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十篇

时间:2023-04-02 07:21:53

通用技术

通用技术篇1

通用技术之我见 摘要:自2004年秋季新学期广东省全面推进新课标教学教材改革开始,至今,全国已有15个省、市、自治区成为新课标实验省区,约占全国高中总量50%,那么什么是“通用技术”?引入《通用技术》这门课程的优势和该课程的特点分别是什么?并以本人的教学心得为例阐释《通用技术》相关问题等等。目的是希望通过分析,可以对《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有更大的提升以达到自我反省和大众分享交流。 关键字:通用技术,优势,必修,多元化教学,教学心得 一、 何谓“通用技术”及其特点 所谓技术,是指人类在利用、改造和保护自然的过程中通过创新所积累的经验、知识、技能以及为某一目的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工具和规则体系,这一体系是不断发展的。通用技术(简称GT)是指信息技术之外的,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对广大同学的发展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技术日益成为我们生活中几乎无时不在,不处不在的客观存在,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因此,技术素养是当代青少年的基本素养,通用技术课程是普通高中学生人人必须修学的课程。 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通用技术课程的课程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赋予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如今这个时代,作为我们以及我们以后的新生代,传统意识上的文盲已经不存在了。我们受过良好的教育,加上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我们已经能够获得了各种自己学习的机会和工具、手段,学习手段多样化了,已经不再局限于教室课堂上,而是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然而,“自命不凡”的我们也会做出“低技术”或“无技术”的动作和行为。甚至很多学校的教师自己配备了笔记本电脑,为什么就一个学期有的老师的电脑重装了若干次,是没有安装杀毒软件呢?还是从来没有或者没有想到给系统打过补丁?甚至不知道系统还需要打补丁的呢?其实,所有的这些都和技术素养有直接关系。 那么通用技术到底要给学生什么?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通用性学科,它有别于专业学科,如:物理,化学等,所以它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劳技课,劳技课是专门教给学生一些技术技能和操作技巧的课,是把前人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学生的课,而通用技术是《技术与设计》系列的一个重要方面。这里面它会讲到一些知识,比如技术试验,稳定性,流程的概念,但更重要的是设计思想。有人认为,高中生能设计出什么名堂来?设计应该是设计师的工作。我们都知道不可能每个学生都能去当工程师,设计师,这显然是不现实的!但是,我们在从事某项工作、策划某项活动的时候,我们不是也在“设计”吗?将来我们要“设计”活动,将来我们要“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其实,不是工程师、设计师的我们,我们无时不刻在进行着各类“设计”。 因此《通用技术》学科就是要求和培养学生从技术的角度去看问题,去研究问题,去解决问题。而且要让学生形成科学的、合理的、正确的、可行的技术思想和技术价值观,这种思想对他们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是很重要的。 二 、将书读厚 将书读薄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作为一名教师不仅仅要授之以鱼,也要授之以渔。 知识的攫取依靠积累,精华的留存需要提炼。自古就有韩愈、苏东坡等人推崇“将书读厚,将书读薄”的学习方法,著名学者华罗庚也曾说此乃为学习的境界。 “将书读厚”是学生接受第一遍学习的时候注意量的积累,在大量阅读课本知识的时候,不妨借用我们日益兴旺的科学技术,进行文字、图片、视频等各方面的刺激脑细胞,产生记忆系统的变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将书读厚”除了针对教材的剖析,还有引领学生多视角,多方面的深入了解某一事物,吸收能量,因此课本起的是一个类似新闻导语的作用,一个探讨知识的线索,而学习和了解一事物是要多方面的深入考究,这个深入就要求有足够的资源供参考。资源的摄取不仅仅是课本,更多的是依靠保存的篇目,外界的媒体,很多时候一大片的理论抵不过一张有明显视角效果的图片或者一段小小的实地考察视频。学习需要量的积累,也需要质的提高,此之谓“将书读薄”。学习知识需要梳理和归纳,梳理知识系统,归纳知识结构。这个时候就要回归教材,抓住提纲和课标重点,引导学生学会总结所学知识,并在自己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结构。再多的东西堆积在脑中,也不如深入骨髓的小小精华,就像“烂梨一筐不如好梨一个”,知识的堆砌,容易混乱思维,届时不仅达不到要的效果,反而“赔了夫人又折兵”。所以,当获取了一定的资源,然后再优化合理配置资源将取得完美目标。获取和优化二者是不可分的,将书读厚和将书读薄也是密不可分的,相辅相成的,由此才实现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介于《通用技术》是一门立足实践、高度综合、注重创造、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通用技术》课程在让学生领悟课本知识,学会通过各种途径摄取课外知识之外,还重视对学生的手动操作能力的考察。因此在对理论知识经过了由厚到薄的层层吸收,学生对事物了比较深入、细致的了解,从而达到解构事物的能力,就像针对一具体模型,前前后后里里外外的详尽理论知识的获取,学生就知道该物体的构成,甚至可以复制出类似的成品,又或者加上他们自己的创意进行新的一轮发明也未知呢。正如通用技术作品不仅仅体现学生的天赋和创意,也是考察教师是否让知识渗透进入学生脑中的体现之一。说到底,《通用技术》就是要实现学生的脑力开发,将书读厚,将书读薄都是动手的前奏、序曲,但是也是重中之重的根基,没有将书读厚,将书读薄的基础,谈何脑力开发? 三、 案列分析之教学 教学方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但是不另外的是每个教师都有自己习惯的教学法则和教学模式甚至教学程序,只要适合自己,适合学生也未尝不可。在我短短的教书生涯中,针对前人的经验之谈,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我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用最简单、最笼统、最专业的话说就是案列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就是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引出教学问题、给出学科概念和原理的一种教学方法。普遍应用在通用技术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上课时有案例分析导入法,解题时有案例分析题。通用技术是一门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的学科,涵盖的范围很广,来自生活的例子很多,应该利用好这些例子为教学服务,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分析导入法是利用对案例的分析导入问题、概念、方法、原理等。案例分析导入法强调的是分析。由于学生对一些技术原理、技术问题了解较少。如果只是给出一些现象(或案例),由此提出一些问题,学生不会有同感。如果先给出一个概念的定义或是技术的某个原理、方法等,由于学生可能从未接触过这类事物,也从未考虑过此类问题,因而可能听不明白老师讲的是什么,不知老师要做什么。虽然后面老师会用一些例子来说明这些概念、原理、方法等,但由于前面就已糊涂了,结果往往只是一知半解。如果是一开始先讲案例,学生会被案例吸引,紧接着对案例进行分析,得出所要教学的概念、原理、方法等的具体模型。再去讲概念、原理、方法时,学生在脑海里已有了一个现实的例子,就能较容易理解。应注意在进行案例分析时,要尽量详尽一些,在这里可以是和学生一起分析,因为学生不知道教师的目标是什么,所以主要是教师讲或教师引导,但在后面的教学中,学生就能比较主动。案例分析,特别是分析的思想方法,既是学生了解技术问题的重要手段,又是一种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的技术思想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这种思想方法。 案例分析导入法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培养学生案例分析的能力,这是通用技术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在课程标准中,有多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正确分析案例。例如,在《技术与设计1》技术及其性质的内容标准里,就有“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并通过案例进行分析;能分析设计在技术发明和革新中的作用;理解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环境、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其实,在技术工作和在设计的过程中,处处离不开案例分析。例如,发现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对案例分析的过程;对调查的情况进行分析的过程就是案例分析过程;对技术试验、设计初步方案进行分析也同样是案例分析过程。设计的过程就是一个反反复复的分析、比较的过程。案例分析的思想方法是技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案例分析导入,也是学生学习理解案例分析的一个好的方式。因为给出案例时,学生都会感到新鲜、都会要求去进一步了解它。这时,学生对教师的分析会十分注意,就在这样多次的案例分析过程中,学生会逐渐熟悉分析的方法,在教师的有意引导下,学生就会熟悉、掌握这种分析的思想方法。 参考文献: [1] 顾建军 段青《通用技术教学研究与案例》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顾晓君《21世纪形象设计教程》机械出版社 [3] 杨勇《3DSMAX7精彩设计百例》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4]华绵阳《技术创新管理:理论与案例》清华出版社 [5] 沈大林 罗红霞《3DSMAX9 场景设计案例教程》 电子工业出版社 [6] 孙叔衡《设计新潮》 上海设计新潮杂志社 网络资料: http://gt.guangztr.edu.cn/default.php广州通用技术教研网 http://blog.sina.com.cn/luoweixiaojuan http://blog.sina.com.cn/lcpgjy

通用技术篇2

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使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等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领域中日益得到广泛应用,且逐渐改变了人们生产生活方式。以网络通信技术来说,其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使人与人之间可以通过固定电话、手机、电脑等通信设备进行沟通,不仅丰富了大众的物质生活,还改善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因此,网络通信技术有效应用于现实生活中是非常有意义的。那么,网络通信技术在现实中是如何有效应用的呢?本文以网络通信技术展开说明,重点分析和解答了网络通信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关键词:

网络通信技术;现实;应用

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极大程度地方便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如远距离的亲人之间可以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开展远程授课教育等等。当然,上述情况的实现,需要保证网络通信技术可以有效应用于现实生活中。但不管怎样,网络通信技术的发明与应用,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大众生产生活变得更加便捷、高效。

1网络通信技术的说明

何为网络通信技术?简单来说,是利用计算机及网络通讯设备等来采集、存储、处理和传输各种信息资料的技术。其应用的目的是让大众得以最大化地共享各类信息资源。纵观当前我国网络通信技术应用实际情况,网络通信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

1.1通信介质

实现网络通信的媒介,通信介质可以分为有线介质和无线介质。虽然这两种介质都能作为载体良好的传输网络信息应用于网络通信中,但如若通信介质的特性较差,将会直接影响网络信息传输效果。所以,在设置网络通信的过程中,应当注意选择特性较好的通信介质。

1.2通信模块

作为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信模块可以将视频、音频、数据等多种类型的网络信息进行有机结合,最终将高质量的网络信息呈现在用户面前。所以,通信模块的有效应用,从整体上提高通信质量、降低通信成本及为新应用环境提供可能。

1.3数据通信

数据通信是指对两个通信实体的数据进行传输和交换。要想保证数据通信良好,需要在数据通信的过程中,先对数据信息进行有效地处理,使数据信息与信道编码良好匹配,再以信道进行传输,从而提高数据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2网络通信技术在现实中的应用

2.1网络通信技术在电力线方面的应用

电力线是一种通信载体的PLC通信技术。电力线的性能非常强大,同时使用便捷。目前,我国PLC通信技术发展和使用是非常广泛且有效的。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家庭、酒店、学生公寓等多采用注入组网的方式将电力线连接配适器和信号塔,如此人们在获得账号和密码的情况下,通信设备可以与网络通信相连接,进而有效利用通信设备进行沟通或查阅网络信息等。当然,从目前国内电力线应用实际情况来看,电力线的设置还存在一些问题,使电力线网络并不是很稳定,这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加强现代化电力线技术研究,以便未来可以利用电力线更加稳定、快速上网。

2.2网络通信技术在IP电话中的应用

简单来说,IP电话是按照国际互联网协议规定的网络技术内容开通的一种电话业务,IP电话的使用,可以使人与人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且通话费用比较低廉,因此,人们比较青睐于IP电话的使用。从这一点来看,IP电话的市场发展空间是非常大的。当然,要想IP电话可以满足人们的应用需求,还需优化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使其充分发挥作用,提高IP电话通话质量、降低通话成本等。目前,网络通信技术为IP电话设置了电话终端,可以有效的、及时的接收网络信息;网络通信技术在互联网、电话网及一线通网等之间设置了接口设备,使IP电话可以进行呼叫控制、寻址;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还强化了IP电话的网络管理,以便对IP通信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维护。

2.3网络通信技术在航海导航中的应用

网络通信技术在航海导航方面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将网络通信技术应用于航海导航中,能够与其他设备仪器进行精确的结合,仪器设备在网络通信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实时勘察航海路线、勘察海底情况等,促使航海作战更加快速、有效。

3结语

网络通信技术在电力线路方面的应用、网络通信技术在IP电话中的应用、网络通信技术在航海导航中的应用,足以说明网络通信技术在现实中应用效果良好,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人们生产生活更加便捷化、高效化。所以,积极创新、完善网络通信技术,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是非常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程竹.网络通信技术的现实应用问题研究[J].信息通信,2015(5).

[2]黎水林.基于安全域的政务外网安全防护体系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2(7).

[3]王钊.网络通信技术在现实中的应用分析[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3(7).

通用技术篇3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2)01-0000-01

摘要:新课改的逐年深入,我省的通用技术课已近四个年头,我紧随郑州市这支先锋队勇往直前。郑州市以综合课为主课型模式,以多功能笔筒为载体的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将结合本校及教材的特点谈谈教学中的一些感悟:在现阶段通用技术课程的师资、设备设施、评价等方面普遍存在一定困难的条件下,要想真正上好这门实践性很强课,有效的教学实施就显得优为迫切。

关键词:通用技术课堂教学感悟

通过近四年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参加了各级教育部门举办的通用技术课程培训与交流活动,我对通用技术这门课程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下面谈谈我在一线教学过程中得一些感悟:

一、深化对通用技术的认识,努力提高自身的技术素养

开始接手通用技术课时,我对通用技术还很陌生,时而感到非常郁闷,有很多困惑。我是物理学专业的,在高中教了三年物理。突然转到这个陌生的领域不免有些恐慌,在学校领导的鼓励下、在市教研室的带领下,我们雄心勃勃的上路了。我们提出了评价的问题;如通用技术的地位问题,通用技术教学中的问题等等。到现在,有些问题解决了,有些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当问题得不到解决的时候感到郁闷,但是通过一段时间以后,认为我们学校对通用技术是重视的。教学上的困惑也在逐渐减少,前途逐渐明朗。

通用技术课程的核心理念在于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这是《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为通用技术的教师,就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技术素养。首先,通用技术教师应研究教材,同时可以参考其他版本的教材,这是对通用技术教师最基本的要求。通用技术教师只有树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思想和观念,广通博览,努力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素养,才能真正“授人以渔”。

二、创新教学内容,正确选择生活中的案例

通用技术课程的目标是旨在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性的一门学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围绕课程目标,通用技术学科特点,结合高中学生实际情况,比如他们现有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班级整体素质等开展针对性的有效教学。

例如:我在讲《产品的使用说明》时,用了“桂枝茯苓丸的案例”之后让学生辩论,“产品的使用说明书中的用法用量:口服,一次一丸,你认为厂家的说明书这样写有问题吗?(出人命了,谁的责任)请陈述你的理由。”学生分为正方、反方,进行辩论。这样可以更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积极性、加深对产品的使用说明书重要性的认识,当学生若干年之后设计和制作说明书时,认识程度就会大大提高,他至少会考虑到说明书编不好可会出人命的啊。

技术实践源于生活,但不是所有的技术活动都能够在生产、生活实践的真实场景里呈现。在这个时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选择技术实践、技术设计的案例或设计匠心独运的活动,引导学生去体会设计的过程,形成良好的技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掌握技术思想和方法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将通用技术课程的理念发挥到极致,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亲历技术过程,激发学习激情

任何课程都有相同的特征:学生如果不愿意学习,教学就难以达到理想的目标。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教师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技术实践中来。

在《技术与设计1》设计的一般过程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亲历包括设计、制作、试验、交流、优化、评价在内的技术学习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对人们的需求和愿望的调查,从而发现与明确值得解决的技术问题。接下来我指导学生在所发现的问题中选择一个问题进行研究,针对问题详细列出设计要求,考虑得越周到越好。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由于使用了新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带来了新的学习方式,提起了学生的兴趣。从最后实施的情况来看,最大的感受有以下几点:

(一)拓展动手实践泛围

通用技术缺少试验设备,缺少试验条件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如何在困境中开展好通用技术的教学,达到技术课程标准中的最低标准,这是每个学校和通用技术老师普遍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人无完人,金无赤金,任何一项技术,任何一件使用的物品或多或少多存在着技术性或使用方面的缺陷。让学生拿实际生活中的物品作改造对象,或物品的二次利用,或制作相应的模型展开教学试验,以此为切入点,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课堂,利用课本中的方法和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即增加了课程的实用性,又解决了教学和设备之间的矛盾。

(二)提升评价手段,有待专业指导

评价手段丰富,有及时评价、学生互评等评价方式,并设计了最佳外观奖、最佳创新奖、最佳个人贡献奖等奖项,但是从设计的角度来看,解决生活中的应用问题,必定有其专业方面的知识和手段,而这一点正是在目前情况下最缺乏的,这样在具体评价时,不能完全给出学生最具信服的说服力,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往往凭直觉经验得出评价结论的成份多。

四、探索前行中的问题

(一)专业师资缺乏

目前,各学校的通用技术教师都是半路出家,因为学校缺少相应专业的教师,多是从担任物理、化学、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等科目经过短期培训转型而来,并且国内各高校尚未开设通用技术教师培养的相关专业,所以通用技术教师最缺乏的是专业知识。需要加大教师专业培训。

(二)课程资源缺乏

通用技术的教学决不是单一模式的,应该是丰富的、开放的、多元化的。资金缺乏是通用技术课程的瓶颈问题,但是,我国教育的资源配置呈现出重高考科目轻非高考科目,重城市地区轻农村地区的情况。目前,部分学校只有一位任课教师,在校内没有同伴互助,只有课程标准、教材,有的并不去充分阅读、加深理解;没有可借鉴的先前经验,培训的机会不多,教师与专家、教师与教师交流等平台更少,缺乏理论和实践的专业引领。

(三)通用技术课程评价的疑惑

在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检验学生素质教育成果,如何对通用技术进行评价,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换句话说,“通用技术要不要高考”。一些人认为:“通用技术教育不宜上升到必考高度”。通用技术列入高考会使新课改变味,可能会走到应试教育的老路上去。另外一些人则以为:“通用技术不列入高考,这门课程就要夭折”。列不列入高考,这是通用技术的生命所在。评价就是控制,评价结果的运用决定了被评价事物的价值,通用技术的评价结果不能被运用,通用技术课程就要失去了它的价值。通过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的初衷将会变成泡影。然而通用技术课程的未来走向逐渐明朗的今天,通用技术课改成功,需要产生通用技术课改精神。通用技术课改精神是什么?要靠大家在实践中去创造、去概括、去总结。按课程改革的要求,通用技术老师需要有敢于负责、敢为人先、不断创新、不断解决问题的精神。

总之,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我们还在摸索,我们感觉要上好这门课还是有很大的压力。在实施教学时,通过引领学生经历不断的发现问题──应用技术──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过程;理解技术来源于生活,最终又回到生活的技术本质。我想,在课程改革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通用技术课程乃至整个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面临的问题还很多,应试教育还没有得到根本改观,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5月第一版.

[2]《技术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4月第一版.

通用技术篇4

通用技术(简称GT)在高中课程当中是指信息技术之外的,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对广大同学的发展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技术。

1.通用技术的理念

1.1 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普通高中阶段的技术课程属于通识教育范畴,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的教育,是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通用技术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必须为每一个学生拓展技术教育学习经历、行使受教育权利提供机会和条件。要充分考虑到高中学生在兴趣、生活经历、地域特征、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及其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选择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促使学生的个性发展。通用技术课程应当避免机械的、单一的技能训练,强调学习中学生技能的形成、思想方法的掌握和文化的领悟三者之间的统一,注重在拓展学生技术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共通能力的发展。

1.2 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高中学生正处于创造力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的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精神都达到了新的水平。在学习活动中,要鼓励学生想象、怀疑和批判,要营造民主、活跃、进取的学习氛围;应充分利用通用技术课程的内容载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应通过技术设计、技术试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善于创造的精神和勇气,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良好的引导和有效的开发,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1.3 立足科学、技术、社会的视野,加强人文素养的教育。当代社会,技术与科学、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通用技术课程应当通过具体的技术实践使学生理解技术与科学的联系和区别,以及两者对社会发展、人类生活所具有的同等意义上的重要作用,从而深化学生的认识,开拓学生的视野。与此同时,应注意将技术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因素,自然地融入技术课程的教学之中,使其滋润学生的心田,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

2.上好通用技术课程的策略

2.1 "新闻主播"进课堂。为了创设丰富的通用技术学习环境,营造丰富的技术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在每学期初,笔者与学生约定,每节课开始的三分钟,由两名学生到讲坛来报道与技术有关的新闻,能结合学习进度则更佳。开始时他们觉得是在教师的"威严"下被迫的行为,但随之而来却产生了成功感:一是从图书馆、电视或杂志等甄选技术新闻的过程中开拓技术视野,了解了更多与技术相关的知识,从而能理解技术,甚至应用技术;二是在报道新闻时,从同学的肯定中得到激励。这样的设计,目的是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从而使之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

通过这个环节的设计,一个学期下来,笔者惊喜地发现:学生关于科学、技术的视野开阔了,对课程有了更为深刻而全面的理解,增强了使用技术的自信心和责任心,能主动关注生活中的技术。

2.2 "演员"进课堂。在通用技术的学习中,必然涉及生涩的技术基础知识,若由教师过多讲授,必然索然无味。让学生即兴表演,参与其中,是促进学生对技术进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符合通用技术教学的特点和高中生身心发展规律。课堂表演的形式有很多,应根据实际需要来设计。如在教学第二章的《设计和交流中的技术语言》时,因本节内容抽象,学习困难较大,如果采取讲授、提问的方式教学,学生兴趣不大,后笔者请一同学扮演"设计师",其他同学扮演"加工师傅",设计师向加工师傅描述只有他看见的工件三维图。扮演"设计师"的同学在讲台上想方设法地比划着,台下"师傅"们就是不明白,在一阵阵的笑声中,学生不知不觉地置身于实际情境中,去感受技术语言交流的重要性,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

2.3 "设计师"进课堂。对于技术而言,设计是技术的灵魂。在通用技术课程中,设计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各个模块的始终。而第三章的《制订设计方案》一节更是学生将设计的流程,设计的一般原则、条件限制、设计的优化及改进等应用技术的一个体现。根据高中生的思维接近成年人的特点,笔者让每一个学生都做设计师,故在方案的对比、权衡、优化和改进的过程中,可以给他们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让他们根据师生商定的标准尽情地发挥。让他们在方案介绍或面对同学的建议中反思,在同学的肯定、赞赏中获得满足,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这些生动有趣的课型的开展,不仅使课堂灵动起来,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有益的补充,更激起了同学们对于通用技术这一门课程的热爱,使他们对于通用技术这一门学科"爱学"、"乐学",同时,他们的通用技术能力,通用技术素养也在一种轻松活泼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得到了提高。

通用技术篇5

【关键词】通用技术 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3-0176-01

新课程改革所体现出来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已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又一着眼点。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作为现代教育工作者如何将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有机整合,构建符合新教学理念的教学模式呢?对于这个问题,本人结合自己在通用技术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教师教学形式的整合

1.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学科内容的整合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信息资源跨越时空界限的特点,将信息技术融合到通用技术学科教学中来,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与通用技术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时代气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例如在通用技术《稳固结构的探悉》课程的教学中,我们通过上网查询资料,从“永不沉没的船”视频入手,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思想创新,鼓励学生勇敢地动手实践,创作出丰富多彩的作品。

实验表明,课程整合后,学生在通用技术的学科知识、主体意识、实践动手及信息技术素养等方面均得到显著提高。

2.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教学模式的整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将通用技术教育教学模式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将综合各种教学素材(包括图表、图片、动画等),制作课件,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清楚地讲解结构,形象演示其中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二、学生学习模式的整合

网络信息化教育最大的优点是提供了一种学习过程交互化的学习模式。内容选择可以自主化、知识呈现多样化、图文音像趣味化等,减少了理性知识的认知难度,实现了学习过程的个别化、个性化、随机化,提高了学习效率。在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学习模式进行整合这方面,具体有以下几种方法:

1.信息技术作为交流与表达的工具

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开设一些专题或聊天室,如通用技术论坛、综合活动BBS等,可以让每个学生上传作业、综合活动报告,通过网络观摩与学习,让师生通过这一工具进行交流,也赋予学生自由开辟专题和聊天室的权利,使他们在课后有机会对课程的形式、教学的优缺点、无法解决的问题等进行充分的交流。

信息技术还可以作为表达的工具,通用技术的练习及综合活动、研究性报告等都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有关的形式表达出来,达到两者的完美结合。

2.信息技术作为个别辅导工具

利用BBS、聊天室、电子邮件等工具,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发帖等形式向教师或其他学生请教。使用网络资源,可以充分发挥个别辅导式教学和个别化学习的作用,让学生有较多机会接触有关学习内容,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3.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工具

《通用技术》有很多重点、难点内容及各种专业知识,可以让学生利用互联网去搜索答案,获取有关通用技术的专业知识,达到对通用技术知识的内化。如有关专利的知识通过让学生自己利用因特网去搜索有关知识及答案,获取有关专利方面的专业知识。

4.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

学生的综合活动及社会调查需要大量的时间,目前社会调查及搜集素材的最佳途径是通过因特网去了解和搜集有关知识与素材,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及信息加工能力和思维的表达能力。在教学中通常采用任务式教学模式,如让学生上网搜索“多功能手电筒”有关知识,然后填写“调查与记录”表,从而使学生学习有关知识。

三、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整合中应注意的问题

计算机作为辅助手段引入课堂教学,将传统授课方式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要让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对多媒体教学手段要提高认识,正确定位。

多媒体技术虽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骄子,但它在课堂教学中只能起到配角作用,应用的目的是为了“辅助”教学,要从通用技术学科的需求角度出发来使用计算机,而不是为了用计算机而使用。如果过分夸大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以辅代主,势必导致人(教师、学生)为物(现代教学手段)役,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2.充分考虑学科性质

通用技术课程的实践操作性是无法用其他形式替代的。虽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使知识形象化、直观化,比如对某些科学实验的模拟都有着不可替代的独到的作用,但动手实践不是能用一个有限的画面或一个活动场景(即多媒体课件)就能解决的。所以在多媒体的运用上一定要考虑学科的性质,不能盲目的滥用。

3.提高自身素质,为多媒体技术恰当应用提供保证。

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掌握多媒体技术、教育技术学,并在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发挥计算机的长处,将现代教育技术有机地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之中。

总之,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为通用技术教学的整合提供了物质平台和理想的教学环境,把传统的通用技术教育教学模式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途径。

通用技术篇6

【关键词】技术;课程整合;创造性;实践能力;兴趣

只有拥有超前的科技水平,才会推动人类各个文明的发展。技术是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主动力,现在已经把科学技术的培养渗入到教育教学中去。作为普通高中的必修课程,必须把通用技术融合到课程里面,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新思路,同时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能够更好的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到相关的知识,且这样做也能培养出学生的创造能力。学生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不但能够让他们获得相关重要的信息,还能锻炼他们与人交流的信息能力以及整理信息能力等。笔者在此针对高中学生,提出了通用技术与信息技术教学的整合,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在接收知识的同时,掌握好两种技术在课堂活动中的综合运用,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操作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现将两种技术在高中教学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探讨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技术课程包括着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他们两者之间是有相互联系的,课程整合难度不大

1.1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两者之间相互联系,但两者之间有不完全一样。信息技术的意旨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搜集信息,组织整理信息,总结出自己要找的信息,总的来说就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我们都知道现在社会对信息需求高,这就要求我们要具备相应的信息素养。在高中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为基础课程的延伸。新课改提出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的整合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1.2通用技术课程的内容和实践生活联系很紧密,他所包括的知识综合程度高,这就要求我们要具备创新精神,把科学和人文融合交叉进行学习,新课程标准开设这门课程的意旨是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强调学生个性而又不失全面的发展。这就要求了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要从现实生活中出发,设计灵活多变的课题,学生通过这些课题的学习研究,丰富拓展自身的视野,掌握一定量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技术及其设计方面的思想和方法。

2 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整合可以丰富学生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1信息技术课程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是丰富多彩的,主要以与生活实际有很大的联系,但有时也会超出现实。这就需要老师在教会学生在课程外进行信息的搜集,这大大提高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自己动手,学生尝到其中的乐趣,进而对学习产生兴趣。

2.2通用技术课程涉及的内容也非常广泛,目前教材的编排内容有限,与生活相关的材料也有限,现在的网络普及范围越来越广,我们要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老师在讲课前要从网上搜索一定的信息,制作成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了通用技术课程的内容,使学生在听觉和视觉上得以享受,从而提升学生对通用课程的学习兴趣。这样以来,学生会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

3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整合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

通用技术的教学离不开信息技术,因为通用技术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所以在教材中的案例都来源于生活中,但在课堂上如何达到最好的效果呢?这就要依赖我们的信息技术。比如在讲“技术与设计二”中的结构与设计我们可以找到非常多的全世界非常有特色的建筑结构。还比如在技术与设计一的技术试验,我们可以下载一下非常震撼的汽车模拟碰撞试验,等等。

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把信息技术融入到现有的课程学习活动中,根据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首先信息技术的融入就需要同学们自己动手在上课前收集一定的有关信息,在上课中,把收集来的信息和大家分享,最后根据大家的有关信息,得出最佳的结果。这样以来有力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也对陶冶了学生情操,同时也丰富了教学环境,这一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的整合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上一定的突破,还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扮演讲解者,学生只是消极被动的接受知识。随着课程整合进入课堂后,教师的角色开始发生变化,有原来的讲解者变成了教育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成了学习的指导者。教师设计课堂内容,让学生主动的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知识内在化。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感知创设情境,促进学生形成清晰的表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传统的教学方式到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是教学观念的进步。另外利用多媒体还可以解决老师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过程等问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但可以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也大有益处。

实际上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的过程,通用技术是刚刚兴起的学科,有关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比较缺乏,这就要求我们在讲授通用技术课程中不断探索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整合的新型方式,将成为21世纪教育教学主要方法之一。因此,我们积极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用最短的时间探索出一条最佳途径,来更好的实现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张玉红.高校多媒体课件创作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电化教育,2000,(2):42-43.

[3]戴仕宝.谈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有关“交互”的几个问题[J]电化教育研究,2000,(8).

通用技术篇7

关键词:通用技术;价值;技术味儿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0-0152-02

一、教学设计要有“技术的课眼”

顾建军教授认为,通用技术课不能就知识讲知识,就一堂课讲一堂课,而要深入到课程的层面、立足模块宏观把握,要一堂课一堂课地往后边积累。的确,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不能拘泥于单纯的知识内容和一堂课的范围,而应该跳出这个圈子站到更高的层面来看问题,要有一盘棋的意识。首先,从课程的层面来看,设计者要紧紧围绕“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这个中心来下功夫、做文章。其次,从模块的功能来讲,设计者需要对课程各个模块的功能特点有着科学的认识和把握。比如,《技术与设计1》主要体现了让学生在“做中学”的思想,强调从实践到认识,注重引导学生体验一般过程的技术及其文化,并学会简单设计;而《技术与设计2》主要体现了让学生在“学中做”的思想,强调从认识到实践,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技术探究的方法、理解技术蕴含的文化并经历典型过程的技术。除此之外,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设计者充分考虑本节课在课程中的前后关联并注重技术线索的贯穿。只有教学设计具备了技术的“课眼”,有了足够的“技术底蕴”,通用技术课才有可能上得出“技术味儿”,上得灵动、出彩。

像南京市27中刘海林老师的《常见结构的认识》一课,其课堂教学就透出了浓浓的“技术味儿”。整堂课先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依次感知社会领域的结构、自然领域的结构、技术领域的结构,进而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并明确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事物存在的性质。在此基础上刘老师再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的一个经典实例——推磨,“为什么要用绳子来拉?用其他东西比如钢筋、木棍行不行?”通过问题启发让学生关注到材料的选择对于实现结构功能的重要性。接下来,刘老师趁热打铁给出了一个实践任务——提供“方木板、长木板、绳子等”备选材料和工具,在5分钟内设计制作一个花篮吊架,要求结构合理、材料得当并能承受500g的负载。最后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自己的创意,刘老师还作了精彩的点评和小结。

二、选用素材要有“技术的发眼”

当今社会,技术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突飞猛进,技术教育应该适应当今社会技术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适应当代社会高速发展对于提高学生技术素养的内在要求。但是,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要亮点的通用技术课程,由于开设的时间还不长,能够用于支撑课堂教学实践的配套资源还是非常有限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使我们的课堂变得鲜活灵动,能够“抓住”学生,使我们的课堂能够适应提高学生技术素养的社会要求并且做到“与时俱进”,首先就需要我们通用技术教师去做一个技术上的有心人,自己去寻找、去发现、去整理、去收集生活中和网络上相关的素材信息,用以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并且要结合当前技术发展的热点和最新变化及时更新,使我们的课堂永葆生机和活力。

像浙江新昌中学的黄林老师在上绪论课时,用了一个“我们身边的创意设计”的视频。伴随着视频的播放,画面中出现了用卷尺做的腰带、吻合手纹的玻璃杯、可旋转折叠的餐桌、像花瓣一样开闭的床头吊灯、台阶中的鞋柜……看着各种新奇的创意设计,学生在不经意间就被吸引到技术的世界里去了。

三、教学环节要有“技术的板眼”

要上好一堂通用技术课,所涉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我想作为平时的新授课而言,优化课堂以及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是对各个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和优化完善。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尤其要根据通用技术课程的特点精选技术案例,精心设计技术实验和技术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自我内驱力的驱动下主动去发现、去探求、去实践、去体验、去解决、去感悟,在潜移默化中内化知识、提高素养。

像在2009年全国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勇夺第一名的浙江省黄泽中学张亚莲老师的《结构与稳定性》一课,其独具匠心的教学环节设计令人赞叹。在引导学生探究结构的稳定性与支撑面大小的关系时,先让学生通过手的感觉定性得出结论,再启发学生通过严谨的实验用具体数据来说话。张老师用一块铁板和四个磁体支撑柱做成了一个模型茶几,通过“同步”移动支撑柱的位置改变支撑面的大小,再用钩码来测试它的稳定性的变化。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由张老师自制的实验器材——模型茶几的背后还画上了对角线和比例框,对于学生定量实验具有很好的指导性。

四、生成课堂要有“技术的慧眼”

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总是相伴相随的,它们是课堂教学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则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系统性,生成则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一堂课的成功既需要精心的预设,同时也离不开生成的精彩。而一堂通用技术课要上得出彩、有“味儿”,同样离不开我们通用技术教师技术的“慧眼”。像南京市27中刘海林老师在《常见结构的认识》一课中,在学生已经设计制作完成了花篮吊架作品并进行展示说明时,他往往能够抓住学生设计作品中的技术关键点来设问,比如:“为什么要在这儿加一根杆子?”“为什么这儿用绳子?”……一句智慧的提问一下子就让学生设计的作品技术“灵魂现显”了。

课程的生命力在于它独特的价值,对于通用技术课程,我们怎么上才能体现出学科的价值,彰显出课程的特色,上出它的“技术味儿”呢?关于这个问题,笔者在这里也仅仅是抛了一块砖而已,我想它值得我们每一位通用技术教师认真思考、深入研究并不懈践行!

参考文献:

[1]顾建军.新课程结构中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J].人民教育,2004,(24):31-32.

通用技术篇8

尽管通用技术课上起来并不难,但要想上好就不容易了,因为它对教师的专业知识,知识面都有很高的要求。再加上相关的教学资料少之又少,又没有相应的设备,制作材料,所以这都对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通用技术都是些常识性的东西,看似简单,但如何将这些零散、常见、简单的现象或知识用技术专业的语言进行系统化的构建,是难点。因为一不小心就会枯燥无味起来,学生将慢慢失去兴趣。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注意加强对专业各知识的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加强动手能力,尽可能地上好每一节课。

一、教师要转变角色成为引导者和帮助者

在教学中要多提供给学生参与和体验的机会,让他们从生活和实践中去体会设计和应用技术,获得真正的学习和研究能力。以自我研究发现、自我构思设计、自我实践创作为出发点,培养学生敏锐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灵巧的动手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坚强的意志,不怕困难,勤于思考,勇于探索, 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发展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型人格特点;通过学生学习成果的定期展示,给他们一个扩大视野,增长见识的机会;在小组内的合作和组间的相互交流、竞争的氛围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几年来,教学中都注重了在选题、设计、制作等过程中,树立个人成就感和自豪感,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工作方法,并体验与分享成功。通过创意设计活动,对于逐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发现和培养创造型人才,形成和发展学校创造教育的良好氛围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二、精心备课,案例要贴近生活

通用技术篇9

近几年来,通信技术的整体趋势得到快速发展,各城市陆续构建了更为实用并且覆盖面更广的通信网络。随着新型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网络通信正在快步地走进人们的生活中,成为平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通信正在逐步融入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既丰富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也扩展了人们的视野和眼界,让人们不再局限于原来较窄的生活圈,而是逐渐过渡到一个更广的生活圈。在现实的各种应用中,网络通信技术方便人们之间的信息与资源共享,在根本上确保了信息传输的实时性。然而目前,网络通信的一些配套技术仍然需要继续完善,需要长期的改进。本文通过分析网络通信技术的原理及内涵,再结合实际情况,探究了网络通信技术在现实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只有通过不断的摸索发展,网络通信技术的整体质量和服务质素才能有效提高。

【关键词】网络通信技术 应用

1 网络通信技术的原理及作用

在日新月异的信息化背景下,网络通信技术主要是指通过网络的辅助对信息进行搜集、对信息进行处理以及共享。通过借助网络设备的帮助,可以对各类信息进行处理,这些信息通常包含两类信息,一类是文字性的信息,另一类是图形性的信息。经过前期的信息搜集,接着进入处理信息的步骤以及流程,通过这样的模式,就可以实现网络信息的实时性共享。从性能上,网络通信主要包含物理网、支撑网和业务网三种层次。其中,物理网,属于实体网络,是网络通信的基础,例如用户端等;支撑网能够维持并促进各类业务的顺利开展,能够对信号进行控制并且实时检查信息,确保了各阶段的整体网内服务质量;业务网构成通信网的重点,可以容纳多层次的业务。

在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中,各领域以及各行业都已接受并应用了网络通信。网络通信的方式从根本上改进了原来的业务方式,并产生了明显的推进作用。在通讯领域中, 已创造出新型的4G手机网络,整体地提高了日常通信的质量。因此,现实的生产生活已离不开网络通信的辅助,同时,网络通信又让业务的开展变得更加便利快捷。

2 网络通信技术的内涵

近些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快速发展,网络通信逐步得到各行各业的广泛认可,人们已经享受着网络通信给日常生活带来的各种便捷。网络通信技术可以分为三部分内容:通信介质、数据通信以及通信模块。通信介质即为传输的媒介,介质是用来传输信息的载体。通信介质包括无线和有线两类,通常来说,无线介质是红外线、电磁波或卫星通信;有线介质就是例如电缆、光缆或双绞线。从传播网络来看,由于通信介质会对整体的传输质量以及传输实效产生影响,因此相关人员必须高度重视介质的安全性。通信模块能提高通信成效的实时性,它既可以融合相关的数据信息以及语言信息,同时也能对各区域的用户进行有效整合。例如:在PLC技术的支持下,由于电力线有着快捷的优势,所以通信的支撑通常选择电力线载体。在信息传输时,先选定某一规定范围内的传输频带,在完成调制后,进入后期的传输。PLC方式下的传输和通信都需要对信号进行调制,然后再还原信号。外部设备通过局端的调节,可以接收特定的信号。

3 在现实中的主要技术应用

随着各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准的快速提升,网络通信的覆盖范围也越来越广,网络便利了人们的日常沟通,为生产生活带来了便捷,同时也对信息进行了有序调配,服务于各行各业的生产中。

3.1 工业用的无线传感器

在工业领域中,无线传感器得到了迅速的推广与普及。在工业市场上,无线传感器用于辅助通信,对通信起到了十分必要的辅助作用。从结构上来看,无线传感网络由内部的微型节点组成,这些微型节点共同构建了无线传感网络。在无线通信的作用下,自组织网络呈现出一种多跳的性质,可以对信息进行感知、搜集并且数据处理。经过多重网络处理后,接收端就可以接收相关的信息内容了。人们还可以利用传感网络测量实时的温湿度,推测空气成分等。

3.2 日常的家居应用

当前,更加多的家庭选择应用网络通信的相关技术,让人们的居家生活也能享受网络通信带来的便利。家庭应用的网络通信要安装线路来实现信号传输。输入信号后,再通过解调器对信号进行处理。只要在家庭安装特定的解调器和传输线路,就可以享用便利的网络通信了。为确保传输的通畅,通常在小区内的各楼层上都安装适配器,通过特定的账号登录网络,既可以减少初装成本,又可以节约资源。这种便捷的网络通信安装方式已得到更多家庭的欢迎和认可。

3.3 网络辅助导航

在航海的相关领域中,也可以用网络通信来辅助导航,为航行带来了方便。在常规的情况下,航程中由于难以找到让船只参照的目标物,所以船只容易走失。在救援过程中,可以应用网络通信来解决航海中的难以定位的难题,通^精确定位,迅速精确定位事故地点,实时反馈定位信息,大大提高救援的速度。

4 结论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新时期,通信技术在社会整体范围内都获得了持续发展并逐渐普及。网络通信由于具备实时性及独特的精准性已开始表现出其自身独特的优势,通过网络通信的手段和途径,已逐步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也中,让彼此实时共享信息资源,便利沟通。网络通信既包含基本的技术原理,同时,在具体应用中又包含多层次多方面的技术要点。要完善网络通信,就要首先落实网络化的整体设计方案,并因地制宜地选择最适用的通信技术和手段,构建信息分享和信息互通的渠道,进行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王钊.网络通信技术在现实中的应用分析[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3(07):59-60+66.

[2]王维刚.网络通信技术在现实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新通信,2016(07):125.

通用技术篇10

【关键词】暖通空调;新技术;应用;问题;展望

1、前言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与社会的迅猛发展,从而使得国内城市供热技术取得了较大进步与发展,而根据有关部门的数据统计,全国集中供热面积超过86540万平方米,并且供热规模与供热面积还会不断在扩大,因此,我们只有进一步加快各种供热新技术、设备、工艺等的全面推广和使用,才能满足大范围的供热需求。并且,在未来几年的发展中,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从而全面提升供热技术水平,这样一来,才能从根本上进一步缩小和供热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与此同时,又能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使我国经济与社会持续、稳定的发展下去。

2、暖通空调新技术的应用

现如今,暖通空调新技术的发展总体的概括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即节能、环保、安全的建筑环境、符合能源结构调整战略等,以下是对其进行的详细分析:

2.1供暖技术。对原有供暖系统进行改造;积极推广、应用新型散热器;区域式或分布式冷热电联供技术等。

2.2室内环境质量。室内空气质量、通风空调气流、室内热舒适环境等。

2.3蓄能技术。低温送风技术、蓄热供暖技术等。

2.4开发与利用各种节能型设备。使用地位热能、土壤热源热泵等。

2.5模拟技术和分析技术。主要包含暖通空调能耗模拟分析与能量分析;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等。

2.6制冷技术。天然制冷剂、制冷循环系统等。

3、当前城市供热技术存在的诸多问题探究

3.1集中供热受到其它供应方式的影响

现如今,以煤炭为主要燃料的集中供热方式正面临着巨大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怎样才能大大降低初期投入资金成本;其二,供应系统的完善,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从而大大降低供热投资成本消耗等。

3.2二氧化硫污染空气问题

现如今,国内供热锅炉大多数都是以燃煤锅炉为主的,不仅供热量大,而且供热面积较广。但是,若对锅炉烟气排放高度要求偏低,那么会直接污染城市空气环境。因此,对燃煤锅炉的控制是降低空气污染,从根本上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核心内容。所以,我们必须要寻求一种脱硫效率高、投资成本低等的新技术。

4、对未来城市供应技术发展的展望

预测在最近几十年内,传统的集中式供热企业逐渐朝着高质量、高效率型快速转变,但是,为进一步提高供热效率,我们必须要创新和推广新技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层面。

4.1切实提升供热自动化控制水平

在未来几十年之内,我们将要大力推广和应用锅炉自动控制技术、无人值守技术等,这些供热自动化控制水平的大大提高,可以进一步提高供热技术可靠性,并且又能使供热效率大大提高。

4.2增加应用大型供热设备比例

当前,在有些地区,依然没有更好适应热负荷增加的需求,因此,在未来几十年将适应单机容量在100兆瓦以上的供热机组来供热,并且在北京、沈阳、伤害等城市即将投入200兆瓦容量的大型供热机组来供热。由此看来,在未来几十年内,会进一步增加应用大型供热设备的比例。

4.3尽量选用清洁燃料

近年来,由于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都得到很大程度提高,并且人们有了较强环境意识。因此,在未来几十年,各种清洁燃料的推广适应将成为供热技术发展的一主要趋势,例如:油、气、水煤浆燃料。当前,在有些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已经建立了蒸汽联合循环供电厂,实现了节能、高效、低污染的目的。

4.4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供热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