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教育的优劣十篇

时间:2024-03-28 17:40:47

传统教育的优劣

传统教育的优劣篇1

在现今中国传统文化中,既有历史传承,又不乏外来文化的渗透。两种力量相互交织、互相渗透,从80年代的对立争斗,到今天的融合周旋,都是文化深度碰撞的结果。而在今天凸显各民族化优势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的高校美术教育也不断地在提倡继承和宣扬传统文化,而高校学子们又是文化宣扬的最好媒体受众。所以传统文化在本时代的美术教育中的地位、存在的依据和发展的生命力便成了认识问题的关键。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中,我们的通常可以理解为中国的传统和文化两个部分,文化是个涵盖更大的概念,而传统是文化属性中的一个部分,它属于历史范畴之中,它包含世代相传的精神、制度、风俗、艺术等,同时也是以前时代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留下的一种文化。而文化在1871年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其所著的《原始文化》一书中对于文化的表述是指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等,凡是作为社会的成员而获得的一切能力、习性的复合整体,总称为文化。文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因此,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具有时代特征。在历史性意义上,中国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

一、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延承的两个方面

凡事都存在两个方面,但历史是向着一个方向发展的,在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上,要尊重视事实及其发展规律,正确客观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的一面及其劣行的一面。以下我们会分别的论述一下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及劣行之处。

(一)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内容:中国的传统文化承载着五千年的优秀历史,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是世界上唯一保存至今的四大古国中的文化主体,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其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其内容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括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就是和谐,在当今社会,我们仍然在追求和谐。“和谐社会”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主题,并且将是一个长久的话题和目标。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同时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是起源于过去,融合现在与未来的动态的主流观念和价值取向,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存在,广泛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它让国人引以为豪,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

(二)关于劣性文化的分析:中国的文化一直以来呈现出一种绝对的优势向前发展,直至19世纪以前中国文化从来没有受到过外来文明的挑战,在此之前在文化和历史的角度上受到统治阶级的全面压制和闭塞的发展状态,我们无从比较和试炼,我们文化的负面状态,所以说文化劣行及负面影响还没有表现出来。在中国被外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打开国门后,我们甚至在一定时候失去了自我文化,嘴上口口声声的“洋鬼子”,但实质上去在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所谓的“洋玩意”,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受到的第一次冲击,使我们看到中国趋近于文化亡国的奴性,从而使我们开始产生质疑,质疑国人的文化品性。至此国人才发现中国已经明显落后,不得不“师夷长技以制夷”。第二次对于传统文化自我折腾就是,本人认为这是一种文化自残行为,自己要断送传统文化的命,使其在文化上的破坏不亚于鸦片战争略强们的文化侵略。中国再次受到文化冲击就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我们国人自己打开门窗接受外来文化,关于西方文化的介入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我们似乎得了一场流行性感冒,无法区分优劣,本人认为其结果并非开窗所致,而是经过了几千年的封闭,中国人对待文化的选择性缺乏免疫力而已。所以我认为,所谓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劣性,是中国部分人的劣性体现,也就是说人是劣行之根。关于一切艺术品中的劣性文化的体现和放大都是人的问题。

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利用的主流文化及非主流文化的分析

关于本题的讨论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传统中的主流文化,在文化中占主体地位,即道、佛、儒等主体文化以及传统的主体文化在现在社会中的借鉴和指导意义等;另一部分是传统中的非主流文化,属于从传统文化衍生出来,刻意标新立异或者与正统传统文化相背驰一种为数极少的文化群体。这种传统文化的非主流在中国美术教育中较为凸显,在作品中往往有一种猎奇的、异国情调的,或者是极其乌托邦式的形态。作为遵循中国传统文化主流趋向的中国美术教育,也并非完全照搬传统,而是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当代一书中的借鉴及指导意义,他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抽象为某些具象元素,从而更加直观地体现传统文化精神,这些作品可以说是中国美术作品的先锋,是人类精神超越的需要,这种传统文化的主流趋向符合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规律以及社会健康发展的根本利益。传统文化中的非主流它们作为极少数派,从文化认知上是不与主流趣味相符合的,它们往往会夸大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悲观、暴力的态度。并且把它作为中国的时代精神和特征。这些现象是在过去的十几年艺术发展过程中就是是存在的,在中国特定时期中形成反主流意识的非主流艺术家群体,并且这些艺术者们不乏存在与高校之中,并且这些非主流的观点曾经出现并且一度受到学生们的追捧,这些从学生们的作品中就会有体现。但是根据非主流文化的自身特点会逐渐跟新变化,特点也会随之不同。其结果往往会自行消亡或者被主流所同化,所以传统的主流文化在美术教育中仍是健康的发展,前途也是乐观的。在美术教育的发展中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曾有过一些消极的因素。但是泥沙俱下并非坏事,在各种对传统文化的选择和解读中我们可以迷失,可以走弯路,这些可以作为我们的探索中国美术教育中如何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淘金的过程。但中国的美术教育经历了对文化的种种角度的思辨后,我们会冷静、会调整,做好准备迎接下一个更大的飞跃和提高。

三、关于如何更好地延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

在西方文化强势的潮流中,面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将如何选择?当本民族的艺术精品被外来的一些文化泡沫淹没时,我们该做些什么?当然所有的爱国者们的回答都应该是异口同声的,就是继承和延续。关键问题是作为现代的中国人和美术教育者的我们将如何得来引导学生们来继承。我们有些艺术工作者们对待传统文化是运用尖锐和犀利和艺术语言批判的地对待的,而有些艺术家却是在照搬照抄全盘挪用,所以说在美术教育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时表现较为软弱。那么对于我国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文化在美术教育中该如何更好地继承呢?

(一)强调民族特色 继承优秀文化

对于现代高等美术教育中的对待民族文化的态度,我们要坚信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特别是在全球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美术教育更要关注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利用、传承和创新,对于传统文化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在学生美术作品的风格上既要有中国特色,又不能盲目西化。单纯地在作品中流于传统形式或刻板的模仿传统艺术,都不能真正的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二)要用发展的眼光和包容的心态继承传统文化

在美术教育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就要发展的继承、包容的继承。我们都知道,中国高等美术教育是承担于未来中国美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文化范畴,属于整个时代的文化范畴,中国的美术教育家在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要放眼于整个国际化的和时代性的背景下来传承和利用,要在整个文化集群中包容其他文化形式,从中吸纳养分,又要结合时代精神,关注现时社会的事实情况来进行综合创作。这样才是发展和包容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三)在中国高等美术教育中充分发挥艺术家的先锋作用

传统教育的优劣篇2

关键词:高中英语;多媒体教学;优势劣势;有效运用

网络计算机技术的全面发展,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开展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但是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是双面的,在其为高中英语带来诸多好处,具备优势的同时,也存在很多不利的因素,具备一些劣势。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正确认识高中英语及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与劣势,正确对待多媒体教学,端正教学态度,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开展高中英语多媒体教学,提高多媒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英语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高中英语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劣势

(一)高中英语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首先,在高中英语的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高效、准确的展示教学内容,让学生对于所学习的应用知识有更形象、具体的理解。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大多为教师参照英语教材对学生开展教学,而学生只能通过书本的表述来理解教学内容,这样限制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而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师以视频、图片、录音等形式向学生展示所要学习的内容,这样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于教学知识的理解与接收,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其次,在高中英语的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在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模式下,教师在黑本上书写相关的语法知识,让学生机械的记忆,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之下,学生所学习到的都是“哑巴英语”,学生通过学习只会解答卷面问题,而不具备实际的英语听、说能力。通过多媒体教学,教师在课堂上播放英语录音,让学生跟着一起朗读,这有利于培养学生预感,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应用多媒体来对学生进行英语听力训练,达到提高学生英语听力的目的。再次,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节省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的时间,加快课堂教学速率。在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都是以板书的形式在黑板上书写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然后学生再将其誊抄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这一过程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学生在抄笔记时也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到老师身上,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这样的话,不仅会拉低实际的课堂教学速率,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通过多媒体教学,教师将知识点集中到课件中,不需要在黑板上板书,在课后学生也可以直接拷贝课件,不需要在课堂上抄笔记,这样就能够将学生和教师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实际的知识学习中,大大提高了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最后,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有效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眼界。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都是学生参照教材学习,很少有机会接触学习到课外的英语知识,限制了学生英语知识面的拓展。

(二)高中英语多媒体教学的劣势

高中英语多媒体教学是优势与劣势并存的,其劣势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多媒体设备的价格比较昂贵,这就增加了教育成本。对于一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城市教育来讲,学校并没有足够的资金去购买完备的多媒体设备,无法保证所有的教学都能够有效实施多媒体教学。因此,有的学校只能购置一两台设施,让学生进行教学体验,但是在这种多媒体教学资源匮乏情况之下,就不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接受多媒体教学,加大了教学难度,阻碍了高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其二,多媒体教学的运用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多媒体操作技术能力,否则的话会影响其实际的应用效率。而在实际高中英语教学中,很多教师却并不具备实际的操作能力,只会机械的运用多媒体设备来展示课件,而不会其他的操作。这样的话,高中英语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并没有明显的差别,也不能保证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来学习更多的知识,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全面提升。其三,教师在运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将大部分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多媒体软件的应用和课件的展示,而忽略了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就是无法准确了解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课堂教学的氛围也会变得沉重、枯燥,这样就增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抵触情绪,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高中英语多媒体教学的有效应用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要保证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就必须端正教师的教学态度,使其正确看待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劣势。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适当的应用多媒体教学,但是这并不是课堂教学的全部,教师也可以借助其他的教学工具,采取其他的教学方式,如合作式教学、情境教学等,这样能够有效提高教学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是,教师应当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根据学生需求开展教学,保证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新奇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

三、结语

结合当前高中英语教学的情况来看,多媒体教学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应用广泛。多媒体教学的运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英语能力的发展,但是由于多媒体设备的价格昂贵、教师自身素质不高以及过度重视多媒体教学形式而忽略其他的教学形式,这会对学生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在实际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正确理解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与劣势,调整自己的教学态度,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开展高中英语多媒体教学,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英语能力的全面发展,进而推进高中英语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毛庆华.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应用中的优势与劣势[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6).

传统教育的优劣篇3

根据加纳德提出的多元智能化理论可知,我们每个人都拥有7种以上的智力,但是每种智力占比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就会出现优势智力和劣势智力,对新事物的接受方式就会有很大的变化[1]。有的人会第一时间通过声音记住新鲜事物,但有的人可能会通过样子记忆,这就是不同智力的表现,也是加纳德多元智能提出的现实依据。

一、多元智能的含义

传统意义里我们一直用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来衡量一个人的智力水平,而忽略了视觉感官、运动感知、节奏控制等方面的智力。但是随着我们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这些智力对人类的发展具有相同的重要性。而多元智能理论就是各种智能的集合体,它主要包括[2]:

(一)语言智力

它是传统智力智力评判的重要指标之一,主要是指可以巧妙地运用语言口头或是书面表达事物或者思想的能力。具有这种智力优势的人会在阅读和写作方面优于其他人,还会有很好的记忆力,超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逻辑思维能力

这是传统智力评判标准的另一重要指标,主要是指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具有这种智力优势的人一般都擅长分类、推理和归纳。

(三)动觉能力即身体智能

这是传统智力所不包含的智力评判标准,它主要强调肢体运动中各种协调能力,如弹跳、速度等等。在这种智力有优势的人一般都是动手能力、表演能力强的人。

(四)人际交流能力

这也是现今社会最重要的一种智力,它主要是指能够快速理解他人的意思并快速做出反应,灵活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一般具有这种智力优势的人都拥有很强的领导和组织能力,因为他们会善于洞察他人的情绪变化,分析他们的动机和企图,第一时间做出有效反应,从而调节冲突和矛盾,带动身边的人根据自己的思路活动。

(五)自我认知能力

这是一种自我剖析了解的能力,具有这种智力优势的人可以很清晰地知道自己的优势、劣势,并能很好地扬长避短,从而良好地发挥个人优势。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体育教育中的应用

随着多元智能理论的不断发展完善,其在教育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一直以动觉智能为主要培养方向的体育教育也深受其影响,也在不断寻找多元智能在体育教育中广泛应用之路。

(一)语言智能在体育教育中的应用

体育教学一直忽视文化课教育,这是不合理的。我们应该努力将语文学科和体育教育相结合,用文学知识融入到体育教学中,进行情景教学,将需要学生学习的枯燥的体育动作通过影片、故事或是舞蹈等方式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对所要学习的动作产生兴趣,主动学习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和诠释。这样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开发了他们语言智能[3]。

(二)逻辑思维能力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在体育教育中,会涉及到各种各样的数字、数据,他们往往是枯燥无味的,如果我们在教学中知识单调的把数据念给学生,只会让他们感到无聊和乏味,但是如果我们可以利用一些趣味数字,逻辑推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学习目标,同时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身体智能在体育教育中的应用

体育教学身体智能的开发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我们不再单纯地要求动作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我们在练习中要更加注重身体各部分协调性的发展,要锻炼学生利用身体各部分完成动作的主观能动性。就例如一个简单的跳绳,我们保证脚步起跳和手部摇绳的完美结合才能完成一个跳绳动作,如果手和脚不能协调,那就无法完成这个动作。

(四)自我认知智能在体育中的应用

每个老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起初都是同一种方式,因为他们没有办法在一开始就掌握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智能,从而因材施教。所以作为学生,我们要有很好的自我认知能力,能够知道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在学习中可以主动避开那些影响自己进步的方式方法。这样不仅可以使我们在体育学习中少走许多弯路,同时也会使其自我认知能力得到进一步开发,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剖析自己,掌握自己的优势劣势,获得更多的成功。

(五)人际交流智能在体育教育中的应用

人际交流智能强的学生会有很强的组织和领导能力,他们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一般都会在班集体或者体育社团中担任领导干部。而且他们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领学生更好地完成老师安排的各种任务,会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所以在体育教育中融入人际交流智能,提升学生在人际交流智能的能力,会更有利于老师教学任务的完成。

传统教育的优劣篇4

关键词:劣势;高职;毕业生;就业

我国目前有普通高校2000多所,其中高校已经超过1000所,高职毕业生已经占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的50%左右,这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所致。高职院校的目标是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文分析了高职毕业生在就业中的优势和劣势。

1 高职毕业生的优势

(一)专业技能方面,高职毕业生具有明显的优势

当下,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具有一定的综合素质优势。因为普通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上有明显的缺陷:一直以来,普通本科院校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所以大多本科层次的学生中存在“眼高手低”的情况。而在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缺乏的是既懂理论知识又能动手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虽然我国的教育改革也大张旗鼓地搞了几十年,但是仍缺乏实质性的突破与改变,以致目前仍然缺乏这类应用型人才。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恰好适应了社会的需求,通过实践“三段式的培养模式”,即“一年学理论,一年在校实习,一年企业顶岗实习”,培养出“理论知识够用,又有比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心理预期和社会实践方面,高职毕业生具有明显的优势

本科大学生“就业难”既有外部环境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也有学生自身的问题。主要是受传统世俗观念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造成本科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心理预期定位过高,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20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各大高校相继进行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早就不是所谓的 “天之骄子”了,而绝大部分的在校大学生并不了解市场的实际情况或正视现实,不能放低姿态,这正是造成目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与其相比,高职毕业生更加务实,从他们进入高职院校的时候就已经逐渐接受自己将来做灰领的社会现实,往往能够更早也更踏实地进行工作。另外,高职院校定期组织学生到现场长期实践实习,使学生在职前即已受到了大量的职业技能训练,高职毕业生现场工作的经验更为丰富,处理现场问题的能力相对更强,具有一定的优势。

3.职业证书方面,高职毕业生具有明显的优势

与同专业本科毕业生相比,高职专科文凭明显属于“弱势文凭”。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教授丁晓浩曾经对这种形势分析认为:什么层次和类型的高等教育学历和学位的信号作用在人才、劳动力市场上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突出。对此,高职高专学生首先就处于被动地位。然而,面对这样的现实,高职学生如何让自己由主动转向被动呢?学生通过在校的实习操作,可以拿到中级技工证,即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双证”学生,学生毕业时既获得毕业证也获得技工证。而在当下,用人单位更加看重的是既拥有理论基础又拥有一技之长的毕业生。

以上三个方面充分展现了高职毕业生就业时的明显优势,与此同时,高职毕业生自身也存在劣势。

2 高职毕业生的劣势

(一)后续竞争力方面,高职毕业生具有明显的劣势

通常情况下,本科生视野宽阔,理论基础深厚,有长远的理想和目标,只要进入企业,他们会紧跟现实,勇于进取,尽快纠正自身的不足之处,脱颖而出。而多数高职毕业生对自己的定位和要求较低,认为自己属于技术型人才,只要懂技术、会操作就可以了,普遍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缺乏科学地规划,安于现状,不能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设立远大的奋斗目标,缺乏进取心和工作动力。这样的毕业生往往在工作岗位上没有突出表现,很难发扬自身闪光点,在职业生涯的后续阶段往往缺乏有效的竞争力。

(二)可挖掘潜力方面,高职毕业生存在一定的弱势

本科生理论功底深厚,他们善于钻研,能够及时迎合时代所需,创新能力强。而专业技术技能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想取得更高层次的发展,必须具有深厚、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创新能力。高职毕业生在入校前的起点不高,学习过程中理论方面的要求也相对较低,因此可提升的空间不大。

综上所述,与同专业本科毕业生相比较,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着许多劣势和威胁。毕业生只有客观地分析自己的优、劣势,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认清自身的不足,积极弥补和完善,化被动为主动,才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韩包海. 为学生做好就业指导[N]. 浙江教育报,2005-5-18.

传统教育的优劣篇5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改革,不仅在于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结构的变革,更重要的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文化的重建。由此,我们开始了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文化的审视和对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文化的追寻。

一、关注劣势:传统心育文化的误区

以下心理健康教育场景,在很多学校里可能经常会出现:

场景一:班主任对班里的一位男生说:“你做事细致认真,责任心很强。只是你不善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性格太内向了。以后把这一个小毛病改掉,好吗?”男生看着班主任期待的目光,十分为难地点了点头。

场景二:办公室里,家长在和语文老师沟通:“老师,我的孩子语文基础知识、阅读能力,包括课文朗读都不错,就是对作文不感兴趣,你能帮他在作文方面补一补吗?”老师觉得有些勉为其难,但还是答应道:“好啊,我们共同努力吧。”

这些心育场景,在很多学校里司空见怪,以至于不会引起我们的注意。但是,当我们静下心来,以审视的眼光来分析这些现象背后所折射的心育文化时,就会发现传统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文化中一个最主要的特征――关注劣势。具体来讲,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心育对象,窄化为问题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初期,由于受认识水平、实践经验、理论指导的限制,很多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地和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同起来,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只是个别有心理问题或品行不良的学生,忽视了“大多数学生面临生理、心理发育以及学习、生活、社会活动中的挑战,同样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阳光和雨露”的现状。这种将对象窄化为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观,陷入了一种心理疾病预防和治疗的病态心理学取向,大大削弱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2.心育内容,简化为学生短处

受“扯齐拉平”的“补短教育观”的影响,学校在引导学生进行心理自助的过程中,较多时候会关注学生的短处。正如两个案例中,班主任和家长都能看到学生身上的长处和短处,但是,他们期待的是“弥补学生身上的短处”,而非“学生身上的长处”。小学生的自我意识相对模糊,他们在确定自助内容的时候,更多地会受老师、家长、同伴等的影响,于是,在老师、家长的影响下,他们也会简单地将心理自助的内容确定为自己的短处。

3.心育过程,异化为消极体验

当心理自助的内容确定为学生的“短处”的时候,心理自助的过程自然就成为了“让短处变长”的过程。有些学生的有些短处通过短时间的努力,可能会成为他的长处,但是多数学生的短处在短时间内不可能成为他的长处。于是,一次次心理自助的过程,极可能是让学生在自己的短处面前一次又一次感到自卑、沮丧的过程。这种长期消极的心理体验,不利于学生自信心的确立和培养,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4.心育评价,弱化为甄别优劣

心理健康教育过多关注学生的短处,其实是评价标准过于划一的具体体现。和这种划一的标准相对照,大多数学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短处。于是,大多数学生被比下去了,得不到肯定和赏识,成为了劣势群体。得到肯定和赏识的只是极少数全知全能的“通才”。这样的心育评价起到的是甄别学生优劣的作用,完全违背了“心育评价是为了促进全体学生健康成长”的初衷。

总之,在以“关注劣势”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心育文化中,更多培养的是缺乏自信、没有个性的平庸学生。

二、追寻从关注劣势走向关注优势的心育文化

以“关注劣势”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心育文化显然不能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那么,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文化应该以什么为主要特征呢?我们不妨通过追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目标,来寻找新的心育文化的印记。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可谓众说纷纭。有的说是“助人自助”,有的说是“帮助人认识生命的意义”,也有的说是“实现人的自我成长”……这些说法虽然不完全一致,但其中都蕴含着一层同样的意思,那就是“让人幸福地活着”。

我们进一步追问:“让人幸福地活着”的要素是什么?人文心理学告诉我们,除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之外,“对自我的认可”是“让人幸福地活着”的最重要的因素。

一个人对自我的认可,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人的认可。而他人的认可主要凭借的是发现并赏识这个人的长处。于是,新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特征呼之欲出――关注优势。

关注优势的心育文化表现在心育对象上,每一位学生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因为每一位学生都具有自己的优势。

关注优势的心育文化表现在心育内容上,能客观地认识每一位学生的优势和劣势,淡化学生的劣势,强化学生的优势,让学生的优势得到更优的发展。

关注优势的心育文化表现在心育过程上,发现学生的优势,赏识学生的优势,不断培养学生的优势,让学生在愉悦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强化自己的优势,建立起充分的自信心,进而迁移自己的优势。

关注优势的心育文化表现在心育评价上,客观评价每一位学生的优势,认可每一位优势得到强化的学生,促进学生健康地、有个性地发展。

综上所述,学校要开展深入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构建从关注劣势走向关注优势的心育文化。

三、我校构建关注优势的心育文化的思考与实践

发现优势、培养优势、迁移优势是构建关注优势心育文化的理论上的三个不断递进的环节。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这三个环节很有可能交融在一起。为了便于阐述,暂时将三个环节分开来叙述。

(一)发现优势――构建关注优势心育文化的起点

善于发现学生优势的前提是形成正确的优势观。我们对“优势”的理解,并不完全等同于“特长”。它指向个体身心素质发展过程中逐渐生成并有所变化和发展的相对优越的长处、强项或势能。即每个人具备的正向特征,除了较为出众的能力以外,品德、性格、习惯等都有可能构成一个人的优势。

发现学生的优势要关注三个点:

1.关注学生的不同点

学生的不同点往往是学生的潜在优势。

我校四(1)班有位男生,喜欢拆东西。家长向班主任告状,老师笑着对这位男生说:“喜欢拆东西,说明你的好奇心强,想探究的欲望也很强,希望你在扔鸡蛋比赛中好好表现!”到了扔鸡蛋比赛的那天,只看见一顶用“碗罩”做的降落伞徐徐降落,盒子里的鸡蛋安然无恙。男生高举成功的作品向大家示意,脸上洋溢的是幸福、自豪的笑容。

在这个案例中,男生的家长发现了孩子的与众不同,男生的老师又保护了男生珍贵的好奇心。这份与众不同的好奇心,激发了男生乐于探究的欲望,使得他在扔鸡蛋比赛中获得了成功。

所以说,学生的与众不同,往往是他潜在的优势。我们要善于去发现学生的与众不同。

2.关注学生的兴趣点

如何来判断什么是学生的优势?唐纳德・克里夫顿告诉了我们一个很简单的方法。比如,当这一个学生看到别人在做某件事时,他心里是否会有一种痒痒的召唤感――“我也想做这件事”;当这一个学生完成一件事时,他是否会有一种满足感或欣慰感;假如是,这就是这一位学生的优势。

因此,发现优势的过程始于自省。我们要让学生定期回顾自己做过的哪些事是自己心里十分愿意做的,很容易做好的,做完以后心里十分开心的。如此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也能够发现学生的优势。

3.关注学生的闪光点

我校任斐老师在她的班主任随笔中这样写道:

周某某是我们班一个文静的男孩子。他沉默内向,不敢举手回答问题,哪怕老师点名表扬他,都会惊得面红耳赤。就是这样一个害羞的男孩子,做事认真仔细,分配给他的任务,总能完成得很出色。于是,在班中调整班干部时,他凭着这份责任心当选了劳动委员。从他当上劳动委员的那一天起,班级的清卫工作,就不要我多操心啦!瞧,他的这一份沉稳,他的这一份踏实,他的这一份尽责,让其他同学无不信服!

确实,每一位学生都会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即使是所谓的“后进生”,我们也要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让这一个闪光点逐渐成为他的优势,以唤醒他们可能已经失去的尊严,树立学生的自信。

(二)培养优势――构建关注优势心育文化的拐点

培养学生的优势,关键在于营造一个保护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心育环境。目前,我们设想以学习课堂、学生社团、班级岗位三个途径为载体来实现培养学生优势的目的。

1.在课堂学习中培养优势

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不同,每一位学生学习时都会结合一种特殊的学习优势。加德纳在《心智的架构》一书中提出,人有八种基本智能:语文、逻辑数学、视觉空间、肢体动觉、音韵、人际、内省、自然观察者。不同的学生就这八种基本智能的构成也不同。

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了解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优势,在此基础上再设计与学生的学习优势相匹配的教学策略。如,李某是个才华横溢的舞蹈爱好者,她能迅速想起并重复舞蹈老师示范的多套动作。然而,她在数学课上却无法很好地完成测验,后来,老师带着她参加证明相关概念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她理解并掌握了相关知识,于是,她不再害怕数学测验了,并能自觉地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也提高了。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发现了学生的学习特点,并引导学生发扬光大,久而久之,它自然就成为了学生特有的学习优势。

2.在学生社团里培养优势

学生社团是学生的兴趣共同体和学习共同体。一般分为实践服务类、探索研究类、文体技能类等。

组建学生社团时要考虑教师的优势和学校有效资源的优势。这是培养学生优势的人力资源保证。

组建学生社团时更要考虑学生的优势。要建立在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之上,让学生自愿参加、自主管理、自我服务。

学生社团的运作时间,可根据设立项目的不同、参与对象的不同,安排在不同的时间段。

3.在班级岗位上培养优势

班级管理中学生的自我管理,是培养学生优势的有效途径。在设置班级学生管理岗位时,我们遵循自愿、自主的原则,按照班级学生人数设立学生管理岗位数,确保人人有事做。如,除了设置常规的班委会、大小组长、各科课代表等岗位,还设置个人卫生管理员、优秀作业管理员、图书角管理员、电灯管理员等具体的管理岗位。

为了在引导学生把事做好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优势,我们倡导班主任做积极的旁观者,尽可能让自己隐藏起来,在学生需要帮助时在暗中“帮扶”。

五(3)班的赵某是每周一的早读管理员。刚上岗没多久,她就碰到了管不了几个调皮男生的问题。在了解了相关的情况后,班主任组织五位早读管理员进行了一次小小的“管理讨论会”,一起来商讨如何处理早读中碰到的突发问题以及“问题人物”。经过将近半小时的讨论,学生总结出了谈话法、写说明书法、自我反省法、电话告知法等多种操作简便、效果明显的方法。赵某等几名早读管理员的善于管理的优势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三)迁移优势――构建关注优势心育文化的终点

发现并培养学生优势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优势迁移。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促进个体优势向个体优势迁移

学生个体优势的迁移包括提升和拓展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优势更优,即在优势原来的程度上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优势提升);另一方面表现为从一项优势扩张为几项优势(优势拓展)。

例如,五年级的杨某,原先在班里很普通。一个偶然的机会,体育老师发现他擅长跑步,于是让他参加了校田径队的训练,出乎意料的是,杨某跑步的技能提高得很快,在市田径运动会上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班里的学生对杨某十分佩服,杨某的威信在班里越来越高。班主任发现了这一变化,建议杨某负责管理班级的课间纪律,杨某欣然答应,一个学期下来,杨某的管理能力也初显端倪。

2.促进群体优势向个体优势迁移

学生群体对小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一名学生倘若置身于一个团结合作的群体,那么,他的合作意识也会逐渐增强,进而成为他的优势。

3.促进个体优势向群体优势迁移

当学生的个体优势不断得到教师和同伴的认可的时候,这种优势很可能会成为一个群体向心力,成为这个群体中个体学生努力的方向。

例如,某班学生刚开学时倾听同学发言的习惯较差,除了少数几个学生上课时能认真倾听外,大多数学生只倾听老师的讲解,不注意倾听同学的发言。如何改变这样的现状呢?班主任采取的做法是:不断表扬上课时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的那几名学生,同时表扬在倾听同学发言方面有进步的学生,一个月下来,班里倾听同学发言的现状得到了很大的改观。

传统教育的优劣篇6

关键词:多媒体;初中英语教学;优势;劣势;前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8-328-01

多媒体作为一种新生的技术力量,迅速在教育教学中占有很大位置,完美地实现了传统教学过渡到现代教学的改革。在这场技术的改革中,对于教育教学中教师的“教”产生很大冲击,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者,如何对待多媒体是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相对的,对于学生,多媒体的出现,是增加了他们的学习热情,还是影响了他们的学习重任。这一系列的问题,让我产生了各种疑问,多媒体到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有哪些优势与劣势呢?继而使我有动力去研究这一问题,下面就是我的一些见解:

一、多媒体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坚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以创设逼真的英语学习环境为切入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多媒体的正能量发挥到最大。

2、合理利用传统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只是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不同的教学媒体有不同的功能,不同的教学内容决定使用不同的教学媒体。应该肯定,运用多媒体创设逼真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如临其境,这是许多传统媒体无法替代的,但不等于说图片、实物、板书等传统媒体一无是处,传统媒体的某些优势同样是现代信息技术取代不了的,所以合理运用教学媒体是对教者的一大考验。

3、选材切合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

现行初中英语教材内容丰富,大都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其中,不乏跨文化题材及农村学生不熟悉的内容。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选材切合教材内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这也是教学中的关键,从实际出发,最大化地利用多媒体。

4、遵循英语学习归律

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用于多媒体教学。盲目过度使用多媒体,会导致学生注意力迁移,反而减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师生的信息交流和教学效果。显然,多媒体使用要与初中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相适应,否则,适得其反。

5、改革课堂教学评价机制

课堂教学评价是左右课堂教学改革的风向标。多媒体改变英语教学流于形式的问题,完善评价标准,改变评价主体单一化。

二、多媒体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劣势

1、流程化:见物不及人

一些教师片面地认为只要在课堂上运用了多媒体就是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在教学时,不管是否合适,将教学内容全部用多媒体形式呈现,整节课只是敲敲键盘、动动鼠标,幻灯、图片、图像、视频……一个接着一个播放。学生犹如走马观花,没有时间参与实践。将传统教学模式下“满堂灌”演绎为具有现代气息的“满堂放”,忽视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内在规律,整堂课只见多媒体,不见作为主体地位的学生,英语交际性原则被人机对话而取代。

2、片面化:唯多媒体是从

多媒体较传统的教学媒体传递信息量大,形象、直观,可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知识信息。有些教师据此试图用多媒体完全来代替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中教师领读用录音替代,语言知识学习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代替教师归纳等。将一些用传统方法即可达到的内容全都用上多媒体,而黑板、粉笔俨然成为落后传统教学手段的代名词。

3、外来化:水土不服

现行初中英语各版本的教材都配备多媒体光盘,也可以从网上下载各种多媒体课件。无论哪一套课件,都是制作者根据特定的教学对象及教学环境等因素而设计的。一些教师照搬照套完全不顾及教学对象及环境。“外来”元素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认识水平相冲突,从而导致“水土不服”。

4、功利化:追求花哨

传统教育的优劣篇7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 多元智能 教学模式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B-0033-02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观点和意义

(一) 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观点

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简称MI理论)是由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加德纳(H.Gardner)博士于1983年在《智力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他认为,智力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多元智能理论是一种全新的多样的人类智能理论,除传统教育所关注的言语/语言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这两种基本智能外,还包括视觉/空间关系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和存在智力等。这九种智能代表每个人都具有九种不同的智能并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它们之间以相对独立的方式存在。

多元智能理论的实验研究在哈佛大学“零项目”的推进下,已建立了一套从理论到教学实践的操作模式,目前许多国家与地区在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喜欢采用这一模式开展实验,力图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传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方式。

(二)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的意义

素质教育是中国乃至世界都在实施的一项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它提倡学生的全面与个性发展,而这两“发展”都须顾及且缺一不可。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教师整合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教学,让学生既掌握信息技术学科知识,又增加对其他学科知识的了解,甚至掌握在其他学科课堂中没有掌握的知识。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智能情况进行分层次教学,以期待不同层次学生的各项智能得到优带劣的更好发展。

二、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模式在设计理念上参照肯普模式,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智能的情境性”,因此它比肯普模式多了信息化教学环境这一要素。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学生的行为应有怎样的变化 (进行学习者分析并确定教学目标);为达到预期的目标应如何开展教学 (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活动和选择教学资源);检查和评定预期的教学效果(进行多元评价);最后,根据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如何更新发展教学方式、方法,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一)教学模式构建

本文借鉴肯普模式的优点并依据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对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进行构建(如图1)。

图1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二) 教学模式特点

1.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中包含八个要素,要素之间安排没有起点和终点之分,表明设计的非线性和弹性。学习者周围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即教学内容活动)、教学资源和教学情境四个要素以弧线连接起来,表明在具体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它们之间的设计与安排是紧密相关的。

2.学习者分析位于该模式的核心位置,表明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了学生的重要性,教学中的每一个步骤都不能脱离学生行为而进行。它与其他几个要素之间用双向箭头连接,表明它们是相互关联的。由于每个学生的智能组合方式不同,其智能优势与劣势的分布也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具体信息技术教学时要注意用学生的优势智能来带动开发其劣势智能,在智能的强弱项之间搭桥。

3.多元评价方式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并且通过评价,模式中的各个要素应该有更新发展,以便找到更合适的教学方式,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基于多元智能的教学评价要求评价要侧重于学生智能的表现,在教学中去发展学生的智能,坚持积极的学生观,多给学生以自信和正向的评判,因此采用多元的评价方法。

4.信息化教学环境处在模式的最,强调信息化环境建设的重要性。环境是用虚线框起,表明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环境。

(三)教学模式要素

1. 学习者分析。教师通过对学习者年龄、心理、学习起点、学习风格、知识基础和技能等进行分析,了解每名学生独特的智能特点及其智能发展程度,尤其是了解其多元智能结构中的优势智能以及不同智能领域中的相对长处和短处,然后根据学生的智能特点进行以优势智能带动劣势智能发展的教学方法。并且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强求学生必须学会某种技能,但希望他们能通过自己的优势智能带动劣势智能发展,提高综合素质。

2. 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是整个信息技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它对整个教学过程具有调控和指导作用。它是教学模式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将多元智能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实施多元智能的教学,只有首先拟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即根据学生的智能优劣,分别制定合适的目标,才能够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主题和设计教学内容活动。同时,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运用分层次教学,这样有助于目标的达成。

3. 教学情境创设。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智能的情境性”。处在信息化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情境的创设是非常重要的。在此模式中,教学情境与教学目标、活动、资源处于同一维度,说明教学情境的创设与其他几个要素同等重要。就目前而言,由于信息技术学科并非中高考科目,不像语数英等其他学科顶着升学压力,那么信息技术课堂可以少几分严肃,多一些活跃,让学生在轻松舒适的氛围下多做自主探究实践,教师此时应多加以引导和辅助学生,让学生不仅发展智能优势,而且劣势智能也得到一定提高,实现素质的全面发展。

4.教学活动设计。基于多元智能的教学内容活动设计,是一种为了使学生掌握某一种特殊智能相关的能力的方法。要求教师设计出包含多种智能的教学内容,每个活动专题应包括多种不同的活动形式。教学活动的设计既可以几个活动同时关注一项智能,也可以一项活动着眼于多种智能。在进行多元智能教学活动设计时,要有意识地针对各项智能提出问题设计活动,使信息技术课堂里尽可能地包含体现多种智能、促进多种智能发展的活动。例如对于逻辑/数理智能可以考虑如何在教学中引进有关数字、计算、逻辑、分类或批判性思维的活动。

5.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指有利于学习者进行有效学习的所有要素,包括硬件资源 (如教材、教学设施等)和软件资源 (如信息、人员、技术等)。教师根据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教学目标、教学情境及教学内容活动等的需要对教学资源的软、硬件进行合理的安排与设计,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6.多元评价方法及更新发展。多元智能理论倡导多渠道、多形式、多角度去评价和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的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将评价与学习、结果与过程融为一体,运用总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通过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三者进行综合评价,让教师充分认识和了解学生优劣势智能的发展情况,并为学生智能的提高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也能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劣智能,努力实现富有个性特色的发展,最终实现优带劣智能的发展。

更新发展是对教学过程进行多元评价中和评价后所做的一系列更加符合教学实际需求的调整,即根据评价结果对该模式中欠缺的部分及需要完善的部分进行修改更新。

三、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本文拟定以下几个教学策略:

一是从教学内容着手,调动其智能优带劣进行训练。教师在具体信息技术教学时应注意尝试从两个方面思考教学活动的设计,既要以学科为取向设计能够发展各项智能的活动,同时也要注意以智能为取向整合其他学科知识来帮助教学,并且教学活动设计要求丰富化、情境化、多元化。

在教学目标确定的情况下,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安排与设计时应考虑学生的智能结构情况,并辅以多媒体等教学条件,应用多形式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具有不同优势智能的学生都能平等地参与学习,同时又有机会让学生调动其优势智能带动劣势智能进行训练,这样既实现素质教育目标中的学生全面发展,又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张扬。

二是创设轻松活跃的多元化教学情境,以达到优化学生智能结构的效果。有研究表明人的各项智能都有发展的基础。信息技术课堂只要能够为学生创设轻松活跃并利于智能发展的多元化情境,那么学生的智能发展应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教师应以每名学生的智能情况为基准,创设丰富的、多元化的情境,同时,尽量为学生搭建适合的软硬件平台,以开发他们的各项智能,达到优化学生智能结构的效果。

三是开展探究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各项智能协调发展。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信息环境下开展探究实践活动,促进其各项智能的协调发展。探究实践活动往往可以跨越学科而进行,这就要求学生在探究实践活动中不仅仅调动某一方面的智能,还要根据探究实践活动的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劣势智能,从而激发各项智能协调发展。

总之,要熟练地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信息技术教学,首先,教师应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善于学习、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其次,教师应具备较强的教学意识与技能,能创设鼓励学生发展运用多元智能的信息化环境,从而真正促使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达到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霍华德・加德纳.智能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

[3]Linda Campbell, Bruce Campbell, Dee Dickinson.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传统教育的优劣篇8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教育;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347-02

社区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以社区为基本单位,以社区人群为教育对象,以促进社区居民健康为目标,有组织、有计划、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活动[1]。

1概述

虽然近年来社区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并且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由于发展不平衡,不少地区开展工作的实际效果还很不理想,与人们健康保健和疾病预防的实际需要仍有很大差距。尤其是随着时展、网络活动的普及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要和期望更加高端和广泛,身心互动、“治未病”等理念也被一些人提到了生活日程。这些都给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社区健康教育必须与时俱进,扎实工作,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的平台为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社区服务宗旨。

SWOT分析法是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随着卫生管理事业的发展和管理观念的不断更新,SWOT分析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卫生规划及改革[2]。通过在万方、中国知网、读秀和维普等专业文献检索网站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相关政策和现状,对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健康教育进行swot分析,为其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使之为促进人民群众的健康发挥更大的效用。

2社区健康教育SWOT分析

2.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健康教育的优势

2.1.1经济、快捷。借助地缘性和聚居性优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型医院相比,能够及时、经济、快捷的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2.1.2可及性好。卫生资源的可及性是健康的影响因素之一,社区作为居民集聚地,是其日常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在社区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深入广泛地普及健康知识和技能(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尤为必要),受众面大,教育效果佳。

2.1.3针对性强。在社区层次,健康教育可以针对各种与目标健康问题相关的人群,可以采用的策略和措施都可以采用。如社会大众传播媒介,往往要在社区层次上才方便使用[1]。

2.1.4医护人员渴望接受培训。文献和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希望能够参加健康教育培训,并期望授课内容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应涉及到慢性病管理、营养知识、社区健康教育的技巧与方法、心理卫生和指导方式等方面。培训将有助于社区医生充分发挥职业优势,为居民提供更全面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3]。

2.2目前条件下的劣势

2.2.1社区医疗机构规模小。作为基层医疗单位,由于条件限制,社区医疗机构不可能经常独自开展较大规模的健康教育活动。

2.2.2专业人员缺乏。在社区开展健康教育离不开专职人员,对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是搞好社区健康教育的必要环节。多地文献显示,社区健康教育主要是由护士或全科医生,几乎没有专职人员从事此项工作[4-6]。

2.2.3工作人员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缺乏。北京、泰安、石家庄等地市调查结果反映,社区卫生机构服务人员普遍有着学历低、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低的问题。原因主要是参加健康教育培训的机会较少,知识更新缓慢[4,7-8]

2.2.4专项经费不足。成都市,银川市,湖北省等多地文献显示,城市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健康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医疗收入和自筹[3,5,9]。虽然近几年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财政投入有所增加,但用于健康教育的资金仍然短缺,成为社区开展健康宣教的主要制约因素。

2.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教育发展的机会

2.3.1经济快速发展。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公共卫生服务投入不断增加,社区卫生机构得到更多资金支持。

2.3.2医学模式的转变。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向以“生物-心理-社会”为内容的现代医学模式转变,体现了综合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对病人的服务也涵盖了预防、治疗、康复、保健、健康教育等方面。

2.3.3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政策支持。卫生部在2011年6月研究制定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办法(试行)》,文中把健康教育作为考核条件之一。这一举措 将对社区卫生机构的工作开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健康教育也必将受到应有的重视。

2.3.4居民对健康生活的迫切要求。随着时展,新的健康观逐渐深入人心,居民对卫生服务的需求也变得多样化,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种心理疾病、社会病、老年病越来越多,患者及其家属希望所在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提供长期持续稳定的健康保障。

2.3.5人口老龄化。据2011年4月28日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主要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按国际化标准,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导致相关疾病负担加重,卫生服务压力加大。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可以帮助老年人增加健康意识,减少发病机会,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2.4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健康教育存在的威胁

2.4.1居民对健康教育的满意率较低。姚丽等人在北京崇文区进行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教育调查显示,有就诊意愿的群众对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教育需求率为100%,但是其对健康教育的满意率只有22.67%[7]。居民对健康知识的需求与社区不能及时有效开展健康教育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一大矛盾,其“六位一体”的职能没有完全实现。

2.4.2资金支持不足。多地文献显示,大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健康教育经费靠自筹的方式获得,只有少数靠政府或上级部门拨款[3-5,9]。无论在哪里,必要的经费和待遇都是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的保障。

2.4.3社会相关机构的支持和配合需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所在辖区的医院、居民委员会等多部门的沟通合作是健康宣教能够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同时,卫生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发挥引导作用,提供政策技术智力支持。

3对社区健康教育发展的分析及建议

面对新形势,新机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充分发挥其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多管齐下,促进社区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根据swot分析,提出下述建议,以更好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的健康教育职能。

3.1ST组合:发挥优势,克服劣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该充分发挥其经济快捷便利,可及性好的优点,及时为居民提供健康教育服务,帮助改善不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使之避免或减少暴露于危险因素,提高健康水平,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增收。

健康教育的目的是要让社区居民了解疾病危险因素,选择有益健康的行为方式。社区可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开通咨询热线,利用飞信或微博等现代通讯工具健康贴士和公共卫生信息,以弥补因经费不足等原因不能及时开展宣教活动的缺陷。

3.2SO组合:抓住机会,发挥优势。当前,社区健康教育的许多优势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在经济高速增长、医学模式转变、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医疗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居民对健康的重视等推动下,卫生服务需求发生变化。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贴近社区、贴近居民、方便快捷的优点,社区医生可以在为居民诊疗时讲解康复护理知识、发放健康知识宣传页、适时开展健康讲座和经常更换健康宣传栏信息等。

抓住机会,主要是在国家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支持和监督下,规范健康教育服务,争取政策资金的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要努力提高自身健康素养,学习健康宣教知识与技巧,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努力得到居民的支持,提高其健康知识知晓率,增强社区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3WO组合:利用机会,克服劣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设置岗位和行使职能。目前社区卫生机构依然存在重医疗、轻预防的问题,卫生服务人员对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还有待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借着政策优势,积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对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卫生服务人员健康教育施教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

在政策的支持下,解决资金问题就要积极寻找并拓宽筹资渠道,争取专项资金的投入,寻求吸纳社会各界的资助。大学生是一个具有青春朝气、高素质特点的团体,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以和本市高校社团联络,组织大学生志愿者进社区宣传,这不仅可以扩大宣教队伍增强宣传效果,还可以增加大学生的健康知识,丰富其社会实践经验,一举多赢。

3.4WT组合:缩减劣势,化解威胁。有效的健康教育需要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支撑,需要严格适宜的监督机制检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建立医务人员工作质量考核体系,使卫生服务人员能够研习业务知识,将健康教育和自己日常诊疗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

4总结

长期以来,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重心一直在医疗上,健康教育方面还存在很大纰漏。作为执行者,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应利用自身优势,积极进行健康管理,开展健康宣教服务。作为预防体系中重要的一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健康教育者要抓住一切机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并不断化减劣势,规避威胁,这样才能更好的行使职能,最终达到和谐医患,人民满意。

参考文献

[1]马骁.健康教育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01

[2]梁万年,饶克勤,常文虎.卫生事业管理学[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52-53

[3]方开翼,林丹,邱培媛.成都市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教育工作现状[J].中国健康教育,2006,22(10):775-777

[4]姚晓明,李克宁.石家庄市社区健康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11,27(4):370-371

[5]赵海萍,朱玲勤,康燕.银川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教育现状调查[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5,27(6):463-465

[6]周丽.杭州市区社区健康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8):314

[7]姚丽,田飞,刘潇.北京市崇文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教育开展现状[J]. 中国健康教育,2011,27(2):108-110

传统教育的优劣篇9

关键词:教育理论 教学评价 小学教育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对整个教学起着导向和制约作用,在过去的传统教育教学中,评价大多注重甑别,选拔的功能,只注重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评价注重近期的显性的效果,衡量的标准是表面的、暂时的,评价的方法单一,强调结果而不注重于过程,大多是笔试题、客观题,并没能注重学生多元化智能的培养,教学评价的尺度应该是多元的,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有可资发展的潜力,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这就需要我们做教师的在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终极关怀的参照下,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而且要促进其就势能领域的有效品质向其他只能领域迁移。

在传统评价中,学生要尽力在他们可能并不擅长的学业领域中去适合评价的要求,从而不能发展自己的优势智能,决定学生优劣的往往只是一张各科分数的成绩单,单靠纸笔测验来衡量学生的优劣,没能摆脱“知识本位”的文化价值观的影响,纸上考读写听说、计算,既不能够全面客观的诊断学生的各方面素养发展状况,又导致了教与学的片面发展,造成学生缺乏实际应变能了,量化和客观化成为学科课程评价的重要手段,也就是说重视了定量评价而忽视了定性评价,评价方法单一;过分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也就是说重视了终结性评价而忽视了形成性评价;重视了教师评价,而忽视了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的互相评价等,这些都严重地制约了素质教育的推广,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由此种种弊端,而更应从多元智能方面的培养着手,教学评价的尺度应该是多元的、开放的,评价的目的应该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契机,通过识别学生的优势智能领域,为学生提供发展自己优势智能领域的机会;评价的来源应是学生的活动,学生的优劣只有在社会生活和与社会环境的联系中,在问题情境或特色文化背景中,才会有某种智能的体现,评价应立足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扩展学习的内容领域,开拓与多元化智能相匹配的学习活动。

评价的核心是“全人观”,评价给学生找到并提供成功的支撑,使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领域,同时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协调客观的发展自己,尽可能是自己能在多方面得到发展;并且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给他们以发展自我,表现自我的空间,善于发现他们的智力潜能以促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最大限度的学有所长。

传统教育的优劣篇10

在“优质优价”的原则下,由于打出的举办单位旗号不同,讲课教师的知名度不同,结业颁发的证书落款不同,培训费的差别很大,从―个月几千元到几天上万元不等。这就使得造假者有了―个发挥的空间。

假冒培训名牌的、危害性很大。首先,是误人前程。学员从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参加学习,本来是要聆听名师指点,提高技术水平或管理能力,谁知误入假班,没有取到真经,却把假货当真经,误导了思想,扭曲了观念,越学越糊涂。有时群众举报反映某些名校在某某城市举办的培训班课讲的水平不高,甚至于有不健康的内容,经过调查,大多是被不法分子假冒名义举办的班,有些在宾馆举办的,结束后人去楼空,连实际组织者都找不到。其次,是诋毁名牌。以次货冒充名牌,是对名牌声誉的破坏,培训名牌,是培训产品中的精华,我国继续教育事业开展时间还不长,培训市场也正在形成过程中,好不容易培育的名牌,很容易由于假冒伪劣的侵害而夭折。例如假冒的“清华大学基,础教育网校”挤跨了由清华大学正式批准的“清华附中附小网校”,后者损失达上百万元。另外,假冒名牌也涉嫌犯罪。招摇撞骗,骗取钱财,侵犯名称权;虚假广告;私刻假公章私制假证件等等,都是违法行为。

培训市场必须净化,只有坚决打击假冒伪劣的现象,才能保证继续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但是,打击假冒伪劣的培训项目,具有二定的难度。首先,发现线索难。在异地办学,在地方性报刊刊登广告,在当地招生,就地上课,印发伪造的结业证书,即使是在当地大张旗鼓的折腾,只要没有学员打电话到被假冒学校培训主管部门咨询或因质量、经费等问题告状,被假冒学校是较难发现的。通过与学员的电话交流,我们得知在某省会城市有一个“清华大学X X省招生办公室”,该省大学的同行告诉我们,“清华在我省办培训很火,宣传铺天盖地”,而我们作为清华大学的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在北京却一无所知。即使是在北京甚至在清华大学校内举办假冒的“清华大学培训班”,在报刊上看到广告了,在校园看到上课了,如果不是对清华大学的培训计划很熟悉的人,也难辨真假。另外,取证也难,举办假冒培训班的人往往拒不提供有关证据;也有的不法分子卷款逃走,无从查找。有的学员也不配合,在消耗了大量财力精力之后,他们不愿意接受上当受骗的事实,对调查有抵触情绪。还有些假冒产品,出自一些基层单位的合作伙伴之手,处理也有难度。少数基层单位与合作伙伴签的协议过于草率,授权过宽,使得一些外单位为所欲为,对学员胡乱许诺,赚够了钱―走了之,

为了整顿办学秩序,净化培训环境,在学校的领导下,清华大学的教育培训主管部门采取了很多措施。首先,进一步健全了校内教育培训规章制度,加强了管理的力度,提高了办学质量;建立了“清华大学教育培训认证网”,将正式批准举办的各类培训,班的计划和招生简章公布于众,将取得清华大学结业证书的学员名单在网上进行认证;并在办班运作中细化一些环节的管理,如要求培训类的广告必须经过学校主管部门审查后才能见报,要求培训类广告必须明示办学的具体院系,要求合作协议必须经过学校主管部门审查后才可以与对方签署等等。同时,学校做出规定,严格禁止将房屋教室租借给校外单位用于培训。为打击假冒现象,校长办公室、校知识产权办公室、教育培训管理处等校内有关部门协同作战,发现可疑目标互相通报,及时处理;学校还安排了专门人员在大量的报刊广告中搜寻,在网络的海洋中浏览,发现未经审批的办班信息,立即追查,凡属于校内单位违规宣传的,对其进行规范,纳入学校管理;凡属于校外人员使用清华大学名义进行宣传的,则立即设法与之沟通,了解情况;对其中恶意侵权者,要求他们立即停止侵权行为,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对不听劝阻和屡教不改的,只有运用法律武器,坚决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