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师德育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4-04-12 17:55:37

美术教师德育工作计划

美术教师德育工作计划篇1

PRESIDENT’S MESSAGE

同学们:

你们好!

经过几年的拼搏努力,你们实现了大学梦。欢迎你们载着青春的梦想来到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这所艺术学院。你们的选择是对我校的肯定与信任,更是实现我校未来更好发展的动力与支持。

高考是人生中第一次重大转折,你们今天圆满地完成了这次华丽的转身,踏入了大学的校门,开启了人生重要的新篇章。科德学院将会是你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健全品格、成就自我的平台,这里将培养你们自主学习的能力,科学实践的能力,勇于挑战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学校将帮助你们向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不断前行,将来做一名于社会有用的合格艺术人才。

科德学院一直秉承“科学致用、德业立身”的校训,坚持走“艺术化、精品化、国际化”的特色之路,已成为应用型艺术人才的培养摇篮。在这里,你们可以感受名师的风采,感悟业界名人的成功,从他们的经历中,挖掘出适合自己的艺术潜能。在这里,你们不仅有机会到媒体去体验一线的艺术创作,而且你们每一个人都有前往纽约电影学院、加州艺术学院等世界艺术院校学习实践的机会。这些实践活动有助于你们巩固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养,开拓国际视野。

同学们,对于从未离开过父母的你们来说,求学在外难免会有些不舍与孤单,不过请同学们放心,科德学院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你们来到科德学院,这里将是你们共同的家园,学校的老师不仅会为你们传授专业知识和人生经验,更会带给你们家人一样的温暖、朋友一样的关怀。希望大家在未来四年的生活中,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学习中,勇于创新,勤于实践,善于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现人生价值的活动中去,不断成才。你们还要注重培养良好的品德,提高综合素质,完善人格品质,做一个符合时代需求的优秀大学生。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阅兵仪式,彰显了中国的大国力量和中国军民的团结一心。当代中国正站在世界的强手之林,正需要你们90后在四年学有所成之后撑起一片蓝天,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科德学院将给你们插上梦想的翅膀,让你们每位同学在面对成长时勇敢蜕变、自由翱翔,在祖国辽阔的版图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名誉顾问

HONORARY ADVISER

顾明远

名誉校长兼总顾问,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

教育家

中国比较教育学会会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主任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

欧阳中石

顾问,教授,博士生导师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

中央文史馆馆员

全国政协委员

学者,书法家,书法教育家

中国书法协会顾问

仲呈祥

顾问 ,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中国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学科评议召集人

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委

学校概况

General Introduction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

(学校代码13629)是经教育部批准实施本科层次学历教育的新型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学校招生列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计划,在全国3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在校生5000余人。

学校位于北京市大兴区,主校区占地近500亩,另自有1400余亩实习实践基地。学校已建成数字化校园,拥有设施先进的实验室、图书馆、运动场、剧场、体育馆、实验实训中心,建筑风格独特,校园环境优美。

学校设有艺术设计学院、传媒学院、演艺学院、国际文化学院,共开设48个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2016年在艺术设计学、会展经济与管理、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摄影、录音艺术、表演等21个专业及专业方向面向全国招生。

学校实行学年学分制管理。学习期满成绩合格者,颁发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颁发相应学士学位证书。

办学优势

Education Advantages

师资优势 ——队伍结构优化创新 名师云集

学校以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央美术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及国内外重点大学师资为依托,聘请了罗锦鳞、仲呈祥、杨永善、张仁里、赵之成、常莉、云贵彬、田培培、尚扬、董重恂、彭华竞、马龙(美国)、李仁淑(韩国)、冷冶夫等一批学者、艺术家在学校任职、授课和讲学。目前学校专职专任教师220人,80%以上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且主要来自前述一流大学。

学科优势 ——多艺术学科交叉融合 专家咨询 教学督导

学校以多门艺术学科交叉融合为突破口,设置艺术设计学、会展经济与管理、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摄影、录音艺术、表演等七大专业,形成了艺术与现代传媒、数字创意产业紧密融合的专业群,凸显艺术学门类的学科优势。与此同时,通过借助“教育教学咨询与督导委员会”的平台,充分依托中央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一流艺术类大学的优质资源,联合中影集团、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等知名企业,对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认真加以论证和设计,成为学校的又一大亮点,使学校的定位和发展目标得以全面显现。

实践优势 ——一流的实习实践基地 强化应用能力的培养

学校与中央新影集团、国家大剧院、国展中心、798艺术中心、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等百余家校外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联手打造一批一流的、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实习实践基地,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区域优势 ——学校位于北京 具有培养和就业的广阔平台

学校位于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密集区,以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星光影视城等为实践基地,区域内文化产业发达,特色明显,就业前景广阔。

国际化优势 ——国外教学实践课程 纳入学分管理

自2010年起,根据培养方案及课程安排,全校学生都要完成一次在国外院校及企业实习实践的学习过程。目前已在美国纽约电影学院、加州艺术学院等高校建立了海外实习基地,每年安排千名以上学生参加国外教学实践活动。

名师云集

Renown Scholars & Teachers

艺术设计学院

王甦英 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教授。曾任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

董重恂 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美术专业学科带头人,曾任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担任高等学校“十一五”规划教材主编。

杨永善 客座教授

博士生导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客座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委员,中国陶瓷艺术家协会副主任。

尚扬 客座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客座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现代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曾任湖北美术学院副院长。

刘大可 客座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客座教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处处长、会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博士后,教授。兼任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与展览委员会主任。

李中扬 客座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客座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省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担任高等学校“十一五”规划教材和精品教材主编。

潘强 客座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客座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术设计系主任。油画作品和设计作品屡次在国内外展出并获奖。所著《色彩构成教学与应用》、《平面构成教学与应用》、《装饰色彩教学与应用》等作品获北京市精品教材奖。

张彪 客座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客座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负责人,教授。2006年指导研究生参加“中国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环境设施概念设计大赛”获得提名奖。

彭华竞 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主任,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客座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连续六年获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

马龙 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教授。美籍华人,名列剑桥国际名人录,全球名人全录。法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国国际文化艺术协会创会人,每年在巴黎卢浮宫展出其独特的“浪漫写实风格”作品,曾多次获国际大奖。

朱小平 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教授,画家。曾任天津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主任、环境艺术设计系主任,美术设计与创作研究所所长。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有特殊贡献专家政府津贴。

王金麟 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系主任、教授,中国会展教育联合会常务理事,天津市政府会展资金项目评审专家。曾聘为中国商业联合会有关重点规划课题起草专家。《2013北京会展业发展报告》撰写人之一,专著《展示设计》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李维立 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教授,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英国诺桑比亚大学高级访问学者。荣获全国百名优秀室内建筑师荣誉称号。重点规划教材项目主持人、主编。省市级精品课主讲人。

章锦荣 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原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艺术设计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设计艺术学学科带头人。

张福生 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美术学专业博士。主要从事会展专业的课程教学和科研工作。公开26篇,联合主编教材1部,参编教材4部,指导学生参加《台湾时报》“金犊奖”比赛,获优选奖。

冯广贺 博士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教师,美术学专业博士。在《光明日报》、《书法研究》、《中国书法》等核心刊物及其他论文集十余篇。获“教学优秀奖”、“陈伟南教学奖”。

郭永久 博士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建筑景观艺术系副主任。主要从事室内设计、建筑设计与园林景观设计工作。

传媒学院

云贵彬 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传媒学院院长,教授。现任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项目评审专家库成员,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传媒学院院长。出版和发表新闻传播学、语言文学等专著七部、论文数十篇。

钟越 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编导。由其编导的电视音乐片《草原的儿子—腾格尔》荣获“星光奖”三等奖;电视文艺晚会《同一片蓝天》荣获“金童奖”一等奖。

李志 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传媒学院副院长,心理学教授。主要著作有《学校心理教育基础理论与技术》、《销售心理学基础》。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研究报告40多篇。

高峰 客座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顾问及客座教授。原中央电视台副台长、中央新影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中央新影电视艺术研究院院长。

姜飞 客座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传播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李颖 播音指导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传媒学院教授。辽宁人民广播电台播音组副组长、辽宁省播音研究会秘书长,辽宁省电视播音主持学会常务理事。沈阳朗诵研究会副会长、辽宁大学客座教授。

鲁晓晨 高级编辑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传媒学院教授。原辽宁广播电视台高级编辑(二级),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有多篇新闻作品分获中国新闻奖、中国广播奖和中国影视报刊奖。

于琪林 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传媒学院教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曾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校教授摄影课程。曾出版《实用摄影》、《照相机与镜头》和《摄影技术教程》书籍。

刘瑞芳 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系副主任,普通话水平测试员。主要讲授课程有《语音发声》、《播音创作基础》、《新媒体节目主持》。

张炜 副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传媒学院影视传播系主任,中国传媒大学“长江学者”科研团队成员。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组委会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王大鹏 博士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传媒学院摄影系副主任,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博士。曾在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青岛电视台、石家庄电视台任编导、摄像。

郑伟 博士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系副主任。曾获十一届齐越朗诵艺术节暨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朗诵大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曾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担任音乐类节目主持人。

吕学武 客座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客座教授。中国教育电视台副台长,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李岭涛 客座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客座教授。北京电视台副台长。中国广播影视大奖评委,中国传媒大学传媒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市优秀新闻工作者。2007年被评为全国广播电视理论工作者“十佳”。

唐东平 客座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客座教授。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教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会员,中国感光技术研究学会会员,中国影视音像交流协会会员。

应红 客座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客座教授。编导。中央新影电视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央电视台资深策划、节目制作人。曾任央视品牌《夕阳红》栏目主编。曾多次获得全国社教节目和“星光杯”等奖项。

赵捷 客座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客座教授。编导。中央新影集团副总裁。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纪录片工作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时间 客座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客座教授。编导。中央新影集团总裁助理、副总编辑、中央新影电视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

冷冶夫 客座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纪录片研究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传媒大学等多所高校客座教授,《凤凰卫视》中文台节目策划人,全国百优电视工作者。

张恒 客座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客座教授。北京电视台影视中心主任,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生导师,高级编辑。专题片《帮助未来》获得中央电视台国际儿童节纪实节目类二等奖;1997年《北京新闻》编排获中国电视新闻奖一等奖。

金铁木 客座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客座教授。中央电视台导演。大型纪录片《复活的军团》、《玄奘》编导,曾执导大型文化史诗电影《圆明园》、《大明宫》等。

李洪魁 客座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广电协会纪录片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央新影电视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纪录片《迁徙的人》、《新中国教育纪事》导演、制片人,电视剧《戈壁母亲》总策划。

冷淞 客座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新闻与传播研究所青年学者。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博士,国家广电总局人才中心、中央电视台、中国传媒大学特聘教师。

演艺学院

罗锦鳞 教授

博士生导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演艺学院院长,教授。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导演艺术家,我国古希腊戏剧专家,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曾任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导演系主任。

田培培 教授

博士生导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演艺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首都师范大学舞蹈系系主任。教育部艺术教育舞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韩国祥明大学特聘教授,中国舞蹈家协会理事。

李仁淑(韩国) 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演艺学院副院长,教授。韩国梨花女子大学韩国舞蹈硕士。曾任韩国舟城大学艺术体能系主任等。

赵之成 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演艺学院教授,歌舞剧表演专业学科带头人。中央戏剧学院教授,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表演学会会员。培养出姜文、吕丽萍、丛珊、李亚鹏、戴玉强等优秀演员。

陈刚 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演艺学院教授。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导演、编剧、演员。曾任中国煤矿文工团话剧团团长。

常莉 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演艺学院教授。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教授,导演,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主要导演作品有《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山中有座小庙》、《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曾经培养的学生有章子怡、刘烨等。

麻淑云 教授

博士生导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演艺学院教授。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教授,研究生教研室主任。中央戏剧学院学术评审专家。曾以高级访问学者的资格,受国家教委派遣,赴日研究日本戏剧。

高作民 副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演艺学院副教授。曾任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表演系主任,主要教授二胡、合奏课。曾出访法国介绍并演奏二胡、古筝、古琴等。

王丽娜 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演艺学院教授。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教授。1987年荣获“北京市教书育人先进工作者”称号。

刘毓玲 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演艺学院教授。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教授。

张仁里 客座教授

博士生导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客座教授。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教授,曾任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从事表演教学工作40余年,培养出姜文、吕丽萍、刘斌、丛珊、岳红等一批演员。

关瀛 客座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客座教授。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教授。先后荣获中央戏剧学院颁发的“教学奖”、“德艺双馨”等荣誉奖项。1998年获得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首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称号。

林洪桐 客座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客座教授。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教授,电影编剧,导演。曾任北京电影学院院务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副会长,青年电影制片厂导演及艺术顾问等职。

刘诗兵 客座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客座教授。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教授,中国电影表演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国际文化学院

王志 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国际文化学院院长,教授,首都师范大学英语部教授,心理语言学博士。美国密西根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曾主持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两次。主持编写的“应用型大学英语系列教材”获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

邱珂 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国际文化学院副院长,教授。曾任国办高校社会科学部主任。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市政府管理专家。近年来在省级以上刊物和出版社发表著述150多万字,其著作曾获得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黄煜 博士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教师,文学博士。发表《〈容斋随笔〉中的白居易》、《〈四库全书总目〉与阁书提要差异情形及其原因之考察》、《唐大诏令集类目小议》等多篇论文。荣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

Samuel Jamal Dunston II

外籍教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教师。来自美国,毕业于美国Oberlin College(欧柏林大学)教育学专业,掌握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阿拉伯语等多种语言,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Erin Rose Strong

外籍教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教师。来自新西兰,毕业于新西兰Waikato Institute of Technolog(怀卡托理工学院)媒体艺术专业。具有丰富的英语教学经验。

Sarah Alynne Chestnut

外籍教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教师。来自美国,毕业于美国Drake University(德雷克大学)新闻与大众传播专业。具有丰富的专业从业经验。

Daniel Joel

外籍教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教师。来自美国,毕业于美国grove city college(格洛夫城市学院)金融学专业。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梁爱华 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教授,兼任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理学学士、硕士,管理学博士。

周瑛 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教授。先后发表国家和省级论文40多篇,主编教材15部,论著4部。担任河北省教师教育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精品课程《发展心理学》的主持人,教师教育高地品牌特色的负责人。四次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荣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优秀教师奖。

袁景华 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教授。曾为山东省中共党史研究会理事,中国现代史学会会员。

培养特色

Characteristics

当艺术学成为一级学科门类后,学校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专业面向更加精准;培养目标更为清晰;艺术化、精品化、国际化之特色更为鲜明。

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打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教育教学咨询与督导委员会”是由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院校的专家学者组成,通过咨询、论证、听课、评课为学校办学定位、发展方向和专业设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建议,为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支持,为学校营造不同艺术学科相互交叉融合的学术平台,使学校能够把握艺术前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凝练办学特色,开拓国际视野,提升学校品牌,保证了学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王德胜 教授

教育教学咨询与督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首都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

张育华 教授

教育教学咨询与督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传媒大学教务处处长。

穆德远 教授

教育教学咨询与督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电影学院教务处处长。

王晓琳 教授

教育教学咨询与督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助理兼教务处处长。

刘大可 教授

教育教学咨询与督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处处长。

张娜

教育教学咨询与督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央戏剧学院教务处处长。

推进多规格、多类型、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应对多元化社会需求

”名师第一堂课”激励大一新生

为使新生对大学的学习生活和所学专业有更深的理解及认识,帮助学生尽快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确定发展的目标,学校每年为新生开设“名师第一堂课”。来自首都师范大学、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等高校的教授和来自中央电视台、中央新影集团等单位的专家们,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开设及就业方向等为学生做详尽的专业知识拓展,针对各个专业进行整体介绍,使学生对整个专业领域能有所了解,认识该专业在相关领域的地位和意义,以及前沿的发展动态,使学生树立成功信念。

名人名家进校园

为了营造浓厚学术氛围,提高广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领略名师风采,开阔学生视野,引导学生了解专业发展前沿,明确学习方向,学校于2011年9月开始推出了“名人名家进校园”活动,姜昆、瞿颖、赵普、鲁健、朱旭等多位名人名家走进科德学院讲学,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与社会影响。

走出国门,开设国际课堂,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一、国际合作与交流整体介绍

学校坚持走“艺术化、精品化、国际化”的办学之路,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扩大对外交流的渠道与途径,探索与国外高校联合培养学生的新模式。目前已与美国、加拿大、韩国、英国、澳大利亚、波兰、泰国等国家的多所高校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促进并推进中外联合培养项目、国外短期学习项目、国外实习项目、毕业生出国深造等项目的开展,使受益学生逐年增加。每年通过校际互访、师生交流、短期学习或实习等项目的开展,不断促进学校的国际化办学水平。

自2010级起,根据培养方案的课程安排,全校学生都要完成一次在国外院校或企业实习实践的学习过程。赴外实习活动是学校对应用型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探索,以国际化视角,创新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学生通过体验式学习,在享受优质国际化教学资源的同时,将中外文化艺术交融、碰撞,实现艺术思维的创新和专业素养的进一步提升。

二、研究生项目介绍

科德学院在坚持走全员国际化办学之路的同时,与众多国外高校进行深度的交流与合作。凡科德学院学生在我校进行本科学习同时可自主选择进行专业语言(如:英语、韩语等)的培训,经考核申请合格之后在合作院校继续攻读研究生,其形式包括:“3+1+2”、“4+2”、“3+1+1”等。

海外国际课堂

搭建海外教学实践平台 培养应用型艺术人才

学校通过搭建海外教学实践平台,以国际化视野对创新应用型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做出重要探索,通过借鉴国外高校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授课方式、实践方式等,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是学校“艺术化、精品化、国际化”特色之路的重要举措。2012年,学校的“搭建海外教学实践平台、培养应用型人才”荣获了“第七届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赴美实习实践

学校在美国纽约电影学院环球影城校区、加州艺术学院橙县校区等知名艺术院校建立了海外实习基地,截止2015年,已有三十六批赴美实习团,共计四千多名师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标志着科德学院的国际化办学已经趋于成熟化、常态化。自2015级在赴美国洛杉矶行程中将新开辟西海岸旧金山一线。

1、树立实践教育理念,开创应用型人才培养国际化探索之路

海外教学实践就是学校培养国际化应用型艺术人才的重要途径,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们可以在好莱坞片场、环球影城学习到场景研究、试镜技巧、电影表演、摄影、电视制作、新媒体艺术、平面设计等艺术传媒类课程,接受国外教师的现场指导。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了创作思维和艺术灵感,有效地提升了专业素养。

2、促进中西文化艺术交流,增进友谊

赴美教学实践期间,学校还在美国举办“科德文化周”,利用专业特点,以音乐歌舞表演、艺术作品展示等形式,向美国师生传播中华文化艺术,展示大学生风采,增进中美文化交流和两国师生之间的友谊,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3、提升师生跨文化沟通能力,增进理解

海外教学实践活动期间,学生们还有机会前往盖蒂艺术中心、迪士尼音乐厅、环球影城、派拉蒙电影城、圣地亚哥等艺术中心、文化名城参观访问,享受艺术视觉盛宴,汲取先进设计理念,提升文化品位,为学生提供了促进国际交流、了解西方文化精髓、增进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和理解、学会相互尊重宽容、求同存异的平台。

赴加拿大实习实践

自2014年3月起,学校在赴美实习的基础上,开辟了赴加拿大实习实践活动和学期交流生项目。通过“大学课堂”、“移动课堂”、“实践课堂”有机的结合,使学生充分了解加拿大,学习多元文化。

短期实习实践:全体在校本科生均可报名参加,学生自由结合,3-4人成立创作团队,根据专业特点制定创作计划,在加拿大完成相关的创作任务。各创作团队的创作作品经审核通过后,学校给予一定的资助,可计入相应的学分。

交流生项目:在校本科生可申请报名进入加拿大一流大学维多利亚大学、皇家大学进行一学期的深入学习和生活。修满学分之后将获得相应大学颁发的结业证书,并根据在国外学习情况和平时表现颁发奖学金和荣誉证书。

赴韩国交流合作

我校与韩国多所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了进一步加强专业交流,自2011年起,我校与韩国清州大学达成协议,每年互派师生进行合作拍摄微电影,并组织开展中韩微电影创作论坛等活动。

启发创意、凝聚影像,搭建专业实践拓展平台,奠定就业大平台

紧抓机遇 推动教学改革新思路

由于微电影的“三微”(微时、微周期制作、微投资)特征、它已经成为学术研究的新领域、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和新媒体产业的新业态,是极其适合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而推广的实践形式。鉴于此,2012年4月,由科德学院发起,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银川市人民政府、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央新影集团、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文化信息协会、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联合主办,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承办的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正式启动,至今已成功举办四届。

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是倡导Confidence自信、Creativity创新、Community交流精神的大型微电影主题活动。具有国际性、学术性、专业性,旨在鼓励大学生和青年人用微电影的形式,探索多样化的原创影像,发掘优秀的短片创作人才,同时更是科德学院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重要途径之一,对推动学院教学改革,加深教师课业重塑,加强学生动手实践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整合高校资源 拓展国际化发展道路

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每年举办一届,自2012年至今,已经连续举办4届,共征集到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上海复旦大学、上海同济大学、上海戏剧学院、天津师范大学、厦门大学、黑龙江大学、成都大学、浙江大学、新西兰奥克兰理工大学、韩国清州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台湾传播学院、俄罗斯国立电影学院等百余所中外高校各类作品6525部。其中科德学院获奖作品60余部,并选送到法国巴黎青年短片节、英国万象电影节、半岛国际纪录片电影节等国际影展参展。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得到了包括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新浪网、搜狐网、腾讯网等各级电视台、报纸、杂志以及主流网络媒体的持续关注,近百家媒体为电影节呐喊助威。

探索应用型艺术类人才培养新模式

科德学院以探索应用型艺术类人才培养新模式为指导思想,通过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的举办,探索教学改革,着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国际视野,努力提高中国高校影视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2013年,科德学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合作建立的“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与实践基地”,立足于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的全球化跨文化创新工程的成果应用,联合国内外专家学者,为跨文化传播理论研究寻找创新模式,为中国文化的崛起提供跨理论支撑、人员培训和战略咨询。今年,为更好服务影视爱好者和青年导演,联动高校微电影创作资源,中国高校影视学会成立了微电影专业委员会,并将委员会的秘书处常设在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至此,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院校的老师和同学们,将以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微电影专业委员会为依托,以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为平台,开展多种多样的创作交流和研讨活动,将教学资源和创作资源有力结合,将微电影教育做大做深,让科德的学生在拍摄实践和国际交流合作中深入体会当今传媒产业的发展脉搏和国际潮流。

四、与中央新影集团合作项目介绍

中央新影集团于2010年经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批准成立,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和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作为骨干企业组建而成,是目前国内的纪录片、科教片制作基地。集团拥有丰富的纪录片、科教片资料资源,实力雄厚的制作班底,先进尖端的技术设备,专门制作政治、经济、文化、艺术、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电影、电视纪录片。

经友好协商,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与中央新影集团艺术研究院合作,在学校建设“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厂史暨中国新闻纪录片史料博物馆”,同时建立“影视节目制作人才培养基地”,共同开发培训课程,以产学结合的方式,边学习、边实践、边生产,面向在校大学生和电视台以及影视制作机构的专业人员开展培训。这也是学校关于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探索。中央新影集团作为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的实践基地2015年被批准为北京市高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艺术设计学院

School of Art & Design

2016年艺术设计学院将在“艺术设计学”和“会展经济与管理”等专业的7个专业方向招生。学院拥有一支由博士、硕士组成的,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专家、教授组成的专职教师队伍。同时聘请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等高校以及知名设计企业机构的教授、专家任教。

学院拥有电脑美术工作室、摄影实验室、影视后期制作实验室、动画艺术工作室、丝网实验室、陶艺工作室、环境装饰工程与材料实验室、平面印刷与包装工作室、金属与木工艺实验室和艺术设计展厅等教学设施。学院与一批国内外知名艺术设计产业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实践基地。每位学生都将在国外实习实践,课程纳入学分管理。

艺术设计学 视觉传达设计方向

学制四年 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遵循“厚基础、重创新、强实践、宽口径”教育理念,培养具有现代艺术设计思维和平面艺术设计理论基础,具有开拓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掌握书籍装帧设计与印刷、产品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网页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展示设计的知识与技能,同时兼修三维空间设计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广告策划、书籍装帧设计、标志设计、广告设计、软件设计基础(photoshop)、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现代平面设计史、商业摄影、图形创意思维与表现、展示设计、字体设计、编排设计。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平面设计公司、广告公司、新闻出版单位、文化传媒公司、网络公司、教育或培训机构等,从事项目策划及品牌管理、书籍装帧、包装设计、平面媒体、广告设计工作。

艺术设计学 环境艺术设计方向

学制四年 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现代艺术设计思维与表现技能,系统地理解环境艺术设计方面理论知识,掌握室内与公共空间设计环节和运作模式,具有开拓创新和团队精神,胜任家具设计、居室空间设计、展示设计、公共空间、园林设计等领域工作,能够从事设计管理、施工及后期服务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家具设计、店面设计、居室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酒店设计、软件设计基础(3dmax)、展示空间设计、公共空间设计、照明设计、园林设计。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以在装饰装潢设计公司、建筑房地产企业、园林景观工程公司、教育或培训机构、市政管理部门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环境艺术设计、项目预算、项目组织策划和管理等工作。

艺术设计学 建筑景观艺术设计方向

学制四年 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现代建筑景观艺术设计思维与理念,掌握中外建筑艺术特征和造型特色,深刻了解造型结构与装饰特征的关系,具备建筑是一切艺术载体本源的设计思想,胜任建筑造型和装饰设计工作,能够从事城市花园设计、街心广场设计、商业步行街设计以及设计管理、施工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中外建筑史、设计美学、建筑初步、园林设计、别墅设计、软件设计基础(3dmax)、房屋构造、城市花园设计、街心广场设计、城市街景设计、建筑预算、人机工程学、建筑照明设计、建筑材料与工程、建筑施工图。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建筑景观艺术装饰公司、建筑艺术设计院、建筑景观艺术设计事务所,以及房地产企业、城市建筑景观规划设计管理部门、职业培训部门工作。

艺术设计学 影视与舞台美术设计方向

学制四年 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养,掌握影视与舞台美术理论与设计技能,能够从事影视场景设计、戏剧舞台设计、电视演播场景设计、影视虚拟空间设计、影视特效设计、电视频道包装设计、影视与舞台人物造型及形象设计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中外美术史、中外电影史、视频剪辑基础、视听语言、影视人物造型设计、分镜头画面设计、演播场景设计、影视场景设计、舞台美术设计、电视栏目包装、影视特效设计、道具设计。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电视台、影视制作中心、影视剧组、戏剧院团、传媒文化公司、影视广告文化传播公司等单位从事专业设计及管理工作。

艺术设计学 新媒体艺术方向

学制四年 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数字艺术修养;系统的掌握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具有网络媒体制作、交互应用设计、数码视频编辑、游戏设计、动画设计与制作、影视美术设计、漫画插画、概念图设计的知识与技能;具备较高的美术鉴赏和艺术修养。能够从事新媒体艺术设计、影视创作与编导、动画设计与制作、影视后期编辑及影视特效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

设计素描、色彩、新媒体艺术概论、影视艺术美学、图形图像学基础、视听语言、影视创作基础等课程、影视特效设计与制作、三维图形设计、微电影创作与制作、游戏设计与制作、动画设计与制作、跨媒体交互设计、数字影视合成技术、影视后期剪辑等课程、原创短片制作、频道包装设计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网络公司、电视台、数字影视制作公司、新媒体广告公司、动画公司、游戏公司、新媒体艺术培训机构、互动娱乐公司、电视频道包装部门、新闻出版单位等工作。

艺术设计学 展示设计与策划方向

学制四年 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现代各种展示设计能力和展示活动策划的技能,全面达到适应新常态发展的人才需求和就业,并适应在社会的文化展览部门、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种设计公司、商业部门中从事设计与策划的工作,本专业适应社会需求广泛而且能让同学们全面掌握知识与技术,培养与时俱进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各种展示设计中的会展设计、广告设计、标志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祯设计、软件设计基础等设计课程和展示创意与策划、会展文案、展示材料应用、展示道具与工艺、文化创意产业概论、会展营销技术、会展法规、会议策划、商业摄影等策划与理论课程。

就业方向

该专业能全面适应社会各种岗位的需求,毕业生可在各种文化策划机构、会展场馆和各种会展机构、广告设计公司、各商业团体、教育培训机构、新闻出版单位、企业文化产业开发部门、各机关事业单位从事文化宣传等工作。

会展经济与管理 策划与经营

学制四年 管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会展策划与经营的现代思维和创新能力,掌握会展创意与策划的技能,具备会展总体设计、会展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知识,以及协调管理能力,能够在大型展览中心、会展企业、会展创业协会、政府管理部门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会议、展览、大型活动的策划、设计与经营管理方面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专业导向概论、会展展览策划与文案、会展营销、会展法规、会展创意与策划、展示道具与工艺、展示工程设计、文化创意产业概论、标志设计、展示设计、会展文案、会展营销技术、会展实物管理。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会展机构、企事业单位、旅游公司、酒店、会展中心以及赛事活动场馆,从事会展策划、会展管理、会展总体设计、展品物流、展品贸易及展示广告等工作。

传媒学院

School of Public Communication and Mass Media

2016年传媒学院将在广播电视编导、录音艺术、播音与主持艺术、摄影等4个专业的8个专业方向招生。学院现有优秀教师50名。学院拥有数间电视演播室、摄录实验室、后期编辑室等实践场所,并依靠北京传媒业发达集中的区域优势,与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动漫基地、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星光影视城、中影集团等企事业单位或艺术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学生学习期间由专业教师带队赴实习基地现场教学,指导学生将课堂中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实际工作的运作之中,为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推动学生顺利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学院还会不定期组织学生赴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地实习,摄录、制作节目。同时,学院学生每年均有机会赴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国家实践实习,接触世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实践中对现行各类传媒理论加强认识,对影视制作增强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拓展他们的就业渠道。

广播电视编导 文艺编导方向

学制四年 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较高的传媒职业道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良好的艺术创作能力,具备广播影视文艺节目策划、编导、摄影、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能够适应广播影视传媒机构及企事业单位文化宣传部门需求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广播电视艺术学、视听语言、摄影基础、录音技术、综艺节目策划与推广、电视节目编辑制作、影视表演、电视节目导播、影视导演创作等课程。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各级电台、电视台、企事业单位、各类文化部门、网络媒体系统从事广播、电视综艺节目编导、大型文艺节目活动的设计、组织、策划、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从事其他各类文艺活动的策划和管理工作。

广播电视编导 新闻编导方向

学制四年 艺术学学士学位

美术教师德育工作计划篇2

时间一晃而过,我们的工作又将迎来新的进步,是时候开始制定工作计划了。工作计划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任老师教育工作计划书面版2022,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科任老师教育工作计划1一、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文体活动

增强学生的体质,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培养学生团队意识。通过学生的参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荣誉感,使学生树立不畏艰难,奋勇拼搏的精神。

二、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大学生思想相对中学生成熟、独立,所以单纯的思想理论教育,往往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反而有说教的嫌疑,但是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的工作。我计划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从三方面来开展

一是利用班会,从小的事情,身边的事情,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爱国主义情怀;

另一方面,我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有关学生促膝谈心,及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尤其是对思想、情绪不稳定,有激进倾向的学生,要多次进行谈心。一些积极上进的学生,则鼓励他们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再一方面是充分利用周报表和月报表,认真做好学生的操行评分,以此来约束和考核学生。

三、加强班级日常管理

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配合学院、系上,认真完成学院和系上布置的各项工作。在工作中,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让学生自主管理班级。做好班委和团支部的分工工作,并注意培养和考核班颁布。同时,作好突发事件的预防工作,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特别加强对学生考勤、晚上外出的管理,一经发现违纪,严肃处理。对典型的违规事例,触犯原则的行为要加大力度处理。

四、拓展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充分利用学院、分院、各部门、老师和社会的各种资源,让学生多参加相关活动,在培训中学到知识,在实际操作中得到体验,在精彩的演讲中受到启发。

五、狠抓班级学风

学生进入第二学期,人头熟了,地头熟了,刚进校的凌云壮志已经被磨平了,这学期是学生在学习上的一个转折期,转变得好的能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学有所获,转变得不好的,可能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我在班周会上要次次强调,对学有余力的同学要引导其获取更广泛和更深入的知识,对一般学生要注意鼓励和督促,对成绩差的'学生要找原因,尽限度让其心思放在学习上。继续以寝室为学习单位,同学中互帮互助,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晚自习中开展主题活动,让知识在沟通和交流中被接受和熟悉,乃至升华为一种意识和行为。

六、注重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心理素质教育在大学生中越来越重要,由于生理、心理因素方面的影响,由于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和沉重的学业负担等社会因素的影响,有可能不少学生会产生焦虑、冷漠、恐惧、猜疑、抑郁、自卑、嫉妒等心理障碍。这就对班主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在心理素质教育中能即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抓住时机,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排忧解难。同时注意加强心理委员的教育和辅导,让心理委员切实开展好工作,我要和心理委员常常联系,通过他来了解班上。

七、注重学生寝室文化建设

学生寝室是学生大学生活的缩影,让他们把寝室当成第二个家,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形成积极向上的寝室文化。特别是把上学期做得好的几个寝室要继续保持,争取在这学期能更上层楼。积极响应分院号召,把寝室卫生天天9分做为一种达标标准。

科任老师教育工作计划2一、师德方面

(一)向身边的'同志学习向身边的一实验老师学习学习他们永不满足的钻研态度;无私奉献的工作精神;与时惧进的创新意识;爱生如子的崇高品质;认真踏实的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规范教育行为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树立教师威信。详细了解学校制度,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规范和要求。长期坚持,力求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

(二)德育方面本学期德育工作以构建魅力德育为目标,以行为习惯养成和法制安全教育为重点,力争通过德育目标的优化,德育内容的细化、德育工作的长抓不懈,从而在德育实效上有所突破,最终能培养出具有我院特色的、让家长和社会满意的魅力学生。

1、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

做到因材施教。

2、发挥我的特长,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去喜欢信息技术,热爱信息技术。

二、教学方面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其次是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追求简洁明了,克服以往教学中存在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教研方面

1、积极实施学院教学改革,采取模块化教学方式——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本学期中,在教学中我将对教材要认真分析,整合个工作流程模块,运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认真设计每一节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各种实际操作能力,并及时对每节课进行反思,同时争取本年度能有1—2篇较高质量的教学论文在省级以上期刊交流或获奖。

2、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

从教育科研过程上来看,参与教育科研就是教师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过程。比如,课题的确定、论证,研究的实施,报告的撰写,无不需要广泛地学习多种理论,在这样的主动学习中,教师水平的提高是飞跃式的。这样的教科研活动长期开展下去,可使教师的整体素质都得到提升。在本学期里我将自主寻找与专业教学项目相关的实际问题,制定既有前瞻性和研究水准,又有具体措施的问题解决方案,并认真实施研究方案,以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同时更有利于自己专业课教学。同时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确立课题,作好笔记,及时反思。多读书、多积累,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及文学素养,更好的做好科研工作,及时把自己的文章感悟上传博客。

四、努力争取尽早完成研究生学习学业

使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理论知识更加系统和完善。

五、主要措施

1、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不断丰富自己,加强自身建设。

2、请领导、同行多听课、多指导,大胆实践,不断创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科任老师教育工作计划3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和本学期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完善科组建设,不断提高我校在艺术方面的教育水平、教学水平与活动水平,扎实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深入学习、探讨《学校美术工作条例》和《美术教学计划纲要》,以学生为本坚持改革、以教育创新为重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开展一系列符合实际的、面向全体学生的美术类活动,使每一位学生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有所得、有所获,推动学校艺术工作的整体发展,利用学校周边的地理环境的特点,形成鲜明的美术教学特色。

二、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美术兴趣。

2、引导学生如何独立学习,独立完成。

3、诱发学生的情感。

4、发展学生思维。

5、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式

学生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和需求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先决条件,所以首先做好对学生的兴趣激发和兴趣培养工作。我们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如何去学。在课堂上也常用游戏的方式阻止学生进行联系,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同事也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正热爱。创造平等和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和教学环境,这样做学生就会在课堂教学中有一种安全感,敢于发表意见,自由想象和创造,愉快热情的戏曲知识,发展能力和形成人格

四、高质量的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新教材,认真备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充分贯彻课改精神,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提高课堂效率。

2、认真贯彻落实《美术室的使用管理制度》,要求做到爱美术室的每样器材,画具的摆放整齐,学期末做好美术室的教具、画具清点、财产登记工作,做到学校财产不流失。

科任老师教育工作计划4美术教学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美术教学,可以顺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审美情趣认、知能力。接县教育局通知,将我校美术教学工作汇报如下:

一、美术教师师资及配备情况

塘沟中学共有13个班级,共配备在岗专职教师一人,担任日常美术教学及课外兴趣小组辅导工作,教师为本科学历,职称中二。

二、美术教材使用及课外教学资源开发情况

美术教材是美术课程内容的主要载体,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我校的教材为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循环使用。新课改以来,现在的教材无论形式上还是在呈现的形式上,都与过去的美术教材有着明显的不同。这就要求教师要更加准确的把握教材,认真备课。当然,我们不能满足于美术课堂教学生成资源的开发利用,我们还要把眼光投向课堂外更广阔的世界,包括校园内、校园外的可被利用于美术教育的各种信息、设施、条件及自然资源。

三、配套美术教学设施设备配备情况

由于我校校区合并特殊情况,美术室代建,配有多媒体教室、图书室。合理利用多媒体等可以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提高美术素养。

四、美术兴趣组开展情况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选取初一、初二对美术有兴趣的同学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发展学生特长的同时提高美术素养。在活动中充分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大胆去实践,动手制作,让他们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接受实际锻炼,培养和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聪明才智。指导老师只是组织者,只在知识和技术上起指导作用。

五、美术教研工作开展情况

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美术课学校安排每周每班一节,这对于学生来讲是很重要的一节课。对老师来讲是比较难上的一节课。所以怎么上好每节课对老师对学生都是很关键的。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外,还通过上网以及制定一些美术书刊查找相关材料。

在美术教学工作中也会面临一些问题。我校为农村中学,资源不充足。就美术学科教学而言,存在着严重的差异,尤其表现在部分学生的美术基础技能较差制约着综合能力的发展。同一班级在同样的教学学习条件下也会形成一定的差异。有的同学天生爱好美术,在自身兴趣的激发下,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美术素养自然会提高很快;而有些学生或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对美术不够重视,缺乏一定的兴趣爱好,差异的存在也就不足为奇。在以后的美术教学工作中应注意通过美术欣赏教学激发与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适当自主开发一些教学内容。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在课堂教学以及课外辅导中对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进行辅导,让这些学生与大家共同进步。

科任老师教育工作计划5愉快的寒假生活结束了,我又重新投入到紧张而有好处的教学工作中。作为一名教师,我是快乐的,因为我又回到了我所挚爱的孩子们中间。个性是我今年从事的是二年级的工作,应对新的工作,我感到了一丝压力。它会促使我不断前进,从不同的方面完善自己,使自己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一、坚持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身政治思想素质。

坚持以党的思想理论为指导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现学生的发展。制定严格的政治学习计划,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让自身水平得以不断提高,完善自身的政治素质。

二、透过不同的途径学习和提高,以加强自身业务素质。

教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业务素质,重视继续学习。个性是教学理论的学习,有助于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不断地充实自己,加强理论学习的步伐,并以多种形式做好笔记,重视回顾、反思,以寻求教育教学的途径。此刻,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是知识更新速度最快的时代,只有不断地更新、充实自己,只有不断地加强工作、教学上的交流,才能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并且设置学习计划,循序渐进,稳中提高,逐步发展和完善,为教育教学服务。

三、重视教学过程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只有创造性地工作,才能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尤其是在一年级的教学中,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潜力。只有切实抓好教学这一中心环节,才能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为此,在新学期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来指导课堂教学,结合学生的身心规律,创造性地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同中求异,静中求变,开创一切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环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四、重视参加教改教研活动的开展,在活动中锻炼提高自己的综合潜力。

教改教研活动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是教育的生命力,也是提高自身素质的一大关键。我决心要做一名发展型、创新型的教师,坚持以教研为先导,加强科研兴教的步伐,全力投入现有的教研专题的研究中,在研究中充实提高,努力是自己的教科研水平有必须的提高,并用心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活动,为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教学中,我努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创设条件,进行教学的改革。同时,申报的识字综合化的课题得到了区级立项。

美术教师德育工作计划篇3

20xx年度幼儿园校本培训计划范文(一)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学习贯彻xx大精神为动力,以现代化教育观念为指导,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为主线,注重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突出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与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形成实、活、新为特征的教学氛围,通过教学实践,加强教师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认识理解。

二、工作思路

幼儿教师是幼儿园教学中的骨干力量,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生力军。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因此,我园对教师的培训所采取的培训策略是: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迅速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中心,全面培养,以达到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目的。

三、培训过程与成效

适应21世纪教育发展需要的幼儿教师,是高素质的幼儿教师,对她们的培养应当是全方位的培养。因此在培训前,首先制定了较为全面的培训计划,使教师能在培训中得到全面的提高,有了可靠的保证。

1、开展生动的师德教育活动,加强师德建设。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xx大精神,学习贯彻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高教师以德治教的自觉性。力争形成爱生敬业、乐于奉献、团结协作、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同时,并认真的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法规,经常组织教师进行思想汇报、交流和座谈会,净化教师的思想和言行,坚决杜绝做有损师德的事。同时,提高教师的安全意识,有高度的责任感,教师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身正为范,用实际行动去赢得社会的赞誉,家长的尊敬和信赖。

2、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认真组织好教师的业务学习。

我园围绕中心园开展的各种评比活动,大力发挥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经常开展课研和课改活动,重在深入研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要求教师设计一份体现《纲要》精神的活动方案,写一份渗透《纲要》精神的有关论文,举办一次谈《纲要》座谈会。开学初,要求教师制定好自我培训计划。一周安排一次作为教师基本功练功日,一学期安排一次基本功竞赛,认真组织教师之间的教学研究活动。要求骨干教师上好示范课,青年教师每月上好一节教学研究课,35周岁以上的一学期上好两节研究课。园领导听课不少于30节,教师不少于20节。在教学过程中,侧重幼儿兴趣的培养、能力的提高、环境的创设、材料的准备及良好习惯的养成,努力提高保教质量。

3、围绕课题“培养幼儿关心他人”,搞好课题研究培训工作。

本学期,我们组织教师认真研究、实践、总结,上好课题研究课,写好有关论文,收集整理好各种材料,为下半年充分做好接替的准备,并发挥教研组的作用。双周二是作为教研组活动日,各教研组做到有计划、内容,有总结。切实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意识,定期检查教师的备课。

四、全面总结,完善思路,形成体系

我们知道课程化的培训工作方式还刚刚开始,我们有计划的培训与一些应急工作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各类培训内容的衔接落实上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思考,怎样才能有效解决以上问题,仍需要我们不断实践不断探索,才能使各类培训最终形成课程化体系。

总之,教师培训是我园的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不断努力,不断探索,每个教师都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树立生命不息教研不止的思想。

20xx年度幼儿园校本培训计划范文(二)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教育部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探索有效提高教师素质的校本培训模式、方法,坚持注重实效,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的优势和功能,营造有利全体教师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使校本培训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

二、培训内容

1、主要培训内容:美术

美术作为幼儿园的特色,是我园将一直开展的课程,需要教师在美术方面有一定的素养,并能拥有从事美术教育教学的能力。

2、其他:弹唱、说课等专业技能培训

幼儿园教师不仅需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对专业基本功也有要求,弹唱跳画是每个教师都必须具备的技能。

三、培训目标

1、帮助教师提高美术素养,提高教师筛选资源、选择教材、设计方案和指导教学的能力;

2、帮助教师拓宽知识面,扎实基本功,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达到共同成长。

四、培训形式

1、自主学习:通过教师业余时间阅读美术领域的书籍,积累相关知识,从而让教师进行自我思考,做一个思考型的教师。

2、集体学习:组织教师聆听相关讲座,通过体验、操作式的练习,感受美术活动的多样化。

3、集体研讨学习:以幼儿园教研组为主阵地,开展教学专题研究活动,制定系统性的美术领域探讨项目,并在每月完成两项研讨活动。此外,以年级组为支撑,结合年龄段开展相关讨论学习活动。

4、活动观摩与展示:派遣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并反馈,将好的理念与做法进行分享,取长补短。此外,在园内采用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组织教师开展美术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幼儿园要坚持以园本为原则,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以幼儿园发展为本,实现培训后能提高全体教师的素质,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坚持以人为本,从教师的实际出发,使教师们得到发展与提高。我园师训组将结合计划,完成相关工作,将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20xx年度幼儿园校本培训计划范文(三)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

培训目标:

本学年我们将针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县中小学(幼儿园)校本培训管理细则》和《县教育局中小学教师学科素养提升行动实施细则》结合幼儿园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1、以“小课题”研究为基础,提高教师驾驭教材和教学反思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课题研究注重过程化。教研组长要加强教育科研管理,统筹安排有关课题的研究工作。要定期举办学习讲座,提高教育科研理论水平。各课题要根据制订的计划切实有效地展开讨论研究工作,注意资料的积累归档,并不断总结经验,撰写教研文章,鼓励教师参加县教学论文、案例评比及向教育刊物投稿。2)课题研究讲求实效性。根据学校已经形成的《教研制度》等规定,教研组长要加强对各课题的管理,与教师在研究中平等对话、共同研究案例、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参与整个研究过程。教师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教学研讨、交流、反思活动,自觉探索课堂教学规律,重视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在研究和反思中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2、以远程教育为平台,提高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充分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电教室的远程教育进行课堂教学,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做到用好电教设备,管好电教设备,使其为课堂教学服务。

3、以“说、听、评”三位一体教研活动为载体,强力实施优化课堂结构教学工作。以教学中的问题或困惑为研究内容,确立一个教研主题进行研究,组内每人围绕主题上公开课,通过说课、听课、评课等多种形式展开讨论,谈自己的想法、看法,集思广益达到同伴互助、共同提高。

培训重点:

1、开展以“健康领域”为主要内容的全园性教学教研活动,尝试构建适合本园的园本课程。坚持理论引领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纲要》和《细则》《健康领域目标》为指导,加强幼儿园课程及相关的理论的学习,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发展观,尝试建立适合本园的园本课程。

2、明确目标,确定计划,积极配合开展“小问题”研究活动。教研工作要力求"备课、说课、上课、评课"四环节完整和圆满。“小问题”研讨活动,几乎每周都有小课题活动、内容以每周教研计划为准、课题题目以计划为准;并制定相关的活动计划,每次活动后要做好相应的活动记录,整理好活动的原始资料并装订,及时总结活动的效果并及时反馈以便整改。必要的时候及时归档。

3、有计划地开展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的业务指导和培养,分层次分内容对20xx年以上的骨干教师进行《幼儿园教师成长问题研究》学习;20xx年以下的新老师进行《浙江省保教指南》学习;园教研组对3年以内的新教师实施跟踪听课,重点做好教学常规工作的指导。

4、加强学习,转变观念,不断充实现代教育理论,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具体要求为:读、研、写、评,“读”即积极开展教师读书活动,丰富教师的教育教学信息量,在读的过程中,写好教育理论业务笔记,尤其是教学随笔和心得体会。组织开展各项竞赛评比活动,积极参加市、县、区级各类竞赛。力争在市、县教学、案例、论文等各类比赛有5-10名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二、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

(一)培训主要内容:

1、针对全园教师:《教师外出学习经验交流》、《先进教师经验交流》;专题讲座活动《心理健康》《信息技术》《教育科研:课题》;专题研讨活动《德育工作:》、专题研讨活动《幼儿健康领域活动指导》《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研读等。

2、骨干教师:师徒结对、经验分享等

3、新教师:跟踪常规教学等;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教育实践的培训。

(二)培训形式:

集中培训;网上远程、QQ群活动;互听互评;经验交流、互动式探讨、圆桌式培训;老带新,师徒结对等培训形式的多样、新颖始终是一种途径,人人参与,从培训中收获到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的内容才是真正目的。

三、保障措施和预期效果

1、完善幼儿园园本培训制度,把园本培训以计分制度,鼓励老师参加,如把教师参加学习培训的情况与幼儿园每月、每学期的教学考核,年度考核、评优评先相挂钩,参培教师必须准时参加培训,无故迟到、早退、缺席者,不予计分。

2、根据教师自定的专业发展规划,以及幼儿园师资发展的规划,分层次培养各级骨干教师。

3、加强教研组建设,促进教研活动常规化,增强教研实效。各年级组每周一下午开展一次年级组教研活动,园领导采用蹲点的形式参与教研组的研讨活动,针对专题研究中的问题切实开展教研活动,让每一位教师在活动探讨中得到收获与启发,并做好详细的记录。

4、切实保证每月一次的大教研活动,通过研讨引领教师把握新理念,对问题作深入的剖析、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引导大家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

美术教师德育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高师;美术学;教师;职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0(c)-0000-00

1高师美术学专业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的现状

2011年《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将“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等美术专有特点加入到美术课程性质中,这说明美术课程的性质更加明确。同时,新课标针对以往美术教学大纲过于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等问题进行了改革,并注重美术课程的综合性和多样性拓展,将美术课程内容划分为 “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领域,根据学生年龄,又将该内容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样的课程内容既关注学生本身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与方法的体验中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面对基础教育的改革浪潮,高师只有及时调整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才能适应当下的基础美术教育。国家教委师范司2001年颁布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的规定,高校师范生的基本职业技能包括五大部分:教学技能、语言表达技能、文字书写及表达技能、现代教育技术以及班级管理能力。然而我国现行的高师美术学专业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有很多不完善之处。在实际教学中,高师美术学专业大多沿袭专业美术院校的教学模式。(如下表)

在高师美术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大方向影响下,美术师范生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学习美术专业知识上,我国美术学专业的专业课程远远高于世界许多国家的平均水平,而教育理论课程的比例微乎其微,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教育理论课程无外乎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法课,毫无新意!然而,有关新课改后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以及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策略纷纷出炉,因为没有落实到教材,所以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仍沿用老掉牙的内容。使得美术课堂如同走过场一样,仅存在形式,缺乏活力。因此,将现代教育的新成果补充到教学内容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发达国家,人们认识到美术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美国,在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比美国早了83天,这件事情极大的挫败了美国的嚣张气焰,究其原因,是两国科技人员艺术素质不同,导致美国空间技术的落后。文学方面:苏联有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车尔尼雪夫斯基等;音乐家中的柴可夫斯基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辈;美术方面,当时的巡回画派震惊世界如:列宾、列维坦、谢洛夫等。这一时期,美国只有德R塞和杰克―― 伦敦等少数作家,音乐家虽然也有拉赫玛尼诺夫。美术上寥寥无几,然而根据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美术最能开发人的空间智能。这样的文化艺术背景决定了苏联的文化艺术素质超过了美国人。因此经过《零点计划》几十年的研究,美国人在他们的师范教育中,教育类课程不仅课时比例大,而且还开设门类众多的美术相关课程。如美国的迈阿密学院艺术教育系教育理论课程占总课程比例的37.5%;中国占 6.87%;单从这样的对比,我们就能发现我国高师美术学专业教育类课程设置的问题,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构建高师美术学专业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使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摆脱传统意义上的一个教学环节,成为一个贯穿从师范生四年的培训系统。

2主要原则

2.1贯穿性原则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作为一个贯穿师范生4年大学生活的系统,必须处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努力探求最佳结构,实现“齐抓共管”、“环环相扣”,使教师职业技能模式发挥最佳功能,取得最佳效果。

2.2阶段性原则

应该说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有两个目标,近期目标是为了师范生更好的教育实习,远期目标是为师范生将来从事基础教育打基础。两个目标的前提就是使师范生在教育理论、教育技能、职业素养等诸方面“准教师化”,但是对这些方面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按照一定的阶段,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逐步完成。只有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划分的四个阶段,放在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整体”之中才能显示出各阶段价值和生命力。

2.3实效性原则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必须注意实效效果。根据这个原则,师范生只有通过每一阶段的考核才能进行继续学习,从实际出发,制定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指导计划,并对其可行性进行研究,预测它的实际效果。

3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各个阶段的划分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了“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的要求。[1]为了达到此要求,解决高师人才培养与中小学美术教育脱钩问题,围绕高师美术学专业教学计划,必须对美术师范生进行系统的专业技能培养,将美术学专业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纳入大学四年不间断的培养过程中,在不同的阶段侧重不同的教学内容,全面提高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具体安排可如下表:

时间大一大二大三大四

目标角色感受角色准备角色演示角色实践

训练内容教师观确立语言表达技能高尚的品德油画基础国画基础设计基础手工制作欣赏评述书法篆刻现代教育技术课堂设计技能课堂教学技能美术课标解读板书、教案听课、评课说课、试讲参观中小学教育实习教育反思

对应课程教育学、心理学教师口语思想品德教育油画国画工艺美术史书法计算机基础美术教学论微格教学教育见习教育实习

验收方式报告作品展览微课比赛实习汇报

(结合大学生素质养成工程颁发证书,师范生应该有证明教师职业技能的荣誉)

4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构建的意义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将教育理论和其它相关教育实践课程贯穿于四个学年,在不同阶段设置相应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如:他们的实习工作也不再仅仅限于在听课、观摩的基础上象征性地讲几节课,而是全方位地参与学校的全部活动,很好的促进师范生在活动中感知、思考和深化对美术教育教学的技艺性、专业性、复杂性的认识。[2]使师范生更好的为基础教育服务,这是中小学教学的需要,更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美术教师德育工作计划篇5

1.要寓教于情感、趣味、娱乐之中,使学生在情趣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影响、在心灵上受到启迪。

2.美术是以直观形象感人的视觉,以美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寓理于情,以情动人。美术课是一门基础课,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任务,是进行审美的主要途径,审美的过程也是人性升华的过程,在美术教育中渗透德育是新课程、新理念的体现,也是现代教育的需要。

3.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正确的人生态度,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而不应该把它当做额外的课业负担,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始终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怎样进行“渗透”?,笔者认为,应突出如下四点:

一.通过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进行德育渗透

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涵盖面较为广泛,但因其散碎而不系统,需要教师认真地把握和组织,即教师必须努力寻找与德育内容相应的知识点,以此为依托,在进行基础训练的同时进行德育的渗透和引导。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挖掘教材、深钻教材,找出教材中有利于德育渗透的知识点,教师一旦抓准了知识点,正确地进行课堂教学,这种德育渗透的效果就会显示出来。

如雕塑作品《大卫》,大卫是古以色列少年英雄,因战胜侵略者---菲力士巨人歌利亚,保卫了祖国和人民,最后统一了以色列,成为古以色列第二代国王,右手向上握着的是投石带。(教师讲解投石带的作用,一个少年为何能战胜巨人的过程)

从一个放羊娃到少年英雄再到国王,最让人称道的是――礼贤下士、爱民若子。若能把大卫的成长过程讲透的话,对学生就是一个激励的过程。

油画作品《梅杜萨之筏》,作者席理柯表现的是1816年7月,法国政府的巡洋舰“梅杜萨号”载着400多名乘客,前往非洲的塞内加尔途中所酿成的一起惨烈的海难事件。在具体叙述完故事情节以后,可按照因势利导和循循善诱的原则,一一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和回答;并联系自己作比,“假如是你,该怎么做?“让这部分内容通过讨论与辩析,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给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借助学科特有的教育平台,通过赋予哲理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通过各种学习形式,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文意识和人文素养,如果教师不具备人文意识和人文素养,就不可能在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有效地向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此外,教师还要深入钻研教育教学的新要求,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那么这一节课才是成功的、才是有意义的。

二.在制作课上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进行德育渗透

丰富多彩的制作课也是进行德育渗透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每一次制作课,我都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提出问题,在专题活动的全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获得亲身参与的体验、经验,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树立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等。比如在教师节来临的时刻,我建议以“献给老师的爱”为题,动手制作献给老师的礼物,以培养学生爱老师、爱学校的思想感情和团体合作、尊重他人的高尚品质。我在课前先要求学生做好准备,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各自查找有关资料,注重搜集刻画老师的图片、摄影、木刻、雕塑等作品,以小组的形式,合作搜集、整理,然后动手制作,并在活动过程中安排了:1.讲老师的故事;2.展示图片、摄影等,畅谈感受;3.分组讨论,解读师生情;4.学会感恩,祝福老师等环节。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用不同的形式展示成果,让学生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增强自己的设计能力。这样,及提高了自己搜集整理材料的水平、学会了感恩,同时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尊重他人的良好品格。

在活动课教学中,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怎样采用行之有效方法愉快和谐地渗透德育值得探讨。

在设计课上《服装设计》一课中,充分利用亚沙会的机会制作“亚沙服图案设计”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游戏式活动内容:①招聘设计师。②布置展销会的同时学生设计亚沙服。③推销自己的“亚沙服”,请一些学生上台推销“产品”介绍自己的设计理念。④“买亚沙服”,学生互相欣赏,评价作品,然后将小花朵贴在要买的设计图上。⑤比比谁卖的最多,评出最佳设计师。在活动中学生自由组合,互相帮助,兴致高昂,自信十足,在热烈的教学中,德育已经渗入课堂。

三、在社会实践中生动具体地渗透德育

美术课不是政治课、品德课,不是靠理论说教和标语口号式的教育,而是靠视觉艺术形象或通过艺术审美活动感染、熏陶,使学生得到启迪,领悟道理,受到教育,从而丰富学生的思想内涵,提高他们审美情趣和给学生的艺术美、自然美和心灵美的熏陶。那么如何在实践活动中加强德育渗透呢,

结合我校团支部组织的“洁美家园”活动,我在初二年级策划了一次实践活动:调查家乡的环境保护情况。围绕这一活动,进行了一系列的美术设计:1.策划书,活动路线图。2.调查小组的旗帜、标志设计,活动口号、公益广告宣传画。3.清洁袋与垃圾箱的设计。清洁袋和垃圾箱是用来装垃圾的,在材料的设计上要考虑环保。4.金点子绘画。收集使家乡更美的好措施、好方法、好点子,用绘画的形式来表达。在活动中,学生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切身地感受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激发了对家乡的热爱。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轻松快捷地渗透德育

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教学所需要的各种图像、语音、影像以及文字说明进行整合,并快捷、合理地展示给学生,实现教学活动的生动和高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正确引导学生地利用网络,使学生既学到文化知识,又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如:在教学欣赏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凯兹《纺织女》这一作品时,我们让学生通过上网查询,这样就可以查到大量与作者相关的文字资料和更多的作品。学生不但体会了《纺织女》这一作品是借助现实与神画的形象表达出艺术与财富出自贫贱者之手这一主题思想,而且对画家和作品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使德美相连,互相衔接,教育学生在作品中体现德育思想,使美术作品更加完美。

美术教师德育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立德树人;艺术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1

十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情况,设计“立德树人工程”,特别把艺术教育列入其中。如何使高校艺术教育真正成为“立德树人”的载体,切实发挥高校艺术教育在教学改革中不可替代的价值与功能,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1]。

一、“立德树人”的基本内涵

就高等教育来说,落实“立德树人”,最根本的是坚持一切从培养创新人才出发,把科学精神、思想品德、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促进学生把个人梦想和“中国梦”紧密融合在一起,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紧密结合在一起,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成为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才。

二、“立德树人”视角下的艺术教育对高校教学改革的作用

在中外教育史上,教育家都十分重视艺术的教育作用。中国古代,孔子的教育宗旨就是“文、行、忠、信”,其中以包括文艺美育在内的“文”教为四教之首,并强调“至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仁”。在我国古代教育中“礼乐”并称。“礼教”即现在的“德育”。“乐教”相当于现在的“美育”。在西方,柏拉图提出对学生“培养起对于美的爱好,并且培养起融美于心灵的习惯。”并率先提出“审美价值”概念并使之形成系统美育理论,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艺术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艺术教育,可以使学生启迪智慧、开阔思路、净化心灵,从而促进高校创新人才的形成。艺术教育具有独特的启智价值,它在面向21世纪的高校教学改革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艺术教育提升了创新型人才的道德规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见培养人才是百年大计。而人才培养首先应是德育问题。俗话说:“作学问,先学做人。”只有先成为一个品行高尚的人,才能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通过艺术教育提升创新型人才的道德品质,不仅是培养人才的根本,亦是做人的根本。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大力提出“以美育代替宗教”的说法,也是对艺术教育作为德育的工具、促进品德进步的一种肯定。

2、艺术教育可激发创新型人才的想象力

艺术可以直接向人们传播知识,对于提高人的观察力,丰富想象力,发挥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爱因斯坦指出:“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也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根本的。”[2]通过对艺术作品进行赏析,能够引发人的联想,激发人类想象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创造思维能力。

3、艺术教育促进了创新型人格养成

艺术领域崇尚标新立异、不拘一格、独抒性灵,最忌平庸。正如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3]这种艺术精神在社会生活领域中就体现为一种创新型人格,即永远对未知的神秘充满渴望,永远像艺术家那样希望通过创新的作品来确证自己的独特价值。

4、艺术教育可增强创新型人才的沟通能力

社会是一个团队,创新型人才就是团员,团员之间要协作,更要沟通。通过参加适当的艺术交流活动,不仅可以使人们相互交流思想和感情,增进友谊和了解,还可以达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目的。同时,在艺术教育活动中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三、“立德树人”视角下的艺术教育对高校教学改革的研究

高校应加强大学生艺术教育,坚持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努力实践培养具有远大抱负和国际视野、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高层次创新人才的目标。

1、艺术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总体规划

艺术教育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应当从“立德树人”高度重视艺术教育,把艺术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总体规划,将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要面向全校开设艺术类选修课,实现对全校学生的整体艺术教育。将艺术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列入教务部门的总课表。严格按照教育部规定要求每个学生必须修够1-2个人文艺术学科课程,方能毕业。

2、运用现代传媒技术教学手段

现代传媒技术给艺术教育带来全新的改变。一是网络作为自由开放的媒体平台,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共享资源。二是根据现代传媒所提供的艺术教育资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点,设计符合其性格特点和内在气质的艺术教学课程。三是现代传媒为艺术教育带来更好的教W条件。善于利用现代传媒技术手段,在全媒体环境下推进高校艺术教育工作技法创新,不仅是适应 “立德树人”工作面临新形势新要求的需要,也是提升艺术教育工作者能力素质的需要。

3、培养一支稳定的艺术教师队伍

稳定的艺术教师队伍是高校开展艺术教育的组织保证。高校应当重视和强化艺术教师队伍建设,在没有艺术院系的高校中,应当设立专门的艺术课程教研室,配备专门的艺术教师。形成一支专职与兼职结合、校内与外结合的艺术教师队伍,确保艺术教育在高校的普遍开展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校园文化氛围和环境的建设是进行艺术教育的潜在课堂。举办艺术节活动,能够把艺术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学生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中去,让学生有机会体验美、实践美,从而热爱美、创造美。此外,还要注重精神文明建设,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文明、舒适的环境。对学生开展立德树人的艺术教育,要重在实施,普及艺术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素养与审美能力,以及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艺术教育的核心价值和功能就是承担起“美育”的情感智慧开启的重任,修建一条通往美的终极信仰之路。这就是“立德树人”,艺术教育的根本作为,或者说“美育”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所在。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有机结合。加强大学生的艺术教育,努力营造高品位的人文环境,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一方沃土,是当前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卢新华.艺术教育立德树人[N].光明日报,2013-11-1(012).

美术教师德育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卓越工程师

作者简介:娄平(1970-),女,浙江绍兴人,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张小梅(1978-),女,河北丰润人,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湖北 武汉 430070)

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1-0001-03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需要大批具有自主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中国工程院朱高峰院士在清华工程教育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上指出[1]:“中国最大量迫切需要的还是工程人才,我们需要大力研究工程教育”。虽然我国已经成为一个工程教育的大国,然而对人才的培养虽大而不强,虽多而不精,普遍存在着缺乏创新性和实践性的问题。2010年教育部适时提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其目标就是要着力解决高等工程教育中实践性和创新性的问题,使我国的工程教育能够走上一个新的台阶,能够培养出一批创新性强,适应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各类工程技术人才[2]。通过该计划的有效实施,解决长期困扰我国高等教育的教育与产业脱节以及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改革现有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统一以及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适应社会的高质量的工程人才。

一、美、德工程师培养模式的分析

国际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注册工程师模式;另一种是德国为代表的文凭工程师培养模式。

美国实行注册工程师制度是为了保证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水准和道德水平,实现对工程技术人员专业化管理的一种执业资格认定制度,只有具备相应的资格,才能去相应专业的工程师岗位独立执业。要成为一个合格的注册工程师,要经过三个阶段[3]:首

先,需要接受工程专业的高等教育,获得学士学位或者与之同等的工程学历;然后,再参加由美国工程与测量考试委员会(National Council of Examiners for Engineering and Surveying,NCEES)组织的工程基础考试,通过之后获得“实习工程师”称号,允许其在职业工程师指导下从事一定的工程业务,但不具备独立开业的资格;最后,需要在实习工作中积累四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再通过由NCEES组织的工程实际和原理考试就可以称为正式的职业工程师。

在美国除了工程院校的教学方式外,工程师的培养过程中,企业在工程师教育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美国的企业与一些工科大学结成联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且大多数工科大学和工程系都设有工业咨询委员会,其成员主要是由该校(系)毕业的校友和雇佣该校毕业生的公司代表组成,委员会会根据工业发展的需要来要求学校对工程教育进行相应的改革。同时美国企业在工程师的继续教育方面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政府部门也从不同的侧面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从美国的工程师培养模式来看,一方面是拥有一套有效的工程教育认证模式以及工程师的注册标准,为注册工程师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美国培养合格的工程师做出了重要贡献;另一方面企业和政府的积极参与也为该模式的有效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美国的继续教育也很发达,这些都进一步补充了美国的工程师培养方式。

而在德国,工程师教育所推行的是文凭工程师制度,所谓文凭工程师就是在培养过程中,将工程师专业教学与相关的资质认证联系在一起的制度,其培养的目标是成品的工程师,即所有的学校都必须在学校里完成作为一名专业工程师所必需的一切训练。显然,在德国工程师教育体系较为完善,院校教育通常能把教育和实训融为一体。在整个工程师培养过程中,所有的学生都必须通过基础学习和专业学习两个学习阶段后,进入实习阶段,只有顺利通过实习才能获得学位。

作为当今世界上两种比较典型的工程师培养方式,其各自都有着自己的特色,美国的培养方式相对而言更加灵活且实用,而德国的培养方式更具有传统特色。

二、我国工程类人才培养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程教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对于工程人才来说,无论在质还是量方面都不能满足我国经济腾飞对工程人才的需求。在我国,工科院校一直以来都是工科人才培养的主体,一方面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各工科院校都注重理论与工程基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实验与实践技能方面的培养,只要通过考试就可以获得学位,对实验与实践技能能力缺乏有效的评估机制,使得工科人才的培养与企业实际的需求严重脱节;另一方面我国工科院校自身定位不够明确,缺乏特色,培养目标较模糊,人才培养层次不够分明,使得从学校走出来的工科学生的能力不能满足企业实际的需求。最后,对工科人才的继续培训机制也不够健全,使得我国对工科人才的培养缺乏必要的“工程性”和“创新性”。

三、培养模式的探索

以美国为代表的注册工程师培养模式以及以德国为代表的文凭工程师模式,各自个性鲜明,对我国工程师培养模式的改革有重要的指导价值。从两种培养模式的共同特点来看,主要有:两种模式在培养过程中都注重校企合作,美德两国的高等工程院校都与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不仅促进了两国工程教育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高质量的工程人才,同时也推进了两国技术转化速度;两种模式在培养过程中都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两国在工程师培养过程中不仅注重传统的工程、科技知识的教学,而且也非常注重各个领域的综合知识及能力的培养;最后,从美德工程师培养模式的变革历程来看,两国都非常注重工程师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通过不断的改革与创新,为两国工程师培养模式驻入了新的活力,是两种培养模式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对美德工程师培养模式以及我国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与分析,对我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有如下的启示:

(1)政校企相互协作是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的可靠基础。通过政府的引导,激励企业积极参与工程师的培养,使得校企紧密合作,不但注重基础知识以及专业知识的教育,更重要地是加强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2)建立多层次的培养机制。根据各工科院校自身的特色,针对企业对不同层次工科人才的需求,建立不同的层次分明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适应企业的需求。

(3)有效的实践能力评估机制是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的重要保障。通过一套有效的实践能力评估机制的建立,能对所培养的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有效地、正确地评估,是对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质量的有力保障。

(4)不断改革与创新的培养模式是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的有效的动力。通过不断改进培养模式中的不足和缺点,不断提升培养模式对企业需求的适应性,使得培养出来的工程师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

四、结论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为了顺应国际发展趋势,适应我国经济腾飞的企业需求,培养具有“工程性”与“创新性”各类工程师的重要的教育改革举措。本文从美德培养工程师模式的特色从发,对我国工程师培养模式的现状进行了剖析,对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

参考文献:

[1] 朱高峰.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的战略意义[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2):3.

美术教师德育工作计划篇8

继续以创建文明校为抓手,认真学习贯彻素质教育精神,提高办学质量。进一步落实创建文明工作,争取学校创建文明工作再上一个台阶。

二、本学期工作目标

(一)健全组织机构和制度,发挥应有作用

1、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各组织的管理职能。全体领导要既能“领”,又会“导”,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深入教学第一线,勇挑重担,以身作则,真抓实干。作风上讲民主,关系上讲和谐,思想上讲开拓,管理上讲严密,学习上讲经常,工作上讲扎实。精诚团结,明确职责,分工协作。

(二)加强德育工作,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1、切实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党政领导班子要充分发挥核心作用,把德育工作列为重要议事日程,进行专题研究和部署。要形成校长——教导处——班主任、科任教师三个工作层面,抓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结合”,上上下下、纵横交错、校内校外相互配合、全方位的德育工作网络。

2、建立健全德育工作制度。抓好德育工作,要实行科学管理,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

3、重视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工作队伍的能力。选派事业心、责任感强,教育思想端正,热爱学生,作风正派,有较强组织管理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教师担任班主任。通过学习德育文件、德育理论、现场观摩等途径和形式,增强班主任的光荣感和责任感,提高班主任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4、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积极渗透德育教育。努力上好政治课、思想课。政治课、思想课是学校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文明行为培养有着奠基的作用。教学方法实现四个转变,一是从说教式转变为渗透式。二是从保姆式转变为指导式,课堂上注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明辨是非,以形成道德观念。三是从单一化转变为层次化。四是从封闭型转变为开放型,面对社会现实,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生活。

5、加强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以其年龄特点,要侧重于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把“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训练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和班队计划。

6、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网络体系,全面推进德育工作。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首要环节,要

根据学校的工作实际,不断充分和加强德育领导班子,建立一支“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德育工作队伍。

7、充分发挥班队组织的作用,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少队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着眼于学生思想的发展,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创造性地开展少先队工作。

8、坚持开展学雷锋活动,扶贫帮困活动。召开学雷锋动员大会,各班成立学雷锋小组,开展学雷锋送温暖活动,扶老助残活动。

三、认真做好“三德”教育

1、加强师德教育,提高教师素质。广泛开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学习先进教师的事迹,组织党员学习“三讲”、“四教育”有关内容,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培养优秀青年教师入党,把他们政治上热情变为工作上的动力。

2、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学校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教师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开展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提倡每位教师要外塑形象,内强素质,树立良好的形象。加强岗位培训,规范行业行为,树立行业新风,表彰师德标兵,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不但要求遵守学校纪律,而且要

求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学会文明生活,文明工作,文明做人。教职工无一人参与“黄、赌、毒”活动,无一违法犯罪现象。

四、切实增加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

学校把精神文明建设列入学校重要议程,想方设法增加投入。

1、为了满足教师看书需要,学校订阅党报党刊,同时给每一个教研组每个成员至少订一种刊物,开设教师阅览室,由专人看管。

2、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开设职工之家,丰富教师文化生活。

3、积极开展艺术教育活动。

五、优化育人环境

1、优化育人环境,把教师能否做到平等对待家长,热爱学生,作为衡量一个教师文明程度高低的标准之一。提倡使用文明语言,禁止使用教师忌语,使“您早、老师好、对不起、再见”成为学生自然口语,使学校真正成为孕育文明的摇篮。

美术教师德育工作计划篇9

1.1板书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一幅版面设计合理,书写漂亮的板书,能给学生一种艺术享受。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深有体会,每当笔者讲完一节课或一个专题,构成一幅完整版面时,学生的目光会久久地注视着黑板,他们在小结知识要点的同时,也在欣赏着板书,模仿着字体。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虽然文化课基础比不上本科院校的学生,求知欲很强,有一定的艺术欣赏和审美能力,但是他们当中的多数人想练好字,又不知道从何下手。经常在课间休息时,有很多学生问到练字以及书法知识方面的话题,他们都很想把字写好。如果我们教师在教学中都能把粉笔字写好,把板书设计得美观艺术一点,就一定会对学生写好汉字起着十分重要的示范指导作用。

1.2工整规范的板书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认真做事的良好习惯设计美观、字体工整的板书不仅能引导学生写好汉字,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认真做事的良好习惯。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认真的工作态度,也会影响和陶冶学生的情操。美观整齐的板书,能体现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而教师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又能引导和帮助学生形成认真做事的良好行为习惯。因此,教师工整、美观的板书既是课堂教学本身的需要,更是育人的需要。

2板书设计的方法

板书设计的方法多种多样。有反映内容的要点式板书,有强调式板书,有问题式板书,有图形式板书、表格式板书、线索式板书等等,教学中具体采用哪种板书要根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来决定。根据笔者多年从事德育课教学的经验,认为要点式板书比较适合德育课教学。要点式板书的设计方法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认真备课深钻教材是板书设计的前提德育课教材的编排特点是;每周讲一章或一小节,每小节的内容都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都能设计出一个完整的版面。在备课的时候,首先必须理清教材的知识体系,再提取要点,对照大纲要求,根据知识体系及重点内容来设计板书的内容。

2.2板书设计应体现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知识体系完整,是指一个版面能概括一个章节或一个专题的基本内容,板书是教师讲述内容的浓缩,只有内容完整系统,才能方便教师、学生利用板书对知识要点进行归纳小结,收到再现知识、加深理解、强化记忆的效果。教学要点明了,是指板书既要系统全面,又层次清晰,一看板书就能明白本节的主要内容。教学重点突出,是指教师在板书的过程中要将重点内容用不同的颜色或符号表示出来,以达到突出和强调重点的作用。版面设计美观,是指教师在板书设计时,版面布局要合理,疏密要适当,才能给人一种视觉美,这是对板书设计的高层次要求。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深钻教材,认真概括整理知识要点,把板书的版面设计作为备课的重要内容而进行构思、排版才能做到。

2.3板书内容的简洁性板书内容不宜太多。板书语言要精练准确,言简意赅,书写要整齐规范,版面布局简洁大方。要恰当处理讲授与板书的关系,以讲授为主,板书为辅,板书为讲课服务,切忌为了板书而板书,所以一节课的板书内容不宜过多,主要板书一些能反映教材知识体系的章节标题、知识要点,以及能揭示教材体系和重点的关键性词句。黑板的板面总是有限的,如果内容太多,既容纳不下,也占用了大量的讲课时间。

2.4板块的划分如何规划板块是板书设计的重要内容,板块划分是否合理关系到板书的视觉效果。板块的划分,主要是根据黑板的实际形状和板书内容的多少来规划版面。目前,黑板规格通常是:长360~400厘米,宽110~130厘米,类似这种形状的黑板,从左至右可分为3~4个板块比较合适,如果内容少也可分为两块,但如果内容多,若将版面分为两块的话,每行太长会出现太多的空格,所以将版面分为3~4个部分既能达到充分利用的效果,也能达到视觉美的效果。

2.5板面的布局布局就是对板书内容进行合理恰当地安排,好的板书不仅可以完整地展现教学内容,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艺术的熏陶,为学生写好汉字以及行文格式起了示范作用。板面造型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板块划分(前面已述)。二是版面的四周和板块之间,应留出适当的空间和间隔,空间和间隔的多少由内容的多少决定,内容多则空少,内容少则空多。三是书写要符合传统的行文格式。每段第一行开头空两格,每个板块的每行顶格首字和末尾字上下对齐。每行要平齐,行距间隔要一致,板块之间的空隙要相等,每块书写的内容多少要大致均衡,整块板书字的大小要统一。四是标题要醒目。章节标题应该书写在整个版面的上方正中位置,对整个板书内容起统帅作用。

3板书设计的原则

德育课板书设计的种类繁多,方法各异,但不论哪种形式的板书,都应体现出:教学内容系统性、教学要点直观性、板书内容完整性、版面整体美观性、板书字体的规范性等原则。

3.1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一幅完整的板书,应是一个章节或一个专题内容的浓缩。在设计时要尽可能使板书要点覆盖所讲知识的全部内容,要点的词句可压缩但不能遗漏。为了板书内容系统完整,要理清知识体系的层次关系,序号的使用应与教材序号统一。这样,一幅板书就能把所讲的内容完整地展示出来,既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要点,又方便教师归纳小结。

3.2板书内容的直观性板书内容的直观性,是指一节课的板书,能一目了然地显示一节课的知识体系、要点以及重点。让学生一看黑板就知道本节课所讲内容的要点和重点。

3.3版面设计的艺术性版面美观整齐,具有艺术性的板书,既方便学生掌握德育课的知识体系,达到德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同时也使学生受到了书法艺术的熏陶。

3.4板书的书写应具有示范性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的每个字,甚至一笔一画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不光要讲好课,还要写好字。笔者所说的写好字,不是要求所有的老师都要写出一手美观漂亮的粉笔字,但作为德育课教师把字写规范是应该做到的。板书字体最好采用楷书或行书。

4结束语

美术教师德育工作计划篇10

湖北理工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结合,工、理、经、管、医、文、教、艺等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位于华夏青铜文化发祥地之一的湖北省黄石市。

学校自1975年建校,至今已有40年的办学历史。

学校下设19个教学院(部),全日制在校学生20000余人,函授生8000余人。校园占地面积2189亩,校舍建筑面积54.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758万元,实验室50个,馆藏图书106万册,电子资源数据库18个(含电子图书200余万种)。校园布局逐步优化,办学条件不断完善。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969人,其中正高职称89人,副高职称323人;博士152人,硕士465人;兼职博、硕士生导师43人。在职教师中,湖北省“百人计划”人选2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5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津贴专家12人,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讲座教授、主讲教授、楚天学子7人,黄石市突出贡献专家5人,“东楚学者计划”人选12人。学校从国内外高校聘请了2名院士及30多名有影响的学者担任兼职教授。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形成了多学科协调发展、交叉渗透、结构合理的学科专业体系。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艺术学理论和药学4个学科为湖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其中环境科学与工程为省级重点特色学科。拥有47个本科专业,其中环境工程专业为特色专业和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等4个专业为湖北省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服装与服饰设计、化学工程与工艺等6个专业为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有7门省级精品课程,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其中1个为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有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级工程实验室,2个省级生产力促进中心,5个省级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级中小企业共性技术推广中心,1个省级环境监测人才培训基地,1个省级知识产权培训基地。1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湖北省高校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1个省级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训)基地。建有17个研究所,与企业共建18个研发中心。承担科研项目20多项,省部级项目150多项。

二、学院及专业介绍

艺术学院简介及招生专业介绍

(一)艺术学院简介

湖北理工学院艺术学院创建于1992年,经过20多年的建设,现已发展成办学规模大、师资力量雄厚、教学和科研条件完善的专业教学院。学院设有服装系、艺术设计系、媒体艺术系、音乐系和美术基础教研室。学院坚持“厚基础、宽专业、强实践、重创新”的人才培养思路,以教学为中心,突出实践教学与社会、市场相结合,融入学科前沿,逐渐形成了适应社会需要、服务地方建设、重创新、重市场、重实践的办学特色。

学院开设有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与表演方向)、服装设计与工程、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动画、音乐学(含音乐教育、音乐舞蹈教育、综艺主持与编导和音乐科技4个专业方向)等8个本科专业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科专业。其中,设计类专业与新西兰尼尔森马尔伯勒理工学院开展国际合作,学分互认、教学资源共享。目前,学院在校本、专科学生2500多人。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83人,其中,湖北省“彩虹学者”计划特聘教授1人、“东楚学者”讲座教授1人、黄石市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博士(含在读)4人、硕士50人;教授3人、副教授20人。同时,学院还聘请了武汉市和黄石市艺术界和服装界知名专家10余人为学院兼职教师,为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保障。

学院高度重视平台建设,服装设计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被评为湖北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被评为湖北省十二.五重点(培育)学科;黄石美岛工业园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被评为省级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被评为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

学院已累计为社会输送了4000多名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的艺术专门人才,近几年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 ,毕业生遍布大江南北,受到用人单位好评.

(二)专业介绍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本科 四年 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理论基础、良好专业素养和服装艺术创新思维,熟练掌握服装造型与结构设计原理、计算机辅助设计技能,具有服装创意设计、服饰产品设计与开发、服装品牌形象策划、服装流行资讯分析、服装营销管理等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时装画技法、服装图案设计、服装色彩设计、服装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样版与工艺、服装配件设计、服装工业制版、中外服装史、服装材料、服装CAD、成衣工艺及设备、服装市场营销。

就业方向:在服装生产和销售、服装管理等单位或部门,从事服装产品开发、服饰设计、市场营销、经营管理、服装宣传评论等方面的工作。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服装设计与表演方向) (本科 四年 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服装设计、服装表演及服装经营管理知识和能力,能够从事时装模特、时装表演编导、模特经纪管理以及服装与形象设计、服装营销等职业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服装表演、服装设计学、形体训练、形象设计、舞蹈、主持与表演、社交与礼仪、服装市场营销、服装展示设计、女装样板与工艺、采风、市场调研、生产实习、艺术实践、服装营销实践、时装设计与制作。

就业方向:在文艺团体及服装行业从事服装表演、形象设计、服装设计、服装营销及公共关系工作。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本科 四年 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服装成衣款式设计、服装样板与工艺技术、服装数字化技术应用及服装经营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在服装生产和销售企业工作,从事成衣款式与版型设计、品牌策划与商品企划、国际贸易、市场营销与零售管理、生产线组织与工艺设计、服装生产企业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服装材料学、女装结构设计、男装结构设计、服装设计原理、成衣设计、服装工业制版、服装CAD、成衣工艺及设备、服装生产管理、服装市场营销等。

就业方向:在服装生产和销售企业、服装行业管理部门等任职,从事成衣款式与版型设计、品牌策划与商品企划、国际贸易、市场营销与零售管理、生产线组织与工艺设计、服装生产企业管理等工作。

环境设计专业(本科 四年 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能独立从事环境设计、室内设计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后可在企事业单位,尤其是在建筑业、装饰装修行业、专业设计单位、环境艺术、市政园林等单位或部门,从事方案设计、施工设计、设计管理、营销等工作。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中外建筑史、设计表现、计算机辅助设计、民居设计、展示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办公设计、酒店设计、园林设计、景观设计。

就业方向:在企事业单位,尤其是在建筑业、室内装饰业、环境艺术、园林等单位或部门,从事方案设计、施工设计、设计管理、营销等工作。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科 四年 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视觉传达设计方向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单位、媒体宣传机构等创意产业从事平面广告设计、书籍形态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印刷媒体设计、商业广告摄影、网页设计等工作,具有良好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世界平面设计史、字体设计、标志设计、图形语言、版式设计、包装设计、招贴设计、书籍形态设计、网页设计、图表设计、导向设计、印刷媒体设计、广告创意与表现、企业形象设计。

就业方向: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单位、媒体宣传机构,从事平面广告设计、书籍形态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印刷媒体设计、商业广告摄影、网页设计等工作。

动画(本科 四年 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二维与三维动画、数字影像、多媒体制作、动态艺术网页制作等方面,具有综合能力,能熟练从事电影、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动画制作、游戏及广告片等项目的策划、动画创意设计、影视剪辑与合成、影视特效、多媒体制作、动态艺术网页制作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艺术人才。

主要课程:二维动画、三维设计、运动规律、角色设计、影视艺术鉴赏、影视特效与编辑、动画专题设计等。

就业方向:在影视制作公司、广告公司、游戏软件公司和学校从事影视动画创作、教学等方面的工作。

产品设计(本科 四年 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产品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具有艺术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企业和相关设计公司从事工业产品外观设计、家具设计、人居空间产品、配件设计和交互设计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工业设计史、产品设计原理与方法、产品系统性设计、人机工程学、造型基础、专题设计、交互设计、界面设计、家具设计。

就业方向:在制造业、专业设计单位,从事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专题设计、交互设计、界面设计、家具设计等工作。

音乐学专业(音乐教育方向) (本科 四年 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音乐实践教学能力,具备在中等普通学校、社会文艺团体、文化机关、出版及广播和影视部门从事教学、表演、编辑、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学、钢琴与即兴伴奏、声乐、形体与舞蹈、中外音乐史、音乐欣赏、歌曲作法、合唱与指挥、电脑音乐制作、曲式与作品分析。

就业方向:在中等普通学校、社会文艺团体、文化机关、出版及广播和影视部门从事教学、表演、编辑、管理等方面工作。

音乐学专业(音乐舞蹈教育方向)(本科 四年 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音乐舞蹈实践技能和教学能力,能在音乐舞蹈专业学校、表演团体、普通学校、艺术(文化)馆、青少年宫等单位,从事音乐培训、民间舞蹈教学、芭蕾舞基训、现代舞教学、舞蹈编导以及健身操、形体训练指导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芭蕾舞基本功训练、中国民族民间舞、现代舞教学剧目、舞蹈概论、中外舞蹈史、视唱练耳、和声学、钢琴与即兴伴奏、声乐、中、外音乐欣赏、合唱与指挥。

就业方向:在音乐舞蹈专业学校、表演团体、普通学校、艺术(文化)馆、青少年宫等单位,从事音乐培训、民间舞蹈教学、芭蕾舞基训、现代舞教学、舞蹈编导以及健身操、形体训练指导等工作。

音乐学专业(综艺主持与编导方向)(本科 四年 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艺术学、音乐学、表演学、播音学、中国语言文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结构与应用能力,能在各级各类电台、电视台、企事业单位、其他传媒机构等相关单位从事综艺节目主持、文化礼仪主持、大型活动、文艺晚会策划与编导等工作的高级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艺术语言发声学、综艺娱乐节目主持概论、综艺栏目解读、播音主持创作基础、文艺节目播音与主持、声乐、表演基础、形体与舞蹈、音乐鉴赏、文艺编导基础、文艺节目策划与创作、节目编辑与制作。

就业方向: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表演团体、普通学校、艺术(文化)馆、企事业等单位,从事综艺娱乐节目主持、播音主持、文艺节目策划与创作、节目编辑与制作等工作。

音乐学专业(音乐科技方向)(本科 四年 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将计算机操作与实际的音乐创作与表演相关的录音艺术相结合,具有专业的音乐素质,开放的音乐视野,能在音响出版、演出制作公司、广播影视、文化艺术等单位从事录音师、创编师、音乐制作人、音乐编辑等职业的具有坚实的技术理论和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的高级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音频软件操作、MIDI音乐制作、电声乐队配器、多声部音乐创作与分析、音乐音像听辨与分析、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曲式与作品分析、歌曲作法、声乐、钢琴等。

就业方向:在音响出版、演出制作公司、广播影视、文化艺术等单位从事录音师、创编师、音乐制作人、音乐编辑等工作。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专科 三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应用与开发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能从事建筑装饰工程设计、建筑装饰工程组织与管理、建筑装饰工程概预算等工作。

主要课程:民居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展示设计、办公空间设计、酒店设计、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建筑装饰工程组织与管理、建筑装饰工程概预算。

就业方向:在企事业单位,尤其是在建筑业、室内装饰业等单位或部门,从事建筑装饰工程设计、建筑装饰工程组织与管理、建筑装饰工程概预算等工作。

外国语学院简介及招生专业介绍

学院致力于培养“专业基础扎实,语言应用能力强,人文素质高,综合能力突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历届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团队精神、人文素养、精神面貌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近几年,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都在90%以上。

外国语学院现开设音乐学(双语播音主持)、英语语言文学、商务英语三个本科专业以及商务英语、英语教育和应用英语三个专科专业。在校生800多人,教职工70人,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教师16人,“东楚学者”讲座教授1人、湖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教师中硕士比例达86%,聘请外教6人,普通话测试员7人,长期聘请省市媒体知名人士来校讲学。

学院坚持教学与科研并举。五年来,21名教师先后获国家、省级及校内教学比赛大奖。教师共发表科研论文400余篇,编写学术著作和教材7部,承担各级教科研课题61项。

学院办学条件优良,教学设备先进,教学资源丰富。学院拥有一个省级英语语言学习示范中心。中心配备了卫星接收与编播系统、语音教学系统、面向全校播音的英语调频台等。正在筹建一座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录播室。

学院注重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培养,常年开展英语演讲比赛、朗诵比赛、主持人大赛、英文短剧比赛等专业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完善自我的舞台。三年来,共有150名学生获国家、省、校级学科竞赛奖。

学院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拓展学生实习与就业渠道,建立了13个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与多家地市级媒体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培养合作关系。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迅速成长为业务骨干,获得良好的发展前景。

音乐学(双语播音与主持方向)(本科 四年) (2015年计划数30人)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较高文化艺术素养、较好的英汉双语表达能力,能在传媒、旅游会展、文化教育等行业中从事播音主持、新闻采访、专业教学、外事导游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英语语音、英语视听说、新闻采访与写作、英语播音理论与实践、节目编辑与制作、主持艺术和技巧、演讲与辩论、形体与礼仪、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旅游英语等

师范学院简介及招生专业介绍

师范学院创建于1949年,是湖北省教育厅批准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养基地,为社会培养了各级管理和教学人才两万余名。

师范学院现有教职工43名,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4人,博士、硕士27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设有文学、语言学、教育科学、艺术、大学语文等5个教研室,及1个书法研究中心,1个休闲文化研究中心,1个当代古体诗词研究所。开设有汉语言文学、小学教育、学前教育、音乐学(艺术教育)4个本科专业,汉语、初等教育2个专科专业。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近1200人。

师范学院教学条件较好。资料室有藏书2万余册。建有先进的微格室、多媒体室、普通话水平机测室、舞蹈厅、钢琴训练室、书法训练室、画室和数码钢琴室。建有20个校外教学实习、见习基地,21个毕业生就业基地。

师范学院学术氛围浓厚。近年来,承担国家、省、市级纵向、横向社会科研课题60项,出版专著18部,700余篇,多项研究成果获得省市奖励。拥有校级青年创新团队2个,汉语言文学为校级重点学科,《现代汉语》、《中国文学史》、《大学语文》是校级精品课程。

师范学院办学特色明显,学生综合素质强。近年来,130多人次在国家、省、市级书法、普通话、写作比赛中获奖。连续三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2%以上。

音乐学(艺术教育方向)(本科 四年 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良好道德情操,掌握音乐教育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备艺术教育与管理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够在小学、幼儿园、文化企事业等相关单位从事音乐教学、研究、辅导、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视唱练耳、基本乐理、声乐、钢琴基础、合唱与指挥基础、美术、形体与舞蹈、教育学、心理学等。

学位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音乐基础理论、钢琴、视唱练耳、艺术概论、毛笔书法、美术、基础朗读学

就业方向:小学、幼儿园艺术教师;艺术辅导教育;其他艺术工作者

三、招生计划

2015年面向全国计划招生690人(面向全国) (以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

招生专业及专业方向

层次

学制

计划数

学费(元/年)

科类

环境设计

本科

四年

90

9000

文理兼招

服装与服饰设计

80

9000

文理兼招

视觉传达设计

60

9000

文理兼招

动 画

50

9000

文理兼招

产品设计

40

9000

文理兼招

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与表演方向)

15

9000

文理兼招

视觉传达设计(中外合作办学)

60

22800

文理兼招

音乐学(音乐教育方向)

90

9000

文理兼招

音乐学(音乐舞蹈教育方向)

45

9000

文理兼招

音乐学(音乐科技方向)

30

9000

文理兼招

音乐学(综艺主持与编导方向)

40

9000

文理兼招

音乐学(艺术教育方向)

30

9000

文理兼招

音乐学(双语播音主持方向)

60

9000

文理兼招

四、艺术测试时间、地点及招考办法(含各专业录取原则)

2015年我校在13个省(自治区)组织艺术类专业测试,具体情况请点击各省(自治区)招考办法详细查询。

贵州省

广西省

湖南省

甘肃省

陕西省

福建省

江苏省

山西省

河南省

山东省

广东省

河北省

新疆省

五、联系方式

电话:0714-6350612

传真:0714-6356616

邮箱:hbpuzs@163.com

地址:黄石市桂林北路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