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对子十篇

时间:2023-04-02 17:08:31

经典对子

经典对子篇1

关键词:量子力学;经典科学世界图景;非机械决定论;整体论;复杂性;主客体互动?

abstract: as one of three revolutions of physics in 20th century, quantum mechanics has greatly transformed the world view of classical science in many aspects. quantum mechanics breaks though the mechanical ?determinism? in classical science, transforming it into non?mechanical determinism; it changes scientific ?cognitive? process from the theory of reductionism to the theory of wholism; it shifts the way of thinking from pursuing simplicity to exploring the complexity; it also establish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ubject and object in scientific researches.?

key words: quantum mechanics; world view of classical science; non?mechanical determinism; wholism; ?complexity;? interaction between subject and object

经典科学基本上是指由培根、牛顿、笛卡儿等开创的,近三百年内 发展 起来的一整套观点、方法、学说。经典科学世界图景的最大特征是机械论和还原论,片面强调分解而忽视综合。以玻尔、海森伯、玻恩、泡利、诺伊曼等为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的量子力学理论三部曲:统计解释—测不准原理—互补原理所反映的主要观点是:微观粒子的各种力学量(位置、动量、能量等)的出现都是几率性的;量子力学对微观粒子运动的几率性描述是完备的,对几率性的原因不需要也不可能有更深的解释;决定论不适用于量子力学领域;仪器的作用同观察对象具有不可分割性,确立了科学活动中主客体互动关系。[1]量子力学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经典科学世界

图景。

一、量子力学突破了经典科学的机械决定论,遵循因果加统计的非机械决定论

经典力学是关于机械运动的科学,机械运动是 自然 界最简单也是最普遍的运动。说它最简单,因为机械运动比较容易认识,牛顿等人又采取高度简化的方法研究力学,获得了空前成功;说它最普遍,因为机械力学有广泛的用途,容易把它绝对化。[2]机械决定论是建立在经典力学的因果观之上,解释原因和结果的存在方式和联系方式的理论。机械决定论认为因和果之间的联系具有确定性,无论从因到果的轨迹多么复杂,沿着轨迹寻找总能确定出原因或结果;机械决定论的核心在于只要初始状态一定,则未来状态可以由因果法则进行准确预测。[3]其实,机械决定论仅仅适用于宏观物体,而对于微观领域以及客观世界中大量存在的偶然现象的研究就产生了统计决定论。[4]?

量子力学是对经典物理学在微观领域的一次革命。量子力学所揭示的微观世界的运动 规律 以及以玻尔为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对量子力学的理解,同物理学机械决定论是根本相悖的。[5]按照量子理论,微观粒子运动遵守统计规律,我们不能说某个 电子 一定在什么地方出现,而只能说它在某处出现的几率有多大。?

玻恩的统计解释指出,因果性是表示事件关系之中一种必然性观念,而机遇则恰恰相反地意味着完全不确定性,自然界同时受到因果律和机遇律的某种混合方式的支配。在量子力学中,几率性是基本概念,统计规律是基本规律。物理学原理的方向发生了质的改变:统计描述代替了严格的因果描述,非机械决定论代替了机械决定论的统治。?

经典统计力学虽然也提出了几率的概念,但未能从根本上动摇严格决定论,量子力学的冲击则使机械决定论的大厦坍塌了。量子力学揭示并论证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具有不可避免的随机性,它不遵循严格的因果律。任何微观事件的测定都要受到测不准关系的限定,不可能确切地知道它们的位置和动量、时间和能量,只能描述和预言微观对象的可能的行为。因此,量子力学必须是几率的、统计的。而且,随着认识的发展,人们发现量子统计的随机性,不是由于我们知识和手段的不完备性造成的,而是由微观世界本身的必然性(主客体相互作用)所注定。

二、量子力学使得科学认识方法由还原论转化为整体论

还原论作为一种认识方法,是指把高级运动形式归结为低级运动形式,用研究低级运动形式所得出的结论代替对高级运动形式的本质认识的观点。它用已分析得出的客观世界中的主要的、稳定的观点和规律去解释、说明要研究的对象。其目的是简化、缩小客体的多样性。这种方法在人类认识处于初级水平上无疑是有效的。如牛顿将开普勒和伽利略的定律成功地还原为他的重力定律。但是还原论形而上学的本质,以及完全还原是不可能的,决定了还原论不能揭示世界的全貌。?

量子力学认为整体与部分的划分只有相对意义,整体的特征绝非部分的叠加,而是部分包含着整体。部分作为一个单元,具有与整体同等甚至还要大的复杂性。部分不仅与周围环境发生一定的外在联系,同时还要表现出“主体性”,可将自身的内在联系传递到周边,并直接参与整体的变化。因而,部分与整体呈现了有机的自觉因果关系。在特定的临界状态,部分的少许变化将引起整体的突变。[6]?

波粒二象性是微观世界的本质特征,也是量子论、量子力学理论思想的灵魂。用经典观点来看,也就是按照还原论的思想,粒子与波毫无共同之处,二者难以形成直观的统一图案,这是经典物理学通过部分还原认识整体的方法,是“向上的原因”。可是微观粒子在某些实验条件下,只表现波动性;而在另一些实验条件下,只表现粒子性。这两种实验结果不能同时在一次实验中出现。于是,玻尔的互补原理就在客观上揭示了微观世界的矛盾和我们关于微观世界认识的矛盾,并试图寻找一种解决矛盾的方法,这就是微观粒子既具有粒子性又具有波动性,即波粒二象性。这就是整体论观点强调的“向下的原因”,即从整体到部分。同样,海森伯的测不准原理说明不能同时测量微观粒子的动量和位置,这也说明绝不能把宏观物体的可观测量简单盲目地还原到微观。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造成经典科学观与 现代 科学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不同的根本在于思考和观察问题的层面不同。经典科学一味地强调外在联系观,而量子力学则更强调关注事物内部的有机联系。所以,量子力学把内在联系作为原因从根本上动摇了还原论观点。

三、量子力学使得 科学 思维方式由追求简单性 发展 到探索复杂性

从经典科学思维方式来看,世界在本质上是简单的。牛顿就说过, 自然 界喜欢简单化,而不喜欢用什么多余的原因以夸耀自己。追求简单性是经典科学奋斗的目标,也是推动它获取成功的动力。开普勒以三条简明的定律揭示了看似复杂的太阳系行星运动,牛顿更是用单一的万有引力说明了千变万化的天体行为。因而 现代 科学是用简单性解释复杂性,这就隐去了自然界的丰富多样性。?

量子力学初步揭示了客观世界的复杂性。经典科学的简单性是与把物理世界理想化相联系的。经典物 理学 所研究的是理想的物质客体。它不但用理想化的“质点”、“刚体”、“理想气体”来描述物体,而且把研究对象的条件理想化,使研究的视野仅仅局限于人们自己制定的范围之内。而客观世界并不是如此,特别是进入微观领域,微观粒子运动的几率性、随机性;观测对象和观测主体不可分割性等都足以说明自然界本身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在现代科学中,牛顿的经典力学成了相对论的低速现象的特例,成为非线性科学中交互作用近似为零的情况,在量子力学中是测不准关系可以忽略时的理论表述。复杂性的提出并不是要消灭简单性,而是为了打破简单性独占的一统地位。复杂性是把简单性作为一个特例包含其中,正如莫兰所说的,复杂性是简单性和复杂性的统一。复杂性比简单性更基本,可能性比现实性更基本,演化比存在更基本。[7]今天的科学思维方式,不是以现实来限制可能,而是从可能中选择现实;不是以既存的实体来确定演化,而是在演化中认识和把握实体。复杂性主张考察被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在对其作出层次与类别上的区分之后再进行沟通,而不是仅仅限于孤立和分离,它强调的是一种整体的协同。

四、量子力学使科学活动中主客体分离迈向主客互动

经典科学思维方式的一个指导观念就是,认为科学应该客观地、不附加任何主观成分地获取“照本来样子的”世界知识。玻尔告诉人们,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真实”,除非你首先描述测量物理量的方式,否则谈论任何物理量都是没有意义的!测量,这一不被经典物理学考虑的问题,在面对量子世界如此微小的测量对象时,成为一个难以把握的手段。因为研究者的介入对量子世界产生了致命的干扰,使得测量中充满了不确定性。在海森伯看来,在我们的研究工作由宏观领域进入微观领域时,我们就会遇到一个矛盾:我们的观测仪器是宏观的,可是研究对象却是微观的;宏观仪器必然要对微观粒子产生干扰,这种干扰本身又对我们的认识产生了干扰;人只能用反映宏观世界的经典概念来描述宏观仪器所观测到的结果,可是这种经典概念在描述微观客体时又不能不加以限制。这突破了经典科学完全可以在不影响客体自然存在的状态下进行观测的假定,从而建立了科学活动中主客体互动的关系。?

例如,关于光到底是粒子还是波,辩论了三百多年。玻尔认为这完全取决于我们如何去观察它。一种实验安排,人们可以看到光的波现象;另一种实验安排,人们又可以看到光的粒子现象。但就光子这个整体概念而言,它却表现出波粒二象性。因此,海森伯就说,我们观测的不是自然本身,而是由我们用来探索问题的方法所揭示的自然。[8]?

量子力学的发展表明,不存在一个客观的、绝对的世界。唯一存在的,就是我们能够观测到的世界。物理学的全部意义,不在于它能够描述出自然“是什么”,而在于它能够明确,关于自然我们能够“说什么”。?

参考 文献 :

[1]林德宏. 科学思想史[m].第2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70-271.?

[2]郭奕玲,沈慧君. 物理学史[m].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1-2.?

[3]刘敏,董华. 从经典科学到系统科学[j].科学管理研究,2006,24(2):44-47.?

[4]宋伟.因果性、决定论与科学 规律 [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5,11(9):25-30.?

[5]彭桓武. 量子力学80寿诞[j].大学物理,2006,25(8):1-2.?

[6]疏礼兵,姜巍. 近现代科学观的演进及其启示[j].科学管理研究,2004,22(5):56-58.?

经典对子篇2

1、孩子,又一个新的熟悉的环境中,努力学习,快乐成长,做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爸爸、妈妈相信你会做得更好,会令老师和同学们刮目相看的。加油吧!

2、虽然你在这次期中考试中有所进步,但也要养成成不骄败不馁的学习作风,自己对你的学习也做一下总结,把自己所不一会的给补回来,在以后学习中,也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争取在以后的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3、希望你能有计划地安排好学习时间,做到自律,自信,自强,爸爸妈妈是你永远的支持!

4、学业进步,身体健康,全面发展。

(来源:文章屋网 )

经典对子篇3

2、人家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所以我要你陪我一辈子不离不弃,造吗?

3、在一起感觉累了,就分开。多希望能够天长地久,多希望一辈子不离不弃,多希望只有你一人,陪伴我永远。多希望结婚的对象是初恋情人。然而世间总是那么的悲观,爱情总是那么的渺小,无法承载许多人的希望。祝愿天下有情人能走到最后。

4、情愿一开始就品味孤独,也绝不要百分之零点一的失落。我承认我固执了,对待感情我必须谨慎,因为那是一辈子不离不弃白首到老的许诺。

5、一辈子不离不弃,这样的爱情让多少人羡慕,但是这终究不是现实,只是一个虚幻的故事而已。

6、有些人,你当初说好了会永远记得,有些事,你也觉得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然而不知多久后,你会偶然想起时,那些人却只剩下残存的轮廓了,那些事,也好像别人的事一样了。那些永远和那些一辈子,在我们转身离开的时候,也被我们一起背弃了。

经典对子篇4

一、选择经典,“素读”经典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最高智慧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灵魂和源头活水。有儒家经典及老庄等经典。对于教材的选择,专家的观点认为:我们不要以成人对经典难易的看法来衡量课程的深浅,儿童的学习潜能和吸收力是成人无法想象的。例如背诵《三字经》与背诵《大学》《论语》对孩子来说没有难易之分。在实际的教学中我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选择了如下的内容:《三字经》《论语》《唐诗》《弟子规》等。

用什么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阅读教学呢?读是必须的,怎么读?我的理解是从“素读”开始,“素读”就是不追求理解所读内容的含义的基础上进行纯粹地阅读,对阅读的流畅度等均不作硬性要求。一句话“对孩子没有质和量的硬性规定”,孩子可以跟着老师读,跟着同学读,也可以自由地读。在教学实践中,我慢慢地发现,许多孩子能自主阅读、自主诵读,有些孩子还学起老师的样子,进行声情并茂的诵读。通过“素读”经典,孩子对国学经典产生了兴趣,更重要的是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二、日常生活,“践行”经典

除了运用“素读”的方法,我还将国学经典故事、典故穿插在孩子的一日常规生活中。

在课堂上给孩子讲了《孔融让梨》的故事以及《三字经》中对应的句子,孩子们能清楚的记得“融四岁,能让梨”,并能适当使用。在中、大班时我们又学习了《弟子规》中的一些篇章,这对幼儿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一些国学经典有关的故事介绍给孩子们,让他们表演情景剧,自由选择角色,自由组合搭配,孩子们有着很高的热情,表演的效果也非常理想。经过时间的积淀,有的孩子回家能积极与父母交流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许多父母都觉得孩子突然间长大了。我想孩子能渐渐变得懂事,会关心、关爱同伴、父母,这些都是国学经典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吧!

三、培养兴趣,“引进”经典

经典对子篇5

那么,读什么书呢?古人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所以,我们要“取法乎上”读书――阅读经典。走进经典,就走进“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精神殿堂;走进经典,就能够一以当十,拓宽你生命的维度;走进经典,就走进大师所创造的精神境界。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全国组委会主任陈越光说,一个人,如果他从来不知道孔子、老子、孟子、庄子是何许人,从来没有读过或听过诗经、唐诗、宋词,如果他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都一无所知的话,他就没有资格说他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因为他无法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

于是,我带领学生“取法乎上”阅读经典。

一、让经典诵读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大学》《中庸》《道德经》《菜根谭》……这些经典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传承着祖国文化的命脉,沉积着一个伟大民族不灭的灵魂。

怎么读呢?全球推广儿童读经第一人、台中师范学院王财贵博士说,诵读经典“方法越简越好”,不管理解与否,先得熟读成诵,一个字――读!

于是,每天的晨读时间,从我班教室里传出这样的声音: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品味着书的精华,陶冶着情操,吸取着智慧,享受着学习的快乐。琅琅书声传出教室,学生们一个个摇头晃脑,沉醉其中――这是一道极美的风景。

二、让制度成为经典诵读的后勤保障

为了保证经典诵读的实效,我们特制定了“四个落实”。

(1)时间落实:每天早自习前20分钟为经典诵读时间,每周一节诵读课。

(2)内容落实:在晨读和阅读课上,师生必须同读一本书。

(3)指导落实:诵读前,我(或学生)都对所诵读的部分做通俗易懂的讲解。有时还将有些部分编成节目,让学生在吟唱中感受经典的独特魅力。

(4)检查落实:每月对诵读的经典进行考核,先组长查,然后教师查。通过过关检查、试卷或竞赛等方式,评选“诵读之星”,颁发奖品、奖状。

三、让经典成为学生成长的发动机

1.诵读经典让“孝”字植根于学生心田

常言道:“百善孝为先。”《弟子规》在“总序”之后的第一部分就是 “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用这样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流畅的韵文形式,向孩子们讲述了对父母应该有的态度,孩子们在朗朗的诵读中就领悟了其中的道理。《论语》中也有很多关于“孝道”的论述:“父母为其疾之忧。”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让学生在深刻的论述中反思自己平时的行为,懂得如何做才是真正的“孝”。经过一段时间的吟诵,家长们反映孩子在家里听到后就马上答应,而且不逆反了,一些学生主动帮助家长来做家务了,晚上到家给长辈捶背、铺床。看来,经典就象一剂精神的良药,它驱走孩子内心的阴霾,让一个大大的“孝”字逐渐植根于的心田。

2.经典诵读让 学生成为谦谦君子

常听老师们这样评价:“孙老师教出的学生都彬彬有礼。”我知道,他们彬彬有礼的表现是与每天的诵读经典分不开的。我们的口号是“读圣贤书,行君子品,做有德人。”他们不会因小事而斤斤计较,因为他们懂得君子之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他们彬彬有礼,是因为他们懂得做人之道,“不学礼,无以立”; 他们重视学习,更重视做人,是因为《弟子规》道出了学习的最佳程序“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班干部很有威信,是因为他们懂得了当班干部之道,“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他们互相谦让,与人为善,因为他们懂得“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经典中这如许的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人生哲理等,在逐渐改变着孩子们的生活、学习习惯,经典文化的那份厚重与深远,使学生们成为品德高雅的少年君子。

3.经过经典的浸润,使学生幸福一生

当代社会,物质的富足非常容易滋生浮躁心、傲慢心,有些人甚至会产生无法摆脱的困惑和焦虑,或对活着的意义和价值产生疑问,从而厌倦生命、质疑社会。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对学生读经典寄予了很大的期望,他说:“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由经典奠基可以激发起他们一生对文化的向往。”经过经典的涵养,学生们从小树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人生志向,从小懂得担当责任,懂得如何更好的实现人生的幸福和成功。

每日诵读经典,经典中的语句有如涓涓细流,洗涤孩子们思想上的污垢,滋养孩子们的精神,使他们的思想健康,精神饱满,人格健全。每日诵读经典,是一生文化的储蓄,一生幸福的储蓄,经过中华经典文化的洗礼和浸润,学生的心灵就能“远离贫乏和平庸”,走进“高贵的精神殿堂”[3],从而拥有正确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拥有一生的幸福。

参考文献:

经典对子篇6

一、诵读方法的特色探索

第一,不求甚解,直面经典。我们不要求学生字字明其意,字字晓其情,而是通过讲解大概的意思,让学生领会主旨,熟读成诵。采取的方式是教师引领读,目的只是让学生听中念,听中学,念至熟悉乃至会背,即达到教育的目的。在实际操作中学校教师充分运用网络的优势,从网上下载了相应的影音资料,在学生诵读时充分加以运用。图文并茂的影音资料在学生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诵读经典的积极性和阅读的兴趣,从而使读经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二,故事导入,融会贯通。讲故事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解释传统文化经典的道理,学生容易听得进去,学得也轻松。《弟子规》和《三字经》当中有许多典故,教师在引导学生的阅读过程中,借助一些浅显易懂的小故事,引导学生既要诵读相关内容,还借助小故事加深对经典中相关人物高尚情操的理解。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进行交流,从而使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明白一个一个的道理。

第三,配置图画,浸润经典。古诗文经典比较难记,将枯燥的文字画成简易图画,可以使古诗文经典更加容易理解,同时还能有助于记忆。教师们有的会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己给文字配上图画,有的结合读写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书写一些经典的名言警句,用以布置教室的环境。学校的宣传图画及校园橱窗也精心选择经典元素,学校的广播也天天播放经典音乐,从而使学生浸润在经典的活动氛围,时时处处感受经典所带来的人文魅力。

第四,组织活动,加深体验。学校德育部门,在班级组织开展诵读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学校层面的各项活动,促进诵读活动的有序进行。如每天早读诵读一段经典美文,每天讲一个简短的小故事,每天用经典中的相关要求对照一下自己的行为,每月开展一次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竞赛活动等等。此外,学校还组织以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为主要内容的文艺汇演,如朗诵、吟唱、讲故事、背诵比赛、合唱等等,邀请教师、家长共同参与,以此检验和推进诵读活动的长效开展。

第五,亲子共读,家校联动。诵读活动是学校开展特色教育的有效载体,也是提升家长素质的很好的突破口。学校注意家校共读的亲子活动,布置家长在孩子作业完成的基础上,每天和孩子一起读一小段,或者抽空跟孩子讲一小段。家长孩子共同感悟,共同提高,使诵读经典成为家长孩子共同接受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熏陶的有效途径。

二、特色实践的硬件软件保障

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花费3万余元购买了经典诵读书目,不同年级不同书目,并做到每位学生一本书籍。每天早上有专人播放经典音乐,学生们在固定的15分钟里诵读经典,充分保障阅读时间。要求进行经典阅读的教师在规定时间进入课室,保障师资人员的齐备。学校还安排了每周一节的图书阅读课,开放了图书室、阅览室,让孩子徜徉在书海之中,形成浓郁的读书氛围。

三、开展各项特色实践活动

提倡学生写读书积累、心得。为使学生养成“多动笔墨多读书”的良好习惯,教师们还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积累、日记心得。暑假、寒假的作业布置都有读经典的感受,学生阅读、写作水平普遍提高。

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读书汇报课观摩、读书征文赛、读书之星评选等活动。学生读书、说书、交流书后感想蔚然成风。

开展班际、校际经典诵读大赛。“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人之初,性本善……”朗朗之声响彻云霄,各个班级在舞台上尽显诵读风采。学校举行“经典美文诵读活动”中学生梳起了高高的发髻,穿上了古人的长袍,或英勇悲壮,或顽皮活泼,那朗读架势和气势,真有些古代的神韵。老师们也参与其中,她们声情并茂的朗诵,充满激情的语言,赢得台下阵阵掌声。多姿多彩的活动,唤醒着师生心中的向往和期待,激发着师生心中的热情和对“读经典”的热爱。经典诵读使孩子们充满了活力;经典诵读,也使校园充满了勃勃生机。

四、探寻之路阅读品牌文化建设的主要成效

经典对子篇7

一、国学经典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孕育了中华民族诚信友爱、温文有礼的优雅人格。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如《论语》是我国古代一部十分重要的经典,它包含了立身、处事、为学、从政等丰富的人生经验和人生智慧。它融政治、伦理、道德与教育为一体,其核心是做人,是伦理道德修养。它提出的许多做人的原则和格言,如“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等等,具有普遍的意义。又如《弟子规》,虽然总共仅有1080个字,360句,但却把一个人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立身处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学等等的态度和礼仪概括得淋漓尽致。《弟子规》所阐述的道理,譬如“财物轻,怨何 生,言语忍,忿自泯”;“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泛爱众,而亲仁”等教诲,适用于不同宗教、不同种族、不同国家以及各行各业,男女老少。《弟子规》的编写次序也是中国古人教育经验的总结,符合教育的规律。其他的如《童蒙须知》、《孝经》、《礼记》、《颜氏家训》等一系列经典蕴含着优秀的传统美德,学习国学经典,可以让小学生系统地直面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接受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

二、国学经典文化的德育育人价值

1.国学经典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发展特点

及早让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经典,接受传统优秀文化的熏习,即是在他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佳的黄金时期,接触最具有智能和价值的经典。将这些经典积淀在脑海里,虽然他们这时还不完全理解,但会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其日后的人生态度和方向。“以文而化”,逐渐培植其福德、开启其智慧,从而奠定他一生的高远见识和优雅人格。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和阅历的增加,他们会逐渐加强对经典的理解,经典遂成为他一生开智、受益、励志、成长的源泉。

2.国学经典教育的精髓在于潜移默化而非灌输

学习国学经典不仅可以让孩子多认识字词,奠定大语文之根基,培养文化气质,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感悟圣贤文明,通晓启迪心智,陶冶品行,提高修养,培养儒雅风范,明白做人的道理,归根到底就是提高人的根本素质。在孩子们还不具备对古诗文经典充分理解力的时候,就把经典交给他们,乍一看莽撞,实际上却是文明传承的绝佳措施,幼小的心灵纯净空阔,由经典奠基可以激发起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孩子们从小接受这样的熏陶,国学经典将在他们心里埋下种子,随着他们慢慢长大,会与他们形影相随,对他们的一生都将产生积极影响。让国学经典点点滴滴融入孩子们的生活当中,让孩子们得到一种民族情感性格的熏陶,使孩子们养成孔孟所提倡的至大至刚的人格,至关重要。

3.国学经典中的大量的德育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容易理解,便于实际应用

《大学》强调:“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朱熹也指出:“小学学其事,大学学其理。”因此,经典的德育内容围绕人们的日常生活而展开,它重在告诉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为人处事的基本道理和准则,强调从日常行为规范做起,从孝亲、敬长、悌兄、信友做起,由近及远,从小到大,逐步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而不是远离生活实际的空泛的大道理。在实际生活中去操作,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习惯,这也是取得显著德育成效的一个重要原因。 国学博大精深,孩子开始接触国学就会有令人欣喜的变化。孩子在日常生活及行为中反省自己,找“过”并纠正自己。孩子很快就学以致用,到了家中,就开始对照着书纠正自己的一言一行。这种国学教育是一种新兴的教育方式,集育人、学习功能为一体,孩子既长了知识,又学会了做人。

三、国学经典教育的最终归宿是促进学生德育的发展

经典对子篇8

近几年,相继出现了一些有关幼儿国学经典诵读策略性研究的论文及研究报告,一方面肯定了在幼儿阶段进行国学经典诵读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又认为死记硬背的方法,违反了现代教育科学理论。鉴于此,幼儿在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时,既要积极剔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封建糟粕,又要对其诵读方法有很好地把握。但在实践教学中,幼儿诵读经典在整体上并未引起太多的重视。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全国城乡之间开展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的活动,但是收效甚微。笔者曾在西安市的小学及幼儿园做过详细的调查,对经典诵读较为重视的是本市的几个重点小学,利用课余时间,教师要求学生背诵了《论语》、《百家姓》、《三字经》、《笠翁对韵》、《弟子规》、《声律启蒙》等国学经典,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在绝大多数幼儿园中,对经典的诵读相对较为缺失,这一点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科学研究证明,孩子13岁以前是记忆力的最好时期,也是语言文化学习的最佳时期,更是道德观念、人文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进行国学经典诵读的教学,无疑是最佳的。并且人们还通过各种方法增强孩子的记忆力训练,诸如养成良好的记忆习惯、通过鼓励增强记忆信心、在游戏中训练记忆力、在兴趣中促进记忆力,而国学经典诵读即是一种一劳永逸最为有效的训练方式。

在幼儿启蒙教育阶段,重视国学经典诵读,使幼儿自小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料和精华,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思想积淀,对于幼儿人文精神的培养、人格的塑造有着至为关键的作用。

总的来说,现如今对于国学经典的诵读个别小学实施得比较好,而绝大多数幼儿园就缺失得多,这将是幼儿教育的一个极大损失,希望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幼儿国学经典诵读的必要性

要在幼儿阶段积极开展经典诵读,必须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认识到幼儿国学经典诵读的积极作用。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智慧的结晶。张瑞敏曾说:“孔子教我做人,老子教我做事,孙子教我赚钱”。老庄的达观,屈原杜甫的忧国忧民,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于乡里小儿”的高洁人格,范仲淹的以天下为己任……这些都是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精神瑰宝。再如,被鲁迅先生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司马迁的《史记》,除了具有高度的史学文学价值之外,在为人处事方面也给当今的人们以很大的启发:褒贬善恶,歌颂真善美,贬斥假恶丑,这里有爱国精神、忧民精神、奋发有为的精神以及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国学经典诵读篇目包括注音版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以及《四书》、《五经》等等,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以“不求甚解,但求熟背”的态度,使幼儿从小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使其道德、文化修养达到一个全新的境界。民国时期,我国之所以出现了许多学贯中西的大师级人物,与他们从小形成的国学文化积淀是分不开的,当然,这也是经典诵读的必然有效的结果。古人一向就比较注重国学经典诵读,从秦汉时期到清朝末年,语文教育最基本的教与学的方式就是熟读精思,口诵心惟,那么唯一的课程就是国学经典。古人尤其注重《四书》、《五经》的学习,比如《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总称为《四书》,据说它们分别出自于曾参、子思、孔子、孟子之手,合称为《四子书》。南宋著名儒学大师朱熹认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与此同时,在幼儿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也是符合党的十八大《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把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放在了突出的位置,核心价值向传统文化回归的宗旨。

当今社会,许多与国学经典诵读有关的研究报告、教学计划,往往强调的是在中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经典诵读习惯,而忽视了幼儿阶段,其实在幼儿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是非常必要的。“诵读”,顾名思义即为朗读和背诵,而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品,古人写诗作文,往往注重音律和谐,注重对仗对偶,讲究平仄相间,要求“两句之中,轻重悉异”,追求读起来琅琅上口,“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文言文骈散结合自不待言,诗词曲赋更是精美绝伦了。而幼儿又是记忆力“一心多用”的关键时刻,在长期的培养中,熟读成诵,这样才能从最初的“不求甚解”到日后的慢慢体会文本的内涵,潜移默化中完成了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学习。另外相对于孩子的中小学阶段,幼儿阶段学习的压力相对较小,可以有大量的时间进行学习,在孩子游戏的过程中,播放一些国学经典篇目,日积月累,效果自然是相当明显的。

三、幼儿国学经典诵读切实可行之方法

清代散文家刘大??在《论文偶记》中说“积字成句,积句成章,积章成篇,合而读之,音节见矣,歌而咏之,神气出矣。”在幼儿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记忆力的强化提升、口语表达能力的增强、幼儿人格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在进行国学经典诵读过程中亦应有切实可行之方法:

1、熟读熟诵、持之以恒

经典诵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坚持,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苏轼曾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都强调了熟读熟诵的重要性。

2、营造环境、激发兴趣

在家中,可以通过播放CD,播放背景音乐,营造国学经典诵读的环境;父母也可以同幼儿进行国学经典诵读的互相学习,或同幼儿一起观看一些有关国学经典的综艺节目,提高幼儿诵读的积极性;同样,在幼儿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竞赛,通过比赛,从而激发孩子们诵读国学经典的兴趣。据研究证明,幼儿的学习能力一直处于一种变化过程中,从出生的“一心多用”到长大后的“一心一用”,这个过程是一个衰退的过程。家长和幼儿园应该抓住幼儿这个特点,诸如,在幼儿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可以播放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录音,使幼儿“一心百用”,提高学习效率,达到教育目的。

3、积极探索、提炼方法

经典对子篇9

一、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儒家文化亦即宋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在其著名的《朱子家训》中言:“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子孙不可不教,童仆不可不恤。”进而具体来讲,“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故此,笔者在每周一节专设的国学诵读课上普及国学经典常识之外,还对学生吟诵的方法和技巧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利用晨读15分钟,课前5分钟和中午10分钟时间,每天保证半小时的诵读国学经典的时间,坚持在固定的时间内诵读古诗文,培养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好习惯。此外,每天大课间,在学生做完体操之余练习“太极拳”、通过“太极加吟诵”的方式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在独具特色的“经典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浩然“正”气。

朱熹在倡导要读书的同时,更注重读书内容要“精。”“学贵精不贵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到地也。”(《训学斋规》)在诵读内容的选取上,笔者参考语文新课标的要求根据学段特点选择不同的国学经典读本供学生诵读。例如:一年级《三字经》、《弟子规》,二年级《百家姓》、《千字文》,三年级《大学》、《笠翁对韵》,四年级《论语》、《诗经》,五年级《中庸》、《礼记》,六年级《道德经》(其中也穿插《春江花月夜》、《出师表》、《岳阳楼记》、《师说》等经典篇章以及一些小学生必背的古典诗词)。这些国学经典的背诵与阅读,不仅增加了低年段学生的识字量(读一部国学经典可识字数千,读国学经典两年最少可轻松认识3000多个汉字),也拓宽了中高年段学生的阅读量,直接、间接地提升了语文素养。学生以书为友,在与古圣先贤对话的过程中,广博知识,淬炼为人“正”气。

二、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班级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充分利用儿童节、学校艺术节(以经典诵读、舞台剧表演等艺术形式展示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情况)、国学书法赛与故事会、国学感想征文、手抄报等活动,不仅使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体会阅读的快乐,同时还以每次活动为契机,带动广大家长积极参与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此外,笔者还建议家长开设“一家经典时刻”,希望家长尽量抽出一定时间,每天在孩子放学后、睡觉前,与孩子一起学习,进行“亲子诵读”。开展多种形式的家庭诵读、调查和评比的基础上,每学期会评选出每个班的“书香家庭”3-5个,颁发学校的奖章和证书,并在学校范围内大力表扬。

经典对子篇10

关键词:语文教学 经典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7-073-01

所经典,是经过岁月的淘洗,时间的考验,最终被人们所选择并流传下来的传统典籍。这些经典著作蕴涵着中华古文明的精华,有着丰富的文学给养,可以让我们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从中吸取力量,提升自己的素质。文化经典与文学名著阅读早已被写入《考试说明》中,可见经典阅读在语文学习及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一、经典阅读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考试说明》中要求的文化经典为:《论语》《孟子》《庄子》;中国古代的文学名著为:《红楼梦》《三国演义》。其实除了这些作品外,入选语文课本的诗词以及文言文都是传统经典作品,它们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对于语文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1、经典阅读可以扎实文言文功底

文言文教学中要求学生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常见文言现象。文化经典及诗词、文言课文等就是这些知识点的载体。学生只要能熟读这些文本,文言文的阅读难点基本上就攻克了。例如,《孟子》中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其中的“老”“幼”就是讲解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现象的好例子。不管是《论语》《孟子》《庄子》还是文言文篇目,只要能熟读,就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掌握基本的文言现象,达到高考的要求。

2、经典阅读可以积累写作素材

传统经典中有很多经典的文学形象和故事题材,在现在的文学作品中时不时还可以发现传统经典中形象的影子。可以说传统经典是文学的源头,其中可以利用和挖掘的写作素材是极其丰富的。

调查学生的现状发现,不少的学生因为平时读书少,积累不够;又缺乏观察能力,不能很好地发现学习、生活中的写作题材;所以即使是简单的命题作文,也难以对付,只能生搬硬套作文书上的相似内容。

鉴于此,我们应该提倡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从经典中找素材,从经典中找形象。分析高考满分作文,我们发现有一大部分作文就是因为能很好地从经典作品中取材而从众多的考生作文中脱颖而出的。例如,写薛宝钗、林黛玉、贾宝玉等文学形象;写李白、苏轼、陶渊明等文学名人。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世界里,一定能有学生作文的素材。

3、经典阅读能够提升思想认识

传统经典的意义不光在于提供我们经典形象,这其中蕴涵着深邃的思想,对于修炼我们的人格,提升我们的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人生经受挫折时,不要忘记吟诵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因为它能增强你战胜困难的信心。在不被人认可之时,不要忘记告诉自己李白就说过,“天生我材必有用”,因为它能让你顺利走出困境。不光这些,古人还告诫我们人生“譬如朝露”,珍惜时间,不要等到白头时“老大徒伤悲”;“勿以善小而不为”重视从小处积累自己的善行,要善养自己的浩然之气;学习时要“温故而知新”,要“学而时习之”;做事时要注意“欲速则不达”。

传统经典阅读可以让我们的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学习写作方法,积累写作素材,还能提升思想认识,总之,经典阅读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对于语文教学有着重要价值。

二、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促进经典阅读

认识到经典阅读的重要性,我开始积极探索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爱上经典阅读。有以下几点初浅的认识。

1、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

学生都喜欢听故事,于是我就把《红楼梦》《三国演义》中的精彩故事截取出来在课堂上讲给大家听,有时故意在最精彩的地方停下,让学生自己回原著去找结果。这样一来引发了一大批同学的阅读兴趣。学生因故事而开始阅读原著。或者也可以把学生感兴趣的人物的故事一个一个串起来,例如学生喜欢诸葛亮、关羽、赵云等人物形象,我们就可以把他们的典型故事串起来。这样便于学生掌握人物形象,同时也激发他们阅读原著的兴趣。

2、提供学生阅读交流的平台

让学生自己推荐好书。语文组开展了“好书我读我推荐”读书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读后感,书评等形式向同学介绍自己读过的好书。一则可以把好书推荐给大家,再则可以和大家交流读书的心得,形成自己的观点,加深对所阅读作品的认识。

让学生评论经典人物以及精彩的故事情节。记得学生对《三国演义》中曹操的评价就很精彩,究竟是英雄还是奸雄,学生争论的很激烈。不光让学生再次熟悉原著中关于曹操的情节,而且还趁热打铁让学生课外阅读了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我还在所任教班级设立“学子讲坛”,让学生来品读经典著作,与大家分享读书心得,其中最成功的就是有四位学生对于《三国演义》的品读。因为他们几个人的带动,全班掀起了读《三国》的热潮。

让学生赏析经典名句。例如,让学生赏析《论语》中的“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学生能结合晋江本地婚丧嫁娶的习俗来讨论继承节俭美德的问题,以及排场与情感的问题。我想这样就能使传统经典阅读变得有意义。

3、做学生忠实的听者和读者

尊重学生的阅读心得分享,对学生的每一次发言,都以认真的态度对待。不光要听,还要给他们真诚的肯定及建议。通常在学生分享完自己的读书心得后,我会花上几分钟的时间让其他学生来评价或者质疑,最后我也会谈谈自己的感受,在与学生平等的基础上对话,让发言的学生有成就感,品尝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