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职称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0 08:03:21

道路工程职称论文

道路工程职称论文篇1

关键词:高校 职称评聘工作 改革 深化

职称可以客观折射出高校教师学术水平高低情况,也是教师职业发展道路上需要实现的重大目标。在高校一系列人事管理工作中,职称评聘是其核心工作内容,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自身多个领域中的重要作用,比如,教学领域、科学研究,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近年来,各高校纷纷优化改革已有的人事制度,不断优化创新职称评聘制度,使其更好地发挥具有的导向、激励杠杆作用,优化调整职称评聘要求,多角度、多层次深化改革高校职称评聘工作,促使高校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为教学事业注入更多新鲜的血液,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一、高校职称评聘工作存在的问题

1.重科研轻教学,重评审轻聘任

就高校而言,根据教师职称申报条件,对教师科研业绩、成果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比如,公开发表的论文数量,出版的专著,参与研究课题的级别。但教学业绩、教学成果方面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将其视为软条件,而这极易导致教师过分注重科研,忽视了教学的重要性。而职称评审可以让教师得到所谓的“名、利”,致使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发表文章、出版专著等,加上社会中发表刊物的组织特别多,大大助长了这种不正之风,职称评审导向存在问题,偏离了最初的轨道。

由于长期受到传统人事管理体制的影响,高校对聘任制认识并不准确,重评审轻聘任现象普遍化,特别是以评代聘现象。在职称评聘过程中,教师过分重视专业技术职务任职条件,在取得任职资格之前,他们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特别高,特别注重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但在取得任职资格之后,学校会以任职资格为切入点开展聘任工作,工资待遇也会有相应地调整,并没有将业绩、能力等作为竞聘的重要条件,也没有构建合理化的约束机制。在获取职称之后,部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明显降低,不思进取,教学水平大幅度降低,不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加上“职务终身制”观念的影响,造成人员聘任工作形式化,不具有实践操作性,人事分配制度深层次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2.重数量轻质量

在职称评审中,的数量是其评价的重要方面之一,职称评审中“质”、“量”二者关系很难准确把握,做出科学的界定,导致部分教师过分注重的数量,忽视了其质量的重要性。在社会市场经济背景下,出版行业具有鲜明的商业化特点,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部分学术期刊杂志大幅度降低学术论文审核的具体要求,对应的学术论文质量不断下降,无法借助刊物去界定教师所质量。对于论文、课题这一不可忽视的硬指标,部分教师通过各种渠道寻找各种关系,走捷径,高价,甚至找攥写论文,在相关期刊上发表,“抄袭、剽窃”等现象普遍化,引发了高校学术诚信危机,已成为社会各界谈论的重大的课题。

3.岗位职数困扰

科学设岗是职称评聘的重要内容之一,各大高校需要根据自身发展方向、办学规模等合理设岗。高校岗位编制数是政府相关部门以生师比为基点确定的,按照一定比例,明确单位不同级别岗位数。在职称评审结束后,以岗位数额为媒介进行聘任,但不能超岗聘任。但在发展过程中,部分高校没有以社会市场为导向,优化调整岗位数,所编制数已经无法满足高校按需设岗方面的具体要求,加上各种因素影响,比如,教学规模、发展速度,高级职称岗位严重不足,导致部分优秀的教师因名额有限,无法参与其中,极大地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还有的教师觉得职称评审遥遥无期,索性从事其他行业,导致大量人才流失,不利于教师队伍的发展壮大,而有些岗位职数指标相对宽松,职称申报聘任人员特别少,加上高校缺乏用人自,不利于优化完善其用人机制,成为其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

二、高校职称评聘工作深化改革途径

1.合理设岗,按岗聘任

就高校而言,在岗位聘任、管理方面,合理设岗、定编是其首要前提,是科学设置岗位的首要前提。高校要全方位分析自身各学科建设、教学等情况,制定“科学化、合理化”的发展规划,优化调整学校已设置的学科、专业,优化设计各层次岗位,明确岗位职责、承担任务、聘用具体期限等。站在宏观角度,国家、上级主管部门要通过不同渠道展现政府行为,提高高校内部人力资源利用率,减少运作成本,促使高校拥有自,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特别是调节作用。在此过程中,高校要以自身客观需求为媒介,将岗位聘任工作落到实处,全面、客观评价教师各方面情况,比如,工作业绩、任职资格,坚持“按岗聘人、按能聘岗、按薪定岗”原则,健全已有的用人管理制度,将考核评价、收入待遇等巧妙融入其中,全面、客观评价教师,加强其职称评审管理,构建可行的岗位聘任制度,不能采用评聘终身制,打破已有的教授终身制,在岗位不变动情况下,促进人员流动,将其职称评聘工作落到实处,确保相关工作顺利开展。

2.淡化数量,注重质量

在职称评聘工作开展中,高校要更加注重论文质量,积极引导教师充分意识到论文质量的重要性,将重心放在科研水平评议方面,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必须具备一定的先进性、学术性、创新性。在职称评聘方面,高校要以的级别为基点客观评价教师各方面能力,而不是以的数量为评判标准,还可以根据论文质量、所被引用频率、被引用的对象等多角度评价教师,这样也会使职称评聘更加客观、公正,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术期刊中所质量,有效遏制学术腐败之风。

3.更加注重聘任、考核

在职称评聘过程中,高校要公开不同岗位的具体数额,明确岗位职责、聘任程序等,必须立足我国基本国情,结合自身运作具体情况,适当淡化评审,更加注重聘任、考核工作。在知识经济时代下,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是一种必然趋势,和过去相比,高校拥有更多的自。在职称评聘方面,高校可以采用逐级下放权力方法,也就是把评聘岗位职数下放到二级学院中。在评价标准方面,高校需要坚持“一元、多元”结合,必须坚持国家在这方面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等,结合自身各专业发展情况,综合评价教师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能力,优化利用“质、量”二者相结合的评价方法,确保教师职称评聘更加客观、公正。此外,高校还要优化相关的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客观考核获取职称评聘的教师,将其作为续聘、解聘、晋升奖惩等具有参考价值的依据,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全心身投入到工作中,将教育事业作为自己终身奋斗的事业。对于这方面,高校要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聘后管理方法,健全考核指标体系,围绕考核制度,全面、客观考核获取职称资格的教师,考核不合格者将解聘,促使教师在晋升职称后仍然将自身综合技能的提高放在位置。在此过程中,高校要根据自身具体情况,采取适宜的职称评聘模式,比如,职称自主评聘,而自主评聘将成为今后教育事业发展道路上教师职称评聘的重要方向。

4.注重评聘制度的导向作用

在职称评聘过程中,高校要多角度优化职称评聘制度,更好地发挥其具有的导向作用,大力倡导优良师德师风,反对学术腐败等,营造一种良好的学术范围。就高校而言,是传承、传播人类文明的核心阵地,也是“授业、解惑、创新”的关键所在,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必须起到表率作用,必须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为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做好铺垫。在此过程中,高校要优化利用职称聘用制度,有效抵制各种不良风气,对通过不正当渠道获取职称的教师要予以一定的惩罚,要多角度引导教师参与到各类教学、科研活动,在实践中培养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提高自身多方面素养,为提高教学水平做好铺垫。在此基础上,高校要多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内部,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此外,高校要将教师发展巧妙融入到自身发展中,站在人力资源的角度,增强中青年教师的紧迫感,资深教师的压力感,注重自身的深造学习,以教师职业发展、事业发展为中心,借助教师专业知识、专业素养等,促使教师、学校二者巧妙融合,共同发展。

总而言之,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工作改革是时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但其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涉及的方面特别多,难度特别大,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高校要结合自身运作情况,通过不同途径健全职称评聘制度,科学设岗、按岗聘任,更加注重考核、聘任,优化完善职称评聘制度等,促使职称评聘更加合理、规范、科学,更具透明性,有利于教师正确认识职称评聘,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工作中,优化调整对应的教师队伍,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使新时期高校教育事业真正走上素质教育道路。

参考文献

[1]宋广文,李建惠,何文广.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5):20-25

[2]杨巧艳,石剑虹.高校职称评审工作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51):191-192

[3]单坚.高校职称评聘中存在问题的探讨与对策[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78-80

[4]肖鸿雁.论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工作的改革[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8):56-58

[5]杨兴林.高校教师职务评聘环节存在问题及改进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5(1):45-49

[6]汪建华.高校教师职称评聘现状分析与对策探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3(5):18-22

道路工程职称论文篇2

一、深刻理解新常态下广西职称改革工作的新使命

2014年5月,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作出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在随后的多次重要会议上阐述了新常态下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并进一步分析了新常态带来的九大趋势性变化。经济新常态说明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正在发生诸多重大转变,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新常态蕴含新机遇、提出新要求,我们要认清新常态下广西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国家深入实施全方位开放战略,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与东盟合力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着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这为广西发挥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的独特优势,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加快形成面向国内国际的开放合作新格局,提供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国家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支持中西部地区培育新的增长点,特别是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珠江―西江经济带、左右江革命老区“三区统筹”纳入国家开放发展战略,为广西将良好的区位和政策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动力,拓展了广阔空间;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步伐加快,深入实施“双核驱动”战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释放市场主体活力,为广西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新常态下广西面临更复杂更严峻的挑战:广西最大的挑战是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最强的制约是创新能力不强,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难度大。

适应经济新常态,引领经济新常态,需要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提出:“广西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在人才,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和历史担当,切实重视和加强人才工作”。自治区主席陈武也提出“必须把科技作为创新之要,把人才作为创新之本。”自1988年恢复职称工作以来,从国家层面到各省、自治区都始终把改革作为方向,“职称”与“改革”密不可分。职称改革的历史就是新中国知识分子政策、专业技术人才管理制度和人事制度改革的缩影,职称改革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承担了不同的历史使命。职称工作作为人才评价的重要手段,担负着选拔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的重要职能,是人才强桂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工作,始终是职称改革之本。我们必须在充分认识国家以及广西经济新常态面临的形势任务的前提下,紧紧围绕国家、自治区关于经济新常态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关键性的政策,加快职称改革工作步伐,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新常态下的职称改革工作,充分发挥职称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作为职称工作战线的同志,做好经济新常态下的职称改革工作,需要更加增强职称改革的责任心和紧迫感,更加自觉地把握职称改革的根本方向,更加坚定地担当职称改革的历史责任。

二、勇于探索新常态下广西职称改革工作的新思路

今年及今后一段时间职称改革工作须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全国、全区专业技术人才工作会议要求,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心,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严格依法行政,激发激励全区专业技术人才的创新创业创造活力,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具体应把握以下几个方向:

(一)职称改革要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经济新常态需要通过创新增强竞争力,通过创新驱动,寻求发展的动力。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坚持人才为先,要把人才作为创新的第一资源,更加注重培养、用好、吸引各类人才,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职称改革要把服务创新驱动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重点。

一是要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促进人才合理自由流动。党的十明确提出要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把各方面优秀人才聚集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从全面深化改革出发,要求我们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建立聚集人才机制体制,让人人都有成长成才、脱颖而出的通道,健全完善人才的流动、激励和评价机制,择天下英才而用之。职称改革,就要敢于打破现有人才政策的体制机制束缚,使职称制度回归对人才能力和水平评价的本质属性上来。2014年开展的贯通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发展通道试点就是一个非常有益的探索。下一步,我们要更新观念,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影响创新驱动,阻碍人才合理流动的瓶颈问题进行改革。充分发挥职称政策的导向作用,立足产业企业发展需要,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打造与产业链相协调的人才链,按照创新规律培养和吸引人才,按照市场规律让人才自由流动,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

二是要注重完善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和评价办法,促进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现有职称评价体系中,奖项、论文所占比例过重,社会上已经形成评职称就是“评奖项、拼论文”的看法,甚至催生了的黑色产业链。问题产生的根源,其实是职称评价标准体系的合理性以及职称评价手段方法的缺失。在现有职称评价指标体系中,思想政治素质、学历资历、业绩成果、奖项、论文是综合一体的,从理论上看,职称评审并非论文奖项的评审。但实际操作中,由于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缺乏有效的评价手段,评委评审过程中较多地依赖奖项论文这些已有的外部评价指标,导致社会上产生一种错觉,对专业技术人员也产生了错误的评价导向。因此,下一步职称改革中,应注重研究更为有效的评价制度和办法,要鼓励创新、注重实绩,区分系列、分类研究,建立更为准确的评价条件,强化人才在职称评审中专利发明数、科技成果转化数等“硬杠杠”的权重,合理控制奖项、论文数量所占比重,构建创新驱动的职称评价导向体系。

三是要服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动创新创业。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广西加快发展的主力军,改革开放的主动力,创新创业的主渠道。职称改革应顺应经济成分多元化发展的需要,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扶持和支持力度。非公有制经济中专业技术人才管理及评价体系具有区别于国有企业单位的鲜明特点。长期以来,由于忽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队伍特点的研究,疏于管理,导致非公有制经济人才队伍建设长期滞后,影响甚至制约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加大服务扶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力度,出台必要的倾斜政策,推动非公有制经济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发展和壮大,进而推动全民创新、万众创业。

(二)职称改革要体现简政放权的改革方向

经济新常态需要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现行的职称管理工作实质依托的是政府行政管理权力。因此,经济新常态下,职称改革尤其是职称管理体制的改革主要方向应是简政放权,做到“有所不为,有所为”。

一是要“有所不为”,落实权力的“减法”。今年,我们在去年下放卫生、教育评审权的基础上,将继续在梧州、玉林开展下放卫生系列评审权试点改革,从而缓解基层专业技术人才流失严重等矛盾,推动广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进程。同时,在进一步下放高校评审自的基础上,还将探索在高校开展评聘结合的试点研究。通过简政放权,赋予试点市和高校更多的用人自,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试点市和高校形成自我调节和自我约束的机制,有效衔接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解决评聘矛盾。下一步,我们将通过简政放权,逐步减少和避免对基层单位的微观管理和控制。

二是要“有所为”,善用管理的“加法”。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并非简单地一放了之,而是应在下放权力的同时,加强监督,优化管理,做好服务。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根据广西经济社会的特点,结合广西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发展状况,在简政放权的同时,探索创新制度、优化管理、强化服务“三位一体”的职称改革基本框架,把广西职称改革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三是要积极探索市场化职称评审新模式。在具体职称评审管理层面,各高级评委会应在立足更好服务专业技术人才,确保职称管理规范有序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引入社会化的职称评审模式,通过行业协会、第三方评价机构等开展评审工作,提高专业技术人才评价科学化水平,提升职称评审公信力。

(三)职称改革必须坚持依法行政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要求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要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进机构、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由于国家缺乏职称改革立法,具体工作层面长期依赖政策管理,广西职称改革贯彻落实依法行政的要求任务艰巨。下一步,需要在以下两个层面加大力度:

一是加大制度建设力度。通过修改广西职称工作的管理程序文件,提高文件的发文层级,赋予职称改革及管理的基本权力依据;梳理职称管理中的深层次矛盾,建立更为规范合理的职称管理制度体系,明确职称评审管理的基本程序及组织架构,使之成为全区职称改革工作的基本指导性文件和政策依据。

二是强化制度管理,减少人为判断。要杜绝凭感情管理,靠感觉判断,口头答复形式执行政策等不规范的职称管理做法,强调职称管理全程制度化,职称管理机构职责法定,法无明文授权不可为。

(四)职称改革要协调有序,稳慎推进

目前,职称评聘矛盾、人才分布不均衡导致的结构性矛盾等在部分地区、部分行业依然严峻,而职称改革作为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子系统,必须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回顾近30年来的职称改革历程,广西职称改革的顺利推进,必须注意协调好上下关系,做好内外制度平衡。

第一,协调上下,遵循国家分类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安排。国家人社部明确提出要开展职称制度改革总体思路论证,以分类改革为核心深入推进职称管理体系改革。下一步,国家层面的职称制度改革将会以分类改革为目标,在中小学教师系列、工程系列等重点行业领域开展以分类管理为核心的职称制度改革。我们各项职称改革工作,必须服从和遵循国家职称改革的顶层制度设计,按照国家有关改革的总体部署和安排扎实推进。

第二,平衡外部,注重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协调推进。随着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改革的进一步推进,评聘矛盾在部分行业、领域尤为突显,确需采取有效手段,加强职称评审管理。职称制度各项改革措施的出台,必须统筹考虑,确保平衡。通过加强政策研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健康发展,化解评聘管理中的结构性矛盾。

第三,衔接新旧,做好与已有政策及其他人才政策的衔接与配合。职称改革中,要切实找到政策的制定依据,使政策规定合法有效,要避免新旧政策的冲突,防止与国家、自治区其他政策规定的抵触和矛盾。

三、努力实现新常态下做好职称改革工作的新要求

职称改革任重道远,适应经济新常态,需要职称改革不断跟进调整,需要我们不断提升做好职称改革工作的能力水平。

(一)不断优化管理,提高职称工作服务能力

要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优化管理流程。职称申报流程过于繁琐,为社会普遍诟病。近年来,广西以职称信息化建设为主要抓手,通过网络化申报评审试点、优化集中审核流程、调整考试取得证书发放流程等,有效提升了职称管理效率。下一步,应继续加大职称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优化的力度。通过结合网络化评审系统建设,探索采取扁平化管理模式,调整职称申报管理流程;试点运行职称证书管理系统,实现职称证书管理全程信息化等,达到以技术创新推动管理优化的目的。各级职改工作部门也应加强政务公开力度,充分借助网站、媒体等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确保职称政策和管理过程更为透明公开。同时,也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开展职称申报审批流程优化,加快评审组织、结果报送、证书下发等进度,服务广大专业技术人员。

(二)切实加强监管,确保职称评审公平公正

职称工作直接面向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是党的人才工作职能的延伸。各级各系列职改部门应落实管理责任,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各级各系列职改部门应结合自身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申报人员材料造假、违规申报等行为查处力度;要加强评委以及学科组的管理,严格落实评委会封闭评审管理等措施,防止评委违纪违规行为发生;各级职改部门要在近几年规范管理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对各级评委会评审活动的监督指导。自治区层面将继续在中小学教师系列、卫生系列以及工程系列等下放评审权的各市,采取异地委托交叉评审方式组织评审,不断提升职称评审社会公信力,确保评审公平公正。

(三)做好协调配合,形成职称改革工作合力

第一,加强管理,加强协调沟通。职称管理体系中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按照权限,分级管理。各市、县职改部门应切实清晰掌握自己的职责,各部门应合理界定自己的工作范围,对本级本部门管理权限范围内的事项要敢抓敢管,不能遇事推诿,管理缺位,进而损害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利益,损害职改部门的形象。各级各部门在职称政策执行中有什么问题要及时沟通联系,各级各部门都应维护职称改革政策的统一性和严肃性,确保职称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各级职称工作者队伍建设是做好职称工作的基础。面对新常态的新任务新要求,职称工作者要履行好工作职责,落实好各项改革任务,必须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尽职履责的能力和水平。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为基层服务,为广大专业技术人才服务。各级职称工作者要廉洁自律,坚决杜绝违纪违规行为发生。职称工作涉及每个专业技术人员的切身利益,在职称管理的各项工作中,各级职改部门工作人员,都应保持高度的责任心,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切实维护好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利益。

道路工程职称论文篇3

多年来,我们将青年文明创建工作常抓不懈。“青年文明号”是以青年为主体,在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的创建中体现高度职业文明、创造一流工作成绩的青年集体、青年岗位、青年工程。创建“青年文明号”是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聚青年、团结青年、带领青年建功立业的有效形式;是以倡导职业文明为核心、以行业管理规范为标准、以科学管理为手段、以岗位建设、岗位创优为重点,以先进典型为导向的群众性竞赛活动。

一、齐抓共管创文明

__公路段有着一支素质高、富有朝气和光荣战绩的职工队伍。全段干部职工以创建“文明样板路”和“文明美化路”,构建和谐公路为目标,不断加强公路的“四个养护”和公路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高了公路养管水平;积极开展创双优活动,不断拓宽范围,在“规范化达标服务”、“共铸诚信交通”、“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巾帼建功”等活动中,不断推进“三学四创一建”工作;在全段广泛深入地开展了“保区级文明单位,做文明职工”,“创青年文明号,做文明交通人”,“学典型、见行动”等活动,尤其在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中,紧紧围绕公路养护这一中心工作,以青年文明号创建为主线,探索、实施、完善了站内的细节管理,充分发扬团队精神,团结拼搏,锐意进取,“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极大地推动了全段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经过多次复验,__公路段连续16年保持了自治区区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自20__年以来,先后荣获全区“公路养护质量优胜单位”6次,全区“路政管理先进单位”3次,“先进基层党组织”3次,“五个好”党支部2次,市、县“先进职工之家”3次,银川市“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1次,获“公路段杯”演讲赛优秀组织奖1次,有80人次先后分别荣获区、市、县、交通系统先进工作(生产)者等称号。20__年6月,在全区38个单位参赛的“养护技术大比武”竞赛中,获得集体和个人两个第一名的好成绩,20__年8月又获全区养护支技术大比武二等奖,20__年3月获银川市“职工职业道德双十佳”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__年获银川市、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状”。 这些成绩的取得为我段爱岗敬业的团队精神的培养和青年文明号的创建注入了勃勃生机和新的活力。

二、抓作风,带队伍,塑造文明形象

__县公路段的新一代职工继承了老一代养路工艰苦创业、团结奋斗、甘于奉献(来源:文秘站 )的优良传统,并不断发扬光大,工作中不断开拓创新。在公路养护、道班建设、抗洪抢险、养护管理改革、民族团结、扶贫帮困、社会服务等长期实践中,逐步积淀并形成了团结协作的互助精神,精细的管理意识和服务意识。特别是在学习、生活、工作中,根据社会对公路养护和服务的要求,我段结合青年文明号服务承诺活动,不断把工作做精做细,在职工内部实行了人性化管理,职工对养护质量精益求精,对公路事业无限热爱。以良好的团队精神、扎实的工作作风、奋发的精神风貌和出色的工作业绩,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一是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对制度体系从公路养护、工作管理、行为管理三个层次做了细分,内容涉及到养护管理、站点文化、素质教育、庭院管理、文明创建、社会服务等6个方面,并建立起了小修养护、工作流程等2个专项管理规定,路面坑槽修补、路容保洁、桥涵构造物养护及维修、沿线设施的养护维修、小型机械使用等5个操作规程,安全生产、工资考勤、生产任务检查、通讯报道、困难职工帮扶、温馨工程、自学人员补贴奖励、劳动竞赛、卫生管理、图书借阅等11个业务管理制度以及文明建设公约、民族团结公约、职工守则、文明职工标准、职工爱路行为准则、职工着装标准、职工文明用语规范、职工午休规范、职工乘车规范、文明接待规范、接待人员行为规范等11个行为准则。按照“细节管理”的要求,以保证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为前提,对岗位设置和岗位职责进行了重新调整,使调整后的岗位和人员职责更加符合以“细节管理”为“总抓手”的管理需要。

二是不断提高职工素质,全面提升青年文明号集体创建工作水平。职工们在补油中通过一些小发明改进养护工具,基本做到了“小坑大补、圆坑方补、斜坑正补”,被当地群众称为“公路裁缝”,社会上评价我们的养护站的规范化补油“就像绣花一样细致”。在公路养护管理中,在修补公路坑槽、翻浆工作中,使公路体现出“畅”字;路面始终保持干净,体现一个“洁”字;路肩边坡上的野草修剪得平整美观,体现一个和谐自然的“绿”字;修整的路肩边沟点、线、面美观整齐,体现出一个“美”字。20__年7月26日,交通部副部长冯正霖同志来我县视察公路养管工作时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情不自禁地说:“没想到__公路段把路养得这么好,道班建得也很精细精致”。

三、因势善导,建立人才机制

一是建立科学治理的树人机制。按照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的要求,重点抓好职工的政治素质培养,理论教育有制度、有计划、有内容、有考核,坚持以科学理论武装干部职工头脑。

二是建立更新自我的育人机制。多年来无论是养护管理工作还是文明创建,都是以提高职工素质为动力,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建设”的工作方针,加强职工培训,以高中级公路养护工培训为主导,大大提高了一线职工养护知识理论水平与生产实践技能。同时,深入开展建设学习型单位活动,倡导党员干部和职工树立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理念,抓好党员干部的全面学习,营造了良好氛围,进一步调动了党员干部学习知识的自觉性,通过不懈学习,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增强了党员干部服务工作的本领。通过举办培训班、自学考试、业务函授等多种途径,鼓励职工自学成才、岗位成才,切实加强对职工的素质培养,目前段 机关已有半数以上职工取得了中专和大专文凭,全段已有80 %的青年职工参加了区公路局的养路工等级培训,并获得了等级证书。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发展中创一流,高素质的职工队伍直接保证了各项生产任务的完成,也为实现青年文明号集体的细化管理和文明创建夯实了基础。

三是建立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按照“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原则,我们定期举办执法人员培训班,统一考试,择优上岗,大大增强了职工“不爱岗就下岗,不敬业就失业”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转变了人浮于事的现象,改进了工作作风,提高了办事效率,树立良好的交通形象。

四、优化文明环境,注重团队精神的塑造

我段注重榜样的潜移默化,注重团队精神的延续塑造。一直以来,公路站的全体职工始终以站为家,以养护为业,为保障我县各条“经济大动脉”的安全畅通,战晴天、抢雨天,舍小家顾大家,象一颗颗“铺路石”默默奉献在公路战线上。在保证公路畅通的同时,段党支部倡导职工深入开展以“争创十佳文明公路站,争做十佳文明职工”为主要内容的争先创优活动,公路站职工精神面貌不断转变,行业精神文明氛围不断增强。为了进一步在职工中树立向先进典型、道德模范学习的榜样,我段积极参加__县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并向县文明办推荐两名孝老爱亲及爱岗敬业模范的先进事迹,以此活动来教育引导全段干部做道德建设的实践者,立足岗位,干一行爱一行。更让人钦佩的是那些年轻的女职工,她们不落人后,舍小家顾大家,撑起了养护站的半边天。

在日常繁重的养护工作之余,我们还积极组织职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参加各种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在20__年9月份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期间,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并荣获全区“青年志愿者”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针对个别职工家住农村的情况,每到夏收秋收时节,段党支部都组织职工利用双休日帮助他们收割粮食;积极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和“博爱一日捐”活动,为困难职工、贫困山区捐款、捐物,先后为南部山区捐款5000余元,衣物500多件,为单位困难职工家属捐款5666元,为救助落水儿童牺牲的杨志明同志捐款4200余元。尤其是20__年2月份,职工马永翔的妻子和儿子不幸遭遇煤气中毒,花去医药费17万元,正当一家人为这高昂的医疗费用发愁时,全段干部职工发扬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集体主义精神,在短短的2天之内,就募捐了33800元,及时送到了患者手中。20__年在对四川汶川的抗震救灾的捐款中,我段职工心系灾区先后三次共捐款12560元,尤其是全段23名党员为灾区人民交纳“特殊党费”时,在段领导的带动下,大家多者1000元,少者300元以上,共交了8066元,退休老党员李智慧、解正起不顾家庭困难第一个来到单位捐款,真正体现了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良好风范。所有的这些,都充分显示了养路工人高尚的道德情操。

为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我段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始终能够常抓不懈,积极参加县上组织的活动,丰富职工生活。今年5月份,召开了职工春季运动会,并组织全体职工参加银川市首届职工运动会开幕式,选派10名职工参加拔河比赛,在23个参赛队中力挫群雄,勇夺拔河项目第三名的好成绩。3月份和5月份分别参加了县工会和县委组织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跨越式发展,争创西部百强县”演讲比赛,全面展示广大党员干部服务科学发展、推动科学发展,激情干事,豪情创业的良好精神风貌。尤其是各公路站经常组织职工开展唱歌、拔河、打羽毛球等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陶冶全站职工的情操,营造积极向上的文明氛围。每年春节、“七一”、“十一”段上都组织职工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体育活动和文艺庆祝活动,自编自演文艺节目。

五、抓载体,创特色,营造文明氛围

道路工程职称论文篇4

一、重视政治思想道德建设。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政治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坚持学习工程理论和法律法规,提高工程技术水平和工程管理的能力,在实践中坚持以共产党员的标准和铁路职工职业道德严格要求自己,把自己的铁路工程建设者职业当做自己终身的事业去实践、去追求,努力做合格的铁路建设者。正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在XXXXXX期间先后多次被评为“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等荣誉称号。XXXX年度被XXX评为“XXXXXX”。(请填入个人得到最高荣誉)

二、重视自身建设、提高自身素质,提升施工工作质量。自工作以来,坚持钻研业务知识,以提高自身施工工作素质。经过自学于XXXX年前取得XX学历,于XXX年取得了XX(高工等等。选填)资格。在工作实践中,严格控制施工质量,遵循施工规律,敢于创新,认真钻研业务,积极进行传、帮、代,力求科学利用公司技术资源,积极主动的接受施工过程中新理念、新方法,在推进科学、高效施工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能坚持“员工为本、企业至上”、“管理现场、服务现场”的管理理念。在XX年的铁路建设生涯中,所带领的项目工程部及所主持工程项目在各项目部位居前列,XXXX年以来担任项目经理工作,XXXX年前,在XX项目工作期间先后X次被评为“XXXX”称号,(有无着作:如论文或发表过的文章)

三、注重作风建设,提高管理能力。近年来在公司行政、党支部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履行岗位职责,坚持制度管理,坚持质量高于一切,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安全文明施工和确保质量是重于泰山的大事,要是给不合格开了绿灯,就是给我的良心和企业的信誉开了红灯!”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担任的各种管理工作都取得了突出成绩,赢得了公司领导、业主部门、工程监理部门和各协作队伍的好评,(被评为XXXXXXXXXXXXXXXXX…………)

四、高度重视年轻同志们的政治思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业务上,不管是新入路的见习生,还是未毕业的实习生,他都积极鼓励他们要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增强业务水平能力,并竭尽全力为年轻的同志们提供好的学习、工作环境。他十分重视年轻同志们的政治思想活动,项目部建立之初,就成立了团支部,把团建工作放在重要日程中。在紧张的施工过程中,成立团员突击队、团员安全岗等,让年轻的同志们政治觉悟在工作中得到充分的升华。

道路工程职称论文篇5

关键词 公路发展 职工 素质能力教育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进入新常态,公路事业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行业,公路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沟通农村与城市、城市与城市、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桥梁,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纽带。公路服务质量的好坏,服务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公路人素质能力的高低。现在随着公路体制改革的深入,公路建养管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公路行业随着而来压力也越来越大,公路职工因分散性工作特点,长期奔波在施工养护一线,职工的业务及理论知识迫切需要更新,职工教育作为开发人才资源的基础,职工教育培训就是对公路职工思想政治、专业技能、文化结构、队伍建设等进行再教育,通过挖掘职工教育的潜力,使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提高公路的建、养、管水平,推动公路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1当前公路职工教育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公路系统职工教育工作能够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和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总体要求,以干部需求为导向、能力建设为核心、集中培训为主要形式,以更新知识和适应公路事业改革发展需要为重点,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努力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公路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公路职工教育工作的发展总体是好的,但是随着公路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深层次矛盾进一步显现,比如二级公路收费站撤站后聘用工如何安置与补偿,是广大收费职工最为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有的省公路行业从原来的自收自支企事业单位转变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后,现有管理方式缺少有效的绩效激励机制,多劳不见有多得,待遇偏低以及今后公路养护体制改要将管养的国道和省道逐步推向市场等问题,这对公路职工教育工作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这需要我们清醒认识当前公路职工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克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1公路职工教育工作得不到足够重视,认识上还有偏差

当前,公路行业各单位各部门已将公路职工教育管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设有职工教育管理职能部门,制订公路教育发展规划,组织落实职工教育培训任务,指导、协调和监督管理工作,制定教育规划和培训计划,负责组织实施。但是仍有少数单位或少数人不同程度存在重公路建、养、管主业,轻职工教育,特别是在现行绩效工资制的管理体制下,激励机制有所弱化,多劳不见得多得,薪酬水平低、市场竞争力弱和缺乏可操作的绩效考核体系等因素影响了公路职工薪酬激励机制,少数人错误认为只要完成今年上级下达的绩效考核任务就行了,工作缺乏创新,导致被动式地完成职教工作,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感觉不到职工教育会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没有认识到职教工作在公路体制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要作用。

1.2公路职工教育培训模式单一、方法落后、创新不足、成果不多

由于公路职教课程设计、师资力量和职工所需知识结合度不高,培训模式方法单一,缺乏有效性、针对性和科学性。职工没有认识到职教工作的重要性,学习热情不高,能力素质没能有效提高,他们往往把学习的热情过多投向学历教育,而忽视了岗位培训(资格性培训、适应性培训、技能培训)的能力提高和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积累,现在公路行业进行体制改革,部分划分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实行的是岗位绩效工资,职工工资与职称挂沟,特别是如同一职务、同一工龄、被聘人职称高的工资就高许多,又如养护站职工在一线施工,现在不再实行计件工资,只要完成每月下达的计划,就能领取绩效工资(档案工资),出现了同一个养护站里,高级工的工资比初级工的工资高出许多,因而职工非常重视自身的学历,学历能评职称,高一级职称,不仅能增加工资还能增加选择其他岗位的机会,单一的教育培训模式缺乏创新,不能满足职工需要,也造成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制约了公路行业的发展。

1.3公路职工教育素质结构仍存在诸多不合理地方

现在公路行业职工素质结构和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养护一线职工文化水平较低,大部分为初中、高中以下学历,而管理人员基本是大专以上学历,职工素质结构仍存在不合理地方。据不完全统计,广西公路系统某市公路局职工2014年高中以下文化程度比例约占53%,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比例约占47%;年龄结构上年轻人比例少,年老人占比例较大:年龄在35岁以下的约占12%,年龄在36-45岁以上的约占44%,年龄在46岁以上的约占44%;专业技术职称初级以下(含初级职称)占85%,中高级职称比例约为15%。我们公路职工教育仍停留在课堂传授灌输知识上,缺乏有效的互动和实践,教育培训没能很好关注职工的共性和个性,造成教育培训没有针对性,职工的实际技能没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和提高,职工素质结构没能有效改善。

道路工程职称论文篇6

1 高校图书馆员“职业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

1.1 传统的职业形象导致“职业高原”现象

在我国现阶段,图书馆职业往往给人一种简单而程式化的工作印象,没有创新和深层的价值,在很多人的头脑中,图书馆只是简单的借借还还,没有高素质人才,也不需要高素质人才,人人都能干。这种传统的职业形象,使得图书馆的职业的社会认可度低,从而导致图书馆从业人员个人价值得不到实现,缺乏职业自豪感和职业热情,工作积极性不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职业高原”现象的产生;在我国高校,图书馆作为教学辅导部门,长期以来处于高校的边缘角色,是圈内有名的“三低”(社会地位低、学术地位低、福利待遇低)职 业。目前,高校都偏重教学和科研,在招聘人员时都很重视教师队伍建设,而图书馆高水平的专业人才没指标进不来,往往成为“招聘人员”的收容站,导致图书馆员工水平参差不齐,整体水平偏低。即使在图书馆工作的专业人才,往往由于社会地位低,待遇差等原因,自己付出大量的劳动得不到社会认可和尊重,心理上产生不平衡,工作上消极对待,这就产生“职业高原”现象。

1.2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体制导致“职业高原”现象

岗位终身制是产生“职业高原”的另一不可忽视的原因。我国图书馆大多实行岗位终身制,既不同外界交流,就是在内部,岗位调整也很少,有的人到退休都没换过岗位。馆员长期在同一工作岗位,做着重复劳动,遵循程序化的工作流程,稳定单一,没有压力,也就失去了进一步发展的动力。思想观念不创新,只满足做好本职工作,不去积极关心与自己无关的部门和整个图书馆的绩效和形象,产生“职业呆滞”,最终导致“职业高原”现象产生。图书馆一般设有采访编目部,流通部,阅览部,技术部,参考咨询部、办公室等部门,业务工作内容单一,重复性的工作较多。这些岗位所需要的专业技能,知识和信息都比较简单,经过短时间的培训就能熟练掌握。工作一段时间后,工作人员很快就熟能生巧,以编目人员为例,每天就坐在电脑前,进行数据加工录入,一本书摸来摸去,要好几遍才能加工好,天天重复,难免要压抑和烦躁。而图书馆的流通人员每天就是借借还还,上架,还书,整理书架,每天下来也身心疲惫,还要面对某些读者的刁难,工作的乐趣少少。长期下去,“职业高原”现象自然产生了。

1.3高校图书馆晋升模式的单一导致“职业高原”现象

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发展路径有两条:一是职务提升;高校图书馆一般设副部主任、部主任、馆长助理、副馆长、馆长,在有的高校图书馆副部主任、部主任都没有行政级别,馆长、副馆长名额有限,这条晋升路径对大多数图书馆员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二是职称晋升;高校图书馆设管理员、助理馆员、馆员、副研究馆员、研究馆员几个职称级别,管理员、助理馆员只要工作一年就可以评定,而馆员大学毕业生工作一年,发表几篇专业论文就可以晋升为馆员,非大学生在助理馆员评定三年,发表几篇专业论文也可晋升为馆员,一般情况下,不出意外,35~40岁就可以晋升为副研究馆员,而研究馆员对大多数人来说就更是难上加难,不但要在核心期刊,出专著,还要有指标限制,目前高校一般重教师,轻教辅,每年给图书馆晋升高级职称的指标非常有限,因此能晋升研究馆员的寥寥无几。如果一个图书馆员到了40岁没了上升空间,那么他的工作积极性能维持多久呢?这将很容易引起他“职业高原”现象产生。

1.4 图书馆员自身素质导致“职业高原”现象

近年来,高校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和数字化发展迅速,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手段和服务方式也需要不断适应读者需求的变化,网上咨询、课题跟踪服务、学科导航、科技查新、文献传递、信息素质教育等知识性服务较强的服务内容在图书馆各项业务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并不断受到图书馆的重视和读者的欢迎。面对这样的变化,部分图书馆员由于基础条件的限制,外语知识和信息技能滞后,无法完成许多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再加上年龄偏大,感觉从头学习时间和精力都难以保证,于是在一定程度上他们满足现状,没有太高的期望,不愿意改变也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慢慢地变得保守、封闭,知识和技能的提高滞后。这样,个人职业发展就会出现停滞,产生“职业高原”现象。另外,社会上对成功与幸福的曲解、不正确的价值观、工作与家庭冲突、压力过大、健康状况不佳等诸多因素,均会使高校图书馆员陷入“职业高原”的困境。

2解决高校图书馆员“职业高原”现象的对策

2.1提高认识,减少职业高原现象的产生

首先,高校图书馆员应该正确认识职业高原现象。当自己的工作不再具有创新性,挑战性,自己的能力、成绩对图书馆的贡献不再等到领导的重视和承认时,应当意识到自己进入了职业发展的“高原期”,并接受“职业高原”这一事实。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人的职业发展不是直线上升的,总会有停顿或间歇期;职业高原并不意味着职业生涯的终结,而是一种创造性的间歇,是新的飞跃的起点,只要态度端正,做好心理调适,不断更新、调整和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就能够顺利地渡过职业高原期。其次,高校图书馆员要不断提高自己对所从事职业的认识,提高职业认同感,正确认识自身优势,然后全面提升自身能力,开发自身潜能,促使自己成为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为防止职业生涯中出现的职业高原现象预先做好准备。再次,高校图书馆员在工作中应该不断充实自己的工作内容,承担多种角色。在工作中要不断尝试新方法和新技术,拓宽工作范围,增加工作挑战性,提高工作成就感。最后,高校图书馆员要走出个人舒适区。许多人都知道“温水煮青蛙”的故事。每个人都有一种自我保护意识,都会本能地寻求自己的“心理舒适区”,甚至组织与不例外。许多图书馆员在任职的初期,都会觉得工作轻车熟路,得心应手,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应得保守、封闭、僵化,最后在对外界变化麻木中自己不能适应新的工作的需要,这对图书馆员的晋升是一种致命的危害。“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图书馆员应该时刻保持昂扬的斗志,了解自己的远虑是什么,近忧是什么,不安于现状,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从根本上跨越“职业高原”。

2.2实行岗位轮换制

岗位轮换制是指在保证图书馆秩序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在图书馆内部各部门或图书馆各部门内部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实行岗位间的轮换。高校图书馆工作是一项重复性的工作,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图书馆的工作量成倍增长,员工长时间、高频率地重复着单调乏味的工作,工作厌烦消极情绪可想而知。因此,通过岗位轮换,可刺激馆员的职业敏感意识,促使馆员适应新环境、挑战新技能、开发职业潜能,调动积极性,提高成就感,避免长期处于同一岗位带来的厌倦和发展停滞。这样就有效防止图书馆员内部职业高原现象的发生。可以说实行岗位轮换制是有效防止职业高原现象的途径和方法之一。

2.3 实行“嵌入式”学科馆员制度,拓展学术空间

学科馆员是指掌握一门或几门专业学科知识,并精通图书情报知识,拥有丰富的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经验,能为相应的学科提供高层次的文献信息服务的图书馆员。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助于专业文献信息的深层开发和利用,促进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和馆员自我价值的实现。实行“嵌入式”学科馆员制,就是让学科馆员走出工作台,走出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员在图书馆学、情报学以及专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积极参与到院系的教学科研团队中去,加强与专业院系的强强联合,参与院系的教学科研活动。这样,既有利于解决图书馆工作的单一、重复和挑战性小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图书馆员的工作激情和学术热情,从而减缓“职业高原”现象的产生。

2.4 制定平等的晋升体系和科学的考评措施

这是有效防止高校图书馆员产生“职业高原”现象的重要措施之一。因为制定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考评标准和晋升体系,并严格地执行,就会使图书馆员真正感到只要有能力,有技术就能有发展前途和晋升机会,从而促进个人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服务质量,最终减缓“职业高原”现象的产生。

2.5 设定多重职业发展道路

道路工程职称论文篇7

关键词:公路高职,专业教学标准:改革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传统的职业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人才的需求量增大的同时,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近年我国颁布了部分行业和专业的专业教学标准(Professional Teaching Standards,简称PTS),用以规范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学行为。指导文件规定了职业技术院校专业培养目标、职业技术领域、人才培养规格、职业能力要求、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技能考核项目与要求、教学安排和教学条件等内容。它为职业技术院校开设专业,设置课程、组织师资教学提供了依据。

公路施工与养护专业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中较成熟的专业,虽然在过去的十数年里,为交通行业培养了大量的专业技术实用人才,但回顾我们的教育方式和人才培养过程,依然会发现诸多弊端。

二、我国公路施工与养护专业职业教育现状

大量的公路施工人才需求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开始的,那时,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刚刚起步,公路变通建设市场处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转变的阶段,公路施工建设行业对人才的大量需求掩盖了职业技术院校人才培养的弊端,回顾十几年的公路施工类职业教育状况,发现过去的公路施工类职业教育和教学方法明显存在诸多问题。

(一)较大的公路施工人才需求量掩盖了职业技术教育矛盾

多年来,公路施工与养护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部分企业降低了职业技术人员的引进要求,引进的毕业生到施工企业后不适应环境,缺乏社会适应能力,技术能力和技术领悟能力差,技能提高慢,爱岗敬业责任心缺乏,不能很快地进入工作角色,不知道如何提高自己的技术素质。

学生在工作中体现出的诸多不适应,体现出了学校教育与企业对人才要求的矛盾。

(二)盲目、封闭式教学弊端

封闭式教学阻隔了学校与企业、学生与社会的沟通渠道,虽然近年来学校与用人单位开展了一些“校企联合”的教学方式,但有名无实,学校与企业隔阂现象仍然存在。学校在培养人才过程中,不征求用人单位意见,学校在专业设置和教学方法上闭门造车。

学生就业后,学校很少对学生的工作情况进行回访,不知道学生在学校里学的课程是否能用手工程实践,现有的教学方式和课程设置是否能适应行业技术更新的要求。

(三)一体化教学没有起到预期效果

2000年初,全国的职业技术学校路桥类专业实施了一体化教学的教学方式的改革。在实施一体化教学之前,路桥类专业理论与实习课程比例为7:3,实习课程安排分散。一体化教学改变了这种弊端,它强调技术人才培养的实用性,注重操作技能,对应的措施是增大实践课程的比例,将理论与实习的课程比例调整到3:7。一体化教学还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把理论贯穿到各实际操作的过程中。

在实际教学中,因各校对一体化教学的理解存在差异,一体化实施效果并不佳,经对用八单位的调查,学生技术素质跟以前差别并不明显。这样的效果井不是一体化教学的思路不正确,而是对一体化的理解不深刻,电就是说一体化教学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

(四)人才培养与市场脱离,不知道企业需要的人才是什么标准

企业对公路施工与养护技术人才的需求标准大抵如下:

第一要较强的动手能力,实践性强。在企业,纯理论性的人员需求的数量并不多,更多的是现场操作人员。企业希望引进的专人才能很快适应工作,具有强的动手能力,不希望花费大量的资源来对引进人员进行专业技术上的二次培养和培训。

第二要适应环境,能爱岗敬业,部分毕业生就业后,不能适应施工企业的艰苦的环境,不会与人良好的相处,不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甚至工作不努力,不敢承担责任。

(五)教师本身技能需提高

我国从事公路施工类专业职教的教师的主要来源是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大都是太学毕业后直接到职业院校任教,没有经过社会实践和本专业的实践,多的是理论知识,缺乏社会知识和本专业的实践知识,技能知识缺乏,施教时,照本宣科,重理论轻实践,重技术轻思想,致使公路施工职教走进误区。

目前交通行业职业院校并不重视教师的综合素质建设,职业教师每年接受再教育和培训的时间几乎为零,从事本专业生产实践的机会更可想而知了。

缺乏标准是导致职业教师技能不能提高的原因之一。目前职业技术院校对职业教育教师的考核标准不明确,甚至没有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没有压力,教师更没有压力,激发不起教师的主动学习和主动工作的热情,教师的技术素质和综合素质得不到很好的提高。

三、公路施工与养护专业教学标准

公路施工与养护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应建立一整套的教学标准。这样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才符合现代施工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只有建立标准才能将公路施工与养护职业教育模式与国际职业教育方法接轨,并有效地适应交通大发展的要求。

公路施工与养护专业在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上,应该引进国外的先进的职业教学理念,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具有实用性和竞争性。公路施工与养护专业的专业教学标准(简称PTS,Professional Teaching Standards)和课程设置标准(简称cs,Curriculum standards)的实施应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

公路施工与养护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公路施工及公路养护企业培养一线的施工技术操作人员,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面向现代化,全面掌握公路施工与养护操作技能,具有高等级技术的专业技术人才。

(二)注重技术素质与综合素质一起抓

学生的综合素质表现在工作、学习、生活、思想、行动等各个方面。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提高学生的々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更要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崇高的职业道德、具有法律意识、自我管理能力,这是公路建设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我国目前公路施工技术人员的在校教育,对以上要求还远远不够,在教学过程中,综合素质教育往往是被忽略的。太注重科学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学生的思想教育,这不仅是我国应试教育的结果也是职业教育没有充分利用学校资源的悲哀。学生就业后,适应环境的努力低下,缺乏敬业心和进取心,不知道学习,不努力工作的现象普遍存在。

(三)教学方式标准的探讨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快速接受知识和技能,根据公路施工与养护专业的课程和教学特点,制定具科学性、可操作性和程序性的教学方式。

①德国的“双元制”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教学方式。其教学方式“双元制”中的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这种“双元制”模式针对性较强,重能力,能充分调动企业办学的积极性。

目前我们的专业教学应走出学校,进入工地。充分利用校企结合的方式,经常把学生由枯燥的课堂带进生动的工地,在工地现场学习技术,培养工作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工作热情。这种教学方式我们称为“校企一体化整合”教学方式。

②减少枯燥无味的课程教学时间,把人道理简化成小示例,把照片和施工现场的资料带进课堂,把实例融入理论和操作,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加师生互动时间,把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我们称这种教学方式叫“案例教学”,

③抽象的案例和照片不一定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这时就必须运用模型或实物对学生进行讲解t这种教学方法我们称为“实物教学” 这三种教学方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技能考评标准

职业技能考评标准应包括考评的目的、专业技能的要求、考评的项目要求、考评的过程、学生的自我考评以及证件的发放等考评细则。

(五)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标准

美国在职业教育改革中特别强调对教师基本素养的重视。他们认为,如果不改进教师教育,教师质量就不可能提高,若教师质量得不到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便也难以得到保证

在职业技术院校,如果教师专业技能得不到发展,就难以有学生技能的提高;没有教师的创造性,就难有学生的创造性。职业院校的教师工程实践的能力欠缺,工程实践少,为使教师的教学质量提高,职业技术院校对职业教师的专业再教育已经迫在眉睫。 制定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计划和培训标准是专业教学标准研究内容之一。

(六)模块式教学标准

模块化教学法(MEs),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一出台就在许多国家,特别在发展中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由“计划”转向“市场”,我国的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该教学模式以其灵活性、针对性、现实性、经济性的特点,越来越受教育理论工作者及各类职业技术学校的关注。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应用和推广,必然涉及教材、师资、教学设备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公路施工与养护专业模块式教学标准,可以从如下方式入手:

1、专业模块的划分根据专业要求,把公路施工与养护专业教学划分为以下课程模块(每各模块都可以细化多个小模块)

①专业基础教学模块:

②技能操作教学模块

③理论知识教学模块:根据课程特点,可与②共同设置成为一个整台模块。

④思想素质教育模块

预备模块:预备模块的设置的是针对本专业新增知识而预留的领域模块。

2、模块教学的实施

①分组教学。根据课程课题内容进行分组教学;

②确定内容。确定课题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本课题的任务,

③布置任务。课题内容和任务确定后,教师要具体详细地向学生讲清任务,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在本课题上需要做的工作和需要学到的知识。

④学生实施。向学生讲明要做什么后,教师不能采取“放鸭式”教法。教学组织者,实施者是教师,教学的指挥、调度仍掌握在教师手中,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做,指导学生想办法,找出路,使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任务。这一阶段,教师是“指导者”、学习伙伴和“导航者”,学生在亲切友好、和谐平等的气氛中进行知识、技能的学习。

⑤结果评价。每一个模块教学实施结束后要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以便形成教学标准。

3、课程设置

根据公路施工与养护高职专业的特点,在课程名称和内容的设置上应着重体现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例如课程名称可称为××基础知识、××实训、××实践、××操作等,这样更能体现课程的实践性。

根据模块式教学方法,将课程分成专业基础课、技能课和综合素质课程三块组合。

以上的每一门课程标准均由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和附录组成,并按学校的统一规则予以编号,同时规定每一门课程的学分标准。

道路工程职称论文篇8

在辽阔的青藏高原上,有这么一支特殊的公路养护队伍,不论春夏秋冬,风里来雨里去,您都能瞧见一位位脸庞黝黑、身着红色标志服的女养路工,或挥动长条扫把清扫路面抛洒物;或用铁锨疏通边沟、涵洞;或清理公路边沟周围的杂草、生活垃圾;她们长年累月地早出晚归,风吹日晒,以养路为业,以道班为家,人在路上,路系心上,为青海的交通事业和社会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她们,就是我们湟源公路段湟源女子工区的养路职工。

湟源女子工区共有20名职工,其中女工13名,女工比例达到85%,年龄最大的50岁,最小的38岁,平均年龄45岁。担负着国道109、315线、省道西扎线计54.6公里的公路养护任务,此路段既是青藏公路的东大门,是入川、赴新进藏的门户,也是农业区与牧业区的分界线,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分界线,交通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养护任务相当繁重。

她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着枯燥的公路养护工作,细心地呵护着自己养护的路段,就象公路上一颗颗不起眼的砂石,平凡、朴实,默默无闻。然而,就因她们太象一颗砂石,对工作那么执着、认真,所以又是最令人们敬佩的。在段每月的路况检查中,她们的考勤每月出工出勤率是最高的;无论是天晴还是下雨,她们的身影如同定格在他们养护的路段上;她们就象公路上一个个流动的里程碑、一抹鲜红的方向标,让路过的司机朋友赏心悦目。

今年6至8月份,湟源女子工区在巡查中先后发现g315线4座小桥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桥面板裂缝、断板,2座涵洞塌陷。她们在及时向段汇报的同时立即组织职工连夜奋战,对桥梁进行加固,并设立限速、限载标志,控制半幅行车,确保了行车安全。在整个抢修过程中,她们放弃所有的节假日,加班加点,不辞劳苦,仅用7天时间凿除了4座半幅混凝土桥面铺装层并铺装了钢筋网混凝土,预制8米桥面板2块,涵洞盖板4块。7月4日,段领导到现场看望时,职工们顶风冒雨,忘我工作,脸上身上溅满了水泥浆都顾不上擦一下。为了抢进度,她们每天的午饭就是在路边烧点水,吃上点自己带的馒头、饼子,有时晚上还要加班到8至9点,没有人为此说过一句牢骚话,一心只想把工程保质保量的完成。3月-6月,她们在巡查中先后发现315线、109线的小桥、涵洞均出现了不同程度塌陷和桥面板断裂。在整个危桥涵维修工作中,湟源女子工区职工抢时间、求进度,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施工,先后维修小桥18.67米/1座,维修涵洞75米/6道,其中预制、安装盖板42块,埋设12米钢管一根。9月1日,总段召开会议安排我段承担g315线k237两孔6米小桥和k249两孔8米小桥维修任务。会后我段为了赶工期,在上冻前完成维修任务,制定出两孔6米小桥桥面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两孔8米小桥四块桥面板在西宁预制,方案确定后,湟源女子工区全体职工主动请缨承担此项任务。6日早6点,10名女职工在工区长郑峰的带领下赶赴工地,每天都工作十几个小时,2孔6米小桥净高4.2米,模板用木料14立方,仅用了2天时间就全部完成,2.8吨钢筋构件的帮扎只用了1天时间,100立方米水泥混凝土浇筑仅仅用了5天时间,职工们每天吃饭睡觉加起来的时间不超过8小时,她们以非凡的勇气和踏实的干劲于24日凌晨1点完成了任务。这在同类工程施工中是少有的特例。

每年在生产大忙季节,她们没有豪言壮语,没有信誓旦旦,却主动放弃节假日、星期天,加班加点、披星戴月,不辞辛苦地工作着。油路面坑槽前有她们挥铣抡镐的娇弱身影,油锅旁有她们忍受毒烟熏倒、沥青烫伤、加煤烧火的不停劳作;料堆旁有她们铿镪有力的争论声,她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人们展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风彩。

马凤英,一个一贯以工作大胆泼辣、敢于吃苦耐劳著称的女子劳模,带领着姐妹们在公路上二十年如一日的挥着铁锨、扫帚。公路养护属野外作业,夏季,她们头顶烈日,脚踏发烫的柏油路,在养护路段上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脸晒黑了,衣服湿透了。到了三九寒冬,她们顶严寒、冒风雪,手冻裂了不喊疼,肩膀磨肿了不说苦。她们就是这样顶烈日、冒风雨,日复一日在公路上挖、修、铲、扫,尽职尽责,细心地呵护着公路。当记者采访她时,

1

马凤英却说:“路要好,人要勤;养路工尽好职责,司机才行得安全。再说,工作上要对得起这份工资啥!”普通的女工,高尚的情操,真实的镜头,朴实的语言。谁能计算得清我们的养路工人拉过多少车石子和沥青,清扫过多少次路面,修补了多少个深深浅浅的坑槽,流下了多少心血和汗水,经受了多少委屈和误解,又付出了多少青春的岁月和美好的年华。十三个姐妹,十三枝花朵,有人给她们起了一个美丽动听的名字:马路天使。

为此,她们先后有10多次被省交通厅、省公路局、湟源公路总段及我段评为“先进集体”;2月,被全国城镇妇女巾帼建功活动领导小组授予“巾帼文明示范岗”光荣称号; 7月份交通部和省政府召开的千里文明通道命名表彰大会上,工区长郑峰同志被授予“文明养护先进个人”称号。

在这些荣誉面前,她们并没有自满骄傲,更没有以此为满足停步不前。7月17日凌晨5时50分,国道315线k65+k70五处发生泥石流,为了不影响环湖赛第四赛段的正常进行,她们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积极清除路面积砂、积水,排除路面淤泥疏通路面堆积物,每个人的脸上、身上沾满了泥浆,她们都顾不得擦拭,忍饥挨饿,埋头苦干,投入到抢修中,经过3个多小时的紧张清理于上午9时30分全面恢复交通,为环湖赛第四赛段的顺利进行争取了时间。18日,g109线k1992发生塌方200余方,在第一时间得到了及时清理。8月20日早9时,g315线k67路段发生塌方1100 m3,她们立即组织人员、机械赶赴现场进行抢修,通过近12个小时的紧张清理,于当日晚21时,彻底完成了塌方清理任务,保证了道路行车安全畅通。次日凌晨5点,该路段再次发生塌方600余方,经过5个多小时的努力,塌方全部清除。

今年自开春以来,湟源工区在郑峰同志的带领下,主动加班加点,抓紧时间恢复路况,疏通涵洞,清理边沟,铲除路肩高草,对病害的修补采取发现一处,修补一处,完好一处,使路容路貌得到了明显改观,做到了天天有人上路,路上天天有人,3个多月来没有休息一天,月月提前完成任务,项项达到标准,职工队伍和谐稳定,养路热情极为高涨。大家私下都议论她们说:“别看湟源工区是个女子工区,可干起活来她们比男人都强……”。

道路工程职称论文篇9

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2005年至2015年11月30日陕西省图书馆专业资料室图书期刊逐年借阅情况进行调查,对各部门员工借阅数量、发文情况、研究方向、职称晋升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对多媒体时代下纸质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利用的困境和路径进行了探讨。

中图分类号:G25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6)04-0109-03

1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

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是该学科研究中最主要的情报源,是发表和传播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成果的重要阵地以及学科理论建设和事业发展的窗口。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的出版和发行不仅丰富了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内容,而且其本身也成了独特的研究对象,日益受到业界的重视。

1.1媒体时代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现状

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品种的不断增加和质量的不断提高,从侧面反映了图书情报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研究的日趋繁荣。就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的隶属关系而言,编辑出版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的有公共图书馆、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从出版周期看,有半月刊、月刊、双月刊、季刊等;按评价标准区分,有核心期刊、非核心期刊、引文索引来源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等。

1.2图书馆学资料室的功能、特点

1.2.1专一性。专一性是针对服务群体而言的。毫无疑问,图书馆学资料室主要收集和储备的是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的期刊和图书,主要面对本馆或者一定区域内的图书情报专业人员,因而其服务群体比较专一。

1.2.2新颖性。①报道及时。期刊与图书相比较,出版周期短,刊载论文的速度快、数量大、内容新颖、发行与影响面广,能及时反映国内外专业研究的新成果、新水平、新动向。②内容广泛。期刊发表的文献大多数是原始论文,提供的资料包括理论观点、研究方法、仪器装置、结果讨论和参考文献等。此外,期刊还刊登文献述评、动态介绍、会议消息、书评和新书预告、产品广告等,内容十分丰富。不仅如此,其他类型的文献也常常在期刊上发表,如会议论文、科技报告、学位论文等,重要的专利在期刊上也常有报告。③连续性。期刊连续出版,不仅有利于情报的传递,而且它们所积累的大量文献,历史、系统地记录了某一学科或某一研究对象的发展过程。期刊每期都有目录,卷末或年末编有各种索引,有的期刊还出版多卷或多年的累积索引,方便使用者进行文献信息检索。

1.2.3静态性。静态性是指资料室内收藏的图书、期刊、报纸等各类文献资料所承载的信息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基本是不变的,能够给研究人员提供一段时期内相对静态的学术成果。

1.2.4多元性。多元性是针对文献收集的渠道而言的。传统的采集、购买、交换等方式已不能适应资料室收集文献“新、特、快”的要求。采访人员可以从网上下载信息,或收集外出参会人员的会议文本及与多个相关兄弟单位交流资料等。

2多媒体时代陕西省图书馆专业资料室利用情况

2.1期刊利用情况

经过统计,陕西省图书馆资料室截至2015年11月30日收藏的国内常见图书情报学期刊有55种,其中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并配发国内统一刊号的正式出版物有34种,内部资料有21种(包括《当代图书馆》),每年和其他刊物交换有28种,2016年尚有33种期刊继续订阅。其中有10种期刊是既订阅又交换。

由表1可以发现,2005年和2006年借阅资料的馆员很少。因为当时职称评审对专业数量的要求并不是很严格,所以查询和借阅专业期刊的人员较少。2007年,陕西省开始推行人事制度改革,职称评审逐步规范,专业人员的学术成果成为专业职称评聘的重要条件,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专业期刊的利用率。所以,从2007年开始,借阅的人数有所增加,2008年达到高峰,到2011年滑至低谷。而2012年、2013年又再次开始攀升,2014、2015年又开始回落,这种现象的形成,与当年报名参加职称评聘的人数有很大关系。2013年发展研究部承接了一个专业课题,完成课题需要查阅参考大量的专业学术成果,为此借阅量突然增加至115次。

2.3从借阅人数上分析

从表1和表2统计数字看,2005―2015年共有90人(次)在资料室借阅过图书和期刊,平均每年只有8.2人(次),占陕西省图书馆在岗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4.2%。据不完全统计,这90人(次)在11年间陆续都解决了职称晋升问题。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图书馆学专业资料室确实能给需要解决职称问题的馆员研究学术、撰写论文提供必要的文献信息帮助,但同时也说明,几乎所有人只有在解决职称评审问题时才会想起使用专业资料室。

2.4从借阅年份上分析

这11年中,陕西省图书馆资料室共借出图书和期刊850册,其实从借阅的年份看,表面上是2012年、2013年比较高,实际排除发展研究部为课题研究借阅的数量,2007年借阅量是最多的,这也是因为2007年陕西省颁布了职称评定规范,加上2007年陕西省图书馆进行了新一轮的人员招聘,所以借阅专业资料的人数增加了。

2.5从借阅者所在部门分析

在这11年间,借阅最多的是发展研究部,借阅最少的是阅读推广部。发展研究部和阅读推广部同时在2007年成立,可两个部门的借阅量反差如此悬殊,也许是因为阅读推广部主要注重给读者推广阅读了,反倒不重视自己的专业阅读,也可以说明这两个部门重视专业方面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3多媒体时代陕西省图书馆馆员学术研究概况

3.1从借阅者的效果上分析

近年来,各省修订的图书资料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条例都对中级以上职称提出了论文数量要求,这就使得一大批从事具体业务的工作人员都要。从陕西省图书馆2005―2014年职称评审的结果看,2014年6月招聘前陕西省图书馆共有18个部门,在编职工197人,实际在岗人数181人。截至2014年底,初级职称50人,中级职称93人,高级职称32人,其他22人。从2005年开始,每年职称晋升人数平均为14人,陕西省图书馆共有140人晋升了职称,其中2006年晋升人数最多,初级和中级人数基本持平,高级人数平均每年3人,这也符合高级职称占总人数的比例(见表3)。

3.2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5年至2014年这10年时间,陕西省图书馆在编人员共提交372篇,平均每人发文只有1.9篇,其中核心期刊发文69篇,其余都是在其他刊物或论文集上发表的。

4多媒体时代图书馆学资料利用过程中的困境

4.1外部因素

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馆员也没有更多的时间来仔细阅读专业资料,借阅率下降也就成了必然现象;另一方面,多媒体阅读的冲击和阅读习惯改变的冲击,成为影响资料室借阅率的重要因素。随着时代的进步,网络资源的快速发展,CNKI、维普、万方、龙源等数据库的诞生,馆员们获取信息资源的方式更加灵活、便捷,纸质资源的价值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4.2内部因素

4.2.1缺乏学术研究氛围。笔者所在馆没有形成很好的学术研究氛围,90%的专业技术人员在一年内没有任何学术成果产生,尤其是初、中级职称人员中的93%没有成果,这也反映出陕西省图书馆高级职称人员对较低职称人员的专业指导工作没有正常开展。

4.2.2资料室的位置。资料室作为专业期刊阅览室,处于行政区域内,没有专管人员,常年处于关闭状态。馆外读者既不知道有这么个阅览室,即使知道了也无法进入,馆内员工需要借阅时才开门,这样会给大部分馆员留下只藏不借的印象。

4.2.3文献资源建设速度相对迟缓。藏书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高、书籍更新缓慢、期刊征订没有连续性,这就造成馆员关注的热门专业书从采购到上架流通时间较长,也是造成馆员借阅兴趣不高的原因之一。

5多媒体时代图书馆学资料室开发利用的路径

5.1给馆员营造一个宽容求实的学术研究气氛

目前,仅仅与个人职称评审相关联,不能够带动、影响馆内整个学术氛围。学术研究需要一种宽容求实的平和心态和研究气氛,研究者和专业杂志应该容纳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流派、不同的评论、不同的批评等,这样的研究氛围才有利于学术研究的发展和深入。

5.2专业资料室要积极主动宣传,提高专业期刊利用率

图书馆学专业期刊的主要读者对象是图书情报工作者和教学、科研人员。潜在的读者对象是图书馆的广大读者和情报用户。一部分刊物应调整编辑方针,面向读者和用户,多刊登书评文章,报道专题文献,也可报道科技、经济信息,直接为用户服务。

5.3加快图书更新速度,推荐购置新书

5.3.1提高采访员素质。多做馆员调研,摸清馆员阅读脉络,让馆员代表直接参与购书,让馆员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挑选符合专业发展需求、利用率较高的图书和期刊,尽量做到有的放矢。

5.3.2加速新书、新刊上架时间。加快图书更新速度,减少中间环节,新刊到馆后尽快登记上架,缩短从订购到上架流通的时间,让馆员第一时间能在资料室看到业界的热点资料,吸引他们来借阅。

5.4服务内容要更新

资料室也要与时俱进,在服务功能、服务模式上创新,变守摊子为主动寻求读者,迎合馆员需要,开展检索咨询、学术交流、论文写作培训等多种服务。

5.5提高读者的借阅积极性

传统的资料室借阅服务是单向的出借图书或期刊,读者也是被动型的。要想提高馆员的积极性,就要让馆员主动、自觉地形成一种学术研究热情,这就要求馆内采取相应的学术成果奖励机制,激励馆员踊跃投入到学术成果研究中,只有这样才能激发馆员业务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专业期刊的借阅率。

参考文献:

[1]张芝兰.对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河北图苑,1991(1):29-30.

[2]乔好勤.中国图书馆学期刊研究的现状分析[J].图书与情报,1996(1):68-70,25.

[3]杨沛超,宋凤云.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建设之我见[J].图书情报工作,1994(5):44-45.

[4]龚永年.论我国图书馆学期刊的普及化倾向及对策[J].图书馆杂志,1996(1):11-15.

[5]王爱功.图书馆学期刊面临的冲击及发展策略[J].图书馆,2008(5):102-105.

[6]马爱芳.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期刊上网现状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4(6):6-8.

[7]彭俊玲.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发展现状与展望[J].图书情报工作,2004(12):6-13.

[8]金泽龙.高职院图书馆“给力”阅读之科学发展[J].图书情报论坛,2012(3):22-25.

[9]王传清.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的发行[J].图书情报工作,2005(2):137-140.

[10]刘宏锦.略论图书馆学研究与图书馆学期刊[J].图书与情报,1994(4):41-44.

[11]刘佳.高校图书馆借阅率与馆藏建设和读者服务关系深度分析[J].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2012(9):221-224.

道路工程职称论文篇10

文章标题:述职报告通用模板

xx市人大常委会:

我从1993年2月起任xx市分路局局长,党支部书记。几年来,我忠诚党的事业,严于律己,严格管理、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使单位的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年年被省市评为"好路局";1993年、1995年连续两届被省、市、县授予"文明单位"称号;局党支部年年被xx市委评为"先进党支部"或"红旗党支部";今年又被xx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我本人,年年被市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年年被市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曾被xx市委、市政府授予"模范转业干部"称号。

现将我履行职责情况作具体汇报:

一、依法履行职务情况

我局是主管xx市内国、省、具遣公路养护生产及养路费征稽工作的职能部门,现管养线路12条218.8公里,再加上今年5月1日开始接养的xx部队营区15公里"军民共建文明路",合计233,8公里。养护道班15个。在职人员208人,离退休人员人,合计304人。面对这样一个线长、点多、人员散,劳动强度大,离退休人氕多,经济负担重的部门,我是这样开展工作的。

(一)加强公路养护,以优良路况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

作为公路主管部门,服务的载体是公路,服务的对象是车主,服务质量的考评标准是好路率。为了完成xx市公路局下达的年末好路率80%,年平均好路率78%的任务指标,我采取的措施是:

1.抓住重点,全面养护。(略)

2.抗击自然灾害,积极抢修公路。(略)

3.抓文明样板路建设,树xx市的交通形象。(略)

(二)尽心尽职,抓好公路建设工程

由于国家连续几年实行经济调控政策,我局无法向银行贷款,1992年借银行的1000万元本息至今难以偿还。因此,目前上马的四大公路工程全部是xx市公路局计划投资的。我们xx局的责任是代表建设单位进行施工管理,协调当地政府与施工队的关系,抓好征地和拆迁工作。

(三)强化征稽、路政工作,杜绝公路"三乱"现象。(略)

(四)关心职工生活,致力解决职工住房问题。(略)

(五)坚持两手硬的方针,两个文明建设一手抓。(略)

二、廉洁自律情况

几年来,我能自觉遵守中央和各级党委有关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规定,特别是《广东省党政领导干部廉政守则》出台后,我要求自己做到:

1.按守则自律。上级规定不准做的我绝对不做,上级要求达到的我争取达到,不违章、不违纪、不犯法,做个称职的第一把手。

2.用制度自律。我严格按本局制定的廉政措施办事。在人事问题上,凡干部和职工的招工、聘用、提升、奖惩、房建工程等重大问题,都经支委会讨论决定,不搞"一言堂",不立"小山头",力求秉公办事。在经济问题上,计划外超过1万元以上的一切开支,都需经局长办公会议讨论。

3.以"局长"自律。一局之长应该是本局干部职工的表率,两个文明建设的"领头雁"。因此,我在考虑问题、处理事情当中,凡是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我不是以"局长"自居,寻求索取,而是以"局长"自律,讲求奉献,珍惜党和人民给予的荣誉和权力。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经济困难时,遇到棘手问题时容易产生急躁情绪。

2.充分发挥副职干部的助手作用不够。

3.制定的规章制度流于形式的地方不少。

四、今后的设想

1.(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