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好的大学十篇

时间:2023-04-06 00:12:51

世界上最好的大学

世界上最好的大学篇1

麻省理工学院,简称麻省理工,坐落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都市区剑桥市,是世界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学 。

麻省理工学院创立于1861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麻省理工学院借由美国国防科技研究需要而迅速崛起,在二战和冷战期间,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对计算机,雷达以及惯性导航系统等科技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

麻省理工学院素以顶尖的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而著名,拥有林肯实验室和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 ,位列2016至17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工程学世界第一,计算机科学第二,2017至18年全美研究生院排名工程学第一,计算机科学第一 ,与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一同被称为工程科技界的学术领袖 ,截止至2018年3月,麻省理工学院的校友,教职工及研究人员中,共产生了91位诺贝尔奖得主,6位菲尔兹奖得主以及25位图灵奖得主。

2017至18年度,麻省理工学院位列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一 。

(来源:文章屋网 )

世界上最好的大学篇2

2017关于世界问候日的广播稿【一】

合: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王:康和实验小学红领巾广播又和你见面了!

谢:本期的节目由我们为大家主持,我是主持人谢宇杨。

王:我是主持人王艺彤。

谢:我们这期红领巾广播为大家准备的栏目是《世界问候日》

王:一句您好,或一个微笑,甚至是一个拥抱!

谢:都可以把温暖的问候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驱散这初冬的寒意,带来彼此温暖的爱意。

王:同学们,你们知道 4月21日是什么节日吗?

谢:对,是一个世界性的节日世界问候日。

合:拒绝冷漠,传递温暖 三(3)班世界问候日红领巾广播现在开始!

王:清晨醒来,看到自己的家人,朋友,同学,你有没有微笑的问候一句早上好

谢:路上遇到熟悉或陌生的面孔,有没有轻声的问候一句你好 hi,hello临睡前,有没有和最亲爱的人互道一声晚安

合:在这个特别而又温馨的日子里,让我们给自己的父母长辈、亲朋好友送上一份温 暖的问 候 ,一 个 舒 心 的 笑 容 ,一 条 祝 福 的 短 信,把快乐带给整个世界;

王:让校园中忙碌的人们感受到别人的关怀,让彼此牵挂的双方来一个真情的告白。让我们在传递祝福中体验幸福和快乐!

谢:世界问候日起源于1973年4月21日,当时正逢第四次中东战争,为促进埃及与以色列之间的和平,来自澳大利亚的姆(mu)可马克与米切尔兄弟两人,自费印刷了大量有关问候的宣传材料寄给世界各国政府首脑及世界知名人士,向他们阐(chan)述设立世界问候信的重要意义,扩大世界问候日的影响,第一个世界问候日就这样诞生了。

谢:现在已有146个国家响应世界问候日,世界问候日已成为一个全世界祈祷和平的节日。联合国还曾经发行过一套世界问候日邮票,希望人们借助信件传递友爱,给每个人都带去一片好心情。

王:如今在城市中生活,人们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淡薄,问候语成为日常礼仪重要却容易被忽视的一环。

谢:问候不只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温暖的传递。它不是利益交易的开始,是人与人交流的起点。

合:世界问候日,今天你问候了吗?下面是一些丰富多彩的问候方式,请看图片!

谢:这是国家领导人问候老人,这是同事间的问候,这是我们的春节:拜年啦!

这是清晨上学同学们之间的问候。问一声:你最近好吗?,还有中国人见面最喜欢问:吃饭了吗?等等。。。

王:生活从微笑开始,同学们微笑吧,把微笑带给身边的人,让幸福离我们越来越近。

谢: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让我们真诚地送上一丝关爱,一缕温情。

王:对灾区孩子们的关怀,体现了同学们的爱心,和丝丝真情。比如我们学校以前组织的捐款活动!

您对别人的无私帮助,温暖了对方,也幸福了自己

王:世界问候礼仪,你们知道吗?有请朱杰伟同学来为我们讲解筷子的礼仪

谢:如果你有幸去越南旅游,那么你了解越南的称呼礼仪吗?下面有请陈宇轩同学来为我们讲解越南礼仪!

合:下面请同学们全体起立,请给予我们敬爱的老师以及亲爱的同学

您最真挚的微笑和问候 !

合:让我们随着音乐,全体同学一起,共唱一首问候歌!

合:亲爱的同学们,世界问候日只有一天,但我们的关怀与牵挂可以超越时间、跨越空间,用爱编织成无形的丝线,将心与心串连在一起。

世界问候日红领巾广播到此结束!祝你们每天快乐好心情!谢谢大家!

2017关于世界问候日的广播稿【二】

4月21日是世界问候日,世界问候日的宗旨是由最初的通过寄发问候信,呼吁和劝告有关领导人放弃军事手段,以和平方式解决分歧,呼吁世界名流为促进世界和平发挥作用,发展成为以促进人类相亲相爱为主题。

同学们,我们将如何度过这个有意义的节日呢?怎样把问候传递给身边的人呢?我们不妨这样做:上课前,请整齐地起立,用一声真诚的老师好表达对老师的问候;放学后,请向老师和小伙伴们道声再见,挥手告别;到家后,请为工作了一天的爸爸妈妈递上一块毛巾、送上一杯水,感谢他们的辛勤劳动......

世界上最好的大学篇3

   2022年最新《世界未解之谜》读后感

  读了《世界上的未解之谜大全集》这本书以后,我认识到了世界的奇妙。

  这本书讲了世界上所有的未解之谜,比如:百慕大、uFo、金字塔、远古文明还有各种的神灵事件……

  虽然这本书我没看完,但是书中有却有一个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文章。那篇文章说的是关于我们人类的“第三只眼”哦!

  “第三只眼”是人类民间传说中,只有神仙才会有的一只特殊的“眼睛”。据传说,神仙的两只眼睛和凡人的眼睛是一模一样的,可是神仙的额头上却会比我们人类多一只眼睛,在传说中,人们都称这只眼睛为“天眼”。传说中,“天眼”可以看到妖怪的原样,还有各种鬼灵……

  但是你肯定没有想到,我们这些正常人也有一只“天眼”哦!

  科学家在一次研究头壳骨的时候,惊奇地发现,在我们人类头壳骨上额头的位置上,有一个小孔,据科学家调查后,确认了这个小孔是我们人类眼睛的孔,之后,科学家们把这个小孔叫做“松果腺体”。

  读了这本书,我感觉到这个世界上一切皆有可能,连我们人类都有了“第三眼”,我想:只要我们努力学习,让科技发达,人类就会变成了无所不能的“神仙”。因此,我们要好好学习,以后成为一个人才,为世界出一份力,为科技出一份力!

  2022年最新《世界未解之谜》读后感

  原本喜欢玩电脑的我,此刻喜欢看上了一本书,什么书有这么大的力量能把我和电脑分开呢、那就是《世界未解之谜》。

  俗话说得好,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这几天我读完了这本书,这本书分为天空、大地、历史、名人、人类、生物等方面介绍了许多人门还没解开的谜题。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一个事例:百慕大三角。它是飞机和船只的噩梦。进入百慕大三角的船只和飞机不是消失的无影无踪,一点残骸和遇难者的尸体都没发现,就是被传送到另一个地方,而且上方的所有人都会变老或变年轻。在百慕大三角上吃饭,会使刀叉变弯。还会使人起死回生。科学家提出了不一样的观点,比较使人信服的说法有磁场说和晴空湍流说,甚至有幽灵潜艇说。我想:百慕大三角可能是外星人的基地,而幽灵潜艇就有可能是外星人派来监视我们的工具。

  读完了这本书,我心里想:我们生活的地方看似普通,在某个角落就有可能有着一些不平凡的事物。而我们就要用我们的眼睛去认真观察,把它们发现。我此刻必须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成为科学工作者,来发现和破解地球上的所有的未解之谜。

  2022年最新《世界未解之谜》读后感

  纵古今,横千里,自古以来世界的奥秘是人类孜孜以求而又遥不可及的,地球和宇宙孕育出许多奇妙的生灵、奇妙的现象,在博大的世界中,它们在静静地等待着我们去探索,久而久之就集成了一本书,它就是《世界未解之谜》。

  我很喜欢看课外书,并且,异常喜欢看科学方面的书籍!在去年暑假爸爸妈妈就陪我到新华书店买了一本《世界未解之谜》,总是算让我如愿以偿了。

  这本书资料全面,上至天文地理,下至人文社会、动植物,都有集中而全面的介绍与阐述。本书一共分为四大类别:地球秘境、神秘的自然现象、历史悬案以及人体未解之谜。比如:宇宙到底诞生了多久,他的未来和过去究竟是什么样?百慕大三角让许多过客莫名其妙的失踪,到底是什么神秘的力量在作祟?举世闻名的金字塔是人类的杰作,还是外星人的遗迹?牛顿精神失常,欧洲军事天才拿破仑英年早逝,莫扎特和黑衣使者,历史中究竟隐藏了多少玄机?UFO频频光顾地球是真是假,他们是在探索这美丽的星球,还是在追寻他们失落的回忆等。

世界上最好的大学篇4

关键词:吉尼斯;标签化;注意力经济;中国

“吉尼斯世界纪录”素有“普通人的奥运会”之称,作为配套产品,连续出版已半个多世纪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自身已打破一项纪录:《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以 37 种语言、在全球100多个国家累计销量已达1亿册,由此成为世界上最畅销的版权图书。①如今,《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全球年销量三四百万册,按照《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2013)》中文版定价168元人民币计算,单此一项的销售码洋就达数亿元。

一、由“争论”引发的出版创意

“吉尼斯”原是一种啤酒品牌的名字。1759年,爱尔兰一位名叫阿瑟・吉尼斯的酿酒师买下都柏林近郊一家已停产的酿酒作坊,创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酿酒厂 。关于吉尼斯世界纪录创意的由来,目前流行以下这个版本。1951年的一次狩猎行动中,吉尼斯酿酒公司执行董事休・比弗与他人就哪种鸟类飞行速度最快展开了争辩,双方各执一词。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后,他们的分歧依然没有定论,因为当时并没有记载各种纪录的读物。受此启发,比弗决定出版一本记载各种“世界之最”的书,以供世人参考,书名就叫《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这一创意为吉尼斯世界纪录评选活动奠定了基础,“无论印刷的书籍怎样缺少独特的个人印记,就像课本和百科全书,但是人们把印刷的书籍看作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之声的潮流几乎难以抗拒”。②

比弗把主持编纂《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的编务委托给了一对孪生兄弟――诺里斯・麦克沃特和罗斯・麦克沃特,新组建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公司总部设在伦敦。麦克沃特兄弟都是牛津大学毕业生,获经济法硕士学位,且曾在英国皇家海军服役。他们在伦敦开了一家资料收集站,掌握着诸多数据和文献资料,此举既可以满足两人从小就喜欢收集奇闻趣事的嗜好,也能为报刊等机构提供资料查询服务。收到比弗邀请后,麦克沃特兄弟欣然加盟。

1955年8月,第一版《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面市。这本只有198页的小册子共分12项,包括运动、科学、商业等栏目。新书出版后,百千册样书很快售罄,在英国当年的畅销书榜上,《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赫然在列。公司趁热打铁,接连又推出了法文、德文和日文等版本,远销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吉尼斯”由此成了爱尔兰的一张名片。

二、“世界之最”的标签化运作

吉尼斯世界纪录及其配套图书最大特色即是对“世界之最”的评选与认可。“世界之最”评选模式带有鲜明的标签化运作色彩。“贴标签”一方面对一些人和事物进行划分归类,概括他们的共同特征并将其概念化,另一方面,人们对此类人和事物容易形成一种刻板印象,当现实中发生同这类人和事物相关的现象时,人们往往把该标签作为一种参照标准来进行分析、判断,通常伴随着个人的价值评价和好恶感情,一如美国新闻评论家和作家沃尔特・李普曼有关“舆论”与“成见”的论述:“我们的见解不可避免地涵盖着要比我们的直接观察更为广泛的空间、更为漫长的时间和更为庞杂的事物,因此,这些见解是由别人的报道和我们自己的想象拼合在一起的”。③

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一旦,不少媒体往往以此为噱头进行报道,以期引发大众关注。如2014年1月,香港一家寿司连锁店为庆祝成立10周年,制作出一张由20647件寿司组成的拼图,拼图面积逾37平方米,打破“最大寿司拼图”的吉尼斯纪录,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CCTV-13)等媒体即对此展开了报道。此前,德国女子贝缇娜・道夫曼自1993年以来共收集了一万五千多个不同时期的芭比娃娃;美国拉斯维加斯专业歌手克里斯・沃尔顿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手指甲,她的左右手指甲各约三米长……诸如此类的奇闻轶事,在《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中比比皆是。

标签化模式固然可以简化人的认知过程,起着以简驭繁的效果,但同时会导致过度概括,导致个体认识的僵化,造成认识上的过度概括化,进而陷入追求“世界之最”的盲目崇拜中。2004年8月,马来西亚的一位女子与6000多只毒蝎一起生活在玻璃箱里,最终以“与毒蝎共处36天”打破了吉尼斯纪录。在36天里,这位女子被蝎子蜇了17次,还发过高烧。好在她最终挺过来了,“我得到了我想要的”,破纪录者事后说。④这种以命相搏的纪录价值几何,自然值得商榷,以致有人假设如果世界纪录中有“最无聊的书”这一项,那么《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当选正合适,有反对者则认为:这个世界本来就很无聊。

三、“注意力经济”下群体心态暗合

在“注意力经济”时代,“世界之最”的标签化运作模式无疑是产生世界影响和商业效益的捷径之一,特别是在全球化语境下的互联网时代,信息往往过剩,稀缺的资源是人的注意力。“世界之最”评选模式因其“全球第一”的心理预期与潜在影响,对引发大众注意力及参与此类事件提供了平台。

每年,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人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如2012年约5万人进行申报,其中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申请人数占主体。申请者通常6周内会收到反馈,这一过程免费,除非要求走绿色通道加速受理或请认证官到现场认证。作为一家认证公司,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内容有其“消闲”“好玩”的表征,加之相对开放的平台、媒体的跟踪报道、大张旗鼓的授牌仪式,足以满足大众自娱猎奇、追名逐利、挑战极限等不同诉求。“群体通常总是处于一种期待注意的状态中,很容易受人暗示,一些轻易在群体中流传的神话之所以能产生,不仅是因为他们极端轻信,也是事件在人群的想象中经过了奇妙曲解之后造成的结果”。⑤因提交的申请千奇百怪,《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的内容显得五花八门:1992年,英国人保罗・林奇在伦敦做了124个俯卧撑,获得“单指做俯卧撑次数之最”,而加拿大人肖恩・香农于1995年背诵了《哈姆雷特》中那段“生还是死(to be or not to be)”的著名独白,因能平均每秒念10个单词而被评为“说话最快的人”……

经过多年调适,吉尼斯世界纪录公司要求所提交的申请逐步取意“严肃而有趣”,一项事实只有经过论证、审核和评价,才能成为吉尼斯世界纪录。主观色彩太强的申请或有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挑战将会被驳回,如“我的孩子是世界上最漂亮的”“让婴儿举哑铃”等。与吃喝有关的项目被控制在1分钟内,这类纪录容易对民众健康的生活方式产生误导,还有浪费资源之嫌。正因为有了上述游戏规则,吉尼斯世界纪录虽然九成以上申请不被认证,但诸多民众仍好此不疲。美国人阿什里塔・弗曼是目前拥有最多吉尼斯纪录的人,他先后创造了430多项世界纪录,其中包括用110种语言朗诵一首印度诗歌以及打造出了重达9979公斤、长23米多的“世界最大铅笔”。

因许多企业常常想借吉尼斯之名来扩大影响,吉尼斯有时是世界纪录的解决方案提供商。美国某棒球场曾找到吉尼斯寻求帮助,经过沟通之后,吉尼斯抓住当地人喜欢夜里打棒球的特点,制定了一个比拼“夜里戴墨镜看球赛人数最多”的方案。在前期宣传中,棒球俱乐部会告诉所有人观看比赛时一定要戴上墨镜,以便打破一项世界纪录。⑥比赛当天,吉尼斯派认证官到现场拍照、统计人数,然后颁发证书,一条新的世界纪录就此诞生。

四、海外拓展寻路中国

《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每年更新部分内容后推出新版本,其所掀起的旋风也刮到了中国。早在1988年,中文版《吉尼斯世界之最大全》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内文650页,32开本,定价5.95元,其底本为美国矮脚鸡图书公司1987年版本。20世纪90年代初,吉尼斯世界纪录公司与上海大世界游乐中心有过为期三年的合作。此后,吉尼斯方面更换了中国商。经授权,2000年版《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和吉尼斯世界纪录公司合作出版。

2002年,隶属于辽宁出版集团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中国)申报中心成立,这是目前吉尼斯世界纪录有限公司在中国的唯一机构。该中心第一个被收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的项目是江西庐山恋电影院。《庐山恋》自1980年上映以来,该影院每天从早到晚只播放这部影片,最终创造了世界纪录。2005年10月,吉尼斯世界纪录(中国)申报中心专门为《孔子家谱》和“女书”颁发了证书,它们都曾在德国法兰克福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展出。《孔子家谱》被认定为世界上最长的家谱,从公元前8世纪至今,家谱上已记载了86代孔子先祖及直系后裔。相对于上述经过时间淘洗、积淀的世界纪录,近年来,中国不少地方动辄启动“万人齐刷牙”“千人弹古筝”等类似的活动,以期用中国式人海战术冲击世界纪录,这些举措颇有几分“刻舟求剑”之感,也与吉尼斯世界纪录评选宗旨背道而驰。

吉尼斯在中国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自吉尼斯世界纪录项目被引入中国后,中国版“基尼斯”“切尼斯”随之诞生。如“切尼斯”是“Chinese”(中国人)的音译,“切尼斯纪录”意指“中国人的纪录”。吉尼斯一度把“切尼斯”告上法庭,称对方侵犯商标权,该上诉最终因理由不足被驳回。2004年,《世界首创纪录大全》问世,这部由商务印书馆国际公司出版的图书,号称“中国人自己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堪称《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姊妹篇”“为了弘扬首创精神、鼓励探索和发现,《世界首创纪录大全》编委会接受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单位和个人的首创事例的申报,将陆续在一些国家设立申报中心”。⑦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吉尼斯公司方面打破将全球纪录汇集为一册图书的惯例,将《中国的吉尼斯世界纪录》相关授权给了中国国际出版集团旗下的海豚出版社。吉尼斯公司这一做法,深谙本土化之道。出版《中国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不失为《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的品牌延伸,也是应对“基尼斯”“切尼斯”以及《世界首创纪录大全》这些主要竞争对手挑战的变通之举。此外,吉尼斯公司还与中央电视台合作,已录播约百期系列吉尼斯世界纪录――《正大综艺・吉尼斯中国之夜》。《中国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不少内容即来自《正大综艺・吉尼斯中国之夜》。图书与影视作品的内容融合,吉尼斯可谓棋先一着。

一本(套)书带来基业长青,中外出版界不乏先例,《哈利・波特》《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都堪称其中翘楚。有瑞典考古学家根据《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的创意,编写并出版了《古代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编者对大量旧纪录进行了梳理,分门别类,如古代最高的人身高为2.88米,最矮的人只有0.6米;古罗马皇帝奥古斯都曾因一只小鸟能喊出“欢迎凯撒”这样的吉利话,以相当于12万欧元的价格将其买下。从2008年开始,吉尼斯公司出版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游戏版》,发行量达数十万册。近年来,随着吉尼斯iPad应用软件的推出,《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开始涉足电子书,该系列图书创造的纪录和传奇仍在延续。

(刘火雄,中国传媒大学编辑出版专业博士生)

注释:

① 相关数据主要参阅吉尼斯世界纪录公司网站[EB/OL].http:// /zh/history.aspx.

② [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9:194.

③ [美]沃尔特・李普曼.公共舆论[M].阎克文、江红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社,2002:65.

④ 石城客.有些变味的吉尼斯纪录(上)[J].祝您健康,2006(10):8-9.

⑤ [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冯克利译.桂林:广西 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64-65.

世界上最好的大学篇5

关于《世界是平的》读后感范文最新   《世界是平的》这本书是当前畅销全球的关于经济全球化的书,让人在阅读的乐趣中了解经济全球化。世界被十辆推土机推平了,各肤色各人种的竞争机会平等了。托马斯·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向读者阐述了可能大家都在经历但却没有认真思考或意识到的一个问题:世界正发生着显着的变化,科技、政治和经济革命正在消除各种壁垒,让世界变得更加平坦。平坦后的世界,竞争环境变得公平了,大家的机会也都渐渐变得越来越均等了。这些观点都在启发人们思考该如何面对这场正在发生的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全球化变革,如何调整自己来迎接这场变革。这本书与其说是介绍经济全球化的书,不如说是一本以经济全球化为主题的长篇新闻通讯加狂想。

  事实上《世界是平的》这本书并不是一本很严谨的经济学类的书籍。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众人皆知的事例,以及所有人都必须正视的热点问题,讲述了全球化的状况,以及它对人们所带来的影响。作者弗里德曼以他独特的视角给我们描述了世界正在变平的过程及其原因,他将全球化分割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级即其所定义的全球化1.0版本,始于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从1492年持续到1800年,国家和政府在宗教与帝国主义的影响下,利用暴力击碎国界的藩篱,将世界连为一体;第二个阶级即是他所指的全球化2.0版本,这一时代从1800年左右一直持续到20xx年,这时,推动全球化的主要力量是跨国公司,这些公司到国外去寻找市场和劳动力,运输成本与通讯成本的下降推动了一体化的进程;第三个阶段即全球化3.0版本,世界从20xx年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整个世界进一步缩微,人们可以作为一个个体走向全球,轻而易举地参与全球化,将他们联系在一起的是电脑、网络和各种软件等,全球化3.0版本的推动力则来自个人,世界被进一步拉平了。

  弗里德曼以他独特的视角讲述了世界正在变平的过程,他在书中援引了很多热点话题,介绍了诸多令人瞩目的市场和炙手可热的行业。开发源代码、外包、离岸生产、供应联合搜索技术等被描述成为铲平世界的10大动力,而中国、印度等国家和一些站在全球顶尖位置的公司和机构,则被描述成为变平的世界中举足轻重的角色。他把所有的这一切编织在一起的时候,却揭示了一个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全球化的趋势。它正随着那些动力,在地球各处勇往直前、势不可挡,世界也因此从一个球体变得平坦。

  整本书的内涵远不止这些,细微之处仍需研读,《世界是平的》将竞争和合作的平台延伸至整个世界,在强烈的使命感和紧迫感的驱使下,我们每个人都应积极思索,努力使我们自已以及国家在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面前赢得先机。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吸收新知识,不断结合自己工作实际,丰富自己管理知识和提高管理水平,才能在这平坦的世界竞技场下拥有一席之地。

  “世界竞赛,正在被抹平”,这个观点多次在书中出现,发展中国家也好,发达国家也罢,竞争的环境及外在因素尽管有差别,但也应该看到差距在逐步的缩小。竞争和挑战是我们必须加入全球竞争的行列,学会运用平行思维的观点看待问题,改变我们的经营思想,以创新的态度修正自己的理念去适应新的环境及外界的变化。

  对于处于经济全球化中的我们,特别是作为一个个体,不学习、不创新,工作上原地踏步,到最后只能被企业和社会淘汰。所以我们要做到:第一,不断地学习吸收新知识;第二,不断地巩固已学到的知识;第三,不断地了解同行业的发展状况,把握市场发展的趋势。只要不断的提高自己,让自己永远保持很强的竞争力,才能在平坦的世界竞技场下拥有一席之地。第四,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潜力可挖,我们应该给其他人提供一个很好的机会,能让他们发挥他们的潜力去为社会创造财富。一个不能发挥人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的事业必然会失败。

  关于《世界是平的》读后感范文最新

  《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这是一本畅销书,从20xx年开始就有朋友推荐,后来它又被列入了单位读书活动的目录中,我随便翻了几页,便没有继续读下去,因为觉得书中好多术语,让学文科的我云里雾里。直到这次为参加中心“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读书活动,我才又把这本书翻了出来,静读之下,竟发现这本书原来是如此精彩。

  在本书中,弗里德曼主要讲全球化。按照他的观点,全球化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他称之为全球化的3.0时期。全球化3.0缩小和平坦化了整个世界,并且将竞争场夷为平地,使得人们可以全球合作,跨国公司可以利用世界各地的资源优势,以最适合的成本,将最适合的工作放到最适合的地方全世界每个角落,各种肤色、各种人种都参与其中,充分地利用全球化带来的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最终,那些最有创意的企业和个人将是胜出者,而全球化也会在地球各处勇往直前、势不可挡。

  通读全文,作者生动的事例和富有哲理的语言深深吸引了我,让我受益颇深。

  感悟之一:“我们的理念就是不断学习。你会不断接受挑战。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谁能干些什么也是没有止境的。”

  是的。学海无涯,只有在不断地学习中,我们才能进步,才能挑战自我,干曾经自认为自己干不了的事,达到能力的最高值。作为新的“中心人”,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我应该更注重学习,拓展自我,因为我们的服务工作理念是 “为您服务,是我们的职责,让您满意,是我们的追求”,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满意的服务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作为外经贸局窗口的工作人员,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对现有的商业模式、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给我市的外向型经济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而要想在世界变平的过程中抢抓机遇,推动我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从“制造者”角色向更高、更多元的价值链上提升,首要的是我们从事外经贸的工作人员要解放思想,超前学习,培养一流的业务素质,时刻准备“改变”,因为“对那些没做好思想准备的人来说改变是最难的,对那些不愿意改变的人来说改变是最难的。但是改变也是自然的,它不是什么新鲜事。有所变化是至关重要的”。

  感悟之二:“在非洲,瞪羚每天早上醒来时,它知道自己必须跑得比最快的狮子还快,否则就会被吃掉。狮子每天早上醒来时,他知道自己必须超过跑得最慢的瞪羚,否则就会被饿死。不管你是狮子还是瞪羚,当太阳升起时,你最好开始奔跑。”

  这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则 ,也是人类社会的。优胜劣汰,不进步就落后,人只有时刻保持警惕的头脑,自加压力,敢于争先,才能不被“吃掉”或者“饿死”。 作为全市外资经济管理部门,我们与全球化关系紧密,我们应更早认识到全球化3.0时代的到来并抢抓机遇、与时俱进。正如作者所说,地球是圆的,但世界是平的。在我们睡大觉的时候世界正在发生着惊人的变化:被快速的摊平或铲平,因此,我们应不断询问自己:在当今全球竞争机会中我们究竟处在什么位置?我们可以如何与他人进行全球合作?“世界被铲平,你也感受到铲过来的那股力量时,请找一把铲子向自我的内在挖进去。千万别想要筑墙。”“认真而仔细地审观一下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并清楚地了解在一个坦平世界中这意味着什么。”“如果你想在这个平坦化的世界中蓬勃发展,你最好记住,只要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就一定会发生,而且比预想的速度更快。”

  最后,我想说,世界变平了,让我们迎着太阳奔跑吧,“我们不但要与狼共舞,我们也要做狼”!

  关于《世界是平的》读后感范文最新

  在今年,我阅读了这本书:《世界是平的》。俗话说“开卷有益”,《世界是平的》这本书着实令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全球化进程分为3个伟大的时代:第一个时代,这一时期全球化是由“国家”的力量在拓展,从哥伦布起航开启世界贸易开始,世界变圆了;第二个时代,这一时期“跨国公司”扮演着全球化的重要角色,世界变小了;第三个时代,这一时期的全球化将以个人为主,在全球范围内合作与竞争以至将世界变为平地,世界变平了。

  这个世界因为有了信息技术,所以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变平。在这样的时代,竞争的平台已经被推平。信息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使人与人之间的竞争环境变得公平了,大家的机会也都渐渐变得越来越均等了。科技、政治和经济革命、信息革命正在消除各种壁垒,让世界变得更加平坦。每个人都得找到他的特长,找到他的特别而有价值的贡献力。

  这个世界需要我们的热情、毅力和好奇心。本书的作者汤马斯佛里曼认为:PQ+CQ>IQ(热情,毅力,好奇心比智商更重要)。在这个信息时代,我们可以从网络上学到任何东西,如果你不获取,哪怕拥有再高的智商也不重要,问题在于你是否知道如何获取。永远不要觉得自己做的已经足够了,永远要不断地学习和进取。

世界上最好的大学篇6

在对文学作品评判的标准上,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差异很大。在国内获得大奖的文学作品,在国际性文学奖上却很难得到公认。目前中国唯一的政府类最高文学奖———茅盾文学奖有如下评选标准:“有利于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有利于倡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有利于倡导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有利于倡导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显然,这些评判标准与世界文学奖的评判标准有着许多差别,世界性的文学奖更注重的是一种语言和精神的深度。另外,对于优秀世界文学作品的评判标准,王宁教授认为,主要看作品是否超越了作者自己的民族、语言、国别等,并拥有一定数量的本民族、本语言之外的读者。这也意味着作者自身创作时所用的写作语言是不是世界通用语言,或者作者的原著是否经过翻译中介传播给本土以外的读者。一部作品只有让本土以外的不同民族、不同国别的更多读者所熟知才具有世界性的特点,这是评判一部作品是否成为世界文学作品的首要因素。世界文学并不意味着只是一种模式的文学,而是仍保持着各民族原有特色但同时又代表了世界最先进的审美潮流和发展方向的世界文学。在世界文坛上,迄今为止有许多世界性的文学奖。世界上最著名、最权威、最有影响力的诺贝尔文学奖的审美标准是“具有理想主义倾向的杰出文学作品”。一些国外学者认为,中国文学的政治性很强,并且服务于政治需要,这与文学创作真、善、美与艺术相统一有着本质性的区别。

二、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文学的困境

(一)翻译是世界文学传播的根本世界文学是经过不同国别的读者传播的结果。中国文学作品必须得到汉字以外的文字传播和读者的认可后才会进入世界文学的门槛,即世界文学是民族文学在翻译中所获得的作品。中国文学是世界文学的组成部分,但每一部中国文学作品的出版,并不意味着其就是世界文学。现在,中国虽然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读者,但在世界文学史上,中国在世界上得到认可的文学作品并不多,这与中国占世界人口的总数量极不相称。究其原因,与中国近代封闭治国、经济落后、文化教育薄弱等极为相关。近四十年来,我国在文化教育、经济等方面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当中国在世界处于第二大经济体时,中国文学及其文学翻译却没有及时跟进,中国文学及其文学翻译发展始终萎靡不振。这些与中国文学界对世界文学的认识以及当前文学创作的思想极其相关。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文学作品面对的读者已经不仅仅是本民族的读者,文学走向世界成为必然发展趋势。因此,翻译就成为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联系的桥梁。中国文学只有通过翻译才能得到更深远的传播,才能彰显文化大国应有的影响力。要把翻译的方向从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翻译到中国来,转向大规模地将中国文学作品翻译到国外去,即中文译为外文。现在情形是,大量外国著作被译成中文版本,形成了极大的差异性。据统计,目前被译介到国外的中国当代作家仅有百余位,占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数量不到2%。中国文学作品的译介主要由一些欧美国家的汉学家承担。但现实情况是,从事翻译工作、够水准的汉学家寥寥无几,不少国家翻译中国文学作品只能从其他语言版本转译,导致译作与原作往往相差甚远。翻译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可以借此引发世界人民对中国的关注,把中国文化和文学研究的成果推向世界,实现文化全球化战略目标,打破中国文学处在世界文学边缘的状态。民族文学只有翻译才具有世界性。世界文学始终处于一种旅行的状态中,它让某个特定的民族或国别文学作品具有了持续的生命和“来世生命”。

(二)文学翻译的“接受程度”世界文学面对的读者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千差万别的文学理解观点。而对于文学翻译而言,任何原著只有具有超民族性或国际性意义时,才具有文学翻译的可译性以及潜在的市场价值,才会赢得更多除原作语言之外的读者。文学没有国界之分,但文学的民族性却很强。译者绝不只是原作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原著的能动的阐释者和创造性再现者。因为对于一部译著来说,由原作者创造出的作品远非一部完成了的作品,而是对另一种民族语言的全新注解。或者说,是对译作语言接受者阅读方式的接纳与对接,是沟通上的释放。文学翻译是一门交叉学科,也是一种再创作。正如著名翻译家钱钟书所言:“雅之非润色加藻,识者犹多;信之必得意忘言,则解人难索。”日本长崎的“通词”派译者,则采用更灵活的译法,以产生读来自然顺畅的译文,即强调“接受程度”而不是“适当程度”。众所周知,中国翻译家杨宪益的翻译很出色,他和英国太太珠联璧合,辛勤笔耕,几乎“翻译了半个中国”的文学作品。其中,杨宪益独自将《荷马史诗》译成汉语,使之成为汉语世界的文学经典。但是,杨宪益夫妇合作翻译的《红楼梦》(英文书名ADreamofRedMansions)应当说很忠实于原著,霍克斯的译本难以望其项背。但是,译者过分强调了语言形式的忠实,忽视了文化的传播和接受因素,忽视了译本的可读性和英语世界读者的接受程度。尤其是两位译者离开英国多年,远离了英文的语境,远离了众多的英文普通读者,对当代英语世界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接受程度逐渐陌生,其译著自然难以得到英文读者的欢迎。诚然,是否适应各国读者习惯或风格,往往决定作品能否得到认同。

(三)优秀翻译作品缺失优秀翻译作品缺失是中国文学难以走向世界文学的软肋。而没有优秀翻译作品的背后是缺少优秀母语文学外译人才。应该承认,中国是一个翻译大国,而且在外译中方面也堪称翻译强国。但是,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翻译成国外著作(即“中译外”)的不足却成了中国文学难以融入世界文学的障碍。究其原因,有出版、发行、市场等原因,但关键是缺失鼓励中国文学作品翻译成汉语以外语言文学作品的良好机制。迄今中国文学翻译没有国际性的奖项,本土作者与国外译者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翻译成其他语言缺少关注。中国已经有国际性的电影节、电视节,每年都评出世界性的奖项。在音乐、舞蹈等领域,也已经设立了国际性的奖项,在世界上获得好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而在文学国际性奖项方面,中国一直无所作为。中国人不遗余力地翻译推介西方文学,中国对世界文学作品的翻译数量之多,内容之广,可谓世界之最。而中国文学作品被翻译成国外译著的却很少,形成外译中之强势与中译外之弱势的鲜明差异。对此,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认为,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水准跟世界当下的水准并没有很大差距,差不多是在同一水平上,中国文学之所以难以走向世界,缺乏的是一份自信。而设置国际性文学奖不仅可以重塑中国文学创作的自信心,而且可以促进形成中国文学融入世界文学的新格局,向世界展现一个全面的中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设立一个国际性中国现代文学翻译奖项,不仅产生中国文学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而且推动中外媒体对中国文学的共同关注,促进中国文学立体地展示中国形象,让世界不带偏见地接受中国及中国人民。如今是一个网络文学拥有读者最多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阅读方式、工作方式等正在发生改变,电子阅读成为许多人文学阅读的首选。快生活节奏让人们对于深沉或苦涩内容的文学作品难以细嚼品味,如何让文学作品成为现代人喜爱的读物成为文学界的困惑。当民族文学走向互联网时,也意味着它与世界文学只有一窗之隔,文学翻译理所当然应肩负起历史重任。

三、结论

世界上最好的大学篇7

2022关于优秀《苏菲的世界》读后感范文   今天,我来到了书城,拿着一瓶矿泉水就直奔向三层,拿起书来就津津有味的读着,忽然,手碰到了一本书,名叫《苏菲的世界》,我对它的名字很感兴趣,便拿起来看了。故事中说的是一个14岁的少女苏菲在某天回家时发现了一封信,上面只有简短的三个字:“你是谁?”信封上清楚地写上了“苜蓿路三号,苏菲收”,上面并没有写上寄信人的名字,也没贴邮票,这个神秘的信使苏菲陷入了一阵沉思。就这样,在某个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苏菲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而,事情的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加怪异、更加离奇。《苏菲的世界》,既是智慧的世界,也是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世界对于我们来说,是许多未知之谜的组合,是各种猜测的集结,人穷尽一生也不会知道全部事情的经过和开头,只有无忧无虑地过上每一天,才算是人生。

2022关于优秀《苏菲的世界》读后感范文   看过《苏菲的世界》的朋友一定会这样认为:它是一本简单而又深奥的小说。它曾经一度地使我拿起,一度地使我放下,它一会使我兴趣十足,一会又使我失去耐心,我便在这矛盾中断断续续地读完了整本书。

  14岁少女苏菲收到的陌生来信带她走进了一个她几乎从未接触过的世界,引导她的思维走进了人类更深、更本质的思考。

  这本书从哲学的角度向人们解释了世界与大自然等的形成与发展,告诉人们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本来我认为哲学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苏菲的世界》一书却截然不同。它向读者讲述哲学的同时,运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使读者阅读时产生一种似读侦探小说般的心情。文中的苏菲她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这致使她走上了通往解开世界谜团与哲学的大门。并且,苏菲她还具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这一点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的。只有有了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我们才有机会去做好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书中的一段话令我记忆深刻:世界就似魔术师变出的白兔,人类生活在白兔皮毛的最深处,把所有一切都当作理所当然,而哲学家们都是充满好奇心的孩子,他们不断攀登白兔的毛发,目的是为了看清魔术师的真面目,也就是看清世界,看清人生的意义。《苏菲的世界》一书使我觉得世界上还有非常多事情等着我们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使永远也揭不完的,从前的哲学家为我们解开了不少世界之谜,使后人变得聪明起来;我们不也应该向他们学习,运用哲学的观点揭开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奥秘,也为我们后人做一点事吗?

  《苏菲的世界》就是一部深入浅出的人类哲学史。它不仅能唤醒人们内心深处对生命的敬仰与赞叹、对人生意义的关心与好奇,而且也为每一个人的成长——使生命从混沌走向智慧、由困惑而进入觉悟之境,挂起了一盏盏明亮的桅灯……

  2022关于优秀《苏菲的世界》读后感范文

  苏菲的世界看过之后第一印象就是“迷”!为什么呢?苏菲的作者乔斯坦贾德是著名的作家,虽然不知道是不是悬念大师,但要是我,我倒是推荐他去写悬念小说。苏菲的世界这本书中有太多的迷解了又开,开了又解,把我搞得晕头转向,但最晕的还不是这个。苏菲的世界整体效果很好,虽然有很多谜,但是连接起来依然是天衣无缝,是一本值得看的好书。

  第二感就是乱!一开始的信封变成了后来的面谈,我说在乔斯坦贾德笔下的艾伯特总是那么有空,如果这样,我倒希望他是个正常一点儿的哲学家。本书中有很多情节,以及道理,甚至是惊险刺激的过程等等……因此,我看来看去依然有些地方不太明白,令人费解。可是,这一切又好象是有关系的,一开始的信封,到苏菲去追查真相,最后真相大白,可又出现了席德的爸爸!这一连串的东东表面上乱糟糟的,但其实如果一次性看的话会觉得非常的具有剧场性。

世界上最好的大学篇8

在我初中上第一节英语课时,我就在想:我们中国人为什么要学习英语?中国人就要学好自己的国语,怎能崇洋迷外,学习英语呢?为什么不学日语、法语等其他语言呢?现在,我已身为人师,教小学英语,我在教学英语的过程中,一直冥思苦想,未能得出确切的答案,去年偶然在新闻上看见富士康工人跳楼事件,引起了我的深思,虽然有工人跳楼,但是每天还有两万多人前去富士康应聘打工,这是为什么呢?再次引起了我的深圳之行,日本可涂厂,莱茵厂……让我想起了世界的知名品牌,电脑软件的研发者,诺贝尔奖中国人有多少人获得呢?

明白了,美国人日本人等为什么把厂建在中国,因为我们中国人觉得两三千工资还不错,中国人知足常乐,而他们国家工人工资至少是中国的四五倍,他们愿意在中国把产品做好再运回去,我们是廉价的劳动力,而他们开发的是技术,是创新,是智力。我们吃的是体力,我们好多中国人都认为得过且过,试想,中国人都知足常乐,早晚是他们的奴隶。

更明白了,中国人为什么没有获得诺贝尔奖,是因为我们中国人不聪明吗?不然,就是因为所有奖项的论文要用英文书写,我们的中文所表达的翻译家能行云流水的体现吗?能用中文来评吗?我说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中文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但要这个肯定的回答,须要我们全中国人先努力学好英语,因为只有学好了英语,才能推广我们的汉语,才能让我们的汉语在全世界运用成为最广泛的语言,为什么不行呢?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种,一人教几个就教会了全世界的人,都会算吧!只有那样,我们中国人才会强大,中国才会有更好的品牌,更多的创新,更多的尊严。也只有学好一种外语,才能更好的了解世界,领会自己的语言,正如歌德在《格言与反省》中所言:“不懂外国语的人对本国语也是无知的。”

面对英语,好多学生变得没有活力,没有自信,没有学习的动力,没有生活的洒脱,我们的生活好像都成了以英语为中心的,我们盲目的背单词,我们在没有意识的情况下听课,似乎我们都是为了英语的学习而活着的。可是,有没有哪位站出来问过自己,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对待英语呢? 其实,英语作为一种语言,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是一种比较古老的,原始的语言的,这样的特点就已经决定了,这个语言的发展是随着信息的总量变化而变化的。我们不能因为这样就说英语是不科学的,因为,全世界所有语言种类的语法几乎都是有着惊人的一致性的,也就是说,汉语的语法,在英语里面不见得不实用。这可能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要学好英语,多看点文言文对英语学习语法有很多的好处。我们的思想和我们的交流都是要通过语言来表达的,我们不可能像蚂蚁一样靠我们的气味,我们的光感来判断我们彼此交流的对象的。就中国而言,我们有56个民族的兄弟姐妹,虽然汉族是占了92%的比例,但我们的少数民族的兄弟姐妹们都是有着自己的语言和生活习惯的,这个是没有办法改变的。据统计,中国一共有200多种的语言,这样的数量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另人吃惊呢?但,这个就是事实。语言不仅仅是我们自己交流的工具,也是我们和世界交流的工具,作为一种交流的符号,我们没有权利评价哪一种符号更好用,我们只是用习惯了我们经常用的那一种,而相对的另一个环境下生存的人们,他们也有他们自己的语言环境,我想他们一定不会认为英语难学,而认为汉语好学,你说对吗? 英语这样一种语言能够成为世界语言也绝对不是一种偶然。

在资本主义的资本积累时期,英国已经开始了殖民扩张,那个时候,英语就通过对外的侵略走向了全世界,给他们占领的很多落后的地区带来了文明,其中英语也作为一种语言流传到了大半个世界。当初英国的“日不落帝国”梦就是这样做起来的。可以说,这个就是英语走向全世界的第一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候,美国发展起来,要知道美国的英语,也就是现在的American English也就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渗透到了大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到了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尤其是近代,英语的发展更是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交流在全世界应用起来! 我们来看看这个世界在发生的变化吧。自从冷战结束以来,世界向着多极化和全球化发展,我们没有能力去改变这样一个大的趋势,世界在科技发展的推动下,向着一个更大的整体前进,我们越来越接近世界这样一个大的舞台,我们要真的走上这个舞台,我们就必须要了解这个舞台,能在这个舞台上表达我们的思想,和这个舞台上的其他成员进行交流,我们总不能和他们说我们会说的汉语,而留下他们去挠头。那么,我们就要跟上这样一个大的潮流,可能我们现在这样一代人还没有跟上,但我们的下一代呢?我们还是有未来的嘛,我们总不能让自己的后代一样拖着人家的后腿走路,我们都有自己的尊严啊! 事实上,我们在走向世界这一点上,是个后来者。早就有消息说明,日本比我们要早的多了。日本为什么在英语学习的推广上远远的走在我们前面呢? 因为日本的英语学习,起步是比我们早的!日本政府曾经想要通过一个议案,从而把英语作为日本的官方语言,一旦这个议案被通过,就意味着,日本的政府文件,官方公文以后都要用日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向全国。可以想见,我们的语言普及工作是差了多远的了。

现在,西方学汉语的人已经越来越多,当然远不如中国人对西文这般重视,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外语学习上的反差正是中国未来可期强大的理由。他们学汉语是为什么呢?了解中国?做生意?赚取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像过去八国联军一样试图侵吞中国?……有血有肉的中华儿女们,去想吧!

世界上最好的大学篇9

从16岁到22岁,从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候选到第42届技能大赛候选,年轻的我尝尽了人生的各种滋味,直到2015年的某一天,我终于得到了那块属于自己的金牌,品尝到了苦尽甘来、得之不易的味道。

2015年,全世界22岁以下青年人展示技能水平的最高舞台――世界技能大赛在巴西圣保罗举办,我击败法国、韩国等国家实力雄厚的参赛选手,获得了金牌,实现了我国在世赛舞台上金牌零的突破!这是多么伟大的成功与收获,从此中国选手在世赛中崭露头角,以全新的姿态走上世界舞台,举世瞩目、众望所归!

从一名青涩、普通的技校学生,凭借坚强的毅力、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通过五年多的艰苦奋斗,成长为世赛美发项目冠军。这不是梦,而是发生在技校学生身上的真实案例。今年23岁的我,为自己打下一片天地的同时,也为母校重庆五一高级技工学校争得了荣誉。我明白,自己内心的热情似洪水在奔流,若是遇不到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而当与挫折不期而遇时,只有敢于直面挫折、凌驾于挫折之上的人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美发项目冠军聂凤

我出生在重庆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家里没有人从事或了解美发行业。对美发最初的兴趣,源于初中时电视上看到的美发造型节目。我觉得,能把头发做得那么好看,发型又把人衬托得那么美,是一件很神奇且有意思的事情。

但社会对于技工教育还存在一定的偏见。部分家长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对于让孩子放弃普通高等教育而转向技工教育,父母最开始是不同意的。但我却有自己的不同看法。“成绩一般的学生不好找工作,还不如学一门技术更实在,况且这门技术是我喜欢的,将来从事的职业也是我喜欢的。”这是我选择学习一门技术的初衷。

初中毕业时,在父母的支持下,我拜访了国内美发行业领军人物何先泽老师,何老师和我分享了他从一个初中毕业生成长为全国著名美发师的奋斗经历。我既感动又激动,想到何老师的昨天是我的现在,他的现在就是我的未来,我要像他一样去追求技术的完美,去实现人生的价值。后来,我便放弃就读高中,选择到重庆五一高级技工学校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就读。

平台在人生的历程中确实很重要。这些年,国家大力发展技工教育,为技工院校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为立志技能成才的广大学子提供了优越的学习条件。重庆五一高级技工学校作为世界技能大赛美发项目国家队集训基地,其美发专业老师有的是国际大赛评委,有的是全国技术能手;实训耗材是美发行业先进设备,教学内容则按照世赛比赛模块设计,技术训练强调实用性和审美性。这种高标准、高质量的专业训练,使我具备了扎实的美发功底。

伴随比赛次数的增多与知识和技能的积累,我的心智逐渐趋于成熟,对美发这一职业有了重新认识。美发项目获得金牌,承载了太多人的辛苦、努力和期望。它不是某个人的荣誉,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美发在中国是一个普通的职业,没有多少人把它当做艺术,但世赛美发项目比赛,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明白了美发艺术如此丰富多彩;更明白了从事美发行业的人不仅要把头发做得好看,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综合素质。我希望,自己能为国内美发行业的标准化发展做出努力。

在人生的路上不放弃

技术要过硬,除了必须具有扎实的功底,还要敢于参加各类比赛,检验自己。我多次代表学校、重庆市和国家参加市级、部级、国际级比赛。以赛代练,迅速提升了自己的竞技水平和抗压能力,也从其他选手那里学到了许多长处。我曾获得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美发项目全国选拔赛冠军,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美发项目全国选拔赛第4名;在亚洲发型化妆大赛上,获得了青年组“女士潮流盘发”冠军、青年组“女士时尚修剪”优秀奖;在大洋洲技能大赛上,获得了美发项目银牌。参加技能比赛,既是对自身承受压力的一种测试,也是对自身技能水平的深度考量。截至目前,我参加了20次比赛,队友们都戏称我为“赛霸”。

其实,技能成才的路上有奖牌、掌声,也有挫折、失落和痛苦,关键在于不能放弃自我。我曾先后参与过3次世界技能大赛美发项目,第一次是参加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美发项目国家队选拔,进入十强,有机会见到了世界顶尖级的发型作品。我便下决心好好练习,制作出更美的发型,去参加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美发项目。2012年,我满怀信心,参加了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美发项目全国选拔赛,拿到冠军,并顺利通过“10进5”晋级赛,但最终止步于“5进2”,位居第三,无缘世界技能大赛。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处在失败的阴影里和深深的自责中。在老师和家人的陪伴和开导下,我重新认识了自己,开始认真总结前两次参赛的经验教训,准备迎接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虽然前两届我担当的都是队员、陪练的角色,但有了之前的经验,我懂得调整心态,抓好每一个细节,一点点纠正技术上的不足,做到每一天都有进步。

学会在困难中成长

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学习技术,只有坚韧不拔、追求卓越、挑战极限、不畏艰苦才能实现目标。世界技能大赛的比赛项目一般都是为期4天,共有20多个小时,5~10个模块,有的模块需要连续操作4个多小时才能完成。所以说,世界技能大赛不仅是对选手技术能力的考验,更是对选手心理素质、体力、毅力的考验。因此,基地专门为选手制订了为期一年的高强度的体能训练计划,每天晨跑2000米,晚上500个跳绳。

此外,在技术的训练方面,专家教练抢抓发型细节。有时,在发型的一个块面上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就专攻这一方面,手法就要梳理几十遍。在能做出完美效果的情况下,还得追求更快的速度,又得练习几十遍。一个完整的发型由很多块面组成,每一小块都练习几百遍,然后再把小块面的手法都组合起来成为一个完整发型,这又得练习几百遍。所以一个发型相当于做了几千遍,有时练得手腕酸疼、红肿。美发都是站着操作,一天至少操作12小时,所以有时一天下来脚几乎是麻的。但正是高强度的训练让我始终保持较好的技术水平,也让我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学生成长为一个综合实力较强的专业选手。

没有忍耐与奋斗,就不能超越现实、征服命运。日常严格的训练让我最终代表国家将最好的美发技能展现在世界舞台,并获得认可。在世界的舞台上,虽然选手带着不同的肤色,来自不同的国家,但他们都有着对更高技能的追求,对高技能人才的崇敬。金牌不是个人的荣誉,它的背后承载了太多人的辛苦与努力。

世界上最好的大学篇10

一、儿童的精神世界应有儿童的样子

不同年龄的人有着不同的精神世界,这些不同的精神世界往往构成了一个人纷繁复杂却精彩绚丽的人生篇章。问题是,儿童的精神世界特别是学习困难生的精神世界时常被成人的精神世界裹挟着,失去了其独立性和完整性,儿童总是游离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之外。

儿童的精神世界与成人的精神世界最大的区别在于,成人的精神世界总是受过去的影响,总是希望改变未来的世界;而儿童的精神世界充满了当下生活的气息,他们不会受过去的影响,他们会轻松地迎接每一天的生活,他们更喜欢用自己的方式――儿童的方式来适应社会。因此,我们在论及这一话题时,必须要寻找儿童的精神世界里的儿童的样子。

儿童的样子,当然必须把儿童当人看。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和自我教育”告诉我们:“一个少年,只有当他学会了不仅仔细地研究周围世界,而且仔细地研究自己本身的时候;只有当他不仅努力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而且努力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时候;只有当他的精神力量用来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完善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这告诉我们,儿童的样子应该是这样的:不断地观察这个陌生的世界,并在观察中寻找自己与周围一切事物的关系;会在认识周围事物的时候认识自己,明晰自己在这个世界里的角色……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到处都是儿童的身影,到处都是儿童的声音。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里,为儿童搭建了最有儿童情趣最适合儿童成长的精神乐园:可供孩子们亲手栽种的“葡萄园”、饲养动物的“小屋子”、设置在楼道里的“图书角”“生物角”“美术角”“博物馆”“家长活动角”以及盈满书香的思考之室……校园里所有的角落,都按照儿童精神成长的需求设计成儿童的样子。

于是,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儿童――

他们奔跑跳跃,尽情地呼吸着来自大自然的新鲜的空气,或大口地吮吸,或静静地品味;他们会张开双臂拥抱每一个清晨,感受着阳光雨露带来的生命活力;他们会无忧无虑地玩着属于他们的游戏,不知疲倦;他们会睁大了眼睛,观察着这个好奇的世界,草木虫鱼,斗转星移,一切都是新的;他们会呆呆地坐在那儿,望着满天的星斗,做着五彩斑斓的梦;他们会打开自己的心扉,偷偷地把自己的秘密告诉身边的你、我、他;他们更会顺着大人们手指的方向,发现更加美丽的景色,探索更多未知的秘密……儿童因为不被外物所役,所以他们随时都可以藏、修、息、游,活在当下,乐在胸怀间。

二、学习困难生的精神世界同样也应有儿童的样子

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学习困难生的教育和培养,在《给教师的建议》中,他多次提到了学习困难生的教育策略。他认为,“儿童学习困难,功课不及格,落后于别人,其原因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在于儿童在童年早期所受的教育和他周围的条件不好”。这里,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了造成儿童学习困难的两个重要原因,即早期教育和周围条件。这似乎在告诉我们,这些所谓的学习困难生的精神世界里,最最缺少的就是科学的早期教育和和谐教育氛围。因此,在论及学习困难生的精神世界的同时,我们必须明确,学习困难生的精神世界同样也应有儿童的样子。

我们首先必须肯定的是,学习困难生也是儿童。意大利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是成人之父。我们成人来自于儿童,我们没有理由歧视任何一个儿童。儿童既是我们的前身,又是我们的未来。成人在教育儿童之前,首先要努力站在儿童的角度去理解尊重儿童,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为儿童实现自身的潜能提供所需的帮助。以这样的理解来审视学习困难生,我们就会对所有的儿童、对所有的学习困难生有敬畏、爱护之情。

人生活在社会群体中,只要有群体存在的地方,就会分彼此,就会有相对意义上的强与弱、优与劣、他者与自我。每一个儿童都生活在一个社会群体中,家族、社会和学校的差异性存在,必然导致整齐划一的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会产生一批又一批“学习困难生”。这是一个真实存在,更是一个客观规律。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每一个儿童都是“困难生”,所谓的“困难生”仅是在其中的某一个学习领域存在缺陷。我们当下提出的全面发展并不是让所有的儿童所有的方面都均衡发展,我们也不可能让每一个儿童都成为我们所希望的“全人”。从这一点意义上来说,每一个儿童都是学习困难生。因此,我们在观察、理解学习困难生的精神世界时,一定要寻找儿童精神世界里那些隐藏着的成长秘密,寻找属于他们的儿童的样子。

米哈伊尔,八年级学生,独子。米哈伊尔“眼光里总是带着嘲笑的、乐观的意味”,“就是这样一双好奇的、故作天真的、不信任别人的、顽皮的眼睛,常常把教师们惹得大发雷霆”,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学习困难生”――“没法改正的、无可救药的而是狡猾的、善于随机应变的懒汉和游手好闲者”。

作文是米哈伊尔在学习上的最大障碍,在他看来,“作文真是一种高不可攀的智慧的顶峰”,他开始以不再交作文等“各种各样的花招”让他的语文老师“气得面孔发白”,“双手颤抖”。而就是这样一个“学习困难生”,在为他的语文老师修好电视机,并退回老师多给的3个卢布时那种激动的话语“您这是为了什么呢?难道您是这样教育我的吗?我的作文写得不好,可是我毕竟学会了正确地生活”,让曾经为他头痛的老师由衷地发出感叹:

“我们做教师的人,怎么会没有发觉,在我们认为无可救药的懒汉和毫无希望的‘两分生’身上,在他们的心灵和双手里,还蕴藏着天才呢……不,这不仅是蕴藏着一个巧匠的天才,而是蕴藏着一个我们没有看到的大写的‘人’。是的,亲爱的同事们,我们没有在学生身上看到这个大写的‘人’,――我们过失的主要就在这里……”

我们或许会从苏霍姆林斯笔下这位“学习困难生”中再次觅寻到真实的儿童的样子――

每一个儿童的表情都是不一样的,但都是儿童的表情。米哈伊尔的眼光里有“嘲笑的”“故作天真的”“不信任别人”的意味,因为他是独子,有着父母百般的疼爱。但是,米哈伊尔和所有的儿童一样,有着天生的“好奇的”“顽皮的”眼光,这是儿童精神现象的本质。

每个儿童的学习能力都是不一样的,这在每个儿童身上都存在。米哈伊尔成为“学习困难生”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作文上,那么,伊凡诺夫可能就是因为数学学习成为“困难生”,尤尔柯可能就是因为生物学学习成为“困难生”。每一位儿童都有学习的“短板”,每一位儿童都会因为这块“短板”成为学习困难生,这是儿童精神现象的客观存在。

每个儿童的潜力都是不一样的,但每个儿童都是一个大写的“人”。米伊哈尔的作文写得很糟糕,但这并不影响他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手艺高超”的修理匠。

如果语文老师或者是苏霍姆林斯基强按着米哈伊尔学习作文,或许不仅不能成就一个“巧匠”,甚至会造就一个真正的“游手好闲者”。每一位儿童不一定会成为老师希望的那种人才,但一定都会成某一个领域的优秀人才,一定会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大写的“人”,这是儿童成长的必然。

……

所有的一切都告诉我们,学习困难生的精神世界里永远都应有儿童的样子,也只有在这样的认识上,我们才能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才能让每一个儿童成为真正的“人”。

三、我们要成为儿童(学习困难生)精神世界的引领者

面向每一个儿童,为了每一个儿童,成长每一个儿童,成就每一个儿童,这是教育的重要使命。离开了这一点,教育就无从谈及。今天,学习困难生的教育已然成为这个时代的重要命题,而教师,我们要成为儿童特别是学习困难生精神世界的引领者,让他们在现实的教育情境中实现真实的、快乐的、健康的、长远的发展。

一是引领阅读,转知为智。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苏霍姆林斯基讲到了一位姓特卡琴柯的数学老师,其教的学生中没有不及格的,原因就在于这位老师在每个年级都为学生准备了“一个绝妙的小图书馆”,“里面有不止100种书籍”,这些书都是以“鲜明的、引人入胜的形式来讲述他觉得世界上最有趣的一门科学――数学”。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能力就越活跃。学习困难生的精神世界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与他们的阅读生活有关。我们要像苏霍姆林斯一样,为这些儿童成立一个称作“思考之室”的阅读室,教给“学习困难的”学生如何读书,如何在读书的时候认识自己,教他们从书籍里受到教育,让阅读吸引儿童的“理智和心灵”,激起他们“对世界和对自己的沉思”,使他们“认识自己和思考自己的未来”,避免“受到精神空虚的威胁”,并在由读书引起的精神振奋状态中“把大块的知识高高举起来”,使书籍成为那些“学习困难生”的精神需要。这正是我们当下提到的“转知为智”的最重要的教育途径。

二是认识自我,享受当下。学习困难生的精神世界最最缺少的是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因此,苏霍姆林斯基在著述中多次提出了“自我教育”,要让“儿童在认识周围世界的同时,应当认识自己,应当充满一种深刻的自我肯定的感情”。他认为,“自尊感是一个人的荣誉感、名誉感、健康的自爱心的最强大的源泉之一”。要让学习困难生永葆自尊心的重要途径就是我们要不断地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永远有自信感和自豪感。苏霍姆林斯基说:“劳动纪律、作息制度、锻炼身体、增强健康,――所有这些都是精神生活的领域,随着一个人接近青年早期的年龄,它们越来越深入地成为自我教育的因素。”因此,当“儿童在掌握知识上越感困难,在他通往良好学习的道路上遇到的障碍越多,那么尽量设法让他在别的劳动创造的领域里突出自己这一点就越重要”,让每一个儿童都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独一无二的创造性的源泉”,“打开眼界看到自己”,从而成为“一个精神上坚强的人,成为维护自己尊严不可战胜的战士”。

三是和谐环境,保持活性。苏霍姆林斯基给和谐教育作出了精确的判断,即“如何把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配合起来,使两者得到平衡:一种职能就是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另一种职能就是人的自我表现,自己的内在本质的表现,自己的世界观、观点、信念、意志力、性格在积极的劳动中和创造中,以及在集体成员的相互关系中的表现和显示”。他提出,要让道德准则成为学生的追求,并成为“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像米哈伊尔那样真切地感受到“学会了正确地生活”,那道德准则就真正成为学生精神世界里最为宝贵的东西。因此,我们要为学习困难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阅读的“思考之室”、自我栽培的“葡萄园”、饲养动物的“小屋子”,让这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保持学习的“活性”,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成长时空,不断地丰盈自己的精神世界,并在这个属于儿童的精神世界里不断地探索与发现,成长为真实的“自己”,成长大写的“人”。

四是组建社团,手脑共长。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师要像医生给病人看病一样,“应当深思熟虑地、仔细耐心地研究儿童的智力发展、情感发展和道德发展的情况,找出儿童在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原因,采取一些能够照顾个人特点和个别困难的教育措施”。他始终认为,“如果不能使双手成为智慧的高明的老师,那么学生就会失去对知识的兴趣,教学过程中就会缺少一种强有力的情绪刺激”。为了“使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能够“在一段较长的时期内尝试自己的禀赋和能力,在具体的事情中表现自己的爱好,找到自己心爱的工作”,帕夫雷什中学组织了许多的课外小组:少年植物栽培家小组、育种小组、园艺小组、养蜂小组、机械化小组、电工小组、无线电小组、钳工设计小组、车工小组、动物饲养小组、养花小组等。在这些课外小组里,每一个儿童特别是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都是“劳动者、思考者、探索者”,他们都会在“有趣的、令人鼓舞的创造活动中来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因此,在学校教育中,我们不要仅止于一节所谓的“劳动课”,而要更多地创设这些充满劳动气息的与“课外小组”性质一样的社团,给儿童有参与劳动、创造劳动的机会,让他们“通过思维和体力的结合,双手的精确动作在实现着同样精确的设想”的时候,使儿童尤其是学习困难生手脑共长,“变成聪明的思考者”。这是可以做到的,而且是当下学校教育必须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