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互动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09:13:17

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范文篇1

1.教师承担课负任务重,师生互动流于形式

高职院校受限于经费,教师数量相对少于本科院校,大多数高职教师的时间精力成为稀缺资源。大多数的高职教师不仅需要忙教学,而且需要担任辅导员,甚至还要负责学校的行政工作,处于工作压力大、任务重的状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不再密切,教师与学生之间大多数情况下仅是简单的授课与听课关系。师生互动明显不足,学生直接从教师处吸收的“养料”开始变得越来越少。

2.高职高专院校会计教师现状令人担忧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存在制约建立良好师生互动环境的情况。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具备“双师型”素质教师的比例远低于高职教育发达的国家,平均比例仅达30%左右。而国外发达国家的高职院校的教师一般都是“双师型”素质教师。高职会计专业教育就更需要具备“双师型”素质教师。因此,高职高专院校会计教师的现状难以满足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环境。

3.师生比例增加过高,师生难以充分互动

会计专业作为高职院校的热门专业,近些年招生人数增长较快。会计教学无法实现小班教学,教师难以顾及所有学生,师生之间在课堂上的沟通机会不多。此外,高职院校大多数学生存在基础知识薄弱、理解能力差、自主学习积极性不高等各种问题,再加上大部分高职青年教师也是刚刚完成从学生到老师角色的转变,缺乏交流沟通和心理疏导能力的训练,难以完成对学生的有效引导。这些都制约着师生互动机制的创建。

二、高职会计教学推进师生互动的建议

1.高职教师应当树立新型符合高职培养目标的教育观

正确教师观的树立。现代高职教师不应只把教书作为一直种谋生手段来看待,而应把教书育人作为一种充满使命感、圣神感和爱心感的职业来看待;不应只是为了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将已有的知识简单的灌输给学生,而应是孜孜以求、充满活力的学者;不应只是居于学生之上的管理者,而应是循循善诱的心灵导师;应当成为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引导者和良师益友。正确教学观的树立。高职层次的会计课堂不应当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应当改变教学重心,在传授够用的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向培养学生会计实践操作及解决一般财务问题能力方面转变;从重视学生继承教师会计职业经验向重视培养学生发展创新能力转变。在正确教师、教学观的指引下设计出有利于师生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

2.积极推进师生互动制度建立

高职院校应建立起有利于师生互动的管理制度,为培养高素质职业技能型人才提供政策支持。

(1)控制师生比。

高职院校的师生比例逐年增加,教师资源紧张,专业课程教师课负标准居高不下,严重影响师生互动的开展。高职院校师生比一般应控制在20:1左右,为实现小课堂理论教学提供操作空间。

(2)外聘兼职教师聘任制度。

在高职院校编制教师紧张,特别是会计专业教师年轻化且缺乏实践经验的情况下,应当建立完备的外聘兼职教师聘任制度。聘任有经验的合格的企业财会专业人员担任会计专业的实训兼职教师。在实训阶段采用导师制,对工作量中教学等的构成作出明确规定,鼓励高水平教师担任会计实训导师。

(3)完善教师培养制度。

加强建立新老教师定期培训制度,鼓励会计专业教师进入企业实践,不断提高其会计实践教学能力;开设面向教师的心理辅导讲座,提高教师与学生交流沟通能力、心理辅导能力等,帮助教师提高教书育人的素质。

(4)完善校企共建实践基地。

高职院校应当与当地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一方面高职可以提供社会服务,另一方面,高校通过建立校企共建实践基地,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与学的交流平台,帮助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实践教学阶段建立亲密的师徒关系,加强师生互动。

(5)学生评价体系。

师生互动范文篇2

关键词:初中物理;师生互动;模式

1挖掘教材内容,在师生互动中发现问题

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还没有得到全面的发展,再加上学生刚接触物理学科知识内容,因此在学习活动中主动意识不足,如果教师不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可能会导致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降低,影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制约学生物理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难以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所以,初中物理教师要注意挖掘教材中的主要内容,结合教学内容确定师生互动的方向,在互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分析问题的兴趣,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如,在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程内容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提供凸透镜教学素材,然后与学生共同使用凸透镜观察书面上的文字、书桌上的痕迹等,一起讨论有怎样的变化。在师生互动交流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能逐渐发现问题,产生对课程内容学习的兴趣。此时教师导入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能在互动教学中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学生的物理综合素质也能得到有效的培养。

2探究疑难问题,在互动中探寻解决问题方法

在物理课程教学活动中,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是重要的教学目标,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物理探究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在教学指导环节就要注意与学生共同对疑难问题进行挖掘,并通过有效的互动点拨指导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方向,进而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物理知识学习能力和问题处理能力,为学生自主学习物理知识创造条件。如,在对《升华和凝华》课程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验材料,然后与学生共同参与到实验活动中,对“升华与凝华”现象进行探究。在此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了解这部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师为学生提出了小组讨论问题,如冰箱中的霜是怎样形成的?生活中可以看到的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热原理的实际应用?在舞台表演中撒干冰形成白雾是什么原理?根据教学问题,教师与学生参与到互动学习和交流活动中,共同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在整合相关资料、开展实验活动的基础上,解答这些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如此,结合物理教学基本情况,教师积极构建相应的师生互动模式,就能将学生循序渐进的导入到物理知识探究活动中,学生能高度集中注意力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综合学习效果也会明显的增强,对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并且在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发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学生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也能得到锻炼,有助于促进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3落实反馈矫正,在师生互动中拓展延伸

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仅仅体现在对课程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创新方面,还在于能在师生互动中使教师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的物理学习状态,发现学生在物理学习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学生的反馈对学生实施矫正教育,使其能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掌握有效的物理自主学习方法,循序渐进的增强学生物理综合学习效果。同时,在反馈矫正的基础上,为了巩固学生学习效果,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学习错误的方向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对学生开展针对性训练教学,进一步发挥师生互动教学的效能,对学生实施积极有效的物理教学引导。如,学生在学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部分知识点过程中,往往会在分析不同受力作用时忽视不明显的力的作用,导致解题时出现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如果在课堂师生互动中发现学生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就要有意识的对学生实施教育和引导,并为学生提供多种类型的训练,使学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识点的认识,能合理应用这部分物理知识对问题进行处理,进而在拓展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有效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使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得到良好的培养,稳步提高学生物理知识自主学习能力。

4优化课堂互动环境,提高学生的互动积极性

只有完备的教学硬件,才能保障互动教学的顺利开展。教师要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有条件,利用实验课、实验室,将第二教学现场――实验室打造成优良的互动实践场所。同时,教师要在教材、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创设条件,使得老师与学生在实验中的互动得到有效加强。比如,教学“压强”时,让学生自愿报名组成4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做好备课讲授一部分教学内容。这不仅让学生在备课过程中就能充分学习和思考知识点,而且能锻炼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表达能力。同时,营造互动文化需要在现代教育学观点上的师生角色和师生关系的基础上,以和谐、民主、科学为原则,以轻松、开放、创意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创造优良的课堂互动环境。

综上所述,师生互动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能进一步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促进良好教学氛围的营造,对学生实施积极有效的物理学习引导,使学生的物理知识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得到良好的培养,为有效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朱艾刚.初中物理教学的探究式与师生互动[J].求知导刊,2013.

[2]汤群英.中学物理课堂师生互动的调查研究[D].苏州大学,2011.

[3]张玉.基于“平面镜”为例分析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互动模式[J].考试周刊,2016.

师生互动范文篇3

关键词:高职舞蹈教学;师生互动模式;运用

师生互动模式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组织课堂活动,进而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并与其进行有效交流和互动。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同时还能有效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因此高职舞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能够充分认识到运用师生互动模式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实际教学内容选择最合适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舞蹈学习中更好地掌握要领,为自身后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高职舞蹈教学师生互动模式的应用意义

对于高职舞蹈教学中应用师生互动模式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有利于组织课堂活动、显著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第一,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在舞蹈教学中,通过互动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兴趣,同时还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第二,有利于组织课堂活动。在整个课堂活动中,只有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才能够形成和谐且活跃的课堂氛围。教师在开展舞蹈教学中,首先要按照具体的活动步骤进行,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教学工作有序进行,之后,教师还需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出相应的课堂活动计划。第三,显著增强课堂教学效果。通过活动的开展,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对方,在交流和互动中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不仅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完成任务的速度,同时还更好地保证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质量和效果。

2高职舞蹈教学师生互动模式的运用

2.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一般来说,高职舞蹈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处于分离的状态。简单来说,舞蹈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承担控制者的角色,而对学生在学习中所具有的特质并没有足够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有必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使教师与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氛围中获得有效发展。而对于学生来说,在舞蹈课程学习中要能够认识自己与教师之间的关系,积极参与舞蹈学习,在最大程度上感受到舞蹈教学所带来的魅力。2.2明确教学目标。为了确保互动教学有序进行,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首先要按照要求对舞蹈教学目标中各个部分的课时进行合理分配。之后,可引导学生对舞蹈进行有规划的训练。最后,教师还要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运用互动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这种方式在提高高职舞蹈教学质量和效率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舞蹈教学中要注重此模式的运用。2.3合理利用互助式教学模式。对于如何创新现有的舞蹈教学模式,教师可在教学中通过分组学习的方式进行,同时适当地融入项目教学,这样能够让学生在舞蹈训练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要领。教师在具体实施中,首先要做的就是进行小组分配,在小组成员中,要包括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并根据其学习情况,合理分配任务。之后,教师需着重引导、调动学生以互动的形式开展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所具有的指导作用,根据学生在训练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其进行改进。另外,在这个互动中,还有助于师生之间的深入了解,这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舞蹈学习效率,同时还更好地保证了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进而满足当前教育发展的需求。2.4注重对互联网技术的有效利用。随着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教育工作获得了更好的发展,特别是在“微课堂”“翻转课堂”等概念的出现和应用下,极大地提高了教学工作效率。比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可让学生在家里完成其所布置的任务,而在此环节中,教师还要多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在舞蹈课程学习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观。由此可说明,翻转课堂在高职舞蹈教学中的应用,在提高师生互动交流和信息共享程度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另外,教师在舞蹈教学中还可借助多媒体视频、多媒体电话等开展舞蹈教学,这样做既能够有效改善传统教学所存在的弊端,同时还能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2.5提供学生表演机会。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舞蹈要领,高职舞蹈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为学生多提供表演机会。而在表演中,可安排其他同学作为评委,对学生在表演中所存在的问题予以指出,并对其进行有效纠正。在表演环节上,既可由学生单独表演,也可借助小组的形式进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学生要在完成自身学习任务后,充分展示完成的成果,通过这种展示成果的方式,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情况,并不断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3结语

教师应结合具体教学内容,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从而满足学生舞蹈学习的需求。本文通过对高职舞蹈教学师生互动模式的运用进行深入探析,得出教师要想更好地增强学生学习效果,首先要认识到师生互动模式应用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措施,合理应用此模式,即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合理利用互助式教学模式、明确教学目标、提供学生表演机会和积极组织和开展课外活动等。通过这些方式,能够极大地满足当前我国教育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刘海燕.中职舞蹈课堂的“微课”应用与教学设计[J].黄河之声,2017(22):60.

师生互动范文篇4

教学过程的传意互动,核心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新。互动课堂教学的具体要求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它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是否参与学习,更重要的是解决一个学生如何参与的问题,即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问题。我们所追求的是在学生期待得到新知的时候,通过全过程参与习得新知。

具体地说:其一,参与教学目标的确立,通过“我们应当学会什么”“我想学会什么”引导学生参与确立学习目标。这一过程是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化。如:教学《四季》这篇课文时,课前,在熟透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一开始,师生交流,确立学习目标。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画,我们一起来看看,画了什么?你看了以后还想说什么?可以跟同桌交流。(通过投影把春夏秋冬四幅画展现在同学面前),一下子,课堂就非常热闹,你一句,我一句,大家都无拘无束把自己的真实感受与同学交流,教师在学生间走动,听到了许多惊讶的谈话。这样,学生对学习本课有了明确的目标,产生了浓厚地学习兴趣。

其二,教师要在学完一课之后带领学生参与回顾,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由“我会学”向“我学会”转化,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学会学习。如:教学《四季》这篇课文后,师生共同反思:师: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什么?把你知道的告诉你的好朋友好吗?生:畅所欲言。但是,互动教学课堂不应成为学生“自由”学习的课堂,所以需要创造一种“双主”和谐、充分参与的氛围,在这一过程中,必须重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深钻教材,了解“学情”,搞好教学设计(即备教材,备学情,备教法,备学法,备媒体),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目标,为学生架好从已知迈向新知的桥梁。设计好练习,指导实践运用,启发创新意识。那么,具体如何操作呢?

互动教学中师生、生生交互作用发展过程分三阶段:启动阶段(发动—萌动);联动阶段(调动—主动);能动阶段(助动—自动)。各阶段、各环节的基本含义和特点及其与认识过程的对应关系如下:

准备互动——引发:学生开课后即不同程度地被引发互动学习的欲望创设情境、展示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习目标,产生求知兴趣,进入学习角色,感兴趣,开始引起内在兴奋复习旧知。

开始互动——投入:学生已将互动学习的欲望推入准运转状态架设桥梁,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唤起学习愿望,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上产生问题,引发解决问题的学习动机,从内在兴奋转化为外在兴奋——感受新知。转

深化互动——深入:形式上暂时降低互动频率,以巩固、内化获得,为更具创造性互动作准备。以反复训练为手段,进行评价反馈,把新知识综合为完整的体系,加深理解,加强练习,矫正错误,把知识内化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去。巩固知识,从外在兴奋再转化为强烈的内在兴奋——巩固知识。

总之,在新课程中,通过广泛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构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以师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创设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关系,已成为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广告语说:“让城市互动起来”。那么,在教学上我们也应:“让师生、生生互动起来”!

师生互动范文篇5

关键词:初中物理;师生互动;发现问题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初中物理教师应当在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前提下,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机。互动模式的出现,正是为了满足新课标提出的这一基本理念,有助于促进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进一步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师应当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引入互动模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具体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感知教材,发现问题

初中生刚刚接触物理不久,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物理还是一门比较陌生的学科。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尽管有时教师很期待与学生互动,然而学生却无话可说,不愿意被提问。一方面,这是因为他们刚刚接触新学科,物理学习经验明显不足,另一方面,学生长期被桎梏于灌输式教育模式之下,他们不习惯向教师发问,以上问题的出现,不仅影响了课堂师生互动质量,还造成教学效率低下,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增强师生互动质量,教师应当为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深入感知教材。例如,《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一课教学中,笔者先要求学生用凸透镜观察课本上的字,请他们谈一谈有什么发现。学生纷纷拿出凸透镜观察起来,他们很快发现同一个凸透镜可以成不同的像。趁此时机,笔者进一步提出问题:凸透镜可以成什么样的像?凸透镜所成的像跟物体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呢?这个问题一经提出,学生马上热烈讨论起来,不停地向笔者表达自己的看法,课堂互动氛围达到了高潮。

二、探究疑难,解决问题

发现问题之后,学生面临的就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前面已经提到过,初中生物理学习经验毕竟有限,为了确保互动质量,教师应当允许学生以小组形式对问题展开探究。学生可以自由结合成几人小组,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探究疑难问题。合作交流过程中,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还要记录在册,以便稍后向教师进行提问,同时便于课后回顾与总结。针对学生合作交流中提出的问题、建议与看法,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将其中有价值的问题通过投影设备呈现给学生(板书也可以),全班学生再就这些问题进行大范围的交流探讨。教师也可以请每一小组的代表上讲台讲解本组合作交流成果,其余小组学生对讲解进行补充,直到问题真正解决为止。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是极为重要的。如果学生没有得出具有研究意义的成果,教师要适当提示点拨;如果学生合作交流效率低下,教师要及时纠正,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源头。对于学生的表现,教师还要进行激励性评价,保护学生参与互动的热情。

三、反馈矫正,巩固拓展

通过合作探究,学生对物理问题已经有了深刻认识,教师应当在此时安排巩固拓展,结合学生发现问题阶段暴露的疑难之处、解决问题阶段出现的失误进行有效归纳,以免学生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是教师获得教学反馈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师生互动的重要环节。在获得有效教学反馈的基础之上,教师要因人制宜、因时制宜调整教学计划、教学安排。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探究结束之后,笔者发现不少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粗心大意,对于像距、物距认识不够深入。为了提高学生此方面的认识,笔者布置了相应练习题(节选):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在凸透镜前放一燃着的蜡烛,移动光屏并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然后将蜡烛远离透镜,调节光屏再次找到一个清晰的像,比较两像()A.像距增大,像增大B.像距减小,像增大C.像距减小,像减小D.像距增大,像减小2.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移到距凸透镜18cm的过程中,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6cmB.10cmC.16cmD.20cm通过完成相应习题,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训练效果非常好。与传统灌输式教育模式和填鸭式教育模式相比,互动教学更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初中物理教师应当不断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互动空间,全面发挥互动教学对于增强学习效果的重要意义。

作者:任凡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苏嘴镇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师生互动范文篇6

关键词:兴趣;音乐;方法

现在的教学中,更注重教学的质量,提高教学的质量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在对初中生音乐培养的时候,越来越注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既能在与学生取得友好感情,也能够更好的活跃起所有学生的气氛。同时,互动式的教学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了解。从实际情况中出发去教育学生,让每一位学生轻松的掌握知识[1]。

一、突破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互动中轻松学习

目前的音乐课程主要是分成三个方向:歌唱课程,欣赏课程以及乐器课程。在初中音乐教学课程里面,音乐的欣赏主要让学生听一些流行的音乐为主。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讲台讲自己的东西,学生只能乏味的听课,这种严肃的教学环境很难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来,因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压抑,并且音乐的知识体系又是相当的复杂,所以教师一昧的强行给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对音乐的了解就很少。所以音乐课堂的教学要求教师学与学生互动起来,这要的课堂教学质量就会变高。教师要养成在课堂中和学生融入到一起的习惯,就需要改掉传统教学的毛病,让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有更多交流的机会。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他们的兴趣爱好以及对音乐的接受能力,根据学生的要求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教学课程,这样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音乐水平也会有明细的提高。此外教师应该清楚教学的目标,了解哪些是授课的重点。比如,笔者在开展一堂初中音乐的讲课的时候,笔者事先已经了解到了学生的兴趣点,在课堂中及时的与学生展开互动,与此同时笔者补充了一些学生们喜欢听的歌曲。比如笔者了解到很多学生都喜欢听王力宏的歌曲。因此笔者就在课堂力给学生们播放了一首《龙的传人》。由于这首歌学生们很喜欢,所以在整堂课程里面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另外笔者预先给学生明确了这节课的重点,在讲到重点的时候学生们都专心致志的听讲。正是由于合理的互动,教师对教学工作做得足够严谨,所以在这次教学中进展的非常顺利[2]。

二、全面与学生互动起来,让师生的互动更加广泛

要让学生课程得以进行顺利,教师与学生们的互动是离不开的,师生互动是调动学生学习情绪的核心因素。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教学内容争取做到知识性互动,实践性互动以及情感性互动的相互结合,三种互动缺一不可。这就要求教师们对自己教学的目标以及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在充分了解基础之上还要知道歌曲的旋律,掌握歌曲表达的情感,以及学生对歌曲的领悟水平。在课堂中积极地参与到与学生的互动中,同时,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中的互动,也包括课下的互动。比如,教师应当了解学生生活中的问题以及难点,为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搭建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总而言之,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是连续性的,这种互动不仅体现与课堂,也体现于课下,而且,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全方面的,要包含于学习和生活[3]。比如,笔者在教学生赏析《龙的传人》这首歌曲时,由于这首歌抒发了一种爱国情怀,学生通过赏析这首歌曲,可以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怀,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在内心里面建立起了起了爱国情怀。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除了让学生对这首曲子进行赏析之外,教师也要求学生集体演唱这首曲子,使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知识性互动其实强调的是教师在对学生知识传递的时候,教师即时与学生探讨问题,知道学生对音乐的了解水平。在课后,教师可以推介给学生一些歌曲让学生去赏析,同时,给出学生赏析这首歌曲的良好介意,把教师与学生的亲密互动的关系一直保持下去。另外,在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欣赏水平进行提问,不能给学生提出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为难他们,所以教师也要把握互动的适度性。

三、总结

师生之间的互动对课堂的教学有非常大的帮助,合理的互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让老师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够更加容易达到教学的要求,对培养初中生音乐欣赏能力有非常大的意义。但是,要想达到这一点,教师首先需要突破自我敢于创新,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的对教学经验进行总结,为全面培养学生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正彬.初中音乐欣赏课互动教学策略的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6,(31):29.

[2]钟生攀.互动教学:策略与方法[J].新课程(综合版),2014,(01):46.

师生互动范文篇7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教学策略

新课程理念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只有真实有效的师生互动,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这种有效互动对于农村学生具有重要意义。我结合多年的“师生互动”课题研究和课堂实践谈几点粗浅认识与看法。

一、农村初中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现状

课堂教学改革一直在进行,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仍然富有顽强的生命力,主要表现在师生间多机械互动、认知互动、浅层次互动,而少情感互动、行为互动,课堂互动还多属于“控制—服从”的单向型互动,其根源在于农村家庭教育严重不足,且学生很多是留守儿童,性格普遍“内向”,这些根源性问题大大增大了互动的难度。但有一种现象是个例外,就是在公开课上,师生互动往往能够展现出良好的一面,因此,虽然根在学生,动因却在教师。在无法改变农村学生固有生存环境的前提下,教师可以通过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来改变师生的互动现状,使其向着“相互磋商型”迈进。

二、化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策略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的“教”是为学生“学”服务的,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方式。基于教育社会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多种理论体系和课堂实践,我总结了五点互动策略。1.师生平等对话师生平等对话,形成和谐交流氛围。农村学生的心灵需要倍加呵护,尽管表面看起来波澜不惊,但内心都有着强烈的被人尊重的需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构筑自由、平等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在与教师对话中学习、领悟和生发出新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逐渐消除师生间人为的界限。教师要先于学生做出重大改变,放下“严师”的架子,尝试角色转换。引领我校课改的崔成志教授曾多次建议我们,要经常“问计于学生”。因此,在我的化学课堂上,我会让学生参与教学设计,也会让学生自己出题进行测验,还会让学生当“小教师”讲解某一个知识点……当教师对学生表现出无比信赖时,学生的责任感就会增强,信任感也会在师生间不知不觉地建立起来。2.巧用情境创设巧用情境创设,激发师生互动热情。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真实”的情境会让学生“身临其境”。例如,在远程研修中听武城县第二中学王翠晶老师讲《水的净化》一课时,她在导入阶段首先通过图片展示了浑浊的黄河水,再以“这样的水能喝吗?”“怎样将这样的水变成能喝的水?”引出课题。由生活中常见的“已知”导向“未知”,这样的情境创设,虽然简单,但对于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师生间的互动来说,却是非常有效的。我在教学中也经常采用这种形式,如厨房中的化学、身边实验室等,每一次都能使学生主动与我交流“经验”。情境创设还有很多形式,尤其在信息时代,我们能够接触到丰富的音频和视频资源,只要合理利用都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但切忌时间过长,要做到点到为止,给学生留有思维空间。3.设计问题串设计问题串,实现有效问答。学习过程其实就是关于各种问题的探究过程,抓住主问题及围绕主问题形成问题串,以问题的生成、解决和运用为脉络驱动课堂运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师生互动。如在《水分子的变化》这节课上,教师在开课时就进行了“给水通直流电”的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根据现象发现并提出问题“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可能会有下列猜想:水蒸气、氢气、氧气。教师接着提出“这些猜想说明发生了什么变化?”“水分子如何变化?”这两个主问题,很好地引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在解决主问题的过程中可分三个阶段:一是宏观认识水的变化,相关问题“如何设计实验方案验证气体到底是什么?”“进行实验时要注意哪些问题?”“依据什么现象能获得什么结论?”;二是微观认识水的变化,即水分子的变化,问题有“微观上水分子如何变化?”;三是问题的升华,问题有“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是什么?”。教师将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分层提出,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展开探究,与学生进行互动,从而逐步实现学习目标。4.建构学习共同体建构学习共同体,适时适度引领方向。教育社会学认为,班级就是一个微型的社会,具有社会属性。农村学生在社会上展现自我的机会较少,因此,班级这个“社会”就成为学生展现自我的重要舞台。构建学习小组,可以大大增加交流展示的机会。经过专家的指导,在班级内形成“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四人学习小组,教师将学习任务布置给小组,采用组内整体绑定制,以合理的评价激励小组。这种学习共同体的形成,促进了生生互动,使更多学生自然地参与活动中,在潜移默化中锻炼了交流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断地进行师组互动,辅助者的交流方式更易于让学生认可和接受,从而避免了“师个互动”“师班互动”的局限性。学习之余,师生间、共同体内还能建立深厚的情感,使课堂教学得到不断延伸,形成良性循环。55.加强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教学,凸显师生互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探究为主的学科,没有人会对有趣的现象不感兴趣,因此,化学学科更应该发挥实验这一载体的特殊作用,增强师生互动。如讲《溶液的酸碱性》一课时,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用一个“使小花变色的神奇药水”绚丽出场,用几种呈碱性、中性、酸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盐酸,将药品的名字掩盖,分别喷洒在若干朵用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制作的干燥小花上。这些花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面对变色的漂亮小花,学生的好奇心被点燃,“这些药水是什么?”“为什么能使这些小花变色?”,有了主动求知的愿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会自然生发,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实验用品“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辨别物质”,最终揭开神奇药水的神秘面纱。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师生互动自然生发。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要运用有效的互动策略,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有效解决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师动生不动”的问题,还原“教”与“学”的本来面目,给课堂教学增添无限生机。

参考文献:

[1]房中华.初中化学互动式课堂教学策略谈[J].考试周刊,2011(87).

[2]张小杰.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师生互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7).

师生互动范文篇8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利于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有利于和谐课堂氛围的构建,有利于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可从实验教学的情境创设人手,设计一些合理性、趣味性的小实验,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并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等。例如:在5食物的消化6教学中,酶的催化和胆汁的乳化的区分,具有一定的难度,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为了良好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就可以创设这样的小实验:随手将一小块粉笔头磨成粉末状,再烧一张小纸片。在这个过程之中,学生会很容易产生好奇,也会继续参与实验现象及成分变化的分析过程。这时教师再加以指导,学生也会对酶的催化和胆汁的乳化这一知识点有更加形象、具体的分辨和掌握。教师从实验情境的创设人手,有意识的创设实验,将学生引人教学之中,主动参与实验的分析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其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建立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

2重视生物实验教学功能,加强师生互动教学

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教师的角色逐渐由主导者转变为参与者与合作者,传统机械的/满堂灌0式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被淘汰;初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动手能力。而有效的实验教学,不但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负担的减轻,还可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进而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所以,初中生物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不断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创设趣味、生动的实验,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其实验的能力,改善课堂环境,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例如:在5光合作用6的教学中,教师就可重视演示实验的功能,适当转换自身角色,与学生一起完成实验。将二氧化碳溶液装人试管内后,教师可与学生轮流向试管内吹气,再一起观察试管中的溶液是否有颜色的变化;然后,进行分组讨论,得出最后的结论。师生之间互助合作的实验形式,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局里,从心理上增强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和亲切感。同时,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极大的提高学习效率。

3突出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增强教学效果

新课改的不断深化,为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所以师生互动关系的建立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也日益被关注与重视。师生互动的根本目的在于对学生积极性思维的引导与培养。而师生之间互动关系的建立,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智力与发展水平有一定的了解,立足于学生发展的实际,致力于学生浓厚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的激发,引导其通过自身的心理情感体验与实践,提高问题分析与解决的能力,拓展思维空间。例如:在5伸肘和屈肘6的教学讲解之前,教师可出示挂图和模型,同时结合自己的上身肢体演示,引导学生边实验边分析,综合运用情境,与学生之间互动进行直观的演示,将挂图、模型与自己的上肢对照,引导学生逐一指出胧二头肌、肘关节、尺骨、挠骨等结构的位置与名称,然后再演示各部分结构的作用。这样,学生会比较愿意参与教师的实验教学过程,也会仔细观察、分析与探讨,进而完成伸肘和屈肘的动作结论。这种开放式的课堂,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有利于师生互动关系的和谐构建,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自主构建,进而实现认识上的飞跃。在这样和谐的氛围下,学生也会更加情绪高涨,不断拓展其思维空间与能力。

4结语

师生互动范文篇9

论文关键词:教学交挂互动课堂文化

当前,在教育界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课程改革。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已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课堂教学改革是一场持久的、复杂的攻坚战。那么,如何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值得每位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问题。

教育部福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的余文森教授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交流型的课堂文化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学习心得谈几点认识。

一、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学生平等相处,是课堂交往的前提。现代教学论研究证明,学生的学习心理过程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感觉—思维—知识、智慧(包括知识技能的运用)的过程;另一方面是感受—悄绪—意志、性格(包括行为)的过程。前者是认知过程,是智力活动;后者是情感过程,是非智力活动。两者密不可分,缺一项都不能算是真正合理的学习过程。因此,现代教育思想要求,要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这种关系得以建立和表现的最基本形式和途径便是交往,通过交往,建立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教育家赞科夫说:‘“教师要想得到儿童那方面的生动活泼的反响,归根到底还是要取决于他自己,取决于他的活动和他对儿童的态度。”因此,我们要热爱每位学生,给学生以充分的薄重、理解和宽容。这样,学生也会以同样的情感来回应你。

此外,在教学中要常把激励和竞争带进课堂,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帮助学生形成敢说、会说、爱说的良性循环。想方设法帮助各类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任何学习行为,都给予及时而积极的评价,用充满挚爱、信任的语言与学生交流,不断地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阵碍,让学生在融洽、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中享受成功的乐趣。

二、构筑共同探讨的对话平台

课堂教学是一种对话,这是对传统课堂理论的一种超越。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经常用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领悟真理。例如一位学生读不进书很苦恼,于是去问老师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叫人打来一盆水,放在这个学生面前问:“这水里有什么?”学生讲:“我没有见到什么?”当学生脸贴到水里时,苏格拉底把学生的头沉到水里,过了一会儿,学生拼命挣扎,苏格拉底问学生:“头在水中,你最渴望的是什么?”“我最渴望呼吸新鲜空气。”学生气喘吁吁回答。“是呀!只要你像渴望呼吸空气一样渴望学习,那书一定能读好。”苏格拉底笑着说。那么我们在教学中能不能像苏格拉底一样,走下讲坛,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援助者、服务者?在对话中师生都成了课堂的组成部分,构筑起共同探讨的对话平台。

要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听的单向授课棋式,把讨论、交流引人课堂教学,这是一种较好的形式。师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讨论,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学习讨论,变单向为双向、多向交流棋式。教师只能以普通发言者身份参加讨论,与学生一起切破,不搞一锤定音。必要时作些启发、解释和评论,把“发现真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体验到创造发现的快乐。

比如,在教学《凡卡》这篇课文时,面对这么长的一篇课文,而且事情发生的年代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我就想,如何在“长文短教’上有所突破,而又能让学生通过凡卡的悲惨遭遇,来体会俄国沙皇统治的黑晴时期,人民是怎样过着苦难的生活的?于是在教学中我就采用了“多议少讲”的方式,把“发现真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的模式来学习这篇课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我要求学生在充分默读的荃础上,把凡卡写信的内容连起来读一读,并找出最让自己感动的片断跟同学交流,议一议,哪里让你感动?为什么让你感动?在同学间交流的基础上,我再让学生进行全班性的多向交流,教师也以普通发言者的身份参加讨论,与学生一起切磋。最后学生讨论的焦点都集中到凡卡在信中向爷爷诉说苦难的学徒生活这个片断。的确,透过这个片断,我们不难着出沙皇社会的黑暗与罪恶。在教学中紧紧抓住这个片断,就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因此我就引导学生对这个片断展开细致的讨论。例如,单说凡卡常挨打,受尽折磨这件事,我就引导学生讨论,每次凡卡为什么挨打?怎样打?用什么打?在讨论中.学生抓住了“老板娘拿鱼嘴直截我的脸”,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这些语句来揭露老板、老板娘的凶残。通过讨论和交流,激发了学生对黑暗社会的僧恨和对小凡卡悲惨命运的深深的同情。最后的感情朗读,可以说是“水到渠成”的,我发现不少学生读的时候,声音硬咽,眼眶里闪着泪花。请老师们想一想,这样的情感体验,如果光养我们教师的单向授课模式,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吗?

有这么一个十分经典的案例:一棵树上共有十只鸟,开枪打中了一只,问树上还有几只鸟?如果按传统的教师向学生“奉送真理”式的教学,那么答案只能有一个:树上一只鸟也没有,因为其它的鸟早就吓飞了。然而。如果把“发现真理”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参与课堂的讨论之中,你定会发现学生的想象力是何等的丰富!给出的答案定会让你大开眼界!有的学生说,树上还有九只鸟,因为被打下的那只是母鸟,其余九只小鸟还不会飞呢!有的学生马上补充说,树上仍有十只鸟,因为那只被打中的母鸟还挂在树枝上!还有的学生说,树上还有两只鸟,因为它们正在谈恋爱呢。根本没有听见枪声。甚至有学生说,树上飞来了许多鸟,它们正讨论为那只被打死的鸟报仇雪恨呢!……对于学生回答的五花八门的答案,执教者不应反感,而应该与学生一起探素、讨论、交流,共同提高,最后形成共识。

三、营造参与体验的教学环境

和学生共同体验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它是把学生带到情境中主动实践、体验、探究的教学过程.也就是让学生去体验和领会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让知识恢复生命。要让学生得到体验,就必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只有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生的主体愈识才能被唤醒,学生的身心潜能才能被引出,新的思想才能在交流中产生,学生的创新火苗才能在碰撞中被点嫩,才能出现师生互动的交流氛围。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在选择学生参与体验的形式上更为灵活。例如,在讲《火烧云》这篇课文时,课前先组织学生利用放晚学的时间观察天空的云彩,提醒学生重点观察云橄的颜色、形状及其变化。这样,在学习这篇课文时,由于学生有了生活的体验,有了对火烧云的感性认识,因此就能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再如,在教《一个苹果》这篇课文时,由于课文所描述的事情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们很难理解在那严酷的战争环境中,一个苹果对于那些口渴难忍的指战员来说,是何等的珍贵!更是无法从战士们相互让吃苹果的感人场景中,体会出战友间那种伟大的阶级友爱的感情!基于上述原因,我在导入这篇课文的学习时作了些特别的安排:我把这篇课文的学习,有意调到了下午第二节课进行。而第一节课正好是体育课,我事先跟体育老师商量,让他加大体育课的运动量,并适当拖延下课时间。我则把班级里的矿泉水搬走。只留下两小杯。第二节一上课,当学生个个气喘丹吁,汗流沈背跑进教室时,我告诉他们矿泉水用完了,老师好不容易帮他们从别班要了两杯,而现在又上课了,不能到校外去买,怎么办,这时学生都睁大眼睛,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谁也没好意思开口。沉歌一阵,一个男生站了起来说:“老师,要不这两杯水大家分着喝。男同学一杯,女同学一杯,大家喝一点点,润润喉咙,实在太渴了。”我马上征求了全班同学的愈见,大家也都同意这个方案,于是那两杯水就在同学们手中传递起来。出乎我的愈料的是,这两杯水传到级后竟还有剩余!我问学生为什么?他们的回答竟是那样相似:“后边还有同学要喝,自己没好惫思多喝,只是用嘴唇沾上一点点而已。”我高兴地夸奖了他幻,告诉他们说,这就是同学间的真诚的关爱!并祝贺他们通过了我特殊的考试。而后我让学生从办公室搬回了矿泉水,让学生喝足了水之后,带着课后问题去自读课文。由于学生有了刚才亲身的体验,这节课不需我作过多的讲解,学生很容易就感受到了课文所表达的伟大的感情。

这里还有两个案例,其中一个是这样的:有三位老师教学生画苹果,美国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每人幸出一个苹果,让学生仔细观察苹果的颜色、形状,闻,一闻苹果的香味,想吃的也可以尝一尝,然后再画下来。结果学生画出来的苹果,有的像西瓜,有的像集子,当然也有的像苹果。一位日本教师在教学时,自己手中拿一苹果,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然后再画下来,结果有的学生画的像梨子,有的像苹果。而一位中国教师只是带了一根粉笔进教室,进行一番引导之后,教师就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苹果,而后让学生照着画,结果大部分学生画出的都像苹果,只有几个学生画的像梨子。

还有一个案例是这样说的:一个老渔夫把自己一生驾驶船只的经验仔细地传授给儿子。有一次儿子独自驾船出海,可是一去不复返,渔夫非常悲伤,百思不得其解,自己已经把所有的驾船技术传授给了儿子,为何遇到小小的台风,却还是逃不过这场灾难呢?一位老人语重深长地说:“‘你只是把知识传授给了儿子,可却没有让你儿子掌握一定的经验、教训呀!”

从以上两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着出,如果学生所接触到的只是一些看似确定无疑的、不存在任何对立与冲突的“客观真理”,学生在经历了教育过程后,只是熟悉了一些现成结论并形成对这些结论确保无疑的心向—“苹果只能照着老师黑板那样画”,那么这种教育的功能就不是对个性的发展与解放,而是对个性的控制与压抑。

正因为如此,我们强调学生教学过程的参与,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积极营造参与体骏的教学环境,精心设计,.悉心指导,做到形式上不拘一格,内容上不断丰富,思想上大胆创新,就一定会使学生在教学参与中闪出创新的火花。

四、创设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

上海建平中学冯恩洪校长在谈昨天的教育和明天的教育时讲了三句话:

l、昨天的教育,卓越只有一种表现形式。那就是总分第一;明天的教育,卓越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优秀学生都达到共同认定的所谓优秀标准。”

2、昨天的教育是诱导学生课堂上拼高分的教育;明天的教育是着眼于学生在社会的各个岗位能够获得成功,并且不断获得成功的教育。”

3、昨天的教育是充满作业的奴役和考试的恐惧的教育;明天的教育是充满求知渴望和劳动的欢乐的教育。

因此,我们要把儿童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些,把个体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孩子,让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有这样一个案例.在关国,有一个老师让学生阅读一篇短文,然后谈一谈读后的感受。这篇短文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一天,一对夫妇带若兄妹俩到一座原始森林里去探险,由于天晚了,便在森林里宿营。兄妹俩第一次在野地宿营,都非常兴奋,不知不觉中,两人就远离了宿营地,后来有点迷路了,偏偏在这时,他们发现了离他们不远处有一只狮子正走来走去.可能也发现了他们。妹妹非常害怕,紧紧地抓住哥哥的手,吓得发抖。而哥哥的心里也很害怕,可嘴里还是安慰妹妹说:’“别怕,有哥哥在呢!”于是他拉着妹妹的手,躲在了一裸大树后面。这时,他的手摸到了身边的松树枝,他想到火光可以吓跑狮子,于是使掏出随身携带的打火机,点燃了两把火把,吓退了拜子。不久,父母也借着火光找到了他们,他们终于平安地回到了宿营地。学生读了这篇短文后,写出了五花八门的不同的感受。比如,有一个学生说:“如果下次父母要带我到野地里去玩,我一定要告诉他们,要早去早回,不然太危险了!”老师给了他全班最高分,因为他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对照我们的传统教学,也许我们会要求学生一定要回答到:要向那位哥哥学习,学习他的勇敢、机智等,而其它的答案都不能算对。这种追求统一的“标准答案”式的教学,不是对个性的发展和解放,而是对个性的控制和压抑。

师生互动范文篇10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高校德育教育新理念

学校德育是塑造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主要教育手段,通过德育教育,把学生培养成认知、情感、伦理、审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人,使他们具备个人和社会需要的情感、精神、交际、亲和、合作、想象、创造、独立判断、批判精神。也就是将道德教育定位在如何“做人”这个终极目的上。但在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上,我国以往的道德教育却恰恰出了问题。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片面强调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忽视人文教育在学校中的地位,造成今天的教育不是以“教他如何做人”为终极目的,只是把人当作一种“学习工具”,只是从技术、功用、效率的层次,教他们如何做,把人当成物,人的存在价值全被抹杀,使人成为技术纯良的“机器人”。不以如何“做人”为目的的教育,相应地也造成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缺失,德育成了摆设,成了科学教育的附庸。这种被称为“缺德”的教育的后果必然是导致学生片面发展,有智商但没智慧,有知识但没文化,有文化但没教养,有欲望但没理想,有目标但没信仰,有青春但没热血。这是非常危险的。高校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应该以人为本,真正确立起以如何“做人”为目的的德育新理念。

二、树立培养道德人的高校德育新目标

德育目标既体现德育的目的性,又规定德育的内容和方法,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而长期以来,由于受政治结构、经济体制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影响,我国的德育形成了泛政治化色彩。建国以来我国的道德教育不时被送上政治运动的舞台,以致德育经常被窄化为政治教育,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完全从属于政治形势的需要而忽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德育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主要是驱使学生参加政治学习和大量的政治活动,使政治和道德教育混为一谈。人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动物,就是人需要道德,人若无道德无异于禽兽。道德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必然需要。因为人既有自然性的一面,又有社会性的一面,人的道德需要既是人的多层次需要中的一种高级需要之一,也是人作为一种有理性的社会动物的精神规定。因而每个个体需要接受道德教育,进行道德修养,以使自己超越自然本性的局限,将自己提升为一个与时展要求相一致的“文明人”、“道德人”。因此,我们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主体,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建立新的道德教育目标,实施真正意义上道德教育。在调整德育目标时,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把发展学生德性,提升学生的人格作为德育目标,担负起培养学生成为“道德人”的重大职责,否则,我们的高校教育就是失败的教育。三、与时俱进,创建时代需要的德育教育内容

高校德育的内容要以德育目标为指导,结合当前社会环境和学生的实际,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尤其是以“八荣八耻”为核心内容的荣辱观,注重塑造他们高尚的情操和完美的人格,着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1.要坚持把中国传统美德教育与西方优秀道德文化相结合。传统美德是当代道德建设的基础,也是当代道德教育的最基本内容。我们要加强传统美德教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把它与我国当代德育实际结合起来,要使学生在传统美德、民族精神的鼓舞和熏陶下斗志昂扬地去建设祖国美好的未来。同时要借鉴和吸纳西方道德文化中的进步因素,诸如弘扬个性、勇于创新的进步思想,为我所用。

2.要着重对学生进行“六项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理想信念教育。大学阶段正是青年学生“三观”的形成时期,高校要抓住这个关键时期加强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实现的信念。(2)做人的教育。核心问题是教育青年学生正确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社会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使他们既要学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志有为、德才兼备的人。

(3)合作精神的教育。市场经济时代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也呼唤人的相容与合作,因此学校德育应加强与人相容、相互协作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4)创业精神的教育。要加强对大学生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要他们保持独立的个性、强烈的竞争意识,以及不服输、勇于拼搏和对理想信念执着追求的精神。

(5)创新思维方式的教育。要引导学生注重培养以创新思维为核心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

(6)人文素质培养。必须从人的综合素质和推进社会文化进步的高度,把知识传授与民族精神教育结合起来,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起来。不仅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技术,更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促使学生在高雅的人文教育中得到高品味的文化熏陶和人格修养,使他们获得全面的发展。

3.培养学生正确的荣辱观。要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非常科学、精辟。高校作为青年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我们应该帮助青年学生理解掌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丰富内涵,增强他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性,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引导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成长成才、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