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试题十篇

时间:2023-03-23 02:23:47

通用技术试题

通用技术试题篇1

一、选择题

选择题能较大面积地覆盖所学知识点,有利于降低试题难度,提高试卷效度和评卷信度,所以,在标准化考试中占了很大比重,像浙江会考卷中就占70%整卷分数比例,共35道题。

实践表明。通用技术的选择题并不好出,很多通用技术教师担心自己的语文水平一般,没有信心写出严密性和逻辑性都很强的题目,结果就采用“拿来主义”。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去摘录一些技术新闻或产品说明书或大学相关专业的习题材料,结合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以及会考和高考的知识考点,然后稍加改编就可以编制出优秀的选择题。另外,俗话说“图纸是工程师的语言”,通用技术选择题应尽量配图,这样不但可以减少文字描述,更重要的是增强了技术案例的真实性和趣味性,这也是学科特色,有的学生就是看到这些漂亮的技术图片,才增强了做题的欲望。

二、读图作图题

这类题目最能体现通用技术的学科特点,也容易让人联想到通用技术的前身劳动技术。就通用技术的必修课程来说,这种题型考查的知识点内容非常有限,知识点也比较集中,但是题目的难度跨度可以很大。出题的套路基本上就是给出某种形体的立体图,然后让学生画三视图或补画三视图;或是给出某种技术图样,让学生读懂图样中的相关信息,然后回答有关问题。所以,题目的难度大小完全取决于所给形体的抽象性和所给技术图样的复杂性。

三、分析评价题

这种题目一般要求注重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切入口,将需要解决或完善的技术问题置于真实情景之中,综合运用知识和能力,对技术设计相关的问题作出分析评价,并能用技术语言进行描述。这种题目取材广泛,内涵丰富,思考容量大,按照必修教材内容,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控制类:主要是选取某种有控制功能的案例为载体,以挖空的形式考查学生对控制系统的组成、概念以及控制原理的理解;系统类:以某种具体的技术案例为载体,利用系统的思想、系统优化的方法去分析评价以及进行技术改进;流程类:以生活和生产中的某种具体流程为案例,利用流程的思想、流程优化的方法去分析评价流程以及进行流程再造;一般产品评价方法类:从不同的评价目标体系出发,对某一具体的产品案例进行评价分析,包括从人机关系的目标、设计的一般原则、项目设计要求等去分析判断。

四、设计题

设计题也是本课程的特色,它可以比较完整、综合地考查学生的各种技术素养。由于考试的特点,该种题型一般是让学生设计日常生活中的某种技术产品,题目一般比较明确地列出项目设计要求,为了降低难度,也往往给出这种项目作品的一款图片,或类似产品的一款图片,然后要求学生在理解所给产品的基础上,进行知识迁移运用,大胆构思和创新出符合设计要求的新产品,并用适当的技术语言把构思表达出来。其实,这就是一种最典型的、最实用的技术实践活动。然后,出题者为了更全面考查学生的各种技术素养,还会充分利用学生自己设计的方案顺便考查有关该方案物化时所涉及的材料、结构、连接方式、制作工艺流程、工具使用等方面的内容,还会充分利用学生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一些技术试验的设计和对产品的自我评价等等。总体上看,设计题命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只是设计的技术案例千差万别,各个小题之间一般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和关联性,循序渐进,引导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将相对独立的小题通过一个完整的问题链串联起来,分别从不同角度考查学生的理解、设计、制作、实验、评价、应用等各种能力。

总之,试题要体现知识立意和能力立意,要合理导向今后的教学,要反映学科本质的东西,要考查学生在学习和应用通用技术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必须掌握的核心观念、思想方法、基本知识和常用的技能,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而不仅仅是记忆的东西。我们应该本着针对性、高效性、实用性的原则来命题,通过题目使学生能够体会学习通用技术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树立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发现问题、明确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优化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通用技术试题篇2

关键词:RFID;乳制品;流通

一、概述

(一)RFID技术简介。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即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它通过读写器发射的无线电波,可读取电子标签内储存的信息,识别标签内代表的物品。它的优点显著:不需人工干预、可非接触远距离识别物体、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可工作于恶劣环境等。近年来该技术被应用于生产、物流、交通、运输、医疗、防伪等领域。

(二)乳制品流通现状。近年来食品行业竞争加剧,乳制品的营养、价格、新鲜度等成为商家和百姓共同关注的焦点。“大头娃娃”、三聚氰胺”等暴露出我国的乳制品安全体系的缺陷和流通中的问题。因此本文提出利用RFID技术来提高乳制品产品的可追溯性,改善流通质量,确保用户食用安全。

二、乳制品流通存在的问题

(一)奶源复杂,质量参差不齐。乳制品富含营养物质,但也是微生物的有利繁殖环境,这些微生物主要来源于动物体、及外表面、挤奶设备等。另外,不法商贩为追求利益,向奶制品中肆意添加一些违禁物质。由于乳制品企业与奶牛饲养方信息的不对称,奶站或企业很难及时发现奶牛或牛奶的问题。

(二)仓储作业流程不规范。乳制品仓储存在仓库面积小、装卸操作人工化、库存管理手工化等问题。仓库面积小不利于企业扩大生产与开拓市场,这是由于生产出的乳制品不能及时入库,且外销周转期有一定时间加之管理的手工化,容易导致货物无法得到储存。采用人工装卸方式效率低,不利于仓库的及时收、发货。

(三)冷链运输难以实现。无论自营配送还是第三方配送,即使所用的配送车辆都是冷藏车,也无法保证乳制品始终处于冷链环境下,因为企业缺少对配送车辆的监控,导致司机为了省油,通常会在半途关闭制冷设备。

(四)乳制品信息透明度低。前些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导致了中国消费者对乳制品的失望和恐慌。而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就是对于乳制品信息不透明,因此,需要把乳制品流通的每一个环节让消费者知晓,提高产品的可追溯性。

(五)数据融合与数据挖掘较困难。乳制品的制造工艺、流程各不相同,多种原辅料也错综交叉,我国食品安全由多个监管部门分段监管,这些都造成了食品安全数据的多源、异构特性。而不同企业各自信息化水平的差异,对数据安全和隐私的考虑,以及政府部门分段监管对数据的需求等因素,使食品链追溯网络的构建面临很大的挑战。

三、RFID技术在乳制品流通中可应用的环节

(一)乳制品生产加工环节。奶牛饲养过程中,饲料上的有毒物残留,还有奶牛自身健康程度,这些都会影响奶水的质量。为了便于对奶源质量的监控,在奶牛的身上安装电子身份证,即为每头牛建立一个永久性的数码档案,标识每头牛的属性,利用RFID的标签原理,在奶牛的颈部或耳部安装电子标签,然后将奶牛的信息写入芯片中,比如奶牛主人、喂养情况、是否接种疫苗等。

(二)乳制品仓储环节。影响乳制品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如储存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线、管理方式等,因此我们对这些信息进行记录与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对乳制品的仓储,可借鉴RFID技术在其他类物品仓储管理中的应用,如在出入库过程中的管理、在日常的盘点和保管中的管理等。

(三)乳制品运输环节。乳制品运输中可结合GPS与RFID两技术对在途货物监控、跟踪。对货主,也可通过远程计算机网络准确的知道货物的状态,途中位置等,在通过港口接受查验的时候,查验人员不用拆开食物,需要用手持式阅读器扫描便可知道包装产品的明细,提高了港口检查速度而且缓解港口拥堵压力。

(四)乳制品销售环节。乳制品作为大众消费品,首先要保证安全性;其次,要保证其食用的便利性;第三,还要保证物美价廉。乳制品的消费特性决定了必须保证它在销售渠道上的质量,注意卫生和安全及冷链管理。使用RFID技术可以让乳制品的销售渠道畅通且时效性好,缩小乳制品出现问题的范围。

(五)乳制品的可追溯。基于RFID技术,乳制品的安全追溯从生产环节和质量安全等方面入手,不仅要分析原辅料、包装材料、温湿度等外界环境的影响,还要重视操作条件以及人员等人为影响。我们应探索一套乳制品质量安全管控和溯源的RFID解决方案,实现乳制品从原料乳收购到乳品生产、销售的全过程追溯管理。

四、RFID技术在乳制品流通中应用的建议

(一)监控奶源采集与加工过程。一方面,通过使用RFID对牛棚微生物信息进行记录和监控,保证奶牛健康。另一方面,要确保牛棚的卫生水平和温湿度在适当范围内,还要定时检查奶牛身体各项指标并进行记录。最后,通过RFID电子标签,可以掌握乳制品的采集和加工信息,包括商品名称、出厂日期等。

(二)形成基于RFID的仓储管理系统与仓储作业流程。第一,出入库。乳制品装箱处贴上标签,然后装入同样贴RFID标签的托盘上,标签里面包含商品信息和入库位置。在入库验收和出库审核时该技术可提高效率。第二,库存。乳制品库存时,可以建立基于RFID技术的温湿度报警和防盗报警系统。

(三)增加物流作业的可视化管理,保证乳制品的冷链运输。运用GPS卫星导航定位、RFID技术、传感技术等多种技术,在物流活动过程中实时实现对车辆定位、运输物品监控、在线调度与配送的可视化与管理系统。给物流公司或乳制品企业建立GPS智能物流管理网络系统,以实现对食品冷链的车辆定位与食品温度实时监控,进行物流作业的透明化、可视化管理。

(四)提高供应链反应速度和物流速度。当配送中心将乳制品运送至零售商时,验货处阅读器会把RFID上的信息录入计算机,再核对后,工作人员将货物运往超市上架销售。零售商可以在乳制品的冷柜上安装阅读器,如果顾客购买了乳制品,那么阅读器就会将顾客的购买信息传到MIS系统,然后向零售商供货系统提交补货请求。

(五)全程跟踪追溯并共享乳制品信息。利用RFID设备采集数据,在消费者购买乳制品后,用户仅需输入其购买乳制品包装上的条码。通过追溯终端的个人电脑点击产品追溯,即可获得乳制品从原料奶、生产企业到零售商所经历的产品流通路径以及产品相关信息。

(作者单位:西安外事学院商学院)

课题项目:2016西安市社科项目,课题名称:“一体两翼”下西安物流业现代化发展的调查与思路研究,课题编号:16J164,课题负责人:雷宁,课题单位:西安外事学院

参考文献:

[1] Supply Chopra,Peter Meindl.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trategy,Planning,and Operation.2011

[2] 颜波,石平,黄广文.基于RFID和EPC物联网的水产品供应链可追溯平台开发[J].农业工程学报,2013

[3] 杜峻.基于RFID技术的乳制品安全追溯应用研究[J].2013

通用技术试题篇3

关键词:通用技术试验;技术素养;实践能力

学生的技术素养能够决定学生未来发展的上限,技术素养好的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无疑会占据更大的优势。优秀的技术素养不仅仅是具备扎实的技术能力,还需要有良好的技术道德、技术设计等。自通用技术课程实施以来,一直面临着技术试验设备不完善、技术资源缺乏的问题,使得通用技术试验的“价值”无法完全实现。而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通用技术试验教学得到了充分的保证。因此,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平台,合理利用通用技术试验,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和综合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我国通用技术试验的教学现状

通用技术是在高中课程中除了信息技术之外,具有基础性、广泛性、通用性并且和专业技术存在差别的技术。在现实生活中通用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具有很好的“迁移利用”性,对于广大高中生及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前,我国的通用技术试验设备还不齐全,很多试验仪器不充足,大部分的通用技术试验教学活动都是集中在普通的教室,通用技术试验教学方式也是通过老师的课堂讲解完成。这就使得我国通用技术试验“无用武之地”,无法真正发挥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学生的能力培养也无法得到实现。

我国通用技术试验还不够成熟,特别是一些技术试验软件还是“零零散散”,没有实现产品化,导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和其他课程的教学无法紧密联系在一起。比如,学生对通用技术试验的定义、分析、评估、解答问题方面不了解和不熟悉,自然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有效地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新学习。自然而然,学生对于科学技术作出评价和相应决策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就会存在明显的缺陷,导致高中学生技术素养不高。

二、通过合理利用通用技术试验提高学生技术素养的方法

通用技术试验是通用技术课程中的重要内容,贯穿于通用技术的课程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中。通用技术试验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特别是对于其他技术的发展以及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对通用技术试验设计进行完善

通用技术试验设计是通用技术试验过程中的基础环节,是探究通用技术试验的重要方法。所以,对通用技术试验设计进行完善,可以为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创造良好的条件。对于通用技术试验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可能会形成多种方案,那么对于所形成的方案要进行相互比较和分析,经过综合考量之后选择最优的通用技术试验决策。在通用技术试验选定决策之后,要注意对选定的决策方案进行试验检验,找到其中存在的或者是潜在的问题,并对原来的通用技术试验设计方案进行动态修正和改进。

2.利用通用技术试验设计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无论是什么技术,其核心动力都在于创造和创新。学生的创造从何而来,通用技术试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开发学生潜能的重要途径。在通用技术试验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地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对试验有更加真实的创造体验。相对于理论型知识课程,利用通用技术试验能够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创新的乐趣、创新的意义。

同时,利用通用技术试验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技术素养提升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学生在繁重的基础知识课程学习中往往会感到焦虑、枯燥,甚至有可能产生厌学的情绪。通用技术试验不是传统的课堂教学,而是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亲身体验、自主和合作相结合、多媒体网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让学生在通用技术试验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未来不断学习、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而这对于学生技术素养的提高起到了“土壤”培育的作用。

3.利用通用技术试验提高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

当前,很多高中的教学过程过于“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很多学生“眼高手低”,这种教学培养模式对于学生在未来进入高等教育、进入社会领域是极为不利的。而通用技术试验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有重要的意义。在通用技术试验过程中,老师在设计和操作中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对各种技术设计、技术试验、技术操作获取“最前线”的技术经验。正所谓“熟能生巧”,学生参与通用技术试验的次数增多,自然实践能力就会有很大的提升。而且,在通用技术试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试验,或者通过试验解答存在的知识疑问,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进行有机结合,运用技术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无疑将大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总而言之,高中生的学习正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既是对中小学知识总结的时期,也是为未来更高阶段的学习和工作打基础的时期。因而,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不仅要掌握课本教材的理论知识,还要对实践操作、技术能力和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那么,合理利用通用技术试验,完善通用技术试验的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技术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通用技术试题篇4

关键词:技术试验 精心设计 探究精神

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中明确了,技术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立足于“做中学”和“学中做”。技术课程以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可见在新课程改革中,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地建构知识。通用技术是一门立足实践的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其中技术试验正是通用技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可以让学生在问题的情境中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丰富的“操作”体验,进而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技术能力的发展。如何才能通过技术试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呢?

一、精心设计技术试验

精心设计技术试验对于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有重要作用。好的技术试验应该能体现技术设计的理念与方法,可操作性强,易于启迪与发挥学生创造性。

1.技术试验形式多样化

婴儿从诞生一刻起就开始观察世界,模仿成人的行为,尝试新鲜的事物。所以,观察与模仿是人类探究学习的第一步。只有通过仔细的观察和认真的模仿后,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方法,才有可能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进而实现创新。因此,在学生尚未熟悉试验操作或过程时,教师可以进行指导性的演示,以规范学生的操作。

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制作活动前,学生必须先学会一些基本工具的使用。如微型锯床就是学生以前从未使用过的工具。教师在学生使用此工具前必须先说明微型锯床的功能、使用规程和注意事项,然后亲自示范微型机床使用。微型锯床在使用方法上有一定的技巧,如果学生没注意就有可能发生木板锯不开或经常折断锯条的情况。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掌握了使用的要点,就可以少走一些弯路和避免事故的发生。

在选修课《电子控制的试验》的课程教学中,要实现技术试验一般是要购买一批套装的电子控制教学电路板供学生试验,但一个教学班(56人)若以两人为一组,购买电子教学电路板的费用就要十多万元。而且电子元件相对固定,对于教师重新开发教学试验和学生的创造性培养也有所限制。对于经费不足的学校或让学生进行开发性试验前,都可以尝试使用电子虚拟试验台EWB(electronic workbench)。EWB是电子设计自动化的重要工具之一,其中Multisim是EWB的升级版。学生可以在虚拟平台中虚拟运行,由此验证、巩固所学的电子控制知识,增强学生开发、创新的能力。

技术试验的多样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在试验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技术试验应具有开放性

开放性的技术试验可以是教师有意不设定设计项目,让学生去自由设计,这样的技术试验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发现身边的问题来找出解决的办法。也可以是教师设定设计最终要求,由学生自主设定试验方法的试验。在“模型和原型”的教学中,曾要求学生制作一个可以从旋转运动转换成上下往复直线运动的“机械传动模型”,学生通过探究找出不同的方式和材料,制作出各种符合要求的“机械传动模型”。可见,技术试验的开放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地探究问题。

3.技术试验设计要面向生活,结合社会实际需求

技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需要性原则”。技术试验设计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关注社会需要,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产生设计的欲望与激情。

在教学中,笔者曾经要求学生设计制作一个适合中学生使用的书包。学生经过调查分析,全面了解中学生对书包的需求后,设计制作了不少既实用又有创意的书包。例如有个小组设计的书包容量大可以容纳一定数量的书本,肩带比较宽,减少了书本重量对人体的负担。特别是在书包上方隐藏了一个小布袋,下雨时可以伸展出小布袋中的胶袋包住书包,有防雨的作用。又如,有一个小组在书包上设计了一个架子,方便近视的学生放置眼镜,这也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功能。

这些贴近学生生活与社会实际需求的设计项目,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学生在技术试验中学会探究

1.在全程参与中探究

技术试验要面对全体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技术试验中学会一点技术知识。经历完整的技术试验过程,是让学生理解技术的重要途径。

2.在合作与交流中探究

学生的技术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在技术试验中应先由个人进行思考和尝试后,再寻求他人的帮助。技术试验以小组形式进行就可以让技术水平较高的学生带动技术水平较低的学生。小组制作或测试中遇到困难时,学生各抒己见,可以发挥团队的力量解决问题;遇到意见分歧时,可以相互交流,找出适当的解决方法。在设计、制作和测试、优化结束后,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形式向全班同学介绍、展示本小组设计过程和设计成果,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技术试验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进行广泛的语言交流。

3.技术试验探究中强调动手,更要强调动脑

技术试验探究中强调动手做,更加强调动脑筋。技术素养是培养学生使用、管理、评价、理解技术的能力。如果单纯动手做,就只能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技术。而让学生在试验中动脑,就包括强调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对探究结果的假设,对获得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与同伴的交流中相互质疑和评价,反思自己的预设,从而对设计进行改进,让设计得以完善。

例如,在“测试”一课中,教师安排学生进行“车轮与路面关系”的技术试验。学生根据要求设计出适应六种模拟路面上行驶的三套车轮,并分别用这3种车轮在6种模拟的路面行驶,测试车轮的排水能力和抓地能力。学生在设计车轮前要对模拟路面的特点进行分析,由于学生对汽车轮胎不是很熟悉,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相关的事物,让学生分析不同的鞋子在不同的路面行走的效果,观察山地自行车和室内赛场的自行车车轮的差异,在雪灾中人们是如何使车轮有防滑效果的。通过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和回顾,尝试设计适应对应路面的车轮。学生制作时根据自己制订的设计要求选择不同的工具和材料。制作完成后在模拟路面上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对比预测目标与实际的差距,再进行优化,学生在不断的探究后,最终发现适应这些路面行驶的车轮的要素。在试验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技术技能和动手能力,更培养了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习惯和严谨的技术态度。

通用技术试题篇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的步伐越走越快,高中课程也开始进行普遍改革。在高中改革中,技术成为领域之一,它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以设计学习和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 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提高实践能力可谓意义深远。本文主要研究高中通用技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二、高中生学习通用技术课程的意义

1.引导学生融入技术世界,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通过通用技术学习,学生可以有意识地感受到技术的发展给经济和社会带来的变化,体验日常生活中技术的魅力;可以更加理性地看待技术,以更具道德的方式使用技术;可以以亲近技术的情感、积极探究的态度利用所学技术更为广泛地服务于社会生活,提高对未来社会的主动适应性。

2.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高中生正处于创造力发展的重要阶段,这正是开发学生创造潜力培养创新能力的大好时机。学生的技术学习过程,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研究和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一项项设计任务的完成,激发创造的欲望,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想象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能力,形成积极、果断的品质;通过一次次的技术测试发现设计或制作中存在的问题、修改设计或作品以解决问题、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等技术环节锻炼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对全局的把握。

3.强化学生的手脑并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众所周知,技术本身就离不开实践,技术课程培养实践能力是大家的共识。技术设计、技术实验是通用技术课中学生的主要实践活动,通过这样的实践,对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大好处。这样的能力同样可以用于解决社会实际问题。

三、高中通用技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1.重视起始课

和其他学科一样,通用技术学科开始教学时都有起始课,但它和其他学科也有所不同。教师面临的学生技术基础较差、技术经验较少,所以全书起始课的任务就比较重。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要介绍通用技术这门学科的主要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习的价值等等,还要介绍较多的技术事实,以此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改进理论课教学方法。

过去,教师往往把理论课看成是一般的讲授课,这种认识是有些片面的。理论课不一定都要用讲授法。这是技术理论课教学的一个特殊性。理论课有很多种。一是科学理论,例如力的分析、投影理论等。二是技术理论。通用技术课里的很多理论常常只要求学生大致了解,并不要求完全理解和掌握,但要求学生会应用这些理论去解释和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因此,理论课教学中,教师要多采用研讨、案例分析、试验、观察等方法进行教学。

3.上好试验课。

试验课与实验课不同,试验课课型主要以学生进行技术试验为主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目的是在于让学生通过技术试验来验证技术方案,亲历技术的全过程。它对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和实践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就是要让学生边做边学,边学边思考,从而让学生逐步实践的习惯。因此,在技术试验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设计、动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体验,掌握试验的思想方法。在试验课上,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自觉充当“旁观者”的角色,要认真观察学生实际操作的全过程,分析学生试验中存在的问题,只有当学生的试验出现明显偏差时才给予必要的指导。

试验结束后,必须重视试验报告的撰写,重点是试验过程的体验和验证的结果,验证结果与技术方案不符时还须找出试验方法中的错误。最后还应该提供学生相互交流试验过程、方法和试验心得的平台。

四、结语

通用技术试题篇6

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业水平考试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组织实施的部级考试,是评价我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和考核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是否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的终结性学业水平考试。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是判定普通高中学生能否合格毕业的标准之一。

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以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技术标准(实验)》(信息技术)和《新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信息技术上机考试说明》为依据,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考查。2012年我区信息技术采用无纸化考试形式。针对“无纸化”这一显著特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水平,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在此,我就这几年的教学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如何抓好学考复习。

一、统一思想认识,正确对待学业水平考试:

虽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我们高中教育仍然是以高考为中心,使得一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学考不重视,还有的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上网、聊天、打游戏,因此做为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让学生端正态度,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

二、考试内容

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三选一,我校选修模块是《网络技术应用》,理论部分占70%,操作题占30%。

三、加强小组合作精神

合作学习是信息技术课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也是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方法之一,合作学习在小组成员间构建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每位小组成员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而锻炼学生的组织、沟通协商的能力,我将一个班的学生每四人一小组,分组前我先要对班级学生进行调查。然后采用强弱搭配、男女搭配的原则,将全班分为14个小组,在教室复习理论部分如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及网络基础知识时,将14个小组名写在黑板上,采取抢答式,抢答并回答正确者给小组加1分,每节课每小组成绩由课代表进行登记,并将一学期抢答的成绩记入学分认定考核中课堂表现一项中。通过此项复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机房进行操作题复习时,我先进行专项复习,word操作题、excel操作题、Frontpage操作题,我根据考试说明,自己编写一些专项题每节课有目的进行复习,每节课将操作题分发到每位学生机上,学生做完后提交到教师机上,对操作能力较差学生我采取个别指导、小组协作完成,对学生每取得一点进步就及时进行表扬鼓励。其次,每一专项复习完成后,让学生合作完成一项大作品上交给我,如word操作题复习完成后,每一组学生必须合作上交一个关于民族团结的电子小报;Frontpage操作题复习完成后,每一组学生必须上交一个网页作品;Excel操作题复习完成后,每一组学生必须上交一个对本年级成绩进行分析的作品,制作作品前,小组组长必须将小组成员的分工、资料的采集、资料的整合以书面形式上交老师,然后才可以开始制作作品。在制作作品时,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各种疑难问题,充分体现了团队精神。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认为:“学生可以从教师的教学中获得知识,而且还可以通过个别学生教学生获得知识。最后我对学生进行利用模拟考试系统进行模拟训练,在进行模拟训练时让学生注意细节问题,看清题意,理清解题思路,规范操作方法,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总之,信息技术科学考复习与传统学科不一样,复习课本内容的同时,更要要求学生在上机操作时注意观察,上机课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平时就对知识不断积累与演练,勤动脑,多动手,掌握基本技能与基础操作,从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白,无论今后如何生活,信息技术一定能帮助你创造幸福的人生。

参考文献

通用技术试题篇7

1.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的意义

当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学习与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随着计算机应用范围迅速地扩大,深入到工业控制、航天航空、医疗设备、银行金融、交通通信等各个领域,计算机的应用以软件为基础,软件的开发为计算机提供了无比强大的功能。虽然计算机及其软件给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条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软件在应用过程中自身会出现安全问题,对计算机造成潜在的风险。特别是当前黑客肆虐,病毒猖撅的网络环境下,软件安全出现问题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以及生存环境,因此,对计算机软件安全进行检测是软件测试的重要研究内容,是保障其工作的可靠性是重要领域计算机应用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2.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中应注意的问题

计算机软件的安全检测在软件开发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其目的是检测出软件开发中自身存在的安全功能和安全漏洞等问题,然后对其应用程序进行修补,满足用户对软件安全需要。计算机软件的安全检测是一个动态的检测过程。在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中应该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2.1在对软件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检测

每台计算机或者计算机系统都有其特点与用户需求,检测人员在对计算机软件进行检测时,一定要对软件进行综合性分析由于研究,来选择适宜的软件的检测技术方法,同时,要从用户的需求为出发点,从多方面的角度来制定合理的安全检测措施。

2.2大力推广检测人员多元化

多元化就是任何在某种程度上相似但有所不同的人员的组合。在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时大力推广检测人员多元化能够更好的检测出软件存在的安全功能和安全漏洞等问题,因此,厂商在对在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过程中,不但要具有专门的软件安全分析员,还要配备计算机软件系统的总体设计人员等具备专业技术人才,通过他们密切配合来提高对软件安全进行检测的质量。

2.3选择合理的安全检测方法

检测人员在对计算软件安全进行检测,可能只用一个简单的方法就能解决一个系统中所有安全检测问题,要通常要对计算机软件的系统级、需求级以及代码级进行详细的分析,检测人员应该依据软件规模的范围或者大小,认真分析对软件的结构设计方,根据软件不同用户对软件的不同要求来选择合理的软件分析技术与安全检测方法。

3.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方法

现在的计算机软件系统规模都很大,其软件系统通常含有了多个子系统,同时不同的子系统中包含了多个不同的模块。在对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时,通常要进行模块测试→组装系统→系统结构的安全检测→软件功能和性能的有效测试→系统测试这样一系列的流程。

3.1计算机软件静态检测技术方法

计算机软件静态检测技术方法就是检测人员运用静态检测技术来检测软件潜在的安全性能问题,其方法就是利用程序分析技术对应用程序的二进制代码,或者是源代码进行分析,

当前,静态分析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一是词法检测技术,就是只检测程序源代码中有危险的c库函数和系统调用;二是程序评注技术,就是依据评注信息加深静态分析查找出潜在的漏洞;三是类型推断技术,就是利用一种新型修饰来对某几种特别的用户输入或指针等数据增加安全约束;四是约束解算器技术,就是运用约束对目标程序的特定属性建模,再用静态分析解算约束;五是元编译技术,就是将软件检测作为轻量级编译器扩展并建模执行,通过自动推断检测代码的安全属性;六是变异语言技术,就是限制指针的算术运算、不安全的类型转换、goto的随意跳转、多点随意转变标志、setjmp和longjmp等可能不安全的操作。静态检测技术方便快捷,一般能够找软件中绝大多数问题,但对个别问题不起作用。

3.2计算机软件动态检测技术方法

计算机软件动态检测技术方法就是通过对软件在计算机的运行环境下进行分析与研究,达到来检测出软件安全性能问题。动态检测方法大体上有以下六种:一是非执行栈技术,就是采取禁止栈执行代码能力的方法预防恶意代码破坏写与执行的本文由收集整理攻击;二是非执行堆与数据技术,就是通过禁令执行堆和数据段,让恶意代码失去执行机会;三是内存映射技术,就是通过使用映射代码页措施,让攻击者难以通过null结尾的字符串跳转到低端内存区;四是安全的共享库技术,就是依据动态链接技术检测并拦截不安全函数,达到阻止其调用的目的;五是沙箱技术,就是通过限制一个进程所访问的资源来预防某些攻击行为;六是程序解释技术,就是在程序运行之后,通过监视其行为并强制进行安全检查的方法。动态检测技术的优势在于不需要对软件源码或其二进制代码作出修改,这样大大提升了软件的保密性。

3.3计算机软件形式化安全测试技术方法

计算机软件形式化安全测试方法建立的基础是确立软件的数学模型,软件安全建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表示软件中存在的安全缺陷与隐患,即软件安全特征。通过形式规格说明语言的支持来提供形式化的规格说明。计算机软件形式化安全测试技术在检查中常用的形

转贴于

式规格语言主要有基于模型的语言、基于行为的语言以及基于有限状态的语言等形式规格语言。定理证明与模型检测是形式化安全检测主要两种方法。

3.4计算机软件编程语法安全测试技术方法

计算机软件编程语法安全测试技术方法就是通过被检测软件的功能接口的语法,生成计算机软件的测试输入环节,利用这种方式来检测计算机软件对不同类别输入所反映的状况。利用这种方法进行检测一般使检测程序要进行识别软件接口的语言与定义语言的语法,以语法为前提生产测试用例同时执行安全检测。

3.5计算机基于软件属性安全测试技术方法

计算机基于软件属性安全测试技术方法建立的前提是对软件的安全编程规则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然后利用系统程序的代码的验证,检测软件系统对安全编程规则是否遵守,达到对软件进行测试的目的。计算机基于软件属性安全测试技术方法能够更好的有效分析软件安全问题的交互性及扩展性。

通用技术试题篇8

考试

其(一)考试科目1.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共设置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十门科目。

其中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合卷考试。

2.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每科试题满分为100分;语文科目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其余九门科目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二)网上阅卷考试答题要求我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除了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科目外,均采用网上阅卷,试卷和答题卡分离,各科选择题、填空题及非选择题答案全部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的区域内。

答案写在试卷上、答题错位、答题超过规定位置均视为无效试卷答题卡,选择题采用2B铅笔涂写,文字部分只能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填写。

(三)考试时间及组织安排

1.2019年7月青海果洛高中会考日期:7月6日、7日、8日、9日。

2.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一律使用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

3.考场由省考试院统一编排,每考场30人。

考场按单人、单桌、单行、桌口背向学生、桌间距80公分的标准化考场要求排列。

4.考生《学考证》塑封方为有效。

考生必须同时持有《学考证》和《身份证》方可参加考试。

2019年7月青海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时间表

时间

上午

下午

7月6日

8:30-10:30

13:00-14:30

16:00-17:30

语    文

地    理

历    史

7月7日

8:30-10:00

13:00-14:30

16:00-17:30

数    学

物    理

化    学

7月8日

8:30-10:00

13:00-14:30

16:00-17:30

英    语/藏、蒙语文

政    治

生    物

7月9日

通用技术试题篇9

普通类考生全国文化统考于6月7日开始举行,考试的时间表由教育部。技术科目考试时间为6月9日上午。

从2015年起,江苏普通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统一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的全国卷,不再进行语文、数学、英语科目的自行命题。技术科目仍由江西省自行命题。

单报本科考试科目为:文史类(含兼报艺术、体育类)考生考语文、数学、外语(含听力30分)、文科(政治、历史、地理)综合;理工类(含兼报艺术、体育类)考生考语文、数学、外语(含听力30分)、理科(物理、化学、生物)综合。

本科兼报高职(专科)考试科目为:文史类(含兼报艺术、体育类)考生考语文、数学、外语(含听力30分)、文科(政治、历史、地理)综合、技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理工类(含兼报艺术、体育类)考生考语文、数学、外语(含听力30分)、理科(物理、化学、生物)综合、技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

单报高职(专科)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含听力30分)、技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

通用技术试题篇10

关键词:案例;生活化;实用性;典型性

浙江省通用技术课程实施已有5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遇到了不少的问题,也进行着不断地探索和尝试,其中由于教材的质量不高,导致教师在选用课堂教学案例时,出现举棋不定、无所适从的情况。

众所周知,课堂中案例的选择至关重要,尤其对通用技术学科而言,它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理论作用于实践的载体。如果案例选择不当,相关因素处理不好,就会降低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的整体效果。那么,如何恰当选择通用技术课堂中的教学案例呢?

一、教材案例存在的问题

《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中案例分析有70个左右,近两年来,尽管教材针对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了修订,但是这些案例还是存在不少的问题,一直以来,在很多教师中有较多的争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科学性存在争议

教师对现行苏教版《通用技术》教材中的部分案例的科学性存在不同程度的争议,比如,《技术与设计1》第四章第一节发现问题中的“伽利略与体温表”案例,“伽利略用手握住试管的底部,让管内的空气渐渐变热,然后把试管的上端插入冷水之中,松开手时发现,水在试管里被慢慢地吸上去一截;再握住试管,水又渐渐从试管中被压了下去。从水的上升、下降可看出管内温度的变化,于是,他就把一个很细的试管装上水,排除里面的空气,密封住并在试管上刻了刻度。”关于这段描述的科学性争议一直很大。

《技术与设计2》第四章控制与设计单元相关案例中关于控制器、执行器的描述是否科学、正确,在教师中也有很大的争议。

2.针对性不强

《发现问题》中,“新式纺纱机的诞生”案例说明通过观察日常生活可以发现问题,但是新式纺纱机的发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作,显然是还要通过收集分析信息、技术研究和技术试验才可以完成的,放在这里针对性就不是很强。

3.无技术含量

《设计的一般原则》中在讲述创新原则时,引用了“洗衣机的变迁”案例,此案例中既无技术性知识的介绍,也无原理的描述,连初中生甚至小学生都可以读懂,不适合高中生阅读。

4.容易引起歧义

例如,《设计的一般原则》中,在讲到道德原则时说明,“给瓜子“美容”的案例,是一种不道德的设计,这更确切地说应该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并不是一种不道德的设计。又如,在《技术的价值》中,“荷兰风车”的案例中讲到“风车成为荷兰人向大海夺取土地的强有力武器”,而这个武器现今已经对荷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类似上述的两案例会将技术设计矮化、泛化,如果任何东西都可以当作技术设计,或人类为了自己的发展无限度地使用技术,就会让学生产生不信任技术设计的情绪。

二、通用技术课堂教学案例选择的方向

案例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当中所经历的典型的富有多种意义的事件陈述,是人们对所经历的事件的有意截取。那么,在通用技术课堂中什么样的案例才是适合的?我们该如何选择呢?

1.案例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生活

选择案例时要注重基础,联系实际,尽可能考虑全体学生都熟悉的内容,针对高中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基础和兴趣爱好,选择贴近生活的事例,让学生感受技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样才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技术的兴趣,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技术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从其生活世界中选择使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让学生的情感在生活氛围中得到陶冶。如,太阳能热水器、红外线水龙头、自行车、分类垃圾箱等等。

2.案例的选择要关注社会热点

限制塑料袋使用和北京奥运会火炬及场馆等热点案例的引用往往可以引起师生共鸣,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如,选择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对接的案例,来进行技术试验、发现问题、结构设计、系统设计等内容的教学。

3.案例的选择要有一定实用价值

《通用技术课程标准》指出:“通用技术是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对广大同学的发展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技术。”例如,在教学《流程的优化》时,教师可以把班级课表、学生一天的日程安排表拿到课堂,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学生试着根据自己学到的知识,把班级课表、个人日程表进行重新调整,让课程、时间安排最大限度地符合自身的学习规律,提高学习效率。课后,教师可以把学生研究的成果,提交到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建议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根据学生的研究成果,在后面的学期调整课表。这类案例的学习,不但完成了教学内容,而且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课堂当中取得的成果还在现实中得到了应用。

三、课堂教学案例选择时的注意事项

案例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达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还有助于学生技术素养的养成和情感目标的达成,所以,课堂教学案例的选择除了需要有明确的方向,在引用的时候还需要注意一些

问题。

1.要注意案例的启发性

作为教学案例,满足教学性是毋庸置疑的,但同时也应突出启发性。教学案例本身既不是简单的事例介绍,又不是纯理论性的内容叙述,而是两者的有机融合,更为重要的是,一定要包含能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探究点。通过引导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自己去挖掘、去体验、去思考,使学生找出问题的本质,总结出规律,由此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例如,在《简单结构的设计》中,教材利用简易相片架作为案例来论证先前讲述的结构强度及结构稳定性的相关因素。

2.要注意案例的适用性

教材和生活中的案例是否都适用于实际教学呢?答案是否定的。例如,在《系统的优化》中,教材“农业间作套种”是个很好的案例,介绍了多种套种的模式,但是这对于生活在城市的学生来说,对案例中套种的概念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对这个案例也提不起兴趣。由此可以看出,通用技术课堂中在选用案例时,还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学生的认知经历作出分析后进行选择。

3.要注意案例的典型性,给学生以感官和思想上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