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十篇

时间:2023-03-28 22:05:58

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篇1

(一)媒体

教师向学生发出教学信息的载体,以及学生向教师借以反馈的载体,统称为教学媒体。从信息论的观点看,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输过程,教师处于这一过程的始端,学生则处于终端,因此教学媒体主要是指教师发出教学信息的载体,这一点是毫无疑义的教师、学生、媒体是教学过程的三个实体要素。换言之,教学媒体是伴随教学过程而出现的。诸如教科书、粉笔、黑板、挂图、标本、仪器等,我们统称之为传统教学媒体。

我国从本世纪20年代开始,已经有人用无声电影、幻灯、播音等来辅助教学。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录音,投影、录像带、语言实验室、电子计算机等。作为教学媒体已被广泛运用于课堂电影片教学之中。这些电子技术媒体,我们统称之为现代媒体。

(二)多媒体教学

依据现代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合理利用传统教学媒体,同时应积极引进现代教学媒体,使二者恰当结合,相辅相成,既能准确、迅速地传输教学信息,又能及时反馈调节,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这就是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以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为目标的。所谓整体优化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在相同的时间内,使学生学得好一些,多一些,快一些。换言之,就是用最少的时间,争取最好的效果。这就涉及到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是端正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的问题。多年来,我们习惯于一种基本的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尽管我们强调要让学生作课堂的主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但是实际上这个问题并没有解决。从课堂上的师生活动量的统计来看,45分钟的一节课,如果有15分钟是学生在活动(包括读书、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练习等),那就很不简单了;多数情况,学生的活动不足10分钟。即便是学生参与比较多的课堂,一般情况下,那些理解课文的关键的话大都是教师讲的;学生的思维空间被限制在很小的范围里。总之,教师所关注的不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而是结论,是结果。这个问题如不改变,就会成为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障碍,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也就难以实现。

其次是调整教学内容的问题。传统的课堂,教师只凭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就能上课。现在,现代教学媒体被运用到课堂上来了。过去教师板书要花许多时间,现在一张投影片就解决问题。这样,课堂密度就要大大增加,以往缺乏感性经验的事物,往往是教学中的难点;现在,放一段录像,便一目了然。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然要对教学内容的整体结构作调整。因此,多媒体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吃透教材,了解学生,而且要精心选用教学媒体,形成教学内容的合理结构,从而做到“功在课前,效在课上”。

第三,要注意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同步改革。多媒体教学并不排斥传统的教学方法,但是多媒体教学中的教学手段的变化,必然要求学生多听、多看、多思考、多发表。因此,也就必然要求教学方法的同步改革。唯其如此,才能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

第四,要注意检测方法的改革。在多媒体教学中,提倡尽量多的即时反馈与调节,因为这种方法优于延时的反馈与调节。这就要求改革检测方法。

进行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目的明确,讲究实效

媒体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选用媒体时,切忌盲目性,随意性,要从确实的目的出发,才会有好的效果。这里应注意两个问题:

1.如果以一节课为研究对象,那么首先要根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文内容来确定这一节的教学目的;其次,在一节课中可能会运用不同的媒体,如黑板、投影、挂图等等,那么运用各种媒体,既要为这一节课的目的服务,又要考虑运用媒体的具体目的。只有这样来思考问题,才能使“目的明确,讲究实效”这一点落到实处。

2.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功能,如音响媒体最有利于培养听、说、朗读的能力,有利于培养语感;光学媒体有利于培养观察能力,有利于对缺乏直接经验的事物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就要注意选择最容易达到确定目的的媒体。

达到确定目的的媒体可能不是一种,如培养朗读能力,既可以用示范录音带,也可以由教师来朗读。如果教师朗读能力很强,就不一定用示范带。教师的朗读不仅方便、经济,而且由于师生之间亲密的关系,由于教师直接作用于学生,从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培养朗读能力来说,往往比示范录音带效果更好。

总之,从确定的目的出发,对媒体要优选。

(二)各种媒体综合运用,有机结合

教学中只用一种媒体(如只是教师讲),学生所接受的是单一的刺激,一般说来效果不好。而运用多种媒体,从视、听、触等各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这种新颖、多样而又富于变化的刺激,会使学生的注意、兴趣稳定而持久,自然会有好的效果。

在综合运用各种媒体时,不能只考虑某一种媒体的使用,而应考虑各种媒体之间的有机联系,从而合理搭配,发挥各种媒体综合运用的整体效应。就拿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来说,同样是给学生播放示范带,但不同的做法,就有不同的效果。第一种做法是只把示范带放一遍,听之前,既不提要求,听之后也不作分析。第二种做法是:听之前,教师先提要求──认真听,要听出讲的是一件什么事;仔细体会,体会出语调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听之后,又组织讨论,深入理解语言、语调中的思想感情;并进一步分析这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从而掌握规律,提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两种做法相比,显然是第二种效果好,原因就在于注意处理示范带和教师语言这两种不同媒体之间的有机联系,从而使两种媒体的综合运用达到最佳效果。

(三)及时反馈、调控

多媒体教学要求及时的反馈,以进行调控。这种反馈是双向的:一是学生对教师“教”的反馈,这是教师在课堂上及时调整教学的重要依据;一是教师对学生“学”的反馈,这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或肯定、或改进、或矫正的依据。同时重视这两种方向的反馈,课堂教学过程就会充满活力,就会运转自如,课堂教学质量就会不断提高。要做好及时的反馈调整,必须注意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教师要从各种渠道来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

信息量越大,判断就越准确。首先,课前要接触学生,了解学生。有的教师要求学生一面预习一面把问题写在小纸条上,这些小纸条交上来之后,教师认真地看洞时还要归纳、整理、分清问题的类型,分清主次。有的教师一上课先让学生提出问题;或者自己作“火力侦察”──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以了解学生的情况。掌握了这些信息,教师上课就心中有数,就主动。其次,课堂上要及时收集反馈信息,从学生的回答,从学生的目光、表情、态度,从五色反应卡,来了解学生的情况。第三,课后还应从学生的作文、作业、试卷等方面来了解学生的情况。

收集反馈信息的目的是为了调整教学。教师不仅应当根据堂上的反馈作及时调整,而且应当综合各种信息对堂上的情况作预测,并以此为基础设想几种方案。这样,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控制就会自如得多。

2.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反馈

教师对学生作反馈主要是两个渠道:一是在课堂上,教师以自己的目光、表情、态度传递信息,或者教师直陈──或予以确认、鼓励,或指出错误、予以批评,或提出希望、要求;一是在课下,教师对学生的作业、作文、试卷打成绩、写评语、作批改、作讲评。

学生对教师的反馈十分重视。因此,教师的反馈一要及时,二要充分利用反馈,保护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纠正错误的认识,接受正确的认识,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持久,学习水平不断提高。

(四)师生积极参与活动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的活动,任何一方不积极参与,都不会有好的效果。多媒体教学也不例外。

1.教师方面

多媒体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不是降低,而是提高了。它要求教师从哪些方面来参与呢?

①认真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教材承载着大量的教学信息,学生是信宿,只有对教材、学生这两头都有深入的了解,才知道用什么媒体最合适,以及怎样用这种媒体。多媒体教学特别强调“功在课前”,原因就在这里。

②选择最恰当的媒体,准备好软件。在深入了解教材、学生的基础上,教师要事先准备好“软件”,包括板书设计、投影片、教学挂图、录音带或录像带等。有时教师需自己动手,制作“软件”。另外,教师还应事先考虑好教学效果的检测手段。假如组织全班作练习,需对答案作订正,就可以让学生把答案写在投影胶片上;通过投影,在全班订正,假如用五色反应卡来检测,就要事先设计好选择题、判断题等。

③课堂上认真观察学生的反应,作出正确判断,迅速采取调整措施。这一点是增加课堂信息量,增加密度,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的脑力劳动强度大大增加了。

2.学生方面

多媒体教学篇2

梁金玲 刘国庆 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摘要: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分析了多媒体教学的优缺点,从而提出如何正确

应用多媒体教学,确实发挥它的优势而克服它的缺陷与不足,使它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好手段之一。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蓬勃发展,它

已经应用到各行各业中,这给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的变革。在学校

中打破了传统得单一教学模式,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使教学形

式多样化,教学手段多元化。

一、多媒体教学

1.多媒体教学概念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

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

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

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2.多媒体发展历程

多媒体教学很早就有了,就是教师用文本、声音、图片来进

行教学。但是在20 世纪80 年代开始出现采用多种电子媒体如幻

灯、投影、录音、录像等综合运用与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技术又

称多媒体组合教学或电化教学,90 年代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

速发展和普及,多媒体计算机已经逐步取代了以往的多种教学媒

体的综合使用地位。因此,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多媒体教学是特

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开

展的教学活动过程。它又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3.多媒体结构特点及功能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

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

息,把多媒体的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

或投影机投影显示出来,同时按需要加上声音的配合,以及使用

者与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互操作,完成教学或训练过程。

二、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1.教学效率提高

传统教学方式,往往板书较多,大量时间浪费在板书上,多

媒体教学通过演示课件,使授课方式变得方便、快捷,节省了教

师授课时的板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2.知识的直观性

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讲清楚的知识点,多媒体教学综合应用图

片、材料、视频等资料,使一些抽象难懂的重点、难点知识直观

而形象。重难点便很容易突破。

3.信息的全面多元

教材单一,知识与实际关联不少。但现在对于学生知识深度

要求高,灵活性强,知识面广,而学生水平层次不齐,教师课堂

内讲授知识有限无法兼顾一切。为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

和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制作了动画来形象生动地反映知识;同时,

对于一些抽象的知识,提供视频图像,使学生在演播动画和视频

的过程中学到知识。

4.增强学习兴趣

教学中加入图片、动画、视频等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活泼,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单调的教学模式,从而活跃学生

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多媒体教学的缺点

1.教师和课件水平差异大

教师的能力差异比较大,制作精品课件耗时耗力。虽然网上

有很多免费的课件下载,但大多课件都是一些教师及爱好者的一

时急兴之作,或是为了应付公开课等的应景之作,除了相关的知

识与内容的归纳总结外,更谈不上整套教材的系统建构。

2.课件主宰课堂教学

教学的主要活动是围绕学生的学习展开。教师应该是为“学”

而教,而不能让学生为“教”而学。教师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制

作课件,虽然在教学手段上有了创新,但忽视了学生的存在,把

学生的思维限制在预先设计的框架内,因此,课堂教学犹如“一

潭死水”,没有活力,没有激情。教学只是在按照事先设计好的

框架模式下对学生进行灌输知识。

3.浅层体验,缺乏学生的参与交流

教师利用课件创造了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

兴趣,实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教师在学生还没有通读教材的

情况下,就直接向学生展示配套的课件。虽然文本内容转化为

图片、视频,学生看得津津有味,但一节课下来,学生对教材

解读的时间少了,思考的时间少了。学生只是直接接受知识,

缺乏对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有学生说:“听

来的容易忘,看到的记不住,只有动手做才能学得会。只是告

诉我,我会忘记,只是演示给我,我会记住,如果让我参与其

中,我就会明白。”

4.容易产生视力疲劳

使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展示课件无论是文本内容还

是动画视频,都需要学生眼睛一直盯着多媒体屏幕看,这样一节

课学生刚开始感到还可以,但到后半堂课普遍学生感到眼睛难

受,进而学生感到疲劳难以再集中精力听课。这样一来,教师准

备再精彩的课件,学生也很难接受了。

四、如何正确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1.多媒体教学应设计学生的合作、反思等过程

学习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学生之间的合作具有明显的效

果。因此对于多媒体教学,应该设计一些过程和内容,让学生进

行讨论,合作解决,以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效率。许多多媒体教学

在设计时忽略了留给学生必要的反思时间,这是一个失误。实际

上学生在这一段时间内,对整个问题涉及的知识和方法,对自己

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运用知识和方法的过程进行必要的反思,

通过对比自己和老师、同学解决问题的不同点进行反思,学会思

考和运用,调整原有认知结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从而达到升

华。

2.理好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

多媒体教学可以理解为传统教学基础上增加了多媒体这一

特殊工具的教学,它不可能抛弃所有的传统教学手段。因此在设

计多媒体教学时,要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时机,正确处理多媒体

和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特别要考虑时

间因素,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时间(此处主要是指操作时间)

与适时的课堂讲解、板书、交互、反思时间的关系。例如把几句

话的结论板书在黑板上,不一定就比放幻灯片效率低,因为它节

约了操作时间。在复习课的时候,多媒体的大容量是有效率的,

但必须注意中间的停顿,保证学生把要点记下来,或者,事先把

需要学生做笔记的知识打印出来,课后发给每一个学生,这样就

更能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3.课外的多媒体

现在的计算机价格越来越市民化,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计

算机辅助教学的重要性,为自己的孩子配备电脑。教师应该考虑

课外的多媒体教学,制作课外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或将课堂教学

软件交给学生,以帮助学生消化在课堂上没有完全消化的知识和

方法,或帮助学生形成能力,特别是对于差生来说,这实在是一

个好主意。

总之,多媒体教育技术飞速发展,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

运用越来越普遍。教师在学习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同时,应该

多媒体教学篇3

目前,在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它具有很多优点,也存在一些弊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进入我国的教育领域,并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教育领域中,多媒体教学逐渐成为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它使当今的教学方法,教学观念与形式、课堂教学结构发生了变革。

随着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日渐成熟,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研究和使用已上了一个新台阶。然而在教学中也遇到一些问题。由于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一定的优点,部分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而抛弃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纵观各校开展多媒体教育的实际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媒体"与"教"结合不紧,造成课堂教学节奏过快。基于上述问题,讨论多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目的使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使教师水平和学校整体综合实力得以提高。

1多媒体教学现状解析

我们在石河子大学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566份,收回问卷540份,回收率95.4%。调查项目包括学生对多种媒体的教学效果评价、学习兴趣、重难点理解程度,对教师应用多媒体要求,以及传统媒体与多媒体的认可程度等问题。

通过归纳得出:

①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对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理解的程度为80%以上学生认为:多媒体教学不仅信息量大,而且,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静为动,把平时教师难以说清道明,学生不易掌握和理解的知识点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还可将抽象、微观、不可见或难以解释的部分逐层分割、深入讲解,使之形象化和直观化,为学生提供大量直观材料,从多角度来表示相同的信息,从而减少学生学习的难度,加强了学生从具体操作到抽象思维的有效迁移。采用多媒体方式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解决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②学生对教师用多媒体的兴趣占50%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存在差异。也就是说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具有丰富表现力,它可以将枯燥抽象的概念、原理、规律、复杂的运动变化过程,以生动直观、形象逼真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全新的感受。调查结果表明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③学生对多媒体教学的认可度为:60%以上学生认为,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是必不可少的。不同媒体具有各自的特点,现在的教学过程中具有它的作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选择何种媒体,如何将它们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达到最优教学效果,是多媒体教学的关键。各种媒体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先进与落后之别,各种教学媒体在课堂教学中有最适合的地位和功能。在使用多媒体教学中,一定要从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出发,根据各种媒体的特性,发挥各自的优势,避开它们的弱项,扬长避短,优化组合。

④对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75%的学生认为,在教学中如果过份依赖多媒体,会产生一些副作用。

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是将板书转换成课件的形式,一些教师只是照本宣科,生硬的将课本上的汉字输入电脑做成课件,在课堂上念一遍,教学并无新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但没有调动起来,反而产生了厌倦情绪。另外,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很难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准确的描述,因此容易给学生造成误解,比如,电子云黑点图很容易让学生将图中的黑点看成电子。

⑤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变通使用多媒体。俗话说“教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是为了实现一定教学目标所进行的课堂活动。教师在课堂上所采用任何教学手段必须以能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为宗旨,以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那么,学生对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利用有何反应呢?表如下:

衡量一节课媒体运用是否恰当的标准,并非在于媒体和课件使用数量的多与少,而是视其是否有利于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关键在于课件。离开课件再好的硬件设施也只能成为摆设的花瓶。因而课件必须充分展现教师的教学风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已经形成了自身固有的,为学生所适应的教学风格。所以在设计课件脚本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亲自创作。而有一些教师为了节约时间照搬照抄别人的课件,因此被课件牵着鼻子走。所以我们设计课件时应该自然的把自身的风格融入到课件中,不仅体现自己的教育思想,又让学生容易接受。

⑥多媒体教育要发展,教师培训要先行。教师素质因素近年来颇受人们关注。人们逐渐认识到,计算机辅助教学虽然开展了多年,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教师培训工作做得不够。教师因素包括有教师的积极性、计算机应用水平和教学方法等。

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是分不开的。多媒体应用于课堂,不仅仅要求教师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要改变固有的教学观点和思想。如果教师的教学思想一成不变,教师就会把计算机当作传统教学方法的附属物,不能很好地发挥计算机的独特潜力,只能用它作演示或练习用。这实际上是用新瓶装旧酒,是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如果教师的教学思想更新了,那么教师不仅能用计算机去完美实现传统的教法,而且能创造或完善新的教学方法。

2多媒体教学的几个误区

①“以辅代主”。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应起主导作用,多媒体技术是为收到一定的教学效果而使用的一种手段。如果盲目地依赖于多媒体技术而把所有的教学环节全部使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出来,那么教师就会成为多媒体技术的奴隶,只起到了播音员和解说员的作用而起不到教师应有的主导作用。

②“以模拟操作代替实际操作”。利用微机技术可以很方便地实现模拟现实,甚至模拟现实中难以实现的实验。但是,如果热衷于在计算机上模拟操作而忽视学生的实际操作,势必会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由于模拟实验不是真实的实验,使得它的可信度不高,如果长期要学生接受他们所怀疑的信息,那么必然会使他们丧失质疑、创新的欲望和能力,重新回到机械接受和机械记忆的老路上,与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

③“以教师的活动代替学生的思考”。教学活动中,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在于应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刺激和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实践中,必须注意不能让电教媒体挤占学生的探索、分析、思考的时间,必须把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

④“以人机对话代替师生对话”。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在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信息交流、反馈,实现教学双方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帮助教师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如果盲目地依赖于计算机,只注重人机的对话,而忽略了师生之间的信息反馈,那么就会使教师的教学活动处于一个单向的信息系统,无法摆脱“满堂灌”的模式。

⑤“以形象思维代替抽象思维”。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对高年级学生而言,这种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多媒体技术可以利用自己强大的功能,降低难度,突破难点,但是,如果只是简单地以生动形象的画面把本来应该在学生头脑中的想象再现出来,那么,势必会影响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3多媒体在教学应用中的优缺点

多媒体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多媒体又是万万不能的,任何事物都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对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也不例外,我们要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冕"的态度对多媒体优点要善于继承,缺点勇于改正。多媒体在教学应用中的优缺点总结如下:

①多媒体是活跃课堂的小灵通

多媒体的出现,一则引导督促教师去开发研究新的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二则多媒体直观形象,不仅能引发学生的兴趣,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而且还可以激发其学习热情。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学手段十分单一,教具就是挂图、小黑板、实物等。有的教具不便于准备、携带和保存,给教学带来诸多不便,利用多媒体展台进行教学可以解决许多的问题。

②多媒体是实施美育的调味品

文章是用语言文字来叙事说理的,它的美往往隐藏在艺术形象给人留下的深广、多层的审美空间里,也常蕴涵于生动逼真的意境中。要使学生能领会这蕴涵的艺术美,获取艺术的真谛,教师就应对文章中的审美对象进行艺术化处理,使之变成学生容易感知、鉴赏的审美对象。而教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使审美内容变成声像并茂、视听结合的审美对象,并能让静止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从而使美育变得更为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

多媒体课件能综合影视、文学、音乐、动画等多种信息媒介于一体,大大扩展了审美信息领域。它通过多维审美信息通道,既强化了学生视觉的形象感受能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听觉的语言感受能力和音乐情绪化的感受能力,满足了不同审美层次、不同审美兴趣的审美者的需要,从而实现了审美的最佳效果[1]。

③多媒体是解决重难点的催化剂

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是一堂课是否成功的关键。如果这两点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不管其他形式、内容怎样合理,这堂课都是失败的。而多媒体辅助教学可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创造良好的条件,为教师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运用多媒体能达到粉笔+黑板教学所达不到的效果,比如创设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考、给其留下深刻印象。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正如那些老教师所说应用多媒体教学也有其不足之处,还应客观地评价它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在教学内容和课型需要时才使用多媒体展台进行教学,对其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我们也应该有一个认识。

首先,由于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课件是课前做好的,上课时若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老师的心里会紧张,影响老师上课的情绪。长期使用多媒体教学,发现学生的思维在电脑设计的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中难以迅速转换。每当让同学看完视频剪辑,教师分析事件原因、结果时,学生有的似乎还沉浸在刚才的影片中,有的神经则处于一种松弛状态,思维跟不上节拍。尽管这当中的时间很短,但一节课出现几次这样的“切换”困难,上课效果必定打折扣,课堂秩序无法保证,反而影响教学步骤的正常实施,破坏了一堂课的整体性。

其次,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老师一面要操作电脑,一面要组织教学,老师关注学生的时间和精力都会受到一定的削弱,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相对会少一些,所以上课时老师要提醒自己注意教学中情意目标。如:授课时避免总站在多媒体展台前,不操作机器时要走到学生中去,讲课时眼睛注视学生,用心和学生进行交流,授课的语音不仅要准确,更要抑扬顿挫、做到优美动听,富于感染力。面带微笑地授课不仅能给学生带来愉悦的感受也能松弛自己的心情。

第三,多媒体教学往往通过图片、表格、动画、音频、视频、文字等素材多方位展示历史问题,一堂课的信息容量远比普通课堂大,可这对考试未必有益,因为它削弱了应试的针对性。

第四,课件制作时间较长,耗费精力大,可能会影响教学进度。多媒体教学要求不仅要熟悉教材,吃透教材精神,而且要结合微机的特点来编制电子教案。不仅输入文字还要收集一些与教材有关的图片电影画面;不仅要将内容准确地讲授出来,而且还要通过微机的视听效果表现出来,制作花费的时间要远远多于备课的时间,如果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课课都做一个新的课件,那么最终的结果可能就会影响教学进度。

第五,学生的想象力可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多媒体教学中,画面占到相当大的比例,收到了具体、形象、易懂的效果,勿庸语言,它也降低了对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和要求。

4讨论

多媒体的应用,使教学模式由传统的“教师-学生”模式转变为“教师-多媒体-学生”模式。显然,教学与学生的行为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学过程需要重新设计。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单纯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成以创设学习情境的设计教学为主,从家长式的灌输者、训导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启发者和引导者。而学生从传统教学中单纯地、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成主动探究、协商、自觉地学习,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这种转变实际上就是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多媒体的应用在某些学科显得尤为重要。例如: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特征、生理特点、遗传和变异、进化方面等知识的学科。多媒体可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合理运用多媒体,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和引起学生的注意,可将学生带入富有启发性的情境中,从而进入全神贯注的学习状态,形成良好学习动机,达到增强理解和记忆,发展学生的智力。

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在充分利用视觉和听觉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学习和获取知识,在较短的时间内可完成较多的学习内容,能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具有较理想的教学效果。但媒体的应用决不能随心所欲,必须做到媒体展示的知识内容与教材相适应,与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

多媒体教学篇4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多媒体教学具有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深受广大老师们的喜爱,且摒弃了单一、呆板的形式,展示的内容形象、具体、丰富,让学生更轻松、更全面地接受信息……同样也具有自身的局限性,而且,如今教学上的盲目引用容易造成滥用,引发的问题也值得人们反思。

(一)流水式教学,效果差。

多媒体只是作为辅助的教学手段,现实中常常是计算机主导课堂,教师只是充当“电脑操作员”,将一节课按自己的意愿事先设计好,如:在什么时候讲什么内容,在什么时候学生应该做什么。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有活跃的思维,不是一潭死水;因此教师不能抹杀学生的思想,应该给他们自由发挥的时间和空间,注重课堂的生成性,这样才能培养创新型人才。如果我们事先把要讲的内容按预设的程式放在电脑里,学生像看电影一样一幅幅看过去,教师的作用主导就没有了,人教学生变成机器教学生,整节课没有一点活跃的气氛。

(二)“崇尚”多媒体教学,将其神化。

多媒体教学无疑有其他电教设备没有的优点,因此从全方位来看没有哪一样比得上计算机的优势。正基于此,有部分教师将此法神化,不管自己熟不熟悉电脑,总是认为多媒体教学好比灵丹妙药。在大力提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浪潮中,各科教师都将其引入课堂,显示出“一派繁荣”的景象。可谓普及率之高,涉及范围之广,令人叹为观止。是否真取得了满意的“成绩”呢?不论是省市公开课,还是职称评定,只要是上课的地方都得用到多媒体,不用的话则多半一票否决。设想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里的学校,连微机都没有,更别说上多媒体课了,难道他们上课就差吗?要是评比那不是连参与的机会都没有吗?因此,我建议上级部门领导走进农村学校来听一听、看一看没有多媒体教学的课堂,那些原生态的课堂教学也有它们的生命力。

(三)花百倍精力,事倍功半

一堂好课肯定要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准备。但如果为了上好一堂公开课,有些教师可以花上几十乃至百来个小时去准备课件,还要请其他教师帮忙,费时费力,上课的效果好不好不敢妄下定论。部分教师走了多媒体教学的极端,一是为了满足个人的虚荣心,取悦于听课的老师;二是为了提升上课的档次(为了个人发展无可厚非)。但平时不可能每节课都这样上,而且有时花费大量时间去准备了课件,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场所,不能忽视学生的参与。我们不是为了用多媒体而上课,也不是为了上课而用多媒体。

(四)高密度、大容量、快节奏,导致学生消化不良。

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确实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教学中需要穿插的图片与播放的音乐,教师可以提前筛选、编码。教师自己要补充的学习辅导材料与需要布置的训练题,也可以预先编制。总之,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教师备课、编写教案与制作课件都十分轻松和简便。多媒体教学的高密度、大容量、快节奏已成事实,这为提高教学效益创造了便利条件。但凡事皆有“度”,适“度”才有可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过“度”则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若教师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不加选择地展示各类学习材料,对学生进行眼花缭乱的“狂轰滥炸”,势必造成学习材料的堆砌,导致学生穷于应付,被动接受,根本无暇思维,更谈不上知识的内化与能力培养。

(五)不求实效,不重效果

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时,有的老师认为课件越漂亮越好,过于重视课件的观赏性,导致教学过程中画面变化频繁,结果喧宾夺主,使学生将注意力放在对画面的欣赏上,而忽视了知识的接受和能力的培养。另外,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也会受到限制。文章所表现的内容教师已明明白白展示出来了,学生不用动脑子,长此下去想象的翅膀会不会退化呢?尤其是在理科例题的讲解时,出示一个例题后,部分老师简单地读题和分析后就直接给出答案,接着读一遍答案,然后继续下一题。这样的多媒体教学不见得比传统的一支粉笔教学效果好。

(六)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少,不利于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一直以来都是较为提倡的,既有知识的传授、反馈、扩展,又有感情的交流。而在多媒体教学中学生听的是音箱里的声音,看的是荧屏上的图像。教师忙着操作机器,播放课件,既不深入学生中间,又不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久而久之,师生关系疏远,学生对学习本学科的兴趣自然大减,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断下降。同时,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授课情况改变教法、思路甚至内容,其灵活性有目共睹,可多媒体一旦设计好了程序就不能随便改变,教师成了“播映员”,主观能动性大大降低,师生的互动受到阻碍。

我在教学中尝试了几点做法,愿与大家共同商榷。

(一)留足思维时间。

课件教学以其容量大,速度快,易操作,课堂教学高效率而被重视。然而若画面切换太快,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速度,像电视或电影画面那样一闪而过,不容学生细看和思考,那将极大地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课件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活动时间,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

(二)不抢思维空间。

多媒体课件教学要注意体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果在课件中把所有抽象思维、文字语言的理解都用多媒体形象展现出来,实际上就是扼杀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课件仅仅是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一种辅助或补充,要充分考虑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能一切都包办到底,到头来是害了下一代青少年的成长。

(三)机下留“情”。

这里的“情”,即是“师生情”,我们教学一贯注重“言传身教”,先进的教学手段不应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板书、语言描绘、手势比划、模型展示、实物演示、师生情感交流等传统做法仍然是十分有效的,只有教师和多媒体两方面的优势都发挥出来,才能达到一种完美的结合。

(四)机下留“板”。

企图用屏幕来代替黑板的所有功能,缺乏板书、演算的教法,将不会获得好的教学效果。黑板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交流知识、经验和体会一个不可缺少的地方,一个考虑多么完善的课件,也不可能完全适合每个班集体的教学需要,黑板的作用仍是极其重要的。

(五)还真实感于课堂。

要尽可能使多媒体教学中的内容富有真实感,不能过于夸大或缩小,学生与机器交流,本身就缺乏一种真实性,如果我们的画面过于夸张、虚拟,那无疑是一种“雪上加霜”,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科学失去信心和丧失探索科学的能力。

(六)不替代学生动手实验。

多媒体教学篇5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过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67X(2014)07-093-01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在教育领域应用日趋广泛。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及其网络教学系统能使以往靠多种设备、技术才能实现的课堂多媒体教学集计算机于一身并,能与现代通讯设备形成网络,构成全方位、多渠道、文互式的教学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系统,它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媒体为一体,能产生生动活泼的效果,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记忆能力。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表现力,既能达到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又能实现因材施教和个别化教学的目的。

顾名思义,多媒体技术是对图形、图像、文字、三维动画、声音、音乐及动态视频等多种媒体进行综合处理及表现的技术。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过程由教师、学生、媒体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信息的传播者,学生是教学信息的接受者,媒体传递则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

1.激发兴趣,提高参与的效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的动力。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而“多媒体”的合理运用能使这些因素得到优化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一旦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时,就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乐学不倦。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人的学习过程是通过自身的眼、耳、鼻、舌、身等主要感觉器官把外界信息传递到大脑,经过分析、综合从而获得知识与经验的过程。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做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这就是说,如果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通过这样多种感官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听老师讲课强得多。另一个是关于知识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表明,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让学生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使课堂信息量加大,学生易于接受,在愉快的气氛、交互讨论中掌握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效果相当明显。

3.优化教学过程

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可以改变灌输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轻松的学习。它新颖生动,感染力强,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用多媒体教学还具有快速、准确、大容量的特点。在课堂有限的时间之内,既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省了时间,又加大了教学信息的容量、讲练的密度、练的层次、练的力度。还可以当堂得到反馈信息。由此看来,多媒体还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另外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师生及学生之间的交互协作学习方面也提供了一个可控性和操作性都较强的人机交互、人与人交流沟通的信息传递反馈环境,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界面。并且计算机多媒体在科学实验中的应用更具有实际意义,更能体现其优越性。

4.突破重点和难点,降低教学难度

多媒体技术通过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频和交互式网络等方式,可使教学过程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知识面更广。学生们在这些动感的学习环境中,对教学内容更容易领会和掌握,可以大大加快学习进度,提高学习效率。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教学进度的加快,使学生无形中增加了额外的自主学习时间。

多媒体恰如其分的声、形结合,常常能把学生带入美的氛围,多媒体在教学上大大强化了教学的视听效果,给教学带来了新的生命力,使教学有了质的转变,本来枯燥无味的课堂因多媒体的使用而变得生动活泼且通俗易懂。借助多媒体,创设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把活动过程全面展现出来,学生看了以后,很快就掌握了有关知识。这样既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又可促进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晰,把较难讲清的问题变得简单,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多媒体教学既能做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既注意教师的教,又注意学生的学,把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其最终目标是要通过这种新的教学方法来优化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

总之,利用多媒体辅助进行教学是教育改革实践中的一种新探索,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思维等智力因素也得到发展。我们深信:教学改革伴随着多媒体手段的普遍运用,课堂教学效率将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将得到全面发展。

[ 参考文献 ]

[1] 张会敏. 浅议多媒体教学. 职业与教育,2008.

[2] 沙莲香.传播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0.

[3] 高宝玲.学习者特征与教学设计[M]. 中国电化教育,1998.

[4] 马淑荣.浅析多媒体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中国现代教育

装备,2009.2.

多媒体教学篇6

双主模式情境创设协作学习

一、引言

现代教育技术是当代教育的制高点。教育技术新定义指出:“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以现代学习理论为指导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是教育技术学的核心内容。建构主义是现代学习理论历经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对教育技术,特别是多媒体网络教学,将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二、建构主义的概述

自本世纪50年代起,学习理论历经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等不同发展阶段。60年代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主。基于操作性条件反射和强化理论,行为主义代表人物B.F.斯金纳提出联结学习理论,又称刺激-反应理论。该理论强调学习起因于外部刺激,只要控制刺激并给以适当强化,就能控制和预测行为。但它完全忽视了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

到了80年代,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成为主流。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内部的心理过程包括态度、需要、兴趣和爱好以及原有的认知结构,即过去的知识与经验)。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M·加涅提出“联结-认知”学习理论,认为教学就是要通过安排适当的外部条件来影响和促进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

自90年代起,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悄然兴起。行为主义注重外部刺激的设计,认知主义着重知识结构的建立,建构主义则关心学习环境的设计。行为主义和部分认知主义基本上属于客观主义范畴,偏重于教师的教;而建构主义则是向客观主义相对立的方向发展,特别侧重于学生的学。

建构主义的基本学习观:

(一)学习的自主性

“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D.J.Cunn-ingham)"。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通过已有的经验、知识结构对新知识进行主动建构,而不是被动接受;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一方面要利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同化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另一方面要顺应新知识,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通过自主学习,学习者进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二)学习的情境性

建构主义批评传统教学使学习去情境化的做法,提倡情境学习。情境学习是在所学知识的真实的与应用的环境中,通过目标定向活动而进行的学习。斯皮罗(Spiroetal)等人倡导的认知灵活性理论(建构主义中的一支)主张,为发展学习者的认知灵活性,形成对知识的多角度理解,应把知识学习与具体情境联系起来。通过多次进入重新安排的情境,使学习者形成背景性经验,从而掌握知识的复杂性及相关性,在情境中形成知识意义的多方面建构。

(三)学习的社会性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对于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事物的意义并非独立于我们而存在,而是源于我们自己的建构。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经验基础、以自己的方式理解到事物的某些方面。通过协作交流,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将更加丰富和全面,认知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更高水平。“协作学习”是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社会性建构,体现了学习的社会性。

三、用建构主义指导多媒体网络教学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网络教学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多媒体网络教学中,是以客观主义为指导,还是以建构主义为指导?这是一个首先要回答的问题。以不同的学习理论指导教学,就会产生不同的教学设计、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

建构主义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是现代学习理论的发展与突破。它在教学领域带来了学习观和教学观的根本性变革:学习具有自主性、情境性和社会性;学习者不再是外界刺激的接受者,而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不仅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且是学习者意义建构的对象;教学媒体不仅是教师的教学手段,而且是学习者的认知工具。用建构主义指导多媒体网络教学,将克服传统教学中的种种弊端,提高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者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协作精神,使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落到实处。

从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来看,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具有以下三种技术特性,为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供了广阔空间,使真正创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成为可能。

(一)超媒体技术有利于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

超媒体技术是一种非线性的多媒体信息结构和信息管理技术,能够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它将文、图、声、像等不同媒体信息整合,将讲解、演示、测验等不同教学内容整合,将预备知识、当前知识与扩展知识整合,构成了一个丰富而生动的超媒体学习环境,从而有利于学习者自主学习。在超媒体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基础选择适合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策略,从一个主题跳转到另一个主题,从一个概念跳到相关的演示,灵活地在各知识节点上自由浏览,学习的自控性得到提高。

(二)虚拟现实技术有利于学习者进行情境学习

虚拟现实技术是指通过特殊的输入设备和一些能实现三维图形和三维音效的特殊输出设备来模拟人和环境间的交互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图形、声音和图像再造逼真的情境,使学习者身临其境。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虚拟地建立起与真实环境相近的学习场景,如虚拟物理、化学实验室。当飞行员在模拟驾驶仓进行“夜航”飞行训练时,置身于具体的逼真的“夜航”情境中,就能够进一步加深对“夜航”飞行的理解,准确掌握“夜航”飞行技术。

(三)网络通信技术有利于学习者进行“协作学习”

多媒体教学篇7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教学;特点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24.140

多媒体技术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媒体技术,在当前教学领域内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属于多媒体教学得以实现的基础,在当前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义。作为新时代教师,为能够科学利用多媒体技术真正实现多媒体教学,必须要将多媒体技术及多媒体教学特点掌握,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保证对在教学过程中对多媒体技术合理运用,使多媒体教学能够真正得以实现,促进现代教学进一步发展。

1多媒体技术及其特点分析

1.1多媒体技术概念分析

多媒体技术属于一门综合性技术,其主要就是综合电视、计算机及通信等相关技术而形成的,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使计算机系统中多种信息媒体综合为一体,主要包括图形、数据、文字以及动画、声音与图像等,从而实行编排处理,从而使一种全新媒体技术得以构成,也就是说多媒体技术能够对两个以上不同信息进行处理及采集。对于多媒体系统而言,其组成通常包括多媒体数字化外部设备、多媒体主机硬件系统以及多媒体主机软件系统,具有较强交互性。对于在不同方面所应用的多媒体系统而言,其系统配置在存在一定差异,相对比较完善的硬件配置主要包括输入设备及输出设备、大容量外设及多媒体卡,此外还包括高速大容量微机。对于多媒体技术而言,其包括很多方面内容,主要有多媒体数据库技术、多媒体图像数据压缩技术以及多媒体通信技术。

1.2多媒体技术特点

首先,多媒体技术具有较强表现力。当前社会上信息不断包括声音、文字及视频影像,此外还包括一些新型信息载体,即图像MIDI音乐及动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多媒体进行运用,可使特殊性学习方法形成,并且能够使学生与学习内容更加接近。另外,利用多媒体课件可重复进行练习,对学生记忆具有很好促进作用。此外,多媒体课件能够提供反馈信息,具有较好引导及强化作用。

其次,多媒体技术具有较强交互性。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高速发展,传统信息接收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需求,人们对接收信息的个性化及创新性具有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多媒体可提供多种人机交互方式,使人们需求得到满足。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利用多媒体技术依据自身兴趣、爱好及志愿,主动对信息有选择地加工,从而使信息交互得以更好实现[1-2]。

2多媒体教学特点分析

2.1多媒体教学可得到良好视听效果

人们在接收外界信息方面所选择的主要渠道就是听觉及视觉,这两种方式所或者信息也能够达到最大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对信息传递十分有利,并且对学生接收及储存信息也十分有利,由于其具备独特优势,在教学中可强烈刺激学生,使学生能够加强注意力。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注意,则其感知也就无法有较强烈观察力产生,而观察力的形成是以感知为基础的,缺乏感知,也就缺乏观察能力。而通过应用多媒体教学,使可学生注意力不断提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理始终处于积极状态。

2.2多媒体教学可增加课堂内容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合理应用,可使很多课外资料得以补充,尤其是比较前沿的一些学术观点及研究成果,可使学生视野及知识面更加开阔。对于相关的一些文字表述,可通过图片进行展示,从而使学生能够对一些理论知识更好进行理解,使课堂教学能够更加生动形象。这样一来,可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疲劳感及紧张感得到一定程度消除,可使学生智力因素及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以促进其发展。

2.3多媒体教学可突破实践及空间限制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涉及一些宏观自然现象及以往景色,由于在时间及空间方面所存在限制,无法使学生看到;另外,对于一些微观事物及微小变化,也无法利用相关仪器设备使学生进行观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些均属于重点及难点内容。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可将内容丰富、形象生动以及具有较强感染力且比较直观具体的认知材料提供给学生,可使学生对事物运动、发展及变化进行观察,可通过真实感受替代凭空想象,使一些难题得到较好解决。另外,通过多媒体教学还能够使学生对抽象教学内容更好感知,与学生由抽象到具体的认知规律比较符合,可使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得到有效保证。

2.4多媒体教学可实现自主学习

多媒体教学是以学生主动参与及自主控制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多种方法及途径为学生创造开放式教学环境,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学生可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从而自主进行学习。对于这种以多媒体网络环境为基础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属于比较高级的一种主动教学活动形式,可使学生个性需求得到满足,并且能够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从而使个性化教学能够得以真正实现,对教学发展十分有利[2-3]。

3结语

在当前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及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实现已经成为必要任务,同时也是促进教学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当对多媒体技术充分了解,掌握特点,在此基础上还应当充分掌握多媒体教学特点,这样才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及多媒体教学方式科学合理利用,从而使多媒体教学能够得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想,刘俊强.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综述[J].继续教育研究,2011(04).

[2]徐有平,潘彩霞.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软件导刊,2011(12).

多媒体教学篇8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 适时 适当 适量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它给传统教育带来巨大影响。在高等师范学校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课件,可使学生有新鲜感、独特感、直观感,能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结构,减轻教师烦琐的劳动。多媒体教学,以它独特的魅力,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但是,如果使用不当,效果就会适得其反。那么如何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呢?我认为要把握三个注意点:适时、适当、适量。以下是我在多媒体教学中的一点感悟。

一、联系实际,避免追求表面,到处滥用

多媒体计算机虽然具有很强的功能,但在教学过程中它仅仅起到一种媒体辅助的作用。有的老师误认为它是一种“全能工具”,没有从媒体的角度来看待多媒体电脑,整堂课不管是课题、例题,还是小结、作业等,一切都由电脑来完成,一堂课上下来,黑板上不留一点痕迹,电脑成了另一本供学生观看的“课本”。我们知道,多媒体功能的发挥是有赖于一定的条件的,并不是说在教学中采用了多媒体就一定能改善教学,更不是说多媒体用得越多越好,还需多考虑在什么条件下用,如何使用,只有恰到好处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不是处处滥用。

既然多媒体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那么课件的好坏就应该体现在其使用效果上,在使用课件时,必须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那种为了赶时髦,为运用而运用的做法将会造成教学的失误。有一位教师在一堂课里,仅使用了5分钟的多媒体手段,然而,听课的老师几乎都认为那是一节最成功的多媒体教学课。可见媒体使用不再于多而在于精。如在“制作自荐书”的一堂平面设计课上,为让学生对自荐书有个大体的认识,我先呈现出几张设计好的很规范的图片,分析它的页面组成部分,让学生总结自荐书的组成元素,这样学生便在实物展示和逐步抽象的过程中正确建立了自荐书的概念。在学生学会制作常规的自荐书以后,我再给学生展示一组个性化的自荐书图片,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从而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来。因此,恰当运用多媒体手段还需钻透教材,找准最佳作用点,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紧扣重点,避免随意呈现,喧宾夺主

多媒体技术是声、文、图、动画的有机结合体,知识信息容量大,内容充实形象,颇具吸引力,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但过度地追求这种效果,就会反客为主,削弱和淡化教学内容,更谈不上对学生创新和发展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刻意利用课件,一会用PowerPoint展现这个片段,一会用Flash呈现那个片断,跑上跑下,忙得不亦乐乎。从表面上看,学生的兴趣很浓,但实际上是老师满堂转,学生看热闹,无意义的注意过多,教学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干扰过大,对知识的获取量相当有限。课件内容面面俱到,导致学生无暇参于课堂活动和缺乏对上课内容的理解,即使有所训练,也是微不足道的。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的特点来确定最佳作用点,舍得割爱,凡是不利于突破重点、简化难点,不利于实现教学总目标的,都应毫不犹豫地舍弃,以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运用能够把被感知的对象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更为集中、稳定、持久,思维更为积极活跃,对课件的要求就非常苛刻,那种粗制滥造的课件是不可能达到这样的效果的,有时还会把整堂课搅乱。在许多课堂实践中,有些课件或多或少地偏离了教学目标。如:在一堂程序课上,教师想让学生编写几道加法题的程序,呈现出一副动画背景内写着题目的画面,便问:“你能编写出这些程序吗?”没几个学生回答。原因是大部分学生被那动画效果吸引住了,根本没看到那几道题目。再如有些课件在介绍一些抽象概念时,大量调用一些音像图片等。学生看得眼花缭乱,忽视了对教学内容本身的思考。适当地引用是必要的,但如果过多就会冲淡教学主题,所以说课件设计要科学。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课件设计的内容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细致的分析,从教材中捕捉重点和难点,并分析哪些内容要用多媒体手段表现出来。另一方面课件的表现手法必须与内容相统一。在不失时机发挥媒体作用的同时,还需考虑展示媒体的最佳时机,以最佳的方式呈现,从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切不可随意呈现,喧宾夺主。

合理使用多媒体,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不容易观察到的事物用媒体充分显示出来,调动学生的视觉直观功能,为突破难点创造出良好的氛围。在计算机课上,计算机概念都比较抽象,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课件则能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如果运用多媒体动态演示事物发展的过程,学生掌握起来就比较容易。这样便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动态的画面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紧密相联,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发挥,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得到发展。所以说一个优秀乐队,需要一个优秀的指挥家。一个优秀课件,要看怎么用法,只有找准时机,用到好处,才能获得最佳效果。

三、精心制作,避免粗制滥造,无的放矢

多媒体教学篇9

一:重视课件的“外在美”,忽视课件的“内在美”。

部分课件在制作时只注重课件外在的漂亮、华丽,一味地追求最新的“高科技”,把教学课件搞成电脑多媒体功能的成果展览,却不知课件是用来解决不用电脑不容易解决的问题。有部分教师甚至在选用软件上大动脑筋,认为“几何画板、PowerPoint等不如AuthorWare和Flash做出的课件漂亮。”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课件制作的比较亮丽、鲜艳,这往往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干扰学生的观察,不利于看清问题的本质。“多媒体数学”不仅是艺术,更重要的是科学,我们提倡课件应该有友好的界面,操作简单、方便,“界面友好”与“华丽”当然不是一回事,特别是作为多媒体数学的电脑软件,更应该把解决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放在第一位,而不是外在的所谓“美”。

二:重视演示现象和知识的传授,忽视揭示过程和能力的培养。

用电脑展示现象、传授知识,还是发挥电脑的“静”变“动”、微观变宏观、抽象变形象等功能来培养学生的能力是不同教学观的体现。例如:在讲二次函数时,上下拖动点A时,屏幕上a的值(点A的纵坐标)随之改变,相应的抛物线的开口大小、方向都在改变,反复拖动,学生经过观察,也能发现: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上,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下;a的绝对值越大,抛物线开口越小,这确实是其他教具所不能实现的效果。但我在进行这一内容的教学时,只把点A在x轴的上方拖动,只让学生观察,当a取正数时,抛物线的开口的情况是怎样的,当同学们归纳出“抛物线的开口向上、a越大抛物线开口越小”的结论后,提问同学们,如果把点A在x轴的下方拖动,a的值是负数时,抛物线的开口等情况应该怎样?我力图促进同学们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由此可见,同样是使用电脑辅助教学,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仍存在着差异。

三:重视电脑媒体的运用,忽视其他媒体的运用。

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复杂的交际过程。机器播放的语言固然比较标准,但教师那些富有人情味的亲切话语、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一个简单的动作在提高教学效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绝不是教师在课堂上动动鼠标、敲敲键盘就能代替了的,如果学生45分钟面对着屏幕,把原先低效的“人灌”,变成高速的“机灌”,教师成了放映员,就使电脑成了“应试教育”的帮凶。教师的精心设问、师生间的对话;黑板的使用,教师的板书,解题演算过程的规范是机器无法代替的。再者一般的教学内容只需要使用几分钟或者十几分钟的电脑,有时也不是连续地使用,只是需要时才用一下。忽视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不恰当地夸大机器的作用就必然把电脑辅助教学引向反面。我在使用电脑辅助教学的过程中,从没有用“人机对话”代替“人际对话”,多媒体课件也常常是当堂制作的,课件制作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概念构建的过程;并始终注意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有些内容用其他媒体进行教学并不比电脑差,能用黑板、嘴巴等其他媒体讲清楚的,就不必使用电脑。

四:重视形象思维的发展,忽视抽象思维的培养。

多媒体的特点是能够使静态变为动态,抽象变为形象,但是过多地使用,把一切抽象问题都形象化,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就可能下降,而数学又是一门特别需要抽象思维能力的学科,抽象思维能力的削弱不利于数学的再学习,特别不利于高等数学的学习。传统教学偏重于学生逻辑能力的培养,而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开发学生形象思维还可挖掘学习潜力,极大地弥补了传统教学的缺憾。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生命力就在于教学过程中既训练使用右脑,又注重开发左脑,恰到好处地使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辅相成,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五:重视教师如何“教”,忽视学生如何“学”。

现代教育模式与传统教育模式的根本区别就是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首先应该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用电脑辅助教学成功的主要标志应该是: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有利于揭示教学内容的实质;有利于课堂交流的高效实现;有利于学生思维和技能的训练。目前使用于多媒体课件大多还只是在改变教师的如何“教”上下功夫,用电脑来帮助教师说清用其他教具所不能说清问题的教学模式占多数,很少用电脑来帮助学生学的,即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多,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少。另一方面,忽视课件的“交互性”,即使有“交互性”的课件也是在教师设想范围内的“交互性”。例如教师对一道数学题设想了很多种解法,依次是解法一、解法二、…。如果学生首先想到的是解法三;还有一个解法五,不在老师设计的解法之内怎么办?

六:重视课内演示效果,忽视课外对学生的辅导。

课堂教学要做到始于课内终于课外。目前多媒体课件还只局限于课堂上的使用,而忽视课外对学生的辅导。即使有一些课外的所谓多媒体教学光盘也不过是用于学生的练习、考卷,或者把课本上内容罗列一下的“课本搬家”,或者是一些教师的“教学笔记搬家”。实际上,做数学练习我认为还不如传统的练习册。试想一下,学生在屏幕上看习题,又在纸上演算,方便吗?能有利于你思维的展开吗?能不能把课堂上教师用来演示或者启发学生思维、发现问题的教学软件也让学生在家里用这些软件再进行一次概念认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即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练习,这样做才是努力减轻学生的负担实现“素质教育”。全面优化的课堂教学,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在课后都应该可以将课堂上讲解的多媒体课件再次读取出来,学生对于不理解的环节,教师对于设计不妥的地方都可以反复观看,再次认识或者修改,这不仅降低了教师的工作强度,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难看出,以上这些多媒体教学误区的存在确实影响着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所以必须走出误区,从根本上改变观念,真正发挥多媒体的作用。那么如何走出误区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更新教育观念。我国著名电教专家南国农先生认为:电化教育=现代教学思想方法×现代教学媒体。二者不是相加,而是相乘,无论哪方为零,结果都会为零。因此,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数学教学中,我们更要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真正树立现代教学理念,从增强理性认识和实践操作的结合上,提高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效益。

二、合理使用媒体。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不是为了使用而使用,不应搞“花架子”,不应一节课从头到尾都用多媒体而对其他教学手段不屑一顾,甚至整个一节课,黑板上一个字也没有。对于数学课而言,教师在黑板上的作图、证明、推理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有些师通过教师的眼神、动作、语调等表现出来的,是任何机器都代替不了的。媒体的选择应实事求是,哪种媒体方便、直观、有效,就用哪种媒体。例如:实践证明,表现一般事物的静态特征时,可用投影或幻灯;表现动态过程可用录像或计算机;表现一般性文字资料可用小黑板;加强对比性的板书可采用贴绒……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媒体,才能充分发挥多种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三、要重视思维过程。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我们要帮助学生从抽象的高度去对直观的图形作出适当的理解和必要的推广。在用现代教育技术时,若一味地用演示代替学生的操作,代替学生的思维,包办学生构建知识的过程,那可谓用得不适时。要预留一些思维的空间给学生,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思维,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益。

多媒体教学篇10

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特点是在电脑的控制下,将文字、声音、像、动画等多媒体信息综合在一起,利用数字化技术和人机交互处理能力,实现信息的沟通。信息高速公路和www国际互联网的发展,使更多媒体技术如虎添翼。其实,多媒体的沟通方式是人类最基本的沟通方式,因为自人类诞生之目起,他们就已经开始在利用多媒体形式(如声音、语言、动作、表情等)的综合来表达情感、交流信息和学习新事物了。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实在是人类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的延伸。

体育教学运用现代技术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直接参与、感受体育,开阔视野。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辅助体育课堂教学是从教材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征、生活实际,恰当的把传统教学手段和电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服务于教学目标,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的一门新的教学艺术。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拓展体育实践教学

传统体育教学以讲解一示范一模拟练习为主线的技能教学模式,学生技术动作的形成又是通过“听”、“看”、“体会”来感知动作过程,而且“看”是学生的主要信息来源。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机械式的,其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而教师示范也往往感到力不从心,讲解不能被学生形象化理解,学生学习效果(技术体验、动作美感等)受到直接影响。采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像和动画的移动、旋转、定格、慢速播放、闪烁、色彩变化等,并配以同步解说手段来表达教学内容,可帮助学生“看”清楚每一瞬间的技术动作细节,增强教学效果。以跳远的空中动作为例,学生通过图像和动画的同步解说、移动、旋转、定格、慢速播放,可生动直观地掌握跳远空中动作的要点,加深理解,更快、更全的建立起动作表象,突出对重点和难点动作的进一步了解和掌握。

二、利用教学录象技术,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师可以把学生的运动技术进行录象或拍摄图片与优秀运动员的技术录象或图片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边看边学想,自我比较,既快速掌握动作,又培养了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例如:可以给出几组急行跳远的模拟镜头(其中包括跳得好的、较好的、一般的、差的等几种情况)让学生开展协作学习,首先分小组观察、比较、分析、交流、讨论最后得出急行跳远的助跑、起跳、腾空、落地等技术要领及注重事项,然后分小组讨论结果;最后由教师总结急行跳远的技术动作要领。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有关知识和技能,并把握了学习的方法。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拓展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空间

Internet打破了空间、时间和人的限制,使得通过网络获得大量的体育知识:如体育各单项运动的起源、发展到比赛的规则;从不同体育锻炼方法的应用到体育锻炼应注意的卫生和保健常识;从如何学习体育技能到青春期运动生理特点;从运动与健康的关系到终身体育与生命质量等等,从而教师可以把学生的运动技术进行录象或拍摄图与优秀运动员的技术录象或图片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边看边想,自我比较, 既快速掌握动作,又培养了大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营造积累和学习的知识平台。这不仅扩大了学生的体育文化知识,而且潜移默化的改变着学生对体育的认知,使他们多渠道的了解体育及其体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和内涵,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通过科学、巧妙、合理的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体育教育领域它将发挥它更大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