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建设十篇

时间:2023-04-01 18:07:33

企业信息化建设

企业信息化建设篇1

关键字:大数据;企业信息化

1、大数据概要

1.1 大数据的定义

在百度百科上给出了这样一个定义:“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来适应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1]

1.2大数据的特征

1、容量(Volume):数据的大小决定所考虑的数据的价值和潜在的信息;

2、种类(Variety):数据类型的多样性;

3、速度(Velocity):指获得数据的速度;

4、可变性(Variability):妨碍了处理和有效地管理数据的过程。

5、真实性(Veracity):数据的质量

6、复杂性(Complexity):数据量巨大,来源多渠道

7、价值(value):合理运用大数据,以低成本创造高价值

2、大数据时代下白山供电公司信息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现状

1、资源整合。[2]目前,白山供电公司正处于发展阶段,人员不断扩增,设备不断更新,信息不断完善,这就导致企业中存在大量的数据需要整合处理。自2002年电力行业改组以来,公司一直在致力于资源整合,让各个部门之间交互相连,建立统一的一体化平台,成为了公司现阶段的首要任务。

2、整体推进。[2]随着企业重组后,各县公司公司信息化发展水平出现了明显差异,为了实现企业的同一性,使各子公司之间交流顺畅,促进企业管理现代化,公司将整体推进信息化平台建设作为了企业这一阶段发展的另一主要任务。典型的如,近期对ERP系统的集中部署,推出企业内部人才市场平台,企业绩效管理平台,生产班组管理平台,物资管理平台,电力营销系统等。

3、深度融合。[2]目前白山供电公司信息化系统建设更加贴近实际工作过程,与员工的的工作流程紧密结合,从根本对业务流程进行管控和规划,并向着更便利,更规范,更细致的方向发展。

2.2 存在的问题

1、公司内部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均衡。从总体上来看,国家电网公司整体已经走在了前列,在全国企业中都处于领先地位。并在全国进行了推广实施,实现了企业资源整合。信息化支撑了国家电网公司的企业的集中化、集约化、精细化管,但在很多方面发展仍存在问题。大量的信息冗余和信息化应用效率不高,使得公司在数据转化为信息的道路上很难取得进步。

2、企业信息化标准化建设速度慢。在公司进行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规范或标准,在落实于实处时需要很多行业内其他企业的配合,而适于整个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标准却进展很慢,阻碍了行业内的信息交流。

3、 公司在利用信息化来增强市场应对能力方面十分欠缺。在国外,很多企业灵活地利用大数据技术增强了企业的市场应对能力,但在我国,这方面能力整体欠缺。公司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在通过数据来增强对财务、营销以及库存的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3、大数据+企业信息化建设

3.1 前提——加强企业数据安全

公司推进大数据+,首先要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在大数据环境下,所有的信息都是互联的,那就注定它存在着信息泄露的风险。因此,我们在进行大数据+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过程中,首先要保证数据在传递过程中的安全性管理。

3.2 基础——搭建大数据平台

由于大数据+属于高新技术,目前我公司内的信息平台还不足以支撑大数据+的发展需求,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建设,不仅要升级信息平台的信息处理速度和数据存储容量,还要增强平台核心算法。目前,“云大物移”是整个信息发展的趋势,为了满足公司对于信息处理方面的需求,我们可以将最新的“云大物移”技术结合到我们的信息处理平台中,从多方面提升企业信息平台的交互性,安全性,从根本上提升企业业务效率。

3.3 动力——推进企业信息应用

实际上,大数据+企业信息化的目的并不是简单的将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数据整理完成,而是通过整合企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来分析企业的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从而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风险进行预估。目前,我们企业知识停留在了数据整合的阶段,要想让企业信息化过程生生不息,我们就需要在数据的分析和利用方面下苦工,努力发展企业信息化管理应用系统。而在发展数据应用之前,我们目前最先该解决的问题就是系统模型的浓缩优化和海量数据的规范化。

3.4 保障——加强企业信息化环境建设

企业推进和发展大数据+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全体员工和客户的极力配合,而在这项技术的开始,往往员工和客户都认识不到大数据+给我们带来的益处,这就需要企业通过各种方法对员工和客户进行普及,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信息化环境。例如举办内部座谈会,贴近实际的普及大数据+的知识;在公司网页上开辟企业信息化建设专栏,加强与员工和客户的交流等,进一步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保障。

4、应对大数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挑战措施

1、加强各专业及与辅助行业之间的合作共赢;

2、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更新大数据+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

3、保持高度警惕,不断对企业信息化系统进行监控,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优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总结:

目前,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了,它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公司要想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占据先机,取得绝对的主导权,我们就要积极的引进和发展这项技术,熟悉和掌握最新的数据处理模式。在现今日趋国际化的市场发展中,为了紧跟国际发展的脚步,赶超其他企业,我们就要都在大数据技术中投入更多的精力,以期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尽快建立一套更加优化的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的发展创建一个更加有机的支点。

参考文献:

企业信息化建设篇2

(一)企业拥有信息化建设的内在需求

对于企业来讲,进行信息化建设的首要条件就是为了提高企业整体运作效率、降低劳动生产成本、提升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需求,而不是追赶潮流。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不仅仅初期投资巨大,同时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过程中还需要持续投入人力和财力,涉及到企业从管理、营销到生产一线各方面的变革,耗时耗力。只有出于当前工作与未来战略性发展的迫切需要,企业才能够真正的克服一切困难去实现并利用信息化系统。如笔者所在企业,主营燃煤发电、生产销售电热及其附属产品,并提供相应的管理与技术服务,是江苏省重要的电源点,行业内各个企业均在大力的推进信息化建设以提高自身竞争力,因此,无论是从短期还是长远的计划来看,都有着相当迫切的信息化建设需求。

(二)企业内部需要拥有自己的管理与技术人才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是一个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的过程,但是所使用的信息化技术并不是一次购买就能解决的。从信息化项目的立项、开发、投入使用以及到后面的维护,都需要人员深入了解并熟悉,确保信息化项目成功部署。同时信息化技术也是在不断的发展、升级的。对于企业来讲就不能期盼可以购买到一个一劳永逸的信息系统,也不能够指望系统开发单位会提供永久性的维护服务。为此,企业需要拥有一支具备专业知识的信息从业人员队伍,并且设立相应的管理职位,如企业信息主管(CIO),负责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通过企业自身人员深入参与到信息化项目的开发、应用以及维护,可以充分保障信息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笔者所在企业为了能够有效的推动信息化建设,成立了专门的信息管理机构并且设置了企业信息主管(CIO)岗位,制定出了完善的信息化建设规划,以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

(三)拥有一定的管理与技术基础

对于企业来说,信息化建设需要具备一定的工业化与自动化的基础。如果企业的技术基础较为落后,机械化与自动化水平不足,那么信息化建设就会失去必要的发展平台。同时,信息化建设并不只是技术问题,更是一个重要的管理问题。要求企业的管理者拥有信息化的知识与意识,企业的管理机构也需要合理稳定,如果企业管理混乱,那么就难以有效实施信息化建设。笔者所在企业成立于2002年,成立之时就积极的采用现代企业的管理知识,公司结构较为稳定,公司的自动化与工业化基础都相当扎实,这些都为信息化建设打下了技术与管理上的基础,企业成立伊始就搭建了主干千兆、百兆桌面接入的生产网络和行政办公网络。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措施

(一)整体规划,按需建设

信息化规划是在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指导之下所制定的,需要对企业管理与IT现状进行分析评估,并提出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以及战略,制定出信息化系统的架构、确定信息系统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对信息化目标与内容进行整体规划。对于不同的行业,其业务不同,信息化建设的内容相应也不同,如果要借鉴就需要从同行业的企业中进行借鉴。同时,企业还需要根据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信息化需求,来选取信息化建设相关的内容进行合理的规划,根据所规划的内容分阶段实施或者是整体实施。这样一方面能够让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时可以在规划的框架内开展建设,为今后集成共享以及统一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另一个方面,良好的整体规划可以避免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多数企业曾出现过的信息系统五花八门,数据难以集成形成信息孤岛等各种问题。当前笔者所在企业已经建设了多个管理系统,这些系统都已经融入到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各个环节之中,这些系统的实现都是建立在统一的规划之上的,相互之间能够有效的实现信息共享与通信。

(二)先易后难,兼顾效益

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注重自身的规模以及所拥有的资金,从实际情况出发做好成本控制,在对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上,也需要从企业实际出发。企业在开展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先从对当前所面对的一些较为急迫的需要进行解决的问题出发,同时也可以从那些较为简单的项目先开始,这样所需要的投入不会太多,还可以解决当前的问题。与此同时,信息化建设还需要兼顾效益,这里的兼顾效益不仅仅是注重短期效益,同时还需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从长远效益出发对信息化建设进行合理的规划,在对信息化进行投入的过程中,使得信息化建设成果能够反过来推动企业效益改善,有效的促进企业的发展。在这样的方式下可以让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形成一个投入、收益、扩大投入、扩大收益的良性循环。例如:企业可以先从网络建设和安全防护建设出发,建设一套完善先进的网络平台和安全防护平台,为信息化建设提供可靠的基础平台;建设一套企业门户、协同办公系统和ERP系统,为企业提供一个信息共享和沟通平台等使用率高,效果显著的软件系统。

企业信息化建设篇3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制度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

1.对信息建设认识不足

(1)由于信息化建设在我国起步较晚,所以传统的工作方式对企业的影响很大。人们习惯于拿着公文找领导进行审批或签字而不习惯于在OA系统进行电子公文流转签批;开会、培训时依然喜欢在黑板上写写画画而不习惯于利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设备进行,甚至于有些公司财务人员还习惯于进行手工记账而不习惯于利用财务系统软件。他们对于这些电子信息存在戒心,认为这东西不可靠,只有实实在在的东西才可靠。这不仅严重影响办公效率也极大的增加了劳动成本和相关数据的安全可靠性。

(2)片面的理解为企业信息化就是日常办公信息化、无纸化。企业的信息化存在于集团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行政办公只是其中的一种。生产自动化如:DCS系统、PLC系统、EMS系统等系统也都属于企业信息化范畴。

2.企业信息化资金投入不够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投资明显但效益不显著的项目,且需要长期投入。企业经过长期大量的投资但增加的效益却十分有限,因此企业的管理层在企业信息化项目建设方面不愿意投资或者投资有限,信息化建设无法进行。

3.信息化技术水平较低

(1)企业缺乏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由于企业资金投入问题,企业很难吸引到保存住专业技术水平较高的技术人员,致使在项目实施中和后期维护过程中无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进而导致信息化建设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2)企业信息化使用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企业的生产经营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由于工作侧重点不同、学历高低不同导致使用人员无法很好的应用信息化系统,严重阻碍了信息化的推广使用。

4.信息化建设无全局考虑

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只进行局部考虑并没考虑到全局。企业信息化建设并不是一气呵成的,而是一个逐步的过程,所以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进行全局考虑。今天建设个HR明天建立个ERP,相互间不能进行衔接,这样的信息化系统是一个没有用的系统,不但提高不了效率反而增加了劳动量,增加了投资。

二、如何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

1.加强信息化宣传及培训

提高员工和领导层对信息化的认识度,信息化建设首先要让使用人和投资人了解信息化的作用,让他们认可。这就犹如高国防建设,再先进的武器系统如果使用者和购买不认可那是无法提高国防力量,同样即使先进武器系统有了但没有人会使用或者不能很好的使用,那一样也无法提高国防力量,所以信息化建设在提高认知度的同时也要提高使用者的技术水平,增强信息化的普及度。提高信息化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为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使信息化建设为企业发挥最大效益。

2.合理制定信息化系统建设方案

信息化建设时要进行整体考虑,在建设各个项目时一定要考虑后期项目与其的兼容性和衔接问题,最大限度的优化资源,避免各个系统相互间无法兼容,无法衔接,无法通信,数据无法共享,造成“信息孤岛”和重复投资,所以不能为了节省资金只看眼前,要在有一定的长远规划的基础上在制定信息化建设方案,要有前瞻性。

3.合理规划信息化网络建设

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网络,所有信息化系统都是基于网络来进行数据传输的,网络的建设要根据需求合理规划,规划的过好浪费资金,规划的过差将导致网络不稳定,如果网络不稳定即使各种系统很好,它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就犹如高速公路,弄得太好了没车跑就是浪费,同样再好的车如果高速公路路况很差它也跑不快,所以加强信息化网络建设至关重要。

4.继续加强已有系统的应用

要充分利用好已经建设的信息化系统,加强现有系统的推广使用,深化现有系统,通过现有的系统推广使用不断的提高员工们对信息化的认识和使用水平,进而为后续的一些系统上线奠定基础,同时也避免了投资的浪费。

5.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制度才能保证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才能保证信息化为企业更好的服务。信息化的建设往往会伴随着组织机构的变化、人员的变化、工作习惯的变化,如果没有相关的信息化管理制度在建设中很难推进,即使信息化已经建设完成如果没有相关的信息化制度也很难保证信息化起到预期的效果,如:网络处于“放羊式管理”导致病毒泛滥系统经常崩溃、计算机及相关设备软硬件无管理制度导致相关设备经常损坏、各种信息化系统无管理制度导致信息化系统数据不准确或者信息化系统经常不使用等等,这不但使信息化不能为企业服务较低劳动效率和成本而且还增加了劳动效率和成本,所以建立相关信息化制度依据相应制度加强管理非常必要。

参考文献

[1]甘利人.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12.

企业信息化建设篇4

在信息化时代下,实现信息化系统的完善构建已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实力的有效保障,但是,在实际落实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传统的信息化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当前发展的实际需求。而云计算技术的诞生与发展则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崭新出路,基于云计算服务模式下,企业能够实现信息化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同时能够为提高企业管理工作效率奠定基础。然而,如何实现云计算下信息化系统的完善搭建,已成为企业所面临的一大挑战。

1云计算的特点与分类

云计算的特点如下:①自主性。基于云计算下,企业能够结合自身的实际需求来实现服务与资源的自行配置,而并不需要与相应服务供应商进行交互解决;②网络访问。基于云计算技术下,采用标准网络访问方式则能够获得相应的服务资源,并通过网络连接来实现远程计算资源的访问;③伸缩性。企业能够结合自身的实际需求来实现云计算资源使用方式的获取,相应供应商能够根据这一动态需求为企业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④资源池。云计算本身能够提供一个与地点无关的资源池,能够结合访问速度来实现资源池的有效配置,进而以动态分配的方式来满足用户实际需求;⑤按需付费。用户根据自身的需求来选择租赁的对象,通过按需付费来实现对相应服务价值的衡量。云计算的分类:基于云部署模式下,可以将云计算分为公共云、私有云以及混合云三大类;而基于服务层次下,可以将云计算分为SaaS、PaaS、IaaS三类。

2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从当前我国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的现状看,企业虽然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实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但是,并未实现对信息化的深入分析与解读,而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周期长、投资大,在意识不充分的前提下使得相应投资风险加大;与此同时,在实际进行信息系统开发时,企业并没有对需要构建的业务流程进行深入且详细的分析,进而导致现有信息化系统无法满足实际业务需求,信息系统本身缺乏灵活性,这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同时也无法发挥出信息化的作用。此外,信息系统间尚未实现有效的集成,进而致使无法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信息孤岛问题凸显。从如上所存在的三点问题上不难看出,企业要想进一步推进自身信息化的完善构建,就需要实现信息化系统模式的更新与完善,并要结合自身实际需求来实现系统建设方案的进一步完善,以在控制资本投入的基础上,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与规避。因此,结合云计算的特点,将其应用于企业信息化建设之中,能够为企业解决信息化建设所遇到的问题提供新出路。

3基于云计算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现

3.1实现云计算下企业信息化系统整体框架的设计

将云计算应用于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首要工作是基于现有信息化系统下进行有针对的完善,具体需要做到:①要求企业要结合自身发现的实际需求,根据云计算的特点,实现需求分析与定位;②需要针对云计算供应商进行选择,在此基础上实现相应云计算产品的选择;③结合自身实际业务处理之需,实现对云计算服务模式的分析与选择;④针对云计算的实施,需要实现对相应操作平台的设计,并要落实运行与维护工作,为实现云计算作用的发挥提供保障;⑤实现相关支持项目模块的设计,如网络安全性与运行的可靠性分析,以及相应计费方式等。

3.2云计算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现

3.2.1实现需求分析

这就要求做到:首先,明确当前企业自身所采用的IT路线,在此基础上,实现对企业现阶段业务发展需求以及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分析,此外还需要实现对IT环境的深入分析,进行明确自身有哪些需求可以通过云计算技术的应用来满足,然后在确定需要采用云计算技术的基础上,定位相应云部署模式以及云服务层。

3.2.2云计算方案的设计

在明确需求的基础上,需要实现云计算落实方案的详细设计,这就要求实现各个系统平台具体规划方案的设计,包括了软硬件的选择、操作系统平台的设计、安全系统与访问模式的设计等,同时还需要对自动化流程进行相应方案设计。

4总结

企业信息化建设篇5

关键词:信息化;网络;建设

1. 引言

对于企业而言,加强计算机网络的建设,推进信息化的建设是为了学习先进的管理思想、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应用先进的管理技术,从而加快企业的全面创新,促进企业管理水平和生产力水平的迅速提高。

2. 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资金有限,难以推动信息化建设持续发展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长期性的系统工程,需要持续的资金支撑,而成百上千万的投入也未必能立竿见影,因此令许多企业在信息化投入方面慎之又慎。

2.2 技术力量有限,难以推动信息化建设广泛开展

施工企业一般都存在信息技术人才数量不多、水平有限的问题。要针对企业的业务实际定制个性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在技术和服务方面都难以得到可靠的保证。同时企业普通员工由于专业上的侧重点不同,对网络信息化的理解有限,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开展工作的技能也有待提高。

2.3 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难以保证信息化建设高效实施

企业信息化离不开资金投入与技术创新,同时也与企业的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方方面面密切相关。

2.4 传统观念影响太深,计算机网络尚未得到充分的利用

传统的办公方式仍然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文件、通知等的上传下达大多借助于电话、传真、打印等手段,许多环节还需要人工来完成,为了保证公文流转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工作人员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还要消费相当数量的办公耗材。由于计算机网络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也造成了、物力、财力的浪费。

3. 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3.1 立足于企业实际,制定合理计划。

需要从公司整体考虑,统一规划,统一管理,避免造成各部门,各项目部成为“信息孤岛”,使信息资源不能互通,不能共享,同时要防止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上的重复建设,使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3.2 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加强信息化意识,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优势

一套实用可靠,安全高效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对于一个组织而言,无论在决策、计划、领导、控制等各个阶段,都是一种重要的、有效的手段。它能够帮助各级领导制定决策,分析形势,也可以辅助各级管理人员开展工作,解决问题。

加强公司员工的信息化意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以及基础知识的培训,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使大家认识到信息化并不是几套软件,几台设备,更是一种观念和思想,不可能一劳永逸,也不可能尽善尽美,只有我们的本身的工作方式更加规范了,业务流程更加清晰了,管理思路更加科学了,信息化才能真正为我们发挥作用。为此,在工作中应当多思考、多分析,一方面要强调操作规范,一方面要优化业务流程,同时大胆采用先进的技术,主动改进落后的的工作方式。

3.3 加强技术力量,推动信息化建设

要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足够的技术保障必不可少。企业应采取多种措施加强科技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可以吸收专门人才加入企业,充实技术力量;一方面可以选送现有技术人员参加相关的学习和培训,提高知识水平,培养出一支具有计算机专业知识的技术过硬的科技队伍,只有企业自身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才能使信息化建设得到基本的技术保障。另外,还可以与专业的计算机网络公司建立合作的关系,充分利用他们的科研成果和技术专长,为企业提供更为广泛有力的技术支持,有力地推动信息化建设。

3.4 实行规范管理,保证计算机网络良好的运行

计算机网络既有它快捷、高效的一面,也面临着不少隐患和来自多方面的威胁,软、硬件故障、病毒破坏、网络攻击都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为了保证计算机网络能够正常运转,保护计算机数据的安全,使网络系统在工作中充分的发挥作用,应当对其进行规范的管理,增强所有工作人员按规范使用计算机网络的意识。

例如:对于操作人员,既要强调工作效率也要重视数据安全,既要加强信息共享的意识,也要明确数据保密的观念,日常工作中要爱惜电脑,注意保持设备清洁,按正常的步骤操作,定期整理文档,及时做好备份,防止泄密等等;对于工作中信息的采集,录入和传递,要规范流程,明确责任人、工作对象和发生时间,记录好信息处理的流程,保证数据能够及时、有效、安全的在计算机网络中流转;对于网络机房、网络设备间,要具备良好的防火、防雷、防断电、防泄密、防突发灾害等保护措施,同时要有良好的环境卫生条件。

实行规范化管理,既是为了保证现有系统能够正常运转,也是为进一步拓展计算机网络在公司各业务领域的应用范围打下基础。

4. 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方案

4.1 结合公司实际,明确网络建设目标

在网络基础建设方面,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认真规划、合理,建立与本公司事业发展相适应的企业级信息平台;以适用、及时的数字和文字信息为基础,以客观科学的分析为手段,为公司日常工作及重大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实现机关公文处理的自动化、化和网络化,并为企业及提供适度的信息服务。

4.2 合理选型,制定组网方案

4.2.1 硬件设备选型:包括服务器、网络设备和设备安全保障系统。

4.3 结合实际,加强网络应用

4.3.1 OA办公系统

以公文处理和机关事务为核心,建立内部办公系统,同时提供信息通讯与邮件服务等功能,包括内部办公的各种应用,从而实现内部办公的网络化、自动化和无纸化。

①支持内部电子邮件系统

主要包含如下功能:

(1)基于Web界面的邮件收发:客户端使用浏览器即可收发邮件,使用方便;

(2)邮件转发功能:满足局域网内部信息的上传、下达;

(3)邮件回复功能:及时对重要信息作出反应;

(4)地址簿支持:可以方便的进行地址查询;

(5)邮件空间自由设定:可以为每个用户提供较大的邮件空间。

②支持基于工作流程的公文处理系统

OA系统将包括公文管理、信息、请示报告管理、管理、会议管理等等方面应用,将传统的手签、人送的公文流转和处理方式全部自动化,网络化,公文一般都在内部网络中流动,并按照指定的工作流程传递给相关的领导或工作人员,不仅节省了工作时间,提高了效率,而且节约了纸张,降低了办公。

③支持协同办公和移动办公

在传统办公中,工作人员为了能交流意见和讨论问题常常需要将大量时间和费用花费在飞机、轮船或者电话、信件上。随着内部办公系统的建立,传统的协同办公方式可以被如电子邮件、即时通讯软件等取代,它们打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使工作人员可以随时随地参加到协同工作中去,出差在外的员工以及项目的工作人员,也可以及时的登录到公司的内部网络,获取相关的信息,及时的与后方交流意见,交换信息,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4.3.2 架设企业网,展示企业形象、企业信息。

4.3.3 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是为企业各项业务工作提供信息技术支持的系统。企业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现代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公司需要逐步建立起符合公司实际、满足公司发展需要的管理信息系统,辅助领导决策,对公司各项业务以及项目部进行科学的管理,提升公司整体管理水平。

企业级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它需要企业自身有完善的管理制度,良好的经营状况,还要同时满足功能完备、快速高效、安全可靠、便于扩充等各方面的要求,而且存在着投资较大,有一定风险和需要长期投资的问题,所以应当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考虑,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开展此项工作,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从而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在竞争中确立更大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魏永继. 计算机网络技术. 北京:出版社,2003.

[2] CEAC信息化培训认证管理办公室. 局域网管理与信息安全. 北京:高等出版社,2006.

企业信息化建设篇6

马良 哈尔滨电站集团

摘要:信息化建设是企业打造发展潜力,营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特别在知识和网络时代更是要把握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在

加速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要注意信息安全的保障工作,形成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和建设成果的基础。本研究立足于企业信息化建

设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工作实际,分析了建设和实现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来自于内部的因素和外部的制约,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实现提供

了意识、管理、软件等方面的措施,并展开了相关论述。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信息安全;内部因素;外部制约;管理

前言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促进企业现代化和加速发展的必然途径,

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企业建设的重要组成和关键内

容,通过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的生产和流通可以迅速地提升,

在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形成现代企业的模式和发展途径。当前企

业信息化建设中受到了来自内部认知、操作、系统和管理方面等

因素的影响,以及来自于外部网络、病毒、黑客的侵入,出现较

为严重的企业信息安全问题,不但不利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

而,而且会给企业信息安全、管理活动和生产活动带来负面影响。

应该从认知上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加强重视,形成适于企业信

息化建设的管理体系和措施,加速企业信息安全软件的发展和应

用,真正形成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安全问题的强化,更好地

服务于企业发展和稳定。

1.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价值

企业信息化建设具有经济价值,通过信息化企业的生产效率

得到提高,特别在提升企业生产力水平的方面信息化有着特殊的

积极意义,形成了为企业扩大经济优势和竞争有事的有力武器。

企业信息化建设具有管理价值,通过信息化企业的管理变得更加

具有针对性和效率,使管理工作更加适合企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

需要。企业信息化建设具有社会价值,通过信息化企业的建设,

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水平和科技水平得以迅速提升,在实践和谐社

会的创建中起到了核心的地位和价值。

2.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安全问题的具体分析

建设企业信息化是当前社会和企业的综合性目标,企业信息

化建设过程中会受到各方面影响,进而会产生安全方面的问题,

不但会降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速度,更会形成企业信息化

的安全制约,导致企业和社会发展受到强烈的限制,因此,在企

业信息化建设中要高度重视安全方面的问题,应该从安全问题的

产生分析入手,实现对企业信息化安全的有效控制。

2.1 企业信息化建设安全问题的内部因素

一是,企业的整体上存在对安全问题的意识认识不足的问

题,特别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价值没有一个高度重视的态度,

由于没有看清企业信息化的优势,导致企业信息化的安全方面存

在着忽视的问题。二是,信息化软件建设存在问题,当前适于企

业信息化建设的软件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存在着不足,特别是距国

外先进软件还有范围和水平上的很大差距,这使得企业信息化软

件容易受到病毒和黑客的侵扰,最终会出现软件的种种问题,进

而影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安全[1]。三是,企业信息化操作出现问

题,由于企业信息化属于一个崭新的概念,因此,容易出现操作

人员数量不足或操作水平不高,这会影响企业信息化操作出现种

种问题,直接或间接地对企业信息化产生安全方面的影响。四是,

企业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安全管理是企业信息化的基本保

障,但是,由于企业信息化过程时间不长,出现企业信息化管理

人才上的不足和欠缺,对于企业信息化安全形成直接的重大影

响。五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法律和规范尚不健全和完整,很多

规范属于范围性规范,导致其难于形成对细节的控制和约束,不

能发挥法律和规范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实际的指导作用,特别对于

信息安全的相关规定更是少之又少,最终导致企业信息化建设不

能够得到法律的保证,严重影响了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积极

性。

2.2 企业信息化建设安全问题的外部制约因素

外部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安全的制约来足浴各方面,当前越

来越多的不法分子看到了企业信息资源的潜在价值,利用各种非

法措施和违法手段入侵企业信息系统,窃取企业重要的信息和数

据,进而达到非法获取不当利益的目的,这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带

来严重的安全问题。此外,来自同行企业的非法入侵也会引起企

业信息化建设安全问题,这会形成对企业竞争上和策略上的伤

害,进而失去企业发展和壮大的基础。

3.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实现信息安全的措施

3.1 树立企业正确的安全意识

新时期企业要认识到如果企业机密被泄漏,那么对企业所造

成的打击是非常巨大的,同时也给竞争对手创造了有利的机会。

因此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对于企业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为后

面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2 选择安全性能高的企业信息软件

企业在选择安全软件时应尽量选择安全性能高的,不要为节

省企业开支而选择性能差的防护软件,如果出现问题其造成的损

失价值会远远的大于软件价格。

3.3 加强企业的管理工作

针对信息安全的种类和等级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方案,并提前

制定出如果发生了特定的信息安全事故企业应采取哪种应对方

案。当企业信息安全危机发生时,企业应快速成立处理小组,根

据信息安全危机的处理步骤和管理预案,做好危机处理工作,避

免出现由于不当处置而导致的连锁危机的发生。另外,还应在企

业内部做好信息安全的培训和教育工作,提高工作人员对安全危

机事件的处理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的重要基础建设项目,与

其他建设工程具有较大差异的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更加注重安

全,只有坚持安全为中心,形成安全的保障体系,以行之有效的

预防性措施和管理手段达到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安全。本文在最

后要重点强调,当前的企业应该在战略制定、方案选择、安全行

为控制的方面入手,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系统化和整体性,这

样才能实现企业信息化的价值,为稳定、健康、高效、安全的企

业运行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耀辉.关于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安全探讨[J].电子技

术与软件工程,2013(14):128.

[2]秦海峰.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安全问题的分析研究[J].中

国信息界,2012(05):46-47.

[3]成杨,金敏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J].办公自动化,2007(10):69-70.

[4]朱泽民,陈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的分析与比较[J].企

业技术开发,2008(01):58-60.

作者简介:

马良,男,1982年5月1日,汉,籍贯:哈尔滨,本科,毕业

企业信息化建设篇7

论文摘要: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推动人们的观念创新,可以改变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实现管理流程再造,为现代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实现企业自我创新与发展,向高效的、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新型的企业管理模式的迈进。同时要避免走进信息化建设的误区,注意把握好建设应用过程中的几个要点。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的工业化之路,信息化的非凡功效,正在使越来越多的企业收益.体制转轨,市场化压力的逐渐增大,各个企业都感到了建设企业信息化,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信息化建设可以推动人们的观念创新,可以改变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实现管理流程再造,它为企业管理赋予了新的内涵,为现代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为企业实现自我创新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信息化建设可推动企业思想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不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还涉及到企业的组织机构、管理体制、工作方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即要挖掘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去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设计、制造、管理,及时地为企业的决策系统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以便对需求做出迅速的反应,其本质是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1信息化建设带动思想观念创新

开展信息化建设,首先要接受信息化技术,这就需要学习新技术,接受新观念,这本身就是一个观念创新的过程。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发展迅速的领域,新的软件不断出现,带动信息化建设不断升级换代,保持过去一成不变的看法必然会被掏汰,所以,信息化建设过程也是一个员工不断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的过程。信息化技术进入企业管理和工作流程后,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模式,打破了一成不变的工作方式,使得企业员工必须以新的思维来工作。同时信息化建设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观念和感受,比如效率观念、创新观念、学习观念等等,冲击着员工的头脑,带动员工思想观念全面创新。

1.2信息化建设改变企业传统管理模式

信息化的建设,重新设计了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用计算机程序控制替代了一部份职能,使得企业的某些岗位、部门的职能的作用发生了变化,各部门的职能重新调整、归并,这些都意味着传统管理格局开始发生变化。

1.3信息化建设实现管理流程再造

企业信息化建设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实现管理流程再造(BPR)。通过计算机网络将企业、客户、供应商等集成起来,完成信息流、物流和价值流的有效转移与优化,包括企业内部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办公自动化(OA)等功能全面集成优化实现网化。

1.4信息化建设推动技术创新

信息化建设本身就是一种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创新,如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各类设备计算机控制系统、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等等,企业大量运用信息技术收集科学技术的信息,进行企业产品工艺的研发。实现了企业开发、设计、制造、营销和管理的高度集成化,使企业生产经营趋于并行化、柔性化、智能化,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2但是要想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应用中取得预期的效果,就要用正确的思路建设企业信息化,在规划中要讲策略.避免走进信息化建设的误区,注意把握以下几个重点

2.1建设企业信息化,必须是企业一把手工程

企业一把手的高度重视、直接决策、宜传推动和组织实施,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同时,企业信息化建设还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不是一个人或是几个人能完成的,信息资源的采集、处理、共享本身就要求全员参与。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过程中,必须坚持企业“一把手”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充分发挥各部门主观能动性,分工明确,职责到人,全力推进,同时加强管理,建立机制、加大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从根本上确保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2.2必须设计好信息化建设框架和方向

信息化建设必须进行总体规划,把握信息化建设的框架和方向,首先要坚持适应性原则,结合企业实际。其次是坚持经济性原则,最后是效益性原则。在企业内部组织相关领导和各专业技术骨干人员到信息化系统应用好的同行业单位考察,召开专门会议研究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和解决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信息化建设主体框架,不仅使信息化始终与核心业务联系在一起,而且还避免了信息化建设各个子系统数据口径不一致、数据库类型不统一的“信息孤岛”现象发生。

2.3必须确保信息建设的资金投入

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不投人一定的资金,是难以实施的。企业应从长计意,考虑到信息化关系企业的生存发展,虽然短期内不能见到效益,但长远效益和为企业带来的后劲是无法估量的,所以越是困难就越要开展信息化建设。

2 4必须解决好信息化建设部门之间的壁垒问肠

信息化建设是基础产业,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和其它专业相配合,才能发挥出整体合力。企业各部门、各二级单位之间往往存在着一种无形的壁垒,跨部门或跨专业办事常需要进行一些人及事的协调,而信息化建设工作涉及公司所有的单位和部门,协调工作更加重要。企业首先把信息化建设放在一个全局的位置,对信息化建设坚持一盘棋思想,对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技术资源集中把握,保证软件开发的顺利进行。

2.5必须实行全员培训,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实用化进程

企业信息化建设篇8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 企业管理 管理创新 信息化建设

一、企业信息化的作用

1.企业信息化的涵义。企业信息化是指在企业管理机制中各个模式环节的现代技术的应用,它加速了企业信息之间的传递、加工和处理的速度与效率,令这些有效的信息资源得到有效、可靠的利用。为企业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发展依据,促进了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让企业的管理机制更好地服务于企业运营模式,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创建良好的企业管理氛围。

2.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表现。减少企业员工的工作强度,实现信息化建设就是要在原始的记录、输入、输出计算机系统之外,其余的流程工作如信息的计算、数据的分类、资料的存储等相关工作,都交由计算机系统本身来处理完成。

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通过计算机系统来维护企业的内部管理系统,既能使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精准、明确,又能快速、有效、及时的提供管理信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模式密切了企业各个部门间的工作连接,大大的加快了企业间业务办理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的快速运转,为企业创造良好效益、提高效率经营奠定有效的文化基础。

提高管理的规范化程度,在企业信息化的工作中,对数据的相关来源、存在格式等都提出一些较为规范的要求,这在很大的程度上都让企业的工作质量得到了更好的保证。同时实现了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统筹经营,为企业的商务链接创建了一个有利的平台。

二、企业管理创新是实现信息化的重要手段

企业的信息化实际上就是用计算机的手段去实现企业的相关管理运行,因此信息化企业管理与非信息化的管理之间的差异就是,它们管理的业务流程和实现的方式方法都大不相同。信息化管理模式不是模拟、仿照现有的运营模式,而是对现行的管理模式进行有效的创新、改进、变革,令企业生产的流程趋于透明化、规范化、公正化。这就要求企业在实现信息化管理前,必须首先做好模式的改良、创新,做好管理模式、运行流程、组织结构、绩效考评等方面的改良、突破与创新。

中国的企业不像发达国家那样,先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再实现信息化管理,而是在还没有完成工业化的条件下就开始着手信息化进程,特别是管理方面的信息化内容。因此企业就会缺乏现代化的信息基础,缺少数据规范标准的管理流程,甚或根本没有管理流程这个概念。这造成了很多企业单一的信息化建设、盲目的管理模式,为了信息化而去信息化管理,失去了观念思想、组织流程等全方位的考虑,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不是技术型问题,而是管理模式的问题。

三、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创新互助推进

信息化代表着先进的技术生产力,不管是在工业生产还是在企业结构中,现代的企业管理,无论是在管理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注重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对企业的资源进行广度而又深度的开发与利用,进而实现对企业有效的管理控制,优化企业流程的管理,实现管理信息的共享与分流,对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分散数据有效重新的整合与交互,从而增加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

信息化建设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单独存在的个体,它是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的最佳结合,与企业运行机制的改革、再造、重组等是相辅相成、互相适宜的。利用信息化技术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的整体,不进行信息化建设,企业管理就无法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进程,同时信息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如果不用一个先进、创新的管理思想去指引,那整个系统也会失去前进的方向。

传统的企业管理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与先进的企业文化相背离,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因此只有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才能引进现代化的经营理念,也就是通过通过先进的技术来改造传统的系统,带来全新的生产方式、运行模式。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来提升企业技术的发展水平、加工效率,进而带动创新型技术与研发型设计的完美融合。

信息化是企业管理创新、发展的源动力,在企业信息化的时间探索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让我们认识到信息化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而是一种观念、理念上的问题。许多人认为信息化的管理项目主要在于信息技术本身,而忽视了信息化的管理流程和模式。只有根据企业经营的具体战略措施,才能建设出专业化、系统化的管理机制。

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管理创新的基本作用,主要表现为能够提高企业决策能力的准确性,降低抉择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实现科学化管理。同时促进了企业管理的结构、业务流程更加合理公正,进一步整合企业的各类资源和生产要素,使企业在一定信息技术条件下达到和谐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管理创新与信息化建设的关系是微妙的、相辅相成的,管理创新需要以信息化技术为依托,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又推动着管理创新更加深入的发展。企业的信息化实现需要以管理创新为基础,进而推动企业信息化技能的综合应用。企业信息化过程是企业管理创新发展的过程,它的发生引进了先进的技术,集成了多元化的管理方式,带来了时代性的企业变革,更加有助于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管理水平的提升,加速了企业的竞争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念,雷玲.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管理创新[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9,02

[2]李荣华.信息化时代的企业管理创新[J].广东科技,2009,11

[3]滕佳东.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创新[J].商业研究,2010,01

企业信息化建设篇9

【关键词】通信 设计 协同 生产 管理

设计协同是当下设计行业技术更新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设计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设计协同建立统一的设计标准,所有设计专业人员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进行设计,从而减少现行各专业之间(以及专业内部)由于沟通不畅或沟通不及时导致的错、漏、碰、缺,真正实现所有信息共享,实现一处修改其他自动修改,提升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同时,设计协同也可以对设计项目的规范化管理起到重要作用。

1 通信企业设计协同信息化建设原则

协同设计信息系统的主要建设思路是,以数据流为主线,用数据流穿起工作流程。打通数据流转过程中的各生产环节,可以跨项目组、跨部门、跨系统,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可以由系统自动推送到共享知识库或其他相关业务系统中,而其他系统产生的生产用数据也尽量自动推送到本系统中。通过对数据流的管控,实现协同化作业。

使用数据流为主线的优点就在于,不需要用事务流程把各个生产环节强制串联起来,只需要控制数据的输入和输出即可形成流水线作业,这样也给了项目组处理问题时的灵活应变能力。基于这种思路,系统针对各生产环节所提供的子系统之间,采用松散Q合的形式,每子系统可以独立运行,也可以联动自动运行。

2 通信企业设计协同信息化建设方案

2.1 设计工序协同

目前,生产过程中对数据的管理比较弱,存在相同的数据要重复录入到不同的系统中,人为增加了设计人员的工作量,还有些数据仅在于项目组内部流转,无法提供给其他项目组,使得数据无法像作业流水线那样自动传递给下一个环节。

通过将设计工作按工作时序划分,同时分析确定各阶段工作的工作量占比,将部分低端容易替代的环节分拆出来交给人力成本较低的服务外包单位甚至高校实习生来承担,可以降低高端技术人员的工作量,释放出来的时间可以用于争取和承担更多的设计方案编制工作。同时,项目组人员可跨专业使用,从项目组办公场所、人员调配使用等源头方面来加强一体化,减少重复到同一现场勘查的次数和专业间的沟通成本,从而节省项目组成本以及需要甲方、物业配合的时间。

表单是管理内容的载体,记录了所有的管理事务内容栏目,流程是管理过程的载体,记录了管理事务在多人多组织间的处理步骤与顺序。基于工作流引擎,定制灵活的审批规则,以加强对工作中流程的管理,通过表单和相应附件的电子化流转,在保证审批质量的同时加快了审批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2.2 成果及知识协同

在设计工作中,会产生大量的纸质文件,如勘察草图、预算、设计说明、会议纪要、单项合册、档案等,这些纸质文件承载着重要的知识信息。但纸质文件体积庞大,不易存储、检索与查询,容易受损,损坏后不可修复,传递速度慢,容易遗失,安全性低,不便于集中保存管理。

通过建立高效的文件管理功能,各工序人员完成工作后,资料可以立即传到系统中,并通过流程提交的方式告知下环节人员,下环节人员可以无需等待立即开始工作,设计成果及过程文档可以跨专业、跨部门共享使用,也有利于过程阶段性成果的统一归档,解决设计中各个工序间的数据共享、资源协调问题及设计人员间交流与通信问题,同时,通过系统对过程成功资料进行收集、组织、整理归档,以便员工逐步积累形成企业的知识资产有效共享利用,也可对项目运作文档的共享与评估,规范项目组运作。

2.3 工作量精细化考核

目前,基于粗放型的管理,仅依赖项目经理日常的报表来记录项目组成员的工作量。数据的精准度受项目经理记录详细程度,以及项目经理的管理能力,同时不同项目组之间的均衡也没有准确的尺度规则。通信企业作为技术密集型企业,聚集了一大批技术专家人员,对于不直接形成产值但对公司市场拓展和业务争取有帮助的技术营销、项目技术支撑工作,也需要通过量化的方式进行衡量。

通过编制项目定额库,按专业将设计工作按多维度进行划分,同时强化工作量的过程记录,通过量化考核的方式可以做到精细化考核。提供员工的实时工作量统计和明细查询,有利于员工的绩效激励,提供实时的项目进度查询、人力资源查询,可对对于全公司人力资源的使用情况实时掌握。

2.4 引入电子签章

设计工作中产生的大量的设计图纸或档案,在业务过程中需要审批及最终归档。在对外提交或电子文档归档时,无法避免项目档案采取纸质与电子文件同时收集的双轨制方式,电子文件需打印成纸质文件后经相关责任人手工签名后归档,造成人力物力大量重复投入,同时纸质档案的归档保存也消耗大量的设备和场地等成本。

通过引入一个合法第三方CA电子认证技术,解决远程审核签名问题,解决电子档案安全性和合法化等问题,实现过程成果文件签名、盖章具备合法性及不可抵赖性,以使档案的管理和流转实现真正的电子化和无纸化,同时推动设计协同工作量分配的真实性。

3 结论

综上所述,通信企业设计协同信息系统的建设与高效运转,是帮助企业全面提高设计质量管理水平。同时,也是积累与传承知识财富,提升员工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本文基于对通信设计业务的了解,依托成熟的产品技术经验,基于“协同化作业,精细化管控,以数据流为主线,用数据流穿起工作流程”的设计思路,通过对数据流的管控,实现设计工序协同化,设计成果集中化,设计过程信息化,设计流程标准化,绩效考核精细化,为通信企业建设高效的设计协同信息系统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帮助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长远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在吉.通信咨询设计企业流水线协同生产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2.

企业信息化建设篇10

Abstract: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needs the support of staff with information literac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urrent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e-learning environment including combining hardware construction and software resources effectively, strengthening students' network learning ability cultivation planning, perfec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library construction, exploring the fusion of specialty construction and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and strengthening teacher training, so as to provide qualified talents for the enterprise.

关键词:企业;高职;信息化

Key words: enterprise;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informatization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2-0236-03

0 引言

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势必需要既掌握专业技能又富有信息素养的创新型复合人才。具有信息知识、信息意识、信息学习能力、信息应用能力、信息协作能力、信息创新能力的员工已越来越受到企业的欢迎。

高职院校为地方经济服务,为企业输送高技术高技能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围绕企业信息化建设需求,进行校园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既是国家对高校信息化建设要求,也是高职院校实现校企对接,为企业培养信息人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不断应用,高职院校信息化的建设已使高职院校从传统的教育模式逐渐转化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要求的创新型复合人才、实现科学育人提供了条件。目前,随着国家对高校信息化建设要求的提高,高职院校已普遍将信息化建设任务提到学校建设的重要任务上来,大部分高职院校能够成立领导小组、制订实施方案、实施统一规划、分步分级实施,信息化校园的建设使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均利用校园网络,依托信息技术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提高了效率,但从培养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学生的信息素养角度来看,校园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建设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1 高职院校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校园网络等信息化硬件建设发展较快,但信息资源建设较欠缺

校园网络建设是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硬件设施建设到位可以保证网络应用支持系统与信息服务系统在校园网上的平稳运行,为学生学习、研究、活动提供高质量网络服务。高职院校普遍重视信息化硬件建设,肯于投入资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网络服务较为完善,部分学校无线网的建设已经覆盖了校园,网络教学环境均大幅度改善,信息化应用基础条件得到进一步夯实。但相比硬件的建设,网络资源建设方面则存在明显不足。

首先, 教学信息化资源建设方面的培训还较为欠缺,缺乏对应于校园网络应用平台的有效应用设计和相关的应用培训,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不足,信息化资源建设内容单一,课程的信息化建设还未在大多数学科中普及应用,信息化技术并未充分与教育教学模式的改变有效结合,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升作用不明显,对现有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利用率不高。

其次,信息资源共享效率较低,整合度不高,利用率还都处于较低状态,各类信息资源的共享中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和低效的传递性,信息化建设往往缺乏多部门合作的统一规划,各部门各层次建设多处于各自为战、重复建设的状态。

再则,教育资源的建设管理不到位,责任不清。对于已经建设完成投入使用的教学资源,缺乏必要的管理和维护,更新不及时,有些课程已根据需要进行了课程改革,但配套的资源库建设却未进行即时更新,内容已陈旧,许多资源存在不同程度的过期和闲置荒废现象。各部门往往重视利用平台进行信息和信息宣传等较易完成的收效快的工作,但对如何充分利用资源平台,开发适合教学管理、教学研究、自主学习等形式的综合利用方面投入精力不足,教师对资源平台的使用大多局限于课件的下载、教学资料的上传,缺乏有效的师生交流交互、教学活动反馈等活动,平台的利用率和使用情况缺乏监管,并没有切实起到促进师生教学学习的预期效果。

1.2 信息化建设存在一定的功利性,造成资源建设的浪费

许多院校的信息化建设不是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而是为了完成高校信息化建设指标要求,为了评估的需要而建设,建设中存在很大程度上的盲目性、攀比性,建设目的并未从长远角度充分考虑如何利用信息化设施有效服务于教育教学,不能与学校的长远发展、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紧密结合,往往为了建设而建设,许多资源都是低水平设计和重复建设,或是书本教材的搬家和简单的素材堆积,造成资源的堆积重复。如许多院校为了充实教学资源建设,将资源库的建设作为任务强行布置给教师,缺乏合理的激励措施,一些微课、幕课的建设按照课程硬性分配建设指标,教师在被动中完成工作,积极性不高,往往是应付了事,一些不适合进行微课、幕课学习的内容也被滥竽充数地填充进来,实际教学中很少利用,也无法做到资源的整合和互助,形成资源的严重浪费,网络环境在学校教育中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资源的建设中,大多是购买或对外部资源的引用,依据学生特点自我开发的优质教学资源较少,没有形成规范、高质量、有特色的教学资源开发理念。

1.3 信息化建设与专业发展建设结合不足,存在脱节现象

目前,许多院校还未从一定高度上做好信息化建设与专业发展建设相结合,进行特色发展的合理规划,信息化与专业教学“两张皮”现象一直存在,这两大高职院校重点建设项目往往各自规划,分头建设,优质的硬件资源不能及时高效地用于专业建设中,重复建设情况也时有发生。利用信息化建设成果,大力发展改革专业建设,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和信息素养提升方面有待提升。

1.4 信息化建设中缺乏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的整体实施方案

21世纪是一个强调自主学习、终生学习的网络信息时代,高职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已不仅仅是信息技能层面的问题,而是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协作能力、信息创新能力、信息道德等方面的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信息素养的培养也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是在一定的环境影响和主动教育共同参与下逐渐形成的,不是通过一、二门课程就能简单实现的,学校应创造一个良好的信息氛围和建立合理的培养模式,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目前,高职院校对信息化建设的硬件建设往往有明确的整体实施方案和目标,但高职院校的最终目标还是为社会输送人才,如何利用信息化建设成果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形成促进学生适应企业信息化建设需求的培养方案,还有待于完善。

2 积极推进高职院校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

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远、漫长的过程,信息化校园建设还需从网络硬件为主的建设时期向硬件、软件资源齐抓共管的阶段迈进。

2.1 校园信息化硬件建设与软件资源建设有效结合,努力建设数字化校园

高校信息化建设正推动着教学模式、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全面变革,从而提高工作、学习效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学质量、管理水平,高职院校应对信息化建设统筹规划,成立工作小组,做好责任分工,将国家对院校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法规、建设标准与学校的实际相结合,与人才培养方案相结合。重视信息化网络硬件设施建设,建立统一身份认证、网络体系化、教育资源管理平台互融共通等多个信息技术构建的数字化校园系统;建立高覆盖率的无线校园网络,无线网络的建设可以节约建设成本,突破有线网络节点限制,加强网络应用的方便性、灵活性,无线网络的建设是高校进入现代信息化校园的重要标志;进一步加强网络应用支持系统的开发和应用,结合教育教学开发网络教学系统,开发信息交换的公共平台,加强信息系统为主的建设,实现信息自动化;建立网络教学资源库管理系统,做好资源建设的合理规划,将其与课程建设、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相结合,制定激励政策,促进教工进行资源建设的积极性,保证资源的有效利用;重视信息技术团队的建设,做好硬件设施及软件资源的维护更新,做好多元化信息化教学技术支持、办公和管理信息化平台搭建维护等信息技术服务支持。

2.2 做好信息化资源建设整体规划,加强学生网络学习能力

在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考虑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将信息化硬件、软件建设与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密切结合,采取不同的网络平台支持,促进学生网络协同学习、探究学习从而提升学生信息综合素质。

建设网络协同学习平台,促进学生网络协同学习,让学生通过网络,于身处不同地区的网络学习者进行交流与沟通,在互助学习中完成作业任务、课题研讨、热点讨论等,突破时间与地域的限制,集思广益、取长补短,获得丰富的信息资源,利于学生主动探索学习内容,发现学习中的新问题,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

建设交互性网络平台,促进学生网络探究学习,构建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探究性学习环境,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从自身的学习、生活、社会发展的探究中获取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调查、说明、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

建设教学资源库,促进学生利用资源主动学习,教师进行课内外课程或活动设计,设置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引起探究欲望的问题情境,学生根据问题解决需要和教师提供的引导资料查询相关资源库资料,收集信息,在信息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对信息加以分析与判断推理,找出问题的答案,然后提交讨论,在教师的监督、引导和评价反馈中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对解决和探究未知领域的方法积累了经验。

2.3 完善校园网络一卡通系统的建设,促进学生信息能力的提升

现在国内许多一流大学“校园一卡通”建设已经卓有成效,通过身份认证,实现了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一卡通的建设可以避免重复投入,提高建设进度,为系统间的资源共享打下基础。学生凭借“校园一卡通”,可以完成网络教学学习、持卡消费、借阅图书、参与管理等所有事物,感受了信息技术的无处不在,在一卡通的使用中,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对信息化设施的熟悉和使用,为参与信息化的建设服务打下基础。

2.4 加强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使其成为学生获取资源的重要手段

随着信息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图书馆的使用除了包含纸质图书和文献资料的使用,也逐渐过渡到更多的其它的信息资源,如电子图书资料、图像、声频、影像、数据等数字信息的使用查询,学校图书馆需要不断运用现代化信息来处理技术和多媒体信息技术,对资料进行加工处理,构建全方位的信息系统,进行图书馆间的区域、资源共享,共同开发利用,使得图书馆具有多功能、大型信息化的数字图书馆功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提供给学生信息传递网络化的便利条件,提供多种现代化和信息化的服务,学生能够高效率的利用和整合这些快速发展的信息资源。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企业对员工的岗位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的获取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最新的资讯和最前沿的信息将越来越重要,数字图书馆的建立使用将使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快速提升,使学生就业竞争的有力手段。

2.5 积极探索专业建设与信息化建设的相互融合促进

校园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能够积极将现代化教学手段融于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为人才培养服务。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现代科技用于校企共建、专业培养的方法和措施。

目前,许多院校都在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课堂与车间、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学徒、作品与产品“四合一”。但资源的缺乏和企业参与的困难阻碍了这一模式的实施,可以考虑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形成具有特色的现代学徒制运行机制。

①校企共建基于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专业教学资源库,按照企业岗位调研,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联合开发基于企业需求的课程体系,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建设网站,编制教学资源,组建现代学徒制课程,形成企业和学校资源的共建共享,学生通过这种资源共用的信息化平台网站资源进行学习,及时了解课程内容,了解企业文化,熟悉岗位职责,自主参与企业培训,从而节省了师徒制的面对面培训时间。

②信息化技术如网络视频会议的引入,可实现跨越校企教学的空间距离,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场景可通过视频会议现场直接展示给学生,一些富有经验的师傅操作技能的展示也可通过该种方式实现共享,还可实现教师或企业师傅对学生现场操作的远程实时控制,实现资源无时间、空间限制的共享,实现远程学徒制,把学徒制的现场引到学校课堂,有限的优质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也可部分缓解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

2.6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应用意识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校园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成功与否,除了上述硬件环境和软件资源的优化配置,教师信息能力的提升也是关键性因素,提升教育质量的核心要素是教师,信息化建设所带来的教学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丰富更新,都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和方法,学校应制定激励措施,鼓励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尝试和改革,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才会将信息化建设真正在课程改革发挥重要作用,从而使学生在多元化学习方式中提升信息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杨黎明.关于现代学徒制(四)――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J].职教论坛,2013(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