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主体功能十篇

时间:2024-01-02 17:44:09

教育的主体功能

教育的主体功能篇1

关键词:大创项目;主体性;大学教育;人才培养

G644

一、大学生的主体性与大学主体教育

1.主体性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主体性的日益重视以及对主体性研究的不断增加,不同学者也有着对主体性的不同解读,如有的学者认为主体性是能动性、社会性、自主性、创造性的表现,而有的学者则认为主体性是自觉性、选择性、独立性、创造性的表现,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它的看法,如:现实性、有效性、整体性、独特性、发展性等等。产生这些分歧的原因主要地去剖析其实不难发现这些观点中具有很多相同的组成要素。所以本文也根据自己所研究问题的特殊性以及对上述各种观点共同因素的提炼,对主体性的含义做了以下阐述:主体性是指人作为主体的规定性,是人的主体意识和倾向以及人作为主体所具有的各种功能属性的总和。主体性反映了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主体在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曾菊琪.主体间性视野下的学校教学文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04)

]]

能动性是人用于把自己同自然、同他人以及同自己的行为活动区分开来,使其变成主客体关系。自主性则表现为人在社会活动过程中对问题的主动思考、研究和探索,这可以使得人既拥有选择的权利,也拥有被选择的权利。而创造性指的是人在主体性发现过程中随着自觉活动的不断深入和拓展,在思维上的创新,这种创新恰好可以使得每个人在社会变迁中形成了自己的独有的个性与人格,并且这种创新习惯的养成也有助于我们不断的汲取知识和完善自身。一个人主体性的养成不仅有助于他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也有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而这种全面发展的能力正是当代大学生所需要的也是大学主体教育奋斗的最终目标。

2.大学生的主体性

大学生是高等教育的主体,是国家的栋梁,它不仅代表着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国家繁荣昌盛的根基。因此,大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应该成为当代社会和大学教育最为关注的方面。

大学生的主体性与广泛定义的人的主体性有些许不同但本质上是相似的,它指的是在教育教学中,学生能够有效地自主学习,能动地构建自己的知识、技能和价值体系,自觉地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牛慧娟.大学生主体性发展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06)]]它所倡导的也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这种自主性要求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改变了传统教学以老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可以很好地培养自己的自主意识和自主人格。而能动性要求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将所学的知识形成自己的体系后融于自身。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能动性的发挥督促施教者对教学方式和教育目标做出重新调整和改进。创造性要求的是学生对现有知识的创新以及研究、实践能力的拓展,在接受传统教育的同时培养独立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意识,实现自身素质和知识结构的更新与重构,实现由“旧我”向“新我”的转变和提升,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独特个性和丰富创造力的教育主体、社会主体。

3.大学主体教育

目前中国大学教育与世界教育强国美国、德国等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总体可概括为“四不够、一不高”,即,学科专业设置优化不够,创新人才培养的力度不够, 高水平教师、创新团队、科研水平、教学经费和实践资源不够,质量意识和质量文化不够,就业与所学专业相关性不高。产生这种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大学主体性教育的缺失,传统大学教育注重灌输式教学。在长期应试教育熏陶下,学生习惯了被动地接受和掌握书本知识,没有形成研究问题并在实践中认识和检验理论的思维方式。大学教育作为社会最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理应使每个学生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而要实现上述目标的首要前提就是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大学主体教育中应视学生为能动的、独立的主体,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养成,促进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将学生培养成为自由而又全面发展的人。

4.大创项目与大学主体教育

4.1 大创项目的概述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以下简称大创项目)是教育部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等文件精神,同时为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而提出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它是“质量工程”的一部分,是促进国家高等教育改革与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举措。

大创项目采取的是学校申报、省教育厅审核的方式以确定参与学校和入选项目,项目数量分年度确定到每个高校。大创项目包括部级、省级和校级项目,部级、省项目是从校级项目中择优推荐上报的。经省教育厅审核备案的大创项目,省里资助理工类项目每个项目1万元,文科类项目每个项目0.8万元,各高校也会根据各自的管理制度按1:1或1:2的比例资助配套的经费。学生项目执行时间为1-3年,学生毕业前要完成项目计划工作,各高校需每年向各省教育厅报告项目的进展情况。

大创项目由本科学生个人或创新团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研究性学习、自主开展实验、数据分析处理、实验报告撰写等工作。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通过实施该计划,探索并建立基于课题或项目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以促进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深化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同时,以此为契机,改变目前高等教育中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生动手能力不强的现状,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推广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形成创新教育的氛围,真正实现大学主体教育。

4.2 大创项目对大学主体教育的作用

随着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唯有主体性意识强的人才会在激烈竞争的经济社会生活中取得主动权,才能主动地去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开创一片事业天地。而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和实践型人才为目的的大创项目实施则有助于从多方面加强大学生主体性的养成。

4.2.1 从根本上促进了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发挥

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是构成大学主体教育的重要因素,而大创项目的实施可系统地促进学生这些品质的形成。(1)参加大创项目是学生基于自身的兴趣爱好自愿选择参加的,是自主意识下选择的行为,而开展大创项目研究可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研究的兴致。(2)大创项目要求学生自主选题设计、自主完成研究,是对传统课堂下仅依赖老师传授知识的教育模式的创新。(3)大创项目的团队成员以及指导教师是由学生自主选择的,在这种选择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以及合作、组织等能力。

大创项目能很好地促进了学生能动性的发挥。能动性可以分为认识能动性和实践能动性。认识能动性表现为学生抽象思维、推理能力的培养,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学生既可以从书本、网络以及指导老师意见那里获取对项目的正确认识,也可以通过自己的研究、探索直接获取,而实践能动性则表现在项目最后的落实和实施上。

大创项目从选题、设计开展过程等环节都要求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在最后项目的选拔中创新思维也具有很大的影响。大创项目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素质。通过全过程的创新项目的锻炼,学生的思维素质和理性思维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并在研究过程中创新实践能力。

4.2.2 推广和推进了研究性的学习理念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所受到的大多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所接触的知识也仅仅是老师课堂上所传授的浅层内容。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不到提高,同时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也会被埋没,研究性思维也会得到束缚。而大创项目与传统的学习方式不同,大创项目中的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学习理念,其一反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大创项目推进了以研究性学习为基础的学习理念,在这种理念的倡导下学生所学习的不仅仅是书本知识,更多的是对书本以外知识的探讨。[[[] 文怡.高校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D].合肥.中国科技技术大学.2009(06)]]大创项目的实施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自身的求知欲望和研究能力,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研究式学习的乐趣,学生真正感受到了自己在大学教育中的主导。

4.2.3 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新模式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新模式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重中之重,也是发挥大学主体教育真正作用的重中之重。大创项目最重要的精神之一恰好倡导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并且在现有的大创项目展开模式中实践教学模式也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在大创项目下,学生不仅可以将现有的知识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检验,从而得出自己的理解与感悟,也可以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进行实践创新。所以在我看来,大创项目的开展不仅是大学主体教育现有教学模式的创新,更是打破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育模式、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新模式的重要契机。

4.2.4 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学术氛围

大创项目是一种大学生学术交流的平台。此平台不仅可以营造出自主性研究学习氛围,还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研态度和科研精神。大创项目的开展可以让学生自觉的参与到科学研究当中,拓展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发挥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一个接触最新前沿学术、表达学术观点的舞台,让学生更加了解自身专业的发展动态。基于大创项目的学术研究和交流拓展了学生的学术视野,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大创项目在促进大学生主体性发挥方面的不足之处

5.1对大创项目认识的高度、广度不够

就目前大创项目的开展来看,很多学校以及项目组还没有把大创项目当成一个切实提高学生认知、创新、实践、研究等能力的一个良好平台,也没有从促进学生主体性发挥的高度来认识其重要性,因而它在大学主体教育中的作用发挥受到限制。就目前学生的参与现状来看,参与大创项目的学生人数不多。大创项目工作的展开受阻于一系列制度,这些障碍的成因归结于各高校对大创项目的重视不足以及大创项目的实施机制欠完善。

5.2导师制度不健全

目前的大创项目主要由学生自己选定课题展开研究,在此过程中指导老师不能很好地将一些自身的研究经验、方法很好地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加以借鉴和创新。在这种情r下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转变自己惯有的思维模式,从而导致研究方向偏离正确轨道,不利于学生对课题的研究和探索。

5.3经费资助不合理

相对于其它活动或比赛而言,大创项目实施的周期很长,从最初的设想到实践探寻再到结题需要经历一系列的研究过程,而在这些过程中学生要投入一定的前期投资同时还要发表相应数量的论文。这一过程的展开都需要经费的资助才能够顺利并且更好的完成,但就目前大创项目经费资助的现状来看,存在两个重大问题。其一,经费规定过于死板,大创项目的经费根据校级、省级、部级项目级别的不同以及文理科的不同,规定了一个具体的金额数量,学生只能在这个规定的限额下展开研究,但是对于同一个级别同一科目的不同项目并不能根据实施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加相应的经费。然而在实际的实施中总会有一些项目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其二,国家没有投入经费。虽然大创项目分为部级、省级和校级项目,但是部级项目并没有额外的经费资助,这不仅不能激励学生前期的进取心,在最终项目的研究过程中也会束缚学生的一些想法,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5.4实施环境待完善

实施环境可以分为软环境和硬环境,硬环境指的是学校为学生开展大创项目研究所提供的物质保障条件。软环境则指的是学校所营造的科学研究环境。但是就目前大创项目的展开工作来看,学校所提供的物质条件和学术条件都严重不足,学生所能使用和动用的资源非常有限(如实验设备、场地、学术平台、时间保障等),这会影响项目的质量和项目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5.5缺乏实践机会

一些大创项目囿于时间和经费的限制难以开展全程实验或调研,项目研究尚处于纸上谈兵阶段。这样不仅违背了大创项目的宗旨。唯有给学生提供一些“大创项目走出去”的实践机会,才会让学生在社会这一个大环境下主动地去判断、分析和研究问题,才能真正地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6.以大创项目升华大学主体教育的思考

6.1建立完善的管理、保障机制

就目前大创项目而言,并没有成立系统的管理、保障机制,所以大创项目对大学主体教育的促进作用得到了局限,而要想使得大创项目在大学主体教育中的作用得到扩大,使大创项目长久、持续、高效的运行下去,首要任务就是完善这一系列机制。[[[] 吴平.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进展与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9(03)]]就管理机制而言,各高校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成立相应的部门来牵头大创项目的实施,扩大大创项目在各高校的影响力,做好项目的前期宣传工作,在大创项目开展之际让学生全面了解大创项目本身。同时衔接好部门与各单位之间的工作对接以及部门与各分学院负责人的对接,做到职责分明、分工明确、通力合作。

大创项目保障机制可分为三部分。一是建立费保障机制。为了弥补项目研究后期经费不足问题,学校可以在项目开展初期预留一部分经费用于专门对于大创项目的资助,学校提供更多的原只限于教师使用的资源供大创项目学生使用。二是建立激励机制。为鼓励优秀教师主动带队指导大创项目,对优秀指导老师给予相应的奖励。将大创项目与学生大学本科的评优评先、奖助学金评定以及学生进一步的升学相结合,从而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科研项目中来。三是建立实验条件的保障机制。各高校可以在加大对实验室物质投入的基础上再采取一些相应的改革措施,例如:延长实验室的开放时间,对实验室进行人性化弹性管理,不同专业间资源共享等等。只有完善了大创项目的管理、保障机制才能保证大创项目的顺利实施,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大创项目在大学主体教育中的作用。

6.2 促进大创项目实施方式的多样化

大创项目目前的形式单一性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而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可以将大创项目的课题与老师的课题研究相结合,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发挥主体学习意识也可以将课题的研究水平加深,更大程度的正确引导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也可以将大创项目与大学的基础理论课程相结合,增添一些对学生科学知识教育、科学精神熏陶的课程。为了加强学生在大创项目下更多的互助交流,使其主体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相关部门可以在网上开通在线论坛,组织一些名师和一些大创项目中的一些前辈定期召开项目的交流会借助网络的力量给学生传递更多的信息。或者由各高校自己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一个相互学习、相互激励的一个交流平台。

6.3加强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

为了加强大创项目实践环节的完善从而促进大学主体教育进一步的升华,我们可以建立大创项目与企业相结合的方式,比如,建立以企业为导向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体系,让学生从企业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中找到课题,并在企业的支持帮助下展开针对性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拿到企业实践中进行检验,在产学研过程中实施大创项目,无疑能最大程度上发挥学生自主研究、自主实践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并以此促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卢艳辉,张朋越,朱津津,孙浩,黄洁文,倪彬杰,赵森龙.教育的核心――创新精神[J].现代企业教育,2010(10).

[2]唐善梅.论高校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方法和途径[J].学理论.2009(28)

[3]安勇;陈建名.基于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06)

[4]闫彩红.构建大学生主体性自我教育的实践模式[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5)

[5]张传燧.教育的主体与主体性教育散论[J].教师教育研究.2004(05)

[6]刘大军.基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下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策略[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08)

[7]赵秀玲.主体性教育思想与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0(05)

[8]张晓京.推动“以探究为基础的学习”――关于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几点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8(01)

[9]王春潮.强化实践――推进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06)

[10]Janet Lanza. Whys and Hows of Undergraduate Research [J].Bioscience,1988(Vo1.38, No.2):110-112[2008-OS-23].

教育的主体功能篇2

成功素质教育 高校体育教育 学校体育功能

成功素质教育是由著名教育学家赵作斌教授提出的,他是以让学生具备与其人生奋斗目标相一致的优秀素质即成功素质为培养目标,实行专业素质教育与非专业素质教育有机结合,定向培养成功素质,克服失败因子,使学生在学校即具备成功素质,一跨出校门就能适应社会,并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成功的一种前所未有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本文试就高校体育教育在大学生成功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作初步探讨。

一、成功素质教育的内涵

所谓成功素质,是指实现成功目标所必备的优秀素质。成功素质的外延包括五大体系:思想政治体系(即观念体系),包括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敬业精神、拼搏精神、创新精神等;品格体系,主要包括人格、道德、诚信、毅力、性格、风度、气质、修养、心态等;方法体系,主要包括思维方法和操作方法等;能力体系,主要包括领导、组织、管理、观察、分析、表达、协调、沟通、应变、公关、体能等;知识体系,主要包括专业知识和非专业知识。根据人们实现成功目标的素质构成,成功素质可分为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专业素质是指人们实现成功目标所必备的具有专业特点的素质,如专业技术素质、专业能力素质等;非专业素质则是指不具有专业特点但同样是人们实现成功目标必备的素质,如一定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成功素质教育吸取了素质教育理论的精华,结合我国大学教育的实际,形成了全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进而形成了全新的大学素质教育理论体系。成功素质教育克服了现行大学素质教育的不足,使空泛的素质教育变成系统的、针对性强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素质教育,构建起全新的以塑造学生成功素质为目标的办学模式、教学模式、训练模式、培养模式、测评模式,从而形成了全新的大学素质教育实践体系。成功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大学教育观,它以塑造学生的成功素质为培养目标,其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最直接、最大限度地适应了加速发展和激烈竞争的社会要求。

二、高校体育教育在成功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1.高校体育教育是实现成功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成功素质教育以促进人的成功为目的,它将成功素质分为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两部分。专业素质是指人们实现成功所必备的具有专业特性的素质(如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非专业素质是指不具有专业特性但同样是人们实现成功所必备的且对专业素质的形成与发挥起“倍增器”作用的素质(如道德素质、创新素质、行为能力、身心素质等)。体育教育是非专业素质重要组成之一,它的内容具有广泛的思想性和丰富的教育因素,现代体育教育越来越重视和追求教学的认识、情感和技能等各目标协同发展,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在富有兴趣的学习过程中,增长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体育教育是成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还指出,“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体育教育中素质教育主要是体现在身体素质的教育过程。它是以运动目标、运动作用于人体,达到掌握运动手段的目的,包括学生的体质基础、心理发展水平、体育文化素养和终身体育能力等。现代体育科学研究反复证明,体育不仅可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其身体素质,而且还可以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开发智力,提高心理素质,陶冶情操,发展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体育不仅是成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成功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三、高校体育教育如何在成功素质教育中发挥作用

1.建立一支具有成功素质教育理念的体育教师队伍

教师是实施成功素质教育的关键,成功素质教育最终要通过老师实施于学生身上。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成功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在当今高校体育教学中,一方面,要用现代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去教育、培训教师,使广大高校体育教师接受成功素质教育的观念,认识其重要性,了解其深刻内涵,从而造就一大批顺应成功素质教育思想的体育教师群体。另一方面,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自觉加强政治学习,加强体育事业知识和各种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全面素质,以适应实施成功素质教育的要求。

2.转变观念,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功能

学校体育功能除了教育学生懂得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必要性,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理论和方法,并通过其自身的运动实践,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外,还要结合体育运动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陶冶学生情操。学校体育的主要功能有:(1)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作用;(2)娱乐身心的作用;(3)塑造人格的作用;(4)陶冶情操的作用;(5)培养团队协作意识的作用;(6)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作用;(7)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8)提高学生传递体育文化的能力,从以上学校体育的功能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功能对培养学生成功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作为学校体育功能的最主要的实施者体育教师往往只注重对学生运动技能的传授和身体素质练习,忽略对学生智力和心理品质等方面的开发与发展,使学校体育功能在学生成功素质教育中发挥不了最大的作用。因此,体育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体育教学改革要根据2002年8月教育部印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成功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进行,一是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打破原有的系别、班级制度,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水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二是倡导“四自主“的原则,即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具有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自主选择考试项目的自由度;三是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开放式、探究式教学,讲究个性化和多样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除了充分利用校内体育资源,延伸校内课堂教学时间外,开展家庭体育、社区体育、郊游、体育夏(冬)令营等活动。在空间拓展开发自然环境资源,充分利用阳光、空气、水、森林、山地、草原等条件,开展拓展、野外生存、定向运动等方面的教学与训练,使学生的个性朝良好的方向发展。

四、结束语

作为高校体育工作者在体育教学中一定要解放思想,将只注重增强体质功能的教学转化为具有多种功能的教学,将学校体育教育与成功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注重当前,又面向社会和未来;既注重体能,又加强智力和心理品质方面的培养,使高校体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能够充分发挥它的功能和作用,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

参考文献:

教育的主体功能篇3

【论文摘要教育是一种传递经验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其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摘要:一是教育对个人的功能,即教育的本体功能;一是教育对社会的功能,即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本体功能是教育本质的根本体现,是其社会功能得以实现的基础和中介。

杨贤江在他的《新教育大纲》中说“自有人生,便有教育”,可见教育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是人类自身身心发展需要和参和社会活动需要的必然产物。因此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就具有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成长的两种功能,是个人成长发展和社会延续进步的必要手段。

一、教育功能的内涵

在分析教育功能之前,首先得弄清楚功能是什么。功能是一个在多个学科中被广泛使用的概念。在哲学上,功能是指事物的结构所决定的该事物的特性和能力;在社会学上,功能是指某一活动或社会系统所发挥的功能,是一种客观结果。基于这两种观点,我们可以把功能定义为“构成某一事物或系统的因素对事物或系统的维持和发展所产生的一切功能或影响”。有了对功能的熟悉后,我们就可以这样理解摘要:教育功能是指教育对人以及由人所构成的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功能或影响。这种功能或影响是一种能实实在在观察到的客观结果,不是人们的主观愿望,也就是说,教育功能是教育这一客观存在的社会意义。

既然教育功能是指教育对人以及由人所构成的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功能和影响,因此从它所指向的对象,即人和由人所构成的社会,就可以看出教育功能包括两大块摘要:一是教育对个人的功能,即教育的本体功能;一是教育对社会的功能,即教育的社会功能。把教育对个人的功能作为教育的本体功能,是因为教育是一种传递经验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的直接对象是人,教育的功能就首先体现在教育对个人的功能上,而教育社会功能的形成和发挥必须以它为基础、为中介,即通过育人来实现。因此在谈教育新问题的时候,我们不能不涉及到教育和人的关系、教育和社会的关系这两个新问题,其核心就是教育功能新问题。

二、教育的本体功能

教育的本体功能是教育对个人的功能,是教育本质的体现,在教育功能系统中处于基础地位。教育应该具有怎样的本体功能决定于对人有影响的后天要素,因为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因此有哪些要素对人产生影响,教育就必须去培养这些要素。作为生命个体的人,首先得生存,其次是发展,最后才是享用,因此教育必须使个体获得生存素养、发展素养和享用素养。由此可知,教育的本体功能主要表现在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和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三个方面。

(一)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

人作为生命体必须得生存,因而获得生存技能是生命得以维持和延续的必要条件。怎样才能获得生存技能呢?我们知道,对生存的需要就直接诱发了教育的产生,也就是说教育起源于满足个体和社会生存的需要。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个体的要求越来越高,要获得社会相应的技能,谋求某种社会职业,就必须要接受相关的教育或练习,因此教育成为了个体获取谋生本领的一种手段、一种途径和方式。在此意义上,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是很现实、很直接的,它在教育的本体功能中处于基础地位,其他功能的形成和发挥得以它为基础。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的实现,有两条途径摘要:一是通过个体的社会化,将社会的规范要求内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使之在社会实践中能迅速地适应环境;一是教育必须对个体传授“何以为生”的本领,教人“学会生存”,这是教育最根本的任务和职责。

(二)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

人之所以为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属性是人具有社会性,因此除了生存之外,人还必须要发展自己,以便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具有两重身份,即他既是社会的人又是个体的人。前者表现为人具有社会性,追求其共性;后者表现为人具有个性,追求其独特性,因此个体的发展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既社会化又个性化的过程。可见,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表现在两个方面摘要:一是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一是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个体的社会化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而是个体学习所在社会的生活方式,将社会所期望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内化,获得参和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知识、技能,以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程。“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不可能孤立存在于社会之中,因此社会化是个体生存和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的必要途径,“狼孩”的故事就充分说明了这点。教育在个体的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功能,主要表现在摘要:第一,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个体的思想意识是社会规范和价值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而代表社会要求的教育,通过传播社会的主流思想和价值观念来对个体施加影响,进而形成和社会相一致的思想意识。第二,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教育通过社会规范的传递,使个体的行为符合社会的规范,为社会所承认和接受。第三,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意识。社会中的人往往要从事一定的职业,要扮演多种角色,而职业意识和角色意识的形成有赖于教育。

个体的个性化是个体在社会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性,而独特性的形成是教育的个体个性化的结果。个性化是一个尊重差异性的求异过程,反映的不是对现有社会的适应,而是在继续基础上的发展、变革和创新,因而个性化的核心是个体在社会实践中促进自主性、独特性和创造性的形成。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主要表现在摘要:第一,促进个体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培养个体的主体性。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是人的主体性的表现,前者是主体性的观念表现,后者则是主体性的外在表征。无论是主体意识的形成还是主体能力的发展,都要依靠于教育。只有通过教育,个体才能获得知识和技能,才能进行社会实践以熟悉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二,促进个体差异的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个体因先天的遗传素质和后天的环境不同而具有差异性,教育能在了解和尊重差异的基础上,设计和选择适合不同个体的教育,以便充分地挖掘个体的潜能,形成自己的特长。第三,培养个体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创造性是人的个性的核心品质,是个性的自主性和独特性的综合体现。只有通过教育,个体才能拥有进行创造活动的知识和能力,才能在创造活动中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三)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

教育的主体功能篇4

一、成功管理的基本内涵

学校管理是指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有效地利用教育的各种要素,以实现培育人的学校管理活动。现代学校管理是一种系统管理,管理者应该把对象作为一个动态的系统,以整体优化的观点协调各基本要素(包括:人、财、物、信息和任务五项)间的关系,使之向共同的管理目标逼近。成功管理就是旨在帮助每一位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取得成功,从而促进每一位学生获得诸方面成功的现代学校管理模式。其基本含义是:成功管理是针对全体教师而实施的一种管理;成功管理是帮助全体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获取成功为价值取向的管理过程和活动;成功管理是通过帮助教师的成功而促进全体学生获取诸方面成功的管理模式和类型。

成功管理既要改革原有的管理目标,又要改革原有的管理方法。现代管理的真谛在于发挥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尤其在知识经济呼唤创新精神的时代,学校管理更应当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全体教师全心全意为社会培养成功者,真正提高教育的实效。成功管理把激发、形成教师的内部动力机制作为管理目标,强调通过让每一位教师取得成功,促使全体学生取得成功,最终实现教育取得成功的目标。改革管理方法即要改变传统的外压式的强制管理,通过为全体教师创造成功机会,让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学校工作,使教师得到成功的体验,转变消极自卑的自我概念,改变被动接受的行为方式,能将学校管理的要求内化为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自我开发内在潜能,保证自身主动、全面发展,并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全面发展。

二、成功管理的理论依据

成功管理源于成功学的基本思想。成功学是研究将丰富的内在潜能转化为有形成就的一门科学。其基本要意是:相信每一个人都有成功的潜能,都有成功的愿望,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多方面的成功。成功管理也就是要相信每一个教师都有成功的潜能,都有成功的愿望,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多方面的成功。除此之外,成功管理还符合这样一些基本原理。

教育的主体功能篇5

论文摘要:中专学校体育教学的教育功能越来越被广大体育教师所认识。在培养学生勇于进取的精神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更新观念,树立“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对中专学校的体育教学改革起着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本文阐述了影响中专学校体育教育功能的因素,分析了对策并提出中专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路,以引起社会对中专体育的重视, 从而促进中专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

我国中专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质,使其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体育的目标经历了从技能到体质到人材的演变发展过程,应该说,比原来的技能进了一大步。中专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中等专业技术人才体育锻炼能力的需求。因此,体育教育已经成为当前及今后我国教育改革的基本内容。根据中专学校体育教育自身的特点,结合我的教学实际,谈一谈影响中专学校的体育教育的主要因素与对策分析。

1、中专体育教育功能的内涵

体育教育的内涵包括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培养与教育,是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开发与培养的一项综合性教育。中专学校的体育教育功能是指体育教育在中专专业受教育者及其周围环境的相互影响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它常常指体育教育活动已经产生或将要产生的结果,特别是指因体育教育活动所引起的变化和产生的作用。体育教育功能可以划分为:健身功能、社会功能和个体发展功能。

1.1、健身功能 健身功能是指提高学生基本体育活动能力,增强学生机体的免疫力和对环境的自我调控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并且不断提高自身的体育素质。体育教育具有连续性和实践的层次性。 1.2、社会功能

社会功能是指体育教育对维系社会运行,促进社会发展与变革中发挥的作用,其本质是指体育所固有的根本特性,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身体教育活动和社会文化活动。

1.3、个体发展功能

个体发展功能是相对于社会功能而言的。体育教育作用于个体,必然作用于社会,作用于社会又必须通过作用于个体来实现。体育教育功能和个体发展功能这一对立统一,实质上根源于社会与个体的客观矛盾运动之中。体育同时具有认知、情感功能。能使身体、认识、情感协同发展,促进个性形成和发展。

2、影响中专学校体育教育功能的因素

中专学校体育教育受传统的思想教育方针的影响,难以适应社会变化的要求。教育教学观念落后,使得教学改革尝试大多停留在追求形式的层面上,难以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精神实质真正体现到体育教学中。

2.1、体育教育的主客体关系因素

中专学校体育的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质,使其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许多中专学校体育软硬件条件跟不上日益扩大的办学规模的需要。比如:学校的场地,器材管理;平时的学生的健康与卫生管理;教育教学管理;学校的体育竞赛活动和校外比赛;教师的教学和科研都是一个学校的管理范围和要开展的工作。这些关系制约了中专学校体育教学的的发展。

2.2、体育课堂单调,制约学生个体的发展

中专体育课程设置不合理,脱离学生的客观实际。学生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学校给学生的体育创造空间太少;放羊式的课堂。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教育不能和学生个体发展需要以及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课堂上,不能让学生充分的提出问题,影响了学生个体的发展。

2.3、短期经济效益,抑制个性发展

体育是一个具有高风险,高荣誉的行业,其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如果失去自主创新的能力,在某一个动作上有所差错,就会在竞争中失去主动权;如果一个动作能够很完美地完成,就可能拥有竞争的主动权。有些学校不考虑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对人才的要求,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开设“短、平、快”的学科和专业,忽视了体育学科建设和体育课程设置,体育教育不适应学生的需求,影响了体育教育功能的实现,抑制个性发展。

3、中专学校体育教育功能的对策分析

通过立法的形式确定中专学校体育教育的地位,从法律上保障体育教育的投资渠道和体育师资引入的市场竞争机制等问题。

3.1、培养自信心,激励个性发展

中专学校体育课的特点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特征,为培养社会人才服务,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由于学生身体素质、体能和意志的差异,在练习过程中,有的学生畏惧和不自信。教师要针对各种不利于练习的心理,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促进学生自信心的建立,排除畏惧心理。体育教育要使学生的体育创造和体育技能牢牢的建立在自身体育健康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上。[]

3.2、转变观念,重塑目标

中专学校体育教育要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指导的教育教学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加强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建设,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确定中专学校体育教育的地位,促进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大限度的发挥体育教育的功能作用,创建体育文化中专学校,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3.3、拓宽空间,激励竞争意识

中专学校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学生的体育健康必须加强。中专学校的体育教育是为培养社会人才,为社会经济建设发展服务。竞争意识教育对于体校学生来说尤显重要,体育本身具有挑战性、竞争性,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体育更是如此。培养学生在竞争中求胜利,在竞争中求生存的欲望。提倡敢为人先的精神,教育学生有不怕挫折的心理准备。

总之,中专学校体育教育要利用自身的师资优势, 举办各种形式的体育教育,学校的体育场所、体育设施,应不同程度的向社会开放,开展有偿服务。要把中专学校的体育教育优势转化为功能优势,积极实践体育强身、体育强国的伟大战略。在教学中,教师要大胆改革,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培养学生个性,感受体育学习的快乐。坚持“以人为本” 的教育观念,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教育的主体功能篇6

(一)教育的服务功能

全民学习型社会背景下,教育是一项公共产品,远程教育是这个服务体系中重要的子产品,其功能主要体现在其促进教育实现价值的主导型方面,具体来说:(1)以目标为导向的教育服务功能。从资质角度划分,远程教育主要有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因此,远程教育通过职业能力提升、科学知识普及、学历证书获得等为导向,可以帮助学习者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2)以拓展为目标的教育服务功能。远程教育除了独认行使教育应然职能,还可以成为线下教育的补充形式,比如辅助学校课程进行翻转课堂或师生交互形式多样化。随着远程教育辐射范围的扩展,教育主管机构可整合国内及国际科技、文化及教育资源,通过打造专业化课程促进远程教育发展的国际化程度。(3)个性化教育服务功能。个性化教育是学习主体自我选择的一种学习模式,是学习者根据自己兴趣和需求进行远程筛选并参与学习的教学模式。

(二)远程教育的交互功能

学习型社会是社会系统重要的表现方式,远程教育具有表达社会主体思想交互的功能。(1)人机交互性。远程教育的学习者通过网络学习的人机交互,阅读相关信息,理解文本资料,最终实现线卜学习资源与学习者的有效互动。(2)人际交互性。远程教育的交互性还体现在媒体两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和教学团队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各主体通过教学过程中提问、答疑、讨论和协作,不仅增加了主体之间的感情交流,还建v.起更加强大的信任度,为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基础。(3)学习者与学习模式的交互性。远程教育是互联网时代教学改革的必然,是传统教育“教师主体性”转变为“学生主体性”教学模式的变革,远程教育提供了学习者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和学习类别的空间,因而构建起学习者完整的自主学习体系,实现了学习者与学习方法的良好对接。我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真正的学习是学习载体影响下的自主学习,学生只有具备了强大的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能力,真正的学习型社会才能建v.起来。

(三)远程教育的组织功能

学习型社会是自成体系的社会发展模式,以社会各组成要素之间的协调性与组织性为基础。远程教育作为学习型社会构建的主要依托,组织协调功能也是其主要应然性之一。(1)教育资源自成一体。远程教育的使用价值是通过教育资源组织促进学习者目标实现,是教育发展中教师师资、学习资料、课程资源、专业知识等相结合的资源整合过程,是教学组织者和技术支持者合作所形成的具有协调功能的物化劳动。(2)教学联结点的协调功能。远程教育离不开教学过程各联结点之间的协作与组织,是管理、组织、实施、反馈、改善等教学环节相互联系,构建完整教学体系的重要表现形式。(3 )教学网络化组织协调。远程教育有其管理机构和研发团队为依托,有特定的信息登记系统、教学管理系统、选课系统和教学反馈系统,所有程序均依赖网络得以完成实施,教学活动和教学组织的协调发展是远程教学顺利实施的根本保证,是网络化教学背景下教学模式创新的具体表现。

教育的主体功能篇7

论文摘要:高校成人教育是我国成人教育体系中一个最有影响力的部分,其社会功利性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不易替代的。然而,高校成人教育出现了功利性教育走向,削弱了为社会服务的功能。为此,高校成人教育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实现由“功利价值”向“人本价值”的转变。

高校成人教育主要是指由普通高校和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教育。在我国成人教育体系中,高校成人教育是一个最有影响力的不易替代的中坚力量,其社会功利性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但由于社会客观环境的作用,在高校成人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在较长一段时间和较大层面上存在着功利性教育走向,影响着人们对高校成人教育本体价值的认识和判断,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成人教育的健康发展和功能意义的发挥。高校成人教育应当发挥自身价值,更好地追求培养人才的价值意义。

一、高校成人教育功利性的含义

    高校成人教育的功利性是指高校成人教育的功效和利益性意义。高校成人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为充分发挥高校资源优势而实施的一种与穷国办大教育相适应的高等教育形式,它是高校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发展起来的为社会发展服务的一个更丰富更灵活的部分,也是我国成人教育体系中一个最重要的部分。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共毕业本科和专科生一千多万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考人数累计已经超过二千万人,非学历培训工作也开始向建立岗位培训体系制度的阶段发展,高校成人教育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在成人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高校成人教育在促进社会进步、推动经济建设、提高民族素质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较好地发挥了自身的社会功能、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显示出了深远的功利性意义。 

   从教育学原理来分析,高校成人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调整社会结构和促进社会进步两个方面,前者主要通过改变受教育者社会集团的归属和重组社会结构来实现的,后者则是通过学校与社会、经济和文化信息的互换与成人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的整合来实现的。高校成人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是传播和培育人们的进取、公正和民主意识与团结、协作和奋斗精神,进而提高民族素质,维护社会秩序;高校成人教育的经济功能是通过培训劳动者而为社会提供人力资源的支撑和智力资源的保障,同时为受教育者提供丰富的知识和技能来帮助其提高经济收人和社会经济地位川;高校成人教育由于依托普通高等教育而又面向全社会成员,因而也承载着传递和创新社会文化的功能。高校主要以扩大成人教育的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而更好地促进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尤其是通过在职培训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素质、生产技能和适应能力,拓宽求业渠道,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为社会成员扩大自身价值和优化职业生涯创造条件。普通高校发展成人教育是解决高等教育供求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手段,也是高校实现社会功能的内在要求。由于我国教育资源紧缺,普通高等教育远远不能满足国民要求,普通高校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仍然是成人高等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因此,高校成人教育责无旁贷地担负着重要使命,并必将成为学习型社会的主体和核心,成为学习型社会的一种重要标志。

二、高校成人教育的功利性教育走向

    所谓功利性教育走向是指将教育的公益性直接或间接地转变为以赢利为目标的商业化交换的教育行为的过程,也是一种将公共教育资源转化为个人、团体、机构和系统的产业化加工的经济运作工具的趋势。教育的功利性与功利性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育的功利性是教育公益性目的实现的社会价值体现,而功利性教育则是在忽视教育公益性的状态下片面追求教育的赢利性目标的经济运作。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高校成人教育的功利性意义是客观存在的,并早已被人们所认识。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这种认识发生了偏差,高校成人教育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功利性教育走向,遭到了社会广泛的非议和怀疑,严重影响了高校成人教育的社会声誉。

    近几年来,人们对高校成人教育功利性认识的扭曲严重影响和制约着高校成人教育的健康发展。在行政管理层面上,由于国家对成人教育的战略意义认识不足,政府管理部门机构淡化了对成人教育政策和理论的研究,相关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高等教育机构自身也都出现了不重视成人教育的问题。在高校层面上,办学理念的不成熟导致成人教育办学方向和教育目的不明确,绝大部分高校对成人教育的功能的追求仅仅局限于实用的层面,甚至把成人教育看成是附属产品甚至是赚钱的工具。对高校成人教育在对象、目标和内容等方面存在着界定上的混乱,更缺乏成熟的理论指导,不能很好地总结自己的经验,没能真正形成成人教育的办学特色。在高校成人教育机构层面上,大多数高校的成人教育机构由于过分依赖普通高教而过度注重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比重很小,办学机制比较单一;对普通高教移植过多,片面强调专业要求,忽视成人学员的实际需要和基本素质的提高,因而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等方面很少有所作为;机构系统构建不够完善,不能很好地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在教育教学层面上,普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技能和重讲解轻操作的状况,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教学方法简单,考试形式呆板,教育质量难以保障,致使学历文凭不能反映学员的实际能力和水平,严重削弱了高校成人教育为社会服务的功能。与此同时,由于高校成人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教育在学员就业、工资晋级和职称评审等涉及个人经济利益方面往往起到关键作用,一部分成人学员的着眼点在于获得学历证明而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其学习的实用性和功利性严重影响着成人教育的需求,使高校成人教育的功利性教育走向有了较为广泛的社会基础和市场。

    在市场经济商业化影响下产生的高校成人教育功利性教育走向以及学生的学习目标以功利化为指向,在一定程度上又进一步推动了整个社会功利化的走向。功利性教育走向过分夸大了教育的工具性意义,导致实用主义盛行和急功近利思想的泛滥,这是高校成人教育的一种悲哀,但这并不是高校成人教育本身的缺陷。我国高校成人教育虽然依托高校自身的资源来运作,但其运作过程中主要是依靠向学生收费而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运行机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自主性和灵活性,经济社会中的市场供需关系在高校成人教育上得到比较充分的体现。依照我国《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的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高校成人教育显然具备公益性特征,但营利性与以营利为目的的概念是不同的,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不等于学校不得从事营利性活动,以营利为目的必须以营利性活动为基础,而营利性活动并不一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以学养学大多只是营利性活动而已,关键在于高校自己如何处理好成人教育功利性和公益性的关系问题。高校成人教育不排斥功利性,但不应过于功利性,高校成人教育不应单纯追求片面的功利价值,而应更多地追求成人教育本身的意义,这一点应该成为高校成人教育教学机构和每个学习者的共识。

    三、高校成人教育的“功利价值”与“人本价值”

教育的主体功能篇8

特殊教育学校是对特殊学生实施教育的形式之一,作为一个正式的社会性组织,它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对有特殊儿童进行教育和康复等活动的重要场所。特殊教育学校的功能,就是它作为一种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专门的教育教学场所或组织所能够表现出来的性能、功效或作用。它是特殊教育学校客观实有的,但又受制于人类的自我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因此特殊教育学校的功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学校的功能也要做相应的适应和调整。

二、特殊教育学校功能转变的必要性

特殊教育学校是我国特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残疾儿童身心发展,促进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当今外部社会环境和内部教育环境都发生改变的情况下,特殊教育学校功能的转变显得尤其必要。

(一)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特殊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与社会的政治、教育、文化、经济、科技、卫生保健、社会保障、福利等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国家文明程度的窗口。[2]残疾人拥有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这已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共识,而良好的教育则是残疾人通往享有平等人权社会的必由之路。在这种情况下,特殊教育学校的功能势必发生变化,要立足于每个残疾孩子的终身发展,充分挖掘每个残疾孩子的潜能,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使残疾孩子能更好的适应时展,融入社会生活,更好地享受时代和社会发展进步的成果。

(二)特殊教育发展新格局的要求

传统上的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教育机构形成了两个互相分离的教育体系,特殊学生很难在不同的教育机构中流动,受教育的整体水平不高。同时由于特殊教育学校和其他附设在普通学校里的特殊教育机构之间缺乏沟通和协调,导致特殊教育学校与特殊班、随班就读机构的分工不明确,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思路僵化,学校的功能单一。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随班就读将成为以后我国特殊教育的主要形式,“以随班就读和特教班为主体,以特教学校为骨干”的特殊教育新格局正在形成。因此要求特殊教育学校必须重新对功能进行定位,发挥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康复、资源开发、家长教育、社会宣传等多种功能,将现有的特殊教育学校办成示范性质、高水平、多功能的基地,并以这些少量的特殊教育学校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和学校,成为指导当地特殊教育机构和随班就读的基地。

(三)促进和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权利的需要

我国宪法及多部法律法规都提出了要保障残疾人的受教育权。但与我国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以及教育的平均水平相比,残疾儿童受教育权的实现程度还很低。因此,特殊教育学校不仅应该作为一个教育机构,为残疾儿童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机会,制定科学、合理的办学目标、教育计划、课程体系,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和设备、师资,来满足残疾学生不同的教育要求和适应其身心发展水平的差异;同时,特殊教育学校还应该作为一个组织、宣传机构,对残疾儿童的家长进行教育指导,协助家长安排好残疾儿童的受教育问题,促进特殊教育机构及普通学校对残疾学生的接纳,最大程度地促进和保障他们受教育的权利。

三、特殊教育学校功能体系的建构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了解到特殊教育学校功能的发挥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它自身必然也发挥着多样化的功能。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特殊教育学校的各种功能构成了一个多元化的有机整体。不仅包括最根本、本质的“以人为本”的本体功能,而且涵盖促进残疾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各方面的具体功能。

(一)本体功能

特殊教育学校的本体功能指决定特殊教育学校本质的根本功能,是直接体现、反映特殊教育学校培养人这个本质的首要功能。特殊教育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一样,都是由“人”所构成的,人是特殊教育学校组织的主体。但是,特殊教育学校中的“人”又有其特殊性:特殊教育学校中的“人”主要是指那些正在成长、发展中的残疾儿童和青少年,他们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的影响,在生理或心理的某个方面存在缺陷,阻碍着他们的发展,因此,他们需要通过教育和康复来弥补缺陷,或者使损伤的器官的功能得到部分的恢复。简言之,特殊教育学校的本体功能就是促进残疾儿童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这是所有特殊教育学校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不能变更的功能,它决定着特殊教育学校的其他具体功能。我们倡导的“以人为本”就是对本体功能的最好说明,特殊教育学校只有明确了“以人为本”,学校的各方面活动以残疾学生的身心发展为根本出发点,才能较好地发挥学校的功能,否则会使自身功能的发挥出现偏差。

(二)具体功能

特殊教育学校的具体功能是指特殊教育学校促进社会的各种活动和促进人的身心各方面发展的不同方面的功能,是特殊教育学校本体功能的派生功能、具体化功能。依据特殊教育学校活动的不同类型,我们将特殊教育学校的具体功能划分为教育功能、康复功能、社会功能和研究功能四大类。

1.教育功能

教育功能主要是指特殊教育学校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所发挥出来的功效和作用。教育功能的发挥主要体现在对残疾学生的培育上,即育人。从教育目标来看,对于残疾学生来说,尤其是智力残疾学生,促进他们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使他们从“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是特殊教育学校的重要教育目标之一。从教学组织形式来看,应最大限度地开展个别化教学,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需要、兴趣、身体状况等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或方案,采用不同的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手段进行教学,使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合适的教育,并取得最大限度的进步。从教学管理方式来看,应将控制型管理转变为教育性管理。彻底改变传统的以“控制性”为主导的教学管理方式,与学生平等对话,尊重残疾学生的差异和需要,引导他们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让残疾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2.康复功能

残疾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受到生理、社会、家庭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其身心发展的一方面或多方面往往落后于正常儿童,根据残疾儿童的需要对他们进行康复是非常必要的。《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第二十八条规定:特殊教育学校要把学生的身心康复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根据学生的残疾类别和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康复训练,提高训练质量。[3]可见,特殊教育学校还必须承担另一个重要的功能———康复功能。依据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医疗康复专家委员会对康复的定义,我们认为康复功能是特殊教育学校采用各种有用的措施,使残疾学生因自身某方面功能的缺陷所造成的身心障碍得到最大限度的消除,使各种缺陷得到最大程度的补偿,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回归社会的作用和功效。特殊教育学校康复功能的发挥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1)树立正确的康复理念。特殊教育学校在发挥康复功能时,必须既看到残疾儿童与普通儿童的共性,促进他们的社会性发展;同时也要看到他们的特殊性,以采取特殊的康复训练目标、内容、方法促进他们的缺陷补偿和潜能开发。(2)拓宽康复的对象和内容。每一个残疾学生都有不同种类和程度的康复需求,特殊教育学校的康复对象应该面向全体残疾学生。同时,康复的内容不仅是对残疾学生有功能障碍的器官和肢体进行生理机能的康复,更重要的是从生理上、心理上、社会生活上尽可能对学生进行全面、整体的康复,为他们适应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3)建立“医教结合”的康复模式。残疾儿童的康复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综合性康复。医学康复和教育康复是对残疾儿童进行康复的两个重要手段,将两者有效结合,建立“医教结合”的康复模式是促进残疾儿童康复的最好途径。通过医学康复训练,能够提高和恢复残疾儿童身体缺陷部位的功能,为残疾儿童的教育康复提供生理基础。通过教育康复可以使医学康复的作用得以体现和发挥,通过特殊的教育目标、方法来促进残疾儿童缺陷功能的恢复和提高,促进他们更好地走向社会、适应社会。

3.社会功能

特殊教育学校的社会功能是指特殊教育学校从单纯为本校学生服务转化成向普通学校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服务,同时面向社区、医院、康复机构、普校等社会组织开展多方面工作所发挥的功效和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进行社会宣传。特殊教育学校作为特殊教育的中心组织,应进行社会宣传,提高社会各界对残疾儿童的关注程度,尽量缩减残疾儿童与正常人之间的差距,让残疾儿童过上正常或接近于正常人的生活,这是特殊教育工作的目标和理想。可以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文艺演出、竞赛等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加强特殊教育学校与普通学校、与周边社区、与整个社会的互动联系,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残疾儿童,并逐步真正理解和接纳这一特殊群体,为残疾儿童的发展努力创设更为宽松和有利的社会环境。(2)开展职业教育。《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明确指出特殊教育学校要“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大力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它可以使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获得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并以此适应社会生活、参与社会活动,取得平等的社会地位。职业教育是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部分,也是特殊教育学校的一项重要功能和任务。(3)提供资源支持。相对其他形式的特殊教育机构,特殊教育学校的专业教育资源相对丰富,这些教育资源应该发挥更大的效益,特殊教育学校要使之尽可能地共享,成为所在地区特殊教育的指导中心与资源中心,发挥较大的辐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对随班就读工作进行指导,提供专门教师协助普通学校教师处理特殊教育学生问题,开放特殊教育学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训练和辅导教室,给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学生使用;对社区残疾人工作进行指导,在社区展开宣传,为社区残疾人工作者提供各种专业资源与服务;对特殊儿童家庭教育提供指导,如发放书刊资料、设立家长学校、举办家长经验交流会和专家讲座、提供上门帮助服务等,让家长了解更多的特教知识和有关残疾人政策方面的最新信息,帮助家长解决好孩子的在家教育、康复等问题,为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持。

4.研究功能

教育的主体功能篇9

关键词:成功教育 中小学体育 教育 运用

所谓成功教育,就是改变教学观念与方法,通过老师帮助学生成功,学生尝试成功,逐步达到学生自己争取成功。成功教育是追求学生潜能发现和发展的教学,是一种唤醒的艺术,唤醒学生(包括所谓的差生)心中沉睡的自信与自尊:它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多方面的成功,成功教育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教育的理念。

一、成功教育在中小学体育教育中的作用

成功教育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教学目标要求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适当调整教学的起点,设计出系列的、小步子的教学目标,分层渐进,让学生多体验成功,进而以成功不断增强自信心,强化学习动机,使学生在一步步的成功中培养兴趣,增强意识,养成习惯,提高能力,增进身心健康。

从评价角度提出“成功”二字。“成功教育”评价体育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最终标准是看能否成功地为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服务。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把学生能否获得成功的体验,能否扎扎实实地得到发展作为比较具体的评价标准,从而为教学评价提供了新视角。

由于成功的体验很大程度依托于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成功教育”是以学生的积极主动学习为基础的,“成功教育”教学方法的确立,标志着学生学习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上的真正确立。“成功教育”思也使学生主体性的意义和含意得到进一步的明确。

二、成功教育对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影响

1、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养成终生体育的习惯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首先要深入了解学生,并让学生辨证地认识自我,既要看到自己的不足,又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对怯弱的学生要让他多发现自己的优点。同时,教师在分析评价学生时应注意其闪光点,多重视学生的进步,促使学生从积极方面去认识自己,获得自信。

体育教学中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对教师提出的任务要求,有的学生可以轻松地完成,从而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而有些学生却因其他原因,很少完成同等条件的教学任务,所以也就很少体验到成功的满足和喜悦。针对这种情况,可采用分层分组进行教学。也可根据情况正确引导或降低要求,时时刻刻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条件,做到低起点,小步子,勤鼓励,细帮助,多启迪,送成功。

2、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提高师生间的交流

成功的积极情绪和失败的消极情绪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给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耐心启发,细心帮助,认真纠正,并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与进步,适时地给予肯定与鼓励,这样让学生在舒心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才能使学生有成功的可能。

3、有利于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提高教学质量

在其思想指导下打破以技术教育为中心的体育教学体系,将有形的技术、技能和无形的心理感觉有机结合起来。改变了传统教学出现的“吃不饱”和“吃不消”的现象,避免了“一刀切”的教学要求与手段。教师紧紧围绕:帮助学生成功,创造条件让学生尝试成功,学生自己争取成功这三个阶段,进行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从而使学生人人获得成功,教学质量得到大面积的提高。

三、贯彻成功教育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效果

目前学生中大多为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生活条件的优越,学生怕苦怕累的现象也较普遍,而体育运动就是与吃苦耐劳联系在一起的,没有艰苦的努力就不可能获得成功。经过教师的宣传教育与修正目标及学法上的指导,学生通过刻苦锻炼,逐步尝试到了成功的甜头。但要知道,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既充满着愉快和欢乐,更充满着艰辛和苦涩,乃至挫折和失败。只有不畏艰难险阻登上成功的顶峰,才能真正领略到全部乐趣。学生经过努力获得的成功,就会感到心的满足,成为继续学习的动力,同时,也增强了自己的意志品质。对于学生来说,成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是说每项考试都达到优秀,成绩名列前矛,这样才算成功,让学生懂得在原有的基础上哪怕是取得很小的进步,也是成功的表现。体育教学应根据每位学生的基础素质制定可行的目标,具体实行措施。对学生获得的每一次进步都给予鼓励,增进他们的信心,激发学习体育的主动性。

教育的主体功能篇10

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我们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德育、教育、体育、美育缺一不可,都要抓紧不可耽误。各教育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在教育中的功能作用,只要教师发挥得好就能充分的推动个体人和整个社会的重大发展。

关键词:

全面发展片面发展德育智育体育美育

中图分类号: [G40-01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教育目的最基本的理论基础。古今中外,只要是真正的和正常的教育,无一不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其出发点和归宿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在两个层次上谈论人的全面发展的。其一,指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片面发展”首先是劳动过程中体力和智力的分离和对立,而“全面发展”则是指在劳动过程中实现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运用和发展,实现体力和智力在充分发展基础上的完整结合。其二,指克服人发展的一切片面性,实现人的个性的真正全面和自由的发展。马克思认为个人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不是人们随意设计、随意规定的,而是由客观社会生活条件,其中主要是物质生产条件决定的,个人只能在客观条件所提供的可能性的范围内得到发展。个人的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整个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的片面性的消灭归根到底取决于旧的社会分工的消灭。

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要素包括体能、智能;活动能力;道德品质;情感、意志、性格等。体能和智能是构成人的素质的生理基础和心理基础。活动能力在人的各种素质中居于核心地位。社会关系是人生存、发展以及从事各种社会性活动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求人们在彼此的交流过程中,必须要以礼相待,要有道德品质。此外,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一种心理体验。意志是人在活动中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有意识地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和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里过程。性格是个人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与之相应的习惯性的行为方式。

人的全面的发展,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是全面发展的教育。也就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下面,一一介绍分析。

首先是德育。我国的德育教育体现了整个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对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起着定向作用。历史是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的最生动的教材。深化德育,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高丽金老师认为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需要:加强史论结合,突出爱国主义主线;发掘教材中两类德育因素,加强德育渗透;运用教材的彩图、插图、警世名言、练习题,深化德育教育;使用乡土历史教材,有机渗透德育教育;利用校外德育资源,搞活爱国主义教育。由此,可以举一反三,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任课老师可以根据各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各自形成了一套渗透德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按照教学的自身规律,自觉地培养具有高尚人格、美好心灵和丰富知识的一代跨世纪新人。 各科都发挥自己的特色,进行德育工作,“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相信定能把我国中小学生的德育抓好。

其次是智育。智育是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智育的意义在于人的智慧水平有通过智育去培养的必要,智育对社会和个体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从社会的角度看,智育是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催化剂。智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智育对于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提高有重要的意义。智育的根本任务是要培育或发展学生的智慧,尤其是智力。智育的主要任务和内容应当是传授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智力。

因此,我们应该注意在智育中,传授知识和发展技能很重要,但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不能只是一味的填鸭式的教育,到头来学生只是学会了死记硬背真正的本事一点也不会。

再者是体育。体育是指以发展、锻炼体魄为目标的教育活动。学校体育活动学校体育活动学校体育活动学校体育活动的基本特性是教育性的基本特性是教育性的基本特性是教育性的基本特性是教育性、技能性和娱乐性技能性和娱乐性技能性和娱乐性技能性和娱乐性。

学校体育区别于一般的活动,比如劳动和娱乐活动,也区别于竞技体育和一般的身体锻炼,在于其教育性。学校体育所学校体育所学校体育所学校体育所具有的功能有健体功能具有的功能有健体功能具有的功能有健体功能具有的功能有健体功能、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健体功能首先是指对身体机能的促进作用。其次,体育活动可以改善和提高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再次,体育活动还可以提高人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教育功能可以理解为体育的价值功能,具体表现在体育活动中对德育、智育和美育的促进上。娱乐功能是指学校体育能够使学生在劳累之后在体力和精神上得到恢复和放松。 学校的体育主要要求做到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提高运动素养,传授必要的知识技能;培养体育兴趣,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

最后是美育。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这是美育的性质与自身特点决定的。 美育的社会功能在于全面培养人,它是从塑造美的心灵着手,使个体成为一种立体。因此,美育着眼的是整个的人,是人的身心的健全发展,所以,美育能从更高的角度体现人的本质要求和理想。 美育,是以审美活动为途径,培养受教育者崇高美好的心灵和健康高尚的情感的一种教育方式。同时还要通过审美实践活动和一定美学知识的学习,培养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以达到使受教育者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和美化自身的目的。要达此目的,中小学美育应该在艺术课和基础课中进行美育教学,贯穿始终。中小学音、体、美课时不少,且时间持久。在体育课中讲:为国争光、奥运夺金、升旗之崇高美;人体比例美,讲体育锻炼使人健康有力、修长美丽。讲持之以恒出早操,刻苦锻炼塑造人体美而非“东亚病夫”;队伍整齐划一、队列雄壮行进场面美;讲公正无私、正大光明的竞赛美;讲将帅风度、临阵不乱、“胜不骄、败不馁”刻苦训练的意志美等。在音乐课中,结合扣人心弦、悦耳动听的音乐,讲创作美、听觉美;通过舞蹈戏曲讲形体美、艺术美;通过五颜六色的服装讲色彩美、和谐美。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多讲高雅,也知市井,“阳春白雪,下里巴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