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背囊十篇

时间:2023-03-16 11:02:21

智慧背囊

智慧背囊篇1

《智慧背囊》里的每一个故事,每一段经历,就是人生之海中的一杯水。一则小故事蕴含着大道理,一段小经历浓缩着生命的真谛。《智慧背囊》,它让你感受心灵的海洋,一段话语,一个细节,就是生活之树的一片叶。一段平凡的对话可能隐藏着伟大,一个生活的细节或许造就了永恒。《智慧背囊》它会引你走进生活的阳光。

请看一个关于鱼的故事:有一条鱼在很小的时候便被捕上了岸,渔人看他太小,而且很美,便把它当作礼物送给女儿。小女孩把它放在一个鱼缸里养起来,每天它游来游去,总是碰到鱼缸的内壁,心里便有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后来鱼长大了。在鱼缸里转身都困难了,小女孩便给它换了更大的鱼缸。它又可以游来游去了。可是每一次碰到鱼缸的内壁,它畅快的心情便会暗淡下来。它有些讨厌这种原地转圈的生活了。索性静静地悬浮在水中,不游不动,后来甚至不吃食物。女孩看它可怜,便把它放回大海。它在海中不停地游着,心中却一直高兴不起来。一天它看见另一条鱼,那鱼问它:“你看起来闷闷不乐啊?”它长叹一声说:“这个鱼缸太大了,我怎么也游不到它的边!”是的,心就是一个人的翅膀,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如果不能打碎心中的四壁,即使给你一片广阔的大海,你也犹如置身于狭小的鱼缸,而找不到自由与快乐的感觉。

《智慧背囊》它为你开启了智慧的天窗,为心灵插上飞翔的翅膀,走进它,你就靠近了尊严,体验尊严的高贵;走近它,你就靠近了人格,感受人格的强健;走近它,你就靠近了宽容,体会宽容的博大。更主要的是它让你打破心灵的束缚,把浩瀚的海洋装入胸膛,让心帆远航。

智慧背囊篇2

《智慧背囊》里的每一个故事,每一段经历,就是人生之海中的一杯水。一则小故事蕴含着大道理,一段小经历浓缩着生命的真谛。《智慧背囊》,它让你感受心灵的海洋,一段话语,一个细节,就是生活之树的一片叶。一段平凡的对话可能隐藏着伟大,一个生活的细节或许造就了永恒。《智慧背囊》它会引你走进生活的阳光。

请看一个关于鱼的故事:有一条鱼在很小的时候便被捕上了岸,渔人看他太小,而且很美,便把它当作礼物送给女儿。小女孩把它放在一个鱼缸里养起来,每天它游来游去,总是碰到鱼缸的内壁,心里便有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后来鱼长大了。在鱼缸里转身都困难了,小女孩便给它换了更大的鱼缸。它又可以游来游去了。可是每一次碰到鱼缸的内壁,它畅快的心情便会暗淡下来。它有些讨厌这种原地转圈的生活了。索性静静地悬浮在水中,不游不动,后来甚至不吃食物。女孩看它可怜,便把它放回大海。它在海中不停地游着,心中却一直高兴不起来。一天它看见另一条鱼,那鱼问它:“你看起来闷闷不乐啊?”它长叹一声说:“这个鱼缸太大了,我怎么也游不到它的边!”是的,心就是一个人的翅膀,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如果不能打碎心中的四壁,即使给你一片广阔的大海,你也犹如置身于狭小的鱼缸,而找不到自由与快乐的感觉。

《智慧背囊》它为你开启了智慧的天窗,为心灵插上飞翔的翅膀,走进它,你就靠近了尊严,体验尊严的高贵;走近它,你就靠近了人格,感受人格的强健;走近它,你就靠近了宽容,体会宽容的博大。更主要的是它让你打破心灵的束缚,把浩瀚的海洋装入胸膛,让心帆远航。

智慧背囊篇3

《智慧满行囊》全书一共有这几部分:呵护那一点点光,有一种花朵叫宽容,一棵树上的两种果实等共8个单元,在每个单元前,都会有一个导读部分,接下来的每篇文章都会有精美的插图,心灵点拨与名人名言。

《智慧满行囊》,一本让人爱不释手的书,每每睡觉前翻开细细品味,那可爱的人物,悲伤的场景,都会让人潸然泪下;《智慧满行囊》,一本让人受益匪浅的书,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语言,无不让人感到温暖,体会到爱的真谛;《智慧满行囊》,一本让人振奋精神的书,有时让你笑傲人生,有时让你坚定方向,还有时让你净化灵魂······

《智慧满行囊》以小见大,从小故事中发现大道理,以小经历中阐发大哲学;出浅入深,自平凡的琐事中挖掘伟大,自日常的生活中造就永恒。对于写作,这是材料的积累和话题的储备;对于读者,这是一本实实在在的好书。

走近《智慧满行囊》,可以让曾经的坎坷和不幸,在历史的静默与古人的照耀下,拨开心灵的乌云,重新找回人生的信心和方向。

走近《智慧满行囊》,可以让潜在的能力和聪颖,在小鸟的呼喊与小草的吟唱中,激活埋藏已久的能量,释放出生活的希望和辉煌。

智慧背囊篇4

8月14日,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创始人Elon Musk公布了Hyperloop超级高铁项目,并称其为继汽车、火车、飞机、轮船之后的第五代现代交通工具。

据介绍,Hyperloop运行速度将达到每小时800英里(每小时1288公里)。其运输概念系统是将铝制的“胶囊”车厢,置于一个密闭的钢制低压管道中,通过内置的气压转换装置,将“胶囊”前方的空气阻力转化为后方的动力,然后像发射炮弹一样将其“发射”至目的地。此外,这种气压转换装置还能提供空气动力升力,使“胶囊”悬浮起来,减少在空气中的摩擦和多余的能源消耗。

点评

在安全性方面,由于管道是密闭的,Hyperloop可以克服各种天气或地震的影响。而且如果出现撞车情况,后面所有“胶囊”都会紧急刹车。虽然是密闭空间,但胶囊内会提供足够的氧气,就像飞机上有氧气面罩一样。综合来看,Hyperloop会比火车、飞机等运输工具更安全。

可穿戴设备公司Fitbit融资4300万美元

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文件显示,美国可穿戴技术创业公司Fitbit刚刚完成了总额4300万美元的融资。本轮融资由软银资本领投,Foundry Groups和True Ventures等现有股东跟投。据了解,Fitbit 已经推出了一系列的健康追踪设备,主要包括Fitbit One、Fitbit Zip 以及 Fitbit Flex。这些设备都能连网并把数据同步到用户的 Fitbit 账号下,通过网页或是手机上的App实时看到自己的健康运动数据图表。同时,在App里还可为自己设定运动目标,并与朋友互相激励。

点评

此次融资后,Fitbit打算进入国际市场,主要包括亚太地区.面临的竞争对手有JawboneUp、耐克公司的 Fuelband,类似解决方案还有RunKeeper和Moves等 。而国内同样也掀起了一股可穿戴设备热,如果 Fitbit 正式进入国内,肯定会给国内市场带来一定的竞争压力。

智慧城市建设需防控风险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确定北京等103个城市(区、县、镇)为本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其中,市、区83个,县、镇20个。专家表示,住建部在“稳增长,调结构,促内需”的宏观背景下,接连推出智慧城市试点,既符合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又对新型城镇化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发展智慧城市过程中应当有顶层设计,继而分步执行,要注意风险防控,并且应当重视基础设施质量以及覆盖率的提高。

点评

智慧城市在发展的技术上,应该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由于不同城市的发展水平、发展重点不尽相同,针对各个不同的城市,应结合当地主导产业发展特点,制定未来的智慧城市发展路径。

我国智能机器人将迎来大发展

8月10日,国家物联网协会会长王志良在“2013国际智能物联和机器人产业高峰论坛”上表示,物联网技术将会引起现有产业的大洗牌,而智能机器人正是在新一轮发展中极具前景的产业。与会专家也表示,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机器人必将成为每户家庭中的智能核心终端,但面临核心技术和人才缺乏等问题。对此,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韩力群说道,“中国服务机器人创新研发不足,产学研合作处在初级阶段,产品价格居高不下。需要多学科协作突破,同时相关材料和工艺方面也有待改善。”

智慧背囊篇5

一、中国传统智囊的特点

传统智囊脱颖于传统士人群体。从表面看,士人是一个具有较高的社会政治地位,掌握专门文化知识,不耕而食,不富而贵的脑力劳动者阶层。春秋以前士人属贵族之末,春秋以后位于“士农工商”之首。但对士人个体而言,其地位并非一成不变。秦汉以前君主侯王延揽士人辅国,隋唐肇兴科举制度选拔人才,“朝为布衣,夕为卿相”,给士人带来的是出将入相、位极人臣的政治地位。这种上下变动的社会地位使传统士人具备宽广的社会视域,集“上听”与“下达”于一身。士人中除了“诗书传家”的书香世家,更有以“耕读传家”的半士半农之家。这种与农工商平等的社会地位及其获得的尊重使他们能够在社会下层悠游不倦,了解平民百姓的喜怒哀乐,获取更多贴近实际的信息,成为民意的代表。同时,“经世致用”的学术追求与“开科取仕”的选拔制度让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有机会进入统治阶层智囊团,在一展平生抱负、建功立业的同时,更实际地了解中国传统政治的权力之争以及“政统”与“道统”的相依相离。尽管士人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与机遇做到“位极人臣”,但官场的相互倾轧及“伴君如伴虎”的现实又常使他们丧失这种地位。然而,正是这种社会地位的上下流动使他们的阅历异于常人,成为“民之甘苦易周”、“政之缺失可补”的“民之精华”。传统智囊,多与“咨询”、“调研”、“草理文书”、“出谋划策”等工作相关,属于政府机构的“高级秘书”。从“士”到“仕”的过程,成为智囊一生的基本轨迹。这一身份的转化既是我国古代官员选取的特点,也构成传统智囊智力转化的外部特征。

1.智囊形式由杰出人物到智识群体。在我们的思维影子里,总能从史书上“读出”许多丰功伟绩的历史伟人来,他们的举止极大地影响着后世。可是,在这些零散人物的背后集合的是广大的知识分子群体,他们是智囊的“智囊”。一提起智囊,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辅佐在王侯身边的那些谋臣,他们的确在整个历史的推进中贡献了力量。春秋时期,与诸侯割据并提的是“百家争鸣”。如提倡“仁政”的政治谋略始祖孔子,利用“以柔克刚”、“以屈求伸”、“无为而无不为”统御国家的老子、以“兵学圣典”闻名的孙武,以及纵横百家的始祖――鬼谷子。随着国家进入正轨,封建统治步入正常,与关键性智囊人物相对的是出现大量的智识群体。秦汉时期形成了参谋言谏制度,设置了许多参谋顾问人员,分属于光禄勋、奉常、少府组织。这些人员可以出入禁中,侍从皇帝左右,出谋划策、规劝进谏、协助决策,实为政府内部的智囊群体。宋朝翰林院代中书执内廷秘书之职,使翰林学士兼具“治学”与“参谋”双重职能,以致明朝“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

2.智囊选取方式由“主选”到“考用”。科举之前,我国君王之所以在选才问题上一直实行“人选”,是因为当时社会分封尚存,郡县制并未建立或巩固。夏商周三代专施“进谏文书”之事,太史寮长官(与三公卿士相当)执掌咨询顾问、宣读策命。西汉年间,以“才学”和“孝廉”为内容的下级推荐形式盛行,可是皇朝高级智囊的选取仍然以君主钦点为根本,任用亲信成为选用官吏的一大特点。只有在改朝换代之际,才会涌现出一批出自下层的谋略智士。殷商末年,在渭水之滨的西周领地,吕尚(姜子牙)栖身溪以垂钓之事“勾住”西伯侯姬昌“食味”,最终被托以国政。太公在位以“人才”和“仁政”为治,并辅助周武王东灭商纣。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社会动荡,政府采用一批文士充任改革或征伐先锋,其中多数出身新兴地主阶级或商人子弟。隋唐时期,我国封建社会进入稳定繁荣时期,统治阶级内部力量分布和王朝的官僚根基由贵族地主转变为庶族地主。为了适应这一趋势,统治者采取开科取士的做法大量吸收社会人才,缓和内部矛盾。唐王朝的兴盛无不与用人唯贤相关,李世民任用长孙无忌、杜如晦、魏征、房玄龄、李绩等谋臣智囊开创了“贞观之治”,唐玄宗重用姚崇、宋,出现了“开元盛世”。之后的宋元明清等朝代都以开科考试作为为帝王、臣工选用智囊的主要方式,尽管在地方仍旧出现仕途依附关系的“主宾”情况,可是在治国问题上,国家已经铺设了一条稳定、有效的选才轨道。综合来看,智囊出身已经由封闭性的“贵族世家”转移到社会中的“寒门士人”,智囊任用则由“临危受命”渐进为“稳定取才”。

二、传统智囊的智力转化之术

所谓智力,是指在社会生活(包括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思维方式、经验总结、智慧韬略。传统智囊的智力因素是毋庸置疑的,可是能称之为“智囊”的人们,总是在智力转化中彰显出来。尤其在矛盾激化、社会动荡的年代,冲突双方更为直接的进行“智力”角逐,使智力从潜能状态表现为显能状态。尽管“人才与当权者”犹如“马与伯乐”,可是对于传统智囊自身而言,如何把“所学”、“所盼”、“所能”从思想状态下转化出来,必须以“术”为依托。传统智囊的智力转化之术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智慧文明的博大精深,我们通过分析其结构与形式,试图揭示其奥妙。

1. 智力转化结构复杂化

智囊的智力成果必须通过一定机构,借助一定形式才能实现。从智囊分布的机构来看,主要有政策部门、研究部门、信息部门与学术部门。在传统社会,以上四大部门并非完全独立的,它们共同构成权威的参谋、咨询组织。从性质上讲,存在官方和民间两种类型,而民间性质的学术组织也千方百计以国家之名实现目标。官方性质以政府机构内部组织为实,翰林学士院即是一例,院内学士与君主亦步亦趋,愈益亲近,直接于“北门”待命(《新唐书・刘之传》)。民间性质以学术组织为甚,如稷下学宫、各类书院等。可见,古代智囊人物与君主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有志之君在革新朝政,进行征讨活动,或为著书立说时,通常会依赖身边的谋臣为他积极献策。昏庸之主则相反,往往是采用谄媚小人,以谋个人私利。君臣依赖的不稳定性,经常影响传统智囊的智力转化舞台,使智力转化的结构出现复杂化。这种复杂化带来智囊的独立价值受损,使知识作用的发挥受制于政治环境和帝王偏好。古代统治者请学者为自己歌功颂德,排斥“从谏如流”的忠臣,是二者之间关系的一个潜则。所以,其复杂性表现在“乱时用真才”、“平时用庸才”的矛盾局面。这一点,我们从历史的用人规则中便可窥见一斑,正所谓“乱世出英雄”。

智囊的智力转化,还受到自身学派与政治主张的影响,表现出结构的复杂性。有主张以黄老之术治理天下的道家学派,有提倡以“仁爱”、“德政”治国的儒家学派,以及善用法术的法家学派等。他们的智力转化之术反映了当时国家实情,并推进了历史趋势的演进。总体上,他们都要遵循“天时”、“地利”、“人和”《孟子・卷四・公孙丑下》三大规律,并以人生“三不朽”为追寻,“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左转・襄公二十四年》)才学是智囊们开启政坛之门的“金钥匙”,道德是身体力行的精神支柱。古人云:“有才智而无德望以镇之,则未足以服天下之心;有德望而无才智以充之,则未足以办天下之事。”(《宋史纪事本末》,卷三十四)道德显示的是人格的力量,才学显示的是知识的力量,德才兼备历来是对从政者的基本要求,作为精通谋略的“智囊”更以其为信条。位于官场的智囊们,以道德保身者居多,以才学扬名者次之。不明世理之人,难以成大器;无有英才之士,枉能托国事。这些“劳心”的智慧者们,举止投足之间,将典章制度转化为智慧,运用非凡的思维,敏捷地、准确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然后再将智慧转化为计谋,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因而,智囊的核心价值,或者说结构复杂性,便在于他们的冷静思考与擅长转化。另外,政治舞台上的智囊结构复杂表现在“你方唱罢,我登场”,西汉学者刘向在《说苑・臣术》中,把历史上的官宦分为六正六邪,即“圣、良、忠、智、贞、直”六正,“具、谀、奸、谄、贼、亡国”六邪。

2. 智力转化形式多样化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古代王朝无不希望宗室血脉长留,而国家治理,特别是远景规划,均需具有能耐之人予以辅佐。动乱之际,危及朝野,君王对智囊们的依赖更是可想而知,“远水救不了近火”就是这个意思。我国传统智囊发挥作用和智力转化的舞台虽然是复杂的,但也是庞大的;既涉及了改革建制的经济政治领域、战争讨伐的军事领域,还包括了治史立言的文化领域。

举国式。智囊的第一要务,就是为王侯谋划举国大计,营造建业蓝图。《史记・滑稽列传》云:“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齐威王在位时,喜好说隐语,又好彻夜宴饮,逸乐无度,陶醉于饮酒之中,不管政事,把政事委托给卿大夫。文武百官荒淫放纵,各国都来侵犯,国家危亡,就在旦夕之间。齐王身边近臣都不敢进谏,淳于髡用隐语来规劝讽谏齐威王,威王大喜,并着手整顿吏治,“群臣耸惧,莫敢饰非,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资治通鉴》)《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时期,齐相国孟尝君叫门客冯去薛地收债并顺便买回家里缺的东西,冯假借孟尝君的命令把债契全部烧毁,为他购买了缺失的“义”。尔后,使落魄的孟尝君复握相国大权,声威更加显赫。举国者中,最为传世的当为南阳诸葛亮。诸葛亮深受“三顾茅庐”触动,在草屋里与刘备推心置腹地阐述了自己的建国主张――“隆中对策”,并一路辅佐蜀汉以三分天下之势,演绎出一个时代的豪情壮歌。

兵略式。兵家韬略之士,融智慧于百战当中。战争,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是关系民众生死的所在,是决定国家存亡的途径,不能不认真加以考察、研究。“兵者……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孙子兵法・计篇》)汉初韩信,协助刘邦制定了还定三秦以夺天下的方略。楚汉战争期间,率兵数万,开辟北方战场。破魏之战,针对魏军部署,佯作正面渡河之势,暗从侧后偷渡,攻其不备,俘获魏王豹。井陉之战,背水为阵,使将士死地求生,人自为战,大破赵军。淮水之战,借助河水,分割楚军,将齐、楚联军各个击灭。韩信谙熟兵法,战功卓著,为汉王朝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曹魏时期,荀曾建议以兖州为根据地,先肃清境内势力,同时囤积粮草,再积极向东攻打吕布占领的徐州,向南联合扬州攻打袁术,进逼淮河、泗水一带。曹操称之为“吾之子房”,陈寿评说“荀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然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也。”(《三国志・荀传》)

言辩式。智谋之人,或以智慧著称,或以军事显胜,还有以巧言善辩为功的。我们称这种智囊为“言辩之才”。我国春秋之际的游说之士广为家传,他们能说会道、纵横捭阖,为其君主立下汗马功劳。张仪采用连横术迫使韩、魏太子来秦朝拜,并与公子华(桑)攻取魏国蒲阳(今山西隰县)。又游说魏惠王,不用一兵一卒,使得魏国把上郡15县一起献给秦国。秦惠文君十三年,张仪又率军攻取魏国的陕县(今河南陕县)。这样,黄河天险为秦所占有,随着秦国威势的不断增长,张仪辅佐秦惠文君于同年称王,秦国国势日益强盛。苏秦习用合纵之术,先仕于燕,其主要活动是,离间齐、赵关系,以减轻齐对燕的压力。又和赵李兑共同联合五国以攻秦,后来他又离燕至齐,受到愍王的重用,但苏秦仍忠于燕,暗中为燕效劳。燕昭王时,到齐国交涉仍被齐占领的燕国土地。苏秦到齐,对齐宣王说:“燕昭王是秦穆公的女婿,有强秦作后盾。齐占燕地,必然是燕和秦都不满于齐。如果大王能把所占的燕国十城之地交还燕国,那么燕和秦反而会感激大王的恩德。大王即可以秦燕为支持,号令天下。天下亦莫敢不从,则齐国霸业可成。”(《史记・苏秦列传》)宣王大喜,归还燕国旧地。尔后又说齐王伐宋,在合纵攻强秦等活动中充分显示其游说之功和判断之力。

官学式。在为帝王传千古佳音上,智囊们也不断展示出其文采功力,成为王权身边的“官学之才”。明朝大学士解缙,生而秀异,颖敏绝伦,在明史上是个集诗文和书法大成之人。其文雅劲奇古,诗豪放羊瞻,书小楷精绝,行、草皆佳。狂草名一时,然纵荡无法。解缙不仅学识渊博,才华横溢,而且为人耿直,刚正不阿,不畏权贵。他屡次上疏,针砭弊政,弹劾奸佞,由此导致他一生坎坷,时而得宠,时而失宠,时而升迁,时而贬谪,直至被人迫害致死。解缙一生最大的功绩是他亲自主持了《永乐大典》的编纂工作。明成祖即位不久,命解缙编纂《文献大成》,企图把历代文献分门别类地搜集起来,但由于人手少,时间仓促,一年成书,成祖阅后,认为所纂尚多未备,过于简略,不符合他的原意。于是决定增派太子少师姚广孝、礼部尚书郑赐等协同解缙为监修官,又征召二千多人参加编辑、较订、录写、绘图、圈点等工作,重新进行编纂。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努力,这部大类书终于编成,取名为《永乐大典》。全书共有22877卷,凡例、目录60卷,装订成11095册,共3亿7千万字左右,“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在世界文化史上,《永乐大典》被誉为编纂最早、规模最大、内容最广的百科全书。

三、对现代领导决策的启示

泱泱中华,闻名之邦。浩瀚帝国的治理,不仅需要一批“照章办事”的臣工,更是依赖智囊群体出谋划策。古代君主治国,无不紧紧抓住这两条线,注重制度建设和国家决策。现代决策科学研究中,决策系统领域已经成为一个热点,其中的咨询子系统对于决策过程中的信息调研、决策分析至关重要。更重要的是,我们从传统智囊的智力转化方式、方法的研究中,历史长河中的有益经验对于当代领导决策具有深厚的启示意义。

1. 营造良好的参谋咨询环境,构建健全的参谋机构。古往今来,智囊之士总是栖身于一定机构为领导出谋划策,既有官方性质的,也有社会性质的。如稷下学宫、翰林学士院等机构,各具特色、各有优长。官方的智囊组织,具有信息收集量大、决策影响力强、社会沟通面广等特点,便于集中人财物资源进行深入细致调研,形成决策分析报告。但是,官方性质处于国家政治系统的核心位置,对于一些敏感、内部不便于涉入的环节经常采取“回避”,甚至“压制”的做法,社会可信度较低。同时,这种机构中的智囊对决策者的依赖性并未完全排除,往往存在看决策者脸色行事的弊端。而社会性组织则不同,它与政治直接关联性较小,调查数据精确,只是活动组织能力以及决策影响效果较差。因而,党政决策部门应当汲取各方优势,调动两类资源的积极性,使“调查―分析―决策”环节紧密相连,提高领导决策水平。

2. 尊重现代智囊的智力优势,完善领导决策机制。一个高效、合理、有序的决策体制,一定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运行模式。内部参谋人员,在知识系统、信息数据深入研究上具有可靠分析经验,领导者应当充分发挥他们在“事务”领域的专家权力,同时,将他们的意见纳入到决策程序中来,听取其意见,提高科学决策水平。智囊们的分析结果,往往是经过大量反复地调查研究,并且扎根群众、受利益影响较小,参考性、准确性高,对提高民主决策水平意义巨大。依法决策,就是在决策的各个环节依法执行,作为咨询子系统,智囊群体的调研活动应当受到法律保护和领导重视。

智慧背囊篇6

1.体察并接纳自己的情绪

戴老师正是及时觉察到自己燃烧的怒火,用微笑消弭了一场将至的没有目的的发泄风暴,生出教育的智慧;小满没有向暴风骤雨屈服的小脑袋,在老师平和的云淡风轻中垂下。及时体察接纳情绪,不仅使戴老师迅速平定了心情,冷静地处理了学生事件,融洽了家校关系,还和学生约定了阳光情绪的新班规,一次危机变成一次契机。

很多时候,人的痛苦并不是来源于情绪本身,而是来源于对情绪的抵触。真实体察并接纳自己的情绪,能找到导致各种情绪的原因,积极调适不良情绪,就能设身处地理解他人的情绪状态,同时也能让别人更好地理解自己。所以,当你的情绪体验符合客观事件时,第一时间暗示自己:我现在的情绪是正常的,但可能是非理性的。这样一暗示,情绪张力就会下降,内心自然恢复平静。

2.有意识地去体察学生的情绪

成长中的孩子,心理与行为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情绪的起伏与变化难以预测,喜怒哀乐来得快也去得快。友好时胜似亲人,愤恨时如遇仇敌,这些大起大落的情绪变化很容易引起我们教师的情绪冲动,而情绪失控导致的非理性的教育行为,将会引发生师一系列非理性的对抗。

面对学生的情绪,我们需要去理解一些孩子看似异常的情绪和行为表现背后的真实需要和感受。了解了这些深层次原因,有利于我们及时调节我们的情绪,同时改善师生沟通的效果,找到有利于学生身心成长的教育行为。

刘老师正是敏锐地捕捉到学生“过激的方式”背后“向老师发出的信息”,“立即改变了责怪”学生的想法,用轻轻地抚摸退却了“孩子如受伤小兽般攻击的眼神”。

3.改变自己的不合理信念

智慧背囊篇7

“智库”者,系指汇聚高级人才,能为政府机构、企业商家……提供咨询服务的组织或团体。自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中国的智库蓬勃发展,尤其是“民间智库”应运而生,“知识英雄”迎来了明媚的春天。早春时节三月末的《新京报》和四月初的《中关村》都有关于中国智库的长篇报道,前者的标题是《民间智库“倒逼”官方智库改革》,后者的标题是《民间智库:寻找自己的细分优势》,不谋而合,落笔都在“民间智库”上,读来饶有兴趣,很有启迪。

据悉,站在全球视野纵看,美国智库傲踞榜首,约1826家;中国智库居二,约有426家。若横观知名度,美国“兰德公司”家喻户晓,无人不知。值得关注的是,“兰德”称谓“公司”,可见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交易的是“知识”,回报的是“美元”。时下,我国的智库多有官方背景,诸如“国研中心”、中国“社科院”、中共中央党校、北大、清华等,都是“有课题”的单位。论其研究效果,亦不尽如人意。诸如,对2008年金融风暴态势判断竟然“看走眼”;在房价问题上官方智库屡判屡错,不如“任大炮”的预言每每中的。网民讥讽之:吃皇粮,不差钱,满眼尽是顺风船。一字千金,却无足色。诺!诺!诺!看来“先有结论,后作调研”,难免南辕北辙。

于是才有“民间智库‘倒逼’官方智库改革”之说。据悉“国研中心”正在酝酿一次史无前例的内部改革,准备向自己“开刀”。改革之动因,一是贯彻十精神使然,再是形势所逼不得不尔。“民间智库成长很快,国际智库也在跟我们‘抢生意’”。君不见,兰德公司的“大脑”已经为天津海滨新区作远景规划,为海南抛出改组国际贸易的方案。无论是“民间智库”抑或“国际智库”“倒逼”中国官方智库改革,都是一件大好事。中国官方有识之士已经抛出“智库改革关键是要去行政化”的见解。“国研中心”坦言道,“我们感到最关键的是体制和机制问题。”业界专家解读为,“受行政化制约,研究机构和智库应有的学术激励得不到体现;人才利用、进人机制以及汇集和利用外国人才资源难度很大”。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专家智囊”是智库的顶梁柱。“智囊”,比喻见多识广且计谋出彩的“思想者”,是善于出谋划策的“知识精英”,惟有智者聚集才有“智囊团”之实。因之,“人才如何选聘和使用,课题如何确定和求解,机构如何建立和适应,资源如何配置和发效,激励如何见效和长久”,都要符合国情。业界专家秉笔直书――“政府不应轻视民间智库”,当是有感而发的肺腑之言。“国家智库一统天下,民间智库势单力薄;经济智库比比皆是,政治智库凤毛麟角,文化智库孤掌难鸣”,这是分析中国智库后的判断,于是又有“民间智库寻找自己的细分优势”的见地。“中国的兰德”是国人“民间智库”人的梦想。“智库是智慧之库、思想之库。是否有智慧、有思想、有方略、有成效,不取决于官办民营、牌子大小、资金多寡、官阶高低”,衡量的科学方法是“猫论”,检验的标准是实效。具有“中国硅谷”之誉的中关村,兀立一家被称为“民间智库”的“长城所”,“掌门”者是中关村“最早村民”之一的王德禄先生。多年来悄然无声地“研究企业,服务企业”,在“中关村发展定位与战略研究”、“京沪深三地创新经济比较研究”、“北京IT产业发展模式研究”等诸多方面,取得了让人信服的“思想成果”。

“思想市场”是“市场经济”的衍生物。世界著名经济学家科斯先在世时曾对中国同行提出忠告――“中国的经济学者要从黑板经济学回归到真实世界”,“中国经济面临一个严重的缺欠,即缺乏思想市场”,“中国的奋斗就是全人类的奋斗”。吴敬琏等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都为“思想市场”点赞!愚以为,中国的智库,无论民间还是官方,都要在“思想市场”的自由竞争中奉献“神州大脑”的思维成果,惟其如是,距离国人期盼的“诺奖”也就渐行渐近了。

智慧背囊篇8

【关键词】OMOM胶囊内镜;胃肠疾病;诊断

自2000年由以色列Given影像公司推出胶囊内镜,这项检查已在国内外广泛应用。OMOM智能胶囊消化道内镜系统(以下简称OMOM 胶囊内镜) 是继以色列M2A 胶囊内镜问世以来,国内第1个研究成功的胶囊内镜。胶囊内镜检查是一种无创性诊断方法,尤其适合小肠疾病的检查,我科自2007年11月-2011年2月进行了76例OMOM胶囊内镜检查,结果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76例检查中,反复不明原因腹痛24例,腹胀、腹泻11例,黑便5例,不明原因血便1例 ,腹部不适22例, 便秘9例。体检4例,男45例,女31例,平均年龄49岁(18~75岁)。

1.2 仪器设备所使用为金山科技集团生产的OMOM 智能胶囊内镜系统,该系统由智能胶囊、图像记录仪和影像工作站3个部分组成。

1.3方法受检者在检查前两日吃少渣饮食,检查前一天晚上及检查当日早晨禁食,采用硫酸镁及甘露醇清洁肠道。确认胶囊性能正常后,嘱患者用水将胶囊吞下,行实时监控,待胶囊进入空肠后受检者可离开,胶囊在胃内停留时间大于30分钟者,给予胃复安10-20mg肌注。注意事项:稳妥保护固定记录仪的背心,不接近强电磁场,每15 min查看指示灯是否正常闪烁,4 h后可进干性食品,待指示灯熄灭后,关闭开关,脱下记录仪背心。

2结果

2.1一般情况76例患者均顺利排除胶囊,其中74例进入结肠,2例达回肠下段,小肠清肠均比较满意,结肠内成像效果欠佳。摄像胶囊所携带的电池均能满足对全小肠的观察,在76例患者检查过程中,电池最短工作时间5.7 h,最长工作时间10.6 h,平均为7.3h。胶囊通过小肠时间平均为4.4h ,最短1.5h,最长7.4h。摄像胶囊及记录设备性能稳定,仅3例病人胶囊在运行过程中拍摄的图像出现干扰情况,图像上有竖线。1例病人胶囊在胃内停留超过1小时,后由胃镜送入小肠。

2.2检查结果在完成的76例检查者中,共检出病变71例,阳性检出率93.4%。包括食道炎3例,胃溃疡3例,慢性胃炎18例,急性出血糜烂性胃炎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例,小肠炎症18例(包括出血点,糜烂及溃疡),小肠息肉14例,小肠毛细血管扩张、血管畸形7例,小肠憩室1例,回肠末段淋巴滤泡增生6 例,结肠息肉5例。

3讨论

消化内镜检查是消化道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但是小肠由于其解剖位置和长度的关系,小肠疾病的准确诊断一直较为困难,双气囊小肠镜虽然诊断率高,但是患者耐受性差,全小肠检查成功率仅62.5%[1]。以色列M2A胶囊内镜的问世有效克服了以往检查方式的种种弊端,可以简单方便的检查小肠,并能直接观察小肠粘膜,但是由于M2A胶囊内镜昂贵的价格[2],限制了胶囊内镜的应用,OMOM胶囊内镜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世界上第二个内镜系统,价格适中,更易被国内众多医院及患者所接受。临床运用业已证实,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诊断能力明显优于现有的其他常用小肠检查手段[3]。我们76例患者,检出小肠疾病46例,检出率(60.5%)。其中一例不明原因血便的病人通过胶囊内镜发现空肠血管畸形,为外科手术提供了诊断及定位依据。 另外年老体弱行胃肠镜检查风险较大的病人可先胶囊内镜检查,在根据结果选择适宜的检查手段。

胶囊体积小(26 mm ×11 mm)、易吞咽、可携带, 操作简单,不影响日常活动;患者依从性好;胶囊为一次性,无交叉感染危险;史芸[4]等报道胶囊内镜胃内滞留三天,本组中无一例发生。胶囊电池工作时间较长,拍摄图像清晰,在小肠疾病的诊断上,具有明显的优势。我们希望能进行活组织检查的胶囊内镜及早问世。与小肠镜相比,OMOM胶囊内镜费用相对较低,痛苦小,适合在我国推广。

参考文献

[1]Nakamura M,Niwa Y, Ohmiya N, et al .Preliminary comparison of capsule endoscopy and double-balloon enteroscopy in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small-bowel bleeding[J].Endoscopy,2006,38(1):59-66.

[2]Racz I,Nemeth A,Toth E,et al.Capsule endoscopy in small bowel diagnostics[J].Orv Hetil,2003,144(44):2 159-2 164.

智慧背囊篇9

很多企业将这一年的处境判断为“艰难”,甚至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相比宏观经济增速的放缓,更为叫人担心的是作为微观主体的企业利润出现了大幅下滑,有的甚至出现了全行业的亏损。

2012年,中国经济在复杂的政经环境下,又在十之后开启了中国下一个10年的征程,而浩荡前行的中国社会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选择。中国产业和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发生重要转变的同时,中国经济也正在走入一个实现阶段性转型升级的历史时期。

2012年,《新智囊》无论从内容和设计都进行了全新的改版,确定了全新的定位——管理者共同学习的读本,“纸张不错,让刊厚而不重;开本另类,让人爱不释手;设计轻松,让人愉快阅读;内容专业,让人物有所值。”记得这是一位热心的读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她看到改版后的《新智囊》的感受!

本着“管理者共同学习的读本”这一新定位,杂志前半部分聚焦在“管理”,以“知、行、言”搭建三大栏目;杂志后半部分聚焦在“人”,从组织发展的视角,以“高管、中层、员工”为三大主体搭建知识架构,贯穿整个杂志的是“共同学习”这条主线。

在2012年这个“艰难时世”,为了与众多企业一道探讨、研究如何变革图存,我们特别聚焦了以下的重要课题——

中国企业到底如何“学”与“习”?

从社会化媒体到社会化企业

新型组织能力如何构建?

经济下行背景下的企业重构

事实上,组织的发展时下面临着诸多的拷问——如何说服管理团队或一线员工热忱投身到一个重要的变革?怎样让管理层理解一个全新的观点?怎样传达原先几乎没人懂的理念、态度和技能?要告诉组织中的员工,过去几年甚至几十年中他们一直延续的做法都必须要抛弃,该怎么去解释?面对那些复杂、艰难的变革,会导致分裂,让人摸不着头脑,又不太符合常理,怎样去培养一种积极的新态度?怎样让人不只接受变革,更能焕发出热情并向前迈进?

应该说,与众多企业和读者一道“共同学习”,并以此实现能力提升和事业成长,是《新智囊》2012年孜孜以求的目标。我们或许还没有适合每个企业的答案,但是“学习型组织建设”的理论、方法、工具等,或许能给大家探索这些答案提供有效的路径;或许在提升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中,助力企业能力的快速增长;或许在“智囊”的公开学习社区里,大家能从其他企业那里收获智慧。

中国企业到底如何“学”与“习”?

2012年,随着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的发展态势与外在环境下面临的挑战,企业转型已成为当前的焦点问题。如何提升企业的组织发展能力,从而从容应对各种变化,是众多企业面临的难题,也是许多企业家的梦想。所有这一切都意味着企业只有持续提升基础能力、构筑组织学习能力、形成创新能力,才有机会持续地发展。

相关链接:

学习怎么成了个“事” 《新智囊》2/2012

重塑学习型组织 《新智囊》2/2012

个人学习不等于“共同学习” 《新智囊》2/2012

中国企业到底在“学习什么” 《新智囊》2/2012

把企业建成“学习院” 《新智囊》6/2012

让学习成为一种工作方式 《新智囊》6/2012

如何让“工作场”变为“学习场”? 《新智囊》6/2012

协作学习“新生代” 《新智囊》6/2012

学习型组织建设可以从“世界咖啡”开始 《新智囊》5/2012

三问“世界咖啡” 《新智囊》5/2012

“世界咖啡”是一个“技术活” 《新智囊》5/2012

“世界咖啡”的中国意境 《新智囊》5/2012

人,不是这么管的 《新智囊》1/2012

从关注职能到聚焦组织能力成长 《新智囊》1/2012

让员工创造更大价值 《新智囊》1/2012

人力资源管理如何走向“价值创造” 《新智囊》1/2012

从社会化媒体到社会化企业

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社会化媒体、移动APP等互联网新贵的应用热潮不期而至,企业的传播沟通又面临着新一轮的挑战。面对新的形势,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与智囊传媒在国际公关协会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下,联合成立了“中央财经大学新传播研究中心”。毫无疑问,研究社会化媒体能够让企业从关注“术”向关注“道”转变,这也是把握社会化媒体未来的关键。研究社会化媒体能够使更多企业从中受益,因此,这不仅是企业,还是政府乃至整个社会都非常关心的焦点。

相关链接:

新挑战 新方法 新社区 《新智囊》10/2012

新传播时代的到来! 新智囊》10/2012

新传播:用“实践”说话 《新智囊》10/2012

企业沟通管理如何“以变应变”? 《新智囊》10/2012

新传播“新”在何处? 《新智囊》10/2012

社会化媒体十大要穴 《新智囊》3/2012

社会化媒体,考验的是变革管理 《新智囊》 3/2012

企业的沟通社区是如何建成的? 《新智囊》3/2012

传达组织变革的战略声音 《新智囊》3/2012

社会化媒体需要“企业级应用” 《新智囊》12/2012

社会化媒体颠覆传统沟通方式 《新智囊》12/2012

用传统思维做不了社会化媒体 《新智囊》12/2012

“和谐关系”需要“共建” 《新智囊》12/2012

社会化企业大有可为 《新智囊》12/2012

新型组织能力如何构建?

2012年,剧烈的内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了两大挑战,它们分别是:第一,战略计划的实施要求企业的各部门打破藩蓠,共享相关资源。然而,高效企业并不是天生就具备这种能力,他们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才能调动员工的参与积极性。第二,战略计划的前景不明确。从长远来看,企业面临的形势必然会发生巨大变化,它的战略计划要达到预期的效果,也必须适时而变。高效企业不愿意面对不确定性,所以他们需要学会如何在变化中学习。让员工积极参与进来和持续学习这两点,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高效企业的习惯。但这正是执行战略措施应有的方式。企业发展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需要通过组织而不是个人的成长去实现其发展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家团队的领导力如何建设?企业需要以愿景和目标引领发展,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形成新的核心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如何开展战略转型?企业需要进入新的发展领域,形成新的发展能力。面对这样的要求,企业如何推动组织的变革?企业的价值创造正在从产品生产销售转向服务价值创造;在这场变革中,新型的客户关系如何建设?

相关链接:

让战略成为每一个人的行动 《新智囊》4/2012

战略落地:绝不能就执行谈执行 《新智囊》4/2012

战略执行的五个基本原则 —《新智囊》4/2012

“第五项修炼”就是执行力 《新智囊》4/2012

让行动成为习惯 《新智囊》9/2012

习惯就是力量 《新智囊》9/2012

好习惯成就卓越 《新智囊》9/2012

经济下行背景下的企业重构

“现在的生意越来越难做了”,这是2012年听到企业家说得最多的一句无奈的话了,事实也的确如此,无论你付出什么样的努力,多么的苦心经营,最终还是发现企业步步走向衰弱。为什么过去做企业这么容易,做什么什么就火,用几万元甚至更少的钱创业都能成功致富,而今天有了这么多年的经营企业的经验,也付出了比过去更多的精力和财力,反而不行了?投入增多利润为什么总是上不来?原因在哪?对于企业而言,需要“苦练内功”,在市场倒逼下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相关链接:

中国企业:何处觅“生门” 《新智囊》8/2012

中国企业的“苦日子”来了? 《新智囊》8/2012

中国企业的生存与死亡 《新智囊》8/2012

中国CEO:需做好三大“新事” 《新智囊》8/2012

重塑商业模式 《新智囊》7/2012

创新需要先转变组织心智 《新智囊》7/2012

商业模式需要同相关利益者共创 《新智囊》7/2012

变“一无所有”成“无中生有” 《新智囊》7/2012

重构企业 《新智囊》11/2012

重构需要找到“突破口 《新智囊》11/2012

“重构”从哪里开始? 《新智囊》11/2012

智慧背囊篇10

按常理分析,健脑产品应该没有旺季和淡季之分,因为产品的季节性是由产品的功能和消费习惯决定的,比如,棉衣的保暖功能决定其只能在冬季销售,沐浴露产品由于消费者形成了冬季洗澡次数少的消费习惯,所以出现夏季为销售旺季,冬季为销售淡季。但作为营养品的健脑产品从功能角度和消费习惯角度去分析,也没有明显的销售淡、旺季之分。因为消费者可以在365天内的任何一个时间段服用产品,就象我们补充维生素一样,在春夏秋冬季都有购买维生素的可能性,而且不可能计算出春季会比夏季购买者多,或秋季比冬季购买者少的结论来。

可是,摆在大家面前的现实是,一直以来,所有健脑品品牌的销售量几乎是旺季三个月(高考前的3、4、5月)的销售额远远大过其它月份销售总额。健脑品这种明显的淡、旺季现象,成了健脑品企业多年来一直解不开的结。很多健脑品企业也尝试过不少淡季的营销策略,比如加大广告力度、加强终端建设等等,可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因为投入和产出的比例离企业的预期太远了。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一年四季可以销售的、理论上没有旺季、淡季之分的健脑品出现明显的淡、旺季节局面?

1994年,原珠海巨人集团出品的“脑黄金”以“让1亿中国人先聪明起来”为主题的强大广告攻势营造了“健脑概念”,开辟了一块“聪明药”的市场。之后,“生命一号”、“忘不了”、“脑灵通”、“脑轻松”等十多个健脑品牌陆续登场,他们成了第一批“聪明药”之淘金者,风雨十年后,形成了今天约100亿元的健脑品“大蛋糕”。

“脑黄金”开辟了“聪明药”的市场,为众多的健脑品牌交纳了一笔庞大的教育成本费用;2年后,“脑黄金”倒下了,但却给其它健脑品牌留下了一块“肥肉”。于是,争抢“肥肉”者纷纷涌来,从1996年国家卫生部规范保健品批准文件后,截止至2003年,以“改善记忆力”为功效的获得国家卫生部批准的保健品有90个品牌(参考附表),其中1997年获得卫生部批准的健脑品牌就有26个之多,这里还不包括其它相类似功效的产品,比如抗疲劳、抗氧化和调节免疫力等功效的产品,这个时间段也正是“巨人脑黄金”退出市场的时期。这些后来者虽然各显“卖点神功”,但全部都继承了“巨人脑黄金”的产品功效定位点——“聪明药”,也就是说,他们都将健脑保健品定位成“药”来卖。

从健脑产品的功效结果和保健品的定位来分析,由于服用产品后所带来的功能效果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实现,而且“提高记忆力”或“智商”等产品诉求点很难量化,其不象减肥、改善睡眠等其它保健产品那样使消费者直接体验到效果,所以,目前健脑产品的功效结果是比较抽象的,故消费者对健脑产品功效的信任度较低。因此,购买健脑产品的消费者属于目标消费群体中一小部分,这本分消费者基本上是通过直接或间接广告教育产生对健脑品信任的。也就是说,目前“健脑”概念虽然已经通过10多年的传播教育在广大的消费者心中留下印象,但还没有形成消费习惯,“健脑市场”还处于一个成长期的教育阶段。

由于消费者对健脑品和提高记忆力(或变得聪明)这两者间没有形成必然的等号关系或因果关系,造成健脑品在消费者心目中是“可有可无”、“可信可不信”的产品。在这种消费背景下,健脑产品只能在迫切需要健脑品的消费者身上形成购买行为,比如父母在孩子考试时(特别是高考的孩子)有对孩子的“补脑”的迫切需求、成年脑力劳动者突然发现自己的记忆力明显衰退或脑疲劳,而产生对健脑产品的迫切需求,这一小部分消费者的这种“迫切需求”其实是对药的需求,因此,健脑品只有以“药”的身份才使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所以,目前的成功的健脑品对功效的宣传口径都将产品当成是“药”,没有一个健脑品品牌的广告主动说其是保健作用的。

正因为健脑产品只有在“迫切需要”的前提下产生购买行为,厂家通过多年的销售对比也验证了在“高考前3个月”是产品销售的黄金时期,其它时间几乎不产生销售。因此,一个理论上没有淡季旺季的健脑品在实际的市场运作中就产生了明显的淡、旺两季!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健脑品以功效(药的概念)定位就会缩小市场分额、形成淡、旺两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