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形象设计服装色彩表现分析

时间:2022-08-13 08:54:28

人物形象设计服装色彩表现分析

摘要:在人物形象设计中,服装色彩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能够将人物的个性特征与情感传达出来,因此,在设计人物形象的过程中,设计师通常都较为注重服装色彩的运用。本文就围绕这一方面内容进行分析与探究,提出服装色彩在人物形象设计中的具体运用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给一些参考。

关键词:人物形象;服装色彩;运用措施

一、人物形象设计中服装色彩的重要性

第一,色彩是服饰的灵魂与生命,根据不同人物形象合理选择服饰款式,并巧妙运用色彩元素,能够使服饰有更强的灵动性,为人们赋予更大幻想的同时推动人物形象的提升。如在设计青春少女形象的时候,采用碎花裙服饰能够将其烂漫与纯真凸显出来,而采用淡粉色或者淡紫色为基调,则能够将其生命力和稚气衬托出来,通过服饰色彩为青春少女赋予了更强的活力。第二,色彩的合理运用不仅能够使服饰造型有更高的审美价值,而且还能够提升人物的表现力,有效渲染气氛。在重要颁奖典礼或者设社交场合中,根据不同人员的身形精致裁剪服饰,并巧妙运用色彩,可以推动人物表现力的提升,并合理对场景气氛进行渲染。如2020年9月24日,我国河南郑州举办的第3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中,周冬雨身穿淡蓝色礼服登场,不仅将本人冷酷又具活力的特点表现出来,而且为整个颁奖典礼赋予了更大的活力,一股神秘的气息扑面袭来,进一步凸显了场景。第三,人物形象设计中服装色彩的合理运用还能够衬托人物气质。人物气质的提升很多时候离不开服饰的衬托,服饰造型影响着人物气质的表现,而服饰颜色在气质衬托中,也发挥着关键作用。如淡黄色、棕褐色等更能够为人物带来强大的尊贵感,凸显沉稳庄重的气质。酒红色则可以衬托人物典雅的气质。

二、人物形象设计中服装色彩的搭配原则

服装色彩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物的审美观念以及地位等,且能够表达人物的生活态度。通过有效运用颜色来搭配服装,可以掩盖人物的身材缺陷,并提升人物气质,展现人物的优点。服装搭配色彩搭配与普通色彩搭配并不相同,需要依据不同的场合、地点以及时间等合理对色彩进行搭配。而要想以服装色彩更好地表现人物形象,就应当遵循服装色彩搭配原则。

(一)个性化原则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的个性化需求更为突出,不同人们对服饰的要求不同,希望选择自身满意的服饰改变形象,提升表现力。所以,设计师在设计人物形象的时候就需要做出详细分析,合理对服装色彩进行搭配。在搭配服装色彩的时候要紧密结合人物的身材、年龄以及气质等,且搭配色彩要符合大众审美观念,又具有自身的特色,能够为人们带来一种个性又不庸俗的感觉。此外,由于不同人物的需求不同,存在自身独有的个性化特征,所以在设计形象的时候也要对其个性化要求进行分析,避免对同一个类型的人物选用相同或者过度类似的服饰色彩。

(二)整体性原则

虽然在服装设计中色彩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影响着整个服装的设计效果,但是,也应当注意服装的材质、样式以及做工等都是需要考虑的部分,在对色彩搭配的时候应当考虑这些因素,从全局上进行统筹分析,不可将色彩作为一个单独的部分去思考,否则将会失去色彩搭配的价值。裁剪、色彩以及做工之间是相互补充的关系,如果一味地考虑色彩而不关注裁剪,那么必然会导致色彩与服装样式、做工不协调,也难以为人物形象的塑造带来良好作用。

(三)TPO原则

TPO原则也是一个较为重要的原则,其中,T指的是时间、P指的是场合、O指的是目标。其指的是在为人物选择服饰过程中要对时间和地点进行考虑,确保服装款式、色彩与着装地点目标以及时间等相统一。从时间方面来看,着装应当考虑季节,要随着不同的季节改变服装的款式、类型以及颜色等。如在夏季一般所设计的服装颜色应当以浅色为主,为人们带来一种清新、凉快的感觉。而在冬天则设计服装以深色为主,给人一种厚重、温暖的感觉。此外还要随着场合的不同合理搭配服装色彩,如参加野外活动的时候,通常应当选择色彩明亮的服装;参加会议的时候则应当以款式整洁、颜色单调的服装为主,展现出正式的感觉。还应当注意的是,在正式场合中,着装应当以简单大方为主,不可浮夸造作,颜色则要以深色调或者冷色调为主。

三、人物形象设计中服装色彩的运用措施

(一)服装色彩与体形的搭配

在人物形象设计中,选择服装色彩还要充分考虑人物的体形,不同人物的体形不同,对服装色彩的要求也不相同。适当根据体形选择服装色彩,能够重新塑造人物的气质,并使人们产生错觉,将人物本身的缺陷掩盖住,放大优点。通常来看,暖色调和浅色系容易为人么带来膨胀感受,而深色系则会带来一种收缩感觉。所以对于身材较为“庞大”,相对较胖的人物来说,在选择服装色彩的时候要尽量选择冷色系,且颜色注重简洁大方,给人们一种收缩的感觉。对于身材瘦小的人物来说,选择条纹图案的服装能够使人们的眼睛产生错觉,以更好地对身材比例进行调整。也可以选择高明亮度的服装,因为如此能够促进身体视觉高度的提升。对于身材高大的人物而言,在选择服装的时候要尽量避免选择冷色调或者纯色调服装,避免使身材比例不协调。总体来说,服装色彩与身体形态的合理搭配,才能够对人物的形象进行完美塑造,注意服装色彩的选用尤为关键。

(二)服装色彩与肤色的搭配

根据“四季色彩理论”可以将人体肤色划分为四个颜色,这四个颜色与四季色彩特征之间存在极大的吻合性,所以,我们可以以四季名称为人体肤色命名,即春季型肤色、夏季型肤色、秋季型肤色、冬季型肤色。春季型肤色人物通常皮肤透亮,且肤色具有自然光感,给人一种朝气蓬勃、青春洋溢的感受,在对这类人物选择服装色彩的时候,要尽量选择明亮艳丽的颜色,且将暖色系为主基调,这样能够使人物形象更为年轻活泼,将其柔美与朝气凸现出来;夏季型肤色人物通常皮肤颜色属于中间色或者稍微偏暗的颜色,总体肤色略带粉色,在对这类人物选择服装颜色的时候,要尽量选用淡雅颜色,这样能够将他们的恬静气质衬托出来。也可以在同一色系中做出浓淡搭配,不可运用颜色反差较大的服装;秋季型人物皮肤颜色一般是棕黄色或者象牙色,这类人物的气质一般较为稳重,在对这类人物选择服装色彩的时候要以黄色系为主,这样能够与其稳重的气质相协调,而不可为其选用冷色调或者较亮颜色的服装,否则会与气质相冲,导致人物形象塑造效果变差。也不可以为这类人物选用色彩对比对太过强烈的服装,应当以同色系浓淡色为主,避免浮躁喧哗,以与其华贵的气质和成熟的特征相匹配;冬季型人物一般皮肤颜色以蓝色调为主,给人一种苍白偏冷的感觉,在为这类人物选择服装的时候,要尽量选择蓝白色调颜色的服装,这样能够将其特色凸显出来,也可以选用纯色系服装,与其气质形成较为鲜明的对比,而带给人们一种别样的美感。

(三)服装色彩与风格的搭配

每个人都有自身的风格,如女性可以被划分为古典型、自然型和优雅型等,不同的风格适用于不同的服装色彩。古典型人物通常不爱张扬、知书达理且具有知性美,给人一种成熟端庄的感觉。在为这类人物挑选服装的时候,可以以蓝紫色或者驼色为主,这样能够使其气质得到提升,在选用配色的时候要以淡色系为主,可以搭配一些浅驼色或者经典酒红色等,以衬托其高贵感;自然型人物较为大方亲和且随意洒脱,在对这类人物选择服装的时候要以中性偏柔色彩为主,如蓝绿色、淡黄色、米色等,这样与他们自然大方的气质相贴切。要避免为这类人物选用大红大紫等颜色,否则将会显得较为突兀,不符合其性格特征;优雅型人物具有小家碧玉的特征,给人们一种恬静、温柔的感觉,在为这类人物选择服装的时候,要以淡雅轻柔颜色为主,如粉紫色或者浅蓝色等,也可以选用水蓝色或者乳白色服装,也属于较为经典的搭配,与其气质相协调。要避免为这类人物选择过于鲜艳的颜色,否则会与其气质相背离。

(四)服装色彩与年龄的搭配

服装色彩选择不仅要考虑体形、肤色和风格,还要考虑年龄,依据年龄差异科学调整服装色彩也是极为重要的。人们从出生到死亡整个过程中,不同时段所适用的色彩是不同的,对人物形象塑造也存在差异。如在婴儿时期的人们,较为稚嫩,在为这类人物选择服装的时候,要以单纯清新色为主,这样能够将他们稚嫩的气息凸现出来,且带给人们一种朝气蓬勃的感觉;在少年时期的人们一般都更为喜欢亮色系,醒目的蓝色、明亮的橙色等都会使他们的身心得到愉悦,还可以为他们带来积极阳光的形象,所以,在为他们选择服装的时候要以亮色系为主;在青年时期,人们一般较为注重内敛和含蓄,或者希望打造时尚而典雅的风格,在为他们选择服装的时候,就应当尽量选择素色系服装,如以白色、黑色等为主,这样能够将他们干练、干净的形象打造出来;对于中老年时期的人物而言,他们的性格通常较为沉稳,追求重返青春,所以在选择服装的时候,要尽量以沉稳的暗色或者正色为主,使人物形象稳重且有强烈的生命活力。

四、结束语

色彩是服装设计中的关键元素,服装通过色彩表现内在张力与情感,在人物形象设计中是否能够合理运用服装色彩,直接关系到人物形象的表现力。总体来看,服装色彩的作用就是借助于色彩展示人物魅力。根据不同人物的肤色、体型等选择合适的服装色彩,一方面能够提升人物气质;另一方面还能够促进人物形象的完美。所以,在设计人物形象的时候要注重对服装色彩的运用,应当从人物的体型、肤色、风格以及年龄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以选择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服装色彩。

参考文献

[1]曹梦.试论舞台美术设计中色彩的审美和运用[J].四川戏剧,2020(01):62-64.

[2]曹雪.基于人物形象塑造的服装色彩设计[J].纺织报告,2020(01):61-62.

[3]张睿.隐性背景与情感信息——戏剧服装设计的影响因素、构思与实践研究[J].戏剧文学,2018(05):121-126.

[4]米平平.服装色彩搭配在人物形象设计中的应用探析[J].艺术教育,2016(11):268-269.

[5]徐立楠.色彩搭配对人物形象设计的影响研究[J].南方论刊,2016(04):80-82.

作者:魏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