011岭南红歌会”已连续三年开展全校性红歌演唱活动。活动内容既有延续又有发展,由开始时的独唱歌唱比赛已发展为有大合唱、小组唱和表演唱等多种形式共存的红歌晚会。评比形式也经历了由教师评判到现场海选、师生大众评审、红色经典知识问答等形式内容丰富的红色文化盛宴,校园影响至深。

2、红色图文展

2008年,结合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我支部开展了“改革开放三十载,我眼中腾飞的中国”大型图文展,校党委在建国六十周年及建党九十周年等系列活动中也分别把体现民族精神和国家进步发展的影展、图文展示做为了重要内容及红色文化传播手段,师生参与广泛。

3、红色文化进课堂

岭南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研究做为工作重点,理论结合实际、增强学生的感同与认知,课堂上多以实际案例和故事促进教学,同时,鼓励学生到革命遗址参观学习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分享,提升了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促进了学习效果。

4、红色文化下乡、下社区

注重培养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实践能力与实效性,要经常开展一些对街道社区及乡镇农村的文化下乡活动,结合“院街双建”和“三下乡”活动促进社会基层组织的文化建设活动。如对口邻近联和街开展的“建党八十九周年庆典晚会”、指导街道文化站参加红歌歌咏比赛、选派志愿者参加“三下乡”活动等等。

5、多种传播形式促发展

一直以来,岭南学院把红色文化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中之重,经常开展红色故事演讲、红色影片欣赏、革命英雄事迹报告等多种红色文化传播活动,极大的加深了广大学生对红色经典的了解,更加促进了红色文化的传承和校园文化的发展。

通过调查了解,以红歌传唱为主的红色文化传播在岭南学院开展至今,使在校学生对红色文化及红色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加深了大家的红色记忆,更加丰富了第二课堂活动,大力的发展了校园文化。相信,以传唱红歌为主的红色文化传播将一直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思潮得到广泛的传承与发展在高职校园中,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发展校园文化。

总之,只要合理的运用好红色文化,促进其在校园中广泛开展,一定能够有效的培养高职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促进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和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钧.试论红色资源开发在中华民族精神教育中的独特价值[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2008(3).

[2]陈瑛.和谐校园视野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08(3).

[3]汪立夏.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以江西省高校红色文化教育进校园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0(7).

[4]钟久辉.论红色资源对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价值[J].经济研究导刊,2009.

传承红色文化论文篇10

>> 让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大放异彩 借力中华传统文化让思想品德课堂大放异彩 让青春大放异彩 让中华文化大放异彩 让中考作文大放异彩 让美术教育大放异彩 让写字教学大放异彩 合作,让英语写作大放异彩 让农村的美丽大放异彩 让合作学放异彩 让阅读在小学大放异彩 改变,让“超市”游戏大放异彩 显亮大放异彩 让人文回归初中生物教育,让生物文化大放异彩 让江苏文化在“一带一路”上大放异彩 在继承中追求创新/传统名剧大放异彩 让探究贯穿始终 让讨论大放异彩 让语文综合性学放异彩 情感让语文教学大放异彩 让吟诵在语文教学中大放异彩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让优秀传统文化大放异彩 让优秀传统文化大放异彩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当今社会,优秀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期盼,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逐步成为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就成了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传统文化 红色文化 宣传 实践

近些年来,文化因素在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受到了全球性的关注。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当今中国社会,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期盼。弘扬优秀文化,续写辉煌历史,完成民族复兴,实现中国崛起,已成为中国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

用传统文化影响学生

传统文化影响了中国的发展。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在人类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文化作为文化主体保留至今。这其中的奥妙,时常令我们反思。中华传统文化有优有劣,真伪参半。认真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优劣,有利于把握人类前进的方向。

纵观传统文化,我们发现,值得发扬的方面:

1.民本思想。早在商周时代就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说法。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说:“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2.精神境界。孟子:“我善养浩然之气。”杜甫:“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还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等。

当然,传统文化中也有不好的方面:

1.推崇守旧。“天可变,地可变,祖宗之法不可变。”

2.压制个性。用皇权思想压制自由思想,阻碍社会发展。

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的精神现象,应该得到传承与弘扬。但是必须明白,我们宣传传统文化,绝不是一味地去复兴儒家文化,而是要建立科学、民主、崇尚人的尊严和价值的新文化。

没有文化的巨人,就没有强大的民族;没有文明的巨轮,就没有昌盛的国家。因此,继承和发扬真正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相信,13亿中国人紧密团结在一起,牢记历史使命,传承优秀传统,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走上文明富强的中国道路,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挡。

用红色文化激励学生

红色文化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在当前文化缺失、物欲横流的大环境下,传统文化渐渐丧失主导地位,并正在被人们遗忘,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出现了较大变化。为了改变这一不良现象,在政府指导及有志之士的影响下红色文化在中国逐渐红火起来。

红色文化是指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斗争实践中形成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红色文化呈现出多样的姿态,其精神文化主要指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革命理论、革命经验和革命精神凝聚而成的革命传统。

红色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回顾中国历史,我们可以看到,红色文化凝聚起全体中国人的力量,结束了中国一盘散沙的历史状况。在旧社会,中国人被称为一盘散沙,那时候人们都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因为人民的不团结,所以受到外国人的侵略。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让人们有一种很强的向心力。例如,抗日战争时期的《义勇军进行曲》激励一批又一批爱国人士争先恐后杀敌人,前赴后继驱倭寇。新中国初期的《歌唱祖国》激励人们当家作主、积极投身国家建设之中……

红色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红色文化反映了中国革命进程和新中国建设的历史,积累了厚重的历史沉淀。红色文化慷慨长歌,可以凝聚人心,激励民族精神。我们要做红色文化的传承者,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者。唱红歌、读红书、看红色经典、发红色短信,让这种红色现象延续下去,并凝聚成为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红色歌曲旋律优美,歌词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当然,传承红色文化,不仅仅是怀旧和简单的重复,更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发展,用红色文化激励人们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

红色文化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校园文化。如果能充分利用好这种红色文化,把握好红色文化的教育和激励作用,红色文化必然对学生的思想和行动产生巨大的影响。红色文化的内涵很丰富,爱国主义、艰苦奋斗,坚定的信仰与美好的理想,是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我们可以通过挖掘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将红色文化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与提高学生的德育教育相结合,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作为教育和激励学生的有效载体和平台。通过革命英雄人物的形象来感化学生思想,净化学生心灵,帮助学生认识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