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作文题目十篇

时间:2023-03-29 12:10:13

江苏高考作文题目

江苏高考作文题目篇1

据苍梧晚报记者现场采访交卷考生了解到,今年江苏省的高考作文题目大致如下: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也有人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无话的时候也要说出自己的见解。在这个时代,是彰显个性还是提倡创新?以此为题材,写800字作文。

江苏高考作文题目篇2

上一站天后:我猜数学难得“惨绝人寰”的原因,大概是因为新闻媒体里的记者编辑大多是都是文科生,数学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就是噩梦啊!

小编回复上一站天后:你说的没错,实际上,小编我做噩梦时,梦到的最多场景,就是参加数学考试……小编昨天看了一眼江苏数学高考的题目,立马就傻眼了。不,应该说是完全惊呆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这“拉格朗日”是个什么鬼啊?对于文科生的小编来说,这只是一个没有意义的人名啊……

大不了重头再来:听说这个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其实是大学高数的内容,现在的高考居然要考这些内容吗?对“高三狗”的虐待已经如此变本加厉了吗?

学霸520:本人是大一的理科生,看了题目之后不得不感叹:才一年高考数学题就不会做了,真得感谢爹妈把我们早生了一年啊。

东山再起:随着“江苏数学高考”这个话题火起来的,还有一位大叔的名字,他叫葛军,是南京师范大学的教师,曾多次担任江苏高考数学题的命题人,人送外号“江苏数学帝”,是人类历史上“杀伤力最强”的老师。

恍然如梦回复东山再起:我们一起来看看葛军那令人颤抖的杀伤力吧。2003年,葛军参与江苏高考数学命题工作,江苏数学全省平均分68分(满分150分)。2010年,葛军参与江苏高考数学命题工作。当年江苏数学平均分83.5分(总分160分)。2013年,葛军参与安徽高考数学命题工作,理科平均分只有55分左右(满分150分),导致安徽省一本分数线较2012年狂降54分。

小恒恒回复东山再起:这么多年了,我一直深深地记得这个男人的名字……

乐不起来回复东山再起:对于今年江苏的学弟学妹们深表同情,还记得高三时老师讲03届的学生考完数学出场,大部分都是眼泪汪汪的呢。最后未来的“高三狗”们一定要记住这个名字,祈祷下次高考不要碰到他!

江苏高考作文题目篇3

原因固然很多,但笔者认为,不会审题或审题不到位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本文想就命题作文的审题谈一谈自己肤浅的看法。为什么不谈谈江苏高考当下的热门――材料作文呢?笔者以为,材料作文经过提炼、概括,最后自拟题目,实际上已经由材料作文变成了命题作文。

淖芴迳侠唇玻我们在命题作文审题时,一定要处处留心,时时在意,字斟句酌,特别要关注每个词语的内涵和外延。如2010年广东高考作文题《与你为邻》,“你”限制了人物,“为邻”限制了范围。如果写成与“他”为邻,或者所写的内容不在“为邻”的范围之内,均属偏题。同时,命题者在命制题目时,总要肩负崇高的使命――选拔人才,所以常常带着强烈的主观意志,要求考生尽量写出一个题目的深层含义――比喻义,而不是表层义。如全国卷高考题《树木・森林・气候》,从本义看,树木是最小的元素,它构成茂密的森林,茂密的森林通过自身的影响调节气候,气候变化了又会影响森林的循环系统和树木的个体成长。那么直接写树木・森林・气候,当然可以,但是得分不会很高,如果联系社会实际,挖掘出它的比喻义,我们就可以发现,树木・森林・气候的关系其实就像个人・集体・社会的关系。优秀的集体离不开个人的健康成长,优秀的集体通过自身的影响来改变社会,文明的社会又会有利于集体的进步和个人的茁壮成长。所以,联系社会现实,写它的比喻义“个人・集体・社会”的考生,则会更受阅卷老师的青睐。再如,江苏卷高考题《凤头・猪肚・豹尾》。由此可见:审题人人都知,各有巧妙不同。具体来说,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可分类如下:

一、类型法

题目常见的类型有:本义类和比喻类。本义类题目要求考生就题写题,因为题目没有其他的深刻含义。如:《小与大》v13年江苏高考题w、《人与自然的和谐》v13年江苏高考题w、《忧与爱》v12年江苏高考题w、《拒绝平庸》(11年江苏高考题)、《品味时尚》v09年江苏高考题w《好奇心》v08年江苏高考题w。而比喻类题目则要求考生写出题目的比喻义即深层含义,如《绿色生活》v10年江苏高考题w、《怀想天空》v07年江苏高考题w。《怀想天空》中的“天空”喻义为某个具体的地方,如:舞台、讲台等等;又如《我有我的滋味》中的“滋味”比喻为见解、看法、做法等。那么,如何挖掘比喻型题目的比喻义呢?我们一般是通过抓住材料里的提示语。例如,2005年江苏卷考查了话题作文“凤头、猪肚、豹尾”,从某种角度讲,这其实就是命题作文,允许考生只选其中的一个或两个角度来写。在材料中命题人对“凤头、猪肚、豹尾”做了相关注解、提示,如果我们抓住这段提示语我们就不难发现,本用来谈写作的道理,同样可以谈学习,谈生活,谈人生,谈事业。那么,“凤头、猪肚、豹尾”就可以比喻学习、生活、人生、事业等等开头像凤头那样亮丽、精彩;过程、主体像猪肚子那样有充实、丰盈的内容;结尾像豹尾一样响亮有力。

二、题眼法

命题作文题目大多有一定的题眼,如果我们能找出题眼并细加推敲,也就能有效地防止离题跑题,并帮助考生快速打开作文思路。但指导学生如何去寻找题眼呢?

(一)在偏正式的短语中,中心词我们固然要写,但修饰限制性的词(定语、状语)更要重点写,因为它们是题眼。

如“我心中的歌”,“歌”是中心词,是写作对象,“我心中”是修饰限制性的定语,是题眼。换句话说,就是在写“歌”的同时,要重点关注“我心中”这三个字,“我心中的歌”一定是一件不为人知或少为人知,感人肺腑或令人醍醐灌顶的事件。又如“必须跨过这道坎”,“必须”是修饰限制性的状语,是题眼,在写“跨过这道坎”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必须”这个词,所以写出来的作文一定要体现:为什么要跨?不跨会怎么样?

(二)在动宾式的短语中,宾语我们固然要写,但动词更要重点写,因为它是题眼。

如2010年江西高考作文题,面对学习压力的增加,面对社会竞争的激烈,面对名利的迎面扑来,童心、童真、童趣已经渐行渐远,因此,命题人直面现实,反思当下,命制了“找回童年”这道作文题。很显然“童年”是宾语,是写作对象,“找回”是动词,是题眼,正如材料中所说,我们要重点关注“找回”这个动词,换句话说,写出来的作文一定要反映:为什么要找回或是怎样找回的。

(三)在主谓式的短语中,主语我们固然要写,但谓语部分(包括谓语动词和宾语)更要重点写,因为它们是题眼。

如:“幸福不在别处”,“幸福”是写作对象,“不在别处”就是题眼,所以写出来的作文一定是幸福不在别的地方,它就在我们身边,它离我们其实并不遥远。

三、化大为小法

2000年全国卷,命题人要求考生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作文。显然,对于考生这是一个较难完成的任务,因为角度太大,所以考生无从下手,或是流于空洞,写出诸如“某一节数学课,老师让我解一道数学题,本以为只有一个答案,结果同学们解出了好几个答案,哦,原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缺乏新意,很难收到老师的青睐。可是,当年有一位考生是这样写得: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有多少人在付出巨大代价后作出了人生最终的答案。但各家之言却如每个人的脸一样,各不相同。

西施说:“爱情是工具。”……

昭君说:“爱情是手段。”……

貂蝉说:“爱情是计谋。”……

杨玉环哭哭啼啼地说:“爱?这世间哪有什么爱呀,爱就是恨。君不见,长生殿上……”

不难看出,该考生聪明之至,在题目“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前面悄悄地加了“爱情的”三个字,从而将写作范围缩小为“爱情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一下子就打开了作文思路。

四、关系法

江苏高考作文题目篇4

关键词:数学;教学中心;高考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5-0011-02

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学生的教育逐渐向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虽然目前的教育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但从各地的高考自主命题中仍然可以看出对于教育改革的积极响应。江苏省的高考数学近年来稳中有变,逐渐减少计算量,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同时对于计算速度的要求也有所降低,同时适当增加了北京新颖的主管尸体和应用题,考查的重点开始凡在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推理能力上,特别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考查力度都有所加大。针对江苏高考数学的这些变化,在数学教学当中,应该调整教学的重心,让学生能够更加适应当下的高考环境,响应当下高考对于学生的要求。

1 近年江苏高考数学特点

1.1 注重课本题和基础知识的考查。高考一直都倡导"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的原则,但实际上在实行新的高考制度以前高考题中很难发现与课本题相关的题目,而近年的江苏高考数学中我们可以发现与课本题相关的题目正在逐渐增加,虽然有不少考生都认为江苏省的数学试题较难,但在试卷中也会有许多的基础知识的考查,对于学生的能力要求较低,虽然有些题的难度稍大,但与平时所训练的难度相比还是差不多的,对于基本功较为扎实的学生来说在这些题上的失分就会较少。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江苏省的高考数学开始引导学生关注课本,淡化对资料的依赖,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好的导向功能。

1.2 关注通性通法。近年来江苏高考数学逐渐淡化了特殊技巧的考查,开始注重对通性通法的考查,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方法的结合,在做过江苏省高考试卷的学生当中,普遍反映一些看起来较难的题目其实活用解题的方法,就能够很好的对试题进行解答,近年来高考数学的运算量已经开始降低,这为考生合理分配时间有很大的帮助,逐渐体现了以知识为基础,以方法为途径,以能力考查为目的的命题要求。

1.3 注重创新与数学思维的考查。创新思维与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已经逐渐成为了江苏高考的考查目标,在考查过程当中,以知识为基础,通过巧妙的题目设计考查学生的能力与意识,让被动学习以及采用题海战术的的学生在应试中遇到困难,使其难以有较大的作为,这已经是酵素高考的目标,例如在2009年的第20题当中的不等式,在考试结束后不少学生反映该题目太过繁琐,花了大量的时间仍然得不到确切的结果,甚至有一些老师也在反映题目中在分类讨论时需要求解无理不等式,属于超纲题目,这些现象都说明没有把握到问题的真相,实际上这个不等式是靠函数图形以及数学思维"悟"出来的,而不是解出来的,由此可以看出目前高考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重视。

2 教学重心建议

2.1 注重知识点的结合。由于高考属于选拔性考试,在命题上具有一定的特点,因此数学题就必须选择一些区分度较好的题目,以全面考察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所设置的考题就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将多个方面的知识进行交汇和融合进行命题。在高中教学中应该注意这一点,淡化特殊技巧的使用,强调通性通法,在全面掌握基本的解题思想和方法的基础上,巩固教材中每部分知识所提出的解题的核心方法。例如数列这一章,数列其实就是一种特殊的函数,以这个基本理论问基础就很容易理解和掌握数列问题的基本解决办法,即通过方程求解,例如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通项的分段形式、错位相减法、倒序相加法、通项的分段式等都是这一核心方法在解题过程中的体现。

2.2 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从近几年的江苏命题情况来看,数学卷的命题一直尽量避免需要死记硬背的内容、繁琐的计算题以及呆板的题目,同时提倡创新,反对题海战术和猜题押题的现象。坚持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每年的高考题目中有将近50%的题目都是来自于教材中的例题、习题以及参考题,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数学课程的教学时要注重回归课本,充分花巨额课本例题、习题的典型作用,在适当发挥,将题目进行延伸与综合,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增强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应该知道他们认真阅读教材,吃透教材,体会书上的例题中所包含的数学思想及方法,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更应该鼓励他们研究教材,将教材中的知识准确熟的运用。

2.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前面已经提到目前高考数学越来越注重对学生数学思想的考查,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在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中都能够得以体现,数学之所以对人类社会重要,不仅因为其应用的广泛性,更重要的原因是其中的思想和方法能够对人类的智慧起到启迪的作用,数学能够较会人进行理性思考,对大脑进行训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在概念的形成一级结论的推导过程中再现知识的发生过程,在恰当的时候将数学思想和方法渗透进教学当中,并在总结和复习中概括、提炼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深化和掌握相应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2.4 加强情感联系,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在人的创造活动中,情感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刺激人类进行相关的行为,同时高考对于学生的意义重大,许多学生由于过于重视考试,导致在平时的学习中过于紧张,在真正面对考试时也不能正常发挥,因此在数学的教学活动中,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以发挥数学"历练学习品质、健全学生人格、激发学习热情、锻炼意志能力"的作用。在教学过程当中,不能单纯的传授知识,还应该对学生施以情感上的关注,将积极的情绪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教学中的人文关怀,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使其在考试中能够发挥好自己应有的水平,以真实的状态面对高考数学对于自己知识和能力的考查。

3 总结

江苏省高考数学近年来积极响应教育改革的方针,在命题上更加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这体现了教育改革的核心,同时也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新的引导方向,因此根据今年来的侧重方向合理调整教学策略是提高教学效果的良好途径。本文通过对近年高考数学的侧重点分析提出了教学中心的调整建议,以期使数学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加有效的开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江苏高考作文题目篇5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公布天涯”为你整理了这篇科研处副处长(校企合作办副主任)述职述廉述德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科研处副处长(校企合作办副主任)述职述廉述德报告

2020年,本人担任科研处副处长(校企合作办副主任),主要协助处长做好学院科研管理与服务工作,负责协调、督查学院校企合作项目的实施等,现围绕一年来履职尽责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严格按照各类学习培训计划,采取参加集中学习和自我提升学习的方式,认真学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党员“学习强国”在线学习累计31000多积分。通过对党的理论学习,进一步增强了“四个意识”、坚定了“四个自信”、做到了“两个维护”,坚守教书育人初心,勇担立德树人使命。

研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交通强国江苏方案》等国家职业教育方针政策和省交通运输发展纲领文件,掌握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和行业发展动态。参加了首批部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国际“双元制”职业教育专题培训班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研究培修班、江苏省中华职业教育社第四期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专题培训班、江苏省高校科技社科统计培训等业务学习。

二、勤奋工作,推动学院事业发展

(一)协助做好科研和高职教育研究工作

以科研管理服务平台建设为抓手,以制度修订和项目申报为突破口,着力提升科研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建立有利于科研能力提升和高水平项目培育的激励机制,在科研平台建设、制度建设、项目培育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

1.平台建设再上新台阶

学校自主开发的科研管理服务平台,2020年正式投入使用,大大简化教师科研课题申报、中期检查、结项汇报等流程,提升项目跟进、科研积分核算、成果奖励等科研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新增校企协同创新中心2个:与江苏中路交通发展有限公司共建“智慧交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与上海尚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南京交院-尚强科技智能校园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

主动对接江宁区科技局,积极推进成立“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技术转移中心”,加强知识产权成果转化,进一步提升学院师生社会服务能力。

2.制度建设取得新突破

调研兄弟高职院校的经验做法,结合学院实际,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导向作用,修订《绩效工资实施办法》中《科教研工作量核算办法》,建立有利于科研能力提升和高水平成果培育的管理制度,推行“业绩积分值+业绩等次”的专任教师岗位教科研业绩考核模式,切实激发创新活力。

完成《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术道德与学术仲裁专门委员会工作细则》(讨论稿)、《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术规范条例》(讨论稿)、《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讨论稿)等文件的起草工作,并提交党委会审定。

贯彻落实好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省教育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科研评价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梳理学院现行科研制度改革任务,找准学校科研评价改革的着力点、平衡点,划定最底线,明确时间表、线路图,建立科学合理的科研评价机制。

启动第四届学术委员会换届工作,完成委员候选人推荐工作。完成2020-2023年度专利公司招投标工作,中标单位为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和南京经纬专利商标公司。

3.项目培育取得新成绩

全年重点组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国家首届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研究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等15个批次的项目申报,38个项目获准立项。

新增横向课题8项,到账金额达134.99万元;新增发明专利转移7项,成交金额4.9万元;新增技术合同15项,成交金额2408.12万元。新增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论文二等奖等科研成果3项。

同时,完成了2019年度全校教师科研工作量的统计和核实工作,完成了2019年度省教育厅布置的科技年报、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完成2020年度省教育厅布置的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高基报表、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江苏省地方普通高校综合考核中涉及科技、校企合作工作数据核算。

(二)扎实推进校企合作工作

以产教融合平台升级为抓手,以项目申报为突破口,奋力提升校企合作治理能力和辐射引领,在平台建设、制度建设、项目培育、校地融合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

1.产教融合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

牵头高质量完成“江苏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集团”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申报表撰写、500多页支撑材料整理、1300多条集团网站信息(含图片)更新,获得全国交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推荐上报。

在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统计系统上,基于2018年上报的数据,认真填报了2019年“江苏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集团”相关数据。

同时,以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申报为契机,明确集团组织架构,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和决策机制,促进集团成员的深度合作、紧密运行和协同发展,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社会服务能力和集团辐射引领。

2.产教融合制度建设取得新突破

启动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筹建工作。起草了《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理事会章程(草案)》和《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发展理事会组织机构及成员管理办法(讨论稿)》《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发展理事会基金管理办法(讨论稿)》,并根据《章程(草案)》,初步拟定了理事会组织框架。并上报至省交通运输厅审定。

起草并提交院长办公会通过《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项目管理办法》,构建“学校-院系-项目”的三级校企合作工作机制,细化立项、审核、监控、考核、验收、评价的项目管理流程,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年度考核和奖励机制,促进项目管理规范、可持续发展。

3.产教融合质量督查步入新常态

面向二级学院(系、部),开展产教融合质量督导,考查各校企合作项目在现代学徒制或订单人才培养、共建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联合科技服务差异,为下一步推进产教融合工作奠定基础。

完成省交通运输厅“厅属院校与省第一批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深入开展校企合作计划”的编制上报工作。

4.合作项目拓展取得新成绩

全年新增14个合作企业,其中3个为重点校企合作项目。与江苏中路交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共建“智慧交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协议;与江苏东交智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约,联合开办“江苏东交路桥班”、合作共建“江苏东交智慧交通工作室”和“智慧工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协同开展科教研;与上海尚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南京交院-尚强科技智能校园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

积极推进与省高管中心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联合召开专题研讨会2次、专题调研1次。

完成格力集团来校2次考查和洽谈,双方在协同育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师资培养基地等合作事项上达成初步共识,为下一步推进共建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奠定基础。

实地走访江苏中路交通发展有限公司、上海瓶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无国界航空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科技创新、产教融合的专题调研。

5.合作项目终止谈判积累新经验

协助相关院系与北京通航股份有限公司沟通、协商解决合作事宜。认真梳理合作以来的双方协议、会议纪要、往来公函、财务凭证,坚决维护学校学生利益,在合情合理合法原则下积极推进谈判进程。

6.校地融合取得新成绩

组织教师参加第五届中国创新挑战赛(南京江宁),转发了江宁区高新园区141项企业技术创新需求。组织参加南京市、江宁区2020年度创新名城建设推进系列活动,促成学院1项横向课题在江宁区创新发展大会上现场签约。

(三)认真履行专任教师职责

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做好教育教学管理、教研科研等工作。

1.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担任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1810112班主任、汽车车身维修技术2010312班第二班主任,对学生管教管导,1810112班学生顺利完成在校学习和考试,奔赴实习岗位或留校复习接本,2010312班学生遵守校规校纪,日常管理考核位列同年级前列。上半年疫情防控期间完成了1910121/122班《汽车传动系统维修》70课时线上教学,下半年完成《上汽大众文化与品牌知识》《上汽大众机电维修技术》等课程44余课时教学,完成1期上汽大众经销商员工基础技师机工技术培训。开通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汽车自动变速器维修》2次,服务3000多人线上学习。完成2020届9名毕业生论文指导,获学院优秀毕业论文二等奖1项、优秀毕业设计团队奖1项。同时,作为学院兼职教学督导员,完成听课4次及相关项目评审1次。

2.教研科研工作

作为“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教学团队核心成员,主要参与申报并立项教育部国家首届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研究项目2项。主持立项江苏省高校重点教材《汽车传动系统维修》建设、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项,主持完成了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课题1项、横向课题2项。第一作者发表北大核心期刊论文3篇、省级期刊论文2篇。以“优秀”等次通过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期满考核;作为“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教学团队核心成员(3/6),以“优秀”等次通过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培养期满考核。

三、廉洁自律,筑牢拒腐防变底线

江苏高考作文题目篇6

我国目前共有六本基础物理教育学术刊物,通过对2010年1月份~7月份的物理教育学术杂志进行统计发现:江苏籍作者所占比重最大.其中:《物理教学探讨》杂志江苏籍作者比重为28%,《物理教学》杂志江苏籍作者比重为29%,《中学物理》杂志江苏籍作者比重为29%,《物理通报》杂志江苏籍作者比重为27%,《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杂志江苏籍作者比重为22%,《物理教师》杂志江苏籍作者比重为29%.再将这六本物理教育学术杂志的投稿者的籍贯进行综合统计,结果显示:江苏籍作者所占比重为25%,远远超过其它地区投稿者.综合统计结果见表1.这样的结果不禁使人思考:为什么江苏籍中学物理教师比别的地区的中学物理教师更重视在物理教育学术杂志上发表文章?是什么原因造成江苏省和其它地区的中学物理教师在对杂志投稿方面有如此大的差异呢?经过查看相关资料和对中学物理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笔者对此有了一些结论.为方便将江苏和其它地区中学物理教师相对比,以说明原因,下面的结论均以江苏和北京为例进行对比说明.

2基础物理教育教学研究焦点

对2010年1月份~7月份的物理教育学术杂志发表文章的主题进行统计,“课堂教学”、“考题分析”、“课程改革”和“探究教学”是出现频率最高的核心词.其中:《物理教学探讨》杂志的核心词是:课堂教学、教学设计、课程改革;《物理教学》杂志的核心词是:课堂教学、考题分析、探究教学;《中学物理》杂志的核心词是:课堂教学、课程改革、考题分析;《物理通报》杂志的核心词是:课堂教学、课程改革、考题分析;《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杂志的核心词是:考题分析、课堂教学、课程改革;《物理教师》杂志的核心词是:课堂教学、考题分析、课程改革.再将这六本物理教育学术杂志发表文章的核心词进行综合统计,统计结果见表2.

2.1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沿用的是前苏联的六步教学法:课前准备组织教学讲授新课巩固强化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是由教师传授,学生被动地学习,学习依赖性很强;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对自身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探索,教师由“教”变为“导”,学生由“被动地学习”变为“主动地学习”.现在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提倡的教学方法,如:螺旋式课堂教学模式,多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的建构获得的.”教师在课堂上不但要教授学生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独立掌握知识的本领,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应力求做到:(1)创设学习情境,培养问题意识(2)教学内容设计要适合学生差异发展(3)合理组织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探索(4)引导学生学会理性概括,发展良好思维品质(5)练习作业的探索性、实践性及开放性.[1]而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首先要确定学习目标,然后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也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步骤.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真正达到自主学习的效果.

2.2考题分析

考试,关乎学生的前途利益,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现在的高考实行的是分省统一录取制度,即面向全国招生的高校由各省根据所分配的名额按分数从高到低录取.考试对学校教学的内容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也就是说考试仍能自觉或不自觉地驾驭整个教学过程.[2]正因为高考的重要性,关系着学校的生死存亡,这也就造成了高考的激烈竞争,从而引起了社会、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的高度重视.例如在江苏省南通市建立的学科基地,实际上是南通市高考的高新技术开发区.高考有九个学科,就成立了九个学科基地.每一所名校承担一个学科.全市从宏观上比较,哪个学校的学科有长处,就定哪个学校,再把全市各个学校中最优秀的各学科教师,组织起来,定期研究教学方法,命题走向,这样就把全市最优质的教育资源集中起来,再有效的辐射到全市各个学校,这样全市各个学校都均等地享有最优质资源.[3]在高考制度方面,北京与全国其它大部分省市都是相同的,而江苏省的高考制度却和别的省市有很大的差异,经常是几年就一改.由2008年开始,江苏省理科的高考物理学科由选考变为必考,物理学科的地位实质上得到提升.而江苏高考制度改革的成功与否,还有待时间的考证.

2.3课程改革

我国高中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始于2004年,2005年江苏省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2007年北京市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改换教材,而且在课程目标方面、课程结构方面、课程内容方面、课程实施方面、课程评价方面和课程管理这六方面进行改变.江苏物理课堂教学的改革还包括简约备课、课堂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方面,以提高教学效率.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合理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在轻松、宽容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充分发挥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通互动、合作,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形成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要突破教材的局限性,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学习能力,进行创新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4探究教学

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课堂教学活动方式.其重点是在课堂中师生共同参与精心设计的科学探究过程,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猜想,动手实验,分析交流,最终得出结论.[4]探究式教学的结构主要由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八个要素组成.[5]美国学者研究了中国教师和教育学者对科学探究学习的信念,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教师认同探究教学是教授科学的较好途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存在非常大的困难.中国学者认为阻碍探究教学实施的因素主要是学生有高考的压力,而高考中并不评价探究,探究教学的不同课程框架和材料,大班规模的课堂管理以及教师缺少职前培养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6]

3教育研究区域比较

江苏高考作文题目篇7

关键词:江苏省 高考生物 选择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a)-0214-02

选择题通常以题量大、考察范围广等特点为主,在江苏生物高考题中分值达到一半以上。通过对2009年至2013年江苏生物高考试卷选择题部分的分析,可以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题干形式较单调

通过对历年试卷的分析,可以发现,20道单选中,几乎有一半的题目,题干都是“下列关于XX的叙述中,正确(或错误)的是()”。这样设置题干,虽然明确了考察的是什么知识点,也节约考生看题的时间,但是从长远来看,不利于生物学科的教学发展。生物属于自然学科,所学的知识要运用于生活中,用来解释自然现象。而这样的命题习惯,容易让学生误认为生物是一门文科课程,只要记忆背诵知识点就可以了。久而久之,学生们也就失去了对生物科学的探索兴趣,这并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针对这样的现象,我觉得,可以适当增加情境题的数量,一方面能够增加学生对于生物这门自然科学的兴趣,同时联系了实际生活,另一方面也为教师讲解往年高考题时指导了方向,使得生物这门课程与现实生活联系得更紧密,从而促使生物教学得以进步。

2 高考题不能靠猜测

在“从2008年江苏高考生物选择题谈审题和技巧”一文中,作者提到“抓住关键词句,找到解题突破口”这一技巧,这一技巧恰恰反应了一些高考选择题的问题所在―― 题中有一些暗示性的词汇,我们习惯称之为“关键词”。正是有了这些所谓的关键词,使得原本不确定的答案变得确定了,也许本来不懂这个知识点的考生猜对了,原来理解的考生因为这个关键词反而不确定了。具体看几个例子:

例1(09江苏高考)科学家从烟草花叶病毒(TMV)中分离出a、b两个不同品系,它们感染植物产生的病斑形态不同。下列4组实验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实验① B、实验② C、实验③ D、实验④

这道题本意是考察病毒的遗传物质到底是RNA还是蛋白质,从而设计了4个实验进行对照,但是由于本题实验结果中既给出了病斑类型,又给出了病斑中分离的病毒类型,考生可以轻而易举地发现其中的规律,一下子就选出③这个与众不同的实验结果。换句话说,就算没有学过生物的人,只要会找规律,也能知道答案是什么,这样的题目便失去了考察学生基本知识的意义和功能。

例2 (11江苏高考)下列关于江苏省境内发生的几个生态事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

B、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原产美洲,经由日本引入南京后迅速扩散,对农田有一定危害,但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不属于生物入侵

C、麋鹿原产我国,但后来在国内绝迹,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建立自然保护区实施迁地保护

D、丹顶鹤在我国东北等地繁殖,迁徙到江苏沿海滩涂越冬,在盐城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

这道题主要考察的是考生对“生物入侵”概念的掌握情况。题中A、B两个选项说法存在很明显的对立性,所以答案肯定在A、B中选择。这道题的问题在于,这是一道单选题,而选项的设置,使得原本4个选项的单选题,变成了2个选项,在考察考生的判断能力方面,降低了难度和档次。这种存在对立选项的考题,建议放在多选题中,不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运气成分,造成该题信度和效度均不高的结果。

3 高考题一定要严谨

例3 (11江苏高考)我国西南横断山脉地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生物多样性研究结果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

B、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

C、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无关

D、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无关

这道题给予的信息主要是表格,表格的内容主要是不同海拔区域的植被类型和蝶类的种数。原本是一道不错的情境题,但是在选项的设计上,略微欠妥。A考察的是群落和演替的概念,B主要考察的还是群落的概念,蝶类并不能算作一个群落,所以A、B都是错的,C答案明显错误,而且一眼就能看出二者是有关的,所以C很有凑错误选项的嫌疑,而D在表格中并不能看出二者是否有关,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也无从推导,但是由于A、B、C都是错的,只有选D。

4 高考题考的应该是能力

纵观2009-2013年的江苏生物高考选择题,可以发现其中考察理论性的知识偏多,实验性的考察较少。生物是一门科学学科,需要进行科学实验来加深学生对其的认知和理解程度,但实际的高考中,我们发现很多考生还是把生物作为一门文科课程在学习,甚至一些教师在讲课和给出复习意见的时候,并不强调生物的科学性,只是要求学生将考点生硬地记住,应付考试即可。

我们总在针对课程标准、新课改的要求提出要对教学方法、教学方式进行改进,要改变过去学生被动接受的那种模式,可是高考的题目以记忆背诵为主,就可以获得高分,要教师们对教学方式进行改变,从何改起呢?

笔者认为,教学和高考,二者是具有因果关系的,需要一起改变。如果教学方法变了,考试的形式和内容不变,是没有意义的。高考对教学具有反作用,高考灵活了,教学才不会死板,这样变成一个良性循环,二者互相促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 周敏.从2008年江苏高考生物选择题谈审题方法和技巧[J].中学生物学,2008, 24(9):47-48.

[2] 黄建华.感悟教学真谛―― 用教材教,非教教材―解析2009年江苏省高考两道选择题[J].中学生物学,2010,26(4):50-51.

江苏高考作文题目篇8

一、整卷以目标立意,考查全面

过去的高考命题先是以知识立意,后是以能力立意,课程改革实行后,提出了目标立意的方向,即全面考查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本卷中,有些试题考查了学生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但更多地侧重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大量新材料的使用,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1](p1)的能力。如第1题“齐人鲁人楚人的表述让位给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第4题“骆驼和胡人成为流行文化符号的原因”,第8题“洋布战胜土布的根本武器”,第14题“不能佐证斯塔夫里阿诺斯观点的是”,第20题“美国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等题目考查了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1](p2)的能力等。新情境的创设,体现对学生历史研究意识、历史研究方法及史学观念养成的考查,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的主要体现,尤其是第21题,从戏剧入手,将史学研究中新领域的开拓引入试题,对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进行了考查。而第22题的中日关系“不正常状态的分析”和第23题“从经济发展模式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以及选做题中“特定历史时期影响政治体制选择的因素”、“你认为应该以何种方式对待落后民族”、“分析旅游业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你能得出什么启示”等,无不体现出对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考查。

二、题目形式鲜活,大量使用新材料、新情境

本卷20道选择题中,有15道运用了教材中未曾出现的材料来创设新情境,而非选择题中,除一道问答题外,均使用了新材料。据笔者分析,新的文字材料有历史人物言论、学者的观点、诗歌、报纸、墓志铭、笔记、杂志、诏书、史学著作、回忆录等,内容丰富、材料新颖、视野宽广,图片材料则有漫画、连环画、世界名画等。所有这些,使整卷显得丰满充实,鲜活生动,在对学生史学能力考查的同时,也激活了试卷的灵气。

三、凸显史学观念,寓教育于试题

第4题“文化符号”,第24题“孝文帝改革”材料三的命制体现了文明史观,第23题“现代化进程中,不同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贯穿现代化史观,第14题材料引自《全球通史》,鲜明体现全球史观,第21题第(4)问“史学领域的拓宽”则从新史学的角度入手。这种新型历史观(也称史学范式)引入命题,更新了史学观念,拓展了试题广度,丰富了考查内容,增强了命题的时代感,对于应试者来说,能够激活思维,深化认识,在试题中受到新的教育。

四、以平常心命题,不迎热点,不避已考点

高考命题必须做好反猜题工作,否则试题就会失去效度和信度。这几年来,由于江苏省命题缺乏足够的高度,加上省内有一批业务精良的一线教师,猜题、押题往往有一些收获,去年就出现“主观题的个别试题与江苏省某些地区模拟考试的题目有着明显的相似之处”[2](p51)的现象。2008年高考试卷在这一问题上则处理得较好,对大家纷纷押宝的“改革开放”、“奥运”等周年或热点问题没有跟风,而对于近年已考过的知识也没有做有意识的回避,如第22题“抗日战争和中日关系”题,与去年的第29题“中日关系”考查的同属一个版块,个别点上还很相近。

所谓金无足赤,在整体转型成功的同时,2008年江苏历史卷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1.对学生探究能力和方法的考查意犹未尽

本卷第21题无论是材料还是设问的角度都值得称道,尤其是运用了新史学的理念,将史学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宽,让人耳目一新,其创意足可与2007年广东卷第26题(婚姻观题)相媲美,但最后一问答案的设计却实在让人大跌眼镜:“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商人、戏曲及民间生活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明史学研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参考答案是:“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宽。”姑且不论这一答案是否正确,单就答案与设问的衔接看,这一答案可就是题干的归纳性表述,考查显然缺乏深度,答案的设计缺乏思维含量。考后从学生处了解到,平时成绩好的学生反而不敢如此简单作答,而是考虑得较多,从多方面回答了史学研究的变化,按当前采点赋分的阅卷方法,得分恐怕要低于成绩一般的学生,这样,本设问不仅对学生史学研究意识、研究能力和方法的考查不能到位,连一般所要求的命题效度和区分度都成了问题。从这一点上看,与2007年广东卷第26题的最后设问及参考答案相比,在考查深度上有一定的差距。

2.试卷对不同教材版本的处理上有不当之处

江苏省的教材版本目前是人民版和人教版两套并行,命题时只有以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为指导和依据,跳出两个版本之外,才能实现考试的公平。2008年江苏卷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大部分试题运用了两套教材都没有的新材料、新观点,让考生在相同起点上答题。但个别题目也存在“厚此薄彼”的情况。上文提及的第21题,考查“京剧的形成和戏曲的社会功能”,整题尤其是第(2)问对人教版的使用者有利,因为人教版有专门一课讲戏曲,尤其是京剧的形成有专门讲述(见2008届学生使用的2005年版,现行新教材改版后已变化),人民版则一带而过,而“瓦子、瓦肆指的是什么?”一问,则对人民版有利,因为人民版有原文(2008届学生用的2005年版),这样好像各有千秋,不偏不倚,但实质是不合要求的“负负得正”。因为高考命题有着非常强的导向性,这种命题将促使中学师生在以后的教学中学习两套教材的所有内容,显然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另外,第4题“文化符号”在人教版唐代经济中有涉及,而人民版则没有,第5题“张之洞”题,相关知识“洋务运动”在人教版中专有一目,而人民版只有一句话。第23题第(2)问答案:“罗斯福新政标志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在人教版教材上有原文可寻,而人民版上则没有这种表述。从以上几点来看,人教版教材的使用者而言略占优势。

3.图片材料单调

整卷用图七幅,分布在四道选择题中,但是这七幅图片全部是绘画作品,而没有出现地图、表格、照片等传统图片资料,更没有网络、双语、现代生活情景等时尚元素,偏于单调。

此外,2008年江苏卷在个别试题设计上似嫌生涩,如第8题“洋布战胜土布最根本的武器”四个选项的设计有些怪异。个别试题看似新鲜,却仅仅考查了某种历史事物出现的时间,如第10题考查的是自治区成立的时间,第14题考查的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第17题考查的是飞机在中国出现的时间,第18题考查的是几幅画作创作的时间等。

参考文献:

江苏高考作文题目篇9

关键词:新课标高考;高三英语;复习;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2-064-1

一、引言

江苏新课标高考已实施了五年,就近几年的高考英语试卷来看,知识更全面,题型更灵活,结构更科学。而高三英语复习的特点是内容多,知识点零碎,语法项目众多,如何根据江苏高考命题趋势,调整高三英语复习策略,如何突出复习的计划性和针对性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高中英语复习要适应高考改革形势,正确把握高考走向以促进教育改革的进展。笔者就简要分析下近几年的江苏高考试卷,谈谈高三英语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二、简析江苏英语高考试卷,浅谈高三复习策略

1.不可忽略对听力的培养。

2012年的江苏高考听力试题和往年的听力部分相比较,语速要求有所提高,整体难度略有提高。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信息量大,反映真实的生活情景,语言材料丰富,与生活密不可分。其次,考查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具有对所听信息进行推理、判断和归纳的能力。第三,要求学生具有较快的阅读能力,即对题干、选项的阅读理解有一定的要求。整体注重对学生的英语素养和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

听力历来是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听力水映出每位学生在听力方面的综合素质。高考过后有的同学反映很多简单的东西也听不懂,追悔莫及。因而在高三的英语总复习中,教师首先应重视从课文中的听力材料抓起,训练学生掌握英语语音的特点。培养学生熟悉、掌握语流中的连读、同化,不完全爆破、弱读、重读、升调、降调等,适应并提高对语音语调变化的敏感性及语速的适应性。加大听力练习的力度,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不断掌握技巧。培养语感、熟悉、模仿标准的英语对话和朗读,熟悉说话人说话的情感和隐含的内容。

2.单选需突出重点,兼顾全面。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卷,我们不难看出:单纯考查语法的试题在逐年减少,考查语言基本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试题明显增多。每年必考项目:交际用语、代词、冠词、连词、动词。动词类题目出现频率尤其高,着重考查动词的时态、语态、情态动词、非谓语动词以及动词词义辨析。但高中英语知识面广,知识点零碎。如何把握教学的深浅度一直是困扰我们每个老师的一个难题。笔者觉得语言点的讲解,语法点的训练应有所侧重,应针对学生的薄弱点,进行强化训练。首先应重点训练把动词和与动词相关的部分:如常见动词的基本搭配,非谓语动词的使用等等。其次应重视教材中长难句的分析,牛津英语模块9到11中有不少好的文章,有的学校为了多做题目放弃了这一块内容的讲解,笔者认为是不可取的。我们可以在牛津英语模块9到11学习时采用学新忆旧的方法。学的是新课文,接触的是新单词,但同时又在回忆以前所学过的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必要复习语法要点,提高学生语境分析能力和理解长句、难句的能力。再者语言点的学习应落实到实处,而不仅仅是让学生把语言点记在本子上。笔者觉得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主要应看老师如何去引导。

3.选择适当的阅读训练材料。

从2012年江苏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考点分布统计来看,有11题是细节理解题,2道推理判断题,主旨大意题和词义/含义猜测题各1道题。阅读在英语中占据比较大的权重,可以说得阅读者得天下。而细节理解又在阅读理解题中占大的比例,这样的题目只要细心都可以在直接在原文中找到答案,所以高三英语总复习时应大力加强阅读限时训练,做后让学生感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一定会有很大的提升。阅读训练过程中,以高三模块8-11课本可作为泛读材料是否具备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答案是肯定的,因为高考阅读题的命题原则与课文的难度相接近,文章的题材和体裁基本与考纲相吻合,文章的词汇量和难度高于高考的要求,因此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快速阅读,概括文章主旨大意,进行推进、理解深层含义和猜测词语等方面的能力。在训练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先见文章而后见词汇,把词汇的学习放在课文的阅读理解之后,并归纳课文中的语言点,让学生进行组词成句,组句成文的训练。在高三总复习教学中,教师应多以语篇为重点学习课文,提高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

4.任务型阅读的训练要重视。

2012年江苏高考对任务型阅读的要求有所提高,特别强调“补全填空应符合语法和搭配要求”。考生不但需要读懂文章,还需要掌握扎实的词汇和语法知识,才能做到应用自如。任务型阅读一般的解题思路可归纳为四步曲:审题;略读;边细读边解题;复核。当然在强调任务型阅读的解题技巧的同时,切不可忽略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也不可忽视词汇量拓展的要求,更不可忽视综合概括信息能力的训练。

5.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书面表达是历年高考英语的重点测试题之一,它有利于考查考生运用英语语言综合能力。江苏卷题型总分为15分,约占全卷分值21%。2012年江苏卷作文话题考生们非常熟悉。但很多要用到的词汇比较难,所以笔者觉得开放性作文要求同学们在有限的篇幅里要组织好自己的内容,重点突出,条理清楚,这对学生具有挑战性。笔者感觉英语书面表达总体命题趋势:会以议论文为主,写作文体多元化。要想写好作文,平时的语言基本功是关键。

江苏高考作文题目篇10

关键词: 江苏生态文明建设 制度建设 环境道德教育

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全面落实对江苏工作的新要求,江苏省委、省政府根据江苏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基础、发展前景,于2015年10月正式下发《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突出率先指向、问题导向和改革取向,提出“到2020年率先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省”的目标。深入研究和总结目前有关江苏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成果,探究现状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完善,对缓解江苏资源环境压力,提升经济竞争力以及推进美丽江苏建设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江苏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

江苏在全国各省中人口、产业和城市高度密集,人均环境容量较小,单位国土面积工业污染负荷高,能源资源相对匮乏,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独特的省情和发展阶段使得环境保护的压力和紧迫感在江苏表现得尤为突出。近年来,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

2004年12月,省政府编制出台了《江苏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明确了生态省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标志着生态省建设全面启动。2011年4月,省委第十一届十次全会明确提出“生态更文明”是“两个率先”的重要体现,把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纳入推进“两个率先”的“工程”之列。2013年7月,为进一步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省委、省政府编制印发《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3―2022)》,进一步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2015年10月,出台《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突出率先指向、问题导向和改革取向,提出到2020年,率先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省。

特殊省情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引起国内特别是省内相关学者的高度关注。李宗尧(2010)的《从环保政策变迁看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一文,详细梳理了江苏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防治环境污染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其环保政策经历的三大阶段的变迁。同年,高珊、黄贤金在《基于绩效评价的区域生态文明指标体系构建――以江苏省为例》一文中,以江苏省为研究案例,提出完善生态设施、健全生态补偿、发展生态产业及增强生态意识等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黄娟、吴云波等(2011)在《江苏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领域研究》和《江苏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研究》两文中,着重分析江苏建设生态文明的有利条件、制约因素、总体设计、建设的重点领域和任务,以及如何构建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框架。周永艳、包晓男(2012)在《生态文明理论和江苏的生态文明建设》一文中,结合江苏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给出了江苏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路径。

二、江苏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体系有待完善。生态文明的建设离不开制度的规范和保障,十报告将“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作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支撑,明确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2]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多次出台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建议及实施意见,但对于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政策体系尚未建立,相应的政策法规、制度、考核和奖惩机制尚不健全。环境保护方面仅《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江苏省长江水污染防治条例》、《江苏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为数不多的几部条例,而其他领域的制度细则尚有待完善。当前,江苏省环境制度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供给仍显不足,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力度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绿色科技推动生态建设的支撑力度不足。目前,江苏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制约突出,环境倒“U”型曲线出现拐点,现实条件下对科技支撑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长期以来在唯GDP的传统发展观念的引导下,我国科技研发的应用坚持经济效益优先的目标导向,科技的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大大弱化。此前,江苏省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于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将“科教兴省”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同时重点开展江苏环境科技协作和资源信息共享两大平台建设,实现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3]。但目前而言,在绿色科技的研发能力方面,省内科研力量尚属薄弱,关键技术遭遇瓶颈,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绿色科技支撑生态建设的力度。理论研究方面,主要集中在对于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阐述、指标体系构建及重难点的把握等宏观层面,缺乏对特定领域的深入研究。

3.环境道德建设缺乏,公民生态伦理意识淡薄。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我国环保事业的实践证明,解决生态问题不仅要靠科技的、经济的、法律的和行政的手段,还要靠道德的手段。当前,江苏省生态建设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生产方式的转型与创新等具体操作层面,但对于全民道德观念的重塑关注甚少,并未意识到道德建设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公民的生态伦理意识相对淡薄。大力加强省内全体公民生态文明观念的培育,推动形成与省情相适应的绿色生活方式,让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深入人心,不断深化公民环境参与程度,是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

三、江苏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路径

江苏正处于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资源短缺、能源紧张,特别是多年来被快速经济增长所遮蔽的生态环境问题正日益凸显,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尚待增强,生态文明建设面临较大压力。结合江苏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1.健全完善相关环境制度,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法律保障。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江苏省人大把环保法律法规列入地方立法规范,此后多次出台水污染防治条例、农业环境保护条例等一系列环保政策法规。这些政策的出台为江苏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但总体而言,对于环境问题的处理方面法治存在明显的滞后性,不同程度上存在环保法规“软约束”、环保领域“软执法”、环保目标“软要求”等现象。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来看,主体参与模式尚处于政府主导发起型参与阶段,主导发起者以政府为主,因而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居于主导地位[5]。在此背景下,要加大政府环境管理机制体制的改革力度,不断健全完善环境管理组织体系,完善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加快环境立法工作,强化环保执法主体的地位和责任,加大执法的威慑力,加强环境执法能力建设。

2.大力发展绿色科技,打造生态文明复合资本。这里所说的科技不是部分学者认为的唯科技论,而是指用绿色科技的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和技术创新,从而达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郇庆治、高兴武、仲亚东在《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一书中说道:“当代科技的绿色潜能就像市场经济(交换)一样不能做一种过分简单化的判断。一方面,我们确信,生态文明及其建设离不开一种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绿色科技体系来支撑,至少,人类当代文明水平的适度维持离不开对自然生态资源的开发利用,而这就需要尽可能采取越来越科学合理的经济技术方式。”[6]当前,江苏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打造生态文明复合资本,使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此同时拓展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将研究的视角延伸到江苏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方面面,从理论结合实际的角度,研究并指导江苏的生态文明发展。

3.强化环境道德教育,培育公民生态伦理意识。《中国大百科全书环境科学卷》(2002年版)对环境教育的定义是:“借助教育手段,使人们认识环境,了解环境问题,获得防治环境问题的知识与技能,在人和环境的问题上树立正确的观点与态度,以通过全社会共同的努力来保护环境。”[7]生态环境问题是社会问题,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和支持。目前,江苏建设生态文明主要着眼于现实问题的解决,对环境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生态道德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江苏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对公民环境道德的教育,可以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把生态教育渗透到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等方方面面。通过构建完善的宣传教育网络,着力培育先进的生态理念,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充分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人民群众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力量。

四、结语

指出,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江苏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经济的飞速发展让江苏承受巨大的资源环境压力。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是长远发展的最大本钱。当前省内生态文明建设如火如荼,只有深入分析并认识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不足,着力于完善环保制度、加强科技创新、强化全民环境道德教育的实践,才能更好地为实现“美丽江苏”,实现“到2020年率先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省”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5.

[2]本书编写组.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3.

[3]“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探索中国环境保护新道路”课题组.生态文明与环保新道路[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7.

[4]杭春燕,李莉.江苏明确生态文明建设路线图[N].中国环境报,2015-10-22(001).

[5]乔永平.生态文明建设协同系统的构成研究[J].生态经济,2015,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