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五年发展规划十篇

时间:2024-04-24 17:31:16

企业五年发展规划

企业五年发展规划篇1

  《山东省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到2015 年,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9 万亿元。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1.45 万亿元,保持年均增长16%以上。

新兴产业

《山东省“十二五”生物医药发展规划》

生物医药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7%以上,销售收入达到3800亿元以上,其中生物技术药物销售额达到80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到2015年全省部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0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到50家,重点生物医药企业的研发投入达到销售收入的8%以上;争取有50-60个新药物、50种高技术生物医学工程产品上市或进入临床研究,50个优势产品得到提升;培育8家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生物技术药物企业集团,过五十亿元的企业15个,过二十亿的企业30个以上。到2015年,前40家重点生物医药企业销售收入占全行业比重达到50%以上。

《山东省“十二五”医药产业发展规划》

到2015年全省医药工业销售收入达到4500亿元,年均递增23%以上。其中化学药品达到2200亿元,中成药达到850亿元,基因工程药物达到450亿元,医疗器械达到45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1700亿元,年均递增25%;工业出货值达到390亿元,年均递增20%;工业利税达到700亿元,年均递增25%;工业利润达到480亿元,年均递增25%。

到2015年,化学药品、中成药、基因工程药物和医疗器械分别占山东省医药产业销售收入的49%、19%、10%和10%。

到2015年,前40家重点医药企业销售收入占全行业比重达到50%以上,产业规模效应和产业集群效应进一步显现。培育过百亿元的大型企业8个,过五十亿元的企业15个,过二十亿元的企业30个以上。医药商业过百亿元的大型集团2个。

全省部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0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到50家。行业研发投入达到销售收入的3.5%,重点医药企业的研发投入达到销售收入的8%以上。研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新药,争取有100个新药物、50种高技术医疗器械上市或进入临床研究,50个优势产品得到提升。

形成20个以上年销售额过5亿元的产品,形成100个年销售额过亿元的产品。

《山东省节约能源“十二五”规划》

到2015年,万元GDP能耗降低到0.85吨标准煤,比2010年的1.02吨标准煤降低17%,比2005年的1.32吨标准煤降低35%以上。

《山东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到2015年,全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收入达到4500亿元,其中软件业实现业务收入2500亿元,年均增幅25%以上,占电子信息产业比重超过16%,软件出口额超过15亿美元。形成5个具有较高影响力和较大产业规模的知名园区。培育2个软件收入超100亿元、10个以上软件收入超过1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和50个创新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知名软件企业,100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占有率高、品牌效应大的知名软件产品。

《山东省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

到2015年,物联网产业规模超过2000亿元。在新型RFID、传感器、网络通信设备、软件开发、高端集成服务、网络运营及应用服务等领域集聚规模以上企业500家以上,形成年销售额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5家以上。以济南、青岛等市为全省物联网发展的主要承载地,促进实现其他地市产业园区与之协同发展、错位竞争的良性发展态势。

社会民生

《山东省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

1、“十二五”时期,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116以内,确保实现2015年总人口控制在9880万人左右的目标。

2、按照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要求,提出人口发展目标如下:

《山东省妇女发展“十二五”规划》

1、适龄女童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5%以上;2、小学适龄女童入学率达到99%,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以上;3、女性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7%;4、妇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5、成人妇女识字率达到90%以上,其中青壮年妇女识字率提高到98%左右;6、城镇就业人员中妇女比例稳定在40%以上,失业人员中妇女比例降低到50%以下;7、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妇女比例不低于35%;8、后备干部队伍中女干部比例,市不少于15%,县(市、区)不少于20%;党委、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后备干部中要有一定数量的女干部。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山东省儿童发展“十二五”规划》

1、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7‰和8‰以下。2、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适龄儿童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5%。3、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以上。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初中学生毛入学率达到99%。4、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学生毛入学率达到97%。

工 业

  《山东省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到2015年,全省纺织工业增加值达到3300亿元,年均增长13%;销售收入达到13800亿元,年均增长13%;利税达到1100亿元,年均增长10%;出口额达到240亿美元,年均增长9%。

培育年销售收入过500亿元的3家,过100亿元的10家;部级产业集群22个。

到201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量比2010年降低18%,工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10年降低20%,废水排放总量比2010年降低20%。

  《山东省轻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3.6万亿元,年均增长12%,利税3547亿元,年均增长12%,出货值3145亿元,出口年均增长8.5%;部级技术中心达到3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50家,建立行业技术研发平台20个,自主研发国际知名品牌50个;完成技改投资2600亿元,年均增长15%。新增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企业10家。

《山东省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全省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2.2%以上;新培育部级企业技术中心5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00家,全省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总数超过1000家,新培育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家,新培育行业技术中心30家、工业设计中心150家、工业设计示范基地100个,重点培育的企业技术中心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比例达到5%以上;全省制造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的大企业集团100户,其中500-1000亿元的15户,过千亿的6户,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产业集群达到200个;全省拥有山东省名牌产品达到2100个,中国驰名商标超过280件,山东省著名商标达到3000件以上;每百户企业拥有注册商标40件以上;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授权数达到0.8以上。

其 他

《山东省“十二五”食品工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末,全省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5000亿元,年均增长18%;工业增加值5300亿元,利税1900亿元,利润120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6%。年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200家,50亿元以上企业32家,100亿元以上的企业10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点试验室100家以上,部级食品龙头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食品制造业的产值占全省食品工业的比重提升10个百分点;全行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量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降低15%以上;产业集群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00亿元,占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提高到20%。

《山东省“十二五”生物医药发展规划》

《山东省节约能源“十二五”规划》

《山东省“十二五”医药产业发展规划》

《山东省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山东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山东省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

《山东省妇女发展“十二五”规划》

《山东省儿童发展“十二五”规划》

《山东省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山东省轻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山东省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山东省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山东省“十二五”食品工业发展规划》

新兴产业

《山东省“十二五”生物医药发展规划》

生物医药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7%以上,销售收入达到3800亿元以上,其中生物技术药物销售额达到80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到2015年全省部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0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到50家,重点生物医药企业的研发投入达到销售收入的8%以上;争取有50-60个新药物、50种高技术生物医学工程产品上市或进入临床研究,50个优势产品得到提升;培育8家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生物技术药物企业集团,过五十亿元的企业15个,过二十亿的企业30个以上。到2015年,前40家重点生物医药企业销售收入占全行业比重达到50%以上。

《山东省“十二五”医药产业发展规划》

到2015年全省医药工业销售收入达到4500亿元,年均递增23%以上。其中化学药品达到2200亿元,中成药达到850亿元,基因工程药物达到450亿元,医疗器械达到45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1700亿元,年均递增25%;工业出货值达到390亿元,年均递增20%;工业利税达到700亿元,年均递增25%;工业利润达到480亿元,年均递增25%。

到2015年,化学药品、中成药、基因工程药物和医疗器械分别占山东省医药产业销售收入的49%、19%、10%和10%。

到2015年,前40家重点医药企业销售收入占全行业比重达到50%以上,产业规模效应和产业集群效应进一步显现。培育过百亿元的大型企业8个,过五十亿元的企业15个,过二十亿元的企业30个以上。医药商业过百亿元的大型集团2个。

全省部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0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到50家。行业研发投入达到销售收入的3.5%,重点医药企业的研发投入达到销售收入的8%以上。研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新药,争取有100个新药物、50种高技术医疗器械上市或进入临床研究,50个优势产品得到提升。

形成20个以上年销售额过5亿元的产品,形成100个年销售额过亿元的产品。

《山东省节约能源“十二五”规划》

到2015年,万元GDP能耗降低到0.85吨标准煤,比2010年的1.02吨标准煤降低17%,比2005年的1.32吨标准煤降低35%以上。

《山东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到2015年,全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收入达到4500亿元,其中软件业实现业务收入2500亿元,年均增幅25%以上,占电子信息产业比重超过16%,软件出口额超过15亿美元。形成5个具有较高影响力和较大产业规模的知名园区。培育2个软件收入超100亿元、10个以上软件收入超过1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和50个创新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知名软件企业,100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占有率高、品牌效应大的知名软件产品。

《山东省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

到2015年,物联网产业规模超过2000亿元。在新型RFID、传感器、网络通信设备、软件开发、高端集成服务、网络运营及应用服务等领域集聚规模以上企业500家以上,形成年销售额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5家以上。以济南、青岛等市为全省物联网发展的主要承载地,促进实现其他地市产业园区与之协同发展、错位竞争的良性发展态势。

社会民生

《山东省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

1、“十二五”时期,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116以内,确保实现2015年总人口控制在9880万人左右的目标。

2、按照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要求,提出人口发展目标如下:

《山东省妇女发展“十二五”规划》

1、适龄女童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5%以上;2、小学适龄女童入学率达到99%,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以上;3、女性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7%;4、妇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5、成人妇女识字率达到90%以上,其中青壮年妇女识字率提高到98%左右;6、城镇就业人员中妇女比例稳定在40%以上,失业人员中妇女比例降低到50%以下;7、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妇女比例不低于35%;8、后备干部队伍中女干部比例,市不少于15%,县(市、区)不少于20%;党委、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后备干部中要有一定数量的女干部。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山东省儿童发展“十二五”规划》

1、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7‰和8‰以下。2、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适龄儿童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5%。3、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以上。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初中学生毛入学率达到99%。4、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学生毛入学率达到97%。

工 业

  《山东省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到2015年,全省纺织工业增加值达到3300亿元,年均增长13%;销售收入达到13800亿元,年均增长13%;利税达到1100亿元,年均增长10%;出口额达到240亿美元,年均增长9%。

培育年销售收入过500亿元的3家,过100亿元的10家;部级产业集群22个。

到201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量比2010年降低18%,工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10年降低20%,废水排放总量比2010年降低20%。

  《山东省轻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3.6万亿元,年均增长12%,利税3547亿元,年均增长12%,出货值3145亿元,出口年均增长8.5%;部级技术中心达到3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50家,建立行业技术研发平台20个,自主研发国际知名品牌50个;完成技改投资2600亿元,年均增长15%。新增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企业10家。

企业五年发展规划篇2

(一)园区建设行动

行动总牵头单位:县经贸局、县发改局。

工作目标:在建和新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规划、立项和建设工作进展顺利。工业项目落地实现无障碍施工。

工作内容和要求:

1、完成目前在建的东、中、西部工业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东、中、西部工业区在建的基础设施项目按青委办〔20*〕13号文件确定的“三十工程”进度要求如期完成。

2、开工建设48个已供地未开工项目和前两年已签约未落地的19个项目,厂房建好后及时督促企业安装设备早日投产。①相关乡镇要帮助、督促已供地未开工的48个项目原则上要在2011年年底前建设好厂房并投入生产,其中:*镇6个,*管委会13个,船寮镇25个,*镇2个,鹤城镇、山口镇各1个。②相关乡镇要加快前两年已签约未落地的19个项目的供地和落地建设进度,并争取在2012年底前投产。预计上述67个项目到2014年底前能新增产值80亿元。

3、完成新增5000亩土地所在工业园区的“三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今后五年选商引资实行“零”距离供地。①县规划建设局对新建工业园区要按照功能配套、设施齐全的要求做好规划工作。②落实专项资金,按规划做好园区的基础设施工作,重点抓好*、*武垟、*、船寮陈合等区块防洪堤、陈篆至*和船寮至*左岸的公路设施建设,争取在2013年前完工。③有关乡镇和供电、通讯、供水、广播电视等部门要及时完成已征地工业园区的“三通一平”和配套项目建设。

(二)空间拓展行动

行动总牵头单位:县国土资源局。

工作目标:用一年多时间完成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保拓展5000亩工业用地规划空间;按上级每年下达1000至1200亩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五年完成5000亩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用报批工作。

工作内容和要求:

1、规划工业产业园区。县经贸局牵头做好全县工业经济产业园发展规划,按形成产业集聚的要求,选择工业用地区块。

2、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工业用地规划指标。县国土资源局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为契机,落实专人,到实地调查,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工业用地空间拓展提供依据。县国土资源局在2010年12月前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落实5000亩工业用地规划,后续发展再增加工业用地规划。

3、落实年度用地计划指标,做好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报批。在年度用地指标上重点向工业企业倾斜,同时要积极包装项目,争取列入省重点,使用省留用地指标。①20*年报批*外洋工业用地450亩,完成已批准992亩土地的征地政策处理工作(*沙埠300亩、*42亩、*150亩、*186亩、*314亩);②2010年报批工业用地810亩,其中*530亩,*上叶洋130亩,*150亩;③2011年至2013年报批农转用和土地征收2750亩,其中*镇*200亩,船寮镇赤岩520亩,*镇*200亩、*130亩,*镇*洋100亩、*700亩,*镇*150亩,祯埠陈篆300亩,*镇*450亩;④2010年底前完成1442亩土地的供地工作,2011年6月底前完成810亩供地工作,2011年7月至2014年12月完成2750亩供地工作。

4、加快开展开发区整合和园区前期项目工作。通过就近整合和异地整合,利用围垦滩涂、开发低丘缓坡等形式拓展开发区发展空间;重点抓好园区的选址、项目规划、立项,河滩地和低丘缓坡的开发利用。①县经贸局、县建设局及时提出工业区选址、开发意见;②工业区块用地涉及到河滩地、林地的报批,由水利局、林业局负责及时完成报批工作;③交通局、水利局重点抓好*、祯埠陈篆、*武垟、*、船寮陈合等区块的防洪堤、桥梁和道路的规划与报批工作。县发改局在2010年5月底前完成交通、防洪等工程立项。

5、及时完成土地征收政策处理和供地工作。相关乡镇必须在农转用和土地征收批准后三个月内完成征地政策处理工作,县国土局在征地完成后三个月内完成供地工作。

6、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土地产出效益。盘活存量建设用地,鼓励工业企业建设多层厂房,优先安排科技含量高、投资强度大的企业用地。

各相关单位要按季度报告工作进展情况和后续工作计划情况。

(三)选商引资行动

行动总牵头单位:县经贸局。

工作目标:到2013年前新引进项目总投资50亿元,招商项目形成产值达130亿。

工作内容与要求:

1、整合招商资源。在县经贸局建立招商机构,负责全县日常招商工作,重点工业乡镇要设立招商办,负责招商项目的落实和管理工作。县编办、财政局负责落实人员编制和专项经费。

2、加快项目库建设。经贸、发改、旅游、农业等部门要落实专人负责工业、旅游、农业基础设施等项目的搜集,重新编制投资指南,要求在20*年12月前完成不少于50个项目的投资指南编制。

3、合理产业布局。实施开发区整合提升工程,积极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县经贸局要在20*年12月底前完成新开发工业园区的产业布局。①经济开发区要重点发展有色金属加工及压延、服务外包等产业,2014年要形成80亿产值。②*、*等区块要引进精铸阀门产业,打造阀门之都,2014年要形成15亿元产值。③船寮、*、*等区块要积极引进五金电器、金属加工压延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2014年要形成35亿元产值。

4、拓展招商范围。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招商活动,不断拓展招商范围,加大央企和省属企业的引进力度,引进超亿元的大项目至少10个。①坚持招大商。组建招商小分队,面向科技型、成长型企业开展针对性的招商活动,着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和行业龙头。②适时在温州等地举办一些招商活动,积极引进温州等地的机械电器、五金制造等项目;③每年4月份派人参加义博会,重点引进金华地区的五金制品项目,每年5月组织人员参加海交会,重点引进台资项目,每年6月组团参加宁波的浙洽会,重点引进外资、侨资等项目。

(四)转型升级行动

行动总牵头单位:县经贸局。

工作目标:到2014年底,基本完成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实现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模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通过开发区整合提升工作,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企业新增产值70亿元。

工作内容和要求:

1、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工作任务,实现节能减排工作制度化:①县经贸局、环保局每年确定重点节能减排责任单位,确保完成目标任务。②县环保局、经贸局要及时关停小炼油作坊,完成粘土砖和环境污染的整治任务。③县环保局要对重点排污企业进行整治。④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⑤县供电局对高耗能铸造行业实行谐波治理。

2、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县科技局、经贸局要组织实施关键、共性技术10项,实施具有国内领先水平以上的技术创新项目5项,开发省级以上新产品5项。①加大对三辰电器、绿水分离等企业的国债项目扶持,加快PTA成套专用离心机、矿山通风控制成套系统开发,要求在2012年完成。②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与高新技术产品。③规模以上企业的新产品产值比率在10%以上。④引进培育钼、叶腊石深加工项目。

3、实施品牌战略。县工商局、质监局要加强对意尔康、青山钢管、青山钢铁等企业的品牌培育,使之成为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企业。到2014年前,完成新增中国驰名商标2只,省著名商标8只,中国名牌2个、浙江名牌8个。

(五)优化环境行动

行动总牵头单位:县纪委。

工作目标:到2014年,通过实施优化环境系列行动,促进发展环境大转变、企业项目大推进、工业经济大发展。

工作内容和要求:

1、开展清费减负清查活动。县纠风办通过开展清理行政审批项目、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三项清理工作,规范审批事项,明确收费标准,查处涉企“四乱”行为。严禁各种乱摊派、乱检查、乱评比、乱培训,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整改一起。

2、开展机关服务效能提升活动。县效能办、审批中心及相关涉工部门通过推进行政许可职能整合归并,实行“两集中、两到位”的窗口化审批,规范审批流程,实行并联审批模式和项目审批服务,并积极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实施网上审批。努力改进服务方式,建立健全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服务制度。由县效能办牵头,加强干部作风检查,组织纪委特邀监督员开展机关效能暗访活动,对暗访查到的人和事要及时给予爆光和处理。由县效能办牵头,联合县委、县政府督查室深入园区和企业,对企业项目推进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各涉工部门到企业一线调查摸底,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3、开展发展环境测评活动。每年全县工业经济大会召开前,由县纠风办牵头组织开展“百家企业评部门”活动,对涉企服务部门的依法行政、服务质量、工作作风和廉洁自律等情况进行评议,并将评议结果在主要媒体上公布,扩大评议活动的影响力,对评议结果较差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

4、开展金融服务企业活动。完善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创新担保方式,开展企业动产抵押、股权和商标权质押、保证担保及部分信用贷款等服务,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解决企业发展难题。进一步加强银企之间的沟通与合作,积极搭建银企交流平台,落实金融服务企业、服务项目的具体措施;每年开展1至2次银企对接洽谈会,实现银企互利双赢,促进*经济发展。

5、对工业“五五行动计划”实施做出特别贡献的企业给予重奖。①设立工业“五五行动计划”功勋奖。在实施工业“五五行动计划”期间,产值超亿元和当年税收净额3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且当年的产值和税收比上年分别增长20%以上,按产值和税收各50%的权重,评出前10名,每家企业奖励100万元。②设立工业“五五行动计划”新星奖。在实施工业“五五行动计划”期间,凡当年招商引资引进的投资额超过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土地以熟地挂牌出让的,一年半内投产的或土地以生地挂牌出让的,两年内就投产的,每家企业奖励20万元。③设立工业“五五行动计划”投产奖。对20*年实施的重点技改项目给予政策扶持,凡在20*年已建好厂房未投产、项目总投资在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20*年8月底前安装好设备投产,且连续正常生产的,一次性给予20万元奖励;若20*年实缴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地方所得部分不足20万元的,以实际缴纳的税收总额给予全额奖励。20*、2010年新投产的符合产业投资导向目录,且工业用地在10亩以上,20*、2010年度亩均实缴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两税总计在20万元以上的企业,经核准后,一次性给予奖励20万元。已享受“一厂一策”企业不再享受该投产奖。

二、建立组织机构

县里成立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纪委、组织、宣传、涉工部门和相关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工业“五五行动计划”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经贸局,由经贸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协调工业“五五行动计划”的日常工作,并督促、检查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

三、强化督查考核

企业五年发展规划篇3

一、“十二五”时期主要成就

经济开发区由田野高新技术产业园发展而来。市政府2003年4月7日批准成立田野高新技术产业园,2006年3月省政府批准,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同时更名为经济开发区,从此,经济开发区进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十二五”时期,经济开发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决贯彻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抢抓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机遇、抢抓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机遇,做好承接东南沿海及武汉市产业转移,按照“企业聚集、产业互补、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发展目标,努力引进大项目、膨胀大企业、营造大环境,建设大园区,实现了“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五年的风雨洗礼,一个绿树成荫,环境优美,高楼耸起,厂房林立,现代化的工业园区正迅速崛起。

(一)园区发展情况

五年来,经济开发区按照“企业聚集、产业互补、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发展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质量服务”的工作思路,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抓环境建设,上项目,增投入,不断壮大经济实力,园区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新成就。

----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运行质量明显增强。2015年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27亿元,比2010年增长198.41%,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137.7%;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1亿元,比2010年增长151.66%,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137.6%;税收总额达到2万元,比2010年增长70.79%,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40%;出口总额8000万美元,比2010年增长772.41%,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218.87%;入园规模工业企业数120个,比2010年增长100%,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100%。

----招商引资再创新高,结构质量不断优化。“十二五”期间,全区上下围绕招商引资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夯实了基础:一是进一步明确了招商思路。确定了“突出重点区域,突出重点产业”的招商原则。二是分解了招商任务,建立健全了招商机制。三是派出了招商队伍,赴重点区域驻点招商。四是调整招商重点,着力引进规模大、成长性好、科技含量高、符合产业政策、能为群众就业和财政增收作贡献的项目。“十二五”期间,新签招商引资合同项目260个,招商引资总额420亿元,到位资金270亿元。引资中,大项目、高科技项目和环保项目明显增多。如华亿通橡胶工业园项目、上海嘉麟杰纺织项目、汉麻纺织、众胜五金项目、嘉品生物项目等。

----建设步伐继续加快,投资载体得到拓展。“十二五”期间,开发区坚持规划先行、滚动开发、适度超前,在实施项目上注重整体配套,道路网络、供电、给水、通讯和土地平整等基础设施工程配套推进,提高要素资源聚集度和共享度。开发区累计投入资金20多亿元,实施了开发区“七通一平”和“绿化、美化、亮化、硬化”等配套建设,实现了园区“两水”、“两气”和“三电”的集中供给。“十二五”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达到100亿元,比2010年增长197.35%,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100%;园区规划面积由9.95平方公里拓展为23.54平方公里;园区开发面积由6.67平方公里拓展为18平方公里;园区建成面积由4.11平方公里拓展为12平方公里。

----服务环境加速优化,区域形象得到提升。“十二五”期间,开发区加大对园区企业的服务力度,促进企业发展和区域经济高速增长。实行“三个凡是”服务承诺。凡是入区企业的事,开发区都管;凡是区内干部职工,都是企业服务员;凡是企业需要帮助的,都能在区内找到人。严格禁止对企业的乱收费行为,公开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收费部门、收费范围,实行集中统一收费。合法收费应通过县政府规定的渠道统一实施,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直接向园区内的企业收费。维护企业自。依法从严从快打击区内强装、强卸、强买、强卖、强包工程等行为。同时,开发区不定期召开企业座谈会,听取企业意见,检查各项政策落实情况,帮助企业排忧解难。

(二)主要工作经验

纵观开发区五年的发展历程,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五年,是肩负重任、艰苦创业、苦干实干的五年,是从小到大、开创佳绩的五年。认真总结五年来的建设发展经验是:必须把解放思想贯穿于开发区建设和发展的全过程;必须上下一心,埋头苦干,形成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必须抓住优化服务环境这个根本,不断增强开发区的吸引力和亲和力;必须坚持抓好稳定,创造园区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十二五”时期存在的主要问题

开发区建设虽然取得较大成绩,但与先进开发区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主要存在以下一些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是园区经济总量不够大:2014年,开发区完成工业总产值306.12亿元,与全省先进开发区相比,还存在较大距离,园区经济总量不够大。开发区规划面积23平方公里,建成面积12平方公里,与我省部分省级经济开发区相比,如通城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红安规划面积120平方公里,建成面积22平方公里,规划建成面积都偏小,作为开发区在县域经济中“主要增长极”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不足。

二是园区产业结构不够优:园区产业格局仍呈现出三多三少的格局,即“原料型、粗放型产品多,精加工、集约型产品少;简易型、作坊型产品多,名特优型、高尖端型产品少;资源型、高能耗型产品多,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少。”有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名牌企业、名优产品少,中国500强企业和上市公司更是凤毛麟角,产业聚集层次较低,各产业的上下游配套企业不多,产业集群难以有质的提升。

三是园区部分企业出现困难:受国家宏观大环境影响,部分企业发展缺乏活力,订单需求不足,产品没有突出的比较优势,市场销售情况出现下滑。老企业停产多,如金嘉木业、华义泰特钢已停产多年,难以盘活投产;生产企业转型难,如盛宇纺织、岐丰管业难以转型,生产效益不好;新项目投产难,如中马动力、永幸管业、中科科凌等在经济压力下的订单少,无法正常生产,甚至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四是配套设施建设不够完善:沿发展大道两侧的基础实施已基本完善,而在新开发的园区二期区域,虽然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已有了明显改善,但现在的基础配套设施所形成的承载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园区快速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园区排水排污规划有待改进,污水处理能力亟待提升。另外,现有配套设施的维护和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十三五”时期发展的有利条件

“十三五”期间,开发区步入新一轮科学发展、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段,面临着诸多发展机遇。

——实施“两圈一带”战略带来的新机遇。“十三五”时期,是实施“两圈一带”战略的重要时期,位于长江经济带和武汉城市圈双重区位,新一轮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的先行先试,给发展将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带来的新机遇。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是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这项决策让长江中游城市群有望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城市群之后,我国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引擎。地处长江中游城市群核心区域和南北东西交通大动脉交汇点,是长江中游城市群“中三角”活力区,区域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互联互通优势明显,有利于我开发区构建产业一体化发展格局。

——实施大交通战略带来的新机遇。武汉新港是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主体和核心,它责无旁待地承担着建设航运中心的重任,而我县陆溪、潘湾、鱼岳、石矶头、牌洲五个港区正式纳入了武汉新港的整体规划。武嘉一级公路、咸潘一级公路、至京珠连接线拓宽等重点项目现全部完工。一条武汉城市圈——长江大桥及其高速连接线,整个投资47.5个亿,其中长江大桥全长5公里,范围段高速30公里;另一条是武汉到深圳的高速经过;两条高速,均在建设中。

——开发区自身积累产生的机遇。经过几年的建设发展,使我们在投资环境、综合实力、发展后劲上都有了较好的积累,初步成为我县对外开放的窗口、招商引资的主阵地、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基本具备了办大事、上大项目、求大发展的能力,为“十三五”时期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十三五”时期发展的总体思路

(一)总体要求

“十三五”发展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抢抓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机遇、抢抓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机遇,抢抓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机遇,按照“集群发展、产城融合、完善配套”的发展目标,努力引进大项目、膨胀大企业、营造大环境,建设大园区,实现“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的原则。创新发展理念,革新发展模式,积极探索有利于开发区发展的体制机制,用足用活用好各项政策措施,促进开发区跨越式发展。

2.坚持科学规划、质量与速度并重的原则。按照全县生产力布局的总体要求,科学合理、适度超前规划开发区的建设与发展,实现质量、速度、结构和效益协调统一。

3.坚持集聚集约、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开发区产业集聚功能,推进用地集约、产业集聚,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理念,建设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开发区。

(三)发展战略

“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开发区面临着承担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崇高使命,是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开发区将以新思维适应经济“新常态”,以新思路谋划园区发展新规划,以新举措解决园区建设新问题。在发展理念、兴办模式、管理方式等方面加快转型,努力实现由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转变,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由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发展转变,由硬环境见长向软环境取胜转变。抢抓长江经济带和两条高速建设机遇,以项目建设为总抓手,统筹“一区三园”,重点打造“三大百亿园区”(纺织、管材、机械和装备制造),实现园区倍增,将开发区打造成省级低碳经济示范区、高新技术示范区和省级一流开发区。

1、招商引资战略。招商引资仍是开发区首选战略。紧扣招商引资这根主弦,全面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从多方面入手,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招商服务及优惠政策支持等,引进一大批规模较大的项目落户开发区。

2、科技领先战略。坚持市场为导向,推进科技创新,加大高新技术项目引进力度,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企业,造就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

3、品牌建设战略。品牌建设是现代企业驰骋市场的成功利器。加速推进品牌发展战略,全力打造多个“中国名牌”企业和“名牌”企业,达到提高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指导消费和培养新的需要(市场)的作用。

4、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把开发区建设成为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经济发达的新城区。

(四)主要目标

经济开发区作为优势产业的集聚区、骨干税源的培植区、新型工业化的示范区应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勇挑重担、多作贡献。

1、经济发展目标:到2020年,区内工业总产值达到600亿元,年均增13%。其中:工业增加值160亿元,年均增长12%(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例达70%以上)。2020年上缴税金达到3.5亿元,年均增长12%。年出口创汇达到1.4亿美元以上。

2、土地开发目标:到2020年,规划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土地开发面积达到40平方公里,建成面积30平方公里。

3、投入目标:到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0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入10亿元以上。

4、招商引资目标:到2020年,区内各类规模企业达200家,其中年产值过亿元企业超过50家;五年累计引进境内外资金总额突破240亿元。

5、高新技术目标:到2015年,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到20个,实现工业增加值20亿元。

五、“十三五”时期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

(一)重点做好“六大区中园”建设

一是以嘉麟杰、雅戈尔汉麻、洁丽雅为龙头的纺织产业集群园;

二是以岐丰管业、峰华科技为龙头的管材产业集群产业园;

三是以华亿通为龙头的循环经济产业园;

四是以欧维姆缆索、国东铜材、元拓模板为龙头的先进装备和机械制造产业园;

五是以中能锂电、华航光电为龙头的电子和新能源产业园;

六是以元阳食品、广东珍奇味为龙头的绿色食品加工园。

(二)主要任务

基础设施

“十三五”期间,开发区将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拓宽建设资金来源渠道,为开发区的持续协调发展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和强劲的后续动力。

1、道路建设

尽快启动园区三路、四路东扩工程和五路道路建设,实现京珠辅线和樱花路南段全线贯通。使开发区形成以发展大道、大道、新迎宾大道为纵向轴线,与规划的横向次干道形成五横三纵的道路格局。“十三五”期间,开发区范围内道路网络基本畅通。

2、供电

按照规划的23.54平方公里工业园范围,制定供电规划,组织实施工业园规划供电干线等电力设施建设,满足园区内供用电要求。计划再建两座110KV园区专用输变电站,每个变电站按终期主变压器容量2×50MVA、占地0.50公顷;尽快建设朱砂35千伏专用输变电站。

3、给排水

进一步完善发展大道排污工程建设,包括建设投资污水管延伸工程和污水提升泵站工程。在工业园区再建一座污水处理厂,使工业园区的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5万吨/日,

4、环境建设

积极配合县环保局做好进区项目的环评工作,严把项目进区关。切实做好美化绿化亮化工程,提高区内绿化档次和水平。进一步加强违法建筑治理,杜绝新增违法建筑出现。建立建设管理活动长效机制,确保市容环境整洁。

园区建设

1、建一个2平方公里的大型物流园,建一个物流信息平台,覆盖开发区。

2、建立开发区交通循环网络,建一个贯穿工业园区始末公共汽车交通站。

3、建一个园区政务商务服务中心。

六、实现规划目标的主要措施

“十三五”是经济开发区发展的关键阶段,将决定开发区在未来竞争中能否处于有利位置。因此,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赶超发展为主题,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保证“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的顺利实现,为经济开发区未来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全力推进招商引资,提高产业质效。创新招商引资思维,把引进“高、精、尖”项目,树立精品工程作为我们的主攻点,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集中在大企业、大项目的攻坚上。按照“税收超千万、产值过十亿、园区超百亿”目标,加大力度招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汽车装备等新兴产业优势项目,既要千方百计抢“西瓜”,也要因地因势捡“芝麻”。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更多地实行驻点招商,组建招商引资工作专班前往广东、浙江、深圳等地驻点招商。明确招商引资方向,在产业链条延伸上下功夫,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在企业数量上有所突破的同时着眼于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

二、全力推进选优培强,实现产业集群发展。制定土地使用、环境保护、节能降耗、税收优惠、企业融资等优惠政策,引导各类资源向六大支柱产业倾斜。以管材产业集群为先头驱动,打造纺织、建材、食品加工、精细化工、新能源等支柱产业集聚发展。目前管材产业集群产值突破70亿元,六大支柱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县的比重达70%以上。纺织产业集群、化工产业集群初具雏形,竞相成长。强力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精心抓好“企业培育”文章。通过创新政府政策扶持、加强银企合作对接等方式,引导民间投资,有效增强市场主体活力。

三、全力推进园区拓展,打造产业发展平台。按照“立足实际,适度超前,产城一体、配套发展”的原则,抢抓省政府、省发改委扩区调区的机遇,在巩固完善23.54平方公里规划的基础上,实施双向拓展,即沿工业大道和武蒲线延伸发展,力争将开发区拓展到50平方公里。同时配套完善园区产业布局,规划好功能片区(高新产业、机械、管材加工、现代物流仓储、农副产品、电子、纺织、配套服务),形成一个一管到底、长期有效的总体发展规划,建设一个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现代化园区和一流开发平台。以路网建设为中心,突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把当前园区发展过程中较为紧缺的排水排污、公共交通、商业娱乐、居民还建点建设加快完善。

企业五年发展规划篇4

近年来,**铸管集团改革发展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经济效益年年保持快速增长:20xx—20xx年,营业收入年均增长52.32%,利润年均增长43.38%,职工收入年均增长13%,资产年均增长27.95%。今年,尽管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仍然实现了逆势增长,1—5月份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9.99%,利润与去年基本持平。为充实发展后劲,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集团公司自我加压,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发展规划,提出了更高目标——集团公司“十一五”发展目标是:提前实现营业收入500亿元,职工人均收入年均增长10%,对标国际一流企业集团,加速打造“六个最强最大”;集团公司“十二五”发展目标是:实现营业收入1500亿元,发展成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名牌和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

如何稳步推进战略规划目标,如何确保战略规划目标的实现,“强化落地”就成了关键。对此,集团公司紧紧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结合整改落实方案的制定,在明确发展战略规划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细化战略规划具体步骤、方法、措施和责任人,推进战略规划落地,努力实现科学发展。

一、积极引导,强化落地意识

从学习调研到整改落实,在整个学习实践活动中,集团公司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对战略规划制定的引导,不断强化战略规划落地意识。期间,集团公司董事长刘明忠还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动员讲话、深入企业调研指导和主持战略规划专题会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导集团各板块及其三级企业制定完善战略发展规划,先后专门听取了**铸管股份、**重工、**置业、际华轻工公司等板块企业以及际华3502公司、**重工天津移山公司、富阳金鼎公司等三级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专题汇报。刘明忠针对**铸管股份如何加速打造“最强最大的球墨铸铁管研发生产基地,最强最大的钢铬板研发生产基地,最强最大的双金属复合管研发生产基地”、**重工如何加速打造三个主业、五大工业园区和实现“三级跳”、**置业如何实现“一体两翼”发展模式、际华轻工如何加速打造“最强最大的军需品研发生产基地,最强最大的职业装研发生产基地,最强最大的职业鞋靴研发生产基地。”、际华3502等服装企业产品结构如何实现“三个三分之一”、富阳金鼎公司如何打造具有完整产、供、销产业链的大公司等目标,反复强调要在明确战略发展规划总体目标的同时,更要增强落地意识,以科技、市场和人才为基础,把战略规划构想转化为文字方案,把文字方案细化为具体的数据和项目,把数据和项目明确为具体的责任人和时间进度,确保战略规划真正落地,落地能扎根。

二、层层推进,实现三个落地

集团公司在确定整体战略规划目标的基础上,层层推进战略规划落地,明确将战略规划目标分解细化到各二级公司、三级企业以及总部机关各部室。要通过学习调研、分析检查、认真查找影响和制约集团公司整体战略规划目标实现的各种突出问题,结合整改落实方案的制定,继续坚持边学边改,围绕集团公司整体战略规划,制定自己的支撑性战略规划,实现三个落地:一是各二级公司根据集团公司整体战略规划目标,相应制定自身的三年滚动发展规划,提前布局“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明确相关项目、数据、负责人和时间进度,确保集团公司三年滚动规划和“十二五”目标在二级公司层面落地;二是各三级企业在集团公司和所在二级公司的指导下,紧紧围绕集团公司和二级公司的战略规划目标,制定自己三年滚动规划,提前布局“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明确相关项目、数据、负责人和时间进度,确保集团公司和二级公司整体战略规划在三级企业落地;三是集团公司总部机关各部室对照集团公司战略规划目标,相应提出本部门业务三年滚动规划,提前构想“十二五”规划,明确相关业务、数据、负责人和时间进度,确保集团公司整体战略规划在总部机关各部室落地。通过层层推进,实现三个落地,确保“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身上有指标”。

三、加强培训,提高落地质量

领导干部带头是学习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为加快推进集团公司战略规划落地,提高落地质量,集团公司结合学习实践活动,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要在推进战略规划落地上做表率,明确要求各级领导都要亲自学规划、做规划,通过提前布局“十二五”战略规划编制工作、推动企业科学发展上水平,在学习规划、制定规划的过程中,提高学管理、抓管理的能力,从而提高战略规划落地的质量。为此,集团公司积极建设自身教育培训平台,并在今年6月9日成立了**铸管集团人才学院,并将结合战略规划目标,重点针对领导干部和战略规划目标相关项目负责人开展大规模培训,为集团公司战略规划的实现提供人才支撑。同时,集团公司又于6月10日举办了为期一天的“十二五”战略规划专题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战略规划工作思路、编制要求与问题探讨、经济技术 指标测算等,基本涵盖了战略规划编制工作的全过程,同时明确各级企业在战略规划编制上要做到“三化”:编制报告要规范化、战略项目要数字化、规划业务要专业化,并强调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滚动调整。

企业五年发展规划篇5

此外,会上还2005年机械工业现代化管理企业、管理进步示范企业、基础管理规范化达标企业和第十二届现代化管理创新成果;命名第二批机械工业经营管理大师,表彰优秀车间、车间主任,举办优秀企业家论坛等。

此外,会议还组织与会领导和代表参观了中机企协和中国贸促会江苏省分会联合主办的“2006南京节约型机电产品展览会”。

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十五”可圈可点

中机企协“十五”期间实施的现代化企业管理示范工程,推动了企业管理向深度和广度发展。2001年,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明确提出了“1250工程”(即“十五”期间在全行业创建1000家管理基础工作规范化达标企业、200家管理进步示范企业、50家现代化管理企业的目标)。到2005年末,全行业共创建现代化管理企业54家、管理进步示范企业206家、基础管理规范达标企业2040家,在全行业初步形成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有机构成的“典型阶梯”。

“十五”期间,中机企协共评选出各类管理创新成果143项,为推动企业的改革与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如一汽和上汽的精益生产方式、三电贝洱的人人成为经营者、春兰集团的矩阵式管理、潍柴的资本运营和资本重组、上海汽轮机的信息化建设、济南二机床的流程再造、万向钱潮的比较优势管理、大连重工和大连起重的强强联合重组、万丰奥特的三维交叉管理、无锡威孚的清洁制造,上海人民电器的特色工艺管理等。此外,“十五”期间,中机企协还先后承担和完成了国家科技部、国资委、发改委、财政部、海关总署等委托的20多项科研和管理研究课题。

中机企协力促企业人才队伍成长壮大。“十五’期间,评选出了安徽江淮汽车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左延安、上汽集团公司总裁胡茂元、春兰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陶建幸、江苏远东集团董事长蒋锡培、潍柴动力股份公司董事长谭旭光等六位机械工业企业经营管理大师、215位机械工业优秀企业家、明星企业家和101位优秀企业管理者、234位优秀车间主任;从2004年,该协会着手实施企业职业经理人的培训和认证工作,成为全行业唯一的培训认证机构;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授权,中机企协承办了机械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

从2003年起,连续3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年度“中国机械500强”发展报告,举办了两次“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家年会”,首次“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竞争力评价体系”,举办了首次“汽车装配工职业技能大赛”……几年来,中机协会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对企业实施国际化竞争战略,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地域经济和机械、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而获得企业的一致好评。

“十五”期间,中机企协服务领域不断扩大。协会先后承担了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委托的《关于构建滨海新区汽车产业集群的研究》、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委托的《关于建设西部重型汽车城的研究》等课题,对某些产业、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勾画“十一五”蓝图

此次会议,还研究审议了《机械工业“十一五”企业管理规划建议》(简称规划建议)。据悉,这次“十一五”企业管理的《规划建议》编制工作,是在中机联的指导下,由中机企协负责组织起草的。

企业五年发展规划篇6

光伏发电地位显现

光伏发电受重视程度远远低于风电和生物质能发电,是因为它在我国整体能源中所占比例比较小,据工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在国家每年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资金中,拨付给光伏的部分不足20%。其次,它的成本相对昂贵。但是由于不久前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造成严重的灾难性后果,促使世界各主要国家对核能源技术的安全性进行新的评估和考虑;同时,风力发电还存在一些问题,水力发电也受地理条件限制,因此才引起对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等光伏产业的重新重视。此外,从国家战略层面上来说,“十二五”规划中要求清洁能源占到总量的15%,某种程度上讲,在几乎无牌可打的情况下,国家对光伏产业的重视可以说是必然的。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并提出我国政府将集中支持骨干光伏企业,提供资金、贷款等方面扶持,将在2015年形成1~2家5万吨级多晶硅企业,2~4家万吨级多晶硅企业;1~2家5GW级太阳能电池企业,8~10家GW级太阳能电池企业;3~4家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光伏专用设备企业;培育1~2家年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光伏企业,3~5家年销售收入过500亿元的光伏企业。实际上,这些数据的规划是根据现有的国内情况来制定的,保利协鑫已经实现了5万吨级,无锡尚德也已跻身5GW。有大量“保底”的企业保证这一目标可以顺利实现,但是这一规划对于那些挑战行业领头羊地位的后发企业还是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规划》意见稿显示,到2015年,我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规模要达到10GW,而去年我国装机容量尚不足500MW。短短五年之内,装机容量增长20倍,这意味着在今后的几年中,我国每年新增光伏装机容量将达到2GW,这大致是光伏应用大国西班牙在发展光伏最快的2008年一年的装机量。《规划》预示着国内光伏市场将出现一个十足的井喷景象。而此前,我国的光伏产业一直依赖出口,中国国内光伏市场的份额尚不足企业产能的10%。这主要是由于海外光伏市场的利润远远优于国内,光伏组件生产企业几乎不会去“友情赞助”国内的项目。但是作为海外光伏的传统市场,随着欧美市场在今年上半年因为光伏政策的调整或者市场饱和等原因,后劲明显不足。先前众多聚焦海外的市场开始在国内寻找商机,《中国科技财富》记者走访了2011第六届中国(北京)国际太阳能产品及光伏工程展览会,发现很多企业正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当海外市场利润优渥时,无暇顾及国内,可是海外市场风云突变,大量企业希望能够分享国内光伏市场这块正在烘焙即将出炉的大蛋糕,据骏威电子制品有限公司太阳能光伏生产部经理刘远志介绍,该公司一直在美国市场开展工作,但是最近美国市场空间萎缩,不得已回到国内寻找商机,希望能够有所作为,言语之中透露着一些无奈的意味。

技术流派或许发生变化

国内光伏电池技术流派主要分为两大阵营:晶硅电池和薄膜电池。《规划》意见稿别提出重点发展非晶与微晶相结合的叠层和多结薄膜电池,鼓励企业研发5.5代以上大面积高效率硅薄膜电池,开发柔性硅基薄膜太阳电池卷对卷连续生产工艺等。

目前,晶硅电池仍然占据主要市场。两者差距主要在成本和转换率方面,现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晶硅电池对太阳能的转化率为22%,国内晶硅电池转换率也已达到了17%~19%,而薄膜电池转换率平均在10%左右,基本只有晶硅电池的一半。晶硅电池的转化率虽然高,但成本比薄膜要贵30%以上,而且在生产的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也比薄膜技术严重得多,前不久浙江海宁晶科能源多晶硅污染致当地村民身患癌症一时沸沸扬扬,引发了新能源企业重污染的大讨论。相比之下,薄膜电池在转换率方面虽然存在劣势,但是成本相对较低,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也没有晶体电池的影响大。

此次《规划》的提出,对薄膜电池而言或许是一次新的发展机遇。按照《规划》意见稿的要求,到2015年,单晶硅电池的产业化转换效率达到21%,多晶硅电池达到19%,而非晶硅薄膜电池要达到12%。事实上,薄膜电池在2008年曾受到资本市场的热捧,但是两年下来,转换率并没有明显的进步,始终在个位数上徘徊,难以突破10%,因而投资人对此渐趋冷淡。相应的晶硅电池因祸得福,在2008年经济危机影响下,上游多晶硅售价从400美元/公斤下降到50美元/公斤,导致晶硅电池成本大幅下降,两相比较,有着很大潜力的薄膜电池自然被市场打入冷宫。此次提出重点鼓励薄膜电池工艺,如能在技术研发和企业融资方面为相关单位提供合理的补贴,薄膜电池市场的重启将毫无悬念。

东西部区别对待

对于备受关注的发电成本,《规划》提出,到2015年,光伏系统成本下降到1.5万元/kW,发电成本下降到0.8元/kWh,配电侧达到“平价上网”;到2020年,系统成本下降到1万元/kW,发电成本达到0.6元/kW h,在发电侧实现“平价上网”,在主要电力市场实现有效竞争。仅仅是两年前在洛阳的大会上,当业内提出一元计划的时候,很多企业产生质疑。而今国家明确从2012年开始,全国除地区外,均采取一元电价,短短两年之内,国内光伏市场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光伏成本整体下降对光伏应用来说当然是好事,但是国内客观的自然条件决定了东西部不同地区的自然成本有很大的差异,如果用一个统一的电价来规划,反而失去了规划的意义。

企业五年发展规划篇7

企业的在行动

节能减排对于企业是件迫在眉睫的大事,“一票否决”将成为考核企业负责人业绩的钢性指标。

“从央企负责人第二任期(2007-2009年)经营业绩考核开始,将把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作为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马上就要签第二任期业绩考核责任书,第一任期9月份‘结账’。”这是李荣融在中央企业节能减排工作会议上讲这番话的。

据了解,此次国资委拟按照能耗情况将央企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30家“重点型”企业;第二类是66家“关注类”企业;第三类是58家“一般性”企业。在30家重点企业名单里,中石油、中石化、宝钢、中国铝业、中煤、中国建筑材料集团、五矿、华润、国家电网、大唐集团、国电、中远、国航等煤电油运以及钢铁、建材类企业几乎尽在其中。三类企业的考核的奖惩力度又细分重点户重点考核、重点管理,一般户一般考虑、一般管理。

“分类主要是考虑到占的比重,比如钢铁、水泥、造纸这些耗能、耗水、耗材的大户就是管理的重点,因为它下降一个百分点,可能上百个轻工企业才消耗这一点。”李荣融进一步解释到。

企业与政府签下了“考核状”,实现节能降耗目标的可能性正在不断加大。

近日有关部门公布了一份另人惊喜的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2.7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降低3.87%;主要耗能行业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1-5月,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0.6%,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增长0.5%,增幅比去年全年回落0.5个百分点。

政府在推动

9月4日,国发改对外公布了《再生资源中长期发展规划》,这是继《“十一五”能源发展规划》后的又一份规划。

短短几年内,国家前后出台了两份《规划》,这种做法不是常规性的。两份《规划》的侧重点有很大不同――前一个五年《规划》包括所有的能源,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它规划的时间是五年;后一个《规划》则侧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且时间更长,十五年左右。一定意义上讲,《中长期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对我们国家的未来非常重要,它是支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的发展目标――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在整个中国能源消费中的占比达到10%;再经过十年,到2020年要达到15%左右。这个目标目前在国际上是很多国家所没有制定的,这对我们自己来说应该是很大的挑战和具有前瞻性的。”国发改副主任陈德铭对媒体讲到。

企业五年发展规划篇8

这次“十一五”规划,把过去长期沿用的“计划”改为“规划”,这是一个重大变化,也有其深刻涵义。这是市场经济体制和全方位开放背景下的一项改革。其基本涵义是:规划是政府定的,也是管政府的。政府既要依法行政,也要依规划行事,就是把规划作为政府履行经济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依据。我认为,正确理解这一变化的深刻内涵,对于做好“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两种计划(规划)的区别和政府规划的传导机制问题

传统计划经济中的计划,由政府全面、直接、由上而下地配置各种资源,按照行政系统把计划指标分解下达到企业和其他基层单位执行。在市场经济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就是说,经济资源的配置由企业和其他市场行为主体根据市场情况自主决定。政府计划(规划)的功能在于弥补市场失灵,特别是向社会提供全局性的、有关长远发展的、有关公共政策和公共投资的信息。两者的区别在于:

1.资源配置的机制和主体不同。在传统计划经济中,资源由政府配置,通过行政手段分配。在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代替政府的指令性计划,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经济资源配置的主体由政府转为市场行为主体。

2.计划实施的主体不同。传统计划经济中的国民经济计划层层分解下达到企业执行,市场经济中政府计划(规划)的实施主体是政府自己,对企业主要起提供信息和引导的作用。

3.计划调控的对象不同。传统计划经济中的计划直接支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计划(规划)和相应的政策措施通过调控市场来引导企业行为方向。

4.计划实施的手段不同。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规划)的实施不是依靠行政指令的直接管理,而是运用政策手段进行间接调控。政府动用一部分公共资源来调节经济,也要尽可能充分利用和发挥市场的作用。

5.计划约束的对象不同。传统计划经济中的国民经济计划主要是约束计划基层执行单位―――企业,地方政府也受中央计划约束,所谓“计划就是法律”。市场经济中的计划(规划),经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以后,成为对政府有约束力的法律文件,要求政府按照规划进行经济管理和调控经济运行,实施有关政策措施,引导微观经济活动,但对企业则不具有行政约束力。

明确了“规划是政府定的,也是管政府的”这样一个基本定位,就必须研究解决政府规划作用于企业和其wb 市场主体的“传导机制”问题。一般地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规划的目标、要求要通过市场的作用传导到市场主体,政府可以运用的手段主要有:(1)信息引导;(2)法律法规;(3)政策调整(经济手段,利益诱导);(4)行政干预(弥补市场失灵)。这些手段可以综合运用,并有不同的组合。

这里,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是经济部门和非经济部门传导机制的共性和特性有待深入研究解决。以上4个方面手段及其不同组合,更多适用于经济部门。对于非经济部门,如文化、卫生系统,情况比较特殊,包括公益性事业和经营性(且程度不同)机构两部分,政府与这类机构之间的关系不同于政府和企业主体之间的关系。可见,政府规划作用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类社会事业的传导机制,需要认真研究探讨。

二、规划的重点内容问题

按照上面所说的政府规划的基本定位,总的来说,规划的内容要按政府职能来确定。就是说,属于政府职能范围内的事情,要切实规划好;超出政府职能范围的事情,政府就不必去规划。由此,可以明确以下三点:

一是属于市场配置资源的领域,凡是市场机制可以解决的事情,政府不应干预,也无需政府规划。在这一领域,政府惟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市场主体,使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二是市场不能发挥作用或难以有效发挥作用的领域,主要是具有外部性的公共物品的供给和自然垄断行业的发展,政府起着主导作用,因而需要政府进行规划,特别是中长期规划。这里所说的公共物品,包括具有正外部性(边际社会净收益高于边际私人净收益,如环境保护工程)的公共物品,和具有负外部性(边际社会净收益低于边际私人净收益,如排放污水)的公共物品。这里所说的自然垄断行业包括那些具有网络性质的行业,如电网、铁路和广播电视等,这些部门由少数企业垄断经营更能获得规模经济。尽管公共物品供给和自然垄断行业发展都要引入市场机制,或尽可能多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但由政府进行规划和由政府不同程度地介入是不可缺少的。

三是体制改革和制度环境建设。在我国“转型经济”条件下,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法治为基础的健全的制度环境,应是政府规划的重点之一。显然,微观领域改革的主体是企业,国有企业改革需要由政府规划和推进,非国有企业的企业制度建设无需政府规划,但涉及各种利益主体相互关系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必须由代表全社会利益的政府来进行规划、选择和推行。

基于以上分析,“十一五”规划必须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体现“五个统筹”的要求,充分体现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在规划内容上应当淡化、弱化产值、产品、企业规模等主要由市场作用来决定的内容,加强和突出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促进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政策导向、外部支持条件和空间规划;经济社会发展中人口、资源、生态、环境及相互协调的规划;土地、能源、水资源等涉及经济安全和战略性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规划;科技进步、教育文化和人才培养规划;劳动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公益事业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自然垄断行业发展规划;对外开放和相应政策举措的规划;法制建设、体制变革(包括经济、社会领域和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改革等)的规划,政府管理创新、自身建设和改进经济社会事务管理的规划。这里,还需说明的是,产业结构变动、城市化水平、进出口贸易和利用外资等的相关指标都是预期性的,有些不确定因素是难以预见的,政府要做的主要是提供良好的制度供给和政策环境。就是说,在各项规划的具体内容上,哪些应该淡化和弱化,哪些应该重点突出、强化和具体化,都需要从政府职能出发,把规划建立在科学、可行的基础上。

三、值得关注的三个新问题

1.产业结构调整机制的变化和政府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经济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产业结构调整的环境和机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主要表现在:(1)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结构调整基本上是市场作用和企业投资行为的结果;(2)地区产业结构的演进和结构特征的形成,基本上是市场竞争的结果;(3)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创新能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组织,包括企业的市场联系特征,市场结构、市场竞争和垄断程度,市场的集中度和进入障碍;企业的市场行为,竞争策略,企业的合并和集团化;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效率,规模经济的实现程度,以及影响产业组织的宏观经济环境、公共政策、区位条件等。至于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支持产业的配置结构,上游产业和下游产业的关联度,以及产业链的延伸,都是在市场的作用下形成的,是与地区间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相联系的,是跨行政区域发展的。在这样的条件下,过去五年计划中用大量篇幅规划产业结构,对大量竞争性领域的产业、产品、企业规模等提出具体的要求,已经不合时宜,也难以正确反映市场配置资源的结果,这在“十一五”规划中需要有一个大的改变。

在新的条件下,如何正确发挥政府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的作用?我认为,应着重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调整政府产业政策制定和实施思路。地方政府不应再笼统地制定鼓励、限制、禁止产业目录之类的产业政策文件,代之以具体的、有针对性、时效性的产业准入、产业退出、分地区的产业能效指南、对垄断部门的干预等产业导向和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必须以市场为基础,或以弥补市场机制中出现的缺陷为限度。二是为市场主体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特别是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环境。三是更好地发挥政府促进产业技术进步的作用。四是实施有效的政府规制。重点是促进产业组织合理化,形成合理的市场竞争结构,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和提升。五是完善WTO框架内的产业保障措施。六是适应产业技术进步和结构提升的要求,增强各类高端要素的供给能力。七是加强对产业布局的规划引导和空间导向,并提出相应的空间管治措施。

2.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性和加强社会发展的力度。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加强社会发展的力度,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社会发展,除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以外,还包括社会就业、社会保障、社会公正、社会秩序、社会管理以及社会结构和社会领域的体制改革和机制完善等。目前,社会事业许多方面发展滞后,需要加强。从农村看,据浙江省农村调查队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农村全面小康标准,对浙江农村全面小康进程进行的测算和评价,全省全面小康综合实现程度为51.2%(以2003年数据计算),其中经济发展(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农村小城镇人口比重)实现程度为80.3%,比综合平均值高29.1个百分点;社会发展(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农村养老覆盖率、万人农业科研人员数、农村居民基尼系数)实现程度为37.4%,比综合平均值低13.8个百分点;人口素质则为负10%,特别是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负30%。值得关注的是,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涉及多方面利益的调整,需要大量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因此,加强社会发展,不仅要有定性的谋划,还必须对加强的力度作定量的研究,在建设的力度、推进的时序等方面分别轻重缓急,并优先改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使规划正确、可行。

企业五年发展规划篇9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县委综治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平安企业目标,继续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建立健全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继续坚持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积极推进依法治企,促进我厂各项工作快速、和谐发展。

二、宣传对象

普法的对象是在厂全体员工。其中,重点是青年员工;提高对象是各单位中层以上经营管理人员尤其是领导班子成员和法律顾问。

三、主要要求

1、加强领导干部的法制宣传教育,着力提高依法治企能力。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用法,树立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观念,提高依法管理企业的能力,规范决策、管理和服务行为。要大力推进领导班子成员法制教育制度化、规范化,继续坚持和完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制度、法律知识年度考试考核制度,并把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的情况作为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和任用考察时的重要内容。

2、加强经营管理人员和广大员工的法律教育。要树立诚信守法、依法经营、依法办事的观念,着力提高依法经营、依法管理能力。采取多种形式,结合企业需要,开展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法制培训。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考试考核制度,把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经营作为考核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重要依据。要注重测试应试人员掌握法律知识的水平和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加强廉政法制教育,促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四、具体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专门成立了法制宣传领导组,有厂长任组长,负责各项工作。

二是充实宣传内容。在加大《宪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劳动合同法》、《安全生产法》、《条列》等有关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力度的同时,广泛宣传各级党委、政府政策规定以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目的意义。

三是创新宣传形式。在采取法制宣传车、法制宣传专栏、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和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加强宣传的同时,还采取举办培训班、“现身说法”警示教育、送法入户和签订睦邻友好协议等有效形式,广泛开展了宣传教育。

五、工作步骤和安排

普法规划从2009年开始实施,共分三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阶段2009年3月底前。根据本规划研究制定本单位普法规划实施意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营造浓厚的普法氛围。

(二)组织实施阶段2009年下半年至2010年。依据本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每年制定工作计划,突出年度工作重点,做到部署及时、措施有效、指导有力、督促到位,确保“五五”普法规划全面贯彻落实。2008年开展督导检查活动。

企业五年发展规划篇10

一、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工作原则

*市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第五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和*届*、*、*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倡导我市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守法经营、诚信经营,按照“*”普法规划的总体要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市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第五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是:适应党和国家工作大局,适应我市广大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经营者对法律知识的现实需求,紧密结合我市民主法律建设的新进展、新成果,通过深入扎实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进一步提高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市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第五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应坚持以下原则: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紧围绕“*”规划总体目标,在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下,从实际出发,根据我市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确定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内容,研究切实可行的方法,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认真安排和落实法制宣传教育各项任务,服务经济建设,服务改革开放,服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主要任务

(一)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深入学习宣传《宪法》,是法制宣传教育的基础性、根本性和重点工作。要进一步学习宣传《宪法》,努力提高我市广大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经营者的《宪法》意识,使《宪法》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进一步学习宣传国家基本法律制度,培育民主法制观念、爱国意识和国家安全统一意识。

(二)深入学习宣传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要着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加强契约自由、公平竞争、诚实信用等市场经济基本法律原则和制度的宣传教育,促进企业依法生产经营和管理,推进经济平稳持续较快发展。

(三)深入学习宣传与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经营者生活、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要加强安全生产、劳动和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安全生产意识和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意识。要普及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培养全社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观念,促进形成有利于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深入学习宣传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法规。教育广大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经营者不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不偷税、骗税、非法减免税,树诚实守信之风,建立企业信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五)深入学习宣传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相关法律法规。深入开展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宣传教育,促进广大经营者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自觉用法律规范行为,形成遵守法律、崇尚法律、依法办事的社会风尚。要加强对经营者的依法维权、依法宣传教育,引导其依法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依法解决各种矛盾和纠纷。

(六)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大力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促进企业依法经营、诚信经营。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和法制培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从业人员法律素质;深入开展依法治企活动,促进企业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和规范企业运行机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保障企业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

三、工作步骤和安排

“*”普法规划从*年开始实施,到2010年结束。共分三个阶段:

宣传发动阶段:*年上半年,*市个协、私协根据市普法办的规划要求,制定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五年规划,各级协会按规划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组织实施阶段:*年下半年至2010年,依据本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结合实际,每年制定工作计划,突出年度工作重点,做到部署及时、措施有效、指导有力、督促到位,确保“*”普法规划全面贯彻落实。2008年*市个协、私协将对各级个协、私协进行督导检查。

检查验收阶段:2010年,由市普法办及有关部门具体组织对“*”普法规划实施情况总结验收。

四、组织领导和保障

(一)建立健全协调配合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机制。各级协会应建立、充实、完善普法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以组织、协调、指导和检查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鼓励和引导广大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经营者开展和支持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并需注重实效,防止形式主义。

(二)建立法制宣传教育激励机制。完善评估考核指标体系,与协会规范化建设达标相联系,开展规划实施的年度和阶段性考核工作,注重发现、培育、推广各类典型,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表彰奖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