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整合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3 07:04:26

资源整合

资源整合范文篇1

(一)坚决依法关闭和停止不符合矿产资源规划和产业政策、违法勘查开发的开采矿山和勘查项目。以及不具备安生生产条件、严重污染环境、破坏浪费资源的开采矿山。

(二)淘汰开采规模小、资源利用率低、开采技术和装备水平落后、环保设施薄弱的开采矿山。

(三)对布局不合理的勘查项目和开发矿山实施重组兼并。通过推进资源开发整合。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安全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矿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实现矿业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进一步推进整合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结合国家产业规划、政策和行业条件。鼓励上下游企业联合重组,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产业集中度,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强产业竞争力。

(二)坚持资源效益与环境效益、安全生产相统一。综合考虑各种效益。

(三)坚持一个法人主体和“三统一”列入整合开采矿区鼓励以优并差、以大并小。开采矿区必须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开采”

(四)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以规划为依据。实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依法推进整合工作。

三、整合范围

(一)整合矿种。建筑石料、建筑用石英砂以及其他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影响的矿种。

(二)采矿权整合范围。影响大矿统一规划开采的小矿。开发秩序混乱、矛盾突出、纠纷不断的矿区;开采主体众多、存在安全隐患的矿区;位于地质环境脆弱区范围内的矿区;矿区内布局不合理、矿权设置不符合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的矿山;已完成名义上的整合,实质上未整合的矿山;采选加工脱节、挖矿卖矿的水泥灰岩等工业原料类矿山;开采方法和技术装备落后,资源利用水平低的矿山;生产规模长期达不到设计要求,管理水平低、存在安全隐患,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较差的矿山。

(三)整合的重点矿区。影响大矿统一规划开采的小矿。小矿密集区,位于地质环境脆弱区范围内的矿区。市整合的重点矿区为:赤马港办事处夏陇村莲花塘石灰岩矿区。

四、工作安排

由市国土资源局牵头,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在市政府领导下。相关部门配合负责实施。总体安排为:

(一)制订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实施方案市国土资源局按本通知的要求。对需进行整合的开采矿区逐一登记造册,确定整合范围,编制矿区整合实施方案。其中:采矿区整合实施方案编制完成,按规定报咸宁市人民政府批准。

(二)整合方案实施相关部门根据本通知和审查批准的矿区整合实施方案。市政府将对列入整合矿山下达停产指令,并通知相关职能部门暂扣有关证照,确定整合后的勘查开发主体。确定的整合主体按照有关规定重新申办采矿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等相关证照。整合后的矿山未经验收合格,重新换发(变更)其它相关证照后,不得组织生产。整合工作实施中,市政府对确定关闭开采矿山,按要求实施关闭,相关部门注销有关证(照)

(三)整合工作检查验收市矿产资源整合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对全市整合工作进行初步验收。迎接省、咸宁市矿产资源整合工作领导小组检查验收。

(四)年起。均可按程序进行资源整合。

五、具体要求

(一)严格确定整合关闭开采矿山。将位于禁采区、不符合矿产资源规划、不符合产业政策、不符合环保要求和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经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开采矿山列入整合关闭名单。并通知相关部门注销有关证(照)

(二)规范证照办理程序。整合主体确定后。整合后符合采矿许可证颁证条件的依法申办采矿许可证。整合主体取得新颁发的采矿许可证和相关证照后,才能组织生产。

(三)规范整合行为。各有关部门要依法依规。不得实施假整合。整合后的矿区内严禁出现非法挂靠等现象,不得借整合之名逃避关闭,被关闭的矿山,不得纳入矿产资源整合范围。

(四)健全完善制度。加快完成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建立矿产资源分类管理制度,以及加强矿山环境保护和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管理制度,促进矿业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六、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的系统工程。成立市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的领导。

挂靠市国土资源局,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办公室。整合工作由市国土资源局牵头负责,相关部门要加强沟通,相互协调,积极配合,强化指导和督促检查,及时调查研究解决整合工作中存在困难和问题。

(二)依法扎实推进整合工作。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时间进度要求完成整合实施方案的编制和初审。对已列入整合范围的矿山。要按照有关规定尽快关闭到位,有关部门要及时注销相关证照;对无故拖延整合的采矿权人,要督促其限期开展整合,否则有关部门不得为其办理相关证照的延续、变更手续;要严防被列入整合的采矿权人弄虚作假,整合工作搞形式、走过场,一经发现要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由市国土资源管理局吊销其采矿许可证,并函告有关部门吊(注)销相关证照;对借整合名义实施开发建设或非法生产的矿山企业,提请安监部门吊销其安全生产许可证,并函告有关部门吊(注)销相关证照。

(三)建立责任机制。市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督促检查。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审批办理有关证照。

国土部门负责对整合区域内的资源和矿业权设置情况进行调查摸底。组织编制采矿区资源整合实施方案并依法划定矿区范围、办理采矿许可证。

环保部门负责对整合后矿山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进行审批。对严重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矿山提请市政府予以关闭。

工商部门负责对整合后矿山企业依法办理企业名称核准和设立(变更)登记手续。

安监部门负责督促对整合后矿山开展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并依法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提请市政府予以关闭,并函告有关部门及时依法吊销相关证照。

公安部门负责加强整合矿山爆炸物品管理工作。对整合工作中确定关闭的矿山,依法吊销其《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并对遗留的爆炸物品妥善处置;对整合工作中因开展生产系统改造需要使用爆炸物品的公安机关凭国土部门颁发的采矿许可证及安监部门出具的证明文件进行审批;严肃查处非法买卖、持有爆炸物品行为。

供电部门负责整合矿山的用电监管。严禁向违法生产矿山供电和转供电。

资源整合范文篇2

关键词:供应链;采购管理;资源整合

1引言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当前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的经营管理策略也发生较大的转变,为了进一步适应采购管理的基本需求,强化采购管理的资源整合已经成为重要的环节。当前,采购管理效率提升不但离不开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竞争合作效率,同时对于企业对于供应商关系的整合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供应商关系整合

应用软件进行供应商关系整合可以最大化的提高效率。供应商关系管理是一种新兴的关系管理系统,其如当下流行的CRM一样,都是用来改善客户关系的系统模型。在该系统应用中,通过改善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来提升管理思想并建立长久的伙伴关系,是实现扩大市场需求份额、开拓市场空间、降低产品前期成本的重要环节,其系统的内部主要包括影响双方关系的管理思想以及软件技术等整体解决方案,是当下实现企业双赢的必备管理模式之一。在当前的社会环境条件下,要想实现供应商关系的顺利整合,就必须明确关系整合的目标,包括成本降低、风险规避、资源调控等。然后再根据实际的市场条件以及物资的重要程度来开展采购规模、市场定位的综合权衡比较工作,这样一来既可以提升供应商关系的整合处理水平,也可以进一步争取到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当前供应商的选择主要根据成本最低以及性价比最优两个基本原则,选择过程中通过竞争择优的方式进行选择,即可完成相应的整合与管理任务。

3采购管理信息整合

采购作为一种典型的需求驱动导向性的技术经济行为,其在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的同时也对物资需用单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时间、功能、规格、数量等等。同时对于需求信息的传递及时性、需求变更与市场变化的互动性以及变更的确认性等内容也具有一定的练习,而这些内容则共同影响着物资采购管理的效率。ERP系统作为能够体现管理工具本质的网络管理应用系统,其不但可以实现对企业内部人、财、物等多种信息的综合平衡与优化管理,同时还可以有效协调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管理关系,实现围绕市场导向开展内部业务活动的目标。ERP系统在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提升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其作为一个软件的同时更是一个优秀的管理系统,是实现企业理想管理指标的重要前提。

4供应链采购物流整合

供应链采购物流整合是指在物品的流通环节中通过移动存储以及流通信息整合等技术手段实现流通效率提升、成本下降以及服务水平上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企业内部的部门之间的整合之外,还包括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协调整合工作。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加强供应库存管理工作;其二,推进企业内部物资的统一贮备,进一步推进企业间联合储备;其三,进一步完善竞争机制,通过采购供应库整合实现供应商库存整合。当前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都是由传统的流通企业发展而来的,所以这些企业的服务现状大都停留在传统的仓储、运输以及配送等方面,对于综合性的物流服务以及现代物流的功能性体现的却并不全面。结合当前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实际上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之间已经出现了不对等的发展关系,物流管理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限制电子商务发展的阻碍因素。现代化的物流管理应该重视软件的选取与使用,包括FMS货代管理、WMS仓储管理、TMS运输管理以及供应链管理等多种系统。这些系统的协调运作不但可以满足电子商务以及OA、财务系统和数据仓库等系统的数据交换需求,对于进一步促进重要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的无缝连接也能够奠定良好的基础。目前国内主流的物流管理软件有路歌管车宝等,这些软件可以帮助用户实现车辆的调度、定位以及货运的监管,对于实现物流的透明化,降低物流成本都具有积极的帮助。

5如何实现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管理资源整合

5.1建立科学的采购模式。科学的采购模式对于实现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管理资源整合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当前常用的采购模式为“二二三制度”,其中的“二”包括两个委员会、两个管理文件,而“三”则表示三项基本制度。委员会主要包括价格审定以及采购招标委员会,而管理文件包括采购价格管理以及物资定点采购管理文件,最后的三项基本制度则主要包括集团与子公司质量检验制度、考核制度以及价格通报制度。通过“二二三制度”,可以有效转变采购的传统模式,提升工作整体效率,进而实现供应商竞争环境的公平公开化。5.2建立高效的采购流程。高效的采购流程是实现采购信息整合管理的重要保障,其主要可以通过管控结合以及简洁高效的管理活动实现其功能。常规条件下,其主要分为三类不同的采购流程,首先,办事处零用物资的定点定价采购,这种采购方式包括办事处采购计划管理员的零用物资分类、办事处客户管理人员寻找符合要求的供应商以及招标材料准备等各项内容的优化。在确定好中标单位之后,通过签订定价合同,最终确定符合要求的供应商。其次,特殊物资以及非定价物资的采购,其流程包括选择符合条件的物资性能、充分了解部门的需求时间与批量需求,然后通过比价与询价等流程确定供应商。最后,大宗物资的集中招标,这个流程主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开展,本着科学、合理与公开透明的原则进行即可。

6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企业对于信息、库存以及物流等方面的供应管理资源信息的整合利用水平已经逐渐成为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这不但对于企业采购体制的科学性与完善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采购部门的内部业务运转效率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应从供应商关系、采购管理信息整合以及供应链采购物流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为实现综合经济效益全面提升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苏龙.供应链环境下的煤业集团供应商评价与选择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5.

[2]黄雯超.供应链环境下A公司采购流程的优化研究[D].厦门大学,2014.

资源整合范文篇3

[关键词]执政资源;执政地位;意义;途径

执政资源是执政党在执政过程中可资利用的各种积极因素和条件,从整体上来讲,中国共产党拥有思想文化、经济、政治、历史、国际、社会等多种执政资源。为了保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必须准确把握新形势下执政的内在规律和基本要求,充分整合执政资源,努力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一、执政资源整合的重大意义

实施执政资源的整合是执政党的一般功能,由于执政资源分散存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党必须拥有广泛包容性,通过各种方式将其整合起来,执政资源的整合具有多种积极意义。

第一,有利于实现执政资源的最大价值。执政资源是由多个要素、系统组成的,依靠自身作用的发挥可以为党更好执政提供支持。但并不是每一个资源要素都能如此,有的要素需要其他资源的激发、配合才能发挥最大价值。比如说,党员、干部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政治资源,但是如果党员、干部不能用一种很好的方式、合理的制度加以整合,他们只能是分散的个体,作用只能影响到极少数周围群众,所以说素质优良的党员干部资源必须有完备的制度体系资源作为支撑,才能更好实现价值。

第二,有利于促进执政资源的优势互补。作为现实存在物,每一种执政资源都具有优势,也必然存在一定劣势,通过不同资源的整合可以取长补短。经济资源能够成为党员干部为人民谋福利的条件,运用它可以给人民带来更多实惠,赢得其支持。但是,它也有导致一些领导干部贪污腐化、部分党员只顾眼前利益的缺憾。如果将经济资源与党的思想资源、制度资源、组织资源整合的话,就能弥补单纯经济资源的不足,有效减少党员干部的违法犯罪,促进人民群众追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

第三,有利于发挥执政资源的整体功效。执政资源的整合,能够充分挖掘不同资源的潜力,实现1+1大于2的目标。党拥有的每一种执政资源,都有特定的影响力,主要针对某一个方面产生作用,这些影响力是分散的,不集中的。经过充分整合,各要素在执政资源整体中的地位就会更加明确,有利于形成执政资源的网络体系,营造发挥合力作用的良性氛围。只要将思想文化资源、经济资源、政治资源、历史资源、国际资源等进行整合,它们就能从各个方面、各种角度,对党的执政产生综合影响,这种影响也必然是全面的、深入的、集中的。

二、执政资源整合工作存在的不足

执政资源的整合是发挥执政资源整体功能的重要工作之一。目前,各部门、系统的独立性增强,互补性减弱,致使党的执政资源处于一个高度分化状态,能否将其进行有效整合成为党执政的重要问题之一。事实表明,全党在执政资源的整合问题上还存在诸多不足。

执政资源整合意识不强。有的干部认为自己部门掌握的执政资源只有自己才有支配的权力,与相关部门配合与否,要根据其对本部门的作用来确定,有利的就进行整合,不利的就坚决抵制。有的认为所谓整合就是剥夺自己部门的资源,削弱自身权力。还有的认为资源整合是上级部门的事情,与自己没有关系,只要将自己掌握的资源发挥作用就行了。基于以上认识,他们不愿意进行资源整合,对整合工作的态度冷漠,甚至从中作梗。

执政资源整合手段不多。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采取的资源整合手段主要是单向的行政型,通过国家行政领导的方式实现自上而下的整合,这是以社会结构的单一化、同构性为基础的,在当时是有效的,曾经发挥了重大作用。但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党的资源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种旧的资源不断消失,新的资源不断涌现,从而导致了单一行政型整合手段的作用日益减弱,甚至出现了落后于社会快速发展的状况。不仅如此,我们在综合运用行政、市场、法制、道德等多种新手段进行整合时也显得力不从心。

执政资源整合效果不佳。不容否认,全党上下进行了许多资源整合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和我们付出的努力相比较,资源整合的效果还不是令人十分满意。有的时候,由于整合得不科学、不到位,思想舆论复杂了,资源运作成本增大了,人员矛盾加剧了,各种问题突出了。

三、加强执政资源整合的基本途径

第一,明确执政资源整合的原则。一是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原则。资源整合是执政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内容,完成这项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贯彻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思想主线。二是必须坚持以巩固执政地位为目标的原则。执政党在整合执政资源时要以保证党的执政地位为前提,时刻不能动摇。党在进行资源整合时,应该注重方式、方法、策略,将短期和长期结合,将整合与发展、稳定相结合,将整合与各层次的接受能力相结合,实现资源整合的稳步、有序、高效,并进一步树立党的良好形象,获取更多的执政支持。三是必须坚持整合的有效性原则。资源整合要具有检验标准,作为考核要求,其中最为直接的表现是治理国家是否卓有成效,是否保证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第二,加大执政资源整合的力度。一是加大执政资源的调配力度。资源调配是资源整合的重要手段,党在从事某一项重要工作时,需要动用的不仅仅是某一种资源,涉及的也不可能只是一个部门。党在资源整合中要善于调动、善于组织、善于协调所有机关参与,让大家拥有荣辱与共的责任感,团结奋进的实干精神,人人出力的奉献热情。二是加大化解社会矛盾的力度。从广义角度讲,党的执政资源是党所拥有的一切有利于实现执政的积极要素。但是,在现实社会中,资源主体出现了多元化趋势。比如说,人民群众是党的政治资源,它所包含的社会阶层却非常广泛,各阶层的利益要求也是多种多样,如果正常的利益表达与政治参与渠道不健全、不完善,就会造成群众与领导信息阻塞,情绪对立,甚至演化成激烈对抗。所以,党要设计多样化畅通的反映诉求及进行政治参与的渠道,确保党和人民群众交流渠道的畅通,增强工作主动性和针对性。三是加大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力度。新的资源表现形态需要新的整合手段和模式,这就要求全党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进行战略创新,尝试运用新的理论、新的视角、新的手段、新的方法进行整合,全面创新执政资源整合工作。资源整合也是一种改革,实践中往往触及不同的利益群体、利益组织,势必引起猜忌、反感,甚至打击报复。在这种情况下,党员干部应该树立资源整合的大局观念,决不能裹足不前,要冲破一切阻力,顺利完成整合。

资源整合范文篇4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市委二届四次、五次全会关于改善民生、保障民生的要求,以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民生档案工作的重点,全面组织发动,积极协调推进,着力推动覆盖人民群众的民生档案资源体系和利用体系建设,创新服务机制,建立起民生档案资源集中统一管理、开展“一站式”服务的新模式,实现民生档案资源国家所有、社会共享。

二、整合工作主要任务

1、推进规范化建档,促进资源整合。根据市直单位实际情况,重点抓好社保、就业培训、房地产等民生档案资源建设。各有关单位要按照档案业务建设规范的要求,明确归档范围、种类和要求,制定保管期限表,分类进行归档整理,认真做好各类民生档案安全保管工作。

2、突出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各有关单位要积极开展民生档案的信息化工作,将各类民生档案录入微机,实现数字化,建立统一、规范的民生档案数据库。

3、理顺关系,集中管理,建章立制。进一步理顺档案工作关系,建立以市档案局为执法主体、各民生档案主管单位配合的民生档案资源建设监管体制。在此基础上,按照统一部署,将同级党政机关、财政供给的社会组织在履行职能活动中形成的各种门类和载体的民生档案,全面、完整地接收进市档案馆。此外,还要明确市档案局和各单位在档案形成、流转和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建立档案正常流转机制,确保档案资料及时、逐年不断地向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

4、深化开发利用,大力服务民生。民生档案资源实现集中统一管理后,市档案局要组织编制馆藏民生档案检索工具,建立健全民生档案调阅利用制度,添置民生档案管理设施设备,加快民生档案资源数字化,积极建设融档案目录数据库、重要档案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于一体的馆藏民生档案基础性数据库。努力采用现代科技手段,综合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实行“一站式”服务,不断提高民生档案管理水平和服务功能。

三、整合工作安排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

下发《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制定《市民生档案资源整合工作实施方案》;召开会议,对民生档案资源整合工作进行动员部署。

第二阶段:规范建档

各有关单位对民生档案,根据职能,认真收集、规范整理,实现数字化;市档案局对民生档案规范建档工作进行协调和监督指导。

第三阶段:验收进馆

组织相关单位和人员对照各专业档案管理标准逐一检查验收,将符合进馆要求的民生档案接收进馆,集中开发利用。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抓好落实。成立市直单位民生档案资源整合工作小组,全面负责整合工作的组织实施。市档案局负责统筹协调,各专业档案主管单位要根据自身职责抓好本系统的民生档案建设,形成协作配合、各司其职、层层落实、合力推进、齐抓共管的民生档案工作机制,以确保民生档案工作的协调推进、健康发展。

2、分类指导,分级管理。市档案局对各类民生档案负责具体的业务指导工作,对不同类型的民生档案,及时会同各有关单位共同研究、联合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同时加强对各单位档案人员的业务培训。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民生档案建档工作,将本系统的民生档案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加强管理,定期检查规章制度、业务规范执行情况,切实承担起向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提供查阅服务的职能。

资源整合范文篇5

关键词:数字档案资源;资源整合;档案服务;协同机制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推动了数字档案管理方式的转型,推动了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机制的创新[1]。但是,受制于传统档案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数字档案资源整合发展不尽如人意,特别是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不全面、数字档案资源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如何进一步充分整合和利用数字档案资源,成为档案管理部门的现实课题。因此,要对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机制进行探讨,提出构建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机制现实路径,建立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的协同机制,推动我国档案事业与时俱进。

一、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的机遇与挑战

1.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的机遇。大数据时代,各国政府积极应用大数据技术推动政治经济发展、提升社会管理水平和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中办、国办印发的《“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更是明确提出,档案管理部门要“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数字档案馆(室)建设中的应用”,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大数据时代为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带来了以下六个方面的机遇[2]:第一,新思维机遇。在大数据时代,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过程中以全新的管理思维,对数字档案资源进行资产化管理,从而成为政府进行社会治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支撑,在助力数字经济发展和创新社会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价值作用。第二,新方式机遇。在推进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过程中,数字档案资源的管理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全生命周期、全过程管控、全要素管理成为必然要求,与大数据技术的深度融合、对数字档案资源实施单套制与单轨制管理成为档案资源管理发展方向。第三,新资源机遇。数字档案资源成为国家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战略性资源和公共服务的竞争性资源,其价值与作用显著提升,确保数字档案资源的可信、可用、可追溯,成为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发展的共同要求。第四,新基础设施机遇。把数字档案资源建设作为全社会基础设施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是大数据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容。第五,新能力机遇。对数字档案资源的整合,关系到国家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构建,也关系到民生服务保障能力建设,成为档案走向社会、服务百姓的重要路径,是大数据时代数字记忆、数字身份、数字生活、数字文化构建的基础保障。第六,新权益机遇。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机制的建立,关系到人类发展过往、现在与未来的留存与持续,与公民身份识别、隐私保护、权益保障等息息相关。因此,加强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机制建立,是新权利建立与保障的重要内容。2.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的挑战。与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机制建立所面临的六个发展机遇相比,同样面临着六个方面的新挑战,具体表现如下:第一,新思维挑战。在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机制建立过程中,要以多元主体数字治理的新思维,重点解决数字档案资源法律可采性问题,确保数字档案资源价值得到多方主体的共同认可,才能更好地发挥数字档案资源对国家社会治理的支撑作用。当前,国家对数字档案资源法律可采依据依然严格限定,从而影响了数字档案资源的跨地域、跨层级、跨部门、跨系统的互信互认,对数字档案资源的公信力和公共服务能力产生影响。第二,新方式挑战。对数字档案资源的整合,必须根据社会对档案资源的多样化需求进行改进,使数字档案资源在服务的过程中更加便捷,为档案资源利用人员提供多渠道、多路径、多方式的应用,要求数字档案资源必须要从双套双轨管理方式转向无纸化单轨制管理。第三,新资源挑战。数字档案资源的整合,就是为了更好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对档案信息孤岛进行突破。当前,数字档案资源的共建共享共用,成为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的瓶颈,必须建立全新的档案资源观,推进数字档案资源的信息开发,更好地解决数字身份认同问题,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百姓少跑腿”,从而更好地保障个人合法权益的核心基础数据资源。第四,新基础设施挑战。为了更好地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要加强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新机制的建立,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必须把数字档案资源建设作为有机组成部分,探讨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字档案资源工作转型的深度应用,包含数字档案资源采集从基于目标的局部采集向全面场景采集,数字档案资源类型从单一来源向多源异构转变,在数字档案资源采集过程中实现非结构化数字档案资源线上线下深入融合、云备份和云存储的转变,建立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层级的统一数字档案资源协同建设体系和服务机制。第五,新能力挑战。一方面,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机制的建立,对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要求更高,必须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大数据观,对数字档案资源的复杂特征进行深度学习,重点加强数字档案资源多样性、数字记忆多元性、数字身份认同多维性的知识重构。另一方面,档案管理部门要基于大数据发展形势,提升跨领域合作的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协同能力,提升数字档案资源在社会数据治理和数字文化建设以及数字信息生态建设中的服务水平。第六,新权益的挑战。数字化时代,数字档案资源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涉及国家信息安全、个人隐私保护、企业商业秘密安全等多方面的挑战。而且,数字档案资源在身份认证方面的应用,可能导致隐私泄露问题;数字档案资源应用,可能对特定人群权益产生负面影响,要重点关注。

二、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机制构建路径

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机制,必须建立在协同机制基础之上,通过协同机制的建立,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档案管理新机制。重点是要建立数字档案管理协同、组织协同和技术协同[3]。1.做好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顶层设计。加强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协同机制顶层设计,要从系统论出发,树立全局观念,根据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新目标,基于用户需求开展全面总体设计,建立多维度、多视角、多层次的数字档案资源协同管理机制[4]。第一,要制定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机制的战略规划,不仅要站在全局高度建立符合国家数字资源整合与服务的整体发展规划,也要站在行业角度建立符合档案管理部门和合作部门利益的具体实施方案。第二,要更加注重协同合作,抽调多部门的档案管理技术骨干和优秀人员,建立跨机构的综合管理部门,探索数字档案资源的跨部门、跨地域、跨行业、跨层次管理模式。第三,强化档案管理部门主体认同性,要求档案管理部门化被动为主动,主动优化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引入数字档案资源管理先进理念,完善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协同工作机制,建立档案主体地位。2.建立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利益平衡机制。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协同机制的建立,本质上就是一个利益平衡机制的建立,主要是由于数字档案资源整合涉及主体更加复杂,涉及节点更加多样,如何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关键就是要对各个环节和各个主体的利益进行平衡,避免协同机制利益冲突[5]。第一,要制定合理的协同合作方案,对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中的利益需求进行充分调研,以利益需求为基本出发点,与博物馆、图书馆等机构合作,同时也要从社会整体效益出发,建立以用户需求为目标的协同合作方案。在与相关商业机构合作的过程中,要基于经济效益发挥数字档案资源优势,制定个性化的整合与服务合作方案。在与个人合作的过程中,档案管理部门更是可以制定个性化的合作方案,为其提供专业的数字档案资源存档环境,更好地保障个人合法权益。第二,建立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协同反馈机制,对合作过程中的问题、进度进行及时跟踪反馈,同时对协同合作意向和合作协议进行完善,确保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协同机制的持续推进。3.加强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的全面监管。建立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协同机制,必须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统一规范,要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办法和条例,形成全方位的监督工作体系[6]。首先,为了确保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规范运行,必须建立相关管理规章制度,落实到具体工作中,要建立数字档案资源管理办法,实施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协同职责体系、管理规范、考核办法等多个制度,也要充分发挥相关法律制度效力,对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中的矛盾纠纷进行规范,建立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良好秩序。其次,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建立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有效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保障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多个主体的合法权益,也便于应用数字档案资源。4.应用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现代技术。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协同机制的建立,要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资源的适应性。首先,通过元数据整合技术,把分散异构的数字档案资源采用关联数据的方式,通过URI(统一资源标识)或者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等,实现技术统一,最终构建完整的数字档案资源数据库。其次,通过一站式信息服务系统的应用,构建数字档案资源技术服务平台,为档案用户提供一站式档案资源检索服务,即统一元数据标准和数据转换接口,对数字档案资源进行合理获取,并基于语义技术的应用搭建数字档案资源语义模型,对数字档案元数据进行统一著录,构建一个统一的技术服务平台。最后,通过数字档案资源分类去重技术的应用,建立数字档案资源多维分析数据库,并在数字档案异构资源共建环境中,建立安全性高的分布式数字档案数据系统,实现联网联库检索应用服务。5.培养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综合人才。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协同机制的建立,要求管理服务人员不仅要精通单一主体知识,还要熟悉合作方的需求,培养综合人才是当务之急。首先,采取联合培养模式,定期组织交流学习培训活动,不仅要培养其专业档案管理知识,还要培养其综合管理、服务模式等方面知识,培养跨机构人才队伍。其次,强化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根据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协同机制建设要求,结合实际需求强化信息技术培训,加强全方位人才培养。最后,加强对档案管理与服务人员的技术培训,重点是加强对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专业能力和技术的培训,提升人员档案管理与服务专业技能。建设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协同机制,是档案管理在数字化背景下的必然选择,也是档案管理服务工作整体提升的必然路径。档案管理部门要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借助社会各方力量,勇于打破档案管理界限壁垒,着眼全局观念与视角,融合技术协同、管理协同、人员协同,充分发挥档案数字资源社会价值,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档案服务。

参考文献

[1]梁静娴.档案数字资源整合与服务机制的发展策略思考[J].兰台世界,2017(S1):28.

[2]聂云霞.公共文化服务视阈下数字档案文化资源整合的问题与策略[J].兰台世界,2017(9):15-20.

[3]周美兰.关于高校档案数字资源整合的探讨[J].兰台世界,2014(17):79-80.

[4]孙俐丽,吴建华.关于国家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机制顶层设计的初步思考[J].档案学研究,2016(1):57-61.

[5]许济沧,安小米.国外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机制类型研究[J].北京档案,2016(8):22-25.

资源整合范文篇6

一、深化认识,统一思想。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多年来,煤炭工业是市的重要支柱产业。煤炭工业为全市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由于我市煤矿尤其是小煤矿大多形成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多数为乡村集体办矿,受当时经济体制、运行机制和生产力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中存在诸多问题,集中表示为:煤矿点多、面广、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煤矿平安投入缺乏,生产事故多发,平安生产压力很大;采煤手段落后,资源利用率低,损失浪费严重;企业产权不清,责任主体不明,非法转让和承包现象难以根治;矿工生活条件极差,国家税收大量流失;矿区生态环境恶化,环境污染治理滞后,影响矿区社会和谐稳定。煤炭行业“多、小、散、乱”格局,对我市煤炭产业可继续发展提出严峻挑战。提升煤炭资源整体开发水平、煤炭企业产业集中度和平安防范能力,实现煤炭产业优化升级,成为摆在面前的紧迫任务。

以及合法矿井对已关闭煤矿尚有开采价值资源的整合,煤炭资源整合是指合法矿井之间对资源、资金、资产、技术、管理、人才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重组。促进煤炭工业节约发展、平安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要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充分认识煤炭资源整合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煤炭资源整合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有利于解决矿权分散、布局不合理问题;有利于治理滥采乱挖、无序开采现象;有利于资源统筹规划,资源整合是改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选择。实施资源整合。有序开发,贫富兼采兼收,优质优用,实现资源合理利用;也有利于建立资源开发与保护并举的新机制,推动资源回收循环利用,加快建立节约型社会,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淘汰落后生产力是资源整合的根本宗旨。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产业集中度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通过大矿兼并改造小矿,推进矿山企业联合重组,资源整合是实现煤炭工业集约化发展的重大举措。坚持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有利于促进资源开发向优势企业集中,有利于提高矿业生产集中度,有利于实现低成本扩张,培育一批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现代化矿井,提高煤炭开发整体素质。

依照目前的开采规模和开采方式,开采年限超不过20年。淘汰落后、优化布局,提高回采率刻不容缓。实行井田整合,优化矿区布局,可以促进企业采用先进回采工艺,大大提高资源回收率。促进矿产资源向优势企业相对聚集,有利于改造和提升现有生产方式,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有利于促进企业加大资源勘查开采投入,扩大生产规模,资源整合是提高资源保证水平的迫切要求。市煤炭可采储量不到10亿吨。提高资源保证水平。

将使产权进一步明晰,资源整合是提高煤炭开采效益的重要手段。采矿权实现资产化管理。国家利益将得到充分体现,采矿权与经营权得到有机融合,乡、村集体和承包人、投资人利益得到全面兼顾,从而有效遏制非法转让,减少国家税收流失。也有利于促进采矿人增强资源节约意识,加大投入力度,提高资源回收率和矿山服务年限。

可大幅度减少小煤矿数量,资源整合是提高平安生产水平的现实需要。通过资源整合。有效落实企业平安生产的主体责任,增强办矿者对企业平安管理、平安投入、平安技术创新、平安教育培训、事故风险的责任主体意识,促使企业引进技术、人才,增加平安装备投入,强化平安规范管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控制煤矿事故。

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就有可能演化成重大社会问题。推进资源整合,资源整合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途径。采煤塌陷区群众生活生计困难是影响我市的社会不稳定因素。淘汰落后的开采方式,提高资源开发集约化、现代化、洁净化程度,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收取采矿权价款,也为治理生态环境提供有效的财力支持。各县区、各企业必需站在全局的高度,正确处置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国务院和省市的决策布置上来,把煤炭资源整合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上下联动,排除干扰,迎难而上,标本兼治,确保我市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取得实效。

二、加快进度,明确任务。全面推进煤炭资源整合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次煤炭资源整合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依照国家提出的整合提高一批、扩能改造一批、淘汰关闭一批”工作思路,综合运用税收、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围绕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调整产业结构,通过收购、参股、兼并等方式,对煤矿企业依法开采的煤炭资源及企业的生产要素进行重组,逐步形成大中小型矿山协调发展的煤炭开发新格局,实现煤炭资源优化配置,矿山开发合理布局,增强煤炭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能力,确保矿区民生改善与社会和谐稳定。

不参与资源整合的15个,资源量较少不具备整合条件采完自行关闭的3个,参与整合的70个。整合以后,全市保存41个煤矿,减少29个,加上资源开采完毕自行关闭的3个,总计减少煤矿数量32个。煤炭企业减少率45.71%依照市政府批准的县区煤炭资源整合方案,市矿产资源整合实施方案》确定的煤炭资源整合目标任务是全市88个地方煤矿企业中。平川区将现有地方煤矿企业由55个整合为31个;靖远县由15个整合为11个;景泰县由18个整合为14个。

今年6月20日前全面完成煤炭资源整合任务。半年时间里,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全面完成煤炭资源整合目标,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为了确保煤炭资源整合工作的顺利开展,市上配套出台了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主要是市煤炭开采行业税收管理方法》煤炭平安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方法》关于规范煤矿维简费管理问题的若干规定》煤炭企业平安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暂行方法》下发了关于调整煤炭生产平安费用提取规范,加强煤炭生产平安费用使用管理与监督的通知》制定了关于建立靖远矿区采煤塌陷区治理长效机制的方法,并经省政府批复。要抓住关键,综合施治,按期完成整合任务。具体要掌握好五个方面:

依照因地制宜、宜大不宜小的原则,一是采矿权设置要科学合理。数量指标、生产能力指标、面积指标、回采率指标总量控制的前提下。立足久远发展需要,将煤炭资源优先配置给符合产业政策、技术水平高、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推动大型矿业基地建设,促进煤炭资源开发规模化、集约化,实现煤矿开发合理布局。整合后的煤矿只能保管一个法人主体,一套生产系统,严格按整合要求规定的规范做好各项工作。绝不搞假整合,不能让历史问题重演。

充分激活市场要素,二是把有偿出让与市场配置结合起来。煤炭资源整合是一次利益关系的大调整。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为有偿使用注入活力。市小煤矿绝大部分属于乡镇、村集体矿,涉及千家万户。具体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把工作做精做细,协调各方利益,确保农民和乡村集体利益不受伤害。为此,要确定合理的经济弥补机制,对退出资源重组的一方,另一方要本着实事求是顾全大局的原则给予和理补偿;资源整合后的新法人要与所涉及的乡、村集体充分协商,承担必要的经济利益弥补;对关闭淘汰的合法煤矿,各县区政府要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弥补规范,支持鼓励退出煤炭生产经营领域的乡、村集体或矿主,从事煤炭加工产业及其他新型产业。

采取兼并、联营、参股、控股、收购、拍卖等多种形式促进资源整合。坚持互利互惠,三是进一步理顺煤矿产权关系。注重用市场经济手段解决问题。绝不能强买强卖,坚持公正公开公平,绝不能搞暗箱操作,坚持老实信用,绝不能言而无信。要坚决纠正过去采矿权、经营权、财富权分离的现象,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对煤矿现有的有形固定资产评估,对地下的资源储量采矿权价款进行评估,此基础上,根据原办矿人、出资人或国有股确定权益归属比例,明确采矿权人,依法料理法律手续。

完善和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四是要切实落实各项管理制度。要把这次资源整合作为落实规范煤炭企业管理的一次重要机遇。切实加强煤炭企业税收管理,力求做到应收尽收。依照市上制定的相关规定,足额提取煤矿平安生产费用和煤矿维简费,逐步建立煤矿环境治理、生态恢复责任机制和煤矿平安生产责任制,进一步健全煤矿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等生态环境恢复弥补机制。要督促煤炭企业规范用工,确保按国家规定规范支付矿工工资,搞好劳动维护,改善居住生活条件,维护矿工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市煤炭资源开发进入继续健康发展轨道。

合理配置力量,五是确保按进度要求完成整合任务。各县区、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市矿产资源整合实施方案》确定的方法。加快工作进度,扎实认真地做好各阶段的工作。6月份,各县区要对本县区煤炭资源整合进行自查验收,严格规范,严格检查,严格要求。特别要对平安生产系统情况,平安设备配备装置情况逐一进行检查,凡存在平安隐患的要及时整改,6月底前向市煤炭资源整合工作领导小组提交自查验收演讲,申请市级验收。

三、综合施治,加强领导。确保整合工作落实到位

涉及面广,煤炭资源整合是一次体制机制的创新。政策性强,没有前例可循。各级各部门要充分估计资源整合的艰巨性、复杂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靠实责任,认真做好协调落实工作,保证煤炭资源整合有序进行。

精心组织。为了搞好这次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市上成立了以主管副市长为组长,相关副市长为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领导。统一指导协调煤炭资源整合实施工作。各产煤县、乡政府要以大局为重,积极配合整合工作,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建立工作责任制,层层明确目标,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经费,狠抓工作落实,积极推进资源整合工作。

资源整合范文篇7

为进一步加强对2009年全县煤炭资源整合和关闭煤矿矿井工作的组织领导,县人民政府决定成立××县煤炭资源整合和关闭煤矿矿井工作领导组。现将组成人员通知如下:

组长:×××县人民政府县长

副组长:×××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成员:×××县经济局局长

×××县煤炭工业局局长

×××县安监局局长

×××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县工商局局长

×××县公安局副局长

×××××供电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县煤炭工业局,办公室主任由王会德同志兼任,工作人员从相关部门抽调。

各产煤乡镇人民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并于2009年11月10日前将成立机构情况报县煤炭资源整合和关闭煤矿矿井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县煤炭工业局)。

二、煤炭资源整合和关闭煤矿矿井的方式、标准

(一)关闭方式

采取先关闭矿井,再整合煤炭资源的方式,在条件具备时,可以同时开展矿井关闭与资源整合工作。

(二)关闭标准

1.吊销相关证照;

2.停止供应并清缴火工用品;

3.停止供电,拆除矿井生产设备,供电、通信线路;

4.封闭、填实矿井井筒,平整井口场地,恢复地貌;

5.妥善遣散从业人员。

三、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09年11月5日至11月20日)

各产煤乡镇要及时成立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煤矿工作领导组,召开相关办矿人会议,认真传达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本实施方案,做好被关闭矿井法人代表及家属的思想工作。县级各相关部门要通力合作,认真配合乡镇做好关闭矿井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要通过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努力为矿井关闭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

(二)组织实施阶段(2009年11月21日至11月30日)

按照《××县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要求,2009年我县整合关闭2对矿井(××县发辉煤矿和××县树元煤矿)。各有关乡镇、部门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切实依法行政,对确定关闭的煤矿矿井坚决实施彻底关闭。对已关闭的煤矿矿井取得的相关证照,县国土资源局要申报吊销采矿许可证;县煤炭工业局要申报吊销煤炭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矿长资格证和矿长安全工作资格证;县工商局要依法办理企业注销登记或吊销营业执照;县公安局要清缴火工用品;供电公司要切断供电电路。各有关乡镇、部门要进行不定期巡查和重点监控,严防死灰复燃。

(三)督促检查阶段(2009年12月1日至12月31日)

各产煤乡镇要认真落实资源整合、关闭煤矿矿井责任制,加大巡查和矛盾纠纷化解力度,采取果断措施,严厉打击无证非法采煤和私挖滥采现象。县煤炭工业局要指导帮助煤矿企业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并督促煤矿企业认真贯彻落实。

四、相关要求

(一)加强领导,确保煤炭资源整合和关闭煤矿矿井工作责任落实到位。各产煤乡镇人民政府乡镇长是煤炭资源整合和关闭煤矿矿井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加强领导,狠抓落实,认真处理好关闭和稳定的关系,积极稳妥地在规定时限内做好关闭工作。同时,要做好资源整合和开采矿区的长远规划工作。

资源整合范文篇8

为进一步加强对2009年全县煤炭资源整合和关闭煤矿矿井工作的组织领导,县人民政府决定成立××县煤炭资源整合和关闭煤矿矿井工作领导组。现将组成人员通知如下:

组长:×××县人民政府县长

副组长:×××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成员:×××县经济局局长

×××县煤炭工业局局长

×××县安监局局长

×××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县工商局局长

×××县公安局副局长

×××××供电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县煤炭工业局,办公室主任由王会德同志兼任,工作人员从相关部门抽调。

各产煤乡镇人民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并于2009年11月10日前将成立机构情况报县煤炭资源整合和关闭煤矿矿井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县煤炭工业局)。

二、煤炭资源整合和关闭煤矿矿井的方式、标准

(一)关闭方式

采取先关闭矿井,再整合煤炭资源的方式,在条件具备时,可以同时开展矿井关闭与资源整合工作。

(二)关闭标准

1.吊销相关证照;

2.停止供应并清缴火工用品;

3.停止供电,拆除矿井生产设备,供电、通信线路;

4.封闭、填实矿井井筒,平整井口场地,恢复地貌;

5.妥善遣散从业人员。

三、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09年11月5日至11月20日)

各产煤乡镇要及时成立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煤矿工作领导组,召开相关办矿人会议,认真传达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本实施方案,做好被关闭矿井法人代表及家属的思想工作。县级各相关部门要通力合作,认真配合乡镇做好关闭矿井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要通过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努力为矿井关闭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

(二)组织实施阶段(2009年11月21日至11月30日)

按照《××县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要求,2009年我县整合关闭2对矿井(××县发辉煤矿和××县树元煤矿)。各有关乡镇、部门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切实依法行政,对确定关闭的煤矿矿井坚决实施彻底关闭。对已关闭的煤矿矿井取得的相关证照,县国土资源局要申报吊销采矿许可证;县煤炭工业局要申报吊销煤炭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矿长资格证和矿长安全工作资格证;县工商局要依法办理企业注销登记或吊销营业执照;县公安局要清缴火工用品;供电公司要切断供电电路。各有关乡镇、部门要进行不定期巡查和重点监控,严防死灰复燃。

(三)督促检查阶段(2009年12月1日至12月31日)

各产煤乡镇要认真落实资源整合、关闭煤矿矿井责任制,加大巡查和矛盾纠纷化解力度,采取果断措施,严厉打击无证非法采煤和私挖滥采现象。县煤炭工业局要指导帮助煤矿企业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并督促煤矿企业认真贯彻落实。

四、相关要求

(一)加强领导,确保煤炭资源整合和关闭煤矿矿井工作责任落实到位。各产煤乡镇人民政府乡镇长是煤炭资源整合和关闭煤矿矿井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加强领导,狠抓落实,认真处理好关闭和稳定的关系,积极稳妥地在规定时限内做好关闭工作。同时,要做好资源整合和开采矿区的长远规划工作。

资源整合范文篇9

地理空间信息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关键性资源,是21世纪信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强地理空间信息资源整合利用,对于推动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辅助政府决策、提升城市建设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科学发展的新阶段,地理空间信息资源整合利用面临新的需求。一方面,“南拓、北优、东进、西联、中调”的城市发展战略对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的利用提出了新要求;举办2010年亚运会要有完善的地理空间数据体系作支撑;公共安全、应急联动、智能交通、城市管理、环境整治、防震减灾等对地理空间信息的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地理空间信息产业正成为迅速崛起的新兴服务业,预计到2010年我国地理空间信息产业的年总产值将超过8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产值5000亿元以上。因此,作为我市支柱产业之一的电子信息产业,必须牢牢把握地理空间信息产业发展机遇,迅速提升发展水平,确保其在全国的优势地位。

我市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建设具有一定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土资源、城市规划、市政管理、导航定位等领域的建设应用成效显著,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取得初步成果,地理空间信息产业发展水平在全国各大城市位居前列,但仍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地理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应用需求,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不高;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等相关保障机制不健全,信息资源整合利用外部环境有待改善;地理空间信息产业规模小等。

因此,完善我市地理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加强地理空间信息资源整合,提高信息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大力发展地理空间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当前推进“数字*”建设的首要任务。

二、总体思路和实施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规划、需求主导、稳步推进、做大产业”的原则,以推进应用为导向,以建设完善的地理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平台为重点,完善保障环境,推动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高应用和服务水平,促进地理空间信息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中的重要作用。

(二)实施目标。

总体目标:到2010年,基本形成资源整合、信息共享、服务便捷、安全可靠的“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立多部门联合共建共享地理信息资源的支撑环境,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和网络化服务水平明显增强,地理空间信息产业规模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地理空间信息资源整合利用机制与标准体系基本形成,基本满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的需要。

具体实施目标:

——初步完成我市电子政务地理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全市完整统一的地理空间信息数据体系和地理空间信息应用支撑平台,明显提高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的共享服务水平。

——建成一批综合性、公益性的地理空间信息应用示范工程,为政府决策、城市管理、社会公益性事业发展提供支撑。

——扶持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地理空间信息高新技术企业,明显增强我市地理空间信息产业的自主发展能力。到2010年,地理空间信息产业总值超过70亿元,年均增速30%以上。

——制定地理空间信息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等,完善地方配套政策法规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确保我市地理空间信息资源整合利用工作可持续开展。

——基本建成“数字*”地理空间框架数据体系,其中1:500基础地理空间信息覆盖全市城镇地区,1:2000基础地理空间信息覆盖全市行政区域。

三、实施内容

(一)建设完善地理空间信息基础设施。

以公共平台建设促资源整合,加快推进以基础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和应用支撑平台为核心的地理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各部门的地理空间信息资源,为开发利用提供支撑。

一是建设全市统一的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体系。我市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体系包括:基础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地理编码数据库、政务电子地图数据库和政务信息图层数据库。其中,基础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和地理编码数据库由市国土房管局、规划局负责,市信息办、公安局、民政局配合;政务电子地图数据库由市信息办牵头负责,各相关单位配合;政务信息图层数据库由各相关单位分工负责。市国土房管局以现有工作成果为基础,整合其他部门的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形成我市统一标准的基础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并将统一的基础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和地理编码数据提供给市信息办。市信息办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以全市基础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和地理编码数据库为基础,建立市政务电子地图数据库,为各部门的政务信息图层生产提供支撑,适应政府部门电子政务应用的普遍性需求。

二是建立地理空间信息应用支撑平台。建设地理空间信息共享交换平台,面向全市电子政务地理信息系统提供目录服务、数据服务、功能服务和交换服务等应用支撑服务,实现跨部门、覆盖市、区(县级市)两级的数据共享交换,落实配套保障措施,为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应用需求提供服务。继续完善全市电子政务网络和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形成地理空间信息应用网络和信息安全支撑平台。具体工作由市信息办牵头,市国土房管局、规划局及各区(县级市)信息化主管部门分工负责。

三是整合开发政务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加强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解决“信息孤岛”问题,避免重复投资和重复建设,高效推进相关工作。利用地理空间信息应用支撑平台,实现基础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与人口、法人和宏观经济数据三大基础数据库的联接。编制全市政务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目录,按照“一数一源”和“依职能共享”的原则,明确各部门政务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内容、范围、用途和方式。各区(县级市)、各部门要按照统一标准,根据政务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目录的要求,建设和维护本部门职能范围内的政务信息图层,通过地理空间信息应用支撑平台开展信息共享,推进政务地理空间信息资源整合利用,提高电子政务管理综合效能。具体工作由市信息办牵头,各相关单位分工负责。

(二)广泛深入推进应用服务。

按照需求主导的原则,以项目促应用,支持和联合有关部门建成一批业务化运行的地理空间信息应用系统和服务平台,积极推进地理空间信息的社会化、公益性服务,满足政府决策、社会服务和经济发展对地理空间信息的需要。

一是支持政府各部门专业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建设。

市国土房管局负责“金土工程”建设,利用地理空间信息辅助地政、矿政、地质环境、测绘事业等国土业务工作。市规划局负责完善城乡规划空间信息平台建设,利用地理空间信息辅助规划编制、规划审批、项目选址、设施协调等规划业务工作。市市政园林局负责完善“数字市政”信息工程建设,利用地理空间信息辅助市政设施和园林绿化规划、建设、管理等市政业务工作。市交委负责完善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利用地理空间信息辅助车辆定位、运输安全监管、行政业务审批等业务工作。市公安局负责完善市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利用地理空间信息辅助安全保卫、警力部署、报案定位、警情分析和指挥调度等公安业务工作。市水务局负责完善市三防指挥系统建设,利用地理空间信息辅助水文监测、工程设计、资源调度和应急处理等业务工作。市环保局负责完善环保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利用地理空间信息辅助环保审批、环境评价、排污监控等环保业务工作。市农业局负责完善农业、海洋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辅助精准农业、生态农业、海洋监管等业务工作。市林业局负责完善“数字林业”信息系统建设,辅助林火监测、火灾扑救、森林病虫害管理、森林资源管理、森林公安等林政业务工作。市安监局负责完善“金安工程”建设,利用地理空间信息辅助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重大危险源监控、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审批等工作。市道扩办负责完善征地拆迁决策支持系统,利用地理空间信息辅助征地拆迁决策、拆迁监控、指挥调度等业务工作。

二是推进一批综合地理空间信息应用示范工程建设。

建设完善数字亚运指挥调度系统。以基础地理空间数据为依托,整合市航空影像图和数字地图,整合处理各相关业务属性数据,建立亚运场馆平面图与三维虚拟图相结合的场馆资源库,建立指挥调度预案管理系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遥感技术和全球卫星定位技术,辅助2010年亚运会中设备定位跟踪管理、物资调配、车辆指挥调度、场馆人群疏导等各项运行指挥工作,为亚运会的顺利召开提供保障。具体工作由亚组委信息技术部牵头,市信息办、公安局、交委、市政园林局、国土房管局、规划局、旅游局、卫生局等相关部门配合。

建设完善全市综合应急指挥系统。以基础地理空间数据为载体,整合人口、组织机构、宏观经济、国土资源及地质灾害、区划地名、城乡规划、建筑、道路、水文、环境等重要专业信息,建立分布式综合政务信息系统,辅助事故定位、危险等级评估、应急预案生成、资源调配、损失估算、善后处理等有关应急业务工作,提高政府应急管理水平。具体工作由市应急办牵头,各相关部门配合。

建设完善城市管理信息平台。为配合“重心下移、立足基层”的城市管理体制深化改革,以基础地理空间数据为载体,整合相关职能部门的城市管理信息,建立全市统一城市管理信息平台,提高市容环卫、市政园林等方面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能力,逐步实现精细化的城市综合管理。具体工作由市建委和市信息办牵头,各相关部门配合。

建设完善“平安*”治安视频监控信息系统。以基础地理空间数据为载体,依托地理空间信息应用支撑平台,整合自然人、法人、视频设备定位、治安等信息,辅助视频资源规划管理、智能分析等业务工作,实现视频资源综合管理智能化应用,建立使用和管理长效机制。具体工作由市信息办和市公安局牵头,各相关部门分工负责。

三是大力推进地理空间信息公益性服务。

建设公共地图服务体系。以地理空间信息为基础定位平台,整合经济社会、人文历史、自然环境、城市建设、旅游资源等有关数据,结合空间媒体表现形式,编制我市综合地图集,充分展示我市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全面系统地体现*形象,迎接2010年亚运会。基于地理空间信息数据编制各类数字专题地图产品,以满足社会和政府部门日常工作用图的需要。具体工作由市国土房管局、规划局、统计局、旅游局、经贸委等相关单位负责。

建设“数字*”公共服务网站。“数字*”公共服务网站作为市政府门户网站的组成部分,以基础地理空间数据为载体,整合各种城市专题数据,对外解密后的地理空间信息,同时向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出行参考、生活旅游查询、移动服务等基于位置的公共服务。具体工作由市信息办牵头,市国土房管局、交委、工商局、统计局、旅游局、文化局、市政园林局等部门共同负责。

(三)推动地理空间信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以推进应用带动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地理空间信息服务业,提高我市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的核心竞争力,扶持壮大一批企业,加快形成地理空间信息产业链。

一是鼓励地理空间信息增值开发与商业服务。不断推出基于地理空间信息的集成化、知识化和技术信息一体化产品,重点支持*市导航电子地图、三维电子地图、基于3G网络的地理空间信息增值产品的开发建设,满足社会大众对便捷、实用和多样化的地理空间信息产品的需求,带动旅游、餐饮、文化消费、广告等行业增长,促进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发展。

二是加强地理空间信息技术自主创新。依托*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促进企业与本地科研教育机构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发挥科研教育机构的科研和人才资源优势,加快导航定位、数字航空摄影、空间信息网格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研究,重点支持自主开发地理空间信息快速获取、集成管理、网络共享、安全保障等方面的软件产品和技术装备。开展政企合作,优先使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产品和服务,支持地理空间信息自主创新。

三是增强地理空间信息产业自主发展能力。积极扶植地理信息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发展壮大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重点支持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平台研发企业、数据生产加工企业、汽车导航产品研发企业、网络地图增值服务企业;大力扶持电子政务、邮电通讯、交通运输、医疗教育、金融保险等行业性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企业;积极培育地理空间信息科技咨询、技术评估、质量检验等服务机构,探索发展地理空间信息咨询服务业;试点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创新基地、产业孵化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明显增强我市地理空间信息产业的自主发展能力。

具体工作由市信息办牵头,市经贸委、发改委、国土房管局、规划局、科技局、统计局及各相关部门分工负责。

(四)健全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

进一步整合利用优化环境,健全相关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促进我市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的不断提升和产业规模的持续扩大。

一是健全地理空间信息资源整合利用政策法规体系。加快出台*市地理空间信息共享管理办法,加强政策研究。针对地理空间信息资源整合利用中出现的问题,要坚持科学合理、有效适用的原则,逐步建立以地理空间信息共享交换、开发应用、安全保密、知识产权保护和产业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地理空间信息政策法规体系。加强政策宣传和监督,营造有利于地理空间信息资源整合利用水平提升和产业快速发展的政策法制环境。具体工作由市信息办和市国土房管局牵头,市法制办、规划局、公安局、保密局、建委、物价局和市政府研究室配合。

二是完善地理空间信息资源整合利用标准体系。进一步强化地理空间信息标准化工作,建立和完善由数据标准、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组成的地理空间信息标准体系,提高我市地理空间信息标准化工作整体水平。参照国家相关标准,制订适合我市实际的地理空间信息地方标准以及采集、处理、存储、应用的规范,重点制修订地理空间信息采集更新、共享交换、安全保密等标准以及基础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建设、政务信息图层建设、政务地理空间信息系统建设等规范,加快地理空间信息产业发展相关标准的研究和制修订工作。加强标准宣传培训、信息服务和实施监督,加强标准化人才培训,提高标准化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具体工作由市信息办和市国土房管局牵头,市规划局、质监局、保密局分工负责。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推进整合利用。

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订本市地理空间信息资源整合利用的方针和政策,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组织协调地理空间信息资源整合利用中的重大问题,促进信息资源共享;研究制订本市加快地理空间信息产业发展的扶持性政策措施及行业管理法规、规章;组织研究地理空间信息资源整合利用中涉及的关键性技术和应用标准规范。区(县级市)信息化主管部门要把本地区地理空间信息资源整合利用列入信息化发展规划。市、区(县级市)政府各部门要把地理空间信息资源整合利用工作列入本单位重要议事日程,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地理空间信息资源整合利用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加强联合协作,建立共建共享机制。

加强市、区(县级市)各有关部门之间的联合协作,建立完善部门间分工明确、高效顺畅的联合共建共享机制。公共财政投资的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原则上应免费提供给政府部门和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使用。妥善处理地理空间信息利用与保密的关系,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加强信息的安全管理,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科学界定地理空间信息的保密范围。各部门职能范围内非涉密专业地理空间信息应根据其他部门的行政职能需要进行共享。在建设地理空间信息应用相关的电子政务项目时,市政府各部门要充分利用全市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库的公共资源,要统筹考虑区(县级市)部门的业务需求,避免信息资源和系统的重复建设。

(三)加大投入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基础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属信息化基础设施范畴,应进行统一采购,统一分发。市发展改革部门和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基础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核和项目验收;市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基础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共享的组织协调,以及对地理信息系统项目的立项审核和项目验收,充分依托地理空间信息基础设施,避免重复建设;市财政主管部门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共同建立和完善绩效考评机制,制定评价标准,严格公共财政资金的使用管理,确保公共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市、区(县级市)应加大公共财政对地理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把建设工作列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及财政预算,建立保障地理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长效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对地理空间信息产品开发和应用服务的投入,配套相关扶持政策,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机制。

资源整合范文篇10

关键词:公共财政;城市公共资源;城市公共资源整合

城市化既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又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而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带有浓重的转轨经济色彩,改革开放以来城市人口增加基于以下三个主要因素: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经济发展引致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以及随着计划经济时期被人为控制在各行政区划的人口的解禁而增加的流动人口。

城市化速度的加快使本来隐性的城市公共资源短缺很快显现出来,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城市公共资源短缺的集中爆发从大城市逐渐蔓延到中小城市,并且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如水务问题、公共交通、垃圾处理、供暖问题、城市管网建设等。各城市在极度被动的状态下开始了“兵来将挡、水来土堰”的城市公共资源供给的攻坚战,但政府很快就发现这是个无底洞,政府的投入永远无法满足城市化带来的公共资源需求膨胀,政府开始寻求其他的途径提供公共资源。在这方面实践走在了理论的前面,如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公私合作体制)模式。在国外比较著名的是英国撒切尔时期进行的私有化改革,在国内较早对这一领域进行探索的是天则经济研究所的公用事业研究。由于转轨经济的特殊性,在我国可参照的经验不多,更无可直接引用的案例,天则的公用事业研究也是边理论边实践,至今已有一些正待检验的案例。因此,可以说在我国城市公共资源的供给从理论到实践尚无比较成熟理论体系和可操作性规范。本文尝试从公共财政的视角分析城市公共资源整合的目标与原则,而这恰恰是进行城市公共资源整合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包括如下三部分内容:城市公共资源内涵(本文所讨论概念的界定);城市公共资源管理研究的范围界定;城市公共资源整合的目标与原则。

一、城市公共资源的内涵

(一)城市公共资源的界定

城市公共资源是指自然生成或自然存在的资源以及由政府作为供给主体,被全体人民共享并具有一般公共物品特征的、城市生存和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它能为人类提供生存、发展、享受的物质与条件,这些资源的所有权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有,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共同所有的基础条件。

(二)公共资源的特点

城市公共资源属全体人员共同享有,一个物品是公共资源,必须有以下特点:

1.公共资源具有公共物品的特性。公共物品是相对于私人物品而言的。与私人物品相比,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所有权不属于某个人,而是属于部分成员和全体成员所有。它同时存在多个使用者,每一个使用者不存在竞争性,具有公共性质。

(1)公共资源的非排他性。一个使用者使用公共资源不会引起另一个使用者的效用减少。公共资源是一定区域内全体人员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2)公共资源的外部性。一旦公共资源遭到破坏时,对其他使用者来说会产生一种额外支出,例如,同使用一条河流的上下游两用户,上游企业排放污水必然会影响到下游居民正常生活。

2.公共资源具有稀缺性。在工业化社会以前,各种资源丰富,人们认为公共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然而随着工业化带来的经济飞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人口的剧增,人们才认识到了公共资源的稀缺也在日益增加。

3.公共资源具有整体性。这就决定了一旦某项公共资源受到破坏,将影响到公共资源的整体价值。如城市的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等会降低城市的整体价值。

4.公共资源价值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评价公共资源价值不仅偏重于其经济价值的评价,更重要的是偏重于对其公共资源的社会价值的评价,即公益性的评价。

城市公共资源具体包括:

1.城市中的自然资源。如空气、水、土地、森林、草地、湿地、矿产、海洋等资源。

2.城市中的社会资源。主要包括:一是有形资产。可经营资源、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生态环境、文物古迹和旅游资源等;二是无形资产。依附于有形资产的名称、形象、知名度和城市特色文化等无形资产的使用权、经营权、冠名权等相关权益。本文所讨论的公共资源问题主要集中在城市中的社会资源。

二、城市公共资源管理研究范围界定

通过上述公共资源的内涵分析,以及考察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对城市公共资源管理的沿革,我们将城市公共资源管理的研究对象作如下界定:

供的;哪些应该由市场提供的;哪些是暂时无法分清的。

(二)城市公共资源建设的融资模式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全部由财政投资的公共资源;财政与市场共同出资的公共资源;由市场融资建设的公共资源。具体融资形式体现在:财政融资,包括财政预算、国债、政策收费等;银行贷款;企业和项目直接融资等。其中近年来表现尤其活跃的是企业和项目直接融资,涌现出很多重要的做法,包括:企业发行“准市政债券”;以信托为工具的“准市政债券”(如国内第一个成功的案例是上海外环隧道项目);保险资金的进入。2003年底,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投资体制改革方案》,提出鼓励和促进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这些投融资模式应进行操作程序的规范、操作方法的完善,并逐渐将其一般化。

(三)城市公共资源的经营模式研究

在城市公共资源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有偿提供的,这是一笔只要城市存在就永远不会枯竭的收入,现在由于经营城市公共资源的大都是国有企业,国有经济效率低是经济学人所共知的,因此现在经营城市公共资源的国有企业大都亏损。而私营经济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在公众利益与其经济目标发生冲突的时候,难免会发生损害公共利益的事情,伦敦机场由于私有化而一度出现滞留旅客无法登机的混乱局面就是先例。城市公共资源经营模式研究从理论到操作细节的设计,以及适用的条件都应有事先的充分准备,而且需要通过区域试验不断积累经验,最终形成法律规范。

(四)城市公共资源的监管、评价体系研究

城市公共资源的监管、评价体系是城市公共资源正常有序运营的保障,监管、评价体系的不健全是转轨经济的又一特点,因此监管、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城市公共资源运营模式研究同等重要。

三、城市公共资源整合的目标与原则

(一)城市公共资源整合的目标

通过城市公共资源的理论研究,以及对具体城市公共资源提供与管理的现状和背景分析,在借鉴国外和国内先进经验基础上,提出具体城市公共资源整合目标:理顺政府对城市公共资源管理的责任、地位和作用;规范市场进入公共资源领域的规制及程序;完善城市公共资源监管体系;建立城市公共资源管理评价体系。

(二)城市公共资源整合的原則

1.以公共财政的理念为城市公共资源整合的基本理论指导

城市公共资源主要解决城市公共品的提供以及外部性的纠正,因此对现有城市公共资源进行整合的理论基础应是公共财政理论,以公共财政理论为基础,对具体城市的公共资源供给现状进行分析,确立政府对城市公共资源管理的责任、地位和作用,确定市场进入城市公共资源领域范围。

2.以经济环境、人文环境和制度环境的区域性特征为城市公共资源整合的基本出发点

城市公共资源管理带有较强的地域特征,不同地区的自然情况、经济发展、文化传统以及制度基础对城市公共资源的管理有较大的影响力,特别是在城市公共资源的经营模式上,在尝试改革之前应做本土化的可行性论证和细节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