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的步骤十篇

时间:2023-03-23 02:13:56

说课的步骤篇1

关键词:体育教学;课前说课;步骤;注意点

一、课前说课与备课、上课的关系

说课是一种特殊的教研形式,虽然没有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但是通过说的形式,可以让听者明确说者的教学技巧和教学特色,是教师之间互相研讨和教学探究活动的重要手段,可以上课之前说,也可以上课之后说。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有其不同的授课环境和身体特点。课前说课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与备课活动相仿,包括对教材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手段的合理性、学生的基本情况及基础特点、教学效果评估等等。因此,备课是课前说课和上课活动的前提,在教学研究活动过程中,教师说课是向他人表明个人的观点,体现自己的教学思想和风格,所以说课前说课也是正式上课之前的预演。

二、课前说课的步骤与注意点(以高三篮球“突破分球”教学为例)

首先要明确描述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学段、水平段及课程性质。

1.说“教材”

注意点:简明扼要地向他人介绍本次课教材,包括学段、内容、课的形式、教材所处地位、教材选择的依据等,要有明显的概括性,但不能笼统、含糊不清。

2.说“教学目标”

注意点:需要贯彻“三维健康观”和“目标引领教学”的理念,包括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方面。由于教学目标是对本次课教学效果的预判,也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一个依据,因此,在预设教学目标时要体现可操控性、可量化性、可达成性,同时也为以下说课中的课堂教学行为埋下伏笔。

3.说“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合理地把握突破之后分球的时机。其依据是让学生明白突破防守之后,是不是每一个球都需要“分”?为什么要“分”?怎么“分”?教学难点是:正确判断同伴的位置,将球准确地传给同伴。其依据是在篮球实战时,突破防守之后,同伴不能站在原地“等球”,需要通过移动,寻找“空位”和进攻时机。

注意点: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根据教学目标制订的,因为课堂教与学的行为都是围绕如何解决重点、突破难点而展开的。“重点”是在课堂上需要着重且重复练习的内容,而“难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困难、容易出错的环节。要想准确地把握重难点,就必须对教材、课程以及学生情况加以全面了解。可以这样说,不同的观察角度就会有不同的重难点。

4.说“学生情况”

注意点: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的目的也是为了学生得到良性、持续发展。介绍学情时需要重点描述学生的身心特点、技能水平和参与现状,明确“为什么教”。

5.说“教法、学法”

(1)为了优化课堂教学效果,遵循教学规律,本节课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运用示范、讲解、直观演示、游戏、模拟实战等教学方法。其中采用小黑板作为战术演示板,让学生观摩战术示意图,学会布置单的战术配合、模拟NBA最后10秒钟的进攻战术配合演练等是本节课的亮点。

(2)为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效解决重难点。本节课采取模仿、尝试、创新等方法,在学生练习过程中运用比较法、竞赛法。

注意点:“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法和学法的运用是否合理是解决教学重难点的关键,在说课时要精炼地描述,教师要能够结合自身的特长,抓住学生的特点,尤其要明确表述本节课的亮点部分,这样就可以让听课的人有所侧重。

6.说“教学流程”

注意点:“说教学流程”是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教学流程的阐述,听者对这堂课能形成一个比较清晰的轮廓。针对事先制定的教学重难点,要说出在教学中采用什么方法一一解决,采用什么手段使教学目标有效达成。在这个环节中,要抓住重点部分清晰表述,教学亮点的设计意图,哪些手段可以解决问题等等,不能像“报流水账”一样。在说的同时可以适当加入一些示范和重点讲解,例如,技术动作、场地的分布、分组的安排等,提高说课的观赏程度。

7.说“场地与器材”

8.说“教学效果预计”

预计本次课学生的练习密度、运动负荷、平均心率。

注意点:课前说课由于没有经过实际操作,对教学效果的预测不能“假大空”。

三、建议与提高

(1)本篇文章采用的例子是课前说课,包含对教材的理解,对教法、学法的探究创新,对教学效果的预设等等,是对已有教学设计的再次分析和提高。

(2)“说课”最好是以脱稿的形式展示,在说课时要具备良好的自信心理。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等手段辅助,并在适当的时候运用示范、讲解等演示教学,但不能照本宣科,盯着屏幕“读”是万万不可取的。

(3)“课前说课”要想吸引他人眼球,在表述过程中就需要有层次、有梯度、有重点。要抓住几个关键点:重难点是什么?采用哪些辅助方法去解决?运用方法和手段预期会有什么效果?说课本人认为“课的亮点”是什么?

(4)教学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从模糊向清晰状态逐渐过渡的认知过程,如果在说课时泛泛而谈,结果只会让听者“一头雾水”,越听越模糊。

说课的步骤篇2

关键词:应用语文;四步骤;四结合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153-01

1.什么是课上"四步骤"

语文学习实际上是一个语文素质,语文运用能力提高的过程。语文基础知识字、词、句、篇、语、修、逻、文构成了语文基础知识,听说读写思构成了语文的运用能力。怎样充分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运用语文的能力呢?针对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差,知识面窄的,因材施教,我采用了课上"四步骤"。四步骤指的是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完成"四个步骤"。第一步骤---关注热点。正式上课文前十分钟的时间,以学生为主体,说一说,议一议社会热点:涉及社会万象。新闻、故事、趣闻轶事、学校的身边发生的事等等,这样做其一拉近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其二培养学生评说的能力;其三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能力,思考的能力,打开"思维网络"。教师五分钟短评小结。然后进入教学环节第二步骤 ---精讲阶段:教师讲解例文,点播重点字词句章结构;第三步骤----学生掌握写作格式规律后仿写;第四步骤---是纠错阶段。完成上述四个步骤后老师采用对比分析做总结。整个过程始终老师是点播,而学生是主动参与。例如《启事》写作课。在完成前三步骤后,用课件展示病文,让学生议一议纠错:

启事:秋风秋雨愁煞人,没有雨伞愁上愁。本人不慎丢了雨伞,有捡到者,立刻给我送来。丢失者:李玉

通过议一议,他们清楚了的认识到了错误在什么地方,知道应用文必须简练明确,其次格式要求正确、语言表达,礼貌上都有要求,然后写出正确的应用文。

失物启事

本人不慎,昨日18点在学校图书馆靠门口的座位上,丢失了一把紫色花三折雨伞,望有拾到者告知本人,本人不胜感激!谢谢!

本人联系电话:xxxxxxxxxxx 住址:学生楼A-301

失主:X学校Z2016302班学生李玉

2017年3月1日。

2.什么是课后"四结合"

应用语文,工具性较强,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用课上学到的"渔"去课后"捕鱼"――进行课外拓展,处处有语文,处处学语文,处处用语文。在运用中学,在学中运用。应用文学习不能局限在课堂上,毕竟课堂时间有限,更多的拓展在课外。学生随时随地学语文,运用语文。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学习应用文,写作应用文。课后"四结合"指的是应用文学习必须与社会实践结合;必须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必须与其他课程诸如专业课程 、《礼仪修养》 、《德育》 、《美育》 、《国学》等课程学习结合;必须与互联网大数据结合。这样做克服了课时少,知识多,运用少的缺陷,这样做克服了学而无用的状况,处处学语文,处处用语文,才能达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听说读写与生活挂钩,人情练达即文章。

2.1 应用文学习必须与社会实践结合。应用文中《计划》 、《总结》 、《调查报告》 、《合同》等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从身边事入手。如做《计划》,如果学生仅仅在课堂做个学习计划之,那太简单了,那是闭门造车,到了社会,仍然不知该干什么。必须把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相结合,融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我就结合他们的社会实践,教会他们怎样做生产计划,怎样排产,做生产调度,怎样进行现场管理。

2.2 必须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通过角色扮演,用活语文。抓典型,写真情。职业学校的学生生活平凡,但也不乏有情有义的人,未来的工匠也许就在他们之中。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有着丰富的资源,但真正反映他们生活的作品寥寥无几,组织他们拍拍礼仪情景剧,抒写自己的生活。去年我教的中烟班,正碰上他们参加贵州省中职院校校园文明风采大赛,指点他们如何选择典型材料,如何剪辑,他们用微视制作记录他们在学校的生活的作品在文明风采大赛上获奖。

2.3 必须与其他课程诸如专业课程 、《计算机》 《礼仪修养》 、《德育》 、《美育》 、《国学》等基础课课程程学习结合。如毕业设计,既有用语文学习到的知识表达,又要专业知识。

2.4 必须与互联网大数据结合。我们现在处于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教育带来新的活力。大数据在贵州有长足的发展,教育更应享用科技成果,依托互联网,实现资源共享,改变贵州教育落后,拓展思维,现代化的教学设施,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带来丰富性、教学由封闭式走向开放式,它能把学生由单纯用手机玩游戏的手机控转换成利用互联网学习知识控手机能手。

总之,本人的应用文的教学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老师专家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说课的步骤篇3

汽化和液化是苏科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的第二节内容包括两部分内容汽化的两种方式和液化的两种方法。教材在这里设计了较全面的探究性过程:设计实验,进行观察,记录数据,处理数据,画出图表;再分析图表,概括总结,得出结论等环节。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领悟物理探究的基本方法。由于时间的限制与汽化相反的过程――液化留作下一节课学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蒸发和沸腾为汽化现象,汽化时要吸热;②知道蒸发现象,体验蒸发过程要吸热;③知道蒸发可以致冷;④了解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过程与方法。①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②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的温度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坎儿井”的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②通过观察水的沸腾,经历科学实验的基本过程,体会物理实验的魅力,感受团结协作的重要性;③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①观察蒸发现象;②设计实验,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教学难点:蒸发吸热,降低温度,归纳总结沸腾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设计意图:通过两只苹果的选择引出水分到哪儿去了,引出本节课。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为蒸发只在物体的表面进行打下伏笔。

步骤1:出示两只苹果,一只干瘪,一只红润对一个同学说,今天老师送你一个苹果你挑一个。同时设问你为什么挑这一个?生:水分少(或干瘪的)师:那水分到哪儿去了?

步骤2:出示电热水壶烧水,问烧开后如没有及时停止会怎样?生:烧干师:水又跑到哪儿去了?在学生归纳现象共同特征的基础上引出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汽化和液化。

2.蒸发。设计意图:这部分采用学生自己动手实验,通过对蒸发现象的认识初步感知,小组合作讨论归纳出蒸发的几个特点。

步骤1:根据课本活动2.3观察蒸发现象。①让学生在手背上涂酒精,观察酒精变化,涂酒精的地方有什么有何感受?②将一支液体温度计插入烧杯内的酒精中,测量出酒精的温度;再把温度计从酒体中拿出,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有什么变化。上述实验说明了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

步骤2:切开刚才出示的干瘪苹果,发现里面有水分说明什么?

步骤3:举例无论春夏秋冬湿衣服都能干说明了什么?师生共同总结:蒸发: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①条件:任何温度都能进行;②特点:蒸发需吸热有致冷作用。

3.沸腾。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合作和交流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领略物理课学习的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步骤1:提问:谁来描述一下水沸腾的现象?水的内部又是怎样呢?水的温度又是怎样呢?

步骤2:实验目的:①通过观察水的沸腾,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现象有哪些不同?水中发生的变化;②水沸腾时发生在液体的什么位置?③水沸腾时发生的汽化程度如何?

步骤3:实验注意点:①怎样使加热的时间少一点?②烧水装置固定的顺序?依据分别是什么?(提醒学生加热过程中注意安全)

步骤4:小组合作探究。①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0.5分钟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注意观察烧杯中水发生的变化。直到水沸腾2分钟后停止读数,将数据记录在书P37表格中。②停止加热,沸腾是否停止?③根据记录的数据标出各个时刻水的温度,然后用平滑的曲线把它们连接起来。④演示:用电热水壶现场烧水让学生听水沸腾前后的声音响度的变化?

步骤5:小组交流总结:描述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的情景:①水中气泡在沸腾前,沸腾时②水的声音在沸腾前,沸腾时③围绕图线进行小组讨论。

步骤6:引导学生观察沸点表,并形成在标准气压下,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的认识“生活?物理?社会”:让学生知道人们利用水沸腾的产生的热的蒸汽制造蒸汽轮机。

4.小结。设计意图:对蒸发和沸腾做一个简单的回顾,使学生印象深刻。将知识真正落到实处,让学生发现并归纳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师: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我们知道蒸发与沸腾都属于汽化现象。总结他们的异同点。

5.实施拓展。设计意图:呼应本节课的开头让学生课后讨论,关注生活细节。这样将学习由课堂延伸到课外,同时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思想。为下节课拓展学习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打下伏笔。①生活物理社会中讲到的“火洲”里的坎儿井为什么可以减少蒸发和渗漏呢?②刚才我们在选苹果时要选择红润的。那生活中有哪些方法使苹果的保鲜时间可以长一些呢?

说课的步骤篇4

关键词:综合实践;问题对策;改善方法

为了更好地贯彻素质教育,努力推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堂效率和教学方法亟须得到改进。本文根据目前本门课程的实施现状,对课堂存在的问题进行以下分析并且做出相应调整。

一、华而不实的课堂实施

由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不参与小学升学考试,在平时的课堂活动中也没有一定的考试要求,就导致这门课效率的低下。在很多小学中,很多学校并没有切实实施这门课程,我们可以在课表上发现这门课程的时间安排,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被替换成其他课程。这样“样子工程”式的上课模式是不能真正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效率。另外,本门课程的很多老师由于学校的不重视,小升初的升学考试对本门课程也没有一定的考查和要求,会导致很多老师对本门课程的敷衍了事,进而导致学生不能真正在这门课程中学习到应该学习的知识以及达到一定的应用技能。

对策:小学教学的教育者和管理者应该明确意识到本门课程的重要性,并且要做到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本门课程中学会相应的教学要求和技能。另外,应该加大监督力度,从而使学校和老师提高对本门课程的重视。

二、完善教学步骤

在其他应试考试的学科中,很多老师会讲究教学步骤,会进行一定精心准备的备课和课后学习内容。但是在这门看似没有考查标准的课程中,很多老师却不能步骤完善地进行教学。比如说,很多老师没有课前准备,不能提前准备好课堂上可能需要用的教学工具;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导致课堂没有新意,在课堂结束时,老师不会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作业进行总结等。总而言之,教学步骤的不完善导致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是一门效率低下,没有积极性的课堂。

对策: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作为老师,首先应该积极进行备课,提前准备好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需要的辅助工具,从而避免课堂上的手忙脚乱;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还要注意学生的学习状况,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老师要进行不同的指导。在课程结束之后,老师要适当地给学生布置一定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总结巩固。只有这样有步骤有计划环环相扣的教学步骤,才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三、学生的热情不够,兴趣不足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相对于文化课来说应该是一门比较轻松的课程,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这门课程略显枯燥乏味。很多老师只顾着上课,完成教学任务和进度,却忽视了在本门课程中对学生积极性的提高和兴趣的培养。所以说,综合目前我国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情况,存在着教学效率普遍低下的状况。

对策:对于上文提出的问题,需要广大小学综合实践课的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一定的了解和分析,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比如说,小学生都喜欢受到老师的表扬和关注,那么在活动过程中,老师要对学生取得的进步进行夸奖和鼓励,对于实践能力差的学生,老师要进行更多指导。在课堂上,如果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老师可以利用一个小故事去调动学生的热情。作为学生,也要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步骤,对投入,多参与,在课堂上紧跟老师的教学步骤,多提问,多与同学进行交流合作,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共同努力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说课的步骤篇5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建议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教学步骤和方法,大部分教师都比较了解,但是对于这些步骤的细节操作,如何调动学生各方面器官的积极性,实施这些步骤和方法的原因和所能达到的效果,而且从教育学的理论角度上为什么这样做,一些教师在脑海中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下面,我谈以下自己的几点心得:

一、复习

这是每节课的必要步骤,可以很好的检查和复习上节课,也可以很好的衔接上节课与本节可的内容,而且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一节课的开始,学生还未进入正式状态,所以我们需要一个进入新课的前奏,让学生有一个适应的时间,慢满地进入到正式上课的状态。

二、新课导入

这个步骤是整堂课的一个关键点,是使学生从平和达到兴奋的转折点。因为新课导入的好坏,关系到学生在学习下一个步骤,也就是课文时,是否充满期待的心情,是否具备兴奋的状态,关系到这节课的整体效果。这也就是俗话说的,有一个好的开始,也就成功了一半。从教育艺术的角度来说,课堂气氛一般氛围两种类型:热情活跃型和冷漠沉闷型。我们当然追求热情活跃型的教育气氛,因为它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新课导入的话题,最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同时也是教师感兴趣或者了解的,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和教师的共鸣,拉近学生和教师的距离,为创造一个热情的、活跃的、和谐的课堂气氛打下基础。因为以前那种教师为课堂主体,学生为客体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影响非常深,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那么这种影响的消除就缺乏基础,势必难以进行。

三、课文讲解

这个步骤是整堂课的主要部分,这部分内容操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这堂课的整体效果。我们要本着学生为课堂的主体,老师起主导作用的原则来实施这堂课的教学,而不能像以前那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一样,老师占用大部分的时间而学生则成了一台单纯的录音机,只能录不能放。

在这,我想介绍几个我认为比较有效的方法:

1、听课文:通过复习和新课导入这两个步骤,学生的上课状态已经达到了比较兴奋的程度,我们必须利用好这种兴奋状态,把这种兴奋有效地转移到课文上,从而也可以使活跃的课堂温度降下来。这时,可一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文,这样可以在保持学生注意力的前提下,降低了课堂气氛。

2、快速阅读课文:在听了一两遍课文之后,让学生打开课文自己去快速阅读,了解没听懂的地方。这样无形之中对课文的印象会加深。快速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学生在考试之中没有宽余的时间一句一句地分析,而且现在从各种各类考试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快速阅读,也就是fast reading,越来越受到青睐,所以我们必须不仅在平常的练习和考试中训练他们的快速阅读能力,而且在课堂当中也要潜移默化的培养他们这种阅读能力。

3、精读课文:精读课文这个步骤是阅读课的主体,是阅读课的中心任务,但是如何操作好精读课文这个步骤似乎一直没有一个定论。有些老师可能仍然在延续灌输式教学模式中一句一句给学生翻译课文,事无巨细地讲解课文中语法的做法。似乎只有这样,老师的心中才踏实,才认为学生学到了东西。但这只是最基本的知识目标,对于学生的英语语感,用英语思考的能力,认为似乎都是比较遥远的事情,舍不得时间给学生锻炼的机会。我们的老师恨不能把自己知道的所有知识都教给学生,恨不能学生能记住所有课本中甚至课本外的知识,这样反而抹杀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更不用说借助学生的兴趣来提高学习效率了。

4、检验学生精读课文的效果:精读课文之后,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回答有关课文内容的一些问题来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复述课文的方式来检验。最好通过学生自愿和老师提问相结合的方式,这样既给了积极性高的学生锻炼的机会,又可以把大部分同学的紧张程度再次提起来。因为在前面过程中,虽然保持着较为活跃的气氛,但是学生的紧张度已经降下来了,根据张与弛相结合的原则,这是有必要再次,也就是第二次提高学生的紧张度。在学生回答问题和复述课文的过程中,可以给与必要的提示和帮助,允许他们口头上的一些小错误,不要影响他们的积极性。

5、分析重点和难点:重点和难点一般是学生在精读课文时所遇到的语法方面困难。对于语法的讲解,以前的老师一般大多从理论的角度去分析,这样虽然对语法的道理学生非常明白,但他们在应用和考试当中很难把语法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有效快速的结合起来,这是应为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脱离了语言环境。

四、自由复习

如果时间允许,在基本结束这节课的时候,最好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自由复习,以便于它们巩固刚刚学习过的东西,及时地加深记忆。

五、练习

在这节课结束前的几分钟,一定让学生做几个练习,可以集体做,也可以自己做,练习不必过多和过难,目的只是为了巩固刚刚学过的东西。

六、布置作业

练习结束后,也已经接近下课了,在布置作业之前,老师最好可以带领学生把这节课的内容快速浏览以下,从而对这节课的内容形成一个清晰的轮廓。

说课的步骤篇6

一、明确自学能力训练的目标及层次根据农村学生实际情况,依据大纲和教材降低难度、由易到难、逐步培养的思想,我确定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三个层次。首先,在第一学期要求学生:①能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解决生字、新词的音、形、义的问题。②能借助参考书和自读提示初步了解文章写作时间、背景和作者的有关问题。③能借助参考书和自读提示初步读懂文章大意,划分估落层次,在老师的下概括段落大意。④能说出中心思想。⑤对课文有一些思想,能提出一些问题。⑥能复述课文。其次,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第二、三、四学期要求学生:①比较准确地了解文章大意,把握较浅显的文章的结构层次。②能写出反映文章主要内容的内容提要或故事梗概。③能有根据地说明教材特点。④能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⑤能出题互测。最后,在达到第一、二层次目标及要求的基础上让学生在第五、六学期能够:①初步把握文章的脉络、思路,画出结构提纲。②有自己的见解,通过比较初识文章的特点。③借助参考书自译文言文。④提出有一定深度的问题。⑤联系现实生活谈出自己的感想。

有了这样一个层次设计,每个层次具体的目标及要求在规定的学段内完成,训练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了。

二、模仿性训练主要是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和步骤,通常的做法是:在讲一个新单元或一类课文前先出示这类课文的学法,即自学的步骤。例如:在第一层次古诗单元可以出示自学古诗的方法——五步学诗法:了解作者,搞清背景,弄懂诗题的意思;抓诗眼,理解每句诗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大意;语诗意,体会并描述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然后,对照出示的方法,讲析文章。让学生掌握自学古诗的一般步骤,而后放手让学生模仿自学古诗。这样,既教给了学生自学的方法步骤,同时对照讲析又起到了示例的作用,给学生提供了模仿的范例。

三、相对独立性训练主要是按一定的程序和思路,引导自学的思维方向,强化有意注意和自学能力。可以根据相应的目标与层次设计自学表,由师生商议填写自读目标、自读要求,对自学课文从标题、作者,到字、词、句、段、篇进行全面的(或有侧重的)覆盖,然后由学生完成目标。学生通过这一过程自读课文,可以解决文章的一些主要问题,经受锻炼并初步具备“丢掉拐杖、自己走路”的能力。

四、独立性训练这是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的基础上的训练。根据师生教与学的需要,可灵活设计训练方式,主要考虑自学的目标、要求、任务,不管过程,学生只要完成任务即可。这一步骤的特征是“丢掉拐杖、独立思考”。例如,在初中第五册《自学的好帮手——工具书》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和学生商议提出自读的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

2.了解《辞海》、《辞源》以及一些人名辞典、地名辞典、历史年表、百科年表等工具书。

3.阅读后,就工具书的不同类型和用途制成一张表,使人一目了然。

4.说说课文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各举一例。

说课的步骤篇7

[关键词]SBT教学模式;经管类;应用型课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05-0121-04引言

一般来说,人类获得知识的源泉有两种,一是传授获得,二是体验获得,两者不具有替代性,而体验获得的知识是终生不忘的。基于此,情境学习理论于20世纪80年代应运而生,该理论认为知识是具有情境性的,知识是活动、背景和文化产品的一部分,并在活动中,在其丰富的情境中,不断被运用发展。倡导情境教学其意义在于促进迁移、真实的学习以及主体性的构建。1990年前后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让·莱夫(Jean Lave)教授和独立研究者爱丁纳·温格(Etienne Wenger)正式提出了情境学习(Situated learning)。简单说来,情境学习是指在要学习的知识、技能的应用情境中进行学习的方式,也就是解决“在哪里用就在哪里学”的问题。国内学者也针对经管类应用型课程展开了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情景模拟教学。学者们充分肯定了情景模拟教学在经管类课程,特别是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中实施的必要性,也对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情境模拟过程的设计展开了相关研究,如赵玮、邹琼、齐磊等,但国内的大多数的学者主要对针对某一门特定的课程展开研究,从实施情境模拟的教学的必要性和可操作的教学方案入手展开研究,对情境教学的认识还停留在情景模拟四个字上,对于情景教学的学习成果评估,学习表现诊断和学习建议反馈环节还缺乏系统研究,这也是目前情景教学实施过程中不够完善的部分。

基于模拟的培训(Stimulation-based Training,简称SBT)就是以模拟体验为主的培训式的教学模式,是情境教学一种较为系统和规范的形式,SBT不仅注重情境模拟,更加注重学习成果评估,学习表现诊断和学习建议反馈,所以是比一般的情境模拟更为系统和全面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国外的经管类课程中应用较为广泛,而且实践效果相当显著。一 SBT的核心理念

SBT是以获取知识和技能为目标的一系列的教学技术,一般而言,模拟是指任何一种人为合成的环境用于将个人或团队的经验与现实结合起来,培训则是系统地获取态度、理念、原则或技巧,从而帮助受训者提升绩效表现。所以,基于模拟的培训式教学可以被定义为创立一种人为的实践环境来传授能力和技巧(如态度、理念、知识、原则、或技巧)以帮助学生提升课程的学习效果,这种教学模式特别专注于为学生提供发展和实践所需能力并获得实时反馈的机会。

SBT的本质是一种教学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应用SBT的目的在于帮助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获得专业能力(知识、技能以及态度),最终提升他们自身的业绩表现以及整个组织的总体绩效。Eduardo Salas认为SBT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作为一种让学生亲身实践的手段,SBT呈现出许多优势,如SBT在传授复杂的应用型技能上较其他教学手段好;能够提供比其他教学方式更为复杂和现实的学习环境;为学习和积累经验提供了一种无风险的环境;让学生有操控感且更具参与性的学习方式等。SBT以实践为基础的本质决定了它适合对行为和技能进行教学。二 SBT实施的关键步骤解析

无论运用哪种形式的模拟,以下7个步骤被认为是使SBT更为有效的必要条件。SBT设计的步骤应严格按照培训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1)学习需求分析;(2)任务能力的发展;(3)培训目标的设定;(4)培训事件的设计:(5)评价方式的制定;(6)对受训者表现的诊断;(7)反馈与总结。我们对这七个步骤进行了修整,使之对经管类应用型课程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步骤1:学习需求分析。这是任何教学体系生成的关键步骤,在设计和实施教学之前,学习的范围和意图必须界定清楚。在经管类应用型课程的教学中,老师必须首先评估学生现有的经管类知识、技能和理念,以及学生在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后所需要的有用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应该考虑到课程的特定意图以及学生的受教育程度。如应用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对学习的需求就存在差异,所以教学的意图和重点也存在不同。

步骤2:核心技能的确立。即使用收集到的有关学生现有的经管类知识、技能和理念的清单来决定在模拟中需要培养的特定能力和技巧。在经管类应用型课程教学中,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课程目标或总体项目能力应该一致。基于模拟的教学应集中于以技能为基础的能力培养,这也为教学设计提供了方向。例如在经管类应用型课程实施之前,教师应该综合考虑学生已学的基础课程以及掌握程度,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设计实战型的商务管理技能并整合为模块加以实施。

步骤3:可测量教学任务的设计。这些教学任务既可以是特定的,如规定学生完成一个特定的报告或者表格;也可以是普通的,如要求学生展示基本的人际沟通或者谈判技巧。设计教学任务时,最重要的是教学任务的设计能够满足在需求分析中所规定的能力训练,给出量化的评价指标。在浙江万里学院研究性课程改革中,应用型的经管类课程实施多元化评价方式,期末考试不再是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最核心的指标,教师还设计了包括自主学习研究业绩指标和过程性学习评价指标,用可测量的评价体系来衡量学生的学>--j~绩。

步骤4:模拟场景的设计或选择。模拟场景和事件必须为学生提供机会去展示和训练相应的能力。重要的是根据学习需求分析,设计和选择与之相匹配的模拟场景,当然所选择的模拟场景要为所发展的行为和技能提供实践机会。

步骤5:学习成果评估。一旦模拟事件设计或者选择完成,第五个阶段就是制定学生成绩的测评方法以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估。这个步骤对于SBT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如果不能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有效的测评,也就不可能真正理解、控制或者提升教学,也就无法提供反馈,也就不能要求学生去更好地学习。

因此,经管类应用型课程的教学质量有赖于教师选择一种与学习意图最为匹配的测评方式,并提供给学生的高质量的反馈意见。

说课的步骤篇8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目标;教法;步骤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1-0147-01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英语》必修3第一单元热身部分warming up及本单元单词的朗读。本单元的题目是Festivals around the word, 其中心话题是“节日”。这是一个广为人知又深受大家喜爱的话题,学生们对谈论此话题的积极性会比较高。本课时的知识点是学习和掌握有关国内外节日的表达和准确朗读本单元单词。通过热身部分和单词的朗读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兴趣,为之后的内容做好准备工作。热身部分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表格填空。学生在表格中的三个空行里填上中国的三个节日名称、这些节日的日期、庆祝内容及在节日里人们做些什么等内容。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方面,知识目标:掌握表达节日的单词和词组。如take place, beauty, harvest, celebration, feast, dress up, gather, poet, patriot, rice dumpling, garlic等等。第二方面,情感和德育目标:增进对中国节日的理解,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对国外的一些节日也有所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加强跨国文化交际意识。

根据我国教学改革要求和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充分发挥的学习自主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本课时的重点在于学生的说,学生在说中学。我采用的具体教学方法有:1、问答法:对即将到来的节日作为导入,询问学生此节日的名称、时间、内容和庆祝方式等。2、考查法:要求学生说出有关节日的单词和词组,考查学生的预习工作。3、分组讨论法:以3人为一组,按照热身部分要求每人谈论一种中国节日;以6人为一组,共同讨论一种外国节日。4、图片展示法:利用图片内容鼓励学生推测国外节日名称。5、竞赛法:组与组之间进行比赛,促进学生积极性。

教法的选择固然重要,但学法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都知道,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不是孤立于课堂教学之中,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与交流中产生个性化的体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倡导学生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在本节教学中我采用的学法指导有:1、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在表达和朗读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帮助和纠正。刚任这门课时,我已经按照学生的英语水平和组织能力进行了分组,每组包含各个层次的学生,因为这样的合作学习方式能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符合教育的宗旨,能激发学生求真、向善的潜能,使学生会用心去体验集体的力量,去感悟合作的无穷魅力,在活动中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体验实现自我价值的幸福。2、任务探索法:鼓励学生根据任务进行探索讨论。3、自主学习法:学生主动预习复习,对学习过程中碰到的疑难杂症积极主动的思考和提问。

本课时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六个步骤。

第一步骤,导入。作为新学期开始的第一课,省略了复习部分,直接以即将到来的教师节作为话题,询问学生问题。这一过程是在老师和学生之间完成,实际是对热身部分进行预演。

第二步骤,口语练习。要求学生3人为一组讨论国内节日。按照热身部分要求,每人表达一个熟悉的国内节日,讨论时间为5分钟。讨论结束后,我会点3至4名学生把表格内容表达出来,检测小组讨论结果。

第三步骤,词汇汇总和德育教育。把学生表达出来的有关节日词组写在黑板上,并鼓励学生说出其它的词组。通过学生的讨论和老师的指导,学生们能够用英语表达中国节日的内容和感情。老师同时引导学生明白节日的爱国意义、民族精神和历史文化习俗,把德育教育贯穿于知识的学习过程中。

第四步骤,内容拓展。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应当了解国外一些重要的节日,促进对外国国家文化风俗的认识。老师先向学生们展示一些国外节日庆祝活动的图片,让学生猜测节日名称,激发学生了解外国节日的求知欲。之后学生以6人为一组,每组共同讨论一个他们比较熟悉的外国节日,讨论范围可以从该节日的任何角度出发,这样可拓宽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发展个性和创新精神,符合我国的教育目标。比如:不同学生对同样的节日有不同的感想,有学生可能认为还可增加其它的方式来庆祝某个节日等等。讨论时间为8分钟,之后每组派一名学生进行讲述比赛,看哪组学生表达得好。另外,老师还要告诉学生新年New Year’s Day,妇女节Women’s Day,劳动节Labor Day和儿童节Children’s Day是国际节日。

说课的步骤篇9

本文以这3种核心实践课程为例来探讨实习报告的撰写规范。首先,实习报告的封面应指明如下信息:实践课程名称、学校、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和提交日期等。其次,实习报告的提纲应涵盖以下内容:实习名称、实习目的、实习时间、实习内容和实结等。1)实习名称,用于概要描述实习内容,字数不宜过多,以20字以内为宜,可作为标题放在实习报告的最上方,也可以作为实习报告的正文放在最前面。2)实习目的,一般言简意赅,直入主题。例如,GIS软件操作的实习目的在于熟悉某GIS软件的某些功能操作,实现指定应用目标,掌握课堂教学的相关知识点;GIS软件研发的实习目的在于熟悉某编程语言、某GIS软件基础开发平台,掌握GIS软件工程设计与实现思路;地图设计与编绘的实习目的在于精通制图软件的相关操作,掌握不同类型的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的设计与编绘技巧。3)实习时间,包括完成实习内容的起始时间。另外,还可以在这一部分增加时间进度安排,用于进一步规划实践过程每一个关键步骤的完成时间节点。4)实习内容,是整个实习报告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对实践过程的完整反映,需详细阐述实验环境、实验任务、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等方面的内容。实验环境是指实践过程中涉及的各种软、硬件环境。除了实践课程所用的计算机硬件设施、操作系统,GIS软件操作的实验环境还包括各种GIS软件、数据库软件等。GIS软件研发的实验环境还包括编程语言、编译环境、二次开发平台、数据库软件等,地图设计与编绘的实验环境还包括各种图形图像处理软件、GIS制图软件等。实验任务是实习目的的具体化,通常通过完成某一个或多个实验任务来达到实习目的。例如,某地区地块拓扑关系的建立可以作为GIS软件操作的一个实验任务;某校园地理信息系统的实现可以作为GIS软件研发的一个实验任务;某地区人口结构分布图的制作可作为地图设计与编绘的一个实验任务。实验任务篇幅不宜过长,可略多于实习目的,通常用一小段文字进行描述。实验步骤是指完成实验任务的每一步操作、流程、思路等,应结合技术路线进行说明。从以往学生提交的实习报告中可以看出,在实验步骤的阐述中,一部分学生容易产生误区,如在GIS软件操作的实验步骤中大量插图,缺乏文字描述;在GIS软件研发的实验步骤中大量粘贴代码;在地图设计与编绘的实验步骤中仅指出图例设计与图面配置的结果。实验步骤的撰写应把握好度,既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面面俱到。GIS软件操作的实验步骤应图文并茂,不必每一个参数的设置都配图,但需用文字进行说明,插图以关键步骤的实现效果图为宜,并辅以相应的文字表述。GIS软件研发的实验步骤应结合流程图展开,并辅以关键算法的代码。地图设计与编绘的实验步骤中,对于普通地图而言,应先指明地图符号设计和地图注记配置遵循的国家标准、地图综合选取和概况的方法与依据,再插入各种地图符号的设计效果图、地图注记的配置效果图、地图综合前后的对比图等;对专题地图而言,应先分析和比较现有专题资料,再统计分析各种专题数据,接着选择各种专题内容的表示方法,最后以各专题内容的表达效果作为插图。实验结果是指通过以上实验步骤,完成实验任务之后所得结论或取得的总体实验效果,一般以插图或插图加简要文字说明为主。GIS软件操作的实验结果可以是数据编辑处理之后的效果图、执行空间查询分析之后的效果图、二三维数据可视化表达效果图等;GIS软件研发的实验结果可以是系统运行界面、系统各功能操作效果图、算法执行后的效果图等;地图设计与编绘的实验结果可以是一幅完成数字化或地图综合后的普通地图,也可以是一幅完整的专题地图。5)实结,是对实践课程的整体回顾,是实习内容的进一步凝练与升华,能够体现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是否进行了独立的思考。实结的内容包括实践过程的总述、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实践课程的收获与心得、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将来有待进一步学习和改进的地方以及对未来从事相关实践活动的展望等。由于实习内容难免和现实生活之间存在一定差距,照本宣科的机械式实践课程学习固然有助于巩固课堂教学所学知识点,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也不利于提高学生利用所学GIS知识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应鼓励学生在完成实习任务的同时,充分进行外延拓展性思考,并将思考的内容记录在实结中,与指导教师进行交流,在课外进行实验验证,如GIS软件操作中的缓冲分析拓展综合应用;GIS软件研发中最短路径算法的改进与优化;地图设计与编绘中的自动综合、注记自动配置等。这既符合国家对高校提出的培养创新性人才的要求,又能真正让学生发挥专业特长,将所学的GIS知识灵活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还能为今后的各种创新性活动提供思路。最后,实习报告的图文格式方面应严格遵循科研要求,以养成良好的科技行文习惯。

2实习报告评分标准

实践课程的考核应包含2个方面:一是随堂考核,主要检查学生 实习结果的质量;二是实习报告的考核。通过上述分析,本文认为实习报告的考核在实践课程考核中应占60%~70%的权重。对于实习报告而言,主要从4个方面进行考核:实习报告的组成部分是否齐全,如是否包含实习名称、实习目的、实习时间、实习内容、实结等;实习内容阐述是否清晰,如是否详细阐述了实验环境、实验任务、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等;外延拓展性思考的深度与广度;图文是否规范等,考核因子及权重如表1所示。

说课的步骤篇10

关键词: 物理学科 “小高考”复习课 “三段各三步教学法”

为了高效上好“小高考”考前复习课,借鉴魏书生老师的“六步教学法”及其他学校成功的“三段六步教学法”,我们结合教学的实际提出了既与“三段六步教学法”类似,又与之有所不同的“三段各三步教学法”,成功地解决了考前复习课难上的问题。“三段各三步教学法”中的“三段”包括:回顾阶段、突破阶段、巩固阶段。“三步”不是指一节课共三个步骤,而是指每段各有三个步骤,第一阶段步骤包括:教师讲解前节习题、学生做课前检测、教师检查评价;第二阶段步骤包括:教师阐述目标、学生自主练习探究、教师讲解重点;第三阶段步骤包括:学生自主巩固、学生巩固练习、教师布置作业。下面详细阐述“三段各三步教学法”的具体操作及注意问题。

一、“三段各三步教学法”的具体操作阶段

(一)第一阶段:回顾阶段。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复习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不仅使所学知识系统化,而且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巩固与提高,也可弥补知识的缺陷,使基本技能进一步熟练。本阶段重点的任务是对学生课后学习情况的讲解及检查。

1.第一步:教师讲解前节习题。学生完成的课后练习难免有错误的地方,教师要根据批改情况进行讲解。

2.第二步:学生做课前检测。课前检测内容的确定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不能为练而练,不能让检测流于形式。

3.第三步:教师检查评价。检查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个别问答,可以是交换互改,可以是教师收缴部分学生课前检测批改,当然也可以全收,可以根据不同的时段、不同的学生基础采取不同的方法。

(二)第二阶段:突破阶段。

这一阶段是本节课的最重要的一个阶段,目的是复习知识点,提升学生的能力,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在这个阶段中还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本阶段的重点是突破本节课所要复习的重点、难点。

1.第一步:教师阐述目标。教师通过认真学习和钻研必修学科的考试说明,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在这一阶段开始,三言两语明确告诉学生本节课应达到的目标,使学生明确应掌握的知识要点是哪些,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能力要求是什么,等等,在复习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不做无用功。

2.第二步:学生自主练习探究。每一节复习的最终目的都是让学生在“小高考”中能“争A灭D”。为了让学生有效地掌握考纲所列的知识点,并能将所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具备一定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在物理复习中最有效的途径是通过练习来解决问题。

3.第三步:教师讲解重点。因为是复习课,经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和教师的适时点拨引导,学生疑难问题已经很少。教师抓住关键性的重大难点和本课的教学重点,加以精讲,再把学生需要掌握的考点形成一定知识体系。对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定理、公式,教师要讲清它们的来源,说明它们的性质,并举例说明它们的应用。对并列的概念,可以只讲清一个,以便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三)第三阶段:巩固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检测、评价、作业等手段,了解、巩固学生当堂所学的知识,目的是针对本课学习目标,测试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巩固学生学习成果及布置课后任务。

1.第一步:学生自主巩固。学生可以用多种方式对当天复习内容进行巩固,可以背诵,可以讨论,可以独自订正。

2.第二步:学生巩固练习。巩固练习的目的是查找课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强化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3.第三步:教师布置作业。为了巩固和强化学生的复习效果,每节课必须配备适当的练习。学生做课后作业是学好物理知识必不可少的环节,是熟练知识掌握技能的基本方法。

二、用好“三段各三步教学法”的注意点

(一)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不要机械地按部就班地套用模式,过分追求模式的完整性。

因为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是静态的,不是按教师预先设计的程序一成不变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若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却急于进行下一个学习步骤,这样的课堂教学可能把“三段各三步教学法”各个环节体现得特别充分,事实上却没有实际的价值。这样的结果是使教师的创造智慧和学生的创造智慧毁灭在唯模式至上的课堂中。

(二)实施“三段各三步教学法”,教师应该结合课堂教学实际进行“变式”处理。

魏书生说:“探索课堂教学方法,确立课堂教学类型,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不应该非把自己框定在某一种模式里不可,可根据自己与学生的实际确立一种基本模式。基本情况如此,情况有变则变。如果自己眼界比去年开阔了,学生基础比去年坚实了,学习积极性比去年高了,那么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步骤必须随之改变。”这应该是我们面对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面对任何一种教学模式所持的科学态度。不同的学校学生基础不同,需要教师的“变”;不同的复习内容、不同的复习阶段都需要教师的“变”。

“三段各三步教学法”分为三段,看似独立的段、独立的步骤,实际上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是以第二阶段为中心,第一、第三阶段分别为前天的中心和当天的中心服务。它能将前后两节课的复习内容有机结合,前后呼应;它能将学生的课堂学习和课后学习有机结合;它能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教师点拨讲解有机结合。这一教学方法突出检查测评,很好地规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体验成功,激发学习兴趣。突出了教师的督促、检查、引导作用,取代了教师传统的讲授作用,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