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应用方案十篇

时间:2024-02-05 17:51:27

教育信息化应用方案

教育信息化应用方案篇1

[关键词]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实现对教育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能极大地保证信息传递的及时性与准确性,为教学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保障。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档案类型越来越多样化,数量也大幅度增加,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这使得档案管理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因此,各高校要积极推进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1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认识不清

信息化技术为各类工作的高效开展都提供了极大便利,尤其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在教育工作中的应用时间较短,因此,很大一部分工作人员对这一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清。再加上档案管理在学校各项管理工作中所占的比例较小,学校管理人员未从根本上重视这一工作,进而导致教育资金分配不到位、信息化建设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对教育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造成不利影响。

1.2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信息化技术在教育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具有较高要求。但从当前教育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现状来看,大部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对信息化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也比较有限。受传统档案管理思维的影响,工作人员在学习信息化技术时就存在较大难度,学习效率低下,应用能力不高。因此,如何有效提高教育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1.3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时间比较短,无论是从管理人员的专业性上来看,还是从管理体制的完善度上来看,其都处于较低发展水平。档案管理在教育工作中的关注度较低,且没有建立统一的管理标准,各个学校的信息管理相对比较独立,信息共享不畅,这对信息传递的及时性造成不利影响,最终导致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降低。

1.4教育档案信息化系统的安全系数不高

教育档案信息化在建设的过程中经常会利用网络与学校或者是教育机构进行频繁的联系或者说是信息输送,传输的信息可能包含较多机密信息,这些机密信息应得到充分保护。但很多学校或者教育机构在进行教育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没有注意到这方面问题,导致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若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被盗取,将会给国家或教育部门的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2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很多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都广泛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管理。教育机构也是如此。在信息化时代,各教育机构都存在大量信息,如果利用传统方式进行信息管理很不现实,这就需要我们对教育档案的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使用最方便快捷的方式进行信息处理,以保证教育信息处理的效率。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符合时代潮流且满足教育需求的,因此,加强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尤为必要。

3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3.1提高对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树立对工作开展重要性的正确认识,是保证教育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高效开展的基础。首先,教育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各个学校档案管理信息的统一化管理,使各个学校管理人员提高对这一工作的认识,为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开展奠定基础;其次,科学分配教育资金,及时购进相关设备,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准备条件;最后,完善教育档案管理体制,实现对各个学校的统筹管理。

3.2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随着科技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技术、信息化技术及网络技术等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展。在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档案信息的管理难度日益加大,对档案管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满足时展的需求,为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保障,就必须打造出一支专业的管理团队。首先,当地教育部门可以定期举办一些信息化技术培训活动,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其次,建立考核机制,使相关工作人员认识到开展这一工作的重要性;最后,加快引进专业的技术人才,通过“帮扶制”“激励制”等方案的制定,提高工作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打造一支优秀的教育档案管理团队。

3.3建立健全教育档案管理体制

一套完善的档案管理体制能使各项工作的开展更加规范化、合理化。教育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摇篮,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是企业招聘人才时的一项重要依据,实现教育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对社会的稳定发展十分有益。首先,为教育档案管理建立统一的标准。教育档案的数量较多、种类不一,如果没有建立统一的管理标准,会造成档案查阅、编辑难度增大,不利于档案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其次,建立一套完善的工作人员行为管理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能使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更加规范,防止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出现懈怠心理,提高档案信息安全系数。最后,在对教育档案进行管理时,还应该按照国家信息安全标准,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完善档案信息数据库建设,为各类信息的交互提供可能。信息化技术在教育档案管理中的应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信息的共享性,但同时也使信息安全面临更大地挑战。因此,必须加强档案信息的安全化管理。

3.4提升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建设的安全系数

首先,在进行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认识到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在进行信息传输时不断加强信息的安全程度和保密性。其次,对网络的安全性进行实时监督和管理,保证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安全性。最后,教育机构在传输保密信息时要慎重,保证教育机构内部的局域网与外部网络相对隔离,杜绝信息泄漏事件的发生。

4结语

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符合当前时代的发展需求,不仅能为企业提供更加准确的学生档案信息,而且能有效降低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难度。因此,必须加强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我国教育水平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提升。

主要参考文献

[1]陈航.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失范”与相关对策分析[J].卷宗,2014(5).

[2]姬鹏华.论继续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8).

教育信息化应用方案篇2

关键词: 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网络化;信息化;思考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6-0205-03

0 引言

从2000年开始,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做为为经济建设提供重要人才源泉的高等职业教育也步入了高速快车道,高等教育的招生人数逐年增加,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到2011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3167万人,独立设置高职院校达到1280所,高职(专科)全日制在校生平均规模达5813人。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220.48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39.27万人,普通高校生师比为17.42:1。随着教职工和学生人数的不断壮大,做为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也显得日益重要,其中人事档案管理、教学档案管理、后勤档案管理、仪器设备档案管理等是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的四大组成部分。

自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档案部门最早开始尝试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档案管理,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和计算机对档案信息管理所具有的优势,使得档案管理工作向网络化、信息化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档案的网络化、信息化管理具有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优点,对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对完善档案管理工作和科学化、正规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高职院校做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的提供部门,现代知识的优先掌握者更应该尽快采用这一技术,搭建网络信息平台,实现档案信息的共享,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档案资源为教学、科研、社会发展、经济建设服务。本文从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建设的角度出发,指出进行网络化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分析指出当前档案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一些思考。

1 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网络化信息化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1.1 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网络化信息化建设是时代的必然产物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产生和应用,对社会的许多方面都产生巨大的影响,做为科学技术和新知识最前沿的高等院校,理应跟上时代的步伐,使用、会用、用好这一现代的先进信息化技术工具,实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最大限度地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

1.2 档案管理的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应用是高职教育改革的要求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职业院校在人事档案、教学档案、后勤档案、仪器设备档案也进行相应的管理改革,例如在人事档案管理方面,需要建立全院教职工的个人信息数据库,这项工作在以前基本上都是人工操作,资料也都是纸质保管,在归档、查寻等方面都无法做到快速、简捷;又如在教学档案的管理方面,许多高等院校在教学管理方面面临着学分制、选课制、二级教学管理、学生借阅书籍等一系列改革,这使得教务管理复杂化;再如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后勤管理社会化与自身管理相结合,在水电收费、学生住宿等方面都在进行网络化管理等等。因此高职院校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推进各项档案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建设,为学院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3 网络化、信息化建设能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档案信息的网络化管理可以节约大量资源,解决以往工作量大、效率低下、重复劳动等问题,在网络平台下,实现档案信息材料的异地存取、检索、共享等,而且利用计算机的存储容量大这一优点,可以大大减少档案资料的存储空间和管理设备,实现无纸化、数字化,提升档案管理水平。

1.4 网络化、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档案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世界已进入了一个电子信息时代,只有融入这一环境之中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因此档案管理必须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相结合,各高职院校也应建立自己的校园网、办公数据平台、OA系统等,实现真正意义的信息化管理,打造数字化校园。

1.5 网络化、信息化在档案管理中的优势 现今的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在运算速度、覆盖区域、软硬件等方面都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这使得在档案的管理方面更具有优越性,能做到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信息共享等,当现代信息技术介入档案管理,使得档案管理在日常工作中能承担查询、检索、目录打印、数据统计等多项工作,从而实现了办公的自动化,可以极大地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2 高职院校档案网络化信息化管理存在的不足

虽然许多高职院校都在尝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档案管理,但终究由于起步较晚和相关技术的运用不够成熟,一些工作还是在探索阶段,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

2.1 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管理缺乏整体规划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都在建设自身的信息平台,但是缺乏整体规划,往往在一所学院里出现一套独立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一套独立的“后勤管理信息系统”、一套独立的“人事管理信息系统”、一套独立的“招生就业管理信息系统”等等,这些系统之间各自为政,相互之间不能互相融通、共享资源,缺乏部门协作沟通,没能实现真正的数据共享和信息交换。

2.2 信息管理平台自身存在的不足 现今许多高职院校在进行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大都是直接购买软件公司的产品,只有少部分学院会与软件公司相互合作开发,虽然在购买软件时大部分学院都会提出相应的要求,软件公司也会针对要求进行设计,但在使用时还是会有许多要求无法达到。例如,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往往会缺少“双师型”、“双师素质”、“企业经历”等信息;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往往在具有“工学结合”、“多学期制”这些职业教育特点方面很难做到,等等。这都使得学院要与软件开发公司进行再次开发,造成在时间、管理等方面出现滞后。

2.3 部分档案管理人员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职业院校所具有的特殊性,相当多的高职院校的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并非科班出身,在业务能力、业务知识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缺少专业档案管理的培训,现代管理水平较低,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知识、计算机操作、外语水平、管理信息平台的各种功能掌握等方面还不能做到成竹在胸,这对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例如,许多高职院校大量引进进口设备,使得仪器设备从数量、种类、形式和质量等方面与过去都有了相当大的不同,这对档案的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4 档案管理的手段还相对落后、利用率低 虽然现

代技术的应用已在各高校逐渐开展,但是由于观念上的认识还不够到位,这也就造成许多档案的管理工作还停留在相对初级的管理水平上;同时,由于一些高职院校的档案的管理人员还不能很好地掌握或利用现代管理手段,尤其是现代计算机的信息管理手段,缺少网络方面的使用,更多还是限于手工操作和纸质材料,在一些高校也只是利用电子表格进行相关档案资料的管理,致使档案管理的手段相对落后、利用率低。

3 加强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网络化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3.1 转变观念,建立现代信息管理理念 在当今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谁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谁就将被社会所淘汰,网络信息技术已深入社会的各行各业,高等职业教育如果想要更好更快的发展,档案管理工作必须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相结合。因此,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人员要积极转变观念,建立现代信息管理理念,积极探索新知识,不断发展新业务,全面树立信息化服务意识。

3.2 加快开发具有高职院校特点的档案管理信息平台 高职院校要加大投入的力度,增加先进的硬件设备,在与软件公司共同开发的同时,逐渐培养自己的软件开发人才,根据高职院校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自主研发,打造全院整体的数字化信息平台,比如,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在教学管理系统方面,增加“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多学期制”等这些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内容;在人事管理系统方面“建立校企合作人才”方面的信息资料;在后勤管理系统方面,结合社会化管理加强学生住宿等方面的信息处理等内容;在仪器设备信息管理系统方面,要准确无误的提供各类仪器设备,特别是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档案资料的查询平台。

3.3 更新业务知识,全面提高档案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随着全社会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随着新的信息技术不断出现,档案管理人员仅凭原有的知识、技能、经验很难适应新技术应用的要求,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要多学习,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树立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理念,提倡奉献精神,加强档案专业知识理论的培训学习,不断学习和探索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和职业教育的理念,从思想上重视管理的重要性,不断创新信息化建设的方式方法,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业务能力;要派管理人员到专业院校进行学习、进修,提高档案管理专业人才的素质,更新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掌握好专业的档案管理理论,要做到与最新的管理理论、管理手段相对接;档案管理人员之间也要互助合作,对于复杂问题能够做到集思广益,共同解决,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拥有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档案管理人员队伍,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网络化信息化的管理方式提供人才保证,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3.4 整合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共享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全院整体设计下,建立好数字化校园,让各管理信息系统之间既有独立性,又能做到信息资源的共享,既能本地使用,又能异地操作,做到数据的准确、可靠、高度和深层次的数据共享,提高不同业务部门之间的合作性,提高整体工作效率,提升整体管理水平。

总之,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也在不断的深化,档案管理工作正逐步走向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这就要求广大档案管理工作者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真把握高职教育理念的变化,加快管理的现代步伐,从自己做起,树立信息化服务意识,认真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为高效、科学的管理好档案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参考文献:

[1]傅荣校.论我国档案计算机管理的发展[J].上海档案,2000(6):19-21.

[2]李淑兰.计算机应用与档案管理现代化[J].佳木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131-132.

[3]杨连国.计算机管理档案的尝试[J].云南档案,2000(5):20 21.

[4]陈懋晔.市场经济条件下对高校档案质量问题的思考[J].兰台世界,2012(10).

[5]岳东旭,义艳刚.高职院校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现状及改进措施[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6]薛建国,庄俭,梁霏.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0).

[7]丁之嵘.浅谈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J].中国科技信息,2006(8).

[8]李江.加快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教学管理水平[J].科技教育创新,2006(8).

[9]苗慧,高太光,孙永波.教务教学管理信息化和科学化问题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5(9).

教育信息化应用方案篇3

关键词 基层体育教学 教学档案 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学校档案部门的一项基础性业务工作,是学校档案工作迈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但是一些基层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滞后于其他学科或业务档案工作,与办公自动化不能同步和协调发展。档案人员要如何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显得无从下手。本文结合工作实际,介绍基层教育部门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方法。

1制定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方案

根据实际情况,基层教育部门应建立一个全面的、系统的、有效的、适合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方案。方案是以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加快推进体育教学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管理规范化、信息服务网络化的进程,从而提高体育教学档案工作效率,拓宽体育教学档案工作服务领域,全面提升体育教学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建设方案要阐述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的意义和当前的行业背景,确立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分析本部门或下属学校体育档案工作的实际情况,改善的主要措施和条件保障等。通过本方案的具体实施,争取教育部门相关领导的支持和单位全体教职工的配合,提高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2推进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流程

2.1购置档案网络管理系统

档案网络管理系统是面向整个单位,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数据管理技术,实现单位内部档案管理工作的系统化、快捷化,为各部门能够全面、准确、及时地收集和利用档案信息提供强力的技术支持。考虑到人员和技术等方面的因素,基层教育部门最好借助外力,直接购买成熟的网络版档案管理系统,再根据本部门或下属学校实际情况,推进体育教学档案管理系统与单位内部其他学科管理系统对接与整合,实现体育教学档案信息数据的收集、交换、归档、管理和利用,为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打好基础。

2.2目录数据库建设

加快体育教学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完成室藏体育教学档案文件级、案卷级目录的录入,全部档案门类100%建立电子目录。同时,制定体育教学电子文件收集、整理、归档、存储应用的业务流程,实施部门立卷信息化管理,最终实现全部室藏档案目录计算机检索和管理。

2.3全文数据库建设

加强对单位体育教学电子文件收集、鉴定、著录、归档工作的监督指导,各部门兼职档案员在移交整理年度档案文件资料时,须同步移交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实行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双套制”归档。对以往纸质档案则进行数字化扫描,照片、录音录像档案进行数字化转化,建立相关的全文数据库。

2.4备份管理

档案部门定期对目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进行备份管理,确保电子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安全性和可识别性。如果有条件,可多套备份,实现异地备份,实现档案的安全保存。

2.5体育教学档案利用与宣传

在体育教学档案目录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建设取得阶段成效后,可深化档案管理软件系统的二次开发和利用,开展网上体育教学档案检索利用服务工作,实现体育教学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同时,依托单位网络制定档案工作专栏,使之成为宣传档案工作、开展档案信息服务的窗口,多渠道发挥体育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服务作用。

3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保障措施

3.1经费保障

档案部门要争取领导的支持,将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所需经费纳入单位预算,边投入,边建设,从部分信息化到全部信息化。购置与信息化建设相配套的服务器、计算机、扫描仪、光盘刻录机等基础设备;保证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专业知识培训经费。

3.2制度保障

严格执行标准规范,依照《档案法》和《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制定具体的操作办法和措施,规范和指导学校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运行、管理和维护工作;保障学校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加强对体育教学电子文件归档工作的监督和指导,保证归档电子文件的真实、完整、有效。

3.3业务培训保障

加强档案信息化业务培训,特别是电子文件归档、档案数字化加工等技术内容的培训。专兼职档案员要转变传统档案实体管理的观念,积极参加档案信息化专业知识的培训,加强和其他单位的交流和学习。

4结语

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全面而又具体的工作任务,需要教育部门相关领导的支持和各方面保障,全体相关人员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当然,基层体育教学档案部门也要克服困难,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和对策,做到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注重实效,使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与档案事业大发展相协调,适应社会和时展的需要,更好地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 朱俊民.体育课程考核背景下的体育档案信息化建设[J].当代体育科技,2014,32(4):39-40.

教育信息化应用方案篇4

主题为“互联新校园,携手众教育”的华为教育高峰论坛近日在北京召开,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副主任曾德华、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主任祝智庭等领导、专家、教育用户及合作伙伴等200余人参会。华为首次举办此教育论坛,彰显了其对教育市场的重视和决心。

“众教育”的理念概括了华为对于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的理解和价值主张。无论是教学实践的主体:学生、老师、家长,教育管理和服务的主体:学校、政府、社会,还是参与支撑的各企业,教育非某单一力量所能托举,它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事业;“众教育”的精髓是希望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跨越时间和地域的沟通与协作,形成人人皆可得的公平教育环境;而华为秉持“聚焦、被集成”的开放合作战略,聚焦自身最擅长的ICT基础设施解决方案的提供,围绕用户需求持续创新,与合作伙伴结成方案联盟,共同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技术领先,拥有业界最全的“云、管、端”ICT产品,无疑是华为助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优势。

云:是指云计算、存储、数据中心等系列IT产品。华为的FusionCloud云计算解决方案,能够帮助客户大幅降低IT系统的复杂度,让IT团队专注于业务和流程创新,助力企业竞争力持续提升。它包括水平融合(华为自主创新的FusionSphere云操作系统,提供面向数据中心的异构多厂家计算、存储、网络资源池的水平融合)、垂直融合(存储、计算、网络深度融合的FusionCube一体机)、数据融合(FusionInsight企业级大数据解决方案)和接入融合(FusionAccess桌面云)四位一体的全融合,对企业与行业传统数据中心的IT基础设施进行“融合重构”。 华为存储产品齐全, 覆盖高中低端企业级应用需求,涵盖全分布式(all-scale out)存储、应用广泛的T系列统一存储、新兴的全固态存储Dorado产品以及灾备方案和相应的部件HDP/VTL/VIS等。分布式数据中心(DC2)可大大提高IT资源的利用效率,还可实现数据中心之间的资源共享、统一管理、容灾和备份;微型数据中心(MicroDC)将网络、计算、存储、安全、语音通信、远程管理集成在标准机柜中,实现3小时安装、1天上线敏捷部署。

管:是指提供全场景的网络承载及安全解决方案,面向教育用户推出全系列的网络产品,包括光传输、骨干路由器、企业出口路由器、防火墙、流量整形、行为监管、多业务网关、园区及数据中心交换机、无线WLAN、XPON接入等产品。

端:是指面向移动学习的系列化MediaPad、面向校园安全的高清视频监控摄像头、面向协同办公提供的高清视频会议终端及客户端软件平台。

对于行业新的需求趋势,回归教育市场后的华为有着精准的认识。经过潜心研究,在整合“云、管、端”ICT产品的基础上,华为继而推出“教育云”、“数字校园”、“多媒体教室”、“电子书包”等纵向多层次的解决方案,全面覆盖教育信息化的各个应用领域。

高等教育领域,华为认为,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研等业务的深度渗透,推动了教育模式的变革、学习方式的创新、管理水平的提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校园网络从此步入云时代。面向云时代的校园网络遭遇了诸多挑战:业务向云迁移,安全威胁、移动终端激增。

如何破局?华为有新的思考,推出高教校园网络解决方案。其网络架构包括:敏捷云平台、精细化运维、无线校园、安全可管控。

何为敏捷网络?精简管理、业务融合和灵活演进构建了基本的敏捷网络。华为认为将原来的三层网络变成两层网络,业务控制层用几台交换机进行虚拟化,能提升巨大的管理效率。但这并不够,将接入层变成即插即用的傻瓜式设备,SVF(Super Virtual Fabric) 能让整个网络虚拟成一台设备,可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有线与无线融合成一体网络,实现业务随行。敏捷网络还拥有灵活演进的能力,从升级设备变成升级办卡,新业务可自由扩展。

精细化网络运维方案中,有线无线一体化网络部署,提供PPPOE/IPOE/802.1X/WEB/快速认证/绑定认证等全面认证方式,支持PC/PAD/SMART PHONE/哑终端等各种设备接入及认证,能按目的地址(目的网段)区分业务类型,形成不同业务流量统计,不同业务对应不同费率,满足用户差异化费用结算、业务增值等需求。

无线校园网络方案从易管、稳定、安全、先进、智能等方面入手,帮助学校在不同的场景下部署无线网络,应用自主研发的芯片技术,提升用户的应用体验。

安全能力与应用识别深度融合的六维控制希望能够通过安全中心将所有的网络安全融合在一起,自动实现网络隔离、全网安全信息搜集、安全事件大数据的关联分析和精准定位。

目前,精细化运维方案在南京大学,无线校园方案在中国科技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校园安全方案在北京大学,敏捷校园方案在西南民族大学均成功实践。

基础教育领域,华为认为,基础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提升教学水平,实现素质教育;如何提升教务管理,实现科学决策;如何减小区域差异,实现教育公平公开,而现代化教育的本质是建立在ICT基础上的。“教”要远程、无线、多媒体化;“学”要电子化、移动化;整合信息,“管”需要信息平台,校校联通;创造和谐,公平公开――“公”需要信息开放、网络高可靠。华为的基础教育数字校园解决方案“教、学、公、管、网”合一,有线无线一体校园网方案可以让教学更生动、更主动,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

华为认为,基础教育也步入了云时代。当前,基础教育云平台普遍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品牌、弹性可扩展的架构和融合的IT运维管理。教育云平台需要数据中心网络支持GE、10GE、40GE至少10年的生命周期,并可以扩展。而并行计算、3D渲染和搜索等业务则需要无阻塞的网络结构,要支持虚拟化,要高品质的网络保证业务稳定进行。弹性易扩展,支持动态虚拟化、网络融合开放,实现统一管理,这是华为基础教育云数据中心的思路。华为数据中心交换机拥有最高性能的引擎,支持云业务长期演进。在虚拟化方面可以实现网络按需部署,动态适配业务,保障教育云业务稳定运营。

教育信息化应用方案篇5

关键词:大数据;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信息化

在大数据的背景之下,教育行业走向了革新,并且逐渐趋近于信息化。高职院校在这其中同样革新了自身的教学模式,争取跟随上大数据的潮流。高职院校与教师要携手并进,利用大数据实现完全的教育管理信息化,以此来完成对人才的悉心教导。

1大数据对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重要意义

大数据是一种具有多种特征的数据集合,能够对大批量的信息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收集,并能够通过云计算技术对数据本身所隐藏的、具有高超价值性的信息进行探索。当大数据应用到高职院校时,更多是表现为对学生的基本信息进行挖掘,如:学生的分数信息、专业信息等,并能够对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出哪种教学体系更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等。在高职院校中,引入大数据对于其教学质量也是一大突破,能够结合当今社会上实时更新的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积累实践经验,从而完成对社会的人才输送。另外,大数据的引入对于教师而言也是一大助力,使教师不拘泥于课本教材上的知识讲解,可以在大数据的帮助下,结合多重数据信息,对当下市场环境作出判断,教给学生更实用的知识。由此可以看出大数据对于当前高职院校的支撑作用,它对于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2大数据在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有了大数据的支撑,高职院校管理者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社会,甚至是家长与学生的需求,从而提出针对性的策略。另外,大数据可以支撑高职院校走向个性化的发展道路,使自身的教学管理更加信息化且具24有特色。

2.1大数据技术可以应用于档案管理方面

部分高职院校对于档案的管理不够严谨,一些工作人员的素养不够,档案管理平台也不够完善。以上因素都会造成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大大降低,甚至会发生档案丢失的情况。而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档案管理平台后,它可以对学生的数据信息进行快速整理与检索,并自动更新档案信息。例如:当工作人员想要调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时,可以在已完成创建的数据库中任意找寻自己想要的数据信息,而当工作人员使用完毕后,该数据库便会进入封闭状态,不会出现档案丢失、缺漏等情况。

2.2大数据技术可以应用于招收新生方面

大数据可以对高职院校进行分析,并与当今社会热门的行业明确匹配度,明确后,大数据将制订新的招生方案,并将其扩散至各大平台。另外,与学校专业相匹配的行业,大数据可以进行信息检索,发现对该行业具有高关注度的人群普遍活跃在哪些平台,发现后,大数据技术将自动对该平台进行着重宣传。当完成以上举动时,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创建一个自动回复的机器人系统,使因学校的招生信息而前来的家长和学生能够得到及时回复。工作人员还可以将在大数据中搜索到的该专业细致化信息输入到系统之中,让家长及学生在询问时就可以得到确切且及时的答复。大数据提高了高职院校的辨识度,使高职院校可以大幅度提升自身的招生效率。

2.3大数据技术可以应用在日常教学方面

大数据技术可以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进行检索,通过统计学生在考试时的题目停留时间或其他方面来得出每位学生的长处及短处,并及时为每位学生设计出最为契合的学习方案。除此之外,大数据还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取代终结性考试。大数据技术可以对学生的日常课堂表现情况以及复习、预习的情况进行准确记录,并将以往的数据信息与当前的数据信息进行对比,以此来给予评价,评价的准确性会提升数倍。同时,还可以针对每个学生设计出不同的考核方案,让学生在明白自身不足之处的同时,还能够进行填补。

3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3.1管理认知不足,对于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不够清醒

教育管理信息化是一种新式理念,它的本质不仅是教育模式和设备上的转变,它还跟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脚步,进行了全面的数字化、信息化转变。但在一些高职院校中,它们对于教育管理信息化的理解出现了一些偏差。多数高职院校为了响应教育管理信息化,开始频繁为学生购买学习设备等,但这些设备并没有得到实际应用,与教育信息化的理念不符。

3.2多个系统的统一性不强

高职院校的校园系统中普遍存在着多个系统,而其中的某一个系统可能单单就是为了某一项活动而开发出来的,之后也没有注意维护等,造成了系统最后只能被舍弃。这不仅是对资源的浪费,而且降低了系统的便捷性,不利于学生的使用。

3.3对于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本身含义较为模糊

高职院校中的一些教师对于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概念十分模糊,认为只要在实际教学中使用大数据的影像技术便是将教育管理信息化了。

4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管理策略

4.1提升管理方面的认知

在该方面,高职院校需要做到明确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明白其本质,要让教育占据主导地位,而不是高超的技术与设备。这一点需要在管理层面提升认知,让教育管理信息化不再以先进设备为主体。

4.2将系统统一,杜绝资源浪费

在该方面,高职院校应对自身所存在的全部系统进行统一管理,依靠大数据技术建立一个集多系统功能于一身的平台来为学生服务,使学生可以根据这一平台得到自身想要的知识与信息,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4.3教师应当明确自身目标

高职院校的教师应当明白,教育管理信息化并不是依靠过量的录像等来进行知识传授,而是要对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合理安排,将学生获取知识的难度降到最低。

5结语

随着大数据风潮的来临,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也迎来了全新的机会,将其与大数据相结合,打造教育管理信息化,能够为提升我国教育行业的教学质量作出贡献。教师等多方面也要齐头并进,完成教育管理的真正信息化。

参考文献:

[1]肖亚麟.基于大数据环境下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创新与发展研究[J].数码世界,2020,(04):71-72.

[2]张丽芳.基于大数据环境下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创新[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1):164,136.

[3]娄焕,朱晓晨.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管理探析[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6):190,194.

[4]彭湘华.基于大数据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建设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02):240,242.

教育信息化应用方案篇6

教育考试档案管理是学校教育考试管理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考试质量的提高和教育质量的提升与其有着紧密的联系。教育考试与其他社会考试还有一定的区别,因为教育考试主要指的是学生的中考、高考还有教师招考等考试,这些考试关系着考生的命运和前途,因此做好教育考试的档案管理工作十分重要。

档案是教育考试组织管理中的凭证,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作为考生来说,考试档案是考生参加考试的凭证,对考生以后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起到关键性作用。其次,教育考试档案是对管理机构进行责任认定及查考的凭据。档案记录着整个考试的过程,从考生报名的原始资料开始一直到考试过程中的声音、图像、文字等资料。尤其是在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教育考试档案管理十分重要,教育考试档案管理工作是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引起重视的工作,采用科学、信息化的管理方式进行档案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教育考试档案才能发挥出自身的价值。

2 教育考试档案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尤其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考试档案管理工作迎来前所未有机遇和挑战。由于信息化的进步和发展,教育考试档案管理水平相较以往有了很大的进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除了以往的纸质材料档案,现在又增加了对数字化档案的收集、保管和利用。对于一些没必要长期保护或者保存价值不高的档案,一般采用电子档案进行保存,这样既能够节省档案存储空间,也能满足后期查阅的需求。

(2)目前对于教育考试档案的管理基本已经实现计算机管理,建立起基本的档案管理系统。当需要查阅相关的教育考试档案时,通过关键词搜索便能快速定位到档案的位置,这些优势都是传统教育考试档案管理中所不具备的。

(3)近些年来,教育考试档案的利用率不断增加,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在不断的积极开展中,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教育考试档案的价值。例如对教育考试档案进行简单的统计工作,能够发现教育考试管理过程中的一些新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育考试事业的发展。

信息化背景下,教育考试档案管理较之以往有了明显的进步,对教育考试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的教育考试档案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阻碍着教育考试管理的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管理制度不完善。在旧的管理制度下,档案整理之后便进行封存,资料收集完不完整、准确与否都是次要的,这种本末倒置的管理制度制约了教育考试工作的有效管理。其次,由于教育考试档案的管理职责划分不清,导致很多电子档案分散在不同部门和个人手中,当部门的人事关系发生变化或者管理不善等情况发生时,一些文件资料往往无从获取,这将为教育考试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教育考试档案的管理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

第二,教育考试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素质不高。很多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档案管理培训,或者只是在入职之前进行了简单的岗位培训,对于如何提升档案管理水平认识不足,也无法通过教育考试档案管理工作促进教育考试的管理水平。另外,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对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水平有较高的要求,但是很多管理人员计算机技术多数仅限于简单的应用,缺乏专业的技术支撑。

第三,在档案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存在重视收集,轻视利用的弊端。重视信息统计过程,一旦信息归档就认为万事大吉。由此导致档案管理长期停滞不前,尤其是在信息化和智能化方面的投入远远不足,相关软硬件设施建设不到位,没有引入档案管理软件或者信息化管理系统长期不更新。档案网络共享机制还需进一步加强,许多部门都有对教育考试档案的利用需求,由于档案资源没有实现信息共享,相关部门的查阅效率和办事效率较低,费时费力。

3 信息化背景下的教育考试档案管理对策

信息化背景下,教育考试档案的管理工作应当顺应时代潮流,采用更加先进的管理办法和管理理念对教育考试档案进行管理,以更好地促进教育考试事业的发展。

3.1 加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教育考试档案管理人员负责具体管理工作的开展,作为各项改革和具体措施的实行者,直接影响到教育考试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因此应该建立起一支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和较强处理问题能力的管理队伍,在组建过程除了吸纳档案管理人员,更应该注重对计算机系统、行为心理学等专业背景的人才的引进。因为信息化时代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不仅需要档案管理方面的知识,还需要懂得一些计算机技术,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教育考试事业服务,做好信息化时代下的教育考试档案管理工作。除了吸纳优秀人才,还需要对现有的人才队伍进行培训,逐步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从而提高教育考试档案管理水平。

3.2 构建考试档案管理平台

在教育考试档案的管理工作中,对档案信息平台的功能进行系统地设计和规划十分有必要。例如,在一些高校的教务处中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的考试成绩信息,考试档案信息平台能够与教务处通过内部关联而获取这些信息,实现资源的共享。这样一来,无论是教师、学生还是工作人员都能够获取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因此,在信息平台的建设过程中分类索引的建设是十分重要的,使不同身份的人员都能够凭此完成身份的识别,对信息进行管理。另外,信息的查询权限也应当设置好,保证信息的安全性,防止信息泄露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要不断加大对教育考试档案管理系统的优化,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实际的需要进行一些新业务的增加和?f业务的删减,使教育考试档案管理平台能够提供更加快速、准确、便利的服务。

3.3 加强教育考试档案信息化制度建设

通过加强教育考试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完善教育考试档案的管理制度。学校应当积极地完善教育考试档案的管理制度,尤其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档案的出现需要我们制定新的管理制度对档案进行管理。对档案的管理范围和职责进行明确的制定和划分,建立一套科学的、体现时代特点的现代化教育考试档案管理制度。信息化制度的建设,首先要提高需要提高相关人员对档案的认识,使工作人员和考生认识到档案的重要性,调动起全员的积极性进行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其次,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硬件的购置、系统和软件的研发。最后,大力提高信息化档案的利用率。在统计学有关原理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在信息收集和统计过程中应对按照档案性质进行分类,便于在后期进行数据比对,加强数据的分析,为学校决策提供依据。

3.4 实现信息化档案?W络共享

学校中与学生教育和管理的部门有很多,每一个部门都有对教育考试档案的利用需求。举例来说,学生的作弊档案是很多学院和部门需要查阅使用的,如果每个需要使用的部门都专门去档案管理部门进行查阅,那么势必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针对这种现象,教育考试档案管理部门可以将相关的教育考试档案数据进行上传,利用学校的校园网络,开放教育考试档案网络共享系统,定期或者长期开放部分教育考试档案数据供各部门查阅。这样有教育考试档案信息需求的部门可以直接利用网络共享系统及时进行信息的获取,节约大量的时间,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教育信息化应用方案篇7

1.1 了解技术支持的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目前,各大院校越来越重视信息化教学培养,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而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有限的,无限的网络与技术优化了教学过程,教师必须结合自身积累的经验,将资源、工具与课堂结合起来,才能从另一个维度上提高师范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师范院校对师范生信息技术能力培养也存在较多问题,寻找一套适合师范生的课程方案,对师范生信息技术能力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师范生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与教学改革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教学改革能促使教师与师范生的信息技术能力能走上另一座高峰。

1.2 广大师范院校培养方案的现状

教育技术在国内的运用已越来越广泛,许多大学都开展网络课堂,开设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进行支架式教学,设计Moodle平台等。网络及技术与教学密切相关,现在已经逐渐成为了教学过程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通过对广大师范院校信息技术能力培养方案的分析,显示出各个院校信息技术的改革趋势以及老教师难以适应新时代信息化教学方式,在职时对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尚不明确,使信息技术支持课堂教学的过程显得较为生硬。新的教师进行了信息化培训后,在课堂上利用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但其信息化教育水平大都处于一个较低的阶段。

教育信息化职前的培养重点在于广大师范生人群,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模式等都在不断地进行改革,改革的重点就在于寻找出一套最高效的提升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课程方案,进而从师范生教育技术的改革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提炼出一套适合教师的课程方案。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2.1 国外现状分析

早在1993年,美国克林顿政府就提出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计划,信息技术的应用遍布社会各个角落,在教育方面更是提倡将信息技术作为改革教育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美国投入的精力、财力也十分巨大。目前,美国校内基础设施完善,科技设备先进,且设施设备的应用时间较长、范围较广,故针对性也较强,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上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美国的信息化建设已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并逐渐被各国认可与效仿。另外,日本、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意大利、捷克等国家,也都十分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大力投入基础设施设备,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并在各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国外的信息化教学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的运用以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的教学方式由课本独裁逐步转向以课本为主,技术为辅的方式,各国都更加重视现代基础设施,如教育软硬件、教育信息系统等水平的提升。

2.2 国内现状分析

①各师范院校改革方案现状可体现出国内整体信息技术能力与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②例如西南师范大学设计的MOODLE LAMS平台活动,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采用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设计出相对完善的教育技术能力训练课程。

③首都师范大学利用WebQuest开展主题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设计方案,并利用WebQuest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中开展主题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教育技术素质及能力。

④辽宁师范大学实施双向信息化教学模式,并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中应用与实践,实现信息技术手段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学生专业特点与学习方式的整合等。国内的发展由于自身经济及科技方面的不足,虽比不上某些发达国家的信息化教学水平,但我国仍处于一种不断研究、投入、推进的进程中。尤其是着手在国内高校课程改革中的建设,取得的效果十分明显。

3 研究意义

教育信息化应用方案篇8

关键词:继续医学教育 档案 管理

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指通过网络技术对档案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与管理,达到高效利用档案资料的目的。当前我国继续医学教育档案广泛使用IC卡实时登记,将医技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档案录入其中,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档案管理一直处于零散、不健全的状态,找出问题的根源并对症解决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使用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管理系统,对医技人员的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必然对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管理的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为:(1)拓宽档案管理的渠道。传统档案管理零散、不规范,再加上医院医技人员众多,查询信息十分不方便。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管理就避免了这些问题。(2)随时能提供详细的数据信息。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系统集成了强大的搜索引擎,仅需要几秒钟,就可调出某位或符合某种特征的医技人员的数据信息,资料更翔实、更规范、更完整。(3)档案管理工作与继续医学教育同步完成。在过去,档案管理是落后于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也就是说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完成一段时间后才形成档案。由于档案是手工制作完成的,规范性不强,同时很容易出现错误。采用IC卡实时登记,使档案管理工作与继续医学教育的同步问题迎刃而解。然而,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需要我们不断挖掘其中的问题,总结经验与教训,不求最好,只求更好,促进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以满足医学发展的需要。

二、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

目前,医院已经对继续医学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但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的资金还是明显不足,档案管理部门硬件系统陈旧,扩展性不足,同时缺乏相应的配套软件,旧的管理软件功能少、适应性不强、缺乏人性化界面,已经严重阻碍了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硬件设备和专业软件是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它们的支撑,任何想法都是纸上谈兵。

2.资源收集、利用不到位

由于经验不足,许多医院的继续医学教育档案收集盲目求全,不管是有用还是没用的资料,不进行筛选而统统记录下来。从表面看,档案资料确实非常详细,但很多资料无用或可利用价值不高,占用了大量资源,也影响了有价值档案的开发利用。并且许多医院存在重收集、贮存而轻开发利用的情况,对资料的分类管理不科学,加之服务意识欠缺,最终使档案资料形式化,无法得到有效利用。这种被动式的服务以及不求创新的管理观念,很难使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管理工作有效开展。

3.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亟待提高

档案管理水平的高低完全取决于人,但从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管理的现状来看,管理队伍的素质普遍不高。一部分是长年坚守于岗位的老员工,自身知识结构老化,对新知识、新观念的接受能力较差;一部分是转职或兼职的人员,对档案管理只有初步的了解,根本无法深入开展工作。这些人员只是进行简单的资料收集、整理和储存,而且偏好于手工方式,对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应用较少,所以是一种被动的、消极的管理。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低下,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三、促进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的措施

1.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

医院领导要加强对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重视,加大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将档案管理纳入到医院的整体规划上来。可以从财政和政策两个方面着手:在财政上,设立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管理专项资金,用于完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所需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硬件设备要充分考虑扩展性,软件系统开发应切合医院档案管理的具体工作,遇到问题后及时修补和更新。在政策上,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让广大医技人员认识到档案的重要性,主动参与配合完成信息化建设工作。

2.构建档案信息资源体系

构建高效的档案信息资源体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信息资源收集一定要选择与教育管理和进程有关的信息,切忌求大求全,将零碎的、无足轻重的信息剔除。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办法,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让档案信息收集工作有章可循。二是在资源的利用上改变重收集轻利用的观念,在提高服务上加大力度,发挥档案管理的真正价值。

3.提高管理人员整体素质

良好的员工素质是搞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作为一名称职的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理念和科技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开拓意识,对档案管理工作有独到的见解。医院可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入的方式来解决人才问题。在内部人员培训上,更多地帮助他们更新观念,强化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意识;在外部人员引入上,吸收懂档案管理又懂计算机技术的综合型人才,让他们带动全院搞好档案管理工作。

四、结语

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是医学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管理人员要提高专业水平,深入研究,以提高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邢晓玲.医院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档案管理初探[J].陕西档案,2013,(1):33

教育信息化应用方案篇9

一、强化高校学籍档案信息管理意识

学籍档案信息管理在高校教学管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籍信息不仅对学生本人很重要,甚至对于学校和社会都意义非凡。由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各方面表现都反映在学籍信息中,而这些表现将影响学生的就业,因而对学生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就业上。而对学校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学校制定和修改教学计划的过程中,教师教学成果和学校教学就业质量如何,可以根据学籍信息来了解。此外,对于社会而言,学籍信息是学生通往社会的桥梁,也是社会了解学生的媒介。学籍档案信息管理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学校应强化学籍档案信息管理意识,加强管理制度改革。在笔者看来,进行高校学籍档案信息管理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目前高校学籍档案信息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高校学籍档案信息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 学籍档案信息管理模式具有滞后性

大多数高校还在以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学籍档案信息管理,远远满足不了高校学籍档案信息管理的现实需要。在各大高校学生人数日益增长的今天,学籍档案信息管理要求也随之提升,过去的由教务处统一管理全校学生学籍信息的一级管理模式呈现出一定的滞后性。

2.学籍档案信息管理制度守旧,管理流程不规范

近几年,部分高校还在使用过去的一套学生学籍档案信息管理制度,管理流程缺乏规范性,随着学籍管理要求的提升,过去的管理制度难免显得落后,只有规范管理流程,才有可能提高学籍档案信息管理质量。

3. 学籍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不完善

目前,高校使用的学籍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还是过去的,各项功能需要更新升级。尽管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被应用到了学籍档案信息管理虽然高校都在使用计算机技术及学籍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但是许多高校的学籍信中,但是建立的学籍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功能滞后,学籍信息兼容性有待增强,与目前教育部及省级学籍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相形见绌,高校的学籍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覆盖范围较小,难以实现全校学籍信息的统一化管理。

4.高校学籍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高校学籍管理人员的素质不够高。目前,学籍制度日益完善,学籍档案信息管理技术不断提升,自然也将对学籍管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不过,由于大部分高校未加强对学籍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学籍管理人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管理素质较低。

三、“以人为本”创新高校学籍档案信息管理的对策

“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主体地位,所以,应着手于以人为本的理念,看清高校学籍档案信息管理现状,其中对于新建高校的学籍档案信息管理环境与需要应特别关注。

1.落实以人为本,健全学籍档案信息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流程

一个大学以育人成果为荣,而并非以学校设施与招生人数来论好坏。在制定与完善高校学籍档案信息管理制度时,应着眼于高校组织的总目标,着眼于制度实施的育人效应的预见,努力朝人性化管理的方向发展。在高校的一系列工作中,高校学籍信息的管理工作显得难度更高, 高校的学籍档案信息管理水平可以从学籍信息的准确性来判断,可见,学籍档案信息管理水平的提升有赖于学籍信息的准确性的提高。而只有完善学籍档案信息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流程,才能帮助提高学籍信息的准确性。因此,一方面,高校应根据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学籍档案信息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学籍档案信息管理制度,以求学籍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另一方面,还应适当调整学籍档案信息管理的操作流程,确保其规范有序。学籍信息的准确性随制度的完善和流程的规范会有所提高,学籍信息的管理工作质量也将随之提升。此外,高校的学籍档案信息管理应做到人性化。“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以学生为本的核心内容。制度建设应以服务理念为指导,抛弃过去的管理理念,始终坚持育人原则,注重引导式管理,适当减少硬性规定,强化学生在校的主体地位。在管理过程中,学生应是占据重要地位的,应以学生为服务对象,管理工作围绕学生进行。90后的学生性格各异,追求个性,所以,高校在建设学籍档案信息管理制度时,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性格特征,关注学生的追求,挖掘学生的潜力,并且加强学分制等管理模式的宣传推广,深入制度改革。学籍管理制度文本应刚柔并济,中和硬性与柔性化规定,适当给予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再适时加以引导,践行素质教育,加强人文关怀,以求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2.高校学籍档案信息管理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转换学籍档案信息管理模式,关注学籍档案信息管理工作

在高校扩招后学生人数剧增的今天,学籍信息量也不断增多,加之各级领导及各部门对学籍信息要求的提高,过去的学籍档案信息管理模式的不足暴露无遗。对此,高校应一改传统的学籍档案信息管理模式,以二级管理模式取而代之,即由教务处、院系分级承担学籍档案信息管理。除转换管理模式以外,还应实现学籍信息的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学籍信息共享,建立一个面向全校的网络共享平台。高校学籍档案信息管理建设能够促进高校的发展,相应地,高校的发展能够强化高校学籍档案信息管理建设。学籍档案信息管理关系着高校的人才培养职能,是对学生从入学到毕业这一期间的管理。所以,高校应该对学籍档案信息管理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学籍档案信息管理建设不能只停留于制度本身的建设,还应将人本理念落实到学籍档案信息管理建设中去,并加强制度建设宣传工作。加强培养学生对学籍档案信息管理的认识,强化其学籍信息利用与维护的相关知识,从而协助学籍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了强化全校相关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其管理能力,高校应该开办培训班加强组织其接受专业培训。其次,应通过张贴宣传单、印发制度学习手册、组织问卷答题和知识竞赛等各种渠道和方式来加大对学籍档案信息管理规定的宣传力度。

3. 建立学籍管理支持系统,提高学籍信息兼容性

拥有一个较为完善的学籍管理支持系统是评价一个学籍管理体制好坏的标准之一,学籍管理支持系统的关键在于建立一个学籍管理自动化、信息化系统,也即在学籍管理工作中引入现代化的信息资料管理技术。利用计算机上设计一套学生学籍信息资料档案以实现登录、统计分析、查询检索、公开共享等功能,这套学籍信息资料档案和学校各系、综合档案室应该是相通的,为学生和教师的查询与管理活动提供方便。构建这样一个校园网络信息平台并非空想,毕竟我们已经实现了管理技术的信息化,并改变了过去学籍管理半人工半自动化的局面,不过计算机技术的使用还只处于初步阶段,尚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首先是目前许多高校使用的学籍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在功能上有所欠缺,只能依靠学籍管理工作人员以手工操作代替。此外,高校使用的学籍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中的信息的字段名和字段长度与教育部的不同,未兼容教育部和省级教委电子注册要求的信息,影响学籍信息的管理质量。我校的学籍管理系统功能上也有所欠缺,主要体现在大部分学籍管理工作难以通过学籍管理系统来完成。北京市教委的学籍档案信息管理平台是对外开放的,相比较而言,我校的管理系统的总体水平还有待提升,我校目前已经启动该系统的二期开发工作,届时将优化更多功能。

4. 以人为本,不断优化学籍档案信息管理队伍,提高学籍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素质

教育信息化应用方案篇10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数据库;信息资源

一、研究背景

人才竞争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内容。未来我国要从一个创新大国成为一个创新强国必须依靠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人才。培养面向未来的综合人才需要从基础教育做起,摒弃传统的“唯分数论”思想,逐步关注学生成长,转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做法,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为学校掌握学生成长规律、为促进评价方式改革、为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途径和依据。正如研究者所言,“各地各校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基本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1]其中的重要原因在于,收集和记录学生成长记录缺乏有效手段。当前,信息技术已经与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深度融合[2],借助信息化手段,可以有效提升收集和记录学生成长记录的效率。使用信息化平台可以记录学生日常表现和课业成绩,形成学生成长记录档案。

二、建设内容

学生成长平台是学生、教师、家长和学校,教育局等多方参与,提供针对学生德、智、体、美、劳,日常交流协作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记录和考核,为学生的综合成长提供全面的跟踪分析记录。学生成长平台并不是对成长记录的简单记录,而是包括学生成长记录档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两部分内容,综合学生、教师、家长等多个角度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记录和评价。因此,对建设内容可以进行以下分解:学生成长记录档案记录学生的基础信息、身体素质、心理健康、行为规范、学业情况等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成长整体记录档案、考试成绩记录档案、班主任评价记录档案、家长评价记录档案、任课老师评价记录档案、个人素养记录档案、道德品质记录档案、学习态度与能力记录档案、公民素养记录档案、交流与合作记录档案、运动与健康记录档案、审美与表现记录档案、综合实践能力记录档案、特长与获奖情况记录档案、毕业鉴定记录档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包含评价过程中涉及的定义、流程、类型和相关制度的信息,各类评价标准等。主要包括:评价指标定义、评价分数设置、评价流程设置、评价类型设置、教育局评价工作委员会审定、结果呈现、结果使用、规章制度、荣誉等级制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三、技术实现

“智慧教育”的本质就是要通过教育理念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的手段,来实现教育信息与知识的共享与传播。[3]在本系统建设时参考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技术架构模型,结合智慧教育平台用户特点,按层次化思路,系统设计时使用分层架构进行设计。从直接面向用户交互至系统底层,分别定义为:服务渠道层,应用系统层、应用支撑层、信息资源层和运行环境层。服务渠道层:本系统需要分别为学生、家长、教师、学校、主管部门提供功能和服务,为了整合众多的服务渠道,为了体现一体化服务,本系统设计了统一服务渠道的整合功能。所有的渠道服务都通过服务总线以标准服务的形式对外提供,同时,对于未来渠道的扩展提供了基础。应用系统层:应用系统是实现各种业务和管理功能的独立运行模块,主要包含的功能模块有学生基本信息、身体状况评价、综合素质评价、家校评价、学生成绩管理、出勤情况管理等。应用支撑层:为上层的应用系统提供各种运行平台和公共服务组件,是架构于底层的操作系统与上层应用系统之间的支撑软件平台,主要包括数据交换平台、企业服务总线、基础支撑管理和开发平台等组件。信息资源层:信息整合是依据信息化发展趋势,实现对信息资源的标准化、共享化、协调化。[4]信息资源是整个系统的数据支持部分,涵盖所有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这些数据成为每个学生的成长档案,这些数据未来为对接其他系统或者进行更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利用提供支持。运行环境层:运行环境层属于信息化基础设施,是系统运行的基本支撑。它们主要包括主机基础设施、存储备份设施、安全防护设施、系统软件设施以及呼叫中心设备。系统软件平台由应用服务器中间件、数据库软件、操作系统软件、网络管理软件等构成。

四、总结

通过建设学生成长平台,可以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类表现,同时,可以规范和量化的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随着国家教育改革不断深入,通过信息化手段来记录学生成长是一个必然趋势。但当前还存在记录手段比较单一、记录内容比较简单、成长数据挖掘不够等问题,因此,相关参与者需要在数据采集手段、平台架构模式和数据分析方法上积极投入研究、规划和建设工作,共同完善学生成长平台功能,发掘学生成长数据价值,为我国教育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志平.综合素质评价:经验、问题与对策[J].基础教育课程,2O13: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