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设计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6 23:57: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视觉设计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视觉设计论文

篇1

(一)高校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自身状况。在我国高校园但凡学习艺术的学生或多或少都自律意识较差,管理较难,自身往往带有自由性,纪律松弛,我行我素,好像艺术学生就是天马行空的感觉,这种特性一方面源于艺术本该受束缚,灵感需要在无拘无束的状态下发挥的观念影响。

(二)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方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专业课包括CI设计、广告设计、摄影、标志设计、字体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教学上着重强调理论教学的实用性、实践性。高校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的常规学生管理表现死板,没有深入到该专业学生的内心需要,不深刻了解该专业的学生,一刀切的实行普通学生的普通管理,这与专业教学脱节,管理不深入。

(三)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工作室导师制”应运而生。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基础课包括设计设计素描、设计色彩、CorelDraw、三大构成、装饰画。培养良好的视觉传达专业设计人才的第一步就必须具备和接受良好的艺术设计基础教育,使基础课名副其实地成为专业的“基础”,这样就必须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基础课程进行大胆改革与创新,逐步建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各方向设计工作室、实验室,拓宽教师和学生交流的途径,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自由选择,优化专业内合作。这样即体现了老师教,学生学做一体化的紧密结合,导师可以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特点,结合专业教育、就业教育等进行学生管理,效果较好。也构建了以应用能力为主的教学内容体系,从而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弊端。在教学上全面推行教学新技术应用,增强教学互动性。将多媒体教学与专业课相结合,将相关设计软件应用作为学生实训课,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二、改革实践

(一)改变传统的单纯“严管”的方式,增强学生的感悟能力以及自觉探索和创新能力。改变传统的“严管”,利用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热情与依赖,结合专业教育、就业教育等环节,发挥专业教师队伍的特殊作用,增强学生的感悟能力以及自觉探索和创新能力,是我们教育者应该探讨的问题。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基础课包括设计设计素描、设计色彩、CorelDraw、三大构成、装饰画。培养良好的视觉传达专业设计人才的第一步就必须具备和接受良好的艺术设计基础教育,使基础课名副其实地成为专业的“基础”,这样就必须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基础课程进行大胆改革与创新,如改素描为设计素描;改色彩为设计色彩,并加大室外写生训练。以造型创造能力和主题创作表现力为训练内容,从整体上把握设计基础课所从属的专业课和生产实践的需要,增强学生的感悟能力以及自觉探索和创新能力。

(二)改变传统的“教”与“育”脱节现象,提升专业核心能力和就业竞争力。针对高校艺术设计学生的特点,疏导和治理相结合是有效的管理方式。我国设计艺术起步较晚且长期处于一种模仿和经验型状态,人才积淀薄弱,课程设置的目的性不明确,目的性和针对性缺乏提示与提炼。针对这种状况,必须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使课程内容与社会实践需要相结合,突出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着重强调针对性原则,根据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特点和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将专业课程和实践项目紧密结合。如将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有效结合;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作业展览常规化;鼓励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常规化。这样既提升了学生专业基础课的实践动手能力,又为将来的工作提供了经验积累,最大限度提升专业核心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三)改变传统的“一刀切”管理方式,实现有针对性管理。逐步建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各方向设计工作室、实验室,拓宽教师和学生交流的途径,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自由选择,优化专业内合作。这样即体现了老师教,学生学做一体化的紧密结合,也构建了以应用能力为主的教学内容体系,从而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弊端。在教学上全面推行教学新技术应用,增强教学互动性。将多媒体教学与专业课相结合,将相关设计软件应用作为学生实训课,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特别是“导师制”可以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特点,帮助学生制订个性化的成长方案,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次的思想教育与引导,让学生能够信服。

三、模式成效

(一)“工作室制”实现专业教学与学生管理一体化,解决“教与育”脱节。由于视觉传达设计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所要要能够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相互的结合,采取多种教学的形式,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弥补。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要能以正确的方式进行培养促进,实施多维度的实践教学模式。

(二)“导师制”可以实行有针对性的成长方案,提高了学生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三)“导师制”可把课堂教学与地方经济相结合,服务地方经济“二元一体”的“导师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由地方组织的各种比赛,如大道墙体彩绘比赛等。这是社会实践与课堂理论的完美结合。这种把课堂教学与地方经济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发扬学生不怕苦和累,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既能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又服务了地方经济。

篇2

利用标志的各种变形效果作为辅助图形,利用标志图形的多次强调与重复,使整体形象变化多端却又不失统一格调。目前在诸多利用这种设计手段的效果中,墨尔本城市形象设计是一个成功设计的代表。它以蓝绿色作为城市品牌形象的主色调来凸显其绿化覆盖率高达40%的海滨城市之地域内涵。在整套城市品牌形象设计中的辅助图形从多个角度变化来阐解字母M的视觉效果,各种设计效果就像光影般地折射出不同的风貌,其散发性的线条具有可延伸的特性,或平面或立体,或色块或线条,无论在黑色或白色的背景下其标志皆可展现出多样的变化,所以说墨尔本形象应用多元的切割面技巧形成的几何造型,在视觉设计延伸中应用得相当透彻。这种辅助图形或借助于变化多端的字母M,或从变形标志中取出几何色块进行透明度的变化,从而体现墨尔本城市的活力、新潮和现代化,在静止的平面设计中加入情节、光影、几何等元素,使得辅助图形不再是僵化不变的图案,而是立体和表情丰富的视觉符号,不再是充当背景图形或装饰图案,而是表现出其灵活的适应性与极强的延展性优势,整体设计运用灵活而又高度统一。如果说标志设计是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系统中的灵魂,那这些变化多端的辅助图形则是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支撑骨架,是能够深入体现视觉识别系统的良好途径和手段。所以说,现代设计师应通过各种设计手段努力缩小标志和辅助图形之间的具体界限,以增强品牌的统一视觉识别效果。

二、大胆运用色彩变化和微妙的造型设计,结合不同的形态变化,传达统一的形象内涵感受,体现设计意境。

如MonsterMilk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利用三个辅助标志配合一个基本标志,来进行各种应用设计。辅助图形的设计既是对于标志的形象卡通化的造型,又是可以独立运用作为海报传播的图案。辅助图形的设计有所变化,但是给人的意境感受与品牌形象的设计里一致的、俏皮可爱的品牌形象,更容易让人亲近。这种设计手段能延续系统化的视觉观念,同时增加人们对于品牌形象的想象力,使品牌视觉形象设计更加丰富、饱满和富于变化。所以在设计时设计师应当意识到没必要过分地强调辅助图形与logo之间的主次关系和功能层次,无需刻意强调logo的色彩,重要的是受众接受设计的程度,以及设计效果在受众头脑中所形成的品牌形象,这不是一个图形或者一种色彩可以完全表达清楚的。

三、根据品牌形象设计的理念需要,变换辅助图形设计的内容,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

辅助图形不再被规范为某种特有的造型和颜色,而是结合实际设计需求进行变化。匈牙利MYDll室内建筑工作室视觉形象全套视觉形象都是围绕标志MYD和11进行变化,其辅助图形并不以某一种图形为视觉中心,而是分别采用和室内建筑设计相关的字母、剪影图案和立体图案作为创意的视觉元素,文字和图案采用相同的设计色调,具有很强的视觉识别性。辅助图形在各种应用中也比较灵活,体现出设计的灵动性,效果不拘一格。所以在品牌形象设计中,既保持形象的整体性,又根据其使用的具体产品的不同,变换辅助图形,不再规范辅助图形的具体内容和具体描绘方法及效果,这样既在表现效果上体现形象设计的系统性,又能丰富视觉效果。利用立体化、动态化的表现形式展现辅助图形。辅助图形的展示不能保持一成不变的模式,应该保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模式相符的动态发展和革新,传统的纸质印刷品已经不是辅助品牌视觉形象传达和辅助图形应用的唯一媒介,应该有更为丰富的形式。例如,巴西AlmeidaFrana工程公司品牌形象设计中标志和辅助图形的设计联系非常紧密,辅助图形是在标志的基础上设计成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像是形式各异的建筑工程,传递品牌本身的含义,又像是道路崎岖的迷宫,补充品牌中尚未传递的内涵信息。在展示上采用gif动画的展示效果,显现辅助图形多变的形态,既不超越核心标志符号,还要作为辅助图形出现在大家的视角内,并且具有个性化特征。所以,随着传播媒介的发展,无论是投影、手机、电脑、网络这些科技的出现,都促使辅助图形的展示从传统的平面化形式,逐渐变得多元化、立体化。一切可以想象的表现形式也许都可以成为品牌形象的宣传方式,从而使品牌形象传播的形式更加丰富,表现力也更强,使立体和动态的事物更具活力,从大众的审美视觉上说,具有张力与多维感知的识别形象,会带来更强烈的新鲜感和刺激感,更能让人长时间记忆。

四、结语

篇3

[关键词]商业大片 汉服 服装设计 视觉文化

一、现象:古装商业影片的汉服

古装商业影片,成为近年中国电影主体市场的亮点,从《十面埋伏》《英雄》、《无极》,到备受关注与争议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夜宴》等都赢得不菲的国内票房。这些国产商业影片有一个基本共性,即基本的故事构成要件贫弱,反之,服装与美术设计等作为视听综合艺术的形式要素,表现得别出心裁、美仑美奂,大有喧宾夺主之势,成为电影受众议论的焦点与影片的亮点。就《满城尽带黄金甲》而言,那数量千万的金色与银色的铠甲,那充满杀机并不乏唯美色彩的围巾,还有宫女嫔妃穿的低领V字开口艳装,着实让人吃惊不小,这部影片为之获得美国电影业服装设计工会奖中历史类最佳电影服装设计奖《英雄》的服装设计也较有成就,章子怡一袭红妆,领口与衣带缀绣花纹,李连杰则黑冠带、黑发额、黑盔袍、黑剑盾。张曼玉与梁朝伟都着翠绿纱衫,红色、黑色、绿色被分别赋予了不同的象征意义。

电影演员的服装是由美工组的服装师设计出来的,电影服装设计是电影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古装商业影片而言,服装设计注意的要点很多,不仅拘牵于剧本、剧情,而且还有导演业已成熟的艺术风格。另外还需有利于演员在典型环境中的形象塑造。所有这些都建立在一个既定的前提之下。即电影服装设计要基本符合人物形象所处历史阶段的服饰风俗或传统。

在历史语境内,中华民族的服饰传统就是汉服,汉服有自己约定俗成的基本特点,那就是“上衣下裳,束发右衽”。《周易・系辞下传》云:“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上衣下裳”是华夏民族最早的服饰传统,“衣”指上衣。有方领与交领之分,交领又叫“衿”,交领处有结,腰间系带,男性常用革带。女性常用丝带。贵族多穿帛衣和皮衣,贫民则着粗麻或兽毛制成的短衣,汉代学子常服青色交领上衣,因此,曹操《短歌行》云:“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达其功业未就而求贤若渴的充沛感情。“裳”指下衣。追根溯源,是由上古先民的遮羞布演变而来,裳有帷裳,或者称“帷”,帷者,围也,指围在下身的布帛,《论语・乡党》云:“非帷裳,必杀之”,杀指杀缝,想必帷裳是不必杀缝的,可见帷裳是裳的最初形式。就裳而言,郑玄称:“凡裳前三幅,后四幅也。”大致样式指前面由三幅连缀,后面由四幅连缀,腰部带褶,褶的多少大小。以裳的上腰部与穿着腰身粗细为度。“束发右衽”也是华夏民族最早的服饰传统。古人“束发”出于礼义的要求,《礼记・冠义》云:“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男子束发以加冠,女子束发以加笄,成为成年男女的日常服饰特点。古人之“衣”,均为右衽,指衣襟右掩。系于腋下。束于腰间。其直接功用在于遮掩裳的开口之处。

“上衣下裳,束发右衽”表现出来的汉服基本特点,以及它在不同时代的流行款式,已经成为古装商业影片中电影服装设计的重要参照。具体表现为,反映不同时代的影片要求相应的汉服特点,在大致遵循汉服形制的前提下,演员着装的具体款式与颜色搭配可根据影片类型、演员风格与角色性格决定取舍,甚至可以加进某些现代设计元素。电影服装设计最终做到的。是能够将服装设计化入人物形象塑造,使之成为剧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传递出与影片主题相同或相近的文化内涵。

二、符号:民族文化的形象识别

汉服所具备的独特的审美特征,与华夏民族的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尚书・武成传疏》云:“冕服采章曰华,大国曰夏。”“华夏”成为我国的代称,暗含着服饰之美是我国的伟大象征。中国美学体系是以“意象”为基本范畴的审美本体论系统。美的创造表现为“意象”的产生及向境界的升华。“‘象’既是意象之本,也是美之本。无象则无美。”汉服之美不仅表现为古人对美的追求与创造,尤其表现为汉服所自觉呈现的审美意象。同样作为认知世界的方式,“象”比“言”可能更接近现实本身,因此,才有《周易・系辞上传》“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就汉服的审美意象而言,它必然会传达出一种精神内涵,换言之,汉服是一种“道”的外化与象征。而这种“道”指称什么呢?

春秋以降,中国上层社会兴起宽衣博带,并将其视为尊贵加以推崇,有这样的社会风气,衣与裳被时人缝缀在一起,称之为“深衣”,取象于“披体深邃”。汉代以前袍服已经盛行,何谓“袍”?《急就篇》注云:“长衣曰袍。下至足跗”,指衣的长度达到脚脖的衣服。由于深衣在中国服饰史上出现早,流行时间长,及其对现代服饰的巨大影响力,人们将其视为华夏服饰的重要代表,我们以深衣为例说明。《礼记・深衣第三十九》记载深衣形制云:“古者深衣盖有制度。以应规、矩、绳、权、衡。……十有二幅,以应十有二月,袂圆以应规。曲袷如矩以应方,负绳及踝以应直,下齐如权衡以应平。故规者,行举手以为容:负绳、抱方者,以直其政、方其义也。故《易》曰:坤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下齐如权衡者,以安志而平心也。五法已施,故圣人服之。故规、矩取其无私。绳取其直,权衡取其平,故先王贵之。”《礼记・郊特牲第十一》云:“礼之所尊,尊其义也。’《礼记》被视为儒家经典,深衣形制讲究“规”、“方”、“直”、“平”,强调“天人合一”和等级秩序,隐含着其符合儒家思想要求的政治制度、社会思想、文化传统,乃至伦理观念。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儒家文化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这个意义上,深衣不仅是汉服的一种款式。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实存,甚至是华夏文明的一种表征。

深衣如此,其他汉服款式亦如此,如汉服的上衣下裳,《周易・系辞下传》中就有“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的记载“衣取象乾。居上覆物,裳取象坤,在下含物也”。那么上衣下裳取向于天地又有什么意思呢?《礼记・乐记》记载:“天尊地卑,君臣定矣。”天尊地卑,决定了君臣之间君尊臣卑的等级关系。而上衣下裳的冠服制度,则成了标志和维护等级制度的重要手段。这就很明显的把服饰创造与治国平天下联系起来,彰示了古代服饰的文化功能。在这里,上衣下裳的服饰不单单是指服饰本身,而是一种文化符号、一种象征、一个统治工具,从而形成中国古代独特的“服饰治世”文化现象。汉服作为电影服装设计审美意象之“道”即在于此。

事实上,在较为严格的文化学理论范畴 内,汉服仅仅是表征华夏文明的一种文化事象,对于整个华夏文明而言,可能并不那么重要。文化研究专家霍夫斯塔德(Hofstede)把文化分层解析,将一个民族的文化比喻成一个洋葱,由表及里分别为象征物(Symbols)、英雄人物性格(Heroes)、礼仪(Rituals)、价值观(Values)。在他的这个理论里,汉服与语言、建筑物等一样,人们能够看得见,并很容易分辨出来,它们共同隶属于最外层的象征物。但是。也应当看到,在象征物意义上的汉服出于礼仪的需要,常常关系到个体在社会交往与生活中的行为方式甚至方法。因此,汉服又隶属于礼仪层。事实上,无论是作为象征物或是礼仪。汉服毋庸置疑地都能够传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按照巴尔特结构主义符号学的理论,电影服装设计成为使用影像加工与创造银幕世界的一种“代码”。它也存在表层和深层两个结构系统。既可以为视觉形象地感知,又可以不断生成意义和认同。在这个意义上,作为电影视觉符号的汉服具有生产功能,它生产出一定的意义。即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不仅如此,作为电影视觉符号的汉服。也会生产出相应的社会解读和文化认同。由此生发出个体的身份认同和相同的意识形态。换言之。汉服作为一种民族文化事象。其传达的不仅仅是高超的美学工艺,还是汉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与理想追求,每一位华夏子孙都会从中寻找到某种精神皈依,体会到历史的厚重感,增强实现民族腾飞的责任感。

三、视觉:服装设计的审美期待

电影服装设计作为最终呈现于银幕的影像,最终是服务于电影受众的视觉的,也就是最终要“被看”的。对于广大电影受众而言,对电影服装设计注意与否可能因人而异,他们具有视觉选择的自,鲁道夫・阿恩海姆认为选择性是视觉的重要特征,他形象地阐释说:“在观看一个物体时,我们总是主动地去探查它。视觉就像一种无形的‘手指’,运用这样一种无形的手指,我们在周围空间中运动着。我们走出好远,来到能发现各种事物的地方,我们触动它们,捕捉它们,扫描它们的表面。寻找它们的边界,探究它们的质地。”阿恩海姆讲这番话,主要用以说明视觉是一种主动性很强的感觉形式,而积极的选择是视觉的一种重要特征。以视觉为理论视域,电影艺术被作为视听艺术,影像与声音是电影艺术的重要媒介,或者说是电影艺术具有本体性的特征,其中的影像是靠视觉来解读的,电影服装设计最终也是服务于视觉的。

篇4

视觉符号则是指一切能够以人类视觉感官角度传达信息的媒介载体。现代平面设计理论认为,视觉符号可以引起受众的生理反应,使他们产生联想,进而产生移情等心理效应,由此可见视觉符号在设计领域的重要地位。将电影海报中的诸多元素统括到平面设计视觉符号的范畴内,大大提高了电影海报设计的专业性。设计师可以通过视觉符号的重组、构成,以多种手段和形式生动地再现电影内容,传达电影主题,吸引受众注意,使受众产生观影欲望。

二、电影海报设计中的视觉符号研究

电影海报的视觉符号分类同平面设计一样,主要由文字、图形、色彩三大要素组成,它们是二维感官的基本要素,也是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要想制作出优秀的电影海报,需要设计师不但从全局的角度把握整体构思,还要从微观角度对视觉符号展开分析。

(一)电影海报设计中的文字符号

文字本身就是人类记录事物、交流情感的符号,我们每天获得的信息大部分都通过文字传达。在电影海报设计中,文字被赋予了不同的文化背景信息和不同的情感传播目的,用以迅速展示影片主题。通常,电影海报文字符号有以下四种表现方式:

1.解构型文字。

解构型文字是由法国解构主义大师德里达根据解构主义而提出的海报设计方法,它是指对原文字进行有意识地破坏,剥离文字的整体性、突出文字的局部,从而形成的具有图形性的“文字”。这类文字能够降低文字的阅读性而增强其图形性,通过对文字进行分解、进行笔画的增减等使之符合某种视觉要求,是电影海报设计中常用的文字设计手法。对电影海报中的文字进行解构处理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它不但需要创造一种新的文字形式,更需要使文字信息与海报思想主题紧密连结。如电影《逆战》的宣传海报中,设计师将“逆战”二字进行了分解,每一个笔画都脱离了文字主体,呈现出一种支离破碎的视觉效果,这正同电影中兄弟两人失散多年的情节相吻合,实现了故事情节的隐喻传达。

2.重构型文字。

重构型文字是指对文字进行重新排列组合,使文字整体呈现出点线面等图形特征的文字形式。这类文字符号性极强,又非常具有趣味性,能够呈现出某些特殊的视觉效果,具有高度的象征性和趣味性,让人看完海报有深刻的印象。如《黑客帝国》的海报,画面中程序代码被编排成雨丝状从天而降,给人一种强烈的超现实感觉。又如电影《女人》的海报,设计师通过“sex(性感)”“beauty(美丽)”“passion(激情)”以及影片名“thewomen(女人)”等一系列文字的重组排列构成了一幅女性身材的轮廓图,实现了文字对电影主题内容的传达。重构型文字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就是不同大小、不同笔体、不同风格的文字之间组合形成的“文字”。这种形式的重构文字同样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如首部港产3D恐怖电影《童眼》就是用了这类重构型文字,设计师为了突出电影3D的形式特征,将红色的“3D”同绿色的影片名“童眼”进行组合设计,在介绍影片内容的同时实现了影片特色的传达。

3.手写型文字。

不同字体的文字所传达的信息感受也是不同的。近年来手写体文字大行其道,受到电影海报设计师的广泛重视。在世界语言文化中,无论是汉字还是英文或是其他语种的文字都有多种手写方法,比如汉字中的楷书给人冷静、认真、有秩序的视觉感受,草书给人随意、放松、流畅的感受,幼圆给人可爱、清新、活泼的心灵感受等等。总而言之,无论是汉字、英文还是阿拉伯文,手写体不仅能给 人一种自然、质朴、亲切的视觉效果,更能带给人效果各异的心理效用。如电影《爸,你好吗?》的海报,手写体的影片名,呈现出如同家书一般的和美、感人的效果,与电影主题完全一致。又如电影《龙门飞甲》海报中的影片名就选用了书法体,洒脱的草书搭配影片古装人物的武侠扮相将电影风格淋漓尽致地展现给了观众。

(二)电影海报设计中的图形符号

当代著名视觉设计大师霍格尔•马蒂斯曾说:“一幅优秀的海报作品,能够完全依靠图形符号传达信息,而不依靠任何文字注解。”由此可见,图形在人类视觉收集与情感传达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电影海报中,图形符号应力求简洁、富有创意,这样才能直观而迅速地使受众了解到电影的主题信息。一般来讲,电影海报中的图形符号有两种表现方式。

1.说明性图形符号。

说明性图形符号是我们最常见的电影海报图形形式,它主要对电影内容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说明性图形功用主要包含两层意思:第一,通过建立另一个全新具体形象的方式去解释说明目标对象;第二,选取目标对象的一部分或是有关联性的图像资源对其进行解释说明。无论何种意义层面上的说明性图形都能以最有力、最直观的方式让观众明白电影海报要传达的主题。如电影《塔拉星球之战》的宣传海报,画面中有各种宇宙飞船、太空战机、飞碟等,背景则是火光冲天的太空,整幅作品直观形象地说明了影片“星球之战”的主题内容,使观众一目了然。

2.象征性图形符号。

艺术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打动人的内心,因此图形不仅要具有最起码的装饰功能,还要有内涵上的象征意义。象征性图形在电影海报中的应用能够间接传达电影的精神和寓意,实现观众同电影深层次的互动。通常,电影海报中的象征图形主要有三类。第一,传统纹样象征图形。这类图形取材于各民族、各地区的传统文化,内涵较为深刻。如电影《杨门女将》海报中穆桂英的帅服上雕虎绣凤,很好地凸显了主人公的社会地位和品格性情。第二,概念象征图形。这类图形同人类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各种抽象概念图形相联系,是一种跨文化、跨地域的象征图形。如电影《切尔诺贝利》中就采用了我们常见的放射警示标志,以此象征这场危险的核泄漏事故。第三,科学象征图形。这类图形取材于医学、计算机科学、天文学等,以一种超自然、超现实的形态象征着未来或是不可知的领域,在众多科幻影片海报中非常常见。如电影《地心引力》的海报就以地球为背景描绘了一个没有引力的外太空世界,象征着故事情节的科幻性。

(三)电影海报设计中的色彩符号

色彩作为视觉传达中最直观的要素,不但能够先于文字、图形被人们感知到,还能够根据纯度、色相的变化使观者产生相应的心理感受,这种心理感受是一种发自精神深层的冲击与震撼。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进行电影海报设计时,要关注色彩的心理效应,赋予色彩更深层次的心理暗示或精神意义,使之成为电影情感传达的重要媒介。一般来讲,电影海报设计中的色彩符号大致可分为冷调色彩符号和暖调色彩符号两种。

1.冷调色彩符号。

冷调色彩符号主要包括蓝色、绿色、紫色、棕色等短波较长的色彩,这些色彩可以根据设计师的具体配色方案呈现出多种效果,或是给人沉静、理性的心理感受,或是给人悲伤、孤寂的心理感受。以电影《唐山大地震》海报为例,画面中的两层背景均采用了棕色这一较暗的冷色调——阴冷的废墟和低沉的天空将整个电影的悲伤氛围衬托出来,寓意了灾难带给人们的心灵创伤,让观者体会到了其中蕴含的巨大的情感冲击。

2.暖调色彩符号。

篇5

在招贴设计中,一切视觉要素都是图形,一切视觉要素都可图形化,无论作品中采用何种视觉要素,一切视觉图形都可以化为最原始、最简练的图形语言。画面中基本语言的探索及形式分析对于招贴的形式起着骨架支撑的作用。书法是除去了五彩的颜色,通过墨色来表现的一门艺术,它内敛而又不失张力的双重特性,给观众无限想象的空间,它通过每个字的形状、线条、墨色的变化等因素,从视觉意念上给了观众悠闲、活跃、奔放的感觉。

二、中国书法在招贴设计中的独特性

1.文字的表意特征

中国书法作为汉字的一种表达方式,同汉字一样是具有表意特征的。汉字对大自然中最美好的形象加以抽象模仿,以具体的形象来表达抽象的思维,这种表达的抽象思维即为意,代表真实形象的内涵与寓意。所以,书法同汉字一样具有两种特色:第一,形体上具有可视性。第二,能超越具体形象而具有表意特征。即能够通过汉字的字形解说汉字的意思,并且从中找出文字中隐藏的人文意蕴。从视觉传达的角度讲,“意义明确的灌输不如与受众的互动参与来得有效,这种互动方式就要求设计语言中不仅要创造出乐趣和情感,同时找出人类共识理解的形式符号。而视觉通常对以下四点作出选择:容易理解的东西;单纯而完整的东西;与以往的视知觉经历有关的东西;符合个人趣味的东西。”在招贴的设计元素中,书法能够满足以上要求,并且能够准确而高质量地传达各类信息。此外,视知觉是有主观性的,观看一个物体或设计作品时,视知觉往往受到他的生活经验和文化阅历的影响。如阿恩海姆所说:“一个人在某一刻的观察,总会受到他在过去看到的,想到的或学到的东西的影响。这种过去的生活经验或视觉经验,会影响他对一个新的物体或设计作品的视觉感受。”1把中国书法应用到招贴设计中,不仅可以通过认识和把握文字的表意特征与书法艺术的内在本质来进一步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还可以通过把中国书法的表意性运用到招贴设计中,加深招贴设计的文化内涵,增强作品的生命力。书法通过笔墨线条把本来就优美的汉字以更加美好的形式表现出来,此时,书法中的线条有一种潜在的表现力,它通过线条的疾徐涩畅和墨的干湿浓淡对汉字的世界进行了彻底的挖掘,把汉字线条进行多种变化,并且表现了书者的情感。从某种层面上可以说中国书法作为汉文字符号,历史赋予了它“文化”的品牌。书法作为文化和设计的最表层,它的形象与特征肯定会对它的内在产生作用。鲁道夫阿恩海姆说“文化是思维活动的规范、方法和步骤的总和”“它是文化现象的深层本质”2通过它我们能够说明文化现象的许多内在联系。因此在设计中,我们只有了解 “文化”的支配作用,才是优秀的设计根源。

2.视觉传达的独特性

篇6

1.文字的编排设计文字是最普遍使用的视觉符号元素。文字的编排设计有字体的选择、创造以及运用等。在网页页面设计中,与其他视觉元素相比文字更具有辨识性。所以说,只要对文字进行编排设计,浏览者就更加容易接受所传达的信息。在处理文字造型时要适应文字的形态构成、空间布局、色彩搭配。通过设计与编排,文字提高了信息的准确度和可读性,从而达到良好的视觉传达效果。

2.图形图像元素图形图像是网页中最重要的设计元素之一,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因此易于浏览者理解和接受。图形图像的有效应用使网页更加美观、生动,这有利于信息的传达。图形图像在网页设计中有着传达性、装饰性、表现性、趣味性、超越性等重要功能。网页页面主要是向浏览者传达信息。图形图像是最基本的实用功能,对图形图像采用夸张、象征、比喻的手法来体现视觉效果,可以让浏览者更快、更准确地了解信息。个性化的网页设计,新颖的图形语言,人性化的组合方式,往往会更加引人注目,给浏览者独特的视觉体验。图形图像使得“艺术无国界”,它用特殊的语言来传达信息。网页作为全球性的媒介,当浏览者在网页上找不到自己熟悉的语言版本时,图形图像大致了解了他们的信息需求,拉近了信息的传达者和接收者之间的距离,消除其陌生感。

3.色彩设计在网页设计中色彩的主体色调具有先声夺人的力量,网页让浏览者产生心理共鸣。运用色彩传达信息,增强了网页的可理解性和易识别性。色彩产生了强烈的视觉效果,使得页面更加生动。色彩设计是页面设计的语言,是网页页面设计中的重要元素。色彩在网页设计中有视觉区域的划分、重点主题的突出、视线的吸引。只有利用色彩的力量,不断设计出各式各样的优秀页面,在网页页面设计中,色彩的应用或含蓄优雅,或端庄大方,或单纯简洁等,但无论哪种形式其目的都是为了引起浏览者的关注,增强网页视觉信息的传递。

4.版式设计版式在网页页面设计中有着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网页版式设计的实用功能就是人机交互。在网页设计时要了解网站的目的及想传达的信息,不同的网站都有不同的特色、重点。网页中设计的导航栏和空间划分组合的版式编排,及清晰合理的设计元素要符合整体风格,版式合理有序的排列使得信息有效传达。网页版式中的审美功能是为了满足浏览者的心理需求,浏览者在浏览网页的同时,版式设计使他获得了快乐与舒心的体验。网页版式各视觉要素要进行平衡与调整,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保持布局设计的独特风格,可以提高网页界面的视觉表达和感染力度。

二、数字网页设计中的媒体视觉传达

1.网页主题及整体风格的视觉传达网页设计首先要明确主题的设计和建立网站的目的,要及时进行市场调查,了解网站受众的情况,确立网页的整体风格,使网站的全部信息按照主题来设计。网页设计做到鲜明突出、要点明确,以简单的页面传达不简单的信息。网页的表现形式要与内容统一,而整体风格要与主题前后一致。同时,信息要及时更新,使网页页面中所掌握的信息一定是即时最新的,这样才能增加网页的访问量,有利于信息的传达。

2.网页设计的受众及情感传达网页设计需要对受众定位,不同受众主要体现在人的性别、年龄、职业以及受教育程度、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从年龄上看,不同阶段年龄的受众所关注的事物各不相同,因此在网页设计时可以把握这种特点,使得网页设计更加具有针对性。人们在接受和理解信息时受态度、愿望、需求和情感等心理因素的影响,所以会对信息有选择性,这种需求心理的差异决定了网页上的视觉信息应当尽可能的丰富,才能为更多的受众所用。

3.网页设计在视觉传达中应注意的问题首先,网页的版面设计。在页面上,图片和文字同时展示给用户,将所有产品都放在一个网页上,不分主次,这样导致浏览者找不到自己所需的信息。其次,文字设计影响到网页的质量。为了突出字体内容,会将字体加大,加下划线和使用艺术字体。将字体和段落有序组织,才不缺乏视觉美感。再次,色彩的运用和搭配也极为重要。色彩搭配要合理、适度,主体风格要统一,才能够给浏览者一种美的享受。为了网页有视觉冲击力,将风格不同、颜色各异的图片、文字等放在页面上,却适得其反。最后,图片的不合理导入。现在很多网页设计中图片的选用不合理,编排不得当,使得页面零乱、空洞,极大影响了网页视觉传媒的质量。

三、结语

篇7

(一)招生盲目扩大,就业困难。由于高校的无目的扩招,导致了恶性的情况,很多毕业生都被移出了艺术的工作领域,没有办法找到与自己对口的工作。就算找到了对口的工作,很多人却因为待遇低、工作量大的问题而被迫转行。例如,广州XX广告公司所招聘的刚从学校毕业的广告设计师,基本工资只有每有2800元,而现在一些流水线工厂上的工人,一个月工资水平至少与有3500左右,低水平的工资极大程度上打消了艺术专业毕业生投入艺术工作的热情。

(二)教师素质不足。最近几年,很多高校所关注的是提升教师的学历,造成许多教师将精力都集中在学历的提升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业教学的质量。而且,部分高校分配制度上有着官本位的观念,也是造成很多优秀教师从教学岗位转成行政岗位的原因。再加上当前艺术设计教育和社会需求不同步,教师本身的知识落后,对新兴技术和手法无助,让当前的艺术设计教育落后于社会发展。

(三)学生不具有实践能力。我们国家艺术设计教育从计算机成为了基本的工具之后,因其实验课程、设施手段的不足,学生实践能力大大下降,只简单对着计算机画图,忽视了艺术创作的启发过程。与国外相比,国外的学生更重视思维生成的过程。

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

(一)对基础课程教学要有针对性。视觉传达设计是一门相对来说比较成熟的专业,具有完整的专业基础课程,例如色彩、字体设计、设计心理、设计理论等等。而这些基础课占的份量还不轻。只是,在教师讲授或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未能引导足够的重视,或是方法落后等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多数学生对这些基础课程提不起兴趣。造成了很多学生在基础学习阶段中没有打好基础。所以,一定要优化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内容、方法。第一,优化教学内容。有目性的对专业方向进行授课,方便学生在专业基础课程学习阶段中找准定位。例如,在对技巧的基础课程设计进行学习的时候,环境艺术专业所偏重的是空间感的训练,而视觉传达设计的学生则要偏向有机造物及平面意象的训练。第二,与审美结合。教师除了要用丰富的材料知识去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要和专业方向有机结合,选择一些吸收了传统审美的因素以及优秀的作品来供学生欣赏。并且帮助学生在艺术美术的历史过程中把握住行业发展的情况。实现专业课程、应用课程的结合。

(二)对专业应用课程教学方式进行优化。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应用性课程包括了标志设计、书籍设计、插画等等。通常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会循规蹈矩的把各个课程的知识教给学生,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固定的形式。而这种固定的教学方式往往让学生感到厌烦。此时,教师应该要充实自己的知识并拓展视野,多与外界交流,关注设计教学的形势,吸收先进的教学方式。

(三)与生活有机结合。设计来自于生活,同时也是为生活服务的,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也是不能脱离生活而单独存在的。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专业学习、生活有机融合。一方面,教师要启发学生,观察生活范围当中的设计样式,从生活中去体会到设计的风格。在生活中,视觉传达方面的设计因素到处都是。比如,在超市里,多留一个心眼去观察各种物品的包装设计,由色彩、文字等对其进行欣赏、分析,多积累设计的相关经验。

三、结束语

篇8

论文关键字:传统图形 视觉文化 表现 包装设计

论文摘要: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由于其是在中国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孕育而成,故而其设计理论常以中国哲学、传统文学、东方史学等形式间接地被表达出来。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包装设计中传统图形的应用,视觉文化对发展传统图形的影响,利用视觉文化传统图形的发展,深入揭示如何更好地在包装设计中应用传统图形,在视觉文化时代背最下如何更好地使传统图形创新发展形成独特的中国包装设计风格。

在社会长期的发展历程中,中国文化通过劳动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推动和思想家们智慧的提炼与概括,逐渐形成一系列优秀的文化特质,其中,中国传统设计文化也同样在社会变革发展中形成了自身的特点。这些优秀的传统设计文化固然具有文明与文化的一般共性,但由于其是在中国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孕育而成,故而其设计理论常以中国哲学、传统文学、东方史学等形式间接地被表达出来,具有更为鲜明的中国特质,对于中国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一、中国传统图形的基本特征

中国传统图形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特征,主要表现在人类生活需求和审美方面,它伴随着历史的发展与社会前进步伐产生与变革,来源于生活和历史,又是人类社会性、个体性、群体性等方面的文化基础与发展动力,是社会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交际生活以及其他生活浓缩的产物。

在我国,可以被称为“传统图形”的符号和图形,数量是非常多的。一部视觉史也是一部文化史,同时也是一部历史,科技进步和全球信息化,从某种程度上缩短了时空差,人的想象随着时空概念的变化而延伸,设计也逐步从平面向三维四维延伸,设计中的空间化与科技化为我们展现出丰富的空间图形符号。

中华民族历经了13个朝代,具有五千年的深厚历史文化载体,中国设计艺术曾一度引领世界风向标,而在传统图形艺术的发展上,中国设计艺术一向具有独特浓郁的东方风格和高度的艺术表现形式,国际各国设计界都为其丰富性、多变性及如诗般的奇思妙想所深深吸引,作为一名中国人则为其成就感到自豪。曾有学者说,“工艺美术是测定民族文化水平的标准,在这里艺术和生活是密切结合的”,而图形则是工艺美术的灵魂,它和生活的脉动息息相关,社会大环境影响艺术的生成,同时艺术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形态,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并伴随着现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填充着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上,两者相互融合,相得益彰。这些图形在各个时代呈现不同的风貌,历史条件决定了图形的艺术表现形式,但就艺术的精神层面而言却是一脉相承,它们有的精致秀美,有的粗狂雄浑,有的朴素,亦有潇洒,相互交错,相互攀生,为中国文化史增添了一抹亮色。

翻阅历史我们发现,早在原始社会就有巫术礼仪、自然崇拜、图形记事,使晟早的传统图形得以产生。图形在设计中三种作用是程度不断深化,信息含量更加广泛的过程。图形在设计中起着象征的作用,它与所指涉的对象间无必然或是没在的关系,它是约定成俗的结果,它所指涉的对象以及有关意义的获得,是由长时间多个人的感受所产生的联想集合而来,即社会习俗。正式以图形的潜在象征意义展示在人们面前,它含义表达准确有效而且无可挑剔,而这正是图形由单纯的视觉图像作用经由其内在因果关系具有指示作用,再由长时间多个人对其的感受联想赋予它更广泛的含义,飞跃为象征作用过程的必然结果,也是图形意义不断升级的过程,由此可见,图形为了使设计中具有思想感情的信息更准确有效地传达,需要一个图形不断深化的过程。但如果一味盲目地追求传统图形,是不责任的行为,设计者只有认真了解传统图形与设计的关系,才能合理准确地把图形运用到设计中。

二、中国传统图形在包装视觉设计中的体现

设计文化中的包装设计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依托,只有这样的包装设计才更具有内涵、更有生命力,这不仅是设计质量的好坏,同时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表现,在世界局势稳定的条件下,各国家间的竞争已从单纯的硬件实力上升为软实力,文化科学的高度直接影响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如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尖端的科技、一流的设计理念和众多的设计人才为其争得了设计界的绝对话语权,作为中国,一个曾今的世界文明古国,一个有着曾足以影响世界的国际地位的国家,我们的包装设计如何在全球化语境下建构自己的设计理念,合理运用古老的东方文化,并融合吸收世界其他优秀文化,最终发展为既符合国际化视觉语言,同时又更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的包装设计,是值得思考的。

随着当前“视觉文化”设计风潮的到来,使我们处于一个像通货膨胀的‘非常时期’,有人形象地将这个时代称之为“读图时代”,可见视觉因素对人类的影响之大,图片相对于文字具有更直观、更有效、更快速、传播途径更广阔的优势,这决定了视觉文化将不可避免的成为设计主流。在这个时代,图像将压倒文字,图形语言将成为这个时代文化的主流传播方式。图像,已成为人们无法逃避的符号,进而形成我们今天的文化形式。“形象”符号已经超越了“语言”符号,在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据了核心的地位。使我们不得不承认视觉文化传播时代的到来,挑战总是与机遇并存,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在推翻旧有的实际思想的同时,也为中国的设计师创造了一个机遇。

对于传统图形在设计中的应用来说,突出视觉效果最大化的艺术表现方式有利于让更多的人了解本民族自己的传统文化。视觉传达设计就是“图形语言化”和“语言化图形”,为了达到信息传达的目标,设计师需要始终不渝地寻找、挖掘并创造出最佳的视觉语言,借以表现传达自我的设计理念和艺术主张。传统图形拥有丰富的符号表现方式和独特的视觉魅力,因为缺乏媒体的关注和传播的渠道而渐离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将给传统图形带来新的机遇,将大众化的文化形态,通过极具冲击力的表现形式,使传统图形的视觉魅力得以充分发挥,用通俗易懂和传播途径广泛的视觉语言,使传统图形更具亲和力和大众性,也在无形中加大了产品的信息传播有效率。视觉语言有超强的艺术感染力,视觉表现可以让不了解传统图形的人们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内涵,更加激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传统视觉符号的大众化让人们更容易读懂传统文化。

在现代多层次交叉的信息环境中,创造设计作品的个性化,将各有利于强化视觉冲击力,起到出奇制胜的传达效果,同时它吻合了现代人的文化心理和视觉环境,更加适合于视觉传达的表现。视觉文化传播的全球化,在让我们的传统民族文化受到了外来文化冲击的同时,也为民族文化走出国门创造了机遇。这需要我们在不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过程中,坚持作品中视觉文化的独创性与多样性,运用中国传统图形、传统文字和传统色彩,再融汇国际潮流设计理念,不断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与传统文化的大发展。

针对处于在视觉文化时代的中国包装设计,提出“在传统 文化精髓与世界先进文化融合中创新”“创新中求发展”的设计观点,就传统文化对中国设计的影响、传统图形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视觉文化时代我们的包装设计发展道路以及我们传统图形的发展所产生的重要意义进行详细系统论述。力图通过对中国传统图形、传统文化、视觉文化的研究,来挖掘包装设计与传统民族文化的内在关系,以及传统文化与世界各个民族优秀文化相融合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利用自己民族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积极适应国际竞争大潮流,这就要求设计师对传统文化要相当理解,把握传统文化在设计中的作用于意义,把设计过程做到一个去伪存真,不断提炼、不断深化创意的过程。视觉文化时代为传统图形的创新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通过视觉表现对传统图形进行创新融合,如对西方传统图形中的现代性视觉元素的合理运用,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辅助开发等,更好的为传统图形创新中现代与传统的结合,为传统图形吸收外来优秀文化最终促进自身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三、中国传统图形的表现意义

通过了解世界文化历史的发展进程,更加深了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人的传统文化表现、设计思想与以欧美为主的西方人的文化意识形态、设计思想都有各自独特的源流和特点,两者互不冲突,相映生辉。西方人的文化表现和设计理念,由于其开放的社会环境和民族风气,体现出一种扩散式和分门别类的思维方式和设计思想,带有表现独特个性的特质,在视觉设计作品中充满了现实主义的自由性和个人意识,崇尚个性张扬,不受束缚的思想,西方的设计思维方式是一种理性的分析和归纳总结的方式,具有严谨紧密的科学系统理论依据。其根本目的是求知,因此对所有的问题都要究根求源,都要经过形式上的逻辑思辨来把握,都是发散性思维与跳跃性思维的结合。

东方人的文化表现和设计理念,由于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展现出的思维方式和设计思想表现比较集中,更加注重综合思考,带有感悟、神秘性和求同的特质,更加客观,追求事实依据,是一种经验式的直觉把握和直陈式的描述,具有含蓄低调典型的中国人作风,中国人自古崇尚自然,认为宇宙是无限的,人只是宇宙渺小的一部分,但他们并不站在自然的对立面与之对抗衡,而是投身自然,与自然融合为宜,即所谓的“天人合一”。

四、总结

中国传统图形在坚持自身特色的同时一定要进行文化创新,只有通过不断创新传统图形才能获得新的生存与发展空间。视觉文化对于传统图形创新的意义是,为传统图形的创新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通过视觉表现对传统图形进行创新,同时形成系统详细的理念指导,如对西方传统图形中的现代性视觉元素的合理运用,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辅助开发等,更好地为传统图形创新中现代与传统的结合,为传统图形吸收外来优秀文化最终促进自身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我国视觉文化的传播要想促进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一定要转变观念,不断探索学习和借鉴先进国家的发展经验与模式,形成文化体制建设,使视觉文化体制更加健全,加强我国视觉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完善产业体制,提高整体科学技术水平,形成结构趋于合理、体系科学完整的视觉文化产业。另外要加快改革我国的文化外贸体制改革与建设,积极鼓励文化产品参与到国际文化交流与市场中去,通过参与不断竞争,强化自身水平,不断进入,锐意进取,积极探索,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杭 间,何 洁,靳埭强冲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5

[2]罗 虹,葛 凌,黎典明中国民族艺术与文化[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8

[3]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4

[4]张舒予.视觉文化概论[M1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3

[5]李慧娟.包装设计:品牌的塑造[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1

[6]连维建,傅兴,设计改变生活[M]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1

篇9

色彩效果是平面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色彩的合理把握可以营造鲜明的视觉效果,刺激大众的视觉神经,达到吸引眼球的目的。在平面设计中,可以通过对色彩的色相、饱和度、明暗度的控制,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从而传达给受众。

2视觉审美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作用

2.1提高设计作品的经济性

视觉审美元素在平面设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视觉审美元素的合理运用,大大提高了设计作品的经济性。平面设计被广泛应用于广告宣传、平面海报等商业设计中,其中的审美元素能够充分的体现商品的功能和价值,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挥了很好的宣传作用。商家为了吸引更多消费者的注意,获得消费者的认同和信任,更加重视对平面设计作品的价值体现。在设计时,充分的了解商品的特点和消费者的心理,将这些元素融入到设计中,能够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提高设计作品的价值,进而提升商品的知名度和经济效益。

2.2体现设计作品的秩序性

视觉审美元素的运用,必须遵循相关的规律和原则,使作品具有一定的秩序性。如果在创作时忽略了对元素的排序,很难将所要表达的情感和信息传达给受众,并且会给人一种厌恶感。为了达到设计的目的和初衷,必须将视觉审美元素进行合理的排列,认真整合,让受众了解作品所传达的信息,同时也能更好地满足和提升受众的审美水平。

2.3实现设计作品的创新性

视觉审美元素的运用,是为了提升设计作品的创新性,从而给受众视觉上的冲击,吸引大众眼球。在平面设计中,设计者不仅重视作品的信息传递,同时也追求作品的艺术魅力,在作品中,会加入一些时尚或具有标志性的元素,通过这些元素的组合设计,展现作品的独特性,从而实现作品的创新性。

3如何构建平面设计中的视觉审美元素

3.1充分发挥构图的功能性

平面设计中的视觉审美元素主要由图形、文字和色彩构成。图形是审美元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构图的功能性,可以提高平面设计作品的展示效果。在设计中,可以将设计思路尽量的形象化和具体化,突出构图的层次感,达到视觉牵引的效果。在设计中,利用特殊元素增加视觉效果。同时,要考虑元素的合理堆砌,突出重点,将其中的色彩进行合理搭配,利用丰富的色彩刺激消费者的感官,发挥构图的功能性。

3.2营造良好的冲击效果

营造良好的冲击效果,有利于平面设计作品功能的发挥。色彩语言是营造冲击效果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营造丰富的视觉冲击效果,或通过人们对色彩的敏感度来生成鲜明的视觉效果,满足人们的视觉审美,吸引受众的眼球,发挥设计作品的魅力。通过色彩明暗度和饱和度的的调节,可以丰富的表达出设计者所要传达的情感,并且能够让人感受到作品的内在力量。

3.3建立良好的传播载体

建立良好的传播载体是构建平面设计中的审美元素的重要条件,传播载体主要是指文字元素。文字是传递信息的主要手段,不同的设计方式可以表达出不同的审美效果。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字体的设计更加艺术化和个性化,不断满足设计者的创新理念和大众的审美要求。设计者通过对文字的颜色、字体、风格和明暗度的搭配,同商品进行完美的结合,能够达到准确传达信息,丰富视觉效果的作用,从而提高平面设计作品的价值。

4结语

篇10

论文关键词:教育技术,网站,视觉文化

 

一、引言

在知识表征的诸多样式中,网站视觉表征无疑占有重要的地位。总结诸多共性:首先,知识可视化的显著特点就是对传统上以纯文本加少量图片充斥的教学内容进行改进,采用表格、韦恩图、思维导图、知识地图等方法加以表征实现,能够充分调动阅读者视觉感官的积极性和认识上的直觉性,激发阅读者进行更深层次的解读和思考。其次,网站视觉表征在表征方法上更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既可以按照线性的方式组织材料,也可以用非线性的表达展开。再次,视觉表征运用新技术手段来丰富知识表征的样式,借鉴视觉文化的分析手法开发视觉表征的内容,用视觉表征的手法传播视觉文化,不仅能够实现技术手段和文化内涵的相互促进,而且还能在丰富知识表征手段的同时传承民族的文化精华和思想意识形态。

“视觉文化研究”是近几年在西方学术届颇受关注的一种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这一研究针对着现代和后现代时代的文化表征,以后结构主义和精神分析为主导框架网站设计论文,围绕着“视觉性”的问题,对现代世界的主体构建、文化表征的运作以及视觉实践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揭示了人类文化行为尤其是视觉文化中看与被看的辨证法。【1】正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笔者通过对国内外教育技术网站进行对比分析,从界面和知识内容两个维度的解读中探索中外视觉文化的表现规律有何异同,教育和政治、经济的关系,认知与话语权是如何相互依存等等问题,进而促进我国教育技术学学科知识更好的表征、交流和传播,增强文化自觉意识与自主精神,真正实现以人为本。

二、国内外教育技术网站的视觉文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