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写作指导十篇

时间:2024-02-05 17:51:27

观后感写作指导

观后感写作指导篇1

国庆节假期很快就要到了,今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有盛大的阅兵式,家长们可以和孩子们一起观看,有的学校还会要求写观看阅兵式的观后感。孩子开开心心地看阅兵式,一想到还要写作文,心就凉了半截。     我们来看看这种属于感想式的国庆作文应该怎么写?   感悟类通用   一、写清楚触发感悟的景、物、事     感悟不可能凭空产生,必须依托一定的风景、物体、事情,所以要先把这些景、物、事写清楚,这就包括了一些时间、地点、人物,景、物、事的特点等等。 二、所感所悟关联要紧密     看到的和想到的联系必须紧密,这样的感能产生这样的悟,不能生搬硬套。比如:看到蚂蚁搬家,可以悟到团结力量大,如果是悟到珍惜生命、珍惜时光,那就很牵强了。 三、感悟要深刻      感悟类习作悟出的道理或是想法必须深刻,不能浮于表面,否则这篇文章的意义就会流于平常。而且感悟必须与自身或是他人的实际联系起来,否则文章就会过于空洞,没有实用性。比如:写牵牛花来感悟它生命力的顽强,不能只停留于牵牛花,得迁移到自己身上,写一写自己对于生命的感悟,对自己的启发。 要点: 1、感悟类作文的写作是可以多方面入手、多角度思考的。 2、在叙事述人、记物描景之时,对景、物、事的描写必须是切实的,这样才会使得感悟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 3、感悟得深刻,凝结自我情操、深系人间真情、蕴含人生哲理     2019国庆阅兵式观后感     编写提纲: 第一部分(开头): 首先写出时间、事件及自己的心情(如开心、激动等)。 第二部分(叙述与描写): 用浓重的笔墨叙述、描写阅兵的盛况(分3段左右,详略得当,重点写2-3个方阵)描写出盛大的场面,军人神态、动作、声音,现代化武器带来的震撼。要注意观时感,而不是仅仅是观后感。所以在描写时一定要写自己当时的心情、感受(心理描写) 第三部分(联想): 由此想起往事(中国近代史及战争岁月);然后与今朝对比,说明国家的强盛。 第四部分(升华): 最后升华主题,谈谈自己的感受。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范文引路 阅兵式观后感     201~年~月~日是~~~~~70周年的日子,我早早的就在电视机前等候,心中按捺不住激动,盼望着阅兵式快点到来。我从电视画面中,看到金秋九月的北京,秋高气爽,空中不时飘着一缕白云,天安门城楼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中,显得更加雄伟壮丽。(时间、地点、事件、心情)       上午~点,当主持人宣布庆祝仪式正式开始,镶嵌着国徽的礼炮齐放70响,70响礼炮,见证着昔日的英勇不屈。透过这声声炮响,眼前浮现的是一幅幅充满反抗日军侵略的画面,耳畔回旋的是一声声前进的号角。透过这声声礼炮,看到的是一张张充满希望的笑脸,听到的是一阵阵满是激情的欢歌。(礼炮+联想)     200名国旗护卫队员伴着雄壮的国歌声中,护卫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的目光注视着五星红旗,随着大家也高声地唱着国歌。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载着国家主席***的红旗牌检阅车平稳驶出天安门城楼,经过金水桥,检阅44个地面方队,排列在长安街上的14个徒步方队、30个装备方队,威武庄严。***肃立在行驶的检阅车中向海陆空三军问好。    “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主席的问候如和煦春风,温暖军心。    “首长好!为人民服务!”官兵们的回答似惊雷回荡,山呼海应。      问候、回答震撼人心,看受阅方队,犹如坚固的钢铁长城,坚不可摧。       随后,分列式检阅开始,在鲜艳的八一军旗引领下,三军仪仗队护卫着军旗率先通过天安门广场,其余13个徒步方队依次接受检阅,“咚—咚—咚”多么铿锵有力的步伐,踢出了中国人民的尊严,你看,他们的动作整齐划一,战士们一个个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有种万人不挡之势,浩浩荡荡、气势恢弘。      紧接着,铁流滚滚,大地共鸣。30个装备方队以排山倒海之势隆隆驶来。铁甲锃亮,一枚枚导弹如待出鞘的宝剑,直指苍穹,展示了我们伟大祖国的日益强大。鹰击长空,剑啸苍穹,12个空中梯队呼啸凌空,雄鹰展翅,翱翔长空。歼击机、预警机、轰炸机、加油机等纷纷亮相,看到女飞行员驾驶的战斗机机在天安门广场上空拉出道道彩色烟带时,我的心情是那么激动,热血是那么沸腾。(叙述+描写,突出势不可挡、威武雄壮的气概)       思绪把我带到了1949年10月1日,一个让全中国人民永远无法忘记的日子!那一天,狼烟四起烽火连天成为过去,中国人民百折不饶英勇奋战,夺取了最终的胜利,有鲜血和生命维护了中国的尊严,赢来了七十年前的今天。今天是~~~~~70周年的纪念日,我们将永远记住这一天。(联想、回忆、今夕对比,突出为抗战牺牲、做出重大贡献的先烈及爱国人士的缅怀和敬仰,赞美国家的强大、军队的强大)      看着眼前纪律严明的威武之师,看着中国自主研发已达世界先进水平的武器,我心里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中国人受欺辱的日子,已经永远一去不复返了。   【结尾1】      观看完国庆阅兵,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流血流汗,克服各种艰难险阻换来的,作为华夏儿女,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感到由衷的光荣和自豪,作为一名学生,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将来成为国家的建设者,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的更加强大。 【结尾2】    阅兵式落下了帷幕,但我的心潮滚滚,我情不自禁地感叹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经历了多少艰难困苦,才会有今天的伟大成就啊!如今的中国繁荣昌盛、蒸蒸日上,我为身为“炎黄子孙”而感到自豪,我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儿女感到骄傲。作为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我下定决心好好学习,争取长大以后为祖国做出贡献。 【结尾3】       今天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纪念日,日本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这段历史不能忘却,更不容篡改和抹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让我们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让和平之花永开不败!  

观后感写作指导篇2

关键词:写话教学;借助口语;借助句式;借助实物;借助生活;借助文本;借助日记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295-01

“语文课标”从低年级开始强调写话训练,提倡学生不拘形式写出见闻和感受。作为习作的起步,低年级作文教学应从写话开始,让他们养成能写好一句话的习惯,逐渐地,对写话产生兴趣后,可结合生活实际,用学到的词语说一句通顺的话,这样坚持着,对以后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是有很大帮助,也为学生的写作打下较好的表达基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借助口语交际,以说促写

在低年级,口语交际是一项重要内容,教师要利用这一凭借的优势,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写一句或几句完整的话。因为有了对话的基础,学生比较容易下笔,写出来的内容自然比较丰富,句子比较完整、通顺。比如“向你介绍我家”主题口语交际,在对话交流后,教师让学生写话,多数学生能围绕主题,从家居、成员、特点各方面写话,某种程度是课堂口语教学发言的再现。

二、借助句式训练,练习写句

低年级学生习作以写句和写话为主。写话,不仅要求学能写流利、通顺、正确,还要求学生能使用一些句式表达自己的感情和理解。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在一二年级学生写话的起步阶段,认真在教学中挖掘典型的句式,对学生进行句式训练,提高学生的句式运用水平,学会用一些不同的句式表达自己的感情和理解。主要用两种情况,一是句型模拟训练。比如学习到疑问句、感叹句、因为——所以句式、连词成句等,让学生练说仿写。二是词语仿写运用。教材中蕴藏着大量的好词、好句为学生积累语言提供了方便条件,如:AAB式、ABAB式、AABB式等,不失时机的让学生进行填空训练。大量的句式训练为学生写句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借助实物演示,引导写话

学生写话质量的好坏,与教师的指导紧密相关。对于低年级学生生活经验不多、知识视野不丰富的背景、表达水平处于起步阶段的现实,教师在指导学生写话时,要从有利于学生形象感知的情况入手,创造积极条件,指导学生写话。借助实物演示,引导学生写话就是一种很好的手段。像我经常带着水果,玩具、卡片,来让学生看一看、拿一拿、评一评、尝一尝,由于有了直观的凭借,学生感到有话可说。这样的题材贴近了学生生活,学生比较容易下笔。如一次上课,我带来了一条香蕉,在课堂上演示,分成不同姿势让学生写写像什么。交流的时候,体现在学生笔下的香蕉,有的写像挂在天上的月亮,有的写跟小船的样子差不多,有的写像弯弯的豆角。就这样,学生兴趣来了,产生了欲罢不能的感觉。

四、借助生活观察,引导写话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要引导学生提高写话兴趣与水平,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要引导学生贴近生活、观察生活,自由地用笔记下自己的生活所见所想。引导学生贴近生活进行观察,可以有几种作法:一是确定范围,连续观察。教师规定一个较宽的范围,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事物观察,写下自己的观察积累,比如让学生观察《我家的小动物》,每于就自己的观察写话。(不给学生限制多少句,能写多少就写多少,能成段就成段)。二是定点观察,详细写话。教师可以根据训练需要,有针对性地或引导学生观察“校园一角”,按顺序写下自己观看到的景物,或引导学生观察学校的一件花草,注意指导观察其特点。这样的定点,主要是基于群体指导,有利于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的指导。观察某一景物后,指导学生围绕中心进行说话写话练习。

五、借助文本图画,引导写话

小学生活泼可爱,富有想象力。低年级是儿童想象活动的敏感期。教材中有大量的插图,色彩鲜艳,声情并茂,教学时将利用这一教学资源,教给学生看图方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图意,或是想象串编故事。让学生把自己的发现和想象写下来,无论是表达图意,还是串编故事,都需要学生思维加工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有意地重现表象的技能,包括在头脑中有目的地产生丰富的表象。只要我们激发起他们的想象,让他们的想象与观察有机结合在一起,学生感知到的事物也有“神”。

六、借助日记习作,打牢基础

观后感写作指导篇3

(一)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阅读是一种意义的理解和解释活动,也是一种创造的活动。要完成好这种活动离不开科学的阅读方法。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阅读方法,在阅读活动中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笔者具体介绍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文体、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1、浏览标题法。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些文章浏览标题即可了解文章大体内容,如新闻类。

2、知其梗概法。对于那些篇幅较长,内容不是很重要但学生必须了解的文章,就采用这种方法。如外国名著类。

3、摘录要点法。对于那些分要点阐释而内容较长的文章就用这种方法。

4、品味鉴赏法。对于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可以通过对语言的品味,构思的揣摩,进而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领悟作者的匠心,从而获得知识和受到情感的熏陶。

5、读书笔记法。这种方法是深化阅读,把读和写这两种能力结合起来的一种阅读方法。学生在阅读时,辅以写读书笔记,可以让阅读收到一石二鸟的效果。教学生读书在书中圈点批画,是常用的读书笔记法。

(二)对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检查

阅读的目的就是要开阔学生的眼界,扩大知识面,活跃学生的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笔者注意指导学生及时对阅读效果进行检查。如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以阅读课上获得的内容为素材进行口头演讲,形式不限。又如指导学生每隔一段时间开一个阅读信息会,向其他同学推介名篇佳作,交流各自的信息。此外,还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笔记交流评比、阅读经验介绍。学生通过检查认识到阅读的意义后,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阅读的效率。

二、落实三个环节,培养写作习惯

(一)培养善于获取和积累材料的习惯

作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智力活动,它有多方面的条件和要求,这就需要观察生活,认识生活,要从生活中获取和积累材料。现在有些学生,平时对丰富多彩的身边生活不去留心,身在其中却满足浅尝辄止,甚至置若罔闻,视而不见,临到写作时抱怨没东西可写,不知道写什么。这就是没有养成善于获取和积累材料的习惯所导致的。

其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的美到处都有,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但它只钟爱于独具慧眼的人。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练就学生一双“慧眼”。而且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留心生活周围发生的一切,做生活的有心人,并对学生的观察方法悉心指导,指导学生观察要眼到、耳到、口到、心到、情到,要调动所有的感觉器官,从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不同的感觉角度的事物细致观察,全面的了解,达到对事物本质的真正认识。

三、处理二者关系 ,提高读写能力

(一)强化学生读写结合的观念

读好文章的“好”有两层意思,一是指质精品高的好文章,二是指读文章时应具有积极进取的态度,掌握文章的精髓所在。这里讨论的是后者。教师在讲读课文时,应引导学生读进去,既肯于读又善于读,提高学生读书的“悟”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叶圣陶先生说:“所谓阅读书籍的习惯,并不是什么难能的事,只是能够按照读物的性质作适当的处理而已。需要翻查的能够翻查,参考的能够参考;应当条分缕析的,能够条分缕析;应当综观大意的,能够综观大意,意在言外的,能够辨得出它的言外之意;义有疏漏的,能够指出它的疏漏之处,到此地步,阅读书籍的习惯也就差不多了。”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把范文的精到之处,点睛之笔读出来,让学生品味到读进去的甜头,取“他山之石”,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当然,阅读有质也要有量。多读好文章才能写出好文章,广读博览才能运笔自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讲的都是以多读书来提高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经验。

(二)采用读写结合的多种方法

观后感写作指导篇4

一、指导学生用心观察,开启“写生”教学

观察是“写生”的第一步,所谓观察,即教师将学生放诸生活的知识海洋去探索、去发现,去求知,充分发挥学生多种感官,引导学生通过视觉感知、听觉感知等亲近自然,发现自然之美,及时捕捉精彩生动、扣人心弦的写作素材。小学作文“写生”教学要求教师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而观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也是学生写出声情并茂小作文的基础与前提。鉴于此,教师要灵活、科学、高效地指导学生用心观察,并采用正确的观察方法,真正去融入自然,实现心灵与观察物的一体化。学生在观察时,应做到三点,即集中精力用心观察、多角度多层次观察、观察与思考相结合。

例如,在命题作文《五彩多姿的春天》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预先在教师内对学生讲述作文“写生”的相关注意事项,特别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观察”,让学生领悟科学的观察方法,改善学生作文“写生”效果。在经过教师细心指导“观察”策略后,学生在田野或者山谷中观察多彩的生活,积累写作素材便显得更有针对性、更有目的性,观察效果更好。一些学生在观察春天景物时,已经懂得从声音、颜色、味道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观察,这为其写出直观、想象、生动、有趣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二、创设多元写生情境,增强“写生”效果

在课堂上进行作文创作容易束缚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阻碍了学生写作潜能的挖掘,而室外写生环境便克服了室内封闭写作的弊端,给予学生无穷的写作乐趣。走进生活,接近大自然本身就是一种写作情境的创设,它是鲜活的、生动的、盎然的、纯粹的,但要想充分利用这一原生态情境达到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教师还要有意识创设该情境之外的其它情境。例如,可创设问题情境、竞争化情境、故事化情境等,实现自然情境与人为情境的完美融合,以增强学生的“写生”效果。

小学生由于受智力发育以及思维发展的限制,即使教师为其提供作文“写生”条件,其在写作中也难免会出现手足无措的状况,这时便需要教师创设能激发学生“写生”欲的情境。例如,在《我喜爱的小动物》的写作中,教师可带领学生到动物园观察小动物,然后可创设如下问题情境:“你喜爱哪个小动物,它的神态是怎样的?你知道它的习性和爱好吗?”,这样的情境创设有利于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问题情境中开动脑筋、捕捉灵感,做到“情随境至、文笔流畅、细致入微”。作文“写生”毕竟与绘画写生不同,对于小学生来讲,教师的点拨与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三、鼓励学生联想想象,拓展“写生”思维

联想与想象是小学生作文“写生”的轻盈翅膀,在写生过程中,学生只有充发挥联想与想象,才能培养自身的发散思维能力,使自己拥有对外界事物敏锐的观察与感悟力,以便及时、迅速地捕捉灵感,丰富写作素材。作文“写生”是写实,但又不单纯是写实,它需要学生在认识自然界客观事物时实现“写实”与“想象”的完美融合,只有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学生的写作思路才会得以扩展,写作才会“无拘无束、内涵饱满、汹涌奔泻”。拥有极致生命力的写作必定渗透着作者的情感,融合着作者的联想与想象,在“写生”教学中,教师要懂得运用技巧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帮助学生妙笔生花。

观后感写作指导篇5

本人担任“小学生段篇积累与语文学习能力之内在联系的研究与实践”科研项目的实验教师,实验年级是三年级。 现就关于小学生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积累”与“写作”谈谈我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感悟自然,观察想象——积累生活

社会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只有留心观察社会生活,才能获取写作的素材。在学生课外观察指导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注意日月星辰的变化,留心山川河流的形态,观察风霜雨雪的景象,了解鸟兽虫鱼的习性,注意花草树木的生长……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生活——了解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观察学校生活——注意学校开展的活动,大到开学典礼、运动会,小到主题班会、同学的课堂发言;观察家庭生活——留心家里今天来了什么客人,爸爸又买了什么牌子的新摩托,妈妈又烫了什么新发型,家里人的言谈举止……学生观察前,要提出观察要求,学生观察时要进行相应指导,学生观察后要写观察日记。要培养学生在观察事物的同时分析事物的好习惯。

让小学生观察事物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做到: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的需要选择目标,抓住所要观察的事物。如以到野外寻找春天的脚步为例:野外里有游人、有房屋、有花、有草、有树、有山、有水……,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就要让学生知道应该选择哪些内容来进行观察,根据寻找春天的脚步这一目的来选择的话,应该观察的是:小草绿了吗?花儿开了吗?还有忙碌的人们……

其次,观察要有顺序,表达才会有条理。比如引导学生观察一只白兔,由整体到局部。从整体的顺序,先说外貌、颜色;再说局部的头部的耳、眼、嘴的形状和颜色;然后说它的生活习性。观察之后,他们说出来才有说服力、有条理,写出来的内容才不会杂乱无章,反映出来的内容才真实可信。再次,引导他们观察事物要认真,抓住事物的特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只有掌握了事物发展规律这一特点,才能真正认识事物,才能把事物的真实面貌反映出来,这样的文章才能感动读者。最后,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又如我布置学生早晨起床后观察自家玻璃上结的霜花,写一写霜花的美。我引导学生观察家中的小猫,睡觉的姿势,洗脸、捉老鼠的动作等等,帮他们列出观察项目,学生就会有目的的观察,写作时就不会无话可说了。

二、 指导阅读,欣赏段篇——积累语言

我们写好文章必须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丰厚了,才有可能文思如泉、笔下生花。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我要求学生课本上的优美诗文必须熟读成诵。向学生推荐课外书报目录,激励学生大量阅读各种题材、各种体裁的课外作品,让学生充分感受祖国优美语言文字的魅力,在愉悦的心境中学习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课外阅读帮助学生选择了《积累伴我成长》这本书,根据三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需要,选择了适合本年级学生特点的句段篇指导学生诵读积累。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进行指导,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和名家名著。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要浏览、精读相接合。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摘录好词好句好段学写读后感。开展各种生动活波泼的活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积淀文化。

三、促进积累转化——让万事万物汇入笔尖

(一)积累观察到的景与物,达到胸中有物脑中有景

有了积累,学生写起作文就不至于无物可写、无言可发。生长在农村的学生,美丽的大自然一年四季给他们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周围景物一年四季的变化,让学生记住冰雪融化、小草青青、百花争艳的春天,荷花飘香、树木葱郁、烈日炎炎的夏天,五谷芳香、硕果累累、漫山红叶的秋天,白雪皑皑、北风萧萧、天寒地冻的冬天。

(二)积累观察到的人与事,写出真情实感

写人写事是学生习作最基本的内容,可往往也成为三年级最厌倦的事情。因为他们刚刚接触作文。其实生活原本平淡,有时候一个举手投足就已在不经意间体现出人性的美与丑。例如:指导学生写不同年龄段的人的外貌、心理、动作、性格特点;写一件事表现一个人的思想性格,指导学生习作应力求完成课标中“观察社会”的要求,留心且积累身边的人与事。教育学生坚持求真求实的写作态度,“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鼓励学生说真话,诉真情,求真知,做真人。还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审美指导,让学生尊重自己内心的真实体验,追求真善美,摒弃假丑恶。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在文章中体现自尊和他尊,理解与信人,同情与人道,平等与博爱。这样学生对生活、人生的情感态度就会自然而然地在自己的文章中表现出来,有了健康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学生的作文才能真正做到求真求实,写出真情实感。

(三)积累经历过的实践活动,于过程中体验情趣

观后感写作指导篇6

一、观察联想,活化字形,感知字形美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写字教学首先要指导学生观察字形,弄清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在指导观察时,如果引导学生对抽象的汉字加以联想,活化汉字字形,汉字字形就会深深扎根于学生之心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之情感。汉字由抽象的笔画组成。如何让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字形产生兴趣,如何让学生对写字感兴趣呢?除了故事、儿歌以外,比喻是个好方法。“撇“像扫把,“捺”像剑。“点”像小雨点。“横“像小扁担……比如“伞”,同学们看像什么呢?有之说像大蘑菇,有之说像大树……想象生动之比喻,再加上形象的电脑画面的显示,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汉字的形体美,而且让学生对抽象的汉字字形顿生兴趣,产生了写字的欲望。

例如:教学“人”,“人”字很简单,一撇一捺,写起来却十分不易。由于不知道运笔方法,学生写出来之“人”字,就像两根支撑起来之小棍子。我引导学生观察电脑画面上的笔画,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看看这“撇”像什么,“捺”像什么,有了生动的视觉感受,有了如此形象的比喻,“人”这个字在孩子之心中已经不再抽象了,而变得生动可感起来。比喻,充分激起学生写字的热情,学生按捺不住,自己尝试着写了起来。

二、比较想象,示范演示,体会书写美

比较运笔方法:教学“一”,我让学生观察老师正确的运笔之后,要求学生进行临摹,之后将学生不正确的书写和范字比较,在比较中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教学竖,我让学生比较“悬针竖”和“垂露竖”的写法之不同,并加以示范。效果都还不错 。

比较间架结构:教师除了指导汉字的笔画,还应该着重指导汉字的间架结构。例如:教学“皮”,在观察“皮”后,我让学生临摹,学生写出来的“皮”字,五花八门。有的把“横钩”写成“横折钩”;有的把下面的“又”字写得太短;有的把“又”写的太窄;有的又写得太宽……这时我将他们这些字在黑板上“公开亮相”,和书上的范字进行比较,并逐一帮助他们找到“病因”,指出“治病良方”。欣赏着自己的“杰作“,孩子们也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比较之后的书写,效果令人满意。

所以,我想,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仔细领会,悉心模仿笔画运笔,熟练掌握笔顺规则,体会汉字的造型美。

三、严格训练,培养习惯,发展个性美

(一)练字要严格要求。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中明确提出:“养成正确之写字姿势和良好之写字习惯。”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仅有利于把字写端正,而且有利于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视力。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从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可以终身受益。

写字前,教师指导学生削好铅笔,放好作业本,端正坐姿,指导执笔方法。练习时,教师巡视,时时提醒学生,时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姿势和方法。书写时,教师要适时巡回指导,随时提醒学生每个字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运笔方法,与上一个笔画的间距,其长短如何,整个字的结构特点,及各部分的比例,做到防患于未然。

教师在课堂上要反复指导,学生在练习中要认真书写,循序渐进,逐步形成写字能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二)训练要有度,要注重学生的发展。练字贵在精,而不在多。小学生手指的小肌肉群不够发达,学习兴趣也难以持久。过多的书写不仅对孩子的身体发育有害,还会影响孩子写字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坚持一个“少”,保证一个“好”字。每课的字,每个写2-3个,自己觉得写得好的,可以少写几个,自己觉得写得不满意的,就可以多写几个。你还想写哪个字,就可以再写几个。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好”。

四、激励评价,鼓励进取,展开竞赛

观后感写作指导篇7

关键词:作文教学;阅读;生活;实践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不仅仅是语言的输出和运用,更应关注写作实践中学生心理的成长、情感的丰润、意志的坚定、人格的完善,达到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境界。本文就如何指导中学生进行写作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引导学生最近生活,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的素材

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将作文训练融入对生活的观察、体验、理解中,在作文教学中引出生活的源头活水。对生活的观察中选取材料。中学生写作感觉无话可说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对生活的观察、缺乏生活经验的积累。罗丹说:“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美的眼睛。”那么如何才能使中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呢?首先是观察兴趣的培养。最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总是那些他们比较熟悉,比较喜爱的对象。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连续多年领着学生开荒种地,然后在地上种上自己最喜爱的作物,有花、有草、有菜,学生们观察自己最喜爱的作物,并且是自己亲手种的作物,真是一种特有的乐趣。其次是观察生活的方法。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正是抓住月夜荷塘独有的宁静朦胧的特征,才带给读者那一份美的享受。李健吾也正是以他那独特的审美眼光,捕捉了雨中泰山特有的神韵,才描绘出一幅令人难忘的雨中泰山图。因此,把握观察对象的特征,是观察事物的一个重要要求。还有观察习惯的养成,也是提高观察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我把观察日记作为练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并且请几位同学把观察到的最感兴趣的景物、人物、事件或生活现象介绍给大家,这样既丰富了生活材料的积累,又能帮助学生养成勤于观察的习惯。作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应遵循文章创作的内在规律,有机地和生活现象融合起来,而不是脱离生活的纯理性的逻辑活动。学生文章中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更不能是空洞的政治说教。思维的创新,表现在能敏锐地洞穿生活现象,发现问题,大胆地提出疑问,形成自己的生活见解,将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横向与纵向,侧向与逆向结合起来,拓展广阔的思维空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作文教学最广阔的课堂,最有益的教材和最好的老师,走进生活,这是摆脱作文教学贫弱状态的根本途径。如果仅仅限于作文课上的冥思苦想,那只能是无源之水。我们除了要在课外积极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作文素材库,有效解决“无米之炊”的问题外,还要指导学生带着思考去深入生活,并能通过生活的表面现象,看到它深刻的本质。

二、发挥阅读优势,以读促写

读写结合是我国语文教学中的一条传统经验,将阅读和写作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即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写作特点等,使学生变被动的学习态度为主动地学习吸收,获得更多的写作知识,以促进写作。首先,要利用解题,指导学生审题。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要想写作好作文,其次,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归纳段意、概括中心等来理解作必须审好题。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弄清题目的意思,分析作者怎样立意、怎样紧扣题目来写的,通过分析解题,得出结论;审题时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让学生学会了解题目,并从中学习审题的方法。了解写作意图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使他们更加深入细致地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写作技巧。另外,还要指导学生分析课文的层次结构、段落关系以及开头、结尾的写法和方法的运用等,从中学习表达的技巧。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在学生对阅读课熟读精思、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写作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习作练习,做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从而不断地提高作文能力。张志公 先生指出:“掌握丰富的语言材料(通过阅读教学)是写作的根本。”写作必须依靠阅读,然而阅读能力强,写作能力未必强;而阅读能力不强,写作能力却肯定不会强。要让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观察笔记的习惯,让学生多积累语言材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本是学生学好写作的最好老师,大量的阅读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扩大阅读要重视向课外扩展,鼓励学生主动热情地阅读图书、报刊、杂志,不断扩充学生的知识内容。多读文章其实与写文章这两条路子的线索是一样的,只是走向不同而已。

三、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鼓励学生点滴进步

朱绍禹 先生明确指出:指导作文有两种截然不周途径:“一是关起门来让学生冥思苦想,一是同其它领域联结,寻求写作依据”。哪种正确呢?显然是后者是正确的有效的。这种方式实际就是作文中的关联指导,它是作文指导的唯一正确的途径。途径对了指导就成功了一半。因此要培养学生对生活观察分析的能力,因此教师除了要能见微知著,发现作文中有价值的地方,还要坚持实践在前,指导在后,即老师按观察的重点和顺序先行一步,做到有了切身的感受和体会,再具体地指导学生。做到观前提示,观中点拨,观后总结,培养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方法和能力,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我们在一次作文前,要根据必须和可能,引导学生观察事物,体验生活,去掉事物表象而留下本质以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比如以《春天》为题的作文,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春天到来后的景象:天空、阳光、风雨、山光、水色、花草树木和昆虫鸟雀,以及人们的生活情景的特征,那么,学生就会发现曾经无数次接触过却未注意过的东西。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力量使春天变得如此美好,学生经过思考后回答:“是春天的生命力”。最后得出春天就是生命的象征,生机勃勃的象征。这样学生透过现象认识了事物的本质。观察为基础,学生有了初步的分析事物的能力,再加上富有耐心的鼓励,由此形成了链式反应。我们就不怕学生没兴趣写作文了;不怕学生的作文写不好了。

观后感写作指导篇8

关键字:培养小学生;写作兴趣;能力

一、合理引导,激发兴趣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可见,写作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呢?有以下两点方法:

1.创设情境。教师应该在对学生的写作培养中创设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情境,寓教于乐。应当指出的是,小学生由于年龄还小,自控能力不强,注意力能够集中的时间很短,他们对于讲故事、做游戏之类的传授方式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接受能力,因此教师必须设法把干瘪枯燥的教学内容融入到故事、游戏、歌曲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当中,这样可以极大的增加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从而在教育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老师以《上课铃声响后》为题,可以让学生先观察在铃声响后的一瞬间代课老师和学生的表情、神态、和动作等,然后把它记录下来,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很高,写作练习时,就会文如泉涌、言之有物。写出的一段话,定会有血有肉,活灵活现,往往时有佳句妙语会从学生的习作中冒了出来。这就是所谓的“创设情境”。

2.推荐好的作品给学生。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兴趣远远超过课堂上的填鸭式教学,因此一味的灌输给学生“一定要对写作感兴趣”之类的想法说不定会起到相反的效果。不如多给学生讲解有关写作的趣味故事并推荐一些有利于提升写作兴趣的作品(不局限于文学作品,影视、歌曲等均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深深为写作的魅力所吸引,并且愿意用笔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记录自己的生活,使得学生真正对写作感兴趣,而不是一听见老师留作文就头痛。

二、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积累是人们生活中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和习惯。从小学生作文来看没有一定的积累是不行的。所以我们在学生作文指导中要树立大语文观,带领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观察和体验生活、多读书、读好书获取间接经验、积累语言。指导学生积累的方法有二:1.指导阅读――积累语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告诉我们,写好文章必须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丰厚了,才有可能文思如泉、笔下生花。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我要求学生课本上的优美诗文必须熟读成诵。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进行指导,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和名家名著。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要浏览、精读相接合。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摘录好词好句段学写读后感。2.指导单项训练――积累技巧。所谓积累技巧就是通过与阅读教学相结合的各种作文单项训练,让学生掌握一些表达思想的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学习的内容,进行片断训练,如进行总分式、并列式的语序结构训练,进行仿写拟人句、排比句、比喻句的语言感染力训练,借鉴课文的表达方式进行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神态的描写训练,还可以对课文进行扩写、缩写、续写、改写。鼓励学生写童话式、畅想式、科幻式作文,提高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水平。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对于教师而言,就要在习作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很多时候教师在这一步骤上往往只停留在理论说教上,缺少实际的指导。对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他们对生活的感知、理解和态度都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因此,指导学生去细心观察和描摹生活,启发和激活学生的感官、经验和思路。对观察的指导不能单纯靠空洞的理论说教,离开具体的生活,教师的指导就没有着落。要把知道落到实处,应该有计划地积极开展课内科外活动,在具体的活动中知道学生观察什么,怎么观察。写作的观察不同于一般的随意“观看”,它需要观察者仔细专注地察看对象的特征,并的对这些特征作出自己的分析、评判、选择、记忆,使之成为自己的第一手有价值的写作材料。大部分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观察把平常的一些细节写了下来,令一些家长感动不已,而这就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带来的成效,没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哪有感人至深的习作呢?

四、及时修改作文,鼓励自我修改

学生辛辛苦苦写好作文后,总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赞许,在很短的时间内,印象很深,应给予及时的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很容易接受,让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或别人的,或轮流交换互阅等。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确修改作文的目标,要求学生能写出他们的真情实感,用通顺的语句、清楚的层次、鲜明的观点,恰如其分地记叙见闻、写景状物、说明事物、发表意见,此时,若再重新习作一次,就能上一个等级,这无疑提高了作文水平。

观后感写作指导篇9

关键词 微课;习作教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9-0114-02

1 习作前激发兴趣,扩充资料

习作教学的第一步是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理解题目的要求。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普遍对静态的文字不太敏感,而对动态的视听画面比较有兴趣。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利用PPT课件导入,介绍写作的要求或相关内容。但微课的视听效果比PPT课件更强烈,能够快速、及时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微课可以在习作前渲染气氛,在情境建设方面作用很大。教师在音乐渲染中有感情地讲解,使习作主题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很容易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不跑题。同时,教师可以把完成习作需要了解的资料以微课的形式在班级的微信圈、乐教乐学平台或是QQ群中、共享,学生会借助家长的手机或电脑进行预习自学。学生还可以把自己的问题与老师、同学在媒体平台上及时交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做学习的主人。

如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中的习作要求是:长城、颐和园、九寨沟、秦兵马俑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更多的人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我们来写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旅游虽然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很多家长也会在假期中带上孩子四处游览,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各种原因无法外出游玩,并且对于10岁左右的孩子,他们只顾游玩,对导游的介绍,只能听其声而不知其意。这给习作指导带来重重困难。微课的使用无异于雪中送炭,填补学生旅游体验的不足。

2 在习作中学会观察,引发思考

学生习作素材的积累,一方面是从书本中汲取,一方面则来源于生活。观察生活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因此,从低年级就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在指导学生写作前一定要让学生先观察事物,把看图、说话和写作结合起来,让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不仅是感性的认知,还有理性的思考。

利用微课收集写作的素材 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在班级活动时,他们经常自发组织一些游戏活动,如猜谜语、踢毽子、跳绳、手指游戏等。还有一些班级、学校组织的形式多样的活动,如运动会、合唱比赛、诗歌朗诵、拔河、应急演练等。如果教师能抽出一些时间来帮助学生记录这些场面,制作成简短的微课,能唤醒学生的记忆,在愉快的回忆中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或者是抓住其中有特点、感人的镜头,进行表情、动作、神态等细节的描写,使学生明白习作的素材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捕捉到。

利用微课整合课文资源 语文教材中不乏一些精美的文章,教师可以将其作为素材,如:刻画人物神态、动作、外貌的语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语句,营造气氛的环境描写,体现人物特点的对话,等等。教师进行归类设计,加上音乐、图片、视频等制作成微课,可以更集中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习作的机会。

利用微课培养观察的习惯 小学生不是不愿意观察生活,而是不会观察生活。他们对生活的感知很多时候以无意注意为主。只有日常写作训练中培养学生有意识、有目标、有条理地进行观察,才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和写作的能力。微课的优势在于把观察训练配成动态连贯的画面,使观察对象变得具体生动、形象饱满,而不是静态零碎的文字表述,对以感性思维发展为主的小学生而言更易把握。

如《爬山虎的脚》一课,这篇课文担负着学习“写观察日记的方法”的任务,因此在本组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对爬山虎这种植物不大熟悉,认识爬山虎不难,要对爬山虎的脚有清楚的认识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通过微课再现课文的第三段――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爬山的,引导学生从叶、茎、叶柄、细丝等位置逐步观察,从而了解爬山虎的脚的样子,探究作者是怎样写清楚的,体会作者观察的仔细和用词的准确。在每一个环节中设计出与学生互动交流的“对话体”,如:请你读一读,请你找一找,你发现了吗,等等。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后,再来交流和评议。有了这些“原始资本”的积累,还可以选择描写含羞草、牵牛花等植物的例文,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描写方法去领悟作者是如何观察描写的。不明白的,还可以反复观看微课。

利用微课指导习作的技巧 长期以来,习作教学都是依附在课文阅读后面,导致教师没有意识和办法进行系统的习作教学。作文指导也是老调重弹,如“要抓住主要内容写具体,运用细节描写写细致,写出真情实感”等,对学生没有进行细致、实用的指导。借助微课,根据学生习作水平,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水果是人人常见、爱吃的东西,学生应该有话可写,但是写出来的内容却不具体、不生动。让学生带着体验、思考、准备走进习作中,是习作教学追求的理想境界。微课“如何把水果描写具体”就起到相应的作用。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运用多种感官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感受水果的外形、颜色、气味和味道,这样就使学生回想起自己吃水果的情景,可以从多角度观察;其次,两段例文前后对比,发现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文章更形象生动;最后,提供一些描写水果的词语,方便学生在写作中运用[1]。有了方法的指导,学生在家观看后,会激发观察、写作的欲望。可以说,借助微课进行习作方法的指导,为学生少走弯路,激发写作的欲望,打下坚实的基础。

3 习作后重视讲评,交流反馈

习作的讲评,是习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讲评,叶圣陶先生说过:“责令探索,彼必将用心而得之矣。”意思就是说在学生自己写了的作文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自己评价才能有所得。

对比讲评 教师在阅读学生习作的基础上,找出优点,共同或个体存在的问题,制作成习作讲评的微课,借助乐教乐学平台或其他媒介,构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评价反馈变得更加灵活自由[2]。由此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提高鉴别能力,吸取优点,思考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获得启示,提高自我修改的能力。

专题讲评 教师可以收集学生习作,制作微课截取相关的片段来分析,可以是写开头结尾的、人物描写的、场面描写的,也可以专门讲写作的顺序与技巧、优秀范文的欣赏、修辞手法的运用、写开头的方法、写中心句、过渡语等,通过专题讲评,使学生对某一方面的习作技巧认识更加清晰,更有针对性地训练,学以致用。

微课的介入为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开阔了新的思路,充分照顾了学生的认知特点,使写作的任务向课前和课后延伸,转变“教师教、学生写”的被动局面,让学生成为习作的主体。但现阶段还不成熟,只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要认真思考,不断探索,寻找微课与语文习作教学的结合点,打开学生写作的思路,使习作成为人人都愿意做的事。

参考文献

[1]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

观后感写作指导篇10

一、以“媒”相诱,激发学生“爱写”的兴趣。

运用声像媒体,创设创好的习作情境,让学生地愉快的情绪下写作,能激发学生“爱写”的兴趣。学生突破习作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难点,掌握写作技巧,是紧张的智力劳动。要让学生在心理上下不紧张不畏难,靠大谈作文的意义、重要性之类的抽象道理并不能奏效。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运用直观、形象、新颖、感染力、可视性强的多媒体调动学生观察、思维、联想和想象等智力因素,以及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都参与习作活动,并使之相互作用,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视写作为乐事。如:指导学生写状物文《荔枝》时,完成“范文引路”一环节后对学生说:“为了明年的荔枝节有更多的人来深圳品尝荔枝、观赏观赏,看看荔枝有哪些地方逗人喜爱,然后写信向外地的亲朋介绍,好吗?”下面我们一起去深圳。接着播放录像,随着欢快的乐曲声,电视屏幕上呈现一片荔枝成熟的丰收景象。学生一一下子被吸住了,个个目不转睛地盯着悬挂在树上的荔枝,堆满筐的荔枝,剥开壳的荔枝,如临其境,如闻其香,如尝共味,情不自禁地小声议论起来。当我要学生一两句话谈感受时,人人争先恐后,,一个学生说:“荔枝圆圆的,红红的真惹人喜爱!”另一个学生说:“每到荔枝成熟时,当你走进荔枝园,就能看到树上一串串鲜红的荔枝沉甸甸地挂在树枝上,一阵风吹来,荔枝摇摇摆摆,好像在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品尝美味可口的佳果呢!”……当我再放放录像,选择“荔枝森”“一串串荔枝”“荔枝外形”“荔枝肉”等特写镜头定格,要求学生有顺序抓住特点观察、描述时,个个都仔细看,认真想。大胆说。这样按学生习作的心理特点,适时选用录像媒体,其形、声、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让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交替使用,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集中。能抓装事物的特点,“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又能学会“从整体到部分”“由外到内”“有顺序”观察方法,“有话会说”。达到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率,这种功效,不但能使学生对写作过程和写作结果产生成功的心理体验,而且会对作文产生“爱写”的兴趣。

二、以“媒”相诱,培养学生“会写”的能力。

小学生作文感到最苦恼的是“没啥可写”,其次是“写不清楚”,“写不具体”。在帮助他们突破这些难点,必须根据其心理特点及“迁移规律”设计课堂教学结构,充分发挥媒体群的整体优势。下面谈谈高年级作文的指导:

(一)例文引路。教学开始,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分析与教学目标有关的例文,边用有强烈视觉效果的投影片将其重点片断、写作要点或写作提纲显示出来,以引起学生的充分注意。让学生从范文中找到相应的写作方式(其中包括如何选材,解决“无米之炊”的问题)从作者写作思路的“原型”中得到启发,形成有效的认知结构,将例文中的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直接迁移到作文中。例如:指导学生写绘景文《美丽的仙湖》,以《桂林山水》(六年制第十一册)为范例,引导学生边回忆、边展示,无在投影片上归纳出的“抓住事物特点,用‘总……分……总’结构,用对比、比喻等手法,及形容词描述事物,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学生作文的思路即可开启。在这里,例文是一个台阶帮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投影媒体即等于给学生“一根拐仗”,帮助学生降低写作难度,创造有利的心理条件,让学生主动投入写作活动之中。

(二)观察指导。根据例文总结出的写法,即写作目标,逐步演播声像媒体,显示学生喜爱的直观形象,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进行有效指导,使学生有意识地对准目标观察,帮助学生解决无话可说可写的难题;培养观察能力,从而让学生有序、细致的观察引起积极、活跃的思维,积极活跃的思维带动具体、生动的表达。如:指导学生练习“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烧烤》时,“例文引路”后用录像展示活动的全过程,将学生带入“烧烤潮”。学生看着全班同学烧烤的情景,异常高兴,注意力非常集中,情感特别投入。当我要他们用“先、再、接着、然后、最后”一连串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出活动全过程时,个个绘声绘色又毫不费力。接着我又提出要求,重播录像,并选劝生炉”、“上叉烤”“吃”突出的一些场面边“定格”,边用教鞭指划,让学生知道看什么、怎样看、怎样想,学生随着教鞭的指点观察、回忆、分析、鉴别、分别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述出活动过程中“印象最深的场面和这个场面中让人最开心、最有趣的一些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学生有目的、全面、细致、精确地观察,迅速“理清活动的全过程”,选择“体现意义,突出中心”的材料,知道“记一次活动”要“按活动顺序”观察,来“写清楚”;还要“抓重点”细致观察“写具体”。可见,电视媒体提供物像指导观察显社通,学生观察时有目的、有顺序、有重点、抓特点,思信时有凭借、有条理;写作时必然有序、有物、有理、有文、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