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的格式十篇

时间:2023-03-17 21:31:24

说课稿的格式

说课稿的格式篇1

一、说教学对象

本课主要通过一系列现实活动中的数据统计,使学生熟悉Excel中核心内容――公式的应用,学习运用公式对数据进行处理。

二、说教学目标的确定

我为本课确定了以下两个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电子表格中公式的应用。

2.能力目标:能够熟练利用公式进行表格的计算,正确使用填充柄。

三、说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技术,而且要使学生会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用已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去解决。

(一)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我为本课确定的教学方法是“行为引导式”教学法

1.设疑式导入。用国王为什么给不起大臣米的故事为疑问导入新课,并将其作为贯穿新知识教学的主线,教法与学法相渗透。

2.在教学中连续设计一系列问题,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同时应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等方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

(二)我为本课确定的学法

1.自主探究:学生根据故事提出问题,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问题进行分析与探索,从而解决问题。

2.模仿学习:观看教师操作,学习技术操作。

3.合作讨论:教师应提供相互讨论的舞台,在合作讨论过程中,学生处于一种极为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之中,思维活跃。学生通过讨论、实践、理解,再讨论、再实践,逐步总结、提高,在练习中掌握规律,并熟练运用。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定为:用公式法求出得数

教学难点定为:填充柄的正确使用

五、说教学过程

(一)说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由国王与大臣的故事设疑,国王为什么给不起大臣米?到底是多少米?

(二)说讲授新课

根据新授课的内容和学生具体学习情况,在新课标“学习是信息获取和意义建构的过程”的理念指导下,我把新授课分为六个环节。

1.分析问题,寻找突破:我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一步步分解问题,将无从下手的问题一步步分解成小的、相对简单的问题。

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总共要多少米。

我们如何才能算出来?――①把每一格的米算出来。②把所有格的米相加。

(在此环节中通过学生思考,一步步将学生引入自主探究,从我要学到我如何学。)

2.团队合作,集思广益:在这一环节,主要以学生讨论活动为主,通过五大步骤来突破。

①分组。

②给出数据和讨论的问题:怎样算出每一个格的米数?并规定讨论时间。

③学生开始讨论,对数据进行分析,从中发现规律。

④由最快总结出的小组给其他组讲解如何计算,规律如何。

⑤最后,得出一个计算每格米数的公式,即为本课输入的公式。

(此活动,学生通过自主思考、相互讨论、总结规律得出公式。)

3.教师讲解,模仿学习:学生兴趣已被引导到迫切想学习如何运用手头的软件完成计算。此时再进行教学,不仅水到渠成,而且教学效果会更加突出。

4.即时训练,巩固新知:学生此时非常想把每个格中的米数亲自计算出来。

5.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上面的练习,我们发现棋盘有64个格,若每一个都要填写公式实在太不方便了!而且用的公式都相同!有没有一种简单的方法?(一句引导过渡语使课堂进入第5个环节。)

此时引入下面的教学内容――填充柄。此过程中强调动作技巧:当互动单元格黑框右下角鼠标指针变成“+”号形状时,按住左键才能拖动。

(此环节中,首先重视引导学生由实践发现问题,进而寻找方法解决问题,另外培养学生的观察应用能力。)

6.举一反三,灵活应用:引导学生再次进行一系列思考、总结公式等,举一反三求出所有格中米数的和,并以此为任务进行练习。

(重视学生从学会到应用的过程,只是学会,不会应用不是真正的学会了)

(三)小结

说课稿的格式篇2

一、讲学稿实际运用的有效性

1.克服备课过程中的形式主义,消除教师的无效劳动

教学的认识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学生主体的活动和主体自身的发展都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的。“讲学稿”教学给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教与学的平台:有效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让学生知道要学什么,如何学。“讲学稿”教学,是以“讲学稿”为操作材料,以教师调控为手段,注重学法指导,突出学生自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讲学稿上的学习内容已覆盖当堂的课后作业,这样的学习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进一步提高了学习的实效性。

2.做好使用讲学稿的前期工作

使用讲学稿进行教学,要求设计统一格式的课堂学习材料――讲学稿,学生人手一份。每一课时一个讲学稿。讲学稿的内容直接影响学生一节课学习的效果和教师教学行为。为提高讲学稿的质量,有效发挥讲学稿的作用,编写讲学稿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备教材,教材内容的编排是呈线性上升,知识构建“环环相扣”,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孤立来看,每一个内容都是重要的,缺一不可。但从整体上看,却有主干和枝叶之分。备学生,教师要结合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学”出发,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接受能力。备内容,做到精心选题,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得到更好的训练。

3.有效地落实课前预习,实现课堂教学的有的放矢

绝大多数学生不愿也无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一般不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更不能学会学习。

4.实现课堂教学方法及师生角色的转变

“讲学稿”教学模式,有效地解决了传统课堂教学中“满堂灌”的一系列弊端。关注学生学习差异,关注学生学习的心理感受,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两方面精心设计问题,为学生研讨交流、深入探讨搭建平台。

5.实现学生作业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作业是学生掌握和巩固知识的第一实践应用过程,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传统教法总是把大量作业留到课外,学生任务重,心理压力大,处于被动学习,完不成者靠抄袭他人的作业来解决,长此以往,厌学心理产生,直接影响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

二、课堂上使用讲学稿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讲学稿教学的精髓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正所谓“练在讲之前,讲在关键处”。

1.语言尽量简练,当讲则讲,且必须讲得让学生清楚、明白

如,在刚学习尺规作图:“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时,由于学生没有经验,老师就应该在课堂一边讲解(口述做法)一边示范(黑板上画),同时让学生模仿。

2.对讲学稿上的例题处理

对于例题,虽然有的学生在教师讲解前就完成了,但是必要的解题格式教师应该在黑板上板书出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给学生一个标准的范例过程,不能口头讲解或投影带过。

3.适当准备教具,制作课件

教学并不是准备好一张讲学稿就行了,有时还要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适当准备教具、制作课件,为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铺路。

4.合理安排时间,重视批改及反馈

教师在课堂上应留有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进行练习,同时巡回批改学生的讲学稿,针对学生个体出现的问题,进行面对面辅导。收集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体讲解。对学生都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实物投影展示结果,供全班同学参考。一般情况下一节45分钟的课教师讲解不超过15分钟。

5.营造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

“亲其师而信其道”,平时教师要与学生多沟通,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就容易营造平等、亲和、融洽的教学氛围,师生之间的活动充满民主与和谐,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催化剂。

6.真诚地关注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

在课堂上,教师应多围着基础差的学生转,面对学生遇到的困难应给予及时帮助和解决;面对学生的错误,要一一耐心请他们说说理由,再帮助他们找出问题所在;面对学生的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

三、做好讲学稿的反馈工作

因学生存在学习能力、基础和理解的差异,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反思:

1.通过学生的课堂反馈,讲学稿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如何改?

2.有多少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为何有的学生没有掌握?

3.哪些知识点没讲到位,下次应该如何组织教学?

4.学生哪些知识掌握得好,哪些掌握得不好?

5.本节课成功的地方是什么,如何借鉴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说课稿的格式篇3

一、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1.讲学稿的设计不够科学

讲学稿是集教案、学案、笔记、作业、测试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公用的教学研文本,是教学研合一的载体。我们在设计讲学稿时遵照了东庐讲学稿的思路,很清晰。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在“课前自主学习”环节,有的教师设计的预习题抽象,不够具体,比如有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辩证看待逆反心理”,学生做起来很困难。在“巩固”环节,设计的练习题不够典型。还有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讲学稿上仅有“学”的环节,却缺少“讲”的流程,把讲学稿简化成了“学稿”。

2.讲学稿的实效性不强

教师讲得多,仍有包办现象。我们运用讲学稿教学的目的在于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但目前我们的教师在使用讲学稿上课时,教师讲得多,不敢放手给学生,学生显得有些被动。学生练得少,不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我们的讲学稿式课堂,给学生巩固练习的时间少,并且所选的练习题不够典型,不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

3.教师在运用讲学稿教学时存在着误区

在教学实验中,我们是照搬照抄还是有所借鉴,并且保留自己的教学个性呢?这是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目前我们的“讲学稿式”思品课堂,大多是让学生自学,并做好讲学稿上的五花八门式的预习题,之后教师讲评习题。原先课堂上精彩的导入没了,生动的事例没了,甚至于品德教育,情感教育也力不从心了。问其原因,教师说,现在上课不敢多讲,怕占用了学生的自学时间。那么,是不是学生自行解决了练习题,就证明他学会了呢?也许是学会了,但学会的也仅仅是这点儿书本知识,而对学生品行教育如何去体现呢?若课堂上脱离了生动的情境,就会失去感染力,教育效果自然降低;若脱离了社会生活和学生的实际,只是教教材,不能很好地拓展教学,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如何提高呢?所以说,我们不能把讲学稿教学简单化、僵硬化。我们在学习这种先进教法的同时要能保持我们原有教学的长处,这才不失为上策。

二、解决对策

1.在讲学稿的设计上多动脑筋,提高讲学稿的含金量

准备一份高质量的讲学稿,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思品新课标的要求,必须吃透教材,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和外延,在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的开发上,力求体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增强思品教学的实效性。要多翻阅资料,围绕热点和考点来精选练习题,使每一道习题都“精挑细选”,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讲学稿设计过程中要把握好学情,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既要使优等生“吃饱”,又不能使后进生胆怯。我们在设计讲学稿时,在保持讲学稿基本框架的基础上,要细心勾画讲学稿的血肉,力求使讲学稿广而精致,容量适中,全而不乱。

2.在讲学稿教学中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思品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是最重要的道德学习方式。教师要善于利用并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所以,我建议思品教师在讲学稿教学中要多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情境,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某老师在讲八年级《严也是一种爱》一课时,从“学生和父母产生隔阂的原因”这一话题入手,打开了学生情感的闸门。有位女学生深有感触地说起 “妈妈陪读”,她刚开始“觉得丢人”,埋怨妈妈,现在她理解妈妈了。她哽咽着,竟说不下去了。学生的真情告白,也感染了其他同学。之后其他同学也纷纷谈感想,一石激起千层浪,生动的情境触动了学生的心灵,为新课教学奠定了浓浓的情感基调。

3.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课堂学习评价,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说课稿的格式篇4

一、我校数学教学有几个阶段性蜕变过程

1.量的变化。最初是8开纸,教师绞尽脑汁,汇编成一份讲学稿,教师集课本之大成,几乎是面面俱到,但辛苦的劳动换来的是学生反感,每节课内容完成不了,学生吃了很多夹生饭,每一次的单元测验和联考成绩也不理想,有部分老师开始有怨言,改革、改革,越改越不像样。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思考,利用区组织教研活动及实地到各中学进行观摩,回来之后大刀阔斧地改,压缩成16开,内容精简,量的改变释放了教师与学生身上的双重枷锁,学生和教师在完成当天任务的同时,还留有“反刍”和“交流”的空间。

2.课堂的归位。以前教师的讲解要30分钟以上。现在都压缩在15分钟以内,以《利用尺规作图作三角形》三种类型为例,第一种类型已知三边求作三角形,我放手让学生去看、去动手操作,教师只是巡查;第二种类型两边一角(夹角),教师点拨;第三种类型两角一边先讨论,然后教师再重点讲解。一节课下来,学生感觉很快,教师也很轻松。

3.讲学稿上精选例题、练习题。最初的讲学稿是书本上的例题,练习题的翻版,中期的讲学稿是删减,现在的讲学稿是经过主备人下题海之后挑选的精华,做一题就是一种类型,学生能很好地掌握精髓部分,教师的辛苦换来了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4.作业的减负。北师大版教材仅就练习量而言,是一个大型的国有企业,要让学生完成《知识技能》《问题解决》等问题客观存在,北师大版的教材是以北师大附中为模特量体裁衣做出来的测量,我们的学生只能以它为范本进行选择吸收,作业多,学生不做(或抄),只有布置适量、可行的作业,学生才会越嚼越有味。

5.备课组教师的团队意识的变迁。最初,教师采用备课本,把上课内容程序化,内容照搬照抄,教师交流最多是“你今天上什么内容”。随着学校开展集体备课,教师利用讲学稿(师生共用),把备课内容落实在讲学稿上,教师的交流变成:“你的重、难点怎么突破”。现在我们的每一位数学教师,讲学稿上都写着不同的批注,教师之间的交流变成“你的重、难点为什么这样突破”。

二、我校数学集体备课的历程

第一阶段(2007年之前),我校数学的集体备课停留在“改革”与“应付改革”交替的阶段,教师较多延用以往的经验或照搬旧教案,即使有改革,也是新瓶装旧酒,集体备课也是人员虽然坐在一起,但多数时候都是各人忙各事,备课组长最多确定一下教学进度,落实一下上课要注意的问题,安排一下教学常规工作。学校的检查也是一种公式化的套用,是否有备课,是否批改作业等,所有的检查都是静态的。

第二阶段(2007年至2009年),学校改革的初期。在经历了教学成绩的一滑再滑后,学校领导在反思,上级领导在质疑,家长在询问,学生在观望,教师在徘徊,各种声音汇在一起,我们要改革。学校以校长为首的改革小组,亲自到江庐中学把“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模式”植入了我校,开始请东庐中学教师到我校上课,指导我们进行集体备课,然后我校组织人员进行回访,同时一有机会,我们就到兄弟学校进行学习,渐渐地,我校数学成绩不断上升,教师的自信心也得到增强。

第三阶段(2009年至现在),突破瓶颈,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集体备课。经过一轮“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校集体备课逐渐制度化,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的教学风格的老师坐在一起,能各抒己见,备课组内经过激烈讨论后能达成共识,年轻教师借助这个平台能很快成长,我们的数学教师不断迈出校园,到其他学校进行上课及指导备课。

三、形成集体备课模式

学情反馈,集体研讨,修正讲学稿,教师二次备课,课后交流、反思。

1.学情反馈:备课组每一位成员分析班级一周情况,从讲学稿落实情况、作业、检测等角度收集素材,同时交流应对策略,并把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推广,备课组长进行小结,并起到提醒和监督的作用。

2.集体研讨,修正讲学稿:(1)主备人说课,说章节地位(考纲要求),说课时安排,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渗透目标),说重难点,易错点,说教学流程,说选题目的;(2)集体研讨,定准目标,完善流程,关注细节,精选题目。目标决定流程,流程由活动构成,活动落实目标,检测反馈目标的达成度。

3.教师二次备课:经过备课组研讨过的讲学稿是否高效,还有待于考证。因此,(1)科任教师有必要进行二次备课,把教情与学情有机结合;(2)备课组成员进行跟踪听课进行检验,以便得到总结、提高,备课组成员之间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

说课稿的格式篇5

关键词:建构主义;《英语课程标准》;英语“讲学稿”;学习兴趣;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3-0023

良好的学习品质是学生学习行为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作为教师,我们怎样培养其良好的学习品质呢?这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和本校的英语教师经过近几年的英语教学探索,尝试了依托英语“讲学稿”,(讲学稿是一种融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分层次的评价练习为一体的师生共用、探究活动的载体)提升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品质。事实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英语新课程的目标引领

1.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学习理论认为:“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2.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索,在实践中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 新课程标准指出:现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4. 学习品质是指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并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对现在与将来的学习都有重要影响的一些基本素质,主要包括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以及在学习中表现出的意志品质等。

二、英语“讲学稿”的教学实践

1. 依托“讲学稿”,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才会有积极的学习态度,才能爱上英语课堂。我们通过英语“讲学稿”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将兴趣转化为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最终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1)学习方法指导,培养兴趣

其实每个孩子最初都有想学好英语的愿望,可以说“想学好”是他们的“天性”。学困生之所以对英语不感兴趣,在英语学习活动中越来越被动,就是因为他们平时不知道怎样学,茫茫然不知所措,以致于逐渐产生畏难情绪,一见到英语就害怕,直至厌烦,最后“放摊”。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使他们掌握英语学习的主动权,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2)多样化作业,激发兴趣

以往的英语作业总是背课文、抄单词等模式,常常使学生们感到枯燥无味。我们设计“讲学稿”时转变了陈旧的观念,在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最近发展区,及不同学生的不同学情的情况下,不再将作业窄化为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唯一手段,而是细思量,巧设计,探究内容的开放和整合,强调过程的合作和实践,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形式的创新和趣味,更加贴进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根据不同的课型,我们在“讲学稿”上布置不同的作业,其形式也从单一的书面形式,发展到书面、口头、实践、调查访问等多样形式,从而促进了学生听、说、读、写的技能。

(3)开展活动,增强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为了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给学生更多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教师应充分考虑不同年纪段学生的兴趣,爱好、愿望等学习需求,在课堂上开展一些贴进学生生活实际的,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活动教学”体现了课改的要求,激发了学生对英语语言学习的浓厚兴趣,并培养了学生学习语言的良好习惯和态度。我们在“讲学稿”上安排了尽量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及生动活泼的活动。如英语歌曲、游戏、竞赛、角色表演等等。在教授there be句型时,笔者在“讲学稿”上画了一个盒子,让学生猜,“What is in the box ?”,此举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听了很是兴奋,纷纷举手,“Is there a ...?” “Is there a ...?”,不知不觉中这一句型已掌握得很熟练了。

(4)体验成功,强化兴趣

张正东教授说过:“稳定的兴趣来自学有所得”、“要强化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关键在于保证每一个学生学有所得并能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所得。”每一位学生都会期待自己获得成功,期望自己能品尝到学习英语成功的乐趣。在“讲学稿”上,我们会设置一些难题,但问题的设置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入深,小台阶、低梯度,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即通过“讲学稿”上的方法点拨和学生自己的思考后很多能够自行解决。再者学生在事先通过“讲学稿”能进行有效预习,课堂上带着问题、信息思考交流,思维活跃,他们敢于大胆站出来表现自己,讲自己所知道的,说自己的发现,提自己的困惑。一般的问题轻轻松松就能答出来,发言积极自信,会有一种自我成就感。只有经过产生疑问、探索疑问、解决疑问最后取得成功时,学生才会感受到真正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才能产生更持久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促使他们克服困难去解决一个个难题。在用“讲学稿”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学习成果展示”的环节,这是对第一天的预习和当堂学习进行的一个学习成果汇报活动,是学生展示自我的一个舞台。

2. 依托“讲学稿”,提高学习能力

通过使用英语“讲学稿”,学生不但对英语学习产生了深厚的兴趣,而且养成了自主学习和反思的能力,促进学生形成符合个人学习风格和需要并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的英语学习策略。

(1)英语“讲学稿”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更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显得极其重要。而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讲学稿”无疑是培养学生“渔”能力的有效途径。在通过“讲学稿”进行预习过程中,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要尽量自己解决,这就要求学生要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接受新知识。学生实在不能解决的,作为问题记录下来,带到课堂上去求助于教师的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独立的接受新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会得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2)英语“讲学稿”使学生的学习反思能力得以养成

任何一课的知识都不是孤立的,它都是与前一课后一课乃至整个知识体系有必然的联系,都是存在于整个知识网络当中的。在通过“讲学稿”预习新课的时候,学生势必会自然而然地回顾起以往的所学知识,把旧知识与新知识串联起来。这样不但有利于知识间的相互迁移,促进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而且有利于学生良好知识结构的形成。在“讲学稿”的预习作业的最后部分,笔者要求学生记录下自己在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①通过预习,你还有哪些问题?请记录。

学生所记录的都是自己在预习过程中解决不了的问题。在讲学稿上记录下来后,可以第二天问自己的同学,也可以留到课堂上进行讨论。在这过程中学生会积极反思:在学习新知识前,我原有的知识储备够不够?如果不够还少哪些?可以怎样去弥补?新知识能否直接同化纳入我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如果不能如何去顺应?这样也有利于我们教师掌握学生原有知识水平,找到“最近发展区域”。在课堂上学习了新课后,我们也会要求学生在“讲学稿”上记录下自己学到了什么及存在的问题。

②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仍然存在哪些问题?

学生会认真想想自己在这堂课上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知识不理解或不甚明白。记录下这课好的学习方法及一些心得体会,不明白的记录下来后请教自己的老师和同学,避免遗漏。记录下来的这些疑难点以后也可时常拿来翻看,减少以后在同一问题上犯错的概率。

三、结束语

通过使用英语“讲学稿”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不断的激发并强化,并逐步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他们树立了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逐步形成自己的英语学习策略,学习品质得到了有效提升,英语学习成绩也大面积地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

说课稿的格式篇6

关键词:演示文稿吸引力说服力

我们制作演示文稿的目的,是为了让听众更好的理解我们的意图,演示文稿永远是为听从服务的。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多变化的立体式的演示功能,使抽象的问题有了直观的可操作的“模拟实验”。许在传统的黑板课堂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教师不易讲清的教学难点,通过计算机的演示就不言自明了,们如何抓住学生的眼球充分的吸引学生,使我们的演示文稿更具说服力呢?

一、逻辑关系

逻辑是演示文稿的灵魂,在演示文稿制作中美感不是最重要是,最重要的是逻辑,逻辑可以让演示文稿产生巨大的说服力,演示文稿要有清晰、简明的逻辑。大家也别把逻辑想得特别复杂,在演示文稿设计中,逻辑可以简单理解成一种顺序,受众可以理解的顺序。因此,在开始演示文稿制作的时候,首先要想到的是受众是谁,他们能理解的顺序是什么?假若是教学的演示文稿课件,那可能你得考虑用什么样的逻辑能让学生理解了。假若是商业提案的演示文稿,好的逻辑顺序,不但可以让客户信服,而且可以让提案顺利通过。

在设计你的演示文稿逻辑的时候,一般是先设定大逻辑,即整个演示文稿的逻辑,然后考虑每个板块的小逻辑。还要特别注意的是,演示文稿本身的演绎方式是直线型的。假如内容及逻辑层次较多,一定要通过标号的不同层次“标题”,标明你整个演示文稿逻辑关系(但最好不要超过3层纵深);在每个板块之间,插入一个空白幻灯片或标题幻灯片,或者可以每页演示文稿加个小导航,以免迷航。演示的时候,顺序播放,切忌幻灯片回翻,使听者混淆。并列或递进是演示文稿最常用的逻辑关系。

二、风格布局

简洁即美, POWERPOINT的英文原意是“重点”“要点”,演示文稿的风格要干净、简洁、有序。

一张好图片胜过千言万语,人先看图表,再看文字,所以能用图的不要用表,能用表的不要用文字,杜绝长篇大论! 如果图片能很好的诠释内容,不但可以使讲解形象具体,还可提高阅读速度。然而,毕竟单纯的图片承载的信息量有限,很多时候需要文字的补充说明,比如我们开展的概念教学就不得不用文字呈现概念定义、关键属性等,极简设计的应用也因时因地因人而变。

风格要统一,颜色、布局等要与封面有一定的连贯性;颜色、字体和动画效果都不能超过3种;封面和封底呼应;中间页面既有变化又有风格一致之处,如标题、色彩等。

布局是演示文稿的一个重要环节,不同布局,能给观众带来不同的感受,布局不好,信息表达肯定会大大折扣,合理的布局,可以使信息地呈现最清晰。布局的关键是一定要有“大局观”!

三、 颜色搭配

色彩是最具视觉吸引力的要素,能有效地感染观众的情绪,能表达信息并增强文稿的效果。在传统的黑板教学中,黑底白字,反差很大,给人一种刺眼的感觉,容易造成学生的视觉疲劳。演示文稿软件中,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模板,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计算机丰富多彩的色彩制作电子讲稿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一般来说,亮色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学中的定理、定义、关键内容可设置亮色,用以强调重点、刺激记忆。但一幅画面上用于强调的亮彩色最好不要超过三种。因为处处强调,等于没有强调。一个演示文稿,色调需要统一、淡雅协调。杂乱无章的色彩设置不仅不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而且会造成干扰。选择字符的颜色同背景也要有较大的反差,反差太小,则影响投影效果。视觉效果好,又能给人一种整洁和宁静的感觉,比如蓝底白字。

不要使用过多的颜色,避免使观众眼花缭乱相近的颜色可能产生不同的作用;颜色的细微差别可能使信息内容的格调和感觉发生变化。使用颜色可表明信息内容间的关系,表达特定的信息或进行强调。如果所选的颜色无法明确表示信息内容,请选择其他颜色。一些颜色有其惯用的含义,例如红色表示警告,而绿色表示认可。可使用这些相关颜色表达您的观点,但由于这些颜色可能对不同国家的用户具有不同的含义,请谨慎使用。具有不同颜色的相同信息可能表达不同的含义。

实际使用中我们发现,在计算机屏幕上看上去很协调的颜色配置,在教室里的实际放映效果可能不一定很好,这是由于多媒体教室里投影仪的色彩还原度与投影仪的质量、投影仪的参数设置和所在环境的照明有关。因此,建议教师最好在学期开始前,到上课的教室里投射一下自己的电子讲稿,根据投影仪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电子讲稿中的某些颜色设置。

四、动画使用

制作演示文稿的目的是辅助使用者准确传递信息,让观众更简单直接的接受和理解这些信息。演示文稿中的文字、图片、图表等内容都是为这一目的服务的,作为演示文稿中的动画也应该起到这样的作用。根据内容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动画,实现静态内容无法实现的效果,例如物理教学课件中的实验过程就可以用动画的效果制作,演示效果会更加直观和准确,这类应用是动画功能的独特优势,是其他表现形式很难替代的,它还可以收到更好的演示效果,但动画的应用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少”是指在演示文稿中动画通常不需要贯穿始终,在需要的地方合理添加,避免滥用导致喧宾夺主。

清晰的逻辑,精巧的布局,合理的颜色搭配,恰到好处的动画,相信你的演示稿会与众不同,且更有吸引力、更具说服力。

参考文献:

说课稿的格式篇7

一、文稿要求:①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有理论或实践意义,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数据准确,文字精炼,层次清楚。中文文题勿超过20字。②来稿首页详细注明文题、作者、单位、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和E-mail或基金项目。第2页开始为论文,顺序为文题、中英文摘要(短文不必要)、正文。英文题名及各个实词的首字母应大写。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分别注明各自单位的名称、联系电话、E-mail及邮编。来稿同时请邮寄100元审稿费(会员审稿费90元)。③论著须附300字左右中英文对照的摘要,摘要应包括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结论(Con-clusion)四部分。英文摘要格式和内容应与中文摘要一致。在摘要下方列写3~8个中英文关键词,请采用MeSH(《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的主题词,必要时可采用惯用的自由词。图文讲座、综述要有中文摘要及关键词,病例报道应有关键词。④文内数据应准确无误,必要时要作统计学处理。凡涉及统计学问题,应请统计学专家对统计学的设计和数据审核无误。做显著性检验时,在给出P值的同时必须给出具体统计学数据(如t值、χ2值、Q值等)。计量单位一律用法定计量单位。⑤图表务求少而精,且内容不应和正文重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每幅图表都应有相应的序号及图(表)题,说明性的资料应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非公知公用的缩写。线条图请用勾线笔绘制,要求清晰整齐;图片应清晰,对比度良好,大小尽量一致;欢迎采用电脑或数码相机制图,图片采用JPG、TIF或GIF等格式(pho-toshop图像分辨力600象素/英寸)存储;每帧图片应分别注明图序及图片说明(同一病例的图片用a、b、c……标注),并用箭头标注病变部位;图片序号也应按文中出现的顺序在正文相应处标注。⑥参考文献必须是作者亲自阅读并对照原文核实的近期主要文献。著录格式请按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格式著录,按在文中首次出现的次序编号,在右上角用方括号标注,如“张兵等[1,4,7]报道”。著录格式示例如下:a.期

序号 作者.文题[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b.书

序号 作者.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c.报

序号 作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d.国家标准

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e.电子文献

序号 作者.文献题名[EB/OL].出处或地址,DOI号,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各类外文文献的文后参考文献与中文示例相同,其中题名的首字母及各个实词的首字母应大写,期刊的刊名按ISO4规定的格式缩写。注:参考文献的作者3名以内应全部列出,3名以上的作者写前3位后加“,等”或“,et al”,期刊文献著录时“卷(期)”号数及起止页码必须写全。⑦论文如属国家或省、部级以上基金项目或属重点攻关课题,本刊优先刊用。请在文稿首页注明“本课题为××基金资助项目(基金编号×××)”,并附基金证书复印件;如获专利,请注明专利号及其证明复印件。

二、作者姓名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更动。每篇文章的作者数不宜超过6位。来稿必附作者简介。第一作者简介需提供姓名、性别、出生年日、籍贯、学历及职称、研究方向等相关信息。文责由作者自负,但本刊对来稿有文字加工修改、摘要及对同样内容稿件合并处理的权利,如不同意,请在来稿时说明。

三、来稿请附单位介绍信,稿件的保密审查由作者单位负责。作者在接到本刊收稿回执后3个月内可依稿件编号查询稿件处理情况。切勿一稿多投。不用稿件恕不退还,请自留底稿。

四、本刊网站及远程稿件处理系统已全部投入使用,请作者登陆网站投稿及查询稿件状态(网址:http://www.fsxsj.net)。

五、本刊录用的所有稿件均以印刷版、光盘版和网络版等形式出版,凡不愿在光盘版和网络版上发表者,请投它刊。对拟刊用稿件,需缴纳版面费(会员版面费9折优惠)。稿件刊出后赠当期杂志2册。

六、通讯地址:430030 湖北省武汉市解放大道1095号 同济医院 《放射学实践》编辑部

电话:(027)83662875 83662887

说课稿的格式篇8

关键词:草稿本;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和网络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也随之加快了步伐,课堂上的教与学节奏也在不知不觉中加快,使得很多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不尽如人意。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发展规律,这是任何教学首要的也是最高的规律。”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才能有效地适当放缓当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进程,提高中学生信息素养呢?笔者经过几年教学实践,认为将草稿本引入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能有效改变这些现象和问题。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信息技术课程认识不足

由于目前的考试制度并未将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纳入考核,而高中阶段也只需要会考,这让部分老师、家长和学生对其重视程度大大减弱。再加上课业压力,一些主要学科的教师会占用信息技术课的课时;也有一些教师自身缺乏认识,上课简单、敷衍;从而导致学生错误地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在机房45分钟内完成学习任务,完成的质量好坏,全凭个人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没有将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作为提升自身信息素养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2.重技术、轻理论的现象仍然存在

根据《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2013年修订)》(以下称《纲要》)指示,要求把信息技术既作为学习内容,又作为学习与应用工具。而有的教师在教授某一软件的过程中,过多地关注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技巧,将信息技术课上成软件培训课,没有能够关注和理解其中信息技术蕴含的意义,没有能够通过软件的学习延伸到培养信息素养的层面上来,只是就软件讲软件、学软件。没能达到学一个软件,解决一类问题的目的,很难真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现实问题重视不够

学生在学习和实际生活中,可能经常会遇到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各种问题,如参加作文竞赛时对文体格式、字体、字号等的操作;学习Excel排序功能时,在数据区域的选择上,哪些数据区域需要被选中,字段名称要不要选,按照哪个关键字进行排序、第二关键字、第三关键字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等。这些问题,很多学生并没有及时记录,教师也没有及时指导,久而久之,问题堆积学生会渐渐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失去兴趣和动力。

4.独立思考能力弱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是最美好的事物!”但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时间有限,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们在课堂上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相对较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被弱化了。例如,在学习多媒体作品导航按钮的制作过程中,让学生根据课本操作步骤,自主完成导航按钮的制作,看似是学生自主学习,实际上学生只是简单、机械地仿照书本步骤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没对此按钮的制作方法进行思考,也没对此操作步骤进行分析,更没有与已知Word自选图形的相关操作技能发生知识迁移,只是一味地完成学习任务,弱化了思考能力。

利用草稿本解决存在的一些问题

1.引入草稿本,改变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

将草稿本引入信息技术课堂,首先提高了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教师在认真备课的前提下,整理课堂教学思路和课堂预设问题,并设计好在草稿本中需要记录的问题、答案和一些关键字、词,从而加深了对信息技术课程《纲要》的理解,为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作好充分准备。其次改变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看法。根据课程学习要求,将课堂中关键知识点和一些问题及答案记录在草稿本中,便于课后巩固、复习。从形式和思想上,让学生感觉到信息技术课不是上完45分钟就结束的课程,也需要课后复习、巩固,也需要识记一些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和技巧,才能变成有用的知识。

2.利用草稿本,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论学习

对于信息技术课堂来说,将草稿本这种原始的学习工具引入课堂,其目的是为了适当放缓课堂学习节奏,让学生利用草稿本将课堂知识点、关键点记录下来,并在记录的过程中,进行识记、理解,这十分有利于基础知识的理论学习和掌握。尤其在课堂小结环节,学生在回顾、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概要时,往往不知从何说起,对于课初、课中所讲授的内容未能及时回忆。此时利用草稿本上记录的知识点、关键字、词,能够快速梳理本节课学习内容,大大提高对本节课知识体系的了解和掌握,更加有利于对知识的分类、归纳、总结,从而使得在掌握和训练基本技能的同时也提升对基础知识的理解,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借助草稿本,及时收录和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借助草稿本将遇到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当一个问题被记录下来,但未被解决时,根据紫格尼克效应,人们内心深处会产生一种希望尽快完成这件事件的欲望,这种欲望构成了人行为的动力。在这种动力的驱动下,人们会尝试各种方法解决它;在自己无法解决时,会主动向家长、同学、老师求助,不会放过任何一个问题,哪怕它再渺小。例如,上文提到的Word中的文件格式、Excel中的排序等问题,虽然都是一些小问题,但只要善于将这些小问题及时记录,并且主动去解决它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就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正如达尔文先生所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4.运用草稿本,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学习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美国赫钦斯说过: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作出独立的判断。当问题提出后,学生应该如何思考问题,解答问题。在思考的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向学生告知答案,而应该告诉他们一个思考的方向,让他们根据草稿本上知识点和关键字词的提示,找到思考问题的方向,并及时记下自己思想的火花,联系前后知识,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从而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Flash遮罩动画时,遮罩动画与动画补间动画、形状补间动画之间又有什么关系。教师引导学生复习草稿本,回顾动画补间动画、形状补间动画的运动形式,思考发现二者都可以作为遮罩动画基础,加深了对三者间的理解,也增强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综上所述,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还存在许多有待解决问题,草稿本的引入也只能解决其中几个小问题,期望草稿本的引入方式能够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更多的信息技术教师立足课堂,寻找更多、更好的方法,为发展信息技术课程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周静,周宇.教师专业技能:走向专家型教师之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美)哈瑞尔.态度决定一切[M].李胜利,译.吉林: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2.

说课稿的格式篇9

2010年4月,那是一个春意盎然的时节,力学园中的迎春花开得格外旺盛,这儿一丛,那儿一簇,金黄的小花星星点点,就像孩子们那天真无邪、充满希望的笑脸。力学园中的老师们也格外激动,因为研究了近五年的学校主课题“力学理念下的研究性课堂的实践探索与理论建构”进入攻坚阶段,我们将整理、撰写、正式出版一本《研究性课堂实践论》,写作的重任和出书的喜悦就像鼓鼓的花苞,让人紧张而又期待。书稿框架基本形成,我承担了“研究性课堂中的儿童”这一章节的写作。可一动笔,我才发现自己尽管熟悉儿童,但真要系统写书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只能从自己的经验入手,开始慢慢整理。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我写出了一万多字的初稿。当我拿出初稿,和专家第一次对话时,专家微微蹙眉,给我的评价是“视点比较散乱,研究性课堂中的儿童特点看起来很平常,并没有体现你们学校独有的儿童观和课堂观。还需要站在一定的高度上看儿童,要把日常的经验提升至理性的思考。”看着被的那一摞书稿,我“无语”了。

在接下来的两三个月中,我和教育书店的老板成了好友,我购回了二十多本书,阅读了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卢梭的《爱弥儿》,还包括刘晓东的《儿童教育新论》,朱自强的《儿童文学概论》等等书籍。从几十万字、几百万字的书籍中进行了广泛的摘录,并引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当我将这样写成的二稿,小心翼翼地捧着与专家对话时,我开始能如数家珍地说出许许多多的名人以及他们关于儿童的认识和观点。还记得成尚荣先生当时笑着表扬我说:“进步比较大,看来读了一些书,但你心中的儿童观是什么?研究性课堂中的儿童有什么特质?你们研究性课堂中的儿童是怎样成长的?”这一连串的“什么”如醍醐灌顶,一语惊醒梦中人。名家、大家的观点如此经典,如此精炼,但我囫囵吞枣,已经被他们淹没了。这一次,我发现自己走向了“失语”。

时至深秋,窗外的梧桐叶已然在空中起舞,孩童们追逐着黄叶在嬉戏着,我在静静地凝望着他们,他们如何走进我的笔端,我陷入了又一次的沉思。渐渐地,我的脑海中浮现出那些课堂中喜爱插嘴的孩子;那些拿着调查问卷寻找采访对象的孩子;那些能写出“大小力学”般优秀文章的孩子,他们都是有属于力学文化特质的孩子。我的目光变得清晰起来。我努力描述他们成长的状态,根据平时对儿童的具体了解和感性认识,用我的语言,描述和提炼研究性课堂中儿童的特点,“儿童是天性自由的探究者,是一种无限的可能性,是丰富的课程资源,在研究性课堂中儿童的成长是一种快乐的状态……”再次伏案,审视文稿、整理提纲,再到逐渐理性地分析,我终于从“无语”走向了“我语”,这是我写书过程中最大的突破和超越。从这以后,我真正走上了“我的”研究之路。

说课稿的格式篇10

一、多种形式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

1 采用游戏的方法

为了让学生能自如地演奏,我常常把知识点、演奏技巧渗透在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比赛中。如训练运用气息进行吹奏时,组织学生进行“吹纸片”比赛,学生会自觉地做深呼吸,让气缓缓地、有控制地吹出,有效地进行了长音练习,也加强了气息训练;又如在指法的训练中。我把五个手指比喻成士兵,让学生自己选择“士兵”站着走还是爬着走。这时学生很自觉地会把手指稳稳地立在键盘上进行弹奏练习,这比反复枯燥的说教有效多了。

2 选取熟悉的乐曲

初学口风琴时如果选取陌生的曲子,会使学生既要应付枯燥的技巧,又要熟悉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很容易让他们感到乏味,甚至产生畏惧、厌烦的心态。因此,我认为有必要在初学时选取孩子们熟悉而又短小的歌或乐曲来激发学生学习口风琴的兴趣。如《两只老虎》、《划船》、《小雨沙沙》、《小宝宝要睡觉》、《我有一只小羊羔》等,这样既可以满足他们初步演奏的好奇心。又能激发其成就感。

3 结合教材的内容

中小学器乐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为:“器乐教学要尽可能地与唱歌、鉴赏、创造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这就说明我们的器乐进课堂不能只是单纯地学习吹奏,应该尽可能地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于是,在教唱歌曲时,遇到简单的作品我会先让学生吹奏曲谱再演唱,通过器乐的练习来帮助歌曲的学唱。如:学唱《顽皮的杜鹃》时,我先让学生聆听歌曲中哪里有杜鹃鸟的叫声,然后让他们在口风琴上找一找、吹一吹这两个音,接着与老师合作,学生吹奏杜鹃鸟叫的地方。老师吹奏歌曲的其他地方,通过师生吹奏合作,学生很快熟悉了歌曲的旋律,并能有感情地准确演唱。

二、改变以往评价制度

课堂上照顾到大部分没有演奏基础的学生,会不会使另一部分“优等生”失去学习兴趣呢?事实证明:不会。面对这两种学生,我采用了不同的评价制度。

1 针对优秀学生,鼓励他们在课后自觉学吹新的曲子,在课堂上给予他们表演的机会,并做记录,到期末时可以向老师申请免考。免考让这些学生更积极地参与音乐的学习,也激发更多学生加入了自学队伍,同时也让口风琴练习时间不够的问题迎刃而解。

2 针对大部分没有演奏基础的学生,我采取了“一月一新曲”的方式,即一个月学一首新的乐曲,并提出能够连贯、完整地演奏并背奏的要求。课堂上由逐句教学,到学完后通过各种游戏的方法进行复习和表演,然后在月底的音乐课上让学生互吹、互评,这样使每个学生一学期下来都能保证完整吹奏4、5首曲子。到期末不再另外进行口风琴考试,取平时几月的平均分作为考试成绩。这样学生没有了器乐考试的压力。在期末的音乐会表演中会尽情展示自己的艺术才能。

欢迎投稿

请您使用电子邮件及打印稿方式投稿。严禁一稿多投,如发现违规,立即撤销稿件,并通报同类刊物。

邮箱地址:zgyyjy@vip.省略。

・请在电子邮件主题栏中注明稿件名称(文章名)。

・将稿件放置于附件中。

・文章格式顺序为:标题、作者名、正文,务必在稿件最后注明您的真实姓名、地址、邮编、电话等信息,以便编辑及时和您取得联系并寄送稿费和样书。

・邮寄稿件请用计算机打印稿,大16开(即A4纸),单栏排版,正文用小四号字。

・欢迎作者为文章配图,图片规格为300dpi,8cm×8cm以上(或1000×1000像素)。

此外,本刊也欢迎各位教师、读者将您和您身边的课堂教学场景、乐队排练实况、文艺汇报演出的精彩镜头拍摄下来发给我们(照片规格同上)。一经采用,本刊除在杂志上注明图片作者外,还将寄送样刊一本。

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的关注和支持。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门内大街甲55号收信人:《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