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益观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7 14:14:32

效益观

效益观范文篇1

二、要使教学用语言简意赅,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⑴抓住教材内容的实质。

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教材内容有透彻的理解,否则,口语表达必然会重复、罗嗦,让学生接受多余的信息,无疑加重学生的听课负担,增加教学的无效性。因此,言简意赅的教学用语体现了教师对教材内容把握的深度。

一般说来,教师抓教材内容的实质要经历两个阶段:①对教材内容各方面的体会较为零乱,还没有使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②将各个方面的体会联系起来加以分析,明确教材内容的主次,去粗取精,把精要之处贯穿起来。教师在课堂上应把握教材内容的主旨,简明扼要地交待清楚,并把自己经过反复思考才理解透彻的地方作为难点,着重提出来引导学生思考,这便是“少而精”。

言简意赅要求说话简单明了,但问题的关键并不完全在于说得少,而在于说得精,这就要在教学中把握关键词,才能抓住教材的实质。

教学中引导学生重锤敲打,使其中饱含的思想情操溅出耀眼的火花,照亮学生的心灵,引起他们的共鸣。

总之,抓住教材内容的实质,讲得集中,讲得紧凑,引起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启发学生围绕教材的实质去听讲,即使说得稍长些,也不是违反言简意赅的原则的。恰恰相反,如果离开教材内容的中心,漫无边际地东拉西扯,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即使话语不多,那也是一种多余的信息。

⑵力求避免无意义的重复。

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便于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或者对知识重点、难点重复讲解说明,或者对关键句加以重复,这种重复起到强调重点或加深记忆的作用,这是必要的重复。

另一种重复是毫无必要的重复,这往往造成教学用语的堆砌、繁冗和臃肿,成为用语的累赘。毫无意义的重复有两种常见的情况,一是相同词句的重复;二是使用不同的语句重复表现一个相同的意思。

⑶剔除口语杂质。

教师用语中的口语杂质主要是指滥用语气词以及使用口头禅。

效益观范文篇2

二、要使教学用语言简意赅,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⑴抓住教材内容的实质。

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教材内容有透彻的理解,否则,口语表达必然会重复、罗嗦,让学生接受多余的信息,无疑加重学生的听课负担,增加教学的无效性。因此,言简意赅的教学用语体现了教师对教材内容把握的深度。

一般说来,教师抓教材内容的实质要经历两个阶段:①对教材内容各方面的体会较为零乱,还没有使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②将各个方面的体会联系起来加以分析,明确教材内容的主次,去粗取精,把精要之处贯穿起来。教师在课堂上应把握教材内容的主旨,简明扼要地交待清楚,并把自己经过反复思考才理解透彻的地方作为难点,着重提出来引导学生思考,这便是“少而精”。

言简意赅要求说话简单明了,但问题的关键并不完全在于说得少,而在于说得精,这就要在教学中把握关键词,才能抓住教材的实质。

教学中引导学生重锤敲打,使其中饱含的思想情操溅出耀眼的火花,照亮学生的心灵,引起他们的共鸣。

总之,抓住教材内容的实质,讲得集中,讲得紧凑,引起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启发学生围绕教材的实质去听讲,即使说得稍长些,也不是违反言简意赅的原则的。恰恰相反,如果离开教材内容的中心,漫无边际地东拉西扯,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即使话语不多,那也是一种多余的信息。

⑵力求避免无意义的重复。

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便于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或者对知识重点、难点重复讲解说明,或者对关键句加以重复,这种重复起到强调重点或加深记忆的作用,这是必要的重复。

另一种重复是毫无必要的重复,这往往造成教学用语的堆砌、繁冗和臃肿,成为用语的累赘。毫无意义的重复有两种常见的情况,一是相同词句的重复;二是使用不同的语句重复表现一个相同的意思。

⑶剔除口语杂质。

教师用语中的口语杂质主要是指滥用语气词以及使用口头禅。

效益观范文篇3

【摘要】本文首先探讨了质量成本的概念及构成,随后在研究建筑企业自身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建筑企业实际运作的质量成本核算的方法,并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

施工企业在具体的施工项目中,应做好“成本、质量、工期”三控制,向投资者(用户)提供满意的建筑产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为企业发展提供后劲。笔者认为通过建立质量成本的核算体系,及时如实地对质量成本进行分析和控制,可以把风险排除或减少到最小。

建筑产品的制造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生产过程,它集中了各部门的科学技术成果,其产品质量则是一个国家经济、技术和管理基础的综合反映。目前,我国建筑业经过多年的整顿和努力,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在总结建设质量经验和学习海外质量管理的科学方法与技术方面,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现阶段,尚有不少施工企业在建设质量中总存在重大矛盾,重视了建筑产品质量,则放松了成本核算;反之,加强了成本控制则使产品质量有所下降,有些施工企业甚至尚未进行质量成本核算。其原因主要是一些施工企业对质量成本的认识不足,对质量成本计划、控制、核算、分析等内容和方法尚未掌握。尽管在建筑产品中质量成本占总造价的5%左右,但建筑业还未制定出一套完整的质量成本核算体系,施工企业仍处在摸索阶段。因此有必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方面就质量成本的核算与分析作一些阐述和探讨。

一、质量成本的概念及构成

所谓质量成本,是为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发生的费用以及没有达到满意的质量所造成的损失。对建筑业来说,质量成本是企业为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和由于工程未达到规定的质量水平而造成的一切损失费用的总和。与其他类型的企业一样,建筑企业质量成本也由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四部分组成。但由于建筑企业的特点,在具体内容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

(一)预防成本

指为使建筑产品故障减少到最少而发生的一切费用。包括:1.质量管理人员人工费用;2.质量宣传费用;3.质量评审费用;4.质量信誉费用;5.质量培训费用;6.质量奖励费用;7.质量改进费用;8.供方质量保证费用。

(二)鉴定成本

指原材料进场检验、各分部分项和建筑产品全面完工后的验收和为质量鉴定而发生的一切费用。包括:1.检验人员的人工费用;2.质量检验部门的办公费用;3.试验检验费用;4.检测设备维修、校验和折旧等费用;5.工程移交费用。

(三)内部损失成本

指出现的不合格在分部分项工程交验前被检出而构成的损失。包括:1.内部返修损失;2.内部返工损失;3.内部停工损失;4.质量故障分析处理费用;5.材料降级损失;6.加固成本。

(四)外部损失成本

指出现的不合格在分部分项工程交验后被检出而构成的损失.包括1.外部返修损失;2.外部返工损失;3.外部停工损失;4.保修费用;5.索赔费用;6.质量罚金。

二、建筑企业质量成本核算的特征

在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条件下,不少施工企业已认识到,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须把质量搞上去,要以质量优势在竞争中求胜。作为兼有监督、评价、鉴证职能的企业财会部门,应适应企业对质量和效益的双重要求,在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从分析质量与成本、质量与效益入手,延伸检查有关质量成本的情况,从而尽快找到确保施工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关于施工企业的质量成本核算工作,在我国还只是初步尝试,以下本文先分析建筑企业质量成本核算的特征,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建筑企业质量成本核算体系的建立。

由于建筑产品自身具有体积大、价值大、生产周期长、位置固定、生产设计单一、参与人员多等特性,使其质量影响因素多而复杂。质量不合格所带来的影响巨大,使建筑企业的质量成本核算有其显著的特征:

(一)质量成本分层核算

建筑企业实施工程项目管理,在《项目法施工管理》的指导下组建多个项目部,每个项目部独立核算,因此质量成本核算也应该相应地在公司和项目部两个层面进行。这两个层面有对应关系,在出年终质量成本报告时,公司应将各项目有机汇总。

(二)阶段点质量成本控制

由于建筑产品生产周期长,使质量成本数据的收集工作历时较长。一个工程项目完整的质量成本数据往往要等到一个项目保修期结束以后才能得到,因此阶段点的质量成本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将一个项目分成若干阶段,特别以分部分项作为阶段点是顺利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前提。在此基础上设立质量成本核算的三级科目也更加科学与完善。

(三)以单项工程进行质量成本归集

建筑企业的产品特点是品种多、批量小、周期长、协作配套广、原材料消耗多、资金占用高,以单项工程进行质量成本归集便于核算和分析。

三、质量成本核算原则及核算方法

(一)进行有效的质量成本核算必须遵循的原则

1.建立质量成本核算制度。由质量管理部门牵头,实行分级管理。其中财务部门具体负责核算综合反映质量成本的最终结果。2.质量成本核算,数据记录必须真实可靠。其原始凭证和报表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归集整理,按照《会计法》的要求,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3.确立质量成本经济性的思想原则。为了使建筑产品满足设计、施工、质量诸规范的要求,适应业主的需要,同时又使质量成本最低,必须考虑成本与质量保证值之间的最佳平衡。4.严格报告质量成本责任制。在工程质量成本核查工作中,各部门和个人的责任要明确,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职责、工作有标准,从而便于对质量的考核。

(二)质量成本的核算方法

施工企业的建筑产品具有品种多、批量小、周期长、协作广、材料消耗多、资金占用高的特点,这就使质量成本的核算方法和内容有别于其它的行业。施工企业一般应以单项工程进行质量成本归集,以便于核算和分析。

施工企业在进行质量成本核算前,首先应根据本企业的历史资料和建筑产品结构编制质量成本计划,确定质量成本的最佳水平,并按质量成本项目进行分解。质量成本核算的方法基本与成本核算相同,即将施工过程中发生的质量成本费用按照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的明细科目归集,然后确定出各个时期各项质量成本发生的情况。质量成本的明细科目,可根据前述各项成本的构成,依据实际支付的具体内容确定。财务部门根据会计凭证和质量成本记账凭证等有关资料,建立质量成本台账,逐月进行汇总,并将汇总报告送质量管理部门,以便使他们了解质量保证活动资金的使用情况和使用效果。下面就质量成本的核算内容简述如下:

1.施工质量成本。项目部根据各班组实际发生的质量成本原始凭单,逐月进行统计汇总,并加盖“质量成本”印章,统计表由质量保证部门进行核对。2.施工企业建后质量服务成本发生一般较少,如该成本呈上升趋势,那将会严重影响企业的信誉、影响已经取得的经营市场。所以,施工企业必须密切注意建后质量服务成本的发展动向。3.外部损失成本。施工企业外部损失成本不是每月都发生的,但如果外部损失成本呈上升趋势,那将会严重影响施工企业的信誉,影响开拓市场。所以,施工企业必须密切注意外部损失成本的发展动向。外部损失成本一般由设备材料部、经营部统计。4.预防成本。在一般情况下,预防成本只占质量总成本的10%左右,它与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相比属于不可避免成本,尽管发生额较小,但对内部成本和外部成本发生额的控制却能够起到积极作用。预防成本由质量保证部、工程技术部、经营部逐月统计。5.鉴定成本。鉴定成本一般由质量保证部和工程技术部统计。6.质量成本报告。各项目部和有关部门根据原始资料填写报表后,财务部据此进行核算统计,并汇总填写当月质量成本总报表。

四、关于建筑企业质量成本核算体制运作程序的建议

(一)依据质量成本三级科目设置表和质量成本核算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建立质量成本核算账薄

(二)依据财务会计明细科目调整表,调整企业财务会计明细科目

(三)财务会计核算期间,利用原始凭证返修单(内外部)、返工单(内外部)、停工单(内外部)、材料降级处理报告单统计核算内部返修损失、外部返修损失、内部返工损失、外部返工损失、内部停工损失、外部停工损失、材料降级损失等质量成本三级科目,并记录于质量成本核算账簿中的相关账户

(四)财务会计核算期末,依据财务会计明细科目调整表,利用相关财务会计明细分类账记录,启用质量成本会计核算账薄,建立相关的质量成本明细分类账记录

(五)进行最终汇总,形成质量成本报表

效益观范文篇4

关键词:企业管理;成本控制;经济效益

影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企业群体日益扩大,特别是在现代企业制度日益深入人心的新形势下,我国很多企业都高度重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设,成本控制更是成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而且很多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成本控制比较到位,构建了相对比较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对于促进成本控制深入开展起到了良好的支撑作用。但目前仍然有很多企业不重视成本控制工作,特别是成本控制理念比较薄弱,还没有将成本控制与经济效益进行有效融合,“经济效益观”不强,导致成本控制出现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将成本控制与企业经济效益进行有效结合,积极推动成本控制改革、创新和发展,使成本控制能够服务于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提升成本控制有效性。

1成本控制对企业经济效益的价值

1.1有利于强化企业战略效益从“经济效益观”的角度来看,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必须树立战略思维,通过科学的成本控制,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战略发展能力。加强企业成本控制不仅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更有利于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企业通过将成本控制纳入到“价值链”管理体系,延伸到市场调查、信息收集、分析预测、决策参考、生产经营、物流配送、人力资源等全方面的控制,加强企业成本管理对企业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至关重要。当前有很多企业在开展成本控制的过程中,普遍重视战略成本控制,将更多的资金用于技术创新,这种成本控制理念有利于落实“经济效益观”,使企业获取更大的收益。

1.2有利于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利润”永远是企业追求的目标,而利润不仅取决于企业收入,而且企业成本还对利润具有极大的作用,一个企业的成本降低了,利润自然就提升了,现代企业成本控制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能够在保证产品质量的情况下降低每个环节、每项业务、每个领域的成本,因而能够实现“最少支出”和“最大利润”的“双赢目标”。企业通过大力加强成本控制工作,特别是将成本控制融合到方方面面,能够使企业成本控制更具有系统性,进而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企业整体效益,这对于提升企业利润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因而企业应当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创新成本控制工作。

1.3有利于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对于任何企业来说,追求经济效益是其最终目的,但企业不可能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过于控制成本,否则就会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只有牢固树立科学的“经济效益观”,在此基础上开展成本控制工作,才能使企业更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这就需要企业不断创新成本控制理念和成本控制模式。将成本控制与企业经济效益进行有效融合,可以使企业从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考虑成本控制,特别是要正确处理好投入与产出、成本与利润、短期与长期等诸多方面的辩证关系,进而使成本控制能够为企业科学和健康发展服务,这对于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支撑性。

2“经济效益观”下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2.1成本控制目标不够系统做好“经济效益观”下的成本控制工作,要求企业必须明确成本控制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成本控制更具有方向性和战略性。但目前一些企业在开展成本控制的过程中,还没有深刻认识成本控制的极端重要性,只是简单的将成本控制作为“资金控制”的方法,导致成本控制不够科学。比如一些企业在开展成本控制的过程中,没有从整体经济效益以及长远经济效益入手开展成本控制工作,尽管成本不断降低,但却对企业产品质量以及管理水平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甚至由于过于控制成本,导致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管理创新能力等受到极大的影响,需要引起企业高度重视,进一步明确成本控制目标,使其更具有战略性和长远性。

2.2成本控制体系比较落后健全和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对于促进企业成本控制取得更好成效具有重要基础性作用。从目前一些企业成本控制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没有树立科学的“经济效益观”,直接导致成本控制体系不够完善。比如一些企业在开展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将这项工作交给财务部门,而其他部门并不参与成本控制工作,导致企业成本控制缺乏合力,特别是由于其他部门不参与成本控制工作,而且也没有建立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预算体系不健全、核算体系不合理、会计信息不真实等现象时有发生,缺乏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检查的成本内部控制机制。还有一些企业尽管建立了相对比较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但各个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配合等,也会制约成本控制的有效开展。

2.3成本控制方法缺乏创新对于开展成本控制来说,要想落实好“经济效益观”,最重要的就是要不断创新成本控制方法,力求成本控制更具有科学性和规范化。但目前一些企业在开展成本控制的过程中,由于不注重经济效益的长远性和战略性,普遍存在成本控制方法简单的问题。例如:一些企业只是把降低“绝对成本”作为成本控制的重要方法,没有将成本控制与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战略发展能力以及内外部发展环境进行有效结合,成本控制没有形成“价值链”和“产业链”,最终变成了“成本节约”,这种狭隘的成本控制方法根本无法取得实实在在成效。还有一些企业在开展成本控制的过程中没有采取“积极”的成本控制方法,没有正确处理好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很多企业不到年营业收入的1%。

2.4成本控制范围比较狭窄对于企业成本控制来说,涉及到方方面面,只有不断拓展成本控制范围,才能使成本控制更具有实效性。但目前一些企业成本控制范围相对比较狭窄,特别是对于一些“隐性成本”缺乏有效的管理与控制,导致经济效益受到极大的影响。比如一些企业不注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导致人才流失问题比较突出,尽管企业可以通过招聘的方式补充员工,但需要通过深入的培训才能更好的应用,必然会增加企业成本。一些企业还没有把成本控制作为加强企业管理、提升竞争能力的重要举措,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成本控制能力和效果。例如:一些企业在开展成本控制的过程中缺乏对竞争对手、市场需求等的调查和分析,成本控制“主观性”过强、“客观性”不足等。

3“经济效益观”下企业成本控制的优化对策

3.1明确成本控制目标企业在开展成本控制的过程中,要牢固树立“经济效益观”,正确认识成本控制与企业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要深刻到成本控制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各方面影响,运用系统思维和创新理念,进一步明确成本控制目标。这就要求企业要将成本控制目标确定为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利于促进企业战略发展、有利于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和完善企业成本控制模式,实现成本控制目标。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企业不能将成本控制紧紧局限于“短期效应”,而是要从企业内部管理结构、市场预期、未来发展规模等诸多方面入手,强化成本控制的系统性和效能性。

3.2完善成本控制体系企业要把完善成本控制体系上升到更高层面,着眼于促进成本控制规范化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成本控制组织机构,特别是要着眼于形成成本控制合力,改变传统的以财务部门为主的成本控制组织模式,将各个部门引导到成本控制组织体系中来,比如可以通过建立企业“成本控制协调机制”来解决这一问题,各个部门负责人都参与到“成本控制协调机制”中来,共同研究和解决成本控制问题,发挥各个部门的积极作用,使成本控制形成强大合力。要大力加强管理会计的应用,进一步强化管理会计在成本控制中的积极作用,强化成本管理与控制,使成本控制更有专业化。要更加高度重视成本控制运行体系建设,建立成本控制制度,并严格执行。

3.3创新成本控制方法企业在开展成本控制的过程中,除了要按照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之外,还要不断创新成本控制方式方法,努力使成本控制更具有多元化。要正确处理好成本控制与市场信息反馈之间的关系,加强市场调查,特别是要着眼于提高长远经济效益,做好各方面数据的分析和整理,比如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成本控制情况进行分析,并与市场进行对接,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要更加高度重视成本控制监管管理工作,制定成本控制流程,并严格按照流程进行。要更加高度重视“人”在成本控制中的作用,加强对企业员工的教育和引导,使员工深刻认识到成本控制“人人有责”。

3.4拓展成本控制范围企业要正确处理好“隐性成本”与“显性成本”之间的关系,在做好“显性成本”控制的基础上,更加重视“隐性成本”控制。要将技术创新作为强化战略成本控制的重要内容,着眼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效效率,大力加强技术改造,不断提高人力资源整体技术水平。要更加高度重视激励约束机制建设,企业应当强化成本控制的综合功能,制定最严格的成本控制激励和约束机制,对于落实成本控制政策好的给予奖励,对于没有落实好而导致成本上升的惩处等。

综上所述

对于任何企业来说,成本控制既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方面,更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举措。从当前企业成本控制的情况来看,尽管普遍给予了高度重视,但仍然有很多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相对比较薄弱,特别是还没有将成本控制与企业经济效益进行有效结合,成本控制缺乏科学性、战略性、效能性的问题比较突出,制约了企业成本控制的深入开展。这就要求企业在开展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大力加强改革和创新,重点要在明确成本控制目标、完善成本控制体系、创新成本控制方法、拓展成本控制范围等诸多方面狠下功夫,推动企业成本控制不断上新台阶,为企业科学发展、战略发展、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刘玉红.论成本控制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J].中国商论,2018(36).

效益观范文篇5

一、战略成本意识观念

战略成本意识见指企业管理人员对成本管理和控制有足够的重视,充分认识到企业成本降低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这种无穷无尽降低成本的思想必须依靠组织措施的配合才能形成现代完整意义上的战略成本意识。表现为:

①把降低成本的工作从管理部门扩展到供应、生产和设计等各个部门,形成全厂全员式的降低成本格局,形成纵横贯穿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组织化成本意识”。

②将降低成本从战略布局的高度加以定位,即从选择开发项目种类、规模起就注入成本思想,确立具有长期发展现的“战略性成本意识”。

二、科技驱动型成本管理观念

笔者认为,成本管理的环境是成本管理研究的逻辑起点,从目前市场环境来说,币场已明显进入了“微利”时期。因此,企业几乎不可能依靠高价格获取利润。计划体制下的“节能降耗”和单项成本管理等简单的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因此,应树立科技驱动型成本管理观念,其主要特征表现为:

1.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成本管理方法。传统成本管理注重视有产品的节能降耗,成本下降空间极为有限。成本和利润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常常是老产品亏本促销、新产品高价难销,不利于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科技驱动型成本管理重点是通过新产品开发、成熟产品的优化设计、新材料的运用、工艺技术的创新、设备技术的改进、员工素质的提高和采用计算机管理等措施,实现管理手段、方法的科学化,进而将降低成本与技术进步有机结合起来,由此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系统的企业成本管理框架体系。

2.更加注重科技在扩大利润空间的作用。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为增强竞争力,企业必须加快产品创新步伐,提升企业技术水平。科技驱动型成本管理成功的关键在于:企业产品创新在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的同时,创新所带来的产出必须大于对创新活动的投入。为此,企业在实施成本管理时,特别强调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以市场为导向,实行科学的产品开发规划和预算制度,通过优化企业资源配置,运用现代科技方法和手段,建立以科技驱动为核心的成本管理体系。

3.使企业生产组织更趋现代化,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科技驱动型成本管理很重要的特点在于,把企业的各种生产要素有机结合在一起,加快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型转变;从注重物流管理向注重信息管理,按照信息化组织生产经营转变;从“产—供—销”的传统管理模式向“营销—开发—制造—销售”的现代管理模式转变,确定合理的组织结构和责任制以及完善的激励管理机制。

三、人本特色的成本管理观念

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主要是以“重奖重罚”为主,它只强调管理企业的目的,而不注重达到目标的过程,忽视了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及作为一个人的多方面的需求。因此,树立人本特色的成本管理观念,建立成本管理文化,仍有重要意义。其内容包括:

1.树立全员成本意识。向全体职工进行成本意识的宣传教育,培养全员成本意识,变少数人的成本管理为全员的参与管理。

2.调动职工成本管理的积极性。

①抓干部廉洁奉公,带头厉行节约,为职工办实事,使职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②抓精神奖励,使人本特色的成本管理中的优秀职工获得耀眼的来誉。

③抓物质鼓励,建立职工和企业的命运共同体。

3.开发职工成本管理的能力。

降低成本是企业管理的永恒的主题,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企业作为竞争主体,应树立怎样的成本控制观念来支配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这是一个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问题,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以下简单探讨。

①建设人才成长环境。一是心理环境建设,提高全体职工对“搞好成本管理,人才是关键”的认识。二是政策环境建设,企业在实行技术研究开发和管理创新中,出了问题应由领导承担失误责任,而取得成绩时,荣誉、奖励、署名权都属于科技人员。三是物质环境建设,改善人才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保证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

②建立人才培训体系。一是设立专职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制定以岗位培训为主,以脱产培训、专题进修为辅的教育培训计划制度等。二是在岗锻炼,迅速提高职工成本管理的理论认识和技能。

4.满足员工不同层次的需求,创造一个各尽所能的氛围,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四、成本系统管理观念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应树立成本的系统管理观念,将企业的成本管理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强调整体与全局,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对象、内容、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

首先,为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上具有更强大的竞争力,成本管理就不能局限于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而应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分析,产品的设计,顾客的使用、维修及处置。按照成本管理的要求对产品的信息来源成本、技术成本、后勤成本、生产成本、库存成本、销售成本,以及对顾客的维修成本、处置成本等应以严格、细致的科学手段进行管理。如在产品设计阶段推行价值分析,就是一种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手段。

其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非物质产品日趋商品化。与此相适应,成本管理的内涵也应由物质产品成本扩展到非物质产品成本,如人力资源成本、服务成本、产权成本、环境成本等。公务员之家

最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重心应由企业内部转向外部,由重生产管理转向重经营决策管理,研究分析各种决策成本也就成为企业成本管理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如相关成本、差量成本、机会成本、边际成本、未来成本等。

效益观范文篇6

一、战略成本意识观念

战略成本意识见指企业管理人员对成本管理和控制有足够的重视,充分认识到企业成本降低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这种无穷无尽降低成本的思想必须依靠组织措施的配合才能形成现代完整意义上的战略成本意识。表现为:

①把降低成本的工作从管理部门扩展到供应、生产和设计等各个部门,形成全厂全员式的降低成本格局,形成纵横贯穿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组织化成本意识”。

②将降低成本从战略布局的高度加以定位,即从选择开发项目种类、规模起就注入成本思想,确立具有长期发展现的“战略性成本意识”。

二、科技驱动型成本管理观念

笔者认为,成本管理的环境是成本管理研究的逻辑起点,从目前市场环境来说,币场已明显进入了“微利”时期。因此,企业几乎不可能依靠高价格获取利润。计划体制下的“节能降耗”和单项成本管理等简单的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因此,应树立科技驱动型成本管理观念,其主要特征表现为:

1.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成本管理方法。传统成本管理注重视有产品的节能降耗,成本下降空间极为有限。成本和利润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常常是老产品亏本促销、新产品高价难销,不利于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科技驱动型成本管理重点是通过新产品开发、成熟产品的优化设计、新材料的运用、工艺技术的创新、设备技术的改进、员工素质的提高和采用计算机管理等措施,实现管理手段、方法的科学化,进而将降低成本与技术进步有机结合起来,由此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系统的企业成本管理框架体系。

2.更加注重科技在扩大利润空间的作用。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为增强竞争力,企业必须加快产品创新步伐,提升企业技术水平。科技驱动型成本管理成功的关键在于:企业产品创新在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的同时,创新所带来的产出必须大于对创新活动的投入。为此,企业在实施成本管理时,特别强调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以市场为导向,实行科学的产品开发规划和预算制度,通过优化企业资源配置,运用现代科技方法和手段,建立以科技驱动为核心的成本管理体系。

3.使企业生产组织更趋现代化,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科技驱动型成本管理很重要的特点在于,把企业的各种生产要素有机结合在一起,加快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型转变;从注重物流管理向注重信息管理,按照信息化组织生产经营转变;从“产—供—销”的传统管理模式向“营销—开发—制造—销售”的现代管理模式转变,确定合理的组织结构和责任制以及完善的激励管理机制。

三、人本特色的成本管理观念

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主要是以“重奖重罚”为主,它只强调管理企业的目的,而不注重达到目标的过程,忽视了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及作为一个人的多方面的需求。因此,树立人本特色的成本管理观念,建立成本管理文化,仍有重要意义。其内容包括:

1.树立全员成本意识。向全体职工进行成本意识的宣传教育,培养全员成本意识,变少数人的成本管理为全员的参与管理。

2.调动职工成本管理的积极性。

①抓干部廉洁奉公,带头厉行节约,为职工办实事,使职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②抓精神奖励,使人本特色的成本管理中的优秀职工获得耀眼的来誉。

③抓物质鼓励,建立职工和企业的命运共同体。

3.开发职工成本管理的能力。

①建设人才成长环境。一是心理环境建设,提高全体职工对“搞好成本管理,人才是关键”的认识。二是政策环境建设,企业在实行技术研究开发和管理创新中,出了问题应由领导承担失误责任,而取得成绩时,荣誉、奖励、署名权都属于科技人员。三是物质环境建设,改善人才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保证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

②建立人才培训体系。一是设立专职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制定以岗位培训为主,以脱产培训、专题进修为辅的教育培训计划制度等。二是在岗锻炼,迅速提高职工成本管理的理论认识和技能。

4.满足员工不同层次的需求,创造一个各尽所能的氛围,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四、成本系统管理观念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应树立成本的系统管理观念,将企业的成本管理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强调整体与全局,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对象、内容、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

首先,为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上具有更强大的竞争力,成本管理就不能局限于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而应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分析,产品的设计,顾客的使用、维修及处置。按照成本管理的要求对产品的信息来源成本、技术成本、后勤成本、生产成本、库存成本、销售成本,以及对顾客的维修成本、处置成本等应以严格、细致的科学手段进行管理。如在产品设计阶段推行价值分析,就是一种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手段。

其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非物质产品日趋商品化。与此相适应,成本管理的内涵也应由物质产品成本扩展到非物质产品成本,如人力资源成本、服务成本、产权成本、环境成本等。

最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重心应由企业内部转向外部,由重生产管理转向重经营决策管理,研究分析各种决策成本也就成为企业成本管理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如相关成本、差量成本、机会成本、边际成本、未来成本等。

效益观范文篇7

一、成本效益观念

传统的成本管理是以企业是否节约为依据,片面地从降低成本乃至力求避免某些费用的发生入手,强调节约和节省。传统成本管理的目的可简单地归纳为减少支出、降低成本。这就是成本论成本的狭隘观念。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经济效益始终是企业管理追求的首要目标,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也应该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实现由传统的“节约、节省”观念向现代效益观念转变。特别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今天,企业管理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向市场提供质量尽可能高、功能尽可能完善的产品和服务,力求使企业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与企业管理的这一基本要求相适应,企业成本管理也就应与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直接联系起来,以一种新的认识观——成本效益观念看待成本及其控制问题。企业的一切成本管理活动应以成本效益观念作为支配思想,从“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分析来看待“投入”(成本)的必要性、合理性,即努力以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创造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为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与“减少支出、降低成本”在概念是有区别的。“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不就是节省或减少成本支出。它是运用成本效益观念来指导新产品的设计及老产品的改进工作。如在对市场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认识到如在产品的原有功能基础上新增某一功能,会使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大幅度提高,那末,尽管为实现产品的新增功能会相应地增加一部分成本,只要这部分成本的增加能提高企业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最终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这种成本增加就是符合成本效益观念的。又比如,企业推广合理化建议,虽然要增加一定的费用开支,但能使企业获取更好的收益;引进新设备要增加开支,但因此可节省设备维修费用和提高设备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为减少废次品数量而发生的检验费及改进产品质量等有关费用,虽然会使企业的近期成本有所增加,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生产效益却会因此而逐步提高;为充分论证决策备选方案的可行性及先进合理性而发生的费用开支,可保证决策的正确性,使企业获取最大的效益或避免可能发生的损失。这些支出都是不能不花的,这种成本观念可以说是“花钱是为了省钱”,都是成本效益观的体现。

二、多动因理论的成本管理观念

库珀和卡普兰于1987年在一篇题为《成本会计怎样系统地歪曲了产品成本》的文章中第一次提出了“成本动因”(costdriver,成本驱动因子)的理论,认为成本在本质上是一种函数,是各种独立或交互作用着的因素(自变量)合力驱动的结果。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驱动着成本,或者说成本的动因有哪些呢?传统上把业务量(如产量)看作是唯一的成本动因(自变量),至少认为它对成本分配起着决定性的制约作用,而把其他因素(动因)撇开不论。按照这一成本动因思想,企业的全部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类。基于这一认识,形成了诸如量本利分析以及依存于产量的弹性预算等在成本费用管理中的具体应用。这虽不失为成本管理的有效思路。然而,业务量并不是驱动成本的唯一因素。

按照库珀和卡普兰的“成功动因”理论,成本动因可归纳为五类:数量动因、批次动因、产品动因、加工过程动因、工厂动因。从这一观点出发,我们应在分析有关各种成本动因的基础上,开辟和寻找成本控制的新途径。比如,按照作业成本法(ABC法——ActivityBasedCosting)对成本动因的分析,企业成本可划分为由业务量动因驱动的短期变动成本(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和由作业量动因驱动的长期变动成本(主要是各种间接费用)。基于此种认识,在企业成本管理中可考虑通过实现适度经营规模来有效地控制成本,因为通常较大规模比较小规模更有利于降低单位产品成本。如采购费用支出不单纯受采购数量所制约,还与采购次数有关,大量采购能降低单位采购成本;营销费用支出不单纯受销售数量所制约,还与销售批次有关,大量销售能降低单位产品负担的营销费用。对这类问题,若能分析出各动因(自变量)与成本(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起成本函数的具体模型,即可进一步运用数学方法确定最优经济规模。管理会计中介绍的最优订购批量决策模型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具体例子。

通过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除驱动成本的客观因素外,企业成本也会受到人为的主观因素的驱动,即成本函数可表示为:成本=f(客观动因,主观动因)。正因为人具有最大的能动性,人为的主观动因也应是驱动企业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职工的成本管理意识、综合素质、集体意识、企业主人翁地位意识、工作态度和责任感、工人之间以及工人与领导之间的人际关系等,都是影响企业成本高低的主观因素,因而也可将其视为成本的驱动因素。从成本控制角度看,人为的主观动因具有巨大的潜力。实践表明,责任会计中对成本中心、可控成本、责任成本的研究分析,对于改善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成本主观动因的研究分析,可进一步启发我们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一些新思路、新观念。比如:

(1)将成本控制意识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消除认为成本无法再降低的错误思想,对企业全体员工进行培训教育,要求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及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企业成本降低的潜力是无究无尽的,人人应对成本管理和控制有足够的重视。

(2)在企业内部形成职工的民主和自主管理意识。在日常成本管理中,积极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成果,努力在职工行为规范中引入一种内在约束与激励机制。按照西方心理学家斯洛(A·Maslow)提出的人类基本需求层次理论,人类的需要由低级到高级可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引入内在约束与激励机制就是要注重人的最高层次需求,即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求。这种机制强调的是人性的自我激励,不需要任何外在因素的约束。改变企业常用的靠惩罚、奖励实施外在约束与激励的机制,实现自主管理,既是一种代价最低的成本管理方式,也是降低成本最有效的管理方式。

总之,在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应树立基于多动因理论的成本管理观念。这种建立在成本动因分析基础上的成本管理观念,往往可诱发产生出企业成本管理的崭新思路和有效举措。

三、成本的系统管理观念

受长期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往往只注重生产成本的管理,忽视其他方面的成本分析与研究,这种成本管理观念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应树立成本的系统管理观念,将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强调整体与全局,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对象、内容、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

一方面,为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成本管理就不能再局限于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而是应该将视野向前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分析,以及产品的设计;向后延伸到顾客的使用、维修及处置。按照成本全程管理的要求,就会涉及到产品的信息来源成本、技术成本、后勤成本、生产成本、库存成本、销售成本,以及对顾客的维修成本、处置成本等成本范畴。对所有这些成本内容都应以严格、细致的科学手段进行管理,以增强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在产品设计阶段推行价值分析,就是一种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手段。

效益观范文篇8

一、正确定位企业成本管理主体

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成本管理主体上存在失误,把成本管理作为少数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的专利,认为成本、效益都应由企业领导和财务部门负责,而把各车间、部门、班组的职工只看做生产者,导致管理成本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不懂成本。广大职工的成本意识淡薄,对于哪些成本应该控制、怎么控制等问题无意也无力过问。而且职工们认为干好干坏一个样,感受不到市场压力,控制成本的积极性无法调动起来,浪费现象严重。企业的成本管理失去如此大的管理群体自然难以真正取得成效。

企业应意识到这个问题,实行全员成本管理。不论是经理、财务人员或生产负责,还是全体员工,都要树立成本意识。企业管理人员要组织全体员工进行成本教育,使大家明白企业成本与本职工作之间的关系。而且产品的生产过程是成本形成与统计的过程,对生产流程中的每道工序、每台设备、每位操作者所发生的材料与工时消耗数据,都要及时记录,准确填报。因此,可以把员工的个人利益与填报生产过程中的这些原始数据联系起来,奖优罚劣。从而形成人人关心成本,个个献计献策的良好氛围。万众一心做好成本管理,必然能使成本下降,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二、坚决压缩行政开支

中小型企业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满足企业管理和生产要求的岗位一应俱全,各部门、科室的各项开支如果不加限制,日积月累会成为企业一个不轻的负担。

压缩行政开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既可能流于口头空喊,又可能激发上下级和部门之间的矛盾。因此,中小企业可参照现代管理学中的零基理论行事。零基理论是指在遇到难题争执不下时,各方都退到起点,即从零开始思考问题。企业各部门、科室对各自的行政费用进行详细的预算,重新申报业务需要,主管人员组织审核,适当地节省开支,讲究资金利用率,最终进行评定。正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行政管理费用不是不开支,而是要会开支。

三、运用作业成本管理

成本计算既是成本会计的中心也是成本管理的基础,其重要地位毋庸置疑。而目前中小企业绝大多数采用的是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即包括以汇总、分配、再汇总的形式计算制造产品成本和以标准成本为核心手段进行成本预算。泰鑫麻业有限公司采用的是实际成本法下的品种法。在这种核算制度下,间接费用或间接成本的分配标准为直接人工小时,这种分配方式在企业产品品种少和间接费用数额不大的情况下能够适用。但随着企业产品品种的增多,人工工时在各产品间很难精确界定,而且间接费用或间接成本也逐渐增加,使得分配也难以做到合理。

作业成本核算就是基于传统成本核算制度下间接费用或间接成本分配不真实而提出来的。在作业成本制度下,成本归属从因果关系出发,间接费用或间接成本不在各产品间直接分配,而在各作业项间进行分配,这样就体现了费用分配的因果性。从而使作业成本乃至产品成本的计算较为准确。而且作业成本概念的提出是人们对成本认识的深化。它把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描述为一个为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其中,作业推移的过程也是价值在企业内部逐步积累、转移,直到最后形成转移给顾客的总价值(即最终产品成本)的过程。中小企业需要的正是这种“以顾客为中心”的作业成本管理方法。[来源作业成本管理最为重要的一点在于,不是就成本论成本,而是把着眼点放在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上。通过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跟踪反映,对最终产品形成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作业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在成本管理上必须进行战略的考虑。要从单纯降低料工费项目的生产过程成本的管理上,拓宽到从产品设计开始,包括技术开发、制造、销售、市场营销、服务在内的全过程的成本管理,进一步深入到为最终产品形成过程中发生的所有作业成本的管理,达到实现企业长期目标的持续的动态的成本管理。

四、树立成本效益观

当前大多数公司的成本管理好坏都以企业是否节约为依据。从降低成本乃至力求避免某些费用的发生人手,强调节约和节省,认为降低产品成本就意味着增加了企业的收益。也许你会说这没有什么不妥,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卖方市场逐渐向买方市场转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企业不能再将成本管理简单地等同于降低成本。因为,企业不仅要关注产品的生产成本,而且要关注其产品能在市场上实现的效益。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适应瞬息万变的环境,获得经济效益,取得持续性的竞争优势,始终是企业管理者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因此,在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应树立成本效益观。

企业的一切成本管理活动应以成本效益观念作为支配思想。从“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分析来看待“投入”重要性、合理性,即努力以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创造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为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是运用成本效益观念来指导新产品的设计及老产品的改进工作。如在对市场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认识到如在产品的原有功能基础上新增某一功能,会使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大幅度提高。那么,尽管为实现产品的新增功能会相应的增加一部分成本,但只要这部分成本的增加能提高企业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最终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这种成本增加就是符合成本效益观念的。又如,企业推广合理化建议,虽然要增加一定的费用开支,但能使企业获得更好的效益;引进新设备要增加开支,但因此可节省设备维修费用和提高设备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为减少废次品数量而开发的检验费及改进产品质量等有关费用,虽然会使企业的近期成本有所增加,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生产效益会因此而逐步提高;为充分论证决策备选方案的可行性及先进合理性而发生的费用开支,可保证决策的正确性,使企业获得最大的效益或避免可能发生的损失。这些支出都是不可不花的。这种成本观念体现了“花钱是为了省钱”的思想,即为了长期的大量的减支(相当于现实的机会收入或未来的真实收入)应该支出某些看起来似乎高昂的费用。这都是成本效益观念的体现。中小企业通过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将降低成本运用得更为灵活。向市场提供质量更高、功能更全的产品和服务,使企业获得更多利润。

五、讲究资金运行效率,运用“集群成本管理”

中小企业资金规模不大,且融资通道有限,若盲目投资,遭遇失败,很可能一蹶不振。由此可见,资金的运行需经过缜密的分析。对欲采取的投资方案,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进行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不可过分追求尖端技术和产品,更不可以轻易投资“夕阳产业”,以求稳扎稳打,最大限度地避免失败。但如果因循守旧,一味维持现状亦不可取,企业密切关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产业结构和升级。不断改革工艺,更新设备,积极的积蓄资金、技术和人才力量,瞅准时机,实现产业升级,争取最大限度的发挥资金运行效率。另一方面,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与大型企业并存甚至抗衡,就必须突破小而全的传统生产经营模式,培育自身核心竞争力,与处于同一产业链的中小企业形成联盟,通过合资、技术交换、产能互换、市场共享等方式,显著提高产品开发、市场开拓能力,从而大幅度降低设计、生产、销售各个环节的成本,提高了企业的资金运行效率。

六、选准目标市场,按单生产

由于中小企业生产规模小,营销能力有限,用于广告宣传的资金不足。如果撒开大网,漫海捕鱼,必定难有收获,也会使企业市场营销费用过高。而且,有的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档次不高,容易过时,这使得企业要么退出市场,要么降价促销。将本就不大的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有时甚至陷入蒙受亏损的境地。所以,选择合适的目标市场就显得尤为重要。此外,中小企业资金短缺,除低值易耗商品和小日用品采用存货生产外,一般厂家宜采用订货生产。

这种选择相对集中市场的做法,既可以培育相对优势,又可以提高局部市场占有率,获得相对完整的市场信息。更重要的是能节约营销开支,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单位产品的成本。同时,按单生产既避免了生产的盲目性,克服产品的滞销,也保证了产品的质量。按合同期限交货,还能建立良好的市场信誉。最终,加速资金的周转,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资金不足的困难。

效益观范文篇9

一、战略成本意识观念

战略成本意识见指企业管理人员对成本管理和控制有足够的重视,充分认识到企业成本降低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这种无穷无尽降低成本的思想必须依靠组织措施的配合才能形成现代完整意义上的战略成本意识。表现为:

①把降低成本的工作从管理部门扩展到供应、生产和设计等各个部门,形成全厂全员式的降低成本格局,形成纵横贯穿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组织化成本意识”。

②将降低成本从战略布局的高度加以定位,即从选择开发项目种类、规模起就注入成本思想,确立具有长期发展现的“战略性成本意识”。

二、科技驱动型成本管理观念

笔者认为,成本管理的环境是成本管理研究的逻辑起点,从目前市场环境来说,币场已明显进入了“微利”时期。因此,企业几乎不可能依靠高价格获取利润。计划体制下的“节能降耗”和单项成本管理等简单的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因此,应树立科技驱动型成本管理观念,其主要特征表现为:

1.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成本管理方法。传统成本管理注重视有产品的节能降耗,成本下降空间极为有限。成本和利润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常常是老产品亏本促销、新产品高价难销,不利于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科技驱动型成本管理重点是通过新产品开发、成熟产品的优化设计、新材料的运用、工艺技术的创新、设备技术的改进、员工素质的提高和采用计算机管理等措施,实现管理手段、方法的科学化,进而将降低成本与技术进步有机结合起来,由此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系统的企业成本管理框架体系。

2.更加注重科技在扩大利润空间的作用。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为增强竞争力,企业必须加快产品创新步伐,提升企业技术水平。科技驱动型成本管理成功的关键在于:企业产品创新在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的同时,创新所带来的产出必须大于对创新活动的投入。为此,企业在实施成本管理时,特别强调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以市场为导向,实行科学的产品开发规划和预算制度,通过优化企业资源配置,运用现代科技方法和手段,建立以科技驱动为核心的成本管理体系。

3.使企业生产组织更趋现代化,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科技驱动型成本管理很重要的特点在于,把企业的各种生产要素有机结合在一起,加快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型转变;从注重物流管理向注重信息管理,按照信息化组织生产经营转变;从“产—供—销”的传统管理模式向“营销—开发—制造—销售”的现代管理模式转变,确定合理的组织结构和责任制以及完善的激励管理机制。

三、人本特色的成本管理观念

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主要是以“重奖重罚”为主,它只强调管理企业的目的,而不注重达到目标的过程,忽视了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及作为一个人的多方面的需求。因此,树立人本特色的成本管理观念,建立成本管理文化,仍有重要意义。其内容包括:

1.树立全员成本意识。向全体职工进行成本意识的宣传教育,培养全员成本意识,变少数人的成本管理为全员的参与管理。

2.调动职工成本管理的积极性。

①抓干部廉洁奉公,带头厉行节约,为职工办实事,使职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②抓精神奖励,使人本特色的成本管理中的优秀职工获得耀眼的来誉。

③抓物质鼓励,建立职工和企业的命运共同体。

3.开发职工成本管理的能力。

①建设人才成长环境。一是心理环境建设,提高全体职工对“搞好成本管理,人才是关键”的认识。二是政策环境建设,企业在实行技术研究开发和管理创新中,出了问题应由领导承担失误责任,而取得成绩时,荣誉、奖励、署名权都属于科技人员。三是物质环境建设,改善人才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保证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

②建立人才培训体系。一是设立专职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制定以岗位培训为主,以脱产培训、专题进修为辅的教育培训计划制度等。二是在岗锻炼,迅速提高职工成本管理的理论认识和技能。

4.满足员工不同层次的需求,创造一个各尽所能的氛围,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四、成本系统管理观念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应树立成本的系统管理观念,将企业的成本管理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强调整体与全局,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对象、内容、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公务员之家

首先,为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上具有更强大的竞争力,成本管理就不能局限于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而应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分析,产品的设计,顾客的使用、维修及处置。按照成本管理的要求对产品的信息来源成本、技术成本、后勤成本、生产成本、库存成本、销售成本,以及对顾客的维修成本、处置成本等应以严格、细致的科学手段进行管理。如在产品设计阶段推行价值分析,就是一种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手段。

其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非物质产品日趋商品化。与此相适应,成本管理的内涵也应由物质产品成本扩展到非物质产品成本,如人力资源成本、服务成本、产权成本、环境成本等。

最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重心应由企业内部转向外部,由重生产管理转向重经营决策管理,研究分析各种决策成本也就成为企业成本管理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如相关成本、差量成本、机会成本、边际成本、未来成本等。

效益观范文篇10

一、战略成本意识观念

战略成本意识见指企业管理人员对成本管理和控制有足够的重视,充分认识到企业成本降低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这种无穷无尽降低成本的思想必须依靠组织措施的配合才能形成现代完整意义上的战略成本意识。表现为:

①把降低成本的工作从管理部门扩展到供应、生产和设计等各个部门,形成全厂全员式的降低成本格局,形成纵横贯穿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组织化成本意识”。

②将降低成本从战略布局的高度加以定位,即从选择开发项目种类、规模起就注入成本思想,确立具有长期发展现的“战略性成本意识”。

二、科技驱动型成本管理观念

笔者认为,成本管理的环境是成本管理研究的逻辑起点,从目前市场环境来说,币场已明显进入了“微利”时期。因此,企业几乎不可能依靠高价格获取利润。计划体制下的“节能降耗”和单项成本管理等简单的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因此,应树立科技驱动型成本管理观念,其主要特征表现为:

1.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成本管理方法。传统成本管理注重视有产品的节能降耗,成本下降空间极为有限。成本和利润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常常是老产品亏本促销、新产品高价难销,不利于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科技驱动型成本管理重点是通过新产品开发、成熟产品的优化设计、新材料的运用、工艺技术的创新、设备技术的改进、员工素质的提高和采用计算机管理等措施,实现管理手段、方法的科学化,进而将降低成本与技术进步有机结合起来,由此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系统的企业成本管理框架体系。

2.更加注重科技在扩大利润空间的作用。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为增强竞争力,企业必须加快产品创新步伐,提升企业技术水平。科技驱动型成本管理成功的关键在于:企业产品创新在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的同时,创新所带来的产出必须大于对创新活动的投入。为此,企业在实施成本管理时,特别强调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以市场为导向,实行科学的产品开发规划和预算制度,通过优化企业资源配置,运用现代科技方法和手段,建立以科技驱动为核心的成本管理体系。

3.使企业生产组织更趋现代化,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科技驱动型成本管理很重要的特点在于,把企业的各种生产要素有机结合在一起,加快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型转变;从注重物流管理向注重信息管理,按照信息化组织生产经营转变;从“产—供—销”的传统管理模式向“营销—开发—制造—销售”的现代管理模式转变,确定合理的组织结构和责任制以及完善的激励管理机制。

三、人本特色的成本管理观念

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主要是以“重奖重罚”为主,它只强调管理企业的目的,而不注重达到目标的过程,忽视了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及作为一个人的多方面的需求。因此,树立人本特色的成本管理观念,建立成本管理文化,仍有重要意义。其内容包括:

1.树立全员成本意识。向全体职工进行成本意识的宣传教育,培养全员成本意识,变少数人的成本管理为全员的参与管理。

2.调动职工成本管理的积极性。

①抓干部廉洁奉公,带头厉行节约,为职工办实事,使职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②抓精神奖励,使人本特色的成本管理中的优秀职工获得耀眼的来誉。

③抓物质鼓励,建立职工和企业的命运共同体。

3.开发职工成本管理的能力。

①建设人才成长环境。一是心理环境建设,提高全体职工对“搞好成本管理,人才是关键”的认识。二是政策环境建设,企业在实行技术研究开发和管理创新中,出了问题应由领导承担失误责任,而取得成绩时,荣誉、奖励、署名权都属于科技人员。三是物质环境建设,改善人才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保证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

②建立人才培训体系。一是设立专职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制定以岗位培训为主,以脱产培训、专题进修为辅的教育培训计划制度等。二是在岗锻炼,迅速提高职工成本管理的理论认识和技能。

4.满足员工不同层次的需求,创造一个各尽所能的氛围,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四、成本系统管理观念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应树立成本的系统管理观念,将企业的成本管理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强调整体与全局,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对象、内容、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

首先,为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上具有更强大的竞争力,成本管理就不能局限于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而应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分析,产品的设计,顾客的使用、维修及处置。按照成本管理的要求对产品的信息来源成本、技术成本、后勤成本、生产成本、库存成本、销售成本,以及对顾客的维修成本、处置成本等应以严格、细致的科学手段进行管理。如在产品设计阶段推行价值分析,就是一种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手段。

其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非物质产品日趋商品化。与此相适应,成本管理的内涵也应由物质产品成本扩展到非物质产品成本,如人力资源成本、服务成本、产权成本、环境成本等。

最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重心应由企业内部转向外部,由重生产管理转向重经营决策管理,研究分析各种决策成本也就成为企业成本管理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如相关成本、差量成本、机会成本、边际成本、未来成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