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大自然的句子十篇

时间:2023-04-02 03:07:59

描写大自然的句子

描写大自然的句子篇1

1、秋天绿的树会变黄,也代表树的生命走向了尽头,而有的树却可以活上百年,这个问题也是人们讨论的为什么老天这么不公平。我们那儿的树只能活几年,可它却有它独特的意义,他春天伴随着风儿,夏天给人乘凉,秋天给人以美丽的景色,冬天顽强的活着。

2、春天,我喜欢游逛于山林田埂,看着那树上嫩生的芽儿,忍不住凑过去闻一闻——清新便油然而生。闭上眼,聆听那远近的鸟语,那淙淙的溪流。坐下来,深呼吸,一阵清爽洋溢在心灵。站起来,狂奔一阵,用尽全力大喊几声,就像嫩芽突破表皮,花瓣胀破骨朵。这就是大自然的春天,也是我的春天,我已然成为春天的一根小草,跟着万物享受春天。

3、夏天的歌最热烈:分不同的时段在一天中轮番上演。上午下午是荷花,一田田、一团团、一簇簇,叶子与花紧密地挤在田间塘里,尽情摇摆、歌唱。行人不觉驻足、鸟儿不觉停唱、太阳不觉观望。中午是杜鹃花,野外是它的舞台。那儿漫山遍野开着的全是它,它以热辣的身姿,张开热情的怀抱,迎接热烈的骄阳。

4、春天是什么?春天是一首悦耳的曲子。她是万物中苏醒最早将万物呼唤的象征。她不怕苦不怕累,时时刻刻都在为人们装点美丽的春天。春天是怎样的季节呢?春天是一个充满温暖,充满美好的季节。春天,又意味着一个生机勃勃的开始。自古以来,诗人们对春的赞美数不胜数,是因为春天景色宜人,到处都可以吟诗作对。漫步幽幽绿草地,只见花朵姹紫嫣红、争奇斗艳,令人目不暇接,随意采下几朵,慢慢品味,不知不觉已陶醉其中。

5、夏天,他把手中的魔法棒轻轻一挥,带给我们一片充满活力的蓝色。你瞧,蓝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远处,蔚蓝的大海在夏风的吹拂下,卷起层层浪花。

6、冬天的雪花是大自然的杰作,完美的无可挑剔。在人们还沉醉在甜蜜的梦乡时,她便已悄悄地来到了人们的身边。纯洁柔软的雪精灵跳着舞蹈来到了人间,为大地妈妈穿上了漂亮而又暖和的新衣。这世界仿佛一切都变的冰清玉洁,每一件物品都像是琉璃打造的,带着清冷的光芒,正如毛泽东的诗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这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在雪地上立着几个胖乎乎的雪娃娃,他们是孩子们的杰作。

7、春天,他轻轻地吹了一口气,带给我们一片充满生机的绿色。你瞧,禾苗哥哥穿上了碧绿的礼服,柳树姐姐换上了翠绿的长裙,连小草弟弟也不甘落后,披上了嫩绿的外套。

8、春天,生机勃勃,各种各样的植物被春天唤醒了,树上长满了嫩绿的小芽,小草伸了伸懒腰,从土里钻出来,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一路上欣赏着春天迷人的景色。和煦的阳光下,我们自由自在地放着风筝,真是“草上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啊!

9、家乡的冬天是一片银白色的世界。雪花飘飘撒撒给冬日的树枝戴上了晶莹的“王冠”;给冬日的田地,披上了一望无垠的“银毯”。冬日,每天都是“冰冻三尺”,在滴水成冰的隆冬季节里,我们在外面堆雪人、打雪仗,虽然寒冷,但是却带给我们别样的快乐。家乡的冬天真是一个让我们快乐的季节。

10、秋天,他念了念咒语,带给我们一片丰收的黄色。你瞧,一大片金灿灿的稻谷成熟了,一阵风吹过,稻田里掀起了一层层金黄色的波浪。果园里,黄澄澄的柿子就像一个个小灯笼挂在枝头,沉甸甸的,把果树都压弯了腰。

11、夏天,小河是充满生气的。阳光透过重重叠叠的枝叶,只漏下点点细碎的日影。几只不知名的鸟飞来了,有时在枝头栖息,有时在河畔喝水,有时在河面上头扑着翅玩耍。河中,成群的石斑鱼游戏水间,有时在水中扭扭身子,甩甩尾巴,像是在河水清脆的音乐中舞蹈;有时绕着水草追跑;更有时在垂在河面的树叶浓荫下乘凉。一切是多么和谐!

12、夏天,广阔的林海变成绿色的海洋,有参天的古木,挺拔的松树,婀娜的杨柳,秀丽的白桦,独立则荫,成群则林,苍翠欲滴,生机勃勃。这里的不仅风景秀丽、凉爽宜人,还是人们旅游避暑的好地方。

13、冬,枯藤亘野,雪色连天。冬天,是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晓风残月,星光数点,冰凉的微风抚着面庞,这是冬的早晨。一场大雪过后,变成了银妆素裹的世界,有一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妙,与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成为冬天亮丽的风景线。冬天美在欢乐。

14、秋天的果实落叶是大自然的杰作,拥有欢快而又凄凉的心情。在果园里,各种水果争相露面,粉粉的水蜜桃,淡黄的香蕉,无不散发出香甜馥郁的气息,让人神清气爽,与他们同在的是农民们疲惫而又欢快的笑脸。然而在另一处地方,却又是一番风景。深秋是裹着枯黄衰败的落叶而来的,原本郁郁葱葱的绿叶早已飞回大地的怀抱,剩下的只有那光秃秃的树干随风飘摇,仿佛一吹就倒,让人忍不住流下辛酸的泪水。飘落的落叶似枯叶蝶在随风起舞,忽上忽下,忽高忽低,在经历了短瞻的飞舞生涯后,终于安然落地。

15、秋天,携着家人,漫步于山间小径。时而一排大雁掠过头顶,时而几只野雏在林中跳跃,拖着又长又漂亮的尾羽,有点“飞天凤凰”的味道。水流变得细了,树叶黄了,田野空空的,只有几个小孩子在玩泥巴,挖泥鳅,欢快的笑声,把我的思绪带回到了童年。山上的一片松树却是绿意不减,顽强拼搏,抗拒枯黄。()一切都是那么寂静,喜欢寂静的我已经沉寂在寂静之中。

16、秋,落霞满天,江意尽染。秋天,是最成熟的季节,“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无论是“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的辽阔自由,还是云卷云舒之中的浪漫洒脱,都让人心旷神怡,伴随着蓝天下一个金黄季节的产生,心中也在酝酿着一个金色的梦想,请飞雁把我的梦想带到远方。

17、冬天的天起总是那么的寒冷,动物不像夏天一样开演唱会拉,而是在隐必的地方好好的睡回一次大觉,这样,荷塘的荷花都枯萎了,只有梅花不怕冬天,他们在着冷冷的天汽中盛开了一朵朵黄色的小花。它这种精神是多么的值得我门学习啊!

18、冬天,雪花飘飞,令人想起唐人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雪后的村庄更显宁静。远远看见一片梅林,生机盎然,再不是“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的寒梅,而是“飞雪迎春到,风雨送春归”的早梅,她绽放于悬崖,俏丽在隆冬,与松柏争雄,和严寒斗智。慢慢的,冰消雪化,万物复苏,山也朗嫩,水也清秀。冬天的自然让我感到希望,使我获得力量。

描写大自然的句子篇2

2、春天,他轻轻地吹了一口气,带给我们一片充满生机的绿色。你瞧,禾苗哥哥穿上了碧绿的礼服,柳树姐姐换上了翠绿的长裙,连小草弟弟也不甘落后,披上了嫩绿的外套。

3、春天,我喜欢游逛于山林田埂,看着那树上嫩生的芽儿,忍不住凑过去闻一闻——清新便油然而生。闭上眼,聆听那远近的鸟语,那淙淙的溪流。坐下来,深呼吸,一阵清爽洋溢在心灵。站起来,狂奔一阵,用尽全力大喊几声,就像嫩芽突破表皮,花瓣胀破骨朵。这就是大自然的春天,也是我的春天,我已然成为春天的一根小草,跟着万物享受春天。

4、春天的早晨是明媚的,人门的心是着急的,鸟儿的早晨是最快乐的,叽叽喳喳…………看鸟儿洪亮的声音是小学生们的闹钟,每天都定时的唱着歌谣。到了下午,鸟儿就落在电先杆上,在蓝天的映照下,鸟儿是多么象音符啊,为人门带来优美的歌声,让我们觉得不在寂寞,不在觉得劳累,我们都伴着鸟儿的叫声进到了梦境,鸟儿多么像一个催眠师啊!

5、春天是什么?春天是一首悦耳的曲子。她是万物中苏醒最早将万物呼唤的象征。她不怕苦不怕累,时时刻刻都在为人们装点美丽的春天。春天是怎样的季节呢?春天是一个充满温暖,充满美好的季节。春天,又意味着一个生机勃勃的开始。自古以来,诗人们对春的赞美数不胜数,是因为春天景色宜人,到处都可以吟诗作对。漫步幽幽绿草地,只见花朵姹紫嫣红、争奇斗艳,令人目不暇接,随意采下几朵,慢慢品味,不知不觉已陶醉其中。

6、夏天,广阔的林海变成绿色的海洋,有参天的古木,挺拔的松树,婀娜的杨柳,秀丽的白桦,独立则荫,成群则林,苍翠欲滴,生机勃勃。这里的不仅风景秀丽、凉爽宜人,还是人们旅游避暑的好地方。

7、夏天,他把手中的魔法棒轻轻一挥,带给我们一片充满活力的蓝色。你瞧,蓝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远处,蔚蓝的大海在夏风的吹拂下,卷起层层浪花。

8、夏天,小河是充满生气的。阳光透过重重叠叠的枝叶,只漏下点点细碎的日影。几只不知名的鸟飞来了,有时在枝头栖息,有时在河畔喝水,有时在河面上头扑着翅玩耍。河中,成群的石斑鱼游戏水间,有时在水中扭扭身子,甩甩尾巴,像是在河水清脆的音乐中舞蹈;有时绕着水草追跑;更有时在垂在河面的树叶浓荫下乘凉。一切是多么和谐!

9、夏天的歌最热烈:分不同的时段在一天中轮番上演。上午下午是荷花,一田田、一团团、一簇簇,叶子与花紧密地挤在田间塘里,尽情摇摆、歌唱。行人不觉驻足、鸟儿不觉停唱、太阳不觉观望。中午是杜鹃花,野外是它的舞台。那儿漫山遍野开着的全是它,它以热辣的身姿,张开热情的怀抱,迎接热烈的骄阳。

10、夏天的惊雷闪电是大自然的杰作,拥有势不可当的气势。在漆黑如墨的夜空中,有一位巨人隐藏在这黑幕下,他用手中的那把明晃晃的大刀劈开了夜空,划出了一道道白色的划痕,还伴随着巨人那愤怒的吼叫,让人心惊胆颤。白色与黑色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是那么地奇特,却又有一种别致的美感,让人忍不住为她所折服。作为配角的是那磅礴大雨,紧密的连成了一条线,只能够听到他的声音,若是看他,便会觉得眼花缭乱。

11、秋,落霞满天,江意尽染。秋天,是最成熟的季节,“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无论是“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的辽阔自由,还是云卷云舒之中的浪漫洒脱,都让人心旷神怡,伴随着蓝天下一个金黄季节的产生,心中也在酝酿着一个金色的梦想,请飞雁把我的梦想带到远方。

12、秋天,他念了念咒语,带给我们一片丰收的黄色。你瞧,一大片金灿灿的稻谷成熟了,一阵风吹过,稻田里掀起了一层层金黄色的波浪。果园里,黄澄澄的柿子就像一个个小灯笼挂在枝头,沉甸甸的,把果树都压弯了腰。

13、秋天,携着家人,漫步于山间小径。时而一排大雁掠过头顶,时而几只野雏在林中跳跃,拖着又长又漂亮的尾羽,有点“飞天凤凰”的味道。水流变得细了,树叶黄了,田野空空的,只有几个小孩子在玩泥巴,挖泥鳅,欢快的笑声,把我的思绪带回到了童年。山上的一片松树却是绿意不减,顽强拼搏,抗拒枯黄。一切都是那么寂静,喜欢寂静的我已经沉寂在寂静之中。

14、秋天的果实落叶是大自然的杰作,拥有欢快而又凄凉的心情。在果园里,各种水果争相露面,粉粉的水蜜桃,淡黄的香蕉,无不散发出香甜馥郁的气息,让人神清气爽,与他们同在的是农民们疲惫而又欢快的笑脸。然而在另一处地方,却又是一番风景。深秋是裹着枯黄衰败的落叶而来的,原本郁郁葱葱的绿叶早已飞回大地的怀抱,剩下的只有那光秃秃的树干随风飘摇,仿佛一吹就倒,让人忍不住流下辛酸的泪水。飘落的落叶似枯叶蝶在随风起舞,忽上忽下,忽高忽低,在经历了短瞻的飞舞生涯后,终于安然落地。

15、秋天绿的树会变黄,也代表树的生命走向了尽头,而有的树却可以活上百年,这个问题也是人们讨论的为什么老天这么不公平。我们那儿的树只能活几年,可它却有它独特的意义,他春天伴随着风儿,夏天给人乘凉,秋天给人以美丽的景色,冬天顽强的活着。

16、家乡的冬天是一片银白色的世界。雪花飘飘撒撒给冬日的树枝戴上了晶莹的“王冠”;给冬日的田地,披上了一望无垠的“银毯”。冬日,每天都是“冰冻三尺”,在滴水成冰的隆冬季节里,我们在外面堆雪人、打雪仗,虽然寒冷,但是却带给我们别样的快乐。家乡的冬天真是一个让我们快乐的季节。

17、冬,枯藤亘野,雪色连天。冬天,是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晓风残月,星光数点,冰凉的微风抚着面庞,这是冬的早晨。一场大雪过后,变成了银妆素裹的世界,有一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妙,与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成为冬天亮丽的风景线。冬天美在欢乐。

18、冬天,雪花飘飞,令人想起唐人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雪后的村庄更显宁静。远远看见一片梅林,生机盎然,再不是“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的寒梅,而是“飞雪迎春到,风雨送春归”的早梅,她绽放于悬崖,俏丽在隆冬,与松柏争雄,和严寒斗智。慢慢的,冰消雪化,万物复苏,山也朗嫩,水也清秀。冬天的自然让我感到希望,使我获得力量。

描写大自然的句子篇3

一、例题回放,明确题型

首先,回顾柳州市近五年句子赏析专题试题,由感性认识进入到理性认识。

例1:

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与《年年依旧的菜园》(5)(6)段,请从语言、写作手法角度分析其中你喜欢的一个选段。(4分)(2010年柳州市中考《年年依旧的菜园》)

例2:

文中第(9)段的景物描写很精彩,与下面文段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从表现手法及其作用来比较它们的共同特点。(3分)(2011年柳州市中考《品味时尚》)

例3:

第(7)段中“他冷冷地看了我一眼,转过身,歪歪跌跌的走了”一句,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表现了李想怎样的心理?(3分)(2012年柳州市中考《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

例4:

找出一处父子俩感动“我”的细节,抄出句子,并做简要赏析。(4分)2013年柳州市中考《雨中》)

例5:

请任选一个角度(如修辞手法、词语运用、描写方法、描写角度)赏析文章第④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3分)(2014年柳州市中考《父亲的雨》)

从这些题型当中,大致可概括出考查方向有以下几种,修辞手法、词语运用、人物描写、描写方法、描写角度以及其他表现手法,归纳图表如下:

二、回顾课本,方法探究

例题1请赏析: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安静不动的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选自七(上)老舍《济南的冬天》

解答;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山比作小摇篮,生动形象地写出山景小巧秀丽,表现了济南温暖、舒适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

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用“放”、“安静不动”、“低声说”将小山拟人化,赋予小山慈母之情,生动形象地写出小山像慈母般的温存、体贴、慈祥,表现了济南温暖、舒适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

修辞手法的考查,是句子赏析题最重要的考点,能分辨修辞手法并熟练掌握修辞手法的作用,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也归纳如下:

例题2:

请赏析: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选自八(上)朱自清《背影》

解题:

动作描写,描写了父亲穿过铁道的情况和爬上月台的艰难情形,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父亲年老体衰、动作迟缓、步履艰难的特点,表达了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外貌描写,描写了父亲暗淡朴素的穿着,呼应了上文的惨淡家境,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无私伟大的爱。

人物描写及其作用的考查也是学生在赏析句子时的重要考点,人物描写的方法及其作用,也归纳如下:

(1)外貌描写:揭示人物人份、地位、境遇,表现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语言描写: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

(3)动作描写:通过对人物个性化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心理和性格品质;

(4)神态描写:反映人物心理变化,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5)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心理特点,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例题3:

请赏析: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选自九(上)鲁迅《故乡》

解题:

环境描写,描写了萧瑟、凋敝的故乡景象,渲染了抑郁深沉的气氛,烘托了我悲凉的心情,为下文写故乡人、事的改变作铺垫。

环境描写作用通常是: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社会习俗、时代特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等;②渲染XX气氛;③烘托人物的XX心情;④表现人物XX性格;⑤揭示了文章XX主题;⑥为下文XX情节作铺垫;⑦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例题4:

请赏析: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选自七(上)朱自清《春》

解题:

运用了生动的动词,“钻”字写出了青草冲破土层的挤劲,表现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表现了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

运用了准确的形容词,“偷偷的”是“悄悄的、不知不觉的”意思,表现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嫩嫩的”写质地,“绿绿的”写颜色,准确形象的写出了春天“新”的特点,表现了春天的旺盛生命力。

词语赏析通常抓住关键动词、形容词、副词、拟声词、叠词等。

例题5:

请赏析: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选自七(下)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都通过百草园有趣的美景的描写来衬托(烘托、映衬)自己欢快、自在(高兴、惬意、舒畅等)的情感。

动静结合,“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是静态;“蝉在树叶里长吟、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是动态,动静结合,有张有弛,描绘了一个有声有色有趣的儿童乐园。

写作手法及其作用,是不少学生复习的盲点,下面归纳如下:

(1)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3)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衬托,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

(4)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5)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6)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例题6:

请赏析: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选自七(上)朱自清《春》

侧面描写,描写“花下”蜂闹蝶舞,侧面表现了花儿的繁荣、鲜艳和香甜,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从视觉角度描写了春花鲜艳的颜色,从嗅觉角度描写了春花香甜的味道,从听觉角度描写了蜜蜂喧闹的声音,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描写角度可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还包括人的感官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三、方法总结

通过以上例题的分析,结合相应考点的作用,我们就能更全面的答题,总结答题方法如下:

(1)句子赏析考查角度:①修辞手法。②人物描写。③景物描写。④词语运用。⑤表现手法。⑥描写角度。

(2)解题思路:找准角度结合文本分析效果。

(3)答题格式:方法、角度(修辞、描法等)+内容(写了什么具体内容)+作用(现人、物、景的特点和主旨、感情等)。

描写大自然的句子篇4

【秘密1】你需要多角度观察

《黄果树瀑布》这篇课文中,对黄果树瀑布的样子有两处描写:

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同一条瀑布,作者会看到两种截然不同的样子呢?一种是静止的状态,“好像一匹宽幅白练”;另一种则为动态,“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学生发现,原来是作者观赏瀑布时,地点发生了变化。当作者离瀑布很远时,透过树的缝隙观察瀑布,瀑布的整个样子映入眼帘,所以,用“宽幅白练”来形容,是最恰当不过的了。当作者站在瀑布谷底时,瀑布的水花四处飞溅,所以,眼前的瀑布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

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不是一个平面图形,他们具有多个角度,我们应该移动脚步,从不同方向去发现事物的美、生活的美。要将一种事物或景物描写得生动、形象,就需要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去发现。《课标》提出,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逐步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

【秘密2】你需要丰富的想象

在平时的习作中,学生对于一种事物的描写常常寥寥几笔,用词匮乏。又或是在一段描写中,频繁地用到同一个词句,遣词造句不够精彩。学生不明白自己应该如何巧妙地对头脑中的字词句,进行“调兵遣将”。

《黄果树瀑布》这篇课文中用大量的文字,描写了黄果树瀑布的声音。在学生的认知中,瀑布的声响应该是“哗哗哗”,但在这篇文章中,“哗哗”这个词只出现了两次。学生读完全文后,却能感受到瀑布声音之宏大。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学生找出全文所有描写声音的语句,按照顺序列出句子。在句子中,引导学生找出了“微风”声、“织布机”声、“雷声”“乐声”“訇然作响”声……启发学生思考:作者如果全部都用“哗哗”来描写瀑布的声响,效果会是什么样?学生回答:“读起来太单调了!”引导学生在作者描写的声音中,寻找规律,学生不难发现,声音由弱变强。但作者没有简单地、直白地描述。而是运用了其他的声响,来形容黄果树瀑布的声音。用“微风”描绘出了瀑布还离我们很远时,水声如同微风般轻柔。用“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描绘出了近在眼前的瀑布声响的巨大,一个“大合奏”,又让原本喧嚣不止的瀑布声,变得有了节奏、有了美感。“四周乐声奏鸣……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形象地将声音写活了,似乎瀑布的声响进入了作者的体内。作者通过大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词句,让瀑布的声音出现在了人们的耳中、眼中、体内,甚至是心灵之中。

想象可以化无为有,化腐朽为神奇,创造出一个别开生面的崭新世界;想象能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能弥补生活经验的不足。鼓励学生发挥想象,使学生明白,在普通材料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合理想象后,文章会变得曲折生动,摇曳多姿。

【秘密3】你需要详略得当

部分学生习作语言精当,所运用记叙的顺序,也有利于表现主题,可因为笔下的材料过于精彩,舍不得割爱;或是因为缺乏判断力,习作时常常是该写的材料不详写,该略写的,则大张旗鼓地去叙述,结果,文章主题的表达就有失偏颇。有些同学写不好习作,并不是由于分不清材料的主次,而是不知道怎样详写和略写。

《黄山奇松》一文中,作者描写的黄山三大奇松,详略得当,布局巧妙。为了让学生能更明白作者写作的妙招,我通过表格的方式呈现:

让学生明白三棵松树中,作者用较多的笔墨描写了迎客松,写了它的姿态,写了它名字的由来,写了它在黄山的地位。因为迎客松是黄山松中最有名的,乃至在三大名松中地位也是最高的,所以作者必须要把它详细地先描述出来。而在写其他两棵奇松时,就要适当地“吝啬”些笔墨了,只要抓住这两棵松树的特点,适当描写就可以了。如果都面面俱到,则会掩盖“主角”的光环。这时,学生明白“不需要写的,则不写”。在叙述名字由来这一块,我询问学生为什么这一处三种松树都有描写呢?学生不难发现,这是为了交代这三棵松树得名的原因,这是作者必须要交代的。学生明白“必须要写的,需要写”。

学到这里,学生就应该明白:“必须要写的,能明确文章中心的,能突出事情过程的”我就要详写;“不需要写的”,会模糊中心思想的,我要略写或不写。这样,主次就分明了,文章才能变得精彩。

【秘密4】你需要推敲词句

在批改学生习作时,我担心的就是看到学生大范围地运用同一个词,又或是词句的布局上呆板凌乱。如:春天来了,公园里的花开了!有橘黄的,有金黄的,有淡紫的;有的还是花骨朵,有的才展开几片花瓣,有的全都绽开了;有的像害羞的小姑娘,有的像亭亭玉立的仙子,有的像鼓着劲在吹的小喇叭,有的还像小朋友红彤彤的小脸……该生在这句话中,连用了10个“有”字一口气读下来很累,使他原本想显现的美被扼杀了。句子中一会儿有颜色的描写,一会儿有样子的描写,虽然用上了些修饰语,但是整段文字给人的印象是牵强、凌乱、唆。

描写大自然的句子篇5

关键词:练笔 想象 展示习作个性 仿写 改写

小练笔是一种特殊的作文形式,因为它对格式、内容和形式都无特定的要求,具有广阔性、丰富性,可写自己的感想,可写自己的体会,可以写诗歌、散文等。总之,随心所欲,无拘无束。

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就是用笔写话,它是生活的需要。作为习作内容有效补充的小练笔,应视为提高作文水平的经常性的练习活动,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好方法。

大家都知道,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切不可忽视。因此,我们可以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自然地从读学写,读写结合,抓紧、抓好、抓实小练笔的训练,学生的语文素养则会不断提高。那在平时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是如何把读与写巧妙结合,达到练笔的目的,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的呢?

首先,依托词语大胆想象,创编故事。语文课程标准在低段对写话的要求是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从低年级开始,我每天都会给学生布置一个常规作业;用你今天从课文中学到的词语写一个句子,从文中选几个词语写一段话,或用1--2句话记下生活中的一个镜头。当批改到学生的这份作业时,我会在每个学生的作业旁批上一句鼓励的话,如"这段话写得有趣","这段话写得有画面","这段话写得有真情","真是会思考的孩子","你的想象办真丰富","这个童话故事写得有情有景"等等。因为老师的用心对待,学生的积极性大大调动,有个别性格外向的孩子还总在你批改作业时间问问你,自己今天的句子写得好吗?如此云云等等。这样的训练,长此以往,为以后的习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其次,依托文本,展示习作个性。

(1)仿写句子。学生习作,仿写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它能让学生将学到的写作方法和好词好句加以充分运用。如学了朱自清的《匆匆》在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方法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写法,写几句话,如用"......时候,日子......"句式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仿写,学生写了"聊天的时候,日子从嘴边过去";"玩耍的时候,日子从嬉笑声中过去";"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屏幕上过去"等等。这样的训练,体现了学生对文本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运用的学习过程。

(2)仿写文章的表现方法。如学习了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的课文《"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这一组课文中对三个人物的描写。作者抓住其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进行了细致的刻画,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显示了作者在人物刻画上的功力、突出表现了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进行描写是学习尘作的弱项,在阅读教学中,我采用读、说、演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而这时,学生也有了说与写的欲望。我让他们仿照本组课文的写法用一段写几段话,写身边有鲜明性格特点的人。有的学生侧重动作的描写,写出了小伙伴的特点:有的学生侧重神态的描写,写出了一贯工作认真的妈妈;有的侧重语言的描写,写出了幽默风趣的爸爸;有的学生则多种描写人物的方法并用,写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改写。教学《舟过安仁》,可以让学生抓住铺、弄想象,未见牧童,先闻其声,使我们想象到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情。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描写的是牧童累了,想躺下休息?是喜欢月夜的景象,想好好地欣赏一下?是高兴了,想与月亮有个交流?这种情景不禁让我们浮想联翩。在这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充分想象,从而体会诗人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因为有了课堂上充分的想象、说。在改写时,学生又一次与文本交流,与作者共鸣,深入理解了文本,感受到了作者这样表达的语言美和音律美。

(4)续写。如给出开头,让你接着写写故事如何发失、发展,结果怎样,或延伸文尾式的叙写。如《穷人》一课的续写,想象丈夫回来后,看到桑娜从西蒙那抱回的两个孩子,故事会怎样?在学生了解了故事的背景,深刻感悟了桑娜及渔夫的善良,他们对文中桑娜一家产生了极大的同情,在读、说、议中,学生的写作欲望被调动,心里有许多话对桑娜一家说,在这里趁热打铁,学生的习作效果也非常好。如有的学生想象到因为又多了两个孩子,从此渔夫的运气特别好,每天都能网到许多鱼;有的想桑娜也找到了一个当裁缝的活,每天都有做不完的针线活;有的想桑娜去帮人洗衣服,后来生意越来越好,开了一家洗衣店,养大了七个孩子等等。由此可见,学生想象的内容充分体现了桑娜和渔夫的勤劳和心地善良,他们被深深地感染了,打动了。

(5)缩写。缩写要对原文进行大量的删减和压缩,或去掉一些描写内容,或删去次要内容。抓住要点,适当改写,保持原文的基本面貌,如主要内容、层次结构、表现手法。弄懂了缩写的原则,理解了课文,可让学生对《景阳冈》、《草船借箭》等长文进行缩写。一是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概括能力,二是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达到练笔的目的。

描写大自然的句子篇6

[关键词]阅读教学 教什么 怎么教 中高年级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6-010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关注的是教师“怎样教”,也就是过于关注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而对教师“教什么”,也就是更加关键的阅读教学内容的研究、建设,却一直处于茫然、模糊的状态。中高年级阅读教学应该“教什么”呢?基于课标对各年段的要求和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大致应包括“写什么”和“怎么写”两个方面。

如果说“写了什么”是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怎么写的”就是从思想内容再回到语言文字,也就是完成了张志公先生所说的“走一个来回”。

一、中年段“怎么写”的相关教学内容

1.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2.学习句子的表达手段。句子的表达手段(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对偶、列数字等。

3.学习构段方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要着重注意一段里面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每一句话是怎样连成段的,适当注意段与段之间内容上的联系。”

构段的方法主要有五种。

(1)承接构段(连贯构段)。一段话中的各层意思按照先后顺序一层接着一层写,后面的句子是前面句子的延续和发展。这种构段方法常常用于叙述或描写事情的发展变化,如表现时间的跨越、事物的演变、空间变换、对话形式等。如巴金的《海上日出》第三自然段:“果然,过了一会儿,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这段话有三层意思,不能调乱,乱了意思就表述不明了。

(2)并列构段。段落中所列举的事物,它们相互的关系都是并列的,或者在段落中把物分成几个方面来写,几个方面的内容也是并列的,这种构段方法常用于叙述或描写景物或事物。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二自然段,写了树木、积雪、小鹿、原木,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写时先后顺序可以调整,先写谁都可以。

(3)总分构段。段落的层次是由总述和分述两部分构成的。总分构段其实就是在并列构段的基础上加上概括性的总述,这种构段方法常用于叙述或描写景物或事物。

(4)因果构段。段落的层次是由原因和结果两部分构成。这种构段方法可用来叙述、写事、写景。如《燕子专列》中的第二自然段:“事情是这样的……送到温暖的地方。”这种构段方法常用于叙述或写出事情的原因和结果。

(5)转折构段。段落的层次不顺着前言说下去,而是转个层次意思进行表述,这种构段方法可用来叙述、写事、写景。

二、高年级“怎么写”的相关教学内容

1.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彩,体会表达效果。

2.继续训练句群构段,过渡到谋篇布局。具体包括:(1)过渡的作用。承上(一个词概括)启下(关键词),使文章的情意保持连续。(2)开头形式。开门见山,交代背景,具有概括性。(3)结尾形式。具有总结性,抒情性(写景类)。(4)照应的形式与作用。前有伏笔,后有呼应。(5)写作顺序。如事情发展顺序、时间顺序、空间转换顺序,或按事物的几个方面,采用倒叙、插叙的手法。

3.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1)叙述。作者通过一般性的陈述,介绍、交代人物、事件、环境及其发展演变过程的表达方法。叙述的方法有四种: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常用的叙述人称有三种: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第二人称。叙述应关注三个问题:叙述线索;叙述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叙述的详略。

(2)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状态、动作,景物的性质、特征,环境的色彩、布局等具体地描绘出来。它回答的是“怎么样”的问题。描写有四种类型: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

(3)抒情(小学阶段课标不作要求)。即作者在文章中抒发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抒情的方法有:直接抒情;借景抒情(又叫寓情于景或描写抒情);议论抒情(又叫寓情于理)。

(4)议论(小学阶段课标不作要求)。即分析、评论客观事物,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议论方法有:夹叙夹议、寓理于情、借端生议、寓议论于篇外。

描写大自然的句子篇7

“言为心声”,指的就是不同思想、不同经历、不同地位、不同性格的人,其语言也是不同的。鲁迅曾说过:“如果删掉了不必要之点,只摘出各人有特色的谈话来,我想,就可以使别人从谈话里推见每个说话的人物。”能够让读者从“各人有特色的谈话”中来“推见每个说话的人物”,这便是成功的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是刻画人物性格,运用恰当的语言描写能使文章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更好地表现人物性格,揭示文章中心。

写作时,我们应如何运用语言描写来展示人物性格呢?

一、语言描写要选择合适类型

一般来说,语言描写有三种类型,分别是独白、对话、多人议谈。如:

1.“唉,这鬼天气!又闷又热,蚊子也来捣乱,一夜没睡,真倒霉!”王老五不停地边扇着蒲扇边咒骂着。(独白)

2.“你去哪儿?”“图书馆。”

“借书吗?”“不,还书。”(对话)

3.马克说 :“我们去上海吧。”玛丽说:“上海没什么传统的东西,还是去西安吧。”罗兰一听又不同意了,急忙说:“我喜欢自然风景,听说中国的西部自然风光很好,我们去那里旅行吧。”爱德华听了他们的话,很为难地说:“你们每个人的想法都不同,我们到底去哪里好呢?”(多人议谈)

写作时,为了真实表现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我们要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语言描写类型。

二、语言描写要符合人物身份

有这样一段经典的语言描写:

秀才、县官和财主在大雪天不期而遇。财主提议,以雪为题,每人吟咏一句诗。

秀才说了一句:“大雪纷纷落地。”这位戴乌纱帽的县官听后马上接了一句:“都是皇家瑞气。”财主笑着说:“下它三年何妨?”这时正好走过来一位穷人,一听就生气了,嘟哝了一句:“放你娘的狗屁。”

这段经典的语言描写通过简短的话语,鲜明地刻画出人物的不同身份、地位。秀才是读书人,语言讲究文采;县官不忘对朝廷歌功颂德;财主不缺吃,不愁穿,把下雪看作是赏心乐事;唯独穷人,饥寒交迫,当然要埋怨,要骂人。

三、语言描写要彰显人物个性

下面的片段出自契诃夫的《变色龙》,是通过语言描写彰显人物个性的范例。

警官对巡警说:“去调查一下,这是谁的狗,打个报告上来!这条狗呢,把它弄死好了。马上去办,别拖!这多半是条疯狗……请问,这到底是谁家的狗?”

“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人群里有人说。

“席加洛夫将军?哦!……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只是有一件事我还不懂:它怎么会咬着你的?”奥楚蔑洛夫对赫留金说,“难道它够得着你的手指头?它是那么小;你呢,却长得这么魁梧!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后来却异想天开,想得到一笔什么赔偿费了。你这种人啊……是出了名的!我可知道你们这些鬼东西是什么玩意儿!”

以语言描写表现人物的个性,是《变色龙》一文在写作上的显著特点。让人捧腹的“善变”的语言,让我们领略了“变色龙”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的本性。

四、语言描写要展现内心世界

描写大自然的句子篇8

诗歌意象应该包括景物意象、物件意象、人物意象三类。限于篇幅,鉴于景物意象在高考命题中比例较大与解题方法便于迁移的特点,本文所讲意象即指景物意象。这类意象题的解答,与其他阅读题一样,都应该通读全篇,理解大意,仔细审题,弄清指向;注意标题、作者、语境(上下文)、注释等要素。当然,也有其个性特点,下面分四类八方面予以解说。

1. 意象排查与意象筛选

意象排查,要求排查出题目要求的所有意象;意象筛选,则要求在排查出全部意象的基础上,有目的地筛选出特定意象。两种题型的解答,虽然难度不大,但都要认真细心。

夜坐[宋]张 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这首诗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一道意象排查题。题干要求找出诗中秋天的景致,不妨依次排查。首句写“月明”;次句写夜气因“霜”“先清”,但尚未有霜;最后两句写梧桐“迎风”振叶“尚有声”。答案可为:这首诗写了明月高照,夜气清冷,梧桐振叶有声等景致。

孤山寺端上人①房写望 [宋]林 逋

底处②凭阑思渺然,孤山塔后阁西偏。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③葑上田④。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

[注] ① 端上人:一个名叫端的和尚;② 底处:何处;③ 枰:棋盘;④ 葑上田:将木框浮于水面,框内充满葑泥,水涨水落而不颠覆的架田。

诗人在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面上看,这是一道意象排查题,其实属于意象筛选题。因为题干中“描写”一词表明应排查的意象是有限制的,是需要筛选的,它不包含“描写”以外的意象。标题意思为“在孤山寺端上人房内描写所望见的风景”,首句“凭阑”只是叙述的意象;次句交代观望地点,其中“山”“塔”“阁”不是“描写”的意象。最后两句是想象,其中“庐近”“雪天”也不是“描写”的意象。答案应在中间两联中。“阴沉画轴”“零落棋枰”都是比喻体,分别用来描摹“林间寺”“葑上田”;“秋景”是叙述的意象;“独鸟”“夕阳”“寒烟”是描写的意象。所以,答案为:诗中描写了林间寺(古寺)、葑上田(架田)、独鸟、夕阳、寒烟等意象。

咏素蝶诗 刘孝绰①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 ① 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为人所嫉恨,仕途数起数伏。

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乍看是一道意象筛选题,因为题干问“描写了……哪些活动”;其实,这是一首咏物诗,全诗都在“描写”素蝶,最后两句是它的心理活动,所以,这仍是一道意象排查题。尽管全诗只有素蝶一个意象,但是这个意象的活动构成了一系列具体的意象。若根据题干中“活动”一词,抓住“随”“绕”“避”“隐”“映”“争起”“归”“出没”“飞”“幸勿谢”“欲相依”等词语来排查,就能比较容易地找到诗中所写的素蝶活动: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来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所以期望百花、嘉树不能凋谢,留作自己依靠。

2. 特点细析与特点概括

特点细析,要求详细分析意象的具体特点,比如“竹子”“月亮”“梅花”等意象的一系列特点。特点概括,则要求在详细分析意象具体特点的基础上,概括出意象的本质特点。

海棠[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一道意象特点细析题。题干中“哪些特点”表明特点不止一个,需要详细分析方可得知。首句写海棠在春风中的袅袅动态与在春光中的光彩艳丽,次句写海棠在春风中香气阵阵及其在月色下的朦胧情景。再联想下文,后两句“恐”“花睡去”,用“高烛照红妆”表现惜海棠美貌,可知前两句系颂海棠之美。答案为:前两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

黄氏延绿轩 [明]高 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这首诗中,“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也是一道意象特点细析题。题干出示一个句子,竟未需要细析其特点。先弄清此句内容,即春光在一个瞬间涌到屋内来了。联系上句“雨过晓开帘”可知,有人打开了窗帘,为本句“一时放春入”提供了条件;再联系题目“延绿轩”(“延请绿色的屋子”)与开头两句可知,此处系“一时放春入”的环境。再结合题目中“情景”之“情”,应有诗人感情在其中。所以,这句诗的特点有“春光浓郁”“扑面而来”“令人欣喜”,答案只要综合这三点即可。

《汉宫秋》选段[元]马致远

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蜇①;泣寒蜇,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有人赞赏《汉宫秋》的词曲“写景写情,当行出色”。这段曲词描写了汉元帝所见、所想的哪两种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一道意象特点概括题。从题干“所见、所想的哪两种情景”可知概括的两个方面。而概括以分析为条件,所以,应该在仔细分析特点的基础上向着这两个方面概括。全段中“迥野”“河梁”“穷荒”既表明“情景”是心中“所想”的塞外风光,又显示其旷远悲凉。而草“添黄”,兔“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进一步表明是想象中的深秋塞外风光;“伤心辞汉主”“从入穷荒”点明旷远悲凉。“返咸阳”“过宫墙”则是眼前“所见”的王宫景象,而“月昏黄”“夜生凉”“泣寒蜇”等突出了秋夜王宫的凄清阴冷景象。将这些情景的特点概括起来,答案为:旷远悲凉的深秋塞外景况与凄清阴冷的秋夜王宫景象。

3. 具体描摹与情意揭示

具体描摹,是把意象的具体情形描述出来,有点像“唐诗素描”;情意揭示,是把意象寄托的涵义或感情揭示出来。具体描摹是阅读诗歌的起点,因为阅读诗歌先要进入具体的形象世界;情意揭示是阅读诗歌的终点,因为阅读诗歌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① [南宋]张孝祥

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徒倚栏杆久,缺月挂帘钩。

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②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杜若③满芳洲。

[注] ① 此词作于作者请祠侍亲获准后,乘舟沿江东归途中;② 累:无罪被迫而死;③ 杜若:一种芳草。

上阕写了怎样的景色?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一道意象具体描摹题。根据题干“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应该依次“素描”上阕内容。但需要注意的是,前四句不是景色,只是叙述“我”的行程,不在“素描”之内。上阕后五句才是景色,把它们改写为散文即可得出答案:夕阳斜照在广阔的洞庭湖面上,波光粼粼;湖中君山暮霭云雾,四周萦绕;沅水、湘水相汇处的两岸草木,呈现出一片葱绿的春色;夜幕初上,一弯残月如帘钩高挂天际。

送人归京师① [南宋]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 ① 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 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一道寓意揭示题。要揭示诗中“子规”的含义有两个渠道,一是联系“子规”的固定寓意,二是结合诗歌的主题。“子规”谐音“子归”,固定意义为盼望儿女归来。全诗主题由结尾的诗眼“愁”字提示,因故园惨遭兵祸有家难回。答案应为:思念故土但有家难归。

4. 作用分析与描写欣赏

作用分析,是分析意象在诗歌中所起的结构作用与表达作用;描写欣赏,是赏析意象及其描写的方法。前者,意象处在主置,即它“做”了些什么事;后者,意象处在客置,即它被其他要素“做”或“表现”得如何。

关河令 [宋]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阅读这首小令,请分析词中“孤灯”这一意象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一道意象作用分析题。单看题干中问“孤灯”的作用,尽可能从形式与内容两方面考虑。从“孤灯”意象本身看,有“孤独”“孤苦”之意。从它所处的三个句子看,虽“更深人去寂静”,但“孤灯相映”,反衬之中暗示主人夜不能寐,孤单之极。再看后面两句酒醒而“如何消夜”,明确表示一人独处深夜难眠。答案为:“孤灯”象征主人公孤单寂寞,同时也反衬他彻夜难眠的情形。

夜 雪[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说说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描写“夜雪”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一道意象描写欣赏题。“手法”本来范围较大,包括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结构技巧、修辞手法等。但题干限制在“描写”范围内,答题应从描写角度考虑。那么“夜雪”这一意象是怎么描写的呢?从诗中“讶”“见”“闻”等动词,依次可知是从感觉、视觉、听觉三个角度写“夜雪”的。而这些都不是直接写“夜雪”,即便是“见”,只是见到“窗户明”,所以是侧面描写。答案为:诗歌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分别从感觉、视觉、听觉三个角度描写出夜雪的特点。

综合训练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2题。

鹧鸪天[南宋]陆 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①行穿竹,卷罢黄庭②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③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 ① 玉瀣:美酒;② 黄庭:道家经典;③ 元:同“原”。

1. 这首词上阕描写了哪些生活画面?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词的最后两句“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有何深意?它在词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7~8题。

虚 堂 [宋]寇 准

虚堂寂寂草虫鸣,欹枕难忘是旧情。

斜月半轩疏树影,夜深风露更凄清。

[注] 寇准(961―1023),北宋政治家、诗人,因刚直不阿,两次罢相。

3. 本诗前两句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本诗后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与解析】

1. 描写了诗人饮酒、竹林漫步、读书、卧榻看山等生活画面,表明诗人的一种不问世事、超然物外的隐逸的生活态度。

2. 两句诗表面是说原来就已知道造物者心肠与常人不同(无情),他白白让英雄衰老死去却等闲视之,实则是对统治者不重用人才,致使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愤懑。在语意上与上文相反,收到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在感情上饱含讥讽和悲愤,动人心魄。

描写大自然的句子篇9

“读”中仿“写”,激发写作兴趣

生活是写作的来源,同样,阅读也可以是写作的来源。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的还是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寻找写作的素材,让学生慢慢从读继而到写。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火烧云》的第一自然段给学生出示了一个写人的范例,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文,根据课文句式描写其他的事物。开始时,让学生照葫芦画瓢,按照例句仿写,后面可以逐渐灵活处理,学生越写越自然。因此,学生阅读的时候先要认真思考,观察和寻找文章这一自然段作者主要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发生了哪些变化?通过比较、分析,学生知道什么样的句式描写出来的事物和场景感人,并且效果逼真。

比如,《火烧云》中作者就连用了七个“ 变成 了”,用这个变化的句式,将一副动态的景象呈现了出来。到这里,老师进一步使用文本资源,在课件中出示如下句式: (什么时候) (什么景物)变成 (什么样)了。让学生思考,试着把这个句子填写完整。通过这样的句式练习,有的学生写道:秋天到了,苹果变成红的了,梨变成黄的了,柿子也变成红的了等等。接下来老师如何相机点拨:如果是夏天呢?冬天呢?春天呢?大地的哪些景物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了,这时写作就有了生活这一巨大的源头活水。

抓住“阅读”与“写作”的结合点是上好写作课的关键,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读”自然地走向“写”,重点就在“自然”这个词上,教师的引导很重要,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对文章“读”的感悟是根本,只有学生有了要表达的思想,有话要说了,才能将“读”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领悟阅读,产生情感共鸣

语文教学中,教师从课文的文本内容挖掘出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让学生认真阅读,从中体会作者的情感,让学生说一说是从哪几个词,哪一句话感受到作者的思想和感情的呢?即让学生从“写”返回到“读”中,加深和提升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赵州桥》这篇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是一个总分段式,作者对于栏板上图案的描写非常生动细致!描写各图案的句子间运用的一个新的标点符号“;”分号,学生第一次认识这样的符号。因此,笔者设计了一个片断描写的环节,要求学生仿照这一自然段的写法,自己也写一写赵州桥。要求用上总分句式和分号。有的学生这样写到:“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一条张牙舞爪、腾云驾雾的龙,一副气势汹汹的样子;有的刻着几朵牡丹,它们各有各的模样,有一朵还是花骨朵,有一朵开了两、三片花瓣,有一朵全展开啦;有的刻着一只美丽的孔雀,它正站在山顶,昂起头,展开斑斓的尾屏,好象要和别人比美呢!这些雕刻真是千奇百怪,无所不有!”这样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具体的表达范式,如总分段式、分号的使用等等,给予学生切实有效的写作方法指导,又使学生从具体的写作中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这就是广受大家关注的情感阅读,即通过自己的写真实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情感,提升阅读的情感体验,这是“读”与“写”关系的进一步结合。

读写结合,提升写作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读”与“写”的有机结合,让阅读的过程变成学生写作方法的学习过程;同时在学生的“读”与“写”的练习中,不仅是从“读”到“写”,还要从“写”再回到“读”,在这个来回中,促成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描写大自然的句子篇10

那么,到底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习作指导呢?

一、加强积累,训练表达能力

学生一到作文时,总是抓耳挠腮、一脸茫然,究其原因就是脑内无“货”。这种情况就需要学生加强积累,将课文中优美的词语、句子甚至段落摘抄下来并学会运用。

如在学习《草原》一文中,我不仅要学生将自己认为比较优美的词句摘抄下来,还让他们描写一处景物并用上自己摘抄的语句。对说得好的学生当众给予表扬,让学生体验到快乐,做到逐步消化,并激发他们把触角延伸到课外的生活当中,让学生在强化中感悟、在感悟中积累。这样学生脑中有了丰富的词汇,习作时就如信手拈来。

二、在阅读教学中适时适当地渗透有关写作方法

现行的教材中各年级都有许多生动的范例值得我们学习,下面浅谈几种常见的句子。

1.排比句

在《趵突泉》一文中描写小泉的有趣,《五彩池》中描写五彩池的形态各异,《卢沟桥的狮子》中描写狮子的形态万千,它们都用了“有的像……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句式,通过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来将事物描写得形象而具体。它们的结构都是总分式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在细细品味中揣摩词句,体会用词的准确性、构句的生动性,然后自己也进行类似的片段练习。

2.比喻句、拟人句、反问句

不同的句式,所体现的感情各有不同。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体会不同的句式所表达的情感进而学会运用。如《猫》一文中,作者写猫“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这一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脚印”比作“梅花”,“说它老实吧,它的确很乖”一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猫”比作“人”等,这些句式都突出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并且让学生围绕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写一段话,就有学生这样写道:“下雪了,可爱的小鸡会在雪地上画出一片片美丽的竹叶。”“每当我放学回到家,小狗就会摇着尾巴向我‘汪汪’地叫个不停,好象在说:‘小主人,你可回来了,我好想你啊。’”……

3.中心句

在《猫》一文中,课文在表达完“大花猫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句话后,紧接着围绕这句话写了大花猫性格古怪的三个方面。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探究这句话在文章第一部分所起的作用。当学生明白后面几段话都是围绕这句话所写时,我让学生也用类似的方法说说一个人或者一个动物的性格,在后面的单元习作训练中还让他们运用这一方法进行了习作。 转贴于

4.过渡句

在《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中,在教学文中“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等几个过渡句时,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弄清句子与上下文的关系,让学生知道这种句子前半句写的是上文的内容,后半句写的是下文的内容。这时我告诉学生,在表述完一件事后为了引起下文而要谈的另一件事,经常要用到这样的句子——过渡句,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然后指导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三、学习标点符号

在作文时,学生的标点符号总容易出错,特别是人物对话中的标点符号,学生总认为有说字就要打冒号。在阅读教学中我特别提醒了“说”字在不同时候标点符号的不同。

如《小珊迪》一文中小男孩和我的对话:

他对我说:“先生,请买盒火柴吧!”

“不,我们不需要。”我的同事说。

“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男孩乞求说,“我给您去换零钱。”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说”字后面标点符号的不同,然后引导学生归纳出:“说”字在前、说的话在后的打冒号;“说”字在后、说的话在前面的打句号;“说”字前后都有说的话时打逗号。并提醒学生在以后的作文中要注意其用法。

四、想象

课文中有的内容没有写完,有的只是从侧面写的,留有许多想象的空间。教师可引导学生把没有写完的想象出来,把另一面想象出来。想象应该是个性化的,应该融入各自的生活积淀和情感体验。如《卢沟桥的狮子》一文中,通过想象,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也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