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课程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9 23:36:11

审计课程论文

审计课程论文范文篇1

论文关键词:审计学课程建设教学质量

论文摘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先导是观念更新,重点是学科专业,关键则是课程。课程建设涉及方方面面,包括教材的编写与选用、师资的培养、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以及教学氛周的形成。审计学课程建设即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围绕编写一本好教材,培养一位好教师,探索一种好的教学方法,运用一种好的教学手段,形成一种好的教学氛围来进行。

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牢固确立“应用型、地方性、开放式的办学定位;坚持开放合作,走校企、校地、校际和中外合作的办学道路,突出地方特色,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坚持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创新管理模式、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机制,构建开放式、多元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教学管理体系,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培养出优基础、高素质、强能力、重应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先导是观念更新,重点是学科专业,关键则是课程。课程建设涉及方方面面,包括教材的编写与选用师资的培养、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以及教学氛围的形成。审计学课程建设即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围绕上述几个方面,着力解决目前所存在的“五个缺乏”问题,即:缺乏一本好教材,缺乏一位好教师,缺乏一种好的教学方法,缺乏一种好的教学手段和缺乏一个好的教学氛围,努力将这“五个缺乏”变成“五个优势”,加强“五个一工程”的建设,即:编写一本好教材,培养一位好教师,探索一种好的教学方法,运用一种好的教学手段,形成一种好的教学氛围。

一、编写一本好教材

一本好的教材,奠定了一门学科知识量的多少和信息质量的寓低。不同高校,由于其办学思路和发展定位不同,因而现在教学特色上也有所差异。因此,各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定位要求编写适合教学需要的教材。一本好的教材,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新与管用。也就是说教材编写要密切关注该门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及时替换原有教材的陈旧内容。审计学是一门应用学科,与市场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任何经济现象的发生和经济政策的调整,都可以成为新编教材的内容。比如,前几年由国家审计署刮起的一阵阵审计风暴,国资委对股权分置所出台的一系列政策,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准则审计准则,则应及时将其补充到教材中去;又如,法国兴业银行舞弊案、华尔街金融风暴等都可以及时纳入教材内容。新的教学内容,可以让教师的表达更生动、更富激情,也可以让学生贴近实际、工作后上手快。避免教学“历史”,一举两得。

(二)全与实用。审计学教学内容涉及到会计、财务、经济法、税法、管理学、运筹学、概率论等多学科、多门类的相关知识,因此,注重教材内容的全面性,防止各学科之间知识衔接纽带的断裂,就显得十分必要。同时,审计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它是人们通过学习相关的知识以后,作为专职的机构或人员依法或受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以及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进行经济监督、鉴证和评价的一项活动,用以明确或解除经济责任关系。因此,审计学教学必须连接社会,解决实际问题。而审计教材的编写,也就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可操作性,以解决社会经济实际问题。

(三)立体化。审计学教材的内容强调理论的系统性和实务的可操作性,这必然要求涉及的面要尽可能广,但大量的案例、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学生的练习,很难在同一本教材中全部囊括进来。因此,我们这里所说的编写一本好的教材是一种习惯说法,实际上它是立体化的,既指内容上配套的教、辅材料,也指形式上各具特色的纸质、磁介质材料。

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紧扣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组织审计学课程教师和企事业单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专门人才共同编写教材;结合校企合作,与合作伙伴联合编写与教学改革配套的教材和实践教学指导书。教材和指导书要融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学科体系和职业资质证书标准,吸收行业企业新技术、新方法,增强与人才培养目标的适应性,体现模块化、活页式和直观性。

二、培养一位好教师

教师,是教学中的当然主角。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吸引着学生的眼球。“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当然职责。一个好的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一座灯塔,可以照亮其整个人生的旅程;是一面旗帜,可以鼓舞其奋斗一生。

作为一位好的教师,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高、深、谦。“高”指教师要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热爱教育事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去,为人师表;“深”指教师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丰富的、能令人震撼、让学生折服的人格魅力。审计教学主要揭露的是经济领域的黑暗面,因此,教师的法律政策水平、正直的品格、坚韧不拔的精神、威武不屈的勇气,永远是学生学习的榜样。“谦”是指教师要能放下架子,走向学生,常与学生交流,注意倾听学生的倾诉,与学生交朋友。教与学之间的和谐,应该包括师生间融洽的关系,和教学相长的氛围。教师不会永远正确。一个教师要面对的是几个、几十个甚至是几百个学生,在信息公开透明的经济社会里,每一个学生都有可能获取更多更新甚至是更深奥的知识,而这些完全有可能是教师所未了解到的或尚未掌握的。因此,了解学生心理,虚心向学生学习,也是一位好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

(二)博、能、新。“博”是指教师的专业学识渊博,见多识广。由于审计教学涉及的知识学科多,门类全,就更要求教师所对教授的东西不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能”是指教师要多才多艺,要有较强的表达能力,能挥洒自如地所说如所想,同时也要有较强的科研能力。科研能力强,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推动知识的发展,同时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仅有科研能力而没有较好的教学能力的教师,只适合于搞研究,不宜走上讲台:仅有较强表达能力,没有相当的科研能力作后盾,则容易使教学照本宣科,知识面停留于教材本身。此外,教师还必须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为此,必须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实践技能培训,进一步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锻炼的制度,重视引进和培养既有教师职务、又有实践背景的教师。“新”是指教师要按照国务委员刘延东的要求:开拓创新,做教育改革发展的推动者,增强创新意识,把握教育规律,勇于探索,敢为人先。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坚持启发式教学,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探索一种好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对学生施加影响、把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培养学生各种技能、发展智力,形成一定道德品质和素养的具体的手段。判定一种教学方法的好坏,其最主要的衡量标准就是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是否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应该符合以下要素:

(一)新颖。一种别出一格的新颖的教学方法,往往可以把一个十分简单的理论或事项演绎成有滋有味的?西,这就往往可以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好奇心和主动性。在审计教学中运用大量的案例法、反思法,相比传统教学,可以起到平时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系统。每种教学方法本身都有其特定的规律。作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往往也要通过几个步骤或几条途径才能实现教学目标。比如案例法的运用,常常要通过搜集资料、鉴定资料、整合资料,而后设问,再进行讨论,最后进行总结等几道程序。如果没有系统的过程,就会使案例教学流于形式,索然无味。

(三)形象。教学的方法必须形象生动,灵活多样,才能获得学生的欢迎和好评。试想学生全天候高度集中地学习,学科多、知识杂、时间紧、压力大。如果没有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再重要的理论,再简单的知识,都有可能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样,是否受学生欢迎喜爱,就是评价教学方法好坏的最好尺度。

四、运用一种好的教学手段

粉笔板书式的教学,曾经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社会精英。客观地说,粉笔板书教学,一方面可以完整揭示教师的心理过程和教育思想,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洞悉相关知识的逻辑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过去信息相对闭塞,学习生活节奏相对较慢的历史条件下,粉笔板书教学无可挑剔。但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社会发展突飞猛进,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并相互作用和影响,使得社会经济信息丰富多彩,学习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突然间让人觉得所要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原有知识越来越不够用。因此,高等院校中的教学课程越来越多,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教材也越来越厚,可是课堂教学时间并没有增加或增加不多。这样,原有的板书教学所能提供的信息量就太少了。因此,采用覆盖丰富信息量的多媒体教学是形势所逼,大势所趋。同样,在审计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就必须将审计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搬上课堂,将大量的现实社会的真实典型案例搬上课堂。而原有的板书教学显然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应该退居“二线”。我们需要运用多媒体教学来解决审计教学中内容多、信息量大而时间紧这一矛盾。此外,考虑到课堂教学的有限性,我们还必须建设高质量的教学平台,开发审计学网络课件,充分发挥网络在审计教学中的作用。

五、形成一种好的教学氛围

一种好的教学氛围,一方面可以促进师生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学功能的发挥达到极致,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而要形成一种好的教学氛围,则依赖于各个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的形成。就审计的教学来看,良好的课堂氛围形成,则直接依赖于教师和学生这两位“主角”的协调与发展。

审计课程论文范文篇2

随着经济的发展,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在社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力地改革创新高职类学校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教学方法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虽然部分高职类学校已经开始推行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但是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阻碍发展的问题,我们只有彻底认清这些问题,才能对症下药,解决问题,进而提高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高职类院校学生对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的态度不端正

高职类院校学生对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的态度不端正分以下几种:其一,如今,有很多学生都人云亦云,选专业的时候一点都不慎重,采取别人选什么我也选什么的原则,完全不为自己切身考虑,不考虑自己是否适合这个专业,而选了之后却对其没有多大兴趣,最后采取消极的态度,破罐破摔。其二:部分学生在选了会计专业之后,认为审计课程学习的难度系数非常之大,甚至就认为自己根本学不好审计课程,最后荒废了自己。其三:有很多学生都没有认识到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就业前景非常之好,所以对待审计课程,学生们都是完成任务的心态,并没有将学习的热情投入到审计课程的学习中。这些学习态度对于学习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是非常不利的。

(二)高职类院校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授课教师的专业素质不够高

如今,社会中人做事靠关系非常甚行,进入高校授课的教师鱼龙混杂,有的教师的专业知识量根本不达标。即使是知识渊博的教授也由于对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的不重视而不尽心尽力地给学生传授知识,亦或是对学生消极的学习态度甚为失望而自己也轻而待之。这些现象都是老师没有足够的专业素质导致的结果,无论及专业,无论及学生态度,作为老师,育人子弟,就得有足够的专业素质,就无法将专业知识以最高效、最简单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更不用说是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将会计专业审计课程学到最好。

(三)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方法太过传统、落后

由于高职类院校中没有大力推行开来,所以部分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教学方法还太过传统、落后,许多院校使用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我们都知道传统的教学方式都太过陈旧、刻板,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传统的教学方法实行的都是”满堂灌”的方式,教师在讲台上撕心裂肺的讲,只是原原本本的将课本上的专业知识都原封不动的传授给学了生,试问,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能接受多少,即使学生都接受了,试问能够实践多少。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够变通,学生心须按照既定的教学方针去学习,学习是一件非常灵活的事,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太过刻板,特是对于比较刻板的会计专业审计课程,加上刻板的教学方法,根本就达不到所谓的学习效率。

(四)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的考试形式单一

现如今,大多数高职类院校还在采用闭卷考试的答题形式考评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传统的测试方法只能考评学生对专业课本知识的掌握,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测试是完全没有作用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学校本来就没有给学生安排太多的专业实践活动,再加上考试测评的不周全,使学生本身就对专业实践能力的锻炼不重视,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只有纸上谈兵的本领,而没有一点实践能力,即使学生从学校出来时有最高的分数,也没有太高的做事能力。这样,从学校推荐出来的学生进入到企业工作时,就会严重的脱轨,学校的就业和社会的实践工作就断了链接。学生没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必然会被社会所淘汰。

(五)大部分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都没有实验室

在改革之后的教学课程中,实验室的设置对于高职类会计专业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审计课程的学习是需要实验室的协助教学。但是如今的大部分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教学都没有实验室的设置。在会计专业实验室里,高职类院校的学生可以大胆,自由的去研究,实践审计课程,只有通过不断的实验之后,学生才能深刻,清晰的接受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知识。而没有会计专业实验室,一切都只是空谈,学生只能在课堂上听老师“满堂灌”,或者是老师将实验的各个原理,流程等逐一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根本不会达到好的效果,而实验室的设置却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审计课程的积极性。

二、提高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提高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教学教师的专业素质

想要提高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教学质量,就必须得提升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教师的专业素质,高职类院校可以对相关教师进行严格的员工绩效考核工作,用一定的奖罚制度去激励老师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学校也可以更多地举行老师优秀教学的评比活动,让老师之间形成良性的竞争合作关系,合作高效地完成教学工作,最重要酌是高职类学校应该对相关教师进行专业素质的培训,保证每个老师都有足够的专业素质,足够的热情投入到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教学中。拥有足够的专业素质,教师首先应该积极投入到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工作中,其次就是教师应该因材施教,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该有不同的教育方式,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用最合适的方法去教育每一个学生,努力将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学习达到最高的效果。

(二)教师应该努力激发学生学习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积极性

要提高高职类院校学生学习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积极性,必须得让学生认识到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重要性。首先,会计专业在现代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变得越来越热门,那么教师首先就得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到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就业前景,让他们认识到学好审计课程的重要性,认识到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重要性,学生首先就会尽力地试着去学好审计课程。其次,相关教师应该改变百己的讲课方式,尽量让自己自的讲课方式新颖、出奇,让自己的课堂别有趣味,以此来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再者,老师也可以采取一定酌奖罚制度,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一定的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或惩罚,让学生对学习有一定的动力,从而以更多的热情投入到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学习中,这样,学生才能够将会计专业审计课程学到最好。

(三)大力推行高职类会计专业宙计课程教学的改革创新

我们都知道,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无法适应飞速发展的中国社会,传统教学方式的刻板、陈旧已无法与如今灵活多变的社会相契合,所以,要想提高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教学质量,我们必须得大力推行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的改革创新的措施。首先,我们将从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开始,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其实新时期的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来展开教学工作,而课堂讨论就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式,特别是对于会计专业中的审计课程的学习,在讨论中,学生完全可以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再结合同学的们不同的们观点,学生可以更加深刻、生动地接受这一专业知识,并且可以培养学生自己树立正确的的观点。其次,在课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积板主动地去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最好的学习方式,学生之间可以用最纯洁的心去合作,去竞争,学生之间可以形成一种良性的合作竞争关示,特别是对于会计专业中的审计课程,学生合作小组中可以自由地探讨各种审计结算的方法,审计的方案,审计的结果以及得出的结论,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是最能激发彼此学好的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者就是高职类会计专业必须得配有一定数量的实践活动,高职类院校本来就是专门培养社会实用人材的,而且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是直接与专业就业接轨的,在专业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应该配有一定的专业实习活动,可以将个别小公司的审计结算工作交给学生去完成,这样既可以高效提高高职类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可以节省很多的人力物力。

三、结束语

审计课程论文范文篇3

老师在讲授一门课程之前,要明确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当前,就职业院校专科层次的学生而言,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就要更加注重应用性与实用性。因此,在设计审计课程教学目标时应首先注意下面两点:一是审计课程要能够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领域。审计与会计、税法等相关学科紧密相连,并且是以会计等课程为基础,所以,审计课程要能够拓宽学生的会计等专业知识。二是审计课程提高学生的专业胜任能力。职业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去事务所独立从事审计工作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在审计课程体系中虽然要包含审计基本理论和审计实务两部分内容,但审计实务要是重点,审计理论要运用到审计实务中去,并且审计实务要主要针对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等方面,这样展开审计工作,才能使学生能够运用的已学的专业知识。因而,开设审计课程,能让学生各方面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基于以上两点,审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应确立如下: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审计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掌握审计的基本理论、审计程序、审计技术与方法,使学生更加熟悉现行的财务制度,能够运用审计方法来处理企业内部的各种业务,以便使学生学以致用。所以,审计课程的教学应该是把审计的基本理论运用到企业内部财务及管理中,以企业内部审计为主,旨在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

二、教学设计内容

对于审计课程,学生普遍感到内容很抽象、很混乱,缺乏有效的框架结构。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是审计课程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更具高职学生的特点,我认为高职审计课程主要应该是内部审计,教学内容仍然可以分为两大块,一是审计理论,二是审计实务。在审计理论部分,要讲授清楚内部审计的要素、流程和方法,内容可能比较混乱,老师讲起来和学生学起来都会觉得枯燥无味。那么,审计老师就要确定一条主线,使所有的内容都能围绕这条主线来展开。在审计实务环节还是按照财务会计的内容,分要素来安排教学内容。一般来讲,本部分以制造业为例来进行教学设计,共分为五大部分:资产审计、负债审计、所有者权益审计、收入与费用审计、利润审计等内容。这样与财务会计、税法等相关内容相统一,就企业内部进行审计。

三、选用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对于重要的知识点案例教学以及分组讨论法等,对于不太重要的内容尝试让学生参与讲授与讨论等。

(一)案例教学。对于审计课程中理论部分,内容比较多,概念抽象,学生学习起来较为枯燥,所以在讲授这部分内容的时候,还是要列举一些案例,或者让学生自己参与其中。比如在学习内部控制时,可以结合高职院校技能竞赛中关于内部控制方面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实操,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分组讨论。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教师提前提出讨论案例和讨论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收集查阅相关资料或进行调查研究,让学生利用所学的审计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认真写好简要的分析报告,并分组进行阐述。讨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课堂所授重点,联系实际。同学之间有不同意见也可以进行辩论,各抒己见。讨论结束后,先让学生代表进行点评,教师再进行小结,概括讨论的情况,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观点和系统的知识。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还能强化学生其他方面的综合能力。

(三)学生参与讲授。审计课程内容所涉及的知识很多,对于不太重要的章节,要尝试放手让学生去讲授。老师首先把任务布置下去,教学生如何备课、讲授及总结。备课主要是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在课堂上可以由学生自己推选代表授课,讲授完毕再由教师进行点评,并强调重要的知识点,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解答。

审计课程论文范文篇4

(一)整合教学资源

现代专业教育理念强调教学资源的共享,因而,在教学内容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吸纳多方资源。整合的教学资源既包含师资,也包含教学硬件资源。黑龙江大学借助社会保障审计科研项目,鼓励各个学科背景教师参与到项目中来,通过对真实、海量的社会保障审计数据的分析与研究,积累丰富的教学素材。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条件,尽可能地整合硬件资源,建立社会保障专业、审计和计算机专业共享的社会保障综合实验室。加大审计和计算机专业设备的开放程度,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技术支持。建立社会保障专业、审计和计算机专业共享的数据库,方便各专业广大师生便捷地使用资源,并应用于研究工作。同时,强化计算机技术在社会保障政策的分析、评价、仿真、预警与建议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通过整合教学资源来推动学科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提高民生领域科研团队能力,培养多学科背景的跨学科的创新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依托部级和省级社会保障科研项目,采取联合立项、联合科研、联合创新的方式,增强跨学科师资团队的科研能力建设。此外,加强不同学科间教师的交流和互动,建立合作教学、共同培养的机制。

(二)跨学科选修课程设置

跨学科选修课程设置,提高学生选择的自由度。社会保障专业结合自身专业的需求选择不同院系的课程,如选择法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经济学院福利经济学、审计学、统计学课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数据库与软件应用等课程。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根据自身的专业背景和兴趣爱好,跨学科进行课程选择,三年选修并完成一定量的课程学习且考试合格,即达到跨学科选修课标准。这种课程设置充分体现综合性大学的课程特色,在满足广大跨学科研究生选课需求的同时,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实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跨学科选修课程的设置将为未来社会保障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和踏入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我国古代先贤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见,在治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吸收不同的学术观点,从不同的理论中提取精华。因而,教学体系的构建要想实现这一目的,就需要广泛地开展学术交流活动。通过学术交流活动,一方面,鼓励包括社会保障专业在内的多学科背景学生定期开展学术交流,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通过学生间的互通,逐渐形成理性思维逻辑,构建多学科的知识结构,培养思维方法。另一方面,邀请社会保障专业教师、计算机专业教师、审计方面研究者等定期给各个专业的研究生开展学术讲座。通过研讨活动相互学习,教学相长,加强不同学科间的交流与互动,建立学科联合培养机制。

(四)开展双语教学

目前,黑龙江大学在社会保障专业教学领域积极探索开展双语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社会保障专业双语教学目标以社会保障专业知识为核心,兼顾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充分结合专业特点进行针对性研究,将英语作为一种拓宽研究视角的工具。从教学模式上看,以社会保障专业导师选取的最新、最前沿的学术论文为教学素材。目前黑龙江大学社会保障专业双语教学主要选取《Publicadministration》、《InternationalSocialWelfarePolicy》和《SocialPolicy&Administration》等SSCI期刊核心论文为授课教材。从授课方式上看,导师与学生实现双向互动,开展广泛讨论与研究,以期达到深入理解论文的目的。教学过程最后由专业导师进行一个全方位的梳理,进而从整体上把握业界信息、理论知识、论文写作、语言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可见,开展双语教学,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锻炼了学生的英语能力,拓宽了学习的视野,提升了文献的搜集和应用的能力;另一方面,了解国际社会保障最前沿的理论,为学术论文的撰写起到指导性作用。今后黑龙江大学仍将社会保障双语教学纳入专业教学体系,并不断在教学实践中完善双语教学的内容,打造双语教学的专业特色。

二、教学条件体系的构建

(一)探索建立学生实习途径

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纲要均提出了要建设一支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队伍的要求,规划要求未来要把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变成人力资源强国。这里所指的人才需兼具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目前,黑龙江大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的关注度不高。未来社会保障专业在教学条件体系构建中要将实践教学纳入到教学活动中。但结合当前黑龙江大学社会保障专业建成时间短、学生数量少的实际情况,专业自己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和实习基地不具有现实可能性。因而在探索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将选择“学生自主找实习单位和专业推荐实习单位”的方式。学校加强同劳动与社会保障局、民政局、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中心、社区、慈善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联系,拓宽实习渠道。通过探索建立学生实习途径,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逐步建立实践技能训练和理论知识学习相互补充的教学模式。

(二)完善教学配套资源

审计课程论文范文篇5

构建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会计硕士产学研合作教育,需要高校与企业做出许多开创性的工作,在培养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要紧紧围绕提升会计硕士职业能力这个目标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解决培养环节遇到的各个方面的问题,包括实践基地培养条件、管理机制和合作培养内容等方面。以瑞华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瑞华)实习实践基地为例,总结“农大—瑞华”产学研合作教育经验。该合作模式把会计硕士培养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农大培养为主,侧重理论学习,完成校内导师和第二导师共同选定的课程的学习。第二阶段以瑞华培养为主,会计硕士深入到瑞华参加实习、实践和撰写论文,培养实践和科研开发能力。第三阶段会计硕士将知识与实践凝练成学位论文。

(一)理论学习阶段

研一理论教学阶段,学院以全国会计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参考性培养方案》为指南,在此基础上与实习基地共同探讨和商定培养方案。学院与瑞华的第二导师共同创建了会计硕士专业指导委员会,每一年度委员会都会通过座谈、专访等形式共同论证、修订培养方案,第二导师全程参与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在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会计硕士的校内导师和第二导师根据会计硕士的培养方向在培养方案指定的课程中选课。校内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案例教学,采用MPACC案例库中的案例和实习基地提供的案例进行情景教学,突出企业实际问题的讲解,与理论相得益彰,充分体现理论知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二)实践阶段

选择审计方向的会计硕士,一般被推荐到瑞华实习。瑞华在实践教学的组织落实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学院与瑞华共同制定了工作细则,制定了联合培养方式、培养费用、生活安排、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制度,明确了合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为了进一步推进产学研结合,建立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建设长效机制,2014年12月,学院申请瑞华为校级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出台了《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管理办法》,在此基础上,逐步构建起一个直接面向市场需求的校所合作战略联盟。2011年至今,会计学院以2011级、2012级、2013级会计硕士为运行实体、在多年产学研合作培养会计硕士的基础上,与瑞华就共建面向以提升就业能力为导向的产学研合作教育达成共识,开展长期合作研究。瑞华会计师事务所是一家专业化、规范化、规模化、国际化的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具有A+H股审计资格,是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具有突出影响力的专业服务机构。瑞华对会计硕士实习生存在着强烈的内在需求,每年10月份开始到第二年的4月份,事务所会集中处理大量的审计业务,业务在短时间内骤增,而在其它时间业务量归于常态,所以会计师事务所非常需要实习生来所工作,达到三赢的目的,学校、事务所、学生三赢局面。瑞华实习生的年接纳量可达40余人,每年10月份会安排实习生统一进来连续培训17天,前10天讲解审计准则和职工制度要求,讲解事务所具体业务,后面7天讲解今年会计准则的变化。通过这段时间的培训,实习生们对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对事务所的工作内容也有所了解。在11月份陆陆续续地加入到对企业的审计工作,大的公司项目一般会比较多,一般会进驻几十人,实习生在其中做一些配合性的辅助性的工作,比如用事务所自己编制的审计软件,按企业的循环做一些简单的底稿,或者按照项目经理的要求去做企业循环中的某一部分工作。通过这些工作实习生能够对企业的财务有所了解,通过审计,实习生还能分析出企业做的账正确与否,哪些部分存在问题,软件测试有异常的,实习生会反馈给项目经理,项目经理进一步处理,进行一些补充的程序,或者是对企业发表意见。实习结束后学员撰写详实、深入的实践总结报告。实习生工作结束后毕业时,优秀学员会优先考虑留所工作,如果家不在当地的,还可以推荐到瑞华其他地区的分所工作,黑龙江分所出具鉴定和证明。

(三)撰写学位论文阶段

研二下学期,则是一个将实践与理论重新整合的过程,会计硕士对实习中发现的问题与校内的导师进行交流探讨,将知识与实践凝练成学位论文,论文形式可以是调研报告也可以是案例分析。瑞华可以为会计硕士在课题研究和学位论文方面提供很多素材。在实习过程中,瑞华对几百家上市公司进行审计,上市公司的舞毕、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问题、上市公司内控的不健全问题都可以进行研究,调查问卷的基础素材可以从事务所获得也可以从审计客户中获得。因此,会计硕士在实习过程中得到的不仅是职业能力的提升,还有研究水平的提升。

二、应用效果

审计课程论文范文篇6

关键词: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

Abstract:Basedonthequestionnaire,thepaperdiscussestheeducationmodelofaccountingpostgraduatefromeducationobjectives,processandevaluation.Formostcollegesanduniversities,theeducationobjectiveshouldbethetrainingofaccountants.Therefore,theeducationprocessshouldbestandardizedfromthefollowingaspects:reducingeducationduration,performingfunctionoftutors,perfectingcoursesdesign,reformingteachingmethodsandmaterials,trainingfacultiesandtakingthesisasthebasisofevaluation.

Keywords:accounting;postgraduate;educationmodel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层次的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我国会计人才市场存在“总量过剩,结构失衡”的现象。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级人才的重要途径,笔者在分析社会对高级会计人才的素质要求的基础上,对会计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一、样本数据和分析方法

我们课题组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表,从2007年3月开始到2007年6月结束,调查人员向部分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师、高级会计师、财务经理与财务总监以及江苏、浙江、安徽省多所高校的财务、会计和审计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的发放形式有两种:一是直接发放纸张问卷,回答完毕后收回;另一种是网上问卷,由调查对象作答后以电子邮件形式发回。第二种方式无法计算回收率,所以我们只能给出有效问卷情况,共收回问卷279份,全部有效。问卷将高级会计人才需要的素质分为知识、智力、能力、沟通、道德与心理5个方面共19个问题。每种素质要求分为6个需求层次,0为不需要,5为需求程度最高。全部问卷由调查员核实后编码,输入计算机,使用SPSS软件进行

统计分析,分析类型主要是描述性统计和用于比较均值差异的独立样本T检验。

二、调查结果

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19个指标的均值依次是:职业道德(4.57)、财务知识与技能(4.36)、学习能力(4.19)、团队合作能力(4.19)、心理调节能力(4.14)、决策能力(4.14)、口头表达能力(4.14)、书面表达能力(4.13)、综合知识(4.09)、管理能力(4.04)、人际交往技巧(4.03)、智力(3.98)、经济与管理知识(3.98)、领导能力(3.97)、使用财务软件的能力(3.85)、基本信息技术应用能力(3.61)、创新科研能力(3.59)、高级信息技术应用能力(3.02)、信息系统开发能力(2.7),详细统计结果略。

收回的279份问卷中,教师79份,企事业单位高级财务人员与事务所注册会计师等200份,将它们分为两组。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在管理能力、领导能力、心理调节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决策能力方面两组人员的观点存在显著性差异,教师组的均值低于企业事务所组。教师这种观点可能会渗入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环节等方面,在创新科研能力方面,教师组的评分显著高于企业事务所组,它们的统计量对比见表1。

三、研究结论

(一)按院校性质设定不同的培养目标

我国已有100多个会计学硕士点,加上其他硕士点设置的会计学方向,很多院校有能力培养会计学硕士研究生。[1]笔者认为,一般性院校以培养综合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在会计学方面具有重大影响的综合性院校及重点财经院校以分类培养为培养目标,既培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即又培养综合应用型硕士研究生。

侧重于培养综合应用型人才的理由是:第一,会计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走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对师资质量有了更严格的要求,一般高等院校不太愿意接受硕士毕业生;另一方面,从硕士研究生从业的意愿来看,王浩等人对北京、上海、天津、厦门、济南、武汉、南昌、成都等地的11所综合性大学和财经院校会计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6.5%的人都渴望成为应用型人才,85%的人选择毕业后工作。[2]这意味着硕士生毕业后只有少数人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更多的人走向实务界。第二,社会对高级会计人才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用型会计人才应当具备实用性、创造性、外向性、通用性等主要质量特征。[3]

(二)减少学制年限,发挥导师作用

我国研究生学制是2.5~3年,可以适当减少到2~2.5年,这样做能提高师生双方效率,增加单位年度研究生教育经费投入。应用型会计学硕士研究生一般用1.5~2年时间完成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程的学习,用半年时间进行正式论文撰写(已完成了开题工作);有条件招收硕博连读的院校,对有潜力、符合培养条件的硕士生可作为学术型培养对象进行培养,缩短总计学制年限。

为了确保发挥导师的作用,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第一,在确立导师途径时,通过双向选择确定指导关系,尽量不采用专业指定途径。双向选择方式不仅能重视学生的需要,更有利于师生沟通和相互尊重,为研究生学术创新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第二,入学时就确定指导关系,而不是做论文时再确定指导关系。这样能使研究生尽早进入研究状态,进行有目的的专业训练,为研究生学术创新提供较为充分的时间准备。

我们并不否定大多数院校一般都是入学时确定导师的做法,但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有可能在做论文时指定导师。另外,我们也并不否定采取集体指导研究生这种培养方式。通过确定导师,然后由学生和导师共同商定培养计划,在编制计划时就可根据其他导师的特长,选修其承担的课程,同样能达到获得其他导师指导的目的。(三)完善课程体系设置

1.课程体系要体现专业特色且兼顾多学科渗透

在设置课程体系时,首先要建设处于学科前沿的研究生核心课程,其次是要规划好有利于自学的大量选修课程,再次要建立有利于创新的课程教学方式。设置的课程要满足以本专业为主,同时尽量兼顾多学科渗透。时代要求研究生人才应当是“厚基础、宽口径”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我们应该既加强综合知识、财务知识与技能课程设置,体现专业特色,又要兼顾多学科渗透的课程。

结合培养综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目的是向学生提供高层次的在实际工作中直接可用的会计知识和技能,使毕业生将来在某一专门领域能提供有价值、合格的服务。会计学专业可分解的专业研究方向主要有:现代会计理论、财务会计、公司理财、审计与咨询、会计电算化。[4]课程体系中分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相关专业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其中可以适当减少公共必修课的学分比例,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选修专业课程。

开设的专业必修课主要有:《会计理论》、《现代审计理论》、《企业会计准则》、《现代公司理财》、《成本管理会计》、《财务分析》等;相关专业选修课主要包括《管理科学与工程理论体系研究》、《组织行为学》、《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国际金融与贸易》、《国际商法》、《多元统计分析》、《逻辑学》等;根据专业方向选修专业选修课,如财务会计方向应设置的课程包括《高级财务会计》、《国际会计》、《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会计制度设计》等;审计与咨询方向应设置的课程包括《高级审计》、《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内部控制设计与评价》等。

2.增设训练必要的素质和能力的课程及教学环节

根据调查,在判断管理能力、领导能力、心理调节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决策能力对高级会计人才的重要程度时,教师组的均值低于企业事务所组。为此,要增设训练这些能力的课程和教学环节。

具体地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主持专题讨论活动,鼓励他们在讨论活动中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培养研究生的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开设《逻辑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写作》等课程,培养学生语言、书面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虽然教师组的评分显著高于企业事务所组,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各类学校可以因材施教,有能力的财经院校侧重于培养有志于理论研究的学生,注重培养他们的科研创新能力,而一般性院校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会计实务、管理、决策等应用创新方面的能力。

(四)革新教学方式和更新教材内容

1.提倡案例教学和疑难问题解析法等教学方式

在培养应用型会计学硕士生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职业判断能力,即能在综合各种信息和知识的基础上,选择合理公允的会计处理方法,如会计政策选择、补充报表附注揭示的范围、程度和方式的确定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善于运用批判性思维[5];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沟通技巧能力等。学术型会计学硕士生的培养应该强调基本理论的学习,强调研究方法的训练,为博士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具体教学方式可采用教师讲授与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和疑难问题解析、学生自我授课教学等,其中案例教学和疑难问题解析法是培养应用型会计学硕士研究生较为有效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2.采用系列原版参考教材

会计工作岗位的特殊性要求会计人员应具备相似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可以按一定教学内容进行培养。教学时可使用规范的系列教材,特别是学位课程,最好使用国外先进的原版参考教材。各种方向的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期间使用的会计专业教材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四本:《会计理论研究》、《财务会计研究》、《管理会计研究》和《国际会计》。[6]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一支优秀的研究生教师队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推行人才引进机制,尽可能吸收本专业领域优秀的国内外学者加入教师队伍。第二,积极培养现有师资,激励在职教师既注重理论水平的提高又关注会计实务中发生的新经济现象、经济业务对会计理论的要求。具体办法是鼓励教师出国或在国内名牌会计院校进修;参加国内外学术研讨活动;深入企事业单位进行第一手资料的调研工作,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设立案例中心,积累相关的案例。第三,聘请校外兼职教授。可以聘请有实践经验的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财务总监、经营管理者为学生开设讲座或讲授相关课程,开阔学生的视野。第四,实施合作培养模式,借助其他院校的师资,或者与企事业单位签订合作培养协议,共同培养研究生。

(六)开展培养评价工作

要对研究生的整个培养过程进行培养评价,具体包括两方面:课程学习评价和学位资格评价。

进行课程学习评价时,必须克服两种极端:单一的考试成绩或一篇课程论文。成绩的评价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如学生平时到课率、课堂讨论发言情况,但仍应该设置笔试环节和课程论文环节。

写作毕业论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论构思能力、研究组织能力、前沿把握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等,从某种程度而言,论文水平是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这些能力都是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学生在校期间有时间、环境等方面的保障,应该完成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毕业论文。

总之,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要求会计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只有改革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创新型高级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类权.会计学研究生培养的若干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8):255-256.

[2]王浩,杨彩虹,孙玉春,等.会计学硕士培养路在何方——我国会计学硕士培养调查报告[J].财贸研究,2005(2):109-114.

[3]李心合.论会计教育目标[J].会计研究,1998(3):1-6.

[4]李明辉.对新形势下会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思考[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4):101-106.

审计课程论文范文篇7

关键词:开放教育;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集中指导;个别指导

本科毕业论文是学生本科阶段的学结及检验,论文质量既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发展能力,也反映了某一专业乃至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2000年至今,松江开放大学会计本科34个班级的大部分学生虽然都能顺利毕业,但是也存在部分学生因毕业论文无法按期完成而不能毕业的情况。因此,本文以松江开放大学为样本,对其会计专业的本科学生进行问卷调研,并结合教师多年的毕业论文组织与指导实践,分析开放教育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面临的困境及原因,在学校会计工作室进行多年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优化开放教育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若干策略。

一、开放教育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面临的困境及原因

开放教育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结合会计专业的学习和调研完成的相关专业领域的研究并撰写而成的文章。基于松江开放大学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组织及指导工作实践,我们针对学生准备论文过程中的五个难点,对139名在读本科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①,收回有效问卷104份,占比74.82%,该问卷调查科学有效。问卷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可知,学生准备论文过程中的难点依次为严重缺乏写作经验、难以获得研究数据、专业基础薄弱、缺乏会计相关工作经验以及没有充足的研究时间。下面,我们对这些难点与困境进行逐一分析。

(一)学生严重缺乏写作经验

由表1可知,约68.27%的学生认为自己严重缺乏写作经验,具体表现为论文缺少引言、段落间无衔接语过渡、数据与论点联系不紧密等。造成学生缺乏写作经验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学生语言功底薄弱,表达能力欠佳;另一方面,学生没有接受论文写作技巧的专门训练。为了更加深入地探讨学生严重缺乏写作经验的原因,我们从生源、学生在中学时代的写作水平和学生从事相关工作的写作应用情况三个方面对学生展开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表2、表3及表4所示。如表2所示,约26.92%的会计专业本科学生来源于全日制高等专科学校,这与表3中“在中学时代的写作水平‘很不错’和‘比较好’”的学生占比24.03%基本接近,说明这部分学生语言功底相对较好。但是,这部分学生的写作过程并不顺利,原因可能是他们没有接受论文写作技巧的专门训练。学生表示,写作技巧的训练止于高中阶段,专科阶段几乎没有接受专门训练,本科阶段接受的训练也不多。由表5可知,松江开放大学会计专业本科阶段共开设了18门课程,仅4门非专业课程需要写作,而且这些写作都不涉及专业内容,只能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无法训练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技巧。表2的数据显示,约67.31%的会计专业本科学生是从开放大学专科直升而来的,与表3中“在中学时作水平‘一般’”的学生占比71.15%基本接近,这部分学生往往语言功底薄弱,他们中鲜有学生读过高中,而中专技校又很少开设写作课程,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也多为事务性的,几乎不需要写作,关于这一点,表4中显示的占比54.81%的学生在工作中不用写作这一数据足以证明。因此,这部分学生的写作训练基本止于初中阶段,语言功底相对比较薄弱。

(二)学生难以获得研究数据

如表1所示,约56.73%的学生认为很难获得相关研究数据来支撑、论证论文的论点,在难点中位列第二。大部分学生虽然都在岗,但是所在岗位几乎接触不到企业的核心财务数据,因而无法获得重要研究数据;还有部分学生因专业基础薄弱而无法深入理解论文选题,对核心概念界定不准确或论文写作思路不清,以至于不清楚应该搜集哪些研究数据。

(三)学生专业基础薄弱

如表1所示,约54.81%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专业基础薄弱,在难点中位列第三。学生专业基础薄弱具体表现为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常常混淆专业概念,如生产成本与期间费用、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等。

(四)学生缺乏会计相关工作经验

如表1所示,约52.88%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会计相关工作经验,这不仅使得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仅限于教材,无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而且还导致学生无法直接获得研究数据,是造成学生论文选题困难的重要原因。

(五)学生没有充足的研究时间

由表1可知,约42.31%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充足的时间来准备论文,这和表6的数据基本吻合。这可能是工学矛盾、家学矛盾突出所致,但也不排除部分学生主观上不重视,不愿意将时间投入到毕业论文的准备与写作上。

二、松江开放大学会计工作室为突破论文工作困境进行的探索

为了更好地建设会计专业,松江开放大学在会计团队的基础上成立了会计工作室,成员由本校教师、总校教师及骨干学生组成,专业负责人主持工作。工作室重点围绕夯实基础、本科论文、职称考试三条主线开展工作,活动形式包括专题讲座、学生经验分享、微信群分享与答疑、腾讯会议研讨等。为突破论文工作困境,专业负责人结合松江开放大学会计工作室的具体工作进行了一系列毕业论文相关工作的探索。

(一)持续夯实专业基础,论文质量稳中有升

会计专业本科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基础概念不扎实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指导教师。为此,学校在10年前就尝试安排跨专业报读会计本科的学生和专科学生一起参与面授课,希望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帮助他们夯实专科基础,但教学效果十分不理想,面授课出勤统计显示,仅有不到5%的学生能坚持慢节奏地听完专科课程。因此,学校进行了改革,从2016年开始,为跨专业报读会计本科的学生单独安排3门专科核心课程,由专业负责人亲自授课,教师挑选核心内容以学生能接受的最快速度进行讲授,并采取了自学———检测———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式。4年的补专教改取得了初步成效,学生普遍认为专业基础得到了加强,为本科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了更好的基础。从2014年到2018年,松江开放大学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合格率连续8个学期低于市平均水平,其中4次低于市平均水平的10%以上,其主要原因是补考学生多次报考却始终未合格。为此,工作室启动了高级财务会计攻坚计划,攻坚小组由专业负责人、任课教师及辅导员组成,重点管理补考学生。为了帮助补考学生重塑学习信心,工作室相关人员整理了分层复习的资料并传授了学习及应试的技巧。经过两年的持续攻坚,松江开放大学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合格率明显上升。以上举措夯实了会计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基础,使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变得更为顺利,近3个学期的学位论文合格率呈现出稳中有升的态势,具体情况如表7所示。

(二)开展专题教学和讲座,创建微信群进行交流分享

最近几学期,结合新修订和新制定的会计准则、成本会计及管理会计的大力推行,松江开放大学会计工作室适时对课堂教学内容做了调整,补充讲解了新的专题,如收入、金融工具、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租赁、作业成本法等,并及时将最新准则、税法以及管理会计应用指引和案例提供给学生自学。工作室还邀请专家给学生开展了诸如“管理会计在企业实践中的运用”等讲座,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此外,具有会计实务背景的骨干学生还经常在微信群里讨论会计处理、税收实务等问题,截止目前,已有上百个实务问题得到了解答;另有部分学生时常分享学习资源、传授学习方法,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专业负责人将学生的学习心得修改后发表在学校公众号,供学生学习,目前已发表5篇。

(三)推出论文写作系列讲座,对学生进行提前指导

如图1所示,从2020年8月15日开始,松江开放大学会计工作室持续推出了论文写作系列讲座,包括选题技巧、提纲锤炼、布局与雕琢以及收尾阶段的自查与互查技巧等内容。参加讲座的对象为会计专业本科各年级的学生,目的是让他们早了解早准备,并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积累素材,培养自己的研究及写作能力。不少学生认为,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全面了解如何提前准备毕业论文的相关事宜,而且也提醒了他们要在学习和工作中处处留心,尽可能多积累论文素材。

三、开放教育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优化策略

基于问卷调研及分析,结合松江开放大学会计工作室的探索实际,我们提出以下开放教育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优化策略。

(一)集中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尝试分类指导和交叉指导

在前期探索中,松江开放大学形成了较好的论文指导模式,在毕业论文指导全过程中将集中指导与个别指导进行了有机结合。在前4个学期,通过系列讲座对会计专业各年级的学生进行毕业论文的提前指导。第4学期末,专业负责人再针对毕业班开设一次集中指导课,强调写作要求和重要环节。然后启动个别指导,由指导教师和学生逐一确定选题。选题确定后,会计工作室再以讲座的形式开展一次分类指导[1],根据题目进行归类并对论文框架结构的确定、关键数据的呈现方式等方面做统一指导。目前,专业负责人已经梳理出期间费用、应收账款、存货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历届毕业论文,准备继续开展分类讲座。分类指导结束后,学生继续在指导教师的个别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对于师生观点相左的论文,可以尝试采用交叉指导[2]这一方式,即选择与指导教师细分专业特长相同或相近的其他教师在内部进行论文指导交流,以帮助学生写出更有广度和深度的论文。具体的论文指导环节流程如图2所示。论文完成后的复审及答辩工作将结合总校的要求进行安排。

(二)积极开辟实践基地,帮助学生积累论文素材

随着会计专业本科学生低龄化和会计信息化发展趋势,开放教育会计专业通过实践基地[3]来提升学生的实践和调研能力,帮助学生积累论文素材的需求日益迫切。为此,松江开放大学会计工作室将持续推进此项工作深入开展。一方面,由学校出面恢复原有的会计师事务所等实践基地,同时积极利用其它专业的实践基地如伟本智能公司等开展会计、财务及审计方面的观摩和调研工作。另一方面,发动工作室骨干学生及其人脉牵线搭桥,向学校提供更多的调研企业。工作室将定期组织学生参加调研和交流,指导学生搜集和整理研究数据,争取到毕业学期能积累到充分的论文写作素材[4]。实践及调研构想如图3所示。

(三)组建交流群,持续推进论文互助小组活动

为了强化教师对学位论文的个性化指导,松江开放大学会计工作室成立了学位论文群,该群成员包含会计专业本科阶段有申请学位意向的所有学生。学位论文群的活动主要包括优秀论文展示、写作素材的交流与分享、学生写作心得分享、师生互动、学生互助等。截止目前,工作室已分享了18篇优秀论文给学生参考,内容涵盖应收账款管理、存货管理、生产成本控制、物流成本控制、建筑业营改增、销售费用管理等。学生在交流群互帮互助、相互启发,碰撞出很多思维的火花。此外,专业负责人还建立了一个指导教师群,方便指导教师之间开展交叉指导和分类指导,小组活动的架构如图4所示。图4论文小组活动架构图

(四)加强论文写作辅导,增加小论文考核

审计课程论文范文篇8

关键词: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课程思政;专业教育;教学评价

为适应市场对会计专业高级人才的需求,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于2004年批准开设会计硕士(MPAcc)专业学位,历经近二十年的发展,培养单位已发展至近300家,8万多的毕业生顺利获得了硕士学位。2021年12月27日,财政部印发的《会计行业人才发展规划(2021—2025)》指出,未来会计人才培养单位应秉承立德树人的基本理念,专业技能提升的同时,守法、诚信、责任、担当等关键词应始终贯穿会计教育全过程。做为承担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任务的高等院校,如何培育德才兼备的会计专业人才,应是近些年相关教育学者共同探讨的话题。截至2022年2月底,作者在中国知网中以“课程思政”为主题进行检索,搜索到已发表的此类文章达到2.3万篇,以“研究生课程思政”为主题进行检索,仅搜索到209篇文章,再次缩小范围,以“会计硕士课程思政”为主题进行检索,仅搜索到一篇文章,可见,针对会计硕士(MPAcc)课程思政研究存在很大的空间。

一、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近几年,高等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推进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中央做决定。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至此,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被全面提出。其次,教育部抓落实。《若干意见》之后不到一年的时间,教育部即针对高等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出台了指导纲要,全面落实课程思政建设。最后,各地各校积极行动。各地各校纷纷出台实施方案,召开本省、本校工作部署会议,课程思政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近些年,我国出现了多家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情况,亦有财务人员违背职业操守事件,会计行业一定程度上存在诚信危机,高校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势在必行[1]。从MPAcc研究生培养的角度来看,步入新时代,培养高质量的会计专业人才必须要围绕党情、社情、国情,以现有的实际情况,仅在课时有限的课堂教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还远远不够。各高校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中以专业课程为主,研究生也会抽出大部分时间与精力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因而,非常有必要对思政课堂进行延伸,开展课程思政。文章探析会计硕士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路径,进而提升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对高校培养高质量的会计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的困境

受传统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部分高校在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更加注重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及技能,而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关注度不够,流向社会的会计硕士毕业生中,存在部分人员职业道德素养较低、心性浮躁、培养质量不高的现象。高校在培养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过程中,应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二者应目标统一,相互促进,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会计高级人才。课程思政理念提出以来,经过教育工作者的努力,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际培养过程来看,部分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割裂,各行其道,课程思政面临困境。

(一)教学实践中重“课程”轻“思政”

高校为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设了包括“管理经济学”“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审计理论与实务”等专业课程,教学方式多为案例或实务讲座等形式。调查发现,在培养过程中,存在教师偏重“课程”,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指导,而忽视“思政”融入的现象,亦或不加任何变通地把思政课的部分内容直接搬到专业课教学中。教师不能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形式化的课程思政会使学生感觉到突兀,有种“说教感”,不能形成情感共鸣,不但思政效果不佳,而且也会使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失去兴趣,难以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2]。如果将课程思政比作一副药,专业课程则是一碗水,要努力将具有“思政味”的药融入专业课程的这碗水中,使二者融为一体,浑然天成,让学生欣然接受,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发展与升华。

(二)教师队伍建设与课程思政的发展需求脱节

高校会计硕士教师构成中,专业课教师为主流。大多数研究生认为,专业课及专业课教师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言行深刻地影响着研究生的价值取向。可见,课程思政首先要注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目前,教师队伍建设存在与课程思政的发展需求脱节的问题。一方面,思政观念落后。受传统应试教育体制影响,有些专业课教师认为自己的职责只是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思想政治教育当属思政课教师的职责。这种观念显然有失偏颇[4]。另一方面,思政能力匮乏。会计硕士专业课教师基本都是本专业硕士或博士毕业生,其受教学及科研任务压力影响,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思政学习与研究,因而,受自身思政能力限制,思想政治教育难以达到预期效果,部分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有待提升。此外,尚存在个别教师课上言行不够自律,造成舆情事件,还有个别教师学术造假,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的情况。综上所述,针对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部分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意识不足、能力匮乏和风气不正等不良现象,高校应引起重视,尽快纠正,促进课程思政的进一步发展,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教学效果评价中思政内容缺位

传统的教学效果的评价更加注重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对专业课教师的评价也更多地关注其科研成果数量及级别,极少会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随着近些年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此种情况有所改善,很多高校的改革已见成效。但一些高校还存在思想认识不够,教学效果的评价仅是形式上增加了思政元素,而本质上力度远远不够的问题。评价体系中,思政内容的缺位会影响教师及研究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个别教师认为只需做科研、多出成果就可在职称评定时晋级,因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环节。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各种评奖、评优时将各学科的成绩及专业成果作为唯一择取标准,而忽视了成绩、成果取得过程的合理性。个别学生在实习时更多考虑假期长短及能获得多少实习补助,这种功利性的思想难以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会计人才。而若在教学效果考核内容中融入一定的思政元素,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体现出培养的质量,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师生对课程思政的重视。

三、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思政实施的路径探索

会计硕士人才培养中,要树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理念,思想政治教育不应仅是思政课教师的责任,而应是所有课程、全体教育工作者承担的基本职责。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在发挥各自育人功能的同时,还需目标统一,有机融合,在专业课程中深度挖掘思政元素,有效提高课程思政的整体质量。

(一)挖掘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课程思政元素

专业课教师可从专业课程某一知识点出发,挖掘思政元素,如在“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课程中,针对财务会计目标、会计信息质量这一知识点,教师可结合职业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教学;“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课程中涉及的并购概念、动机与效果,体现的是创新与探索精神;“管理经济学”课程中管理视角下的国际贸易可挖掘出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国家建设责任感与使命感;“审计理论与实务”课程中审计风险知识点,结合会计师事务所相关案件,使学生深刻理解审计程序的重要性、注册会计师执业道德等。针对以上知识点,教师均可通过编制案例的方式,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形成有趣的故事,可采用苏格拉底提问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既有利于提高其思辨能力,又能发人深省[5]。潜移默化、不露痕迹的课程思政,使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汲取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了思政能力,最终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级会计专业人才,更好地服务社会。

(二)加强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师队伍的建设

对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来说,专业课程任课教师对其学习、生活影响深远。教师应力争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表率,专业课教师是课程思政的主力,课堂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若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是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的思政能力,努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作为研究生价值观重要引领者的专业课教师,不但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更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深刻的理解和坚定的认同,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向学生输送专业知识、技能及正确的价值观。针对目前课程思政发展中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困境,高校需提升专业课教师教书育人的水平。首先,树立思政观念。专业课教师要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思政课教师的职责,其自身也是意识形态的传承主体。其次,提升思政能力。树立思政观念是基础,具备思政能力是关键,因而高校需对专业课教师进行全周期培训,提高专业课教师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及科研工作中的能力,做到专业知识传授和价值观引领的双重育人成效[6]。最后,规范自身行为。区别于本科教育,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师队伍中大多数教师都担任导师之职,其既是研究生的学习导师,也是人生导师。其言行举止均会对学生为人、为事方式产生影响。因而,在教学或科研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时刻规范自身行为,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做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正向引领者,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先生”。

(三)规范实践课程及毕业论文写作过程管理

区别于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的学术型学位,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更加强调实践应用教育,因而教师可充分利用实习实践课程平台,将会计法律、财务制度、审计准则等财会相关法规及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其中。教师可对重要知识点引入正向或反向案例,结合实习实践内容,给学生以启迪,从而为最终学位论文的撰写奠定实践基础。首先,开题小组应从源头上控制学位论文选题,除体现专业学位的应用性以外,还应融入思政理念[7]。其次,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研究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其创新思维能力,使其尊重已有学术成果、坚守学术道德规范。最后,在毕业论文答辩环节,教师应结合思政内容给予评价。

(四)健全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核心是教和学的效果。对高校教师的评价,可从备课资料的准备、授课效果、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情况等不同视角进行诠释和评价。具体应细化,给出每部分的权重,形成文件,严格执行。对优秀者给予一定奖励,强化教师进行课程思政的动力,真正做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有机融合,创新专业课堂形式,升华专业课堂内容。对研究生的评奖评优标准,应通过思想政治素养的民主评议过程,从思想政治、纪律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几方面进行细化,要能映射研究生的思想修养、道德品行。思想政治素养考核应贯穿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整个培养过程之中,有奖有惩,激励与约束并用,使思想政治教育进入良性循环,确保会计硕士专业课程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高等教育的最终目标为立德树人,课程思政是新时代中国会计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培养高质量的德才兼备的会计硕士应用型人才,是高校的责任与义务。针对部分高校在教学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的课程思政融入所面临的困境,应深入挖掘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思政元素,加强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师队伍的建设,规范实践课程及毕业论文写作过程管理,健全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思政评价体系。高校应以财政部的未来5年会计行业人才发展规划为指引,将立德树人作为会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力争打造高质量的会计专业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高珊,黄河,高国举,等.“大思政”格局下研究生“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1(5):70.

[2]常亮,王磊,杨春薇.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的价值旨归与实践路向[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39(6):104.

[3]王树国.心怀“国之大者”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J].中国高等教育,2021(11):16.

[4]郭裕湘,农映恬,马宁,等.基于用人单位需求的高校MPAcc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研究[J].广西教育,2021(35):33.

[5]常显波.“课程思政”融入研究生课程体系的现状及对策[J].现代教育,2019(12):45.

[6]赦玉贵.会计专硕课程“思政+特色”的融合教育目标与实现路径[J].财会月刊,2021(24):66.

审计课程论文范文篇9

[关键词]会计本科毕业设计;创新创业教育;4+2+3培养模式

毕业设计为会计专业最后一门实践必修课,也是检验本科生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通过剖析与专业相关的理论问题、会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或会计学专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结合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形成专题研究、调查报告或文献综述,体现对专业相关理论或实践的认识,以锻炼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能力、时间管控与合理制订并实施计划的能力,以促进学生毕业后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教育部在2004年、2005年、2007年、2012年的发文中指出:毕业设计等环节的实践教学需要强化,要基于不同专业的学科特征和条件,研究建立有效的毕业设计质量管理模式与监控制度。由于会计专业毕业设计多以一个具体的实习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研究形成前期调查报告作为基础分析资料,然后通过大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或通过问卷进行深入调查,其质量直接反映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能够检验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创新实践能力,与培育学生科研精神、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目标相符。

一、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本科毕业设计是培育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重要实践环节。然而,笔者对某校会计专业近几届毕业设计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在日益严格的管理体制下不仅没有体现出创新实践精神,其毕业设计质量反而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首先,在选题方面,表现出选题领域严重不均,理论研究占较大比例,部分选题过于宽泛,选题价值较低,极少结合学科领域的最新动态进行研究等特点。根据2012届会计专业毕业设计的统计资料,财务管理方向的选题比例较大,共165篇,涉及企业并购、业绩评价、融资问题、投资问题等方面。审计方向28篇。财务会计方向选题较少,共有46篇,包括盈余管理、会计舞弊、会计政策选择等方面。这个方向比例相对较低,可能是因为其写作范式较为理论化,难以做实证研究,也就难以体现工作量,难以凑足字数要求。另外,由于日常科学研究训练不足,部分学生选题时没有对所选取研究对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学术研究背景进行梳理,随便确定选题,导致写作过程中困难重重,选题毫无意义,没有任何学术价值。其次,在论文质量方面,表现出格式上极不规范,内容上拼凑严重,缺少数据与第一手调查资料等特点。很多论文还存在各式各样的格式问题,如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不规范、字体与段间行距全文不一致,甚至还有很多错别字。内容上,很多学生论文口语化,专业名词的表达不熟悉,语句不通顺,严重影响论文可读性。更有一些论文的研究方法有问题,在适用性、样本要求及内生性控制上存在偏误。此外,论文抄袭现象非常普遍,一方面是由于部分学生并没有实地调研,缺少一手的调查资料和数据,没法进行数据分析就只能拿文字来凑;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忙于找工作,平时不写论文,到要交的时候临时抱佛脚,从网上复制粘贴拼凑自己的论文,根本不可能通过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更谈不上思维的创新。

二、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质量下滑的成因分析

上述现象若究其深层次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毕业论文教学管理制度的缺陷。首先,“严进宽出”的教育环境是根本原因。对于学校来说,通常把就业率作为衡量本科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当学生找到工作时,即使论文质量差一点,学校也会让其顺利毕业。另外,会计系教师普遍紧缺,较高的“生师比”使得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除了上述因素,课程设置方面也存在问题。通过对近几年会计专业的培养方案的调查,发现专业技能方面的课程数量较多,但却都未开设诸如研究方法论、田野调查、文献检索、应用文写作等类似课程。这些基础知识的缺乏导致学生在查阅文献确定研究选题、收集一手调查资料、设计调查问卷、利用统计软件处理与分析数据、最后撰写论文时捉襟见肘,制约了毕业论文写作水平的提高。第二,教师方面的影响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一是教师数量不足,缺乏责任心。较高的“生师比”使得每位学生的有效指导时间被压缩。教师们教学科研任务繁重,绩效考核越来越严格,这使得教师们忙于提升自己(参加教学竞赛、发表科研论文、申请专利、申报项目等),相对来说忽略了毕业设计指导。二是部分教师自身科研素质较差,对论文质量把关不严,从选题到学生交稿流于形式。部分以教学为主的教师平时很少搞科研,对学术论文写作的范式不熟,经验较少,指导毕业论文的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另外,学校对毕业设计工作量的核算通常只按指导人数核算,客观上也导致教师不注重毕业设计指导的质量。第三,学生方面的影响因素。一方面,一些学生思想态度不端正,认为毕业设计与找工作相互冲突,任何事都比不上找工作重要。学校一般都在最后一个学年安排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而此时正是各大企业到学校来进行校招的关键时点,还没找工作的学生看到有些同学成功找到了工作,难免内心急躁不安,根本没心思静下心来做毕业设计,这样必然会导致写论文时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甚至出现拼凑抄袭的不好行为。另一方面,一些学生资料搜集能力缺乏。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很多学生认为撰写论文最大的困难是找不到资料,其查找资料的唯一途径就是利用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这些学生根本没有掌握利用图书馆数字资源进行文献检索的能力和处理技巧,致使查资料方面花费时间多,但收效不高。此外,学生对学术研究范式缺乏基本的了解。从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规范与技巧来说,学校在每次毕业设计前都会将基本要求以文件的形式发给学生,但很多学生平时接触较少,不明就里,学术规范的意识薄弱,也就无法达到撰写的要求。这样就会导致本该将主要精力放在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引导上的老师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在论文的格式要求普及上,反复修改不规范的地方,也就无暇顾及论文本身质量的提高。

三、基于4+2+3培养模式的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探索

为提升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质量,课题组提出了4+2+3的培养模式,具体思路是通过4个基础+2类训练+3种形式构建一套有理论基础,有实践支撑,体现渐进性、阶段性训练特点的毕业论文教学模式。从学术功底培育、模拟写作训练、分类写作模式、管理体制改革(包括毕业设计模式改革、激励考评机制改革、毕业设计流程管理等)这几个方面入手,探索提高本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路径与实践。图1(一)4个基础个基础:打下4个基础形成铺垫。应在日常教学中及早进行论文写作基本功训练,将毕业论文的写作融入各阶段的本科教学环节。为解决学生写作基础薄弱、学术功底差的困境,拟增设会计研究方法论、实地调查方法专题、文献检索技巧、应用文写作、学术论文写作等类似课程夯实学生的4个基础,分别是研究方法论基础、文献检索基础、应用文写作基础以及学术论文写作基础。尽早培养学生写作基础与科研素养,可以使毕业论文工作不至于与其他教学环节相脱节,而是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通过这些课程的教学活动,将各培养环节相互关联、渗透,使学生从系统的角度领悟学术研究范式,培育他们的科研能力。具体而言,实地调查方法专题和文献检索技巧等课程应安排在第一学年,会计研究方法论等课程应安排在第二学年,应用文写作与学术论文写作等课程应安排在第三学年。这种安排从内容上遵循了课程的先后修关系,从时间上保证了知识的连贯性和延续性。(二)2类训练类训练:2类模类模拟写作训练双管齐下。第一类为课程论文。根据教育部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会计学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或会计信息系统)、税务筹划、审计学属于8门主干专业课程。对这些课程进行课程论文训练,达到对学生进行毕业论文前期性专业写作训练的目的。课程论文的写作形式可多样化,如读后感、学习心得体会、文献综述、调查研究报告、案例分析报告、小论文等形式均可。第二类为学年论文。学年论文可由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题目,也可由教师根据自己的科研教改项目事先拟定选题,然后通过师生间的讨论,进行双向选择,进一步确定选题。这种模式既尊重了学生的学术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又可以让教师提前训练,为学生的毕业设计打下基础。(三)3种形式种形式:3种毕业设计形式形成分类写作。改革毕业设计形式,建立多样化的分类写作制度。根据教育部突出创新性、应用性、实践性,兼顾学术性要求,将毕业设计的类型区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学术研究型论文,主要针对那些有兴趣在将来进一步深造的学生,要求按照严格的学术论文范式进行写作,注重学生学术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育;另一类为实践应用型报告,主要针对那些计划毕业后即参加工作的学生。实践应用型论文可有实验报告、调研报告、商业策划(如针对某企业的战略发展策划、营销策划、组织结构变革与财务策划等)和案例分析报告等多种形式,旨在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并可在实习过程中逐步完善;还有一类为创业规划书,主要针对那些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具体可参考国际“挑战杯”创业设计大赛的形式。如创业财务规划书要求学生对创业项目的财务部分进行规划,内容可包括项目背景考察、消费群体分析、产品特色及经营模式选择、市场竞争分析及营销策略的制订;公司内部控制设计、财务预算、投融资决策选择、纳税筹划及风险控制。(四)制度支持制度支持:管理体制改革形成制度基础。一些好的想法与改进需要制度来加以强化,针对毕业设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从资料库建设、培养方案的修订、课程体系的完善、毕业设计模式的改革、激励考核机制的设计、毕业设计流程的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制度改革,争取使得毕业设计管理体制更加高效,更好地支持其他工作的开展。例如,为鼓励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可考虑在如下方面实行制度创新:(1)答辩时间创新。原来学生通常在最后一学期(第八学期)进行论文答辩。问卷调查显示,74%的学生愿意将之提前到第七学期,这样可以和找工作的时间错开。因此,应改变统一时间答辩的制度,学生可申请提前答辩,提前完成毕业设计。(2)成绩评定创新。有些毕业设计作品涉足学科领域中的前沿或难点问题,数据的查找与分析都特别困难,因此毕业设计作品结构内容都不够成熟。但只要学生立论新颖,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就应该给予较高的分数进行鼓励性补偿,以激励学生做实事,与社会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体现应用型大学的培养目标。(3)论文模式创新。制订“以赛代考”的管理制度,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创业设计大赛。教师们可讨论决定获得什么级别的奖项的作品或参赛方案可代替毕业设计。这种管理体制鼓励创新,鼓励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就早做准备,缓解了毕业设计和找工作的时间冲突,甚至有些参赛作品与实习或就业(创业)紧密相关。因此,“以赛代考”虽然降低了选题和理论写作的难度,但更符合应用型、创新型大学人才培养的标准。另外,应鼓励学生公开发表期刊论文,同样由学科组成员认定发表在什么级别的刊物的文章可以在毕业论文总成绩中加分,认定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是否可以作为毕业设计的基本材料体系。

四、结语

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单单是一门课程的改革,还是一个系统的有机的联合体。若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教学实践当中,必须从课程体系、培养方案、管理体制等多方面入手,才能达成期望的改革目标。

[参考文献]

[1]张雅静,洪传春.地方本科高校经管类毕业论文写作现状与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14):297-298.

[2]李普亮.经管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考核问题研究[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89-93.

[3]孙亮,张琰.5M原则:独立学院经管类毕业论文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市场,2014(12):172-174.

[4]姚圣,李诗依.会计专业毕业设计多样化分类指导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1):133-134.

审计课程论文范文篇10

[关键词]独立学院;专项资金;绩效审计

1绩效审计的起源

为监督和规范政府对公共收益的分配和社会资源的使用情况,绩效审计的概念于1930年首次在美国出现,经过各国学者的不断研究,才得以不断完善。政府引入绩效审计后,人们可以据此判定国家资源是否得到有效利用,从而更好地了解政府支出的收益性、效率性和合法性。我国学者最早开始绩效审计研究是在20世纪80年代,目前绩效审计的研究与实践尚处于发展阶段。我国企业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是努力从传统审计向绩效审计转变,同时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执业水平。审计署在《“十三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指出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绩效审计体系,促进绩效审计事业的健康发展。

2高校专项资金含义、特点

高校专项资金主要是政府部门和高校下拨的指定用途的资金,该用途可能是课程建设、创新创业、课题研究等。针对课题研究,具体可以划分为部级课题、省级课题和校级课题资金。专项资金具有专款专用、专户管理、时效性强等特点。为了最高限度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就需要对专项资金进行真实性、合规性、合理性和效益性方面的审计,从而提高专项资金的管理水平。

3专项资金审计案例分析——以A学院为例

3.1学院简介

A学院于2002年成立,是一所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大学,包括文、理、工、农、经、管、艺术等20多个专业,是中国最具办学特色的独立学院之一。学院自成立以来,不仅狠抓教学质量管理,同时积极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3.2学院科研资金资助标准

按照《A学院教科研管理办法》(院行字〔2015〕134号)规定,学院按以下标准核定教科研项目经费总额度。①纵向项目经费资助。原则上,学院依据其立项文件要求按比例给予配套经费资助,单项课题资助经费超过50000元(含50000元)以上的项目,需院长办公会研究并由集团董事会审定后方可予以资助。②横向项目经费资助。原则上,学院不给予经费支持。③自筹经费纵向项目经费资助。其中,部级项目、国家教育部项目,学院资助金额30000元;省部级项目、省级人才支持计划确定的项目、省教育厅项目,学院资助金额10000元;学术团体项目,按照部级、省部级、院级,学院分别资助金额30000元、10000元、3000元;院级项目,学院资助金额3000元。

3.3经费的划拨

项目经费(扣除5%管理费)分批拨付使用。项目经费原则上分4次拨付:项目任务书生效拨付50%;中期检查通过后拨付20%,若项目未通过中期检查则停止拨付剩余所有经费;项目通过结题验收后拨付20%,未通过结题验收不予拨付;项目成果申报结束后拨付剩余费用,如申报成果获奖拨付10%,如申报成果未获奖拨付5%。

3.4经费的支出范围

教科研资金的支出范围包括资料费、数据或样本采集费、仪器设备购置费、材料费、差旅费、会议调研费、专家咨询费、成果资助费、成果鉴定费、管理费等。

3.5学院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评价

3.5.1审计目标高校专项资金审计的主要目标包括,就专项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和可持续性进行评估,揭示教科研资金在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各种不足之处,进而提高财政专项设置的科学性,促进资金管理制度的健全和完善。3.5.2审计内容以A学院2014-2018年部级、省级、校级的教科研课题专项资金为例,审计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①项目申报情况。审计内容主要是看课题申报是否符合客观发展规律,是否有重复申报、多头申报等行为,是否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现实意义,是否满足科学发展的要求等。②资金落实情况。主要审计课题是否有专项资金作保障以及是否落实与之对应的配套资金。③项目完成进度。主要审查课题项目的进展情况,检查项目是否按照任务计划书实施,是否完成计划确定的工作量。④实际支出情况。主要审查资金的使用是否与课题密切相关,有无超范围支出、超预算支出,是否由学校财务部门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等。⑤项目实施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审计过程中主要检查项目进展和完成后取得的成果,绩效审计主要评价课题项目对经济社会发展和风俗习惯的影响,以及对单位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直接或间接效益等。3.5.3审计评价分析学院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学术研究能力,特设立专项资金。项目经费的来源一部分为国家、省级政府专项拨款,一部分为学校的专项资助。科研资金的受理申请、评审组织、验收和管理工作统一由校教务处负责。(1)申请注意事项。教科研资金的申请对象是学院全职教师。并且申请者应满足以下条件:①课题申请人学风严谨,遵守学术道德规范。②课题申报的研究内容应是本人长期教学和科研的成果,应尽量与申请者的教学研究方向一致。(2)课题实施、管理和验收标准。①项目申请人对于已经批准立项的项目,应及时填写科研任务书,积极开展项目研究工作,不得无故中止或变更。如果确实有特殊情况,必须说明理由,并提交书面报告交由教务处审核批准。②课题项目一般分为普通项目和重点项目,研究周期为1~2年。③课题结题验收标准为:普通课题负责人要在省级以上期刊至少发表一篇不少于4000字的论文,该论文应是项目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重点课题则应在核心以上期刊发表字数不少于8000字的论文;时应注明为课题研究成果。

3.6学院课题完成质量分析

衡量高校学术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准就是高水平论文的发表数量。要考量独立学院的学术成果除了要考察结题论文的数量,还要关注论文的期刊级别。知网手动检索A学院结题论文,大部分论文刊登于省级普刊和“北大核心期刊”两类,期刊级别差别不大,因此主要考量结题论文的数量。人工查找学院教务处关于课题申报和最终结题的课题数据,具体情况见下图。根据图1可知,随着学院的不断发展,教师申请课题数量逐年增加,由2014年的2个增长到2018年的12个,但是结题的课题数量较少,从图2、图3可以看出,2017、2018两年中课题结题数量基本是1~2个,最终结题率也只有20%左右。数据表明,A学院课题结题效果并不好,原因是多方面的。课题申报者年轻教师居多,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申请课题立项,也有很多是第一次着手撰写核心论文,教师科研能力较差。学院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更多关注教学水平的提高,对相关科研学术方面的辅导较少。学院管理部门重视课题申报立项工作,但对如何使用科研资金以及对专项资金的过程管理还有所欠缺。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课题的绩效考核没有落实到位。学院虽然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流于形式,一些考核方法和违约措施并没有有效执行。教师对自己申请的课题不够重视,学院对于没有完成课题的教师也没有采取有力的惩戒措施。事实上,A学院课题资金绩效审计现状并不是特例,我国大多数高校资金绩效管理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有效评价高校科研经费使用情况,需要构建科研绩效的评价模型,但是独立学院明显缺乏科研资金的绩效审计体系,有待改进。

4高校专项资金管理现状及审计发现的问题

4.1专项资金存在突击花钱的问题,资金使用大多“前紧后松”

我国财政部要求高校根据上年专项资金预算执行情况来核定下年的预算控制资金。但由于财政预算审批流程较长,有的项目甚至实施后资金才能到位,导致专项经费使用计划性不强,出现资金沉淀的现象,大多数情况下资金使用“前紧后松”。另外,高校往往盲目购买物资设备,由此对资金造成极大的浪费,使用效率普遍低下。

4.2项目内容和项目资金预算随意调整

专项资金体现在“专”字上就是要专款专用,但是大部分项目负责人在专项资金申报过程中,对预算方案的编制不够重视,导致预算编制粗略,实际执行中随意性较大,往往通过改变项目内容、调整预算金额等方法来保证实际支出与预算相符。项目申报要达成的效果与最终成果出现背离。

5加强专项资金审计工作的应对措施

5.1注重过程管理,改进审计方法和手段,建立审计机制及问责机制

要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审计手段和方法来提高审计效果。审计工作应该尽量突出重点,重点审查并关注那些重大的专项资金项目,全面掌握项目各阶段建设情况,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确保不会出现突击花钱、违规列支等现象。为了更好地规范专项资金的使用,各单位应建立问责机制,发现违规问题时要严肃处理。

5.2加强绩效审计,实现审计“转型”

目前,专项资金审计还是以传统的财务审计为主,专项资金审计应向绩效审计发展。对于不同类别的专项资金,要梳理其审计流程,不断规范审计流程,提高审计质量。为更好地规范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各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可行的绩效评价体系,从而提高学校资金使用率。

主要参考文献

[1]李锋,葛世伦,尹洁.高校科研绩效评价模型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7):271-272.

[2]李雨青,左和平.高校绩效评价研究现状综述[J].教育教学论坛,2012(4):217-218.

[3]乔春华.高校经费绩效评价运作中若干问题的探索[J].会计之友,2012(26):119-120.

[4]李岩松.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33):284.

[5]潘然.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评价研究[D].南昌:华东交通大学,2017: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