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之间十篇

时间:2023-03-14 21:09:51

师生之间

师生之间篇1

老师是甘露,默默滴落,滋润学生干渴的心灵。

老师是路标,长久伫守,指引学生未来的方向。

师生之间,有欢笑,有矛盾,有忧伤,有仇恨。

师生之间,有说不完的话题。

老师的笑容

在那个冬天,数学课上,班里乱成一片。

老师无奈之下,在讲台上大喊:“安静”。同学们没有去理会老师,还是继续讲话,而且越来越严重,根本不顾及老师的感受。

这时,老师说:“我有心脏病,如果你们在这样吵;有一天我从讲台倒下了,你们就开心了”。听了后,全班安静了下来。

“老师,我们知道错了,请你原谅我们”同学们说道。

老师说:“知错就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可以原谅你们”。

班长说:“老师,我们不是故意的,你上课从未管纪律,和别的老师很不同,所以我们才会讲话的。”

“想不想读书是你们自己的决定,如果你不想读书,老师是怎么管也没用的,重要的是要靠你自己”老师说道。

同学们惊讶地说:“你上课不讲纪律就是这个原因啊!”

从今往后,同学们都专心致志的听课了。在此时,老师也露出了笑容。

老师的关心

“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上新课,我们来做练习,请同学们先把个第六单元复习一下”老师和蔼可亲的说道。

突然,坐在第六排的同学脸色苍白,好像快要晕的感觉。老师马上走过去,用手抚摸了他的额头,滚烫滚烫的,老师马上从包里拿出了退烧药给这位同学。

过了一会儿,老师说:“你爸爸妈妈在家吗”?

“他们都去上班了,老师我没事,你不要打电话给他们”林琳恳求道。

老师犹豫了一会儿,说:“那好吧,我送你去医院,各位班干部把纪律管好”。

晓晓自言自语地说:“林琳好幸福啊,虽然发烧了,但得到老师的关心,得到老师的爱,真的好幸福。

师生之间,像朋友,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师生之间篇2

星期一的第二节课是自然。我上完英语课后,伸手想从书包里拿自然课本准备上课。可是把书包翻了个N遍,也没找到自然课本的踪影。啊,糟了,这回可要挨批评了----我可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这下在老师心目中的形象可要大打折扣了。我害怕地想。

“叮零零”,上课铃响了,自然老师走进了教室。我只好从书包里翻出一本英语书来滥竽充数,还装模做样地看着。老师走到讲台上,开始讲课。他在讲台上叽里呱啦地讲着,我在下面一句也没听进去:我的心始终悬挂着,生怕被老师发现。好不容易挨到下课了,我暗暗庆幸没被逮住。正当我松了口气,准备走过讲台出去玩儿时,没想到传来老师的话:“你,去办公室等我。”声音不大,可足以令我心中一颤。

哎呀,老师知道我没带课本了,这下好了,万一老师来个“恶人先告状”,那么,等着吧!等着回家吃“竹笋炒肉丝”吧!我忐忑不安地想,但师命难违,只好拖着沉重的步子缓缓地向办公室挪移。一路上,我想起了上次,一个同学没带课本,老师叫他去办公室。他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进去的,却是哭丧着脸出来的。想到这里,我不由地又打了个寒颤。

不知什么时候,我已经走到了办公室门口。走进办公室,办公室里的老师都不约而同地抬起头来,审视着我这个新来的“囚犯”。自然老师进来了,问我:“你今天为什么没带自然课本?太不像话了!”我听了,心里害怕极了,支支吾吾地说:“我……我……”还没等我说出来,就被自然老师高八度地大喊打断了:“你怎么了?你,说!”我支吾着说:“我……我昨……昨天整……整理书、书包时忘、忘、忘带了。”但我心里却生气极了,想:没带课本就没带,你难道就没有过这样的失误?用得着这么小题大作吗?老师听了我说的话,鼻子“哼”了一声,粗暴地对我说:“如果你下次再不带,我就不让你上课了!”我点点头,说:“知道了,知道了。”我心里却气愤地想:你敢因为我忘带书就不让我上课,我就敢告你剥夺了我上课的权利。大概是因为我认错态度好的缘故吧。不一会儿,老师的气消了,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是好学生,应该起带头作用,如果你都不能做好课前准备,那么同学们呢?你的表率作用呢?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才对。”他停了停,接着说:“一个人,必须要有责任心,不做好课前准备,就等于战士上战场前没带枪枝,那就只有挨打的份儿。”老师想了想,又说:“没带课本虽然是小事,却体现了一个人责任感,你知道吗?”我终于醒悟了:做人最重要的是有责任心,老师并不是小题大做。

师生之间篇3

自小我就体弱多病,我不仅仅从父母那得到了担心与关心,也从老师那儿得到了同样的感受。

记得每位老师都对我很好,但有一位老师,不管我走到哪里,我也永远记得他,对我的好,他是真把我当做她的女儿了。

每一天,只要我忘了去跟他要水喝,他都会亲自拿来给我喝,总是问我要不要喝水?很多时候当着全班的同学,问我还需要水吗?要是来了记得去他办公室里喝,他刚好为我倒了一杯水,等一下凉了记得去喝,他这么做,不是一两次,而是每天,有时候班里的同学会追问我是不是老师的什么亲人?甚至女儿,他们都说羡慕死了。

每天下午放学,他都会为我辅导功课,不道晚安总会有一个面包和一杯水可以填饱肚子,有时候中午下雨,他会叫同学帮我和她一起打个饭盒在学校吃,然后再打个电话告诉我妈妈。

......

师生之间篇4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好每一位学生是老师的职责。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高,而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则越来越高。国家教育部门提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已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展开。现在的教育教学要求教学从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向生动的多媒体课堂教学过渡,因此,寻求合理化的教育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使学生的“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创设活跃的课堂教学,学生巩固性练习应从“量”向“质”的方向发展;丰富课余生活,发挥学生的潜能,加强体能;完善的作息制度便接踵而至。

一、激发创新精神,寻求合理化的教育教学方法。教师要掌握学生心态、心理,摸清学生在想什么、想做什么,也就是对学生由外到里的深入剖析。例如:学生课上开小差、精力不集中、左顾右盼、上课打盹儿,等等。以上种种现象表明,只有对学生全方位的了解(分别从生活、学习,两手抓,两手同步进行),才能使学生各自发挥自己的头脑,促进自己的学习,提高学习成绩。教师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脱离死板的课本知识,开启自己的大脑之门,既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这种由以前的畏惧老师到与教师结为朋友,教师与学生消除了师生之间的代沟,在教学当中就比较容易掌握学生的心理,学生才真切的感觉到老师是他的坚实后盾,他才会敞开自己的心扉,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会很自然的找老师探讨,这样既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又能增强教学效果,实则是一举两得。

二、活跃的课堂教学,结合实际有效利用课上时间。现在的教育阵营分国办教育学校、私人股份学校,共同点都要求向45分钟要效率,要质量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多媒体课件,创设绚丽的色彩、动态的画面、美妙的音乐为一体的情境,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调动学生 的多种感官有效地将学生的主观情感移入文境,并步步 深入到意境中去。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用新的方法激活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耳、目、脑的共/,!/同协调,利用听读,感知教学重点、难点;自读、预习教学内容。教学 过程中应设疑促读、以说促读,说中激情“以演促读,入情入境”。

三、丰富课余生活,加强学生体能,循序渐进作好指导工作。在课堂上,学生做到能正确、流利的分析、解决问题,课外练习中,引导学生大胆创新,寻找最快速的方法解决难点,同时教师应多加指导,互相交流讨论,给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学习的氛围。以前,学生在学习中有很多的创新,但由于教师的限制而被抹杀了,可见教师的正确引导可给学生充分想象的空间,调动学生摆脱原有的课堂束缚,学习效果事倍功半。作为教师之所以首要从生活上抓,是因为学生身体是做任何事情的基础,关心学生的身体状况,孩子才不会想家,才能安下心来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身体好,才能学习好,学生正是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学生在进行了一天的紧张的学习之后,还对学生的作息进行了周密的安排,使学生有一个舒适的休息环境,包括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学生感触到老师象母亲一样,使学生感到学校便是家。

师生之间篇5

1. 微型英语作业评语便于因材施教,个别指导

在课堂上我们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不可能一 一对学生进行评价,而我们在批改学生作业时所面对的是每一位学生,可以针对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实事求是地评价学生的作业,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便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如果教师在学生的作业中有针对性地加一些微型评语,恰好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能真正看到自己已经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其一,对学困生的作业要多鼓励,委婉批评。学困生的作业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但在批改过程中要善于找到“闪光”的那一点点,不能全盘否定,应及时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

其二,对待中等生的作业,评语要在鼓励的基础上多一些监督,同时也委婉地指出他们的不足。

其三,对待优生的作业,可以在表扬中提出一些要求,如书写、速度、创新等。

不同的学生对教师的评语心领神会,从中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努力奋斗的方向,从而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学习,不断挖掘自身的潜力,发挥自身的才华。

2. 微型英语作业评语便于师生沟通,交流感情

新课程倡导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平等、和谐、民主,师生关系的和睦、平等,有利于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有利于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新型的师生关系能诱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如果师生关系不和谐,学生不喜欢你,你的课上得再好,他们也不会感兴趣。而通过微型作业评语,学生得到了教师的信任和尊重,他们就会自觉自愿地向着教师期待的方向去发展。

2.1 保持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能得到别人的关注,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学生也是如此。如果我们每次在学生的作业上都是写上呆板的A, B, C,时间久了,作业就失去了魅力,学生们觉得作业只是一种任务,对英语的兴趣也会降低,甚至会失去兴趣。而恰当的微型作业评语就能解决这些问题。如:“Well done!” “Excellent!”等。一句简短的评语,不仅能反映学生解题的对错,对其进行恰当的指导,而且能挖掘学生潜力,让学生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

2.2 增强兴趣

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有磕磕碰碰,非常艰辛,需要毅力的过程。有时受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作业出现错误或不按时上交时,可以委婉地利用微型评语来提醒。如: “Don’t make the spelling mistakes again!”这样的微型评语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注,教师对他的肯定。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战胜困难的信心也就增强了,学习兴趣也随之更加浓厚了。

2.3 增强信心

对于学习英语缺乏兴趣,且基础较差的学困生,我们有时甚至需要放大镜来寻找他们的闪光点,肯定他们的长处,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先让他们尝到甜头,适时对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这样的评语不仅维护了学生的自尊,更增强了他们学好英语的信心。

3. 微型英语作业评语便于指导方法,体验乐趣

微型作业评语不仅仅可以评价学生作业,而且能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语言,也可以包括有关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平时多使用评语,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学生阅读作业评语是对语言的一种实际运用,同是也有利于学生提高他们的书面理解和表达能力。评语的语言形式可以千变万化,但所用语言应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当。我们可以利用学生所学的单词,短语,句型等,也可以利用即将接触的语言,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语言,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表面上看来,写作业评语比传统的作业批改,增加了教师的负担,而事实上正相反。传统的遇对必钩,有错必纠的作业批改方法违背了语言生成和发展的规律,有悖于素质教育教学原则。再者,教师不一定每次作业都给学生写评语,要因时制宜,因人而异,贵在坚持。

师生之间篇6

【关键词】 教学质量;师爱;尊重;五严

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存之基和发展之源。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提高高职高专“基础”课教学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师爱是提高高职高专“基础”课教学质量的基石。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总体要求之一。要做到“三个贴近”,教师必须要深入了解学生,随时掌握大学生的思想脉搏,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提高“基础”课教学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这是提高高职高专“基础”课“教学质量的生命力”之所在。

“育人要知心”,要成为大学生的成才的引导者,教师必须首先要成为他们的朋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导者,而且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感受欢乐和忧愁,要忘记自己是个教师,而这时孩子才会把一切都告诉他”。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80、90后,面对专业选择的无奈、就业前景的忧虑、知识基础的差距,很容易在入学后就产生失落感。又由于正值青春燥动期,渴望友谊、爱情、理解和信任,但又不善于与人沟通交往,于是盼望着接近老师,期待着老师的关心。教师就要充分利用时机走进学生心间,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科学地规划人生,关心他们的成长和进步。一方面,要真诚地对待学生。“教师的真诚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金钥匙”,具有直接的感染力。要“动之以情,深于父母;晓之以理,细如雨丝”。常言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当大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爱意时,对教师不再敬而远之,把教师视为自己的朋友,愉快地把信息反馈给教师。另一方面,要严格要求学生。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对大学生高标准、严要求,这也是师爱的一种表现。因为热爱学生并不等于溺爱、纵容和放任学生。只爱不严,不是真爱;只严不爱,无法真爱。只有将师爱和严格要求辨证地统一起来,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因此,教师必须要做到“五严”:一是严而有理,对大学生提出的一切要求要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法律法规,要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业进步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让大学生心服口服,切忌感情用事;二是严而有度,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三个为了”既“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要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份、年龄和特点提出要求,切忌脱离实际;三是严而有方,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否有效,关键在于方法,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自尊心、自主性强,必须要采取耐心疏导的方法,切忌简单粗暴;四是严而求恒,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切忌时紧时松;五是要严中求细,对大学生的严格要求要善思多想,“细节决定成败”,要善于从细节中发现潜在的问题,及时引导并加以规范,防患于未然。只有严格要求学生,做到严爱结合,才能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尊重学生是高职高专“基础”课教育成功的基础。每一个人都希望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尤其是随着身心的发展、知识面的拓宽、自我意识的增强,大学生对这方面的要求会更加强烈。尊重学生,一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把他们看作是与自己完全平等的人,切忌讽刺、挖苦;二是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给予极大的信任,切忌怀疑之心;三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切忌武断、粗暴禁止;四是要尊重学生的劳动和创造,无论是学习、解答问题,要保护学生的新发现、新观点,切忌漠视;五是要“一视同仁”,切忌“厚此薄彼”。教师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向教师敞开心扉,便于教师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从而使自卑者学会自尊,后进者学会上进,悲观者看到希望,冷漠者重燃激情。只有这样,才能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心理氛围与和谐友爱的学习氛围。

各个学科教学实践已经证明:宽松愉快的心理氛围与和谐友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使学生心情愉快、精神舒畅、反应灵敏,形成师生间的思想互相交流,激起感情的共鸣。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热情和爱,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增强对“基础”课教学的兴趣和信任度,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真理的力量感召人,用人格的力量感染人,用真挚的情感打动人”,真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

[2]《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

[3]师爱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石.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2005年01月19日;

师生之间篇7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 导师 研究生 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a)-0249-01

导师与研究生之间关系的本质应该是“教”与“学”、“指导”与“被指导”、科研工作中的“合作者”。在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研究生培养活动中,导师既是管理者,又是研究者,除了对研究生有学术规范的要求之外,导师还肩负着帮助研究生发挥其潜质的作用。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导师应一直扮演引路者、督促者、指导者的角色。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由于穿插了科研合作关系,需要同时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既是指导与被指导的“规定型角色”,又在合作过程中近于“开放型角色”。[1]

当前,由于社会风气的影响、市场经济浪潮的侵袭、研究生招生不断扩大、导师科研任务的加重等诸多因素都导致了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渐渐向不健康的方向变化。割裂了师生关系的本意,扭曲了师生关系的本质。就导师一方的影响因素包括导师承担科研项目的多少、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方式、导师自身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导师个人的为人方式等;就研究生而言,包括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个人求知和社会成熟等。鉴于上述导师与研究生的各自特点及所需使他们在以下两个方面容易产生分歧:(1)导师与研究生共同的署名顺序及科研酬金发放容易产生分歧;(2)由于教育资源有限、研究生扩招引发的科研团队扩大,使每位研究生得到的指导不均衡。鉴于上述因素产生了两种不健康的师生关系。

1 老板雇员型”的导师与研究生关系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增长,研究生的规模不断扩大,导师跟研究生之间也存在关系的变化。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被打上了社会世俗的烙印,且变得愈来愈复杂。人们日益忽视研究生教育中“导”与“学”的关系,并逐渐用“做课题、发工资”的形式代替“导学”关系。导师与研究生之间日益突出的经济关系极大的冲击了研究生教育的“导学”关系,导师被称作“老板”已是普遍现象。有些导师把研究生看做为其做科研项目的劳动力,而不是接受教育和攻读学位的学生。在这个问题上,研究生没很好的理解导师与研究生之间除了基本的师生关系,还有课题负责人与课题成员上下属之间的关系,导致“指导”与“研究”概念日益模糊,使师生之间关系出现问题。这也是一种比较极端的关系,这种关系往往促成恶性循环,老师以成果评价学生是否优秀,渐渐淡忘了科学研究的特点即科学研究要允许其中的失败。学生的心里惦记着工资,认为我做出了成绩导师得给我相应的酬金,还有就是对导师交代要做的事情大打折扣。据资料显示,27.8%的研究生认为导师与自己是“老板与雇员”的关系,即有相当大比例的研究生充当了为导师打工的角色。[2]在这种关系体系中,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缺乏真诚的交流,然而,在这种关系中,研究生很难得到科研的能力,很难做到对科学忠诚,很难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2 所谓的“从属型”的导师与研究生关系

研究生教育中“导”与“学”的关系被很多人渐渐误解为“从属关系”,认为导师处于主宰地位,具有绝对的话语权,研究生也从心里上也这么理解,渐渐的对老师产生一种误解及逆反心里。实际上闻到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导师之所以能成为导师是因为他们已经通过自己的努力具备了指导研究生应该具备的知识体系,他们是研究生专业培养目标的设计者,是研究生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结构的构建者和设计者,是研究生科研工作的指导者也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最主要监控者。[3] 而不是人们误解的“主宰地位”,具有“绝对”的话语权。作为研究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具有挑战导师,挑战权威的勇气,因为不论是导师还是研究生都是从事的科学研究工作,是科学研究就要尊重科学事实、对科学忠诚而不是盲从于所谓的权威。

导师与学生的良好关系是院校的质量教育保证,但在研究生教育的过程中,师生关系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模式。师生之间的“和谐”与“匹配”才是良好指导效果的关键。在师生矛盾中,导师无疑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作为导师,积极主动的与学生构建权威性的学术关系、建设性的合作关系,以及健康的交往关系是抑制导师与研究生关系不健康发展的关键。同时导师要先做人后做导师,要以自己的才德影响并引导研究生,培养研究生各项科研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研究生的自学能力、求知欲、社会成熟度同样影响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如果研究生以消极的眼光看导师,不能客观的对待并片面的接受社会上一些对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偏激看法,对老师布置的任务漠然处置或胡乱应付,必然影响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作为研究生应该积极的理解 “导”与“学”的关系,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己要有较强的求知欲、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积极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对导师的指导性建议融会贯通,做好研究生应该做的事情。

笔者认为改善当前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1)以导学关系为主导,以经济关系为基础,实现师生关系的优化。导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注意师道尊严。导师要提供更多的学术指导,并为研究生创造更多的发挥自己分析、综合、创新、设计方案与实施的机会,对待研究生要坚持公平公正。(2)加强研究生教育中导学关系的若干对策,完善导师业绩制度、完善研究生培养制度,加强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3)研究生应积极主动地与导师交流。主动向导师汇报学习及课题进展情况,与导师探讨课题进程中的困难与问题及自己设计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 陈桂生.“德育过程的主体”问对[J].江西教育科研,2004(3):9-11.

师生之间篇8

一、高校教师与大学生之间信任关系的外在表现

高校教师大与学生之间互相信任表现为积极互动交流。教师与学生互相信任事实上不太可能,这种最理想最完美的状态是最为高效的管理教学状态。教师与大学生处于相互信任时,教师这方会自然喜欢大学生,信任与看好他们,也能够很好地对待他们;大学生这方也会更加认真与努力地学习专业知识,非常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争取荣誉,同时积极支持教师的各项工作。

高校教师信任大学生但学生不信任教师表现为自由放任。有的教师似乎非常大学生,将很多权力下放到学生群体。但是大学生们却往往并不领情,反过来对教师本身的工作产生深深的怀疑与不信任。甚至大学生会产生排斥与不接受情绪但却只能深深埋藏在心里,久而久之与教师逐步疏远。

高校教师不信任大学生但大学生信任教师表现为保护依赖。有些缺乏经验的教师往往容易对大学生做出错误的判断而不信任他们,教师对违反课堂纪律、性格夸张、个性张扬与行为不雅学生往往过度关注,反而对那些性格孤僻并且不善于表述的大学生表现出的问题没有足够关心。有的教师意识不到大学生是一个平等个体,希望扮演保姆角色或者家长角色,大学生自然会产生依赖心理。

高校教师与大学生互不信任表现为相互冷漠。一旦教师与大学生之间产生相互猜疑,甚至歪曲理解,后果就很严重。教师不给大学生任何的锻炼机会,大学生做任何事情首先考虑利益问题。教师与大学生产生心理距离甚至心理隔阂,久而久之,相互不配合甚至相互诋毁与厌恶。

二、构建高校教师与学生互相信任的主要障碍

高校教师与学生互相信任的外部环境障碍。一是社会大方面的不信任环境不断恶化进而对校园渗透。现如今社会上已经出现了许多信任缺失的痛心现象,如众多假冒伪劣的商品大量充斥市场,各级政府官员贪污腐败屡见不鲜并不断恶化,金融机构大肆欺诈公众进行聚敛钱财等层出不穷,而相应的社会上信任惩罚机制相对不完善并且社会信用评估体系也不健全,必然冲击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任土壤。二是教师本身的工作地位在学校整体管理中的价值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与珍重。高等学校对教师应该具有的作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到位,他们主要从事学生的事务管理、就业指导、党建工作、心理咨询、勤工检学等繁重与繁杂的事务,但各高校在对待教师的薪酬与切身利益没有通盘给予照顾与认同,教师在职称评定与职位晋升等方面均存在天花板效应。

高校教师与学生互相信任的教师自身内部的障碍。一是教师与大学生之间存在某种程度的功利化交往关系。社会竞争与就业压力的增大,毕业生除了要专业成绩优秀以外,往往还要党员、优干等政治身份,大学生为了这些功利性目的,自然功利地向教师靠拢,教师自身也出于功利进行应对。二是教师自身的敬业精神与工作态度等问题。教师往往在对待学生管理方面安于现状而不求创新,一般沿袭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与方法,不积极主动开展工作。三是教师自身缺乏与学生进行主动的联系沟通。教师往往秉承师道尊严观念,自认为是主宰与权威,在相互沟通中表现出居高临下的家长心态,大学生自然产生戒备与自卑心理而不愿意交流。

三、改善高校教师与学生信任关系的主要举措

首先,要制定具体的教师工作制度。学校基于教师与大学生之间信任关系的视角,制定切实管用的工作制度,诸如定期招开教师例会制度,教师每日工作预安排与工作日志制度,教师与大学生定期谈话制度,教师定期进学生宿舍访谈制度,教师随堂听课制度以及主题班会制度和学生家长联系制度等等。在评优评奖与学生干部选拔指导,在学生工作可以量化的诸多层面,均可以以交流为基础制定可操作制度。

其次,畅通与大学生的多种交流渠道。教师尊重学生的建议和批评,可以在QQ或者微信以及其它沟通工具上匿名开展批评与建议。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做事与处理不能够一意孤行,尽量让大学生亲近教师,愿意沟通并且愿意敞开心扉沟通。尤其是上课教师,不能一上课满堂讲,讲完了就看不到人,不能与学生做到很好的沟通。

第三,高校教师以身作则发挥好言传身教的作用。教师要以优良的品德和正人君子的风范,以良好的行为和渊博的知识为大学生树立全方位学习的典范,注重在管理能力与心理咨询,专业学习与社会交往以及生活知识,处理危机情况中的能力等方面让大学生钦佩,打下信任的基础。

师生之间篇9

1. 交流——需要氛围

心理学家托兰斯说:“我们要促进创造,就需要提供一个友善的和有奖赏的环境,以便使学生在其中成长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师一讲到底,学生被动接受。师生之间缺乏交流,更谈不上生生交流。偶尔有几次的问答,也是意料之中的一问一答,书本知识的形式化翻版。没有深度交流,效果较差。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教师没有安排交流,自己一个人“把所有的事情都自己扛”、“唱独脚戏”,学生只有听的份,哪有什么交流可言;另一方面教师没有创设交流的氛围,学生正襟危坐、循规蹈矩,一节课都在紧张中度过,不敢说话,不敢动手,哪敢交流。因此,教师应提高对“交流”的认识,并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一种交流的氛围,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才有可能进行。

1.1 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心态。

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意识的社会人,是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多让学生说话,多倾听学生的说话,可以知道学生的问题所在,便于教师针对性进行教学。学生通过交流,可以明是非,知得失,在交流中修正自己,发展自己。要达到这样的境地。首先教师自身要充分认识到课堂交流的重要性,要留足时间让学生交流,否则,教师一讲到底,学生想交流也没有机会交流。其次,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多问几个“是什么”、“你是这样想的”、“为什么?请说说理由”,促进课堂教学师生之间交流的开展与深入。否则,教师听不进不同意见,棒杀不同见解,学生就会唯唯诺诺,不敢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交流也就成了形式。

1.2 教师要准备有效的材料。

师生要进行有效的交流,除了教师提供学生交流的时空、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说话以外,还应该准备有效的材料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准备材料、设计教学过程,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学习,发表自己的看法。由于教师创设了良好的交流氛围,同时允许学生畅所欲言,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也就成了课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学生在“讨论”“争辩”中积极思考、学会交流、学会表达。

2. 交流——需要调控

学生的交流并不是与生俱会的,是需要培养与引导的。

2.1 重视问题的预设。

交流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提供了有效的材料,还需要设计好问题,利用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使交流成为可能。如《找规律》教学:屏幕上出现一幅图画。商店门口挂了很多灯笼,红、黄、蓝三种颜色有规律地排列着。其中一部分被一辆停在商店门口的汽车给遮住了。

师:你能知道被汽车挡住的灯笼,分别是什么颜色吗?

其中有一个学生:只要把汽车开走就知道了。

教师:(没理睬这位学生)哪位同学再来说?

教师由于事先没有预设好问题,当学生这样回答的时候,显得有些不知所措,也影响其他学生的思考与交流。另外一位教师事先对这个问题已有了充分思想准备并设计好了第二个问题,教学就比较流畅。

教师:对啊!只要把汽车开走,不就都清楚了吗?!但在汽车还没开走之前,我们也能看出来吗?大家互相说一说。

2.2 注意问题的引导。

学生由于知识能力的局限性,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不是很顺利,有时会被卡住,教师适当的点拨,进行问题引导,会使探究活动继续得到开展,会让学生得到启发,会使交流不断深入。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学生探索时交流如下:

生1:个位是3的数能被3整除。

生2(反驳):13、23都不能被3整除。

生3:个位是6、9的数能被3整除。

生4(反驳):16、19都不能被3 整除。

课堂一时陷入沉默,有的学生在埋头思考……

生5:每个数位上的数都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

生齐:是的,是的,规律找到了,只要每个数位上的数都是3、6、9,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师:12能被3整除,可它的数位上没有3、6、9呀?这又怎么解释呢?

生:……

师:举出能被3整除的数,看一看这些数有什么特征。

学生举例探索,学生得到启发,交流更加激烈,终于探索出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有时,由于问题比较难,一开始学生就被卡住,没有什么话可说,交流难以进行。这时的教师引导更加重要。如教师教学思考题“220元买了40只鸡,公鸡6元一只,母鸡4元一只。问公鸡母鸡各买了多少只?”问题一出,学生无从下手,无法进行交流。教师连忙进行点拨:先举例试一试,或用表格列举一下,看能不能解决问题。学生得到启发,经过思考讨论交流有了思路。

2.3 加强评价的激励。

师生之间篇10

在新课程标准的正确指引下,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活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完全不同于以往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秉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互动式教学模式,这便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没有有效的互动,便无法达到教育的目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依托于互动来进行的。教学互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教学计划的实施,“师生互动”已经得到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的探讨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互动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具体运用方法

1.分组合作互动法

小学语文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情况,对其科学、合理地进行分组,组建语文学习小组,对于教学活动中的一些问题,让学生组内交流、合作探索,以实现教学目标。比如学习人教版小学二年级《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一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将遇到的好人好事与组内其他成员分享交流,通过交流活动,促使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意义,奉献爱心成为自觉的行动,再引导学生回归到课文内容的学习。分组合作讨论和交流,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实现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可以增进学生间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2.分角色互动法

教师要重视语文教材相关习题中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者扮演的题目设置,把握好课堂时间,有效组织学生分角色互动,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比如在讲授《坐井观天》这一课时,教师提前布置好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表演的任务,通过对小鸟和青蛙的扮演,学生会更加深刻地理解二者间对话的含义,从而掌握“坐井观天”的内涵。分角色互动法教学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同时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演能力也得到锻炼。

3.生活化情境互动法

教师可以借助于一些生活化的情境设计,来帮助学生高效地学习新的内容。比如对于《风娃娃》这一课文的学习,教师让学生先亲身体验被风吹过的感觉,并提出相关问题,通过这样的师生互动,让学生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因此,在互动教学过程中设计生活化的问题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1.注重探究性的教学方法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的同时,不断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和疑难。比如,在《乌鸦喝水》这篇课文的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去体会这篇课文中所暗含的寓意。教师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最大限度地使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互动,实现知识教学的优化。此外,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利用游戏、比赛等的方式,来巩固学生对生字、语句的练习。

2.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基于学生年龄较小、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特点,课堂教学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要想师生之间实现有效的互动,便要不断地加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通过教学内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学习课文《丑小鸭》时,引导学生以校园剧的形式进行角色扮演,还可以通过学生扮演小老师这一角色,让学生讲解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则扮演“捣乱的学生”不断提出问题,使学生对于教师有较为直观的亲身体验。

3.正确进行教学评价

在教学活动的最后阶段,教师要正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这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可以使每个学生重新温习所学知识,又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的信任与鼓励,善于运用评价的教学手段,来达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学生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与鼓励,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可以克服自卑的心理障碍。在重视语言性评价的同时,教师还应该学会运用肢体语言进行评价。比如真诚的微笑、赞许的眼神、竖起的大拇指等等,这些发自内心的无声评价有着“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比如,当学生问题回答的准确无误时,教师给予赞许的目光以示鼓励,或肯定地点点头;当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可用皱眉、凝视等给以提示。看似一些微小的举动,也会拉近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提高教学的效果。

4.树立创新的意识

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中要树立创新的意识,是否有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是衡量教师能否有效胜任教学工作的标准之一。课上教师要激发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动感知、质疑,善于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创新因素,构建语言文字训练创造性的情境,开展创造性的语言实践活动。比如,在《狐和乌鸦》的教学中,普遍认为:狐狸是个狡猾的坏东西,专门欺骗其他小动物。个别学生却打破了固有的思维模式,认为“狐狸是很聪明的”,要从中学习遇事多动脑,该学生从另一种角度去看待分析事物,要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