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通讯十篇

时间:2023-03-28 19:59:49

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篇1

    所谓人物通讯,就是以报道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为主的通讯。它着重揭示先进人物的精神境界,通过写人物的先进事迹,反映出人物的先进思想,使之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同时,也报道转变中的人物和某些有争议的人物。“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写作时切不可把先进人物写成从来没有过的大智大勇,十全十美,写人叙事力求言真意切,恰如其分。    〈实例〉    严师·慈父·名医    ——记酉阳县浪坪乡评议村小民师    喻登智 吴建平    采访乡村教师——酉阳县浪坪乡评议村小民师喻登智,乡亲们异口同声地称他:是名医、似慈父、更是严师!    1975年,喻登智接过教鞭,在评议村小的三尺讲台上一站就是20年。如今,他已由血气方刚的毛头小伙变成了鬓角染霜的“小老头”,可他痴心无改,无怨无悔。    说他是名医,不是因为他有多高超的医术,而是因为他一直坚持义务为学生和乡亲们治疗疾病。评议村地处酉阳、黔江、彭水三县结合部,离乡所在地也有近20公里。这里缺医少药。刚当上民师时,学生们因营养不良,常生病。喻登智买来一些医学书籍,在认真教书的同时挑灯自学,掌握了儿科推拿术,并学会了用中草药治疗简单的疾病。一次,学生谢光玉在课堂上呕泻不止,当即休克。喻老师用学到的知识紧急施救,使谢光玉终于苏醒过来。家长闻讯赶来后,感激之泪涌出眼眶,连称喻老师“恩人”。为备足常用药品,他用自己微薄的收入在外出开会时尽可能多买些西药,利用星期天和节假日到山里采中草药。    他爱生如子。三年级学生胡世淑学习用功,成绩优良,可连续几天没到校上课了。喻老师在家访中得知,其父病故后家庭难以维持生计,只好不读书了。喻老师鼻头发酸,眼泪禁不住往外流。他当即决定免去胡世淑的学费,并保证供给她课本和学习用品,使即将失学的胡世淑重返校园。问及20年中喻老师究竟为多少学生资助过书费和学费,他说:这点小事不足挂齿。    他抓校风、学风十分严格。有人对坚持升国旗不理解,他认为“可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有人认为学生搞义务劳动是“不务正业”,他说这是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劳动的习惯”。学生的红领巾没戴好,他帮助纠正,甚至脸未洗干净他也帮助洗净。    乡亲们还说喻老师是真正的“以校为家”。学校教学条件差,没有教具,所用的直尺、三角极、圆规、量角器及体育器材都是他亲手仿制的。课桌凳、门窗坏了,他亲手补修。房上的瓦片被大风揭了,他亲自上房检修。他说这样可节约点钱,多资助几个失学儿童。    自1983年以来,他所教班级的成绩,在全区的会考中总是名列前茅,其中1983年毕业的40人就有32人升入初中学习。突出的成绩使喻老师多次被乡、区、县、地评为先进教师。他于1994年9月获得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希望工程”园丁奖,去年夏天又光荣地出席了全省乡村教师“夏令营”活动。

人物通讯篇2

【关键词】转型;冰点;人物;非典型

概 述

新闻无法离开人物。新闻就像影子一样难以与人分割。由于人们需要了解身边其他人的生活状态,以满足自己的窥探欲望,并需要从同类当中寻找思想和行动榜样,催生了读者对人物报道的需求。相较于无生命的事实,人的题材更易于唤醒读者的反应,引起关注和思考。同时人物报道更能经受时间的长久考验并能广泛传播,所以媒体都对人物报道厚爱三分。

受传统观念和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我国新闻界曾一度在极左的泥潭中挣扎,以违背客观规律为代价,臆造出许多脱离实际的“典型人物”,把人“塑造”成了“高、大、全”的“神”。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我国社会朝着价值多元化、结构多样化的方向发展,社会自主性相对大为增强,价值观念趋势明显多元化。时代的变迁促使受众和新闻媒体都在改变。一方面,随着传媒时代的来临,国内受众对于媒体不再陌生,自媒体也为其积极参与新闻报道提供了平台基础;另一方面,随着向市场经济的发展,媒体竞争更加激烈,媒体开始愈加关注受众群体的趣味和喜好,努力贴近受众,非典型人物报道日渐成为新闻传播的主角之一。作为始终涌动着改革创新的冲动,始终热情地为新生事物鼓与呼的精品报纸栏目,《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的人物通讯在激烈的历史变革中脱颖而出,它选取普通人“不普通”的命运和生存状态,并以此反映社会真善美及社会变迁,推动民主政治、法治社会、市场经济进程。

《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及其人物通讯

在《中国青年报》异彩纷呈的系列专栏专版中,《冰点》光辉耀眼。从1995年至今,从原来的冰点栏目专版到后来扩充的《冰点周刊》,新闻价值取向一以贯之,取得令业内瞩目的成就。1996年,“冰点”栏目获得“中央主要新闻媒介名专栏”称号;2003年,“冰点”被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评为第二届“中国新闻名牌栏目”。多年以来,《冰点周刊》的报道一直在中国青年报读者阅读调查中稳居阅读率前列,在全国新闻界中深受推崇。

在《冰点周刊》报道的这顶王冠上,人物通讯更是其中最璀璨的明珠。《冰点周刊》报道中的人物通讯以“更多地关注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和想法”为新闻报道方针,率先将“平凡人”、“平凡事”作为中央媒体新闻诉求的对象,以“普通人占这个世界的99%,只有赢得平凡,才能赢得世界”作为采写理念,闯出了一条以对“非典型人物”细腻、生动的描述为基点,全面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与变迁,讴歌真善美、抨击假丑恶的新路子。

《冰点周刊》非典型人物通讯的写作技巧

曾经的典型性报道中的人物,如同京剧中的脸谱,事迹往往被八股化,远离了人的本性,让人感到可敬但难以接近,也难以引发向其学习的动力思潮。而有些电台、都市报的一些人物报道中,则充斥着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情杀暴力的故事情节,部分创作者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在喧嚣躁动的世界继续释放恐慌焦虑,从而走向另一个极端。这些人物通讯不是让受众阅读思考的,而是让读者厌烦或受刺激的。如何让人物真实地跃然于报道之中,又充分满足读者的阅读兴趣呢?

《冰点周刊》原主编李大同在《漫话冰点》一文中说:“一个专门刊登长篇报道的栏目,要做到使读者愿意读并持续读下去,有两个最重要的条件:一是选题得当,二是与所选题材相称的内容和最佳的表现手段。”这样的观点,对于人物通讯报道同样如此。经过多年的学习、思考和实践、总结,笔者认为,以下6点写作技巧有力强化了《冰点周刊》人物通讯的可读性、传播力,使其人物通讯具有了非常独特的魅力:

用精彩故事承载人物。普通的非典型人物的独特经历或遭遇能成为新闻,价值就在于故事的精彩。此外,记者不能自己跳出来描述一个人,比如这人怎么感人或险恶,如此会显得单薄而无说服力、感染力,要用人物自己的行为来举证,因为行为能真实而具体地表现出他的追求和内心,而有效反映人物性格的行为集合就是精彩的故事。此外,精彩故事也是判断被报道人物价值的标尺。选择或写作被报道人物的故事时,不能让读者一看标题就丧失阅读兴趣。

获得《南方周末》2006年“致敬之年度特稿写作”的是《冰点周刊》的人物通讯《无声的世界杯》。“天下着大雨,6名农民工卷着裤管,打着伞,深夜站在广州街头一个露天大屏幕下,仰着脖子凝神观看正在转播的世界杯。边听广播电台的直播,边看无声的大屏幕。”[1]此文有力地诠释了记者要想刻画出精彩的人物形象,必须在立意上避热就冷,从那些相对不惹人注意的百姓生活中寻找选题,而不是任意拔高和修饰。

人物通讯篇3

在将近20年的教学中,作为教师,把课上好是她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是赢得学生幸福和尊重的首要条件。

从当教师的第一天起,她就树立了一个信念:用心上好每节课。只要一进课堂,所有的私心杂念会全部抛在外面,脑海里只留下学生,她会根据课堂的内容,听课的对象,上课的时间,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如启发式,探讨式,合作研究式,自学式和讲授式。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学生不仅是争先恐后的展示自己的学习心得、才华,更多的是提出自己不同见解和疑惑,课堂气氛活跃,活而不乱。使每个学生每堂课都学有所得。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数学的魅力——“数学好玩”,学的越好越有趣,越善于思考和交流。

王海燕常说,“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与众不同,因为师爱是理智和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精诚所致,金石为开。当上老师以后,尤其是担任班主任后,这成为了她的行为的准则。

有人问她怎样关爱学生呢?她是这样说的:首先,了解学生,采取有效的方法教育有个性的学生。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人。从表面上看,学生之间似乎差别不大,但实际上,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与众不同的一面。第二,要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她采取的方式是:我尊重你的隐私,尊重你的权利,不主动找你。如果你找我,我总在那里。随着交往的深入,学生们渐渐的把我当成知心朋友,有好看的书,好看的电影推荐给我看,并且交流观后心得;有好吃的东西,有趣的事,拿来跟我分享;和父母间的矛盾,同学间的不合,学习上的难题,来征求解决的方法。第三,作为教师,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她非常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

在将近20年的教学生涯中,她的学生普遍认为,从她这里不仅学到了课堂上的文化知识,也学到了社会知识---为人处事之道 :严于利己,宽以待人。既是良师又是益友。学生家长都说把孩子放在她的班上,非常放心。一灯如豆,四壁青辉,身在校园,胸怀天下。在物欲横飞的年代,她安于三尺讲台,甘愿守住一方净土,在事业追求中体现自我价值。

人物通讯篇4

5月20日,爱立信董事长泰斯库、诺基亚董事长兼CEO约玛・奥利拉和摩托罗拉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爱德华・詹德齐聚北京,亮相这天上午召开的北京市市长国际企业家顾问会议第六届年会。此次访问也是今年这三家全球主要的通信企业巨头的首次访华。

时间相同,却背景不一。爱立信董事长泰斯库是在爱立信公司第一财季继续赢利,且中国公司新总裁刚刚就任不久之际来到中国,并未有实质性的动作;摩托罗拉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爱德华・詹德则是刚刚就任4个月,在首季赢利销售双双超出预期之际的首次访华;诺基亚董事长兼CEO约玛・奥利拉则公布了其在研发方面的新举措和成立“博士后工作站”的消息。

新官上任的爱德华・詹德是此次访华内容最多的一位。除了宣布在公司的执行能力、加强与客户的交流以及公司一体化策略三方面对摩托罗拉加强改变之外,爱德华・詹德还强调,将继续扩大在中国的研发和制造,并做出了将在中国创办更多合资企业的承诺。

对包括国际通信企业在内的几乎所有知名国际企业来说,中国正在吸引他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这个市场在其整体业务中的地位日趋明显,而它们的领导者也都是“北京市长顾问会”的成员。(陈阳)

IT “教父”王之卸任

自1995年开始任中国长城计算机集团公司董事长的王之终于卸下甲胄。5月14日,国资委在长城集团干部会上正式宣布,因年龄原因免去王之长城集团董事长一职,原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副总经理陈肇雄接任长城集团董事长,一直追随王之的卢明继续担任长城集团总经理。

今年62岁的王之可谓是中国IT业的“教父”级人物,在上世纪中国IT业的起步阶段,王之做出了巨大贡献。国资委表示,王之离任属于退休性质,国家对局级干部退休年龄的规定是60岁,王之已经超龄两年,因此这种人事任免是非常正常的,与集团的业绩没有任何关系。据悉,王之将改任长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继王之之后,国资委又宣布了三九集团赵新先的离任。接连的高层变动,意味着一系列国资委监管中央企业人事调整的开始,也可以看出国资委对大型国企人事制度的执行逐渐走上正轨。据透露,今年将是国资委对国有企业及其高层进行业绩考核的第一年,如果业绩没有达标,国企领导人的命运将会存在变数。(陈亮)

李嘉诚典卖家当为3G

人物通讯篇5

二、通讯的特点

通讯是一种详细、深入的报道,也是一种具有多种表现方法的新闻媒体,通讯报道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

三、人物通讯:是以报道人物为主要内容的通讯。

其基本要求和方法有以下几点:要体现当今的时代特征;要写出人物的特点;要用人物的行为表现人物。一般有两种写法,一是对人物一生或是某个阶段、某一个方面,作比较全面的报道;还有就是不对人物作全面的报道,而是抓住某个特定的情景,简单几笔,把人物的精神、特点写出来,或是作一个侧面报道。

四、事件通讯:它是以重大的或寻常的事件为报道的通讯类型。是记述新近发生的,受到人们普遍关注的事件

1、其基本要求和方法有以下几点:叙事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事件情节要交代清楚名了,线索要清晰;叙事要生动,灵活运用多种表现手法,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在叙事中要选好人物,写人物时注意精练、生动形象。

2、通讯的语言特点和细节描写:通讯作为一种新闻媒体,语言要求准确严谨,简明扼要,鲜明生动,具体真切,通俗易懂;多运用琅琅上口的群众语言写通讯,要有浓郁的感情色彩。

五、新闻写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初学写作可以“描红模子”,从实践出发,边学习边实践,模仿着别的去学。

人物通讯篇6

通讯的写作要点:

主题明确:有了明确的主题,取舍材料才有标准,起笔、过渡、高潮、结尾才有依据。

材料精当:按照主题思想的要求,去掂量材料、选取材料;把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和最有吸引力的材料写进去。

人与事:写人物通讯固然要写人,就是写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也不能忘记写人。当然,写人离不开写事。离开事例、细节、情节去写人,势必写得空空洞洞。

角度新颖:写作方法要灵活多样,除叙述外,可以描写、议论,也可以穿插人物对话、自叙和作者的体会、感受,既可以用第三人称的报道形式,也可以写成第一人称的访问记、印象记或书信体、日记体等。

人物通讯篇7

关键词:WeChat;科技接受模式;创新扩散理论

一、绪论

随着科技的发展,移动通讯制式标准逐步成熟完善,从最初了模拟信号发展到现在4G LTE,从最初的满足人们的通话要求,到现在可以为使用者提供高速的移动网络接入,与之配套的移动通讯设备也由凤毛麟角,成为现在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如果说智能手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那么改变生活的途径就是应用程序。正是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成熟,智能手机软件研发行业异军突起,以苹果的App Store为代表的应用市场大行其道。在App Store的分类中,社交类App占据一席,而移动即时通讯软件则是其中的重要组成。目前市面上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种类非常之多,有美国的Whatsapp,日本的Line,韩国的Kakao,中国的WeChat,也有基于Facebook的Facebook Messenger。WeChat在功能上允许用户之间免费收发短消息、图片以及语音信息。虽然,很多业内人士指出微信是一款山寨产品(比如kik)。不过,众多同类软件相比,善于微创新的腾讯给微信增加了很多新功能,比如:“扫一扫”、“查看附近的人”等功能。微信的这些新功能已经超越其在亚洲的同类软件,Line与Kakao。本文希望通过对WeChat的研究,了解影响使用者的使用者的使用原因,以及让使用者持续使用的深层次原因。

二、文献回顾

科技接受模式,也称科技接受理论,是由戴维斯(Davis)在1986年提出,目前常用以探讨使用者对于新科技的接受度。在该理论中指出影响使用者使用行为因素有三层关系,并且是渐进的。创新扩散理论,起源于创新使用模式是由学者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所提出的。它假设消费者会经历“认知”、“情感”、“行为”三个反应阶段,且依此顺序“学习”―“感觉”―“动作”完成新产品的最终购买决策。埃弗雷特・罗杰斯(E.M.Rogers)认为创新是“一种被个人或其它采纳单位视为新颖的观念、时间与事物”。学者埃弗雷特・罗杰斯(E.M.Rogers)对其模式有了不同修正性的解释,也就是创新扩散理论。

(一)科技接受模式

戴维斯(Davis,1989)根据菲什拜因(Fishbein)和阿耶兹(Ajzen)在1975提出的理理论与阿耶兹(Ajzen)在1985年提出计划行为理论发展而提出科技接受模式,目的是探讨人们对于新科技或新信息系统的接受行为。由美国学者菲什拜因(Fishbein)和阿耶兹(Ajzen)于1975年提出,理理论是用于分析态度如何有意识的影响个体行为,并关注于认知信息的态度形成过程,基本假设认定人是理性的,并且在做出某一行为前会思考各种因素,判断自身行为的意义与后果。阿耶兹(Ajzen)于1985年提出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因为阿耶兹(Ajzen)认为TRA虽对行为有预测及解释能力,但却没有个人行为条件与能力,故加入认知行为控制变项。TRA与TPB 皆有行为的态度及主观认知为变相,但在TPB中多一项认知行为的控制,他能直接对行为产生影响力。所以阿耶兹(Ajzen)在计划行为理论中认为是受到“对该行为所抱持的态度(行为态度)”、“主观准则”及“认知行为控制”三项变项所组成的。

(二)创新扩散理论

创新扩散理论,起源于创新使用模式是由学者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所提出的。它假设消费者会经历“认知”、“情感”、“行为”三个反应阶段,且依此顺序“学习”―“感觉”―“动作”完成新产品的最终购买决策。学者埃弗雷特・罗杰斯(E.M.Rogers)对其模式有了不同修正性的解释,也就是创新扩散理论。创新扩散理论是由学者埃弗雷特・罗杰斯(E.M.Rogers)所提出,认为创新是“一种被个人或其它采纳单位视为新颖的观念、时间与事物”,主要包含四大要素:(1)新事物:被使用的个人或团体认为是新的创意、作法或对象均可称为新事物;凡是被使用的个人或团体认为是新的创意、作法或对象均可称为新事物。但新事物在被使用的过程中并非一成不变,使用者可能去改变或修正它,此称为再创新。(2)传播管道:创新扩散是一种较特殊的沟通过程,也就是有使用新事物经验的个人或机构,利用各种沟通管道,向没有使用新事物经验的人群散布有关新事物的信息,希望接受信息者能因此改变态度或行为。传播管道以大众传播媒体为最快,但在说服他人方面,则以人际沟通较为有效。大多数正在考虑使用新事物的人,其评估的根据大多经由他那些曾经使用新事物的亲朋好友,而非根据专家的研究。(3)时间:新事物散播的时间因素可由三个层面来探讨:(A)创新决策过程模型:1983 年罗杰斯(E.M.Rogers)将使用过程模式修正为创新决策过程。个体或决策制订单位,从开始接受创新的知识到形成创新的态度,再决定接受或拒,接着执行新的想法,最后确认决策,上述的流程就是创新决策过程。这个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知晓――说服――决策――执行――确认(B)创新使用者类型:在扩散的早期,使用者很少,进展速度也很慢;当使用者人数扩大到居民的10%~25%时,进展突然加快,曲线迅速上升并保持这一趋势,即所谓的“起飞期”;在接近饱和点时,进展又会减缓。 整个过程类似于一条“S”形的曲线。 在创新扩散过程中,早期使用者为后来的起飞作了必要的准备。这个看似“势单力薄”的群体能够在人际传播中发挥很大的作用,劝说他人接受创新。(C)接受速率:根据若干实证研究发现,社会全部人口接受新事物的速率以曲线图表表示均呈 S 形,新事物愈早为人接受,S 曲线便愈陡直。(4)社会系统(Social system):社会结构是社会系统内的型态分配,会影响新事物的散播。社会系统中,成员建立的行为型态称为行为常模(Norms), 可作为成员们的标准指引,这些常模亦会阻碍变迁。另一种非正式的结构存在于人际网络中,联结系统成员,称为沟通的结构。当人们的信仰、教育程度、和社会经济地位相同,沟通较容易,但问题是参与新事物散播的双方,通常具有相当的差异性,这种差异很容易造成双方缺乏共同的语言,常导致沟通无效。

三、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定性研究的研究方法,使用访谈法和归纳法进行抽样和总结归纳。本文采用访谈法进行抽样人群的信息收集。在收集信息后,本文使用归纳法整理资料。归纳法(Inductive reasoning)。归纳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本文个案选择对于WeChat有使用兴趣或已在使用的使用者作为本文的访谈研究对象。

本文采用半结构化的访谈方式,事前先准备访谈题目大纲,受访者访谈内容答案为开放式,依受访者自由意志对访谈问题充份表达自身意见、想法和感觉。访谈前,事先将访谈大纲拟定,并决定访谈的时间、地点、对象、方式等(5W 1H),访谈中尽量避免出现引导受访者的情况,尽量让访谈者表达自身的真实感受,采访大纲的问题根据本文理论框架中的科技接受模式与创新扩散理论的变量而提出。

四、研究结果分析

WeChat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支持Apple IOS、Google Android、Windows Phone等操作系统的类Kik软件。

当移动即时通讯软件使用者与潜在接受者的背景越相近,作为信息来源的可信度越高,对于潜在接受者采用该款移动即时通讯软件的影响就越大,潜在使用者未来使用该款移动即时通讯软件的几率越高。潜在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的使用者,接收的关于移动即时通讯软件的讯息来自于与自身背景相近的使用者,较于其它使用者对于移动即时通讯软件潜在接受有更大的可信度。当潜在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的使用者,接收背景相近的可信度越高的使用者,传播移动即时通讯软件相关信息时,对于潜在使用者的使用有更高的影响度。

本文认为:背景越相近,对于潜在使用者使用移动即时通讯软件的影响就越大。移动即时通讯软件比传统手机有更好的可试验性,移动即时通讯软件下载安装后通过移动网络环境,使用者可以自行下载其设备兼容的APP。而传统手机的功能是写死的。由于移动即时通讯软件有较高的可试验性,对于使用者有正向的影响。因此本问认为:移动网络环境有助提升于移动即时通讯软件的可试验性,因而对移动即时通讯软件的创新扩散有正面的帮助。

潜在使用者对于从与其关系紧密的使用者处得知的信息,有较多的观察的机会,并且有较高的试验的机会,这大大提升了潜在使用者对于移动即时通讯软件的了解。因此,本文认为潜在使用者与创新使用关系越紧密,可增加其在使用中的可试验性与可观察性,对于其使用移动即时通讯软件有正向影响。

在文字、通话等信息传输成本方面,传统的通话方式的成本要高于移动即时通讯软件。传统手机讯息传递成本,通话以分钟计费,并且,对于跨省市通话的费用则更高。而传统短信的传输则以条计费,并有字数上限的限制,传统的通信方式的累积的成本相当高。智能手机与移动即时通讯软件出现之前,对于常常透过手机与他人通讯与讯息传输的使用者,是一笔相当大的成本费用。在不同电信公司之间,与不同的费率方案,常常让使用者对于要节省与他人通讯费用时,需移转到其他电信公司。而智能手机开始普遍,移动即时通讯软件的大量开发,让使用者使用移动网络即可和其它使用者进行通话、讯息传输。因此,本文认为:使用者使用移动即时通讯软件,可以大量降低通话、文字、图片等讯息传输成本,移动即时通讯软件于讯息传递成本相较于传统手机,拥有相当的相对优势,以致让使用者采用软件的意愿大大提升。

使用者所注重的功能不同,年纪大些的使用者,使用移动即时通讯软件时,主要用来传递文字或语音信息,而移动即时通讯软件提供其它的多元化功能,例如:游戏,查找附近的人,扫一扫等,较少使用或未使用。相比之下,年纪较轻的使用者,对于移动即时通讯软件所提供的创新多元化功能,较会比较关注并且会尝试使用。本文认为:使用者的年纪不同,其生活背景与环境的不同,使用者经常使用和注重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功能会有所不同。当使用者在多种移动即时通讯软件使用时,当多数使用者开始使用其中一种移动即时通讯软件时,该移动即时通讯软件所带来的外部性效益,影响潜在使用者使用该移动即时通讯软件意愿。因为移动即时通讯软件与其它软件的使用者相对较多,潜在使用者使用该软件,能获取较多的资源与协助。因此本文认为:当越多使用者需要经常联络的对象,使用某一移动即时通讯软件时,对于潜在使用者使用该移动即时通讯软件意愿越有帮助。

随着以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的普及,各式移动即时通讯软件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WeChat开始拥有广大使用者后,其它移动即时通讯软件,例如:陌陌和Line,它们仿照WeChat手法营销软件,并且针对WeChat相关缺点进行功能上的补强。其它移动即时通讯软件虽然透过各种沟通渠道与营销方式,大大的提高了其知名度,并且改善WeChat软件缺点或新增WeChat所未拥有的功能,以增加其创新性,而使用者对其他套软件的使用意愿并未拥有明显的大量提升。WeChat上市之初,依靠与QQ的关联,加入的语音对讲功能以及LBS类服务“查看附近的人”,利用车站牌的广告等方式提升知名度,迅速提高占领了几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虽然后来者加入改进了一些WeChat本身不具备优势的功能,并通过各种营销手法推广,提升了该软件的知名度。但是却不一定能提高使用者使用该软件的意愿。因此本文认为:新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研发,可通过各式营销手法进该移动即时通讯软件营销,让更多使用者知晓该移动即时通讯软件,却不一定能提高使用者使用该软件的意愿。

当移动即时通讯软件有相当大量的使用者,拥有良好的外部性效果时,使用者对于其使用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拥有较高的忠诚度。该移动即时通讯软件比其它移动即时通讯软件有着更高的外部效益,拥有较对较多的优势,即使新移动即时通讯软件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与多样化的功能,受其外部效益影响,使用者对于新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使用意愿并不是相当的高。除了使用者对于移动即时通讯软件的使用习惯外,也受到使用者移动设备的限制,在早期的智能手机系统不是十分完善的情况下,安装太多软件可导致系统运行速度降低甚至是死机,影响使用者使用该软件的因素。因此,使用者对于新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在使用上拥有不确定性,而让使用者对于已使用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有较高的忠诚度。

综上所述:由于使用者习惯、移动设备和系统现状,使用者对移动即时通讯软件创新使用的不确定性,使用者对移动即时通讯软件有较高的忠诚度,导致先占优势对于移动即时通讯软件的创新使用有很大的效果。

移动即时通讯软件通讯方式与传统的手机的通讯方式相比较而言,除传统的文字语音通讯与表情图案外,增加了更活泼生动的图标,甚至是支付功能,在软件功能上移动即时通讯软件拥有绝对的优势,虽然,移动即时通讯软件在传输上有时受限于无限网络稳定状况,但是这种优势足以影响使用者的使用意愿。移动即时通讯软件虽然比较依赖移动网络的接入,对于使用者而言有负面的外部变量影响,这种影响可能会影响使用者使用。但是,移动即时通讯软件使通讯多元化,以及更加多元话的功能,例如:表情、适地(LBS),增加了使用者的使用意愿让许多使用者愿意使用移动即时通讯软件。本文认为:相对于传统手机,移动即时通讯软件具有多元化的功能,以及趣味性,促进使用者对此移动即时通讯软件使用意愿。

作为外部因素的中的一部分,软件因素和硬件因素中也在影响使用者的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比如移动即时通讯软件的某些功能,以及网络接入的速度与质量等,这些因素对于使用者的使用态度和使用行为产生影响。网络环境,软件本身的功能等等属于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对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有影响,最终会影响使用者的使用态度和使用行为。外部因素分为环境因素,自身因素,软件因素和硬件因素,虽然软件因素和硬件因素对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产生了负面影响,但是使用者对于移动即时通讯软件的使用意愿并没有大幅度降低,依然在继续使用移动即时通讯软件。显然,环境因素以及自身因素对于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的影响更大。本文认为:在外部因素中,环境因素,自身因素对于使用者的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的影响大于软件因素和硬件因素。

根据以上,可回答研究问题中的四个问题:

1.了解目前WeChat的使用概况如何?根据WeChat的公布的数据以及本次调研的显示来看,目前WeChat中国大陆知名度很高,覆盖的人群较广,并且各个年龄段都有使用。

2.使用者特征和背景是否会对潜在使用者产生影响?使用者特征和背景会对潜在使用者产生影响,并且由于移动即时通讯软件的使用环境与特性,使用者与潜在使用者拥有兼容设备时,可观察关系紧密的使用者使用状况,或者自行下载安装软件实际试验,增加软件的可试验性与可观察性,对于使用者采用移动即时通讯软件有正向影响。

3.WeChat使用者在感知特性、使用意愿与继续使用意愿是怎样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的多元化功能,以及低于传统通讯成本的成本花费,影响使用者的使用态度进而影响使用者实际使用行为,移动通讯软功能的多元化与大幅降低信息传输成本,相较于传统手机拥有较高相对优势,有助于提升使用者采用意愿。使用者使用移动即时通讯软件状况,不同年龄所注重功能属性有所不同,年龄偏大者主要注重和使用文字、语音传输功能,年龄偏小者除文字、语音传输功能外,对移动即时通讯软件的多元化功能也相当注重。新移动即时通讯软件复杂程度,影响使用者采用意愿,使用者移动设备的新旧程度、使用习惯与外部效益情况的不确定,对于使用者使用移动即时通讯软件有重要影响。

4.外部因素如何对使用意愿与继续使用意愿的影响?与潜在使用者背景越相近的使用者传递出信息越可信,对潜在使用者影响越大。在各外部因素中,环境因素,自身因素对于使用者的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的影响大于软件因素和硬件因素。

五、研究结论

近年来,科技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先进移动设备的出现,带动移动即时通讯软件的发展与应用。由于移动即时通讯软件的使用环境与特性,使用者与潜在使用者拥有兼容设备时,可观察关系紧密的使用者使用状况,或者自行下载安装软件实际试验,增加软件的可试验性与可观察性,对于使用者采用移动即时通讯软件有正向影响。移动即时通讯软件的多元化功能,以及低于传统通讯成本的成本花费,影响使用者的使用态度进而影响使用者实际使用行为,移动通讯软功能的多元化与大幅降低信息传输成本,相较于传统手机拥有较高相对优势,有助于提升使用者采用意愿。使用者使用移动即时通讯软件状况,不同年龄所注重功能属性有所不同,年龄偏大者主要注重和使用文字、语音传输功能,年龄偏小者除文字、语音传输功能外,对移动即时通讯软件的多元化功能也相当注重。新移动即时通讯软件复杂程度,影响使用者采用意愿,使用者移动设备的新旧程度、使用习惯与外部效益情况的不确定,对于使用者使用移动即时通讯软件有重要影响。与潜在使用者背景越相近的使用者传递出信息越可信,对潜在使用者影响越大。在各外部因素中,环境因素,自身因素对于使用者的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的影响大于软件因素和硬件因素。

本文为探索性质的研究,探讨使用者对于移动即时通讯软件的使用行为,可能影响使用者采用移动通讯软件因素。移动即时通讯软件的各式营销手法、信息传输成本降低等实际效用,可以让更多使用者愿意使用该软件。除软件本身功能与效益外,本文提出的命题与各理论数据可提供移动即时通讯软件业者,更加深了解使用者使用对于移动即时通讯软件的需求,除通过大众媒体之外,人际间的互动更是影响潜在使用者使用移动即时通讯软件因素,提供给移动即时通讯软件厂商研发参考。

参考文献:

[1]安琪,2008,《我国Web2,0时代下的网络广告新形式探析――以腾讯为例》,厦门大学.

[2],2011,《基于SNS的开放协作式学习模式研究》,河南师范大学.

[3]陈炯良,2006,《以“使用-扩散”观点探讨VoIP网络电话之扩散》,台湾国立暨南国际大学.

[4]苏伯方,2004,《实时通讯软件采用模式之研究》,台湾国立中山大学.

[5]郭中桦,2009,《使用手机为载具阅读数字内容意愿研究――以科技接受模型为例》,南华大学.

[6]候东仪,2004,《新产品创新扩散模式-以行动电话为例》,台湾国立台北大学.

[7]谢恒,2009,《大学生使用社会性网络服务(SNS)意愿影响因素研究》,中山大学.

[8]简文益,2011,《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讨Moodle系统运用于高中职教师教学之研究》,台湾国立暨南国际大学.

[9]Clara Chung-wai Shih, The Facebook Era:Tapping Online Social Networks to .

[10]Eshet, Y,(2004), Digital Literacy: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Survival Skills in the Digital era,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ultimedia and Hypermedia, 13(1), 93-106.

[11]Gordijn・J,Yu・E,,vander Raadt・B,Vrije Univ-Amsterdam, E-Service Design Using and e3-value Modeling[J] ,IEEE Software, 2006,23(3):26-33.

人物通讯篇8

通讯标题的词类

汉语的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根据是否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和有无词汇意义,分实词和虚词。前者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并且有词汇意义;后者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无词汇意义,只有语法意义。

(一)实词

1.名词

经过考察,笔者发现通讯标题的主题经常出现植物名词和动物名词,副题中出现指人名词或部门名词。例如:

暴风雨中的海燕

——唐海刑警09年大案侦破纪实(《唐山劳动日报》,2009年11月16日第5版)缫尽蚕丝始见蛹

——乐亭县公安局侦破“10·24”重大杀人案纪实(《唐山劳动日报》,2009年11月30日第5版)

上述例子中,主标题出现的名词有“暴风雨”、“海燕”、“蚕丝”、“蛹”,副标题出现的主要名词为“刑警”和“公安局”。笔者认为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是通讯的主标题一般为虚题,所以用植物名词和动物名词表示;而通讯的副标题要为实题,因此用具体的部门名词或指人名词称呼。

2.动词

笔者发现通讯标题的主标题中动词使用规律不明显,而副标题中一般都出现了标记动词:前标记动词“记”,后标记动词为“纪实、述评、纪事、见闻、侧记、写实、综述、启示、掠影、扫描、探秘、小记、速写”。例如:

塞上春来展新图

——记胡锦涛总书记在宁夏考察工作(《人民日报》,2010年3月24日第1版)红梅绽放寒冬中

——丰南区西高镇经济高增长探秘(《唐山劳动日报》,2010年1月14日第1版)

3.代词

笔者发现代词在通讯标题的主题中经常出现,而在消息标题中较少出现。

我的“家”在十八盘

——记迁西县老区村大学生村官揣迎利(《唐山劳动日报》,2009年12月28日第3版)

皇皇巨著是这样编成的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诞生记(《人民日报》,2009年12月27日第15版)

以上两例中出现的代词分别为“我”和“这样”。笔者认为,通讯主标题可出现代词,是因为通讯这种新闻体裁与新闻的典型体裁消息有差异,消息需要直接告诉具体发生的事情,而通讯兼具新闻性和文学性,要求形象生动,因此,标题中用代词可以吸引受众的兴趣,去探寻具体人物或事件的发展脉络。

4.拟声词

拟声词是模拟声音的词。在通讯的标题中会出现一些拟声词。例如:

党旗猎猎新潮涌

——玉田县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纪实(《唐山劳动日报》,2009年11月12日第1版)

“猎猎”形容风声及旗帜等被风吹动的声音。在这里,“猎猎”主要形容党旗的声音,给人一种如闻其声的声响效果。

(二)虚词

现代汉语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和语气词。通讯标题中介词“为了”、“把”经常出现。为了农民的幸福

——我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综述(《唐山劳动日报》,2009年1月20日第1版)把安塞建设得更美好

——陕西省安塞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纪实(《人民日报》,2010年4月1日第1版)

通讯标题的辞格

笔者抽取《人民日报》2009年11~12月共50条通讯的标题进行分析,发现通讯标题使用辞格的占28%,其中对偶使用最多,之后是比喻、引用等。

1.对偶

殷殷南粤情切切话创新

——记胡锦涛总书记在广东珠海考察工作(《人民日报》,2009年12月22日头版)拟声词“殷殷”与“切切”相对,“南粤情”与“话创新”字数相等,可看做是对偶。

2.比喻

亮剑除“黄蛙”

——上海警方打掉一特大手机WAP淫秽网站(《人民日报》,2009年11月29日第4版要闻)

将“黄色淫秽信息”形象比喻为“黄蛙”,使人能够直接感受到其巨大危害。

“老百姓的幸福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赵勇到滦县中赵庄村调研侧记(《唐山劳动日报》,2009年12月4日第1版)

主标题直接引用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赵勇的原话,使人能够直接感受到唐山市领导的观点,非常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

另外,笔者还发现通讯中常出现的小标题数量为3个,它们经常使用排比或引用辞格。例如:

以王彦生为镜,做党和人民满意的组工干部

——全国组织系统深入学习“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王彦生同志先进事迹纪实(《人民日报》,2009年11月28日第6版)

这则通讯就运用了3个小标题:

“对千里马型干部不亏待,对老黄牛型干部不忽视,对包青天型干部不挑剔,对智囊团型干部不嫉妒。”——王彦生

“我也是农民的儿子,吃点苦算什么,只要群众安全,吃点苦心里也感到甜。”——王彦生

“每当想起家乡的父老乡亲,想起他们的艰苦生活环境,我不敢有一点点放纵,否则会良心不安。”——王彦生

每个标题都是引用王彦生的原话,极具感染力;同时3个小标题使用排比辞格,形式整齐美观。

通讯标题的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用来表示停顿、语气或词语的性质。新闻中消息标题和通讯标题处在相对独立的语境中,一般来说不加标点符号。不过消息和通讯对于标点符号的使用也有自己的特点。根据笔者的考察,消息标题中经常出现冒号,用在提示性话语如人名、部门、地名等后面。例如:

国家计生委:6省核查出生人口比报表多10%(网易新闻,2010年7月20日)港媒:戴思聪8月4日出殡 丧礼采用佛教仪式(网易新闻,2010年7月20日)通讯标题中破折号经常出现。例如:

一个山村的美丽嬗变

人物通讯篇9

材料、能源和信息是构成社会物质生活的三大资源。其中信息已是今天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开发资源,当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以后,信息的地位将更显重要。社会信息化、信息现代化是新经济时代的基本标志。 

新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知识经济。新经济最突出的表现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这就使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资讯经济成为新经济的支柱产业。资讯经济的迅猛发展是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特征。资讯经济的发展不仅满足了人类精神生活的需要,而且还对人类开发物质资源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它使生产实现自动化,生产效率得到极大增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产品质量不断提高,而且使整个社会联为一体,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资讯经济是以信息技术为发展力支撑的。以信息技术为火车头的高科技正在新经济的轨道中飞速发展,这使人类社会形成了以资讯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据统计,当前世界资讯经济产值已突破1万亿美元,大大超过了传统产业。资讯经济已成为一国众多产业中最有生命力的先导性技术产业。它是新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先导和中枢,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意义。 

资讯经济并非一枝独秀,它凭借自己的技术优势,带动了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和高科技化,从制造、加工、运输到信息的获得与传递等全过程中,都对传统产业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进行着破旧立新的根本变革。革新,为传统产业提供了新的生命力。同时资讯经济促使传统产业大量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大大提高了生产企业和产品的目标竞争力。作为新经济支柱的资讯经济无疑将对各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做出极大贡献。综观全球经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由于迅猛发展的资讯经济的强力推动,长时期内保持了经济的增长与繁荣。这在传统产业占主导地位时期,是不可想象的。这一奇特的新经济现象引起全世界的效仿和高度重视。我国亦应在新世纪中牢牢把握住新经济给我们提供的历史机遇,积极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在资讯经济的大潮中探索出一条有特色的发展道路,用最短的时间赶上甚至超过西方发达国家,重铸中华民族新的辉煌。一、资讯经济:涵盖广泛的全新经济类型1.资讯经济 

资讯经济又称信息经济,IT经济。 

所谓资讯经济,是以信息技术等高新科技为物质基础的、信息产业起主导作用的,基于信息、知识、技术、智力为一体的新型经济。 

一般认为,最早而且较为系统地提出“信息经济”这一概念的是美国学者马克卢普和波拉特。他们所提出的信息经济概念和测定,不仅在理论上已形成体系,而且在实践中切实实用,故目前已被全世界广泛采用。随后,美国企业家保罗·霍肯在《未来经济》一书中以相对“物质经济”的概念而提出“信息经济”。霍肯认为,每件产品、每次劳动,都包含物质和信息两种成分。在传统的“物质经济”中,总体而言,物质成分大于信息成分的产品占主导地位。而在“信息经货’中出现了相反的情况,即信息成分大于物质成分的产品和劳务将占据主导地位。物质经济正在向信息经济过渡。美国学者根据这一基本观点,进一步进行研究,推出了“信息经济”的理论体系。 

日本学术界也较早地对资讯经济进行过研究。1963年1月,一位日本学者就发表了《信息产业》的论文,提出了产业发展或产业结构的变动类似动物进化的观点。比如,简单动物如细菌阿米巴虫,其肌肉和骨骼所占的比例较高;而复杂的动物如人类,其大脑、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所占的比重更大。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动物的进化发展也相类似。在不发达的社会里,从事种植业和渔业的人口比例较高。随着社会的发展,重工业和信息产业的重要性就会提高。在农业、重工业发展到一定水平时,信息产业就会迅速地发展起来。他提出,人类的兴趣或需要也将从食物转向精神活动。这种需要决定了产业发展的顺序,即从第一产业到第二、第三产业,又发展到信息产业(第四产业)。日本学者从社会进化的角度预言了信息将在新的社会形态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为资讯经济的诞生提供了一些理论思考。 

综合起来考虑“资讯经济”是出于对经济的这样一种思考,人类的整个经济活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与物质和能量的转换有关的,一类是与信息产生和形态转移有关的。这一思想承袭了计维纳的“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这一基本思想。因此信息经济的概念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理论性的,严格定义下的信息经济,只包括与信息的生产、加工处理和流通直接有关的经济活动,这种活动的总和称为信息经济。第二个层次是统计性的,根据统计工作的需要,可以将经济中的各部、各行业按产业的性质加以划分。这时,资讯经济、资讯产业和资讯业就是同义语了。就一般而言,资讯经济是指依靠更多的知识信息,生产出物质和能源消耗更少、质量更好、更耐用的产品的经济。它要求产品中包含的信息比重很大,而物质和能源的比重较小。 

资讯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 

物质经济是工业化时代的经济。它以大规模使用和消耗原材料、资源和能源为基础,特征是机械化。资讯经济则是减少产品和劳务中的物质消耗,提高其中的智能和信息比重的经济。工业化时期的机械化,延伸了人类的肌肉,而现代化的微电子技术则延伸了人类的智力。例如人造卫星、微型汽车等都由于采用了微电子技术而减小了体积,增加了智能,变得更为实用,同时节约了能源和原材料,降低了产品成本。资讯经济要求把更多的知识信息运用于生产技术,它适用于设计、管理、劳动、维护、运行、消费、市场等环节。它鼓励劳动者和管理人员增加产品价值。因而发展资讯经济需要更多的富有智慧的劳动者和管理人才。 

还有一种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信息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源泉。信息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领域,无所不在,无所不有,在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与社会的过程中,信息始终是沟通主观与客观的桥梁。资讯经济就是表现为信息与社会生产的联系。一般地说,资讯经济的概念总是根据信息和产业信息规模在整个新经济中的作用来确定的。总之,资讯经济是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它必将在新经济时挥其独特的重大作用。所以我们说资讯经济与新经济密切相关,它是新经济的高级形态和重要表象。资讯经济的产生和高度发展,使新经济的特征更加突出,这时就意味着新经济的全面降临。 

信息高科技是新经济的先导,信息产业的崛起是新经济时代最重要的特征。信息产业的生产不仅满足了人类精神生活的需要,而且还对人类开发物质资源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据统计,当前世界信息产业的产值已经突破1万亿美元,已大大超过了传统产业。信息产业已成为一个国家众多产业中最有生命力的先导性技术产业。它是新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先导和支柱产业,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决定性意义。 

其实资讯产业的历史由来已久,当人类远古时代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离时,专门从事信息活动的人已经出现,人类语言和文字的出现,为资讯产业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古代的造纸术。印刷术及近代电报、电话等信息传播手段的发明一次次地推动了资讯产业的发展。而现代信息技术革命才促进了资讯产业的真正崛起,也正是这一时期才提出了资讯产业这一概念。 

上文提到的最早对资讯经济进行研究的美国经济学家马克卢普,在他出版的《美国知识的生产和分配》一书中,第一次将人类的知识信息活动和其他的活动进行了比较,并首次将人类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利用过程称为“知识产业”。他认为:“知识产业是一类为自己所用而生产知识从事信息服务或生产信息产品的机构。”他还将知识产业划分为教育、研究与开发、通信媒介、信息设备、信息服务。我们今天可以看出这正是资讯产业生产的全过程,即:信息产品的开发、流通、消费利用和再生产。 

继马克卢普之后,美国经济学家波拉特于1977年在他的《信息经济》一书中,提出了资讯产业,他将资讯产业划分为第一信息产业部门和第二信息产业部门。第一信息产业部门是直接向市场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部门。第二信息产业部门指只把信息劳务和资本提供给内部消耗而不进入市场的信息服务部门。其中第一信息产业部门包括以下八个主要产业:生产知识和具有发明性质的产业,信息交流和通信产业,金融、保险等风险性产业,市场信息业、宣传业、调查业,信息处理和传递信息业,信息商品产业,教育业,用于信息基础设施的产业。第二信息产业部门主要指工业、农业中的技术、行政管理和公务等。 

马克卢普的“知识产业”和波拉特的“信息经济”名称虽然有差别,但他们的研究与以往的经典经济学说不同,有共同的新的特点。以往的经济学说都是研究物质、能量等内容,而他们俩人的研究则转入了信息和信息活动的内容,即他们都是研究以信息为基础的经济现象。因此他们提到的产业可以统称为“资讯产业”。正因为这一开创性的论述,使资讯产业从传统产业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类新兴产业。资讯经济的发展是以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为前提的,信息技术是资讯经济的技术载体,资讯产业的主要技术和产品范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多媒体技术,其中包括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个人计算机技术、液晶等高清晰度显示技术。其次是数据储存与处理技术,主要包括超巨型和超微型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免疫系统技术。另外还有信息传输技术,各种传感器技术,交互式网络技术等等。因此从整体上考虑所谓资讯产业,是社会经济活动中从事信息技术、设备、产品的生产以及提供信息服务的产业部门的统称,是一个包括信息采集、生产、检测、转换、存贮。传递、处理、分配、应用等门类众多的产业群。衡量一个部门或行业是否属于信息产业的标准是该部门或行业中的劳动是否为信息劳动。因而,凡进行信息收集、信息产品生产和传递、信息贮存的部门以及直接生产信息处理工具和信息物质载体的部门均是信息产业家庭中的一分子。2.资讯经济的划分危困 

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资讯产业的外延是不断扩大的。最早人们把计算机产业(包括集成电路业)、信息处理产业(包括软件业)和信息媒介产业作为信息产业,后来人们又把信息传播传导业、信息流通业、知识生产业等扩大成为信息产业。资讯产业成为一个行业多、领域宽、涉及面广的产业。为了对资讯产业有一个比较全面和准确的了解,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资讯产业进行不同分类。 

①根据资讯产业发展的历史阶段,可分为传统信息产业与新兴信息产业,前者包括印刷出版业、新闻报道业、文献情报业。图书档案业、邮政电信业以及科研、教育等知识产业;后者包括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产业、软件产业、卫星通讯业、数据库业、咨询服务业、音像视听业、信息系统与网络建设业等。即:凡是从事信息产品及其装备设施生产与流通的部门均属资讯产业。这种观点强调由于应用了新的信息技术,传统的信息产业已面目一新,并与新兴的资讯产业一起,共同组成支柱产业。 

②根据人们对资讯产业认识的早晚,可以分为狭义的信息产业和广义的信息产业。狭义的资讯产业是人们对信息产业的一种最初认识,它包括计算机产业、集成电路业、信息处理业、软件业。广义的资讯产业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作用越加重要,资讯产业的内涵和外延越来越广泛,人们对资讯产业的认识逐步扩大。它不仅包括以上列举的信息产业,而且包括信息传播传导业(如印刷出版、广告、音像视听、咨询等)、信息流通业(如计算机通信、邮电、传真等)、知识生产业(如科研、教育等)、信息存贮业(如数据库。图书馆、档案馆及信息系统建设业)等产业群。 

③根据资讯产业的结构,可分为信息技术产业和信息服务产业。前者的核心是提供信息技术及其设备,具体由信息机器产业、软件业和信息媒介产业组成;后者核心是进行信息服务,由信息采集业、出版业、新闻报道业、咨询业、数据库业、科研教育业、图书情报业等组成。 

人物通讯篇10

网游互动特性突出 营销置入花样翻新

随着游戏玩家数量的高速增长,网络游戏作为互动营销的新媒介引起了许多商业嗅觉敏锐的广告商。现在已经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置入式广告出现在游戏内,游戏置入式广告作为全球最热门的广告形式之一颇为引人关注。

在传统营销的模式中,用户往往被动接受广告和信息,而网络游戏的互动性使得这一过程转变为用户主动参与的过程。用户在娱乐过程中能够通过个性化的创意,表达自己对品牌的理解和诠释,通过用户间的互动将品牌或产品所要传达的讯息传播开来,从而加深用户对品牌和产品内涵的理解,使品牌或产品的营销效果最大化延伸。从广告模式的发展来看,互联网广告的份额在逐年上升,其中游戏中的互动创新营销显然将成为大势所趋。

腾讯游戏通过QQ即时通讯平台庞大的用户群延伸,强化了休闲游戏“加强用户沟通深度”的功能,在2004年即以同时在线人数突破百万,成为国内网络休闲游戏领域NO.1。据最新腾讯财报公布的数据显示,腾讯游戏平台同时在线人数强势冲破317万,这是自小型网络休闲游戏在我国扎根9年多以来,同时在线人数所创造的国内最高记录。

不仅如此,腾讯游戏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吸引游戏玩家、探索创新营销方式方面都颇有特色,使其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企业创新精准营销平台。由于腾讯庞大的用户群,以及腾讯产品的多样化,不同的用户群体在腾讯产品上得到极致的聚合与发散。在此平台上,腾讯基于企业品牌特质,结合腾讯产品用户特性,创造性地利用多点置入、精确细分、贴身营销等方式,借助多元化的设计和结合方式为不少企业品牌传播乃至销售业绩带来了很好的实效。从较早的M&M豆案例,到刚刚完成的与可口可乐、肯德基的合作,再到正在进行的iPod、卡夫、南孚等品牌营销,都展示了腾讯游戏进行互动营销的先发优势和用户群体优势。能够结合品牌特性对产品目标人群精准传播,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解决方案,打造不拘泥于传统的创新营销模式,这无疑在推动行业发展的同时,也使得腾讯游戏在行业中的领先优势继续扩大。

腾讯创新互动应用 精准营销同行领先

腾讯游戏近三年来已经为不同行业的多个品牌做过类似的推广,除了配合腾讯网大平台的推广活动,腾讯游戏在企业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许多企业在初尝腾讯游戏平台上营销带来的显著效果后,已经开始逐渐加大在这个平台上的投入,其中不乏一些国际知名的大品牌,他们借助腾讯游戏五大类50多个细类的游戏平台,正在创造精彩。

以iPod与QQ宠物的合作为例,通过让宠物使用iPod以及将iPod做成虚拟的玩具等方式使得品牌得到了长时间的深化,并且让用户通过游戏接触产品,了解其性能甚至使用方法,这一点是传统广告或普通的互联网广告所做不到的。而对用户来说,增加了新的与现实紧密结合的游戏内容,大大激发了其游戏兴趣,有了全新的游戏体验,而且游戏之后,对iPod的产品性能也有了认识,这才是真正的体验式网络营销。

iPod在宠物社区建立in乐园,售卖iPod的数码产品,学习iPod的宠物炫,还配合有MINI小游戏。这些独特的创新性应用让用户在无形中加深对品牌的认识与产品的体验。从用户角度分析,单纯的页面广告用户很排斥,更愿意接受置入式广告,这点同电影发展一样,比如在《疯狂的石头》里,出现了班尼路、KIA、可口可乐等多个品牌。巧妙的处理不仅用户不反感,还觉得有意思。

根据笔者得到的资料显示,在短短的半个月合作期内,iPod玩具部分浏览人数及参加iCool宠物炫部分的人数均达到百万级,这表明腾讯的优势在其大平台和灵活合作模式的基础上,所取得的效果已远远高出市场中的其它同类合作模式。

用户群体多元组合 传播渠道精准高效

网络游戏广告之所以能成为网络广告的新宠,主要得益于其两大优势:一是传播特征的独特优势;二是巨大的市场空间。

国内最大的网络休闲游戏提供商――腾讯游戏无疑是越来越耀眼的一颗“明星”,它以庞大的用户群为基础,不断深挖用户价值,前不久同时在线人数更强势冲破317万,创造了小型网络休闲游戏同时在线的最高纪录。与此同时,腾讯游戏通过与可口可乐、肯德基、M&M豆、仁和、蒙牛、盼盼等许多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另类合作推广,在一片同质化、疲倦心理严重的传统推广方式中,展开了差异化实效营销的新篇章。

腾讯游戏今天的一骑当先与其对用户需求的准确把握息息相关,目前,腾讯休闲游戏平台有包括休闲、连连看、对对碰、等50多款休闲游戏。以上手快、耗时少、创意优、娱乐性强等特征成为许多玩家喜爱的休闲娱乐方式。

与其他门户网站不同,腾讯网以“在线生活”产业布局,打造成的极具黏度和延展性的网络社区。腾讯CEO马化腾曾表示,“腾讯网是典型的以社区聚集用户,以内容满足用户,反过来以用户成就社区”。在这种大主题的影响下,腾讯游戏以互动创新作用于玩家,玩家也通过自我个性的创造为游戏提供更多内容。这使得在平台和玩家的共同创造下,企业品牌推广有了更多的形势、更主动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