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疾病十篇

时间:2023-04-08 13:52:34

动物疾病

动物疾病篇1

关键词:动物疾病;畜牧业;危害;现状;预防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s851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为了满足人们对动物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流通也日益频繁。部分畜牧户在饲养中存在很多不科学、不规范之处,给了动物疾病发生和蔓延的客观条件,大大增加了动物疾病的发病几率,也使得动物疾病成为造成畜牧业经济损失的一大重要因素,并且一些人畜共患传染病也给人类的健康带来威胁。如何科学有效对动物疾病进行防治,尽量避免和减少动物疾病带来的损失,已经成为整个畜牧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1 动物疾病带来的危害

动物疾病的危害不仅仅只是致使动物死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对人类健康、公共环境等方面造成负面影响。动物疾病的爆发如果得不到有效的防治,必然会造成大量畜禽染病,形成较高的死亡率,带来直接可见的经济损失。而且由于受到疾病的影响,畜禽的生产功能必然会受到影响,畜产品的质量也会随之大打折扣,一定程度上影响畜产品的品牌信誉,造成无形的经济损失。畜禽感染疾病死亡之后,往往得不到妥善的处理,很多饲养场都是选择将死亡动物就近扔到河道、公路旁等地,不仅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而且死亡动物可能会造成病原的扩散,危害到其他畜禽。另外,人畜同患的疾病种类日益增多,其中的一些疾病甚至目前没有治愈方法,这些动物疾病给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2 动物疾病的现状

2.1 动物疾病防治药物滥用,防治效果日益低下

由于我国在动物疾病防治方面还不够成熟,对很多病毒性病原体的研究不够透彻,容易会出现对病毒的误诊和免疫失败的情况。猪蓝耳病就曾经在2006年由于免疫失败而在全国范围内爆发疫情,给畜牧业带来了严重损失。另外,在对待细菌性疾病时,很多饲养场长时间、大面积的滥用抗菌药,使得病菌普遍产生了耐药性,致使防治的效果日益低下。

2.2 相关部门监管不力,国外动物疾病频繁传入

近些年来,我国引进的国外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但这一过程中并没有与之配套的完善的规范和措施,加上相关部门的监管不力,使得诸如伪狂犬病等数10种动物疾病传入中国。给我国畜牧业的疾病防治带来了巨大挑战。

2.3 动物疾病种类繁多,覆盖面积庞大

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广阔,饲养的畜禽种类繁多,给诸多的流行性动物疾病创造了存活和蔓延的条件。目前我国已经得到确定的动物疾病达到130多种,并随着候鸟迁徙及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流通而扩散到全国各地,给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而且随着近些年来畜牧行业的发展,养殖规模和流通渠道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了很多早已得到控制的动物疾病的死灰复燃创造了条件。

3 动物疾病的预防与对策

动物防疫是指对动物疾病的预防、控制、扑灭以及对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检疫,对有效避免动物疾病的侵害,促进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保护人类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当前我国对动物疾病的控制还存在诸多问题的情况下,通过有效措施加强对动物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已经成为当前畜牧业的重中之重。

3.1 加强畜禽饲养管理

畜禽的饲养过程往往是细菌滋生和疾病传播的主要时期,因此,加强对畜禽饲养过程的管理极为重要。饲养过程中除了要保证日粮的营养、科学外,还要保证饮水的安全卫生。圈舍要定期进行杀菌消毒,保证圈舍的清洁、卫生。还要安装性能稳定的通风设备,进行空气流通和控制圈舍气温。饲养的规模和密度也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既要保证生产户的经济效益,又要最大程度的避免动物疾病的发生和蔓延。改变传统的粗放式的散养方法,杜绝将畜禽放至一起饲养,逐步实现饲养的集约化和规模化。为了有效预防寄生虫病及细菌性疾病,还要定期使用抗寄生虫类药物和抗菌类药物。但要科学的选择使用的药物,避免因为药物滥用而致使防治效果下降。

3.2 保证免疫接种工作落实到位

免疫注射是预防动物疾病最有效也是最核心的方法。动物通过注射疫苗,使机

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当病原体入侵动物时,相应的抗体就会抵挡该病原的攻击,将其杀死。但产生的抗体并不是永久的,所以要在免疫保护期满之前再次注射进行免疫,从而保证畜禽的健康,推动畜牧业的稳定发展。

3.3 加强对畜禽的检疫工作

畜禽的检疫主要分为产地检疫及屠宰检疫2方面。产地检疫是指在动物和动物产品离开产地之前,畜主需要依据相关规定向当地动物防疫部门报检,检疫人员要认真负责的进行产地检疫。检疫通过后的动物方能进行流通。屠宰检疫是指在屠宰前,要对畜禽的来源产地、产地检验合格证明等进行检查,只有确定畜禽无病之后才能进行屠宰。对于证物不符者,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无公害处理。屠宰过程中也要按照规定进行检疫,检疫合格的畜禽产品才能加盖检疫合格验讫印章,对于不合格的产品要进行无公害处理或销毁。

3.4 做好日常消毒工作

做好日常消毒工作是防控动物疾病的关键措施。日常消毒可以有效的消灭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切断其传播途径,保护畜禽免受侵害,从源头杜绝疾病的发生。用于日常消毒的消毒液要严格按照配比要求进行配制,用于配制的水也要保证经过消毒。消毒液配制完成后要尽快使用,避免长时间存放而导致药效下降。另外,日常消毒的对象不能仅限于圈舍及其周围,对仓库和交易地点等场所也要进行消毒,还需要对日常使用的工作服、器械、饲养用具和交通工具等进行消毒,并尽量保持多种消毒液交替使用,提高消毒效果。

3.5 调节动物保险政策

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动物疾病风险社会保障体系已经是防治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畜牧业的风险不能单纯的依靠政府进行分担,要积极拓展商业性的畜牧业保险,依靠政府和市场的共同力量来承担。通过调节动物保险政策,让畜禽的饲养、运输、经营各个环节的管理者们都能够强化动物防疫的意识,和政府及保险公司形成合力,共同加强动物防疫工作。

3.6 做好各种疾病应急预案

很多动物疾病都具有极高的传染性和危害性,一旦发生就会迅速蔓延,致使畜禽大面积感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对动物疾病,尤其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等重大的动物疾病,在做好日常防疫工作的同时,也要制定相关的应急方案。明确动物疾病爆发后如何快速有效的控制和解决疫情,尽量减少突发性的重大动物疫情对畜牧业带来的打击。

3.7 加强动物防疫的科普宣传力度

想要做好动物防疫工作,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但目前我国大多数畜禽养殖户的素质较低,并没有对动物防疫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全面展开对广大农民,特别是畜禽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科普宣传。努力提高他们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视,使生产者和经营者主动积极的配合动物防疫和报检等工作,提高动物防疫效果。

4 结语

动物疾病一直是危害畜牧行业的一大重要因素,不仅制约着畜牧业的经济效益,还给公共安全带来挑战。虽然目前在动物疾病防治方面还存在药物滥用、监管不力等方面的问题,但相信随着人们对动物疾病防治的不断重视,各种防治措施的落实到位,留给动物疾病的机会将会越来越少,畜牧业的经济效益及人类健康将会得到更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薛龙君,樊芳君.浅谈我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动物保健,2012(3).

动物疾病篇2

关键词:畜牧养殖;动物疾病;控防

中图分类号:S8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081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畜牧养殖业要不断提高效率。发展的同时,动物疾病问题日益凸显,需要养殖人员及时发现疾病,并找出病因,采取有效的控防措施。

1 畜牧养殖中常见的动物疾病类型

动物疾病是指由于所养殖动物受到来自内部或外部的因素影响,使其受到疾病侵袭,进而导致动物机体发生损伤。畜牧养殖中常见的动物疾病有普通疾病、寄生虫疾病和传染性疾病3种。具体而言,普通疾病是最为常见的疾病,包括内、外科的疾病,如神经系统的疾病、四肢功能异常等病变。寄生虫疾病是指动物通过进食含有寄生虫的食物或与隐藏寄生虫的土壤直接接触等方式受到寄生生物的侵袭而引起的疾病。目前多数已知的寄生虫都具备固定的宿主,且一段较长时间的发育期。传染性疾病是动物受到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病毒、细菌等都是传染性疾病的致病菌。动物感染这种疾病后通常要经理潜伏、前驱、发病3个阶段。

2 引发动物疾病的病因分析

2.1 环境因素

养殖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动物的生命健康和生长速度,如果养殖环境中存在有害物质、寄生病菌、污染物等,导致疾病的产生。例如,前面提及的动物与隐藏寄生生物的土壤直接接触就会引发寄生虫疾病,

2.2 动物自身因素

动物自身因素主要包括2方面:动物本身对疾病的抵抗力弱,就会容易感染病菌;由于遗传的影响,某些动物的疾病是来源于母体的孕育期间,为出生之前就已经被感染。

2.3 人为因素

由于养殖人员受到自身专业知识和技术的限制,不能充分认识到畜牧养殖中常见的动物疾病,不能及时判断动物的疾病,即使发现后,还有可能出现药物的错用等现象。部分畜牧养殖场所的基础设施不完善,不能做好通风、排污的工作,不利于病菌的排出,加大了动物感染疾病的机率。

3 控防动物疾病的措施

3.1 预防措施

3.1.1 优化饲养管理

进行饲养管理工作时,要不断优化管理方法,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原则。同时,养殖场的管理工作要有全面性和系统性。加强对环境的管理,要做好定期消毒、清除杂物、保持通风、进行排污等工作。加强对动物食物、水源的管理。保证进食食物的安全,减少病菌的传播途径,有效的预防疾病。加强饲养配方的研制,为动物营养需求提供物质支撑,促进动物免疫能力的提升,降低疾病感染率。

3.1.2 控制养殖数量

养殖人员在饲养时要注意考虑动物所处的生长环境,合理确定投放量。动物养殖人员应严格控制养殖动物的数量,避免由于密度过高而影响生活质量,不利于畜牧业健康发展。

3.1.3 选择合适的养殖环境

动物生长的环境对其健康程度有着直接影响。动物的生长环境良好,其出现疾病的机率必然很低。良好的养殖环境应该具备良好的通风效果,拥有较好的水源、良好的排水设施,引入取暖、排污等设施,为动物的生长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环境。

3.1.4 强调定期病检

动物发病的可能性始终贯穿于整个动物养殖过程中,对于部分具有潜伏期的疾病,由于早期并不具有特异性特征或处于潜伏期,应借助相关仪器对动物进行定期病检,确保所有动物都进行病检。与此同时,还应注意对动物所用器皿进行消毒,更好地控制动物疾病的发生。

3.2 控制措施

3.2.1 及时有效的隔离措施

如果发现某动物感染了疾病,要第一时间进行隔离,有效的控制病情的扩散,有效避免疾病的传播。同时,应注意对未患病的动物注射预防疫苗。这样才能全面控制畜牧养殖方面的病情,降低疾病传播率。

3.2.2 疾病处理

动物感染疾病后,养殖人员要及时并妥善处理病情,及时对染病的动物进行治疗,予以科学有效的药物处理,规范用药,并做好治疗记录,总结相关的经验,为以后迅速判断、治疗动物的疾病打下基础。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主要有传染性疾病、普通疾病及寄生虫疾病等疾病类型,产生疾病的原因也分为3方面:环境因素、人为因素、动物自身的因素,掌握疾病的病因,就要加强控防工作,可从预防、控制2方面入手,降低动物疾病的发病率,为以后动物疾病的控防提供经验,也促进畜牧养殖业科学高效的发展。

动物疾病篇3

[关键词]畜牧养殖 病因 防御对策

[中图分类号]S8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3―0264―01

近年来,在我国畜牧业不断的发展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农业养殖户的技生活水平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但是,在畜牧养殖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动物的疾病的治疗及预防等,会给养殖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需要用合适的措施来加以解决,才能使得经济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1动物常见的疾病

1.1传染性疾病

在动物的多种疾病类型中,传染性也是较为多发且常见的疾病,如细菌、真菌和病毒等。他们主要是通过病原体来加以快速且大范围的传播。同时,其传播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一种可以通过动物与动物的直接性接触来进行传播,其次是可以通过动物的间接性的接触来进行传播,如食用被其他动物感染过的饲料及水源等。传染病也是一种比较难预防的疾病,其被感染后有一个发病周期,比较难以在发病前期被及时发现。

1.2寄生虫引起的疾病

寄生虫引发的疾病,在动物的疾病中也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主要是由寄生虫(原虫、蠕虫和节肢动物钧寄生于养殖动物身上,并且从动物身上来获取营养来赖以生存。其中的原虫和蠕虫会寄生于动物的体内,而节肢动物寄生于动物的体外。其大部分在其成长和发育的过程中会有固定的寄主,他们在传播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动物间接性来进行传播,如动物的食物以及水源等。

1.3其他常见动物行疾病

常见动物性疾病,具有发病速度快和传播范围广等特点,它主要分为动物内科性疾病、产科性疾病和外科性疾病等。内科性疾病包含的种类也较为繁多,常见的有消化性疾病、呼吸道疾病和分泌性疾病等。产科性疾病主要是动物在怀孕期间、分娩期间和产后期间容易发生的疾病等。而动物的外科性疾病主要是动物在养殖过程中,受到外伤后较容易引发的疾病。

2动物性疾病发生的原因

2.1客观性因素

引发动物性疾病,在很大程度上与其生长的环境有紧密的联系,在大多养殖过程中,养殖户不会把动物的生长环境作为重点的工作,导致动物在一个较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使得动物的正常新陈代谢受到影响。甚至会打破其体内正常的生长平衡规律,使得动物在长期积累中,就会形成常见的动物性疾病。

2.2主观性因素

动物在养殖过程中,如果养殖方法不够合理就会导致动物疾病的发生。如使用预防药物不当或者用量不够合理,也会导致此种情况的发生。通常对于动物的养殖,散养户比较多,缺乏专业的养殖技术,或者盲目的用药,没有科学的技术作为指导,也会造成动物疾病的出现。此外,养殖过程中,养殖设施不够完善,久而久之,可能会出现排风系统故障或排污系统故障等,这样会造成动物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同时,对于养殖工程中,对于技术人员管理不够合理,缺乏相应的管理程序,也会导致动物疾病的发生。

3预防措施

对于具体养殖过程中,动物前期出现疾病征兆的问题,就需要及时的进行合理的防治措施,否则会造成较为严重的问题。对于具体的动物疾病防控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下简要介绍。

3.1养殖场的选址和结构

养殖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可以为养殖的动物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减少疾病的发生。具体实际工作而言,养殖场应该具有较好的通风系统和排污系统,同时水源充足,以供及时被利用。鉴于人类的健康,养殖厂可以适当远离居民区,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注意排风系统和排污系统的构造细节,切实做到动物环境的科学性和舒适性。

3.2动物管理措施

在动物养殖中,动物的管理工作,对于动物疾病的防控也起到极重要的作用。对于饲养的多个环节都要严格进行检查,如动物饲料、饮水、及消毒问题等,由此来确保动物疾病的防控和人类的健康。同时,要注重技术人员对于动物的作用,注重动物的实际生长环境和消毒性工作,确保动物养殖区合的空气流通和水源的充足,确保合理的污物处理系统,保证养殖动物有个干净的生长环境,减少引发动物疾病的发生源。同时,对于养殖的动物幼苗进行合理的选择,确保养殖动物的健康性。

3.3动物疾病发防疫性工作

动物养殖过程中,对于动物的防疫性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对于新引进的工作做好分离性工作,确保在混养过程中,不会出现健康性问题。同时,对于饲养的环境,要定期做好消毒性工作,做好动物疫苗的防疫工作,一旦遇到流行性动物疾病的时候,要及时的进行消毒和检验工作,以保证整个养殖群的健康。

3.4对于动物疫情的防控

在养殖过程中,如一旦遇到动物病情已经发生,就需要及时采取合理的防治手段来进行处理。对于整个养殖群中出现问题的动物体进行及时的隔离性工作,避免疾病的大范围传播。此外,对于养殖的动物可以适当的加以药物的注射,以提高其自身的免疫能力。同时,对于动物的管理过程,及时的做好合理的记录,以供参考和使用。对于动物的用药要注意合理性和规范性,以使得养殖场最有效的控制动物疾病的发生,最大程度的降低养殖场的损失,使得养殖户的利益得到强有力的保障。

动物疾病篇4

国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号召以后,各级政府为了发

展农村经济,加大了畜牧养殖投入力度,畜禽饲养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迅速提升,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在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的进程中,各级动物防疫部门倾力设防功不可没,以防为主的防疫工作得到了落实。然而本人认为,落实以防为主,还应兼顾以治为辅。近些年将防治工作推向市场后,畜禽治疗工作在很多农村出现了断档现象,就本辖区内畜禽治疗情况看,农村专业兽医较少,畜禽生病治疗很多时候只能依靠各兽医商店咨询后自行治疗,给饲养户畜禽疾病治疗带来了诸多不便。

目前看,动物防病治病的专业技术人员大部分都集中在各级防疫部门,而专业防疫部门又没有治疗机构,为了解决防治工作难题,为农村畜禽养殖业户提供医疗方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仅供大家参考。

一、系统培训村级防疫员,提高他们的防治技能,改善目前防治脱节难题。村级防疫员队伍建设已在我省广大农村普遍配备,但是他们的主要职能目前仍以防疫工作为主,如果政府职能部门下功夫对他们加以系统培训,在施以系统理论培训的基础上,发挥部门兽医技术骨干的优势,以传帮带的形式,在实践中进行指导,提高他们的施治能力。是解决防治脱节问题的好办法。

动物疾病篇5

[关键词]畜牧养殖;动物疾病;防范措施

养殖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成为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1]。但是,由于养殖业作为一项高风险的行业,其极易受到外界环境以及自身的原因的影响,使得动物引发各种疾病,养殖户如果不能及时的发现并采取措施进行防范,可能会造成动物大量死亡,将会直接影响到养殖户的收入。因此,养殖户要加强对动物疾病的了解,提前做好疾病预防措施,保证动物的健康生长,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

1动物常见疾病

在养殖过程中,动物常见病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普通疾病、传染性疾病以及寄生虫病。

1.1寄生虫病

寄生虫病是畜牧养殖中动物常见的疾病,蠕虫、原虫以及节肢动物等是动物身上常见的寄生虫[2]。寄生虫顾名思义就是寄生在动物身上的虫类,其主要是通过动物身体获得所需的营养物质,蠕虫和原虫主要是寄生在动物体内,通过吸取动物体内的物质而生存,节肢动物与蠕虫与原虫不同,它主要是寄生在动物体外。寄生虫病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染。

1.2传染病

传染病最为畜牧养殖中对动物产生危害最大的疾病,传染疾病一旦传播开就会难以控制,传染性疾病有多种传染方式,该类疾病不仅可以通过动物接触进行传染,还可以通过空气以及水源进行传播。造成传染性疾病传染的主要是以微生物为病原,能够进行传染的微生物病源主要是细菌、真菌以及病毒等,动物传染发病前期通常会有一个潜伏期,在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动物的传染病会突然暴发,可能会出现大面积的传染,将会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1.3普通疾病

在动物饲养的过程中,动物会和人类一样都会出现不同的疾病,这些普通的疾病通过可以分为内科、外科以及产科等,其中产科疾病最为复杂,同时也是发病率最高的疾病,所谓的产科疾病是指从动物受精到产仔期间所发生的疾病,外科疾病包括蹄病与外伤等。

2病因分析

2.1自然环境原因

环境因素主要是指动物生长的周围环境,周围环境出现变化可能造成动物出现疾病,动物是一个比较敏感的种群,周围环境一旦出现变化,动物就可准确地感知[3]。当生长的环境出现变化时,一些适应能力低的动物可能会出现新陈代谢紊乱,造成健康失衡,诱发不同种类的疾病,环境因素往往是造成动物出现疾病的主要因素。

2.2人为因素

人为原因造成动物产生疾病的因素较多,常见的有饲养基地设施不完善、日常管理不当以及给药不科学等,以上原因都可能引发动物疾病。在对动物进行疾病预防或者治疗时,由于饲养人员没有进行合理用药,可能使得药物效力降低、毒性加大,极易可能出现药物中毒现象。养殖基地选址不科学,相应的配套设施不完善,可能造成饲养环境不卫生,使得饲养场所的空气受到污染,极可能引发呼吸道疾病。同时,由于养殖户的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不高,对饲养场所消毒认识不足,无法从根本上杀死病毒,增加动物的感染疾病的概率。

3防控措施

3.1养殖场所

在对动物进行饲养的过程中,要加强养殖场所的建设,满足动物的生存空间是保证其生长的根本。饲养人员要合理设置饲养场所,才可以有效地降低疾病的发生率。饲养场所要选在地势高、通风的地方,为动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饲养管理人员要保持养殖场清洁卫生,采取严格的消毒措施,定期对其进行全面的消毒。

3.2及时有效的做好疾病预防工作

动物疾病的发生都具有季节性,为了预防疾病的发生,饲养人员要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比如,春秋季节天气变化较大,动物流感暴发的高峰期,饲养管理人员需要提前做好预防工作,提前对动物进行疫苗注射,以往流感疾病的暴发[4]。另外,还要加强对疾病的检测,注重动物的病种,防止出现遗漏现象,提高疾病预防的准确性。

3.3强化饲料管理

为了提高动物自身的免疫力,饲养人员需要注重对饲料管理,动物饲养是提高动物抵抗力的重要环节。所以,饲养人员要选择合理的饲料对动物进行饲养,促进动物的生长与发育,加强饲料的监督管理工作,严格按照饲料安全标准执行,确保饲料的安全可靠,针对一些缺乏营养的动物,需要重点对其进行饲养,保证其能够获取合理的营养需要。

3.4提高防护技术

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动物疾病也随之出现变化,比如出现新型的传染病毒以及新的饲养方法等问题,为了使用现代畜牧养殖的需要,不断加强对动物饲养人员的培养,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以便可以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4结语

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使得动物的疾病越来越复杂,为了控制疾病的传播,不仅要对进行药物治疗,还要提前进行有效的预防措施,提高动物的成活率,保证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作者:毕淑珍 王杭花 毕广敏 单位:遂昌县农业局 永康市畜牧兽医局 临海市畜牧兽医局

参考文献

[1]美荣.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发病因素及防治策略[J].北京农业,2016,(2):136-137.

[2]罗遵荣.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控防措施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6,(8):271.

动物疾病篇6

一、引发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原因

(一)环境影响。畜牧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最容易忽略但是也是引发动物疾病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养殖环境,养殖基地是动物养殖过程中的主要生长场所,动物也是一个生命活体,容易受环境影响,它们也会生病,会被感染,甚至说也会因为疾病而死亡,所以,生长环境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动物的生长机能。动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通过和所处环境发生能量交换才能够确保机体能量平衡,同时,动物的机体代谢也会受能量交换的所处环境的影响,这也就是畜牧养殖动物为什么会受环境影响而引发疾病的原因之一,因此,动物疾病控制部门以及畜牧养殖户应该重点改善不利于动物生长的恶劣环境。(二)人为影响。动物疾病的引发很大程度上也受人为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是养殖人员在对药物属性不了解的情况下对畜牧动物滥用药物,没有针对性的错误用药或者用药比例不对进而影响动物的身体健康,甚至会导致动物因此出现死亡或者中毒现象。另一方面是养殖人员认为动物的养殖是一项非常简单的工作,所以没有意识到养殖技术和养殖配套设施对于畜牧养殖的重要性,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没有为动物构建一个科学健康的养殖环境,空气、水甚至是饲料得不到安全保障,致使动物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容易因各种病菌而引发呼吸道或者胃肠道的疾病。(三)饲喂影响。畜牧养殖的动物有时候会因为养殖人员对其饲喂不当而产生疾病。一方面是养殖人员还不够了解该如何对动物进行饲喂,对于饲喂方法、饲喂时间以及饲喂频率等方面都不甚了解,时常会出现既不科学也不合理的盲目饲喂,动物在这样的饲喂下生长发育和身体机能得不到合理满足,其免疫力也会在这样紊乱失衡的身体机能下越发下降。另一方面,饲养人员也没有根据动物的生长需求对饲料进行选择,这样不仅会不适应动物的特性和习性,还会极大地影响动物的身体机能,使其被疾病感染。

二、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防治措施

(一)养殖场布局要合理。为了确保动物能够得以健康的生长,需要为其提供一个地势、通风、排水等各方面都利于其生长的养殖环境,从而对动物的舒适性以及健康安全提供保障。除此之外,虽然说动物生长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保障,但是居民的生活也需要有良好的环境,所以,在畜牧养殖选址的时候需要考虑动物排便对居民生活环境的污染,并在不对居民生活环境造成影响的地方建设养殖场。(二)加强动物饲养管理。动物的生长离不开饲料的喂养,而配置和管理饲料是养殖动物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一方面,日常的饲料喂养直接影响着动物的生长健康,另一方面,科学合理的饲料喂养能够有效降低动物的疾病发生率。因此,为了确保动物能够健康成长,养殖人员需要加强对动物饲料的管理,不仅要合理地对不同阶段、不同种类的动物有针对性地配置饲料,还要定期对饲料进行检测和消毒,以使饲料的质量和安全得到保障,更好地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另外,工作人员的素质也直接影响工作质量,只有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责任意识和工作素质,才能够对养殖环境做到科学清理,并对养殖废物进行高效利用,使环保和清洁两方面都能得以保证。(三)定期对动物进行安全检疫。为了能够及时发现畜牧养殖动物的发病情况并针对性地提前对其进行防治,定期对动物进行安全检疫是非常必要的一个环节。一方面,可以针对性地对及时发现的动物疾病进行治疗,避免其疾病大规模扩散影响其他动物甚至是人类的生命健康,另一方面,定期的检疫行为可以通过疫苗的注射来使动物的免疫力得以提高,从而不易受疾病及病菌感染。

三、结束语

因为畜牧养殖是我国总体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应该更加关注畜牧养殖动物的健康,从根源上对影响动物健康的因素实施预防措施,进而提高养殖动物的免疫力,降低动物疾病的发生率。虽然说动物发生疾病的不可预测性使疾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困难重重,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但是只要养殖人员能够科学合理地开展饲养行为,那么就能够及时地发现动物疾病的发生情况,促使养殖的效益得到保障。

作者:侯晓霞 单位:甘肃省康县寺台乡畜牧兽医站

参考文献:

动物疾病篇7

[关键词] 反刍动物 前胃疾病 预防 治疗

[中图分类号] S858.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6-0239-01

1 引言

反刍指在进食一段时间后,将胃中半消化的食物再次返回到嘴中咀嚼的现象,而反刍动物就是存在反刍现象的动物,这些动物以草为食,为了对 植物纤维进行更好的消化,进化出了适合反刍的四个胃,其中瘤胃,网胃,瓣胃均属于前胃。而在养殖过程中,如果饲养管理不当,喂食过多或者出现误食现象,就可能引发前胃疾病,其不仅会影响动物的反刍,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死亡,需要切实做好相应的防治工作。反刍动物的前胃疾病,主要包括了前胃弛缓、瘤胃积食、瘤胃臌气以及瓣胃阻塞等,这里结合贵州省印江县农牧科技局畜牧产业发展中心饲草饲料工作站的工作经验,对反刍动物前胃疾病的防治进行简要分析和研究。

2 反刍动物前胃疾病的防治

2.1 前胃弛缓

前胃弛缓发病的原因包括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前胃弛缓主要是饲养管理不当造成的,如长期饲喂难以消化的饲料,或者没有经过清理,含有石子、泥沙等异物的草料,使得家畜的前胃长期受刺激,影响瘤胃兴奋性,或者存在过劳、运动不足、缺乏光照的情况,导致家畜的神经反应性降低,消化道处于弛缓状态。继发性前胃弛缓存在于其它前胃疾病以及一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过程中。

发病时,病畜食欲减退,反刍减少,如果治疗不当,会转为慢性,导致网胃和瓣胃蠕动减缓,排粪迟滞且粪便干燥发黑,表面存在黏液。

对于这种病症的治疗,主要是针对胃肠机能的调整,可以皮下注入盐酸毛果芸香碱0.05~0.15g,或者采用酵母、大蒜酊等健胃药。同时必须加强和改善饲养管理,对饲料进行合理调配,避免过度使役[1]。

2.2 瘤胃积食

瘤胃积食主要是反刍动物饥饿后暴食,或者饲料适口性强所导致的,在瘤胃中滞留了过量的食物,从而导致其肠胃技能紊乱。一般情况下瘤胃积食的发病原因,是因为采食过量,或者食用了容易膨胀的干料,也可能是食用的饲料难以消化。不仅如此,如果牲畜过度劳累,缺乏锻炼,或者消化机能不好,突然更改饲料等,都可能诱发瘤胃积食病症。

发病时,病畜会出现食欲不振、反刍减少的现象,腹围明显增大,从外部触碰,瘤胃胀大且坚实,叩击存在有浊音。排出的粪便量少、干硬,而且带有黏液,或者排出褐色恶臭的稀粪。发病后期,由于胃内分解产生的有毒物质的影响,病畜会出现四肢颤抖,步态不稳的情况,严重的会出现倒卧、昏迷,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可能会由于窒息或者心脏衰竭死亡。

针对瘤胃积食的治疗,一般是利用1000-1500mL植物油混合石蜡油,通过内服的方式,帮助病畜排出瘤胃内的食物,制酵强化其消化能力。同时,需要提高其瘤胃的兴奋性,激发肠胃蠕动。可以利用酒石酸锑钾,根据不同的病畜,把握用量,牛每日三次,每次2-4g,加水灌服;羊则应该减少到每日0.2-0.4g。如果积食严重,也可以通过手术进行治疗。对于瘤胃积食的预防,主要是必须正确饲养,合理使役,避免家畜过食、过劳或者运动不足,同时,需要合理搭配饲料,避免长期喂食干料或者突然更改饲料的情况[2]。

2.3 瘤胃臌气

这种病症可以分为原发性、泡沫性和非泡沫性三种,其中,原发性瘤胃臌气一般是反刍动物食用了大量容易发酵的饲料,如新鲜的豆科牧草、种子,作物幼苗以及含有雨水和露水的青草等,或者由于管理不当,误食一些腐败变质的饲草,以及品质不良的青贮料,又或者对可能麻痹瘤胃的毒草等;泡沫性瘤胃臌气则是由于采食了大量富含蛋白质、果胶等物质的豆科牧草;非泡沫性瘤胃臌气多是采食了堆积发热的青草、霉败饲草或者雨淋霜冻后的饲料等。

在发病时,动物会出现腹围增大,频频嗳气的情况,难以平静下来,反刍和嗳气完全停止,呼吸困难,以听诊器诊断,会发现其瘤胃蠕动速度减缓甚至停止,叩击能听到鼓音。发病后期病畜会全身冷汗,张口呼吸,卧地不起,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则会很快死亡。

对于急性病症,需要进行瘤胃穿刺手术,排气减压,同时搭配石灰水、福尔马林、人工盐等进行药物治疗,通过制酵剂和止泻药的搭配使用,迅速恢复前胃功能。对于养殖户而言,应该避免大量喂食容易发酵的饲料,如果需要由舍饲转为放牧,需要首先喂食一些干草,并对草场进行整理,清除容易引发瘤胃臌气的草料。对于出现霉败的饲草以及品质不良的青贮饲料,应该及时清理,避免出现误食的情况。

2.4 瓣胃阻塞

瓣胃阻塞同样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疾病主要是由于喂食一些难以消化的粗硬植物,如树梢、蔓藤、茅草等,或者长期喂食粉料,继发性疾病则多是由前胃弛缓、皱胃溃疡等引发。

发病初期,会出现前胃弛缓的症状,而当小叶压迫性坏死后,瓣胃阻塞的症状就会出现,病畜鼻镜干燥、龟裂,进行性消化紊乱,会大量饮水。严重时出现排便障碍,粪便难以排出或者成珠粒状,内中含有没有消化的植物纤维。

应该及时对病畜胃肠道积聚物进行排出,利用制酵药、健胃药强化其肠胃蠕动,对瓣胃内容物进行软化,促进其自然排出[3]。

3 结语

前胃疾病是反刍动物养殖中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其可能会造成家畜的死亡,应该得到养殖户的重视,了解前胃疾病的发病原因,做好相应的防治工作,实现对于反刍动物前胃疾病的有效控制,保证自身的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张陈军.反刍家畜前胃疾病的防治[J].中国畜禽种业,2014,(8):66.

动物疾病篇8

关键词:动物疾病诊治;兽医;病理诊断技术

中图分类号:S8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230087

引 言

兽医病理诊断是专门对患有疾病的动物进行诊断、控制及治疗的技术。在检查动物致病或死亡原因的过程中,根据动物疾病的组织变化,进行相关的诊断和判定。兽医病理诊断技术由于不用在检验动物尸体和检查动物疾病组织的过程中,不需要携带仪器、设备和检验的工具,而且实用性强,因此在现代诊断动物疾病中,使用的范围也非常的广泛。兽医要提高自身的诊断技术水平,在检验动物尸体及治疗动物疾病的过程中,养成总结经验的良好习惯,兽医具备较高的病理诊断技术,在治疗动物疾病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兽医病理诊断技术在判定动物疾病中的应用

过去人们在治疗、诊断及控制动物疾病的过程中,没有先进的检测仪器和治疗设备,所以在判断动物疾病类型及病理结构中总会出现误断的情况。目前对于猫、狗、鸡、鸟等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在进行血清检查、抗体检测、PCR检测时,都有关于这些动物的全面病理结构和常见疾病类型资料[1]。兽医病理诊断是根据动物体征的病变情况所做出的经验诊断,从而进行进一步的治疗诊断。兽医病理诊断技术与设备仪器在成本上相比要低出很多,兽医需要具备足够的医疗理论经验。当鸡得了霍乱时,鸡冠的颜色会渐渐的变成黑色,主要的表现的症状为有鼻涕流出、不进食、走路不稳,兽医可以在鸡患有的疾病特征上,引用自身的经验,对鸡的疾病类型进行判断。

2 病理诊断技术在解剖技术中的应用

兽医病理诊断技术最早是由古时候对动物及人体的解剖技术发展而来的专业技术。其在传染疾病的过程中,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动物的病情能够得到明显的改善。解剖技术的实践应用,至今都没有完全的开展[2]。在检查患有传染性疾病的动物时,如果没有及时的对这种疾病进行病理的划分,兽医便不能进行实际的治疗,这也等于让患有传染性疾病的动物更接近死亡了。在对动物尸体进行解剖前,要对动物的死因有一定的了解,不是所有的病死的动物都采用的解剖方法,有一些动物的尸体对于环境及空气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兽医在对动物尸体进行解剖或处理的过程中,要先判断出动物致病死的病原体,根据病理诊断技术分析其病原体的危害,减少对环境带来的危害。

3 兽医诊断技术可以快速的分析动物致病或病死的主要原因

目前兽医检测仪器所使用的范围较小,在检测动物的疾病过程中,实验运用的次数与时间都非常的少,尤其是在检测以下非传染性的动物疾病中,检测仪器和实验一般不会应用上[3]。兽医检测仪器和实验室在检测时都需要依赖一定的药物,但由于对动物所设的疫苗与检测药物会产生一定冲突,而导致疫苗的作用不能完全的挥发出来,最终影响动物的康复时间,严重的甚至会引起动物死亡。实验与检测仪器在对患有传染性疾病动物进行检测,较难发现其体内的致病原体,而需要运用兽医诊断技术对动物的表现症状进行详细的分析,唯有这样才能确保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当动物在发病后,要准确且快速的判断动物患有的疾病类型和病理结构,可以对动物的体征进行详细的观察和分析。要注意在使用检验仪器的过程,对于已经死亡或产生疾病的动物,应该先将非致病的病原体区分出来。例如在检验患有疾病的鸡的过程中,会发现其体内含有大量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和大肠杆菌及鸡艾美耳球虫等多种对鸡身体有维护的病原体,要从这些病原体中判定出哪种是致病的主要原因,可以根据养殖户所提供的一些信息中进行分析,会发现鸡在临死前都会出现羽毛发乱、常闭眼打盹、翅膀下垂及怕冷的症状,从这些症状中,说要就可以判定,病鸡死亡的真正原因是由鸡艾美耳球虫引起的鸡球虫病。从这个病例分析中,可以发现兽医病理诊断可以有效的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因此兽医在实践的过程中不要过多的依赖于实验和仪器。

4 结 语

兽医病理诊断技术在控制、诊断、检查及治疗动物疾病的过程中都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不仅能够快速的找到动物患病及病死的真正原因,还为控制传染性疾病的动物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在现代宠物及养殖户中都有重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伟,江志强,刘斌等.浅议兽医病理诊断技术在动物疾病诊治中的作用[J].农业与技术,2010(51):29-34.

动物疾病篇9

关键词: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病因;控防

畜牧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的日常生活可以说已经离不开畜牧养殖业所生产出来的各种产品,这就要求养殖场必须要对动物疾病的疫情加以防控,避免动物生病或者死亡,减少畜牧养殖业的生产损失,甚至更应该避免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命安全。

1畜牧养殖业开展动物疾病防控的现实意义

畜牧养殖业是一种与我们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人们需要从畜牧养殖业饲养动物身上获得想要的毛发,肉质或其他畜牧产品,从畜牧产品的食用角度来看,如果人类食用了患有疾病的动物,不仅在口感上感受不到美味,更重要的会影响到人类的身体健康,更可怕的是会造成人类的食物中毒,严重的话会中毒身亡,这也是必须要加强对畜牧养殖动物进行疾病控防的原因和现实意义所在,不仅如此,做好对动物疾病的控防管理,还可以大幅提升畜牧养殖动物的生产产量,减少养殖动物的死亡概率,进而提高养殖中心的经济生产效益,促进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不断扩大产业发展规模,满足社会对畜牧养殖动物产品的需求,从国计民生的角度来看,还可以保证社会的稳定发展,由此可见,做好对养殖动物的疾病防控工作是一件多么具有深远意义的事情[1]。

2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发病原因

2.1传染病

在畜牧养殖场生产中,造成养殖动物出现疾病的发病原因有很多,其中一点很重要的发病原因就是动物传染病,这是因为,动物传播途径非常广,通过空气传播和液体传播等方式,使得动物种群的身体免疫力下降,当遭受到微生物细菌病原体侵蚀以后,将会导致动物大量地陆续死亡,而且传染类疾病的控防难度非常大,致死率非常高。一般情况下,我们还会针对动物种类的不同,对动物传染病进行分类,特别是要针对比较常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像是口蹄疫、狂犬病、炭疽以及巴氏杆菌病等要多加注意[2]。

2.2寄生虫病

除了动物传染病危害着畜牧养殖场中动物的健康成长以外,动物的寄生虫病也会影响着动物的健康状态,在动物养殖过程中,比较常见的动物寄生虫病主要有蠕虫病,原虫病,还有节肢类虫子寄生在动物体内而出现的动物疾病,这是因为,当寄生虫寄生在动物身上时,无论是寄生在动物的表皮,还是寄生到动物的身体里,都会吸收动物的营养,这样就会引发动物的营养不良,对于成长期的动物而言,寄生虫病会导致动物食欲不振,身体状态差,并且严重影响着动物的发育速度,时间长了,寄生虫病还会引发动物出现其他类型的疾病。

2.3人为饲养方式不当

事实上,人类在对动物进行畜牧饲养时,饲养方式的操作不当,也会造成动物疾病的出现,比如说饲养员在对动物进行用药时,由于饲养员自身专业水平的不足,没能很好地了解动物用药的药学原理,这样在对动物进行用药的时候,有的药物的毒性太大,动物根本就承受不了,进而造成了动物中毒问题的出现,甚至会让动物在用药后死亡。另外,许多畜牧养殖场当中的内部管理水平都是非常差的,缺乏更多专业化的畜牧业养殖人才,在很多偏远地区的畜牧场中,生产技术落后,养殖场建设资金短缺,甚至存在着严重的饲养管理人员数量不足问题,很多人为性的工作失误大量出现[3]。

2.4生长环境原因

对于畜牧养殖场中的动物来说,养殖场中它们的成长环境也很重要,比如说有一些养殖场所在地理位置自然空气状况并不是很好,这会滋生出大量的动物致病细菌,而有的养殖场在建设的过程中,没有设计好良好场内动物屋舍的通风系统和排气系统,更重要的是动物排泄物的处理水平差,各种细菌病原体大量传播,进而引起动物的大量死亡,这是因为在动物的生长过程中,不良的环境会使动物身体的内部状态发生改变,无法从周围环境中获取所需要的营养能量,从而影响到动物的营养代谢机能,这些很多在恶劣的自然环境状态下,动物发育不好的原因所在。

3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控防对策

3.1健全动物疾病的控防检疫体系

为了能够进一步加强对畜牧养殖场中动物们的疾病防控,我国畜牧业养殖中心的动物疾病控防检疫系统一定要不断进行健全调整,对于动物在成长中有可能会出现的一些疾病,可以通过实施检疫控防措施的方式,每天都要对动物所居住的屋舍进行卫生打扫和空间消毒,特别是针对那些刚刚引进到养殖场内的动物,必须要先经过检疫消毒,确定动物生长状态健康以后,才能够将它们和其他动物放在一起,在畜牧养殖场生产中,疾病检疫防控人员一定要定期对动物注射疫苗,尤其是在春秋动物传染疾病多发季节里,要注意动物的饮食和健康状况,加强日常检疫的力度,如果有的动物已经出现了病情症状,那么必须要对发病动物进行隔离,对已经死亡了的动物要马上处理掉[4]。

3.2提高养殖场建设的资金投入

其次,为了能够给动物提供更好良好、舒适的生活环境,还是要从提高对畜牧养殖场建设的资金投入角度说起,也就是说,从动物屋舍的居住环境,再到畜牧养殖场中饲养设施、工具的先进性,都需要对畜牧养殖场建设项目投入大量的金钱来完成,购买质量更好的消毒药水,才能够有效地避免微生物致病细菌在养殖场内传播,同时也要提高动物屋舍的通风能力和排泄物处理能力,最好是将畜牧养殖场建设在郊区,远离城市的生活污染,在养殖场所在地的水源也要充足[5]。

3.3提高动物饲养过程的管理水平

畜牧养殖场在对动物进行科学饲养时,需要更有针对性地提高对动物饲养的疾病防控管理水平,比如说要确保动物喂养饲料的是干净的、健康的,注重对动物饮食喂养的营养搭配,对于不同成长阶段的动物,所需要的营养也是不同的,从动物营养学的角度来看,提高动物饲料中的营养性,可以很好地提升动物身体的免疫能力,让它们可以有一个更加强壮的体质抵抗各种疾病的入侵。因而,在畜牧养殖场中,需要尽量地减少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进一步健全畜牧养殖场中的疾病防控管理体制,把一切可能出现的疾病因素扼杀在萌芽之中。

3.4加强动物疾病的疫情控防力度

从畜牧养殖业发展的长远性角度来看,还是要针对动物疾病疫情去做好相应的防范工作,控制好动物疾病的致病源头,如果已经出现了疾病疫情,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疾病处理措施,将已经发病或是死亡的动物进行处理,并将动物的疾病情况马上上报给市卫生局以及相应监管部门,提高全市动物疾病疫情的控防意识和力度,避免出现更为严重的动物疫情。

4结论

综上所述,为了在今后动物畜牧养殖生产中,更好地提升畜牧业的发展水平,需要针对动物疾病做好充分的控防工作,健全动物检疫体系,提高对养殖场的建设投入,从而更好地提升动物饲养水平,应加大对动物疾病疫情控防管理力度,促进我国动物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李翠鸾 单位:龙泉市西街街道农业综合服务站

参考文献

[1]崔丽柯.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控防对策[J].南方农业,2016,(27):128+130.

[2]朱洪琼.探析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控防对策[J].甘肃畜牧兽医,2016,(13):31+34.

[3]薛曙光.探析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控防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5,(14):177.

动物疾病篇10

关键词:畜牧养殖业;动物疾病;病因;防控措施

1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

1.1生长环境

畜牧养殖进程中,因为动物活动范围存在不固定性这一特征,所以一旦多变的环境中存在不利于动物机体正常新陈代谢的因素之时,就会打破动物正常的生长模式,也就是说动物机体内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的正常性受到干扰,机体内环境的失衡是其生理学特征,但是其以病理学特征表现出来。以上便是动物疾病产生的基本流程。据相关统计资料记载,每年因环境因素造成畜牧养殖动物死亡的数目在全部疾病中所占份额是极为庞大的,因此,环境因素被认为是引起畜牧养殖动物疾病主要原因。

1.2相关配套设施不够完善

纵观目前国内国畜牧养殖发展实况,很多养殖户过度的追求经济效益,而在养殖场地选址、规模构建、有关配套设施建设方面缺乏完善性。例如在养殖场地选择之前没有亲临现场进行考察就建场,这在某种程度上加大周围环境恶化的可能性,此外因为养殖场建设之前考察工作不到位,可能由于养殖条件缺乏优质性,助长了某些细菌生长的势头,加大了动物患病的几率。

1.3人为因素的影响

由人为因素使动物染病的现象是屡见不鲜。例如:因为养殖者对药物知识掌握缺乏全面性,对不同药物作用机理与不良反应没有一个透彻的认识,因此在配药调剂环节上科学性严重缺乏,使药物副作用产生从而使动物患病,此时动物出现呕吐不止等中毒现象,甚至因救治无效而死亡。再者,多数养殖户没有给予养殖技术以及与养殖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一定的重视程度,没有认识到动物养殖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事项,因此在环境与设施建设等方面均没有做到科学规划,恶劣的环境加大了动物呼吸道、胃肠道等疾病出现的概率。

2防控措施

2.1做好动物的疾病检疫工作

基于畜牧养殖进程中动物有很大几率产生寄生虫疾病、传染性疾病这一实况,编制并实施与之相对应的防疫检验体制,所取得的预防成绩是极为可观的。动物疾病检疫工作的落实,具体在以下几方面有所体现:一是对于近期采购的动物,要对其皮毛进行整体性消毒与梳理,前期阶段对其施以单独饲养的对策,在确保其不携带病菌与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7.2.025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病因及控防措施分析高玺涛,周霞(石家庄市藁城区农林畜牧局畜牧工作总站,河北藁城052160)摘要:本文对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以及防控措施进行分析,对动物生长环境、配套设施、人为等多样化原因的危害进行探究,继而提出做好动物疾病检疫工作、饲养与管理工作等建议。关键词:畜牧养殖业;动物疾病;病因;防控措施中图分类号:S85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6-3637(2017)02-0031-01疾病以后,才进行群养;二是定期对动物注射疫苗,其宗旨在于强化其对多变气候环境的适应能力;三是在某一疾病频发时期,提前做好病源传播预防工作,凡是进入养殖区域内的人员务必要经过检验与消毒杀菌程序;四是一旦发现染上疾病的动物,对其施以隔离工作应该带有时效性,对于病亡的动物,尸体残留的有害细菌务必彻底的清除掉,同时落实相关的防疫工作,实现构建优质型养殖环境这一目标。

2.2加强对动物的饲养和管理

在对动物喂养的过程中,养殖户应树立“预防为主、防治合一”理念,对养殖场内饲养槽与外部活动空间进行全面杀菌消毒,贯彻落管理规范,对次氯酸钠溶剂、生石灰、福尔马林等消毒剂科学选择,在剂量调制上应该做到谨慎,禁止使用可能不利于动物健康成长的、能够在其体内残留的消毒药剂,这也是对养殖场管理者人身安全性的维护。

2.3物疫情发生后的控防措施

一旦养殖户发现动物疫情已出现并有蔓延的趋势,就应该立即对其施疫情治理对策。首先,养殖户要具有长远性眼光,以协助畜牧养殖业实现战略性目标为基准,增强对养殖场防疫的工作力度,认真落实养殖场地消毒工作,对于感染疾病的动物务必做好隔离工作,从而降低疫情传播范围拓展的概率。当然对养殖动物注射相关药物也是对疫情有效防治的举措,以实现增强动物的免疫力的目标。此外管理者应该将动物疫情治理全程详细的记录下来,以为日后某一疫情的治理工作提供参照材料。参照有关规范依据依规对动物进行科学给药,从而确保药效,尽可能的使养殖户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害。当然,对于疫情的防治对策是多样化的,例如:对于肉牛的毛滴虫病,可以应用人工受精的防治措施,对受精器械进行严格消毒杀菌是必要的工序,同时定期对毛滴虫检查。

3结束语

畜牧养殖动物疾病发生的原因是多样化的,其应该得到养殖户的高度重视,做好对动物以及养殖环境消毒工作,对动物生长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发现疾病,并对其进行有效防治。

作者:高玺涛 周霞 单位:石家庄市藁城区农林畜牧局畜牧工作总站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