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新媒体运营方案十篇

时间:2024-03-12 18:15:00

企业新媒体运营方案

企业新媒体运营方案篇1

一、新媒体的特点

数字期刊、网络传媒、移动传媒这些基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支撑的新媒体,与传统的电视、广播、户外和报刊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传播的主体和受众呈现复合化的状态。当个人从传统媒体的被动受众发展成为主动传播者和积极受众的双重角色,且可以随个人意志随机转换时,地球上食物链顶端的人类终于为能够个体化和特色化而扬眉吐气,每个独立的个体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个性特色,可以是重口味,也可以是小清新,可以谈政治,也可以谈人生,可以晒幸福,也可以论是非,因而新媒体就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点。同时,新媒体以“新”吸引关注,讲究信息的快速传播,3G技术和智能手机的发展,使其又呈现出社会化、碎片化和移动化的特点。

二、新媒体面临的营销困局

新媒体之所以能够激起媒体人和企业的热情,是因为新媒体一旦形成热点就可以以燎原之势席卷受众,传播的威力巨大,有着传统媒体无法匹敌的优势。在新媒体面前,传统媒体的评估指标如受众率、接触关注度、千人成本等很容易就达到峰值。因而,媒体人对新媒体趋之若鹜,随着大批企业的介入,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新媒体的发展太快,只有抢占了先机的才能分得一瓢羹,机会稍纵即逝难以把握;受众在经历过新媒体初起阶段的兴奋之后,一部分人逐渐趋于理智,一部分人逐渐习惯于新媒体的节奏,难以达到传播的兴奋点。作为媒体人,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声音:新媒体越来越难做了!

如同传统媒体人头疼的“一半广告投入是浪费的”一样,不仅新媒体越来越难做,而且多变且海量的信息给企业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营销困局:企业如何运用新媒体?新媒体传播如何企业化?新媒体营销如何效益化?

三、新媒体时代企业的破局之法

俗话说酒好也怕巷子深,媒体宣传对企业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任何一个重视媒体宣传的企业都无法回避新媒体,必须找到解题的方法。经过对业内成功经验的分析,笔者简要地总结出三个破局之法仅供借鉴。

1、专业化运作新媒体

2012年奥运会前的爆发让刘翔得到多家品牌厂家的青睐,奥运会上在刘翔受伤退赛后第一时间耐克在官方微博推出了“谁敢在巅峰从头来过,即使身体伤痛,内心不甘。让13亿人都用单脚陪你跳到终点。活出伟大,一起为飞翔而战!”该条微博转发11万次,阅读量则无法计算,在海量的奥运微博中成功突围,将负面消息转化为成功营销,并且与耐克Just Do It的企业理念无缝契合,而其他厂家随后推出的系列方案无论传播还是影响力都收效甚微。

耐克经验无疑给企业运用新媒体带来了众多启示。所有企业都想借力新媒体的力量,但是如果运用不当,就是缘木求鱼。简言之,耐克成功在于对新媒体进行了专业化的运作。首先,耐克在新媒体的选择上比较专业。2012年微博异军突起,以传播迅速、内容短小精悍,话题开放及雅俗共赏性,吸引了包括精英阶层和草根阶层在内的大批用户参与其中,据统计,新浪和腾讯的用户分别都达到了5亿之多。耐克用微博消息,既可以快速应对,又可以大范围传播覆盖,可谓高明。

除了媒体的选择,耐克的运作更是专业。一是对热点事件的把握:奥运会是全球盛宴,在中国尤其是举国大事,关注度空前的高,而刘翔本身是国宝级运动员,又经历了2008年退赛,2012年卷土重来是否会创造奇迹?热点关注度百分百。二是抢占先机,意外惊喜:刘翔的受伤,虽在情理之中,但在意料之外,中国人大都难免失望、叹息,媒体人则同样也都像2008年一样认为赞助商又一次押错了宝,损失巨大。耐克第一时间的应对,时机把握得恰到好处,体现出一种理智的人文关怀,彰显出企业的理念,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转败为胜的营销案例。三是企业文化的无缝契合:勇往直前不论成败,Just Do It。耐克的文化与刘翔的退赛本质相同,成功嫁接了企业文化,没有刻意和牵强的痕迹,更容易被接收、评价和传播。四是传递了正能量:刘翔退赛某种程度上算是负面新闻,但是耐克传导出来的是一种正能量,是一种与之共荣辱共患难的道义。即便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究成王败寇,但是对于国民偶像级别的人物刘翔而言,无论理智或是不理智的国人在那个时点更愿意选择理解和支持,耐克的切入给人以慰藉。

正因为,耐克的新媒体传播团队充分考虑到了媒介的特点、环境、人的行为心理,找到三者的交汇点,用专业的运作保证了宣传的成效。

2、传播企业化

企业做宣传的主要内容无非就是宣传自身产品和宣传企业品牌。作为企业的消费者来说,信息接收的途径和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传统媒体的受众越来越小众化,电视、广播、报纸因为移动传播的出现逐步淡出人们的视线,企业不得不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新媒体上,而新媒体多元化、社会化、碎片化的特点也越来越凸显,企业宣传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最常见的就是把企业名称或是产品强加于新媒体中,而硬性植入的广告不仅很难抓住受众的眼球,而且很容易让人反感。实现传播的企业化,新媒体人都在进行尝试,也有些有意思的案例,比如杜蕾丝打造的图片关联联想产品宣传系列,印象十分深刻的是一幅观音忧愁的抱着婴儿的图片,诧异之后是会心一笑,传播效果极佳。

启发类、幽默类、段子对产品的植入相对较为活跃。想做到企业化传播,不妨做些尝试。一是持续跟踪社会热点,评估热点事件传播率和传播时长。二是设计企业文化承载体。密集运用多种新媒体,于细微处,多维度,增强受众接受度,密切文化载体与企业的关联度。三是差异化的运用技巧。如果是借助热点事件进行的企业化传播,首先应选择与企业关联度高的热点事件。第一阶段,通过文化承载体介入热点事件;第二阶段,在热点从中推波助澜,增强话题;第三阶段,借文化载体发起热点事件回顾和二次发酵。如果是常规性的进行企业化宣传,最好要形成系统的风格,阶段性的推出某一个系列的宣传,既不重复,又能反复加深受众的印象。当然,无论是借助文化载体,或是直白的宣传,都不能做硬性的植入,应借助幽默诙谐的表达方式,趣味插图或是带有隐喻性的文字,激发受众传播兴趣。

在设计企业文化载体方面,国内也有不少成功的案例。比如马应龙是痔疮药的第一品牌,而痔疮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还是难以启齿的,该企业在深入分析消费者心理的基础上,选择外观和颜色辨识度及其相似的“”的形象代替了“痔疮”,创立教派,让“花中四君子”之一的成为难以启齿的疾病的文化载体,变俗为雅。马应龙形象在新媒体传播中用幽默、诙谐的方式融入了热点网络事件及流行文化的传播中,马应龙药业甚至还拍摄出微电影《的秘密》进行痔疮科普知识的教育。马应龙的这种新媒体传播企业化的尝试无疑是成功的,如今“马应龙膏”已经深入人心,在医药行业业内,提及就会联想到马应龙,成为该企业的独门武器,这也是新媒体的威力所在。

3、新媒体营销效益化

对企业而言,任何不带来企业效益的活动都是无用功。媒体传播必须要给企业带来直接或者间接的经济效益。

一方面,新媒体可以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自2009年淘宝网创造出双11购物节以来,销售额年年攀升,2012年更是达到了191亿的规模,不断刷新的光棍节疯狂业绩可以说是新媒体营销效益化的经典体现。成功的新媒体营销可以引发兴趣受众的病毒式传播,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并发展成为潜在的消费人群,实现传播的增值。2012年底的《泰囧》突破12亿的票房,无论是投资方还是影评人都始料不及,观众的观影体验病毒式传播使票房脱离了原本正常的轨道。这两个代表性的案例,也进一步坚定了企业进行新媒体传播营销的信心。

新媒体传播营销成功,把握消费者的需求是前提。从根本上来讲,《泰囧》的成功在于把握了年底岁末老百姓需要释放压力的娱乐化需求。借助于新媒体,企业把这种消费者需求的蛋糕做大了。而引导消费者诉求,创造概念营销是关键。双11购物节的诞生,是淘宝对老百姓追求“物美价廉”购物心理的成功引导,这表明行业的领导者可以推动消费概念的更新,只要能够契合消费者需求,且是正向的利益让渡就能取得成功。

另一方面,对企业而言,新媒体营销效益化除了直接的经济效益体现之外,更有价值的在于通过发展品牌文化给企业带来的品牌影响力的长尾效益。品牌力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新媒体的传播给企业品牌文化传播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又以马应龙药业为例,2010年其在土豆网的创意视频传播达到了五千余万次,其通过微电影、微博等新媒体的叠加传播,成功影响到了25岁以下年轻的消费人群,让这个以中老年为主要顾客群体的百年老企业目标客户趋向年轻化,正是这种长尾效应为该公司拓展新业务、研发新产品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同样的例子,在其他品牌企业同样不胜枚举。

四、结语

企业新媒体运营方案篇2

上海市企业联合会和上海市企业家协会最近按照国际通行的方式,以2006年企业营业收入为入围标准,经严格审定被排出了2007年上海企业100强。上海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华传媒”)位居第75名,与众多知名央企、国企比肩位。

新华传媒在10月底的业绩预增公告显示,初步测算,2008年度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已披露数)相比上升了250%以上。

这只代码为“600825”的股票,从1994年在上证所挂牌至今,已经历过几轮身份的“更迭”。1993年10月,上海时装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普通股股票2000万股,于1994年2月4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此后几经股权交易,先后更名为华联超市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新华发行集团核心业务成功通过组建新华传媒“借壳上市”,标志着上海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整体改制工作顺利完成,成为我国出版发行企业中第一家A股上市公司。其成功经验以及后资本运作时代的公司治理对同样历史长、资产关系复杂的国企改制具有典型意义。

借资本谋发展

孕育了新华传媒的上海新华发行集团成立于2000年6月10日,是由上海新华书店、上海书城、上海发行所以及中国科技图书公司等34家企业经资产重组而组建的现代企业。集团成立以来进行了两次股权改制,先后引进国有股东和民营股东,实现了从国有独资转为国有多元,再到混合所有制的转变。

据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财务的副总裁李萍介绍,新华传媒上市是在我国资本市场实施股权分置改革和上海国有资产进行战略性重组的背景下进行的。2005年5月,全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分置改革,所有新股上市被停止。而与此同时,百联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华联超市”由于同业竞争等原因而业绩大幅亏损,股票跌落为“垃圾股”。这对于欲上市却又未赶上IPO好时机的上海新华发行集团而言,无疑是个借壳的好机会。

上海新华发行集团首先将主营业务分拆出来,又收购了上海炫动卡通卫视、故事会文化传媒公司、东方书报刊服务公司、上海联市文化发展公司、上海久远文化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股权,建立起一个以出版物发行为基础,以大媒体产业发展为方向的新型企业――上海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同时,集团收购华联超市45.06%的股权,成为华联超市控股股东。紧随其后进行了资产置换,即用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全部的资产将华联超市的资产置换出来。2006年5月24日,资产置换方案公之于众,8月28日召开股东大会,94%的股东赞成资产置换。同年10月17日,以资产置换加送现金的方案完成股改,复牌上市。股民手中的股票代码仍是600825,但已由“华联超市”更改为“新华传媒”,并且获得配送的每股1.55元现金。

上海新华发行集团推出的“股权收购+资产置换+股改”这一创新且能多方共赢的方案,实现了与资本市场的对接,创造了我国国有文化企业上市和股权分置改革的先例。同时,它还是上海国资战略重组的一个重要举措,既解决了百联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之间的同业竞争,促进了上海商业类资产的整合,又使得原本稀缺的上市公司资源向优质企业靠拢。

在总结新华传媒借壳上市的成功要素时李萍坦陈,“上海市委和宣传部的市场意识非常强。新华传媒通过市场化运作,进行借壳上市方案得到了政府支持。此外,在上市时会面临很多历史问题需要提供兼顾多方利益的解决方案,因此企业的上市小组要有魄力,敢冲敢闯。”

“后公众化”

新华传媒目前拥有新华发行集团的图书音像制品、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版权交易等主营资产,市值约60多亿元,通过产权交易和资本市场上市等市场化的手段,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的增长进一步促进了股价和市值的增长。为了发展和壮大以文化产业为核心的公司主营业务,公司2007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同意公司将部分剩余募集资金2.67亿元作为追加对全资子公司――上海新华传媒连锁有限公司的投资,用于实施建设现代图书流转中心、开设五角场书城和购买浦东乐凯大厦房产开设东方书城等项目。2008年1月,公司完成定向增发,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上海中润广告有限公司等分别以其传媒类经营资产认购公司124367268股股份。定向增发后,新华传媒在以图书发行业务为主业的基础上,增加报刊经营、报刊发行、报刊广告等业务,打造完整的平面媒体经营产业链,进一步提高了新华传媒在平面媒体经营领域的竞争实力。此外,公司的广告业务跨媒体拓展亦小试牛刀,获得了上海国际赛车场承办的F1大奖赛的户外广告经营权,虽然目前收入与利润贡献不大,但有利于公司对接和开发高端客户。

企业新媒体运营方案篇3

为了进一步了解北大方正与中文在线新媒体营销方式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近6年来北大方正与中文在线新媒体营销方式的分析研究,研究涵盖了文献源分析、文献的研究方法、主题、研究内容等分析,揭示了北大方正与中文在线在新媒体营销的状况。本文着重研究北大方正在其新媒体营销方面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北大方正;中文在线;新媒体;营销方式

一、 引言

本研究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互联W上以“北大方正”、“新媒体”、“营销方式”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时段为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本文对近6年有关北大方正与中文在线新媒体营销方式的研究进行评析,并同前期研究成果对比分析,通过阶段性总结出北大方正近几年来在新媒体营销方式中的发展情况及中文在线新媒体营销的策略。

二、文献源分析

(一)文献分布以2011年为主

对文献时间分布的分析能够清晰的反映出对北大方正与中文在线新媒体运营的关注程度,经分析发现,2011年研究北大方正新媒体运营的文献最多。而2011年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云服务平台、合作共同开发、内容服务和集成播控。

(二)文献源类型以传媒类期刊为主

对文献源的类型进行分类可以了解关注话题的载体情况。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北大方正新媒体运营问题的关注以传媒类期刊为主,且多为新闻报道或采访、访谈类型。

三、 文献研究对象、类型和主题

(一) 研究对象为新媒体营销方式

新媒体营销是指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营销的模式,在web2.0带来巨大革新的年代,营销思维也带来巨大改变,体验性、沟通性、差异性、创造性、关联性,互联网已经进入新媒体传播2.0时代,并且出现了网络杂志、博客、TAG、SNS、RSS、WIKI等这些新兴的媒体。从而扩大商业公司想要推广的主题或品牌的影响范围。现行的新媒体营销方式主要有以下为几种:

1.搜索引擎营销。它是全面有效的利用搜索引擎来进行网络营销和推广的影响方法,作为新媒体营销中主要的营销手段之一,其拥有巨大的用户访问量。准确地向目标客户群体传递各种产品与服务信息,挖掘更多的潜在客户,帮助企业实现更高的转化率。

2. 微博营销。就是利用以 140 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的微博这个新型的 媒体,企业通过每天更新的内容跟大家交流,或者发起大家所感兴趣的话题,同时宣传企业新闻、产品、文化等企业相关信息,慢慢地形成的一个固定互动交流圈子,从而达到营销的目的。

3.论坛营销。论坛营销就是利用论坛这个新型媒体进行一系列的营销活动,即是企业借助论坛这个网络平台,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声音等企业产品和服务信息,建立自己的知名度和权威度,从而让目标客户更加深刻了解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最终达到宣传企业品牌、加深市场认知度的营销目的。

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为北大方正和中文在线在新媒体领域中采用的营销方式。中文在线已开通微信公众号,但阅读量和粉丝数较少,影响力较小;而北大方正集团并没有开通微信公众号,这是它们在营销中的一个缺点。

(二)研究类型以新闻报道类为主

本文将研究类型分为一般的介绍性文献和新闻报道类、理论研究、操作实务三类。其中新闻报道类16篇,占76%;理论研究5篇,占24%,这表明研究主体关注点在操作层面,而理论研究则相对欠缺。现阶段北大方正新媒体运营发展主要为初步发展,趋向是在实践分析基础上推动理论研究的创新,并给予实践以正确的指导。

(三)研究主题侧重内容方面

本研究将文献的主题分为交通领域的新媒体运营、大数据运营平台、医疗领域的新媒体运营三类。

四、 研究内容分析

(一)北大方正的运营方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与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各个领域的发展要想获得新鲜的血液,都要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新媒体领域探索一番,从而进行品牌的优质推广,策划品牌发展方式,提升知名度。[1]北大方正在其精英团队的策划发展下,就其集团各个方面的发展,也朝着新媒体运营方向迈进。

1.交通领域的新媒体运营

北大方正在交通服务领域开展“互联网+交通”。2016年6月1日,方正IT联合郑州地铁开通互联网购票服务,在原有云购票APP的基础上进行升级,全面实现微信、支付宝网上购票。这一具体事件是北大方正的新型媒体运营方式,体现了新时代的特色经营。在形成企业优势的同时,也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2.方正的大数据运营平台

人类信息经互联网的发展与支持,不断积累增多,在繁杂的数据中要想发掘有用的数据信息。[2]方正IT推出的大数据解决方案能够从信息采集、检索与分析三个方面提供给企业强大的决策支撑,在过去的十年里,方正IT采用这些技术为多个国家部委及高端政府用户提供信息采集和分析服务,其行业覆盖教育、安全、政法等多个领域。方正IT在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的同时也逐步向平台化、数据运营商转变,与媒体、企业、政府和垂直市场客户开展服务和合作,这给新兴媒体运营带来了新的尝试。

正是新兴网络环境下用户对信息的需求,让新媒体运营得以飞速发展。在内容创作更加具有时代价值的同时,新媒体平台的发展还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基于此,北大方正电子“新空云泛媒体融合一体化开放平台”应运而生,它可以在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同时加速媒体转型,为新媒体的发展提供全方位助力。

3.医疗领域新媒体运营

北大医疗集团依托北大医学部,通过自建、并购和托管等方式形成自己的医院网络,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横纵两方向的产业链拓展:以病患为中心进行纵向产业延伸,对病患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

(二) 中文在线运营方式

1.微信营销

中文在线移动阅读终端业务分别有微博和微信两种营销方式,整合移动阅读终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根据厂商需求,量身定制包括正版数字内容资源、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下载平台开发、在线服务平台、客户端定制、行业销售、运营商合作、读书卡产品合作等整体解决方案。用户的评论中文在线实现与客户交流,应市场所需完善自身的良好平台。

2.微博营销

中文在线利用微博这个营销平台对自己的品牌进行宣传推广,将每一位粉丝都当做潜在的营销对象,中文在线还更新自己的微型博客向网友传播企业信息、产品信息,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自己的阅读产品形象。

3.其他营销

此外中文在还采取了一些其他的线上营销方式营销方式包括:服务营销,体验营销,知识营销,情感营销,教育营销,差异化营销,直销,网络营销等,这些营销方法有有助于中文在线的品牌与推广,提高品牌知名度,有利于企业的进步与发展。

4.优势与劣势

中文在线在线上可以拥有大量顾客信息精准营销,口碑营销传播的速度和广度,不受地域、时间的传播自己的文章。而微博营销也存在了一定的优势和劣势,它的优势就在于操作简单,实用方便,多媒体信息,审美阅读,用户群体广,更易传播,成本较低,效益高,然而中文在线利用微博营销也存在一定劣势,那就是基础奠定较难,易被错过关注这两点。

五、结语

经营方式的更新是判断一个企业进步与否的重要标准,营销推广这一环节对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3]将新媒体技术与营销方式高效地结合起来。在实现新媒体媒资当中重点会从全面的理念向运营角度出发,实现相关的业务功能,包括 CP 来源的管理、交易的状态、在线的状态以及上下线状态,通过这些信息的描述和分析得到被运营支撑的关键数据。[4]总之,北大方正和中文在线在运营方式上的更新是符合时展需求的,作为一个以创新为主,产学研相结合的大型企业,在运营方式上尊重社会发展的脚步,其未来营销方式的发展仍然可以作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参考文献]

[1]曹素妨. 报道融合后,媒体经营转型的技术探索――“现代快报全媒体用户资源运营平台项目”的方正幕后经验谈[J]. 中国传媒科技, 2015 (5): 31.

[2] 奔跑吧,大数据――方正工厂,大数据的领跑者

[3] 王兵,刘东.新媒体平台建设――方正电子与南方传媒共同阐述新媒体平台建设[J] . 现代电视技术,2011(8):28.

[4] 王兵,刘东.新媒体平台建设――方正电子与南方传媒共同阐述新媒体平台建设[J] . 现代电视技术,2011(8):28.

企业新媒体运营方案篇4

【关键词】文化视野;广电新媒体;发展思路;改革要求

在国际媒体发展的新形势下,各种新兴媒体技术在社会文化领域大放异彩。根据国家广电总局关于媒体市场的发展研究报告指出:“十一五”期间,我国加快了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通过资源优化以及投资整合,使文化产业方面GDP不断取得突破。在媒体广告方面,却放缓了发展脚步,在2010年和2011年媒体广告创收数据表现出仅为1%—2%的低速增长;而在新兴媒体发展领域却逐年体现出蓬勃的发展动力,尤其在互联网行业,通过广告创收就在2011年底突破了50%的增幅。可以说,随着媒体行业科技的进步,数字信息化媒体资源给我国媒体市场带来了一场深刻的革命。如今,数字电视、3D电视、手机电视、移动电视等新型广电数字终端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开始普及。与此同时,一些广电新媒体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使媒体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在广电新媒体的发展环境下该如何制定发展思路,广电新媒体技术如何得到广泛的应用,如何把广电新媒体技术用于社会文化发展之中,本文就以上问题展开具体分析。

一、广电新媒体在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科技的发展催生新型媒体文化产业的发展,在本世纪初,广电新媒体的新型文化舆论传播形式的出现标志着广电媒体行业进入第三次技术革命。从上世纪我国媒体行业以广播电视类单一媒体传播渠道的普及和利用开始,到近年来媒体信息数字化应用,使广电媒体的发展确立了发展的新思路。媒体行业向企业化转型,参与到社会主义市场竞争体系中,使得媒体产业的生存具有潜在的危机感,因此,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创新媒体方式,运用多元化媒体渠道,是现代广电新媒体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广电新媒体加强了对网络资源的利用,媒体的数字化表现平台也与网络有着更为紧密的关系,对于网络这一创新媒体发展平台,是各类媒体企业竞争角逐的舞台。

在新媒体领域具有更多技术创新的是社会媒体企业,而在新的竞争环境下,这些媒体企业逐渐显现出自身的发展优点:如户外媒体传播技术最早的应用者分众传媒;车载电视媒体与公交媒体立体平台融合的世通华纳传媒公司;中国互联网的先行者新浪和搜狐传媒;继而在互联网媒体领域又出现了诸如阿里巴巴、百度、网易等新型综合性传媒企业;视频网站中如国内视频的生力军优酷传媒、酷6网、56网以及迅雷等视频媒体企业也在网络化广电新媒体的竞争舞台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广电新媒体发展的新时代,传统官方广电媒体的发展面临着很多巨大的压力,既有很多优秀媒体企业的出现抢占了媒体发展的优先市场,同时,传统的广电媒体管理方法已经约束了广电新媒体的改革与发展。

首先表现在广电新媒体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具有明显的市场属性,由于我国广电媒体行业还是实行“四级办广电”的管理制度,对媒体市场自由化竞争形成了一定的束缚。“四级办广电”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广电媒体事业运行的基本管理方案,媒体创办方案审核需要经过中央、省、地、县四级文化系统逐级审核通过,这种陈旧的媒体审核体制在如今变化多端的市场竞争中具有很强的阻碍作用。

广电网站的应用就是一个很好很生动的具体实例。互联网数字媒体的开发应用对传统电视广播媒体造成巨大的冲击,由于互联网准入门槛没有设限,具有充分的市场化竞争空间,众多新兴媒体企业看中了互联网所带来的巨大商机,在短短几年中就突破300万家互联网传媒企业,而地方广电媒体虽然也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化革新,但观念陈旧,经营理念跟不上社会文化的发展趋势,在内容理念方面就已经输给了媒体企业。另一方面,在互联网硬件的使用方面,各大媒体企业不断开发自己的专属软件应用,有的软件具有强大的生活应用功能,使人们更看重这些新兴媒体企业的创新成果,而广电媒体对于硬件的革新与升级方面已经被媒体企业拉开了巨大的差距。

其次,广电媒体在经营与宣传中面临巨大的困境,由于广电媒体在进行事业单位向企业化经营模式的转型时间不久,很多广电集团依旧采用事业化管理制度,出现企业管理的“双轨性”特征,这一方面是广电媒体具有社会舆论文化宣传载体的功能,另外在通过转型之后还需要经营企业经济效益,这两个问题是广电媒体发展的中心原则。广电媒体作为国家政策方针的第一宣传阵地,在媒体内容方面具有一定的约束性,另外,广电媒体是作为社会文化价值观的宣传前线,具有很强的责任感,在此基础上,如果考广电媒体企业利益化似乎有些“矛盾性”。广电新媒体是具有高成长的文化产业,其经营方式也需要向着新环境的发展要求积极探索,追求经济利益与广电媒体的舆论宣传并不是背道而驰,只是前者作为企业经营的原则,后者作为企业发展的基本动力,如果把广电媒体的宣传与经营二者分开,就不利于广电新媒体事业的健康发展。

第三,广电新媒体的建设和发展缺乏相应的合作竞争机制,所谓合作就是广电新媒体企业与传媒企业进行动态合作,把媒体经营放在市场化的广阔空间中进行。如现在已有的CCTV移动频道就与车载电视移动传媒世通华纳公司进行互利合作,在移动传媒广告宣传中,既能够拓宽广电新媒体企业的融资渠道,又能够通过车载传媒来做到社会舆论宣传,扩大宣传效果,这就是一举两得的成功范例。在新形势下的广电新媒体企业必须注意市场多元化的发展要求,以合作促发展,带动地方(区域)媒体在更广阔范围内的覆盖,获得更为丰富的市场资源。

最后,是广电媒体具有的“特权”效应驱使企业“惰性”的出现。由于广电媒体在电视节目中具有强大的垄断性特征,地方电视台就拥有地方广播电视使用的所有权力,导致很大一部分广电媒体企业不思进取,把电视广告投放当做稳定高效的经济收入,由此便失去了参与市场竞争的活力,固步自封,坐吃山空只会导致企业被社会淘汰。

二、广电新媒体经营发展讨论

在国家关于加强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正面临着空前的机遇,新媒体作为传媒产业的生力军,更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眼下广电新媒体抓紧时机融入市场竞争的大军,犹未为晚。因此,要求广电新媒体的发展必须要打破常规,在发展中摸索、创新适合我国广电新媒体发展的具体道路。

(一)打破行政区域划分,采用多地域联合运作方式

我国广电媒体企业的运作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由于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如果仅仅依靠本地资源进行广电媒体运作,势必会造成运营成本短缺的现象。因此在广电新媒体的发展中,必须打破行政区域划分,合理利用广阔资源进行媒体传播。各级电视台要建立广电局、台、网络三位一体的新型媒体信息环节,搭建整体运作模式下的广电宣传平台,充分发挥广电网络在市场资源中合理利用,创建新型合作机制,着力扩大广电媒体的覆盖范围。

(二)放宽资本准入条件,促进新媒体领域创新

广电媒体的资金投入是广电事业发展的直接动力,资金的投入必然要求做到高效的收入回报,因此广电媒体需要不断开拓市场,寻求资金投入的良性循环经营模式,以循环资金促进企业的二次发展。广电媒体对于社会资本的吸纳应该采用多种合作渠道,首先必须树立良好的信用合作形象,在加强与社会传媒企业的合作过程中,要体现出公平原则,不能再封闭在自我垄断的空间中,在资本投入中,要合理利用广电媒体行业的发展优势,寻求与企业的合作突破,在良性的经济效能运行中为后期发展提供循环资金保障。

(三)尽快建立广电媒体发展规划,提升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广电媒体的改进方案与发展规划是在无数的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因此,具有高成长的广电媒体企业的成功经验是很多在发展媒体企业应当学习借鉴的。由于区域限制,媒体发展改革思路会受到利益与区域经济的限制,尤其在自主知识产权方面,作为媒体企业发展竞争的核心动力,是不能与所有媒体企业共同分享的。因此,相关部门应当尽快落实出台关于广电新媒体提升改革的规划方案,提高国内广电媒体发展的整体水平。在广电媒体发展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经济发展与产业链效应的互利关系,如3D电视台、高清频道的推出,势必会带动3D电视,大屏幕彩电的生产与销售,因此在寻求市场资源方面要注重与产业链之间的共同获利经营,使广电新媒体的发展更为坚实稳定。

新型广电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文化产业的固定发展模式,向媒体行业提出了更为具体的发展要求。面对新环境下各种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广电媒体企业必须时刻革新观念,以市场经济为发展的主要导向,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为广电新媒体的发展提供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尼绍光.广电系统网络新媒体的内容管理平台建设[A].第七届全国互联网与音视频广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7.

[2]李里.传统广电媒体的新媒体之路[J].现代电视技术,2012(1).

[3]徐敢峰.从文化产业角度看广电新媒体发展[J].现代传播,2008(3).

[4]广电新媒体发展之探讨[J].中国传媒科技,2009(4).

[5]汪梦霞.新形势下加快基层广电新媒体业务建设与发展的思考[A].第十届全国互联网与音视频广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0.

企业新媒体运营方案篇5

如此多的网民数量、如此强的受众黏度和高速增长的网络购物金额,使网络营销成为前途无量的朝阳产业。因此,各行各业都不甘落后、纷纷触网,以网络为核心的新媒体营销成为营销的新阵地,都期望在未来的网络购物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分得一杯羹。互联网营销的兴起,催生了一大批靠互联网生存和发展的企业,如凡客诚品和优衣库,每年通过互联网销售的服装达到几百万件甚至上千万件。

在以网络为核心的营销蓝海中,确实有不少企业做得风生水起、获益不浅,但是,仍有大批企业在运作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媒体营销时摸不着北、找不到头绪。人人都知道网络营销好,但运用得好的却并不多。

企业新媒体营销的问题和现状

一、缺乏专业的管理运作人才

有专业的人才能干专业的事,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目前,很多企业在新媒体营销方面之所以做得不好,原因之一就是专业人才的匮乏。目前,在企业中负责企业新媒体运作的人员参差不齐,大多缺乏专业的知识和经验,大多数企业是由非专业的销售人员或市场部人员兼职运作,缺乏专业的部门、岗位设置,运作水平可想而知。

让我们看一下在新媒体领域运营很成功的戴尔公司,戴尔专门为新媒体的运作创建了一个专业部门,配备有随时监控分析新媒体舆论动态的人员,专业做内容策划的团队,并设有随时与新媒体网友互动的机制,确保在最恰当的时候找到最恰当的人说出最恰当的话,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专业的部门设置和人员配备为戴尔赢得了新媒体趋势下的营销先机。

二、缺乏对新媒体营销的合理投入

新媒体营销是否运作得好受制于四个因素:内容、资源、技术和投入。即好的内容、丰富的资源、精湛的技术和合理的投入。在新媒体营销方面,有一个普遍的认识误区:认为新媒体营销不用花什么钱,这是对新媒体传播成本低廉的认识误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虽然新媒体营销的费用相比传统媒体要低廉得多,但仍然需要合理的投入,有合理的投入才会有预期的回报。目前,一些先知先觉的企业,纷纷加大了新媒体营销的投入力度,比如能率热水器、千金药业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在新媒体营销的阵地上占得先机。

新媒体营销的投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传播的媒介费用,比如搜索排名、网站发文等等。二是新媒体营销战略和战术的策划费用,就目前来讲,因为很多企业缺乏新媒体营销的专业人才和经验,所以不得不借助专业咨询服务机构的经验和能力来开展新媒体营销,比如上海极品策略品牌营销策划机构为能率热水器、千金药业所做的新媒体营销传播,就是两个典型案例。

三、缺乏新媒体营销的系统规划

新媒体营销是一种新的营销方式,也需要有系统的战略和战术规划作为依据和支持。

缺乏系统的战略和配套的战术已成为新媒体运作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很多企业把建个网站、发发稿件、做做网上活动就当成是新媒体营销了,不但不专业、不系统,而且,往往是没有计划、杂乱无章。殊不知,新媒体营销跟其它营销方式一样,也需要专业、系统的战略战术规划,没有思路就必然没有出路,也就无法达成理想的效果。

四、缺乏与目标受众的交流互动

任何营销方式都要紧紧围绕目标受众而进行,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和价值。新媒体营销与传统媒体有很大的不同,传统媒体更多是一种单向的信息传播,也就是厂商向消费者发送信息,而网络营销则不同,由于网络是一种开放式媒体,受众参与非常便利而且参与度非常高,所以,网络受众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单方面接受信息,而是有参与的强烈愿望。因此,企业一定要改变过去传统媒体时代营销的思维定势和习惯定势,要把与目标受众的互动性纳入新媒体营销的基本要求,这样不但能增加目标受众的黏度,同时,也能更好了解目标受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便于为消费者提供更适合的产品和服务。

目前,大多数企业要么是没有做到与目标受众形成互动,要么就是互动不及时,这样就会降低目标受众的关注度和参与性,企业就会陷入冷场的尴尬中。

五、对新媒体营销价值的认识不足

企业新媒体运营方案篇6

关键词:新媒体;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一、传媒产业的升级转型对新媒体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

现阶段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与普及促使媒体格局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是传媒形态呈现多样化。数字创意、数字出版、网络视听、数字娱乐、线上演播等形式多样的融媒体、新媒体先后涌现,一批具有强大传播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呈现,新的传播体系与媒体矩阵形成,新媒体传播机制推陈出新,媒体的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发生显著变化;二是顺应新媒体的发展特点,陆续产生首席内容官、直播视频记者、微信微博运营、新媒体编辑、产品经理、数据分析师、自媒体推广等众多新的职位。新兴的新媒体岗位标准既需要掌握传统媒体的采写、编制、剪辑等基本专业技能,还要熟悉新媒体的传播特性,懂用户会互动、懂数据会信息整合、懂内容会产品运营、能策划会短视频制作,并熟练进行可视化新闻报道等新技能。高等职业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强调职业性与实践性,面对新媒体产业的迅猛发展,专业人才的职业内涵需求的变化,高职新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需对应调整,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基于新媒体发展的大环境下,构建符合市场需求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也是最重要的改革突破口。

二、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对传统的报刊、广播、电视媒体产生巨大冲击,新媒体的传播影响力、受众粘性、信息整合、内容形态、传播渠道等对传统媒体产生深刻影响,传统媒体已走上融合媒体的发展道路。目前高职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人才培养还存在几个问题:一是“互联网+”式跨媒体型人才培养特征薄弱。融合媒体已向纵深发展,全媒体传播体系已成为趋势,“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以用户为中心,对用户的诉求准确分析的能力也是新媒体时代的重要技能,当前数字内容管理、数字信息存储等新媒体技术的使用能力也是“互联网+”式人才需求的特征,而高职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人才的培养还局限在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媒介岗位的采编、播制、拍摄技能,缺少融媒体需求的具有复合型的“互联网+”式人才培养的特点。二是“专业+”式复合型技能特点不显著。现阶段,高职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还不能体现新媒体传播分众化、窄播化的特点,仍然以传统新闻写作、拍摄、视频制作为主的技能培养,对学生缺少用户分析能力、新媒体产品内容整合、策划与运营能力、新媒体小程序、微视频、微传播等产品的策划与设计能力、创意剪辑合成能力、网络能力的训练,实践教学观念滞后于产业发展态势,课程体系与新媒体市场需求的职业能力有很大差距,课程内容也缺乏与新媒体工作内容相关的项目实训,职业技能培养不能有效对接新媒体岗位的需求。

三、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同于理论教学体系,是与知识理论体系相对应的一项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实训体系,包涵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实践教学保障、实践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既要体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素质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的统一性,又要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应用性、职业性。为此,高职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应当主要从下以几个方面进行构建:1.构建基于新媒体职业需求的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目标构建的出发点是市场需求、社会需求和岗位需求,通过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职业岗位群能力需求分析而构建。现阶段,智能化、数字化的技术深刻变革传媒产业,新媒体内容生产与传播已呈现数字化、网络化、碎片化、渠道化、可视化、多媒体形态化的发展,媒体生产内容以多元的形式展示,内容融合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混合传播形式,内容报道丰富,尤其短视频、H5、VR可视化形态报道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对新媒体相关岗位需求较多的领域主要分布在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文化娱乐、教育、生活服务等方面,新媒体岗位职责集中微信、微博、公众号等多渠道与平台的内容更新、策划运营、产品推广等,尤其对用户、内容数据分析、线上活动组织、与用户互动的能力需求日渐明显。高职新闻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应聚焦现阶段新媒体产业的变革与发展,围绕融合媒体、新媒体领域职业岗位的新变化、新需求,确定新媒体人才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培养目标,根据新媒体内容制作、数据分析、媒体技术、内容策划、新媒体运营等核心岗位技能,分析融媒体、新媒体就业岗位群的专业基础能力、行业通用能力、职业核心能力,设计知识、能力、素质目标,构建高职新闻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新媒体人才需求呈现“专业+”复合型,策划能力、写作能力、采编能力、摄制剪辑能力已成为专业通用能力,新媒体技术、融媒体内容整合编辑、文案策划、融媒体内容运营等能力为专业核心能力,数据挖掘与分析、融媒体产品设计、品牌策划、互联网市场运营等能力逐步发展为专业的拓展能力,高职新闻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应遵循“产业需求调研—行业人才需求分析—主要职业岗位群—职业能力分析(专业通用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拓展能力)—确定实训课程领域与目标—确定专业能力培养课程实训模块—开发实训项目及任务—开发单项、综合、顶岗实训项目”的流程,构建以教学内容与生产任务相结合,实训项目与职业技能相结合,实习平台与生产平台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才能培养出适应媒体快速发展的复合型技能人才。2.构建“层次递进化”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课程模块。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是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每个实践课程不是独立割裂的,而是依据岗位能力、工作任务设计的体系化课程。从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等网站对新媒体专业人才的职业发展需求分析,递进的职级岗位主要涵盖新媒体内容编辑、运营主管、新媒体总监。新媒体内容编辑的工作内容主要有“内容、用户、活动、推广”四个模块,工作内容为资讯的收集与整理,素材信息、数据的收集,文章的编排与排版,根据主题、活动等撰写新媒体文案;与用户互动并解答问题,建立粉丝交流群,策划与组织线上活动;撰写活动推广方案,对各新媒体平台、渠道进行信息推广与管理。新媒体运营工作内容主要有“分析、团队、运营、市场”四个模块,对行业网站或新媒体各平台进行市场分析定位;通过数据分析、用户访谈确定用户画像;对内容、活动数据分析,优化运营方案,对项目进行规划,确定每期内容选题,制定项目整体计划,制定管理团队并绩效考核;聚拢媒体资源,商务谈判等。新媒体总监的工作内容主要有“运营、管理、市场”三个模块,具体为制定项目战略目标,对行业市场预判,整合行业渠道、媒介等资源;独立带领团队,协调内外部资源,运营栏目或平台;开展市场、商务谈判等。基于新媒体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变化,高职新闻专业要培养具备复合专业能力的人才,就需要以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引入岗位技术标准,对接新媒体内容生产、文案创意与策划、新媒体数据分析、运营推广、数字产品制作等核心职业能力的需求,开发与新媒体工作岗位对接的专业通用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拓展能力的模块化课程,每个模块化课程可采用三级化实践教学,即课程实训、专项技能实训、专业综合实训、暑期社会实践、毕业顶岗实习的方式,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层次递进化”能力培养,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核心竞争力。3.打造校企联动的实践教学平台。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推动校企协同育人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高职新闻专业要培养具有新媒体思维,具备新媒体复合专业能力的人才,就需要持续结合传媒产业发展,联合行业优质融媒体企业,建立校企融合多元化的实训教学平台。校企协同开发专业实践课程,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构建虚实仿真工作情景,训练学生适应复杂化的新媒体实践任务;引入新媒体行业资深人士,成立“大师工作室”,协同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复合式新闻实践能力;以教室、仿真室、实训室“三室”为基础,以识岗、习岗、顶岗“三岗”为途径,拓展课堂的内涵外延,通过仿真、模拟、实践能力训练、新媒体技术培训、社会技术服务等为主要功能,深度融合课内、课外、企业“三课堂”,学生通过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的“仿真”或真实的生产项目的教学实践,切实感受职业标准,才能实现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全面提升的实践教学目标。4.建立多维度的实践教学评价。实践教学评价是对实践教学质量的衡量,也有益于提高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实践教学评价主要面向专业、实践课程、教师、学生四个维度来设计评价指标。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基于新媒体的岗位工作内容,高职新闻专业的实践类课程教学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尚需完善,需要以校企合作为抓手,联合新媒体行业、企业,建立校企协同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以新媒体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开发新媒体系列岗位的职业能力标准,依据职业标准构建课程体系,系统设计实践类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在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高职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紧跟时代的变革,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加强实践教学,推进课程改革,才能培养出满足新媒体行业所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魏胜宏,唐红雨,王琳.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实践教学质量[J].镇江高专学报,2016.

[2]杨静民,纪惠军等.基于“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J].陕西教育(高教),2020.

企业新媒体运营方案篇7

一、立论依据:

1

论文选题的研究意义

1.1

选题背景

媒介竞争进入范围经济时

以xx代表的一批学者认为,当今的传媒市场竞争正在由规模经济时代进入范围经济时代。他们认为当传媒市场处在高速成长阶段时,由于规模开发的成本较为低廉,以“大”制胜并无不可。但到了市场发展相时成熟,竞争参与者越来越多,市场空间越来越狭窄的今天,继续按照这样一种操作逻辑去参与市场竞争,就越来越难以为继了。

首先是数量规模扩增的成本大大提高了,市场的空白地带越来越少,“零和博弈”效应便逐渐显现,任何一方数量规模的增加都是建立在对其他相关方市场份额

的攻城略地式的剥夺的墓础上的。这样一来,竞争自然惨烈,成本也势必大幅度提升。其次,随着市场大盘的迅速做大,单个媒体在数量规模方面做大的相对市场效能呈现大幅度削减的趋势。也就是说,即使你通过高额的成本达到了某种数量扩张,但这种数量扩张对于你的市场占有率提升的实际效能却常常是微乎其微的。原因很

简单,在你个体做大的同时,市场基数也在不断做大,甚至这种大盘做大的速率往往要高于个体做大的速率。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单一媒介的数量(分子)增加的效能

都会被不断扩容的市场大盘(分母)的增长而稀释掉。譬如,如果你由1做到4,对于你而言,绝对值增长了4倍,但是,如果市场基数从100扩大到1000时,你做大后的市场占有率不是增加了,反而是减少了—你的市场占有率由1%降低到了4%。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为传媒产业带来最大利润的价值支点是不同的:最初是内容产品的品质、接下来是市场拓展的规模,到现在则是全方位客户价值的挖掘这便进入了范围经济的范畴。

跨媒介经营已成为媒介做大做强战略选择的必然

上面提到媒介产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其最大利益的价值指点是不同的,而现在传媒最大的利益的支点已由传媒产品的品质、市场规模的拓展,转向了客户价值的全方位挖掘,而这种最大利益的价值支点的实现,需要传媒构建范围经济上的优势,即通过多元化的经营实现客户价值的全方位挖掘,而这种多元化得经营如果限于媒介这一个行业来说就是跨媒介经营。

跨媒介经营,确实是当今环境下传媒市场化成长的必然战略选择,因为技术的发展和传媒市场现状,将会逐步传媒必须以技术或资本为纽带走向融合,以多元化的经营和产业链的完善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技术上的突破使跨媒介经营成为一种成本可控的盈利选择

传媒产业是一种典型的技术密集行产业,技术既是传媒产品生产的关键也是传媒产品流通的关键,技术即是传媒,这是传媒技术决定论鼻祖麦克卢汉的最著名观点。每一次传媒时代的交替都是以信息传播技术的革命性突破为支撑。

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媒介融合的成本大大降低,从而使传媒跨媒介经营成为了一种成本可控的盈利选择。如SMG技术运营中心协同“第一财经”研发了第一财经业务平台,整合了第一财经旗下媒体的信息资源,实现实时存储、提取、调用,实现了第一财经内部各个媒体平台的信息共享,极大地便利了第一财经信息内容的跨媒介流通,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多次利用的同时节约了信息整合流通的成本,产生了典型的范围经济效应。

我国在以经济学的视角审视媒介经营行为尤其是具有先驱性的媒介经营行为方面的系统研究还很欠缺。

就本课题目前掌握的文献来看,以经济学的视角审视媒介经营行为的研究媒介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有,媒介管理方面的文献、著作也有涉及,但都不系统,而且观点理论罕有创新,有些观点、理论还有闭门造车之嫌,很难很好的指导当下的媒介经营管理实践

1.2

论文选题的研究意义

以范围经济的视角结合案例系统考察、解读传媒跨媒介经营行为,是一种新的尝试。这种尝试无论是在媒介管理和经营领域还是在经济学领域,都是有意义的。因为媒介经营的本质是出自于经济学诉求,而跨媒介经营的本质则是媒介追去范围经济效益的体现。所以以范围经济学的视角研究跨媒介经营行为是一种必经的学术路径和研究趋势。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2.1范围经济研究综述

(一)范围经济概念

美国经济学家xx于1975年最早定义了范围经济,指出范围经济是联合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产品的生产成本低于这些产品单独生产的成本总和,强调生产的范围经济。

美国经济学家xx将范围经济定义为:“联合生产或联合销售的经济”,具体是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强调的是生产和销售的范围经济,比生产的范围经济更进一步。

xx在《微观经济学》(第六版)(2006)一书中提出,范围经济存在于单个企业的联合产出超过两个各自生产一种产品的企业所能达到的产量之时(两个企业分配到的投入物相等),如果企业的联合生产成本低于单独企业生产该产品的成本时,那么其生产过程就涉及到范围经济。

xx(2005)认为范围经济是由于投入要素、生产设备的联合运用,或联合市场计划,或共同管理,企业在生产两种以上产品时拥有的成本优势。这一定义说明了范围经济可能来自生产、销售、管理或资金使用等各个过程,拓展了生产、销售意义上的范围经济。

xx(2008)认为范围经济是相对于规模经济而言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都是与企业的扩张相联系的两个概念,内部规模经济是指在既定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因为规模的扩大而导致单位产品成本递减,从而提高企业的利润。而内部范围经济是指某个企业通过生产多种关联产品的支出低于多个厂家单独生产每种产品的支出从而产生的经济效应。

尽管国内外经济学家提出的范围经济的概念有所不同,但在范围经济的内涵上存在相同之处:第一,将范围经济与联合生产密切联系在一起;第二,企业通过范围经济可以节约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范围经济产生的机理研究

从本质上来看,范围经济产生于对企业内部共享资源的充分利用。这些共享资源(如原材料、技术和管理等)原本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没有合理充分利用,而通过实现范围经济,企业提高了利用资源的能力和效率,从而避免了企业的范围不

经济。纵观国内外文献,发现范围经济的产生机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范围经济产生于对企业有形资源的充分利用Panzer和Willing(1981)认为,范围经济产生于分享的投入或者分享的准公共投入,例如,可以用于其他生产过程的暂时闲置的生产能力就是一种外在经济。此外,范围经济利用很多相同的原料和半制成材料,并用同样的中间工序来生产多种产品,在同一工厂同时生产的产品数目的增多,降低了每一产品的单位成本,从而有利于增加企业的利润,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范围经济产生于对企业无形资源的充分利用。Tease(1980)认为范围经济的一个重要来源是“诀窍的共同和重复使用,它包括技术和管理上的诀窍。Prahalad和Hame(1990)把它称为“核心竞争力”。当技术诀窍的交易成本很高时,企业可以用于其他产品的生产。此外,当联合生产多种产品时,由于通用技术的溢出效应,生产的技术投入成本明显节约,从而创造了范围经济。

(3)

范围经济可能产生于市场的内部化。企业资产的专用性、信息的不对称性、交易的不稳定性以及时间空间的差异性等方面所导致的企业间交易成本上升,而产品或服务的多元化则可以将企业的外部交易内部化,从而有利于交易成本的减少,产生范围经济。

(三)范围经济与相关多元化投资的关系。

范围经济的存在是以企业相关多元化投资经营为基础的,企业的相关多元化投资经营是以范围经济为内因的。二者有着必然的联系。正是范围经济的存在,企业才会选择相关多元化投资经营战略,同时企业也能从相关多元化投资经营中获得范围经济。

(四)媒介范围经济研究。

就本课题所掌握的文献,这一领域的研究文献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经济学的视角整体上审视媒介的范围经济;如xx《传媒业中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一文对媒介产业中的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进行了经济学上的阐释,并对它们的概念进行了辨析,认为同其它产业一样,媒介产业中存在着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xx教授《从规模经济到范围经济—现阶段传媒竞争战略的新趋势》一文指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为传媒产业带来最大利润的价值支点是不同的:最初是内容产品的品质、接下来是市场拓展的规模,到现在则是全方位客户价值的挖掘,这便进入了范围经济的范畴。范以锦教授《范围经济视角下的全媒体运营及思考》认为对于传媒产业来说,全媒体战略属于多元化战略的范畴。确定合理的全媒体“范围”,实现范围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是全媒体战略一切诉求的归宿。

一类是审视不同具体行业的范围经济效应。xx教授《实现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广电产业发展进程中的战略目标取向及其对策》当广播电台或电视台制作播出新闻、体育、文艺、经济等等各类节目,一个台同时拥有多套节目、多个频道,同时拥有节目制作中心、广播、网站、报纸、杂志甚至是球队的时候,当有线电视网络既传输电视节目又传输数据业务的时候,就可以创造范围经济。但是由于当下我国政治经济环境的方面的特殊情况,导致广电行业乃至整个媒体行业的范围经济效应都没能得到充分实现,文章并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优化建议。全冠军《试析出版产业的范围经济特征》一文认为出版产业的范围经济特征在市场数据上主要表现在市场地位与品种规模的正相关关系,而外部环境及技术发展也将进一步强化出版产业的范围经济特征,这些外部环境主要表现为品种日益增多、日趋分散及多样化的读者需求、数字长尾的出现及信息技术带来的供需变化等方面。并用相关的数据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说明。

2.2跨媒介经营研究

跨媒介经营属于媒介经营管理的研究范畴,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论著往往将其作为媒介融合、媒介集团化或媒介的其它经营管理行为的进行研究。

而就本课题目前所掌握的资料,国内跨媒介经营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媒介经营管理本体论意义上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没有特定的视角或者说其所涉及的支撑性理论比较隐蔽和庞杂,整个论述只能算是教材意义上的知识传递,罕有创新。如殷俊、代静编著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跨媒介经营》一书。该书主要对跨媒介经营的相关概念、特征、规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并结合国内外实例对跨媒介经营的现状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探讨,进而对通过跨媒介经营来提升传媒的核心竞争力进行了论述。”此书是作为“21世纪文化产业前沿丛书”中的一种出版的,可以说对这一个课题专门进行系统的研究的书目,目前来说也只有这一本。

第二,我国跨媒介经营的方法论研究。这一方面的研究主要是站在媒介经营管理本体论的高度上,从具体的案例研究上升到一般性的经验总结,目的是通过对具体案例的考察研究,总结出跨媒介经营的有益经验以更好的指导我国媒介产业的跨媒介经营实践。当然,在跨媒介经营领域任何一个理论课题的研究其最终都是为了更好的指导跨媒介经营实践这一方法论意义上的目的。但比起本文列出的其它几个方面的研究,这一方面的方法论关注的是整个媒介产业跨媒介经营的一般性规律,其所运用的理论也是综合性的。如谢新洲的《我国跨媒体经营战略分析》一文,文章结合我国媒体跨媒体经营的实际情况,参照国外先进经验,对我国媒体跨媒体经营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和评述,指出了我国媒体跨媒体经营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区,并对我国跨媒体经营的发展战略提出相应的建议。《跨媒体联盟战略定位的思考》文章认为跨媒体联盟是实现媒体跨媒介经营的方法之一,而要实现媒体联盟式的跨媒介经营,明确联盟的动机以进行准确的战略定位是关键。

第三,以某一具体传媒行业为对象综合运用媒介经营管理相关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研究。王洁制作于2005年的武汉大学硕士论文《出版社跨媒体经营研究》,论文在考察了国外著名传媒集团的跨媒介经营情况后,对我国出版社跨媒体经营的原则、方向、模式等方面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出版社的跨媒介经营一定要在充分把握我国的媒介政策环境的前提下,以出版社的品牌产业为核心,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出版媒体的跨媒介经营。华东师范大学2010级硕士范晔的学位论文《中国电视产业跨媒体经营策略研究》以相似的视角和方法考察了我国电视产业的跨媒介经营现状。类似的文章还有《我国报业集团跨媒体经营研究》、北京印刷学院硕士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我国图书出版业跨媒体经营探析》及《中国动漫游戏产业的跨媒体经营》等。

第四,以媒介产业某一要素为对象综合运用媒介经营管理相关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研究。《跨媒介经营》一书编著者之一的代静制作于2006年的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跨媒介经营初探——发展内容产业实现跨媒介经营》。论文以媒介产品内容信息属性高流通、易衍生的特点为支撑,综合考察了国外几个著名传媒集团的跨媒介经营情况,认为跨媒介经营可以更好地实现媒介产品的多媒介形态转化,以此实现媒介产品同一信息内容的多次获利。反过来,媒介内容产品的跨媒介形态营销是媒介真正实现跨媒介经营的具体表现,也就是说只有在内容上实现媒介产品的跨媒介营销,才算真正实现了媒体的跨媒介经营。类似的文献还有《整合文化是跨媒体经营的核心要素》及宋晓沛吉林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论中国传媒产业价值链的建构—兼与国外传媒产业比较》等等。

第五,以某一具体案例为对象综合运用媒介经营管理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考察、研究。这一方面研究的文献有《由“第一财经”看我国跨媒体财经传媒之品牌构建》、《传媒类上市公司跨媒体经营研究——以xx传播2006-2008年的竞争战略为案例》,其研究意图和研究方法和上述的第三个方面相类似。

2.3“第一财经”研究

“第一财经”作为我国传媒产业界一个闪亮的符号,近年来学术界对其的研究是很多的,就本课题掌握的资料来看,主要集中在跨媒介经营和产业价值链的打造上:

xx硕士论文《由“第一财经”看我国跨媒体财经媒体之品牌构建》将“第一财经”和国外相类媒体的比较研究,认为“第一财经”跨媒介立体式的整合铸就了“第一财经”的强势品牌。

国家广电中心发展研究中心的《第一财经产业价值链研究报告》从第一财经产业价值链构建的背景与意义、第一财经产业价值链的现状、第一财经产业价值链的重构、第一财经产业链构建的政策建议等四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指出中国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强势中国财经媒体的支撑,需要一个能向世界传递财经权威信息的话语平台,而第一财经为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示范。

xx《第一财经跨媒体传播及其运作的实践与思考》从专业化、品牌化和产业化三大战略角度,探讨第一财经运作的策略,指出跨媒介经营是实现媒体经营专业化、品牌化和产业化的有效途径。

此类的研究还是比较多的,但有分量的不多,希望对于这一跨媒介经营的经典案例能有更多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审视和研究,以为我国传媒的跨媒介发展做理论支撑。

二、研究方案:

1.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1

研究目标

本课题尝试以范围经济的视角分析传媒跨媒介经营的经济学机理,并以“第一财经”为例总结传媒跨媒介经营实现范围经济诉求的具体要素和环节,及为避免范围不经济应的出现,媒体应在哪些方面进行经济学的考量,并在分析我国传媒跨媒介经营现状和所存在的障碍的基础上,结合“第一财经”这一我国经典的传媒跨媒介经营案例和传媒产业价值链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对我国追求范围经济效益的传媒跨媒介经营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议。

1.2

研究内容

本课题拟划分五个部分,每一部分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为引言,阐述该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研究方法,综述国内外范围经济研究的概况及跨媒介经营概念的界定。这部分的核心文献主要有:党曼《范围经济研究》、田苗苗《范围经济研究述评》、崔晓月《传媒集团化的特点及发展趋势》、xx、张小争编著,《传媒竞争力:产业价值链案例与模式》等。

第二部分分三个内容板块,第一个板块通过对传媒产品的自身特性和生产、经营的特征分析解读,指出传媒产业存在着典型的范围经济效应。第二个内容板块,通过对传媒产业和市场发展的前景的展望和竞争形势的分析综合xx等学者的观点得出传媒竞争的趋势是由规模经济走向范围经济。第三个板块,通过对跨媒介经营和范围经济的相关性的论证、分析和解读,指出跨媒介经营是实现传媒范围经济效益诉求的有效途径。这部分的核心文献主要有:xx《传媒业中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xx《从规模经济到范围经济》、范以锦《范围经济视角下的全媒体运营及思考》、xx《实现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广电产业发展进程中的战略目标取向及其对策》等。

第三部分首先从产业价值链的构筑和运作出发,介绍当下的“第一财经”经营和运作情况,展现其经营范围的全面和运作流程的精致。其次,以因生产要素共享和产品种类的多元而导致企业长期生产平均成本下降的范围经济原理解读“第一财经”的跨媒介经营模式,指出“第一财经”的传媒跨媒介经营实现了传播要素、信息内容和品牌资源的共享,构筑了一个范围全面、运作高效的产业价值链,从而保证了其整个企业的巨大的范围经济效益的实现。核心文献:张增《“第一财经”模式的媒介经济学分析》、刘晓鹏《“第一财经”的难关与的创刊——跨媒体信息平台的新闻单元设计》、xx硕士论文《由第一财经看我国的传媒品牌构建》等。

第四部分介绍我国传媒跨媒介经营的现状和历史沿革,结合现状分析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特性或消极因素导致传媒产业在跨媒介经营范围经济诉求的实现环节上存在的障碍,并针对这些障碍提出解决建议。核心文献:靳秋华《我国传媒集团化发展滞缓的问题研究》、艾军;

李春雷《我国传媒集团化进程中行政“范式”探讨》、李兆丰《新闻改革:超越边缘突破》、文远竹《对我国传媒集团化的反思》等。

第五部分为结语部分。对本课题的研究做收尾性的总结,及笔者对这一课题的后续性研究抱有的期望。

1.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课题拟解决如下几个关键性问题:

(1)

什么是跨媒介经营,它与传媒产业价值链、媒介集团化、传媒跨行业经营、媒介融合这些概念的异同。

(2)

以“第一财经”为例,分析跨媒介经营在那些环节或集结了那些积极的因素促成了范围经济效益的实现?

(3)

我国传媒追求范围经济效益的跨媒介经营存在哪些障碍,这些障碍产生的原因及优化的策略?

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或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文献分析法。

通过大量、广泛的文献搜集,以核心文献为纲,以高水准文献的核心观点为骨,为本课题分析解读、归纳总结、逻辑演绎等具体的学术研究提供坚实、系统的理论支撑。

二是实证分析与逻辑分析结合。

以范围经济的视角解读分析传媒跨媒介经营,需要运用经济学中的实证分析方法。在现有收集的资料基础上进行实证分析,、是本课题运用的比较普遍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种研究方法。

三是案例研究法。

案例研究法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或研究现象进行深入而具体研究的方法。这也是本课题核心的研究方法之一,本课题的第三部分对“第一财经”跨媒介经营的范围经济学解读就是这种方法的集中体现。

3.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3.1

研究方法与思路上的创新

创新之处:本论文的研究创新之处有二:

一是理论拓展。

通过对以范围经济、跨媒介经营、产业价值链、媒介集团化等为关键词的文献的梳理、整合和提炼,系统(前人也所有归纳但不够系统)地归纳总结出跨媒介经营的范围经济学机理,体现了本课题在理论拓展方面的尝试。

二是研究视角有所创新。

以范围经济的视角结合案例系统考察、解读传媒跨媒介经营行为,是一种新的尝试。这种尝试无论是在媒介管理和经营领域还是在经济学领域,都是有意义的。因为媒介经营的本质是出自于经济学诉求,而跨媒介经营的本质则是媒介追去范围经济效益的体现。所以以范围经济学的视角研究跨媒介经营行为是一种必经的学术路径和研究趋势。

4.预期的论文进展和成果:

目前已有成果《“第一财经模式”的媒介经济学分析》被《新闻知识》采用拟发,已有《论媒介管理需要柔性的管理机制》在《青年记者》2010年10月份刊上刊发,后期的相关资料收集和论文结构细化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

5.论文工作量、年度研究计划、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就本文所掌握的文献来看,虽然跨媒介经营这一和本课题直接相关的研究文献不是很多,但与本课题间接相关的文献如媒介经济学、媒介管理学方面的研究论述还是比较多的,加之国外这一方面的研究也比较活跃,决定了本课题前期的工作量还是很大的。

课题研究计划:

2011年5月—2011年7月前期资料收集和整理

2011年7月—2011年9月前期的调查方法的实施和数据的整理

2011年9月—2011年12月完成论文初稿。

2012年1月—2012年3月初论文基本定稿。

2012年3月底前定稿

三、论文提纲: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范围经济的学术界定及研究综述

1.2.1范围经济的界定

1.2.2研究述评

1.3跨媒介经营的概念界定

1.3.1定义

1.3.2与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1.4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传媒跨媒介经营与范围经济

2.1解读传媒产业的范围经济效益

2.2范围经济——传媒竞争新趋势

2.3跨媒介经营——传媒范围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

第三章

范围经济视角下的“第一财经”跨媒介经营分析

3.1顺畅、高效的信息共享平台是范围经济效应最大化的硬件保证

(《创新的SMG第一财经新业务平台建设》、《第一财经业务平台》)

3.2品牌资源共享是范围经济效应形成的粘合剂和催化剂

3.3完备的传媒产业价值链的打造是实现范围经济最大化的战略保证

第四章

我国传媒跨媒介经营范围经济实现的障碍分析与优化

4.1

我国传媒传跨媒介经营的历史沿革及现状

4.2

我国传媒跨媒介经营范围经济实现的障碍分析

4.3

我国传媒跨媒介经营范围经济实现的优化

企业新媒体运营方案篇8

崔莉莉

搜狐公司销售副总裁

崔莉莉女士自2011年起担任搜狐公司销售副总裁,她主要负责全面管理搜狐媒体及搜狐视频平台的广告营销业务,在新商业模式、商业产品以及营销解决方案领域推动变革与创新,带领团队服务品牌客户及成长型企业,通过整合、高效的数字营销助力品牌成长。崔女士于 2000年加入搜狐公司市场部,后在搜狐公司销售部担任高级职务。崔女士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专业,获得学士学位,后就读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商学 院,获得EMBA学位。

2016年,搜狐营销已然变得更智慧、更前瞻、更整合、更全面:“更智慧”指搜狐的智能化大数据,其优势在于通过大数据的追踪可迅速为企业主捕捉到目标用户,把握用户的消费需求、心理偏好,以使总体营销效果达到最优化;“更前瞻”指搜狐一方面着力打造超级IP引领消费需求,一方面在新技术领域持续积累,使得“扫一扫”、AR、VR等新技术应用实现成熟规模落地;“更整合”指搜狐横跨视频、资讯和直播等多个领域,在内容、数据、流量、入口、技术等层面实现了全方位深度整合;“更全面”则是指在内容创造、交互体验及精准技术这三个维度的全面能力,让搜狐助力企业轻松搞定不同阶段的营销挑战。

如今的搜狐已成为一个多元化、立体式的整合媒体平台,其横跨视频、资讯、直播等多个领域。多形态产品矩阵覆盖六亿以上用户,具有绝佳的流量基础;后台用户数据及内容库全部打通共用,为搜狐有效整合用户体验提供巨大保障。搜狐还通过打造“多赢”平台帮助自媒体和品牌联合创造内容,实现商业变现。此外,汇算平台还可针对成长型企业和区域商家的精准营销需求提供解决方案。

2017年,搜狐将全方位创新营销解决方案:IP化,即帮助顶级品牌持续打造势能,构建影响力;数据化,帮助各类企业善用多平台的大数据,打造洞察力和精准力;产品化,通过商业产品创新帮助企业探索新技术、新形式、创造新体验,从而不断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而内容、数据、技术这三方面的整合是挑战也是机会,搜狐的全方位创新将帮助企业深度驾驭互联网营销能力、实现品牌加速成长。

2017年,搜狐还将利用技术和资源持续优化各类平_和产品:首先是新的商业合作平台“多赢“,随着企业与自媒体的商业合作需求日益高涨,搜狐提供多赢平台对接自媒体服务与企业营销需求。多赢平台以透明、开放和系统化的方式,打通搜狐、自媒体和企业的商业合作环节,实现企业的多样化营销需求。其次是创新技术型应用,例如扫一扫、AR交互、直播、VR全景等的升级运用及组合应用。媒体资源方面,搜狐基于资讯、视频、直播等多个产品平台,还将精耕多样化的媒介形式,提供最为丰富的传播形式选择。

2017营销关键词

内容、新广告

优质内容将重获新生,但其展现形式将更多借助于新技术、带来新体验。同时,企业对于“营销效果”的评判标准将被改变,可衡量的转化是效果,不可完全衡量的影响力也是效果。

广告将变成“新广告”,其体验将超越软植和原生。新广告的用户体验更加友好、内容被用户所需要,新技术和新媒体形态给用户带来惊喜,从而强化用户的内容消费体验。

2016营销感悟

最大的感悟是整个营销领域的“变化与不变”。技术、内容、商业模式、玩法等各方面的变化层出不穷,但媒体平台的核心价值始终不变。搜狐在广告形态上快速变化以响应市场需求,但是在媒体价值方面依然坚守本质:真实可信、尊重体验、推陈出新、敏捷快速。

案例工具书

企业新媒体运营方案篇9

一、新媒体营销与传统营销方式的区别

为了保证营销的立体型、多面化,就要求企业能够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集思广益,抓住机会,不断创新企业营销方式。营销的本质就是销售商品或服务,为了给企业带来更高的效益,满足消费者的购买欲[1]。企业应该要根据时代特征来制定营销方式。传统营销的本质是交易营销,营销的关键是将最多的商品或服务提供给最多的消费者。关于传统的市场营销策略,麦卡锡教授曾经这样将其分类,主要分为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几个要素。麦卡锡教授从企业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这种理论,而没有考虑到顾客的需求,随着网络信息平台的出现,使得顾客的互动性在增强,并成为了营销过程中的参与者,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在传统营销模式中,商品在生产后要经历批发商、零售商等多个渠道的辗转才能真正被顾客所消费,因而时效性大大降低,还造成了成本的不降反增。相较于传统的营销方式,新媒体时代的营销方式存在着许多的不同。第一,新媒体的营销仅仅关注量,更强调深度和广度。近年来,相较于插播广告,商家更青睐于植入式广告,植入广告对于受众来说更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第二,新媒体时代下的营销具有更强的开放性。与传统营销方式不同的是,新媒体营销不再拘泥于自说自话,而是增强了顾客与商家之间的沟通交流来加深其对产品的认识和信任。最后,新媒体下的营销有着更多的娱乐性和便捷性,这相较于传统营销方式更受到大众的喜爱。最后,新媒体营销传播变化多端,难以掌控。利用网络信息平台营销信息,消费者在第一时间内可将反馈信息,企业再也不是单方面的向受众灌输信息,而是出于更为平等的地位上进行交流[2]。由于生活方式和交流通信工具的发展,相较于传统营销,新媒体营销无疑是更适合当代社会需求的模式。新媒体的营销更多的采取了显示屏,植入式广告等新兴载体。传统的营销方式不具弹性,四处寄生在受众的身边,而新媒体营销更多的过去的营销方式是硬性推广,营销的信息是寄生式的,新媒体营销则依存于受众与其之间的沟通,是一种互动性的信息换播模式;这种生活方式改变带动的媒体手段的更新,预示着企业的营销方式发生本质性的改变。反过来,新媒体的出现所带动的营销方式的变化,也改变了群众接受信息的渠道,从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二、我国企业新媒体营销存在的问题

相较于发达国家的新媒体营销,我国企业开展新媒体营销的发展较为落后,不同企业之间的发展存在一定差距,水平相对而言也较低,虽然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是人任然存在许多问题,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管理者未从根本上重视新媒体营销目前国内许多企业盲目跟随潮流,纷纷开设了自己的公司网站和官方微博,希望能够借助新媒体拓宽市场的占有率,但是实际上他们并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新媒体在营销中所占的地位,还实践过多的经历投放在了实体营销中,在虚拟市场中没有拔得头筹[3]。2.企业缺乏新媒体营销管理人才相较于发达国家的新媒体营销,我国企业开展新媒体营销的发展较为落后,不同企业之间的发展存在一定差距。此外,企业中熟悉运用新媒体营销策略的专业技术人员少之又少。高素质营销人员的缺乏制约着我国企业的新媒体营销的系统化开展。3.不能准确的选择目标顾客由于新媒体时代,消费者能够接触到越来越多元化的媒体平台,其消费行为也逐渐展现出个性化的一面,企业在选择新媒体时代的受众群体时难度越来越大。此外,消费者的流动性的增强,使得新媒体选择的对象变化活跃而分为不同的类型,这无疑又提高了企业选择的难度。企业为了适应多种新媒体下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使得企业的营销成本大大提升,这也是制约企业新媒体营销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4.企业的危机机制尚不健全任何媒体都像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存在一定的风险,新媒体也包括其中,而且往往具有更高的风险。比如微博给营销带来了时效性和互动性的优点,但是其公开性对于企业来说,一旦运用不得当,就可能造成危机,使得局面一发不可控制,针对这种风险性,企业需要有充分的危机意识和风险预判机制,而目前我国在这方面还有所欠缺,导致一旦新媒体营销危机的发生,就会导致企业从中受到不可估量的损失[4]。

三、企业开展新媒体营销的对策分析

企业新媒体运营方案篇10

企业的营销行为离不开一定的指导思想,即营销理念。营销理念是企业营销活动的灵魂,决定着企业营销活动的性质、内容、形式和效率。目前不少中职校均开设市场营销专业,如何使专业设置与教学和企业接轨好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市场营销七大理念

1.网络营销。主要通过互联网来进行企业营销活动。这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营销方式。

2.绿色营销。是指企业在整个营销过程中,充分体现环保意识,向消费者提供科学的、无污染的、符合良好社会道德准则的商品和服务,引导、满足消费者环境保护及身心健康的需求。这是目前广为提倡的一种营销方式。

3.个性化营销。即企业以对人的关注及人的个性需求的满足为主,建立消费者个人的数据库和信息档案,及时地了解市场动向和顾客需求,向顾客提供一种人性化的销售和服务。顾客根据自己的生活需求提出商品性能要求,企业按要求进行生产,并以此来提高竞争力。现阶段多以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来进行。比如我们现在比较常见的定制业务就是按照此种营销理念来开展的。

4.连锁经营渠道。是由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组成统一联合体,实现大量生产和大量销售,并以此来占领市场。

5.知识营销。通过科普宣传,向大众传播新的科学技术以及新技术对人们生活的有利促进作用,重新建立新的产品概念,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达到拓宽市场的目的。

6.创新营销。创新是企业成功的关键,是企业的灵魂,企业经营的最佳策略就是抢在别人之前淘汰自己的产品。Www.133229 .com创新营销包括营销观http://念的创新、营销产品的创新、营销组织的创新和营销技术的创新。

7.综合市场营销沟通。通过对不同的沟通形式,如一般性广告、销售促进、直接反应广告、公共关系等的战略地位作出估计,并通过对分散的信息加以综合,综合运用各种沟通形式,从而达到最大程度的沟通。这种沟通方式可以带来更多的信息及更好的销售效果。

二、培养学生营销理念的途径

1.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内容应讲求实用性和针对性。具体说来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是必须针对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切实做到“必须够用”;二是要根据就业岗位的多样性,灵活有针对性教授和学习不同岗位需要的技能,做到对准岗位设课程,实现“按需施教”;三是注重课程设置的“模块化”,做到“基础知识模块、通用技能模块、具体岗位所需技能模块”三者有机结合。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形象、生动,集声音、动画、色彩于一体,提高了学生获取的信息量。现阶段,多媒体教学已经得到了广大的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在职中市场营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营销理念也要充分的利用多媒体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放映这些宣传短片,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图片、音乐中更好的体会企业的营销理念。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增加一些实战性的案例和一些前沿性、实用性的讲座来培养学生的营销理念。

3.引入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指的是依据教学目的及内容的要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探讨等形式,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的着眼点在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获得那些固定的原理、规则。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营销理念,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的变化,一些营销理念被另外一些营销理念所取代,一些新式的营销理念逐渐地被创造出来,并越来越多地发挥其重要作用。教师可以通过精选案例,通过一些企业营销理念成功的案例或者是失败的案例,让学生来讨论。“它当时为什么成功”、“它当时为什么失败”、“这种营销理念又创新在哪里”学生通过讨论更加深刻的了解了各种营销理念,以及其时代性和变化性。

4.建立自营实训基地。只有把教学、生产、科技结合起来,职业教育才能办出特色。职业学校自营实训基地的建立可考虑投资创建超市、商场以及生产实体,拥有自己的实验基地,实施产业化运作,推进名牌战略和集团化经营,让学生有一个稳定的实习场所,实施“模拟教学”,使课堂教学与实践内容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