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开学时间十篇

时间:2023-03-15 22:07:05

江苏省开学时间

江苏省开学时间篇1

这亦堪称罗志军自去年底新任江苏省“一把手”以来,组织的声势最为浩大的一次外省市学习考察。汇丰银行全球研究中心此前的一份报告称,江苏省预计最早将在2012年超越广东省成为中国所有省市自治_区中最大的经济体。而对于这位出身共青团、后在江苏经营10余年的高官而言,如何推动江苏的转型升级,是一场不小的压力。

搭上仕途再上层楼的“末班车”

现年60岁的罗志军,是在2010年12月6日接替已年满65岁退休年龄的梁保华,由江苏省省长升任省委书记的。

他以不到3年的省长经历,即获任“一把手”,被外界普遍认为升迁较快。在罗志军接任江苏省委书记后,有海外媒体甚至评论说,其自此终于搭上了在2012年十时仕途再上层楼的“末班车”。

在罗志军之前,曾任江苏省委书记的回良玉、李源潮都得以晋升党和国家领导人,回良玉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源潮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

与此同时,科技部原党组书记李学勇调任江苏省委副书记,并被提名江苏省省长候选人。而在外界看来,罗志军的转正当是意料之中,李学勇的空降补缺则属意料之外。

江苏组织系统内部官员对媒体透露,江苏这些年以来,省长基本是由江苏省内产生,不过,最有可能接任省长的两个人选――常务副省长赵克志和专职副书记王国生――先后调到外省任职省长,这为从中央部委空降干部提供了空间。

有观察人士认为,一直在科研系统任职的李学勇到沿海经济强省担任省长,显示中央对“十二五”期间经济转型,尤其是利用科技创新推动下一轮经济发展的重视。中央希望借此推动江苏为全国树立典范。“李学勇对科技创新领域极为熟悉。这对江苏下一轮经济成长极为关键。”

值得一提的还有,罗志军、李学勇的党政新组合也暂时性形成一种现象:“一把手”是中央候补委员,“二把手”是中央委员。

团系统资深人物

公开资料显示,罗志军,1951年生,辽宁凌源人。早年参军入伍,曾在北海舰队服役。

有未经证实的说法称,他系少将罗文之子。罗文上世纪30年代参加革命,后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1964年晋为少将,曾任总后勤部检查局局长等职,被称为“总后四大才子”之一,1996年10月在北京逝世。这一背景,或为罗志军的早期仕途起步提供了常人难以企及的优越条件。

1978年罗志业后,被分配至北京医用射线机厂工作,任厂团委书记。他被外媒视为共青团系统的资深人物,其与团系统的渊源肇始甚至比李源潮还要早。当时,李源潮还在上海市卢湾区业余工专担任一名普通教师。

罗志军进入团中央的时间也比李源潮早。1980年,罗志军进入团中央机关报――中国青年报社工作,而李源潮当时在复旦大学数学系数学专业学习,担任系团总支副书记、书记,是名学生干部。

不过,1983年李源潮开始超过罗志军,一年内先后任共青团上海市委副书记、书记,书记处书记,而罗志军当时还在副处级的位置上挣扎。1990年,罗志任团中央另一下属机构――中日青年交流中心副总经理,1993年2月,升任团中央常委兼实业发展部部长。同时,进入中国政法大学进修,于1995年获得法学硕士学位。

在共青团系统打下基础的罗志军,于1995年获得“外放”机会,出任江苏省南京市副市长。在那里,他与团中央的老同事李源潮很快又开始了另一段“交集”。2001年10月,罗志军升任南京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次年1月正式任市长。他的扶正,恰与李源潮到任江苏省委副书记、南京市委书记的时间几乎同步。

外媒称,二人在南京搭档期间,罗志军在各种场合处处留意,维护李源潮的权威,深为李所赏识。此后,他的仕途更与李亦步亦趋,急速攀升:2002年李源潮出任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于次年4月接任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2007年李源潮晋升中央政治局委员后,2008年1月,罗志军升任江苏省委副书记,江苏省副省长、代省长,同年1月当选为江苏省省长。直至去年底,最终顺利跻身江苏“一把手”之职。

江苏的第三次转型

据统计,2010年江苏省实现GDP(国内生产总值)40903亿元,仅次于广东省的45473亿元,后者已感到被超越的危机。汇丰银行研究报告亦指,江苏或在2012年就将超越广东成为中国经济最强的省份。但江苏的更大目标在于,转型升级已成为其未来发展的核心思路。

今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罗志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将江苏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归纳为“三次转型”:第一次是上世纪80年代,以发展乡镇企业为标志,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江苏实现了由农业大省到工业大省的转型;第二次是上世纪90年代,以扩大开放为动力,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实现了由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对外开放的转型;如今,江苏正进行由经济大省到经济强省的第三次转型,其核心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推动更多的“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提升。

为此,江苏提出把科教与人才强省作为基础战略、把创新驱动作为核心战略,其所关注的不仅仅是经济增长指标,更是创新指标。

在江苏省的“十二五”规划中,“创新”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创新能力更有明确的目标: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要达到2.5%,科技进步贡献率要提高到60%以上。

事实上,对创新和转型的重视,也是罗志军一直以来的施政理念。2008年1月,他就任江苏省省长,当年下半年,恰逢全球金融海啸,在其主政下,江苏成为全国率先实现经济回暖的省份。2009年江苏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期间,科技部发出报告,确认“江苏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全国第一,“对抵抗金融危机有重要意义”。

官媒报道称,罗志军上任省长之初就反复强调,经济结构要优化,富民要优先,发展方式要转变。而更早前,其历任南京市市长和市委书记,曾连续5年,南京市委1号文件年年都与“富民”有关。

2011年江苏省实施居民收入7年倍增计划,相当于每年上涨10%左右。以往居民收入增长一直慢于GDP增长的现象将得到改善,经济增长带来的利好将更多体现到城乡民众身上。“创新是过程,富民是目的,不能把过程当成目的。最终要把创新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罗志军说。

去年,江苏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产业的销售额已高达2万亿元,增长35.8%。江苏还制定了新兴产业倍增计划,计划力争到2012年六大新兴产业销售收

入达到3万亿元左右,成为其经济新的重要增长点。一旦完成该目标,这将是目前为止全国各省市区所规划目标最大的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而到“十二五”期末,江苏新兴产业计划达到5万亿元的整体规模。

作为人口大省和资源小省,江苏正试图走出一条新路:破解人口红利,破解资源困境,破解固定资产投资不可持续的困境。

不过,与全国其他多数地方类似,面对尤其在金融危机后对投资拉动的过分依赖,消费长期不彰导致的经济结构失衡,土地财政下的房产泡沫风险,乃至江苏自身南北差距的历史性问题(苏北人均GDP多年来只有苏南的1/3左右,但近年差距拉大的趋势已有所扭转)等,横亘在罗志军所谓江苏转型攻坚战面前的不乏诸多难关。

人事布局支撑

在中国的现实语境下,转型升级不仅需要战略规划和政策支持,某种程度上更依赖于人事支撑。

如果说,近30年改革开放浪潮中成长起来的发展经济能手构成了江苏官员主流,使得江苏在没有广东的额外政策,缺少山东的丰厚资源情况下,与这两省不相上下,在全国GDP排行榜中名列前三甲。苏州更成为省级领导干部的摇篮,形成大陆政坛特有的“苏州现象”。那么,如何为当前的转型升级寻找新的合适的官员梯队,则成当务之急。

此前,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央最终敲定罗志军与李学勇的组合,担当人事工作的李源潮是重要的征求意见对象之一。

祖籍江苏涟水、并在江苏工作多年的李源潮对家乡情有独钟,在中组部的支持下,江苏人事制度改革表现突出。

2011年4月下旬,毛小平、缪瑞林、丁大卫分别转任无锡、宿迁和南通的市委书记。这三人成为江苏首次通过公推票决产生的省辖市市委书记。其间,打破中共上级“研究决定”既定程序,实行“提名海推”和“全程差额”,颇受外界瞩目。

公推票决三市市委书记是江苏人事制度改革的继续延伸,只不过这次岗位更重要、民主推荐范围更广。

其实,早在2004年,宿迁市就试点直接选举了镇党委书记。随后,这项试点逐渐扩大了范围。

去年春天,权威部门统计了从2000年至2010年10年间,江苏全省通过竞争性选拔方式产生的干部已达10万人以上。其中,8840人通过公开选拔走上各级领导岗位,包括140多位市厅级和340多位正处级干部。在江苏省委送达中组部的汇报材料上,李源潮批示“推广江苏经验”。

分析表示,上世纪90年代,时任江苏省委书记陈焕友提出“江苏省要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倾力打造了苏南地区的高速发展模式。继任者回良玉继承了这一发展思路。这一时期,江苏既出成绩,又出经验,同时也出高干,但人事制度改革上中规中矩。

进入新世纪,李源潮主政江苏期间,“公推公选”形成模式,自成一例,提拔重用了一批锐意改革的干部,成为新时期的干部梯队。而眼下罗志军在推动江苏人事制度改革继续前行上的努力,同样值得外界期许。

罗志军简历

1951年11月生,辽宁凌源人,1969年4月入党,1968年2月参加工作,在职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

1968年2月海军北海舰队战士、文书、技师;

1978年9月北京医用射线机厂团委书记;

1980年12月中国青年报社干部,发行处副处长,报社副秘书长,秘书长;

1990年7月中日青年交流中心管委会委员、副总经理;

1993年2月常委、实业发展部部长,团中央常委、实业发展部部长、中国青年实业发展总公司董事长(其间:1994.01-1995.09,中国政法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政治学专业在职硕士研究生学习);

1995年9月南京市副市长,市委常委、副市长;

2001年9月南京市委副书记、副市长;

2001年10月南京市委副书记、代市长;

2002年1月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

2003年4月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

2008年1月4日江苏省委副书记,江苏省副省长、省长;

2008年1月31日当选江苏省省长;

江苏省开学时间篇2

关键词:江苏省;中小学;武术教学;对策

2014年,江苏省教育厅颁布了《江苏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将武术课作为中小学体育必修课,由此确立了武术在江苏省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主要地位。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体育项目,具有增强体质、磨练意志和发展智力的功能,能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韧不拔、勇敢顽强的民族精神。武术作为体育教学内容,对学生了解、掌握武术运动和作为终身体育锻炼手段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因此,在中小学阶段推广武术,有利于学校体育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兴趣,有利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江苏省86所中小学进行调查,主要包括:南京市、无锡市、徐州市、苏州市等13个地(市)。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关于武术在中小学开展的相关文件要求,对文献资料和相关政策进行分析和梳理,为本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1.2.2问卷调查法

在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内容,设计出《江苏省中小学武术课开设现状调查表》,经过反复修改,广泛征求专家和教授的建议,最终确立3种类型的调查问卷,即学校分管体育的领导问卷、体育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共发放问卷664份(领导100份,教师264份,学生300份),回收644份,回收率99.5%;剔除8份无效问卷,有效问卷636份,有效率为98.8%。

1.2.3数据统计法

将调查中所获得的数据通过spss11.5和excel2007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归类和排序。

1.2.4访谈法

根据研究需要,对江苏省教育部门的领导、专家和学校分管体育的校长等进行访谈,针对目前中小学武术课开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开设武术课的目的和意义进行交流,并将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

2 结果与分析

2.1江苏省中小学武术课开设现状

2.1.1江苏省中小学武术课外活动时间开设状况

表1显示,对江苏省86所中小学进行调查,有34所中小学在课外活动时间开设了武术课,占总数的40%;有52所中小学课外活动时间没有开设武术课,占总数的60%。这说明江苏省中小学课外活动时间开设武术项目的比例偏低,不利于提高学生练习武术的积极性,仅武术课上的学习是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目前,江苏省每个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是以传统的体育项目为主,武术运动在中小学的开展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表2显示,江苏省中小学武术课外活动形式主要是以学校组织活动为主,占总数的62.5%;班级间武术活动偏少,占总数的9.4%;但兴趣小组的占28.1%,这说明学校组织课外武术活动占主要地位,而班级间活动的比例偏低,这种形式不利于学生自主选择武术活动内容。另外,在武术课外活动时间上,30分钟以内的占40.6%;30~60分钟的占37.5%;60~90分钟的占21.9%,这说明中小学武术课外活动时间偏少,不能保证学生练习兴趣的持久性。

2.1.2 江苏省中小学武术教师对《实施方案》的理解程度分析

表3显示,尽管江苏省教育厅把武术列入中小学体育必修课,并把开展武术的目的和意义做了详细说明,但是中小学武术课开设情况并不乐观。通过对江苏省260名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有52名小学体育教师表示理解把武术作为中小学体育必修课,占总数的40.6%;在中学体育教师中有37.1%的教师表示理解;而不理解把武术作为中小学体育必修课的教师分别占21.9%、22.8%,通过与这些体育教师交流发现,在中小学推广武术项目,一是武术专业教师紧缺,二是没有专门活动场地等,不利于武术运动的开展。

2.1.3江苏省中小学武术课教学计划完成情况分析

表4显示,约25%的江苏省中小学体育教师能够较好地完成武术教学计划,约75%的体育教师一般能完成教学计划。由此,江苏省中小学武术课教学计划完成情况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与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和教师的教学意识等因素有关。

2.1.4江苏省中小学学生对武术课开设情况的调查分析

表5显示,通过对江苏省中小学学生参与武术课非常感兴趣占总数的12.2%,较感兴趣占总数的18.6%,另外有35.8%的学生对武术课不感兴趣,这说明中小学开展武术运动的氛围不浓,还须要加强开展。

表6显示,江苏省中小学武术课教学形式以单纯武术动作练习占总数的50.8%,教学效果较低;有37.3%的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将武术动作与游戏相结合,教学效果较高;有11.9%的体育教师在武术课教学内容设置上采用游戏化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形式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2.1.5江苏省中小学武术教师专业情况调查分析

表7显示,在调查260名中小学武术教师中,有47名是武术专业毕业,仅占总数的18.1%,绝大多数教师都不是武术专业毕业。很多体育教师反映,自己不是武术专业出身,其所掌握的武术技术动作都是通过自学和短期培训获取,对武术理解不深。

2.1.6江苏省非武术专业教师对武术知识、技能学习和进修情况调查分析

表8显示,江苏省非武术专业教师的武术知识、技能学习和进修主要是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短期培训为主,占总数的95.3%;通过其他途径学习武术知识和技能的教师相对较少,这说明非武术专业教师的知识、技能学习和进修途径相对单一,影响中小学武术教学质量和课外武术运动的开展。

2.1.7江苏省中小学运动会开幕式进行武术表演情况调查分析

表9显示,在调查江苏省86所中小学运动会开幕式中,只有12所学校加入了武术团体表演,占总数的14.5%;有2所学校加入了武术个人表演,占总数的2.4%;另外,有69所中小学没有加入任何武术项目,占总数的83.1%。由此可,武术在江苏省中小学体育活动中的地位不高,这与执行上级文件的力度和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有关,说明武术运动在中小学的推广过于形式化。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第一,武术课外活动是武术课上教学的有效补充,目前,江苏省中小学武术课外活动时间较少,不利于激发学生参与武术运动的积极性,仅武术课上的学习是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欲望。

第二,武术作为中小学体育必修课,有待于提高体育教师的理解程度。目前,江苏省中小学有一部分教师不理解为何将武术列入体育必修课,对学校开展武术活动存在疑惑。

第三,在江苏省中小学武术教学中,武术课教学计划完成情况还有待于提高。能够较好完成教学计划的体育教师数量较少,还有部分教师不能完成教学计划。

第四,江苏省中小学武术课还是以传统体育教学形式为主,这种形式单调、枯燥,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第五,江苏省中小学非武术专业教师较多,对武术知识、技能学习和进修途径单一,影响中小学武术教学质量和课外武术运动的开展。

第六,江苏省中小学组织的各类文体活动,特别是大型学校运动会上很少有武术项目,这表明武术在中小学体育活动中的地位不高,这与执行上级文件的力度和学校的重视程度有关。

3.2建议

第一,转变学校传统组织体育活动的观念,鼓励班级之间的武术交流,建立武术兴趣小组。以发展武术运动为主导,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武术活动。

第二,提高体育教师对武术作为体育必修课的理解程度,武术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它还是我国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一是具有强身健体功能,二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三是培养健全的人格,具有修养身心的作用。

第三,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与完善监督管理机制,成立专门的监督机构,设立奖惩机制,江苏省中小学武术课和课外武术活动的开展等要与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最终评比成绩相挂钩。

第四,武术课以单纯的武术动作练习相对枯燥,很难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教法的选择和教学手段的设置上要根据不同学龄段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第五,武术专业教师紧缺,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规范化、常态化的武术教师培训机制,加强与高等院校武术专业合作,接收优秀武术专业毕业生到中小学校任教。

第六,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根据实际情况为教师提供培训和进修机会,加强非武术专业教师的武术理论知识学习,提高武术技能。

第七,学校举办各种文体活动时要加入武术表演项目,有利于提高武术在中小学体育活动中的地位,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有利于武术运动的传播。

参考文献:

[1]江苏教育.江苏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EB/OL].

[2]王岗,邱丕相,包磊.重构学校武术教育体系必须强化“拳种意识”[J].体育学刊,2010,(4).

江苏省开学时间篇3

根据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的《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关于印发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019年4月考试日程表及开考课程教材计划的通知》可知,江苏苏州2019年4月自考时间如下:

现将《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019年4月考试日程表》和《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019年4月开考课程教材计划》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同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江苏苏州2019年4月自考时间2019年4月13日-14日

一、从2021年开始,机电(专科段)专业(专业代码5080335)的主考学校由江苏大学调整为南 京工程学院。

二、在2019年4月的考试中,共有43门课程使用新的教材、大纲,在教材计划中均用“”号标注。

江苏省开学时间篇4

根据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的《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关于印发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019年4月考试日程表及开考课程教材计划的通知》可知,江苏徐州2019年4月自考时间如下:

现将《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019年4月考试日程表》和《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019年4月开考课程教材计划》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同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江苏徐州2019年4月自考时间2019年4月13日-14日

一、从2021年开始,机电(专科段)专业(专业代码5080335)的主考学校由江苏大学调整为南 京工程学院。

二、在2019年4月的考试中,共有43门课程使用新的教材、大纲,在教材计划中均用“”号标注。

江苏省开学时间篇5

根据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的《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关于印发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019年4月考试日程表及开考课程教材计划的通知》可知,江苏南京2019年4月自考时间如下:

现将《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019年4月考试日程表》和《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019年4月开考课程教材计划》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同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江苏南京2019年4月自考时间2019年4月13日-14日

一、从2021年开始,机电(专科段)专业(专业代码5080335)的主考学校由江苏大学调整为南 京工程学院。

二、在2019年4月的考试中,共有43门课程使用新的教材、大纲,在教材计划中均用“”号标注。

江苏省开学时间篇6

关键词:江苏开放大学;网络体系结构;地域网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3-2985-03

1 概述

江苏开放大学是一所面向全省,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技术等多种手段,进行远程开放教育的省属本科高等学校, 其中,数字化终身学习网络的构建将是江苏开放大学重点研究内容之一。江苏开放大学拥有学习者数量大、学习需求多元化、教学网络分布广、资源海量等特点,使得江苏开放大学对网络、硬件软件的服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1,2]。作为江苏开放大学,现存的仅靠公网作为各校与省校信息传输,各校网站各自为政的局面,无论从数据量、传输速度还是网络安全上均已经明显不能符合江苏开放大学的发展,全省远程教育地域网虚拟专网建设迫在眉睫。

2 江苏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地域网网络架构需求分析

2.1 全省各级学校机构网络高速互联的需求

江苏开放大学物理办学点覆盖全省各级市县,并同时为全省提供非学历和学历继续教育。为满足各类资源的快速推送,提高各级院校间的协作管理效率,将全省的学校网络资源组织起来建成一个一体化网,建立覆盖全省的江苏开放大学地域专网,是江苏开放大学面向社会成员推送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全省各级院校网络的综合管理和运行,提高网络运行的时效性和共享化的基本要求,是提供高质量网上教学支持服务的首要保证,也是体现江苏开放大学服务社会、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

2.2 满足“人人,时时,处处”的学习环境的地域网网络平台的需求

江苏开放大学是一所为社会有学习需求的人提供学习机会的学校,“人人享有优质教育”是江苏开放大学的办学原则。这就意味着,每年都会有数以十万乃至百万的学生在全省或全国各地接受各类培训。面对逐年递增的学生,海量的优质教育资源也必将作为江苏开放大学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建设内容。届时,面对数据量、信息访问量的暴增,仅仅满足基本互联互通功能的网络架构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未来江苏开放大学的需求。

此外,随着移动终端、手持设备的普及,利用移动终端进行学习的方式将会更有效的扩展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更能满足“人人,时时,处处”的办学目标。因此,在考虑传统的pc终端之外,江苏开放大学网络架构也必须支持多种网络协议、多种高层协议和移动应用。

面对学生生源数量多,分布地域广、网络教学时间不定、远程交互性强的特点,我们有必要在地域网架构中加入新的网络功能,提供一些新的服务,使其具有更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升级能力,建立一种能将资源方便快捷推送到分布广泛、层次不同的用户终端,同时还能满足全省用户人人随时随地可以访问的江苏开发大学网络(泛在网络)平台,并享受其提供的各种教育支持服务的网络架构。

2.3 安全易维护的地域网网络架构的需求

3 江苏开放大学地域网网络架构探索研究

3.1 江苏开放大学地域网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江苏开放大学的办学实体是一个覆盖全省的巨型学校,其网络的特性不同于一般企业网络或者其他一般的普通高校的网络。目前,江苏开放大学在各级市县拥有成百上千台服务器,但其性能参差不齐,分布地理位置也不尽相同,如何将它们有效的组织在一起,保障地域网络的安全稳定,提高网络性能,这就是网络规划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总结江苏开放大学地域网网络研究的重点与难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目前江苏开放大学在全省各地分布着上千台的服务器,这种复杂的硬件状态需要被组织进地域网并提供全省的网络支持,这需要设计一个合理高效网络拓扑结构保证数据的畅通传输,消除瓶颈并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性。

2)江苏开放大学地域网网络架构由于面向大量的用户群并承载学校大量的资源和业务处理,除了网络内部数据流量大之外,这种对网络的极度依赖性需要地域网的规划设计必须考虑到失效或者阻塞的发生,并有效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

3)江苏开放大学地域网是一个长期建设的工程,这需要地域网具有好的可扩展性同时还要防止扩展所带来的效率降低或网络瓶颈问题。

其中,核心交换层关系到整个网络的效率、稳定性和复杂度。如仅考虑建成一个抗毁性强稳定性高的网络,那仅需在拓扑设计时将所有核心交换节点全部互通,而这样的设计大大提高了网络管理难度,更加重了网络搭建成本及后期维护扩展费用。根据现在江苏开放大学目前的情况,现考虑核心层拓扑结构为较为普及的环网结构。在光纤承载技术方面,RPR(Resilient Packet Ring,弹性分组环)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其只传输以太网业务,仅支持环网,不支持其他组网方式的缺点,对于将来开放大学地域网的扩展将是一个问题。因此,江苏开大地域网因采用PTN(Packet Transport Network,分组传送网)技术,由于其采用分组交换,系统开销不过多占用资源,因此网络承载效率将大大提高;其具备强大的OAM(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集中运维管理平台,保证网络可监控,实现高效的保护,从而确保网络的可靠性。其设备接口丰富,可承载多种多样的业务,如以太网业务、TDM业务、ATM业务。

为了使网络架构适应海量资源的大访问量及高速访问的要求,建立一个完善全面的CND内容分发系统,将资源分发到边缘服务器,使用户能以最快的速度在最近的节点获取信息,的确可以有效的解决速度及拥塞问题。然而,随着边缘节点的不断增加,其源服务器负载也将越来越大,最终不堪重负。考虑到江苏开放大学的发展需求, 江苏开放大学地域网架构采用CDN与P2P融合的方案,在核心主干交换层采用CDN系统的架构和功能,在此基础上,核心节点将各类资源分发至各子网汇聚节点缓存下来,由此减轻核心节点的负荷。同时,引入P2P技术将内容分摊至CDN网络的各个中心节点和边缘节点,使它们互为资源服务的获取者和提供者,即是内容分发的客户端,又是内容分发的服务器端。这种以CDN为基础,以P2P为服务边缘的架构,有效的提升了带宽的利用率,使系统的可伸缩性得到了很大提高。

4 结束语

江苏开放大学是一所网络信息技术依赖度极高的新型大学。其办学范围覆盖之广在江苏还没有先例,其网络建设与普通的校园网建设相比复杂程度高、技术难度大,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实际建设和使用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探索完善。

参考文献:

[1] 李长利,张四海.高带宽高安全多应用——南开大学的万兆校园网建设[J].中国教育网络,2005(3):39-41.

[2] 袁亚兴,孙雨,吴淑苹.国家开放大学远程教育云网络架构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21):10-13.

江苏省开学时间篇7

人口变化;基础教育;影响对策

【关 键 词】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5)06-0051-03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传统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呈现出明显递的减趋势,人才支撑、科技进步与创新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科技、教育和人才优势是未来社会发展可依托的主要优势。

江苏省的经济总量多年来稳居全国前三,人口数量维持全国前五。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调整转型,人口数量、年龄结构等全国性变化,江苏省的人口变化也在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各个领域。教育是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途径,而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根基。根据人口发展趋势,分析人口变动对基础教育发展的影响,科学制定基础教育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合理配置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对江苏省教育的中长期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对我国其他省份根据人口变化适时调整教育规模机构,把握重点,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江苏人口变化的主要特征

(一)出生人口数量变化

“六普”数据显示,江苏2009年11月1日至2010年10月31日出生人口为68.5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8.71‰,处在较低出生水平。

图1是江苏1981年至2010年各年的出生人口数量变化情况,从中可见,江苏出生人口在1980年代初呈下降趋势,1984年曾下降至64.09万的历史低谷。1984年之后进入新一轮出生高峰,持续7年出生人口增长,至1990年达到137.96万峰值,比1984年增长115.26%。1990年江苏出生人口数量又开始回落,至2000年降到66.01万,比1990年减少52.15%。经历了1980-2000年20年大起大落之后,21世纪以来,江苏出生人口总体呈平稳缓慢增长趋势,2010年出生人口75.89万,与2000年相比,10年增长14.97%。但2010年与1990年相比,出生人口仍减少44.99%。

(二)人口流动数量增加

江苏2010年11月1日流动人口(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下同)为1822.68万人,比2000年五普流动人口910万增加1倍;流动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也从2000年的12.46%上升到2010年的23.17%,即2010年江苏常住人口中有近1/4为流动人口。改革开放以来,江苏一直是中国流动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2010年流动人口占全国26139万流动人口的6.97%,高于常住人口占全国5.87%的比重;江苏2010年流动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也高于全国的19.51%。

江苏2010年“六普”登记的1822.68万流动人口中,省内流动人口为1084.75万人,占59.5%,比“五普”增加428.5万人,增长65.3%;外省流入人口737.93万人,占40.5%,比“五普”的253.69万人增加了484.24万人,增长190.88%,大大快于省内流动人口的增长速度。

六普数据还显示,江苏户籍人口为7496.31万人,其中流出人口(外出半年以上人口)1397.54万,流出人口中的流出省内人口,即前面所说的省内流动人口为1084.75万人,其余312.79万流出人口应为流出省外人口,为外省流入人口737.93万人的42.39%。也就是说,江苏跨省流动人口中流入人口远远大于流出人口。

江苏省内流动人口以地市(指13个省辖市,下同)内流动为主,占64.9%,另外35.1%为地市间流动。地市间流动人口主要流向苏南,最多的依次是苏州、南京、无锡、常州,分别占全省地市间流动人口的29.8%、17.8%、16.7%、11.3%,四地市合计占3/4。

江苏流动人口与教育需求关系密切的人口特征主要有:(1)江苏流动人口以青壮年人口为主,15-39岁人口占62.9%。(2)江苏流动人口主要来自农村(指户口登记地类型为乡或镇的村委会,下同),省内流动58.5%来自农村,省外流入人口87.2%来自农村。

(三)人口城市化加快

按照“六普”数据,全省城镇人口为4737.15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60.22%,其中市人口为3016.65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38.35%,镇人口为1720.50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21.87%。江苏“六普”城镇人口比重60.22%比全国平均水平49.68%高出10.54个百分点。

图2为江苏1990-2010年间市、镇、乡村人口数量变化,图3为江苏1990-2010年间市、镇、乡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中可见,市人口数和镇人口数都保持稳步增长,二者合计的城镇人口从1990年末的1458.94万增加到2010年末的4767.63,占总人口的比重从21.6%上升到60.6%,是世所罕见的城市化速度。江苏已于2005年实现城镇人口超过常住人口的50%,比全国提前6年。与此同时,江苏乡村人口不仅占总人口比重从1990年末的78.5%降低到2010年末的39.4%,而且乡村人口绝对数也从5307.96万,减少到3101.71万。

江苏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人口城镇化存在明显差异。如表1所示,从城镇化水平上看,自南向北降低,但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苏南人口城镇化水平高达70.3%,已接近于发达国家当前的平均水平75%,与欧盟国家的平均水平71%相当。苏中城镇化水平略高于苏北,二者都刚刚超过50%,显著低于苏南。而从城镇化速度上看,目前是自南向北加快,城镇人口比重2010年比2000年在苏南提高10.7个百分点,苏中提高18.3个百分点,苏北提高20.3个百分点。

(四)人口性别结构变化

江苏六普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6.24,与五普的116.51很接近,略低于全国六普出生人口性别比118.06,仍高于人口统计学上的经验正常区间。表2是未来主要学龄人口的性别结构,可见在少年儿童人口中,男性要比女性多1/6。

二、人口变化对教育的主要影响

(一)出生人口数量变化对基础教育的影响

2000年以来江苏省的出生人口数量总体呈减少趋势,随着适龄女性生育意愿的持续下降,大的人口出生波动应该不会出现。基础教育从扩大教育规模为主转变为提高教育质量为主,优质教育资源的配置会受到社会民众日趋广泛和更加强烈的关注。因为出生人口数量的减少,很多中小学,主要是农村地区的中小学以及城市老城区的普通中小学,规模将急剧萎缩,所以教育部从几年前就开始的撤并农村部分中小学的举措也是顺势而为,提高了学校的规模效益,当然由此而生的其他问题,如走读学生的交通安全、家庭接送子女而造成的经济负担、住宿学生的心理疏导等等应当引起重视。城市老城区的普通中小学如果不能在教育行政部门的引导下尽快提升教育质量的话,会逐渐受到民众的不满与抛弃,从而使附近的优质中小学变得更加炙手可热,择校矛盾愈发激烈。

(二)人口流动和人口城市化对基础教育发展的影响

区域内人口流动是区域内总人口的重新分布,同时也是学龄人口的重新分布,①这必然导致不同地方学龄人口规模和学龄人口密度的变化。跨区域人口流动则是人口流入区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如前所述,江苏省流入人口已成为人口增长的重要来源,大量外省农村人口流入江苏省域,省内人口流动主要流向苏南地区。而随着江苏省人口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流动,对作为人口流出地的农村和作为人口流入地的城镇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人口流动和人口城市化对江苏基础教育发展的影响主要有:第一,农村生源流出性减少,城市生源流入性增加,会造成基础教育的教育资源在城乡区域之间的结构性失衡。第二,城市的流动学龄人口与户籍学龄人口之间的教育机会不均等,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凸显。第三,相对落后的农村基础教育与大量农村子弟将来要进城工作生活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加剧。

(三)人口性别结构变化对基础教育的影响

我国人口性别比在人口学界,包括在整个社会看来都是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人口性别比2000年以来攀高不下,中小学男生比例远高于女生。另一方面,根据已有的研究和媒体报道,我国教育领域女生学业成绩远优于男生,不仅是在小学阶段(专家们通常认为女孩发育较早,小学阶段学业领先是正常现象),即使在大学和研究生阶段,凡是需要考试胜出的时候,女生往往占有较大优势。此外,我国男童的成长教育被批评为“柔和有余、刚强不足”,这当然和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但也应注意到,基础教育领域女性教师日趋偏多,学校为防范事故施行的多种约束性规矩条款等学校因素也是不利于男生阳刚性格的塑造。面对中小学日益增多的男童,对基础教育的师资结构、课程设置等等都需要做出适当调整。

三、对策建议

(一)科学规划教育布局,推进基础教育均等化

江苏人口总量趋于平稳,给教育实现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提供了契机。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学龄人口变动的年龄结构、地区分布特点和趋势,把握教育发展的时间差和结构差,及时调整基础教育的规模与结构。②同时,应着重推进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减小城乡间基础教育的差距,减小城市区域重点学校与薄弱学校的差距。在适时撤并农村学校的同时,注重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公共教育投资适当向农村地区、薄弱学校倾斜,重点促进义务教育在区域内的均衡发展。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决策要逐步透明化、民主化,接受民众、媒体的社会监督,逐渐促使基础教育的改进既能够让民众满意,也能够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关注流动人口子女教育

城市流动学龄人口与户籍常住学龄人口之间的教育不公平问题,应当受到高度重视。教育部门应主动作为,携手人口计生部门,建立流动人口数据库,动态测算流动人口子女规模,③尤其是在城市开发区、城乡结合地带等流动人口密集居住的区域,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第二,倡导和支持民办教育,吸收民间资本,鼓励有资质、有爱心的人士和机构创办符合要求的幼儿园、中小学。方便流动人口的子女就近入学,尽可能地享受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政府除对这些民办教育机构规范管理外,建议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招聘教师等方面的政策支持。第三,重视流动人口子女的心理教育。流动人口的子女相比户籍常住人口的子女,对所在城市缺乏地域认同和归属感,较多低收入流动人口的子女通常有自卑感,融入城市的时间较长。需要学校、教师给予充分关注呵护,加强疏通引导,使他们拥有同样健康快乐的心态。

(三)应对“男生危机”,改进男生教育

面对中小学里越来越多的男生,以及男生学业成绩不如女生这一世界范围的难题,迫切需要改革基础教育学校管理模式和学生评价体系,改变那种追求整齐划一、为方便管理给学生太多限制约束的管理模式。现在的学校教育侧重于“驯化”,女孩天生容易“安静”、“遵规守纪”,男孩则由于活泼好动的天性而常常被教师认为是不遵守纪律,给老师制造麻烦,所以学业评价也因此较低。教师应把握男孩的性格特点和成长规律,改进有利于男孩性格发育和学业成长的评价体系。学校应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和内容,多开展符合男生生长发展的教学活动。教育行政部门宜适当增加基础教育教师队伍中的男性比例,合适的地方也可以开设男子中学,多方努力来化解“男生危机”。

注释:

①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人口与教育发展战略研究[J].人口研究,2009(2):4-19.

江苏省开学时间篇8

【关键词】江苏省;海洋旅游;生态战略

十以来,随着“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目标的出台,海洋经济已成为拉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海洋旅游以海洋为旅游场所,集观光、娱乐、探险、运动、疗养于一体,是近年来备受旅游者喜爱的新型旅游活动形式,大力发展海洋旅游,不仅有助于开发海洋、利用海洋,而且有助于保护海洋、管控海洋,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江苏拥有比较殷实的海洋资源,大力开发海洋旅游,将有利于形成江苏旅游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但在开展海洋旅游的过程中,如何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保证海洋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江苏海洋旅游业发展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

1 .江苏省海洋旅游开发SWOT分析

1.1 优势分析

影响江苏省海洋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江苏海洋旅游开发的优势进行分析,有利于集中优势,提升海洋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市场竞争优势。

(1)区位优势。江苏位于我国大陆东部,毗邻上海和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既沿海又沿江,是我国经济开放度最高的省份之一,经济发展活力最强,发展最快。江苏境内有近千公里的海岸线,京杭大运河和长江从该地区穿越而过。优越的地理优势造就了苏南、苏中、苏北三地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海洋产业发展也非常迅猛。2015年最新数据显示,江苏海洋产业总产值和以往相比继续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海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88亿元、3037亿元、3081亿元,分别占海洋产业总值的 4.5%,47.4%和48.1%,海洋服务业占比首次超过海洋第二产业占比。

(2)资源优势。江苏省海洋资源丰富,海域辽阔,海洋动植物资源种类多样,所属海域内拥有各种虾类、龟类、鱼类、贝类等水生生物以及海带、紫菜等水生植物,这些海洋动植物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给海洋旅游开发提供了充足的资源条件。同时,江苏拥有众多优良渔场,海洋资源综合指数高。现有的苏马湾、连岛等海洋旅游胜地以及苏州海洋馆、南京海底世界、常州金鹰海洋世界和南通海底世界等多个知名海洋馆也是江苏海洋旅游开发的资源优势所在。利用海洋资源的优势,加大对海洋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并结合当地历史和文化背景,发展特色海洋文化产业,提升海洋发展的综合实力,将是江苏海洋旅游发展的未来方向。

1.2 劣势分析

(1)生态环境脆弱。据《2013年中国海洋质量公报》和《2013年江苏省海洋质量公报》数据显示,近年来,随着海洋旅游的兴起,大量旅游者涌入沿海地区,甚至超过了当地环境能够承受的容量,对当地的海洋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海洋自然、人文资源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这种破坏反过来又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海洋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导致海洋旅游产业竞争力的下降,影响了海洋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此外,由于沿海渔民普遍缺乏生态保护意识,加之当地政府缺乏足够的重视和引导,导致沿海养殖业和种植业缺乏规划和监管,超出了当地环境承载力,日益加重了沿海海域的污染,使近海养殖业品种的种类大为减少,质量明显下降,生态平衡面临威胁。如果不积极寻求方法,治理海洋生态环境,海洋生态系统将形成恶性循环,海洋旅游资源的开发将难以持续。

(2)深远海洋产业开发不足。江苏省海洋产业开发尚停留在沿海阶段,深远海洋产业有待开发。深海开发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海洋旅游的市场竞争力,对海洋产业形成规模性产业链产生了负面影响。新兴海洋产业例如海洋装备制造以及生物制药业等起步时间落后于别的沿海地区,失去了发展优势;海洋渔业企业中暂无能够带动区域海洋产业发展、起模范带头作用的龙头企业,缺乏发展后劲。远洋旅游、深海观光等前景好,效益高,且对环境影响小的海洋旅游项目基本处于空白,以目前的旅游产品很难吸纳到优质、稳定的观光客源。

(3)基础设施不完备。网络化的、快捷方便的交通运输体系是海洋旅游开发的基础设施保障。近年来,随着沿海开发战略和“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推进,江苏虽加大了对沿海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但由于沿海地区多处于苏北地区,产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尤其是铁路、航空等基础设施极度落后于苏南地区和其他经济发达省份,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程度相对较低,加之港口集中运输体系不完善,导致沿海地区和其他区域之间的交通联系特别不方便,给海洋旅游开发造成了极大障碍。

1.3 机遇分析

(1)江苏沿海地区发展的契机。江苏沿海地区开放度高,经济发达,亦是政策效应的“富矿区”。为了进一步深化落实海洋强省的发展战略,在“十二五”期间,针对海洋开发,江苏省政府提出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发挥海洋资源优势的方针政策。此外,还建构了“十三五”海洋经济发展目标,提出以六大示范区为平台、六大工程为引擎、六大基地为载体,全面提升海洋强省重大战略载体支撑和服务功能的战略构想。江苏省是我国海洋大省之一,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积极推进海洋强省建设既是江苏自身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大力推进海洋旅游开发的难得契机。

(2) 国内海洋旅游热的兴起。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内居民收入逐年增长,国民的旅游消费出现了新热点和新需求。“去国外看别样大海”成为当前国内旅游的热点,美国的夏威夷、马绍尔群岛,东南亚的普吉岛、巴厘岛等著名的海岛每年接待的中国游客大为增长,为抓住这些新需求,国内各大旅行社应景推出了各类海岛游旅游产品。江苏海洋旅行开发前景广阔,如能抓住这一良机,开发深海旅游市场,打造国际化的旅游产品,将极大激发海洋旅游产品的消费潜力。

1.4 挑战分析

(1)开发成本高。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江苏省海洋旅游开发的前提,而保障资金和人力物力的投入是基础设施建设的根本。虽然近年来江苏正逐渐加大对沿海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但投入力度距离建设海洋旅游大省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

(2)来自周边市场的竞争。随着海洋旅游的发展,海洋旅游产业规模日益扩大,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如新加坡、夏威夷、巴厘岛等一批国外海洋旅游景点已建设多年,服务设施和服务水平日臻成熟,知名度较高且客源稳定。江苏省与上海、浙江相邻,海洋资源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似性,如无法形成自身的特色,无法创新旅游活动,则很难吸纳到充足的客源。此外,国内其他海洋旅游知名度较高的地区,如海南蜈支洲岛,分界洲岛等地,具有浓郁的热带风情,常年碧海蓝天,且具有相对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是江苏省海洋旅游的强竞对手。

2.江苏省海洋旅游产品设计

综合分析江苏海洋旅游方面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设计适合本土情况且具有竞争力的独特海洋旅游产品,是江苏省海洋旅游发展的方向。为此,应将生态保护放在绝对性的战略高度,深度挖掘海洋文化的亮点,打造特色的亚热带海洋休闲观光主体,培育江苏海洋旅游品牌,促进江苏海洋旅游的纵深发展。具体而言,要着力打造以下海洋旅游产品。

2.1 海洋垂钓

江苏省范围内拥有我国重要的四个大型渔场,海洋渔业资源发展前景广阔,可以将海洋旅游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开发集传统性与新颖性为一体的海洋垂钓休闲体验项目,以此来进一步提高江苏海洋旅游的吸引力。海洋垂钓活动具有一定的海洋竞技性,具有众多的潜在客源,可在充分考虑安全性和观赏性的基础上,选择在风浪较小、海水肥美的区域开发海洋垂钓项目,定期举办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海钓比赛,丰富海洋旅游的内容,提高江苏省海洋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2 海底观光、潜水

江苏海域近海岸平均深约2~3米,海水透明度较高,适合开发海底观光和潜水项目。海底观光项目可以让顾客远离喧嚣,深入海底,近距离感受海洋,欣赏水下的美丽世界;潜水项目则可以让游客体会新奇、刺激的感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国人对此类旅游产品的需求日益上涨,而我国目前此类旅游产品还相对稀缺,可以在近海岸安全性较高的海域发展潜水项目,打造具有江苏特色的高端海洋旅游产品。

2.3 游艇、邮轮游

游艇和邮轮是当今时尚的旅游工具,定位高端。游艇具有体积小,速度快的特点,适合短距离观光,还适合开展海上垂钓项目。和游艇相比,邮轮体积大,行驶缓慢,但可达性高,适合游客较长时间的休闲度假游。游艇和邮轮游的推广,有助于提高当地海洋旅游产品的品质,吸纳具有较高消费能力的消费群体,极大促进海洋经济的绿色发展。江苏省优良港湾众多,全年气候温和,应利用现有条件,大力扶持造船业的发展,并修建现代化的码头等基础设施,建立游艇会所,打造游艇、邮轮等海洋旅游品牌。

3.江苏省海洋旅游开发的模式

江苏省旅游资源丰富,环境优美,具备开发海洋旅游的基础和潜力,但江苏海洋旅游开发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在海洋旅游开发上,应学习世界各大海洋旅游地开发的经验,密切结合本省海洋生态特色,制定出符合江苏省省情的海洋旅游开发模式。

3.1 政府主导,规划先行

江苏省海洋旅游开发目前面临两方面的挑战。第一,海洋资源的有限性导致海洋旅游开发新区旅游业在与原有产业的融合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产业间的冲突和矛盾;第二,海洋旅游这种城市公共服务具有“正外部性”,这种“正外部性”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通过市场调节来予以实现。因此,为了促进江苏海洋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借鉴先进经验,听取专家意见等方式,制定出事关海洋旅游开发的土地、财税、海洋等方面的科学合理的政策,鼓励和引导海洋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良性融合发展。应打破政府职能部门之间职权分割的现状,设立跨部门的海洋旅游管理协调机构,并简化流程,实现海洋旅游新区整体规划与管理;通过对土地用途的限制,鼓励、促进现有传统产业和新型产业向海洋旅游及相关服务产业延伸;通过降低对海洋旅游产业的税收、对海洋旅游开发海域的使用给予优惠或补贴等形式,鼓励海洋旅游开发,完善海洋旅游产业链。

3.2 保护生态,适度开发

江苏省海域生态环境敏感脆弱,海洋旅游开发应立足于生态保护,选择性开发。首先,尽量维持海洋原有的地形地貌,保持海洋的自然风貌特征。其次,适度开发,对海洋游客容量加以限制。在开发的过程中,要按照立体开发理念,陆地、海洋、天空三方面联动,拓展海洋旅游发展的新空间。要加大对游艇、邮轮产品的开发力度,发展有特色、有吸引力的海上旅游项目,推动游艇、游轮发展成为海上饭店、海上宾馆,将“海上游,海外住”打造成为游客向往的生活方式。同时,应充分利用好海域领空,开发空中旅游项目,让游客能够乘坐直升机、小型飞机、热气球等工具从高空领略大海的辽阔和美丽。立体开发既有助于拓宽海洋旅游活动的空间,增加游客的体验,同时也有助于充分保护海洋的生态环境。

3.3 挖掘特色,差异发展

江苏省具有的亚热带和温带海洋旅游资源是吸引游客的根基。此外,随着文化旅游的兴起,沿海地区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独特的海洋文化也成为了吸引广大游客的独特优势。在海洋旅游开发前期,应做好调研工作,应在深入发现和挖掘历史、文化特色和人文底蕴的基础上,借鉴世界知名海洋开发的成功经验,协调海洋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促进各海洋产业间的优势互补,因地制宜,重点培育具有江苏特色的海洋旅游项目,开发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旅游产品,提高海洋旅游品牌的美誉度,促进海洋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4.江苏省海洋旅游开发的保障措施

4.1 游客人身安全方面

在海洋旅游过程中,游客可能面临溺水,暴雨,台风,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安全事故不仅会使人身和财产受到损失,更会影响当地旅游的声誉,对所在地旅游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为此,在海洋旅游的开发过程中,应设立完善的气象观测和灾害预警设施,提高信息准确性,在恶劣天气采取强制措施禁止游客出海,确保游客人身安全;同时,应建立起完善的救生防御基础硬件设施,通过多种途径向游客宣传自救措施,提高游客的自我安全保护意识,降低发生突发自然灾害时造成的损失。此外,应完善相关的交流机制,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能及时公开信息,保障游客及公众的知情权,树立海洋旅游开发区域正面、良好的公关形象。

4.2 基础设施方面

江苏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设施更新较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相关旅游活动的开展,影响了旅游产品品质,导致吸纳高端度假游客的能力难以提高。因此,要根据不同海洋旅游开发区的具体情况,创新模式,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当地政府应通过信贷、与社资本合作多种途径,筹集资金,给予景区必要的资金支持,促进景区和旅游产品的升级换代。

4.3人才保障方面

海洋旅游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海洋旅游产品的品质。江苏省海洋旅游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高层次旅游专业人才紧缺。为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可与全国知名高校联合培养海洋旅游相关专业的人才,并建立培训机制,提高海洋旅游相关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同时,应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以吸纳优秀的海洋旅游管理者和服务者。

参考文献:

[1] 张扬,任怀锋.海南特色离岛游SWOT分析与对策[J].新东方,2014(6):47-50.

[2] 王跃伟.舟山市海洋旅游发展战略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4.

[3] 张瑞霞,江海旭.国内外海洋旅游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2013(14):215-217.

[4] 陈素文,郑耀星.发展海洋旅游业的战略构想及对策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5.

[5] 黄丹,李悦铮,杨新宇.辽宁省海洋旅游地空间竟争与合作[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25(11):1054-1056.

[6] 丁宁,李悦铮.辽宁海洋旅游产品转型升级研究.海洋开发与管理[J].2015,27(5):85-89.

[7] 陈烈,王山河,丁焕峰等.无居民海岛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研究―以广东省茂名市放鸡岛为例[J].经济地理,2014(5):416-429.

作者简介:

易爱军(1973-),女,湖南湘潭人,淮海工学院商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资源与环境核算方面的研究。

江苏省开学时间篇9

关键词:江苏省;偏离份额分析法;产业结构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产业结构优化进程不断加快。1988年以来,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江苏省第一产业的比重在逐步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从1990年以后基本稳定在70%-80%之间;第三产业的比重稳步提高,到2011年时,第三产业比重达22.92%。具体来看,从1988年开始,第三产业的比重开始高于第一产业的比重,由之前的“二一三”的产业结构演进为“二三一”的产业结构格局,并且一直保持这样的格局,从其变化趋势上看,产业结构不断在合理化,逐渐向发达的“三二一”的产业结构演化。本文借鉴前人的研究方法,选取1988年-2015年相关的数据,运用偏离份额分析发对江苏省产业结构演进及其变化特征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江苏省产业结构优化提供现实依据。

二、研究方法

偏离-份额分析法(Shift-share Method,SSM),最先由美国经济学家Daniel和Creamer(1942)提出,后经过Dunn(1960)等逐步完善,进而广泛的应用于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研究,成为经典的产业结构演进分析范式。SSM分析方法把区域经济的变化看作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以全国的经济发展作为参考系,将区域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的变动分解为三个分量,即份额分量(N)、结构偏离分量(P)和竞争力偏离分量(D),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G=N+P+D。以此说明区域经济发展和衰退的原因,评价区域中各产业的竞争力和优势,找出区域中具有优势的主导产业,进而制定未来该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

假设江苏省在经历了时间t之后,经济总量和结构均已发生变化,设基年期江苏省经济总规模为b0,终年期为bt。分别以bi,0,bi,t(i=1,2,3)表示江苏省第i个产业部门在基年期和终年期的规模;并以B0,Bt表示全国在相应时期的基年期和终年期的经济总规模,以Bi,0,Bi,t表示全国基年期和终年期第i个产业部门的规模。

江苏省与全国第i个产业部门在[0,t]时间段内的变化率分别为

以全国各产业部门所占份额把江苏省各产业部门规模标准化,得:

这样,在[0,t]时段内,江苏省第i个产业部门的增长量Gi可以分解为份额分量Ni、结构偏离分量Pi和竞争力偏离分量Di三个分量,从而可得:

Ni为份额分量,是i产业全国总量按比例分配,江苏省产业规模所发生的变化,把这种假定的增长水平与实际的增长水平相比较,如果低于实际增长水平,则区域总偏离值为正;反之,则为负;Pi称为结构偏离分量,是指江苏省i产业比重与全国相应产业比重的差异引起的江苏省第i个产业部门增长相对于全国标准所产生的偏差,此值越大说明产业结构对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越大;Di为竞争力偏离分量,指江苏省i个产业的增长速度与全国相应产业增长速度的差异引起的偏差,反映江苏省第i个产业的竞争能力,此值越大则说明产业竞争力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大;PDi称为总偏离分量,反映江苏省i产业总的增长优势。

同时,根据偏离-份额分析表,分别计算出三大产业的结构效果指数W,竞争力效果指数U,总的结构偏离分量P以及总的竞争力分离分量D,借以判断江苏省三大产业的结构效果和竞争力,计算公式如下:

W、U分别为结构效果指数和区域竞争效果指数。由上述各式可知,若G较大,L大于1,则区域增长快于全国水平;若P较大,W大于1,说明区域经济中朝阳的、增长快的产业部门比重大,区域总体经济结构比较好,结构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倘若D较大,U大于1,则说明区域各产业部门总的增长势头大,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三、江苏省产业结构的偏离份额分析

本文数据均来源于中经网数据库,以1988年、1997年和2006年为基期,分别对江苏省1988年-1997年,1997年-2006年和2006年-2015年产业结构进行了偏离份额分析。具体结果见表1和表2:

计算结果分析:

(1)由表1可知,三个时间段内,江苏省三次产业增长份额Ni均为正数,说明三次产业均为全国性的增长部门,并且都呈增长趋势,均获得较高水平的增长。江苏省三次产业的增长份额大小顺序为“二三一”。说明第二产业的增长份额最高,对江苏省的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

三个时段内,江苏省三次产业结构偏离份额Pi均为正值,表明江苏省产业结构优于全国的总体产业结构,产业素质表现较为良好,对江苏省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江苏省三次产业的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大小顺序在前两个时段是“二三一”,说明第二产业的结构优势最明显;最后一个时段是“三二一”,第三产业的结构偏离份额超过第二产业,表明第三产业的成为最具结构优势的产业。

第一个时段,江苏省区域竞争力份额Di第一产业为负,第三产业最高,但是数值较小,三次产业在全国虽然具有竞争力,但是竞争力相对较弱。第二个时段,第一产业区域竞争力份额减少为负值,并且第二产业区域竞争力份额下降,说明此时江苏省的第一产业在全国范围内都不具备竞争力,产业结构的非农业化使第一产业发展缓慢,产业结构“轻型化”趋向导致基础工业相对落后,传统工业因其规模较大、占整个工业比重较高,而新兴工业规模较小、还未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等因素导致江苏省经济发展缓慢。第三个时段,江苏省区域竞争力份额一产业持续为负,第二产业减少为负值,但是第三产业迅速飙升,且数据较大,说明第三产业在全国是具有竞争力优势的产业。

(2)由表2可知,第一时段内,江苏省三次产业的总偏离份额为5471.49,其中由产业结构优势带来的增长为3229.49,大于D值,说明在此时段内江苏省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二时段内,由于产业结构优势带来的增长在总偏离份额中的比例远远超过竞争力优势带来的增长,因此江苏省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化,特别是二三产业的调整较为明显。第三时段内,产业结构优势带来的增长在总偏离份额中仍然占据主要地位,说明江苏省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步伐在不断加快。从三个时段的总偏离份额变化趋势可知,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在第三个时段已超过第二、三产业,说明江苏省的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级化演变。

1988年-1997年,江苏省相对于全国的经济增长率L=1.05,说明江苏省的总体经济增长率快于全国;并且P=3229.49,结构效果系数W=0.99,接近1,表明江苏省经济中朝阳产业、增长快的产业部门所占比重较大,经济结构较为合理,并且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D=361.43,区域竞争效果指数U=1.06>1,说明江苏省有较多部门发展迅速,竞争力逐步加强,在全国的产业地位中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1997年-2006年,江苏省相对于全国的经济增长率L=1.18,说明在此时段内江苏省的总计经济增长高于全国的水平;W=1.01>1,这表明江苏省产业结构中落后产业占比不断减少,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同时,U=1.17>1说明江苏省产业部门的竞争力正在不断增强,优势突出。2006年-2015年,江苏省相对于全国的经济增长率L=1.04,说明江苏省经济得到较快增长,快于全国;P=25435.87,结构效果系数W=0.981,相比上一个时段有所下降,说明产业竞争力在下降,产业优势越来越弱。

四、结论及对策建议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各种资源和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的有效配置,而产业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资源配置的效果。本文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江苏省产业结构演进进行实证分析,从而得出:江苏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拉动江苏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产业结构基本演化成“三二一”的结构,但是近年来由于产能过剩和生产效率下降等因素的影响,产业的结构优势在不断丧失,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已经失去了竞争优势,并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不断降低,由已有的经济增长理论可知,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是制造业。因此,江苏省需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力度,提高三次产业的内在素质,提升产业的竞争力水平,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

1.第一产业

由实证分析可知,江苏省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低,产业竞争力较差,并且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江苏省应当以发展特色区域农业生产、农业规模化和提高行业竞争力作为工作重点,推动农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科技农业,重点打造生态农业和农产品的深加工,延伸农业的产业链,以市场为导向,实现农产品和市场的统一,从而优化农产品的市场环境,同时建立适合高效农业发展的创新投入体系,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2.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数量上和结构上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但是竞争力在不断减弱。因此,江苏省应该继续扩大资本的投资规模,以龙头企业为依托,扩大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其次,要做好产业升级工作,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企业要做好去库存,处理好过剩产能等问题,政府要加大财政支出来进行支持,打造科技含量高的产业链条。最后,要做好传统产业的改造,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开拓新的市场领域,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对传统产业的管理水平。

3.第三产业

江苏省第三产业竞争力得到显著提高,未来因做大做强第三产业,保持竞争力。首先,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正确处理和协调好传统服务业与新兴服务业发展的关系,一是通过技术创新,提高服务的科技含量;二是通过组织创新,对服务业企业进行重组和改造;三是要通过管理创新,提升传统服务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其次,对不同类型行业,应该分类指导,实施不同的产业政策。最后,应在第三产业中建立大企业集团,形成规模化、集团化的良性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吴继英,赵喜仓.偏离-份额分析法空间模型及其应用[J].统计研究,2009(4).

[2]赵成柏.江苏省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特征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1(4).

[3]袁晓玲,张宝山,杨万平.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在区域经济中的应用[J].经济经纬,2008(1).

[4]王健.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京津冀都市圈工业结构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3(20).

江苏省开学时间篇10

――访江苏省作协党组书记、主席范小青

2月3日,江苏省第七次作代会圆满闭幕,范小青当选为江苏省作协主席。范小青喜欢以绵密而又温婉的女性话语,展示现实生存中的复杂冲突。同时,身为江苏省作协的负责人,她对青年作家的成长给予多方面的关心和支持。

记者:祝贺您当选江苏省作协主席。江苏省作协近年来十分注重扶持基层作者,用各种方式加大了对基层作家的关注力度,这样做的考虑有哪些? 对江苏省文学创作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有什么影响?

范小青:在关注基层创作这一点上,江苏省作协基于这一根本性的认识开展工作,以巩固、扩大和稳定塔基。我们通过到基层召开作者生存和创作状况调研会,通过和各市、县作协的紧密联系和互动,通过与广大作协会员直接交往等方式,加强对基层作者的广泛了解,体会他们的艰辛和不易,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扶持,这也是江苏作协工作的一个生态协调。面对广大会员,我们既要做有“高度和深度”的事情,也要做有“长度和宽度”的事情,包括温度的传递。比如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作协会员偏少地区,我们更会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比如在发展会员方面,在各种读书班的名额数量上,在作代会代表的名额分配上,都适当地给予照顾。另外,从创作的角度,我们对基层作者的希望是:既坚守本土,又走出本土。

记者:近年来,江苏省作协在培养、扶植青年作家方面做了很多有成效的工作。您曾经说过“扶持年轻作家,就是扶植江苏文学的未来。”有人称赞您更注重的是雪中送炭。刚通过的《江苏省作家协会章程》第8条特别增加了“发展和壮大文学队伍”的表述,可否就此再详细介绍一些有关情况?

范小青:近年来江苏作协在培养扶持青年作家方面更多的是精神激励,因为我们的一些具体措施和物质扶持是有限的,比如每年免费出版一套“壹丛书”,一次也只能给十位青年作家机会。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举措,鼓起更多青年作家的创作热情;又如青年作家读书班每年都办,已办了20期,可是能来参加读书班的青年作家仍然是少数,但这少数人回去以后发挥的作用是很大的,首先是他们自身的变化,通过听取名家讲座、参加各种交流、学习、采风活动等,开拓了他们的视野,让他们站在更高的平台上思考文学;同时,他们会把这种对文学的热情和提高带回去,影响周围更多的青年作家。所以,现在江苏各地有越来越多的青年作家愿意来参加读书班,对文学、对创作有了更大的热情和信心。对江苏省作协主办的文学刊物以及各市的文学期刊这块阵地,我们也比较重视,经常组织青年作家专辑等内容;江苏省作协还经常与基层文联、作协联合举办青年作家的作品研讨等活动。今年,我们还将筹备召开全省青年作家创作会议,对青年作家要发现、爱惜、扶持、推介,唯有这样,江苏的文学才能走得更远、更好。

记者:作家担任行政职务后如何平衡创作和工作的关系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老问题。您的创作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势头,继《女同志》之后,您去年出版的《赤脚医生万泉和》赢得了批评界的好评。作为江苏省作协领导,您将如何协调创作与工作之间的关系?

范小青:我从事专业创作已二十多年,从两年前开始,变成了一个天天要上班、上班要处理各种事务的“女同志”,时间和空间,一下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文学创作仍然是我的安身立命之本,再忙再累的时候,它也从来没有从我的内心隐退。两年来,在行政工作之余,坚持文学创作,虽然从时间、精力、情绪上都有相当大的困难,但还是尽力克服,不断写出新的作品,2008年和2009年两年中发表了近20个中短篇小说,出版一部小说集,目前正在创作一部新的长篇,已完成大半的内容。

怎么处理好这中间的关系,一是自己挤出业余时间和休息时间,放弃参加一些国内外的文学活动,更重要的是要调整好心态,尽量不让自己的情绪被那些无谓的纠缠所掌控和影响,因为创作需要宁静的心情。在工作中尽量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化成两个目标,一是繁荣创作,一是服务群众;在两年的行政工作中我还有一个深切体会就是,工作也是积累和补充,在工作与创作的关系中,最重要的不是时间,而是心态。

记者:我注意到您在闭幕词中所说的两个目标,其中之一是繁荣创作。您能不能谈一谈江苏作协对于繁荣江苏文学创作,有什么新的思路和着重点?您作为江苏省作协的负责人,将如何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范小青:文学的繁荣,是作者与时代,与它的受众共同创造的。现在由于网络和电视的普及,文学非但没有消隐,而是进入了更加普适更加自由更加大众化的时代。这是文学走向繁荣的一个新的契机。我们处在这样一个形势逼人的节点上。以前,囿于传统文学和纸质传媒的平台,对于网络传媒和电视这两个平台,较少从协会工作的角度出发采取一种积极的姿态和整体性考虑。如果说我们现在有什么新的思路的话,那就是尽可能地把“三个平台”串起来,形成一个新的格局,一个多元的富有活力的集合体。一方面,重点保持和提升第一平台的优势,同时,对影视剧本创作和网络文学等投入更多的关注和举措。影视剧本来就是文学创作的一个单元,以前有些游离在外,现在应当“归队”。我们已经着手筹建电视剧剧本创作基地,争取推出一些重量级项目。在网络文学方面,我们正在联办一个全国性网络小说大奖赛,促进网络文学品质的提高,以及与传统文学的融通互补,从民众的喜闻乐见之中汲取活力,实现省委提出的“文化事业强,文化产业强,文化人才队伍强”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