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建设步骤十篇

时间:2024-04-19 18:05:15

企业信息化建设步骤

企业信息化建设步骤篇1

关键词:信息化;财务管理;思路

一、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及其必要性

信息化步骤的公司财务管理我们通常将其称为财务的信息化,它所指的是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具备会计电算化的专业人才利用计算机及财务软件对公司财务数据所进行的一些加工整理和综合分析等工作,并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信息支持的工作过程。财务信息化管理实现会计资料、报表的核算外还有以财务管理手段所生成的相关财务分析指标等财务信息的处理工作,它是对公司财务活动的一个全面、整体的处理过程。

信息化步骤下的公司财务管理实现的主体要有具备专业技术的会计人员,而起管理活动的主要工具则是计算机硬件及其软件资源,而该种管理活动的实现还需要有互联网的支持,其最为核心的则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保障。当上述几个方面相互协调,统一配合时,也便完成了财务管理的信息化。

科技和经济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一种必然需求。在信息化步骤下的财务管理能够通过财务信息系统直接生成所需的各种财务报表,并且能够实现财务数据的更改和筛选等工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效率。此外,财务管理的信息化便于相关财务信息的查询和统计,也有利于企业管理里中各个环节的协调统一,实现了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和效益。

二、信息化步骤的财务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企业财务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使得两者得以有益结合,极大的提高了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但是,我们在看到企业财务管理进步的同时也看到了当前信息化步骤下企业的财务管理仍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就我国企业的财务信息化管理而言,面临着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这一问题的产生一个是认识上的不足一个是能力上的不足。从认识的层面上讲,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或者说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步骤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而这直接导致的是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不足,有些企业没有建立信息化财务管理体系,有些则仅建立了雏形,无法真正实现财务管理的信息化。从人才自身的角度而言,最大的问题是其能力无法满足当前信息化步骤的要求。企业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企业中真正具备信息化体系建设的人才数量较少,有些专业人才对于信息化管理的认识仍停留在表面,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财务信息化实现的速度。

2.信息化步骤下的企业管理存在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信息化的发展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完善提供了诸多便利条件,但是在我国现有的技术水平下,该种管理理想效果的实现还有许多现实因素的影响。企业信息化建设硬件设施的不健全,使其无法满足信息化管理的需求,而财务软件开发和应用的水平以及软件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从信息资源本身而言,当前背景下,企业各部门间的数据共享度相对较低,在财务管理中要先将各种数据予以集中再进行相关的整理和加工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管理的效率。加之财务软件开发技术的限制,使其使用中存在能够普遍适用及其使用的安全性问题,这些不仅仅关系到财务管理的效率还会影响其安全性。

三、信息化背景下公司财务管理实现的路径

为实现信息化步骤下的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我们便要在当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和管理的效率。

1.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应对财务管理信息化有正确的认识。财务信息化的实现,要有正确的认识和意识做指导,在此基础上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建立或者完善相关的财务信息化硬件和软件设备,将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和工作去完成。当管理者具备财务信息化的意识时,便会注重相关系统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也便为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2.注重人才的培养。人才是技术运用的直接人员,是管理实现的重要力量,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实现的过程中,专业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应该从长远的角度出发,积极引进具备专业技术的财务管理人员,同时,完善企业内部员工培训机制,提高现有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此外,企业还应该及时更新相关专业设备,为人才作用的发挥提供硬件的支持。

3.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安全体系建设。安全性是企业财务管理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在信息化步骤下,信息的使用者被扩大,安全性成为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点。企业的角度出发,可以通过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从组织机构的设置到具体工作人员的管理等建立相对完善的监督机制,以保证信息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周学兵:刍议交通行业财务管理信息化规划[J].投资与合作,2013(1).

企业信息化建设步骤篇2

一、环境管理会计的实施阶段

企业的环境管理实践表明,企业实施环境管理会计(EMA)体系需要管理者遵循一系列步骤。整个系统将基于环境管理体系的原则,包括计划、实施、检查、改进等多个步骤,如图1所示:

其中,一些环境成本的改变相对较容易,而尽管另一些环境成本确实有潜力加以改进,但却难以评价和改变。基于此,需要从总体上将环境管理会计的实施划分为两个阶段。如果初始的步骤特别困难,管理人员一开始就难以着手,而如果开始的步骤相对较容易,不需要特别复杂的知识,在初期取得的成功就能够激发管理者更深入地实施环境会计;然后再将较复杂的改进留待第二阶段进行。

企业实施EMA第一阶段获得的信息多数来源于发票,并且为改进环境信息,将主要创建新的EMA账户。笔者设计在第一阶段创建EMA账户,然后记录某一时段的信息,对企业而言几乎没有额外成本。而如果以后迫于实施案例研究的需要,再重新组织之前的信息将会非常耗时。因此,尽可能早地创建EMA账户。一旦收集好信息,公司将清楚地识别需要改进的方面,及所带来经济效益上的节约和减少的环境影响。当第一次结束第一阶段的时候,某些步骤的优化和改进并不特别复杂,也易于加以执行。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对所提供的包装物重复使用的信息,几乎不需要进行什么优化工作。需注意的是,第一阶段应当是随时间推移不断进行的工作循环。在企业实施EMA的第二阶段,期望进行环境成本的优化。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运输成本。其他在第二阶段应当研究的环境成本还包括进行投资评价和环境负债的计算,以及产品的定价。由于操作更为复杂,也就需要更广泛地加以研究,并运用特定的应用型知识加以改进。这类应用型的知识可能在企业中挖掘,更可能的是通过咨询公司获取。第二阶段将深入研究第一阶段所发现最具潜力的领域,这些领域对公司而言尤其是在减少环境影响方面可能带来最大的节约。

二、实施环境管理会计的具体步骤

企业执行环境管理会计体系的上述两个阶段由多个步骤构成,具体包括:

(一)获得高层管理者的支持 在执行环境会计时,组织和管理者的委任对于成功至关重要(Mein-chin,2002)。环境会计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如果管理者失去兴趣将难以继续下去,因此这种委任需要清晰、持续地传达给参与实施的工作人员。

(二)界定实施范围 实施中将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确立企业创建环境会计体系的目标。这里应该关注两方面的问题,即所研究的是企业组织的哪一部分;应包括哪些环境成本。其实施的要点在于在第一阶段并不收集具体的信息,以后回顾环境事项时再纳入新的环境成本,扩展和实施环境管理会计。在实施环境管理会计时,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确定应研究企业的哪一部分,即应当研究企业某一特定的步骤还是整个公司。许多实施案例研究的范围是从某一个步骤开始的。这可能是因为如果企业生产存在着多个步骤,只选择其中的一个步骤实施,更容易凸现环境会计的经济效益。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规模较大的公司将拥有更多的资源逐步实施环境管理会计。对中小企业而言则不存在这样的情况,笔者建议整个公司整体采用环境管理会计。具体理由是公司规模小,易于进行环境事项的回顾;规模较小的公司在最初的研究阶段并不容易明确哪些领域能够产生最大的潜在节约;小企业需要相对较少的环境成本知识,从整个公司开始实施比某一程序更为容易;中小企业可利用的资源有限,员工无法分配更多的时间到实施项目上,因此将更多地从发票上收集信息;鉴于公司的规模,难以对不同的行为进行数据区分,也就难以分离到单独的步骤,如水、电、燃油是整个公司共有一张发票,进行区分只是理论上的做法,具体操作将非常复杂。当以整个公司为起点,就能够避免一种“横向补助”,因为如果只研究企业某个特定的步骤,某些成本被分配到这个步骤的比例可能偏低或者偏高。作为整体企业实施环境管理会计,一旦初次创建了新账户,潜在的节约就会显现出来,进而产生推动力传递到下一阶段。需强调的是,企业整体或者局部两种启动方式各有自身的优势,经过较长的一段时间之后,两种方法将达到相同的效果。因此。最初确定范围时应该更加关注如何更加容易地启动系统,使初始阶段取得较好的效果。第一阶段在会计系统中所包括的环境成本。由于尚未形成环境会计框架,对于环境会计体系至少应在新的环境管理会计账户中记录哪些成本尚无定论。但为了设定研究的范围,在开始创建新的环境管理会计账户时确定应包括哪些环境成本至关重要。如在有的实施案例研究中,建议采用以下手段决定是否创建新账户:一是应包括强制的环境成本;二是符合能够从发票或者简短的访谈中获取信息,发生的环境成本在数量上超过总成本一定的比重的双重标准。

(三)回顾公司的会计体系和生产过程 总体而言,环境事项回溯的内容应包括企业会计系统的结构和主要的生产行为,创建材料流动平衡流程图和投入产出表。该步骤的目标在于查明企业的环境成本,并运用第一步骤的信息确定需要创建哪些新的环境管理会计的账户。

(四)重新设计账户流程,记录信息 一旦确定了环境成本,就能够如步骤三所述,以货币单位和实物单位创建环境管理会计的账户。作为环境管理会计的关键,考虑和包括实物单位的账户尤为重要。如未来废物的价格将要上涨,但如果只提供货币单位数据,就不能将历史数据与价格的变化相互比较;但如果以实物单位记录,就可以在各年间进行比较,从而更好地衡量企业的业绩。通常去改变初始的记录方式并不方便,至少在首次实施时是这样的。保持记录方法相对的持续性有助于提高会计系统的接纳程度。

(五)发现潜在的节约领域 识别最具节约潜能的领域的方法主要包括从环境账户获取信息,发现最大的支出以及能够取得潜在节约的领域。一旦安排好开支,可能会出现三种不同的结果。其一,环境成本只占总支出很小的比重,在第一次实施环境会计时不选择进行优化。其二,一些环境成本对应高的支出,相对易于理解,改变时不会引起业务上的太大变动,因而也不需要外界帮助。这一类典型的例子是提供给客户包装物的重新使用。第三种情况是程序比较复杂,难于理解、研究和实施,需要专业知识或者深入研究,因而需要在第二阶段进行。

图1显现出步骤一和步骤五间存在的循环关系。其目的在于对账户流程进行持续的回顾,并且利用信息系统加以改进。第一阶

段是环境管理会计的起点,只是从发票创建账户。但环境管理会计不仅局限于此,企业还要持续地改善账户的流程。

(六)运用环境技术深入研究识别节约的领域 步骤五是第二阶段的起点,因为这意味着环境管理会计的深入,应用更复杂的环境概念和技术。这种转变将给公司带来生态效率,或者将企业转变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组织。这一步通常需要探明环境成本的特定知识,因此很多时候需要对外进行咨询。

(七)重新设计程序,实施转变 步骤六是环境会计的实际目标,即对于资源优化的利用,同时为组织节省费用。从理论上讲,不实施环境管理会计也可以执行步骤六,但这与环境管理会计下进行的优化有所差别。首先,需要环境管理会计提供研究其实施的相关信息。如果单独完成,信息的收集过程会耗费时间,并且产生额外的费用。其次,实施环境管理会计将证明所选择的程序能够实现最佳的节约。若单独进行,只能够提供经验数据,并非最佳选择。步骤六的更高阶段还包括投资评价、环境负债的计量,以及进行产品定价。

(八)经过一段时间对程序进行维护 企业第一次实施环境管理会计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步骤,将在某些领域取得减小环境影响以及减少环境成本的效果。公司会发现在最初实现这些潜在的优化会较容易。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这些节约会越来越难以发现,带来的边际收入也会递减。而企业追求的是一个无限优化的过程,所以实施的过程必将经历多年时间,能够持续地加以改进是其中的关键。

(九)报告外部利益相关者自身的行为 环境管理会计不仅包括优化企业的操作,也包括向外部利益相关者呈现整个实施工作的结果。因此,定期以最适合公司的形式(如网页、小册子等等)结果也非常重要。改善企业的形象对于获得某种利益特别重要,而为了改善形象,呈现和发表结果至关重要。一旦环境管理会计实施到位,公司将非常容易从环境账目获取信息,并且向外部利益相关者以货币单位、尤其是实物单位提供信息。对于环境进展方面有利和不利的信息进行交流非常重要,其目的在于促进企业自身的提高,而不只是作为一种短期的市场手段。

企业信息化建设步骤篇3

[关键词]用友 ERP 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1-0260-01

用友ERP管理系统是指整合企业内部资源的企业经营管理系统,使企业业务财务数据统一化,全部在线处理,使数据信息共享。其核心是由会计核算向财务管理转移,注重了业务对财务的影响和财务对业务的控制,系统也从原来独立、封闭的系统发展到完全融入企业管理的整体中,实现了与其他管理系统的集成,与新的管理思想、管理技术、IT技术紧密联系起来,将专业财务知识和最新经营管理理念融合在一起,以适应集团企业的发展,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一、用友ERP财务管理系统的主要内容及运行情况

1、工厂、车间核算子系统

工厂、车间核算子系统包括统计核算、会计核算两部分。统计核算按工序统计各种零部件的完成数量。为生产计划的完成情况提供基础数据。通过对领料单、入库单的录入, 建立工厂、车间在产品统计台帐。工厂区长、车间主任能随时掌握各工序的产量完成情况、生产计划执行情况、在制品、零部件控制情况、计算材料利用率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为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奠定了基础。

2、成本核算子系统

系统能够完成产品或零部件标准成本的制定, 计算入库产成品或自制半成品的标准成本和标准成本差异, 能够从价格成本差异和用量成本差异方面进行控制, 为企业分析生产成本提高或降低的原因提供了详细资料。责任成本法是在标准成本法的基础上,扣除不可控因素,确定其目标成本。作为对工厂、车间考核的依据,由于剔除了不可控因素, 使企业对工厂、车间生产成本考核的可操作性大大增强, 将成本控制真正落实到工厂、车间、班组和个人,使经济责任制考核的深度和广度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3、财务管理子系统

财务管理子系统除具有其它财务软件所共有的功能外, 解决了各子系统与财务子系统的衔接、计算机自动编制凭证等技术难题, 使ERP 与财务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 架起了财务信息与物流管理信息的桥梁, 为实现企业的现代化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用友ERP的财务管理系统实施与管理必须分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要建立一支ERP实施和管理的核心梯队,该梯队由核心团队(该团队核心人员至少包括ERP实施负责人、ERP技术责人(最好由软件提供方提供)方、财务负责人、采购负责人、库存管理负责人、人事部负责人、生产部负责人)和二元梯队(由ERP核心人员领导的小团队)。

第二阶段是ERP软件培训。该培训主要是针对ERP核心管理团队的培训,使每一位核心团队成员对ERP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经过ERP培训后,ERP核心梯队根据集团企业的管理要求,设计ERP实施与管理方案和确定ERP管理的岗位及其权责(由二元梯队设计)。

第三阶段是ERP实施与管理核心团队根据集团企业管理要求制定ERP实施方案,并结合ERP实施方案应用ERP软件的“客户化工具”设计基础参数。ERP软件参数设计必须具有集团企业ERP管理的全局性,设计的合理性关系到下一阶段(ERP模块实施)的实施是否符合原设计的管理方案,它直接关系到ERP管理应用效率(协作与ERP管理了率);

第四阶段是ERP模块实施优先步骤。ERP模块实施应遵循由易到难, ERP财务系统(包括总账、现金银行、应收管理、应付管理、报账中心、存货核算、固定资产功能模块以及预算控制、责任中心的考核、成本管理及资金管理功能模块)、人力资源系统以及集成数据管理中心(IUFO)是实施的第一步骤,因为这是ERP的一个基础系统,也是ERP实施与管理最容易实施的一块;实施的第二步骤是供应链系统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以上两大步骤所涉及的ERP软件模块是ERP应用的核心模块,也是比较容易实施与管理,有能力的集团企业建议合并在一块实施;实施的第三步骤是生产制造系统、电子商务以及商业智能,这一步骤所设计的ERP三个子模块,建议根据ERP实施与管理方案独立实施与管理,待上述各模块运行成熟后再并入到ERP系统。以上ERP实施步骤可分批独立实施并试运行,从中发现问题并改善,可根据集团企业管理要求试运行成功后正式实行集团企业ERP上线运行。

第五阶段是从ERP实施与管理核心队员中选出合适人选建立集团企业ERP日常维护团队,以维护和优化集团企业的ERP运行。

三、用友ERP 管理软件在企业运用的成效

对于企业来说,应用ERP 的价值在于通过系统的计划和控制等功能,结合企业的流程、有效地配置各项资源,以加快对市场的响应,提高效率和效益,它是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的有力保障。不过随着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化,必然对ERP 系统有新的期待,新期待的实现一方面来自ERP 软件的完善、升级,另一方面来自对已有功能的挖掘、利用。ERP 系统的完善需要不断积累经验,同时也需要成功企业提供好的做法来丰富企业财务管理方法,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用友ERP-NC 管理软件虽然在企业在运用当然有一些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能忽视的问题。

第一、大大降低工作强度,进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电子化和自动化是用友ERP-NC 管理软件在企业运用中所体现出来的优势,它使得员工更快、更好、更简便、更轻松的处理企业内部的信息,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的工作效率。第二、更好地进行实时控制、集中管理。用友ERP管理软件利用对账套的管理,对企业的内部财务信息进行全面的管理,使企业内不同的账套都能得到安全保障。第三、增强规范化操作、加强统一的会计政策。根据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的财务信息必须使会计科目和编码的编制、会计账簿的设置和会计报表的格式,企业内不同的产业领域都实现统一,不同子公司的会计政策实现一致,规范财务业务,而用友ERP-NC 管理软件在企业财务管理的运用中都有体现。

结论

中国市场与世界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 要求企业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 而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最突出的就是要打造企业自己的ERP 系统。ERP 即企业资源计划(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是一种可以实现跨地区、跨部门、甚至跨公司整合实时信息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一个强大的ERP 系统能使财务管理控制和业务紧密联系起来, 使计划、预算、监控、分析的触角伸到企业各个职能部门的末端, 为企业运作提供决策支持。本文研究了基于用友ERP的财务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企业信息化建设步骤篇4

关键词: 《连锁企业信息系统》 项目教学法 项目设计

《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管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这对从未接触过企业的高职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果均有待提升。而“项目教学法”的“干中学,学中干”和“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正契合了《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管理》课程教学的需求,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技能的掌握与提升均起到积极作用。

一、课程定位

《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管理》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属于“专业能力与职业素质”模块课程。在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其教学重点应从本科院校或计算机专业的系统设计开发等转向更为贴切的经济管理类专业需求的系统的操作与使用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学生能够完成由连锁企业总部信息系统、门店信息系统、配送中心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与客户信息管理等四个主项目构成的若干学习任务。理解信息系统在连锁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了解连锁企业信息系统构成和主要软件,掌握总部、门店和配送中心等重要的信息系统操作方法,通过实验熟悉相关的信息系统的实际应用,为今后的社会工作做好准备。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课程设计思路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方面。高职大学生相对基础较差,在学习《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管理》时所必备的计算机和企业理论知识方面有所欠缺,使得无法从较深层次理解系统操作与设计的内涵;另外,高职学生缺乏社会工作经验,对问题的认识缺少直观性,同时,对信息系统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也缺乏认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明显缺乏兴趣。

2.课程方面。《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管理》属于交叉性综合课程,需要掌握信息系统的具体操作,又要求利用系统进行相关的管理决策。因此,课程内容具有高度综合性与实践性的特征,要求学生在连锁企业相关理论方面及计算机技术方面有较高水平,课程的学习具有较高的难度。此外,课程内容与企业和社会实际不贴近,学生感觉学习很抽象、空洞和枯燥。结果是学校课程教学与专业建设不一致,学生学习所得与考试成绩不一致。

3.教学方面。高职学校的教学设备、师资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学校在系统采购、数据升级方面投入不足,使得学生面临无系统操作的尴尬局面;此外,系统理论与技术的不断更新也使得教师在知识方面存在一定的落后性,在师资方面明显跟不上技术的更新。高职院校教授信息系统的教师大多非信息系统专业出身,懂技术的不懂连锁企业经营管理,懂连锁企业经营管理的不懂技术,教师力量方面存在较大缺陷。

(二)课程设计思路

1.在课程内容设计上,采用基于工作任务的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方式。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是遵循项目导向的教学理念,按照连锁企业的实际工作设计教学的过程。知识技能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打破了传统学科课程结构,按照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的运行这一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知识技能,并发展职业能力,为企业的发展培养了人才。

2.在课程实施设计中,以适应“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为主。在教学中体现职业活动导向的理念,按照“项目教学法”设计和实际工作过程相一致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活动中让学生脑、心、手共同参与学习;注重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团队学习,通过小组同学的交往、交流和相互协作,实现对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使学校教学内容与企业的创新发展相同步,实现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的无缝连接。

3.在效果评价设计上,以学习目标成为评价标准,过程考核为主要方式。以任务完成情况为评价主因素,重点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强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每个项目就是企业中的一项真实工作业务,每个任务就是该项业务的一项具体工作。教学内容不按理论知识体系排列,而以学生完成“工作任务”为线索排列,并在实践教学中根据需要选择相关的理论知识加以传授,真正做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清楚地知道企业是如何开展各项业务活动的,员工应该具备哪些知识和素质。通过学生完成情况,也可以很直观地判断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将提高学生对任务问题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解决能力作为效果评价的主要内容。

三、《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管理》教学要求及项目设计

“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通过一定的项目让学生完成连锁企业门店、配送中心、总部等信息系统的操作流程,从中学习和掌握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的使用与操作以及不同专业、不同部门的同事协调、合作的能力。根据项目教学法的基本原则,结合《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管理》课程特征和企业实际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如下教学项目,以供学生学习与操作。

(一)连锁企业信息系统认知

1.教学目标。(1)能采用合理的调研方式,搜集连锁企业信息;(2)能建立连锁企业信息系统架构;(3)能分析不同企业所需要的管理信息系统。

2.项目设计。项目一:连锁企业信息系统应用的调研。项目步骤:(1)确定调研活动需采用的方法;(2)选择两家连锁企业进行走访,记录它们的规模和使用信息化度;(3)根据调研结果,分析两家企业信息化的差异及其原因,撰写调研报告。项目二:参观连锁超市信息系统运用。操作步骤:(1)将班级同学分成两组,每组由1名带队教师带领至连锁超市;(2)讲解连锁超市信息系统构成及其相应功能等知识;(3)要求学生现场观察超市信息系统的作业流程并记录;(4)回校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5)最终明确连锁企业信息系统构成及其运行状况。

(二)连锁门店信息系统

1.教学目标。(1)会操作pos系统;(2)能制作会员卡和积分卡;(3)能使用后台管理信息系统;

2.项目设计。项目一:pos机的使用。项目步骤:(1)pos机的初始设置;(2)将班级同学分组,一组模拟顾客,一组模拟销售人员操作pos机;(3)记录pos机使用结果;(4)根据操作过程,讨论pos机使用易出错的部分及其改进措施。项目二:会员卡与积分卡的制作。项目步骤:(1)安装会员卡与积分卡制作软件;(2)使用软件,根据要求制定不同类型与标准的购物卡;(3)讨论制作过程中易出错部分及相关注意事项。项目三:后台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项目步骤:(1)登录后台管理信息系统,分析其模块构成;(2)基于软件环境下完成后台管理的各项作业;(3)绘制后台管理信息系统作业流程。

(三)连锁企业配送中心信息系统

1.教学目标。(1)会制作商品条形码;(2)能使用条形码识别设备检查条码制作结果;(2)会操作连锁企业配送中心信息系统。

2.项目设计。项目一:参观连锁企业配送中心。操作步骤:(1)将班级同学分成两组,每组由带队教师带领至连锁企业配送中心;(2)讲解配送中心信息系统构成及功能等知识;(3)要求学生现场观察配送中心信息系统的作业流程并记录;(4)回校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5)最终明确该配送中心信息系统运行状况。项目二:条形码的制作。项目步骤:(1)根据要求按照相应的条码编制软件并进行安装;(2)根据商品的性质安装条形码规范对条码进行设置;(3)按照要求打印出条码;(4)使用条码扫描系统对条码进行扫描和识别。

(四)连锁企业总部信息系统

1.教学目标。(1)能运用进货信息系统;(2)能运用销售信息系统;(3)能使用进存销系统收集与分析决策所需的数据与信息;(4)能合理使用决策支持系统做出相关决策。

2.项目设计。项目一:进销管理系统的操作。项目步骤:(1)登陆连锁进销管理系统,分析其模块构成;(2)基于软件环境下完成商品进销管理系统的各项作业;(3)绘制商品进销作业流程。项目二:商品进销存统计与分析系统操作。项目步骤:(1)登陆连锁商品进销存统计与分析系统,分析其模块构成;(2)基于软件环境下完成商品进销存统计与分析系统的各项作业;(3)绘制商品进销存统计与分析系统作业流程。项目三:总部决策支持系统的操作。项目步骤:(1)登陆连锁企业总部决策支持系统,分析其模块构成;(2)基于软件环境下完成总部决策支持系统的各项作业;(3)绘制总部决策支持系统作业流程。

(五)连锁企业电子商务与客户信息管理

1.教学目标。(1)能分析建立连锁企业电子商务战略;(2)能操作电子商务平台;(3)能使用客户信息系统;(4)能通过客户信息系统收集的数据进行客户关系管理;

2.项目设计。项目一:模拟电子商务的实践活动。项目步骤:(1)按照角色将班级学生分为9个小组;(2)登陆电子商务平台;(3)赋予不同角色相应的权限;(4)进行电子商务的相关操作;(5)讨论电子商务操作过程中注意事项。项目二:客户信息管理系统的操作。项目步骤:(1)登陆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分析其模块构成;(2)基于软件环境下完成客户信息管理系统的各项作业;(3)绘制配送中心管理信息系统作业流程。

(六)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绩效评价

1.教学目标。(1)会选择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绩效的评价指标;(2)能进行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的评价。

2.项目设计。项目一:调研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绩效评价的指标。要求学生通过网络等途径调查配送绩效的评价标准,并讨论各个指标的内涵。项目二: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绩效的评价。操作步骤:(1)将班级学生5-6人分为一组;(2)给定一家超市信息系统经营情况资料;(3)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评价该配送企业的绩效;(4)进行班级讨论。

四、教学考核

考核是对教学效果的检验,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压力与动力,因此设计出与项目驱动法想适应的考核标准是十分必要的。否则,以传统的考核方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反而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课程考核方式

采用理论考试与实践环节相结合、平时与期末相结合的考试方式的多元考核方式。在考核具体操作方面主要有平时考核、项目考核和期末考核三部分内容,作为课程成绩评定依据,三项成绩的权重分别为20%、50%和30%。

(二)课程考核重点在于项目考核

根据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和工作态度进行评定,具体包括项目分析成绩和任务完成结果成绩。

(三)课程考核范围

包括本课程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外,把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责任纳入考核范围,以引导学生注重综合职业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品质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戈,王洪海.基于项目驱动的”管理信系统”课程教学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8.7.

[2]李红霞.项目驱动式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5.

[3]纪贤标,邵哲平.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2008.1.

[4]寇长华,曾琢.连锁企业信息管理系统[M].科学出版社,2012.6.

[5]李晶.面向财经管理类专业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建设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1.

企业信息化建设步骤篇5

迈入21世纪以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与建设中还存在一些客观影响因素,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想要促进我国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就要解决以下几项问题:

1企业实际需求不同,抬升了成本

目前我国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还处在一个综合的领域里,独立性还有待完善。所以,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只能结合目前的技术成果,再运用自己的实践经验,得出设计成果。从而有的环节无形中增加了经济成本,最终工程总的经济投入也就增加了。而且,目前的企业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技术上都是因企业而宜,不同的企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技术水平也不一样。

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施过程中工作效率有待提高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施过程中,效率的高低影响着整个工程的的完成效果。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里,工作效率甚至决定着一切。所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更要紧跟效率的步伐。目前的企业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技术上都是因企业而宜,不同的企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技术水平也不一样。要想在这些企业中脱颖而出,效率的提高可见显得十分重要。那个企业在最短的时间里设计出更让人操作简便,更让人明白的设计,在离成功的大门前就会胜出一筹。哪个企业效率低下注定就是失败的。这个时候,企业的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品就得到了检测。

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施过程中数据传输安全性问题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起初在工业中形成,并得到了发展与建设。目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逐渐蔓延到商业领域,商业领域的发展过程中,数据信息的传输安全性是很重要的一步。由于目前,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中,各企业使用的信息传递产品各不相同,参差不齐。这给数据之间的传输和通信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从而增加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运营成本。所以,在今后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与建设中,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工业发展的有力助手,它的的发展能为工业,甚至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虽然,目前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与建设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总的前进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只要把问题慢慢解决,逐渐的去改善,不久的将来,我国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一定会在世界上立足。针对以上问题,我提出几点建议:

1建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统一独立的平台

目前的企业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技术上都是因企业而宜,不同的企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技术水平也不一样。这样一来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成本,二来不利于企业的长足发展。所以,企业的技术人员一定要突破技术环境的难关,有步骤,有计划的去设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方案。首先,在设计前,专业的技术人员对要设计的行业及用户的特点进行研究,从而,确定开发目标。然后,确定设计方案,方案要涉及到实施,运行,维护等每一步骤的完成,同时,运行成本和运行时间也要提前预算好,一定要控制在企业运行的范围内。此外,还要注意商业项目运行的特点以及终端客户的不同需求,最后做到建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统一独立的平台,从而减少企业的运行成本。

2建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通用网络系统

建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通用网络系统可以优化资源配置,使商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得到准确性和安全性的保证。一个企业包括设备控制,技术监管,企业管理等许多步骤,要想使这些步骤得到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就要使这些系统通过网络联系起来。通过建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通用网络系统,使各个系统之间的数据得到高效,快捷的交换,促使整个企业的优化发展。

企业信息化建设步骤篇6

【关键词】Excel服务器 ERP 工作流

1 概述

ERP是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是针对物资资源管理(物流)、人力资源管理(人流)、财务资源管理(财流)、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流)集成一体化的企业管理软件。它通过计算机技术,可将企业的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统一起来进行管理,把客户需要和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供应商的资源整合在一起,为企业决策层提供降低企业产品成本、提高作业效率、掌握资金的运营情况等一系列问题的方案,使之成为能完全按用户需求进行经营管理的一种全新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因此,选择合适的ERP软件对企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国内较知名的ERP软件有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面向大型企业集团企业的用友NC管理软件、面向中型企业的U9管理软件、面向小微型企业的畅捷通等;金蝶(Kingdee)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面向大型集团企业的EAS、作为中小企业ERP市场领军品牌的K/3 WISE、以及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的K/3 RISE等产品。除了用友和金蝶之外,东信达企业动力ERP、智邦国际企业等公司的产品在市场上也有一定的占有率。国外知名的有目前全世界排名第一的SAP软件以及甲骨文(ORACLE)公司的ERP软件等。

这些ERP软件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在设计时即将绝大多数功能以模块的形式做好,用户只需要在使用时选择所需行业及所需功能模块即可,这类ERP功能较多,属于大而全的一类;另一类是根据企业需求量身定制的,这类ERP需要用户提出具体的需求,ERP软件公司根据需求进行开发。他们的特点之一是开发和维护主要由商家提供,当有问题出现或需要增加功能时,要用户重新提交需求,且用户需配备具备相应专业知识的专职人员配合系统的升级及平时的维护。针对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ERP软件的开发和维护主要由商家主导,在后期升级维护需要由专业人员完成的弊端,采用基于北京勤哲软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的“Excel服务器”平台开发企业资源管理系统,以实现员工信息、项目信息、设备信息、专利信息等资源的整合共享,提高工作、管理过程的效率。

2 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开发

2.1 系统硬件架构

对Excel服务器而言,在用作服务器的那台计算机上安装有数据库和服务程序,用户通过网络上的其它计算机(客户机)登录到服务器,从服务器上的数据库中获取信息,进行各种操作,最终的结果再保存到数据库中去,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信息的共享。Excel服务器的硬件架构有三种方式:只用一台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分离;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web服务器均分离。

构建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采用一台服务器的架构(如图1所示),整个系统使用一台服务器,服务端安装在服务器上,客户端软件安装在公司员工和管理人员的电脑或移动PC上。服务端可在公司内部及外部访问。

2.2 系统模块的分类及建立

系统分为四个模块:员工信息模块、设备信息模块、项目信息模块、专利信息模块等,系统模块设置如图2所示。员工信息模块用于登记公司员工的基本信息,包括入企时间、所在部门、职务等;设备信息模块用于记录公司购买的各种设备的名称、型号、数量以及是否已获得过各级各类项目补贴等信息;项目信息模块保存公司已获立项的各级、各类科技项目的信息;专利信息模块则用于登记企业获得的各类专利,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等。

在管理控制台中添加角色。Excel服务器自带了九个角色,称为系统预定义的角色。为了使系统能够符合专业需求,需要添加角色。添加的角色包括董事长、总经理、人事行政部、研发部等各部门经理及部门员工等,具体如表1。Excel服务器的用户实际上是一个登录帐号,可供人们登录到Excel服务器完成工作。初始只有一个用户,就是Admin,Admin用户拥有全部系统预定义的角色,可以建立其他的用户,并对他们赋予权限。角色建立完毕后根据需要新建用户,如项目部有部门经理张三和员工李四、王五。则新建张三、李四、王五三个用户,对张三赋予部门经理权限,李四和王五赋予员工权限。

2.3 各模块下各功能分类模板的建立

以Admin帐户登录,建立各模块下相应的模板。Excel服务器的优点在于其系统开发是基于微软office软件中的excel表格,任何人只需知道简单的excel软件操作即可开发出企业资源管理系统。以“员工信息卡”模板为例,在设计状态下建立excel表格(如图3所示),表格建好后保存模板表样。因为是新建的模板,还没有定义过权限,所以,在保存了模板之后,需要设置该模板的权限。此时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允许操作此模板的角色。如所有管理人员及员工均需要填写“员工信息卡”,则在创建模板时定义所有人均具有填写该表格的权限。

接下来需要在模板上定义数据项。数据项指的是模板表样中需要填写内容的那些空白单元格。该模板需要定义的数据项有“姓名、年龄、毕业院校、所学专业......”等。通过定义数据项规定空白单元格输入的数据类型等约束条件。

2.4 各模块下工作流的建立

工作流是对某种表单的规定流转过程的描述,它包括:要流经几个步骤;每个步骤由何人处理;每个步骤要处理(填写)表单上的哪些栏目;从一个步骤传递到下一个步骤必须满足哪些条件,等等。

各模块下的模板均需要定义相应的工作流程,如在“项目登记卡”中,需要涉及任务流转即工作流的问题,该表格首先需要由项目部员工填写,然后由项目部经理审核,以可视化编程的形式建立该工作流。对于所有涉及工作流问题的模块,均需要建立工作流。

3 结束语

针对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ERP软件的开发和维护主要由商家主导,在后期升级维护需要由专业人员完成的弊端,采用基于北京勤哲软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的“Excel服务器”平台开发了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系统包括员工信息、设备信息、项目信息、专利信息等四个模块,各模块下建立了相应的表格模板,可实现公司员工信息、设备信息、项目信息、专利信息等资源的整合共享,提高工作、管理过程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北京勤哲软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Z].勤哲Excel服务器精解(高级版),2013.

作者简介

黎云汉(1979-),男,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人。现为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信息分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气自动化技术。

连程杰(1982-),男,现为浙江英特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总经理助理。

作者单位

企业信息化建设步骤篇7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产业的逐步完善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的贯彻实施,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将出现以下发展趋势:①纵深化。随着条件的不断完善和具备,随着中小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入,企业信息化的应用深度将进一步拓展;②国际化。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和先进的理念进入到中国,企业信息化理念与应用也逐渐与国际接轨;③区域化。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城乡二元结构所反应出来的经济发展的阶梯性,收入结构的层次性都十分明显;④专业化。随着信息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和中小企业不断增长,供应商的专业分工将越来越细,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需求的中小企业信息化产品和服务将越来越丰富,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

2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制定

2.1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模型

无论如何,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能想到哪儿就干到哪儿,中小企业的决策者对企业的信息化战略有一个整体的规划。一个整体的战略规划能够引导企业进入信息化进程;帮助中小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不放松;使企业知道信息化建设的下一步的方向和目标;便于企业检验成果和发现问题;使实施措施与企业信息化战略紧密结合。图1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模型示意图。

2.2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制定步骤

一个完整的信息化战略制定和实施大致包含4个步骤。虽然各个企业的信息化战略都不同,但是完整的战略制定步骤基本是相同的。

(1)根据企业发展远景与内外部条件,确定合适的信息化目标。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不仅指当前的经济效益,还包括潜在的经济效益。只有从这点出发,企业才会以自身的经济出发为基础做信息化的效益分析,为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信息化,而不会出现盲目甚至为图虚名而搞信息化这样的怪事。根据企业发展的远景和企业的内外部条件确定企业的信息化战略目标和内容。对任何中小企业,正确确定其实施信息化要实现的目标和实施的内容,不仅有利于系统的成功,而且可以节省不必要的浪费。任何企业实施信息化都要避免盲目,既然不盲目实施,就需要确定正确的目标。

(2)以整体考虑,从需求切入,确定合适的信息化建设内容与方案。有了清晰的战略目标,就需要将这目标分解为实实在在的建设方案。根据目标才能合理的确定信息化的内容与方案。企业在确定具体的信息化内容时,不同的企业根据企业发展规划,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阶段选择不同的信息化建设内容。

中小企业由于信息化需求的独特性和信息技术人员的缺乏,应联合信息化系统供应商、信息管理咨询机构成立企业信息化方案设计小组,并由企业一把手担任小组负责人,共同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的设计。在设计方案时要坚持以上提到的原则,并且应注意:第一,企业信息化建设应有一个通盘的考虑,使信息化建设过程有条不紊,企业的信息化系统由大到小,平稳发展,并能形成一个统一的系统;第二,在设计方案时既要有利于信息技术发挥作用,也要考虑到员工的接受程度和可执行能力;第三,方案除了要最适合企业之外,还要保证灵活性,可扩展性和稳定性,要以未来的眼光和远见设计方案。

(3)制定实施计划。确定企业信息化建设内容与方案后,就要制定严格的实施计划。好的实施计划不仅能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目标的实现,还能帮助企业节约有限的资源,争取宝贵的时间。相反,一个草率的实施计划不仅将使企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将使辛辛苦苦制定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目标无法实现,更影响企业的发展。

(4)严格项目实施与维护及实施后信息化持续建设与发展。企业应当在项目实施阶段严格要求并监督系统供应商按照实施方案进行实施。实施信息化项目时,企业也必须充分认识到自身在系统实施过程中的作用,决不能袖手旁观而是要积极参与。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在各个阶段任务完成后要进行考核与评估。此外,要坚持“先培训,后实施”和“边培训,边实施”相结合的原则,切不可先不管不顾地对系统进行安装、调试,然后再去培训员工。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培养企业的技术人员和维护人员,逐步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开发维护队伍,为信息化系统在企业的真正使用奠定基础。

除了这4个步骤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中小企业必须根据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不断调整信息化战略与方案。不变是相对的,只有变化才是绝对的。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在这个阶段中,企业的外部环境、企业的内部条件都会发生变化。当环境发生变化后,企业必须实事求是的根据现实情况调整企业的信息化战略、方案和实施计划,以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和达到企业发展的远景。

3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模式

3.1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模式

(1)市场型模式。它主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网上展示企业形象、展示优质和特色产品及服务等企业的有形无形资产,吸引客户,争取巩固已有的市场并努力争取扩大市场份额。同时通过网上客户服务系统,提高客户服务的质量。一些企业在已具有稳定的传统市场渠道和商品市场份额的基础上,为保住客户不流失,进一步扩大新产品市场,依靠网络这一新的渠道为客户提供网上服务。电子商务、电子数据交换(EDI)是这种模式的显著代表。

(2)效率型模式。它主要通过各种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企业生产与经营效率,加强行政和生产管理,降低成本。同时,通过Internet网络带来的廉价通讯平台为空间广泛分布的企业提供信息传输渠道,提高企业内部和企业与外部环境的信息交流的效率。如生产自动化系统(包括CAD、CAM、CAPP、CIMS等)、企业内部结算系统、网上办公自动化系统(OA)等。

(3)服务型模式。它主要是通过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增加客户满意度,提高服务质量。很多企业可以通过Internet网络服务信息或直接通过网络为客户提供网上技术服务。最主要的是建立客户信息系统,可以帮助实现对客户群的细分,进一步了解客户的行为模式和对服务的期望,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客户信息的分析将直接帮助检讨营销策略和企业管理。客户信息系统也将直接的帮助实现服务任务的管理、服务作业的调度。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是这种模式的典型应用。

(4)关系型模式。它主要是通过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使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相互连接依托,使企业成为或维持在某一链条的某一节点。企业通过信息化改造引进大型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并通过建立Extranet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业务关系,提高效率,增加上下游企业的满意度,协助完成整个链条的信息化建设,如连锁店型企业网上供销存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SCM)等。

事实上,这几个模式之间没有完全清晰的界限,有些信息化系统即在这种模式中应用,又在那种模式中应用。这4种模式主要是方便中小企业根据企业的核心业务和需求进行战略规划与实施,而不是面对林林总总的信息技术手段无从下手。

3.2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模式的选择

(1)制造业。制造业与商贸业、服务业的明显区别是设计开发部门、生产部门、质量控制部门极其重要。CAD、CAM、CIMS、仓库管理、合同跟踪等是最重要的信息系统。全球竞争和经济发展趋势将制造业产品生产、分销、成本、效益推向一个新的境界,也不断向制造业管理者提出新的挑战。制造业对信息化的需求主要是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按期交货提高产品质量;根据多变的市场需求不断设计开发新的产品;对库存进行合理控制。MRP(物料需求计划),供应链和价值链管理是制造业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如果企业主要活动就是生产,高效、灵活的生产是企业的核心价值和竞争力,那么选择效率型模式最适合企业的发展。如果企业除了生产之外,开拓市场是目前的当务之急,那么也可以选择市场型模式。如果企业有比较雄厚的资金实力与技术人才,那么,这两种模式的结合也是可以的。

(2)商贸业。商贸业的突出特点是电子通信手段的极其重要、市场环境的信息需求比制造业、服务业更加重要。因此,需要建立自己的网上销售渠道,市场型模式非常适合。

同时,商贸类企业交易的规模较大,频度也较高,物流的流转比较密集,以物流为纽带的业务环节的管理是日常业务管理的核心,商品核算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一环,是价值管理的核心。他们最重要的管理要素是商品流和资金流。从信息系统的角度来看,各类商贸企业可以简单的划分为零售业、批发业和专业贸易企业3大类。对于零售商业企业,信息化的主体是“商业自动化”系统,如POS(销售点实时管理)系统,市场型模式可以是将来这类企业发展的方向;而对于交易量不够大的大宗批发、专业贸易业和小型零售企业,信息化的目标应该是建立一个“进销存管理系统”,关系型模式可能更适合这些企业。对于商贸企业而言,商务软件对企业的价值最大。商务软件以商品为主要核算对象,对进货、销售、库存、应收、应付、结算、经营分析等环节进行记录和分析,可以比人工管理更快速、更准确、更系统化。

(3)服务业。服务业的行业特征就是产品的非实体性,与顾客之间有直接的关系和生产的过程同时就是服务的过程。服务业的特点使得服务业最直接的信息化需求是建立有效的客户信息系统。客户信息系统的建立可以帮助实现对客户群的细分,进一步了解客户的行为模式和对服务的期望,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客户信息的分析将直接帮助检讨营销策略和企业管理。客户信息系统也将直接的帮助实现服务任务的管理、服务作业的调度。

服务业的事务管理、业务的动态的信息、人力资源信息是企业的核心业务最重要的管理要素是客流,其次是人力资源流。因此,服务型模式最适合处于服务行业的企业。

(4)依附型企业。在中小企业中,有一类企业不可忽视,那就是依附型企业。依附型中小企业是指那些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作为大型企业上下游的辅助企业而存在,通过与大型企业长期稳定的合作而获得稳定回报的中小企业。它们在我国具有相当大的数量,它们的信息化建设具有一定的独特性。由于它们依附于大型企业,它们的信息化建设往往是由于大型企业的需要被动推进的,因而信息化实施的风险比较小,而且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在大型企业的帮助下进行的。他们的信息化建设主要采用关系型模式。

摘要进行信息化建设是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环节。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必须经过四个阶段:根据企业发展远景与内外部条件,确定合适的信息化目标;以整体考虑,从需求切入,确定合适的信息化建设内容与方案;制定实施计划;严格项目实施与维护及实施后信息化持续建设与发展等,而且必须根据不同类型的企业选择市场模式、效率模式等不同的战略。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信息化目标信息化战略

参考文献

1刘佩仓.中小企业信息化之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周辉.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3曹国法,樊勇.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研究[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

企业信息化建设步骤篇8

1 放样的含义

放样指将设计部门的整体设计图分解为实际生产加工所需要的零件加工图、明细表及相应的技术资料的过程。

放样技术的发展共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即传统的放样,它是根据投影原理在平面上以1:1的形式进行二维模拟绘制图样。第二阶段即手工计算放样阶段。第三阶段为基于DOS设计模式的计算机放样,数据输入几乎完全依靠文本数据文件导入。第四阶段为采用基于AutoCAD平台经二次开发的三维放样软件进行铁塔放样,能处理三维坐标,真实地模拟铁塔构件在三维空间的位置,所见即所得。

2 手工放样和基于CAD平台的计算机放样的比较

通过实际的操作对比,发现存在以下缺点:

1)由于铁塔制造属于粗加工,给手工放样的准确性带来不小的困难,另外,基塔的尺寸很大,导致差几毫米通过人眼根本无从检测和察觉;而采用基于CAD平台的计算机放样就容易避免这个问题,在输入控制尺寸之后,所搭建出的尺寸自动保留四位小数,并自动取整。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保证了尺寸的准确性。

2)通过手工计算出正确尺寸后,还需要手工绘制杆图、板图,造原始表、明细表等,这一系列过程耗时且效率低,同时,也难保证其准确性;采用计算机放样结果就不同了,计算机自动绘出杆图、板图、原始表和明细表等,这可以做到省时及提高效率和保证其准确性。

总之,使用CAD计算机软件进行放样比采用手工的计算器放样更具优势,它的优势在于缩短产品生产周期,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 基于CAD的铁塔放样流程

3.1 准备工作

通过识图,在放样之前一般要得出以下信息:上下开口尺寸、变坡塔的变坡处开口尺寸、各挂线点到铁塔中心线距离、挂线点预拱情况、挂线点之间的尺寸、角钢准距参照标准(97准距还是75准距)、是否使用了角钢特殊准距等。

3.2 基于CAD的铁塔放样操作举例

下面以塔身输入过程为例,对铁塔放样软件的操作步骤进行一步步的讲解。

步骤一:确定角钢准距

启动TMA程序,检查一下各种规格角钢的准距设置是否与图纸《铁塔加工说明》中的准距是否一致。操作者可以参照《铁塔加工说明》中的准距表对文件中的角钢准距进行修改。

步骤二:主材分段

在总图中读取关于塔身分段的相关信息,本例中全塔共分4段,自上而下每段长为:6300mm、6750mm、6000mm和5250mm,主材都是四度对称。

步骤三:补充塔身主材信息

完成了塔身主材分段后,再根据每一段结构图中对主材的标注来补充主材的相关信息,以铁塔头部第一段为例,第一段角钢使用的是L56×5的角钢,始端有两个M16的螺栓,终端有三个M20的螺栓,但是这四根主材角钢的编号不同,前面视图中,左侧(2象限)的角钢编号为101,右侧(1象限)的角钢编号为103,在后视图中,左侧(4象限)的角钢编号为102,右侧(3象限)的角钢编号为101。

步骤四:连接横材角钢

为了方便设计,操作者在补充了主材角钢信息后,应该先将各段角钢之间的横材连接好,这样有利于下一步的操作。在连接横材时,先在分段结构图中读取关于横材的相关信息,主要包括角钢编号、规格、两端螺栓信息、角钢摆放方式等。以铁塔头部编号为133的横材为例,该角钢为L56×5,两端均有一个M16的螺栓,角钢摆放方式为里铁。

步骤五:生成中间节点

完成了上一步的横材连接后,铁塔的每一段就比较清楚了,要进行下一步的角钢连接,先确定中间节点。在确定一个节点的类型时,要根据结构图中的相似形来进行判断。

步骤六:定义横担节点

横担上的节点以[控制点]方式输入,在本例中,需要输入的横担节点为两个,其余可以选择合适的对称方式生成。

步骤七:补充角钢

在完成了塔身分段及控制点的补充,这一步就要大量补充一些斜材、补材角钢,在连接角钢前要确定该角钢两端的节点都已存在。在设计斜材的时候,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对称”问题。一般的情况下,铁塔斜材遵循“撇外捺里”原则,就是撇方向上的斜材是外铁,捺方向上的斜材是里铁。

步骤八:展开面角钢连接

在角钢铁塔中,一般在有横材的部位及横担处都要设计展开面,然后按照结构图中的标注进行展开面设计,其中斜材角钢和补材角钢的连接方法同上。

步骤九:横担处角钢的设计

按步骤六所示方法对称生成4个节点,其中角钢以外的两个节点不能在展开面中看到。

步骤十:计算角钢肢方向

我们已经将所有的塔材连接完毕,在进行连接设计之前,要对某些塔材进行肢法线计算,以确定其开合角,当一根角钢两肢同时连接塔材时,要对该角钢进行开合角钢计算。

步骤十一:构件号检测

在连接完了所有的单线后,在进行下一部分的连接设计之前,系统自行检查构件编号。

如果编号有问题,系统会以记事本的方式[NOCHECK]报告。

4 结论

当今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影响了社会的各个方面。技术进步必然带来产业的大发展。CAD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辅助工具,它的应用有利于大大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因此,基于CAD平台的空间三维软件放样技术在铁塔类制造企业中的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名誉,铁塔制造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湖北工业大学,2010.

[2]陈艳丽,浅谈计算机在铁塔放样中的应用[J].机械,2006(06).

[3]秦国梅、游峰、郑炜,35-110kV送电线路工程图集(第一版)[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6.

企业信息化建设步骤篇9

【关键词】建筑施工;涵义;现状;成就;问题;步骤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同时也是传统的低附加值企业,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行业内部竞争日趋激烈,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施工企业传统管理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步伐,建筑施工企业能否迅速登上高速驶进的时代快车,势必将决定着建筑施工企业未来的命运。纵观国内外知名企业发展的历史,我们认为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应当积极地、有步骤地策划、开展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这是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1.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的涵义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就是应用以计算机硬软件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构建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平台。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从涉及的范围看,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有两个层面上的含义。一是企业管理层面上的信息化,包括信息的采集、文档的传递等基本工作流程,还包括经营、计划、预算、采购、供应、设备、人力资源、财务、后勤、客户关系等;二是工程项目管理层面上的信息化,包括工程进度计划、网络计划编制、施工平面图、项目成本控制、机具设备管理、合同管理、材料管理、图纸管理、安全管理等。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信息共享与运用。包括:市场信息、项目信息、设备信息、招投标信息等。

(2)办公自动化。包括:信息传递、电子邮件、公文流转、工作日程安排、协同办公、工作流程等。

(3)工程项目管理数字化。包括:进度计划、网络计划编制,施工平面图,项目成本控制,机具设备管理,合同管理,材料管理,图纸管理,安全管理等。

(4)企业数字集成化管理。就是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和网络传输数据的能力将企业在管理、工程、造价、成本、物资、计划、统计、技术、质量、安全、行政等方面的信息,经集成并综合处理为企业管理者所需要的信息,如:施工进度、物资供应、成本核算等,以利于进行实时管理、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

2. 我国企业信息化的现状

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按照应用程度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第一,OA办公自动化系统;第二,MIS管理信息系统;第三,ERP/EAI/EC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企业应用集成/电子商务。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还处在第一和第二个层次上,部分特级资质企业已开始进入第三个层次。

目前我国大型企业使用管理软件的比例达80%。其中,财务软件占60%;业务/商务软件(如,招投标、预算、合同管理等)占30%;ERP (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占10% 左右。绝大部分中小企业使用管理软件都是财务软件。

3. 施工企业信息化的成就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我国建筑业及广大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概括起来如下几个特征。

(1)建筑业网站建设从无到有。建设部设立了政府部门网站《中国工程建设和建筑业信息网》;省市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设置了地方管理网站 ;全国还有不少专业的建筑网站,如《中国建筑资讯网》等;大型企业都设置了自己的网页或网站。

(2)广泛应用计算软件和工具软件,提高了工作效率。建筑施工领域,较早地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各项计算作业和辅助管理工作,如办公自动化系统、招投标系统(包括工程量计算、施工平面图设计、编制工程进度网络、施工组织设计自动生成系统等)、设计计算系统(深基坑支护设计、脚手架设计、模板设计等)、项目管理系统(项目成本、进度管理、物资台帐管理、日常信息管理)等。

(3)在施工中推广应用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自动控制技术。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金茂大厦等高层建筑垂直度控制、预拌混凝土上料自动控制、采用同步提升技术进行大型构件和设备的整体安装、整体爬升脚手架的提升、幕墙的生产与加工、建筑物沉降观测和工程测量、建筑材料检测数据采集等,都广泛采用了自动控制技术。

(4)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积极推进办公自动化和行政管理信息化。利用网络办公与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企业信息管理和资质审批,包括企业资质网上申请、审批、年审、动态管理(资质升级和降级)、变更、年审、备案、资质证书管理和相关资质申请审批工作处理情况查询,并且上述功能都是通过启动系统设置的工作流完成,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人为因素干扰,同时,该系统与建委内部各职能部门数据交换可获得企业在一级市场承包情况、在二级市场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情况和企业施工过的工程质量信息和施工安全方面情况等。

4. 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施工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不难发现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

(1)主要以开发应用单机版应用软件为主,单机操作,仅仅利用了计算机计算速度快的特点,没有形成网络,没有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自动传递。

(2)应用面不广。目前,真正使用计算机来进行建筑施工辅助管理的仅仅是一些重视计算机技术和管理方法、实力比较雄厚的施工企业,或者说,仅仅是这些单位的某些部门在用。相关的计算机辅助管理软件在施工企业的运用远不及辅助设计软件在建筑设计院中那样普及。

(3)应用的深度不够,大多数企业停留在日常工作数字化层面上。

(4)应用的技术含量不高,没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所能提供的集成优势进行信息交流,忽略了信息技术互动性带来的管理效应。

企业信息化建设步骤篇10

【关键词】企业形象;VI设计;标志设计

1.企业形象调查分析

品牌形象不是简单的追求形式和美感,设计师要解决的不仅是“如何表达”的问题,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 更是要“表达什么”,那么我们在进行VI设计的时候到底要帮客户去表达什么呢?这就要求我们进行深入的企业形象调查分析。

1.1企业内部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企业经营理念、营运方针、产品开发策略、组织结构、员工调查、现有企业形象等。

调查的方法:座谈深访、问卷调查以及通过分析公共信息获取

调查的对象:(1)高层主管人员:与高层主管人员沟通,以相互信赖和共同发掘问题为基础,将企业经营的现况、内部的组织、营运的方向……等正负面问题深入检讨,将开发设计导入正确的方向。

(2)内部基层员工:与内部基层员工沟通,因为员工的忠诚度、归属感、向心力等意志的贯彻与否,足以决定企业经营的成败。员工对于内部作业环境、待遇福利、作业流程、管理体制等问题的反映与看法,也是开发新 CIS最佳的参考资料。

(3)专卖店店员

1.2企业外部调查

调查目的:了解市场现状与同行业竞争品牌的企业形象。

调查内容:企业的形象现状;本行业的形象趋势;竞争品牌的形象现状。

调查方法:市场进行实地调研、寻找有用的公共信息并对其进行验证。

1.3调查结果分析

以调查结果为基础,分析企业内部、外界认知、市场环境与各种设计系统的问题,来拟订公司的品牌定位与应有形象的基本概念,作为CIS企业形象设计设计规划的原则依据。

1.4品牌定位

品牌定位是指企业在市场定位和产品定位的基础上,对特定的品牌在文化取向及个性差异上的商业性决策,它是建立一个与目标市场有关的品牌形象的过程和结果。目的是有效地建立品牌与竞争者的差异性,使商品在消费者的心中占领一个特殊的位置,当某种需要突然产生时,随即想到的品牌,比如在炎热的夏天突然口渴时,人们会立刻想到“可口可乐”红白相间的清凉爽口。

2.品牌命名

品牌命名流程图

3.基础系统识别设计

基础系统识别设计:包括了标志、文字、色彩等的设计,标志设计是整个识别设计的精华所在、核心所在,是真正将概念转化为视觉符号的开始阶段,整套视觉识别系统的特征由这里产生,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设计不好,就会直接影响到应用部分设计的识别性和实用性。

标志设计:

标志是一种象征性的符号,通过简练的造型、生动的形象来传达出企业、品牌的理念、内容特征等信息,它是企业“视觉识别系统(Visual ldentity)”的核心,并代表着企业、品牌的形象和信誉。

步骤1:调研分析

商标、logo标志设计不仅仅是一个 图形或文字的组合,它是依据企业的构成结构、行业类别、经营理念,并充分考虑标志接触的对象和应用环境,为企业制定的标准视觉符号。在设计之前,首先要对企业做全面深入的了解,包括经营战略、市场分析、以及企业最高领导人员的基本意愿,这些都是标志设计开发的重要依据。对竞争对手的了解也是重要的步骤,标志设计的重要做用即识别性,就是建立在对竞争环境的充分掌握上。

步骤2:标志设计的要素挖掘

要素挖掘是为标志设计做进一步的准备。依据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提炼出标志的结构类型、色彩取向,列出标志所要体现的精神和特点,挖掘相关的图形元素,找出标志设计的方向,使设计工作有的放矢,而不是对文字图形的无目的组合。

步骤3:设计开发

有了对企业的全面了解和对设计要素的充分掌握,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进行设计开发工作。通过设计师对标志的理解,充分发挥想象,用不同的表现方式,将设计要素融入设计中,标志必须达到含义深刻、特征明显、造型大气、结构稳重,避免流于俗套或大众化。不同的标志所反映的侧重或表象会有区别,经过讨论分析或修改,找出适合企业的标志。

步骤4:标志修正

提案阶段确定的标志,可能在细节上还不太完善,经过对标志的标准制图、大小修正、黑白应用、线条应用等不同表现形式的修正,使标志使用使更加规范,同时标志的特点、结构在不同环境下使用时,也不会丧失,达到统一、有序、规范的传播。

步骤5:标志的确定

(1)标准色的设计:标准色是传达企业理念、设计概念,增强对象可识别性的特定专用色彩,结合对象的理念特征,让标准色具有对象独特而详明的个性和象征意义。

企业标准色的基本设计步骤

(2)企业标准字体:标准字体是指经过设计的专门用来表现企业名称或品牌的字体。

4.策划提案

提案制作步骤

提案是提供给客户参考的设计方案。提案的本质目的是沟通、表达自己的一种观点。所以,好的提案应该是在讲述的同时注重灵活性和谈话性,互动和氛围营造也很有必要,因为人的注意力一般集中在前10分钟,所以最好在前10分钟内把本次报告要表达的核心思想阐明。一个好的提案各个章节是环环相扣的,前一部分为后边的解决方法做依据和指引。一个观点明确得具有可执行的策略报告。

提案技巧要点:自信、主次分清、口语化、生动、自然,要学会讲故事和制造现场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