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线上教学总结十篇

时间:2024-01-16 17:51:00

音乐线上教学总结

音乐线上教学总结篇1

【关键词】准教师;一线教师;音乐教学实践

当前,我国的音乐教育正处在一个不断完善探究的阶段。这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如何能够更好的提高音乐教师的素养,使之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各大师范类院校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与探究。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音乐教育专业,在注重培养音乐教师综合素养的同时,采用校内外“双导师”制,共同指导在校学生制定学习计划,鼓励学生积极的参见中小学音乐教育实践。本文通过对部分学生在中小学的实习过程进行观察,总结“准教师”和“一线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互补实践,来说明如何在音乐教育中搭建起校内外教师沟通的桥梁,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一、“准教师”与“一线教师”的概念和特点

1.“准教师”的概念和特点

“准教师”是师范类院校尚未毕业的学生到中小学校实习时的身份称谓。首先,“准教师”的显著特点就是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所谓理论,是人们对自然、社会现象,按照已知的知识或者认知,经由一般化与演绎推理等方法,进行合乎逻辑的推论性总结。它的突出特点就是知识性和合理性。所以理论对音乐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它从两个方面对在校的音乐教育专业的“准教师”进行了指导。从师范类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开展的不同课程来看,包括最为基本的教育理论,如教育学、心理学,中外音乐教育法等。学生通过对教育学理论的涉猎,对教育的基本理念、概念、方式、方法,从理论整体和框架方面有一定的认知。另一方面,“准教师”接受了系统的音乐理论教育,如乐理、中外音乐史、音乐赏析等。以音乐出发,扩充音乐的理性认识,它完全符合本学科的专业特点。这些音乐理论是发展良好音乐技能的基础,它能提高“准教师”的音乐审美、音乐实践和音乐创造能力。

其次,“准教师”在教育技能上有所匮乏。在音乐师范教育中普遍采取的是“一对一”个别小课。这是针对不同在校学生的专业特点而特别开设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技术能力、音乐感受能力、表现能力等不同方面进行教授。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学生学习效率也大大提高。经过这种针对性的教育,“准教师”在学生阶段结束时,会更加的专业化和个性化。但是,学生在进入实习,成为“准教师”时,却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

总之,对于在校的“准教师”而言,无论是理论还是将来自己教学时需要用到的教学技能知识,都是从师范学院的教师或者其他教学资源处获得的间接体验,并没有真正的接触到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实践。所以,“准教师”自身的智识水平还停留在理论层面,不能由表及里。当然,由于教育方式上多是采取单独授课的形式,“准教师”毕业时在自己的音乐技能上已有相当高的专业水平,有个别优秀的学生,已有能力开办属于自己的音乐会。客观而言,“准教师”可以说是理论和技能的综合体,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由于经验上的缺乏,理论知识并没有完全的转化成为能力。

2.“一线教师”的概念和特点

“一线教师”则是指已经在教学岗位上任职,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并达到了一定的教学水平的学校的正式认可教师。首先,“一线教师”最突出的特点是教学能力。著名的美学家洪毅然先生曾对音乐教育的教师做过划分,他认为:“一流的教师演唱演奏好,教学也好;二流的教师教学好但演唱演奏一般;三流的教师演唱演奏都不好。”对于音乐教师来说,教学能力比专业表演能力更为重要。“一线教师”是在社会各个院校的在职多年教师。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与方法。教学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语言能力。音乐教育需要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以把抽象的音乐理想具体化为易懂的语言符号。由于多年授课、备课的积累,他们能够运用浅显易懂并生动的语言让音乐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第二,组织能力。一堂完整的音乐课,需要把握课堂整体的秩序和节奏,避免单调和枯燥的音符破坏音乐的美好观想。如何把握课堂整体的效果,就需要教师有效的组织能力。“一线教师”拥有多年的教学经验,能够充分的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和学生进行沟通,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第三,教材解析能力。教材是教师授课的基本和知识来源。好的音乐教师要能深刻的把握教材所要传达的教育理念和艺术审美。“一线教师”在备课与授课中,通过反复讲解和与学生的教学相长,对教材的熟悉和认识程度较高,完全可以从教材的不同角度把握对音乐的艺术性、审美性、思想性。

其次,“一线教师”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教学实践可以分为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校内实践就是课堂上的授课经验,校外实践就是“一线教师”在课外活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早在1999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就强调“中小学要加强音乐、美术课堂教学,高等学校应要求学生选修一定学时的包括艺术在内的人文学科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音乐教育的目的就是美育。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这一精神,中小学频繁开展文化活动,比如学校组织的社团、兴趣小组、每年举办的艺术节等。在这些活动中,“一线教师”都积极参与其中,担任指导工作,从而提高了自身的综合教育素质,锻炼了教育实践技能,还提高了组织与沟通能力。

从上述对“准教师”和“一线教师”的特点分析来看,“准教师”欠缺“一线教师”所具有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当然“一线教师”也存在一定的劣势,比如知识储备陈旧、教育中缺乏信息化手段的运用等。从二者的基本特点中,我们可以发现“准教师”和“一线教师”可以在两个方面实现互补,一是“准教师”的理论优势和“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优势的结合互补,二是“准教师”自身专业技能与“一线教师”教学经验的结合互补。

二、教学中“准教师”与“一线教师”的能力互补及其实例

1.“准教师”理论与“一线教师”实践的能力互补

综上,“准教师”的优势在于:掌握了大量的基础知识和最新的信息量;接受和掌握知识的能力比较快,头脑清晰灵活;对理论方面的认识带有整体性和结构性,敢于创新。劣势在于:缺乏实践操作和运用的能力;可以发现问题,但是解决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不够。“一线教师”的优势在于:实践能力强,都是从师范高校走出来的大学生,进入社会在自己的岗位中已历经多年的磨练;有利的教学环境,为他们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有丰富的从理论到实践的探究和体验过程;无论从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技能上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实践让“一线教师”的个人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劣势在于:由于繁重的教学任务,他们会缺乏时间和精力关注知识的最新发展,忽视了知识储备的更新;经验虽然让他们在课堂当中可以操纵自如,但是音乐教育实践需要发展与创新。他们往往常年习惯于一种模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相对单一。因此,通过互补,“准教师”和“一线教师”能够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知识和能力的共同提高。

实例1:以首都师范大学音乐教育专业08级“准教师”在北京苹果园中学实习实例为例。实习教学课题是《钢琴欣赏・肖邦》,曲目为《英雄波兰舞曲》。“准教师”在课堂上,为了让学生们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肖邦的音乐特点,课前亲自展现了她本身钢琴专业的优势,现场弹奏曲目。让在场学生叹为观止,并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在聆听音乐后,她在教学上大胆的创新,把橘子运用到课堂当中。利用橘子在钢琴键上滑动简单的旋律,试着让学生上来模仿演奏。师生间不仅达到了很好的沟通效果,而且整个课堂气氛随之带动了起来,教学本身就要寓教于乐。但是,整堂课每个步骤衔接的不是很好,学生太过积极,使得“准教师”不能驾驭现场的情况,反映出“准教师”把握课堂教学节奏能力的不足。在“一线教师”马小萍的指导下,重新整理修改,再次授课时,就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准教师”自身专业技能与“一线教师”教学经验的结合互补

当代“准教师”的专业技能非常突出,他们在获取音乐基础知识的同时,也丰富了自身的所长,如钢琴、声乐、二胡、古筝等。在校期间他们都有着各自不同的专业方向,并配有专业的老师来一一指导,从而实现了专业技能突飞猛进的提高。相比之下,一线的教师通过了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总结了长年的教学经验,能够在教学上对“准教师”进行指导。在音乐教学上,“准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一线教师”的经验指导得以良好的结合互补。

实例2:还是以首都师范大学08级音乐教育专业“准教师”在北京苹果园中学实习的课案为例。08级刘艺的教学对象是高中学生,是在苹果园“一线教师”马小萍的指导下进行。课题是《非洲音乐》。在整个的教学当中,他运用了很多教学方法,比如让学生感受、聆听、体检、创造等。这些都让学生融入并了解到非洲音乐的美妙。他巧妙的运用了自己的专业特长:手风琴,配上音乐旋律让学生进入音乐当中打节拍,并回顾课堂上所学的节奏型。刘艺老师运用自己的专业,在一线教师教学经验的指导下,实现了音乐教育的目的,让学生能够聆听音乐的美。

音乐线上教学总结篇2

【关键词】中学音乐;课堂小结;音乐教学

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性的发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从教师的角度重视教学设计以外,还必须要从学生的角度来关注学习的过程。所谓的课堂小结就是要求在安静的环境里,独立的状态下,每个人对这一节课学习过程的反思和总结。它不仅能让学生把每节课的内容要点记录下来,有利于系统地掌握知识,还有利于学生把自己真实的体会和具体的想法表达出来。此外,教师通过阅读和批改学生的课堂小结,不仅能纠正学生课堂记录中的谬误,还有利于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对音乐教学方面的建议,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积累宝贵的资料。可见课堂小结在中学音乐教学中不容忽视。笔者通过多年来的实践探索,现将具体做法简述如下:

一、写课堂小结的重要性

课堂小结的过程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特意安排的“留白”,是学生对一节课进行及时和静心的反思过程、也是学生对课堂教学有感而发的最佳时机,是学生成长的重要过程。

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德国生理学家艾宾浩斯,根据大量的实验研究,总结了人类的遗忘规律,并且把它绘制成一条曲线,即著名的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人们的遗忘是有规律的,即先多后少,先快后慢。由此可知,及时地进行课堂小结,有助于学生记录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知识及技能,为以后的复习、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音乐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审美的过程即是情感的表达和抒发的过程,由于学生性格的差异,以及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差异,有的学生不善于当面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所以,教师就难以真实的、全面的了解学生的感受和需要,这样就不利于教师的有效教学,更不利于因材施教原则的实施。而用课堂小结的形式,则有利于所有学生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和需要。

音乐小结不仅记录了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能记录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是学生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它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而且,有利于教师的科学研究,甚至是后人研究伟人的宝贵资料,毕竟,未来是属于他(她)们的,说不定我们的学生中就有伟人诞生呢。

二、如何有效撰写课堂小结

新学期开学第一节课时,我都会要求每个学生带一个练习本,作为音乐课堂小结专用记录本。每一节课下课前,留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把这一节课的真实感受写下来。对于那些文字表达能力较差的同学,教师要给他们进行必要的指导,甚至可以列出一些提纲,比如:这节课你有没有收获?如果有,请把你的收获写出来;如果没有收获,请把原因写下来。是教师的原因,还是你的原因?如果是教师的原因,请明确指出来,越具体越好。例如,教师讲的知识听不懂,应该明确指出教师讲的什么方面的知识自己听不懂。如果是自己的原因而没有收获,也请你写出来,比如:是学习习惯不好还是学习态度不端正;是音乐基础太差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总之,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分析这节课没有收获的原因,并且采取有效措施,在最快的时间里师生共同解决这个问题。

俗话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可以想象的出:始终没有困惑的学生,上课时必然会缺少主动性,只会随教师的安排而被动学习,这样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就会是单一的、孤立的,不能形成系统性,不利于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样,始终没有困惑的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也会抓不住教学重点和难点,更不会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了。比如:这节课的哪些方面还没有弄懂,哪个问题还不太清楚,要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音乐基础、学习习惯;也可以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方法、业务水平、师德师风等。

三、教师如何通过课堂小结来有效总结

我们知道,学生的课堂小结是一种很好的课程资源、是宝贵的生成资源。教师认真研究学生的小结,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小结写好后,本子留下,人可以离开音乐教室,等所有学生都离开后,我再按座位表的顺序把本子收起来,再利用空闲时间逐一批改。在批改的过程中,把学生小结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的建议等分门别类记录下来,同时,在小结本子上写上适当的鼓励性的话语。

1.可以通过课堂小结来纠正学生知识的谬误

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他们的学习效果是不完全相同的,在记录知识点的时候,甚至会出现很大的谬误。比如:有的学生把“减时线”写成“剪实线”;把“升高半音”写成“声高半音”;把“小节线”写成“小结线”。在抄写简谱时,减时线随意丢掉的现象经常发生;一小节乐谱分两行抄写;在书写五线谱时,高音谱号的起点不在第二条线,等等。这些细节性的东西,教师可以在第二节课上,及时帮助学生纠正。

2.可以通过课堂小结来满足学生合理的需要

对学生的困惑和建议,笔者都会在下节课向学生做个交代。当学生看到自己的困惑或建议被老师重视的时候,他(她)会很开心,觉得老师重视自己,他(她)也会更加重视与老师的交流,而其他同学看到老师这么认真地等待同学,也会慢慢地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当越来越多的学生把自己的建议和想法告诉你的时候,你的教学资源就会越丰富,你的教学资源越丰富,就越能吸引学生参与,这就形成了良性的互动。

3.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

音乐线上教学总结篇3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指挥;艺术素质

合唱是声乐艺术中最具表现力、感染力以及人文精神的艺术形式。人们欣赏合唱,可以得到多种形式、多种音色、多种层次的音乐享受,从而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合唱要求每个演唱者的发声方法基本一致,音高准确,节奏稳定,吐字咬字清楚,音色明亮,以及力度和速度掌控自如,在感情的表达上高度统一协调。中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享受音乐的快乐,帮助中小学生学习音乐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提升他们的演唱能力和表达能力,还可以让他们学会控制情绪,保持良好心态,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增强自信心,培养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没有不好的合唱团,只有不称职的指挥”。这句话道出了指挥在合唱团中的地位与作用,因此,中小学音乐教师具备一定的合唱指挥知识与技能是非常必要的。

一、合唱指挥的基础知识

中小学音乐教师在教授或者排练合唱作品时,应遵循省、准、美三个指挥原则。省是指指挥动作的节省,教师在指挥过程中要根据作品来设计指挥动作,例如动作的幅度等。准是指把握拍点的重要性、准确性,教师在指挥过程中要根据合唱谱给出准确的拍点,如起拍、收拍等,拍点要清晰,让学生明确理解教师给的提示。美是指指挥动作要美观大方,中小学音乐教师在指挥合唱团时,身体要正、直,自然大方,不能两脚相并,也不能两脚分开很远,要一脚在前,一脚在后,重心在两脚之间,这样有利于移动上身,引导合唱团。中小学音乐教师要想教授合唱,应具备四个条件:较强的听辨能力、较强的读谱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较强的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中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合唱指挥时应具有一定的听辨能力,要能清楚地分辨出各类不同性质的音程与和弦,这样才能对合唱团的节奏、音准、声音做出迅速的反应和及时的处理。乐谱是音乐的文字,所以中小学音乐教师要尽可能地利用键盘乐器熟悉和了解作品。指挥要具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作表达能力,让中小学生在排练时,及时把握作品要点。中小学音乐教师在排练合唱的过程中,不仅要对作品的曲式结构有准确的把握,还要对作品的艺术风格、主题思想、社会意义、美学价值做出明确的分析和判断,从而使学生对作品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激发学生的演唱热情。

二、合唱指挥的动作

在指挥过程中要正确运用手腕、小臂和大臂等,运用传神的表情以及细微的肢体语言来表现音乐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指挥的基本动作包括预备动作、起拍动作、收拍动作。预备动作是指必须在合唱队员和伴奏准备好的前提下才能起拍,预备动作包括三个步骤:预备、呼吸、进声,预备拍包括强拍的预备拍和弱拍的预备拍。起拍动作包括三个环节:准备动作、预备动作和起拍唱,要了解第一拍起唱的预备拍即强拍起拍,第二拍起唱的预备拍即弱拍起拍,第一拍后半拍起唱即强拍的后半拍起,第二拍后半拍起唱即弱拍的后半拍起等知识。起拍好坏决定了作品是否具有良好的开端,收拍好坏决定了作品是否具有良好的结尾。收拍动作由两个步骤组成:预备动作和收拍动作,预备动作多在结束前一拍进行,起到提示合唱队员按照收拍动作所要求的速度、力度、情绪(性格)去结束声音的作用,是关键步骤。收拍动作是整个过程中的必然结果,是为作品画上完美的句号的过程。收拍动作有短时值收拍动作和长时值收拍动作。短时值收拍动作分为短时值强收(例如《义勇军进行曲》)和短时值弱收(例如《红梅花儿开》)。长时值收拍动作,在长时值收拍时,左手要给长音手势,右手展示拍子,在倒数第三拍时给准备拍、倒数第二拍时给预备拍,最后一拍进行收拍。

三、指挥的动作变化

中小学音乐教师在指挥过程中要注意指挥的动作变化。在一首作品当中,我们常会遇到合拍与分拍的打法。合拍是将二拍子或三拍子合并成一拍,或者将六拍子合成二拍子、将九拍子合成三拍子等,例如老师们常用的作品《我和我的祖国》。分拍是将乐曲中的其中一拍分成两拍或者多拍的打法,但是在使用时,用得过多会打破作品的连贯性,分拍一般用在结尾,例如作品《在太行山上》。中小学音乐教师在指挥作品时需特别注意双手的分工与配合,右手以击拍为主,显示作品的节奏性,左手与右手配合时,不需要同时击拍,要有较大的移动空间,可以随时提醒各声部进入,以及调整呼吸和歌唱位置。指挥靠力度变化来控制速度变化,例如《在太行山上》这首作品,动作幅度大则速度慢,动作幅度小则速度快。突快与突慢必须用预示动作来表现或者用面部表情来提示。指挥的动作较大时,双手离胸部较远,指挥的动作较小时,双手离胸部较近。在击拍时,击拍的力度大,拍点的反弹速度快,表现强,击拍的力度小,拍点的反弹速度慢,表现弱。在指挥时还要注意手型的变化,在渐强时,掌心向斜上方,手指微曲,上举移动。在渐弱时,掌心向斜下方,自上而下滑落。突强时虎口打开,掌心处于紧张状态。突弱时掌心向斜前方用力击拍,并快速收回。

四、指挥的艺术表现手段

指挥的艺术表现手段有Legato(连贯流畅的)、Staccato(弹跳、转快的)、Marcato(强而有力的)、NonLegato(不连不跳的)四种形式。教师在读谱时要清晰地把握四种艺术表现手段的内涵。Legato适合表现柔美抒情、速度缓慢的音乐作品,要求采用曲线,线条圆滑流畅,拍点不突出,例如作品《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Staccato适合表现轻快跳跃的作品,要求采用直线,线条动作幅度小,拍点要轻巧有弹性,以腕部为主,例如作品《阿拉木汗》。Marcato适合表现强而有力、气势磅礴的作品,要求直线线条,拍点有重量有弹性,击拍有力,动作有棱角,具有爆发力,使用时一般是大臂带动小臂。NonLegato适合表现庄严、宽广、热情豪迈的音乐作品,一般采用直线与曲线相结合,指挥拍点清晰,运动协调放松,主要通过手腕带动小臂来指挥作品,例如作品《我的祖国》。

五、合唱总谱读法

合唱分为混声合唱与同声合唱,合唱作品各声部所使用的乐谱,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成统一的谱表,使指挥一目了然。指挥在读总谱时要熟悉各声部的旋律、节奏、节拍、调式调性,了解作品的内容与风格,对作品进行完整构思,利用合适的艺术表现手段进行艺术处理与艺术设计。指挥读谱与合唱队员不同,指挥不仅要唱会四个声部的旋律(横向读谱),而且还要注重和声连接(纵向读谱)等,最好能用钢琴弹总谱。读谱的步骤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横向读谱、纵向读谱、声部交错读谱、声部方位读谱、总谱与指挥动作结合。(一)横向读谱(旋律分部读谱)。指挥拿到合唱总谱后,首先要熟悉各声部的旋律并分析曲目结构,找到作品的难点部分,做重点突破,根据作品的表现特点和作者的意图,设计处理方案。(二)纵向读谱(和声连接)。纵向读谱时应借助钢琴,将和声连接弹奏出来。掌握和声连接的特点,奏出实际音响效果。(三)声部交错读谱。将四个声部看作一个整体,分清主调与支调的关系,将纵横交错的声部浓缩成平面,按声部的进入关系,画出旋律进行的总谱图,准确标出旋律的进入与转移关系。(四)声部方位读谱。在熟悉总谱的情况下把握合唱队的声部位置,声部进入要准确,左右手分工要合理。(五)总谱与指挥动作结合。在声部较为复杂的作品中,指挥会感到双手不够用,其主要原因是读总谱的方法有问题。在复杂的合唱作品中,要注意各声部进行的相互关系,并和指挥动作结合起来,从而准确找出各声部交错进行的重要部分与结合点,用清晰准确的手势指挥各声部。

六、总结

作为中小学音乐教师,在合唱指挥过程中不仅要了解合唱指挥的基础知识,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声乐技能、钢琴弹奏技能和与学生沟通的技能。声乐技能是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必备技能,在给学生排练的过程中,应该教授给中小学生一些呼吸方法、发声方法。指挥者不仅要会唱,还要懂唱,这样才能在合唱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换气、呼吸变化来进行准确的指挥,从而更好地提升演唱效果。合唱伴奏在合唱团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掌握较好的键盘弹奏技能,不仅能给作品锦上添花,还能使学生根据键盘的音高快速学会作品。指挥者只有将声音和伴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呈现出最好的合唱效果。合唱是一个集体活动,在中小学开展合唱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凝聚力,利用好的音乐作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树立正确的观念,同时开展合唱教学活动有利于构建文明和谐校园。作为中小学合唱指挥,要有较好的与学生沟通的能力,了解学生的心声、兴趣,善于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指挥在团队中起到领导的作用,要充分调动团员的积极性,让他们始终处于最好的状态。在和中小学生交往的过程中,要尊重每一个团员的意见,虚心听取学生的建议,及时和学生进行沟通,带领学生取得更好的合唱效果。作为一名中小学音乐教师,要想带领学生进行高效的合唱排练,必须要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合唱指挥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完善自己,还要做到教学相长,与学生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张婷婷.中学合唱实践教学方法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9.

[2]秦逸然.合唱指挥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J].戏剧之家,2019,(27):66.

[3]孙相根,刘琪.谈合唱指挥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J].当代音乐,2019,(02):6-8.

[4]邱旸.浅谈中小学合唱对于学生意志品质的影响[J].戏剧之家,2018,(06):184.

音乐线上教学总结篇4

许多音乐教师在制作音乐课件时都有在课件中加入简谱或者五线谱的需要,以往在计算机上制作简谱或者五线谱通常是直接从书本上扫描,但是扫描出来的乐谱的显示效果会很呆板、模糊不清,而且有些歌曲的谱例,特别是校本研修的歌曲在歌本上比较少。同时,中小学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堂中,还经常发现手头上的音响资料中的音乐伴奏风格、歌曲的曲调和节拍速度等与学生的课堂需求不一致。这些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通过《tt作曲家》简谱智能作曲软件(本文以下均简称为《tt作曲家》)来有效地解决。

《tt作曲家》是由中音公司出品的专业的音乐记谱软件,它是在多媒体教学技术广泛应用于中国现代音乐教育的时代背景下,高校以及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对计算机音乐软件迫切需要的情况下,中音公司的专家们研制和开发出来的。

一、《tt作曲家》的主要功能及其应用

《tt作曲家》的主要功能有:简谱与五线谱的制作与打印,歌词与标题的输入,音乐伴奏的制作,多种音乐风格与主旋律音色的选择,支本文由收集整理持标准的midi格式输出。

1.简谱与五线谱乐谱的制作

用《tt作曲家》可以进行完整乐谱的制作,从基本音符的输入、歌词的输入与歌曲标题的输入都可以在软件的界面上完成。

《tt作曲家》最突出的优点是:简谱、五线谱共存,决定了《tt作曲家》更适合于作为各学校音乐创作教学的辅助工具,它更具大众性、普遍性。它的最大特点是简谱、五线谱共存,适合我国各学校音乐教学的现状。

这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师无论是备课、课堂教学、出音乐考试卷,还是在校园乐队中制作总谱、分谱都十分的简单、实用。

2.歌词与标题的输入及乐谱打印

在《tt作曲家》中输入歌词十分容易,只需要在软件的“歌词编辑”模块中操作即可,这个功能有效地解决了中小学音乐教师输入歌词的难题。同时,在“打印乐谱”状态下,可以完成乐谱的标体与副标题的输入,当乐谱、歌词和标题都输入完毕后,一份完整的乐谱就制作好并可以打印了。

3.音乐伴奏的编配

在《tt作曲家》中,有100种的节奏风格可以选择,这些节奏风格包括了常用的一些音乐类型,例如流行音乐、古典音乐、儿童音乐、民歌、摇滚、游戏、艺术歌曲、颂歌、舞曲等等100种节奏风格,1000个音乐片段。在《tt作曲家》中,提供了128种gm音色可以选择:竖琴、木琴、排箫、萨克斯等等。采用不同的节奏风格,就会使乐曲产生不同的音乐风格,教师们可以根据学生课堂的需求,采用不同的音乐节奏风格,制作成不同风格的音乐伴奏。结合实际的一些乐曲进行演奏,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提高了,例如《长江之歌》,可以选择小提琴的音乐,弦乐的音色会更能表达长江奔腾的气息,还有《茉莉花》,主旋律的音色可以用钢琴来演奏,表达轻盈剔透,洁白无瑕的茉莉花。

二、《tt作曲家》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tt作曲家》将乐谱、实际的演奏效果有机结合为一体,在音乐教学应用中能产生很好的效果。它不仅能提高音乐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1.提高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

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tt作曲家》的应用,解决了音乐教师制作简谱、五线谱的难题,解决了给乐谱选择合适伴奏的问题。同时,它制作出的简谱可以反复利用也省去了更多的书面备课,必然更加省时高效。乐谱配上多风格的伴奏音乐,可

转贴于

以自由自在地、轻松地欣赏音乐作品。

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

《tt作曲家》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使得音乐教学更加生动有趣。长期以来,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比较枯燥地将音乐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比较单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弱,学生也都比较被动地接受音乐知识。例如,教师在教唱一首歌曲,都是通过教师自身范唱,钢琴伴奏,学生跟着演唱或者听录音、cd一遍遍跟着模唱,整堂音乐课下来,学生的就会感到枯燥无味。《tt作曲家》的使用直观形象,将视、听融为一体,改变了音乐教学长期以来处于枯燥单一的状态。它可以对乐谱进行片段化的分割,使视觉与听觉完美结合,降低学生的欣赏分析难度,使学生对作品的注意力相对提高。同时,对乐谱进行快速编辑、对音调、速度、音色等进行快速设置,简便的操作优化了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音乐情境、营造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鼓励学生积极联想、想象,感受体验音乐之美,让学生对知识点有准确、深刻的理解,并且给予学生情操的陶冶、思想的启迪。

三、《tt作曲家》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体现了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

《tt作曲家》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参与表演,甚至还能够创造音乐。该软件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成功运用体现了《音乐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要求:首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首要性,这是由音乐课程的性质和价值所决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首要性,体现了音乐教育的审美本质,实施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教育方式,以及实现人生美好价值取向。《tt作曲家》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重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重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陶冶情操,开拓创造力和想象力。其次,“过程与方法”的核心性,就音乐教学来说,音乐体验和感悟的过程,音乐教学的方式和方法甚至比音乐教学的结果更重要。《tt作曲家》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就很注重音乐学习的过程。音乐的音响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实物形态的具象性。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奏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学生在亲身参与这些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对音乐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为掌握音乐相关知识和技能,领悟音乐本文由收集整理内涵,提高音乐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最后,“知识与技能”的必要性,音乐是一门学科,具有系统的知识技能体系。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识谱是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识谱是十分必要的,能够真正了解和掌握音乐实际的内容,使音乐更趋于理性,这也是音乐知识和技能目标的要求,简谱便能满足学生对基本音乐作品的学习和知识的掌握。

音乐线上教学总结篇5

高师声乐教学的民族性是其教学培养目标的内在要求,音乐教育需要体现民族这一特性,声乐教学作为音乐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它在教学的方法和内容要集中体现民族个性,来传承民族声乐文化。

在声乐教学的方法上,由于长期延用专业院校的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使高师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成为了教学的主要方法,学生也大多崇尚美声唱法,其实这并不是发展我国高师声乐教学的唯一手段,我们要从教学方法上抓起,力求高师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平衡,这是高师声乐教学民族化发展的现实要求,声乐教学的民族化不是一个新的话题,我们落实这个话题,从教师的教学观念入手,以民族文化的传承为使命,发展为目的。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明,需要我们教育者去保护和发展,这并不是强加的历史责任,五千年的文明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它有绝对的传承和发展价值,从古代的琴歌、宋词、戏曲、京剧等,到现今的民族声乐发展,可以说它们是一种血脉的传承关系。而这些传统艺术的种类,是中国历代人民缔造的结晶,它体现了中国人民骨子里的文化和审美取向。所以,高师声乐教学要把握中西声乐文化的契合点,研究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结合点,从而在演唱风格和技巧上体现民族性。

在声乐教学的作品内容上,民族声乐作品本身就彰显着民族性,我们在教学中大量使用民族声乐作品这本身就体现了声乐教学的民族性。民族声乐作品在高师声乐教学中有极大的优势:第一,民族声乐作品的旋律线条是民族音乐风格的体现,在演唱民族声乐作品时,有可能不用听唱词,只听音乐的旋律就能表露出中国民族特征,优美的旋律线条是中国民族音乐的典型表现手法;第二,艺术审美取向同文化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人从小接受的就是母语教育,在母语教育的环境下,无论是人文、地理、社会等都带有民族的个性,用百姓的话就是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所以,民族声乐作品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得天独厚的优势,且便于理解和学习。第三,民族声乐作品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它本身没有演唱方法的界线,在声乐演唱学习中,大量的采用民族声乐作品就是高师声乐教学的民族性体现。

二、高师声乐教学民族性的基本内容

(一)教学观念的民族意识

一个民族的历史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的文化积淀,教育本身的职责就是保护、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它能够凝聚和融合一个民族。声乐学科是传承艺术文化的桥梁,是传递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民族声乐作品的民族性是民族文化的个性体现,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唱对于增进民族的凝聚力方面具有宣传、渗透和融合的作用,对形成民族自强意识、民族自豪感都有着关键的影响作用。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在一首《义勇军进行曲》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重视民族音乐文化,发展民族音乐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音乐教育发展的主题。

因此,高师的声乐教师首先要具有民族意识,并通过声乐教学逐渐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这样才能落实高师声乐教学思想的民族意识。在高师声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总结具有典型民族精神的民族声乐作品,在潜意识下传递民族精神,这是声乐教学的民族性体现。培养学生民族精神、民族自豪感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声乐文化作为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技能,要求高师声乐教学的观念要体现民族意识,它体现了高师声乐教学的师范性特点。

(二)教学内容的多元融合

高师声乐教学既要体现民族性还要体现多元性,多元的声乐教学内容符合现今高师声乐教学的发展路线,多元化的音乐教育观念已被世界各国认可。目前我国的音乐教育还处在探索阶段,尚未形成统一的、为音乐教育界广泛认同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体系。因此,我们需要借鉴国外的音乐教育多元化的基础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探索出符合我国多元化音乐教育的声乐教学方法。当前,世界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我国的声乐教学也应坚定的开创多元化的发展道路,打破传统的欧洲中心论的影响,竭力的吸收不同地区、民族的声乐文化为我所用。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间的声乐文化交流相对来说甚少,高师声乐教学有义务传承和发展各民族的声乐文化,由于我国的各个民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音乐文化风格各异,所以我国的声乐文化本身就体现着多元化的特征,如将其整合应用到高师声乐教学当中,它对我国声乐文化的发展必然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需要把各个民族的声乐文化联系起来,潜心研究它们各自优缺点和文化特征,并从各民族中总结出具有典型意义的声乐作品,将其节选出来,并应用到我国的高师声乐教学,这不仅能使高师声乐教学内容实现多元融合,而且也促进了各民族声乐文化的交流,并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三)教学方法的中西结合

音乐线上教学总结篇6

论文摘要:提出了将音乐—表象教学分三个阶段,并将音乐—表象教学法与常规教学方法结合的方法向鼻尖,结果表明音乐—表象教学法明显优于常规教学方法。 

 

体育舞蹈是一种在音乐的伴奏下完成的运动形式,它以不可抗拒的诱惑力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并且陆续进入我国高校的体育课堂。在教学中,运用合理、科学、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从而使这种具有健身、健心、市美等功能的体育项日在高校中得到广泛发展,同时进一步推动了高校的素质教育和贯彻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然而,体育舞蹈在我国起步较晚,教学研究方面相对其它体育项目发展缓慢,突出表现在没有适应普通高校教育目标的体育舞蹈课程体系,没有统一的教材,大纲,缺乏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近两年,有关人员在这方面付出了不少努力,但远远不够,需要更进一步研究。 

音乐—表象教学法的程序为:认知音乐的节奏(教师在音乐的伴奏下,讲解所学舞种的特点)、音乐节奏与一般动作的结合(教师在音乐中先示范找出音乐的重拍或快慢节奏,并与手击掌或踏步节奏结合,学生听音乐跟随练习,换曲目学生独自练习)、音乐节奏与舞种基本步伐的结合(教师讲解示范、组织学生口令与配乐练习并与常规教法相同,然后进行这一简单基本步伐的音乐—表象训练)、音乐节奏与舞步基本步伐动作小组合结合(口令练习和音乐练习之后进行音乐—表象训练)、双人配合实际练习。总结起来:对照班所用常规教学方法与实验班所用音乐—表象教学方法与常规教学法在这一阶段中所达到的教学目的相}司。对照班所用的教学程序是:动作、动作与音乐结合的实际练习;实验班所用的教学程序是:音乐、动作、音乐与动作相结合(在其中运用音乐—表象训练与实际练习相结合)。 

在实验班每一舞种教学的开始,当优美的音乐响起直接作用于学生的中枢神经系统,提高他们大脑的兴奋性,接着教师就在优美音乐中,讲解体育舞蹈这一舞种音乐的节奏、旋律与特征,使学生在一种舞蹈的意境,在音乐中产生联想,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同时产生想学动作的欲望和情感的体验。这也就是古人云的“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种音乐教法的先入为主,是对体育舞蹈音乐认知的过程,音乐节奏与一般动作相配合(如:击掌或踏脚),音乐节奏与舞蹈基本动作(基本步伐和基本舞姿)相结合,是对动作与音乐内在统一性的认识,也使学生更容易在优美的旋律和特点突出的音乐中提炼出鲜明的节奏。依据paivio的理论,表象训练对运动行为的影响是通过表象训练的认知功能与动机功能两方面实现的,大量结果也表明,低水平的运动员或初学者更得益于表象的认知功能。 

在学习动作的教学中,教师依据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教学原则,运用常规教法进行完整示范(在音乐伴奏下)讲解,同时配合第一次音乐—表象训练,“模仿”是一种运动技能形成的必经阶段,如果对教师完整、优美的示范动作有清晰、完整的视觉表象,就有利于正确动作的形成。视、听觉表象形成的记忆储存时间短(通常在30秒,一般不会超过1分钟),在这个时机进行音乐—表象训练,是加强听觉单元与视觉单元的连接强度,同时,使视觉表象的动作更清晰,借助于已获得的视觉表象,使大脑皮层中相应中枢产生兴奋,神经冲动沿着早已拓通的暂时神经联系通知到相应的)肌肉群,引起动觉。音乐—表象之后与配乐实际练习(包括口令练习,注重基本动作的细节,包括基本步伐和基本舞姿)相结合,学生基本达到音乐与舞种基本步伐的统一,基本动作的基本正确。 

以华尔兹a线套路学习为例,在进行音乐—表象训练中,表象任务分三个阶段,是随着暗示语的层层深入,逐步发挥音乐—表象训练法的效果。在实际操作中,第一部分为准备阶段,“深呼吸2次,轻轻的微闭双眼,全身放松,现在排除一切杂念,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脚上,进行a线的视觉演练。”明确表象的内容和进行表象前的放松,同时音乐起进入第二阶段,第二阶段为基本阶段,“现在,教师正随着音乐翩翩起舞,你“看见”教师前进和后退的第一步总是踩在音乐的重拍上,a线第一个步伐开始(音量变小)并换步-右转-并换步-左转-佛步,下面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上体,你“看见”教师随着音乐升降、起伏和摆荡,重复表象a线一遍……”第二阶段起优美的、相应舞种的音乐,学生认知音乐并从中提炼相应舞种的节奏,优美的音乐提高神经系统的传导速度,改善大脑的血液循环,有助于集中注意,依据连接主义理论,随着听觉单元(音乐)与视觉单元(动作)的连接强度在第一阶段的增大,当听觉单元激活量达到能引起的激活模式,不需要任何视觉输入(实际动作),就能由听觉单元输出影响视觉单元的激活的模式,即当舞种音乐与相应的基本动作建立起牢固的关系时,相应的音乐一定唤起相应教师或“自己”优美动作的视觉表象,接着在音量变小音乐的控制下,在学生大脑中发挥表象的一般认知功能,也就是具体动作的表象,在音乐节奏与旋律暗示下,感知连贯动作的方向,路线,一个动作促进另一个动作的出现,如在哪里没跟上音乐,重新表象一遍。这也是发展学生的时间感和节奏感的过程。suinn认为表象训练中的表象不仅仅是单纯的表象,而且是一种身体上的思维,实验也表明,实验班的熟练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班,音乐—表象教学法有助于动作的熟练和加深套路动作的记忆。第三阶段结束阶段“现在大家什么也不想,任你的思想随音乐飘波-(音量变大)深呼吸2次,慢慢睁开眼睛。”华尔兹的音乐是以优美、抒情、明朗、动人的特点著称,而优美的音乐会使年轻人产生丰富的联想,产生抒情,把个体感受的情感带入舞蹈动作(舞步和姿态)中,会形成具有个人特点的华尔兹,同时在紧张的大脑工作后,使学生进行适度的放松。 

在进行音乐—表象训练中,教学第一阶段运用音乐—表象训练,可以使舞种的音乐与基本动作更好的结合,有利于建立和巩固基本动作的动力定型。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套路教学期,运用音乐—表象训练,加强了音乐与动作的配合,抒发个体情感,也有利于套路动作的熟练和加深记忆。结果表明学生运用音乐表象训练法和实际练习相结合的方法明显优于实际练习的方法。音乐—表象教学法与常规教学方法结合的方法明显优于常规教学方法,因此,在体育舞蹈教学中,音乐—表象教学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音乐线上教学总结篇7

关键词:乐理教学 旋律分析 乐理要素

“乐理”是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最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它是音乐创作和音乐表演的初级理论归纳与总结,也是音乐表达中基础音乐语法的抽象与概括。“旋律”即是这种基础音乐语法在音乐作品中最重要的表达方式。旋律是音乐的灵魂,是塑造音乐形象和表达作品思想的重要手段。同时,与音乐作品中其他的音乐表现手法相比,旋律更多地包含了各种基本乐理要素,更直接地体现了基本音乐语法在作品中的运用。因此,对旋律的认知贯穿于整个乐理教学的始终,对旋律中乐理要素的剖析也成为乐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以音乐作品和音乐表现为视角,以作品分析(包括旋律分析)为支撑,从复杂的音乐表达中发现和认知乐理要素的形成和运用,是乐理教学理论联系实践的新的尝试,也是作者撰写本文的初衷,本文从旋律形态和旋律表现的认知与分析入手,提取其中的乐理要素,并从两者的契合与联系中归纳出旋律分析在乐理教学中的教学要点。力求探索出一些音乐基础理论与音乐实践(音乐分析)相结合的乐理教学的新观念、新方法。

一、旋律的形态类型与表现特征

(一)旋律形态的基本类型

音乐是流动的艺术,旋律的进行最能体现这种流动的特征。在旋律进行的过程中,音与音之间以其空间性与时间性的不同处理形成了各种旋律形态。因此,要从旋律分析中认知、归纳各种乐理要素及其运用,必须对各种旋律形态有充分的了解。

旋律的形态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水平型的旋律形态

水平型的旋律即同音反复是指旋律各音处在同一水平线上,作相同音高的连续进行。水平型的旋律形态,通常表现平稳、安静、肃穆、庄严的情绪,如果给予节奏、速度、力度等乐理要素的不同处理,水平型的旋律形态也能表现出活跃、欢快、热烈等情绪,也能表现一种意志和力量。水平型的旋律形态更多地强调节奏的作用。

2.上升型的旋律形态

上升型的旋律线条通常表现紧张的、激动的情绪和力量的递增。上升型的旋律形态的构成有两种形式,级进上升型的旋律形态和跳进上升型的旋律形态。上升型的级进,具有较强的推动力,常使音乐趋于渐强,情绪逐渐高涨。上升的跳进,通常表达较为激昂的情绪,在进行曲中常常运用。

3.下降型的旋律形态

下降型的旋律形态是指旋律线条以直线或曲线的方式向下运动。这时旋律趋于平和、舒缓,通常表现情绪的消减和叹息的音乐形象。

4.混合型的旋律形态

所谓混合型的旋律形态是指上升型旋律和下降型旋律的混合使用,这种形态在音乐作品中运用最多,它以不同方向进行的旋律线条表现情绪的起伏和变化,混合型旋律形态是旋律线条中最重要的形式。

(二)旋律的表现手法

旋律线是单声部的乐思,旋律的表现手法包括乐思的发展,性格音调的特征等。本文将主题的旋律发展手法也纳入到旋律的表现手法之内,一并论述。

1.性格音调

旋律音调或旋律音型是最小的旋律乐思,它们以不同的情感色彩构成不同的性格音调,并以此表现音乐。

音乐作品中常用的音调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不同情感色彩的语言音调,如弱起上行四度表现号召型的旋律音调,具有鲜明的号召性和战斗性;二度下行后再做三度或四度上行表现疑问型的旋律音调;二度下行或连续下行表现叹息型的旋律音调;向上大跳后出现感情重音表现哭泣型的旋律音调等。二是模拟自然音响的音调,如号角声、钟声、雷声等自然界的各种音响和各种动物的声响。

2.主题旋律的发展手法

主题发展手法虽然很多,但离不开两个方面:一是使用主题的节奏、音调贯穿全曲的发展;二是在音乐发展中渗入新的音乐材料。这两种手法经常交替使用,使音乐既保持统一,又不断变化,在运动中发展。主题的旋律发展手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方式:

(1)重复

依据旋律中某一音乐材料的原样或变化性的再次或多次出现分为严格重复与变化重复。重复的目的是加深印象。从广义上来说,重复不仅用于主题的重复,也是乐思发展的重要手法。因此,这种手法既可用在乐句内部,也可用在乐句之间、乐段之间。“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任何音乐材料的出现总是一瞬即逝的”,而旋律的重复可加深记忆,巩固印象。在对不少音乐作品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重复式展开手法是旋律发展的基础手段。 模进也是一种重复,是把旋律的某个乐思作为原型,移到不同的音高上进行重复。模进能使旋律在保持音调统一的基础上产生新的变化,增添新的色彩。当音乐材料再次出现时,通过扩大与缩小音程也可进行重复。音程扩大或音程缩小,能带来情绪上的变化。另外,节奏的扩大与缩小也属于重复的发展手法的范畴,节奏上的放宽,能使音乐舒展、开阔。相反,节奏的缩小,音乐产生紧张、热烈的情绪。 变奏也可以认为是重复发展的一种,主题的结构不变,把旋律节奏加以装饰,或变化织体写法等,但仍保持主题旋律的轮廓。

(2)对比

对比是旋律发展常见的表现手法之一。对比使音乐原本单调的旋律变得更加丰满,如果说重复的发展手法侧重于表现旋律的统一性,则对比式的旋律发展手法更多地强调了旋律的多样性。对比手法不仅是主题发展的重要手法,也是乐思发展的重要手法。

(3)展开

展开是以某一音乐材料作为基础,在旋律发展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保留了主题材料的一些典型因素,使乐思在同一脉络下向前发展。展开的手法主要包括:贯穿、承递、引伸、节奏的扩展与紧缩、音程的扩大与缩小、音调的分裂与综合等。

(4)展衍

展衍法是把主题音乐材料中富于特点的部分作进一步的展开衍生,使主题的乐思得到进一步深化的旋律发展手法,因而展衍法既可使旋律得到丰富的变化和发展,且又具有内在的联系和统一。

以上论述的四种方法不仅仅运用于旋律的发展,也可用于旋律发展的各个部分。

二、旋律形态与旋律表现中的乐理要素

旋律的形态类型和表现手法是各种乐理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进行旋律分析的同时,发现和归纳音程、节奏、节拍、调式、调性、音高、音色、速度等等基本的乐理要素及其在音乐作品中的运用,是乐理教学的目的。从上一章节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旋律形态和旋律表现中所包含的主要乐理要素如下:

(一)音程

旋律形态的起伏取决于旋律中的音与音之间的进行方向和距离远近,也就是音程的距离,这里的音程指旋律音程。在旋律线中,旋律音程一般按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平稳进行,分为同音反复的进行(水平型的旋律形态)或三度以内的上下进行。平稳进行时旋律线的起伏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另一种是四度以上音程的跳进,音程跳进时旋律线的起伏比较剧烈。

(二)节奏、节拍

节奏是旋律形态的脉搏,相同或不同音高的音通过不同类型的节奏组合,会产生不同的旋律的形态。而音乐中各种规律性的强弱组合形成不同的节拍样式,节拍是旋律形态和旋律表现手法的构成要素。节奏、节拍是音乐表现重要的因素。它们可以赋予旋律不同的风格和情绪。

(三)音高、音色

音高作为一种物理属性,它会使不同音区上的音乐存在表现性的区别。相对高的音,使旋律呈现出尖锐、高亢、激昂的音响特征;而相对较低的音,则往往给人以低沉、坚实的感觉。音色作为渲染音乐色彩的因素作用于旋律,给旋律增添了丰富的表现力。

(四)调式、调性

调式、调性是旋律获得形象塑造的重要功能基础,它直接影响着乐音音高的进行。从而使旋律产生不同的情感和不同的风格。除无调性音乐外,任何离开调式组织的音高进行和音高关系,都不能形成具有音乐形象表现力的旋律。

(五)速度、力度

音乐作品中旋律表现离不开速度、力度等音乐表情的载体,音乐表现离不开相适应的速度、力度。同一旋律用不同的速度来诠释,表现出的意义是完全不同,旋律的进行速度大致可以分为:快速、慢速和中速三大类,不同速度的旋律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具有不同的表现力。力度档次从弱到强也可大致分为:…pp(很弱)、mp(中弱)、p(弱)、f(强)、mf(中强)、ff(很强)…。

音高、音程、节奏是旋律形态和旋律表现中重要的乐理要素,也是旋律的基础组成部分。但从表现功能上讲,它们还不能使旋律完全获得音乐的意义。旋律要获得丰富的表现力,还必须获得调式、调性、节拍、速度、力度等乐理要素的支撑。

三、乐理教学中的旋律分析

在乐理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旋律的形态、旋律的构成要素和旋律的表现手法的分析,把音乐体验融入到乐理教学中去,这样才能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而具体,学生对音乐理论的学习也能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识上,达到乐理教学的根本目的。

(一)从旋律分析中学习乐理知识

旋律分析是音乐作品分析的重要部分,是判断音乐风格的重要特征之一,旋律作为音乐作品中重要的表现手段,最明显的特征是旋律的形态也就是旋律的进行。通过对不同旋律形态的分析,找到乐理中相关的知识点,理解旋律形态与其的联系,分析乐理要素在旋律形态中的运用。

例如,在旋律分析中,认知节奏与节拍。从旋律的形态和旋律的表现手法中我们可以看出,节奏好比音乐的“骨架”,和旋律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轻松、跳跃的旋律常用较短时值的短促而紧凑的节奏表现,辽阔,舒展的音乐形象常用较长时值宽广的节奏来表现。跳动的旋律常用附点节奏,动感的旋律则用切分节奏来表现。另外,从旋律分析中可以看出,旋律的表现总是离不开节拍的制约。欢快、活泼、热烈的情绪常用二拍子来表现;轻盈、流动、抒情的旋律常用三拍子来表现;宽广、辽阔、庄严的情绪常用四拍子来表现等等。由此可以归纳出各种节拍的强弱规律和表现特点。

再如,从旋律分析中认知调式、调性。在大小调音乐作品的旋律处理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乐理的重要节奏位置常用到调式中的Ⅰ、Ⅲ、Ⅴ级音,而乐句结构内部常使用Ⅱ、Ⅳ、Ⅵ、Ⅶ级音来使音乐获得发展的动力。乐思总是按稳定—不稳定—稳定的逻辑顺序来发展。由此,可以认识和归纳出Ⅰ、Ⅲ、Ⅴ级音是大小调式中的稳定音级,Ⅱ、Ⅳ、Ⅵ、Ⅶ级音是大小调式中的不稳定音级。另外,从大小调式的旋律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样一个现象,明快、热情、宽广、激昂的旋律总是采用大调的调式,而柔和、暗淡、哀伤的旋律总是采用小调的调性。我们还可以看到,大小调旋律中的主音与其上方三度音分别为大三度和小三度,由此我们可以认知到大三度明亮的色彩所构成的大三度音程最能说明大调式明亮的色彩。小调式的主音与其上方三度音所构成的小三度音程最能说明小调式柔和、暗淡的调式色彩。

通过分析旋律的形态和旋律的表现手法,提取其中运用到的乐理要素,将音乐作品有机与乐理教学的结合,从旋律分析中去认知和归纳乐理知识,使学生通过旋律分析,从深层次上掌握乐理知识,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二)用所学的乐理知识分析旋律

旋律中的乐理要素,都不同程度地对旋律产生不同的影响,旋律的构成离不开这些要素,它们在旋律表现中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从已知的乐理要素入手分析音乐作品中的旋律,是乐理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方法。将乐理要素放在旋律形态和表现特征中进行剖析,使其在加深对乐理要素理解的同时,真正从音乐本体的认知角度上,分析旋律的形态和表现,使学生掌握这些要素,提高感知音乐的能力。

例如,已知音程是旋律中重要的乐理要素,我们在音程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音程的构成、音程的性质、音程的稳定性、协调性等知识。同时,也了解到不同的音程会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带来不同的音乐情绪。用这些已知的音程知识对音乐作品进行旋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音程的平稳进行在旋律应用中比较常见,它能带来平稳的音响效果,能表现出旋律的平稳性和流畅性,也是形成旋律歌唱性的重要因素。上行级进,具有很强的推动力,尤其是旋律采用连续的上行级进,这时旋律趋于渐强,情绪逐渐高涨;下行级进时,旋律表现较为平和,常使旋律趋于渐弱,情绪也逐渐缓和。音程跳进时,旋律给人跳动,起伏,激昂的音乐情绪。上行的跳进,由于音乐的紧张度增大而产生较强的力度变化,旋律表现出情绪的高涨、感情的爆发,具有昂扬、开朗的表现特征。下行的跳进与上行的跳进音响相反,表现深沉、温厚、稳健的感情。四度大跳有时较为深沉;五度大跳显得坚定沉着,给人进行的联想;六度大跳具有气势宽广、雄健有力的特点,在进行曲体裁的歌曲中用的较多。六度下行大跳如果节奏较为平缓,其感觉就相对柔和;七度大跳具有昂扬激越的特点。八度大跳具有开阔舒展的特点。音程的运动是旋律发展变化的重要部分,在音乐表现中,音程的变化让听众感觉到旋律的变化,音乐作品正是通过音程的发展处理,构成了不同风格特色的旋律。音程的协和性、稳定性,音程的大小、色彩都对旋律的发展产生不同的表现作用,不同音程的特征能够带来不同的音乐体验。

再如,音乐被称为时间的艺术,速度表现旋律进行的快慢,其表达传递的是音乐的表情与风格,不同的速度表现不同的情绪。恰当地选择音乐速度对于音乐的表现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快速表现活泼、欢快、热情等气氛,中速表现优美、抒情的旋律;慢速表现沉痛、庄严、赞颂的音乐。另外,渐快渐慢对于旋律的表现也十分重要。渐慢常给人以情绪上的缓冲,渐快给人情绪高涨的感觉。不同风格情绪的音乐作品需要选择恰当合适的速度去表现。

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高校音教专业的乐理教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乐理教学改革也只是停留在学程的调整与课程的整合等教学的形式与架构方面。而对于教学观点、教学方法的深层次改革与实践却展开得不够。乐理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它不仅影响和制约着后续理论课程的进行和展开,也影响着学生音乐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乐理学习应与音乐作品分析(包括旋律分析)密切联系,让学生以所学知识去观察和了解各种音乐现象,并在作品分析的过程中对照与归纳各种乐理概念。以此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提高学生乐理知识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李重光.基本乐理简明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2] [苏]斯波索宾.音乐基本理论[M].汪启璋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3]施咏.乐理与文化[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音乐线上教学总结篇8

学前教育专业的歌唱教学课程目前都是以集体课的形式进行的。教师面对四五十位学生,要在课堂上了解和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缺点,其难度可想而知。如何合理进行歌唱教学课程设置和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这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按如下步骤进行教学:首先选择小学或幼儿园歌唱教材中难易程度适中的歌曲,通过老师范唱、自弹自唱的方式,引起学生歌唱的愿望,然后按照传统歌唱教学的方法通过朗读歌词、教唱歌谱、教唱歌曲,采用听唱、教唱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歌曲。教师可将入学的新生根据班级人数分为6—8组,每组6—8人进行分组的小组唱。这其实是一种隐形的摸底测试,其目的是筛选其中优秀者作为组长,同时将每位学生私下分为好、中、差,进行分组并固定下来,为此后的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有关节奏、律动、识谱视唱等综合课的集体课打下基础。通过集体课,小组分组练习,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练习来提高歌唱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二、通过游戏与实践活动的方式进行节奏与音高识谱视唱的基础训练

音乐节奏与识谱视唱是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当然也是歌唱教学、学习与技能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与技能训练环节。我们通常所说的节奏训练其实是音乐的节拍训练。我们可以借鉴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主动性、原本性的教育理念与节奏第一教学方法,并根据学前教育歌唱教材面向小学和幼儿园的特点,“多采用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附点四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小切分音符、二分音符”的特点进行节拍训练。具体的训练方法可以采用拍手、跺脚、捻指,提取语言、诗歌、朗读中的节奏,并通过开展各种节奏填空、问答,节奏乐句的变化、组合、即兴创作等趣味活动,及无音高简单打击乐器的演奏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节奏反应、感知与表现能力,以及耳朵、手脚、眼睛、大小组织的肌肉与大脑的反应与协调能力、身体运动的协调能力。总之,教学要遵循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完成初级的节奏训练(音的长短)之后可以进入音的高低训练。五线谱教学,其实可以考虑从一线谱跟节奏谱一起训练的方式,消除学生畏难情绪,然后逐步增加到二线谱,三四线谱,熟练后进入正规的五线谱教学。可以借鉴早期欧洲的圭多手(用左手的手掌跟五根手指作为无线谱),相当于随时携带的五线谱,以及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的教育理念,从民族五声调式入手,借助柯达伊手势,进行音的高低、长短的读谱练习与训练。借助民族语言音调从小三度mi、sol入手逐步发展到四度、五度,然后过渡到五声音阶、七声音阶的训练,以及采取首调唱名法,逐步建立音程关系与调式的概念。

三、注重体态律动以及综合音乐感的高级训练

体态律动是瑞士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家初创的音乐教育体系,内容包括视唱练耳、体态律动与即兴创作三大部分。其音乐教育思想认为“人的情感是表达音乐的源泉,而人的情感通常是由人的身体动作(肢体语言)表达出来的,在人的身体中包括发展感受和分析音乐与情感的各种能力”。节奏训练是体态律动的核心。我国汉代的董仲舒指出“声发于和,而本于情”,其观点明确指出了音乐本质是人的情感。我国古代音乐教育家李贽的观点“发乎心情,由乎自然”也是认为音乐是人类情感的自然流露。我国音乐教育学博士林能杰教授指出,“我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没有体态律动学说,而古代《毛序诗》中‘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也就是说,人的心中情感一旦产生,就要表现出来,起先是用语言表达;而感不足之时是故嗟叹吟哦用诗词表达;进而用歌唱表达;咏歌之不足时在情不自禁的情况下,自然本能地就用人原始本能的肢体语言动作‘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淋漓尽致地表达情感了。这就是我国古代哲人的体态律动学说,而且比西方的更有理论层次”。在学前教育专业歌唱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借鉴美国综合音乐感教学法关于“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应当相互联系并综合成一个整体。音乐教育应通过综合音乐材料资源,以及通过演唱、演奏、分析、创作等方式,使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水平和程度上,能建立起音乐概念相互间的联系,并促进他们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发展”理念。歌唱教学也应该强调音乐的综合性,音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四、强化“运动觉”与“内心听觉”的构建

“运动觉”指的是“由理性思维的大脑与身体肌肉运动之间传输信息的活动即运动觉”。那么音乐运动觉可以理解为“让学生通过身体的律动来体验节奏感,即音乐—听觉—身体—感情—头脑之间建立起的相互协作与反应”。因此,可以认为“音乐的节奏与律动的学习,必须要依靠身体肌肉的运动反应,而且这种反应又必须与个人内心对音乐的反应紧密地联系。”歌唱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这种动觉与感觉的结合所产生的情感,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外在的感觉和由大脑支配的内心活动来完成听、看、模仿等表象思维到音乐的记忆、判断和想象思维的传输过程。“音乐的内心听觉”是外部听觉感知和记忆与心理活动的结合,即凭借大脑对音乐的记忆表象和思维所构成内心的意象。歌唱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培养学生内化动作和歌曲旋律、节奏等感知觉等运动觉能力。音乐的“运动觉”与“内心听觉”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可以认为,不同的歌唱以及音乐练习、音乐游戏与音乐的听觉的所有实践活动,都与学生有意识的即兴肢体运动是紧密相连的,都应该提高到学生的身体、心理、情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的理论高度。歌唱过程中运动觉与内心听觉的相互关系,应该是所有参与歌唱的客体器官和主体器官借助于气息与肌肉运动与它们相适应的神经系统来实现的动作技能。它是一种无形的技能,是通过肢体语言动作的展示来达到记忆的,只有在无意识的提取之后,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它的存在;而音乐运动觉是一种外在表象,与内心听觉相互贯穿并循环作用。

五、总结

音乐线上教学总结篇9

作者简介:福斯特(1826―1864),美国自学成才的作曲家,作品善用民歌音调。以黑人民歌为素材创作的歌曲,最为人们喜爱,被誉为“美国歌曲之王”。

音乐分析:《故乡的亲人》1851年,福斯特远离自己的故乡和亲人,到辛辛那提州工作。他感受到远离亲人的孤寂和惆怅,于是创作了这首歌曲,借以寄托思乡之情。

歌曲为C大调(原为D大调)、4/4拍,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第一乐段比较平稳,第二乐段的首句情绪激昂,出现高潮,接着重复了第一乐段的旋律,感情逐步平静。全歌旋律朴实、优美,节奏平稳,具有浓郁的赞美诗风格。

教学目的:

(1) 能初步认识并能听出五线谱中的c1――c2音。

(2) 能初步理解节奏和旋律是音乐表现的两大要素。

(3) 尝试进行简单旋律的音乐创作。

(4) 欣赏《故乡的亲人》感受歌曲的表现手法并对音乐的旋律、 结构等有初步印象,感受作品流露出的对亲人、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认识五线谱中的音符、简单旋律的创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软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五线谱中的CDEFG音,大家都还记得吗?

二、 新课教学

[出示课题]。

过渡语:下面老师要请大家学习的是五线谱中的ABC音。

(一) 出示软件Music Note Teacher

1初识 提出问题:(1)认识每个音符在五线谱中的位置。(2)辨别出现的每个音符,看到后马上说出。

师引导学生用心记住音符在线间的位置,并引导学生注意听各个音符的音高。

2复识 要求学生边看边根据五线谱中音符的位置指出它在键盘中的位置。(师作简单提示)

组织方式:① 找2个学生上台用鼠标点击键盘,看看能在单位时间内认识几个音符。

② 教师适时地提示讲解:分三块内容:A左上角表示对错的次数及得到的相关分数;B主体部分表示音符在五线谱中的位置;C下面部分表示音符在键盘上的相关位置。

(二) 视唱

选用《故乡的亲人》乐谱为视唱曲目

要求:1.认清音符的名称,唱准音高。

2.把握节奏的变化,特别是附点音符的准确表达。

(三) 音乐赏析

1.简介作者福斯特。

2.听作品录音,注意作品在旋律和节奏上的特点:旋律朴实、优美,节奏平稳,具有浓郁的赞美诗风格。

3.分析作品结构,观看《故乡的亲人》演出视频,感受作品流露出的对亲人、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之情。

三、 实践与创造:

1.导入: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节奏和旋律是音乐表现的两大要素,那么大家能不能写出简单的旋律,创作出自己的音乐作品。

2.出示软件Cakewalk Pro Audio

教师进行方法指导:

第一步以组为单位,组长为总策划。

第二步确定主旋律(可选用乐器)

A教师提供B即兴创作C歌曲填词改编。

第三步加入各种声源和人声模拟。

3.分组合作进行设计和创作,教师巡回给予指导。

4.分组作品展示:相互评价,教师肯定鼓励。

四、 师生互动:

选出学生创作的作品中有特色的一首,老师唱旋律(或用乐器演奏),请一名学生电子琴伴奏,其余学生模拟打击乐器,加上伴舞集体合作。

五、 师小结:

今天大家玩得开心吗?“开心!”

同学们通过合作,共同努力,集体参与创作出了自己的音乐作品。老师为你们感到自豪!相信你们将来也会成为出色的作曲家,最后为大家精彩的表现鼓掌!

音乐线上教学总结篇10

能感知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喜欢欣赏美的事物;积极投入美术活动并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1年幼儿园文艺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文艺计划1一、情况分析:

音乐方面:

我班孩子喜欢唱歌、跳舞,能用自然、正确的声音唱出自己熟悉的歌曲,还能随音乐做简单的舞蹈动作,能感受二拍子和三拍子歌曲的不同节拍感觉。孩子们认识简单的乐器,如碰铃、铃鼓,并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初步进行演奏,但大部分孩子不能集中看指挥,按指挥进行演奏。

美术方面:

孩子们能认真欣赏哥哥姐姐作品,能在欣赏过程中形成和表达自己的看法,大部分能认识和区分颜色,能画出圆形以及圆形图画,但孩子们在操作过程中,持续的时间不长,还有部分年龄偏小的幼儿不能很好的区分颜色,也不能按老师的要求进行绘画。

二、教学目标:

音乐目标:

(1)唱歌:学习使用不同的速度、力度、音色变化表现歌曲的不同形象、内容与情感,感受和表现二拍子歌曲的不同节拍感觉,学会在歌唱过程中等待和正确地表现出歌曲的前奏、间奏和尾奏;学习自然地与他人接唱和对唱,体验在歌唱活动中进行交流、合作的快乐。

(2)舞蹈和音乐游戏: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做简单的上、下肢联合的基本动作、模仿动作和舞蹈动作;随音乐的变化改变动作的速度、力度和难度;学习利用已经掌握的动作、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学习创造新的动作;在不按规定队形运动的情况下,注意与他人的协调、交流与合作。

(3)音乐欣赏和表现:学习分辨音乐中比较明显的高低、快慢、强弱、音色变化,体验这些变化所表达的情感;学习使用肢体动作,感受和表现二拍子和三拍子音乐的不同情趣;在初步掌握前奏、间奏、尾奏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和表现乐句、乐段的开始和结束,初步了解音乐结构中的重复与变化的规律;体验倾听和观赏活动的快乐。

(4)打击乐器:使用固定节奏型,随熟悉的歌曲或乐器演奏,在集体中学会保持与音乐、他人协调一致,为歌曲或乐曲选择合适的节奏型和音色,进一步养成集中注意看指挥,并对指挥的要求作出积极反应的习惯,体验创造性参与演奏活动的快乐。

美术目标:

(1)绘画:能感知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喜欢欣赏美的事物;积极投入美术活动并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发展审美和创造能力;在小班的基础上学习绘画和手工制作的多种方法,养成良好的美术活动习惯。

(2)手工:尝试运用多种工具和材料进行操作,初步运用造型、色彩、构图等艺术表现自我和事物的变化;尝试用自己的作品美化环境或开展游戏活动。

(3)美术欣赏:

①欣赏一些名画家的美术作品,学习欣赏画面的色彩对比和造型规律。

②欣赏幼儿能理解的节日装饰、日用工艺品,欣赏及评价同伴的作品。

三、具体措施:

音乐方面:

(1)唱歌:选择一些贴近幼儿生活,内容与文字有趣,歌词内容能用动作表现,且有重复、发展余地的歌曲;选择一些适合幼儿音域范围的歌曲,选择一些带有前奏、间奏、切分节奏及附点音符的歌曲;选择一些不同题材、不同性质、适应多种演唱形式的歌曲。

(2)舞蹈和音乐游戏:选择一些简单的、易被幼儿模仿的内容,让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合拍的做动作;选择一些适合幼儿年龄阶段的基本动作和舞蹈动作;多让幼儿进行其他的节奏活动,如拍出唱过的简单歌曲的节奏、拍出语言的节奏感。

(3)音乐欣赏:选择一些幼儿喜欢听的歌曲;选择一些有标题的、性质鲜明、结构适中,且有一定内容和情节的器乐曲供幼儿欣赏;多让幼儿欣赏各种具有“音乐性”的自然声音,以及结合生活专门创编的乐曲与歌曲,供幼儿感知音的高低、节奏与速度,音的强弱及音色等。

(4)打击乐:选择一些中国民间乐曲和简单的世界演奏乐曲,分析这些乐曲的内容、形象和情感;提供多样化的乐器,让幼儿喜欢参与打击乐活动。

美术方面:

(1)对幼儿的指导适时恰当,让幼儿大胆表现,让幼儿按照自主愿望加以肯定和分析,并给予创作上的提示和帮助,并及时注意幼儿的兴趣点,让每个幼儿的表现都能如愿以偿。

(2)积极引导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注重美术形象知识的积累,让幼儿在美术练习中,不断地培养其毅力,促使艺术思维能力逐步得到锻炼和提高。

(3)可结合其他学科的教育活动来进行美术活动,也可在美术活动中渗进其他学科的知识,使幼儿在综合知识上得到锻炼和提高。如用语言表达画面的内容,在画上记日记等。

(4)灵活使用教材,根据本班及本地的美术活动情况选用教材。也尽可能运用多种方法和形式画意愿画,以提高幼儿的观察、想象与创造能力。

(5)继续由浅入深地引导幼儿进行美术活动。但应根据每个幼儿的具体情况进行辅导,不可一刀切。在美术练习的难易程度上,可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幼儿园文艺计划2(1)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中进一步体验、探索和感知音乐的强弱与快慢,音调高低和音色。

(2)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中能发现并讲述周围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能用多种形式大胆表现自己的感受与现象,并能创编简单舞蹈。

(3)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更加熟练掌握打击乐器的使用方法,喜欢为乐曲伴奏,具备初步的协调配合能力,逐步养成正确使用乐器,有序收放乐器的习惯。

(4)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认识更多的美术材料,并学习正确地使用它们,在活动中能体验成功感知快乐感,乐于表现自己对事物的感受。

(5)学习多种颜色混合使用的技巧,并能合理地装饰自己的画面。

二、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社会性发展

1、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社会性认知

(1)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中了解社会生活中的主要规则,认识常见的交通工具,知道遵守交通规则。

(2)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中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认识国徽,学会普通话,知道市内的风景名胜。

(3)知道我国传统佳节的由来及意义,让每一个幼儿在活动中充分地表现自己,感受节日的气氛。

(4)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中认识周围生活中简单符号和标号。

2、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社会性情感

(1)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引导幼儿保持积极愉快情绪,知道自己在长大,能做许多事情,知道自己有很多爱好和想法,并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引导幼儿选择活动主题,学习制定活动计划,学习谦让、轮流、分享,并能尝试解决有些及生活中出现的矛盾。

(3)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乐于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乐意完成成人交代的任务。

3、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社会性行为

(1)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能按照正确的要求行动,初步了解并学会遵守幼儿园基本规则。

(2)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不怕黑暗,不怕陌生人,遇到困难知道寻求帮助,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3)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能分清自己和他人的物品,不拿不是自己的东西,爱惜玩具、图书及日常用品,用后归还原处。

具体措施:

(一)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根据幼儿园的教学大纲和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的班务计划的要求,教师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勇于创新,不断的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

(二)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热爱和关心幼儿,尊重幼儿,对幼儿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坚持正面教育和严格要求相结合,注意个别教育和随机教育,使幼儿在各种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影响。

(三)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加强培养幼儿一日常规,根据每月、每周的教育目标,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

幼儿园文艺计划3概要:

1、借助用不同的乐器声音去表现不同线条的特点;

2、幼儿依据对线条的理解,在绘画时将它表现出来,训练了运笔的能力,幼儿园大班美术教学计划。

情况分析:

针对幼儿作画时画面内容比较单一的情况,我设计了线条想象画,以此引导幼儿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和创作,锻炼他们的表现能力。

一、教学名称:美术《线条想象画》

二、教学目的:

1、要求幼儿知道什么是线条想象画;

2、.要求幼儿正确说出四边种线条的名称,并知道各种线条所表示的意义;

3、让幼儿想象构思随意画出来的乱线,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想象力;

4、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绪。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什么是线条想像画,根据各种线条所表示的意义听音乐用线条作画

难点:根据自己的线条想象构思,使它变成一个或多个物体的的形象

四、教学准备:

录相带、录相机、投影机、幻灯片、录音机、磁带、龙头饰一个,纸、笔、油画棒若干,各种小乐器,四个线条娃娃,两幅幻灯范画。

五、教学过程:

(1)看录相引出舞龙灯,引起幼儿的兴趣

“今天,老师让小朋友看一段非常好看的录相,请看吧!”幼儿看过录相后,引导幼儿说出录相里人们舞龙,老师讲一些关于舞龙方面的知识,然后带领幼儿根据录相也来舞龙,幼教文案《幼儿园大班美术教学计划》。

(2)线条娃娃舞龙灯,教师示范强调

“刚才,小朋友舞龙灯时无意中已经走成了许多美丽的线条,你们想认识他们吗?”

(3)利用不同小乐器的声音引出四位线条娃娃,使幼儿知道各种线条的名称及所代表的意义。例如:听到大鼓的声音,折线娃娃走出来,表示折线和鼓声一样粗壮有力。听到小铃声的声音波浪线,娃娃走出来,表示波浪线和铃声一样优美、婉转。

(4)利用线条娃娃也想和小朋友舞龙的形式引出教师听音乐示范讲解,并强调:a线条娃娃舞龙的时候,要不断地改变它的位置和方向,不能停留在一个地方不动线条不允许断;c根据音乐的不同用不同的线条作画。

(5)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想象

1、引导幼儿看一看,想一想,线条娃娃舞龙走的路线,看它能变出一个什么有趣的图案,并用完整的语言讲出来。

2、老师总结:象这幅画一样,由各种线条组成并且又经过小朋友的想象,把它变成许多种有趣的图案,这样的画叫做线和条想象画,明确线条想象画的定义。

3、引导幼儿欣赏两幅线条想象画,从而总结出线条想象画有的可以从整体来想象,有的可以从其中一部分来想象。

(6)幼儿进行线条想象画的创作活动

1、幼儿听音乐作画,要求幼儿根据音乐的变化而运用各种线条来作画。

2、幼儿绘画涂颜色。

(7)评讲作品,游戏结束

1、老师自评

2、幼儿自评

3、和四位线条娃娃一起舞龙出教室。

评析:

本节课改变了以往美术课中单纯画画、呆板的教学形式,而是采用了有绘画、游戏、音乐、动手操作有机相结合的手段,培养了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绪,发展了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引导幼儿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和创作,锻炼了他们各方面的能力。

幼儿园文艺计划4一、幼儿情况分析:

燕庄小学幼儿大班共有幼儿51人,其中男孩26人,女孩25人。年龄大约都在3----5岁之间,他们大都来自本校的几个校辖村,大部分幼儿都能在活动中积极表现自己,有较强的表现欲,幼儿们都喜欢唱歌活动,感受力和表现力都比较强,但幼儿对打击乐活动接触较少,还没有形成一定的活动常规,很多乐器幼儿还不知道如何使用,更谈不上感受和表现了。

二、指导思想:

《纲要》中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孩子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打击乐就很适合孩子这种与生俱来的本能。通过这项孩子喜爱的音乐活动,可以发展孩子的合作能力,增强纪律和责任感,使他们从中获得快乐和成功的感受。因此本学期我们将根据《幼儿园指导纲要》和《幼儿园工作规程》的精神,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开展教研活动。

三、目标:

1、认识常见的打击乐器并会操作,培养幼儿音乐节奏的表现力与感受力。

2、感受到声音的基本特征:音高、强弱、长短等变化。

3、能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乐器,有一定的动手能力,萌发初步的环保意识。

4、在集体音乐活动中协调、合作,养成良好的音乐活动常规。

四、措施:

1、发挥家长资源,收集各种废旧材料制作简单的打击乐器

2、开设音乐区,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环境和表现途径,引导幼儿亲自操作体验,大方自信地表现。

3、积极开展各种音乐教育活动,将音乐渗透到一日生活中去,发挥幼儿教育的中介作用,使其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

4、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的音乐素质,增强创新意识,开拓思路,从适宜幼儿年龄特点的教法入手,更广泛的采用多样的形式开展教学。

幼儿园文艺计划5幼儿园大班已经对美术的线描画的技能技巧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新学期为提高大班幼儿的美术兴趣,让幼儿大胆去画,大胆构思,特制定出大班美术兴趣班工作计划,以下是具体的实施内容:

一、工作计划中指导思想: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是满足儿童感受美的情感教育活动,最终目标是培养幼儿创造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幼儿美术活动的内容涵盖了幼儿生活的全部,幼儿的所见所闻,包括对周围环境的人物、动物、植物、风格、建筑、各种有趣的玩具和幼儿园的生活游戏等等,都是通过美术活动体现出来。

二、目标要求:

1、愿意参加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快乐,对绘画活动感兴趣并养成大胆作画的习惯。

2、认识油画棒、蜡笔、水彩笔、水粉画笔、纸等绘画工具和材料,掌握其基本使用方法,正确的握笔方法和作画姿态。

3、学习画线条(直线、曲线、折线)和简单形态(圆形、方形等),并用于表现生活中熟悉的简单物体的轮廓特征。

4、认识红、黄、蓝、橙、绿、棕、黑、白等颜色并选用多种颜色作画,对使用颜色感兴趣。

三、活动组织要点:

1、注重幼儿艺术思维能力的培养。

老师作用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

2、注重幼儿自身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去思维去发现。

3、注重幼儿构图技能的培养,充分体现自我创造能力。

4、注重幼儿美术兴趣的培养。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培养幼儿参与兴趣。

四、活动内容:

1、美丽的焰火(线描)

2、线条

3、国庆节(线描)

4、美丽的村庄(线描)

5、有趣的指纹(线描)

6、脸谱装饰我爱洗澡(线描)

7、江南小镇(线描)

8、黄昏的树林(线描)

9、大公鸡真美丽(线描)

10、奥特曼(线描)

11、生命树(线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