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22:56:33

动物

动物范文篇1

这个暑假,我参加了动物保护2队关于公民保护动物意识的调研活动。我们主要针对市民对野生动物和珍稀动物的认知,还有弱小动物的态度进行调查。根据要求,我去了宠物店和附近社区做问卷调查。

其实我是有点怕狗的,因为小时候被一只带病的大狼狗追过,差点被咬屁股,所以自己一直都不敢跟狗太接近。在我打定主意要进宠物店的时候,当我的脚踏进店铺的时候,心里慌得很。然后听到耳边全是“汪汪”的狗吠声,那个场面简直是百狗齐吠,震耳欲聋。我还没站稳脚步,就看到一头巨大的牧羊犬向我冲过来,然后在距我一小步的地方停下,坐直仰头看着我。它的大口就对着我的肚子,吓得我动也不敢动,歪着脖子向店员求救。店员终于把它拽走了,跟我说这里的狗全都很热情,一看到有人就兴奋得狂吠,但它们很乖,不会伤害人。听她这么说,我才放下心来,在店员们做问卷的时候四下走走。店里有金毛寻回犬,银狐犬,贵宾狗和来自阿拉斯加的雪橇。当然还有对我很感兴趣的牧羊犬,我一稍微靠近它,它就马上坐直来看着我,嘴巴大口大口的喘息,大尾巴拼命地扫地。我装作看不见它,眼睛一直往上面扫的时候,它就好像略微泄气,但双眼始终圆睁,喷射出兴奋激动的光芒。后来我实在不忍在忽视它了,就伸手摸它的头,牧羊犬兴奋得几乎想站起来。它有个很土的名字,叫三羊。三羊温顺得很,被人骑在背上也动都不动。后来我走开,三羊有时不时地走过来,让我摸它的头。我还和一只雪橇玩,它的毛很厚,摸起来整只狗圆溜溜,胖乎乎的。店里的每只狗我都想放出来玩,它们实在是太可爱了。我又怕阻碍人家做生意,在做完问卷后我就离开了。临走时有两批人进去问狗的价钱,我只希望他们要好好对待他们的狗。

那天在宠物店度过的下午,我想起很多。想起很小的时候跟着大人吃狗肉,后来懂事一点的时候知道这不对,就再也不吃了。那天在一个女店员做问卷的时候,我问她吃不吃狗肉,她说她吃。我就很奇怪,问她吃了狗肉回来店里还怎么面对这些狗。她很理所当然的说,吃的是杂交的土狗,而他们店里的是名种狗,不一样。可是我认为无论名种狗还是土狗,都是生命。如果吃不吃狗是看是不是名种还是土狗而定,那么就像是纳粹屠不屠杀的标准是看你是雅利安人还是犹太人一样。我们设计的问卷中,有一道题是问对吃狗肉,猫肉的看法,并没有分明是名种还是土狗。这个调查者的特殊想法,可以作为我们调查的一个拓展。

但总的来说,这次调查结果很让人鼓舞。我发现发现市民无论年龄长幼,教育水平高低都对动物显露爱心。绝大部分人希望有宠物作伴,33%的人养过动物,47%正在养动物,即使是没养过的,也有16%的人考虑饲养,只有4%从未考虑。市民大多对动物显示爱心。68%的人认为流浪猫狗可爱又可怜,23%的人则怕他们伤害自己,9%没什么感觉。对虐待动物的行为,81%的人表示强烈指责,其余的觉得不应该,但也能理解。对吃猫狗的行为,50人中32名表示强烈指责,16人觉得不应该,但可以理解,2名认为很正常,使进补良品。调查结果显示了市民对保护动物有着理性的态度。市民还积极反应意见,在对于加强动物保护及相关知识的普及宣传,人们的意见综合来说,都是要求有关部门加大宣传力度,在市民中普及保护动物的意识,同时从自身做起,形成保护动物的习惯,还有的特别强调从小孩抓起。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在建构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更要懂得爱护我们的朋友。即使是多么小的动物也有它们珍贵的生命。人类在地球上进化繁衍了千万年,在这条漫长的路上,包括动物的各种生命陪伴着我们一路走来。动物是我们的良朋。甚至有些动物,例如鳄鱼在生命进化的伊始,远在人类出现之前就生活在这个地球。Allllvesareequal.生命是平等的.这不仅仅适用于人类之间,还有动物,它们不是人类的附属品。我们要尊重和保护它们,让这个地球生生不息,生机盎然。

动物范文篇2

第一条为了迅速控制、扑灭重大动物疫情,保障养殖业生产安全,保护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重大动物疫情,是指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发病率或者死亡率高的动物疫病突然发生,迅速传播,给养殖业生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危害,以及可能对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危害的情形,包括特别重大动物疫情。

第三条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工作应当坚持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方针,及时发现,快速反应,严格处理,减少损失。

第四条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工作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实行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逐级建立责任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组织重大动物疫情的监测、调查、控制、扑灭等应急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兽医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监测。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工作。

第五条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应当及时收集境外重大动物疫情信息,加强进出境动物及其产品的检验检疫工作,防止动物疫病传入和传出。兽医主管部门要及时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通报国内重大动物疫情。

第六条国家鼓励、支持开展重大动物疫情监测、预防、应急处理等有关技术的科学研究和国际交流与合作。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参加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的人员给予适当补助,对作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八条对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职责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检举控告。

第二章应急准备

第九条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全国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报国务院批准,并按照不同动物疫病病种及其流行特点和危害程度,分别制定实施方案,报国务院备案。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行政区域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备案。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按照不同动物疫病病种及其流行特点和危害程度,分别制定实施方案。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及其实施方案应当根据疫情的发展变化和实施情况,及时修改、完善。

第十条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应急指挥部的职责、组成以及成员单位的分工;

(二)重大动物疫情的监测、信息收集、报告和通报;

(三)动物疫病的确认、重大动物疫情的分级和相应的应急处理工作方案;

(四)重大动物疫情疫源的追踪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五)预防、控制、扑灭重大动物疫情所需资金的来源、物资和技术的储备与调度;

(六)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设施和专业队伍建设。

第十一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根据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的要求,确保应急处理所需的疫苗、药品、设施设备和防护用品等物资的储备。

第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重大动物疫情监测网络和预防控制体系,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和乡镇动物防疫组织建设,并保证其正常运行,提高对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处理能力。

第十三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需要,可以成立应急预备队,在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部的指挥下,具体承担疫情的控制和扑灭任务。

应急预备队由当地兽医行政管理人员、动物防疫工作人员、有关专家、执业兽医等组成;必要时,可以组织动员社会上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员参加。公安机关、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应当依法协助其执行任务。

应急预备队应当定期进行技术培训和应急演练。

第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知识和重大动物疫病科普知识的宣传,增强全社会的重大动物疫情防范意识。

第三章监测、报告和公布

第十五条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负责重大动物疫情的监测,饲养、经营动物和生产、经营动物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不得拒绝和阻碍。

第十六条从事动物隔离、疫情监测、疫病研究与诊疗、检验检疫以及动物饲养、屠宰加工、运输、经营等活动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发现动物出现群体发病或者死亡的,应当立即向所在地的县(市)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

第十七条县(市)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赶赴现场调查核实。初步认为属于重大动物疫情的,应当在2小时内将情况逐级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并同时报所在地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及时通报同级卫生主管部门。

省、自治区、直辖市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当在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所属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报本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

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在4小时内向国务院报告。

第十八条重大动物疫情报告包括下列内容:

(一)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二)染疫、疑似染疫动物种类和数量、同群动物数量、免疫情况、死亡数量、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情况;

(三)流行病学和疫源追踪情况;

(四)已采取的控制措施;

(五)疫情报告的单位、负责人、报告人及联系方式。

第十九条重大动物疫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认定;必要时,由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认定。

第二十条重大动物疫情由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及时准确公布;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公布重大动物疫情。

第二十一条重大动物疫病应当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采集病料,未经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批准,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采集病料。

从事重大动物疫病病原分离的,应当遵守国家有关生物安全管理规定,防止病原扩散。

第二十二条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向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军队有关部门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通报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和处理情况。

第二十三条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可能感染人群时,卫生主管部门应当对疫区内易受感染的人群进行监测,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卫生主管部门和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及时相互通报情况。

第二十四条有关单位和个人对重大动物疫情不得瞒报、谎报、迟报,不得授意他人瞒报、谎报、迟报,不得阻碍他人报告。

第二十五条在重大动物疫情报告期间,有关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当立即采取临时隔离控制措施;必要时,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作出封锁决定并采取扑杀、销毁等措施。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执行。

第四章应急处理

第二十六条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国务院和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指挥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工作。

第二十七条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立即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调查疫源,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启动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系统、应急预案和对疫区实行封锁的建议,有关人民政府应当立即作出决定。

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的范围应当按照不同动物疫病病种及其流行特点和危害程度划定,具体划定标准由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制定。

第二十八条国家对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实行分级管理,按照应急预案确定的疫情等级,由有关人民政府采取相应的应急控制措施。

第二十九条对疫点应当采取下列措施:

(一)扑杀并销毁染疫动物和易感染的动物及其产品;

(二)对病死的动物、动物排泄物、被污染饲料、垫料、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对被污染的物品、用具、动物圈舍、场地进行严格消毒。

第三十条对疫区应当采取下列措施:

(一)在疫区周围设置警示标志,在出入疫区的交通路口设置临时动物检疫消毒站,对出入的人员和车辆进行消毒;

(二)扑杀并销毁染疫和疑似染疫动物及其同群动物,销毁染疫和疑似染疫的动物产品,对其他易感染的动物实行圈养或者在指定地点放养,役用动物限制在疫区内使役;

(三)对易感染的动物进行监测,并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实施紧急免疫接种,必要时对易感染的动物进行扑杀;

(四)关闭动物及动物产品交易市场,禁止动物进出疫区和动物产品运出疫区;

(五)对动物圈舍、动物排泄物、垫料、污水和其他可能受污染的物品、场地,进行消毒或者无害化处理。

第三十一条对受威胁区应当采取下列措施:

(一)对易感染的动物进行监测;

(二)对易感染的动物根据需要实施紧急免疫接种。

第三十二条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中设置临时动物检疫消毒站以及采取隔离、扑杀、销毁、消毒、紧急免疫接种等控制、扑灭措施的,由有关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部决定,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拒不服从的,由公安机关协助执行。

第三十三条国家对疫区、受威胁区内易感染的动物免费实施紧急免疫接种;对因采取扑杀、销毁等措施给当事人造成的已经证实的损失,给予合理补偿。紧急免疫接种和补偿所需费用,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担。

第三十四条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部根据应急处理需要,有权紧急调集人员、物资、运输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

单位和个人的物资、运输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被征集使用的,有关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归还并给予合理补偿。

第三十五条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及时提出疫点、疫区、受威胁区的处理方案,加强疫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源追踪工作,对染疫和疑似染疫动物及其同群动物和其他易感染动物的扑杀、销毁进行技术指导,并组织实施检验检疫、消毒、无害化处理和紧急免疫接种。

第三十六条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中,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所需的物资紧急调度和运输、应急经费安排、疫区群众救济、人的疫病防治、肉食品供应、动物及其产品市场监管、出入境检验检疫和社会治安维护等工作。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应当支持配合驻地人民政府做好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工作。

第三十七条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中,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组织力量,向村民、居民宣传动物疫病防治的相关知识,协助做好疫情信息的收集、报告和各项应急处理措施的落实工作。

第三十八条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地的人民政府和毗邻地区的人民政府应当通力合作,相互配合,做好重大动物疫情的控制、扑灭工作。

第三十九条有关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参加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的人员,应当采取必要的卫生防护和技术指导等措施。

第四十条自疫区内最后一头(只)发病动物及其同群动物处理完毕起,经过一个潜伏期以上的监测,未出现新的病例的,彻底消毒后,经上一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验收合格,由原封锁令的人民政府宣布解除封锁,撤销疫区;由原批准机关撤销在该疫区设立的临时动物检疫消毒站。

第四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重大动物疫情确认、疫区封锁、扑杀及其补偿、消毒、无害化处理、疫源追踪、疫情监测以及应急物资储备等应急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二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兽医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责令立即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对主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记大过、降级、撤职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履行疫情报告职责,瞒报、谎报、迟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谎报、迟报,阻碍他人报告重大动物疫情的;

(二)在重大动物疫情报告期间,不采取临时隔离控制措施,导致动物疫情扩散的;

(三)不及时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不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应急处理建议,或者不按照规定对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采取预防、控制、扑灭措施的;

(四)不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启动应急指挥系统、应急预案和对疫区的封锁建议的;

(五)对动物扑杀、销毁不进行技术指导或者指导不力,或者不组织实施检验检疫、消毒、无害化处理和紧急免疫接种的;

(六)其他不履行本条例规定的职责,导致动物疫病传播、流行,或者对养殖业生产安全和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的。

第四十三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不履行应急处理职责,不执行对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采取的措施,或者对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疫情调查不予配合或者阻碍、拒绝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责令立即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对主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记大过、降级、撤职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四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关地方人民政府阻碍报告重大动物疫情,不履行应急处理职责,不按照规定对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采取预防、控制、扑灭措施,或者对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疫情调查不予配合或者阻碍、拒绝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立即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对政府主要领导人依法给予记大过、降级、撤职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五条截留、挪用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经费,或者侵占、挪用应急储备物资的,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规定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六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拒绝、阻碍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进行重大动物疫情监测,或者发现动物出现群体发病或者死亡,不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的,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给予警告,并处**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七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采集重大动物疫病病料,或者在重大动物疫病病原分离时不遵守国家有关生物安全管理规定的,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给予警告,并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八条在重大动物疫情发生期间,哄抬物价、欺骗消费者,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和市场秩序的,由价格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公安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动物范文篇3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

根据国家规定的有关监测标准和操作规程,认真组织和规范开展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鸡新城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及家畜布鲁氏病等重点动物疫病开展定期监测工作,及时掌握疫情动态,评估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效果,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风险评估,预警预报,消除疫情隐患,为科学防控提供技术支持。动物疫病监测按照集中监测与常规监测、应急监测相结合的原则,强化动物疫病监测工作。积极探索主要动物疫病净化模式,大力推进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工作。

二、职责分工和主要任务

动物疫病监测实行分级负责制。每年进行两次集中监测;在集中监测的月份之外进行月度常规监测;根据国内外疫情形势发展及时组织进行应急监测。

1.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县畜牧局负责制定、调整本辖区动物疫病监测方案,并统一组织实施。

2.具体监测工作由同级疫病监测机构负责组织实施。作为无规定动物疫病县,工作中结合疫病净化评估的需要,制定监测计划,同时加强出口饲养场及周边区域动物疫病的监测工作。

3.在春、秋季集中免疫之后,于6、12月分别开展一次集中监测;月度常规监测随时进行;在国内、周边地区和辖区内发生主要动物疫病和新发动物疫病时,及时组织进行应急监测。

4.县畜牧兽医检测中心具体负责辖区内商品代规模饲养场、屠宰场、活禽交易市场和自然村的血清学监测和部分病原学监测,组织基层站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及时汇总、分析和评估全县疫情状况。负责对其进行技术指导和检测质量的监督抽查。做好部、省、市三级动物疫病监测采样、送样工作。

5.基层站负责辖区内规模饲养场、屠宰场和村选点采样、检测;每年开展两次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调查与集中防疫同时进行,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并开展针对性的监测;每年对辖区内饲养奶牛等家畜进行一次全面的布病、结核病检测。中心化验室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血凝抑制试验,口蹄疫、猪瘟间接血凝试验等简单血清学检测,负责所辖区域内散养畜禽的日常的免疫抗体检测。

6.各基层站接到养殖企业、诊疗机构等单位和个人发现动物异常情况报告后,及时报告县局畜牧监察执法大队或防治站,由县局及时组织应急流行病学调查和应急监测,采取有效措施果断处置,将疫病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重点工作安排

1.于4、7、10月10日前,采集一个羊场、一个猪场各≥30份血清送省局。

2.于8月20日前,采集3个牛脑送省局。

3.于5、9月15日前,采集父母代种禽场血清样品≥20份/场,泄殖腔/咽喉拭子双份样品≥20份/场;采集父母代种畜场血清样品≥40份/场送市局。

四、监测方法及结果判定

(一)样品的采集

采样应按农业部《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管理技术规范(试行)》中“样品采集、保存及运输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每个样品至少一式二份,备份样品应满足复检、验证或比对实验所需。

(二)免疫抗体监测方法及判定标准

群体检测免疫合格率应≥70%。检测方法及判定标准如下:

1、高致病性禽流感用血凝抑制试验。弱毒疫苗,商品代肉雏鸡第二次免疫14天后,鸡群免疫抗体转阳率≥50%为合格;灭活疫苗,家禽免疫后21天,HI抗体效价≥24为免疫合格。

2、口蹄疫:O型口蹄疫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免疫后猪28天、其他畜21天抗体效价≥25为免疫合格;亚洲I型和A型口蹄疫用液相阻断ELISA,免疫21天抗体效价≥26为免疫合格。

3、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用ELISA检测。活疫苗免疫28天后高致病性蓝耳病ELISA免疫抗体IRPC值>20为免疫合格。

4、猪瘟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免疫21天抗体效价≥25为免疫合格。

5、鸡新城疫用血凝抑制试验。免疫21天抗体效价≥25为免疫合格。

6、家畜布鲁氏病用琥红平板凝集试验进行筛选检测。

7、牛结核病应用牛提纯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进行检测。

8、狂犬病用ELISA法。

五、检测频度和抽样数量

免疫抗体检测抽样数量:月度监测,至少抽检5个重点村,每村抽检禽≥20份,畜≥30份;集中监测当月,至少抽检鸡、猪(牛、羊)等规模饲养场5个、重点村5个,活禽交易市场1个,畜禽屠宰场1个,每村或每场抽检禽≥20份、畜≥30份,屠宰场≥30份;应急检测随时进行。对辖区内所有种牛、奶牛进行一次结核病集中监测,奶牛、奶山羊进行一次布病集中监测。

六、检测结果报送

(一)县检测中心应在每月6日—27日前通过“全国动物疫病监测和疫情信息系统”报送动物疫情监测结果和动物疫情信息,并将汇总表报市检测中心;每半年对辖区内动物疫病监测结果和疫情发生情况进行科学分析评估形成《动物疫病监测与疫情总结分析报告》,报送至市畜牧检测中心和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每季度报送一次本地动物疫病检测与疫情总结分析情况,并对本地动物疫病监测结果和疫情发生情况进行科学分析评估。

动物范文篇4

一、重大动物疫情

本预案所称重大动物疫情,是指国家规定的一类动物疫病发生或暴发流行,国家规定的二类、三类动物疫病呈暴发性流行,以及国家另有规定或特殊情况,需列为国家规定一、二、三类动物疫病范畴的疫情。

二、组织体系

(一)指挥系统

为加强对我县重大动物疫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由县政府副县长严水石任指挥长,县农办主任扶良发、县农业局局长周茂生任副指挥长,县农业局、公安局、财政局、工商局、交通局、卫生局、民政局、外经贸局、商管办、发展计划委员会、食品公司、卫生防疫站各一名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县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

县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负责统一组织领导全县重大动物疫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决定启动和停止应急预案,决策有关重大事项,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

各乡镇人民政府要设立相应的领导和办事机构,负责组织领导本乡镇重大动物疫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二)部门职责

1、农业(畜牧兽医)部门:

(1)及时组织动物防疫和开展疫情控制工作。

(2)做好疫情的监测、预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及时将重大动物疫情向指挥部各成员单位通报。

(3)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及时诊断疫病,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提出封锁建议,并组织实施。

(4)参与组织对疫点内动物的捕杀及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无害化处理。

(5)组织对疫区、受威胁区易感动物实施紧急免疫注射。

(6)对疫点、疫区内污染物和场所的消毒和无害化处理实施监督指导。

(7)对疫区、受威胁区的易感动物及其产品的生产、存贮、运输、销售等活动进行检疫和监督管理。

(8)建立重大动物疫病应急控制物资储备库,储备疫苗、药品、诊断试剂、防疫器械、防护用品、交通及通讯工具等。

(9)评估疫情处理及所需补贴资金,提出资金使用意见。

(10)培训防疫人员,组织成立疫情处理预备队。

(11)组织对疫点、疫区周围群众的宣传工作。

2、发展计划部门:

负责应急控制物资储备库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计划安排。

3、财政部门:

根据疫情,按照国务院确定的动物防疫经费保障机制和财政部、农业部制定的动物防疫经费管理办法,负责安排应急防疫经费并加强经费的管理和监督。

4、民政部门:

负责疫区受灾群众的安抚和救济工作。

5、公安部门:

协助做好疫区封锁和疫点内动物捕杀,加强疫区社会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

6、乡镇人民政府及村民委员会

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疫区乡镇人民政府应召开有关紧急会议,在县农业部门的指导下做好疫情的扑灭工作,在紧急预防接种工作中,切实做到行政首长负责制,按照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要求雷厉风行。在污染场所消毒、疫情普查中妥善安排工作人员,并做好疫区人民群众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7、工商部门:

根据对疫区的封锁情况,关闭疫区内的动物及其产品的交易市场。

8、卫生部门:

负责疫区人民群众的人畜共患病的疫情监测和预防控制工作。

9、通信管理部门:

负责保证疫区的通信畅通。

三、应急反应

(一)国家规定的一类动物疫病的发生或暴发流行的应急反应

1、一类动物疫病发生后,县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应迅速了解疫病发生情况,及时向指挥长、副指挥长汇报并上报疫情,然后确定疫情程度,分析疫情发展趋势,提出控制方案,并报市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

2、指挥部立即召开成员紧急会议,部署疫情控制工作,视其疫情情况,组织有关人员,调拨资金,启动应急物资储备库,如发生的是国家规定的一类烈性传染病:口蹄疫、禽流感等,指挥部全面启动政府应急预案组织人员捕杀疫点易感动物。

(二)国家规定二、三类动物疫病暴发流行的应急反应

指挥部办公室接到疫情报告后,立即汇报并派技术人员深入现场,确定疫情严重程序、范围大小,提出控制办法,并报市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财政部门应调拨防疫经费,指挥部启动应急物资储备库,工商部门关闭疫区动物及其产品交易市场,农业(畜牧兽医)部门组织人员进行紧接预防接种,指导消毒,并对病死动物作无害化处理。县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针对疫点、疫区、受威胁区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封锁、捕杀、销毁、消毒、免疫接种、限制动物及其产品流动等控制和扑灭疫情的决策,封锁令由疫区政府,当疫情涉及到两个以上行政区域时,由县政府发,并安排好疫区群众的生产、生活。

四、保障措施

(一)物资保障。县里拨专款建立防治重大动物疫病物资储备库(包括疫苗、药品、器械等)由县农业局具体负责保管和调拨使用。

(二)资金保障。县财政局要切实安排好防治重大动物疫病储备物资,防疫经费以及被捕杀动物的补贴、疫情处理、疫情监测、疫情普查所需资金。

(三)技术保障。加大动物防疫人员的培训力度,建立县级动物疫病简易诊断实验室,依托上级业务技术部门,一旦出现疫情,能及时准确诊断。

(四)人员保障。发生一类动物传染病时,请示上级调动重大动物疫病应急专家组作出诊断,指挥部迅速组织重大动物疫情处理预备队赴疫点,迅速扑灭疫情。

五、疫情管理

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农业部制定的《动物疫情报告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发生疫情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对外报道疫情,对别有用心、造谣惑众、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六、其它事项

(一)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后所采取的应急技术措施,按国家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

动物范文篇5

关键词:动物福利;立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状态的改变,我国的社会形态正处在转型时期,在此过程中产生许多的社会问题,其中有关动物的权利问题也较为突出。社会公众对动物保护仍意识淡薄,从而使得虐待动物的现象屡见不鲜,如网络上疯传的虐猫案、不断出现动物园中的老虎被累死、给活猪灌水以增加重量、刘某某硫酸伤熊等类事件不断出现。这些现象表明,我国在动物福利保护方面存在许多缺陷。从人类长远利益发展来看,保护动物福利,禁止虐待动物,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利于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因此,完善动物福利立法已迫在眉睫。

1动物福利立法的逻辑起点

1.1动物福利的界定。动物福利一词最早由美国著名学者休斯提出。他认为,动物福利是指“农场饲养中的动物与其环境协调一致的精神和生理完全健康的状态”。由此可知,他将动物福利分成精神上的动物福利和生理上的动物福利两类。1990年台湾学者夏良宙认为,从对待动物的角度,动物福利可以概括为“善待活着的动物,减少死亡的痛苦”[1]。上述学者对动物福利所下的定义与理解,有利于动物福利理论的研究。尽管国内外对动物福利的界定存在不同的理解,但是普遍认为其是指动物的心理和生理要尽可能避免遭受不必要的痛苦和恐惧,使动物得到幸福、安全和健康,即在康乐的状态下生活[2]。动物的康乐是指动物“精神愉悦”的感觉状态,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生存与生活,包括无疾病、无异常行为、无精神紧张抑郁等。1.2动物福利的伦理基础。近代西方思想家们关于动物福利的必要性提供了三条理论根据。第一,残酷论。此观点认为粗暴、不择手段地掠夺和杀害动物是极其残忍的。动物虽然不属于人类,但是其具备一定的感知力,具有与人类相同的“理性”,人类应当人道地善待、利用动物。倘若一个人以残忍的手段对待动物为乐趣,那么他同样对同类会变得冷酷、麻木不仁。该观点的代表人物有洛克和康德。第二,动物感觉论。此观点认为动物具有感知能力,能够感受到痛苦和快乐。凡是能够带来痛苦的行为就是错误和被谴责的行为,凡是能够带来快乐的行为就是正确和提倡的行为。因此在判断一个行为的对与错时,应当首先考虑动物的感受。该观点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边沁和彼得•辛格,其中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是该观点的哲学基础,辛格的动物理论是动物权利和动物解放运动的理论基础和依据。第三,动物权利论。此观点认为动物具有感知力和生命,而天赋权利以感知力和生命为基础,因此动物拥有天赋权利,并且这种权利是与生俱来的,动物最基本的权利就是天生不被虐待和杀害。支持该观点的主要有汤姆•睿根、玛丽•沃伦、艾莉森•希尔顿等[3]。

2我国动物福利立法现状的理性反思

2.1我国动物福利立法的缺陷。动物福利对于我国国民来说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名词,这与我国几千年来的“以人为本”思想有着很大的关系。大多数民众认为动物只是为人所利用的工具,并无任何权利可言。目前我国动物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多,主要有《野生动物保护法》《动物防疫法》《渔业法》《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以及地方性法规等。但细究这些法律法规的内容可知,我国动物福利立法有如下缺陷:第一,相关法律较少,立法体系不完善。我国目前只有数部相关动物福利方面的法律法规,而且这些法律法规并不全面,不能很好地解决相关问题,导致有法不可依的现象出现。对比这些法律法规不难发现,其主要的立法目的是维护人类自身利益,并未能真正有效保障动物权利[4]。如《渔业法》第一条就说明了其立法目的就是为了维护从事有关行业者的合法利益,促进社会发展,满足人类日常生活需求而制定的。第二,对动物的保护范围较窄。目前我国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将动物分为六类:农场动物、实验动物、工作动物、伴侣动物、娱乐动物和野生动物。这六类动物都应该得到法律的保护,缺少了对任何一类动物的保护,表明动物福利体系的不完备。我国仅仅对野生动物和实验动物进行了保护,而且对这两类动物的保护也非常有限[5]。第三,现行法律规定的法律责任力度不足。我国《刑法》规定,只有对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动物的行为才构成犯罪。法律对杀害一般动物的行为处罚甚轻,可以说几乎没有,即使进行处罚无非就是罚款。这并不能体现法律的威慑力,也不能减少人们杀害动物的行为。第四,法律条文欠缺可操作性。现有的相关法律条文大多是以指导性、原则性为主,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困难。对此,我国通常的做法是另外制定有关动物福利法的实施条例或细则,但该做法的缺点是会使前后两部规范性文件内容不一致,而且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前部法律所没有解决的问题。比如,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四十二条中大多数是框架性条款,实际操作条款不足,导致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为此,有关部门又颁布了《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和《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加以弥补。第五,执法机构的权力分配不合理。法律实施的关键是执法机关的严格执法。我国动物福利立法面临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合理分配执法机关的权力。就我国目前的动物保护执法体系来看,多头管理现象非常突出。《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主要执法机构是国家林业部门,而动物园属国家建设部,马戏团的管理权属文化部,城市宠物的管理权主要归属公安机关,农场动物的管理权属农业部,实验动物的管理权属于科学技术部[6]。多个部门管理,不仅执法效率不高,而且容易出现扯皮推诿现象,不利于政府形象的维护。2.2我国动物福利统一立法的必要性。2.2.1动物福利立法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猛。动物产品贸易问题在我国国际贸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与我国进行贸易的各国中,大部分国家的动物福利保护体系是比较健全的,他们早已利用动物福利条款来进行国际贸易,所以我国经常遭遇有关动物福利保护的壁垒,出口到国外的动物产品被退回或销毁的情况屡次出现。比如2002年,瑞典的电视台播放了有关我国东北虐待动物、活剥狗皮的生产画面,在瑞典产生了不好的社会舆论,甚至有瑞典的议会议员提议政府不应与中国的相关产业进行贸易[7]。因此,应该了解发达国家的动物福利保护法律的相关内容,加快我国动物福利法的立法进程,出台统一的动物福利保护法。只有这样,我国的动物产品才能在世界贸易中立稳脚跟。2.2.2动物福利立法有利于促进人们身心健康。众所周知,病从口入。人们想要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必须从食物中汲取自身所必需的营养元素,而这些基本营养元素主要存在于肉类食品中,因此首先就要保证肉类食品的安全。但在现实生活中,动物的生存条件十分恶劣,尤其那些供人类食用的鸡、猪等农场动物,其饲养方式大都是集约化,运输、屠宰过程也都简单粗暴,其肉质状况堪忧。近年来发生的“非典”、禽流感、猪蓝耳朵病以及三鹿奶粉等事件无不提醒着人们必须尽快建立、完善有关动物福利保护的法律。2.2.3动物福利立法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当然包括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动物不但作为自然界的组成部分,并且在人类社会中也承担着重要角色。人类社会想要快速发展,就必须做到尊重动物,切实保障动物的权利。要想实现这一目标,进行动物福利保护立法是一条必由之路。尽管法律可能存在漏洞,但通过立法追究残害动物者的法律责任,能够最大程度地约束和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实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完善动物福利立法的对策

3.1构建我国动物福利体系应关注的问题。3.1.1解决动物的法律地位问题。我国法律并没有对动物下一个确切的定义,这就使得动物的法律地位变得模糊不清,所以动物的法律问题成为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传统法律认为,人类是自然界的中心,一切法律应当以维护人类利益为最终目的,动物只是为人类服务的工具。这种观点显然是狭隘的,在实践中对动物造成不应有的伤害。《德国民法典》中将动物与一般的物区分开,把动物当作特殊的物,我国动物福利立法应当借鉴德国的这种做法。人在法律关系中依然是主体,动物也还是作为客体,但是动物应区别于一般客体,作为特殊客体存在。3.1.2加强立法前的相关社会宣传。虽然社会公众已经开始关注动物福利,但并未落实到实际行动上,人们只是大概了解动物的一些状况,对于动物福利的内容、具体做法并不清楚,只有少数普通民众,以及专业人员和相关学者能够深入了解动物福利的相关问题。关于动物福利,并非要求每一个人深入研究,我们提倡的是在社会中进行广泛宣传,使得动物福利理念可以孺妇皆知,从而推动动物福利法律工作的开展。如果人们并不清楚动物福利这一概念,动物福利立法进程就会缓慢前行甚至停滞不前,即使制定了法律,其实施也不易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政府部门应在立法前进行相应的社会宣传。3.2动物福利立法的建议。3.2.1健全动物福利法律体系。从国外的动物福利立法进程可以发现,动物福利法律体系也是从单一到完备逐步健全起来的。通过对国外动物福利立法发展历史的研究,不难发现,法律在制定和修改时都尽量全面和详尽,这样才能使法律不被频繁修改从而保证法律的权威。构建动物福利法律体系,应首先将动物福利写入宪法,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将一项制度写入宪法之中,表示着国家对其高度重视。虽然修改宪法的程序繁杂、严格,宪法的条文也不可随便删除、添加,但就目前世界潮流来说,保护动物已是大势所趋,大多数国家都有动物福利方面的法律法规。所以,将动物福利写入宪法非但不会损害其权威,反而会促进宪法的完善,使宪法更好地发挥其统领作用。3.2.2建立动物福利分类制度。动物福利分类制度在国外建立已久,该制度根据动物的生活习性、饲养习惯、运输方式、屠宰方法等方面的不同将动物分成几大类,并且分别制定了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法规,这有利于尽可能保护每类动物的权利,有利于建立健全动物福利体系,有利于社会有序发展。我国可以借鉴这种制度来改变法律对动物保护范围过窄的局面。根据前述,可将动物分为六类建立对应的保护制度:农场动物福利制度、实验动物福利制度、伴侣动物福利制度、工作动物福利制度、娱乐动物福利制度、野生动物福利制度。3.2.3明确具体的法律责任。目前我国法律规定对虐杀动物者追究刑事责任的动物范围只有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与国外法律规定相比,我国的规定的保护范围从刑事责任角度看显然较窄,根本无法保护动物福利,对欲虐待动物者起不到威慑作用。应借鉴国外动物福利立法机制,从行政责任、刑事责任、民事责任三方面来具体规定虐待动物者的法律责任:行政责任方面,通过警告、罚款、拘留、责令悔过等方式加以处罚,对行为恶劣者应当禁止其从事相关行业,从根本上防范虐待动物行为的发生;刑事责任方面,应当增设具体罪名,扩大追究责任的动物保护范围,起到法律的震慑作用;民事责任方面,应当提高侵害动物福利的赔偿金额,加大虐待动物行为成本。[8]3.2.4立法内容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任何规则必定是根据社会发展、人类需要制定出来的,脱离社会的规则是无用的,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动物福利立法更是如此。我国民众现阶段虽已有保护动物的意识,但离深入人心且身体力行相去甚远,各地区也因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对动物保护程度有所不同。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制定出像国外那样完善的动物福利法有一定难度,因此,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应当考虑到我国的现实情况。在制定动物福利法时,听取民众意见和专家建议,在一些地区进行试行,观察实际效果,再对立法内容的不足之处进行完善修改。国家应当鼓励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些地方性法规,这有利于弥补动物福利法的不足,有利于健全我国动物福利法律体系。3.2.5建立权力分配合理的监管体制。我国动物福利法律实施上由于执法权力分配不合理,出现多头管理现象。政府部门的执法要有相应的监督机制,对动物福利保障的监管,可以建立专门的监督机构,根据动物福利法的内容进行[9]。另外,扶持民间有关动物保护组织,赋予其一定的社会监督权利,以完善监督机制。总之,建立权力分配合理的管理、监督体制,保证动物福利法的顺利实施,才能真正保障动物福利。

4结语

随着动物科学的发展和公众意识的提高,动物福利立法从道德和法律两个层面关注动物的“康乐”,符合人类善良的本性,也契合人类的精神利益和长远利益。我国应当结合实际发展情况和人文环境的特点,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物福利法。

参考文献:

[1]刘国信.世界各国的动物福利立法[J].肉品卫生.2005(3):40-41.

[2]常纪文.动物福利与动物权利之法学辨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科(法学)版,2007:6-8.

[3]常纪文.动物福利法律地位的界定及思考[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13-14.

[4]战晓程.我国动物福利立法问题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1:14.

[5]曹菡艾.动物非物———动物法在西方[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143.

[6]陈豪俊.动物福利立法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7:38.

[7]曹明德.生态法新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77.

[8]汪劲.环境法律的理念与价值追求[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254.

动物范文篇6

1.1编制目的

保证畜牧业继续健康发展和农民继续增收,控制重大动物疫情。维护公共卫生平安。

1.2编制依据

《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省《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和《市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

1.3适用范围

给养殖业生产平安造成严重威胁、危害,本预案适用于突然发生、迅速传达。以及可能对公共卫生平安造成危害的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

1.4工作原则

分级管理。区人民政府对我区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工作负总责,1统一领导。政府主要负责人是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统一领导和指挥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各有关部门依照预案规定,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疫情应急处置的有关工作。

高效运转。区人民政府和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2快速反应。建立和完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组织体系、应急反应机制和应急处置制度,提高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能力。发生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时,各有关部门要迅速作出反应,采取果断措施,及时控制和扑灭突发重大动物疫情。

群防群控。坚持“防控并举,3预防为主。预防为主”方针,认真落实好以免疫为主的各项预防性措施。开展疫情监测和预警预报,对各类可能引发重大动物疫情的情况及时分析预警,做到早发现、快行动、严处理。做好人员、技术、物资的应急储藏,建立各级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备队,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加强防疫知识的宣传,提高全社会防范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意识,依靠群众,群防群控。

2疫情分级

将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根据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性质、危害水平、涉及范围。

2.1特别重大突发动物疫情(Ⅰ级)

1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21日内在全省及毗邻省份有10个以上县(市)区发生疫情;或在全省有20个以上县(市)区发生或者10个以上县(市)区连片发生疫情;或在全省呈多发态势的

且疫区连片的2口蹄疫:14日内在本省及周边有5个以上省份发生严重疫情。

并继续大面积扩散蔓延的3动物迸发疯牛病等人畜共患病感染到人。

4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认定的其它特别重大突发动物疫情。

2.2重大突发动物疫情(Ⅱ级)

1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21日内在全省有2个以上省辖市发生疫情;或在全省有20个以上疫点或者5个以上、10个以下县(市)区连片发生疫情的

或有新的口蹄疫亚型出现并发生疫情的2口蹄疫:14日内在全省有2个以上相邻省辖市或者5个以上县(市)区发生疫情。

全省有20个以上县(市)区发生猪瘟、新城疫疫情,31个平均潜伏期内。或疫点数达到30个以上的

或我国尚未发生的疯牛病、非洲猪瘟、非洲马瘟等疫病传入外地区或发生的4已消灭的牛瘟、牛肺疫等又有发生。

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狂犬病、炭疽、猪链球菌病等二类动物疫病呈暴发流行,51个平均潜伏期内。涉及3个以上省辖市,或其中的人畜共患病发生感染人病例,并有继续扩散趋势的

6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或省畜牧局认定的其他重大突发动物疫情。

2.3较大突发动物疫情(Ⅲ级)

或疫点数达到3个以上的1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21日内在1个省辖市内2个以上县(市)区发生疫情。

或疫点数达到5个以上的2口蹄疫:14日内在1个省辖市内2个以上县(市)区发生疫情。

或疫点数达到10个以上约。31个平均潜伏期1个省辖转市内5个以上县(市)区发生猪瘟、新城疫疫情。

1个省辖市内5个以上县(市)区发生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狂犬病、炭疽、猪链球菌病等二类动物疫病迸发流行的41个平均潜伏期内。

5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炭疽等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毒种、菌种发生丢失的

6省辖市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认定的其他较大突发动物疫情。

2.4一般突发动物疫情(Ⅳ级)

1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猪瘟、新城疫疫情在1个县(市)区行政区域内发生的

2二、三类动物疫病在1个县(市)区行政区域内呈暴发流行的

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认定的其他一般突发动物疫情。

3应急组织

3.1应急指挥机构

按年度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负责组织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治规划和应急预案;负责、解除封锁令,3.1.1实行动物防疫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区人民政府负责做好控制重大动物疫情所需资金、技术、物资的储藏。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及时控制和扑灭疫情。

统一领导和指挥全市重大动物疫情预防、控制、扑灭工作,3.1.2区人民政府设立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部。决策有关重大事项,根据应急处置需要,调集人员、物资、运输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设置临时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以及采取隔离、扑杀、无害化处置、消毒、监测、紧急免疫接种等控制、扑灭措施。区人民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区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部指挥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分管副主任、区农村经济委员会、区畜牧兽医管理局负责人担任副指挥长。指挥部成员由区委宣传部、区武装部、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区商务局、区卫生局、区科技局、区公安局、区交通局、区工商分局、区食品药品监管局、区监察局、区市政局、区行政执法局、区司法局等有关单位负责同志组成。根据疫情发生情况,区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部可对成员单位进行调整。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畜牧兽医管理局,具体负责全区重大动物疫情的预防、控制和扑灭工作;组织、协调各地各有关部门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收集分析和预测疫情发生发展趋势;调配疫情处置和相关的资金及物资。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要设联络员,负责联络工作。

3.1.3指挥部各成员单位的主要职责如下:

1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做好疫情的监测、演讲。疫病诊断,迅速对疫情等相关情况作出全面分析,并制定疫情控制和扑灭的技术方案。调集动物防疫人员参与疫情的控制和扑灭工作。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提出封锁建议,并参与组织实施。指导监督对疫点、疫区内应扑杀的畜禽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置工作;对疫点、疫区内的污染物等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对饲养场所及周围环境进行严格消毒。根据需要组织对受威胁区内的易感畜禽实施紧急免疫接种。周边县(市)区发生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时,根据需要在县(市)区边境建立免疫隔离带。加强对受威胁区内易感畜禽及其产品的监测、检疫和监督管理。建立紧急防疫物资贮藏库,贮藏足够的疫苗、药品、诊断试剂、器械、防护用品、交通及通讯工具等。对封锁、扑杀畜禽、无害化处置、消毒、紧急免疫接种等所需费用及补贴资金作出评估,并安排资金使用计划。培训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及其他有关人员。建立疫情应急预备队。参与组织对疫点、疫区及其周围群众的宣传工作。

2财政部门:保证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所需资金的储藏。保证封锁、扑杀、无害化处置、消毒、紧急免疫接种等工作经费及扑杀畜禽的弥补资金供应.并做好经费和捐赠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

3发展和改革部门:负责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的计划布置。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4卫生部门:负责疫区内人员防护有关规范的制定和技术指导。

5宣传部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正确引导舆论。

6公安部门:密切注视疫情动态和与疫情有关的社会动态。依法、及时、妥善地处置与疫情有关的突发事件,查处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

7武装部:组织指挥预备役部队参与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行动。

8工商部门:负责做好疫区、受威胁区内的畜禽及其产品交易市场监管工作。根据疫区封锁情况。

9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疫情发生期间对上市畜禽及其产品质量监管的综合协调工作。

10商务部门:配合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落实畜禽定点屠宰场的有关防疫措施。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期间。维护市场秩序。配合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做好境内外可能对我区畜禽产品设限的应对工作。

11交通部门:负责提供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人员以及防治药品、器械等应急物资和有关样本的运输保证。并防止疫病扩散。配合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做好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设置及疫区封锁工作。

12监察部门:负责监督检查有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工作中履行职责的情况。对工作中的失职、渎职等违纪违法行为进行查处。监督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做好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的设置、管理和疫区的检疫消毒工作。

13科技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参与重大动物疫情防治科普知识的宣传推广,组织科研力量开展应急防治技术科研攻关,协调解决检测技术、药物、疫苗研发和应用中的科技问题。

组织专家分析和提出有关陆生野生动物的分布、活动范围和迁徒动态趋势等预警信息。组织14农业部门:负责组织开展陆生野生动物的资源调查和观测。协助有关部门快速采取隔离控制等措施。

15司法等其它有关部门根据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的需要。并负责做好本系统内的动物防疫工作。

3.1.4区人民政府设立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部。

3.2专家组

具体职责:区畜牧局组建区级突发重大动物疫情专家组。

1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相应级别采取的技术措施提出建议;

2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准备提出建议;

3参与制订或修订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和处置技术方案;

4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

5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响应的终止、后期评估提出建议;

6承担区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它工作。

4预警预报

4.1监测

保证监测质量。区畜牧局应会同商务、林业等有关部门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完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预警预报网络体系。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对监测工作的管理和监督。结合实际,组织开展重大动物疫情的监测。

4.2预警

依照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流行特点,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根据监测信息。分析其危害程度、可能的发展趋势,及时做出相应级别的预警,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个预警级别。

4.3演讲

有权向有关部门举报不履行或者不依照规定履行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职责的部门、单位及个人。区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设立疫情举报电话。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区人民政府及其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演讲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及其隐患。

4.3.1责任演讲单位和责任演讲人

1责任演讲单位

a.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

b.人民政府;

c.动物及其产品生产、屠宰、加工、营销、储运、中转等单位;

d.各类动物诊疗机构;

e.相关科研院校;

f.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

g.野生动物行政管理部门。

2责任演讲人

动物及其产品生产、屠宰、加工、营销、储运、中转等单位的人员。区畜牧兽医管理局、野生动物行政管理部门的兽医工作人员;各类动物诊疗机构的兽医人员。

4.3.2演讲形式

区畜牧兽医管理局应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演讲疫情。其它责任演讲单位和个人以电话或书面形式演讲。

4.3.3演讲时限和程序

应当立即向区畜牧兽医管理局演讲。区畜牧兽医管理局接到演讲后,发现可疑动物疫情时。应当立即赶赴现场诊断,必要时可请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派人协助进行诊断。认定为疑似重大动物疫情的应当在2小时内将疫情逐级报至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并同时上报区人民政府。

4.3.4演讲内容

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染疫或疑似染疫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同群动物数量、免疫情况、死亡数量、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情况;流行病学和疫源追踪情况;已采取的控制措施;疫情演讲的单位、负责人、演讲人及联系方式等。

4.4病料采集

不能确诊的送国家参考实验室确诊。重大动物疫病应当由畜牧兽医管理局采集病料,认定为疑似重大动物疫情的应立即按要求采集病料样品送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确诊。未经省畜牧局批准,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采集病料,不得擅自解剖病死畜禽,不准宰杀、食用、销售、转运病死畜禽,更不得擅自分离毒(菌)株。

4.5疫情认定

由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认定。重大动物疫情由省畜牧局认定;必要时。

5应急响应

5.1应急响应的原则

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依照分级响应的原则作出应急响应。同时,发生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时。应遵循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实际情况和预防控制工作需要,及时调整预警和响应级别。应根据不同动物疫病的性质和特点,注重分析疫情的发展趋势,对势态和影响不时扩大的疫情,应及时升级预警和响应级别;对范围局限、不会进一步扩散的疫情,应相应降低响应级别,及时撤销预警。

有效控制疫情发展。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应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核实的方式。

应组织好人员、物资等应急准备工作,区畜牧兽医管理局接到周边地区疫情通报后。采取必要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在本行政区域内发生,并服从市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指挥,支援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地的应急处置工作。

5.2应急响应

5.2.1较大突发动物疫情的应急响应

1区人民政府

a.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参与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处置。

调集本行政区域内各类人员、物资、交通工具和相关设施、设备参与应急处置工作。b.根据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处置需要。

对疫区实施封锁。封锁疫区涉及跨县(市)区,c.封锁令。以及封锁疫区导致中断干线交通的按规定报上级人民政府决定。

临时征用房屋、场所、交通工具;封闭主动物疫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等紧急措施。d.本行政区域内采取限制或者停止动物及动物产品交易、扑杀染疫相关动物。

对进出疫区的交通工具进行检查和消毒。e.组织交通、公安、纠风等部门依法在交通站点设置临时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

信息要做到及时主动,f.按国家规定做好信息工作。准确掌握,规范有序,注重社会效果。

开展群防群控。g.组织乡镇、街道、社区及居委会、村委会。

平抑物价,h.组织有关部门保证商品供应。严厉打击造谣传谣、制假售假等违法犯罪和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维护社会稳定。

2区畜牧兽医管理局

a.组织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开展社会性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调查与处理;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

提出启动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响应级别。b.组织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现场诊断专家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进行评估。

c.根据需要组织开展紧急免疫和预防用药。

d.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应急处置工作的督导和检查。

提高群众防控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e.有针对性地开展动物防疫知识宣教。

包括疫情、现场调查情况、疫源追踪情况以及对扑杀动物、无害化处置、消毒、紧急免疫等措施的效果评价。f.组织专家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处置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3动物防疫监督机构

a.区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做好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信息收集、演讲与分析工作。

向同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报告结果,b.组织疫病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提出并实施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送省实验室或国家参考实验室诊断。c.按规定采集病料。

d.承担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人员的技术培训。

5.2.2一般突发动物疫情的应急响应

启动应急预案,区人民政府根据区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的建议。组织有关部门开展疫情应急处置工作。

并依照规定向区人民政府和市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区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对一般突发重大动物疫情进行确认。

5.2.3非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地区的应急响应

分析外地区波及的可能性和程度,应根据发生疫情地区的疫情性质、特点、发生区域和发展趋势。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及时获取相关信息。1密切坚持与疫情发生地的联系。

2组织做好本区域应急处置所需的人员与物资准备。

防止疫病的发生、传入和扩散。3开展对养殖、运输、屠宰和市场环节的动物疫情监测和防控工作。

4根据需要在与疫情发生地接壤的地区建立免疫隔离带。

提高公众防护能力和意识。5开展动物防疫知识宣传。

6按规定做好公路、铁路、航空、水运交通的检疫监督工作。

5.3应急处置人员的平安防护

特别是一些重大人畜共患病,要确保参与疫情应急处置人员的平安。针对不同的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处置人员还应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服,接种相应的疫苗,定期进行血清学监测等。

5.4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响应的终止

经过该疫病至少一个最长潜伏期无新的病例呈现。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响应的终止需符合以下条件:疫区内所有的动物及其产品按规定处置后。

提出终止应急措施的建议,较大突发动物疫情由市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对疫情控制情况进行评估。报市人民政府或市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部批准后宣布,并向省畜牧局演讲。

由区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对疫情控制情况进行评估,一般突发动物疫情。提出终止应急措施的建议,报请区人民政府或区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部批准后宣布,并向市级人民政府和省畜牧局演讲。

6疫情处置

6.1疫点

严禁人员、车辆出入,6.1.1疫点设置警示标志。特殊情况下必需出入时,须经兽医行政执法机构批准,并严格消毒后方可出入;

6.1.2扑杀并销毁染疫动物和易感染的动物及其产品;

6.1.3对病死的动物、动物排泄物和被污染的饲料、垫料、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置;

6.1.4对被污染的物品、用具、动物圈舍、场地进行严格消毒。

6.2疫区

出入疫区的交通路口设置临时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6.2.1疫区周围设置警示标志。对出入的人员和车辆进行消毒;

销毁染疫和疑似染疫的动物产品,6.2.2根据需要扑杀并销毁染疫和疑似染疫的动物及同群动物。对其它易感染的动物实行圈养或者在指定地点放养,役用动物限制在疫区内使役;

并依照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的规定实施紧急免疫接种,6.2.3对易感染的动物进行监测。必要时对易感染的动物进行扑杀;

禁止携带动物进入疫区和动物产品运出疫区;6.2.4关闭动物及动物产品交易市场。

6.2.5对动物圈舍、动物排泄物和饵料、垫料、污水及其它可能受污染的物品、场地进行消毒或者无害化处置。

6.3受威胁区

6.3.1对易感染的动物进行监测;

6.3.2对易感染的动物根据需要实施紧急免疫接种。

7善后处置

7.1后期评估

区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在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扑灭后。组织有关人员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处置情况进行评估。评估的内容应包括:疫情基本情况、疫情发生的经过、现场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的结果;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分析、结论;疫情处置经过、采取的防治措施及效果;应急过程中存在问题与困难,以及针对本次疫情的迸发流行原因,分析防治工作中存在问题与困难等,提出改进建议和应对措施。

评估演讲上报区人民政府、同时抄报省、市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

7.2奖励

按有关规定追认为烈士。区人民政府对参与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做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惩处;对在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工作中英勇献身的人员。

7.3对在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预防、演讲、调查、控制和处置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违纪违法行为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7.4灾害弥补

确定数额等级规范,依照重大动物疫病灾害弥补的规定做好现场评估。按顺序进行弥补。

7.5抚恤和补助

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区人民政府要对参与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处置的人员给予适当补助;应组织有关部门对因参与应急处置工作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

7.6恢复生产

取消贸易限制及流通控制等限制性措施。根据各种重大动物疫病的特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扑灭后。对疫点和疫区进行继续监测,符合要求的方可重新引进动物,恢复畜牧业生产。

7.7社会救助

区人民政府民政行政管理部门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和《救灾救济捐赠管理暂行方法》及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后。做好社会各界向疫区提供的救援物资及资金的接收、分配和使用工作。

8应急保证

区人民政府应积极协调畜牧兽医、卫生、财政、交通、公安、工商等部门,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做好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处置的应急保证工作。

8.1通信与信息保障

依照规定做好贮藏颐养工作。区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部应将车载电台、对讲机等通讯工具纳入紧急防疫物资贮藏范畴。

信息产业部门应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对紧急情况下的电话、电报、传真、通讯频率等予以优先待遇。

8.2应急资源与装备保障

8.2.1应急队伍保证

具体实施封锁、扑杀、消毒、无害化处置等疫情处置工作。预备队由兽医、卫生、财政、公安、工商、交通、人武等部门的人员组成,区人民政府应建立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备队。且相对固定。

8.2.2交通运输保证

运输部门应优先安排紧急防疫物资的调运。

8.2.3医疗卫生保证

做好有关预防保证工作。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在做好疫情处置的同时应及时通报疫情,卫生部门负责开展重大动物疫病(人畜共患病)监测。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开展工作。

8.2.4治安保证

做好疫区平安捍卫和社会治安管理。公安部门、人武部应协助做好疫区封锁和强制扑杀工作。

8.2.5物资保证

贮藏足够的药品、疫苗、诊断试剂、器械、防护用品、交通及通信工具等。区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依照计划建立应急防疫物资贮藏库。

进行合理计划。贮藏物资应根据动物养殖量和疫病控制情况。

主要包括:

1疫苗。各种重大动物疫病疫苗视实际情况储藏。

2诊断试剂。各种重大动物疫病抗原及其规范血清。其它诊断试剂视实际情况作适当储备。

3消毒药品。氯制剂、复合酚制剂、氧化剂、醛制剂、碱制剂等高效消毒药品。

4消毒设备。高压消毒机、轻便消毒器、火焰消毒器等。

5防护用品。防护服、耐酸碱手套、防护眼罩、防水鞋、普通白大褂、帽子、口罩等。

6运输工具。密封运输车。

7通讯工具。移动电话、大功率车载电话、对讲机等。

8封锁设施设备。帐篷、行军床、动物防疫专用封锁警示线、动物防疫禁行警示牌、警示灯等。

9扑杀设施设备。扑杀器、高强度密封塑料袋等。

10其它用品。毛巾、手电筒、注射器、针头、疫苗冷藏箱采样器械、多功能应急灯等。

8.2.6经费保证

为突发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合理而充足的资金保证。每年都应设立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控制专项贮藏资金,区财政部门依照财政分级负担的原则。保管终年规模,滚动使用。主要用于紧急防疫物资贮藏和更新、扑杀畜禽补贴和疫情处理、疫情监测、应急预备队的培训演练等方面。

各镇办不少于2万元。专项贮藏资金应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区级不少于10万元。实行动态管理。如发生不可预测的重大疫情,实际资金需求与预算安排有差距的各级财政部门应予以追加,以保证支出需要。口蹄疫疫苗经费全部由各级政府承当,中央、省、省辖市、县财政分别承当60%、20%、10%和10%。扑杀弥补经费由中央、省、省辖市、饲养者个人按照50%、20%、10%和20%的比例承当;规模饲养场发生口蹄疫疫情的扑杀弥补经费由中央、省、省辖市、养殖单位依照10%、10%、10%和40%的比例承当。

中央、省、省辖市、县财政分别承当50%、20%、20%、10%。其中部级和省定贫困县不承担费用,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经费全部由各级政府承当。其应承担的费用中省、省辖市各按50%的比例分别承当。扑杀弥补经费由中央、省、省辖市、饲养者个人按照50%、20%、10%和20%的比例承当。

其它动物疫病的疫苗、扑杀弥补等经费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应加强对防疫经费使用的管理和监督。区财政在保证防疫经费及时、足额到位的同时。

8.3技术贮藏与保障

负责疫病防控战略和方法咨询,建立重大动物疫病防治专家组。参与防控技术方案的筹划、制定和执行。

8.4培训和演习

包括免疫、流行病学调查、诊断、病料采集与送检、消毒、隔离、封锁、检疫、扑杀及无害化处置等措施;2动物防疫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应急预案;3个人防护知识;4治安与环境保护;5工作协调、配合等要求。区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对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备队成员进行系统培训。内容包括:1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和扑灭知识。

区政府每年应有计划地举行实战演练,没有发生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常态情况下。确保预备队扑灭疫情的应急能力。

8.5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

宣传动物防疫科普知识,区人民政府应组织有关部门利用广播、影视、报刊、互联网、手册等多种形式对社会公众广泛开展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知识的普及教育。指导群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对待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充分发挥有关社会团体在普及动物防疫应急知识、科普知识方面的作用。

9具体预案

依照不同动物疫病病种及其流行特点和危害程度,区畜牧兽医管理局根据本预案。分别制定实施方案,报区人民政府备案。

动物范文篇7

本文作者:王天奇程相朝邓雯余祖华工作单位:河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坚持以发展的观点促进动物药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目前的动物药学人才培养模式尚处于初期的探索阶段,无论是师资队伍、课程设置,还是培养方案均与社会对动物药学人才质量的实际需求有很大的差距,这些问题必须通过发展得以解决。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发展的观点,认真分析产生这种差距的原因和机制,积极寻找破解这些难题的方法和措施,扎实开展动物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使培养模式不仅能尽快适应社会发展对动物药业人才的实际要求,而且要使之成为促进动物药业产业向更高水平迈进的动力和引擎。动物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要坚持以人为本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中,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因此,动物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动物药学专业是一个新型专业,社会对该专业的认知度较低,报考本专业的多数学生对本专业了解甚少,相关院校要利用电视、网络、杂志、报纸等传媒工具向社会及考生进行介绍和宣传。学生入校后,除在入学教育中作专业介绍外,还要设置专业导论课程,详细介绍动物药学的社会需求现状、发展前景、课程设置、培养方案、理论学习和实践实习方法、升学就业途径等,使学生对专业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更多地采用基于问题式、案例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的知识掌握新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终身学习的精神。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开设的比例,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安排实验进程、分析实验结果、写出实验报告或研究论文。要进一步扩大大学生课外科研项目的立项数目,提高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人数比例,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科技研究的兴趣和能力。定期邀请动物药学方面的专家、教授、企业家及兽药药政管理人员进行技术讲座,并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节假日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我国动物药业的技术水平、生产、使用、监督管理的基本状况,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及执行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这样,学生学习本专业的目的才更明确,学习才更有动力和主动性,学习效果才更好。为提高动物药学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建立恰当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投身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同时,要关心教师个人的成长,根据国内外动物药学事业发展的实际,安排教师进行动物药学研究方面的深造、学习和提高;结合我国动物药业产业的现状及其发展动向,引导教师参与动物药业企业的药品研发、推广与应用,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理论与实践结合更加紧密。

动物药学专业的教育教学工作要注意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动物药学专业的教育教学工作必须注意统筹兼顾。具体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兼顾;专业教育与职业素质培养的兼顾;动物药学知识与相关专业知识传授的兼顾;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兼顾。最终使培养的动物药学专业人才能适应相关工作岗位职业素质要求,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知识体系完善,就业渠道广阔。动物药物专业的人才培养要与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及发展动向相适应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畜牧业虽然取得了较大发展,但受养殖技术、饲养条件、从业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规模化程度不高、现代化养殖业和小规模养殖并存、动物药品使用不规范、追溯和监管体制不到位等问题。同时,动物药业企业的技术水平较低,研发人员较少,研发投入占兽药产值的比例很低,其产品多为二类、三类兽药。动物药学专业毕业生近期的就业方向仍然是上述单位,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新兽药的研发、生产、检测、推广,也可能从事养殖业的兽医临床工作。他们除了要懂得药学方面的知识外,还要懂得和掌握动物医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动物药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可暂时定位于“厚基础、宽口径、广适应”的方向上,培养方案要体现药学与兽医学知识并重、理论与实践并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从农场到餐桌的畜牧业生产体系会得到进一步的分工和细化,动物药业产业科技水平和监管体系也将得到进一步的规范和提高,动物药学人才的培养将倾向和偏重于药学方面。届时,动物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可基于动物药业产业的实际需求以及学生个人文化素质、就业志向而采用多元化培养方案,即将人才培养目标分别定位于科研提高型、生产应用型、技术管理型三个方向。在“科研提高型”人才的培养上,加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培养动物药学基础研究和创新药物研制的后备人才和师资队伍为目标;在“生产应用型”和“技术管理型”人才的培养上,实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个性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以培养能够适应动物药物生产、市场开发、科学应用、兽药监察、兽药药政管理的专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

动物范文篇8

各区县(自治县)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委属有关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一系列部署,有效控制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保障春节期间畜产品市场的有效供应,保障食品消费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农业部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将今冬明春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产品安全监管工作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切实做好节日期间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工作。冬春季节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易发、高发季节,各区县要进一步落实封闭饲养和消毒灭源等综合防控措施,加大疫情监测预警和流行病学调查力度,指导规模养殖场户加强防疫管理,防止疫情传播。要切实加强监测工作,进一步加大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力度。春节期间,动物产品消费量增加,各地要强化动物重大疫病监测。根据近期免疫效果监测暴露出的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对抗体水平不合格的畜禽和新补栏畜禽,各地要及时开展补免工作,确保应免尽免,不留空当。要强化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全面加强各环节监管,尤其是流通环节的监管,对屠宰场、肉品市场、活禽交易市场等重点环节要加大查处力度,为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有力保障。节日期间至少要开展一次集中检查行动,进一步加强动物及其产品养殖、屠宰、经营、运输、贮藏等环节的监管工作,及时查找漏洞、消除安全隐患。要加大违法案件查处力度,严厉打击经营病死动物及其产品的违法行为。

二、严格执行动物及动物产品准入管理,确保动物产品消费安全。目前,我市已全面实施了入市动物及动物产品“指定道口进入制度”和检查站签章管理制度,各地要按照渝府发〔2009〕101号文件规定,指导、督促指定道口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把工作落到实处。公路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要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严格履行职责,对于不符合准入条件的动物及动物产品,要严禁入市,坚决查处,严把动物及动物产品准入关,充分发挥检查站的防疫屏障作用,防止外疫传入,确保春节及两会期间动物及动物产品安全和人民群众的消费安全。

动物范文篇9

1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类型分析

在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类型大致分为普通类型、传染性类型、寄生功能类型,影响着动物的健康生长。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普通类型动物疾病。普通类型动物疾病,就是在动物养殖中较为常见的疾病,对于动物生长危害较少,但是,养殖人员如果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控,将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普通类型动物疾病主要包括:动物外伤、眼部疾病等。第二,传染类型动物疾病。对于传染类型的动物疾病而言,就是在动物生长中,所感染的一些传染性疾病,对于养殖业的威胁较大,如果不能对其进行预防与治疗,将会出现破坏性影响。因此,畜牧养殖户必须要重视传染性疾病的防控。第三,寄生功能类型动物疾病。寄生功能的动物疾病,就是动物体内存在的寄生疾病,也是畜牧养殖中常见问题,多数寄生疾病都是寄生虫引起的,例如:原虫寄生虫、蠕虫寄生虫等。

2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病因分析

在畜牧养殖过程中,动物疾病的病因主要包括人为、环境、动物本身因素。第一,对于人为因素而言,就是在畜牧养殖过程中,相关养殖人员在工作中对动物身体造成损伤,例如:在为动物提供水与饲料的时候,不能保证其清洁性,经常会出现细菌,诱发动物疾病。同时,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养殖户不能科学开展消毒工作,为了节省消毒成本,不重视日常管理与消毒工作,导致动物经常感染一些疾病[1]。第二,对于环境因素而言,就是在动物生长环境中,存在一些污染等现象,无法保证动物生长环境与空气的清洁性,当动物生存在恶劣环境中,就会引发不同程度的疾病。同时,动物生存环境的绿化程度不能符合相关规定,通风程度较差。第三,对于动物自身因素而言,就是动物的身体素质较差,缺乏一定的疾病抵抗能力。例如:在畜牧养殖中,动物自身存在天生或是后天的某种疾病,如果不能对其进行全面的治疗,将会出现恶化的现象,难以保证畜牧养殖户的经济效益[2]。

3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防控措施

在畜牧养殖的过程中,养殖户必须要重视动物疾病防控工作,利用先进的防控方式对其进行预防与治疗,保证可以提升畜牧养殖动物生长健康性。第一,制定完善的日常管理制度。畜牧养殖户必须要针对动物养殖要求,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首先,在饮水方面,需要保证水资源的清洁性,避免水资源中存在细菌。其次,对于饲料而言,要保证饲料的清洁程度,根据动物的实际营养需求,对饲料进行合理的配比,同时,还要保证饲料中不含病虫害,以此提升动物的健康性。最后,在日常管理中,相关管理人员要及时发现动物疾病情况,并对感染疾病的动物进行隔离处理,避免出现大幅度的扩散现象[3]。第二,制定动物检疫制度。在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防控工作较为重要,相关部门必须要重视疾病预防工作,保证可以提升动物的身体健康。首先,在动物疾病检疫工作中,相关部门必须要利用规范制度提升动物检疫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并要求动物检疫工作人员根据当地畜牧养殖实际情况,科学推广各类疫苗与预防药物,从根本上解决动物疾病问题,做好预防工作,提升其工作质量。其次,在动物检疫工作中,相关人员要科学应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方式开展检疫工作,对动物疾病进行科学的控制,保证可以提升管理工作质量。第三,制定完善的环境改善制度。畜牧养殖户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要对动物的生长环境进行全面的改善,根据动物实际生长要求,改善环境质量。首先,要根据动物身体健康情况,提升动物的身体素质与疾病抵抗能力,并利用消毒与杀菌方式改善动物生长环境,保证可以提升疾病预防工作。其次,要保证动物生长环境的通风性符合相关规定,不可以出现通风不良的现象,及时发现动物环境污染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另外,畜牧养殖户在引种的时候,必须要保证动物自身疾病抵抗能力符合相关规定,不可以引入感染疾病的动物品种。在畜牧养殖过程中,养殖户必须要全面分析动物疾病病因,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控各类疾病,提升畜牧养殖户的疾病控制科学性与可靠性,减少动物疾病对畜牧养殖户经济效益的影响。

作者:阮毓琴 单位:重庆市綦江区关坝镇农业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沙维,杨智勇,周来宝等.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防控措施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4(10):239-239.

动物范文篇10

1.1疾病种类。1.1.1传染病它是由于特定的微生。物病原体造成对动物机体的袭击而引发的疾病,具有很高的传染性。就传染病的发病因素来说,病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比如我们常可以接触到的真菌、细菌都有可能成为病原引发传染病。一般来说,动物在感染传染病之后,都会出现一些不同的症状或者生理反应。传染病可以通过接触传染,也可以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染,预防难度极大。1.1.2寄生虫病寄生虫病属于畜牧。养殖中一种非常普遍的疾病,种类一般包括节肢动物、蠕虫以及原虫三类,均寄生在畜牧动物的体内或者体外,以动物本身所具有的营养物质作为生长基础。其中,节肢动物多以体外寄生的方式存在,而蠕虫与原虫则为体内寄生。通常寄生虫都有其相应固定的寄生宿主,且可以通过接触而传播。1.1.3普通疾病动物的普通病包括。多种,比如内科、外科或者是产科疾病,而且发病率极高。外科疾病主要包括外伤或者是眼病等等,产科疾病较为复杂,包括孕期、分娩期以及产后的相关疾病等。1.2疾病病因。1.2.1养殖环境导致动物发生疾病。的一个主要外在因素就是养殖环境。在日常的养殖行为中,如果其生活环境中出现阻碍动物生长的不利因素,或是影响到动物机体的正常反应,都会导致动物出现诸多不适,导致其正常的代谢无法进行,损害其生理调节功能,继而扰乱其机体平衡,形成一定的疾病,并在行为或者生理上反映出来。据相关统计数据分析,在所有动物疾病中,由于像养殖环境这样的外部因素导致动物发病的比率极高。1.2.2人为因素。(1)管理不规范。在日常养殖工作中,未能配备相应专业的消毒人员或者管理人员,致使养殖现场出现脏、乱、差的问题,引发动物疾病。(2)用药不当。一般在动物患病期间的治疗过程中,由于相关养殖工作者缺乏专业的医学知识或者技能操作,对患病动物盲目用药,导致药效得不到吸收或者反而带来毒性,无法达到治愈动物疾病的效果,严重的甚至会使动物因中毒而死。(3)相关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就当前我国畜牧养殖现状来看,存在很多养殖场地址选择不当、相关配套设施不够健全等问题。在选址的过程中没能予以实地考察,这样的后果就会直接导致养殖场的周边环境恶劣,养殖条件不高,容易滋生细菌,致使动物极易患病。

2动物疾病的控防措施

2.1做好畜牧养殖场的选址确定畜。牧养殖场的选址必须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比如说地理位置或者气候条件等等,结合每一种动物独特的生长、生活环境予以合理选择。一般来说,应选择那些通风、光条件较好、地势较高、排水通畅的地方,以此来保证动物生长、生活环境的健康、安全、舒适。尽量将畜牧养殖场选择远离居民区的地方,降低由于动物粪便而造成的污染。2.2强化日常管理加强对动物日常。饲养过程的管理是预防疾病发生的重要所在,在饲养过程中,工作者必须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加强对动物的日常管理。在饲养时,根据动物的生长及生活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饲养标准,为动物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基本保障;另外,尤其是像在夏季空气不流通,疾病较为多发的时节,必须做好养殖场的消毒与清洁工作,保证动物生活环境的干净、舒适。2.3做好动物疾病检查针对在动物。养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诸多类疾病,事先做出相关的检疫制度,并通过严格遵循检疫制度进行日常操作,定期对动物进行疾病的检查,做好消毒处理,对动物予以相应的疫苗注射,从根本上提高动物抗疾病能力;做好对进出程序的严格规范,避免在动物进出过程中感染疾病;尤其是在疾病多发季节,加强动物检疫力度,做好疾病检查工作。2.4针对疾病发生后的控防对策针。对在畜牧养殖中已经患有疾病的动物,必须采取及时的治疗,养殖户要立足于养殖场的长远利益,加强防疫力度,做好畜牧养殖场内的消毒、处理工作,对患有疾病的动物及时予以隔离,避免发生更大的感染;同时,对其他动物给予抗感染药物注射,提高动物的抵抗力,在这个处理过程中必须严加监管与记录,为今后的治理工作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通过诸多有效措施,尽快消除动物疾病,降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