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市场营销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03 11:38:12

大专市场营销论文

大专市场营销论文篇1

关键词: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探索

根据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的《2016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开设高校数最多的专业前5名分别是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视觉传达设计、市场营销、环境设计。市场营销专业名列第四,合计有566所高校设置了该专业,每年将会有大量的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寻找工作。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的十大城市岗位需求排行榜,显示市场营销专业的需求量巨大,位于前列。中小企业通常需要营销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既懂营销策划和公共关系,又要会推销产品和善于与客户沟通。而大型企业分工细致,部门众多,一般需求某项营销技能突出的人员,并重视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营销相关的用人单位通常重视工作能力大于学历,并不愿意为较低的职业素养潜力买单,而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虽然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普遍不高,缺乏竞争力,这也是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亟待解决的发展问题。2012年的《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教育部重新修订了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再次强调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合作和创新精神,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市场营销和管理工作。2014年,国务院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作为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强调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而市场营销专业更是突出应用能力的学科,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迫切需求生产和服务一线的应用型营销人才,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而我国传统的本科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实践教学存在着严重不足和滞后。

一、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问题

目前,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以“满堂灌”的理论教学为主。在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方案设计中,实践教学课时比例过少,而且实践教学无法落实,或者形式单调,或者流于形式,市场营销的专业教师大都从高校毕业之后登上讲台,拥有一定的理论功底,但是从事市场营销相关工作的老师不足百分之十,缺乏市场营销的实际经验和社会历练,讲授的知识基本来源于教材和相关资料,造成了学校教学和实际工作脱节,学生不得不工作之后重新学习和积累实践经验,以至于用人单位普遍抱怨营销专业毕业生眼高手低。大部分院校在市场营销专业经费投入上严重不足,实践教学基地过少,或者实践教学基地搞形式主义。市场营销的实践实验室设施陈旧落后,起不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高校普遍缺乏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实践教学充满随意性和造假行为。另外,相关实践教学的市场营销教材一般质量不高,而且种类偏少,很难选择到合适的教学用书。

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一)师资队伍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

结合教学内容,任课老师有计划到相关企业或公司,参与企业或公司的营销业务,积累实际经验,提高他们的实践教学能力。扩大“双师型”教师的比例,鼓励任课教师联系实际,编著适合本校学生的实践教学教材。邀请企业或公司业绩突出的营销人员到学校做讲座,或者兼职课堂教学,把他们个人成长经历以及工作经验传授给学生,以弥补教材理论性过强的不足。特聘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定期指导学生的专业实践活动,补充教师力量的不足。

(二)市场营销实验室的升级和完善

增加市场营销实验室的投入,更新先进的案例分析软件和沙盘教学设备,邀请企业资深人员或相关专家学者参与市场营销实验室的建设,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案例分析当中,既减少了实际训练中带来的挫败感,又避免造成各种实际损失,还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实际工作能力。在市场营销实践课上,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决策、推销、沟通、谈判、客服等场景,用分组对抗或者角色轮换等方式,让学生体验类似实际环境的各项业务,自己总结经验,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

(三)营销竞赛促进实践教学

学校成立市场营销方面的社团组织和大学生创业中心,举办营销项目的竞赛活动。学生调研校内外的市场,寻找潜在需求,确定目标市场,制定市场营销方案,对产品定位,在竞赛运用所学的理论和知识,体会创业的甘与苦,获取创业的经验和能力。教育主管部门和营销类协会定期举办高校市场营销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能够有效地培养应用型营销专业人才,也对大学生就业和创业具有促进作用,有助于推动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例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市场学会和教育部考试中心联合主办了“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累计六届,大约十余万师生参加了比赛,成为影响力广泛的全国性营销专业大赛。大赛设置的营销策划项目、品牌创意项目都密切结合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与营销类实践教学都成一个有机整体,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学习热情,帮助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实践教学活动中。

(四)实践考试与理论考试相结合

增加实践考试。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应用性性的学科,传统的市场营销考试采用闭卷考试,考试大纲规定了标准的考试模式,比如单选题、多选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题等,学生可以通过突击强记取得好成绩。但这种方式的结果很难反映出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营销能力。所以,可以考虑实践考试与理论考试相结合的考试方式。实践考试成绩在总成绩中占一定合理的比例,可以采取口试加报告的形式考核,学生参加一定的专业实践,上交调查报告、案例分析报告或者营销策划方案。任课教师根据文字材料和实践内容提出相关问题,学生现场回答。这种考核方式既能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又能考察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水平,对学生的专业测评更加全面、客观。

(五)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

参考比较成功的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经验,联系相关的企业或公司,作为学校长期的教学实践基地。注意不同行业的广泛合作,比如银行保险、政府部门、制造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零售业、餐饮业、房地产业等。让学生踏上工作岗位之后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和专业精神。实践教学可以从大二抓起,针对本学期的课程安排,学生利用寒暑假依照事先制定的计划进行社会实践,并在结束之后提交实践论文,指导老师进行批改并提出建议。另外,组织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社会调查或者短期的社会实践活动。

(六)毕业论文与实习相结合

依照大部分高校的惯例,毕业论文的题目由指导老师拟定,学生从中选择。毕业论文和实习两张皮,毕业论文只能借助于二手资料,泛泛而谈,实习之后亦缺乏系统深入地思考和总结。实习的效果大打折扣,所以毕业论文应当紧密地结合实习内容,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题目、梳理思路、收集资料、撰写论文,这样写出的论文使用第一手原始资料,有根有据,更具有实践和理论意义。

(七)学校在组织和制度上的支持

首先需要高校各个层次从思想上重视实践教学,建立相应机构和人员专门负责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制定相关制度和规定,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保持密切的监督。学校领导应当在经费和人员配置上增加实践教学的投入,提高指导老师的待遇,因为指导教师是整个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实践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他们是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主体。实践教学也不是降低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而是要把理论融入实践中,让知识体系内化在学生的思维和行为中,

三、结语

为社会培养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合格人才,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不断地探索。实践教学改革应当采取提高市场营销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改革市场营销专业考评方式,建立适当的实践教学和实习基地,将实习与毕业论文紧密结合,升级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实验室,参加或举办丰富的营销专业实践活动或者比赛等各项措施,全面地提升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许丽娟.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初探[J].考试周刊,2011(78).

[2]徐燕.地方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7).

[3]周梅华,昌涛.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06).

[4]郑军.论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与社会实践的融合[J].现代商贸工业,2014(23).

[5]刘晓武.市场营销专业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以淮南师范学院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4(12).

[6]罗丽琼.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探索[J].经营管理者,2015(29).

[7]郭灵,闫颖.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讨[J].知识经济.2012(19).

[8]黄海棠.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黑河学院学报.2012(01).

[9]于雯崔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研[J].高教前沿.2015(09).

[10]张海军.普通本科院校应用型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12).

[11]姚吉祥.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缺失及对策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10(3).

大专市场营销论文篇2

关键词:独立学院;市场营销;教学体系

引言

长期以来,在中国市场营销专业的高等教育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由于实验、实践环节的不足,学生难以在实验或实践中直接观察、体会到相应的科学规律,这已经直接影响到了学生们对市场营销类科学的信心及学习热情。社会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弱于工科专业毕业生,除了软科学自身的学科特征外,这也是市场营销专业实验、实践环节不足的后果。如果能在这个环节上得到加强,学生的知识结构将会更加完善,学校也将能够为社会、为用人单位提供更多能满足实际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独立学院是指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本科层次的高等教育机构。各省招生录取的批次安排在原本科第二批和专科之间,即本科第三批。独立学院虽然不可能像专科或技校那样仅仅突出一门专门技术的学习,但也不能像普通高校本科那样强调理论知识,因为招收的毕竟是“三本”学生。由于独立学院对学生在理论学习上的要求不同于普通高校,并且独立学院更迫切地需要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客观上提出了加强实践环节引导的要求,迫使独立学院在实验、实践环节作出更多有益的思考与探索,争取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创新,改进适应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方式,探索适合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实验与实践教学体系。

一、问题分析

总的来看,目前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实验与实践教学方案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有:

1.实践时间偏少。在一般的独立学院中,对于实践性非常强的市场营销专业来说,其专业实践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普遍偏低。例如,在重庆邮电大学移动学院2007年培养方案中尽管加强了实践环节,增加了实践学时,但实践时间仍然偏少。市场营销专业修业总学分为172,而专业实践总共为24学分,只占13.95%,对于实践性非常强的市场营销专业来说,这个比例仍然偏低。

2.体系设置不完全合理,没有充分体现出市场营销专业的特色。大多数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对于今后工作的意向就是想坐在办公室,做做报表,搞搞策划什么的,很少有人愿意从事一线营销工作。但实际上,独立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从历届学生就业岗位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毕业后从事的都是一线销售工作,直接与形形色色的客户打交道,或者从事最基本的市场调查、信息反馈工作以及最简单的策划工作。虽然会计账务处理、电子商务、财务管理等实践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全面的学科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有一定的帮助,有必要设置,但实际上,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今后的工作岗位鲜有专业会计、财务或电子商务等领域。重庆邮电大学移动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会计账务处理、运筹学实验、专业统计软件应用、电子商务实习、财务管理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的学时数为64,与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实践学时数相同,没有充分体现出市场营销专业的特色。

因此,应加大专业课程的实践学时,着重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增强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竞争优势。如果总学时有一定的限制,则相应减少其他基础课程的实践学时。笔者认为,应将会计账务处理实习、运筹学实验、专业统计软件应用、电子商务实习、财务管理课程设计等归为专业基础实践平台,营销策划课程设计、消费者行为学课程设计、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设计、国际市场营销课程设计、网络营销课程设计归为专业实践平台。

3.学校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首先,学校很低的实习经费投入无法满足实习需要,不能保证系领导及老师在实习中进行必要次数的检查,不仅使实习管理工作无法正常进行,而且使学生无法得到及时的指导和提高。第二,学校对营销教学实践环节的投入不足。主要是没有足够的投入建立营销实验室,完成营销教学的实践环节也就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4.实习单位落实困难。当前,许多企业不景气,普通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实习单位落实较困难,而很多企业对独立学院的学生不太了解,带有偏见和成见,不太欢迎独立学院的学生去实习、工作,这些致使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实习基地严重匮乏。

针对这些问题,市场营销类实验与实践教学体系应该在充分体现营销专业特色和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予以修改和完善。

二、独立学院市场营销类实验与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一)案例讨论

案例教学能以最小的成本模拟商业、经济生活的现实并剔除现实中的各种干扰因素,通过将学生的注意力逐渐聚集于关键点的方式,达到引导学生理解、应用软科学理论的目的。但是,与传统案例教学略有不同的是,除了关注知名企业的经典案例,授课教师还应该尝试将更多在学生身边发生的经济、商业事件做成案例,初步建立有独立学院特色的案例教学库,引导学生对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看得见、听得着的事件进行理论思考与实践。

(二)论文教学

论文教学包括市场营销类课程理论学习中的论文撰写和毕业论文撰写,这是一种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开展学术研究的实践形式。

撰写课程论文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目前社会营销热点问题,通过调查、分析、研究,根据指导教师确定的题目要求,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进行论文的研究与撰写。这有利于深化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撰写毕业论文打下基础。这个环节应包括市场策划课程设计、消费者行为学课程设计、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设计,这三项实践内容主要是撰写与课程相关的综合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是对独立院校毕业生专业实践能力检查的重要环节,是检查毕业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并能否运用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实践过程。在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选题、教师指导、教师评阅、学生答辩等各环节中结合实践能力的运用和培养,促使指导教师和学生按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去完成毕业设计工作,以确保毕业设计更好地体现独立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社会实践

学生的市场意识及营销能力必须从学生入校之初就开始培养,并贯穿于培养全过程,最大限度地提高和完善学生的营销能力。应该将大学期间四年的实践环节系统化,作为一个完整的培养过程,在头一年至头两年的实践中侧重于基础能力的培养,在后期则侧重于专业能力的培养。为弥补时间的不足,一方面在总体培养方案的时间安排上,对各次实习做出一定的倾斜;另一方面,对四年中的寒暑假特别是三个暑假要利用起来,以保证实践环节的系统性、完整性,使每个阶段取得相应的效果。

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社会实践通常包括认识实习、企业调查和毕业实习,除此之外,笔者认为,在社会实践中还应增列市场营销的实践内容。目前,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主要的实践方式是由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学生在单位自行进行实践,而社会实践的内容并没有规定,多是由学生所在的实践单位根据需要而安排,学生是被动的。这种状况,导致了学生社会实践的盲目性。学生在实践单位被安排的岗位重要,收获就大一些,安排的岗位不重要,收获就小一些。而且,有些学生根本没有进行企业实践,只是找自己父母单位盖章证明就了事。因此,应当在社会实践中增列市场营销的实践内容,要求学生对所在的实践单位的营销现状进行实际的分析和研究,并给所在的实践单位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营销规划,有条件的可以进行具体的操作实践,并对操作的效果进行分析。要求学生在社会实践结束时,必须作出所在单位专门的市场营销实践内容报告,才能得到社会实践环节的学分。这样,学生在实习中目的更加清楚,任务更加明确,而且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具体的操作实务中,同时又有教师进行指导,将更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转贴于

(四)建立市场营销模拟实验室

市场营销模拟实验不同于一般的以理论和案例为主的教学,而是一种体验式的互动学习,融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专家诊断于一体,其最大特点是“在参与中学习”。营销模拟系统用情景剧的形式,让学生在一个模拟现实的商业环境中,通过模拟竞争的方式演练市场分析、营销战略发展和营销决策制定的持续的营销管理过程,帮助学生系统地实践、体验和学习完整的营销方法体系,是一个非常好的训练工具。市场营销实践、网络营销实践、国际市场营销实践、市场调查与预测实践均可在此系统上进行。

但是,营销模拟系统提供的毕竟是一个虚拟的空间,侧重于营销决策,缺乏营销过程的实际操作。另外,它没有面对现实的风险,也无法获取实实在在的利润。要解决营销模拟系统的这些不足,就有必要建立一个实际的实践基地。

(五)建立实践基地

1.和企业合作建立观摩基地

由学院出面,选择企业单位,建立观摩基地。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分别利用周末或假期派往观摩基地进行实地观摩,要求学生将观摩内容进行记录,发现观摩企业营销工作的成功方面与不足方面,运用所学的市场营销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研究,并写成报告。然后,先组织各组学生互相进行交流,由学生自己对观摩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评述,既分析观摩单位营销活动的经验与教训,同时也分析学生观摩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这样,形成营销主体、学生、教师之间的良性互动,再次深化学生对市场营销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让学生到公司跟班实训,场景是真实了,但只能随机见识一些东西,学校及其教师无法掌控实训内容的主动权,也不会有哪个公司会将调研、策划、实施、评估浓缩到一周内完成。因此,还有必要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践基地。

2.和企业合作建立实践基地

独立学院在产学研结合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独立学院一般都有地方政府、大企业、大公司等社会力量参与合作办学,可以充分利用和挖掘办学合作单位的资源,通过“订单培养”、共建实验室、共同研发新产品等,将社会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培养,帮助学生跨出校门,接受社会和市场的考验。

实践基地对学生开放,学生根据教学进度以及自己的时间安排,进入基地完成教学计划要求的实践教学环节。同时,实践基地也对教师开放,为教师的科研开发工作提供研究条件和空间,积极鼓励教师从事实验和实训项目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不断充实实践教学环节内容,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独立学院的大部分教师都比较年轻,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只有理论知识,缺乏实践知识,因此提供实践基地也是将教师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最佳方式。

3.学生创业公司

应打破在校学生不能经商的“禁区”,鼓励学生进行在校创业,但要相应地加强管理和引导,有步骤、有计划地合理进行。

学校也可设立大学生创业中心,创业中心下的创业公司应是学生理论与实践达到无缝连接的基地。把申请进入中心的学生按照“虚拟公司”的形式来组织,让他们负责组织、管理虚拟公司的运营,学生在虚拟公司中轮流担任不同角色。

(六)选择项目进行实际营销

选择项目进行实际营销,不是简单地搞一次促销活动,而是让学生亲自动手,真枪实弹地经历从市场调研、战略策划、产品策划、价格策划、促销策略的选择、营销方案的制作到广告的、实际销售、评估的市场营销全过程。这个实践环节具有很强的实战性、理论性和挑战性,可将“营销策划课程设计”与此环节有机结合。

市场营销课程实训可以安排一周,实习地点就放在校园内,目标市场是大学校园,因此销售的商品要适合大学生的需要和消费能力。实训的目的在于巩固市场营销学基本原理,熟悉市场营销的操作程序,提高运用现代市场营销的理念、方法和技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用于实际销售训练的商品应该不要太完美。此外,专周实训没有经费,需要商家(或厂家)免费供货,大的知名企业可能不屑一顾。所以,作为实训对象的要求应该是:一个处于创业阶段的企业;正好生产适合学生消费者的产品,但产品本身有许多尚待改进之处;营销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甚至没有产品说明;同类产品在市场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可以作为学生进行方案设计的参照物。

综上所述,笔者对独立学院市场营销类实验与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初步设计,如下表所示。

三、结束语

通过市场营销类实验与实践教学体系的修改和完善,基本能达到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的。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也会随之变化,市场营销实验与实践环节也应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1]董希婢,王小宁.创办市场营销实践教学基地探讨[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第23卷增刊.

[2]曹海英,李文生.高等院校建立营销实验室的必要性分析[J].实验室科学,2005,(4).

[3]柳荣,刘洋.加强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5).

[4]张弘.浅谈市场营销专业的基本功训练及考核办法[J].职业教育研究,2007,(8).

大专市场营销论文篇3

[关键词] CDIO;市场营销;专业导论

[基金项目] 广东白云学院2010年度院级科研项目“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市场营销专业导论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BYJY201018

[作者简介] 黄军校,广东白云学院市场营销系主任,讲师、经济师、营销师,研究方向:营销管理,广东 广州,510450

[中图分类号] G423.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03-0102-0002

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行(operate),它是现代工业产品从构思、研发、制造、运行乃至终结废弃的全生产过程,是麻省理工学院和几所瑞典大学在瓦伦堡基金会的资助下,经过4年的跨国研究和探索后于2004年提出的一个工程教育理念,并成立了国际CDIO工程教育合作组织。目前已有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50所成员高校参与CDIO工程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施。CDIO工程教育改革的基本思想是,以能够领导现代工业产品、过程或系统开发的现代工程师所需要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为目标,以现代工程实际为背景环境,采用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并让学生在现代学习和实践环境中取得丰富的设计-制作和主动学习的经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一体化成长。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中大多数专业没有开设专业导论课程,这种情况常常导致许多学生在大学学习过程中表现为只知课本知识点,不见专业全貌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一些高校对专业导论课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到位以及相应的制度政策引导不够。开设专业导论课对帮助大学生尽早了解所学专业性质、培养专业兴趣、掌握专业学习方法、规划自身发展具有重要的导航作用。高等学校应该在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学管理、集中优势师资、编写特色教材等环节着手进行改革,全面推进专业导论课的开设,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影响专业教育质量的因素很多,诸如人才培养方案、师资与设备、生源质量、教风学风、实习基地等等,其中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的设置无疑是其最根本的问题,而在课程中设置学科概论或专业导论课则是非常必要的。

专业导论课的应用研究在国外多集中在工程教育类,在国内多集中在工科、理科等学科教育范围,而对于文经管性质的本科专业和课程则关注和研究得较少。因此,本研究以市场营销专业为出发点,对《市场营销专业导论》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在目前属于较有创新性的分析和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长足进步,招生规模扩大、教育经费总投入增加、教学设施改善、学科建设投入加大、国际交流合作增加。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的高等教育特别是工程教育与经济发展的需要还显得很不适应。我国工程教育模式迄今仍偏重于学科知识传授,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教育和训练方面还存在许多缺陷。在实践中改革、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国特色的面向全球化的工程教育体系已迫在眉睫。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高等学校如何面对有思想、有主见、凭兴趣做事的新一代大学生,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其热爱所学专业、安心学习,是值得思考的一个课题。专业导论课是引导学生走入专业知识殿堂的向导,在大学生学习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教育,尤其是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培养中高级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肩负着向各行各业培养合格技能型人才的使命。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指导,为适应社会、市场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广东白云学院坚持“质量至上”的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质量工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行高职“2+1”和本科“3+1”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大成功。学院响应教育部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大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经验,全面启动了基于CDIO理念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以此增强应用型本科的办学活力。 而在CDIO教学理念中专业导论课的开设是其中重要的一项教学内容和环节。

《专业导论》课程是为刚刚进入大学的新生特别开设的专业引导课。该课程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专业发展基本情况(过去、现在和未来)、专业课程设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关于专业学习的基本要求等,使学生对专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为大学专业学习打好基础。《专业导论》课程的基本要求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认识专业的性质、特点,以及当前专业对所培养人才的要求,了解专业发展方向、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就业及上升通道,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和学习观,确立学习目标和掌握学习方法,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思想和方法基础。

大学一年级新生处于重要的转折期,如何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定式,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如何激发学生科学研究、探索的兴趣,培养其初步的应用创新能力;如何让学生学会运用市场营销专业材料、撰写论文及表达成果的能力;如何提高学生对市场营销专业的总体认识和未来就业前景的规划,是教学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这也是本项目研究和探索的聚焦点。

抓好新生入学后的“早期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缩短他们对大学生活的适应期。专业导论课是将专业教育、思想教育、就业教育等融为一体的课程,进行专业导论课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早期教育”手段。市场营销专业是广东白云学院的重点发展专业,主要课程有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市场营销、消费者行为学、统计学、会计学、经济法、市场调查、财务管理、国际市场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面向珠江三角洲和广东地区经济社会建设事业第一线,从事商品销售、营销管理以及商务策划领域工作,具有市场营销专业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广东白云学院为应用型本科大学,强调地方服务和区域特色,目前该课程在学院内已经开设。而该课程的建设与实施效果,直接影响到本专业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专业素养的培养。为适应该院CDIO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建设《市场营销专业导论》课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市场营销专业导论》是市场营销专业的必修课。市场营销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本课程主要讲述市场营销的基本思想和研究方法以及基本内容和理论框架、市场营销的学科性质、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及市场营销的分类、特点,并能够合理运用。《市场营销专业导论》是市场营销专业必修课程,是本专业低年级的入门导入课程。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市场营销意识,了解市场营销的基本内涵,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领域和职业取向,为专业学习和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一个专业基础。让学生初步形成良好的专业素养,在态度上养成良好的市场营销意识,并产生对市场营销领域和学科的认同感,并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今后专业学习的方向和良好的学习目标,为个人专业的职业发展提供导向。

大专市场营销论文篇4

【关键词】高职高专;市场营销;培养方案

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转型和升级的关键时期,社会大量需要对市场营销人才,而我国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普遍缺乏准确的市场定位,使得人才培养同社会需求相互脱节,结果形成一方面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就业难,而另一方面企业又缺乏高素质的营销类人才。本文通过对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分析,以期促进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发展,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市场营销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精神,牢固掌握文化基础知识,熟悉现代营销管理理论和方法,掌握市场营销策略与技巧,具备市场营销、营销策划、市场调查与预测、渠道设计与管理、产品的推销与谈判等实用技能,服务各类企业营销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人才培养基本要求

毕业生应掌握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论,拥护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团结协作,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毕业生应掌握市场营销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相关经济法规、政策;具有一定的市场调研、市场开发、营销策划和推销等市场营销工作必备的能力。参加国家职业资格考试,鼓励获得行业相关资格证书,如营销师(推销员)、会计证、国际商务单证员、外贸物流员、外销员、外贸业务员等资格证书。

三、知识结构与要求

(1)文化基础知识:理解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论;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掌握英语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具有必备的体育知识。

(2)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管理的基础知识。

(3)专业技术知识:掌握市场调研、市场营销策划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推销技巧、营销礼仪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消费者心理、消费者行为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零售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分销渠道设计与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大型节庆活动策划与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

四、能力结构与要求

(1)基础能力:具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方法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经济学常识;具有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具有计算机应用的能力及信息的获取、分析与处理的能力;对企业发生的基本经济业务能够进行正确的会计处理。

(2)专业核心能力:学会应用经济法律知识来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掌握管理者应具备的计划、组织、控制、激励等方法和技巧;掌握产品推销、市场营销策划、市场调研能力;掌握消费者心理与消费者行为的一般特征及规律,掌握零售经营的技巧与方法;掌握公共关系及商务谈判、营销礼仪技能;具有营销战略管理的能力;具有渠道设计与管理的能力;具有策划和管理大型节庆活动的能力。

(3)专业拓展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贸易的能力;了解服务营销的基本方法;了解电子商务的基本理论及操作方法;掌握促销的组织和管理方法;熟练操作电脑,熟悉应用办公设备及进行日常的维护。

五、素质结构与要求

(1)政治素质:毕业生要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懂得思想和邓小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理论;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遵纪守法,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具有服务意识和艰苦创业、团结协作精神。

(2)身心素质:具有一定的体育、卫生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高职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3)职业素质:热爱市场营销专业,具有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从事市场营销专业各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具有爱岗敬业、自律、诚信、进取、勇于创新的良好品质;具有扎实的沟通与协作、协调与组织能力,并有良好的团队精神;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及与人沟通、共事的能力;具有吃苦耐劳、不屈不挠的韧劲。

(4)人文素质: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和人文科学素养;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

六、毕业应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

主要包括参加技能等级证书考试:全国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B级;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同时建议毕业生取得下列其中一项职业资格证书:

1.全国营销师(推销员)职业资格证书

2.国际商务单证员职业资格证书

3.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证书

4.普通话水平二级乙等证书

七、毕业生就业岗位群

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主要到生产及流通企业的从事营销调查、销售内勤、业务洽谈、市场开拓、客户管理、广告促销、活动策划、商品推销与管理等工作,还能在事业单位、其它非赢利组织或各级政府部门从事相关的经济管理工作。主要面对岗位群包括:销售人员、销售经理、销售策划员、渠道拓展员、广告业务员、外贸物流员、销售渠道管理员、客户服务经理、市场开发员等。

参考文献

[1]冷志明.加入WTO和我国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兰州学刊,2004,4:263-264.

[2]李铁敏.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及课程体系建设探索[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4,11:

149-151.

[3]王木丹,林伯明.育旅游能人——旅游高职高专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115-190.

大专市场营销论文篇5

本文根据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偏重理论,缺乏实践的现状,分析中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的特点,提出改革传统的教学思路,改变教师落后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学习理念,运用现代化新型教育技术,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市场营销课程教学适应当今形势发展的实时需要。

关键词:市场营销;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市场营销的定义就是商品或服务从生产者手中移交到消费者手中的一种过程,是企业或其他组织以满足消费者需要为中心进行的一系列营销活动,市场营销学是系统地研究市场营销活动规律性的一门综合学科。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互联网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灌入许多新的营销理念及采取新的营销方式。在此前提下,市场营销的教学课程及教学模式的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具有现实意义。

(一)目前市场营销教学课程存在的三点问题。

1、学生素质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是那些成绩差,家庭复杂的。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不管是何种专业何时开设市场营销课程,大多数学生对于企业与企业管理缺乏基本认识,而且难以将管理学、经济学,商品流通学等这些市场营销学的基础理论课程与市场营销学在学习过程中融汇贯通,也缺乏对营销知识深入理解的能力。由于中职学校学生生源不足,中职学校的发展面临困境,只要学生愿意进校学习都能被录取,还有很多小学没有毕业的学生,都被招进了中职学校。因此,就读于中职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是成绩差、表现差,习惯差。此外,很多学生在由初中转向中专学习时,仍然习惯死记硬背、以教师推动为主的方式,自学和自主思维能力较差,这也很难适应市场营销学以开放性思维为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要求。

2、专业能力培养重点不突出、 教学目标也不明确

市场营销课程作为我们中职学校商贸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为商贸专业学生以后的学习建立营销系统性思维与理论基础;不同专业对市场营销课程有不同的要求,因此不能以一概全。而在现实教学中,大多数情况下是以一套教材、教案、课件来面对所有学生。使得商贸类专业学生感觉理论浅显和重复,而其它专业学生却觉得很难理解有关营销知识要点,教学效果是大打折扣,学生满意度也不高。这样既无法体现市场营销课程的重要性,也无法做到因材、因专业施教。同时,调查还表明,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商品推销能力、和市场调研能力营销策划能力这五种专业基础技能有很高期望和迫切需求,但在商贸专业的学生培养和课程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完全有针对性的进行重点内容的突出。

3、以教学方式与传统教材为主

当前不少中职学校都已经设计有辅的校内实验课程,但是在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仍以传统的教师单向授课为主。

主要体现在:一是所用教材内容体系相对比较传统,虽然在理论构架上相对完善,但市场营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一般市场营销课程以理论讲授为重点,以案例分析作为辅助手段,强调概念、注重理论,而对实践性较强的方法技巧、策略不太重视,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间接传授亲身体验的偏向。这样就造成理论与实践课之间的失衡,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二是讲授方法上,虽然大多采用以多媒体课件为主的形式,但一般仍主要表现为单向的自上而下传输方式,拘泥于书本理论架构。

(二)今后中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1、加强校本教材的研究和制定。教学内容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中职学校要积极组织教研组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当今社会发展的新形势需要,有计划的进行校本教材的开发研究,并结合专业教师的专长和兴趣,明确自己的职责,广泛搜集资料,按由浅入深的原则,选编难易适度、新颖、内容丰富、及时的营销案例及方法,图文并茂,最终形成系统的校本专业教材。还有必要把学校所在地的一些著名的营销活动及时的补充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觉到真实可信,增加校本教材的实用性。

2、更新教师教学理念,采用灵活多样,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们积极主动的学习兴趣,尽量迎合学生们喜好的案例作为教学材料,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大胆的利用现代教学设施,与时俱进,以人为本,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让学生们做课堂上的主人。

3、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重点培养“双师型”教师。针对现代营销知识的不断更新,选派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参加相应中职学校的专业培训,提高营销专业师资理论水平;对没有经过实践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差的教师,要下派到企业营销部门去锻炼,促使他们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4、课程设置要合理化,引导学生提高专业基础素养

不同专业应根据自身的专业特征,合理地进行课程设置。考虑到专业的就业趋势,可以引导学生们来认识市场营销学课程与自身专业及未来发展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对市场营销教学课程的重视程度。通过课程设置和时间合理化,使学生们具备一定的学习市场营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便于学生们理解营销相关概念与理论。

5、注重专业基础能力培养,根据不同专业明确不同教学目标

目前中职学校开设的市场营销学课程,一般商贸类专业采用专业课形式,非商贸类专业采用选修形式。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根据专业课和选修课教学大纲的特点、教学学时的不同,选择内容的丰富程度、难易程度的不同教材,设计针对性教案和教学的课件。结合不同的专业探讨营销与其专业之间的关联,帮助学生们对市场营销课程形成初步认识,掌握基本概念与理论,和了解市场营销学对其专业的长期影响。

6、改良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入新的教学手段

市场营销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使用现有传统经典教材同时,运用创新与传统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侧重案例教材的编写和更新,结合现在在中职学校普遍开展的ERP的实习,提供学生运用理论的机会。目前许多学生们,尤其是商贸类专业的学生并不满足于教师单向的课堂的传授,希望能发挥自己的力量,介入到教学过程中形成生动的、互动的教与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们的理解与分析能力,也增加了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教师授课的素材,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更好的要求.。

总之,在提升学生专业素养、明确教学目标、引入和运用新的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时,以合理性、可行性原则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各教学手段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作用。学习市场营销课程,也是商贸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因为通过学习市场营销课程,可以使得学生们能够很好的运用人际交往的技巧,谈判的技巧以及遇到问题如何处理的应变技巧。

[参考文献]

[1] 张润琴。市场营销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

[2] 孙喜亭。关于教学改革中若干问题的思考(一)[J].江西教育科研,2000.5.

[3] 颜帮全。市场营销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商论,2006.1.

[4] 樊晋花。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之探索[J].机械管理开发,2006.6.

[5] 孙志春。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圈,2007.14.

大专市场营销论文篇6

关键词:高校;市场营销;学科建设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青年课题:“京津冀电子政务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2015041202);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重点课题:“京津冀休闲产业协同发展研究”(2015021204)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1月30日

一、综合型人才――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培养的目标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关注。就企业来看,企业间竞争的关键,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若企业具有一批高素质的营销人才,对企业的发展势必能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并且就市场前景来看,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需求量比较巨大,该专业的学生的就业前景比较明朗。与其他专业相比,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性较强,仅仅具备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这就对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校有必要对自己市场营销专业的建设进行分析,并及时做出改进。

受市场营销的岗位特殊性和重要性的影响,市场营销人才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包括良好的沟通能力、较强的开拓创新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扎实的专业功底等。除此之外,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还应具备一些基本的知识,大体来看,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包括:(1)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知识;(2)本学科的理论前沿知识;(3)政府组织关于市场营销的法律法规方针等;(4)较强的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等知识;(5)良好的科研能力以及基本的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文献分析的能力;(6)良好的外语水平;(7)基本的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二、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整体教育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从2003年开始,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开始起步,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各个高校应该基于自身不同的发展情况,准确地对本高校进行定位,找准自己学校的发展方向。因此,不能用同一个标准来衡量各个高校里培养出来的人才。就全社会来看,由于社会的复杂性,对人才的需求总类也不尽相同。当然,社会是需要国家精英的,但是这一任务更适合研究型的名校来承担,普通高校则应该转变发展思路,在注重学术培养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国家培养越来越多的应用型人才,为推进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贡献。

(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质量人才一直都是我国高校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我国的各个高校必须要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其培养目标之一,同时这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所谓的创新能力,是指人们在完成某一工作时,基于其原来的知识和经验而形成的一种潜在的心理品质,这种心理品质一般在人们创建新事物的时候表现出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要注重社会实践,这是学生形成创新能力的最重要的一个路径,并且通过社会实践,还能够起到检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效果,一举两得。市场营销专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专业,对实践的要求较多,对学生的整体素质也有较高的要求,这一专业的特点就是理论和实践的联系非常紧密,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市场营销专业设立的目的之一。

(三)有助于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一些新技术和新科技层出不穷,并且在社会中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极大的运用。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企业对其所需人才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他们希望自己招聘的人才不仅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功底,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另外,企业的基本理念就是盈利,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企业希望他们招聘的人才在大学毕业之后能够快速适应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利润,但是这一要求只有那些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学生才能够达到,这就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构建,应该充分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在注重实践教育的前提下建设市场营销专业,积极迎合市场上对人才的需求,为企业培养出高能力、高素质的人才。

三、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现状

(一)过分注重理论教育,忽视实践教育。市场营销专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而各个高校都没能充分重视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尽管大多数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都设置了实践教学的内容,但是该部分内容所占比重非常少,并且大多流于形式。为保障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更好地接受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建立相应的实训基地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方法,通过实训基地,学生可以将其在课堂上学到的市场营销专业的理论知识更好地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但现实情况是,诸多院校并未将实训基地的建设充分重视起来,这对学生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此外,实践教育的开展离不开一定的经费支持,一般高校都存在着重理轻文的倾向,市场营销专业作为一个文科专业,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高校为其提供的经费也不多,这就严重阻碍了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育的开展。

(二)市场营销专业教师实践经验不足。上文已经说过,市场营销专业有其特殊性,实践性较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为了应对错综复杂的市场情形以及纷繁多样的营销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不能简单地将教科书的内容照搬,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注重实践教育,这对教师的实践经验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就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师资来看,多数教师并不具备市场营销方面的实践经验,也不具备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一来,教师们教给学生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照本宣科”的方式也很难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

(三)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科评估机制薄弱。就对教学质量的监管来看,目前各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监管多限于理论教学方面,而对于实践教育的监督和评估,并没有一个科学的方法。例如:各高校在关于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育方面的教学大纲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考核手段,也仅仅是由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决定,考核的重点依然是学生对市场营销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很少涉及对学生实践经验的考核,这种考核方式的弊端非常明显:一是无法做到准确评估学生的实际学习成果;二是由于考核不注重实践教育,学生参加实践教育的积极性就难以得到提高,最终还是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推进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的建议

(一)制定恰当的培养目标。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迅速提升,我国的教育水平也得到了极大改善,在高等教育层面,我国已经由原来的精英教育转变为了大众教育。这种背景之下的高校,应该对自身进行准确定位,并不是所有的高校都是为了培养社会精英的,不同类型的院校应该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尤其是那些地方院校,更应该注重实践教育,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市场营销专业是一门具有较高实践性要求的专业,因此该专业的培养目标的制定,既要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市场营销专业的建设,要立足于市场经济,迎合市场需求,以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业务水平为目标,力求在实践中将其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进行巩固和深化。

(二)强化市场营销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首先,鉴于市场营销专业较强的实践性,高校在打造师资队伍时,可以考虑在企业中聘请一些具有丰富实践营销经验的人员,来为学生传授经验,指导学生的实践;其次,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中,大部分并不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此,高校可以通过强化与企业间的联系,有计划地安排高校教师到企业中去,感受企业市场营销的实际情况,促使企业形成一种双向、共赢的合作机制,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强化了校企之间的联系,丰富了高校教师的实践经验,为培养高质量的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提供了可能和前提;另一方面又能解决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实习问题,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有非常大的好处。

(三)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上文已经说过,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要求具备高水平的综合素质,包括良好的沟通能力、较强的开拓创新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扎实的专业功底等,以及一些基本的专业知识,这就对教师的授课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教授学生基本的专业知识的前提下,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多种手段,为企业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的市场营销人才。

(四)强化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科评估机制。高水平、高质量的学科建设,离不开一套完善的科学评估机制。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监督与评估机制,以此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改善和教学目标的实现。要通过学科评估机制的建立,准确检验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水平。关于考核的方法,应本着灵活多样的原则,必要时可以考虑企业方来参与学校的学科评估,尽可能做到学科评估的准确性和公平性。

主要参考文献:

[1]李金保,陆翊嘉.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建设问题探析[J].教育观察(中下旬刊),2015.1.

大专市场营销论文篇7

关键词: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一直以来人们在关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时候,都是笼统地从整体的视角去进行探讨,很少有人尝试着从女大学生的视角去审视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专业范围广泛,专业人才规模巨大带来的专业窘境,女大学生职业市场需求有限,社会对于女大学生的价值观偏失,都使得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陷入到不理想的状态.因此,对于当前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思考其原因,并采取措施改变现状,显得尤为必要.

1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1.1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

所谓大学生创业是指大学生在毕业之后不是以传统的就业渠道去获取一个职业,而是利用自身的知识,技能和技术,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需求合作的方式打造自己的企业.为了能够应对我国就业压力,国家和教育部门都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使得其具备创新创业意识和技能,以便能够在毕业之后参与到创业实践中去.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在此方面有着自身的独特性:其一,市场营销专业的性质,专业设立繁多,专业课程广泛,专业技术性不是很强,专业相关联的领域和行业多样化.这样的专业特点决定了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的学生的就业压力是巨大的;其二,女大学生的身份,现代社会中性别歧视的情况依然存在,部分关键岗位依然将女性排斥在外,女大学生长期处于没有压力的环境下,自身的就业能力和承受能力较差,往往难以应对社会职业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2]也就是说,我们应该看到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

1.2市场营销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具备理论依据

首先,从教育公平的理论来看,教育公平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理念.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之后,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具备高学历的女性人数也在不断提升.真正的教育公平必须在承认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允许非基本权利和非公共教育资源方面的不公平存在,而不是平均意义上的公平.也是说对于女大学生来讲,保证其教育起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公平性,才是城乡教育公平性的最佳方式.其次,从社会性别理论来看,男大学生之所以能够在就业市场占据优势,甚至获得高于其能力的社会地位,就是传统文化对社会性别造成的影响,女大学生受到各种程度的排挤和不公平对待,这就是社会文化层面的性别歧视.反对社会性别歧视,消除产生不平等社会基础,是社会性别理论的本质工作.最后,从女性学理论来看,女大学生应该摆脱传统社会性别角色分工模式,树立自立自强自信的心态,以达到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地步,以便在未来职业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树立女性学的基本理念,引导自身的发展和进步.通俗来讲,注重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是符合女性学理论的.

2当前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此次笔者选取区域内五所大学中650名市场营销女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分别采用了问卷调查,访问调查和文献查阅的方式来进行,由此得出现阶段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2.1从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对于创业教育的理解来看

首先,超过60%以上的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认为创业教育的对象应该是有创业意愿的女大学生.造成这种对于创业教育的认识偏见是与当前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开展范围和形式有关:多数学校还是以选修课,实践课的方式向部分学生开放,有的市场营销专业的女大学生去参加,有的市场营销专业的女大学生连听都没听过.其次,当前市场营销专业的女大学生缺乏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调查中多数女大学生认为注重市场营销女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与女大学生就业环境有关,这可以促进女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新素质的提升.[3]但是依然有部分女大学生对于此项工作的目的产生怀疑,认为其没有多大的效果.最后,有超过一半以上的女大学生认为应该从大学入学的时候以个性化创业教育的方式来开展,由此形成创新创业培养体系,结合不同女大学生的特性,在最佳的时间段去开展女性创业创新教育工作.他们认为在大学毕业之际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显得为时已晚.

2.2从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对于创业教育的态度来看

对于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对于创业教育的态度进行调查发现,存在以下的问题:其一,有十分之六的女大学生认为女性创业不一定会成功,这是受到社会性别观念的影响,这表明当代女大学生依然受到传统性别关联的束缚,影响到其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其二,有一半的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对于创业保持着兴趣,虽然当前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成功的创业案例不多,但是依然有很多的女大学生在此方面有着较强的需求,希望可以以参与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式实现自身创新创业素质的提升;其三,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对于创业的兴趣呈现出年级差异性,低年级的女大学生对于创业的热情要高于高年级女大学生的热情,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们对于创业的了解不断增加,风险意识,成功难度意识,社会和家庭责任意识的影响,使得其对于创业的热情不断降低.

2.3从市场营销女大学生创业的优势和劣势来看

市场营销女大学生认为自身具备创新创业优势的同时,也具备自身创业的劣势.首先,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的创业优势在于:女生有着更加好的忍耐力和亲和力,并且懂得市场营销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够在理财方面发挥突出的作用,还有就是市场营销的女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人际交往素质较高,这些都是市场营销女大学生创业的优势.其次,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创业的劣势在于:家庭观念的影响,使得女大学生创业的社会认可度比较低,女大学生缺乏自信心,自身的抗压能力比较弱,很容易情绪化等生理方面的特性,也是制约其创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3促进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升的策略

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堪忧,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探索的环节,这都将成为引导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全面发展的理论依据.对此,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全面调整和改善市场营销专业创业教育模式

首先以教学手段改革为契机,改变单一理论授课的教学方式,以学习创业理念为引导,以实践创业技能训练为核心,促进市场营销专业创业平台的构建,使得创业教育与实践教学之间融合起来,鼓励市场营销女大学生在平台上展现自身的市场营销创新能力;其次,注重市场营销学科与创业创新学科之间的融合和交叉,以选修课和必修课相互促进的方式,使得创业教育课程展现出选择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比如以小组互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问题引导教学法等方式去实现创业实践教育活动的开展,以实现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创业视野的拓展.[4]最后,结合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对于创业个性化的需求,分别开设创业教育普及班和创业教育精英班两种模式,前者面对全体女大学生,注重现代就业理念和创业意识的培养;后者关注有着创业倾向的女大学生,注重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的培养和锻炼.

3.2建立健全全新的市场营销专业教育内容体系

实现当前市场营销专业创业教育课程的改革,建立健全全新的市场营销专业教育内容体系,也是改变当前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创业教育格局的重要步骤.在此过程中,应该积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一,注重多种学科知识的融入,尤其是与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相关的学科知识,如女性学,女性心理学,性别与发展,女子教育史等,这些都是主张男女平等的性别理论,将这些课程融入到市场营销女大学生的创业创新教育课程体系中去,可以帮助女大学生正确认知自我,消除种种心理方面的困扰和身心的障碍.其二,实现创业教育与市场营销专业知识之间的融合,结合女大学生创业实践条件,市场营销课程特点,实现创业知识和创业意识在市场营销课程上的融入,由此帮助女大学生提高经营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公关关系处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等.

3.3高度重视各种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活动的开展

为了能够激发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的创业热情,高度重视各种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以实现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创业经验的积累,也是很有必要的.具体来讲,需要着手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一,定期邀请区域内成功的市场营销女性人才,以在校园开展座谈会,演讲会的方式,给予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讲述创业的历程,创业中遇到的问题,创业中问题的解决方式,由此在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心里面树立榜样和典范,激发其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其二,积极开展各种各样的市场营销女生创业计划和作品设计活动,使得学校演绎着良好的创业氛围,以培养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其三,积极融入到女大学生创业活动中心的活动中去,以亲自参与创业实践的方式,实现女大学生创业体验度的提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确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有来自于社会方面的因素,有来自于学校方面的因素,有来自于家庭方面的因素,有来自于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方面的因素.[5]对此我们应该树立女性平等的基本理念,积极促进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调整和改善,以培养出大量具备创新精神和素质的女大学生人才.

作者:李明 单位:绥化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晓武.市场营销专业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以淮南师范学院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4(12):123-124.

〔2〕王又花,周发明.论高校转型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创业教育[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4(06):108-112.

〔3〕马蕾.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创业教育课程建设[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1):162-164.

大专市场营销论文篇8

[关键词]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2)09—0132—03

近年来,市场营销人才一直稳居我国人才市场需求的首位,市场营销专业也成为各高职院校的热门专业,然而根据市场和企业的反馈,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却并不理想,营销类人才供需之间的矛盾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本文就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建设进行具体分析。

一、企业需求的市场营销人才类型

(一)综合应用型

我国高校开设的市场营销专业普遍存在重基础理论教育、忽视实践教学的问题。在实际的房地产营销、保险营销等营销实务中,虽然都需要运用市场营销知识,但在不同行业营销知识的运用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对营销人才的要求也明显不同。许多毕业生因缺乏相关的企业经营与行业相关知识,短期内无法胜任岗位,导致用人企业的成本增加,造成企业对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满意度下降。

(二)具备较高的个人综合素质

由于市场营销活动的重要性和市场营销岗位的特殊性,除了实际操作能力之外,越来越多的企业更重视营销人员的个人综合素质,如团队合作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开拓与创新能力、忠诚和诚信精神、敬业与吃苦精神等。经过对用人单位的跟踪调查发现,许多毕业生缺乏纪律性、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服从安排管理。

二、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一)教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较紧密的学科,市场千变万化,营销过程复杂多变,这就要求教师不能照搬教科书中程式化的内容,而应融会贯通,重视实践教学,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而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师缺乏市场营销实践或企业管理实践经验,普遍欠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多是“纸上谈兵”,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普通本科高校教师相比,对高职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更全面,既要强调理论教学,更要强调实用技能;要从重点讲授为什么、怎么办等理论问题,转变为重点讲授怎么做等实践问题。

(二)理论课时偏多,实践课时偏少

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模式一般是先学习基础理论课程,再进行专业实习,而专业实习一般安排在大三下半学期。这对于对实践要求非常高的市场营销专业来说,时间过短,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

开展营销实践教学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高职院校的实习经费普遍较少,无法满足实习需要,往往导致教师不得不更改或是放弃相应的实践教学计划。这不仅使实习管理工作无法正常进行,而且令学生无法得到及时的实践指导和提高,从而严重影响了教师教学与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习效果也大打折扣。

(三)缺乏实训基地

在高职教育中,拥有配套的实训基地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重要保障。实训基地是为学生提供的将市场营销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平台。但众多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并没有得到重视,导致学生无法正常进行实训。

三、学生在学习市场营销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目标不明确

对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进行调查时发现,大部分学生学习目标并不明确,他们认为有关市场营销的课程都很“虚”,不像报关专业或是国际贸易专业那样能学到实质性的知识,产生了“轻营销”的想法,在学习的过程中抱有“混”的态度,认为只要“瞎说瞎写”就能过关。

(二)缺乏学习兴趣

许多学生都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学到市场营销知识,因此忽视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在课堂上,表现为只愿意听老师讲解案例,而不愿学习相关的市场营销原理。再加上教学是以先理论后实习的模式进行,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缺乏学习主动性

在学习的过程中,被动学习代替了主动学习,“要我学”取代了“我要学”。市场营销专业的相关课程灵活性非常强,对于相同的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这就需要学生要积极地去思考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同样,解决问题的方案是多样的,这就要求学生要多方面地去思考问题,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法。但在教学的过程中,尤其是在讲解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学生不是问问题而是问答案。

四、加快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一)加大力度打造合格的师资队伍

一方面要聘请企业具有丰富实战营销经验的人员来给学生授课,担任学生的校外指导老师。同时,要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参与市场营销活动的全过程,定岗锻炼,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这可以令高校和企业达到双赢,也解决了学生无处实习的难题。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能更好地结合实际,改进教学内容,把成功的市场营销实践或者失败的教训充实到市场营销学的教材中去,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聘请资深教授或营销学专家,对本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师进行培训,丰富教师的理论学术知识,使其真正成为既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底蕴,又具备实际营销技能的高素质的教师。

(二)改革教学方法

大专市场营销论文篇9

关键词: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问题;改革措施

中国在国际竞争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对我国的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的存在目的是为了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提高就业率。要想与世界高职教育接轨,与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接轨,高职院校就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不断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使高职教育更好的为国家和市场服务。

一、目前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在整体形势下,高职教育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且营销专业一直是比较热门的专业,企业对营销专业人才供不应求,但现实情况是,很多高职院校营销专业的毕业生很难找到合适的岗位,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一)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切实际

很多高职院校在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时制定目标过高,且没有根据院校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切合实际的阶段发展目标,目标过高只能是曲高和寡,实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二)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缺少创新,复制较多

虽然是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但整体缺少特色,教学更像是普通市场营销专业和大学本科市场营销专业的复制版,在课程和教材的选择、教学计划上,高职营销专业都与大学营销专业雷同。

(三)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缺少明确的市场定位,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没有明确的市场定位,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岗位需求严重脱节。企业需要的营销人才大多是处在销售一线的,企业不希望花费太多的时间去培养,因此要求毕业生能在最短时间内适应岗位,但高职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还是以封闭式教学为主,在面对专业型强、实践性强的岗位时,多数人员需要重新培养,这就造成了企业与毕业生之间的矛盾,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

(四)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设置不完善

营销专业其实是一类大学科,目前很多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还停留在以营销理论课为主的阶段,学生接受的是大框架、大体系,对于专业性较强的营销缺少了解(如医药、器械、汽车、电子、金融、化工产品等),而这些营销专业性强的大企业往往是比较受学生青睐的,因为专业能力的限制,毕业生在就业时只能选择专业性不强,较为笼统的营销类企业。

(五)校企脱节,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重理论,忽视实践的重要性

目前,大多数高职营销专业是参照普通高等教育院校的营销专业来进行学生教育和培养的,院校的实践教学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施,学生还是被动的接受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很少有走出去实践的机会。企业在招聘时往往需要的是有销售经验的人才,缺少实践也造成了学生就业困难。

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模式的思路

(一)明确高职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专业性人才培养的目标应该以人才培养的方向,预计就业岗位,和人才培养的规格等为主,我国企业和市场需要的是应用型、专业性强的特色人才。高职院校在进行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时应该进行大量的调研,根据市场需求来确定专业的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不仅要传授学生理论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改革教学模式

改革高职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必须改革院校的教学模式,改变老师一味灌输课本知识的旧方式,引入案例教学、案例讨论、角色扮演、头脑风暴等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网络将枯燥的课堂变得活跃起来,不断培养学生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学习兴趣。当然,改革教学模式不是完全否定旧的教学方式,学校要在不断的教学过程中总结各种教学方式的优、缺点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三)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要为国家培养的是专业性较强的人才,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高职教育的教师队伍水平并没有达到实际要求,改革教育模式必然要求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学校要培养的是一支教学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专业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在数量上能满足教学需求,在学科水平上站在学科前沿,在实践能力上能满足学生模拟和实际需求。同时,学校要加大客座教授尤其是营销类专业兼职教师的数量,将实践搬到课堂,形成开放式教学。

(四)丰富课程设置,建立专业模块教学

高职教育与其他大、专院校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更注重专业、技术、应用。营销专业应该满足基础文化课程、专业课程、和职业方向课程三大类。在进行基础文化课和营销类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学校应注重学生沟通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培养,还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帮助学生确立自身的行业营销方向,甚至帮助学生建立职业生涯规划。基于教学资源的有限性,学校可以设置营销大类,使学生在就业前具备基本的行业知识和行业就业能力。

(五)改革实践教学,推动校企合作

学校在在理论课基础上要更加注重实践教学和模拟教学。营销专业学生优劣的区别就是针对实际营销问题的判断能力和解决能力以及自身营销水平的高低,学校要实现高水平的教学,必须重视实践教学的改革。实践教学不仅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入营销调研、营销策划、商品推销、模拟公司实训等,还要让学生真正走进企业,在企业里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学校要加大与企业的合作,企业可以让员工在学校完成岗前理论知识培训,学校可以让学生在企业完成综合实训,两者互为支持,共同进步。

三、总结

总的来说,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必须以国家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基础,学校要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出综合实力强的实战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晓辉.FZ职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

[2]刘丽霞,嵇美华.O2O商务模式下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48-52.

[3]万珊.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12:84-86.

大专市场营销论文篇10

[关键词]营销学;发展阶段;理论学派;本土化

[中图分类号]F27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09)02-0033-05

营销学从20 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经由各种途径引入中国, 最初仅局限于大学课堂和学术界交流,后来逐渐走向经济前台并扮演经济发展的主角。中国市场营销的历史实际上是中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发展史,中国市场营销的发展是与国家的改革开放, 特别是与市场经济的深化同步的,30年的中国市场营销见证了中国社会的一场伟大变革。

一、改革开放30年营销学在中国的发展

1.营销学的引进启蒙阶段(1979年~1983年)

解放前的旧中国曾经有零星的市场营销译著和思想引入,中国最早的营销学教材,就是丁馨伯先生1933年翻译并由复旦大学出版的《市场学》。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国家作出了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主张引进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学术界才真正开始大量的将西方营销理论引入中国,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聘请营销专家来华讲学。从1979年起,部分大专院校和外贸部、一机部等,多次聘请外国专家来华讲授营销学,香港中文大学闽建蜀教授等营销学者也多次到大陆讲学。1980年,外贸部与设在日内瓦的国际贸易中心(ITC)合作在北京举办了市场营销培训班。国家经委、国家计委和教育部与美国政府合作创办大连培训中心,聘请纽约大学、加州大学等高校教授讲授市场学等课程。1981年夏,中国人民银行在陕西财经学院举办市场学师资班,为综合大学和财经院校培训了第一批师资。此后陆续开办了一系列的讲座和培训班培养师资,为更多的院校开设营销学课程创造了条件。

(2)引进市场学教材。除高校图书馆从国外购买和交流的外文原版教科书外,还翻印和翻译多种多样的市场学教材。流传较广的中文版本有:王德馨、江显新合著,三民书局1970年出版的《市场学》;Rosenberg著,石衍长编译,正文书局1980年出版的《行销管理学》;William J・Shultz著,朱仁安译,世界书局1975年出版的《市场学》;企业管理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市场学》(大连培训中心外籍教授讲稿译文――教材之二)等等。这些教材的编译出版,在中国营销学的启蒙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组织编写市场学教材。一机部因部分产品取消统购包销,不得不关注市场,较早较多地选派厂长、经理和所属院校教师到大连培训中心学习。一机部所属院校从事市场学教学的教师,1981年初即编写了《市场学》讲义,在多次短训班试用,同年5月印出讨论稿,1982年2月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郭军元主编)。以此为契机,全国陆续编写出版了一批“市场学”教材,1982-1983年出版的市场学教材就达15本。这一阶段作出重要贡献的国内先行者包括对外经贸大学罗真教授、西南财经大学吴世经教授、上海财经大学梅汝和教授、暨南大学何永祺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吴凤山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邝鸿教授、北京商学院贺名仑教授、湖南大学郭军元教授、陕西财经学院贾生鑫教授、云南财贸学院吴健安教授等。

(4)开设市场学课程。1979年起,暨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率先开设市场学课程,外贸部和一机部所属高校以及中国人民大学、湖北财院、广西商专、云南财院等大专院校,也于1980年、1981年先后开设市场学课程或讲座,商业部所属院校也陆续开出市场学课程。暨南大学的何永琪教授是国内最早系统研究和开设营销学(市场学)的学者,开讲市场学在当时是冒很大政治风险的一件事情。

2.营销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阶段(1984年~1994年)

1984年1月,全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的成立是一个重要标志,它为营销学学习与应用的推广建立了一个重要的平台,并为中国营销的发展打开了新的一页。这一阶段,中国市场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市场营销理论、策略和方法逐渐得到推广和应用,也见到了效益,学术界和企业界开始广泛认知和认可。这一阶段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而言,营销在中国都得到迅猛发展,中国营销这十年无疑跨过了在西方国家数十年的发展阶段。

(1)市场营销专业的发展。1984年以后的十多年间,开设市场学课程的院校日渐增多,普通高校包括综合大学、财经院校,以及设有经济类专业的农、林、理、工、医科以至军事院校,几乎都开设了市场学课程,电大、自学考试、中专和干部学校开设市场学课程的也为数众多,估计全国开课院校超过千所。市场营销专业的设置虽然较晚,但不少院校1984年前已在商业经济、企业管理或其它专业开辟市场营销方向,培养营销专门人才。从全程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看,暨南大学的商学系,实际上早已属于市场营销专业,其它高校也有类似情况。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1984年开设大专层次“市场营销专业”,1986年又增设“国际市场营销专业”。1988年,国家教委批准山东大学试办“市场营销本科专业”,同年招收本科生,此后本科院校陆续培养市场营销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据资料显示,上海财经学院的梅汝和教授早在1985年第一次招收市场营销方向的硕士生,当年只招到1人。1992年起,中南财大、哈工大、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大、南开大学、武汉大学等校开始培养市场营销方向博士生。

(2)营销学会的贡献。1984年1月,在长沙召开了“全国高等财经院校、综合大学市场学教学研究会”成立大会,贾生鑫教授任会长。1987年在哈尔滨召开年会,研究会改名为“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何永祺教授任会长。学会承担了营销学在中国高校这个重要阵地传播者和推广组织者的角色,之后每年(除1989年)都召开年会,每次年会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讨论和交流,同时探讨营销学的全球化与中国化发展,以及营销教学与研究的主题。该年会在各高校中影响很大,为营销学在中国的传播推广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高校市场学会成立后的几年中,国内各大区先后都成立了市场学会,各省、市、自治区也逐步建立了学会。地区市场学会不仅有教学科研人员参加,而且广泛吸收企业家参与,为市场营销理论的传播和推广应用打下了基础。1991年3月,中国市场学会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中国市场学会成立后,密切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联系,促进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同时,积极开展学术和咨询活动,建立对外交流渠道,培训市场营销人才,为我国研究和应用市场营销原理、提高企业营销素质作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3)国外市场营销教材的编译出版。因为中国营销起步较晚,而西方营销经过几十年发展已经构建了成熟的理论体系,所以这一阶段营销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编译出版西方营销学者的著述来实现(这一特征直至今日还比较明显),其中,美国西北大学菲利普・科特勒教授所著的《营销学原理》成为市场营销入门读物,对传播营销理论和概念起到了重要的“科普”作用。其后出版和不断修订的《市场营销管理》、《营销管理》、《市场营销》等科特勒的系列教材著作对中国营销理论界和实务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其中国营销“教父”的地位。此外,唐・舒尔茨、大卫・奥格威、杰克・特劳特、克里斯琴・格罗路斯、库纳尔・巴苏等一批西方知名营销学者著作的编译出版也都对中国营销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营销学在中国的应用深化阶段(1995年~2008年)

由于90年代初的泡沫经济导致盲目投资和市场饱和,1995年开始的又一轮宏观调控使得企业间的竞争加剧,这一经济的转折为市场营销的广泛采用和研究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土壤。同时,1995年开始的外资零售企业(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大举进入中国市场的风潮客观上推进了中国企业营销意识的增强和营销能力的提升。2001年中国加入WTO,更加推进了中国营销的国际化和深化,中国营销要赶上国际潮流,要与世界接轨。如果说全国高校市场学研究会的成立,标志着营销学从引进启蒙转向广泛传播的时期,那么研究应用与深化发展阶段则是以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五届市场营销与社会发展国际会议”的召开为标志。

(1)国内营销教学与交流广泛开展。高校市场学研究会每年的年会都讨论营销教学与营销理论的创新发展(如表1),与会代表积极向大会提交论文,探讨营销理论前沿问题,总结交流教学经验,还介绍一些生动的教学案例。每次会上,教学经验交流和研讨,都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研究结果,营销学在“九五”后期被列为“工商管理类核心课程”,不少地区和院校都把营销学列为重点课程。教育部组编的核心课教材――《市场营销学》(吴健安主编,郭国庆、钟育赣副主编)于2000年7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在各种层次学历教育和培训教育发展的同时,营销学还发展成为MBA教育的重要内容。此后,营销学教材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市场营销学》(吴健安主编)和《市场营销学通论》(郭国庆主编)被评为部级优秀教材(一等奖)。这一阶段营销学教材的编译出版处于一种扩张状态,如今国内有关市场营销的各种教材已达600多种。此外,《经济管理》、《商业经济与管理》、《中国流通经济》、《市场营销导刊》、《销售与市场》等期刊在中国营销研究与推广方面也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2)国际学术交流全方位展开。“第五届市场营销与社会发展国际会议”在北京的召开是一个标志。1995年6月22-2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康克迪亚大学联合主办此次会议,来自46个国家和地区的135名外国学者和142名国内学者出席了会议,25名国内学者的论文被收入论文集(英文版),郭国庆等6名中国学者的论文荣获国际优秀论文奖。会前,朱基同志代表中国政府会见了前来出席会议的国外学者。在这次会议上,郭国庆教授作为亚太地区营销学者的代表,当选为国际学术组织ISMD(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Marketing and Development)的常务理事,从此,中国营销学者开始全方位、大团队地登上国际学术舞台,主动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中国人民大学1999年即已与46个国际营销学术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在国际学术会议或国际学术刊物上42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210人次。外国和港台营销学教授陆续来大陆讲学,菲利普・科特勒、米尔顿・科特勒、唐・舒尔茨、库纳尔・巴苏、克里斯琴・格罗路斯等营销学权威均陆续应邀到中国巡讲,大陆学者到国外学习、讲学和交流也逐渐增多。1995年以来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等多家知名出版社组织翻译出版了多套西方营销系列优秀教材,为营销理论的中国传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2001年,中山大学卢泰宏教授在上海获得科特勒教授亲自颁发的“科特勒营销理论贡献奖”,这是大陆营销学者的贡献得到世界承认的一个标志。2007年《营销科学学报》的出版吹响了营销科学研究的号角,2008年1月《Journal of Chinese Marketing》(中国营销学报)创刊号出版,成为全世界专门探讨中国市场营销的第一本学术期刊。

(3)科研水平得到很大提高。科研方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自2000年开始,陆续将市场营销、客户关系管理、物流管理等列为重点研究或鼓励研究的领域,仅2000-2003年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委批准立项的营销课题就达36项,2004-2007年期间更是达到100项(见表2),且呈迅速增长之势(如图1)。董大海、甘碧群、郭国庆、范秀成、赵平、符国群等是其中的常客,每人都主持过多项课题。这一阶段中国特色的营销理论著作也有涌现,如甘碧群教授的《宏观市场营销研究》(1994),郭国庆教授的《市场营销管理:理论与模型》(1995)和《市场营销理论》(1999)以及卢泰宏教授的《中国消费者行为透视》和《解读中国营销》(2004)、陈春花教授的《中国营销思考》(2006)等。经过近30年的辛勤耕耘,中国营销理论学派也呈现雏形。据中国管理传播网(2006、9、27),中国本土已经形成营销学派(及其代表人物):基础理论派――郭国庆;顾客满意派――赵平;品牌营销派――范秀成;营销道德派――甘碧群;营销实务派――卢泰宏;营销安全派――李蔚;精准营销派――吕巍;顾客价值派――董大海。同时,各地各高校也纷纷成立营销研究中心(所),展开对市场营销理论创新的研究,其中最知名的是中山大学的中国营销研究中心(简称CMC,卢泰宏教授任主任)和中国人民大学的中国市场营销研究中心(简称MRCC,郭国庆教授任主任),他们通过编译出版理论专著、研究中国营销理论、提供企业咨询策划服务、举办营销学术会议等方式传播西方营销思想,为中国营销的深化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中,MRCC举办的2008年第二届国际营销学术交流峰会的英文论文集通过了ISTP检索。

(4)市场营销专业的深化发展。全国普通高校从20世纪80年代开设市场营销专业,至本世纪初开设市场营销本科专业的院校已有213所,目前在企业管理等专业招收市场营销方面硕士研究生的院校,有超过150所,招收博士生的院校也有超过20所。据估计,目前市场营销专业教师超过6000人,营销从业人员数以千万计。营销学界不仅每年向社会输送数以万计不同学历层次的大学生,还为企业培训大量营销管理人员。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全国还缺少营销学教授,如今营销学教授(博导)已有数十人,博士、博士后已有数百人,成为营销学未来深化发展的主力军。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开始正式招收市场营销管理专业博士是一个标志,它预示着中国营销学的深化发展进入到了实质性阶段,可以培养自己的高标准专业人才。经过30年的培育发展,今天的营销学已经在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中处于重要地位,渗透到了人们的生活。随着营销学的深化发展,营销也扩展到了政府、医院、学校等非营利机构和组织,营销正在焕发出巨大的生命活力,市场营销专业也在各级高校学位教育中普及提高,成为当代中国高校最普及和最受欢迎的专业之一。

4.营销学在中国的创新拓展阶段(2008年至今)

有学者提出,营销学在中国“整个80年代只是处于导入和启蒙阶段,90年代才开始被普遍接受和应用,进入21世纪后,营销学有可能进入到一个更新的发展阶段――营销理论的本土化及创新阶段”(卢泰宏,2004)。但本研究认为,应用深化阶段也应该有足够的时段(1995-2007)来完成,创新拓展阶段应该以北京奥运会为契机,推进中国营销甚至整个中国经济新一轮的创新运动,其主要特征应该是全球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更全面彻底的营销理念和模式的创新。中国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这项任务的复杂性,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的巨大变迁也决定了中国营销本土化的难度。譬如,中国市场分销渠道的变迁就遭遇传统渠道如何转型,新兴渠道(连锁经营、直销、网络营销)如何开展和管理的难题,因此,营销的本土化应用创新研究应该成为未来中国营销的重点和难点

全球经济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信息技术的兴起推动的信息经济、知识经济,在这种经济环境下,网络营销无疑成为营销领域关注的热点和重心,网络营销也逐渐演变成为新时期主流的营销模式,菲利普・科特勒1987年就预测了未来网络营销的主流趋势(还有营销泛化与非营利组织营销)。互联网营销时代体现出对消费者个性的关注和满足,催生出“顾客导向”的营销,因此,研究理解消费者,开展客户关系营销就成为必然趋势,事实上,以数据库为基础的客户关系营销(CRM)正在中国企业蓬勃开展。

全球经济另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自产品经济、商品经济、服务经济之后,体验经济的来临。体验经济的特点决定了体验营销模式的未来趋势,因此,体验营销也是未来中国营销不可忽视的方向,这与未来营销的“人本导向”是一致的。然而,全球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将会发生巨大变化,甚至根本改变,传统的营销思维和营销方式、营销工具都将发生改变,甚至可能被完全颠覆,因此,新时期会有新的营销变数,现在可能无法预料。所以,对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理解把握成为未来营销研究的难点,因为未来的营销具有“技术导向”的趋势,前沿技术会主导未来营销模式及其开展。

二、中国营销学发展中的问题与挑战

1.理论与实践的错位问题

“由于中国市场属于转型市场, 一方面,中国本土企业的营销水平不高, 必须学习和走向国际化;另一方面, 成熟市场中的营销理论、策略和方法尽管具有指导作用, 也不能完全照搬, 因为100 多年形成的西方营销理论基本建立在相对稳定的成熟市场之上, 主要针对市场机制完善环境中的西方企业和西方文化背景下的消费者, 因此, 如何将国际成熟的营销理论与方法和中国转型市场完成对接, 是当前摆在我国营销学界和企业界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⑥,这个问题实质上就是西方营销理论与中国营销实践错位的问题。

营销学在中国是一个全新的学科,由于缺少学术积淀,中国学者往往是通过翻译西方营销学者的著述来研究和传播营销理论,受其自身知识背景和经验的影响,现实中往往出现其研究主题的过度超前性和不适用的问题,比如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学者研究网络营销、绿色营销、非营利组织营销就属于此类情况,也许这些理论在新世纪的中国更为急需,更有价值。因为中国市场的发育程度与西方市场有差距,营销理论存在与现实的匹配问题,当时中国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面临此类营销需求。而中国市场的复杂性又使得具体营销难题(如应收账款问题、窜货问题等)没有现成的、合适的理论指导、去解决,出现了理论研究的“超前”与实践应用的“滞后”之间的矛盾,使一些企业界人士因此对营销理论的地位和作用产生了怀疑。因此,缩小理论与实践的差距、拉近理论与实践的距离,进行西方营销理论的中国化和中国营销的本土化理论创新都是一种挑战,所幸现在中西差距在缩小,但这个问题也当引起学者们的重视。

2.中国营销理论体系尚未建立

“由于企业界缺乏对西方营销理论应用于中国实践的充分探索,缺乏中国营销理论创新的尝试,营销学依然没有实现和中国具体国情的有效整合, 营销学最权威的指南仍然是‘科特勒’、‘麦卡锡’和‘斯坦顿’。大多数人只不过是在介绍他们的理论与观念。”而每一种理论都有它特定的应用环境和条件,从西方舶来的营销理论也面临中国环境的实用性问题,所以,建构中国特色理论体系成为中国营销理论界的重要课题,卢泰宏教授就明确提出“创建中国的营销理论架构”的主张。

中国特色的营销理论体系包括适用于中国理论界与实务界的营销基本概念体系、结构体系、观点体系、思想体系、方法体系、策略体系、创新体系、应用条件体系等,需要对世界营销理论和中国营销实践做细致深入的科学、系统的研究,才能对该体系概念、结构、思想、方法、策略做出准确的界定和把握。这是一项艰巨而又极负历史使命的工作,它对于中国营销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意义重大。同时,它又是一项复杂而极具挑战的系统工程,不是任何一个人的能力可以承担,也许需要学界共同努力和政府的支持,由相关营销学会或营销学术机构(CMC/MRCC等)、高等院校、科研团体来组织才能完成。

3.“过度营销”现象严重

“过度营销”是企业过分的依赖或使用商业手段(如广告轰炸、价格战、虚假促销、销售回扣等)来获取眼前的商业利润或经营业绩的一种短期营销行为。“过度营销”者往往迷信营销技巧或手段,过分追求自身的眼前利益而忽视消费者的价值感受,忽视社会的伦理道德准则和法律规范,忽视整个社会的长远利益,对整个商业环境和社会经济造成伤害,对中国营销学的发展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中国市场“实践中的营销更多的是广告、促销,甚至不顾道德的束缚,操纵消费者的欲望, 背离了时代特征。”因为“为了影响消费者,以赢利为目的的公司和个人可能会不惜一切手段,由此可能会产生过度营销甚至非法的营销行为,主要表现为利用消费者人性的弱点来操纵消费者,利用不正当的行为来获取非法的利润”(卢泰宏,2005)。中国市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确出现了“过度营销”的现象,制造陷阱诱导销售、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的现象时有发生,它伤害了消费者的感情,影响到消费者的信心,它违背了营销的本质原则,对中国市场营销的成长带来了危害。

其实,“过度营销”不是营销理论本身的含义,也不是营销学者们的期望,它是中国营销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过度营销”问题是一个法律问题,也是一个道德问题,同时还是一个制度问题,需要全体营销理论和实践工作者,以及政府管理机构协力解决。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过程,国家可以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和制定相应政策强力解决这个问题。但要从根本上解决“过度营销”问题,营销道德的建设是关键,社会信用制度的建立和全民消费素质的提升是保障。

[参考文献]

[1]郭国庆. 市场营销理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吴健安. 中国市场营销学与时俱进的20年[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4):57-61.

[3]金永生. 营销学的回顾与中国营销学的展望[J]. 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 (7).

[4]卢泰宏. 解读中国营销[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州出版社,2004.

[5]Frederick E. Webster, Jr. The Changing Role of Marketing in theCorporation [J]. Journal of marketing. 1992,(56):1-17.

On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ing in China in the Past Thirty Years:Achievements and Challenges

ZhengRuihong

(Economics and Trade Department, Guangdong College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 Guangzhou510510,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