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音乐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10-25 17:42:17

传统音乐教学

传统音乐教学范文篇1

关键词:传统音乐;音乐教学;制约因素;幼儿教师

一、幼儿传统音乐教育的制约因素

(一)“小学化”教学模式

学前教育“小学化”是当即学前教育中的巨大问题,“小学化”教学模式不符合幼儿自然发展规律,也无法真正提高幼儿专业水平,这种重前期教学效益,而忽略长期学习发展的教学方法对幼儿未来发展极为不利。例如在一次《拍胸舞》活动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了《拍胸舞》视频,让幼儿感受其中的韵律、舞蹈热情,并引导幼儿学习舞蹈顺序与动作。这部分教学无可厚非,能够为幼儿奠定舞蹈基础,但紧接着教师开始采用示范教学,进而带领幼儿进行学习舞蹈动作,这种“知识灌输”型教学方法,会逐渐摸去幼儿的积极性,“小学化”教学模式会让幼儿逐渐丧失对传统音乐与民族舞蹈的兴趣,最终把学习当成了任务。

(二)幼儿传统音乐教学过于表面化

幼儿传统音乐教学主目的是为了让幼儿了解传统音乐的内涵与魅力,因此在传统音乐中必须要实施深入教学。但在当今幼儿教育中,很多教师在进行传统音乐教学中,往往过于注重教学环节,让幼儿学习一系列的传统音乐歌曲,对于传统音乐鉴赏环节涉及非常少,使得幼儿往往只能学习到传统音乐表面,无法深入到传统音乐中。表面化传统音乐教学与传统的音乐教学形式相同,无法突出幼儿的主体性,无法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制约传统音乐教育的发展。

(三)教学结构不合理

传统音乐教学是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保障音乐课程的合理性,传统音乐内容既不能过少、也不能过多。如果传统音乐内容过多,会显得音乐幼儿音乐教育过于片面化;如果传统音乐内容较少,会无法彰显传统音乐的积极作用。但在实际幼儿音乐教学中,教师往往无法掌握好适量搭配的“度”,在教学中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无法凸显出幼儿音乐教育的积极作用,无法培养幼儿的综合素养。

二、幼儿传统音乐教学的突围方式

由于幼儿对社会的认知能力有限,因此在学习中,教师必须要以幼儿作为教学出发点,根据幼儿的兴趣、审美来设置相应的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

(一)加强幼儿对传统音乐的认知深度

任何文化艺术都具备开放性特点,之后开放艺术才能够跟上时展潮流,音乐艺术同样如此。对于传统音乐来说,其含义、表现形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要实现多元化传统音乐才能够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必须要加强幼儿对本土文化认识,打开幼儿的感官心灵,切实的能够感受到传统音乐的魅力,并通过自身对传统音乐的理解进行表达。实践证明,幼儿的天生特征注定了幼儿对音乐、舞蹈具有强烈兴趣,幼儿在面对传统音乐的时候会有与众不同的感觉,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幼儿表达出自身的观念,进而形成课堂讨论,实现知识共享,进而加深幼儿对传统音乐的认知深度。

(二)拉近幼儿与传统音乐的联系

与现代音乐相比,传统音乐具备率真、通俗、活泼、生动、淳朴的特点。可以说传统音乐是切切实实的来源于生活,与商业联系甚少,能够切实反映生活气息,体现不同民族对生活的渴望,能够拉近传统音乐与幼儿生活的联系,进而培养幼儿的艺术气息。对于传统音乐教学来说,幼儿学习知识不应该是被动的学习,而是要能够主动融入到知识当中,并在探究过程中,学习到音乐知识。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教师不仅是音乐信息的传递者,更是引导幼儿体验传统音乐魅力的辅导者。

(三)合理配置传统音乐结构,实现游戏教学

对于幼儿来说,兴趣是其最大的驱动力,能够激发幼儿精神上的需求。在传统音乐日常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幼儿在初次接触某类传统音乐时,会对传统音乐的音色、民族打扮、舞蹈动作非常感兴趣,并在其中感受的快乐,这不仅是幼儿兴趣爱好的体现,更是幼儿内心深处的“审美反射”,对传统音乐的认同。为了能够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能够感受到传统音乐的魅力,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展开传统音乐教学。例如在《扒龙船》教学中,我组织幼儿展开“双簧”游戏,一幼儿扮演龙船“后脸”,并演唱《扒龙船》童谣,再挑选一个幼儿当龙船“前脸”,进而俩俩搭配,“前脸”幼儿做动作、对口型;“后脸”幼儿唱《扒龙船》。游戏刚开始的时候,两个幼儿还在磨合,容易出现不协调现象,但5分钟之后,两个幼儿似乎找到了感觉,完美的完成了“双簧”游戏。通过这次游戏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参与度也非常高,并且能够通过游戏情境让幼儿更深层次感受传统音乐的魅力,进而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下完成教学目标。

三、结语

传统音乐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教师必须要认识到传统音乐的重要性,发现幼儿传统音乐教学的制约因素,进而找出合理的解决措施来突破瓶颈,保障传统音乐的积极作用,推动幼儿全面发展。

作者:金美琳 单位:鞍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程英.幼儿教师对民间音乐教育的态度及其实施情况调查[J].学前教育研究,2014,10:42-46.

传统音乐教学范文篇2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大学音乐;传统音乐文化

音乐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众多艺术院校的基础课程,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大学音乐教学呈现空前繁荣,开创了我国音乐事业的热潮。也正是由于如此,在新媒体音乐的推动下,中西方音乐的特点被进一步融合,给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作为大学音乐,如何在新媒体背景下进行传统音乐文化渗透成为了我们共同探究的课题。

一、新媒体时代下大学音乐的教学特征

新媒体音乐最早出现在欧洲国家,至今也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指的是在音乐中借助一些电子、信息技术手段,使传统音乐变得更加灵活、多变。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新媒体音乐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音乐也呈现多元化的发展。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我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文明的国家,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新媒体时代将我国传统文化和大学音乐教育相结合,给大学音乐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对学生学习音乐、学习传统文化、提升学生音乐素养以及审美能力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从教学内容上讲,传统音乐在大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让大学音乐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具体,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从而逐渐促进高校教学水平的进一步发展;其次,从学生的音乐素养上来看,学生通过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加深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加强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感悟,促使学生在自我意识和音乐素养上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有助于学生音乐思维和想象力发展;最后,从传统文化的传承上看,传统音乐文化是我国人类几千年文化和智慧的结晶,只有将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在大学音乐教学中全面渗透和学习,才能进一步促进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更好的发扬和传承。

三、新媒体时代下传统音乐文化的挑战

1.学校教育不重视。高校作为为社会输送人才的摇篮,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载体,学校的教学理念和课程设置直接影响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态度。就目前来说,在我国众多的艺术院校中的音乐教学来说,只有很少的几所高校开设了传统音乐课程,而且仅限于音乐艺术专业。首先,是传统音乐文化课程不受重视,安排的课时量不足,学生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接触减少,很难说在提高学生传统音乐的兴趣。尽管有些学生将音乐欣赏作为选修,但是实际上该课程教学效果也并不明显。其次,在教学内容上,大多数学校在传统音乐文化教学上缺乏统一的教材,教师根据学生喜好安排教学内容,教师教学水平也参差不齐,从而导致了学生在传统音乐文化学习中出现偏差;最后,缺乏新媒体音乐传播方式。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发展,网络课程、微课课程以及全面深入到大学音乐教学,大学生作为开放思想的先驱,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并没有真正发挥新媒体的力量和优势,让我国传统音乐文化进行发扬和传承。2.学生缺乏文化传承意识。我们常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承担着祖国国家未来发展的重任,学生的思想和意识直接影响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据笔者针对本市多所高校的调查中发现,有超过96%的学生是通过互联网的形式获取音乐、收听音乐,这就表示新媒体时代已经成为了学生生活中必须的一部分。然而在在96%的学生中,有超过92%的学生收听的音乐类型是日韩、欧美、流行等,只有8%的学生对我国传统民族音乐感兴趣。从中我们不难发现:第一,新媒体的影响,虽然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音乐的发展,但是国外的音乐热度要远远大于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第二,学校对传统音乐文化教育的缺失,直接影响了学生对传统音乐的热情和积极性;第三,学生缺乏文化传承意识,哪怕会自己家乡音乐或者戏曲的学生都屈指可数。

四、新媒体背景下大学音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渗透策略

1.完善教学课程。要想在大学音乐教学中进行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渗透,首先作为艺术院校要充分发挥其主导因素,完善和传统音乐教育相关的课程体系,丰富校园内的音乐教学内容,从而让学生在无形之中受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熏陶,逐渐培养学生对传统音乐的兴趣和热情。对此我们可以借鉴印度学校的音乐教学理念,在音乐教学中以本国传统音乐教学为主,多元音乐教学为辅,大力发扬本土文化,使得自身的音乐文化得到弘扬和传承。其次,在高校校园内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传统音乐文化的氛围,让学生潜移默化的受传统音乐文化的影响,使我国传统音乐文化逐渐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2.创新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载体,同时也是进行传统音乐文化渗透的重要途径。对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在新媒体环境下促进我国传统音乐教学的有效发展。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利用多媒体形式为学生播放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为了传承和发扬我国传统音乐文化而设计的节目《叮咯咙咚呛》,让学生感受我国传统戏曲文化和现代文娱的结合,以此激发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加强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认知。3.加强舞台实践。实践是学生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方式,同时也能让学生通过舞台实践加强音乐功底,在实践中进行音乐创新,将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更好的发扬和传承。对此,教师i可以在教学中将传统音乐文化和学生音乐表演相结合,既可以从中培养学生音乐创新和实践能力,同时还能加强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了解和认知,促使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发扬和传承。例如,教师可以立足于当地,将本土的民俗活动、音乐表演融入到学生的音乐剧演绎中,既可以给学生舞台音乐剧注入新鲜元素,同时还能提升学生兴趣和积极性。4.搭建网络平台。新媒体时代,大学音乐教育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束缚,越来越多的网络教学、线上教育平台应用到日常的教学中,不仅可以突破传统课堂空间和时间上的局限,同时还能针对学生的兴趣和具体学校情况进行个性化一对一教学。所以,在新媒体时代,我们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为学生搭建一个网络化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在线学习,并邀请知名的传统音乐艺术家或者讲师进行在线授课,并增设传统音乐相关的在线课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向学生普及传统音乐文化知识,提高学生传承意识。

五、总结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给大学音乐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同时也给我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和传承带来巨大的挑战。作为高校音乐教师我们要充分认识传统音乐传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构建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加强舞台实践、搭建网络平台四个方面进行传统音乐文化在大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让更多的学生认识传统音乐、了解传统音乐、传承传统音乐,将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孙海钰.新媒体音乐当中我国传统文化的运用现状研究[J].大众文艺,2018(21):149-150.

[2]李梅芳.传统文化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渗透[J].北方音乐,2018,38(20):176-177.

[3]邱忠治.新媒体背景下大学音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渗透[J].北方音乐,2018,38(10):202.

[4]邰乐.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中本土音乐文化的渗透——以江西高校音乐教育为例[J].音乐创作,2015(12):193-194.

传统音乐教学范文篇3

(一)弘扬我国优秀民族文化。在文化体系当中,艺术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艺术对于我国优秀文化甚至是民族文化体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加强我国民族艺术的学习有利于更清楚详细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掌握历史文化、民族文化、传统风俗、地理情况等,使音乐艺术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在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引入传统音乐文化,促进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引发学生学习传统音乐文化的热情与积极性,感受我国民族文化的历史风貌,增强传承中国文化的责任感与意识感。(二)提高高校声乐教学质量。我国的传统音乐有着非常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博大精深的内容更是让人叹为观止。但在现代高校音乐教育中却很难发现传统音乐文化的踪迹,更多的则是学习西方音乐文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重点在于学习西方声乐的内容,学习其演唱方式和发声技巧,这种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热情,缺乏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使教学质量逐步降低。通过引进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丰富声乐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获取更多的音乐教学资源,在提高整体声乐教学质量的同时使声乐教学体系更加完善。(三)提高高校学生综合素养。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各大高校应根据社会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改变,除了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审美以及艺术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鉴赏能力。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是经过历史的不断打磨后留下来的精华,值得我们传承与发扬,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与审美素养,提高民族自豪感,建立属于中国传统音乐的文化归属,增强对国家的了解,树立文化自信,增强爱国情怀。通过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以此满足当下社会的需求,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二、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引入传统音乐文化的策略

(一)加强声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孕育着众多风采各异的民族,他们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地理位置、人文环境等,这些差异造成了每个民族拥有着自己的风格与特点,将这些别具一格的风情融入到音乐作品当中,将民族感情发挥得淋漓尽致。教师可以通过情感教育,让学生更快地融入声乐课堂中,对传统音乐文化有更深的理解与见识,领略传统音乐作品的情感。例如,教师可以选择学生熟知的经典传统民谣作为载体,让学生了解歌曲创作的背景以及作者当时的情境,分析歌词内容所要诠释的情感,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领悟歌曲,在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同时促进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二)积极激发学生内在感知潜能。教师还要激发学生的内在感知潜能,让学生感受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充分融合所学内容,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加强对音乐作品的理解程度。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为学生介绍更多的音乐作品,增强学生的音乐作品储备量,并对这些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引发学生思考,通过回答问题让学生对作品有更深刻的了解。当然,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根据歌曲本身,具体可以围绕作品的社会背景、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音乐作品的风格等让学生进行思考学习,不断增强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内在感知潜能。学生的感知能力有了一定基础后,教师可以通过合作讨论、实践等方式让学生有进一步的理解,在实践中掌握传统音乐的技巧与方法,领悟传统音乐文化内涵,并且将这种能力运用到今后的学习过程当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内在感知潜能,让学生感受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充分融合所学内容,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加强对音乐作品的理解程度。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根据歌曲本身,具体可以围绕作品的社会背景、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音乐作品的风格等让学生进行思考学习,不断增强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内在感知潜能。(三)全面提升声乐教师综合素养。想要将传统音乐文化更有效地融入高校声乐教学当中,除了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外,还需要从事声乐教学的教师不懈努力。因此,提升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度,需要全面提升声乐教学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首先,应该丰富高校声乐教师自身的传统音乐文化知识,开展对高校声乐教师的培训,保证其能够正确地把握传统音乐的声腔、旋律等方面的特色,将传统音乐文化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其次,教师应不断地练习传统音乐的演唱技巧与发声方法,提升自身的演唱水平和发声水平,以实现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为学生开展有关演唱技巧和发声方法的训练。最后,高校要加强对声乐教师的教育考核与管理,制定奖惩机制,以促进高校声乐教师工作热情的提升,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投身于高校声乐教育的改革当中,使传统音乐文化更好地融入高校声乐教学当中。

三、结束语

据上文所述,高校声乐教学中加强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引入,将传统音乐文化内容渗透到各个声乐教学的环节当中,以改变高校传统单一的声乐教学模式,促进高校声乐教学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同时,提升高校声乐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能够了解传统音乐文化,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进而培养出具有高素质水平的音乐人才。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声乐教学中,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让优秀的民族文化永葆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张艾娟.高校声乐教学中如何引入传统音乐文化[J/OL].戏剧之家,2018,38(23):203-204.

[2]龙飞.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8,35(4):154-157.

[3]田景华.试析高校二胡教学中如何引入传统音乐文化[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2):183-186.

[4]王磊.论传统音乐引入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价值与途径——以赣南采茶戏为例[J].福建茶叶,2018,40(11):181.

[5]郭亦君.浅论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J].北方音乐,2018,38(18):113-114.

传统音乐教学范文篇4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传统音乐文化;融入

正如一首歌里写的“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音乐大量涌入中国,因此我国在唱法技巧等方面,很多都是学习西方声乐知识。而目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这种现象更是普遍。人们忽略了我国是一个民族文化丰富及多元化的国家,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作为民族文化财富,值得人们引起重视。因此,在高校声乐教学中,高度宣扬应该把传统音乐文化融入进去,使我国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化音乐紧密交融在一起,继承并发展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使我国现代音乐文化和传统音乐文化走上一个新的高度。

一、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融入的意义

(一)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弘扬。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之一,每个地区、民族的传统音乐风格往往代表了该民族的文化、宗教、信仰等[1]。有些地区的传统音乐文化已经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蒙古族长调民歌,侗族大歌,花儿,呼麦等,华阴老腔是陕西华阴市的家族戏,第一次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引起大众的认识,是在2015年的一档国内音乐节目中,与我国女歌手谭维维合作的《华阴老腔一声喊》,这是民族音乐与现代摇滚音乐的大胆融合,这场演出首次播出,其刚直高亢,磅礴豪迈气势,就引起大众的震撼,2016年春晚,又再一次惊艳四座。使大众对传统音乐又多了一层认识。在华阴老腔艺人的组成中,年龄最大的75岁,最年轻的也已经59岁,应该多多吸引年轻人,传统音乐应该受到重视,将我们的音乐弘扬全世界,传统音乐融入到高校声乐教学中极具意义。因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都应该受到人们的重视,无论有形还是无形的文化遗产都代表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二)有利于高校声乐教学。我国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以西方声乐教学方法来培养声乐生,因此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受到严重忽视。这样的结果就是使声乐教学呈现一边倒的情形。受到欧洲古典音乐的影响,我国声乐教学的教育模式显得单一化和古板[2]。传统音乐从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3世纪,包括从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秦汉,在这时期,音乐体裁上的变化,经由原始乐舞到宫廷乐舞的转变。在这一时期中,钟鼓乐队最具代表性意义的音乐艺术形式。我国拥有历史悠久的传统音乐文化,我国在音乐方面的灿烂成就给许多国家,例如日本、朝鲜等国家带来了很多影响。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形式极其丰富,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很好地解决目前教学模式的单一性,既可以继承发展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又可以改变目前高校声乐教学的状态,使其变得丰富、多元化。因此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极具深远的意义。

二、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校声乐教学中的措施

(一)注重情感体验。每首歌曲、每种音乐作品都是为了表达内心的情感所创作出来的,或开心,或幸福,或悲伤,都是将人们的心情表达出来,音乐是一种传递人心情、情感的介质、载体[3]。因此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充分理解每首作品的背景与意义。例如脍炙人口的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是我国著名音乐家金鼓先生,创作这首歌曲的背景是在1942年,早上醒来,太阳普照整个屋子,当时明媚的阳光使他想起久别的父母、弟妹以及梁平的乡亲们。让金鼓先生想起在明媚的阳光下辛勤劳作的乡亲们。歌曲开头就是“太阳出来喜洋洋”7个字,整首歌曲都洋溢着幸福、渴望丰收的热闹场面。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情感的体验,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情感,从而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引起学生对学习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从而使传统音乐与现代声乐教学更好地融入在一起。(二)提高教师的音乐素养。要想传统音乐文化更好地融入到高校声乐教学中,首先高校教师对传统音乐文化有一个更深刻、完整、正确的了解与认识。从根源上来解决这个问题,否则无从谈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向学生讲述更多的传统民族音乐背景,让学生对民族音乐有一个更完整的把握,以及在学习传统音乐时有更多的文化指向,对民族音乐所包含的民族特色有一个更好的了解。

三、结语

总而言之,我们要加强对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视,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仍然任重而道远。传统民族音乐融入高校,对目前教育模式的改变具有深远的意义,而且对传统音乐的继承与发展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宁.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J].鸭绿江月刊,2015,07.

[2]周戈,李巧伟.浅论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J].音乐时空,2016,06:167.

传统音乐教学范文篇5

关键词:中国传统音乐美学;高职音乐教学;指导意义

音乐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语言,即使发展到今天仍是人类情感抒发的重要渠道。而我国传统音乐更是人民群众精神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采取措施进一步发挥我国传统音乐美学在高职音乐教育中的作用,既能够培养更多的应用型音乐人才,也能够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再创新。

一、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概述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作为中国特色音乐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源自史前时代,受儒家思想影响,融入了不同社会情形造就成的中国传统音乐美学中蕴含着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凝结着无数炎黄子孙的精神风骨。但是近代以来,西方音乐文化的传入给我国传统音乐美学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使得其显著落后于其他音乐美学[1]。1.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和一般音乐美学的区别。一般音乐美学作为音乐美学的基础,与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异。可以说两者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特别的关系。2.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和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区别。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时代背景不同,第二是学术意境不同。这是因为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是借助新的方式展示古代音乐、古代思想,赋予其新的生命。

二、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在高职音乐教学中的问题

现阶段各大高职院校音乐教学中集中反映出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以传统音乐美学为接触设置的课程少,不能满足传统音乐传承的需求;第二是已设置的音乐课程对传统音乐美学的教学内容仍旧停留在数年前,没有随时代更新发展;第三是传统音乐美学方面的教学活动较少,没有足够的表演机会,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

三、发挥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在高职音乐教学指导意义的措施

1.正确认识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意义。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各种人才的努力,而成为全面发展的音乐人才就需要正确认识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意义。所以包括教师在内的高职教育工作者应当着重引导学生认识到传统音乐美学的重要性,应当在课程中借助多种手段令学生体会到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无与伦比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对其的兴趣。2.完善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教学形态。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教学的本质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建设。可以说一味地只对音乐美学的性质进行研究,没有将文化融汇到教学中的形式,不利于传统音乐在内的优秀文化的继承发展发展。所以在对高职学生进行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阐述的方式进行表述音乐,可以将其他传统文化融入到音乐之中,借此充分地展示出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形态,使其焕发新生。3.安排足够的中国传统音乐美学课程。足够的课程是发挥中国传统音乐美学作用,实现中国传统音乐美学传承发展的前提。所以应当安排足够的中国传统音乐美学课程,并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开发包括《中国传统乐理知识》、《中国音乐史其名作欣赏》等在内的教学资源。与此同时举办类似传统音乐主题大赛等更多的活动,令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认识和喜爱。除此之外,采取措施将中国传统音乐美学融入到高职音乐教学中时,应当尊重学生的需求,从学生的特性出发,而不是简单地进行教育灌输。

四、结语

高职院校学生相交同龄人需要更早地应对就业问题,所以在接受教育时难免会重视收效更快的内容,这也就使得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等需要长期探索的学问在高职学生间发展缓慢。而要改变这一局面,就需要高职教育工作者采取多种手段令学生从内心深处爱上中国传统音乐美学,从而主动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人和发展人。

参考文献:

传统音乐教学范文篇6

【关键词】传统文化;民族音乐;价值内涵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灵魂,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精神标识,为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音乐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文化的表现方式之一,承载着人类的文明和历史。中国民族音乐是用中国传统乐器以独奏或合奏形式演奏的民间传统音乐,是一种能够体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艺术形式。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悠久历史,蕴含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也形成了具有深刻文化内涵和丰富艺术内容的民族音乐体系。民族音乐教学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不同文化之间相互碰撞,民族音乐面临着多元文化的冲击,致使民族音乐教学中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缺失,民族音乐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究其原因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生方面,受欧美外来音乐的影响,缺乏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知,对民族音乐产生抗拒心理;二是教师方面,部分民族音乐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不高,教学过程中传统文化观缺失,缺乏对传统文化深刻内涵的引入;三是教材方面,文化性缺失,不能有效利用地方音乐艺术资源,不具有地方民族音乐文化特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战略下民族音乐教学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通过本文研究,指出相应的教学路径,为民族音乐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服务。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国人数千年思想和行为的演变史,深深地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之中。经过五千年的历史沉淀,内容丰富、种类繁多,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是民族特色和民族精神的代表,具有丰富的价值内涵,主要体现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维护国家安全与统一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一种崇高的道德规范,使中华民族具有无与伦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二是独立自主和百折不挠的改革创新传统,以锐意进取和孜孜不倦的大无畏精神,创造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三是爱好和平与促进世界交流的文化发展观,坚持“和为贵”的道德准则,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让世界了解中国。四是自强不息和永无止境的人生理想追求,坚韧不拔地对崇高精神境界的态度,这也是中华民族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五是中国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发展,创造了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迹,这是奋发向上、开拓进取的文化睿智精神的体现。

二、优秀传统文化在民族音乐教学中的价值体现

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优秀的民族音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战略下的民族音乐教学,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为民族音乐教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具体价值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体现民族音乐的经典性。中国民族音乐经历了由原始乐舞到宫廷乐舞的进化,先秦诸子百家文化,奠定了各自的理论端点。儒家文化引起音乐思想的变化,从南北对立到多民族国家统一,民族音乐这种艺术形式,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上承前代,下接后世,产生了很多经典作品。第二,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鉴赏能力。民族音乐为人们的业余生活提供了丰盛的听觉盛宴,这以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为前提。民族音乐与优秀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准确深刻地体验民族音乐作品的文化内涵,就必须对优秀传统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战略下的民族音乐教学是有效途径。第三,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和爱国情怀。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蕴含着民族的坚强意志和生活习惯,具有强烈的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是民族精神的象征。让学生在民族音乐的学习和欣赏中体会民族音乐之美、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与发展变化,促进民族情感交流,激发爱国主义情怀。第四,推动民族音乐教学的本土化发展。民族音乐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文化多元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本土文化缺失。民族音乐文化发展,既要融入到世界音乐文化之中,又不失中国传统文化之特色,这就要求在民族音乐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本土文化,以民族特色为基础。

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战略下民族音乐教学原则

优秀传统文化深刻影响着民族音乐,民族音乐教学又肩负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根据民族音乐教学的基本理论以及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战略下民族音乐教学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第一,文化引领原则。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南针”。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教化心灵的传统文化将发挥重要作用。民族音乐教育坚持优秀传统文化的引领作用,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挖掘民族音乐教学中的文化成份,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第二,音乐本位原则。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战略下的民族音乐教学,根本任务仍然是音乐教育,即将音乐教育置于民族音乐教学的核心地位,提供给学生感受、表现和创造民族音乐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民族音乐的实践活动中去,让鲜活的民族音乐形象走进学生心里,让优美的民族音乐感染和熏陶学生,让教学回归到音乐本体上来。第三,协同发展原则。即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民族音乐教学相互融合,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修养和人文素质,达到共同发展的双赢效果。二者协同发展,有利于挖掘民间遗留的民族音乐文化资源,有利于学生理解优秀传统文化和学习民族音乐文化,增强对民族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保护意识与责任感,符合“艺术兴学”的办学理念。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战略下民族音乐教学路径音乐的生命力需要强大的文化根基为支撑,中国民族音乐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背景,中国的民族音乐教育,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目标,弘扬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特色,让学生接受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针对目前民族音乐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本文提出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战略下民族音乐教学路径如下。第一,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的课程结构。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基本素质为目标,普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素质教育始终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和约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和新的突破口。课程结构是各种课程以及具体科目的组织搭配形式,目前高校音乐类相关专业比较重视音乐知识学习,其他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不被重视,这与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相违背。推进素质教育,需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建立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结构,增加学生利用传统文化对音乐的感悟能力。第二,更新教育理念,贯彻文化中的音乐与音乐中的文化思想。教育理念是人们追求的教育理想,是教育主体对“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对教育实践具有反思、规范和指导作用。传统的民族音乐教育理念已不适应时代需求,要将文化与音乐结合起来。文化中的音乐,从文化的角度去探究音乐;音乐中的文化,在音乐中阐释和理解文化。民族音乐蕴含着独特的艺术特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各民族音乐文化平等的原则,不允许轻视或歧视某个民族的音乐文化,用发展的眼光对待民族音乐文化,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发展。第三,营造优良环境,发挥校园民族音乐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每个人成长都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就深刻地表明了环境的重要性。校园文化环境是学校经过长期发展而形成共识的一种价值体系,像一只无形的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名学生。营造有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校园文化环境,将学生置身于民族音乐文化的氛围中,具体途径包括:启动宣传媒体,拓宽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渠道;丰富阅读空间,扩展学生的民族音乐文化视野;调动师生积极性,开展与课程相关的民族音乐文化活动。第四,开拓创新思维,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民族音乐课堂。创新思维指思维活动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开拓创新思维、培养探究能力,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养成。民族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情境,运用有效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知识需求;留给学生充足的编创时间,设置疑问活跃课堂气氛,教师的讲授中融入传统文化,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引入传统文化;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以音乐教育为主线,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操和音乐素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第五,加强师资培养,不断提升民族音乐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教师是教育实践的主体,推动着教育过程发展和教育目标实现,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素质才能适应时代教育发展。民族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教师的业务水平密切相关,高校要采取多种手段提高民族音乐教师素养。首先,培养民族音乐教师的专业技能,创造性地钻研民族音乐文化知识;其次,教师要做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先行者,实现从符号知晓到文化理解的再提升;最后,教师要努力提高教学水平,立足课堂,因材施教,挖掘开发音乐课程资源,保持与时俱进的业务能力。第六,优化教材建设,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音乐融为一体。教材是开展教学的依据,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是传承民族文明的重要载体,高质量教材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水准,教材建设是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民族音乐教材建设要树立精品意识、突出民族特色,精心挑选那些语言优美、意境悠远、蕴涵丰富文化内涵的作品,使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音乐融为一体,内容安排上遵循“由浅至深、由易而难”的原则,突出实用性和学术价值,全面服务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音乐人才培养,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操。第七,彰显文化自信,发挥多元文化在民族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来源,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植根于中华文明传承的土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向心力。多元文化并存构成了文化发展的现实语境,民族音乐发展离不开多元文化,具有多元化特征。以文化自信凝聚力量的同时,树立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理念。西方音乐理论在世界音乐界占有主导地位,民族音乐教学必须吸收西方先进的音乐技术作为有效补充,与西方先进的音乐文化相融合,避免出现全盘西化和狭隘的国粹主义倾向。第八,借助信息技术,不断创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表达方式。信息技术成为支持终身学生和合作学习的有效手段,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信息技术创新了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为学生获取传统文化、传输传统文化、处理传统文化和应用传统文化提供了新途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战略下的民族音乐教学,更要适应时代需求,运用信息技术将学生融入五彩斑斓的民族音乐文化世界,让传统文化变得生动有趣,刺激学生多种感器,在享受民族音乐的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吸引学生主动投入到民族音乐文化的实践活动中去。

参考文献

段小丽、刘海涛2016《论高校音乐教育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戏剧之家》第6期。

金花2016《培养民族音乐兴趣增强爱国主义情感》,《读与写》第11期。

何美荣2001《试论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的基本内容》,《湖南行政学院学报》第5期。

王芳2018《民族音乐文化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传承研究》,《北方音乐》第18期。

郭联俊2018《民族音乐文化在音乐教学中的传承路径探寻》,《陕西教育》第1期。

魏艳梅2018《传承音乐之源弘扬民族文化》,《艺术评鉴》第7期。

陈伟2018《高师声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艺术评鉴》第21期。

吴岚2018《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探究》,《科学大众》第11期。

传统音乐教学范文篇7

关键词:初中音乐;优秀文化;教学渗透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也越来越丰富。尤其是最近几年,计算机互联网的普及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形式,同时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这种情况下,初中音乐教学也要积极地做出改革和创新,在日常教学中注重渗透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以此来避免学生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侵害,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想要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初中音乐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从目前的初中音乐教学现状来看,在具体的教学中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影响着我国传统文化在教育教学中的渗透。那么该如何做好传统文化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渗透呢。我将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点建议。

一、当今初中音乐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存在的几点问题

(一)学校以及教师对音乐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缺乏足够的重视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一些初中学校以及教师对音乐教师缺乏足够的重视。而对于初中音乐学科的本质和特点来看,由于该学科在中考当中并未涉及,所以学校在制订教学计划和实施具体教学内容的时候对该学科缺乏足够的重视,将更多的时间留给了文化课程教学,比如一些初中校园在课程安排上一周只有一节或者两节音乐课程,并且这两节课程也会时不时地被文化课程霸占。在这种情况下,不仅音乐教学无法在音乐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同时也影响了音乐教学的顺利开展。此外,由于学校对音乐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所以导致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受到打击,因此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会出现敷衍的现象,更别提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学了。

(二)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方式和方法不正确

除了学校和教师对音乐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之外,在现阶段的初中音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还有就是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的时候所采用的方式不正确。在开展初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一些教师比较注重歌唱技能的教学,所以在教学中会带领学生进行歌唱,或者是让学生跟着音乐进行歌唱,这种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教学方式单一,长期在这种教学方式中不仅无法渗透我国的传统文化教育,甚至还会降低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不仅如此,一些教师虽然认识到了传统文化在音乐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的渗透中所采用的方式不正确,比如只是讲述了一些表面的知识,对其中蕴含的道理没有进行深入的讲解,最终导致传统文化的渗透无法取得实际的效果。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应该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教学。当然,初中音乐教学作为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以及陶冶学生的情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我国的传统文化教育一方面有助于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继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此外,在音乐教学中一方面有很多著名音乐家的故事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有浓郁的民族风情等等,这对增强初中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途径。由此可以看出,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对促进初中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二)是实现现代化教育和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有效方式

想要实现现代化教育,培养出更多的现代化学生,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开展德育教育,因为当今社会不仅要求学生掌握高技能、高文化,还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因此,在开展初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渗透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不仅体现出了初中音乐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同时也是实现现代化教育的重要途径。此外,传统文化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渗透既可以拓展音乐教学内容,又可以使学生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提高初中音乐教学的教学质量,实现新课程教育改革和现代化教育[1]。

三、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

(一)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资源,有效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想要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有效地渗透我国的传统文化教育,这就需要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资源,也可以结合当地的习俗开展初中音乐教学。这样就可以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从而做好传统文化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渗透,进而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例如在开展苏教版初中音乐《我的祖家是歌乡》这一课程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比如在本节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展示我国不同民族的舞蹈、服饰以及节日习俗等,通过展示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来帮助学生感受族56个民族的大团结,从而在内心产生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也感受到了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和魅力等。当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家乡的风俗习惯,在课堂上通过学生展示自己家乡的习俗来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这样既可以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同时也渗透了传统文化教育,进而使学生继承和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1]

(二)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拓展教学内容,丰富传统文化教育内容

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不仅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资源,还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开展拓展性教学,将优秀传统文化引入课堂教学中,以此来做好传统文化的教育,从而将优秀传统文化有效渗透到日常教学中,从而使学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水平和文化素养。例如在开展苏教版初中音乐《瑶族舞曲》这一课程教学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展示瑶族的舞蹈和音乐,也可以展示瑶族的服饰以及节日饮食习俗等,从而使学生对瑶族的文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且也可以引入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开展教学,比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等,这都是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再比如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讲述自己家乡的传统文化等,这些都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通过拓展性讲解,使学生对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有更多的了解,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使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进而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三)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

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一方面打破了传统的教学形式,另一方面拓展了教学资源,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因此,在开展初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有效渗透我国的传统文化,提高初中音乐教学质量,这就需要教师注重使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展教学。首先,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搜索网上的传统文化资源,并且将这些资源和课件进行稍微的修改和完善,使其成为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教学课件,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播放,从而实现在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在开展苏教版初中音乐《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这一课程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在教学开始之前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搜索网上的和课程内容相关的传统文化资源。比如教师可以讲述该歌曲歌唱的地点,然后根据该地点搜索相关的传统文化。比如本歌曲属于陕北民歌,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搜索陕北的民族风情和习俗等,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播放,以此来帮助学生感受陕北文化风情和传统文化,进而使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3]。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开展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和成长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作为一名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渗透我国的传统文化教育,结合课文内容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资源,并且积极开展拓展性教学,从而有效地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翠洪.基于传统文化视角下初中音乐教学模式[J].魅力中国,2020(18):135-136.

[2]周顺莉.传统文化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渗透[J].南北桥,2019(3):130.

传统音乐教学范文篇8

(一)“字正腔圆”的审美观点

在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注重“字正腔圆”的审美观,“字正腔圆”也成为了评价音乐作品的主要准则。“字正”指的是在音乐表达过程中要对表现的内容有所了解,借助音乐素养、生活经验,体会音乐的深层含义。“字正”作为评价音乐作品的标准,同时也是最低准则,表演者只有在演唱过程中满足了这个标准,才能赢得观众掌声。声乐表演的艺术性则主要体现在“腔圆”上,在保障清晰表达的基础上提高表演的流畅性和观赏性,整个曲调的表演要圆润透彻。只有同时满足这俩个准则,声乐作品中的形象才会感人,声乐表演才能更具吸引力,才能引起听众的共鸣。

(二)关注音色的发展

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点在于音色,在我国的声乐发展历程中,音色的发展吸引了更多关注的目光,因此声乐表演者也重视音色质量。我国传统音乐文化还十分重视情感表达,演唱者在表演过程中投入感情,注重细节处理,才能取得成功。

(三)“润腔”要有创新性

在声乐表演过程中“润腔”也是关键元素,它是声乐表演过程中获得内心满足感和高度认同感的关键。同时,“润腔”对于声乐表演中的细节刻画也起重要作用,很多声乐作品之所以受到好评,细节刻画是原因之一。我国传统的声乐文化要求在“润腔”使用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创新,从而丰富声乐作品的内核,让作品受到观众的喜爱。

二、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校声乐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音乐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和中国文学、历史、地理等一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我们想要认识一个民族、了解一个民族文化,就必须了解它的音乐。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蕴含着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特征及内涵。了解音乐历史,很多遗留已久的文化困惑也许会迎刃而解。

(二)有利于声乐教学的多样化发展

尽管我国的声乐教学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但就整体水平而言还很不完美,这在低年级教学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在小学初中课堂声乐教学中,声乐只是单纯地满足教学计划,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没有认识到声乐对学生长远发展的重要性,这样的教学观念导致学生声乐素质普遍不高。只有进入高校学习阶段,一些声乐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才会得到加强。但是,在我国高校教学中,声乐课堂也存在较大缺陷,声乐课堂长期照搬西方教学模式,内容也多以西方古典音乐为主,教学方式单一、呆板,课堂上教师将重点放在音色、音高和发音方式上,这样的教学过程是机械的、没有新意的声乐课注重的是技能的提升,并不重视声乐内涵理解,学生对声乐知识的掌握停留在基础层面。有鉴于此,把我国的传统文化引入到声乐课堂中就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声乐教学才会上个新的台阶。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将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和声乐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在传承传统音乐文化的基础上,提高声乐课堂教学有效性,并帮助学生提高音乐鉴赏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三)提升高校人才的综合素质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尤其是综合素质人才,这就为高校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沉淀,其中包含着传统的音乐文化精华,学生在学习传统音乐文化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所在,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辨识能力和鉴赏能力,从而发掘学生的美感创造力,在日积月累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三、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校声乐课堂的具体策略

(一)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无论是古代、现代,乃至将来,音乐都是一种主流的情感表达方式,教师要把握这一点,在声乐课堂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要想融入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如何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呢?最关键的是,当教师开始讲解新的音乐作品时,对作品的创作时间和创作背景有详细讲解,让学生的清楚作品的创作背景。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创作意图,才能同作者有情感的共鸣,才能在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接着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基础上,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运用学生的感知能力

在音乐领域中永远没有正确错误之分,也没有更多的条条框框限制思维和逻辑,音乐是一门开阔的学科艺术,它源于人类的情感体验,不同的心境会有不同的理解领悟。音乐能够充分表达人类情感,表达个体情绪。通过学习声乐知识,评析音乐作品,使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认识能力有较大提升。学生在传统文化的陶冶下,感知能力也会逐步提升。所以,在具体声乐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运用感知能力,通过自身的感知理解音乐的主要内容,感受音乐魅力。教师在教学之前要研究声乐作品,充分挖掘其内在含义,在基础的理解基础上进一步思考总结。在具体讲解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分析作品的音色、音调和节奏,感受不同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表达力和艺术修养。

(三)创新音乐教学模式

要想实现传统音乐文化和声乐课堂的完美结合,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重视情感体验只是重要环节。同时还要拓展声乐教学方式,提高音乐教学的多样性,创新音乐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现如今,计算机技术逐步被纳入高校课堂教学,在声乐课堂中教师灵活使用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设计现代化的声乐学习课堂,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音乐学习上,多媒体的视频功能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相关的音乐视频,满足学生视觉需求,在多个音乐作品的对比学习中,加深对原作品的理解感悟。另外,微课、慕课、翻转课堂也可以应用于声乐课堂。例如,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同学以小组形式开展交流,最后,教师补充、总结。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效果更为明显。再如,慕课突破了区域限制,同一时间不同学生听同一名教师授课,共同交流学习,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弥补部分高校教学的不足。即使部分高校的教学资源有限,也可以在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下,将优秀课堂、优秀教师引入到课堂,使学生接受不同教学思想的洗礼,感知不同的艺术魅力。

(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为了更好地将传统文化和声乐课堂结合起来,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必不可少,只有在教师充分感知传统音乐文化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指导学习才更为专业,才有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提供指导。教师综合素质过硬,声乐课堂的教学质量会更加完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指日可待。例如,在声乐课堂中讲到京剧、豫剧等传统戏剧,教师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开展教学,才能讲清传统戏剧和现代戏剧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才能探究不同时代的戏曲文化,在对比学习中教授学生。教师综合素质包括道德素质和专业素质,作为一名高校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将教学育人作为自己毕生信念,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在具体教学中,因为学生成长环境和自身素质不同,学生的能力也是千差万别的,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发展、自我提升。教师的道德素质是基础,专业素质是关键,在提高道德素质的基础上,教师要通过不同方式提高自我专业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达到教学相长。

作者:于洋 单位:赤峰学院

参考文献:

〔1〕鞠荣丽.浅析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3):94,95,110.

〔2〕赵悦.浅析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J].亚太教育,2016,(28):115.

〔3〕吕序宁.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思考[J].音乐时空,2014,(24):148,143.

传统音乐教学范文篇9

高师声乐教学改革应合理安排传统音乐文化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教学比重。作为一种新的音乐教学课程,传统音乐教育不仅能教会学生一定的传统音乐技能和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还能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精神。当今我国高师音乐教育的教学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优秀音乐型人才,其中必不可少的核心教学是声乐技能,随着我国近几年来对艺术文化的不断重视,传统音乐文化也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于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师声乐教学的教学模式改革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上,高师声乐教材选编应该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选择,除了选入传统的艺术戏曲外,还应该包括一些传统原生态的音乐艺术作品以及民间乡土气息的音乐作品,通过多方面的收集音乐艺术作品,进行合理的改编并进行传统音乐文化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传统音乐文化的多元性,提升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素养,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文化真谛。除了要求高师声乐教材选编多样化之外,还应该重视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民族音乐文化是一个国家音乐文化教育的灵魂,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拥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其中音乐文化资源占有着一定的比例。所以在音乐教学上,教师应全面地展现我国各民族不同时期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加强学生对于民族音乐文化资源的学习和运用,实现高师声乐教学不仅要传授声乐技能,还要重在弘扬传播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培养学生民族情感和爱国精神。作为传播高师声乐教学的教学实践者,教师要更加注重传统音乐文化的教育,通过开展多层次的专家交流培训外还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学习,加强教师的音乐文化素养以及道德品质,更好地满足音乐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二、调整音乐教学形式

目前我国很多高师院校的声乐教学课主要采取小班上课的形式,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教育只是简单的进行学习和演唱民族声乐作品,忽视了传统音乐文化教育背景,没有真正地理解传统音乐教学的重要性。所以,在今后的声乐教学改革中,高师院校应根据传统音乐文化教育教学的特点,进行制定合理的声乐教学方式。高师院校可以在原有的授课模式上加入集体课堂和社会实践课堂等教学模式,通过集体课堂让学生在掌握声乐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入传统音乐文化的教育,在课堂上还可以组织学生之间进行传统音乐文化交流,讨论传统民族声乐历史及赏析传统声乐作品等内容,力争培养学生声乐技能的综合运用,提升传统音乐文化素养。社会实践课可以让学生走出校门,进入社会,来了解我国社会背景下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需求。通过社会实践,学生能够更真实地接触到最原生态的传统音乐作品艺,拓展了学生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让学生真正地意识到学习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性。

三、师资知识结构的改善

声乐教学是主要是运用声乐技术方法让声音去演唱实践的教学模式,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教师不仅要传授声乐技能,还要结合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所以教师教学文化素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教师作为现代声乐教学的领跑者,首先要加强传统音乐文化学习,不断调整传统音乐文化学习理念,完善民族音乐文化知识结构,合理地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到高师声乐教学中,保证学生更好地学习传统音乐文化,加强对传统音乐文化学习的积极自主性,丰富自身的音乐文化素养。

四、结语

传统音乐教学范文篇10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传统;音乐文化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通过研究西方的音乐文化,我国各大高校学习了大量西方的声乐知识,获得了比较明显的发展和进步。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我国高校并没有做到合理融入传统音乐文化,导致高校声乐教学缺失了民族气息。对此,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必须结合教学课堂与民族传统音乐,真正做到音乐民族化教学,让民族音乐文化流传下去。

一、明确传统音乐文化的形态特征和艺术特征

首先,传统音乐文化的形态特征。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形态特征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其一,律制。在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中,同时应用三种律制,分别是纯律、平均律以及三分损益律。民族传统声乐文化起源很早,其三种律制也在很早就出现了,并且在后来的时间里共同存在。其二,音阶和节拍。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体系与西方声乐文化体系有明显的区别,在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中,偏音和正音共同构成音阶;通过均分律动和非均律动的有机结合与不规则应用,民族传统声乐呈现出节奏与节拍的巧妙结合,民族传统声乐作品中松弛有度,有坐唱念打的“紧拉慢唱”的说法。其三,记谱法。记谱法,是指通过一定的标记和符号,将乐曲中的高中低音、长短音以及强弱音表达出来。在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中,应用了很多种记谱法,记录下了大量的乐谱,无数的古代经典音乐作品都是靠这些谱流传至今的。此外,乐谱还能帮助表演者明确曲子各部分音调的变化,感受作曲者融入曲中的情感,有利于表演者对乐曲的通彻演绎。第二,传统音乐文化的艺术特征。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艺术特征同样分为三个方面。其一,字正腔圆的声乐审美。在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中,审美标准有很多种,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字正腔圆。字正,要求表演者在表演声乐作品时吐字清晰,保证听众能够很容易听出声乐作品词的内容,结合音律的流转,让听众能够感受到声乐作品中传达出的感情,从而引发共鸣。腔圆,要求表演者在表演声乐作品时,能够圆润顺滑的奏出曲调,从而创造出连绵的意境,传达声乐作品的蕴意。其二,音色个性发展。在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中,并没有对音色进行限定,而是重视音色的个性化。音色的个性化明显,表演者会对音色有更多的理解,从而促进音色的多样发展。而且,在民族传统音乐作品中,所追求的是情感的共鸣,在表达作品中的情感时,民族传统声乐的音色相对而言比较细腻。其三,润腔的创新。润腔是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中的美化唱腔的激发。润腔的方式很多,可以从字、情、声三个方面进行。润腔可以将声乐作品的细节处理的更好,更能表达出作品的情感。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润腔的创新是非常重要的,能够丰富声乐作品的意境,吸引听众的心神。

二、发挥传统音乐文化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有多方面的作用和意义。其一,弘扬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在民族传统文化中,音乐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中,可以映射民族的经济、文化、历史等各方面特征,在表现民族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的同时,反映民族文化的发展历程。在我国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中,有很多音乐作品的内容都是与民族情况紧密相关的,从中体现出的历史事件、地域文明和传统习俗等内容,反映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明与文化。民族音乐文化也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可以弘扬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其二,优化高校声乐教学。在我国,高校声乐教学一直都是学习西方音乐知识,文化形式单一,不利于学生的创新创作。中国作为传承数千年的文明古国,音乐文化也得到了非常长久的发展,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校声乐教学,可以丰富教学的文化特色,数千年来,海量的音乐作品可以为高校声乐教学提供大量的资源,供学生学习与参考。其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从数千年前流传至今的音乐作品,无一不是民族传统音乐中的精品,作品中折射出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特征,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通过学习民族传统文化作品,学生可以很容易从作品中找到创作的灵感,树立良好的审美观念,提升自身对民族文化的认知,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应用有效策略融入传统音乐文化

重视情感与教学的结合。民族传统音乐文化追求情感的表达,无论是古代的音乐作品还是现代的音乐表演,民族传统音乐中都表达出了明确的情感。我国民族种类很多,每个民族也都有各自不同的民族文化和发展历程,这也让每个民族的音乐文化各不相同,音乐形式也多种多样,每一种都具有明显的特色,但一致的是,各民族的音乐作品中都传达出了明确的情感。因此,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应当重视情感与教学的结合。例如,在教学传统民谣作品《在那遥远的地方》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试听一遍,然后在给学生展示歌词内容,让学生通过阅读歌词结合前面的欣赏体验,理解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同时,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应当给学生讲述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让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作品相关的知识,从而让学生能够有效的代入情感,加深对歌曲的理解。而且,学生在情感的驱动下,能够更有兴趣和动力去学习,这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有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学生在学习传统音乐作品时,会受到自身性格特点、文化特点以及成长经历的影响,对音乐作品有不同的感知,每个学生的经历和性格都是不同的,所以学生的音乐感知也不同,但他们对音乐美的认定的统一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同时不要限制学生对音乐的欣赏方向和角度,让学生能够从自己的角度,欣赏和感知民族音乐的美。例如,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演奏或者播放一段经典的民族音乐作品,然后向学生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可以是学生对这段音乐所传达出的情感有什么独特的理解,这段音乐所表现的文化特色是什么或者这段音乐在演唱过程中用到了什么演唱技巧。然后再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欣赏一遍音乐,而后进行讨论。这样,学生在讨论与思考的过程中,就会逐渐提高自身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加深自身对音乐的理解。提高教师的音乐水平。在高校声乐教学中,不仅要求教学策略的合理应用,还要从基础入手,提高教师的音乐水平,教师音乐水平的提高,能够带动教学各个方面的发展。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磅礴浩大,音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教师很难做到全面掌握,一时之间想要提高教师的音乐水平也并不容易。对此,教师可以边教边学,在教学中,不仅要教授学生音乐知识,自己也要不断丰富自身,随着教学的深入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水平。教师在教学民族音乐知识之前,可以提前一段时间去研究相关方面的书籍,练习民族音乐的唱法和技巧,对于一些经典的民族音乐形式,教师更要熟练掌握,在空闲时间多加学习,明确不同音乐形式的特色,把握不同音乐形式之间的区别和共通之处,达到对音乐的全面理解。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重视音乐作品背景的教学,在教学中融入自身的情感,带动学生的学习。

四、结语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教师要全面了解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形式特征和艺术特征,在日常的教学中讲解给学生;应用多种教学策略,提高教师音乐水平,充分发挥传统音乐文化的作用,优化高校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作者:王丽 单位: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杨琳.《如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J].《音乐时空》,20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