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安全教育知识十篇

时间:2023-03-15 05:41:14

中学生安全教育知识

中学生安全教育知识篇1

该专题片首先讲到的是地震,它告诉我们当地震来临时不能慌张,要镇定,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不少人一旦地震来临时,非常慌张、不知正确的自救方法,最终遇害令人痛心。

接下来是火灾。告诉我们怎样会引发火灾很多都是我们不注意细节引发了火灾,如:台灯、蚊香、电热毯、电取暖器等不规范的使用都会引发火灾,接着讲了遇到火灾时的处理办法。当发生火灾时要学会自救,迅速逃生。

第三,介绍了传染病的种类、症状、传播途径以及如何治疗传染病,特别是如何养成并保持良好卫生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预防传染病,从而保持健康的体魄。

专题片最后讲解了道路安全,听着每年在交通事故中的死亡人数,深深知道遵守交通规则的必要性。如:在我每天上下学时要走人行道,不能走到机动车道上。过马路时要红灯停,绿灯亮时观察无车辆行驶时再从斑马线上走过。一定要做到宁等一分不抢三秒,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骑自行车时要走非机动车道,在拐弯时要注意观察,并伸手示意,让后面的其他人注意,以保证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这一点对我来说很重要,也很及时,因为我刚学会骑自行车。

中学生安全教育知识篇2

《中小学生安全与传染病防治教育知识讲座》观后感 星期天上午,我观看了《中小学生秋季安全与传染病防治教育知识讲座》,感触很多。 通过这次安全与传染病防治教育知识的学习,使我树立了安全意识,了解安全常识与传染病的防治注意事项,学会自我保护,提高应变能力。我知道了以下四点:

一、秋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疾病的高发季节,学生是呼吸道传染病的易感人群,学校又是这些易感人群聚集的场所。一旦有传染病传入,即可通过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学生中造成疫情扩散,甚至造成局部暴发。我们要积极预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

2.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3.教室活动室注意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4.学校开展晨检制度,以便及早发现病人,及早采取措施。

5.适当的采取预防性服药措施。

6.尽量不到卫生条件差,没有消毒设施的小餐馆用餐

7.每日勤洗手,衣物勤换洗勤晾晒、秋冬季防寒保暖、适当锻炼

二、当地震发生时,学生在教室上课应该迅速抱头、闭眼、蹲到课桌下面。地震一停,我们要迅速撤离教室到外边空旷的地面。如果地震发生在家里时,应该选择卫生间或厨房等跨度较小的房间里避地震。

中学生安全教育知识篇3

【关键词】中小学安全教育 意义 问题 建议

社会以人为本,人以安全为本,安全以预防为本,预防以教育为本。中小学生在我国教育事业中有着独特的地位,他们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中小学教师是中小学安全教育的知识传播者和贯彻者,他们做好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

一、中小学教师对安全教育的影响和意义

一直以来,党和政府对中小学安全教育高度重视,先后颁发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等相关法规。中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生理、心理不成熟,自我保护意识弱,预防和应对可能发生的危险的经验不足,生命安全受到各种潜在不利因素的威胁。并且,中小学生白天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教师是学生接触最多的一个影响源,是学生的榜样和模仿对象。再者,中小学生对教师有着特殊的尊敬和依恋之情,对教师充满崇拜。因此,中小学教师对做好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具有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意义。

二、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安全教育事关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但是近年来中小学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目前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中小学教师安全知识匮乏

教师缺乏安全知识和技能,很难胜任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甚至将错误的知识或危险的行为传授给学生,这是何等危险的事情。中小学安全教育缺乏专业知识的支撑,这不利于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使得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始终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安全教育流于形式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小学安全教育没有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安全教育课通常是“有时间就上,没时间就取消”。由于传统教育认识的偏差,教师往往偏重于认知教育,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提高学生应试成绩上。所以,中小学安全教育存在课时不足,实际落实及演练甚少的情况,安全教育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三)教育内容单一,形式单调,效果不理想

当前,素质教育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展开,但大多数学校仍以考试为中心,只教给学生应试的知识,安全教育大多是应景之用,只有在诸如安全教育日,或者某时某地发生了安全事故,教师才会向学生传达安全信息。且安全教育活动常常没有统一、健全、稳定的组织结构,缺乏完整、系统、科学的内容和形式,安全教育大都渗透在其他学科教学中,使得学生难以掌握系统的安全知识。安全教育内容非常单调,往往是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被动接受,效果自然不理想。

三、对于中小学教师做好新时期安全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如何做好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让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是值得每位中小学教师探究的课题。

(一)转变观念,注重安全知识学习,勤于思考

1.积极转变教育观念

“观念是实践的老师。”中小学教师要转变应试教育观念,树立大安全观,着力加强中小学安全教育。生命存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条件,离开这一点一切将无从谈起。教会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掌握防灾避险知识与相应生存技能,是教育本源的回归。

2.注重安全知识学习,勤于思考

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安全知识和熟练的反应能力。安全知识和安全观念是防患于未然的知识储备,更是大灾大难中出奇制胜的思想武器。如果平时缺乏安全知识的厚积,要想在危难时刻自救、他救,把安全教育工作做好,简直就是一种奢望。

中小学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安全知识水平呢?首先,要积极参加安全知识教育培训。专门的教育培训具有针对性,有利于中小学教师迅速、全面、系统地掌握安全知识。其次,平时积极主动、多渠道学习安全知识。如通过学校的宣传栏、广播电视、杂志、图书馆、网络等学习安全知识。只有坚持不懈地积累,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安全素养,提高安全教育能力,为做好安全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加强重视,认真落实安全教育

当前安全教育大多是应景之用,中小学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安全教育流于形式。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仅靠一两次的教育就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技能是不现实的。

教师要把安全教育工作做好,首先要保证安全教育课时,不可占用安全教育课。其次,教师可充分利用班会、纪念日、活动日等,开展安全宣传周、安全宣传月活动。此外,临下课时、放学时和放假前、重大活动(如社会实践、春、秋游、校运会)等也是进行安全教育的好时机。教师要善于抓住一切机会进行安全教育,争取做到安全教育天天讲。

(三)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教育的成效

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中小学生所接受的安全教育缺乏完整、系统、科学的内容和形式。教师在安全教育时以传统讲授法为主,大多停留在理论上,实际演练很少,教育效果不理想。那如何提高安全教育的质量呢?

1.全面进行安全知识教育

由于安全教育涉及的面很广,因此教师在进行安全教育r内容要细化、深化。教师要让学生树立“安全知识就是生命”的理念,全面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包括交通、用电、用火、防溺水、体育活动、做实验、饮食饮水、预防传染病、人际关系处理、打架斗殴、网络、自然灾害等一切涉及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内容,教给学生预防伤害的知识和遇到侵害时的自救、互救、求救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安全素养,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2. 安全教育的内容应有针对性、前瞻性

首先,针对学生经常发生的主要问题进行教育,如违反交通规则、溺水和校园暴力、实验操作、用电、用火等问题,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其次,安全教育的内容不能仅限于解决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教师还要有前瞻性。一直以来,教师对地震、洪涝、海啸等自然灾害常识的讲解和应急、避险演练非常欠缺,以致当灾害降临时,学生无法从容面对。中小学教师要具有防患于未然的意识,让学生掌握相关的自护知识和能力,学会自救、他救、求救,以备将来不时之需。

再次,安全教育内容还要考虑到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安全教育要切合中小学生的自身特点、成长需要和时代需求,增强学生安全意识,使之形成正确的安全观。

3.多途径、全方位开展安全教育

首先,教师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日常安全教育,利用一切机会,如举办安全知识竞赛、典型案例分析、张贴标语或告示、安全知识专题讲座或演练、主题班会等渗透安全教育,力争做到安全教育天天说。同时,中小学教师要加强对中小学生进行安全知识学习指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能才是最重要的。

其次,教师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时,应注重与学生的经验和社会实践相联系,加强演练,使学生学会学以致用。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青少年的防灾安全知识大多是从课堂和书本上获得的,但理论和现实总存在差距。因此,必须通过实战演练,才能获得实际的知识和技能。此外,中小学教师要转变观念,安全教育内容要从急救型向防御型转变,教学方式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积极探讨新思路,以增强安全教育的实效性。

中学生安全教育知识篇4

[关键词]:班主任 小学生 安全教育 必要性

在小学教育中,由于各种新矛盾的不断产生,从中出现了更多影响小学生安全的因素,因此为了提高小学生安全教育,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安全教育环境中,保障小学生的人身安全财产,进一步促进学校和社会的安全和稳定,这就需要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以及学习中不断的加强对小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投入,针对如何做好小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提出必要的研究。

一、小学生安全教育的内涵

在小学生安全教育中,教育的本质是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在研究小学生安全教育中,主要是针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在尊重和保护小学生生命的基础上,通过家庭、学校以及社会来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方式。分别从小学生的衣、食、住、行以及心理等各个方面进行教育和训练,最终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加强身体健康以及心理素质的同时形成安全意识,最终使得小学生能够实施自救活动。

小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主要包含安全知识、安全责任、安全技能以及安全对策教育。在安全知识和安全责任中,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更好的了解事故在预防中的基本知识,明白自己在安全事故中所应该承担的责任,主要通过知识教育来进行加强。然而在安全技能与安全对策方面主要是为了使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逐渐的掌握防范以及处理事故的技能和方法。

二、班主任做好小学生安全教育的措施

1、班主任必须要有“做好安全教育”的责任心

在小学生安全教育中,由于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安全的因素,这种现象就影响了学校的稳定以及社会的和谐。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以及自救的方法,这就需要在学校教育中,班主任,需要在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来做好学生的安全工作,能够从”真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思想中进行入手,切实的做好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在教育中,需要建立高度的责任感,实时为学生强调安全,班主任需要明确责任,促进小学生安全教育的具体的实施。在管理中不断的强调小学生的安全管理。

2、上好安全教育理论知识

在对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工作中,班主任应该利用班会来为学生讲述更多的安全教育知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以及自护自救的教育,在教育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安全防范、安全自护以及安全自救的知识。从生活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安全教育知识,在小学生人身安全、交通安全以及饮食安全中进行逐步的教育,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在组织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了解安全隐患问题,这样才能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的加强安全意识。因此班主任在班会中需要强调安全的重要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安全教育知识,在师生共同树立安全意识中,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

3、师生共同建立安全意识

在小学生安全教育中,不仅需要班主任重视安全管理意识,加强对安全工作的教育问题,而且教师之间也需要将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不断的完善,教师要实时的观察小学生的动态,做到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的解决的思想,学生和教师之间需要相互交流,相互帮助。为了促进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在学校教育中,学校要组织以及开展更多的思想品德教育以及安全法规、安全知识的教育,及时对学校中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进行整改,为学生提供安全的教育教学环境。

4、班主任与家庭共同加强安全教育

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班主任需要与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不仅需要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需要重视对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在于家庭连接中,将学校安全教育与家庭安全教育结合起来,相互沟通,各自发挥优势,创建安全和谐的教育环境。

三、班主任实施小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1、安全教育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现阶段,在学校教育中,提倡的是创建和谐校园,平安校园。因此在小学生安全教育中,学生的安全直接的关系着学校的平安以及社会的稳定。这就需要在班主任日常管理中,加强安全教育工作,将学生的安全教育作为学习的首要任务,为促进社会的和谐,学校的稳定以及小学生的安全做必要的努力,在学校生活要求班主任必须要做好班级管理以及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

2、学校安全教育十分的重要

在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车辆在逐渐的增加,出现了校园社会化的现象。在学生来校的中途发生意外事故以及打架斗殴等事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因此在教育中,需要对安全问题进行重点实施。安全教育不仅是学生在学校生活中,而且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在小学生学习安全文化知识的同时,需要不断的掌握法律知识,加强自身的安全防患措施,在自身不违法的同时可以加强安全防患,用法律效力来加强自身的安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因此在校期间,班主任加强对小学生安全教育知识,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3、促进学生安全意识的进一步提高

在小学生教育中,根据自身的特点,由于安全意识比较薄弱,因此在日常教育中,需要班主任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在保证学生安全中,进一步提高学生安全意识以及自救知识的提高,保障自身的安全。

四、总结

在分析了班主任实施小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之后,认识到:学生的安全直接的关系着社会的和谐以及学校的稳定,在加强小学生安全教育的同时,提高了学生自救以及安全防患的意识,因此在学校教育管理中,需要班主任明确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加强管理模式的创建,将学校、家庭与社会相结合,共同为小学生创建安全的教育环境,重视对小学生的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高新,李勇,孙俪,加强小学生安全教育提高安全监理水平[J].小学教育,2012(19).

[2]吴秋梅,刘志明,李得明.珍爱生命,安全第一――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研究,2011(24).

中学生安全教育知识篇5

【关键词】以人为本;大学生;安全教育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承载的责任日益加重,大学生的人身安全、心理安全等的隐患增多,影响大学生安全的因素也越来越复杂多变,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面临极大挑战。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必须更新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教育理念,构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人本化模式。

1 “以人为本”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理念解读

1.1 大学生安全教育

近年来,全国高校大学生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使我们不得不高度关注高校在自身高速发展壮大过程中所面临的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如果一个大学生连基本的安全知识都不懂,不具备自我保护能力,将很难面对成长道路上的重重困难和考验。所谓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指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以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与法律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大学生在校期间以及步入社会面临的安全问题为主要内容,以已涉及大学生的安全问题为典型案例,对学生进行实用法律知识、安全防范知识、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使在校大学生系统地掌握安全知识和防范能力的活动。

1.2 以人为本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

大学生安全教育只有“以学生为本”,才能具有长久的生命力,才能使学生喜欢和乐于受教育。构建 “以人为本”的安全教育模式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以师生为本,尊重教师的主导地位,增强教师的安全责任意识,加强教师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培训,强化其“导师”作用。同时,在安全教育活动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在安全教育中的独立性和参与性,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促成他们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在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管理中,真正树立安全意识,形成系统合理的安全知识结构和技能,从而切实提高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实效。

2 影响大学生安全问题的因素

2.1 社会因素

随着当前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的震荡波的日益扩散,中国的经济也受到了不大不小的影响,导致当前社会治安形势仍比较复杂严峻,校园与社会相互交叉、 相互渗透,校园周边治安形势不容乐观,网络作为信息传播的媒体广泛而深人地渗透到教育领域,大学生已成为中国网民的主体之一,自身网路安全意识匮乏,容易受到不良影响,或上网成瘾;或掉入网络陷阱,上当受骗,

2.2 学校因素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的办学理念不断转变,高校的不断扩招,出现了多层次、多结构、多校区的办学模式,使得大学生安全教育面临着新问题、新挑战。安全资金投入不足,部分高校硬件设施跟不上,存在安全隐患。

2.3 大学生个人因素

当代大学生都是90后,生活相对安定富足,自我意识强,忧患意识较弱,安全防范意识淡薄,缺乏基本的安全意识;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安全知识教育,安全知识与安全技能不足;独生子女较多,心理承受力弱,面对困难时缺乏必要的勇气和耐心,遇到挫折和失败易走极端。

3 当前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

目前高校都普遍制定了安全教育管理规定,每年都通过安全课讲座和宣传板报的形式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但教育模式落后,效果不大。主要表现在:第一,没有真正调动起大学生在安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二,缺乏系统的教学内容和专业教师,对学生缺乏深入性、系统性教育;第三,大学生法制和法治观念淡漠,对法律常识不甚了解,混淆法律和道德的界限。第四,教育手段陈旧、落后,停留于传统的说教和宣传方式,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4 “以人为本”的安全教育模式的实施

4.1 安全教育系统化、常规化,重视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

大学生安全事故,不仅仅是个别学生受到伤害的问题,还会牵动学生家长,波及其他学生的情绪,影响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甚至还会影响到局部地区的社会稳定。要切实建立安全教育的长效机制,避免形式主义,进行系统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教授,包括法制教育、防火、防盗、防诈骗、防伤害、公共卫生、心理安全等方面的安全防范技能;遭遇突发性事件、灾害性事故、人身伤害时的应急应变能力和自我保护和救助能力。

4.2 全面提高安全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形成全员育人的局面

1)提高辅导员队伍的综合素质。辅导员队伍在安全教育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每学年应举办辅导员学习班.对辅导员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管理技能培训。只有全面提高学生辅导员队伍的安全素质,才能更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为安全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教师队伍基础。

2)提高专业保卫队伍的综合素质。要对现有保卫人员不断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专业保卫队伍人员的素质,使具体负责安全教育工作的保卫部门积极改变工作理念,变管理为服务,紧紧围绕学生的安全需要、维护学生的正当利益做工作。

4.3 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

1)吸纳大学生参与安全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实践出真知,大学生主动配合保卫部门的工作,深入了解身边的安全隐患,从而更好的理解和接受安全防范知识与技能的宣传,主动提高自防自卫的意识和能力。

2)引导大学生开展自我安全防范大检查,进行自我安全教育。

4.4 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防御的长效机制,维护学生的心理安全

第一,要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普及心理学知识,使他们掌握更多的心理调适的方法;第二,增强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第三,重视心理咨询室的建设,配备充足的专业咨询师,第四,要积极开展个体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咨询,解决学生的一般心理困惑;又要对少数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重点监护,经常了解其心理变化,有计划地开展心理疏导,预防由此可能引发的安全问题。

4.5 创新安全教育的方式

为使安全教育效果更加明显,对安全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进行大胆创新,使大学生安全教育更贴近学校实际、贴近广大学生的需求,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

1)多方配合,密切协作。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单靠哪一个部门、哪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社会及学校各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

2)充分利用校报、校园网等校内媒体资源和各类相关活动,以案说法,实施强化性、针对性的教育。

3)举办学生喜闻乐见、灵活多样的活动。诸如安全知识竞赛、消防运动会、消防疏散演习、周末安全知识电影晚会、安全知识文艺晚会等,寓教于乐。(下转第330页)

(上接第120页)高校各部门都要将“以人为本”的安全教育理念落到实处,从根本上提高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努力为大学生安全教育创造有利环境,坚决把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做在前面,积极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大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良好安全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合格人才。

中学生安全教育知识篇6

关键词:初中 生物教学 食品安全 教育 探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的安全直接关系到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存。大多数食品安全问题都与生物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初中生物课程中相关的素材也使我们在教学中进行食品安全教育成为可能,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进行食品安全教育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食品安全教育的意义

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特别是近年来频频爆发的动物疫病以及“劣质奶粉”、“瘦肉精”、“毒大米”等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使食品安全问题受到了空前的关注。消费者具备相应的食品安全知识显得十分必要。

初中生物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程理念也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初中生物学科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实施食品安全教育是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食品安全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一)把食品安全知识当单一的考试知识

应试教育思想严重影响了中学生物教学中的食品安全教育。由于食品安全知识在考试中很少出现,所以大多数教师和学生都没能对食品安全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即使学一些,也是呆板地当考试知识学不当活的生活知识使用。

(二)食品安全知识表述不直接,教师知识储备不足

中学生物教材中食品安全教育资料不直接、零散,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很难激发学生对食品安全知识的关注。再加上有些生物教师本身就缺乏应有的食品安全教育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虽然也想对学生进行食品安全教育,但感觉无从下手,这也制约了中学生物教学中食品安全教育的开展。

(三)认为食品安全教育无用

面对食品生产和流通体系的复杂化、监管不严不全、假冒伪劣食品很多,消费者往往会对食品品质的判断感到无能为力。即使教师对食品安全教育有一定的认识,但也觉得这些知识对于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来说可谓是“蚍蜉撼大树”,最终选择了放弃。这是制约中学生物教学中食品安全教育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三、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食品安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在生物语境下对学生进行食品安全教育,应该和学生实际情况相符合。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一些适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食品安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一)结合教材内容渗透食品安全知识

在初中教学的各主要学科中生物可以说与食品安全联系最为密切。新的初中生物课程内容中含有大量与食品相关的生物知识。其中初中生物新课标中的一级主题――“生物圈中的人”和“健康地生活”中就包含有关食品安全的内容。在具体的知识内容中涉及食品知识的有:“饮食与营养”、“营养物质的作用”、“合理的膳食”、“食物链”、“现代生活与人类的健康”等章节内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认真分析教材,深入探讨课本中可供食品安全教育的素材,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食品安全教育。

(二)结合实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知水平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实验可以使学生的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提高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知水平。如在讲解“饮食与营养”时通过鉴定食物中蛋白质、脂肪、糖类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每种食物都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不同食物含有的营养成分的数量不一定相同,不同方法可观察到不同现象。增加了学生对食品中某物质检测方法的认识,真实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对生物学有好处。

(三)结合生活实际开展食品安全教育,深化食品安全意识

如果说课本上的食品安全知识对学生有离自己很远的感觉,那么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及时进行剖析就会有非常震撼的效果。如奶粉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大头娃娃”事件、“三聚氰胺”、“性早熟”事件一次次给我们敲响食品安全的警钟,使学生深切感受到关心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针对食品安全事件,我们培养学生对食品安全的科学认识,进行购物决策教育。生活中有可能会遭遇食品安全问题,因此知道一些维权方法也是学生想了解的内容。

(四)注重宣传,丰富“食品安全”教育的色彩

“食品安全”教育可以做到全方位且丰富多彩的,组织学生出墙报、办手抄报、组织“食品安全”知识竞赛、同学疾病小门诊等等。在学校广泛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接受食品安全知识。

四、几点反思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结合同行的教学经验,笔者对实施“食品安全”教育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要立足于肩负学生身体健康,创建和谐课堂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结合“食品安全”教育,是对学生身体健康的负责,也能体现出教师对学生人生肩负起责任。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容易对教师产生尊重、信任、理解、合作等情感,课堂气氛和谐,更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中要注意教学任务与“食品安全”教育有机结合

教学中采取创设情境、小组合作探究以及课外调查等形式进行食品安全教育,要注重它们的有机结合,切勿脱节。例如在实际生活中, 我们怎样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呢?教师可创设问题情境:(1)王鹏是我校的一名初中生,这天周末,他想去选购一些零食,你能给他提供一些建议吗?(2)王鹏打算中午去学校附近的餐馆就餐,从食品安全的角度出发,你有何建议呢?学生思考这些问题,相互交流讨论,从而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中学生安全教育知识篇7

【关键词】中小学 安全教育 现状 对策

一、前 言

本研究旨在通过上海市中小学安全教育状况调查,在了解现实状况的基础上探索与当前教育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中小学安全教育模式,为解决我国其他地区的中小学安全教育问题提供借鉴;同时,本研究尝试提出依托学校体育的中小学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将安全教育融合于中小学体育课程之中,并从师资、教材、课程目标等方面与学校体育进行结合,这对快速建立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安全教育、学校体育一体化教育体系是一种有益探索。

二、结果与分析

1.上海市中小学学生安全教育状况

问卷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黄浦、杨浦、浦东三个区,每个区分别抽取高中、初中和小学各2所,共18所学校发放问卷1080份,有效回收1043份,有效回收率96.6%,以SPSS11.0版统计软件 进行数据处理。同时,对调查班级的课任体育教师进行访谈。

(1)学生安全相关知识来源途径

学校与安全教育相关的课程仍然是学生获取安全知识的首要途径,而同时“自己看过这方面的书、报刊”和“ 同学之间了解”两个选择项也分别达到了49.9%和40.1%。说明学生从自我途径了解仍然占较大比例。这从反面说明了学校安全教育相关课程在传授安全教育知识方面远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能否安全、健康地成长,不但关系着千家万户的欢乐和幸福,也关系着国家的兴旺和民族的振兴。以学校安全教育课程为主,与家庭等其他途径相配合,形成多元互为补充的安全知识来源途径,无疑将能取得更好的安全教育成效。

(2)学生的安全知识技能基本情况

调查发现,有437名学生不知道如何使用公共场所的简单灭火装置,缺乏基本的安全自救知识技能,占调查学生的41.9%。只有33.9%的学生进行了正确的选择。火灾现场的有毒烟雾以及火灾伤害特点使迅速“用潮湿织物捂住口鼻”,避免吸入有毒气体为逃生和救援赢得时间成为首先应该采取的自救措施。这些并不复杂的知识技一经掌握就能使学生在万一出现的意外事故中能降低甚至避免本可避免的人身伤害。

安全教育知识内容涉及学生成长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如家庭领域的安全用电、煤气,如何安全使用电器、生活中轻微外伤的处理、室内活动安全、饮食安全等家庭生活安全等;学校领域的校内集体活动安全,如集会、集体学习等活动的安全、实践课程中的安全、课外活动中的安全、化学实验中的学校范围内的安全;社会领域的校外大型集会活动、登山探险等集体活动安全、交通安全、网络安全、远离烟酒;以及性健康等卫生安全;心理疾病及防自杀的干预及包括自然灾害如火灾、水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安全等。

从中小学学生身心特点来看,安全教育应该与其身心特点相结合。小学阶段努力增强对各种危险的辨别能力,了解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的危害,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学习预防和处理溺水、烫烧伤、动物咬伤、异物进气管等意外伤害的基本常识和方法;初步学会合理使用网络资源;掌握突发自然灾害预警信号级别含义及相应采取的防范措施;形成在遇到危及自身安全时及时求助的意识等。初中阶段:自觉做到不进入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了解重大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知识及基本的预防、急救、处理常识;了解简单的用药安全知识;了解艾滋病的基本常识和预防措施;学会正确应对自然灾害事件;学会在与人交往中有效保护自己的方法,学习健康成长必需的性知识形成健康性观念,构筑起健康积极的自我心理防线等。高中阶段:了解相关法律常识;自觉抵制影响和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活动,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国家意识;掌握亚健康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措施;树立不利用网络发送有害信息的牢固意识;学习紧急自我救护和救护他人的基本技能等。

(3)交通安全

调查发现有597名中小学学生曾经在上学或放学途中遭遇过危险情况,占调查学生的57.2%。2006年全国各地上报的各类中小学安全事故中交通事故导致伤亡人数最多,占全年伤亡总人数的45.74%。中小学学生对交通规则的不熟悉、道路边玩耍等都会增加学生交通事故伤亡的机率。避免学生的交通意外伤害最佳的应对措施就是增强中小学学生安全知识和防范意识,当中小学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并增强防范意识,交通安全伤害将大大降低。

(4)学生心理安全方面

有32.3%的中小学学生有或者曾经有过心理方面的问题,实际的比例也许还要高,出于顾虑有些学生可能并不愿意承认自己存在过心理问题,这从18.0%的学生未做出选择就可以看出。而更令人不安的则是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的求助方式,442名被调查学生选择了“只靠自己,不接受别人的帮助”,占调查人数的42.4%,这往往是由心理问题导致更严重后果的原因所在,应引起足够重视。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传授和主动的心理干预是避免学生心理受到严重伤害事故的积极有效应对之策。

教育和社会的迅速发展让中小学学生群体面临着更多的压力,学习成绩、情感、升学等多方面的压力和困惑使许多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是生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而恰当的生命安全教育等干预可以使更多的学生摆脱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威胁。据统计,我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调查分析发现,自杀已成为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1]

应该加强学生心理安全教育,完善干预措施。学校可以在学生安全教育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健康积极的心理是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原因,安全教育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人格教育、应对挫折教育以及心理疾病防治等内容,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自我心理调节能力,避免更为严重的中小学学生心理安全事故。

(5)青少年性健康教育

调查发现,初中以上年级学生性知识以及获得途径调查的状况,“知道自己青春期身体变化和生殖健康关系”的仅占调查学生的50.1%,比例不可谓高,28.2%和16.4%的调查对象选择“不知道”或“说不清楚”,性知识的获得途径中,“电视书刊”和“同学朋友”选择项也有较高的比例。这些说明了安全教育相关课程的性健康教育主渠道作用远远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效应,性教育的形式以及与青少年身心特点结合的不够应是主要制约因素。

中国曾是一个传统的封建气息浓厚的国度,以前人们给性教育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随着社会观念的转变以及青少年性生理和性心理的随之变化,加之各种媒体充斥的大量与性相关的信息导致了青少年实际性知识需求与教育提供途径之间的突出矛盾。这些对学校性健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性健康教育形式内容与青少年身心特点及社会发展间脱节使得青少年对必要的性安全知识较为缺乏,这种教育环节的缺失很容易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安全也造成了损害。例如自从2005年7月8日上海市首条“少女意外求助热线”在411医院开设以来,接到的求助电话已经超过2万个,平时每日20人次以上求助电话,寒假、暑假等则多达40人以上,求助少女平均年龄17.2岁,最小的仅13周岁,1500多名早孕少女得到了及时救治。[2]这从侧面反映出性安全教育的缺位,不难设想,如果这些未成年人得到了应有的性健康和安全教育,有许多身心伤害是本可以避免的。

性安全教育形式内容应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需要,适应时展的需要。在安全教育中,教师首先应该告诉学生什么样的性才是健康的、安全的,性与身心健康的关系以及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通过教育使学生明白性与自身身心健康密切相关。通过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性安全意识,避免应该避免的身心健康伤害。

(6)中小学学生网络安全

调查发现,平均每周上网两次以上的中小学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67.7%,可见网络已经成为中小学学生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上网主要目的中“辅助学习”以36.0%占据首位,可见网络已经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同时,以“聊天”、“博客”为目的的也分别达到了19.8%和18.5%,令人担忧的是“玩游戏”成为了21.1%调查对象的主要上网目的。网络的全方位、超时空、互动性和隐蔽性为中小学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更为高效便利的条件。网络可以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对青少年有着难以抗拒的吸引力,但其同样包含着诸多对青少年身心有害的不安全因素,如包含暴力和色情内容等。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没有足够分辨能力的青少年较容易受到影响。一些中小学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聊天。这种生活方式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它使这些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而不能自拔,精神萎靡、体质衰退等,是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隐患之一。通过安全教育,培养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并能熟练的使用网络来为自己学习和生活服务。同时,通过安全教育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形成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2.家庭生活安全

家庭是学生的生活主要场所,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安全有很大影响。家庭生活安全主要指家庭生活范围内的安全教育,包括安全用电、煤气,如何安全使用电器、生活中轻微外伤的处理、室内活动安全、饮食安全等。我国生育政策及家庭结构的变化等原因带来了独生子女教育的共性问题,生活能力缺乏便是这一问题的衍生,学生中缺乏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的独生子女已经不是个别现象,而家庭范围的生活安全必须知识也需要进行强化和补充。同时,学校安全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协同一致,循序渐进,不断强化,养成习惯,才能够收到更大的效果,如家长结合学校安全教育内容进行检查和配合等,可以发挥其随时随地、结合日常情景进行潜移默化教育的优势,取得更好的效果。

3.安全教育的课程与师资

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效果难尽人意的主要原因是课程缺乏系统性,课程的定位和实施不够明确。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完全意义上的安全教育相对缺乏,而与安全教育较接近的是中小学健康类等课程,其中的部分内容与现今意义上的安全教育接近但与安全教育存在很大不同,中小学健康教育侧重于进行青春期卫生,饮食卫生与习惯、常见疾病的预防等教育,而安全教育则注重从学生的生命安全,强调在各种环境下的实施生命安全、自救,避免各种人身伤害等,这与通常意义上的健康教育显然有很大区别。当前,中小学学生安全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国务院于2007年3月转发了由教育部制订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提出了要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3]对全面加强中小学安全教育进行了全面部署。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中以青春期生理卫生和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为主的健康类型课程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学生安全教育和健康成长的需要,重视并有步骤地实施学校安全教育无疑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不仅对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身心安全和健康成长有价值,对学生跨出校门走向社会乃至一生的健康安全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构建中小学安全教育体系发展对策

1.构建以体育课程为依托的中小学安全教育体系

构建学校体育、安全教育一体化课程体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的身心的特点将安全教育内容融于体育课程体系之中,纳入体育教材和教学计划,变零星式、被动式、防范教育为系统全方位教育,把安全教育作为体育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之一,建立系统化和规范化的安全教育体系。不仅是因为安全教育的实践性特点与体育课程活动性特征较接近,而且体育师资的生理学、解剖学等专业培养背景也为其承担安全教育奠定了良好基础。构建学校体育、安全教育一体化教育体系,这不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可行的,也应该成为现阶段加强我国学校安全教育的捷径和发展方向。[4]

2.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一体化的安全教育网络

加强中小学安全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进一步发挥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各自优势,形成合力,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安全教育网络。通过家校互动平台,家长会、学校开放日、家访等多种途径保持家庭和学校的信息互动,以有效地通过家庭途径发挥对中小学学生的安全教育信息通畅。作为青少年重要生活区域的社区也应发挥其安全教育功能,结合少年儿童的身心特点,通过橱窗宣传、假期专项辅导、发放安全教育材料等途径为青少年掌握安全教育知识技能创造条件。在挖掘社会安全教育资源方面,将公安、消防、交通、卫生、防疫等社会部门的安全教育资源与学校安全教育结合起来。注重探寻市场经济环境下青少年宫、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科普教育基地等公共文化设施的运行新机制,制定公益性评估办法和保障制度,充分发挥这些场所的公益性和社会效益,为中小学学生的校外安全教育活动创造条件。同时,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等大众媒体在宣传普及青少年安全知识中的作用和效应。

3.注重相关法规的落实监督,并将其列为学校督导和校长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深入贯彻《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等法律法规。在修订时对中小学学校、主管部门及社会应该承担的职责进行进一步的明确。此外,教育主管部门还应加强教学资源建设与教研课题研究,把公共安全教育列入教师继续教育计划,不断提高教师开展安全教育的水平。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将公共安全教育列入教学计划,并在课时、条件等方面予以保障,切实提高中小学安全教育的实效性。同时,把学校对安全教育的安排、实施情况以及实际效果作为学校督导和校长考核的重要指标,为学校的安全教育提供良好的政策空间和必要的条件保障,建立中小学安全教育和督导工作的长效机制。

〖*基金课题:上海市教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06IS007);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资助项目(项目编号:Y0901)〗

参考文献

1 汪 文.自杀已成为我国青少年人群首位死因[N].中国青年报,2005.9.10

2 张家琳.让花季少女不再流泪[N].解放日报,2008.2.19(第10版)

中学生安全教育知识篇8

一、由目前高校学生中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引发的思考

1、高校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淡薄

从高校学生的成长来看,在中小学阶段,由于“应试教育”弊端的影响,重智育,轻安全教育,导致大部分学生普遍缺乏基本的安全防范知识和实际社会经验,自我保护意识薄弱,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以致不断出现财物被骗、被盗、被抢、人身遭受非法侵害等事件。

加强高校学生安全教育,能够弥补其在中小学阶段接受安全教育的不足,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帮助他们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明辨是非,提高综合素质。

2、缺乏法制观念,法制意识淡薄

缺乏法制观念、法制意识淡薄是高校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部分学生不学法、不知法、不懂法,有的学生受到不法侵害不知如何寻求法律保护;有的知情不报或纵容、包庇有违法行为的人;另一方面,个别学生知法犯法,有的贪图私利,盗窃他人财物;有的意气用事,为琐事泄私愤而故意伤人甚至危及他人性命等等。

因此,在高校中开展法律法规知识教育,有利于增强高校学生的法纪观念,用法纪规范自己的言行,提高法律意识,在日常生活中知法律、明事理、懂荣耻、守纪律。

3、校园泛社会化带来的诸多安全隐患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高校管理方式日益社会化,办学形式多样化,招生规模扩大化,学生结构复杂化,校园与社会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与此同时,当前高校周边总体治安形势仍然比较严峻,引发校园及周边地区治安问题的消极因素大量存在,侵害高校学生人身及财产安全的治安、刑事案件时有发生。另外,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中各个领域的有益信息给高校学生的学习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因其本身固有的跨国界性、公开性,以及其间充斥的煽动性、诱惑性、黄色、反动等有害信息,使得网络负面影响及安全问题亦日益突显。

因此,面对新形势下衍生出的这些问题,高校安全教育也应该与时俱进,针对诸多安全隐患各自的特点开展工作。

4、各种竞争及就业压力导致各类心理问题

近几年来,高校学生中独生子女比例显著提高,由于优厚的物质生活条件以及长辈的溺爱等,造成部分学生吃苦精神欠缺,心理承受能力、自我调适能力较弱,经受挫折和磨难的能力低。当面对就业、学业、生活、人际关系和个人感情等诸多方面的竞争与压力时,一些学生易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患,其情绪色彩与偏激行为十分强烈,如不及时加以积极疏导,极有可能导致各类安全问题。

因此,高校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心理安全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教育,提高学生自我防卫能力和安全防范的心理素质尤为重要。

我们今后的高校安全教育必须更加有针对性地、采取更为有效的途径和措施开展工作,从而在根本上提高高校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

二、深入开展高校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根据当前高校学生的安全隐患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深入开展高校安全教育,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法律法规知识教育

法律法规知识教育是增强高校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的重要途径,是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有力武器。对高校学生开展法律知识教育,应从与学生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人手,如《宪法》、《刑法》、《消防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知识教育,使他们知法、懂法、守法。同时,充分发挥高校公共基础课、法学专业课的作用,坚持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举办讲座、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活动来推进法律法规知识教育。

2、网络安全教育

高校应加强网络安全知识教育,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依法文明上网、严格自律、自觉抵制网上有害信息、不登录有害信息内容网站等的教育,提高学生对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和网上行为的自律能力,自觉抵制网络上的各种渗透活动。

3、安全防范知识教育

高校应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安全防范知识教育,其中应特别重视培养学生遭遇突发性事件、灾害性事故时的应急、应变能力;避免人身和财产受到侵害的安全防范能力;遇到人身伤害时的自我保护、防卫和自我救助能力;规避因职业危害产生公共安全、公共卫生事件时的应急救助能力。我们的近邻日本是一个多灾国家,他们高校的防地震、防火或防原子弹的演习,差不多每月都有一次,相信当灾害来临时,他们有能力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灾害损失。因此,通过普及安全防范知识,使高校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防范知识和应急方法,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应变能力,从而有效保护自身安全。

4、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

高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安全教育的整个过程之中。在安全教育中加强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心理障碍防治教育、健康人格教育的同时,还应注重人际关系和谐教育、环境适应教育、挫折应对教育。这些内容将有效地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矛盾,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意志力、稳定的情绪和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积极引导学生开发潜能,完善人格,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开展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1、突出重点,有区别地教育

开展安全教育,要突出重点,有区别地进行。

一是抓好重点人员的安全教育,如对有不良行为的“后进生”要以防违法犯罪为主要内容,帮助、引导他们遵纪守法;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积极疏导,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等等。

二是抓好重点场所的安全教育,主要是对防火、防爆有一定要求的实验室,要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对人群集中的活动场所,如食堂、礼堂等,要注重观察场所周围环境和安全通道,避免发生安全事故时无所适从。

三是切实加强重点时期的安全教育,如新生入学时的安全教育、节假日期间安全教育、学生外出实习、社会实践和毕业生离校之前的安全教育等等,强化安全教育实效,以防止各类事件的发生。

2、贴近实际,针对性教育

安全教育必须贴近高校学生实际,以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要善于利用发生在学生中的各种典型的事件和案例加强安全教育,以形象生动的事实和惨痛的教训警示学生,同时选择那些有代表性的事件进行大力宣传,教育学生引以为戒,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增强教育的效果。

还可通过举办讲座、办黑板报(宣传橱窗)、张贴宣传画、播放音像制品、开设模拟法庭、旁听法院审判等方式,以案说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从而真正使高校学生安全教育既有主渠道,又能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多方位、全天候营造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3、建立健全高校学生安全教育运行机制

建立健全高校学生安全教育运行机制,首先应建立高校学生安全教育领导机构,负责高校学生的安全教育,确定安全教育内容,制定安全教育计划,组织进行授课,考评教育效果等。第二是理顺高校安全教育体制,把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纳入高校整个教学计划。第三是建立和完善保证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健康运行的一系列配套制度。第四是明确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基本载体是系统的课堂教育与各种讲座及安全教育活动相结合,从而保证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全面得到落实。

4、利用已有的教学体系,强化安全教育

中学生安全教育知识篇9

安全教育同样有针对性,针对不同的专业我们要有重点的进行不同的安全教育。不同行业中存在着不同的安全问题,这就是我们在中职教育中的重点。我们要针对不同的安全问题进行不同层次、不同方向的教学。因材施教,因方向施教是最好的教学手段。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这一点。安全教育始终是生产实践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我们的学生日后面临的不是数字不是单纯的某种文化,而是一种生产实践。在这一过程中,更应当注重的是生产线的安全投产,以及个人的安全问题。安全问题贯穿于生产的始终。同时针对不同专业的中职学生我们要进行不同的安全教育,以便学生更好地应对日后的突发性安全状况。

每个教师掌握了安全教育知识,才能在不同的学科教学中挖掘隐性的公共安全教育内容,与显性的公共安全教育内容一起,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如汽修专业,学生在实训基地学习过程中,教师就要教育学生遵章操作,避免事故,实现安全生产、文明生产。随着世界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作为我国和世界航运业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船员队伍壮大起来,航海专业的学生以后工作的条件相对特殊,所以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心肺复苏术、骨折的固定及搬运、外伤出血止血等。所以学校应安排专业教师分批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比如,机电专业的教师,就要进行正确使用和穿戴防护用具及生产过程中易发生危险或易出问题的作业点及预防和处理方法的培训;体育专业的教师,就要进行运动性损伤的预防和处理的培训。这样才能把安全教育真正融入到各科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中去,安全教育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进行科学的安全教育培训,帮助学生形成安全知识理念

中学生安全教育知识篇10

关键词:安全教育 重要性 途径 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3-0111-02

近段时间大学生安全事故频见报端,更有明显上升趋势。临近假期,为增强大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安全教育更是成为假期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重要性分析

(一)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是尊重生命、保障人权的体现

传统教育以学生获得知识为基础,并以获得知识为最终归宿,知识以外的人文、德行等方面的培养较少作为工作重点被重视。在“知识本位”的体制下更多地关注知识教育,忽视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使得在假期离校和返校期间成为危险频出的高发时间。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可以让学生面对危险时及时进行自我保护和自我防范,在极其冲动的情况下,可以理性地控制自己,有效地规避危险的发生,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保障人权。

(二)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是保证校园稳定、持续发展的前提

大学生是高校的主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否安全健康,关乎到校园能否稳定与持续发展。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时刻谨记安全意识,对确保其自身安全和学校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适引导其参加学校的安全稳定管理工作,在管理中学习安全知识,加强安全意识。

(三)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据中国《社会蓝皮书》 不完全统计,1993年我国发生的 087万起,到2007年则达到10多万起。而在这些中,大学生作为主力参与其中大部分。这表现出大学生积极的社会担当,但同时也不能忽视在这些背后大学生所表现出的偏激情感,甚至是一些危害到生命安全的过激行为。

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不仅包括寝室安全教育、出行安全教育等,还包括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价值观教育,以国家的安全稳定为一切安全教育的前提,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

二、大学生假期安全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以课堂宣传教育为主,坚守安全教育阵地

课堂在学生安全教育上仍是重要的宣传阵地,有利于安全教育长效机制的发展。各高校具备安全教育的师资以及教育的基础设施等,要充分发挥课堂优势,将安全教育引入课堂之中,成为常抓不懈的主题。同时做好师资费用的补充情况,充分调动老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保障安全教育工作的持续性与稳定性。

(二)丰富教育形式,寓教于乐之中强化安全意识

单纯在课堂上进行安全教育,能够全面地介绍安全知识,但也容易使得安全教育过于书本化,实用性不强。为了达到真正的安全教育目的,应该丰富教育形式,寓教于乐之中强化安全意识,多途径地保障学生人身安全。

1.采用相声、小品等娱乐形式吸引学生注意,深化安全意识

安全知识,可以采用多途径的形式进行宣传教育。采用单一途径,会使学生产生疲劳感,使整个安全教育流于形式,起不到真正的作用。为深入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可以采用娱乐的形式表达深刻的含义。

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对安全知识有全面的了解后,根据社会上频出的安全事件和学院实际情况,可以举办安全教育晚会,采用传统的娱乐表演形式,但内容上却是安全教育相关的知识。今年出现多起女大学生乘车失踪案件,在安全教育晚会中,学生将这一事件编入小品中,将大学生乘车中的陋习,如贪图小便宜、炫富、玩手机等都在小品中通过对话表现出来,并在表演中加入笑点,引得众人欢笑的同时又引发反思。

2.亲自参与实践,真切地感受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根据国内外对安全教育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学生对安全教育知识仅停留在书本知识,对于一些危险品所造成的危害缺乏了解。甚至一些学生认为,安全教育过程中老师过于危言耸听,一些危险品对于生活不会有潜在的危害。

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了解灭火器、消防栓的使用方法,随时应对突发事件。定期举办违规电器危险警示实验和视频教学,对一些学生经常使用的违规电器所潜藏的危害通过直观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其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真切地感受到安全的重要性。

三、大学生假期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学生离校和返校期间安全教育

学生离校和返校期间是学生单独在路上期间,是近几年危险事故多发阶段。学院在离校前要召开学生安全教育大会,教育学生注意回家、返校途中的人身财产安全。不与陌生人搭讪,不泄露个人信息等,安全意识时刻谨记心中。同时,针对近期发生的几起不文明现象,学生要引以为戒。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讲文明、讲礼貌,谦让他人,对弱势群体主动给予帮助,时刻表现出当代大学生的良好风貌。

(二)加强假期住校学生的教育管理

假期许多学生由于学习、工作等原因选择留校。学院要关心假期住校的学生,掌握住校学生的行踪,教育其遵守学校纪律,注意防火、防盗及人身安全等。同时要求住校大学生签好安全承诺书,在责任方面强化大学生的自身安全管理。学院实行晚点名、晚签到的制度,严格考勤。同时辅导员定期深入学生寝室,走访留校学生,了解其生活实际困难,检查夜不归寝、违章用电等违纪行为。对于假期开展勤工俭学活动的学生,要通过典型事例教育其增强防范意识,维护自身权益,避免上当。

(三)外出实践要留心“好”工作

面对日趋激烈的就业压力,不少大学生利用假期时间进行社会实践,以积累更多的就业能力。社会实践可以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社会技能,不断弥补自身不足,带来更大的进步空间。为确保学生假期社会实践的人身安全,学院根据学生工作特点,在离校前对其进行工作培训,帮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同时,学生在找工作时由于经验少,经常碰壁,一些不法分子趁机开出待遇高、福利好的“好”工作吸引假期求职的大学生,这就需要大学生时刻保持警惕,不要贪便宜,要脚踏实地一步步做起。同时学院对假期进行实践的学生要求由用人单位出具证明,并邀请往届有实践经验的学生进行经验介绍,尽可能避免危险的发生。

综言之,在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中,大学生假期安全管理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学生假期过得安全、充实、有意义,对于他们的学习、发展、就业将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各高校应将假期安全教育纳入到安全教育的日常工作范围内,开创社会、家长、学校三方联合的局面,为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张绍彦.犯罪学教科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