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益分析报告十篇

时间:2023-03-24 12:33:10

效益分析报告

效益分析报告篇1

关键词:勐邦水库 除险加固 综合效益 分析

一、工程概况

勐邦水库是2002年我省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之一,是西双版纳州勐海县三座中型水库中的一件。水库除险加固对水库下游的勐遮镇、勐海县城以及流沙河流域内的六级电站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促进勐海县的工农业生产发展和经济繁荣必不可少的水利工程。

勐邦水库建成于1960年,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勐遮坝边缘的南木冷混河上,地理坐标为东经100°18′,北纬21°54′。南木泠混河是流沙河支流,属澜沧江水系。水库距勐海县城23km,距景洪80km,距昆明783km。水库的专用公路与佛双公路、昆洛公路相连,交通便利。

二、勐邦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鉴定及审批立项情况

2000年5月,西双版纳州水利电力局组织专家对水库进行了大坝安全鉴定,鉴定结果认为:勐邦水库大坝为不能保证安全运行的Ⅲ类坝。2001年4月9日,省水利厅下发《关于勐海县勐邦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意见的通知》(云水农水[2001]35号文)给予确认大坝安全鉴定的结论,并对水库主要险情作了高度的概括。

根据《关于做好重点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前期工作的通知》(云水规计[2001]17号文)的精神,勐海县水利电力局委托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对勐邦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进行初步设计工作,2001年10月初步设计工作完成,提交了《勐海县勐邦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初步概算总投资2436.07万元。2002年2月21日,云南省发展和改革计划委员会和云南省水利厅连文下发《关于勐海县勐邦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的批复》(云水规计[2001]110号文)对初步设计报告作了批复,审定该项目概算总投资2400.72万元。2001年11月20日,云南省水利厅下发《关于勐海县勐邦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水土保持发案初步设计的批复》(云水水保[2001]111号文)将工程投资列入工程投资概算中。2002年6月27 日,云南省发展和改革计划委员会和云南省水利厅连文下发《云南省2002年第二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股计划的通知》(云计投资[2002]659号文)确定该项目资金的来源:中央1600万元,省级480万元,地县321万元。

三、勐邦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各部位险情情况及参数 (一)水库实际抗御洪水标准低于部颁水利枢纽工程除险加固近期非常运行(500年一遇)洪水标准。溢洪道渲泄500年一遇洪水时,水位已超过溢洪道侧墙50cm,洪水无法安全下泄。

(二)大坝不满足抗震稳定要求。在地震工况下,下游坡最小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为0.716,远低于规范要求。

(三)大坝蚁害严重。坝体内蚁道贯通前后坝坡,蚁巢空洞达1~2m3,致使大坝漏水严重,局部出现管涌现象,危及大坝安全。

(四)副坝坝底老涵洞始建的无压圬拱涵与后衬砌的钢筋砼面漏水严重,渗漏量大于10L/s,并且老涵洞过水能力不能满足下游工农业用水需求。

四、勐邦水库除险加固前各项指标及发挥的效益 勐邦水库是以灌溉为主,兼顾工业供水、乡镇人畜饮水和水产养殖并兼有一定削峰和滞洪功能的综合利用水库。

勐邦水库加固前设计总库容为2460×104m3,相应校核洪水位的防洪库容为396×104m3,水库实际运行最高水位控制在1243.0m,低于正常蓄水位2.5m,有效库容减少553万m3,实灌面积仅为2万亩(毛面积),灌溉水量利用系数为0.623,年用水量为1377.5×104m3;乡镇及工业年用水总量为545.6×104m3;年度渔业总产量为15吨。由于水库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对下游勐海县城、勐遮镇、勐遮农场及国家二级企业景真糖厂共11万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存在着较大的威胁,同时影响到下游19.43万亩耕地的正常运作。

五、勐邦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主要内容及投资完成情况

勐邦水库除险加固由四个单位工程组成:第一单位工程是围堰工程;第二单位工程是主、副坝加固工程(包括主坝、副坝加固培厚工程,副坝坝底输水涵洞的封堵工程,主、副坝防渗墙工程及主、副坝帷幕灌浆工程);第三单位工程是溢洪道改建工程;第四单位工程是输水隧洞新建工程。

依照工程建设的法定程序,在上级及地方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下,在业主的精心组织以及各参建单位的积极努力和配合下,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相关规范及规程的要求,顺利进行了各项工作的招投标、施工图设计、施工及监理工作。该项目工程计划总投资为2400.72万元,实际投资审定为2446.45073万元,比计划投资增加了1.9%。

六、勐邦水库除险加固后的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勐邦水库加固后设计总库容增为2540.4×104m3,相应校核洪水位的防洪库容增为423.74×104m3,解决了水库的安全隐患。

勐邦水库加固后实际灌溉面积增为4.5万亩,灌溉水量利用系数达到0.75,年用水量增为1530×104m3;乡镇及工业年用水总量增为664.08×104m3,设计保证率达到95%;年度渔业总产量增为25吨。

七、勐邦水库除险加固后的综合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情况 勐邦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实施后,保障了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证了下游4.5万亩耕地的灌溉用水,同时下游人民生活饮用水、工业用水要求也得到了保证。由于勐邦水库是勐海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中重要水源工程之一,水库加固后,提高了渠道输配水能力,缓解了用水矛盾,为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通过项目建设,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效应:

(一)

社会经济效益

勐邦水库位于勐遮坝区上缘,是勐遮坝区的第一水源点。勐遮坝自然资源丰富,是版纳州水稻和甘蔗生产基地。勐遮在“十五”期间主要是进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改造中低产田,重点发展优质品质水稻,推广冬季农业,改善农业设施。在工业上,景真糖厂在县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后,年生产总值突破8亿元人民币大关,生产效益平均年递增8.5%。在农业上,勐邦灌区“十五”计划和2015年发展目标为:到2005年,农业生产总值为1.18亿元,平均年递增5.5%;到2015年,农业生产总值为2.4亿元,平均年递增5%。水库库区养殖面积增加,渔业产量增加了67.7%。

水库加固后保证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保证了勐遮镇的工、农业用水需求,促进勐遮镇的工、农业发展。保证了农业高产稳产、农民增收、社会安定,同时对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农作物起到了促进作用,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二)生态效益

勐邦水库加固后在生态环境中最突出的影响有:加固后其防洪库容增加,水库的削峰和滞洪能力增强,在大洪水来临后可以蓄滞部分洪峰,保证下游河道不被过度的冲刷,降低河流区域生态环境的恶化。

效益分析报告篇2

影响城市供水企业效益的主要因素

(一)政府部门对供水企业的摊派和干预

长期以来,由于供水企业在城市生存和发展中具有基础性、社会性、公益性的特殊地位,供水企业与政府之间存在很深的特殊依赖关系。一方面供水企业在供水资源、建设投资、地方政策、水价调整等诸多方面对政府有极大的依赖性;另一方面政府在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对供水企业除了正常的安全优质供水要求外,对供水企业人、财、物的摊派,使企业背上额外的负担。对于亏困企业欠费、供水报装有关规费酌减免以及城市建设过程中很多问题的处理上,政府常常通过牺牲供水企业的经济效益,来缓解社会压力。这样不仅损害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严重损害了企业的社会效益。

(二)水价形成机制不完善

水价是影响供水企业水费收入的直接因素,水价形成机制是影响供水企业效益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因素。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水价普遍偏低,水价没有充分反映水的使用价值,水费收入并不能满足供水企业正常运营和扩大再生产所需要的资金。长期以来,水价的制定偏离了完全成本的概念,受福利事业性质收费的思想影响,水价的形成没有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水价形成机制不完善,水价调整不到位,水费回收自然就难于保障供水企业的效益。

(三)城市建设发展、改造城市管网、提高供水质等促使供水成本增加

1、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随着老城区改造以及新城区的建设,城市供水管网不适应供水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大多数供水企业管网管材质量差且漏耗高,必须逐步更新改造;而新城区的建设又需要同步发展新的供水管网,这些工作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2、源水恶化、出厂水水质标准的提高。中国水源污染形势十分严峻,全国90的城市水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每年有590亿吨的污水污染江河湖库。污染已成为我国城市安全供水的最大障碍。按建设部要求,从XX年起,全国供水企业出厂水浊度不超过1度。这就要求供水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生产工艺、技术改造,加快对老水厂改造的步伐;

3、实施一户一表对企业效益的影响。按国家要求城市供水应实行装表到户、抄表到户计量收费,推行抄收到户工作后,供水企业承担了楼内主管改造,水箱清洗、维护,户外管道改造等工作,大幅度增加了运行维护成本,加大了管网漏失率;

4、二次供水的经营管理。供水企业承接了大型居民小区、高层建筑等产权(管理)单位的二次供水工作。二次加压供水设施(含转压站、水池、水箱、管网等)的改造费、运营费由供水企业承担,大幅度加大自来水公司运行成本;

5、售水量下滑、欠费严重、水费回收难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在产业政策、经济大环境和市场导向等多重压力下,许多传统的行业,如机械、化工、纺织、印染、橡胶等传统耗水量大的行业出现负增长甚至关停并转,导致用水量大幅减少。取消底度、推行一户一表、实施分类计量等利民工程改造导致售水量下降。部分城市供水区域内自备井滥开滥采十分惊人,其数量不断增加。不但影响了城市水资源的有效保护,而且给城市供水管理带来极大隐患。在水费回收方面,有些单位长年拖欠水费,甚至变成呆帐、死帐。

(四)产销差率高。

效益分析报告篇3

一、企业财务分析的内容

企业财务分析是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等资料为基础的分析。企业财务分析主要包括对企业偿债能力、企业资产营运能力、企业盈利能力、企业权益结构、企业资产分布状况和周转状况、企业利润目标完成情况的分析等。

第一,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通过利用财务分析方法分析企业的利润构成以及企业的盈利能力,从而帮助企业认清各项业务的贡献值,便于企业改善经营方向,调整业务结构以及改进业务模式,促进企业盈利能力提升。

第二,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通过对企业资产、负债、现金流以及盈利状况的分析,了解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能够摸清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另外,通过对偿债能力分析,帮助企业利用财务杠杆,获得更大的投资收益。

第三,企业资产运营能力的分析。企业的营运能力可以从企业各项资产的结构、规模以及资产周转情况的变化来反映。分析企业的资产运营能力,可以帮助企业及时的掌握和改进企业资产的利用状况,促进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率的提升,促进企业资产保值增值。

第四,企业筹资和投资能力。分析企业的筹资和投资能力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通过财务分析得出企业投资和筹资的合理程度,能够帮助企业选择合理的投资方向和筹资模式,促进企业投资和筹资活动的合理性,保证企业持续经营,有效的降低企业筹资和投资的风险。

第五,企业现金能力的分析。根据企业财务报表中现金流量表的数据信息,分析企业偿债能力、负债能力以及资产运营能力等,分析企业的现金流和资金周转率,提高企业资金的周转效率,促进企业现金能力提升。

二、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1、科学的评价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在企业经营决策中居于核心地位

通过财务分析,能够帮助企业的所有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有效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企业财务状况,为企业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提供信息帮助。财务分析是对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筹资活动、经营管理活动和财务管理活动进行分析,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资本营运能力、现金流量状况和偿债能力能进行有效的分析,对企业的管理者的管理活动和经营业绩进行评价。通过企业的财务分析能够有效地反映一段时间内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及时地发现企业经营活动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通过分析财务报表和相关财务数据,能够客观地反映企业经营者对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税金和利润完成以及上缴情况,从而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另外,财务分析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能够为企业未来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通过财务分析,为企业的经营活动的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全面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状况和企业经营状况,向决策人详细的解释企业财务报告的相关数据信息,对企业财务报告的数据资料和信息进行加工和整理,有助于企业决策者更好的掌握和利用企业的财务信息,保证企业决策制定的准确性。无论是企业的投资决策、营销决策、人才决策等,都离不开企业财务分析数据的支持。

2、为企业的债权人、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信息

企业的财务报告是对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反映,企业的财务分析是依据财务报告和相关财务数据进行的科学的、全面的分析。企业的财务分析能够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和外部利益相关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有利的数据信息。企业的投资者可以根据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现金能力的分析,对未来企业经营状况所存在的风险和收益做出科学的判断,从而有助于企业投资人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现代企业的投资主体逐渐多元化,企业拥有大量的外部利益相关者,他们对于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企业经营状况十分关心。因此,科学的、全面的财务分析,为各方面潜在的投资者和企业的债权人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帮助他们清楚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有助于他们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分析是满足各个利益相关者的需求的重要的分析方法。

3、财务分析能够为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提供依据

财务分析是对企业财务报告及相关财务数据的分析。对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的分析,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提供重要依据,反映企业的财务综合实力情况,有助于企业改善财务管理水平。首先,对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进行分析,有效地反映企业会计期末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从而有效的反映企业的价值。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帮助企业了解资产、负债在数量、结构、规模上的关系和变化,促进企业决策者做出优化结构、降低风险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决策。企业的利润表反映了一定时期内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收益情况。通过对企业利润表的分析,考察企业的投资收益情况,分析企业获利能力以及盈亏状况,为企业未来经营决策和投资预算提供科学的预测。通过对企业现金流量表的分析,掌握企业在过去的现金的往来情况,掌握企业的资金周转率,从而反映企业的投资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反映企业的筹资和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等。企业财务分析能够有效改善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促进企业财务综合实力的提升。科学的财务分析能够为企业的财务决策提供依据,帮助企业掌握成本支出情况,更好地控制企业成本。分析企业的筹融资渠道和成本,为企业的筹资决策提供重要的财务依据,帮助企业降低财务风险。对企业盈利能力和成本费用情况的分析,能够帮助企业找出企业管理活动存在的问题,改进企业生产经营流程,促进经营效益提升。

三、完善企业财务分析的对策建议

1、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分析制度

完善企业的财务分析,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财务分析制度的规范和约束。当前,许多企业建立了相应的财务分析制度,但是依旧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因此,企业应该建立科学完善的财务分析制度。设立专门的财务分析岗位,并配备高素质的财务分析人员。明确企业财务分析工作的基本职责、内容以及目标,为企业的财务分析制定一定的质量要求。另外,通过建立科学的财务分析制度,促进企业财务分析工作无论是分析方法的选择、分析指标的确立以及参照物的选择,都有明确的、科学的、统一的标准,促进从根本上提高企业财务分析的能力。尤其是企业财务分析方法的选择,关系到企业的财务分析的质量,因此,财务分析人员应该充分的选取多种科学分析方法,对不同分析方法及其得出的结果进行比较,为企业提供有力的、建设性的财务分析报表,深入的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发现财务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为企业科学的决策当好参谋,以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持续经营能力。

2、提高财务分析依据资料的质量

现代企业日益重视财务分析的作用,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十分重视企业财务分析报告的质量,这关系到投资者、债权人、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决策质量。而企业的财务分析是依据企业的财务报告和相关财务会计资料分析的。因此,为了提高企业财务分析的质量,保证企业财务分析数据真实性和可靠性,必须提高企业财务分析依据资料的质量。首先,应该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的时效性,加强对企业财务报告数据质量的审计和监督。完善企业财务报告制度,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防止出现财务报告失真、失效的现象。其次,应该完善财务报告披露制度。加大对企业财务报告信息的披露,促进企业财务报告披露的制度化和规范化,重点加强对事关投资者利益信息的披露,加强对财务报告的审计监督,促进企业财务报告数据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全面性。再次,应该完善企业会计工作和财务工作。加强对企业会计原始资料的真实性的监督,保证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规范企业从财务会计活动,完善企业财务信息质量,保证企业财务分析依据数据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提高财务分析人员专业素质

效益分析报告篇4

经济效益审计是指由审计机构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或经济活动的效益性所进行的审计。其目的在于对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及对实现经济效益的程度和途径做出评价,借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需要指出的是,经济效益审计与由统计、财会或其他管理部门所进行的分析与检查,在性质上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是一种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评价活动,而后者则是有关部门结合各自业务工作所进行的一种管理活动,二者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二、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特征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是一种新的相对独立的审计形式,它具有独特的外延和内涵,与真实性、合法性审计有着必然的联系,但也不等同于传统的财务审计和财经法纪审计。归纳起来,经济效益审计主要特征有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主体具有独立性。必须具有法定资格的专业审计机构和人员,这些机构和人员在审计中必须保持独立的地位和身份,保持客观公正的工作态度。

二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客体具有广泛性。包括企业各种资金及使用资金的部门,甚至使用资金的计划、管理等各个环节。

三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依据具有规范性。包括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制度、计算、预算、方案,业务规范、各种标准、技术经济指标及本单位和国内外同类行业历史水平。

四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程序具有独特性。主要表现为审计工作结束后只出具经济效益评价审计报告及审计建议书,一般不需作出审计决定。

五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具有多样性。除常规审计方法外,还包括一些现代经济管理技术。如经济活动分析、管理会计、统计分析、管理咨询、经济预测等领域内所使用的方法和技术。

六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作用具有建设性。主要是核实公共资金的效益,评价经济运行过程及其结果,明确其经济责任,提出审计建议。

七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目的具有宏观性。主要是通过对企业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率、效益性的评价,以促进企业资金支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

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基本程序

与其他审计程序一样,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也包括准备、实施和结束三个阶段。但是,在这三个阶段中,经济效益审计所进行的具体活动,与财务审计和财经法纪审计是有所不同的。首先,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在准备阶段要搜集更为全面和内容比其他审计更多、更复杂。其次,企业经济效益审计需要编制更具体和细致的审计计划及其实施方案。因此经济效益审计工作实际操作难度更大。第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不采取突击审计的方式,在实施审计工作前,要给被审计单位下达审计通知书。第四,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报告采取详式报告,审计报告所反映的内容与其他审计有较大的区别。审计报告中要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效益状况进行系统分析,指出制约经济效益提高的因素,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除了要运用财务审计和财经审计的方法外,还要运用其他方法。专门运用于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工作中的方法包括经济活动分析方法、经济预测方法、现代管理方法等等。经济活动分析方法是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的一种方法,它运用运筹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企业经济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指标,并透过各项指标及其关系,分析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及各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评价企业的经济管理状况,拟定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和改善经营管理的措施。经济预测方法是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预测经济效益的状况。此外,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所运用的现代管理方法还有决策管理法、统筹法、价值工程等。

四、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内容

1、总体经济效益评价

总体经济效益评价主要是考察被审计单位是否取得了预期的经营成果、完成了计划任务等。总体评价主要审查内容:(1)确定已实现的经营成果水平。主要是确定所实现的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利润总额、社会贡献总额、上缴利税总额、资金利润率等各项经济指标水平。(2)审查计划目标的完成情况。主要是将被审计单位实际数与计划数、目标数相比较,确定完成程度。(3)与相关指标进行比较,进而总结其成绩并揭示其存在的差距。通过与被审计单位不同历史时期经济指标的比较,或者与其它单位、同行业先进水平等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存在的差距与不足和取得的成绩,为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明确方向。

2、主要业务经营活动审计

业务经营活动直接影响经济效益。业务经营活动的审计主要是将有关指标的实际水平与计划、定额、先进水平等进行比较,作出评价。具体包括:常规经营活动的审计,即对采购、存储、生产和销售等业务的审查。(1)采购业务审计。主要审查采购计划制定的正确性,采购计划的完成情况,采购方式的合理性,采购批量确定的科学性,采购成本水平的变化以及采购费用水平的高低等。(2)存储业务审计。主要审查储备定额制定的科学性,储备计划的完成情况,储备场地的利用情况,仓库管理制度的健全与有效性,材料物资的保证程度等。(3)生产业务审计。主要审查生产计划制定的科学性及其完成情况,生产任务与生产能力的平衡状况,生产过程的组织与管理水平,产品质量水平,生产成本水平等。(4)销售业务审计。主要审查销售计划制定的科学性及其完成情况,销售方式的合理性,销售费用的高低,销售收入水平等。

3、专项经济活动的审计

专项经济活动的审计包括对外投资、固定资产购建与改造、新产品开发、市场开发等活动的审查。

4、主要经济资源利用的审计

企业经济效益是指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考察效益水平的高低,既要看产出的多少,也要看投入的高低,而经济活动中的投入主要是指企业所占用和耗用的经济资源。所以资源利用效益的高低也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要内容。审查资源利用效益主要是分析各种经济活动中所消耗资源的大小,计算资源利用效益的指标并与相关标准进行对照,从中找出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利用资源及提高资源利用效益的措施。经济资源利用效益审查的内容主要有:原材料利用效益、劳动力利用效益、固定资产利用效益、资金利用效益、能源利用效益等。

五、企业经济效益评价

一是要选择适当的评价标准,确立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审计项目后,应结合对被审计单位的审前调查,了解主要业务的特征、生产工艺和技术特点、管理方式等,在遵循科学、有效、相关、可操作性原则基础上,确立审计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指标的设置应该简略、清晰,便于操作和考核。指标内容和计算,均力求简单,易于使用。

二是针对不同的效益审计项目,灵活运用审计指标体系。在实施经济效益审计的评价活动时,可能采用某一项标准,如当期的经营计划;也可能在同一项目或对其中不同的审计事实采用几个不同的标准,如既采用当期的经营计划,又依据历史最好水平,并考虑国内外同行业的先进水平等,来评价企业经济活动体现的效益优劣,并由此找出差距,发掘潜力,提高效益。

由于各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在考核企业经济效益时,所运用的考核指标也不同。就某一项具体的指标而言,其运用过程和要求也是有区别的。在考核企业经济效益时,应注意将上述指标作为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来运用,防止片面地、僵化地运用这些指标。否则,便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为了使评价标准更适合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和便于将来审计建议的落实,在确立审计评价标准时应与被审计单位沟通,听取被审计单位的意见,认真分析研究评价标准对被审计单位的适用程度。在指标的使用上要考虑所使用的指标是否与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紧密相关,要选取那些确实能反映其经济效益水平的指标来进行评价。在数量水平的选择上要具有先进性,同时也要具有可行性。

评价标准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需要审计人员作大量细致的工作。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要注意经验的积累,积极收集有关经济活动资料,必要时要开展专项审计调查,努力把经济效益审计的基础资料搞扎实。有条件的内审机构可以指定专门人员负责评价标准的测算和建立工作。

三是做出恰当评价结论。根据审计项目所取得的审计证据进行归集、整理、综合分析之后,就需要对照选定的评价标准,做出各个审计重点或分项目乃至整个项目的评价结论。

审计评价中凡涉及审计结论的重大问题,都要具体说明相关的标准、结果及原因,对审计报告中的审计建议,也应详细列明理由,便于与被审单位交换意见和部门领导审阅。审计结果是对履行经济责任的证实或是涉及对事、对人的处理,必须保持职业谨慎,充分听取被审计单位意见,对不当之处进行修改。但是被审计单位提出的意见不合理、不符合事实的,审计人员应坚持原则,维持原有的审计结论。必要时可将被审计单位的意见与有关审计证据作为审计报告的附件,以供审核该报告和做出处理决定时参考。

六、企业效益审计成果的利用

效益分析报告篇5

【关键词】 房地产; 挤出效应; 实证会计; 收益报告

一、引言

中国自1998年实施住宅分配货币化改革以来,已经走过13年。在此过程中,随着大量投资向房地产领域集中,房地产行业已经成为国内支柱性产业,但是目前房地产行业非理性繁荣对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冲击。房产行业通过抵押等方式反复从银行体系中吸收大部分资金,同时通过高房价从消费者手中吸收大量资金,从而利用所持有的资金进一步推动房地产行业对国民资金敛收力度,这种发展模式不仅导致资源的错配,引起银行存贷风险敞口扩大,更是引发社会对房产投机性的需求。王小广通过对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的分析发现:我国住房市场的投资或投机需求占比超过50%,房子不是用来住的,而是用来投机炒作的,这是我国住房市场面临的最大问题(王小广,2012)。这种发展方式加大了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均衡程度。基于房地产行业发展现状,政府自2002年开始对房地产行业进行调控。但是2002—2009年中国楼市出现了“屡调屡涨”的反常现象,这种现象在2011年得到抑制。随着宏观调控连续出台限购令、信贷紧缩、利率上调、房产税等房价调控政策,房产行业抑制了投资、投机和高端需求,也影响了刚性需求。在2012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进一步打消了市场上房地产调控将放松的预期。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式进入去杠杆化的过程,即过度投资之后的去泡沫阶段。由此来看房价下跌趋势形成,必然会加剧房产开发商资金紧张的局面,在此种情况下,从描述和分析房地产发展、盈利及资金运转的会计和财务角度关注房地产行业发展状况,由财务会计的角度分析房地产发展趋势对防范由新一轮宏观调控所带来的风险具有很强的实证意义。

本文以实证会计研究范式为框架,分析房地产企业层面财务变量在控制政府相关政策的条件下所反映的企业年度收益报告中的信息含量,即分析政策因素是否对其他企业财务变量所蕴含的会计财务信息具有“挤出效应”。在控制的政策因素及企业层面财务变量条件下,对我国房地产企业所提供的年度会计信息含量及其信息质量进行量化分析,最终对房产行业的外部投资者、利益相关者及该行业会计信息使用者在使用房地产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

二、研究思想设计

本文是以实证会计研究为分析范式,首先对实证会计研究及本文研究思想作出说明。20世纪80年代,瓦兹和齐默尔曼的合著《实证会计理论》一书的出版标志着实证会计理论作为一个学术流派出现。实证会计理论在有效市场假说和资本资产计价模型基础上建立会计收益与股票价格二者之间的关系,其重要假定为:基于有效市场假说的可描述性及实证研究结果的可解释性,可以得出年度和季度收益能够向股票市场传输新信息;而由会计或财务所传递的信息可以反映到企业股票价格波动上;同时存在其他信息来源使得市场可以预见到会计收益,从而以实证会计为基础的会计收益能更好地预测未来现金流量。传统的实证会计研究基于有效市场假说进行分析,而结合我国市场经济及资本市场运行状况,有效市场假说并不成立,由此笔者放松有效市场假说,假定市场为半强式有效,即当前的房地产股票市场价格完全反映了现实所有已公开的有用信息。这些公开信息主要是企业层面的财务因素,包括:财务报告、公告、股利分配方案、盈利预测及证券分析报告等信息,而这些财务信息可以以较低成本获得,一旦信息公开,股票价格将会根据新信息迅速作出调整。

因此本文实证会计研究主要命题是:在半强式有效市场假定下,政府政策因素对房地产企业层面财务变量所反映的年度收益会计报告中的会计信息含量是否具有显著的挤出效应。若存在显著的信息“挤出效应”,那么本文分析的设想依据是在我国严厉的楼市调控政策下,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若完全依据企业层面收益的计量会造成很大偏差,而使用政策二元变量估计房地产企业股票价值波动比仅仅使用收益作为参考变量进行分析更具可信性。同时尽管房产企业年度收益报告传递了相关会计信息,但是外部投资者或利益相关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政府调控的方向和力度上获得相同的财务信息,而且这些源于政府调控渠道的信息更具实效性。因此当房产企业一旦公布年度收益信息,任何潜在信息已经被投资者理解分析并反映到企业股票市场价格波动中,若是出现这种情况,则表明传统的会计财务报表分析范式由于忽略外生政府政策对收益标量会计信息含量的挤出效应,从而具有一定的分析偏差并最终引致企业年度收益报告信息解读偏误。

三、实证分析

(一)变量、模型设定及数据选择

首先就有关楼市宏观调控政策二元变量的选择进行分析。由于新一轮严格的楼市调控始于2008年,因此笔者对自2008年开始的重大楼市调控政策进行整理,结果如表1。

从调控时间及力度上看,笔者依照调控力度将国家对房地产调控时间段分为3段:2008.01—2009.12;2009.12—2010.03;2010.03—2011.01。因此对应的政策二元变量笔者选取为:d1=0,2009.12前1,2011.01后;d2=0,2010.03前1,2010.03后;d3=0,2011.01前1,2011.01后

由政策二元变量可以看出:所选择的二元变量具有政策叠加作用,以此可以更好地权衡调控政策对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累加效应。由于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在宏观调控下政策因素对企业层面收益标量的年度收益报告的信息含量是否具有“挤出效应”,因此笔者选取了衡量样本上市公司层面的收益相关指标:营业利润率(OR);资产报酬率(RA);净资产收益率(ROE);长期资本收益率(LCR);财务费用率(FFR);可持续增长率(SGR);利润总额增长率(TGR);同时依据实证会计理论选取样本上市公司股票季度平均价格波动率(PR)用以衡量上市公司股票价格波动。同时为了使得样本公司具有代表性,本文选取了按照总资产规模排名前60位的国内房地产上市公司,并选取了相关变量2008—2011年度的季度数据组成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数据均来源于CSMAR研究数据库中对应年度和公司的季报、年报。结合研究思想及变量设定及数据选择分析,本文实证模型设定为:四、结语

本文在放松有效市场假定的实证会计研究框架基础上,同时结合我国市场特征的半强式有效市场假定及2008年后楼市严格调控而可能引发房地产行业年度会计收益报告信息使用偏误的背景下,对我国宏观政策因素及企业层面财务指标所反映的房地产上市公司会计年度收益报告的信息含量进行经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严厉楼市调控政策实施下,在引入政策变量条件下,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财务指标所蕴含的由其股票价格波动衡量的会计收益报告的信息影响削弱并且不具显著性,与此对应的则是政策变量对由股票价格波动衡量的会计收益报告的信息显著影响。经验分析表明:样本期内政策因素对企业财务指标所蕴含的会计收益信息具有实际意义上的挤出效应。因此在实际利用房地产会计收益报告信息过程中,尽管上市房产企业年度收益报告传递了相关财务信息,但当房地产企业公布年度收益信息,任何潜在信息已经被投资者通过对政府调控政策的理解分析并反映到企业股票市场价格波动中,即是外部投资者或利益相关者在很大程度上已经通过政府调控的方向和力度上获得更具实效的信息。因此对于财务会计信息利用者、投资者及利益相关者而言,在使用房地产公司财务会计报告信息时结合政府宏观调控政策进行分析可以获取更为准确的信息。

【参考文献】

[1] 许家林,王昌锐,胡伟.实证会计理论的研究与进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 罗斯.L.瓦茨,杰罗尔德.L.齐默尔曼.实证会计理论[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3] 杨海峰.我国实证会计研究方法应用的透视与述评[J].财会通讯,2004(2).

[4] Auguste,Comte.Lecture in Positive Philosophy[M].1842.

效益分析报告篇6

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报告分析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新会计准则对公司财务信息的确认、计量和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财务报告分析提供了更多的原材料,比如:《无形资产》准则将企业的研究与开发支出区别对待,允许开发支出予以资本化,财务分析人员因而可以得到上市公司开发阶段的具体数据,便于分析科技及创新类企业的业绩及现金流,提高这类公司的估值水平;另一方面,因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和公允价值的难以取得,无法杜绝上市公司虚假信息的可能性,这不仅加大了分析难度,同时也有可能使分析结论的准确性受到影响。

二、新会计准则下财务报告的内涵

(一)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的融合

《基本准则》第四条指出: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这是一种双重的会计目标,是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的融合。该目标在重视财务报告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同时,强调财务报告决策有用性;在突出财务报告内容质量的同时,还必须把财务报告披露形式的质量放在显要的位置。这是一种高质量会计准则理念对财务报告质量的要求。

(二)会计理念的变化导致报表地位的改变

新准则中的多项准则,比如:《基本准则》中关于收入和费用要素的定义、《或有事项》准则关于预计负债的确认、《所得税》准则关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运用等均以“资产负债观”的理念来规范某类交易或事项,即:先定义该类交易或事项产生的相关资产和负债,或者说,先确认和计量该类交易或事项的产生对相关资产和负债造成的影响,然后再根据资产和负债的变化来确认收益。这表明我国的会计理念已从“损益观”向“资产负债观”转变,

从而改变了以前重利润表轻资产负债表的理念,更加看重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所描述的企业财务状况。

(三)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导致利润表体现出了全面收益观

新准则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经济事项主要有: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易、生物资产、政府补助等。比如: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初始确认时按照公允价值计量,期末按照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进行后续计量,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并体现在利润表上,这使得利润表体现了全面损益。

(四)合并报表理论从侧重母公司理论转为侧重实体理论

《合并财务报表》准则对合并报表范围的确定以控制为基础,更关注实质性控制。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把“少数股东权益”项目作为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原规定列在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间);在合并利润表中将“少数股东损益”作为净利润项目的组成部分,在净利润项目下列示(原规定利润总额扣减少数股东损益后列示净利润)。这样将增加合并报表的资产和权益、收入和利润,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具有较大的影响。

通过以上阐述,笔者认为:依据不同观念编制的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类型及信息含量存在着差别,那么对财务报告的分析内容和方法也应该有相应的变化。

三、新会计准则下对财务报告分析内容和方法的思考

新会计准则下财务报告的内涵发生了巨大变化,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报告的分析有双重影响。相应地,对财务报告分析的部分内容和方法应该有所变革。

(一)结合基本面将会计政策选择分析作为首要分析步骤

会计政策的选择形式上表现为企业会计过程的一种技术规范,但其本质却是经济和政治利益的博弈和制度的安排。新会计准则给予了企业较多的职业判断空间,公司管理层的会计政策选择对财务报告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分析财务报告时,应该结合宏观基本面将分析、评价公司会计数据反映经济现实的程度以及执行会计政策的正确性作为首要分析步骤,分析公司运用会计政策灵活性的性质和程度,确定是否调整财务报告的会计数据,以消除由于采用了不恰当的会计方法而造成的扭曲,为高质量的财务报告分析做好准备工作。

如何实施会计政策选择的分析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分析程序,程序如下:1.辨明关键的会计政策;2.评价会计灵活性;3.评价财务会计战略;4.评价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5.辨明潜在亏损;6.消除会计扭曲。。

(二)挖掘新的财务比率指标,增加风险管理策略和财务预警分析

目前,财务比率基本上有四种类型:第一种比率概括了公司某一时点财务状况的某些方面,是两个“存量”项目的对比,通常称为资产负债表比率;第二种是损益表比率,概括了公司一段时间经营成果的某些方面,将利润表的一个“流量”项目与另一个“流量”项目作比较;第三种比率反映公司的综合经营成果,是将利润表中的某个“流量”项目与资产负债表的某个“存量”项目作比较,称为损益表与资产负债表比率;第四种是基于现金流量表的比率,特别关注收益与营业活动现金流量提供的公司收益质量方面的信息。

在新准则下如何挖掘新的财务比率指标,进而通过财务比率进行分析,有待大家的进一步思考。比如:《财务报告列报》准则中,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根据判断标准区分为流动资产(负债)和非流动资产(负债),并给出了明确的分类标准。企业持有的金融资产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的投资、应收款项以及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企业的负债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和其他金融负债。同时《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按公允价值计量(而不是现在采用的成本与市价熟低法),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在利润表中单独列示为“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项目(净损失以‘-’号填列)”。试想,如果把利润表中“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或净损失”项目与“净利润”项目作比较,计算出公允价值变动净利润率,考察公允价值变动对净利润的贡献,或者把资产负债表中的平均“交易性金融资产”项目与利润表中“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或净损失”项目作比较,计算出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率,这些都应该是可以的,但是如何判断指标的信息含量呢?这些指标是越高越好,还是越低越好?“公允价值变动净利润率”越高,代表公允价值对净利润的贡献越大,但同时意味着损益波动性大,市场风险高,因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企业是没有办法左右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风险管理评价指标、管理策略和财务预警分析体系还有待大家进一步探讨。

(三)强调分部报告在财务报告分析中的地位和作用

《分部报告》准则推出后,对分部报告进行分析无疑是必要的,但是财务报告信息使用者,甚至证券分析师对企业分部报告的分析,如果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行业分析和地区板块分析上,可能就不能满足需要,甚至得出错误的判断。分部报告分析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对分部的分析主要是为了评价企业整体的风险和报酬,分析方法除了以比较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为主外,还应结合各分部所处行业的发展趋势、区域经济条件、产品生命周期、主要客户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甚至国内外的政治发展情况等各种因素,以确定这些环境因素对各分部发展前景及整个企业的预期报酬与承担的风险产生的影响。如何从分部报告披露的信息中,更清楚地了解企业的业务模式,取得归属于各业务的数据,从而建立盈利预测模型,对公司业绩进行更准确的预测来降低投资风险,值得大家思考。

(四)关注合并报表在集团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合并会计报表与个别报表相比,在编制基础、编制方法、信息含义等诸多方面的特殊性,使合并财务报告的分析有其独特之处。比如:一般情况下,一个公司的负债能力依据其自有资本、还款可能性和提供的担保而定。但是企业集团在负债能力上具有杠杆效应。这种杠杆效应产生控股使企业规模日益庞大并形成一个金字塔式的控制体系,这种一层一层连锁控股导致多次运用同样的永久资本、同样的不动产而取得不同的借款,从而导致负债的可能增加,对其控制的资产和收益发挥很大的杠杆作用。显然,企业集团财务报告分析的任务之一是通过合并报表,结合对母公司、子公司单个报表的分析,有效利用这种资金金字塔杠杆效应,并密切关注由此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因此,就拥有数家被投资企业而本身又为经营实体的母公司而言,决策所依据的会计信息是个别报表还是合并报表?哪些方面的决策依据合并报表?哪些决策依据母公司本身的报表?合并报表在集团财务管理中能够起到哪些作用?以上这些都值得大家深入思考。

(五)突出战略分析的内容和方法

财务报告分析有其固有的缺陷,何况财务报告分析仅仅是企业战略分析的必要步骤,应该在进行财务报告分析的同时,结合企业的客户维度、内部业务流程维度、企业成长维度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系统的分析,辨明关键动因和商业风险,从而对具有战略重要性的领域作全方位的思考,以保持经营战略的一致性。

(六)分析方法

在继续使用趋势分析法、结构分析法、财务比率分析法的基础上,可以找寻更多的方法将其运用到财务报告分析中来。比如时间序列法。时间序列分析是将某一现象所发生的数量变化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以揭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现象的发展规律,从而预测现象发展的方向及其数量的方法。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实证会计研究就是利用这一方法,得出许多令人信服且有意义的结论。目前,实证会计研究方兴未艾,预示着时间序列分析法在财务报告分析中的前景是光明的。

四、结束语

效益分析报告篇7

有效发行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中国以来,一直存在争论。因其在经济学上的论证较多,本文尝试运用边际量比较理论、拉弗曲线等经济模型来阐述有效发行的理论模型及些许问题。有效发行的无效性也很重要,近年来出现的区域组合报的实践与高端读者定位问题也是有效发行的尝试,但也同时存在问题。

关键词:

有效发行 边际成本 边际收益 拉弗曲线 无效发行

20世纪90年代,“有效发行”“精确发行”的概念在我国平面媒体中流行开来。所谓“有效发行”就是指能够有效提高报纸的市场占有率、阅读率和影响力,能直接带来广告回报或对广告有吸引力的发行。[1]有效发行里的“有效”是针对吸引广告是否有效,即报刊的发行是否生产出或提高广告的传播效能,进而增加广告的收入。这个宗旨是合理的,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存在着盲目依据经济学原理,不切合实际的现象。有效发行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清谬误,修正谬误。

一、有效发行的经济学依据及其谬误

有效发行涉及发行量、成本、利润等之间的关系分配问题,因此也是一个“本量利”问题。这个问题可以用经济学的理论说明。我们追求有效发行的一个目标就是算出报纸的最佳发行量。何为“最佳发行量”?据了解,是根据某报刊的性质、定位和读者对象范围提出的与该报刊收入成一定比例的发行量。

提出这一概念的基点:一是报刊售价大大低于生产成本,造成巨额发行亏损,发行量越多,亏损就越大;二是广告收入不能与发行量的增长同步,甚至发行过多反而降低广告收入的利润水平;三是适当控制发行量不会降低广告收入。

1. 有效发行是在控制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首先从产品质量的角度分析。发行与广告是分不开的,发行是广告的基础。我们把发行看做一种生产,它生产的是广告传播效能。在获得发行收入的同时,也获得读者的注意力资源,从而获得传播广告的效能。这种产品不应该存在产品质量的问题。广告效能高,说明产品质量高,说明生产环节质量高。因此,可以说有效发行的质量高,是提高产品质量的手段。

其次从生产成本角度分析。发行是生产广告效能,有效发行是一种控制生产成本的行为。控制成本是开源节流中的节流,从侧面可以增加报纸收益,从而提高广告效能,增加报纸收入。例如,《新民晚报》发行170万份时盈利1亿元,但调整为发行150万份时,发行亏损大大减少,而广告收入并未减少,总盈利2亿元,增加了一倍。[2]

2. 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理论分析

确定最佳发行量,可用经济学里的边际量比较理论。最佳发行量,即发行增长创造的广告收入量与发行成本增加量相同时的发行量。

边际收益,指每增加一个单位销售量所得到的收入对增加的成本的超过部分,又称“边际利润”。运用到“有效发行”中,边际收益指每增加一定的发行量所增加的广告收入减去发行量增加部分增加的成本。边际成本,指每增加一个单位的销售量所付出的总费用的增加量。运用到“有效发行”中,边际成本指每增加一定量的广告收入所必须增加的发行量所带来的成本。微观经济学理论认为,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企业利润实现最大化。如果把报刊放到完全竞争市场的环境里,这时报刊实现了最佳发行量。

边际效益递减是说总存在一点,在这一点后边际效益递减。所以边际效益递减并不排斥在这一点前出现边际效益递增的现象。对报纸发行来说,边际效益递减理论提供了寻找发行和广告经营最佳结合点的可能。

这一理论有着丰富的学科和商业运作背景。随着“二次销售理论”(即第一次把报纸销售给读者,第二次把读者卖给广告主)的盛行,要增加媒体收入,必然要开源节流。毫无疑问,增加广告收入属开源,控制生产成本中最大的一块便是减少发行亏损,是为节流。在报社人力成本相对固定、报纸价格涨跌不受媒体控制、印刷设备的折旧和更新换代不受控制等因素的影响下,只有在控制发行量上下工夫,才是报纸经营理念的不二选择。[3]

而少量新兴报纸杂志短期的成功,也似乎印证了这一点,于是有效发行便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乃至原来以大发行量占据市场最大份额的报纸也迫不及待地运用起有效发行理论,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水平。

3. 报纸发行量的拉弗曲线图分析

根据图示,当报纸的发行量不足F0时,净收益为负值,即处于亏损状况;当发行量为FL,报纸净收益达到最高。此后再增加发行量就进入了无效发行区间。所以,在下图中,报纸的有效发行量为F0到FL。[4]

达到最低发行量F0,有的报纸只需一两年,而有的报纸要经历10年才能实现发行量的突变。还有些报纸,没有抓住机会实现发行量的突变,就在准备期期间夭折。当达到最低发行量时,意味着报纸获得了市场的初步认可,有较大市场空间;度过了最艰难期,确定过去的定位是正确的;发行的风险降低,并要适当改变策略,保证可持续发展。最高发行量一般是城市人口的10%至20%。达到最高发行量时,报纸获得了读者和广告商的一致认可,盈利水平最高;发行策略已成熟,但要改变发行结构,提高发行质量。

4. 经济学分析只是理论支撑,缺乏实践考验

理论上,我们能够将自变量和因变量很好地控制,作出无数次假设,并找到报纸经营中存在的一个点。这个点是一个报纸的发行量,力求以最少的成本追求最大的收益,以尽可能小的发行量取得广告效益的最大化。这个尽可能小的发行量即是所谓报刊的有效发行、精确发行要达到的目标。

然而,理论不等于现实。报纸要在发行中找到最佳发行量,就不能像模型中那样,用时间来作考验,因为报纸这种商品不能单纯以经济效益来衡量,也不允许每天的发行量存在较大变化。另外,实际情况很复杂,远非模型能够概括。事实上,数学模型只是一个静态的描述,现实则是千变万化的。数学模型上勾画这一个最佳结合点是容易的,而要在现实中寻找会产生谬误。

但到目前为止,已达成共识的是,尽管不同类型报纸的有效经济规模是不同的,但是各种报纸的发行量都存在有效经济规模的问题,所谓有效经济规模就是能够使报纸获得理想经济收益所要求的报纸发行量。所以,如果从报纸生产的经济合理性来考虑,一味盲目追求很大的发行量,未必是明智之举。[5]

二、对有效发行的反思与重构

有效发行不是一个标准问题,而是一个实际问题。有效发行有很多形式,多种形式的实施目的就是实现报社的盈利。在有效发行中,不应盲目缩减发行量,而应做好受众调查,综合考量地区发行现状进行判定。

1.“无效发行”中的有效效应

这里的无效发行的“无效”是指未必带来报纸收益的发行,但是在其他方面,又不可或缺,甚至可能影响到有效发行。

有效发行的目标受众与报纸的社会效益所要求的受众有所差距。有人把采取“有效发行”的报纸的受众称为“主流群体”,指那些在社会上有权力、有地位的强势人群,他们是有着较强的购买力或是投资决策的实力人士,或是能够对其他购买行为产生影响的“意见领袖”,这些人群符合广告商的需求。但是我国报纸强调社会效益第一,所以,与社会效益相关的“无效发行”是必不可少的。

还有一些无效发行是支撑一个地区主流媒体权威性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重视外埠发行中的价值,或是拓展主要市场,是媒体竞争所必须考虑的因素。提高区域性,一般情况下,省报由于全省撒网,一般效益不如某市的都市报效益高,但是《齐鲁晚报》地方版的出现,正在改变这种状态,逐渐转变成为“全省视角,立足当地”的省报,是《齐鲁晚报》注意到区域性销售的成功。[6]

2.“区域组合都市报”的优劣分析

有效发行理论认为中心城市人口多、生活富裕、消费能力强、消费集中、发行成本低、广告回报高而坚持报纸发行应集中在中心城市。实际上报纸发行区域的不同只是报纸各自定位和相关策略的不同。

以《华西都市报》为例,其将自身定位为以成都为中心,覆盖一批中小城市的区域性城市报纸。这种发行的优势在于:一是省报对二级城市读者有吸引力;二是中心城市消费越来越理性,消费能力空间拓展有限,报纸的广告拓展空间也有限;三是省内范围涵盖3000万二级城市人口,而成都市人口只能覆盖300万。特别是,川渝新特区批准建立后,二线城市发展很快,消费水平提高,对省级报纸的需求加大。发行的不同,直接影响广告的投放,《华西都市报》有意重点扶持了可移动产品的广告,包括移动设备、汽车等,这符合区域报纸的特点,并配合“两小时高速经济圈”的城市发展规划,收到良好效果。[7]《成都商报》也紧跟《华西都市报》的步伐,拓展包括绵阳、乐山等二级城市的份额。所以,有效发行不一定要集中在中心城市。

区域组合都市报有市场前景,但并不意味着无限扩大发行区域。《华西都市报》在重庆的最高发行量曾达到10万份,原来主打重庆市场的版面是“巴蜀”,2006年,“巴蜀”改为“省内”版,这是其收缩战线在版面上的体现。

3. 读者定位与限制发行量的条件分析

有些报纸制订了用户数据库来确定高端读者,但是采取只针对高端消费者的行为有以下几点疑问:1. 高端读者的定位不明确,中产阶级在中国并不发达,消费能力不足前;2. 高端消费者阅读报纸的比例相对不高,往往选择杂志、电子产品等;3. 如果采用零售为主,那么很难确定谁是高端人群谁是低端读者;4. 如果都去做高端读者,那么低端读者市场就更有利润可赚。

限制发行量需要一定的条件。《成都商报》的有效发行量在60万份左右,但保持这一变动的临界点很难。控制发行量必须建立在完全优势的基础上,要认清自己在报业市场中的地位。但无论如何,实施有效发行都要慎重,因为限制发行看上去在解决成本与利润的矛盾,但实质是解决市场与利润的问题。取得利润,代价是失去市场。另外,发行增量与广告增量不是同步的,发行减量与广告减量具有滞后性。短时间内,发行减少不会减少广告收入,但长此以往,未必不会影响广告收入。

结 语

理论建模并不能准确描述有效发行现象,只凭实际考虑感觉无从下手。根据上述论述,可以得出报纸进行有效发行的条件:

(1)一张报纸在本区域发行量处于绝对优势地位,明显高于竞争对手;(2)报纸的社会影响巨大,广告客户络绎不绝,不需要拉广告客户,报纸吸引力强;(3)区域性报纸在外埠的发行数已起到明显吸引外埠广告的作用,且继续加大发行量只会增加成本大大抵消广告回报;(4)报纸的受众定位单一,风格、特色突出,已经形成相对的读者群,受众的美誉度高,再扩大其他读者只会增加成本,不会增大广告投入;(5)一个区域内的个别地方发行数很高,但这个地方经济欠发达,现时和今后好长一段时间广告投放不会有大的增长。

以上是采取有效发行措施的几个条件,但各地区报纸的情况不同,市场环境各不一样,如要进行有效发行的尝试,应通盘考虑,慎重决策。

参考文献:

[1] 吴锋,陈伟.报纸发行营销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31.

[2] 章玉兴.报刊发行学[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6.

[3] 朱学东.有效、精确发行之谬[J].青年记者,2007(5):29.

[4] [5] 金碚.报业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94,98.

[6] 孙光海,陈立生.传媒博弈论[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173.

效益分析报告篇8

[关健词] 施工企业 审计重点 内容 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审计工作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与进步,特别是经济效益审计,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由于施工企业经营性质不同,经营管理的方法与手段也不一样,所以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有其特殊性,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重点与方法也不相同。

一、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概念

(一)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含义

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受财产所有者的委托,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对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性、管理制度的科学有效性以及经营战略的长远正确性进行综合系统的审查和分析,并评价其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以促进提高经济效益,加强宏观控制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

(二)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特点

1.审计评价重心的长久性。施工企业经济活动具有投入量大,消耗多,周期长,时间跨度大,经营效果缓慢的特点。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核心是要保证工程产品的全部优良,也就是说,进行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审计首先要衡量劳动成果是否达到预期和设计的质量目标,其次再考核生产经营活动的劳动耗费和资源投入及占用情况。

2.审计内容的复杂性。对于施工企业,凡是有工程项目的地方就有经济活动,就存在经济效益问题,各类工程项目的经济活动构成了经济效益审计审查和评价的内容。在管理方式相同的情况下,同一个地区同一类工程报价相同,投入的资源不同产生的效益不同;同一类工程不同一个地区报价相同,投入的资源相同产生的效益也不一定相同;同一个地区同一类工程,报价相同投入相同管理方式不同,产生的效益也不同。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就是在这些多种环境和形态下产生的,是极其复杂的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因此审计人员在进行经济效益审计时必须要综合考虑,全面衡量,防止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

二、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

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较为复杂,表现形态多种多样。所以在进行效益审计时,必须要考虑到纵向和横向的关系,纵向指工程项目的工期和阶段性效益,横向指企业已完工和在建项目效益的总和。既要注意各项目、各环节、各方面的微观效益,又要注意能综合反映企业经济运作的整体效益;既要重视能反映当前整体的效益,又可预见持续发展的长远效益。只有这样,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才能得出正确的审计结果,才能提出合理的审计建议。

(二)综合性原则

施工企业具有财务分散,不便统一管理的特点。只有会计核算方式方法达到统一,规范管理,才能便于监督。财务会计资料失真、资金管理不规范是企业和国有资产流失的根源,同时违纪违规现象也将会孳生和漫延。会计资料真实性是基础,合法性是重点。如果经济效益审计没有建立在真实合法基础上,那么将审计出来的效益结果向领导层报告,将会使决策者决策失误,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因此,经济效益审计要把财务合法与合规性同时纳入其中,发现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不真实,不合法的问题,在审计报告中应披露反映,引起企业管理者的关注。

(三)重要性原则

搞好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必须要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实际,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进行。近年来,施工企业承建bot、boo、bt方式投资施工的项目逐渐增多,实践证明,这些项目工程变更随意性强,资金保障性差,效益潜能小,审计风险高,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审计有一定影响。因此在经济效益审计过程中必须要抓重点,集中审计优势,确保审计结果的质量。

三、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重点和内容

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来源于工程项目,工程项目的经济活动是复杂的。企业要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其管理内容就要逾加过细,管理的手断就要逾加严谨,但不管是什么样的项目,什么样的经济活动,都存在以较少的资源消耗和占用,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都存在提高经济效益问题。施工企业产生的经济效益是多种管理手段形成的,因此施工企业经济审计的内容也是繁杂的,除审计通常使用的考核评价指标外,我们还根据审计实践中的重点,制定应用了如下审计指标和内容:

(一)经营管理指标

1.工程中标率。该指标反映企业报告期内工程投标中标情况。主要考核评价工程投标发生的成本而影响的经济效益。

公式为:工程中标率=工程中标总数/参加投标总数×100%

或工程投标成本率=报告期内工程投标成本支出总额/报告期内工程中标总额×100%

2.职工上岗就业率。该指标反映企业内部职工上岗就业情况。

公式为:职工上岗就业率=上岗职工总人数/企业职工总人数×100%

3、息工待岗职工工资占有率。主要考核因职工息工待岗发生的工费成本而影响的效益。

公式为:息工待岗职工工资占有率=报告期息工待岗职工工资总额/报告期工程成本总额×100%

4.劳务分包收益率。该指标反映中标金额与内部队伍(或劳务队)工程分包金额的合理价差。在分包单价合理的情况下,降低率越高,收益越高,反之越低。主要评价工程分包的合理性和收益额。

公式为:劳务分包收益率=降低额?中标总额×100%

降低额=中标价-对下分包价款

5.工程变更索赔收益率。该指标反映合同外的合理收入情况,如变更及索赔等。收益率百分点越高,说明收益越好;收益率百分点越低或越下,说明合同工程量和价款越减,收益越少,甚至出现亏损状况。

公式为:工程变更索赔收益率=报告期内收益额?报告期内业主批准额×100%

报告期内收益额=报告期内业主批准额-报告期内该项工程发生的成本费用

6.物资采购招标收益率。指中标价与采购招标购入价价差节约收益。

公式为:物资采购招标收益率=物资采购招标的节约额?工程预算所需物资总额×100%

物资采购节约额=(中标价-采购招标购入价)×用料数量

7.物资回收率。指对已摊销完毕且尚有使用价值的周转材料的回收值。主要考核因物资回收产生的收益。

公式为:物资回收率=报告期物资回收总额/报告期物资消耗总额×100%

报告期物资回收总额=报告期物资回收数量重估价值

8.方案优化收益率。指根据科学的依据而改变原施工组织方案所产生的收益。主要考核评价变更收益情况。

公式为:方案优化收益率=报告期内净收益额?该项工程预算总额×100%

报告期内净收益额=原施工组织设计方案预算总额-优化施工方案实际发生的总成本费用

9.工程质量优质品牌率。主要考核工程创优为企业信誉等级带来的社会效益

公式为:工程质量优质品牌率=报告期评定的优质单位工程个数/报告期鉴定的优质单位工程个数×100%

10.设备利用率。主要考核启用设备停机状态下的固定成本对效益的影响

公式为:设备利用率=报告期设备实际投入使用台数/设备实有台数×100%

11.合同工期提前率。指在原设计施工工期不变的情况下,经过质量验收达到规定的标准而提前交付使用的时间。 主要考核评价工程项目因提前完工而按预算减少的不变费用和可变费用产生的收益。

公式为:合同工期提前率=实际提前完工天数?合同工期天数×100%

实际提前完工天数=合同工期天数-实际完工天数

(二)财务指标

1.资金完成率。指计划货币资金回笼和上缴管理费总额与实际完成情况的比率,主要考核资金占用成本。

公式为:资金完成率=实际上缴总额/计划货币资金回笼和上缴管理费总额×100%

2.非生产性开支降低率。指年末降低额与年初计划支出总额的比率。主要考核非生产性开支节约收益。

公式为:非生产性开支降低率=年末降低额?年初计划支出总额×100%

年末降低额=年初计划支出总额-年末实际支出总额

3.货币资金当年净增加额。指年末与年初相比增加的差额。主要考核资金的回笼、债权清理的速度和资金存款的收益。

4.工程成本降低率。成本费用的高低直接与经济效益水平好坏成反向变化。该指标主要考核工程成本降低产生的效益

公式为:工程成本降低率=报告期工程成本降低额/报告期工程预算成本×100%

报告期工程成本降低额=报告期工程预算成本-报告期实际发生工程成本

5.贷款净增加额。指年末与年初相比增加的差额。主要考核企业资金支付能力,减少工程投标及购置设备贷款利息成本的收益。

6.应收账款降低率。指与上年同期相比债权的催收比率。主要考核应收账款的变现速度为企业带来的收益。

公式为:应收账款降低率=应收账款降低额/上年同期应收账款总额×100%

应收账款降低额=报告期应收账款总额-上年同期应收账款总额

7.应付账款降低率。指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债务的比率。主要考核企业因经济效益良好而提高偿债能力水平,以此减少经济纠纷带来的讼诉成本的收益。

公式为:应付账款降低率=应付账款降额/上年同期应付账款总额×100%

应付账款降额=上年同期应付账款总额-报告期应付账款总额

四、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技术方法

经济效益审计是一个不断收集审计证据,并对证据进行分析、评价和得出审计结论的过程。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方法除沿用一些传统的审计方法外,还主要应用了如下方法。

(一)审计证据的收集技术

1.调查沟通。调查沟通是经济效益审计中证据收集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可以运用到每一个审计阶段。审计组在进驻被审计单位(项目)后,首先要召开进点会,随即根据审计计划内容开展调查沟通,调查的内容要完整,沟通的方式要得当。调查的事项和内容要做好记录和归集,便于对事件过程分析和了解,便于审计底稿的编制工作。采用调查沟通不但能掌握审计事项的真实完整情况,搞清有关事项来龙去脉,还能为审计报告提供可靠分析资料。

2.召开座谈会。笔者认为,在审计过程中至少要组织被审计单位的主管及相关业务人员包括技术干部召开三次会议,一次是进点交底会,通报审计内容和实施方案;二次是审计过程中召开沟通会,披露和分析审计发现的问题;其次是审计终结时召开通报会,将实施审计期间所收集的数据、证据、基本评价进行通报,核准审计过程内容的真实和完整。这三个会议不但是审计程序之一,同时也是一种技术和方法。审计座谈会也是获取审计证据的形式。通过沟通讨论,听取不同意见,得到一些有价值的建议,对科学全理地安排下一步工作,得出正确审计结论,形成审计建议都有较大的帮助。

3.查阅资料。查阅资料是一种重要的获取证据的最直接的方法,同时也是分析的过程。查阅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中标文件;工程变更及索赔批复文件;施工组织设计变更文件;国家、地方减免税及政策优惠性文件;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劳务分包合同书;物资、设备采购招标合同及文件;信誉、安全、质量等级评价文件;企业内部控制文件及有关会议记录;以及影响到经济效益的相关资料和文件。

(二)归纳整理分析,确定效益审计结果

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审计通常采用对比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得出需要的结果,根据其复杂性也可增加其他适用于实际工作的分析方法,如层次分析等。这里笔者只介绍施工企业常用的分析方法。

1.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应采用多种形式,一是将项目的实际情况与企业核定的指标进行对比。企业核定的指标内容必须是经经营管理部门测算的,单位(项目)负责人以此为依据与企业法人签定的项目管理责任书内容。这种对比实际就是一个效益考核过程,是最有说服力的。二是将实际情况与同类项目或同行业综合指标进行比较。这种比效方法论是测定项目综合管理水平、评价相对指标的一种方法。三是应用数值进行对比分析,如比例、比率等。另外还可采用纵向和横向分析法,纵向对比分析法是指对同一主体在不同时期或不同条件下完成的经济活动情况进行比较。横向比较分析法是指对不同主体在同时一时期或同一条件下完成经济活动进行比较。总之,不管采用任何比较分析法,其目的就是找出效益的源头,进行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2.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就是对项目的经济现象因素关系的各个因素及其影响程度进行测定的一种分析法。它的工作方法是:把影响施工企业经济指标变动的几个因素按照一定的顺序和罗辑关系形成计算公式,前面笔者在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中已经讲到了考核评价指标的公式,实际上,就是把各个因素标准列第一算式,然后根据所列的顺序,逐次用每项因素实际数替换标准数,并分别计算出因该因素增减变动影响所得出的结果,将每次替换的结果与上次替换的结果比较,两者的差额就是这次替换的因素变动影响的结果。最后计算各个因素增减变动影响的总结果,即是各项指标实际与标准的差异数额。这种方法主要是确定审计重点目标,和评价被审计单位工作提供有效的分析性数量证据。

五、搞好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应注意的问题

(一)审计法律法规依据的运用

今年6月1日起,我国实施了修定后的《审计法》,国资委先后颁布了《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暂行办法》、《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暂行办法》,中国内审计协会也制定实施了《内部审计基本准则》,虽然这些法律法规对经济效益审计没有具体明确规则,还不够全面和完善,但提出的“经营审计”、“绩效审计”实质上就是经济效益审计,在审计过程中要充分掌握和利用这些依据。要熟悉和掌握会计法规和准则,注重掌握审计时限与法律法规实施时间的相关性和平行性。

(二)会计核算资料对审计效果的影响

审计过程中,要注意发现财务舞弊、虚设账目、违法违纪等现象。要对会计事项进行认真审查核实,突出对工程结算和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的审查,否则将会对审计成果产生重大影响。

(三)实事求是,坚持审计谨慎性原则

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除受管理者自身素质影响外,同时还受会计核算办法、自然环境(如气候、地里条件、不可抗力的因素等影响)、国家政策的变化、市场经济的调节以及其他影响企业效益的因素等。因此,审计只有实事求是,坚持审计谨慎性原则,对审计过程认真加以分析和评价对比,才能作出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判断,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赵保卿著:《现代企业内部审计》,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7月出版,第268~303页。

[2]、刘明辉主编:《审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出版,全书。

效益分析报告篇9

【关键词】财务分析;财务管理;制度

一、财务分析与财务管理

(1)基本概念。一是财务分析,是指会计核算和报表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等经济组织过去和现在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状况等进行分析与评价,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者,经营者及其他关心企业的组织或个人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作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或依据的经济应用学科。二是财务管理,是指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2)财务分析的主客体。一是财务分析的主体,包括权益投资人、债权人、经理人员、政府机构和其他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人士。二是财务分析的客体,财务分析的对象是企业的各项基本活动。财务分析就是从报表中获取符合报表使用人分析目的的信息,认识企业活动的特点,评价其业绩,发现其问题。

二、财务分析的方法

(1)趋势分析法。是将两期或连续数期财务报告中相同指标进行对比,确定其增减变动的方向、数额和幅度,以说明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变动趋势的一种方法。(2)比率分析法。是指利用财务报表中两项相关数值的比率揭示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种分析方法。(3)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也称因素替换法、连环替代法,它是用来确定几个相互联系的因素对分析对象一一综合财务指标或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

三、财务分析的作用和目的

(1)财务分析是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的重要依

据。通过企业财务状况分析,可了解企业现金流量状况、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利于管理者及其相关人员客观评价经营者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2)财务分析是为债权人、投资者提供正确信息以实施决策的工具。企业的投资者可通过财务分析,了解企业获利和偿债能力,预测投资后的风险程度及收益水平,从而做出正确决策。(3)财务分析是为企业内部管理人员了解经营情况及方向、挖掘潜力、找出薄弱环节提供依据。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加强管理、提供可靠资料,企业的管理人员通过对其成本利润的情况的了解,及时发现企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对应措施,改善其经营管理模式,使企业经济效益提高。

四、财务分析的局限性

(1)财务会计记录是以历史成本为依据的,而公司资产价格的变化一般不反映在公司财务报表中。当公司资产价格发生很大变化时,依据公司现有的财务报表上的财务数据所进行的财务分析就不可能真实地反映公司的最新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从而可能产生公司资产不实、利润虚假的情况。(2)公司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手段,而公司存在许多非货币计量因素。因此,在对公司进行财务分析时,要广泛收集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开发、市场等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才能得出比较准确的结论。

五、财务分析的改进措施

(1)进一步扩大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范围,提高财务分析依据资料的质量。新准则的颁布实施,尽管增加了财务报告需要披露的信息,但还不够具体全面。在严格按照财会报告需要充分揭示的原则的基础上,应要求对投资者有影响的财务信息都必须加以披露,不仅要披露确定性信息,还要披露不确定信息。(2)提高财会报告时效性,缩短财务报告周期。当前财务报告的期限半年报,年报要延后半年,半年报要延后三个月。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的时效性越快越好,因此财会报告的时效性同样重要。企业应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实时报告与定期报告并存,提高会计信息的效率和使用价值。(3)进一步完善健全财务指标体系。针对财务指标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建立、健全财务指标体系,针对各行业间不同特点,可对不同行业建立不同指标体系。同时,针对该指标体系要有与其相适应的分析方法,可适当引入数学分析的方法,来解决目前分析方法简单的弊端,提高分析的效果。(4)进一步加强财务人员专业素质。财务资料日益繁复,分析技术不断提高,要求不断提高财务分析人员的素质。

随着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企业的财务制度管理也趋于制度化、规范化。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面临多重考验。财务分析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做好企业财务分析,可以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信息,使企业长久保持竞争优势。

参 考 文 献

[1]韩晓利.集团资金管理之数据集中管理模式探析[J].中国总会计师.2010(9)

效益分析报告篇10

目录

1资金申请报告的用途

2农业项目申请专项资金应具备的条件

3农业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编制要点

4农业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基本架构

5农业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目录

6农业项目资金申请报告有关填表说明

1资金申请报告的用途

1.作为农业项目被资金支持主管部门审批决策的依据;

2.作为农业项目相关资金筹措(例如申请其他资金支持的辅助材料)的依据;

3.作为农业项目后续工作开展的依据。

2农业项目申请专项资金应具备的条件

主要有以下几点:

1.项目本身已经过政府部门批准立项。

2.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设计预算已经政府有关部门审查批准。

3. 引进国外技术、设备、专利等已经政府经贸部门批准,并办妥了相关手续。

4.项目产品的技术、设备先进适用。配套完整。有明确的技术保证。

5.项目的生产规模合理。

6.项目产品经预测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盈利能力较强。

7.项目投资的成本以及各项费用预测较为合理。

8.项目生产所需的原材料有稳定的来源,并已经签订供货合同或意向书。

9. 项目建设地点及建设用地已经落实。

10.项目建设以及生产所需的水、电、通讯等配套设施已经落实。

11.项目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2.其他与项目有关的建设条件已经落实。

3农业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编制要点

1、资金申请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财务状况;

2、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建设背景、建设内容、总投资及资金来源、技术工艺、各项建设条件落实情况等;

3、申请投资补助或贴息资金的主要原因和政策依据;

4、项目招标内容(适用于申请投资补助或贴息资金500万元及以上的投资项目);

5、资金审批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内容;

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经审批或核准的投资项目,其资金申请报告的内容可适当简化,重点论述申请投资补助或贴息资金的主要原因和政策依据。

4农业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基本架构

由于农业项目除经济因素外,自然因素对农业项目产生极大影响,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不可控的、变化无常的气候环境,数据的来源和准确性均难掌握。所以,如何写好一份农业项目资金申请报告是至关重要的。

1、首页

主要注明项目名称,项目主办单位及负责人,可行性研究单位名称,可行性研究的技术负责人,经济负责人、参加研究人员名单及报告完成日期等;

2、标题

一般直接注明资金申请报告的名称和主要内容,如《××公司关于××的农业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3、前言

一般简要介绍项目研究的背景,项目实施的相关因素和主要目的和意义,可行性研究的主要依据和主要范围等内容。有些农业项目资金申请报告还需要列出研究报告的相关摘要;

4、正文

该部分是报告的主体,要求列举事实,运用系统分析方法,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对项目实施的可行性作出客观、全面而准确的预测。不同类型的农业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在该部分通常具有不同的侧重点;

5、结论

在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从整体角度作出科学评价,并与相关方案进行优劣比较,最终获得明确的行动主张。有时还就原方案提出一些更新、更全面的建议;

6、附件

为了结论的需要,在农业项目资金申请报告正文结束后补充的相关材料,主要包括试验或实验数据、计算浮标、图片表格、参考文献等。

农业项目的特点是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影响深远,除项目自身的经济效益外,还有很强的社会和生态效益。一份完整的农业项目资金申请报告通常是单独成册的。

5农业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目录

第一部分 农业项目背景信息

一、农业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的承办单位

(三)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情况

(四)项目的主管部门

(五)项目建设内容、规模、目标

(六)项目建设地点

二、项目承担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财务状况

包括所有制性质、主营业务、项目承担单位三年内的销售收入、利润、税金、固定资产、资产负债率、银行

信用等级、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及主要股东的概况

第二部分 农业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

这一部分主要应说明项目发起的背景、投资的必要性、投资理由及项目开展的支撑性条件等等。

一、农业项目建设背景

(一)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

(二)项目发起人以及发起缘由

(三)……

二、农业项目建设必要性

国内外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对产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产业关联度分析,市场分析;

(一)……

(二)……

(三)……

(四)……

三、农业项目建设可行性

(一)经济可行性

(二)政策可行性

(三)技术可行性

(四)模式可行性

(五)组织和人力资源可行性

第三部分 农业项目优势

一、组织优势

二、技术优势

涉及成果来源及知识产权情况、已完成的研究开发工作及中试情况和鉴定年限、技术或工艺特点

以及与现有技术或工艺比较所具有的优势、该项技术的突破对行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等。

三、市场优势

四、模式优势

五、其他优势

第四部分 农业项目产品规划

一、农业项目产品产能规划方案

二、农业项目产品工艺规划方案

(一)工艺设备选型

(二)工艺先进性说明

(三)工艺流程

三、农业项目产品营销规划方案

(一)营销战略规划

(二)营销模式

(三)促销策略

……

第五部分 农业项目建设规划

一、农业项目建设地

(一)农业项目建设地地理位置

(二)农业项目建设地自然情况

(三)农业项目建设地资源情况

(四)农业项目建设地经济情况

(五)农业项目建设地人口情况

二、农业项目土建总规

(一)项目厂址及厂房建设

(二)土建总图布置

(三)场内外运输

(四)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

(五)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造价

(六)项目其他辅助工程

三、农业项目建设环境保护方案

四、农业项目建设节能方案方案

五、农业项目建设消防方案

六、农业项目建设生产劳动安全方案

七、各项建设条件落实情况

包括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节能措施、原材料供应及外部配套条件落实情况等;其中节能分析章节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XX]2787号)要求进行编写。

第六部分 农业项目组织实施情况

一、农业项目组织

(一)组织形式

(二)工作制度

二、农业项目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一)劳动定员

(二)年总工资和职工年平均工资估算

(三)人员培训及费用估算

三、农业项目实施的各阶段

(一)建立项目实施管理机构

(二)资金筹集安排

(三)技术获得与转让

(四)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

(五)施工准备

(六)施工和生产准备

(七)竣工验收

四、农业项目实施进度表

第七部分 农业项目财务评价分析

一、农业项目总投资估算

二、农业项目资金筹措

一个建设项目所需要的投资资金,可以从多个来源渠道获得。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资金筹措工作是根据对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估算和流动资金估算的结果,研究落实资金的来源渠道和筹措方式从中选择条件优惠的资金。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对每一种来源渠道的资金及其筹措方式逐一论述。

并附有必要的计算表格和附件。可行性研究中,应对下列内容加以说明:

(一)资金来源

(二)项目筹资方案

三、农业项目投资使用计划

(一)投资使用计划

(二)借款偿还计划

四、项目财务评价说明&财务测算假定

(一)计算依据及相关说明

(二)项目测算基本设定

五、农业项目总成本费用估算

总成本费用估算体系

(一)直接成本

(二)工资及福利费用

(三)折旧及摊销

(四)工资及福利费用

(五)修理费

(六)财务费用

(七)其他费用

(八)财务费用

(九)总成本费用

六、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

(一)销售收入

(二)销售税金及附加

(三)增值税

(四)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

七、损益及利润分配估算

八、现金流估算

项目投资现金流估算

(一)项目投资现金流估算

(二)项目资本金现金流估算

项目资本金现金流估算

九、不确定性分析

在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时,所采用的数据多数来自预测和估算。由于资料和信息的有限性,将来的实际情况可能与此有出入,这对项目投资决策会带来风险。为避免或尽可能减少风险,就要分析不确定性因素对项目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以确定项目的可靠性,这就是不确定性分析。

根据分析内容和侧重面不同,不确定性分析可分为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一般要进行的盈亏平衡平分析、敏感性分配和概率分析,可视项目情况而定。

(一)盈亏平衡分析

(二)敏感性分析

第八部分 农业项目财务效益、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

一、财务效益评价

内部收益率、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期、贷款偿还期等指标的计算和评估。

二、经济效益评价

(一)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

(二)行业影响分析

(三)区域经济影响分析

(四)宏观经济影响分析

三、社会效益评价

(一)社会影响效果分析

(二)社会适应性分析

(三)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

第九部分 资金申请报告附件

企业营业执照

企业经营状况相关文件(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

银行出具的贷款承诺(省级分行以上)文件或已签订的贷款协议或合同;

地方、部门配套资金及其它资金来源证明文件;

技术来源及技术先进性的有关证明文件;

环境保护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意见;

节能、土地、规划等必要文件;

项目核准或备案文件(在有效期内且未满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