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免疫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6 15:34:30

动物免疫

动物免疫范文篇1

一、充分认识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和重要意义

目前,全市重大动物疫情形势总体平稳,呈现稳中有降

的态势,但当前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防控任务十分艰巨,存在病原污染面大、家畜家禽饲养方式落后、免疫基础工作薄弱、畜禽交易和长途调运容易引发疫情等突出问题,一旦发生疫情,将会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和破坏。为此,我们要充分重视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要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全面落实年全市强制免疫工作,正确把握疫情形势,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提高防控意识,落实防控举措,有效杜绝疫情的发生。

二、总体要求

坚持“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二十四字防控工作方针。要抓住重点时期、重点地区和重点环节,扎实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猪瘟强制免疫工作。要坚持实行散养畜禽春秋集中免疫行动与月月补针相结合,规模养殖场常年按程序免疫的方法。要坚持“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原则,切实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确保免疫质量和效果。

年对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猪瘟等四种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的总体要求是:群体免疫密度常年维持在90%以上,其中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要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全年保持在70%以上。

三、主要工作

1、时间步骤

3月15日至4月30日,开展全市春季集中免疫;

9月15日至10月30日,开展全市秋季集中免疫。

在工作开展中,要严格按照《年兰州市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实施方案》要求,对所有规定范围内的易感动物实行强制全覆盖免疫。坚决消灭免疫死角和免疫空白,特别是要落实中小型养殖场、养殖大户以及城乡结合部、厂矿、机关单位的小型养殖场等的免疫工作。集中免疫结束后,要切实实施补免工作,落实补免制度,设立补免日(每月不少于2个补免日),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使防疫员和养殖户人人知晓,确保每个防疫员按时落实补免工作。

强制免疫工作结束后,市上要统一进行抗体监测和免疫效果评估。各社区要在做好免疫工作的基础上,对养殖户存栏、出栏及免疫等情况必须有详细记录。

2、做好消毒灭源工作。

各社区在集中免疫工作开始后,要按照先免疫、后消毒的原则,做好免疫注射后的消毒工作。结合集中免疫,对辖区范围内的畜禽交易市场、屠宰场、养殖场(户)、养殖小区等养殖密集区内集中开展一次消毒灭源行动,切实做到数据清楚、行动迅速、没有盲点。另外,要落实对可能引发疫情传播的走乡串户流动销售人员和收购贩运畜禽的交通工具的消毒工作,切断传播途径,消除隐患。

3、严格免疫信息报告制度。

街道社区在春防、秋防集中免疫期间,要严格按照《年兰州市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实施方案》要求,明确专人负责免疫信息收集计工作(街道、社区城管专干),坚持日常监测与应急监测相结合,严格执行免疫信息报告制度,从3月24日起,一旦发现畜禽大面积死亡现象要及时上报街道和区有关部门,并于每周四中午12时前上报免疫进度周报表,并积极配合区有关部门做好疫情处理工作。

动物免疫范文篇2

关键词: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思考

在经济和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动物疫病受到了社会不断的关注,动物疫病对社会和国家会产生不良影响。并且一旦发生动物疫病,病情发展和传播的非常快,危害动物和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动物面临死亡。因此需要不断的对动物进行强制免疫工作,进一步减少疫病的危害。

1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存在的问题

1.1进行强制免疫的时间发生了变化。从以前动物发生疫病的情况看,疫病发生的时间比较确定,发生周期也相对稳定,所以养殖人员大都根据以往的经验对动物进行强制免疫工作,确保动物能够正常养殖。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进步,动物发生疫病的情况也变得更加复杂,发生时间也变得紊乱,不再是简单周期免疫,全年都可能发生动物疫病危害,因此进行周期性免疫是行不通的,进行强制免疫的时间发生了变化。产生免疫时间变化的原因可能是社会和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动物疫病发生的概率也急剧增加,疫病繁殖和传播速度也非常快,甚至还可能产生新型疫病种类,导致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无法发挥作用。因此在目前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面临着一些挑战,强制免疫的时间改变给动物免疫工作带来新的问题。1.2缺乏完善的动物疫病强制免疫体制。缺乏完善的动物疫病强制免疫体制可能也会给免疫工作带来问题和困难,因为动物免疫工作是社会共同的责任,不仅关乎动物的安全健康,也关乎居民的安危,同时这不仅需要养殖人员的努力,也需要相关部门做出相应的努力,一起进行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然而目前一些相关免疫部门没有对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引起必要的重视,没有建立健全的动物疫病免疫体制,无法为动物疫病免疫工作提供制度保证,无法确保动物免疫工作的顺利进行,甚至一些工作人员没有真正落实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工作态度不认真,工作积极性也不太高,从而降低了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同时政府也没有对动物疫病免疫工作进行充分的重视,仅仅关注一些行政工作,注重经济效益,没有设立专门的动物疫病免疫部门,忽视动物疫病免疫的重要性,这将进一步给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带来困难。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仅仅靠养殖人员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政府和人们的共同努力。

2提高强制免疫的措施

2.1提高养殖人员的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能力。想要进一步提高动物疫病免疫工作的质量,需要对养殖人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进行培养,增强动物疫病免疫工作的队伍建设。相关机构应该培养动物养殖人员及时顺应时代的潮流,进一步做好动物疫病免疫工作,打破传统的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方法。并且组织养殖人员进行专业学习,对动物疫病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提高养殖人员的工作能力,为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提供技术人才。同时养殖人员也要积极响应机构的培训和学习活动,自觉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充分学习和了解相关动物疫病的各种情况,并且及时进行防治和免疫工作,深入进行免疫工作的研究,尽可能降低疫病发生的几率,并且从源头上抑制动物疫病发生的情况,充分体现强制免疫的作用,保证动物和居民的生活健康和质量,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稳定发展。2.2完善相关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机制。通过完善和建立相关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机制能够为免疫工作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充分确保动物免疫工作的顺利进行。因为动物检疫工作是全社会的工作,政府需要制定相对比较完善的工作制度,并且设立相关监督和执行部门,正确落实好相关动物疫病免疫工作。需要对动物疫病免疫工作足够的重视,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进一步确保动物疫病免疫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需要建立相关奖励惩罚机制,对一些工作认真负责和优秀的工作人员进行及时的奖励和提拔,充分调动相关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对一些思想懈怠和不认真的人员进行处罚和责问,赏罚分明。并且进行建立责任制,设立专门的监督人员对动物的强制免疫工作进行监督,如果免疫工作出现状况,需要落实到个人,追究责任。这样能够激发工作人员的潜力,增强工作的严谨性和制度性,并且促使员工工作认真负责,进一步做好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促进免疫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3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养殖业的进步,动物疫病的种类也不断增加,需要采取强制性免疫工作对动物疫病进行防治,充分增强动物的存活率,确保动物的健康生长。因此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不断完善工作方法和制度,确保动物疫病免疫工作充分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潘永合,等.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现状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7(14):199-201.

动物免疫范文篇3

第二条动物免疫标识包括免疫耳标、免疫档案。

第三条凡在我国境内对动物重大疫病实行强制免疫,均须建立免疫档案管理制度对猪、牛、羊佩带免疫耳标。

第四条在我国境内从事免疫标识生产、供应、使用,以及从事动物饲养、经营、屠宰、加工等与动物防疫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免疫标识管理工作,各级人民政府所属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的免疫标识工作。

第六条动物免疫标识的编码、标准由农业部统一设计。

第七条免疫耳标正面印制耳标编码。编码全国统一,为8位阿拉伯数字,分上下两排。上排6位编码为免疫工作所在地,使用本地邮政编码。下排2位编码为防疫员的编号。有条件的地区,可在耳标正面边缘区印制用于乡(镇、苏木)以下防疫单元(如村、户、场、畜群或牲畜个体,以下简称基本防疫单元)编码的附加码。

第八条免疫耳标应由无毒、无刺激塑料制作,正面为圆形。由农业部制定免疫耳标标准样式,各地耳标式样颜色、大小、形状应当统一。

第九条县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以基本防疫单元为单位建立免疫档案。免疫档案内容包括畜(禽)主姓名、动物种类、年(月、日)龄、免疫日期、疫苗名称、疫苗批号、疫苗厂家、疫苗销售商、免疫耳标号、防疫员签字等。

第十条免疫耳标由省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统一组织定点生产,逐级供应,县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免疫标识的计划订购和供应工作。

第十一条省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要建立免疫耳标识生产、保管、发放、使用、登记、回收、销毁工作制度以及耳标钳的生产、核发工作制度。

第十二条免疫标识生产企业依照省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生产计划进行生产、供应,不得向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出售。免疫标识不得非法生产、伪造和倒卖。

各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乡镇畜牧兽医站免疫人员和经批准实施强制免疫的场方兽医人员不得从非法渠道获取免疫耳标。

第十三条乡镇畜牧兽医站从事动物强制免疫的防疫人员,在实施动物免疫时,负责对免疫过的猪、牛、羊佩带免疫耳标。符合动物防疫条件的规模饲养场可由本场具备条件的专职兽医人员实施强制免疫,对强制免疫的动物佩带免疫耳标,但须接受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督。

第十四条免疫耳标首次佩带在牲畜左耳。从县境外调入的饲养动物,需再次实施强制免疫的,免疫耳标佩带在右耳,同时重新建立免疫档案。

对种畜和奶牛,应按畜只建立单独的免疫档案,调运时注明调出和调入地,不必重新佩带耳标和建立档案。

第十五条免疫耳标必须一次性使用,免疫耳标和耳标钳使用时须严格消毒。

第十六条经强制免疫的动物,免疫耳标自然缺损和脱落的,动物防疫人员应当凭免疫档案重新佩带免疫耳标,不得重复收费。

第十七条对动物实施产地检疫时,检疫员必须将免疫标识作为出具检疫合格证明的必要条件之一,注明耳标编码和免疫内容,并保存备查。对没有免疫标识或者免疫标识不符合规定的,不得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上注明的耳标编号应当与免疫耳标编号相符。

第十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收购、屠宰、运输无免疫耳标的动物。

第十九条动物凭免疫耳标和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上市、买卖和运输。

第二十条屠宰检疫时,检疫员凭免疫耳标和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实施检疫,同时回收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免疫耳标。

第二十一条在检疫、监督中发现的动物疫情,要根据耳标通知产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调查疫情。产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要及时追查疫源,采取对策。

第二十二条回收的动物免疫标识由县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统一保存,按规定定期销毁。

第二十三条免疫、检疫数字化、网络化管理可率先在国家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和有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逐步向全国推行。免疫标识数字化管理的免疫标识编码,由农业部另行规定和。在实施地区已经屠宰或死亡动物的标识编码,应入网注销。

第二十四条动物免疫耳标定点生产企业违反生产要求和供应规定的,由省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取消其定点生产资格。

第二十五条对从非法渠道获取或使用非法免疫耳标的免疫人员及防疫机构负责人,视情节轻重,给以相应行政处分。

第二十六条各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检疫人员在实施检疫时,对没有免疫标识的牲畜出具检疫合格证明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进行处理。

第二十七条对拒绝执行国家强制免疫制度、免疫标识制度的饲养、经营单位和个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进行处理。

第二十八条对不落实强制免疫和不实施动物免疫标识制度的乡镇畜牧兽医站,由其主管部门责令其整改,并视情节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九条对发现疫情未按规定通报产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以及产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未按规定进行调查处理的,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条猪、牛、羊以外其他动物的免疫标识制度,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畜牧兽医行政部门参照本办法制定。

动物免疫范文篇4

一、明确职责

县防治动物疫病指挥部负责全县动物防疫工作的指挥、协调;县防治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指导、监督全县动物防疫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的防疫工作,组织做好动物强制免疫实施工作,将免疫任务落实到村、到场、到人;各村委会(居委会)要配合做好动物防疫工作。

二、免疫病种

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鸡新城疫为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病种,其它为非强制免疫病种,如猪链球菌病、猪伪狂犬病、猪流行性乙脑、猪肺疫、鸡法氏囊炎等病种,非强制免疫病种由各养殖场自行制定免疫计划,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做好疫苗储备和供应。

三、免疫方案

1.高致病性禽流感:对所有家禽进行高致病性禽流感强制免疫。鸡使用重组禽流感病毒H5亚型二价灭活疫苗(H5N1,Re-5+Re-4株);鸭鹅使用重组禽流感灭活苗(H5N1,Re-5)。要求规模养禽场免疫密度达100%,农村散养密度95%以上,存栏家禽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

规模禽场:15-20日龄首免,45-50日龄二免,100-120日龄三免。对饲养期超过60天的家禽必须经过二次免疫,蛋禽在开产前必须经过三次免疫;农村散养禽实行春、秋二次集中免疫。

2.牲畜口蹄疫:对所有牛、羊进行O型-亚洲Ⅰ型口蹄疫强制免疫,所有猪进行O型口蹄疫强制免疫。要求达到规模场免疫密度100%,农村散养家畜密度达95%以上,存栏牲畜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

规模养殖场:仔猪、羔羊在30日龄前后首免,一个月后加强免疫一次;公母猪每隔5-6个月免疫一次。农村散养家畜实行春、秋两次集中免疫。

3.猪高致病性蓝耳病:对所有猪用高致病性蓝耳病灭活疫苗强制免疫。

规模养猪场:仔猪在40日龄前后首免(距猪瘟、口蹄疫免疫间隔10天),发生过高致病性蓝耳病的地区可在一个月后加强免疫一次;公猪每隔5-6个月免疫一次,母猪在每次配种前免疫一次。农村散养生猪实行春、秋二次集中免疫。

4.猪瘟:对所有猪用猪瘟活疫苗进行强制免疫,规模饲养场免疫密度达100%,农村散养猪密度达95%以上,存栏生猪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

规模养猪场:仔猪在25日龄前后首免,一个月后加强免疫一次;公母猪每隔5-6个月免疫一次。农村散养生猪实行春、秋两次集中免疫。

5.鸡新城疫:对所有鸡实行鸡新城疫全面免疫,免疫抗体合格率在70%以上。规模鸡场:分别在7-10日龄、30日龄、60日龄、100-120日龄进行四次免疫;农村散养鸡实行春、秋二次集中免疫。

6.狂犬病:每年春季对所有犬类集中进行一次狂犬病免疫;新生幼犬3月龄时进行首免,12月龄时进行第二次免疫,以后每年进行一次免疫。

7.猪流行性乙型脑炎:每年在蚊虫出现前1-2个月,对猪等易感动物进行一次猪流行性乙型脑炎免疫。

8.羊痘:每年春季对所有羊集中进行一次羊痘弱毒疫苗免疫。

四、免疫方式

较大规模养殖场必须在乡镇畜牧兽医人员的监督指导下,按照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注射,常年免疫密度要求达到100%;小型规模养殖场由乡镇畜牧兽医人员实行防疫责任包干,按照免疫程序做好免疫工作。农村散养家禽、家畜每年在春秋两季由乡镇政府组织防疫人员开展集中免疫行动。突发性重大动物疫病流行期间,开展突击集中免疫。县动物卫生监督所负责做好免疫技术指导和免疫抗体监测工作。

各乡镇在开展免疫同时要做好免疫档案的登记工作,猪牛羊在首次免疫时要按规定挂好二维码耳标,并在免疫档案上登记好耳标号码。

五、经费保障

动物防疫经费列入县财政预算,保障疫苗、消毒药品、耳标、防护用具等防疫物资的储备、使用,确保免疫、扑疫、疫情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强制免疫实行政府购买服务,同时建立免疫反应补偿机制,对因强制免疫反应死亡或流产的牲畜,由政府给予适当补偿。

六、防疫考核

动物免疫范文篇5

具体做好几点:

一是狠抓强制免疫工作,年初各村防疫与站签订了工作目标责任状,集中开展春秋两季动物强制免疫,严格按照上面要求,坚决做到“四不漏”不漏村,不漏户,不漏畜,不漏禽。全面完成了口蹄疫、禽流感、猪瘟、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防疫密度,通过主管部门和乡政府的督查验收均达到98%以上的密度。

二是重视专业户的生产发展,为他们建立了联系制度和防疫档案,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免疫情况实行跟踪服务,消毒粉和疫苗亲自送上门,督促及时采取免疫和消毒等综合防控措施,在高致病蓝耳病流行期间,我乡养殖户均未造成损失,在亚运期间按照上面的要求,对专业户养殖户,散养户进行“瘦肉精”和“莱克多巴胺”检测,我乡检测10来户,结果都是阴性,使农户可吃上放心肉。

三是加强屠宰检疫,产地检疫的工作力度,检疫工作是促进防疫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保障措施。每圩对屠宰上市生肉进行检测,合格的准许出售,不合格的一律作无害化处理,同时每圩安排市场和屠宰场的消毒工作。

动物免疫范文篇6

一、指导思想

坚持“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原则,深入科学发展观统领防控工作全局,切实履行“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的职责,以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鸡新城疫、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和狂犬病等人畜共患病为防控重点,统筹兼顾牛出败等动物疫病,以建立长效机制为基础,为提高防控能力为核心,以控制重大动物疫病、保障公共卫生为目标,以建立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为依托,不断提高预警、预报、预防控制和应急处置能力。坚持“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防控方针,确保我镇全年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

二、总体目标

(一)免疫目标。

2014年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鸡新城疫五种强制免疫的总体要求是,群体免疫密度常年维持在90%以上,其中应免疫畜禽免疫密度要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全年达到70%以上。

(二)档案的建立和保存。

在完成免疫工作基础上,要以村委会为单位建立动物免疫档案,对猪全面实施佩戴二维码标识,牛羊佩戴免疫耳标。农村散养户及养殖专业户的免疫档案由镇畜牧兽医站建立保存。

(三)建立免疫示范村。

每个村委会至少建立2个以上免疫示范村。在免疫示范村范围内,强制免疫动物的免疫率、猪二维码标识的佩带率、免疫证的发证率和建档率均达100%。非免疫示范村的猪二维码标识的佩带率和动物免疫的建档率至少达90%以上。以后各村委会的免疫示范村以每年2个村以上的速度增加。

三、免疫原则及免疫程序

各种疫苗免疫接种剂量和方法按相关产品说明书规定使用。

四、实施步骤

春季集中免疫时间短,接种的疫苗种类多,技术要求高。各村要科学安排猪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和猪瘟等各种疫苗的接种时间,避免在短时间内连续注射疫苗的现象。春季免疫分五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动员

3月初召开春季动物免疫工作部署会议,广泛宣传动物免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好疫苗组织、器械购置、人员组织等准备工作,抓紧时间安排做好春季免疫操作技术培训班。

(二)集中免疫阶段

按上述的免疫原则和要求,3月10日至5月上旬,对所有的家禽和家畜开展禽流感、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鸡新城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接种。并在规定的免疫时间后抽检血清进行免疫抗体监测。

(三)补漏复查阶段

5月初,各村委会自行组织检查验收,查漏补缺,补免补防,并进一步完善免疫档案。

(四)总结阶段

5月30日前,春季动物免疫工作全部结束,认真做好春防的总结,档案材料汇总和上报工作。

(五)迎检阶段

6月份,准备迎接国家和省里的检查,做好相关的材料准备。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工作是预防动物疫病的重要环节,各乡镇政府和有关单位要进一步增强对免疫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充分认识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重大意义,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一定要充分做好春防的准备工作,做到措施更具体,目标更明确,要求更严格。要相应成立免疫领导小组、技术小组,制定免疫方案,组织召开主要领导、村委会干部和村畜牧兽医员参加的动物免疫动员大会,部署任务,分片包干,落实责任,扎扎实实地开展动物免疫工作,向社会宣传动物免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争取全社会各界的支持。

(二)技术培训

技术培训采用县、镇二级培训机制。培训内容包括免疫操作方法、疫苗的使用及注意事项、免疫效果监测、疫苗的运输、储存、免疫档案的建立等内容,采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以切实提高基层防疫队伍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三)经费保障

镇政府应采取多种办法和多种渠道,积极筹措疫苗费用、耳标钳、免疫器具、消毒药品、急救药品、业务培训、冷链维修运转、村级防疫员补助等经费。

(四)疫苗组织及供应

镇政府必须加强强制免疫用疫苗管理,规范疫苗进出库制度。要按“高效、精确、节约”的原则使用疫苗,严格根据免疫进度领取疫苗,杜绝浪费现象的发生。县畜牧兽医局负责强制免疫用疫苗的组织和供应工作。各乡镇对疫苗储存的冷链设备要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疫苗安全存放,有效使用。特别是在集中免疫工作开展前,要对村级防疫员使用的携带式冷藏箱的保温性能进行全面检查,有问题的应及时修理或报废,以保证疫苗质量。

(五)免疫效果监测

免疫效果监测是检查免疫接种成败的重要手段,是制定补免计划、免疫程序的基础。实行常年监测、集中监测和随机抽检监测相结合的机制,重点在集中免疫后根据免疫的进度组织开展免疫效果的监测,并对其监测结果进行汇总、评价,于5月30日前上报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做好诊断试剂和相关用品的订购,以免贻误监测工作开展。县畜牧兽医局将组织免疫抗体监测组,不定期到各村委会和各饲养场,进行抗体随机检测和效果评价,并以监测结果做为评价各乡镇免疫效果的主要依据。

(六)检查、督导、验收和总结

在免疫工作开展后,镇畜牧站要组织有关领导及业务技术骨干,到各村委会、自然村检查督促免疫工作,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行阶段性总结和阶段性汇报。免疫工作基本结束后,每个村委会应进行自我验收或由县畜牧兽医局组织抽查验收。

六、其他要求

(一)对调出县境的非屠宰家禽和非屠宰家畜在调运前2周分别进行一次禽流感免疫和口蹄疫免疫。未按规定免疫的家禽家畜,防疫监督机构不得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未满2周龄的雏禽除外)。

(二)尽量减少免疫应激反应。修订后的《动物防疫法》规定,因依法实施强制免疫造成动物应激死亡的,给予补偿,具体补偿标准和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发生不良反应时,应积极采取救治措施,避免饲养者的损失。同时耐心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

动物免疫范文篇7

一、采样时间:

采样时间从8月15日开始,到8月20日采样结束。

二、采样数量

每个防疫员牛口蹄疫采样15份,不少于5个养牛户,成年牛7份、育成牛4份、犊牛4份。

每个商品代鸡场采样15份,种鸡场30份。

三、内容与要求

1、由本村防疫员采样,在村(片)的东、西、南、北不同方位采样,确保样品的质量。

2、每份采样容量不得少于3毫升,不得超于5毫升。

3、牛口蹄疫样品要放冰袋。

4、注意要保持所采样品的质量与卫生,必须放在采血架上面,不得用其他物品代替。

5、表格由防疫员认真填写,监督人员认真监督并签字。

6、样品必须于当日下午18:00送回化验室。

四、采样监督:

动物免疫范文篇8

【论文关键词】动物免疫;失败;原因;对策

对动物按科学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是诸多预防动物传染病手段中最经济、最方便、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也是最关键的。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动物疫情又有上升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易感动物没有获得坚强的免疫力,抗体没达到应有的水平,抵御病原体的侵袭能力大大降低。

免疫接种的成功或失败,不但取决于兽用生物制品的质量、接种途径和免疫程序等外部条件,也取决于机体免疫应答这一内部因素。接种生物制品后的机体免疫应答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学过程,许多内外环境因素都影响机体免疫力的产生、维持和终止。因此,免疫失败的原因,归纳起来可分为生物制品因素和非生物制品因素2个方面。

1动物免疫失败原因

1.1生物制品方面因素

一是目前生物制品生产厂家众多,设备水平参差不齐,品种繁多[1]。从产品上看,有的是国家主管部门正式批准生产的,有的是省市主管部门批准生产的,有的则是中试产品。销售人员以低廉的价格将产品推销到县、市、区畜牧主管部门,深入到乡、镇、村甚至养殖户。但这些生物制品在什么条件下运输保存,养殖户不得而知。二是生物制品是特殊的产品,必须按照它的类别和性质,在低温或超低温的环境运输和保存。目前,许多生物制品的储存与运输不符合要求,有人用保温箱运输,有人则干脆放在长途汽车上进行长途运输,由于存储条件不合格,势必影响生物制品的效力。在生物制品的保管过程中,一部分经营户保管意识相当淡薄,将生物制品随意堆放,销售之前放入冰箱中冻一下;有的经营户则为省电,往往是白天将冰箱通电,夜晚将冰箱断电,使生物制品反复冻融。由于生物制品效力的不可逆性,必然会影响生物制品的质量,从而影响免疫的质量。三是在免疫注射方面,有的防疫人员未能认真负责,未对生物制品的外包装、标签、批准文号、生产批号、出厂日期、失效期、是否破损等进行检查登记,没有仔细阅读生物制品的使用说明、注意事项等[2]。四是注射之前不按要求对畜禽进行健康检查,不了解动物的免疫史及病史等,被注射动物由于本身处于病态或瘦弱、临产,致使发生不良反应。因此,对易感动物免疫前的健康检查也是保证有效免疫的关键措施之一。五是注射器械及注射局部消毒不严。在动物免疫接种过程中,有许多防疫人员不能很好地按规范操作。对器械、注射部位极少进行消毒,有的不是一畜一针,而是一个针头注多头动物。六是免疫注射的剂量不准,注射后不认真观察,也不作任何记录[3]。在免疫注射过程中有的随意加大注射剂量,有的怕反应而减少剂量,如注射口蹄疫生物制品,许多防疫人员就不根据动物的大小和说明书注射相应剂量。生物制品对动物是一种应激性刺激,根据个体状况可能出现的应激反应,如果加强观察,及时发现治疗,完全可以挽回损失。

1.2非生物制品方面因素

一是如果鸡舍环境因素或猪舍饲养密度大、通风不良,就会聚集大量的有害气体如氨气、二氧化硫、硫化氢等,造成畜群应激。应激反应能抑制免疫反应,降低免疫效果,增强对疾病的易感性。二是营养因素。营养是机体正常生长发育的基础,饲料中蛋白质等的供给及机体内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的正常代谢,对机体内抗体的产生起着重要的作用,营养的缺乏特别强调维生素E缺乏引起的免疫抑制(维生素E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是生物膜的组成部分之一,能保护生物膜,防止膜中的脂肪酸氧化,使细胞免受损伤)。三是早期感染和患有传染病。接种时,畜禽已感染现场病原微生物,或接种后尚未产生坚强的免疫保护力之前感染了现场的病原微生物,机体对现场病原微生物不产生反应,往往引起畜禽发病死亡,而且这时的发病情况有可能比不接种疫苗时还要严重。患病畜禽和病愈不久的畜禽自身免疫能力差,接种疫苗后不会产生免疫应答。四是药物的使用。有许多药物能够干扰免疫应答,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某些抗生素、消毒药等。抗生素、消毒药可使活疫苗的细菌或病毒灭活,改变活疫苗的抗原成分,破坏灭活疫苗的抗原性,使生物制品接种失败。五是免疫程序不科学合理。由于近年来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养殖规模化,必须制订一个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它必须建立在当地疫情情况的了解,以及母源抗体监测工作的基础上。而现在很多养殖场和专业户机械地照搬别人的免疫程序,或借用多个免疫程序重组一个程序,或者不按任何免疫程序。公务员之家

2对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对生物制品生产厂家规范认证,从源头上确保生物制品的安全合格。加大市场监管整治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劣不合格生物制品的行为,确保动物预防用生物制品主渠道供应。

在储运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生物制品的类别和性质,储放在低温或超低温环境下进行运输和保存。培养一支能吃苦耐劳、责任心强、技术水平较高的动物防疫员队伍。加强对防疫员的技术培训,提高防疫技术水平,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同时加强抗体检测,对检测中不合格的要及时补免是很有必要的[4]。对发生传染病要采取隔离、封锁、消毒、紧急预防接种等措施,对病死畜禽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只要正确掌握动物防控措施,才能从根本上杜绝传染病发生。定期对畜禽栏舍消毒措施,随着畜禽规模化和规范化的发展,在畜禽养殖场门口设置消毒室和消毒池至关重要,能够很好地控制传染源。加强动物饲养管理,科学配给营养,建立科学的免疫程序。

3参考文献

[1]甄春来,唐守营.动物免疫接种失败的原因[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8(12):46.

[2]贾伍有,黄翠萍,赵如清,等.动物免疫接种挫败的原因[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6,27(4):21.

动物免疫范文篇9

关键词动物免疫;失败;原因;对策

对动物按科学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是诸多预防动物传染病手段中最经济、最方便、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也是最关键的。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动物疫情又有上升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易感动物没有获得坚强的免疫力,抗体没达到应有的水平,抵御病原体的侵袭能力大大降低。

免疫接种的成功或失败,不但取决于兽用生物制品的质量、接种途径和免疫程序等外部条件,也取决于机体免疫应答这一内部因素。接种生物制品后的机体免疫应答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学过程,许多内外环境因素都影响机体免疫力的产生、维持和终止。因此,免疫失败的原因,归纳起来可分为生物制品因素和非生物制品因素2个方面。

1动物免疫失败原因

1.1生物制品方面因素

一是目前生物制品生产厂家众多,设备水平参差不齐,品种繁多[1]。从产品上看,有的是国家主管部门正式批准生产的,有的是省市主管部门批准生产的,有的则是中试产品。销售人员以低廉的价格将产品推销到县、市、区畜牧主管部门,深入到乡、镇、村甚至养殖户。但这些生物制品在什么条件下运输保存,养殖户不得而知。二是生物制品是特殊的产品,必须按照它的类别和性质,在低温或超低温的环境运输和保存。目前,许多生物制品的储存与运输不符合要求,有人用保温箱运输,有人则干脆放在长途汽车上进行长途运输,由于存储条件不合格,势必影响生物制品的效力。在生物制品的保管过程中,一部分经营户保管意识相当淡薄,将生物制品随意堆放,销售之前放入冰箱中冻一下;有的经营户则为省电,往往是白天将冰箱通电,夜晚将冰箱断电,使生物制品反复冻融。由于生物制品效力的不可逆性,必然会影响生物制品的质量,从而影响免疫的质量。三是在免疫注射方面,有的防疫人员未能认真负责,未对生物制品的外包装、标签、批准文号、生产批号、出厂日期、失效期、是否破损等进行检查登记,没有仔细阅读生物制品的使用说明、注意事项等[2]。四是注射之前不按要求对畜禽进行健康检查,不了解动物的免疫史及病史等,被注射动物由于本身处于病态或瘦弱、临产,致使发生不良反应。因此,对易感动物免疫前的健康检查也是保证有效免疫的关键措施之一。五是注射器械及注射局部消毒不严。在动物免疫接种过程中,有许多防疫人员不能很好地按规范操作。对器械、注射部位极少进行消毒,有的不是一畜一针,而是一个针头注多头动物。六是免疫注射的剂量不准,注射后不认真观察,也不作任何记录[3]。在免疫注射过程中有的随意加大注射剂量,有的怕反应而减少剂量,如注射口蹄疫生物制品,许多防疫人员就不根据动物的大小和说明书注射相应剂量。生物制品对动物是一种应激性刺激,根据个体状况可能出现的应激反应,如果加强观察,及时发现治疗,完全可以挽回损失。

1.2非生物制品方面因素

一是如果鸡舍环境因素或猪舍饲养密度大、通风不良,就会聚集大量的有害气体如氨气、二氧化硫、硫化氢等,造成畜群应激。应激反应能抑制免疫反应,降低免疫效果,增强对疾病的易感性。二是营养因素。营养是机体正常生长发育的基础,饲料中蛋白质等的供给及机体内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的正常代谢,对机体内抗体的产生起着重要的作用,营养的缺乏特别强调维生素E缺乏引起的免疫抑制(维生素E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是生物膜的组成部分之一,能保护生物膜,防止膜中的脂肪酸氧化,使细胞免受损伤)。三是早期感染和患有传染病。接种时,畜禽已感染现场病原微生物,或接种后尚未产生坚强的免疫保护力之前感染了现场的病原微生物,机体对现场病原微生物不产生反应,往往引起畜禽发病死亡,而且这时的发病情况有可能比不接种疫苗时还要严重。患病畜禽和病愈不久的畜禽自身免疫能力差,接种疫苗后不会产生免疫应答。四是药物的使用。有许多药物能够干扰免疫应答,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某些抗生素、消毒药等。抗生素、消毒药可使活疫苗的细菌或病毒灭活,改变活疫苗的抗原成分,破坏灭活疫苗的抗原性,使生物制品接种失败。五是免疫程序不科学合理。由于近年来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养殖规模化,必须制订一个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它必须建立在当地疫情情况的了解,以及母源抗体监测工作的基础上。而现在很多养殖场和专业户机械地照搬别人的免疫程序,或借用多个免疫程序重组一个程序,或者不按任何免疫程序。

2对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对生物制品生产厂家规范认证,从源头上确保生物制品的安全合格。加大市场监管整治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劣不合格生物制品的行为,确保动物预防用生物制品主渠道供应。公务员之家

在储运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生物制品的类别和性质,储放在低温或超低温环境下进行运输和保存。培养一支能吃苦耐劳、责任心强、技术水平较高的动物防疫员队伍。加强对防疫员的技术培训,提高防疫技术水平,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同时加强抗体检测,对检测中不合格的要及时补免是很有必要的[4]。对发生传染病要采取隔离、封锁、消毒、紧急预防接种等措施,对病死畜禽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只要正确掌握动物防控措施,才能从根本上杜绝传染病发生。定期对畜禽栏舍消毒措施,随着畜禽规模化和规范化的发展,在畜禽养殖场门口设置消毒室和消毒池至关重要,能够很好地控制传染源。加强动物饲养管理,科学配给营养,建立科学的免疫程序。

3参考文献

[1]甄春来,唐守营.动物免疫接种失败的原因[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8(12):46.

[2]贾伍有,黄翠萍,赵如清,等.动物免疫接种挫败的原因[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6,27(4):21.

动物免疫范文篇10

一、组织领导

县防治动物疫病指挥部负责全县动物防疫工作,县防治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指导、监督全县动物防疫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的防疫工作,组织做好动物强制免疫实施工作,将免疫任务落实到村、到场、到人,各村委会(居委会)要配合做好动物防疫工作。

二、免疫病种

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鸡新城疫、狂犬病等重大动物疫病为强制免疫病种。其它为非强制免疫病种,如猪链球病、猪伪狂犬病、猪肺疫、鸡法氏囊炎等病种,原则上由各养殖场(户)自主酌情制定免疫计划,报县动物防疫监督所备案,县动物防疫监督所做好疫苗储备和供应。

三、免疫要求和程序

1、高致病性禽流感:

对所有家禽使用重组禽流感灭活苗(H5N1亚型)进行高致病性禽流感强制免疫,规模养禽场免疫密度100%,农村散养密度95%以上,存栏家禽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

规模禽场:15-20日龄首免,45-50日龄二免,100-120日龄三免。对饲养期超过60天的家禽必须经过二次免疫,蛋禽在开产前必须经过三次免疫;农村散养禽实行春、秋二次集中免疫。

2、鸡新城疫:

对所有鸡实行鸡新城疫全面免疫,免疫抗体合格率在70%以上。

规模鸡场:分别在7-10日龄、30日龄、60日龄、100-120日龄进行四次免疫;农村散养鸡实行春、秋二次集中免疫。

3、牲畜口蹄疫:

牛羊全部用O型-亚洲I型二联口蹄疫疫苗进行免疫,每年春秋两季各免疫一次;猪用O型口蹄疫疫苗进行免疫,规模场免疫密度100%,农村散养猪密度,存栏家畜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

规模养殖场:仔猪、羔羊在30日龄前后首免,一个月后加强免疫一次;公母猪每隔5-6个月免疫一次。农村散养生猪实行春、秋两次集中免疫。

4、猪高致病性蓝耳病:

对所有猪用高致病性蓝耳病灭活疫苗强制免疫。

规模养猪场:仔猪在40日龄前后首免(距猪瘟、口蹄疫免疫间隔10天),一个月后加强免疫一次;公猪每隔5-6个月免疫一次,母猪在每次配种前免疫一次。农村散养生猪实行春、秋二次集中免疫。

5、猪瘟

对所有猪实施猪瘟强制免疫,规模饲养场免疫密度100%,农村散养猪密度9%以上,存栏家畜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

规模养猪场:仔猪在30日龄前后首免,一个月后加强免疫一次;公母猪每隔5-6个月免疫一次。

四、免疫方式

较大规模养殖场按程序免疫,各养殖场必须在乡镇畜牧兽医人员的监督指导下,按照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注射,要求常年免疫密度100%;小型规模养殖场由乡镇畜牧兽医人员实行防疫责任包干,按照免疫程序做好免疫工作。农村散养家禽、家畜每年在春秋两季由乡镇政府组织防疫人员开展集中免疫行动。突发性重大动物疫病流行期间,开展突击集中免疫。县动物防疫监督所负责做好免疫的技术指导和抗体监测工作。

五、经费保障

动物防疫经费列入县财政年度预算,保障疫苗、消毒药品、耳标、防护用具等防疫物资的储备、使用,确保免疫、扑疫、疫情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强制免疫实行政府购买服务,同时建立免疫反应补偿机制,对因强制免疫反应造成死亡或流产的牲畜,予以适当补偿。

六、防疫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