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关系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7 15:56:55

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范文篇1

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生活中的一个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不但是开展学校工作的主要心理背景,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而且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最直接的途径。对教学活动以及素质教育的展开都有重大影响。师生关系作为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成长氛围的构成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

一、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约弗夫(S.L.YOVEFF,1972)对28所学校中的1672名地球学专业的学生和43名教师做了调查。他发现,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存在正比的关系。其中教师对学生的热情关怀是学生对学科形成积极态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对学生热情关怀,会使学生获得了学习的自信心,而这正是学生坚持学习、热爱学习所必须的。正如一些学生所说的,"是因为这显示了教师对你的真正关心,只要感受到这一点,就能使你自己想学习"。

师生关系影响学生学习的另一个作用方面是,师生关系本身就营造了一种课堂气氛,而课堂气氛本身是影响学习的。师生关系不良,课堂气氛容易紧张、死板,使得学生如坐针毡,惶恐不安或默然。而师生关系良好,课堂气氛温馨和谐,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思维活跃。快乐的情境是学生喜欢的、趋向的,而在不好的课堂气氛下,学生会不自觉的想要逃避。经过一段时间,这种情感也会泛化到学业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对学生性格发展的影响。

师生关系是学生生活环境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提供满足。在基本需要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学生会形成一些好的性格品质,如信任、宽容、善良、同情、友爱、尊重他人、自尊、自信等等。在这个基础上,学生的性格会升化到一个更高的阶段,如助人为乐、追求成就、贡献社会、有远大理想等等。

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仅能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同时也是向学生提供了一种人际关系的榜样。在充满爱的师生关系影响下,学生会把这种爱在自己身上扩展出来,形成爱他人、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等等好的心理品质。可见师生关系对学生性格的影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奥马特拉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性格进行比较研究,他列出22项性格特征,对100名教师和他们所教的学生的性格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教师和学生的性格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有一些特征还很相近:(表一)

三、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我国医学心理学家丁瓒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他们特别重视与教师的关系,甚至超过父母的关系,因此,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被教师接纳和信任,他们享受到师爱的温暖,感到自己的价值;学生得到教师的支持、体谅和鼓励,他们体会友谊,充满力量,感到自信;学生与教师的真诚相处和进行智慧和感情的交流,他们就会相信人世间的真诚和美好。从而喜欢集体生活,喜欢社会生活,从而对人生充满希望。

这种愉快、安定、轻松的环境会培养出学生的各种优良品质,如善良、乐观、积极、进取、自尊、自信、合作、耐挫折等等,随之使学生在学校与教师的关系中逐渐发展起健康的个性。

由此可见,师生关系对教育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重视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运用这种人类社会特有的人际关系做好教与学的工作。怎样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其实很简单,就是要求教师把自己无私的爱融入到工作中,融入到师生关系中。

当前的教育应把工作重点放在创造教育上,而创造教育的重点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给学生营造出一种能够发挥他们积极主动性的环境和氛围,使他们对学习过程、学习目的感兴趣。当教师把自己的爱融入到和学生的关系中,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时,教师就会发现自己找到了一条进行创造教育的捷径。

但是有一个事实摆在我们面前,在当前的学校教育活动中,不少学生对自己的老师持不满意的态度。例如《中国教育报》在1999年9月连续3版刊登了对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调查,结果如下:(表二)

从上表中不难看出,师生关系不好的成分还占很大的比重,这就给我们的工作提出了一个问题,怎样形成一种正确、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工作中发挥良好的师生关系的作用?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在观念上有所转变。

从我国的蒙学教育开始,教师与学生的位置关系就是不平等的。"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种观念经历了几千年的传播,无形中在教师和学生的心目中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对教师敬而远之,不敢和教师进行心灵与心灵的沟通,同时我们教师也很难放下架子,与学生进行沟通。这样导致了在师生关系中形成了一堵厚厚的墙。

由于我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这就要求我们要首先改变这种观念,放下教师的架子,主动去接近学生,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当前的学生知识面广,心理成熟早,教师还靠以前那种特有的权威是不可能与学生建立起这种新型的关系的,所以教师要首先放下架子,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在他们面前。教师可以试着走进学生的学习中,走进学生的生活中。先做他们的忠实听众,再慢慢的对他们加以辅导和指引,使学生对你不再感到陌生,从而开始接近你、信任你,与你建立起一种友谊。之后再对学生进行教育,使这种友谊转变为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明确自己的任务。做一个好教师。

陶行之1931年4月在《师范生》创刊号上发表过一篇文章,名字叫"新唐僧""老孙,老孙,校长召你来,当个师范生。西天保谁去取经?小朋友是你的唐僧!"教师的职业就是带领学生取到"真经",那么,就应该有不怕困难,关心学生、热爱学生的精神。在教学活动中,最令教师头疼的是落后生,怎么样帮助落后生,使之学业有成,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首先,要一视同仁,不能有任何感情色彩。主动接近落后生,帮助他们一起分析原因,找出结果。多给他们一些爱心,多帮助他们,和他们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其次,要运用得当的方法来进行教育。可以多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和进步,哪怕是一点点进步,都要及时给予鼓励。这样,他们就会很高兴,自然会萌发向上之心。这不但是一种教学经验,而且更是一种教学艺术。教师应当更多的关心学生,而不是如何的惩罚学生,"严师"并不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训斥。再次,要注意抓反复,反复抓。当然这要求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劳动,但是,通过这些劳动,你会得到落后生的认可,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领路人,带着他们取到自己的"真经"。

三、要具有服务精神。

"风来了,雨来了,老师捧着一颗心来了!"要想成为学生的朋友,与之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还应该具有服务精神。这并不是要把学生当成"上帝",而是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多方面的知识、多方面的服务。当代的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是广泛的,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远远满足不了他们的要求,所以教师自己不仅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引导他们在广阔的知识海洋中自己汲取正确的知识,给学生全方位的服务。

学生需要答案的时候,教师总应该在第一时间交给他;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总是在第一时间出现;学生遇到危机的时候,教师总在第一时间帮他一把,这样,你就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英雄"。顺其自然,教师与学生之间就会形成一种良好默契的师生关系。

只要教师在思想和行动上真正的去接近学生,把自己无私的爱全部奉献给学生,那么与学生之间就一定会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工作的要求和难度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教师本身要先进行教育改革,积极提高思想素质;提高个人能力;改进教学方法;不走形式主义,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教育。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象一个契机、一个纽带,把教师和学生紧紧的联在了一起,而这个纽带正是用伟大的师爱来建造的,来吧,让我们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生,把自己无私的爱奉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正象夏沔尊说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参考文献:

1、北京教育学院心理系《教师实用心理学》开明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

2、浦卫忠《中国古代蒙学教育》中国城市出版社1996年4月第一版

3、卢元锴等《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中国人事出版社1999年6月第一版

4、刘林平《爱的误区》中国人事出版社1997年10月第一版

师生关系范文篇2

尊重学生,平等信任,后进学生更需要教师给予他们纯真的爱。他们渴望得到同学的尊重,更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和信任。他们对外界的反映和评价常抱有一种戒备和警惕的心理。教师善意的一语一笑,都能产生极佳的心理效应。因为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们认为失去自尊他们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导致消沉。他们发现有人轻视自己或不尊重自己时,马上就会产生“敌意”,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有一些学生的厌学、弃学行为有时就由此而来。教师要由衷地信任学生。信任学生是一种特殊的尊重,对学生有着特殊的教育功能。无端猜测是对学生不尊重的表现。事实上,教师把学生当什么样的人看待,就等于暗示他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学生往往从教师的信任和期待中体验到人的尊严,激励自己不断进取。因此,信任是催人向上的力量,是教育学生的一种特殊手段。同样,信任学生也是培养学生自尊心的一个原则。尊重学生就是不仅要看到学生的主动性,也要承认学生身上客观存在的被动性,即惰性,但教师不能因此歧视学生。

2.努力和学生成为知心朋友

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就不应局限于课堂上与学生隔着课桌的学习问题“问答”式的交流,而要走进学生的生活,熟悉、掌握他们的年龄特点、思想状况、兴趣爱好及社会对他们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在工作中,用看、聊、访的方法去了解学生。看就是看学生在学习、课外活动、日常生活中活动;聊就是通过与学生聊天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和内心世界;访就是了解学生的思想、兴趣、爱好和语言。学生求知欲望高,对什么都感到新奇,都要问个为什么,特别有吸引力的活动,他们很感兴趣。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我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激励兴趣、提高能力,并且到学生中去。一边参与活动一边像朋友一样和学生一起探讨活动乐趣,并借此对其进行教育,做什么事都要细心、有耐心。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的,要学会学生语言,要了解他们的思想活动和心理特点。于是,把自己“下放”到学生中去,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做表演节目。有时我站在一旁看他们表演,听他们议论,注意观察分析,始终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与学生沟通心灵,处处体察他们的情绪脉搏。现在学生们把教师当作他们的大朋友,有了高兴的事就忍不住要告诉教师,有了小烦恼也会第一个向教师倾诉。感受着他们那一颗颗信任的心,并积极地回应着,与他们分享快乐,帮助他们解除烦恼。渐渐地,刚开学不到一个月,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的心理阻隔消失了。

3.要做学生的指引者、帮助者、而不是包办者

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积极主动的探索。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教师的指引,但教师的指引作用决不是包办代替。教师的指引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现成的结论,更要引起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在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要进行方向性的引导,诚如《学记》所说的,“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1]。

4.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学校教师既要做理论上的“巨人”,又要做行动上的楷模。教师要求学生那个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为人师表要求教师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历史观。有正确的信念就会自然的感染和激励学生树立这种信念,从而使学生把这种信念转化成学习的动力和力量。为人师表,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能力,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人格的化身,是榜样是楷模。只有当自己的严格要求,才能是学生信服。即“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2]。

总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从教师自身做起,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用自己的身和心去影响学生。教师有热爱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学生才会热爱教师;师生之间关系协调,两者才会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进入教育教学的最佳境界。在良好的气氛、情绪和心境下,学生接受教育的积极性较高,感受性较灵敏,反应能力较强,思维较活跃,更易于理解知识。

参考文献:

[1]教师职业道德[M],陕西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培训学习资料2007,7:132-133.

[2]高等教育学[M],陕西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培训学习资料2007,7:60.

[3]姜智.师生关系模式与师生关系构建[J].教育评论,1998,(2):25-27.

[4]李德显.师生权利与角色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2):34-40.

师生关系范文篇3

众所周知,教师在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们的社会地位应该是崇高的,他们的劳动应当受到全社会的尊重。我国历来都有尊师重教的传统,从古代皇帝的老师——帝师到普通的私塾先生,都是知识的化身,智慧的长者,都是让人尊敬的。能够被人称之为“先生”,那是非常的光荣。我国的儒学,更是把教师的地位抬的很高,常常把师与君相提并论。读书人家就把“天、地、君、亲、师”刻在牌位上,摆在厅堂里供奉起来,认为这是治理国家,推动社会前进的根本。古代这种尊师重教的思想一直被沿袭下来,形成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尊师传统。

遗憾的是,在私有制的社会里,还存在歧视教师的一派。在统治阶级内部,也是非师无学,歧视教师的一面。在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里,地主阶级垄断学校教育,他们不止一次将教师排在“老九”的地位,他们在社会上往往处于被压迫、受剥削的地位。其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落后,封建统治阶级的愚昧无知。特别是元朝统治者把人分十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工六匠,七农八娼九儒十丐;其中排行第九的“儒”就是老师,从此我国的老师有了另一个不太光荣的称号——“臭老九”。由于中国没有经历过资本主义社会,这一块的尊师重教在我国历史上基本无据可考。我们放眼看看国外资本主义社会,现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里,由于统治阶级意识到了开发智力对于发展经济竞争的巨大作用,而发展经济竞争则离不开教育、离不开教师。因此,他们比较重视教育,对教师得到较高的物质待遇。

进入民国,由于中国人尊师的潜意识一直都没有变。1931年,教育家邰爽秋、程其保等在南京中央大学集会,发表要求“改善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工作和增进教师修养”的宣言,并议定6月6日为教师节,也称双六节。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种种原因被中断,教师的地位曾一度的低到了底点,“批林批孔”以及“臭老九”的称号再一次让我国的教师抬不起头来,被压在了社会的最底层。然而,让人欣慰的是,1985年,改革开放后的中国迎来了第一届教师节。千百万的教师有了一个光荣的称号:人民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们充分认识到教师的作用和地位、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繁重程度,党和政府调整了教师的工资,增加了教龄补贴,适当提高了教师的经济地位。由于人民群众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树立了“知识就是财富”的新观念,普遍重视智力投资,所以适当提高教师的经济地位,得到了社会的普遍拥护。

以上所述基本都是从一个国家的角度来考虑老师的地位,从中可知站在国家发展的立场上,尊师重教是必须的。但是,对于一个学生或家长来说,教师的地位应该是怎样的呢?

首先可以肯定的说,现在老师在学生或家长心中的地位是远不如以前了。学生和家长对老师的尊敬往往只是处于礼貌了。那么,现在如此紧张的师生关系,难道不足以说明些问题吗?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古代对教师这个职业最形象的描述,也定下了教师的工作方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陶行知先生的这八个字更是作为一个老师的立身准则;以及我国多数领导所说的“德不为范者不可为师,才不符职者不可为师”一样,多是对教师的要求。那么,现在的多数教师做到了这一点吗?或者说,学校在招聘教师时,准入的条件把好关了吗?要说全部做到了,我想是谁都无法承认的。然而,如果由于某些学校在准入上没有把好关,让如此神圣的教师队伍里,每年都会出现一些害群之马,整个教师队伍的形象该如何挽回?一粒老鼠屎弄坏一锅粥的道理,是非常容易理解的。所以,当社会上大力报道某某教师师德败坏消息的同时,不知又有多少学生和家长对全体教师产生了质疑和不信任。有人总结一条说:如今“重教”是有增无减了,家长会给孩子胎教,会送两三岁的小孩子去读半年就要上万的幼儿园,会倾其所有让孩子上最好的小学、中学以及大学;可是真正意义上的“尊师”呢,却只能摇摇头了。君不见有博士自己开班给自己的小孩上课的?总不会让普通的家长只是无奈的把孩子送到学校来度度假,养养身体吧(而我所任教的高职高专学校,我还真听到了太多的家长就是因为孩子年纪太小,不得已先来学校养养身体,缓两年再去打工的)?

其二,在市场经济下,教师如今只是三百六十行里普通的一行,教师也是普通人,而不是圣人。首先教师也得靠这份工作养活自己,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再次跨入学校担任老师,他得让自己活下来,得存钱买房,得娶妻生子,得把孩子抚养成人。而所有这些的开销,这个社会并不会因为你是教师而给你优惠。那么,一个非常尖锐却不得不提的问题出来了: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到底该是多少?我们不需要纸上的规定和提倡。市场经济下,请问老百姓会怎样去评价一个人的地位?是不是看收入?或者说月薪?现在全国上下教师的工资到底是高了,还是太低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来谈教师的努力和奉献,是不是有点力不从心?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天天骑着自行车上下班,住着租来的破房子的老师,在课堂上大讲努力学习,将来有知识后就有出息了的道理,他的话语还有说服力吗?学生难道不会想:你老师有知识吧,可是你还不是混成这个样子?而现在像这样骑着自行车上下班以及住着租来的破房子的老师却是大有人在!

当国家在这个事情上处理的有点缓慢的时候,教师不得不自己思考对策。九十年代教师下海潮,如今的大学生特别是男生选择职业时最后考虑教师这一行,都无疑说明了教师的地位有点低了。与之相对应的,如今的学生怎样看待教师的呢?首先应该说,由于我国尊师的传统,多数(或半数左右)学生和家长还是对老师恭敬有加的。然而家庭条件好点的学生,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就很让人生气甚至愤怒了。对待这类学生,你苦口婆心的劝,一两次他也许会听,劝多了,他也学会了你的语气了,他就麻痹了,像被注射了抗体,就此对教师的教育“免疫”了。于是,在这个社会里,面对多数老师不想当班主任,社会青年常来捣乱,学校学生不听劝的情况下,有给学生下跪的中学校长周常德;反之,疯狂英语总教头李阳为了唤起社会以及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引导三千多学生集体给老师下跪,都强烈的说明了这个社会在呼唤尊师的回归。

在我所任教的高职高专学校,特别是中专生,基本是零条件准入我校的,初中的学习基础本来就是比较差,而且往往是对学习不重视,甚至是有着各种小毛病的孩子,比如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来自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或重新组合家庭的不和谐家庭,甚至还有部分心理上有着严重的自闭、抑郁、幻想等症状的学生。面对这些学生,新生班的班主任基本天天下班,管理上也采取了中学里的管理方式,目的是为了纠正学生的行为规范。可是,这样的做法,仅仅是在应付学生的安全问题而已,学习成绩问题被无情的摆在了第二位,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安全度过这几年的学生的话,对社会又谈什么贡献?何况,在这样的学校,师生关系是非常紧张的。由于没有特别大的教学质量的要求,只担任科任老师还是比较舒服的,但是班主任呢?是最直接面对学生问题的一批人,他们的做法如果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他们如果只是上传下达,如何与学生真正打成一片?如何使说话站得住脚?如何获得学生的信任从而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在这个压力比较大的社会,学生的心理问题逐年的凸显出来。这可以从每年不断有学生自残、自杀、逃避现实等问题看得出来。然而不令人乐观的是,现在多数学校的心理咨询机构形同虚设,而且也不会主动和各系或班主任配合,班上一旦出了事,最倒霉的还是辛苦了几年的班主任。为何不学学国外的做法?班主任有权把学生送到学校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让这些机构来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主动来承担因此而引发的一切问题。而我国目前的现状是正好相反。层层负责,最后往往是最基层的负责人负责,班主任处在了孤立无援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最信任的班主任都靠不住了,学生还会指望谁?指望自己吧?过一天算一天?学校的事情都与学生无关系了,学校有什么喜事,学生是不会关心的;就连教师节也变成了任务,必须搞活动,累坏了本应该休息的老师;或是变成了“送礼节”,让学生望节却步,这样的教育是可怕的。难以想象如果我们留给后代的是这样的教育,我们国家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如今我们的社会已跨入网络时代,网络时代的师生关系更加需要提高老师的地位,重视教育,因为网络时代的师生关系已经成为了一种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一种协调、合作,双向互动的交往关系。教师将成为学生的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问题而非直接给出答案的人。所以,这同时需要我们的学生转换学习观念,家长特别是老师转换教育理念,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既然站在了三尺讲台,更多的应该是讲一个奉献,讲一份职业道德,如果追求的物质要求冲破了底线,一个好老师也会无可挽回的走向反面。

总之,让老师、学生、家长以及全社会都来关注教育,关注我们的未来一代;让我们多点信任,多点合作,少点指责,少点推让,共创共享教育的幸福。让老师乐于教育,体验到教学相长和桃李满天下的幸福;让学生喜欢上学,乐于与老师交流。当更多的优秀人才流向教育时,中国教育的春天,真的就很近了!但愿我能坚守,因为我在期待!

参考文献:

[1]李丽萍,李桂茹.大学校园病症:师生关系根本就不存在[N].中国青年报,2007,11.

[2]王黎明,万成,李俊新,李望.花季女生跳湖自杀.新华网教育频道(/legal/2006-07/03/content_4787678_1.htm),2006,07.

[3]臧乐源.教师在历史上的地位[N].中国教育报.

[4]王洪录.现代教育技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7:35-36.

师生关系范文篇4

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生活中的一个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不但是开展学校工作的主要心理背景,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而且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最直接的途径。对教学活动以及素质教育的展开都有重大影响。师生关系作为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成长氛围的构成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

一、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约弗夫(S.L.YOVEFF,1972)对28所学校中的1672名地球学专业的学生和43名教师做了调查。他发现,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存在正比的关系。其中教师对学生的热情关怀是学生对学科形成积极态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对学生热情关怀,会使学生获得了学习的自信心,而这正是学生坚持学习、热爱学习所必须的。正如一些学生所说的,"是因为这显示了教师对你的真正关心,只要感受到这一点,就能使你自己想学习"。

师生关系影响学生学习的另一个作用方面是,师生关系本身就营造了一种课堂气氛,而课堂气氛本身是影响学习的。师生关系不良,课堂气氛容易紧张、死板,使得学生如坐针毡,惶恐不安或默然。而师生关系良好,课堂气氛温馨和谐,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思维活跃。快乐的情境是学生喜欢的、趋向的,而在不好的课堂气氛下,学生会不自觉的想要逃避。经过一段时间,这种情感也会泛化到学业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对学生性格发展的影响。

师生关系是学生生活环境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提供满足。在基本需要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学生会形成一些好的性格品质,如信任、宽容、善良、同情、友爱、尊重他人、自尊、自信等等。在这个基础上,学生的性格会升化到一个更高的阶段,如助人为乐、追求成就、贡献社会、有远大理想等等。

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仅能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同时也是向学生提供了一种人际关系的榜样。在充满爱的师生关系影响下,学生会把这种爱在自己身上扩展出来,形成爱他人、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等等好的心理品质。可见师生关系对学生性格的影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奥马特拉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性格进行比较研究,他列出22项性格特征,对100名教师和他们所教的学生的性格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教师和学生的性格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有一些特征还很相近:(表一)

三、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我国医学心理学家丁瓒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他们特别重视与教师的关系,甚至超过父母的关系,因此,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被教师接纳和信任,他们享受到师爱的温暖,感到自己的价值;学生得到教师的支持、体谅和鼓励,他们体会友谊,充满力量,感到自信;学生与教师的真诚相处和进行智慧和感情的交流,他们就会相信人世间的真诚和美好。从而喜欢集体生活,喜欢社会生活,从而对人生充满希望。

这种愉快、安定、轻松的环境会培养出学生的各种优良品质,如善良、乐观、积极、进取、自尊、自信、合作、耐挫折等等,随之使学生在学校与教师的关系中逐渐发展起健康的个性。

由此可见,师生关系对教育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重视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运用这种人类社会特有的人际关系做好教与学的工作。怎样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其实很简单,就是要求教师把自己无私的爱融入到工作中,融入到师生关系中。

当前的教育应把工作重点放在创造教育上,而创造教育的重点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给学生营造出一种能够发挥他们积极主动性的环境和氛围,使他们对学习过程、学习目的感兴趣。当教师把自己的爱融入到和学生的关系中,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时,教师就会发现自己找到了一条进行创造教育的捷径。

但是有一个事实摆在我们面前,在当前的学校教育活动中,不少学生对自己的老师持不满意的态度。例如《中国教育报》在1999年9月连续3版刊登了对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调查,结果如下:(表二)

从上表中不难看出,师生关系不好的成分还占很大的比重,这就给我们的工作提出了一个问题,怎样形成一种正确、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工作中发挥良好的师生关系的作用?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在观念上有所转变。

从我国的蒙学教育开始,教师与学生的位置关系就是不平等的。"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种观念经历了几千年的传播,无形中在教师和学生的心目中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对教师敬而远之,不敢和教师进行心灵与心灵的沟通,同时我们教师也很难放下架子,与学生进行沟通。这样导致了在师生关系中形成了一堵厚厚的墙。

由于我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这就要求我们要首先改变这种观念,放下教师的架子,主动去接近学生,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当前的学生知识面广,心理成熟早,教师还靠以前那种特有的权威是不可能与学生建立起这种新型的关系的,所以教师要首先放下架子,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在他们面前。教师可以试着走进学生的学习中,走进学生的生活中。先做他们的忠实听众,再慢慢的对他们加以辅导和指引,使学生对你不再感到陌生,从而开始接近你、信任你,与你建立起一种友谊。之后再对学生进行教育,使这种友谊转变为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明确自己的任务。做一个好教师。

陶行之1931年4月在《师范生》创刊号上发表过一篇文章,名字叫"新唐僧""老孙,老孙,校长召你来,当个师范生。西天保谁去取经?小朋友是你的唐僧!"教师的职业就是带领学生取到"真经",那么,就应该有不怕困难,关心学生、热爱学生的精神。在教学活动中,最令教师头疼的是落后生,怎么样帮助落后生,使之学业有成,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首先,要一视同仁,不能有任何感情色彩。主动接近落后生,帮助他们一起分析原因,找出结果。多给他们一些爱心,多帮助他们,和他们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其次,要运用得当的方法来进行教育。可以多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和进步,哪怕是一点点进步,都要及时给予鼓励。这样,他们就会很高兴,自然会萌发向上之心。这不但是一种教学经验,而且更是一种教学艺术。教师应当更多的关心学生,而不是如何的惩罚学生,"严师"并不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训斥。再次,要注意抓反复,反复抓。当然这要求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劳动,但是,通过这些劳动,你会得到落后生的认可,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领路人,带着他们取到自己的"真经"。三、要具有服务精神。

"风来了,雨来了,老师捧着一颗心来了!"要想成为学生的朋友,与之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还应该具有服务精神。这并不是要把学生当成"上帝",而是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多方面的知识、多方面的服务。当代的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是广泛的,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远远满足不了他们的要求,所以教师自己不仅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引导他们在广阔的知识海洋中自己汲取正确的知识,给学生全方位的服务。

学生需要答案的时候,教师总应该在第一时间交给他;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总是在第一时间出现;学生遇到危机的时候,教师总在第一时间帮他一把,这样,你就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英雄"。顺其自然,教师与学生之间就会形成一种良好默契的师生关系。

只要教师在思想和行动上真正的去接近学生,把自己无私的爱全部奉献给学生,那么与学生之间就一定会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工作的要求和难度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教师本身要先进行教育改革,积极提高思想素质;提高个人能力;改进教学方法;不走形式主义,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教育。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象一个契机、一个纽带,把教师和学生紧紧的联在了一起,而这个纽带正是用伟大的师爱来建造的,来吧,让我们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生,把自己无私的爱奉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正象夏沔尊说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参考文献:

1、北京教育学院心理系《教师实用心理学》开明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

2、浦卫忠《中国古代蒙学教育》中国城市出版社1996年4月第一版

3、卢元锴等《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中国人事出版社1999年6月第一版

4、刘林平《爱的误区》中国人事出版社1997年10月第一版

师生关系范文篇5

是经师也是人师是老师也是朋友

立法委员洪秀柱首先指出:过去,国人对于“老师”这个角色一直非常看重,例如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天地君亲师”的说法。这两句话中,将老师看作是父亲或是仅次于双亲的角色,地位崇高而重要。

随着社会的变迁,师生关系有相当大的转变。过去把老师奉为威权化身的观念逐渐解体,在“自由”、“民主”意识普遍抬头之下,学生对老师行为不满,敢公然提出抗争,这无疑是对老师的一记当头棒喝。解决校园问题的根本之道,是从现代师生关系的定位谈起。

洪委员认为,重新定位师生关系时,一方面打破了老师威权的偶像,另方面对老师角色的期许,也得随之而调整。过去,一直把教人读书及做人的老师看做是“神”。既是神,便不会犯错。可是老师毕竟也是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如果老师做法失当,只要愿意承认错误,仍然可龋今天的学生不再像过去只愿做个听众,不敢表达。因此,尊重学生自由意志,成为现代老师必须接受的新观念。当然,尊重学生并不表示老师得一味顺从学生意见而放弃管教责任。今天学生的特质已是:活泼有余,自我控制能力不足;抱负水准提高,受挫能力、忍耐力、包容力、勤奋精神均降低。根据一项统计,台湾9--13岁学生的科技、数学能力名列世界前13名,而道德判断力却瞠乎其后,面对此种辅导学生性质的转变,老师的管教更显重要。

管教学生是老师的责任。老师与学生应建立亦师亦友的观念,不妨多关心他们,多用他们的语言与之交谈,尽量使学生愿意与老师亲近。去除他们对老师威权的防线后,学生便很愿意向老师倾吐心底的话。

老师除了改变观念之外,还应接受再教育,做老师的不要以为教书就可以不必读书了,现在孩子接受四面八方资讯管道多,老师亦非唯一的资讯来源,唯有老师不断学习,跟着知识的发展脚步而自我成长,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才能立于不坠之地。

另外,强化老师的辅导观念与技巧亦属迫切。如果教学方式、教材内容能随时更新,适合学生的需求,则教育效果当会更好。

在增进师生互动方面,校方应主动设立一个具公信力、公正、客观的申诉管道,使学生得以表达意见,宣泄不满情绪,或许可以降低师生关系紧张的程度。

归究起来,校园问题的发生,家庭、学校与社会三方面皆有责任。根据青辅会出版的青少年白皮书所作的统计,近6年青少年问题的产生,以家庭因素居首,约占40%,社会因素居次,占20%--24%,包括交友不慎或社会环境不良等情形。

再其次是心理因素只占5%--9%,可见家庭教育责任之重大。

社会方面造成的青少年问题颇值得深究的是大众媒体所塑造的暴力现象,常使是非不明、价值观念混淆的青少年不自觉地受到潜移默化。

家庭教育不健全,社会环境不良,光靠学校如何能教育出健康的下一代。教育下一代不只是学校的责任,出现有问题的学生,也不仅仅是学校的错、家庭、社会都难辞其咎,当然学生本人也该检讨。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是个经师,更是个人师。任凭社会变迁,应该还是不能摇撼传统老师的角色。如果未来的校园像一个超级市场,老师是售货员,资料与课本是产品,学生是顾客,买方视需要而定,向卖方买取国文、英文、数学等产品,学成后,银货两讫,互不亏欠。如果校园这样的商品化,非但不具人性,而且悲哀。

师大附中校长苏清守表示:师生冲突一事,古今中外皆然,并不能因为特殊案例,而使老师找到放弃职责的借口。一般而言,老师具有训导、教育、辅导的义务。师生发生冲突,应找到原因,寻求解决之道,决不能放弃自己应尽的职责与义务。

之所以发生校园案例,大半是不明事理的学生、家长碰上不称职的老师造成的。如果有好学生、好象长、好老师,岂能有不正常的校园文化。不要一有问题发生,就拼命揭人隐私。只看到校园的阴暗面,对于那些发挥人性光明面的感人事迹,既不闻问,也不鼓励。要知道老师也需要家长及社会的肯定与鼓励,这样老师才会愈教愈起劲。

就文化观点来看,东西方文化有所不同。东方文化是仁道的思想,强调人情、伦理;西方文化较为理性,强调科学、民主。近来欧风东渐,许多人想放弃自己的伦理、道德、却又无法尽取西方文化理智之精髓,社会的价值观将随之而混淆。

太过强调西式“速食文化”的结果是:学校、家长都渴求教育的成果,特别是以升学率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指标。须知辅导、教学、训导无法速成,要靠长期耕耘,才能见效。

就伦理方面来看,现在的社会是“父不父,子不子”,伦理已趋破产。虽不敢说有家庭问题的孩子,必然产生不良行为,但却可归纳出:有不良行为的孩子,必然源于有问题的家庭。例如夫妻感情失和、分居、意识不同、管教不一致的家庭,孩子缺乏父母之爱,行为必然乖戾,问题便显现于学校。

人口政策也与学生行为有关系。现在“两个正好,一个不少”的时代政策下的宠儿,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由早期的“重量”转变成“重质”;由于子女数少,家长格外宠爱。过分宠爱、溺爱的结果,就宠坏了小孩。其实,小孩犯错,就应该管教、纠正,不应该因为生得少,就把他当宝贝而宠坏了他。

家庭是孩子最早社会化的机构,孩子的行为,最早是向父母学习而来。如果父母亲的管教强调自我管理、自治,孩子也会懂得洁身自爱,自我约束;而如果父母放任小孩的行为,小孩便会目中无人,无法无天。在家里如此,在校亦然。

现代家长得从自身做起,身教更重于言教。

社会化的每一个过程,的确影响到学生的行为表现,因此,有怎样的社会,也就有怎样的学校;有怎样的文化,也就有怎样的次级文化。我们的社会,尤其媒体及商业活动,处处充满了不良示范,对于一个涉世未深、缺乏是非判断力的学生而言,容易受到蛊惑;而新来文化与原来学得的文化未必相容,导致角色混淆,价值观益加模糊。对于这样的次文化,老师更不能放弃辅导的责任。

学校教育讲求五育并重,各校落实此一理念的情况不一,为使学生五育均衡发展,校方应重视个别差异,因材施教,鼓励每位学生视性向而定,发展自我才能。不论德育、体育、群育、美育都与智育一样重要。只要在任何一项领域里,有杰出的表现,都值得鼓励、如此一来,学生各有其才,各展所长,便能减少校园问题之发生。

增进师生互动,固然是减少师生冲突之道,但是师生间的关系仍是一种上对下的关系,并非平行关系。教育本来就是一种具有价值判断的活动,老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引导学生改过迁善。不过师生之道,仍有其分际,不能全然打破。

欲解决校园问题,学校应建立一套由资深老师、辅导人员、训导人员所组成的网络,适时共商合宜的解决办法,以求化问题于无形;此外,校外的资源及家长会的功能,也应多加发挥,可使校园冲突降至最低点。

全华国中寇师林孟华的教学心得是:媒体的报道,经常有失公允、客观。只要老师对学生的管教稍加严格,即大加挞伐。相反,对于受学生恶言恶行相待的老师,媒体却不讨论学生的做法有无可议之处,反以双重标准只追究是否老师管理过当,否则怎会招致学生如此对待?她期待具社会责任观的媒体,能够多站在老师的立场也为他们说说话。

林孟华说:“老师兼导师的苦,没人知!老师每天7点半进教室,陪学生早读、整理教室,8点钟开始上第一堂课。到了中午得陪学生午修,自12点40分起至1点10分,下午4点30分放学,又得陪学生搞卫生,一天要忙上9个钟头,已逾越了劳基法每日工时的规定了!”

以1:40的师生比例而言,老师的工作责任真是太重了。国中生是人格最具有可塑性的时期,也最容易情绪激动。每位学生都是一个“风暴”。40位学生轮流来个周期性风暴,那做老师的简直要疲于奔命。

在社会价值观的转变下,出现了一群有别干传统思维、行为的“新新人类”。

他们特异的穿着打扮与崇拜明星偶像的心态,转移了他们对课业的注意力。最让人不能接受的是,新新人类对物不珍惜,对人不关怀的冷漠感,使老师教起书来不但难上加难,而且毫无成就感。

为走向教学正常化,学校以常态分配方式编班,不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完全以同样的方式、同样的教材教学生。为使资质平庸的学生都能听懂,老师教得浅显,又使得资优的学生感到不满足。若要满足他们的需求,课讲得太深,则又使资质平庸的学生跟不上进度。常态编班的结果是顾此失彼。

我们当老师的绝对愿意付出爱心、耐心,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小孩一样来教。

可是面对社会对老师常有些不平的怨言,实在令人心灰意冷;究竟什么时候大众才能以平常心来看待老师这个角色?我们也是人,同样需要关爱!

台北师范学院初等教育系杨龙立教授指出:以前和现在一样都有校园问题,只不过过去未加报道,局外人不清楚。其实,古今校园问题不同之处还在于问题的严重程度。目前师生关系的紧张程度的确令人心忧。

校园师生关系的转变,可从师范教育的方式说起。五六十年代,培植师范生的方式为军事化管理。他们逆来顺受,责任心强。当这群师范生毕业踏入校园执教后,对于校长的要求也是唯命是从。即使负担过重,还是二话不说,一肩扛了下来。不过,现在的师范生,要求自主、自律的声浪大为提高,所受教育环境及方式有别于从前。当老师后,对于校长的要求他不照单全收,而是衡外情量己力,老师对上级的关系已有所转变。

尽管老师之于校长的自主性提高,但在对下的权威上也逐渐丧失。从前自校长→老师→学生顺向发展,现在则是校长、老师都丧失了对学生的权威性。因此,校园不再像过去由上而下那么单纯,每一角色多少都对上有些反作用力,使得冲突时有发生,愈演愈烈。老师逐渐丧失权威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学生自主性的提升,另方面也是资讯多元化的结果。现在学生的资讯来源可多了。从小家长就把孩子送进才艺教室、科学教室。长期下来,某些学生在某单项学科的能力可能已超过老师,老师的权威性自然丧失。还有在外补习功课的学生,受补习班老师的影响甚深。传统的教学方法及内容已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度、信赖度已大大降低。

再者,学生对知识不看重,也导致师生关系疏离。从前的学生执著于课业,认为以后的发展与所学密切相关;现在的学生则轻视课业。认为书念得好不一定有成就,而且在他们所崇拜的偶像之中,有很多不见得书读得好,因此更增加了他们不必靠读书求成功的信念。

在如何减少冲突方面,杨龙立指出:老师的观念得改变。必须认清“学生不像从前一样会言听计从”的事实。在向学生传达命令之前,请先以他的立场想想:“真的是对他好吗?”其次,以前直来直往的教学方式亦得调整。现在的教学,不要以为有传播,必会有效应。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运用说服技巧,巧妙地使学生经由认知而改变其态度,进一步改变其行为。这些说服的技巧与理论,可以经由老师再教育而得,所以老师也不能停止学习。

在学生方面,如果对老师某些做法感到不满时,可以先向老师反映,如果确有其事,他却不虚心接受,反而有些失态,学生不要立即与老师正面冲突,退让一步后,再适时向训导人员报告,在理字上站得住脚,在事件上学生已拥有较多的优势。有一位体育老师处罚女学生事件,曾被公诸报端。固然老师处置过当,但追究事件发生的原因,女学生也难辞其咎,因为在事发之际,她并未退让,也恶言恶行以待。所以在整个事件上,她虽是受害者,却不全然是个赢家。

要重建校园伦理,师生双方必须定出合情合理的规范,双方在游戏规则的制约下互动,只要彼此不逾矩,师生冲突的事件,即能化弭于无形。

重建校园伦理,不单是学校的责任,追本溯源得从家庭做起。在家庭中,家长对于小孩不能大放松,也不能大严苛。要让他们养成自津的习惯,看似自由,其实又有规范,这样的管教技巧,父母有必要学会。

学校则要主动教导学生如何判断是非,并循正常管道反映自己的意见。至于那些不配当老师的人,主管机关及学校应该把他清除出去,以保持校园的安定与健康。

天真可爱,在他们的眼中老师是个神;师生之间除了“亦师亦友”的关系外,国小学童与老师更有“亦亲”的关系。平常,老师像是孩童们的家长一般,无微不至地守护着他们。

对于近来时有所闻的校园事件,毛颖芝的看法是,个案不足以推断所有的校园皆如此,就像父母虐待孩子的事情也频频发生,但是否就可推断天下父母都会虐待孩子呢?事实上,大部分老师仍是敬业乐群,认真负责的。只是新闻报道多持“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原则,致使外界对优良教师的事迹一无所知!

随着都市化的发展,校园的班级数目增多,学生人数增长快速。因此,学生呈现一种“匿名性”的倾向。心想除了班主任、授课老师外,大部分老师及训练人员都喊不出他的名字。任何不适当的行为,反正也不容易引起老师的注意。于是校规形同虚设,管教学生益加困难。

教小孩并不困难,得降低自己的心理年龄与小孩谈话。大人们不能用自己经验内的事物和他们谈,这样便无法交流,另一方面,爱心、耐心仍是教育孩童的不二法门。该童的智慧是逐渐增长的,并非一蹴可就。大人千万不可过于急躁。

事缓则圆,等他的年龄到了,开了窍了,自然能达到我们的要求。

教导小孩时,遇事如何能疏通自己的情绪也颇为重要。在学得这些方法后,便能在不伤害人的情况下宣泄情绪,也能减少与人发生冲突的机会。

专业作家温小平指出:父母亲的价值观有别子小孩,对于一些牵涉孩童事物的问题,常会以主观想法做价值判断。就拿交友这件事来说,父母亲多半会要求小孩与好孩子一起,不要与坏孩子做朋友。但什么是好孩子,什么又是坏孩子?

一般而言,父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子成绩好,最好还是模范生。基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他们便希望小孩与这类自己认为是“好孩子”的人做朋友。不过换个角度来说,小孩则不认为成绩好、有钱有地位家庭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因此做父母亲的也得设身处地用小孩的想法来看事情,不要只重成绩,不重操守。

如何增进师生互动,家长也有责任。例如联络簿扮演师生沟通桥梁的重要角色,许多家长往往只是签名了事,从不利用它与老师作进一步沟通;甚至有的让小孩自己拿了图章盖,从不过问小孩学校的事。而家长会,顾名思义应该是由父母亲共同参与的盛会。教育不单是妇女的责任,男女共同参与,可以帮助老师与学生的互动。

另外,家长应该安排固定时间与小孩聊天,主动谈他的学校、他的老师、同学,不要以为把他放到才艺班就是对小孩好,父母亲若能经常和小孩谈心,可以掌握到小孩成长的脉动及分享他成长的喜悦,不会和他成长的经验脱节。等到小孩长大,才赫然发现他怎么改变那么多,甚至变得有点陌生了。

小孩也有双重性格的特征,如果为人父母不主动了解小孩在家与在校的行为,将只能了解在家里的表现。有些小孩在家懒散,可是在学校却热心公益。做父母的如果不主动向老师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也不与他谈心,便以为小孩不乖,经常给予苛责,小孩的心里将难以平衡。原来父母对他的行为只有批评,得不到赞美,因此在家不愿做家事,说不定连带影响他在学校服务的意愿。

小孩非常希望他人的认同及肯定,父母亲或老师如果经常只给他批评,而不给他赞美,小孩的情绪便大受影响。根据许多学生的反映,毕业后还会怀念的老师,通常都是能够以他们的心态和学生相处的老师,可见了解小孩的需求非常重要。

小孩最天真无邪,内心世界有许多丰富多彩的幻想,可以通过演讲、作文、绘画、周记等多种渠道表达出来。学校愿主动为学生设计一些比赛活动、观摩活动,让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得以尽情发挥,借以培养出孩童的自信心。

目前各校的辅导人员极为缺乏,每15班才配备一位辅导人员。如果能在现有导师制度之外,每班再加一位辅导老师专门管理学生的生活,由于没有分数压力,师生关系或许更为融洽。

大众传播媒体具有议题设定的效果,荧屏或语言所塑造出来的形象经常构成青少年的价值观。在媒体一片崇尚金钱主义、崇拜偶像声浪的影响下,青少年的次文化也以此为核心。倘若媒体能因拥有如此巨大影响力而激浊扬清,隐恶扬善,则功利主义的青少年次文化便可改变,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必须双管齐下,教育才能产生效用。

教育部训育委员会第三组主任郑崇趁表示:校园出现问题,事实上必须由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共同负责。因为学校无法独立于社会之外自成一个体系,家庭则是构成社会的最基础单元,与学校具有密切的联结关系。

据研究,青少年犯罪率与成长率均较成人为低,显示青少年问题不如成人问题严重,更何况青少年的犯罪倾向,也多半是向成人学习而来,因此把青少年问题一味归给学校颇不公平。

为改善校园问题,教育部已制定辅导工作7年计划,自1991年7月开始实施,至1997年6月截止,活动重点分短期、长期两大项。就短期而言,系针对中小学老师开办辅导进修课程。课程分三种:(一)基础辅导知能的研习,提供辅导课程的训练,使具有初步辅导观念、辅导态度;(二)在师范学院开设辅导学分班,鼓励更多老师修辅导学分;(三)举办主题辅导工作坊研习会,把一些老师们耳熟能详的辅导理论,借由工作坊研习,实地应用出来。

就长期而言,有三项努力重点:

一、建立辅导网络。解决青少年问题,光靠老师力量并不够,若能结合学校辅导人员、社区服务社会工作人员、综合医院心理治疗人员、心理卫生单位心理卫生人员、热心辅导的社会义工组成一个网络,利用电话语音系统或服务手册分发的方式,提供各级学校、学生利用。

师生关系范文篇6

本次师生关系调查采取无记名问卷的形式,问卷内容涉及师生心理、行为、行动、情感以及课堂教学和日常生活、休闲等师生关系的几个方面。调查共在云南大学附中高一年级和昆明市第二中学初一年级发放问卷份,回收率、%,有效问卷份。此次调查在新学期开学一个月左右,分别在刚进入新环境的高一和初一年级展开,希望真实的调查结果会给我们以启示。

传统的师生关系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就是“尊师爱生”,表现出教师敬业、乐教、爱生,学生尊师、好学,家长重教重学的特点。但是,在社会转型期,师生关系也在变化,表现的倾向性问题是教师高压,学生厌学,学生负担过重,师生感情产生隔膜,上海教科院顾泠元教授说“师生之间知识传递的渠道在拓宽,而感情沟通渠道在缩小的趋势”,可谓一言中的。现在的新时期下,中学生眼中的老师是怎么样的呢?以下一份关于师生关系的调查报告提供的(中国报告网)数据向我们说明了很多问题:

一、学生对学习生活的感受怎样?

从调查问卷看,在回答"你觉得学校里的生活很有趣、比较有趣、说不清、不大有趣、很没趣"中,、%的学生认为很有趣或比较有趣;、%的学生认为说不清或不大有趣;认为很没趣的仅占、。在回答"你觉得下课和平时与老师在一起"的感受时,认为很开心和比较开心的占、%,无所谓开心不开心的占、%,不大开心和很不开心的仅占、%。绝大部分学生对学校学习、生活的感觉和心态是比较好的。可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课改的普遍推广,广(中国报告网)大学生逐渐变厌恶学校生活为喜欢,我们不能不说这是一个让人振奋的好消息!最好的老师就是“兴趣”,不是吗?

二、学生怎样看自己的老师呢?

关于学生对老师的满意程度这个方面,在回答对班主任老师的印象时,学生认为自己的班主任老师很好和比较好的占、%,一般的占、%,不大好和很不好的为。回答你对你的班主任老师很喜爱和比较喜欢的占、%,说不清的占、%,不大喜欢和很讨厌的没有。关于对全体任课老师的满意程度,从回收问卷看,对全体老师很满意的占%;大部分满意、个别不太满意的占、%;少数满意,多数不满意的没有;很难说满意不满意的占、%;都不满意的为。我想,大多数老师看到这个数据还是会感到欣慰的。这说明老师在学生心目中并非只是严厉的长辈了。

三、学生能把老师当成自己的朋友吗?

学生在回答"你觉得自己有心里话时最想找谁说"时,回答最想找班主任老师或最想找某个老师的仅占、%;最想找父亲(或母亲)说的占、%;最想找要好的同学或朋友说的占、%;找不到要说的人的占、%。据初步调查和了解,多数的教师愿意和自己的学生谈心、交流并成为好朋友,但是却仅有、%的学生有了心里话最想找老师说,这样老师和学生能成为朋友吗?这个问题值得教师、家长、所有教育工作者以及教育行政部门深思和研究。

从学生问卷看,在回答"你在学习、生活中发生了困难,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你首先想到的是找谁?"时,1%的学生回答找班主任或找某个老师,、%的学生回答找父母,、%的学生回答找同学,、%的学生回答找其他人。在回答班主任对自己的关心程度时,认为班主任对自己很关心或比较关心的占、%,一般的占、%,不太关心的占、%,很不关心的占、%。认为班主任以及其他任课老师对全班同学都很喜爱的占、%,喜爱大部分同学的占、%,只喜爱少数同学的占、%,都不太喜爱的占、%,说不清的占1%。

四、教师教学工作作风民主吗?

学生在回答"你或你的同学有了缺点或错误,你觉得班主任老师的态度如何"这个问题时,、%的学生认为老师的态度比较宽容,但要求是严格的;、%的学生认为老师比较宽容,但要求不太严格;、%的学生认为老师要求很严格,但是不;没有学生认为老师没有什么要求,批评教育而已。在回答"你或你的同学在课堂上或平时,在某些问题上的看法与老师不一样时,你觉得老师的态度如何"时。认为学生有自己的看法老师很高兴的占、%,认为学生有看法老师不大高兴的占、%,认为老师想方设法把学生的看法压下去的占、%。在回答"你们学校里是否有老师对同学体罚或变相体罚(如罚站、罚抄书、罚写字等)",学生回答一个老师也没有的仅占、%,极少老师有的占%,有些老师有的占、%,很多老师有的占、%。从结果显示来看,多数的教师在不断的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已经能够做到民主,只是也许有些还不是很成熟,就存在着学生们的意见另外,整个教育体系的制度也抑制着师生之间不断改善和增长的民主观念,这些都是需要我们不断给与重视的

五、学生们渴望什么样的师生关系?

最后,在回答"您对目前的师生关系是否满意?为什么?"、"怎样的师生关系你认为是比较满意的?请谈谈你的看法。"等问题时,根据答卷抽样分析,学生对目前师生关系满意程度是:满意的占%,比较满意,但认为不足的占、%,不满意的占、%,认为一般的占、%,拒绝回答的占、%。

满意的理由是"因为自己学的轻松开心、效果也不错","因为老师不仅注意在课堂上认真教学,在课外像朋友一样,注意同我们进行一定的交流,能理解我们的心理,对错误能正确引导,我们对老师尊敬,老师也尊重我们。"不满意的理由是:"老师对我们不了解,不知道我们的想法,考试制度压制着学生关系。""师生之间没有交流,互不理解"。

学生认为比较理想的师生关系应当是:"老师同学互相帮助"、成为朋友、共同进步。""老师应该不仅在课堂上在学习上关心我们,在课外也能和我们友好相处,不要时时摆出一副老师的架子,对成绩好或差的同学一视同仁。“"老师能真正理解学生,师生间做到上课是师生,下课是朋友,学生能体谅老师的苦心。""融洽、无隔膜、坦诚相见","在平时是朋友,在课堂是师生,互相尊重,互相理解。""老师爱学生,学生尊敬老师"。公务员之家:

师生关系范文篇7

“关系”就是对人与人或事物之间存在的一种是否具有亲近属性的状态的描述,关系近说明二者之间具有亲近的状态,关系远则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不亲近。在学校中,师生关系就是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否有亲近的关系的一种状态,由于老师与学生之间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交往很多,教育活动需要二者的相互配合才能共同完成,所以师生之间关系的远近对于教育活动的效果、师生之间的相互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师生关系由于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所以亲密的师生关系需要老师和学生双方的共同努力来建立,亲密的师生之间关系,即师生之间能够相互配合、互相信任,这样能够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亲近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良好师生关系的作用

亲密的师生关系是英语教育中师生双方共同的心理诉求。只有建立了亲近的师生关系,才能够提高英语教育的效率,一方面老师可以更加明确学生真正的需求,做到因材施教;学生也能够更加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对于英语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提高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所以,亲密师生关系的建立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1.有利于英语教育活动的展开。英语教育活动的展开更多的是靠师生双方的互动进行展开的,仅凭一方的英语教育是无法开展的,比如仅仅凭老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学生并没有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去,这样即使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也不代表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真正理解掌握。通过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可以对于这一现象有所改善。2.有利于提高和保持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现有的英语教育中的普遍现象是学生对于老师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当老师走进课堂时,学生会感觉到无聊甚至是抵触的情绪,这种情绪并不利于英语教育活动的展开,学生也不可能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就要努力建立亲近的师生关系,老师通过了解学生的爱好来拉近彼此直接的距离,从而对学生产生亲近的作用,使得学生能够从心底接受英语,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从而在英语课堂上更加积极,对于课堂氛围也有益处。总之,亲近师生关系的建立可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发挥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观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课程的能力。3.有利于校园英语学习氛围的培养。师生之间建立亲近的师生关系,老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老师,不仅对于学生英语学习有所帮助,也有利于建立亲近的英语学习氛围,对于学生英语学习长远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教师应当充分关爱学生。对学生关心关爱,是对每一个人民教师的最基本的要求。教师应当把学生看作是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给予每个孩子充分的关系和爱护。尤其是对于英语教师来说,由于英语教师通常更加容易了解学生的爱好,也更容易通过了解学生的爱好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通过这样一点一滴的关爱,有助于建立亲近的师生关系。2.教师应当对学生充满信心。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相互的,尽管一些学生可能成绩不是特别好,但是教师不应当因此而对学生有所失望。学生的成绩的提高很大方面源自教师对学生的肯定和信任,当教师对学生充满希望并进行鼓励时,学生很可能由会因老师的期望而更加努力的学习,这种对学生的信心对于建立亲近的师生关系十分有益。3.教师应当尊重和理解学生。教师对于学生的尊重和理解,就是要求教师能够发现和欣赏学生的独特的闪光点,不以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依据,尤其是对于学习成绩较差、自由散漫不注重课堂纪律的学生,通过发现和欣赏这些学生的长处,可以让学生认为自己是独特的,增加学生的对于自己的信任,同时也会对教师更加尊重,愿意听从老师的建议,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也是很有帮助的。由于个体之间都是不同的有差异的,教师应当尽量做到因材施教,对于所有学生即使是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和理解,这样有助于建立亲近的师生关系。4.教师应当充当引导者身份。由于对于英语课程来说,很多思维方式和国人的思维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对于教师有极大的要求。要想学好英语,仅靠老师单纯的讲解以及对课本知识进行记忆背诵是不够的,尽管这样可以在短期内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对于学生长远的发展来说并无益处。所以英语教师在教育中应当充当引导者,而非知识的强行灌输,这样会使得课堂教育更加具有趣味性,更容易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教育过程中来,有助于亲近师生关系的建立。

四、结语

本文首先介绍了师生关系的具体内涵,继而对于师生关系的建立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进行了描述,最后对于如何建立亲近的师生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希望能够为亲近师生关系的建立提供帮助。

作者:张丽丽 单位:讷河市老莱镇中心学校

参考文献:

[1]朱哓明.如何在初中英语教育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J].学周刊,2014,(35):165.

师生关系范文篇8

要建立这样的关系需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平台,经过不断地探索与实践,我校推行的“进步日记”教育方法为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在多年的实践中,“进步日记”为学校的德育工作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创新点和突破口,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一、问题与思考

二十八中地处市北郊,占地70亩,在校学生1800多人,学生主要来自工矿企业职工家庭和城中村农民家庭,是一所典型的平民学校。由于地处城乡结合部,受地理位置的影响,学校周边的基础建设、治安状况、人口素质和文化氛围等都比较差,学生的品德修养、纪律观念和文化基础等方面普遍比较薄弱。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如何提高思想道德建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如何推进素质教育,对学校来说是一项重大的挑战。调查表明,学校有效的德育工作必须包括良好的人际沟通、丰富的情感体验、理性的批判思考等核心要素。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分析,我们发现,“进步日记”能有效地解决这些核心要素的要求,能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内容与做法

本文的“进步日记”是指学生的一种特殊的日记形式,专门用于记录他们在学习、生活过程的所遇难到的重大的事件,对问题的感悟与反思,对未来的憧景与追求,对人生的态度和思考等等。同时它也是学生与外部交流和互动的平台,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日记与教师、家长、同学及社会人士等进行广泛的阅读和留言交流。

与普通的日记相比,“进步日记”有自己的特点:如所写的内容不涉及学生个人隐私,可随时让老师、同学和家长等阅读,体现开放性;所记录的事情都是自己亲身经历,体现真实性;所写文字可长可短,也没有文体章法限制,体现自由趣味性;所发表的感悟与思考等都是学生的内心真实的反映,体现情感体验性等。由于有这产的的特点,使得“进步日记”成为“学生愿写,老师愿读”的难以释手之宝。

“进步日记”的最大特点和成功之处就是为学生搭建交流和互动的平台,学生通过它可与教师、学生和家长等进行广泛、深刻而又有针对性的交流。

1.师生交流互动。

教师每天可收一定数量的进步日记上来批阅,结合学生所写的内容,教师可采用留言方式对学生生日进行祝福,节日进行祝贺,指导学习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给学生加油鼓劲,在某些方面取得成绩或进步给予及时表扬和鼓励,提醒学生由于天气变化,就学生存在的问题或困惑发表自己的感想,提出帮助解决的办法等等。短短的几句话,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随时都在注视着他,像“妈妈”一样关心着他,体会到有“家”的温暖。这种身体力行和潜移默化对学生所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适当的时候还可拿同学们的日记请学校领导或社会成功人士批阅,同学们不仅能听到他们的教诲,而且能在自己心爱的日记本上见到他们的亲手批语,那种莫大的喜悦之情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述的,日记本成了学生难以忘怀的纪念。

在师生交流互动中,不断地沟通师生之间真实而自然的感情,使学生信任和亲近教师,“亲其师,信其道”的和谐关系得到有效建立。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信心不断增强,情感体验不断丰富,为学生的成长创设了良好的心理环境。

2.生生交流互动

学生之间还可通过交流阅读“成长日子”互相了解,互相欣赏,取长补短,树立榜样。在适当的时候,就日子上反应的重要问题组织主题班会开展讨论,提高学生理解和认识的高度和深度。期末搞一次进步的评比活动,从每个同学的日记中抽出一篇他写得最好的,打印出来张贴于板报栏上,倡导学生们不仅要“观”,还要“悟”,最后还要“帮”,形成了互帮互学的高潮,大大地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3.师师交流互动

感受了学生们的“进步日记”里所反映的许多发自他们心灵深处呐喊般的渴望,科任老师通过“进步日子”有效地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在班风学风建设方面有了更多的共同话题,科任老师的工作不再游离于班主任的协助之外,而且科任老师在与学生交流中平添了几分熟悉与亲切感。这不仅有利于巩固老师之间的凝聚力,同时也增进了理解和合作,努力为班级建设服务。

4.家校交流互动

“进步日记”所用的本子都是家长和教师共同送给孩子的,每一本的第一页都是家长对孩子的赠言,第二页是班主任或科任教师赠言,体现了父母和教师对孩子的殷切希望。在隆重的启动仪式上,班主任将承载父母和老师重托的本子亲自送到学生手中,从此让学生书写人生。每到家长会,将学生的“进步日子”展示给父母,请父母欣赏。学生在日记中也经常谈谈一些对父母亲的态度和看法,家长们在看过以后,深受触动,欣然在孩子的进步日记上留言回复,其情真切,其乐融融,家长与孩子的亲情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三、意义与成效

通过鼓励学生写进步日记的方式,师生增进了互相了解、互相学习,彼此的心越写越近,师生的关系也随着交流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和谐,从而有效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1.在“进步日记”里实现了师生间的相互尊重、理解和欣赏

因为在“进步日记”中,同学们写的都是自己真实的生活感受和想法。这样,客观上实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尊重和欣赏。如:高06(4)班一名叫李林的学生写道:“军训时,我们唐老师皮肤过敏了,手臂上长满了大大小小的红疹子,但她并没有在空调房里好好休息,而是与我们一同站在烈日下,接受烈日的烘烤!……短短的五天,我们建立了真诚的友谊。她像一位亲切的朋友,与我们一起唱、一起笑,亲密无间地生活、学习着;她像一位慈祥的母亲,时时刻刻关心着我们,鼓励着我们,支持着我们。烈日下,她那熟悉的身影,永远地映在了我的脑海里……”

看到这样的日记,唐老师为学生的真诚所感动,为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所感动。在交流中师生不仅相互了解了,而且让师生懂得了尊重,懂得了彼此欣赏。

2.“进步日记”实现了师生间的互相学习、要求、共同参与

现在的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他们的自我意识在逐渐增强,情绪特别容易激动。而人在写作的时候会相对冷静,对许许多问题能进行理性地思考和批判,等他们在“进步日记”上表达完情绪后就已经给自己进行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再加上同学、老师的开导,他们调控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都会增强。如:高05级有位叫刘学军的体育生写道:“在体育高考快到的几个星期里,我在为着一个目标奋斗——体育高考取得优异成绩。但是,模拟考试我失败了,我感到很失败,我看不到光明,好像这次的失败使我一切都完了。”班主任陆老师看了日记后,及时给学生回复:“刘学军,你刚参加训练几个月,就经历了这次模拟测试,确实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应该庆幸才是,这种机会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的,你不仅仅遇到了,还参与了,如果想不落后就要重新振作!只要自己努力过,还有什么后悔的呢?在哪里跌到的就在哪里爬起来!要知道体育测试不仅要掌握其中的技巧,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而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是两个月就可以锻炼出来的,学着开朗一些,向前看!期待着你更大的进步!”经过这样几次的交流,该生重新燃起了希望。结果在体育高考中考出了二本的好成绩。

3.在“进步日记”里实现了师生间的富有个性的共同发展

“进步日记”是师生心血的结晶。更为难得的是她真实的记载着师生共同成长的心路历程。在相互的交流中,老师和学生们共同体会着成功的喜悦和成长的快乐,达到了富有个性的共同发展的目的。

4.“进步日子”使学校教育取得新突破

学校以“进步日记”为抓手,开展以“敬、静、净”为主线的养成教育,师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行为习惯越来越趋向规范。礼仪的教诲,使学生们心灵上早已深深地烙下了文明礼貌的烙印,见人问好、尊敬师长已成为学生们的自动化习惯。道德的熏陶,使学生们能够据章就矩地生活和学习。

几年来,我校1800多名学生没有任何违法犯罪的行为。讲文明礼仪已经成为师生崇尚的美德,干净整洁的环境处处折射出和谐校园结出的硕果……如近年来,我校有2名教师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标兵,7名教师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先进个人,1名学生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之星,32名学生在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普及活动中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学校先后获得市先进单位;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市文明单位;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单位;市无毒学校;市绿化先进单位;市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更难得的是,在由全国关工委、国家教育部、团中央等10家部级单位联合发起的以“文明礼仪伴我行”为主题的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普及活动中,我校经过全国组委会的严格评审,获得优秀组织奖,并被由全国关工委、国家教育部、团中央等部委组成的中国关爱成长行动组委会、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普及活动组委会设立为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2007年7月21日,我校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表彰大会上得到了组委会的授牌。

四、总结与反思

和其他新生事物一样,学生“进步日记”作为创新的德育工作方法,在实施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促使我们不得不对它的优势和局限性进行深入地总结与反思。

好的方面,“进步日子”重视学生发展的全过程,能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提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平台。能够提供丰富多样的评价材料,尤其是学生参与表现性活动的信息。从评价角度讲,能开放地、多层面地、全面地评价学生,反映学生的“完整”面貌。能够个性化地关注学生的成长,促进学生的差异发展。能够使学生体验成功,感受成长与进步,并从中受到激励。能够让学生参与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负责的能力和态度。从教师的教育角度看,能够帮助教师获得关于学生学习成长的多方面的信息,以作为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能够增强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和理解.有助于改善师生关系。另外还便于向家长展示孩子的努力与进步,有助于改善家校关系。

师生关系范文篇9

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生活中的一个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不但是开展学校工作的主要心理背景,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而且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最直接的途径。对教学活动以及素质教育的展开都有重大影响。师生关系作为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成长氛围的构成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

一、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约弗夫(S.L.YOVEFF,1972)对28所学校中的1672名地球学专业的学生和43名教师做了调查。他发现,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存在正比的关系。其中教师对学生的热情关怀是学生对学科形成积极态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对学生热情关怀,会使学生获得了学习的自信心,而这正是学生坚持学习、热爱学习所必须的。正如一些学生所说的,"是因为这显示了教师对你的真正关心,只要感受到这一点,就能使你自己想学习"。师生关系影响学生学习的另一个作用方面是,师生关系本身就营造了一种课堂气氛,而课堂气氛本身是影响学习的。师生关系不良,课堂气氛容易紧张、死板,使得学生如坐针毡,惶恐不安或默然。而师生关系良好,课堂气氛温馨和谐,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思维活跃。快乐的情境是学生喜欢的、趋向的,而在不好的课堂气氛下,学生会不自觉的想要逃避。经过一段时间,这种情感也会泛化到学业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对学生性格发展的影响

师生关系是学生生活环境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提供满足。在基本需要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学生会形成一些好的性格品质,如信任、宽容、善良、同情、友爱、尊重他人、自尊、自信等等。在这个基础上,学生的性格会升化到一个更高的阶段,如助人为乐、追求成就、贡献社会、有远大理想等等。

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仅能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同时也是向学生提供了一种人际关系的榜样。在充满爱的师生关系影响下,学生会把这种爱在自己身上扩展出来,形成爱他人、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等等好的心理品质。可见师生关系对学生性格的影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奥马特拉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性格进行比较研究,他列出22项性格特征,对100名教师和他们所教的学生的性格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教师和学生的性格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有一些特征还很相近。

三、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我国医学心理学家丁瓒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他们特别重视与教师的关系,甚至超过父母的关系,因此,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被教师接纳和信任,他们享受到师爱的温暖,感到自己的价值;学生得到教师的支持、体谅和鼓励,他们体会友谊,充满力量,感到自信;学生与教师的真诚相处和进行智慧和感情的交流,他们就会相信人世间的真诚和美好。从而喜欢集体生活,喜欢社会生活,从而对人生充满希望。这种愉快、安定、轻松的环境会培养出学生的各种优良品质,如善良、乐观、积极、进取、自尊、自信、合作、耐挫折等等,随之使学生在学校与教师的关系中逐渐发展起健康的个性。

由此可见,师生关系对教育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重视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运用这种人类社会特有的人际关系做好教与学的工作。怎样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其实很简单,就是要求教师把自己无私的爱融入到工作中,融入到师生关系中。当前的教育应把工作重点放在创造教育上,而创造教育的重点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给学生营造出一种能够发挥他们积极主动性的环境和氛围,使他们对学习过程、学习目的感兴趣。当教师把自己的爱融入到和学生的关系中,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时,教师就会发现自己找到了一条进行创造教育的捷径。

但是有一个事实摆在我们面前,在当前的学校教育活动中,不少学生对自己的老师持不满意的态度。例如《中国教育报》在1999年9月连续3版刊登了对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调查,

师生关系不好的成分还占很大的比重,这就给我们的工作提出了一个问题,怎样形成一种正确、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工作中发挥良好的师生关系的作用?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在观念上有所转变。

从我国的蒙学教育开始,教师与学生的位置关系就是不平等的。"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种观念经历了几千年的传播,无形中在教师和学生的心目中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对教师敬而远之,不敢和教师进行心灵与心灵的沟通,同时我们教师也很难放下架子,与学生进行沟通。这样导致了在师生关系中形成了一堵厚厚的墙。由于我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这就要求我们要首先改变这种观念,放下教师的架子,主动去接近学生,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当前的学生知识面广,心理成熟早,教师还靠以前那种特有的权威是不可能与学生建立起这种新型的关系的,所以教师要首先放下架子,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在他们面前。教师可以试着走进学生的学习中,走进学生的生活中。先做他们的忠实听众,再慢慢的对他们加以辅导和指引,使学生对你不再感到陌生,从而开始接近你、信任你,与你建立起一种友谊。之后再对学生进行教育,使这种友谊转变为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明确自己的任务。做一个好教师

陶行之1931年4月在《师范生》创刊号上发表过一篇文章,名字叫"新唐僧""老孙,老孙,校长召你来,当个师范生。西天保谁去取经?小朋友是你的唐僧!"教师的职业就是带领学生取到"真经",那么,就应该有不怕困难,关心学生、热爱学生的精神。在教学活动中,最令教师头疼的是落后生,怎么样帮助落后生,使之学业有成,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首先,要一视同仁,不能有任何感情色彩。主动接近落后生,帮助他们一起分析原因,找出结果。多给他们一些爱心,多帮助他们,和他们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其次,要运用得当的方法来进行教育。可以多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和进步,哪怕是一点点进步,都要及时给予鼓励。这样,他们就会很高兴,自然会萌发向上之心。这不但是一种教学经验,而且更是一种教学艺术。教师应当更多的关心学生,而不是如何的惩罚学生,"严师"并不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训斥。再次,要注意抓反复,反复抓。当然这要求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劳动,但是,通过这些劳动,你会得到落后生的认可,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领路人,带着他们取到自己的"真经"。

三、要具有服务精神

"风来了,雨来了,老师捧着一颗心来了!"要想成为学生的朋友,与之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还应该具有服务精神。这并不是要把学生当成"上帝",而是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多方面的知识、多方面的服务。当代的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是广泛的,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远远满足不了他们的要求,所以教师自己不仅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引导他们在广阔的知识海洋中自己汲取正确的知识,给学生全方位的服务。

学生需要答案的时候,教师总应该在第一时间交给他;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总是在第一时间出现;学生遇到危机的时候,教师总在第一时间帮他一把,这样,你就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英雄"。顺其自然,教师与学生之间就会形成一种良好默契的师生关系。公务员之家:

只要教师在思想和行动上真正的去接近学生,把自己无私的爱全部奉献给学生,那么与学生之间就一定会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工作的要求和难度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教师本身要先进行教育改革,积极提高思想素质;提高个人能力;改进教学方法;不走形式主义,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教育。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象一个契机、一个纽带,把教师和学生紧紧的联在了一起,而这个纽带正是用伟大的师爱来建造的,来吧,让我们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生,把自己无私的爱奉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正象夏沔尊说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参考文献:

1、北京教育学院心理系《教师实用心理学》开明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

2、浦卫忠《中国古代蒙学教育》中国城市出版社1996年4月第一版

3、卢元锴等《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中国人事出版社1999年6月第一版

4、刘林平《爱的误区》中国人事出版社1997年10月第一版

师生关系范文篇10

1、当前师德师风很不乐观,教师的素质低、对学生不负责任,是师生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必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2、当前教师的教学自主权,对学生管理严格、要求严格,不但不会让学生感激,反过来会惹来学生的记恨,家长的指责,由此学生的行为被纵容,无法无天,对教师没有起码的尊敬。

3、当前应试教育体系,注重知识教育,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使学生人格不健全,也不珍惜生命。

4、工具理性在教育界“蔚然成风”,教师把教书作为生存的工具,而学生把接受教育作为参与社会竞争的工具,教师和学生之间,只是金钱关系、利益关系,而不复传统的师徒关系,“亦师亦父”的师生关系荡然无存。

二、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有效对策。

1、提高师德修养,塑造高尚师德形象。

所谓师德,是指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师德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也是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助推器。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同志曾在会见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时强调: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时刻不忘党和人民的重托;把培养优秀人才作为自己的重大责任,要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孜孜不倦地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育人水平;要率先垂范,为人师表,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就是说教师应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教师是管人的人,但管人首先要学会做人,做好人,然后才有资格去教育管理人,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不杜绝教师队伍中的不道德现象,不完善教师的人格形象,塑造学生灵魂又从何谈起?所以,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树立高尚的师德形象。首先,要有敬业爱岗,立志终生植根于教育行业,专心治学治教,躬耕教坛,孜孜以求,无私奉献,这是干好教育事业的思想基础。其次,树立牢固的法制观念,学法讲法,以法执教,依照《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要求,履行自身的职责和义务。再次,弘扬敬业、爱业、艰苦创业精神,并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标准约束自己,完善自己。最后,把“教书育人”与“教书育己”统一起来,从细小事情抓起,坚持经常,形成习惯,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形象给学生感染和启迪。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有机结合,和谐学生的心灵。

寻找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与关爱生命教育的最佳结合点,让学生真正的珍爱生命,将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上升到对生命的敬畏教育,感受生命是至高无上的。

对青少年进行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青少年“身”和“心”全面发展的要求;提升青少年的生活品质,让他们健康的成长、幸福的生活,是当代教育所要关注和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教育的真正核心所在。作为未成年人教育主阵地的学校,应采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或讲座,利用广播、电视、录像、黑板报等宣传工具,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及知识要求,让青少年从多角度、多场合接受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其身心发展特点,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转变不良行为,和谐自己的心灵,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使其顺利渡过青春期。通过设立心理咨询室、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使个别青少年的心理疾病得到治疗,不断提高其心理素质。探索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强化生命教育,打造“平安青春期”工程。

3、构建师生关系的新走向(双向式“师道尊严”)。

作为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结成的相互关系的师生关系,它的走向是指师生关系的价值取向及其实践结构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历史上有两种主要的师生关系价值取向:一是教师本位的师生关系取向,如传统“师道尊严”思想;二是学生本位的师生关系取向,如民主、平等的理论和要求。现代教育需要民主、平等,也需要“师道尊严”。在新课改形式下,教育需要继承“师道尊严”的合理内核,剔除压迫、独裁、体罚等非尊重学生的方式,形成民主、平等式的“师道尊严”,即双向式“师道尊严”。双向式“师道尊严”是现代师生关系新走向,可称为“第三种结构”或“第三条道路”,具有尊重、沟通、分权等性。

4、改革教育制度,促成师生关系和谐。

近二三十年来,经济领域的市场化风习很快蔓延到学校,大家都处于竞争之中,师生之间又多了一层利害关系,最终导致师生关系利益化甚至市场化,这样怎能促成师生的和谐呢?学校工作应以学生为中心,老师的责任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老师不是老板,更非警察。老师是知识的承载者、是知识接力中的前一棒,学生是老师知识的传承者和扩大者。要根除功利教育,让师生关系恢复和谐,仅靠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转变观念是做不到的,而必须进行教育制度改革,并同步进行包括户籍制度、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在内制度改革,方可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