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教学十篇

时间:2023-03-24 00:16:54

小学阅读教学

小学阅读教学篇1

关键词:小学;阅读教学;培养;阅读能力

目前,很多小学生缺乏阅读兴趣,阅读量相对较少,甚至在课堂上也没有兴趣阅读,导致阅读教学的效率不高。基于此,笔者通过分析研究,从关注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准备阅读时间,可以提高学生能力。

一、充分发挥两个主体的作用

由于小学生没有多少阅读的经验,在阅读体验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这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给学生做好阅读指点,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阅读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发挥两个主体的作用,也就是在教师的主导下让学生发挥好主体作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创设与学生平等交流,通过宽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把学生的阅读激情激发出来。如,在教学《爱护图书》时,让学生思考自己是否喜欢读书呢?应该读什么样的书呢?读书的意义是什么呢?让学生通过古人的读书历程了解读书的意义,让学生在读书中找到乐趣,同时还能让学生在体会中更好去热爱书籍,保护书籍,防止把书乱堆乱放,随意损坏。因此,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比教师的空洞说教更为有效。因为课堂本来就是学生的课堂,要让学生对照自己提高认识,通过参与提高阅读兴趣。

二、多角度拓宽学生的阅读途径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要从多个方面着手,引导学生创意朗读。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会有不同的感受,因为每个人的经历是不同的,读书的感触也是不同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这种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阅读,这样才能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如,《走,我们大家植树去》,学生因为生活的环境和经历不同,阅读的感受和对植树的感觉是不同的,有的学生每年都会和父母一起植树,对片片树叶都是快乐的音符有一个比较真切的感受,而生活在城市中的学生可能没有这种感受,对植树的重要意义也不会有更好的理解。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寻找一些质疑点,这也是精读的一个基本要求,如,《草船借箭》中为什么用“借”字而不用“骗”字呢?再如学到“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为什么用的是“抽”字而不用“长”字呢?让学生通过对文章细节之处的思考,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深入阅读,从而为以后写作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通过朗读可以更好的训练阅读

在一定意义上说,朗读也是阅读,是阅读的一种手段。小学生相对缺乏阅读技巧,通过朗读正好培养语感,启迪智力,让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这要求学生自己多读书,“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只朗读多遍才能有自己的感受,同时还要鼓励学生的朗读中质疑,把不明白的地方标出来,让学生在班里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的探讨情况进行指导。当然,在整个朗读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允许学生在朗读之后谈感受、谈想法,做到人人参与,多说多练,这样学生读书多了,自然也就会朗朗上口,提高阅读能力。

四、注重实践、张扬个性,培养个性化阅读

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期待,通过课前与学生之间开展一些启发性的谈话,创设一些生动的情境,让学生达到一种欲读不能的期待,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这样再允许学生阅读时,学生会有一种如饥似渴的感觉,然后通过学生的“讲”“写”“演”“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阅读中不断创新,不断提高,不断增强自己的感悟能力。如,在学习《燕子》时,要想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可以通过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告诉学生这是一种从南方回来的美丽小鸟,这种小鸟有多美多可爱呢?你们喜欢这样的小鸟吗?想不想对它们有更多的了解呢?这样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什么是“光滑漂亮”?什么是“剪刀似的”?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美丽的词汇张扬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给学生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

生动的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无限的想象能力,而宽松的教学氛围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放下架子与学生融合到一起,和学生一起参与到表演、竞赛和教学实践中,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也会让学生在阅读之后乐于交流,敢于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让教师与学生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如,在教学《忆江南》时,教师可以出示古诗,配上音乐和学生一起边朗读边想象,想象江南的风景图,想象“莺啼”“绿树红花”“水村”“山郭”“酒旗风”“寺庙”“楼台烟雨”,想象江南的春景繁富,霏霏细雨,淡淡轻姻。这样学生在阅读完之后就会感受到江南的美景,甚至会非常向往。学生只有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中才能把思维的空间无限放大,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诗境,达到更好的阅读教学效果。

总之,要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教师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做到寓教于乐,在快乐中加强学生的阅读感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真正的走进文本,潜心阅读,体会阅读的真正兴趣。这样让学生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可以更好地展开想象理解阅读内容,同时教师还要发挥好组织、鼓励、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小学阅读教学篇2

下面就谈谈笔者在实践中的一些粗浅的想法。

一、让学生有一种想读的冲动

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读,喜欢读,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朗读教学的第一要务。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好胜、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巧妙地创设各种情境,从而提高朗读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方法很多,在教学实践中感觉效果较好的有以下几种:

1.导语设疑

例如,在执教《鸟的天堂》一课时,上课伊始,教师就故弄玄虚地开场:“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1课《鸟的天堂》,但奇怪的是,这个‘鸟的天堂’却没有一只鸟,你说这是真的吗?为什么作者会这么说呢?让我们走进文本,去探个究竟吧!”说完,学生已跃跃欲试,想探个究竟。

此外,还可以利用追问、反诘、幽默等手法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2.借助多媒体

如在执教《松坊溪的冬天》一课时,首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一组松坊溪的雪景图。学生一看到如此雪白晶莹的白雪世界,如此变化多端的溪石,不禁“哇”叫出声来。我顺势问道:“松坊溪的冬天,怎么样?想不想去走走,看看?”学生被这神秘的白雪世界迷住了,迫不急待地翻开课文读起来。为了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溪石的美,溪石的可爱,又单独出示溪石的图片,让学生细细欣赏,再读句子时,溪石的特点已融进了学生向往的情怀,深情的赞美,随着声音流淌出来。

3.表演读、赛读

好动、好胜心强使得表演读和赛读成为了小学生最喜闻乐见的朗读形式。适当、巧妙地运用,可以起到难以想象的效果。

借助表演的方式进行朗读,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富于趣味性、形象性,学生通过丰富的语调,形象逼真的表演,再现课文的情境,增进理解,加深印象,引起学生反复朗读的兴趣。此种方法适合于情节性较强的文章,如《小羊角辫》、《将相和》、《小珊迪》等。

赛读具有挑战性,可以个人赛、小组赛、男女赛,一般用于感情较浓、语言较美、需多次朗读的课文,也可以与表演读相结合。如男生读A部分,女生读B部分比,然后换过来比。

此外,在课堂上应不断变换朗读形式,如指名读、分小组读、分角色读、开火车读、齐读、轻声读、自由读、还可以引读,配乐读等等多种形式的交替使用。

二、把时间用在点子上

古人云:“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教师在朗读指导过程中就应该讲求一个“精”字,抓住课文的重难点词句和段落进行精心指导,起到举一反三、画龙点睛的效果。如:课文中词汇丰富、用词准确、形象生动的句子;修辞手法用得贴切、精妙的句子;对话、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的句子;蕴含丰富、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的句子;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的句子等内容就是教师应该花大力气进行朗读指导的对象。

在对《鸟的天堂》一文进行朗读指导时,我就重点抓住其中的第8自然段和11、12自然段,其它自然段则一带而过。因为第8自然段作者运用了联想的修辞手法(区别见闻和联想是本单元的阅读重点),把大榕树描写得生机勃勃,充满生命力。最后一句“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在前面描写的基础上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第11、12自然段,作者从鸟声、鸟影、“我们”的眼睛等几个方面进行描写、衬托,没有用一个“多”字,却明显地让人感觉到“鸟的天堂”里有数不清的鸟儿。与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的所见所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大胆、有效地取舍,避免了“一把抓”的广而不实,把精力和时间用在了点子上,目标更明确,品悟更充分,训练也更有效,切实提高了学生品悟语言文字的能力,积累了语感。

三、此时无“言”胜有“言”

有一次,听一位年轻教师执教《雷雨》(人教版第四册)。在指导学生朗读“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一句时,问学生:“风这么大,该怎样读?”我当时一愣:二年级的学生该怎么回答呢?结果全班无一生能答。在评课时,我就提出了这个问题并建议教师给学生范读。结果第二次在平行班上课时,学生很快就领悟了。

可见,一些文质兼优的课文片断,通过老师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范读,可以把文字上无法表达的内在情感通过语调的轻重缓急充分表达出来,或把学生吸引到优美的语境中,或使学生对语言有所顿悟,或给学生以整体的感知,或给学生树立朗读的榜样,或让学生对自己的错误有所反省,或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智慧的启迪、情感的熏陶……

小学阅读教学篇3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394-01

阅读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它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还可以帮助学生发展个性、提高人文素养等。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该加强对阅读教学的认识,通过实践不断探索科学的阅读方法,从而强化对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阅读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阅读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阅读是一个文字和情感交流转化的过程,在阅读的过程中,既要对捕捉到的信息进行解码,又需要对阅读内容进行再次创造。因此,阅读教学不应该是英语知识的单向传递过程,而应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我阅读进行自主发现的探究过程。在此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2、阅读是积累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的主要途径

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任何一门语言的广泛应用都离不开文化的支撑,脱离文化的语言是缺少情感和活力的。学生通过英语阅读,可以很好地获得大量的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为今后的英语学习夯实了基础。此外,通过英语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打开视野,提升英语学习的综合能力,从而提升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3、阅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阅读是一种高雅的精神追求,在阅读过程中需要选取经典的文本和篇章,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对阅读的文章深入理解的过程中,可以不自觉地在文章与自身生活经验间构建链接,引发他们独特、个性化的理解与思考,从而丰富内心的精神世界。

二、当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自身的指导能力薄弱

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自身能力的有无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而现阶段很多教师在面对阅读教学时,缺少有效的阅读指导能力、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语言知识教学,轻阅读技能培养。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提升学生学习能力,而更多的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英语知识的运用能力。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却忽视了这一点,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单词和句型的分析上,而缺少对阅读文章的整体理解,更加缺少对学生在阅读技能上的培养。这种情况会使学生逐渐形成逐字逐句阅读的习惯,长此以往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对英语阅读的学习兴趣。

(2)重细节,轻整体。现阶段很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主要注重词汇、句型及语法的讲解与传授,但是却忽略了对语篇整体的理解及对学生阅读过程的指导。同时,学生也只注重阅读的结果,而未对阅读材料具有深入的理解与感悟。这种缺少深层次思维活动的阅读教学,会降低学生对阅读篇章的整体感知力和理解能力,从而不能有效地拓展其思维能力。

(3)重讲练,轻指导。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在学生的阅读方式、阅读速度等方面缺少有效的指导,使学生缺少科学的阅读习惯。长此以往,会使学生的阅读体验只停留在表面层次,无法得到科学的发展,无形中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不利于学生对英语的学习。

2、学生阅读能力较弱

很多小学生多存在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的特点,在开始学习英语时由于缺少良好的阅读习惯,导致其阅读能力相对较弱。主要表现在阅读速度慢、知识结构狭窄,捕捉信息能力较差等方面。正是由于阅读能力较弱,会使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及终身的学习能力都会产生较为负面的影响与冲击。

3、阅读文本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文本的素材很重要,然而由于当前人们对阅读教学缺少足够的重视,因而缺少科学的阅读文本。当前的阅读文本多存在下述问题:文本内容偏离主题或文本体裁;没有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认知水平;同一年级的文本难度存在差异;语言使用不规范、不准确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三、加强阅读学习策略指导

1、优选阅读材料,激发学习兴趣。对于小学英语教学来说,常见的阅读材料包括文本材料、文图相结合的阅读材料及有声阅读材料等多种形式。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阅读兴趣,为其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在提升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可以有效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其次,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着重选取那些高密度、大容量的阅读文本,在此基础上尽量保证阅读教材的趣味性与实用性,从而促使学生能够主动阅读。

2、语篇整体推进,加强策略指导。首先,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进行略读的方式,快速地浏览全文,领悟文章的主旨,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整篇文章的理解能力。其次,可以利用查读的方式帮助学生可以针对性地从资料中迅速查到特定的信息。最后,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词语理解的专项训练,培养学生能够根据语境猜测词义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有效提升阅读的速率。

3、拓展文化外延,开阔学生视野。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通过阅读的方式,提升学生对西方文化、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文化背景的了解和认知水平,促进对西方文化知识的积累,从而有效地降低学生对篇章理解的难度,有助于提升学生获取主要信息的速度和准确度,使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英语学习的真正意义与价值。

英语阅读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认知过程,在此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汲取丰富的语言知识,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虽然现阶段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仍存在许多问题,但是可以通过选阅读材料、激发学习兴趣,语篇整体推进、加强策略指导,拓展文化外延、开阔学生视野等方式,从不同角度指导学生进行科学阅读,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品尝到英语阅读的乐趣。

小学阅读教学篇4

一、认识到阅读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

要想让学生能够很好地进行阅读,我们应该先让他们明自阅读的重要意义。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多数是不能直接明自这样的意义的一、所以在进行阅读课程教学之前,我们应该先进行阅读重要性理念的普及工作,这样才能在此基础上更好地进行我们的阅读工作。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是比较简单的,教材中的文章多浅显易懂。即使是一此有难度的文章,在经过多次的阅读之后也就能够对其有细致的了解。所以,我们应该大力支持学生进行相应的阅读工作,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能仅仅限于能够理解文章,还应该向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很多的情况是我们教师在阅读之前设置问题,学生只是被动地对问题进行思考。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思考就比较少,不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所以,我们应该让学生明自阅读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进行阅读工作。同时,阅读的展开还需要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一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只要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才会把阅读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在这样的情况下,阅读的效果就会更好,兴趣也就更加的浓,阅读的过程才能更加长久地坚持下去。长期积累下去,语文阅读能力就能不断得到提高。那么,我们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我认为,可以适当在阅读之前提出问题,使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这样的效果应该是比较良好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终保持阅读兴趣。这样,阅读就成为了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通过诸如这样的措施帮助学生建立对于阅读的兴趣,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取得进一步的提高。

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做。

对于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做,这是我们应该考虑的。我认为,从下面几点着手比较好。

(一)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

对于阅读能力较好的学生来说,他们都是有着比较好的阅读习惯。由此可见,阅读习惯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如若不能良好地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行为,对于学生来说就难以形成系统的、整体的阅读观念。这样不仅不能帮助学生产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厌恶阅读的行为,这对于阅读水平的提高是不利的。针对于小学生活泼的特性,我们应该要求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沉下心去,在阅读中不要一心多用,要沉下心来进行阅读,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有所感悟,有所思考,这是至关重要的_不动笔墨不读书_,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让学生多多进行记录。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方面的要求可以稍微降低,可以主要针对文章中的生字生词以及难以理解的句子进行标记,这样也是比较好的。习惯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乃至三五天,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通过我们慢慢地、不断地长期练习,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够形成

(二)教授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对于阅读的过程来说,是存在着各种各样阅读方法的。所以,我们应该重视阅读方法的教学。在提到阅读方法的时候,我们很多时候想到的只是读懂词语,读懂句子,这样的理解并不是全面的,但是对于小学生的阅读教学来说却是已经足够。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能简单地进行阅读方法理论的讲解,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对此,我们应该选择更加贴合实际的阅读来进行阅读技巧的教学,教授学生一此比较实用的技巧。如在阅读之前可以根据文章的题日,对主题进行一定的猜想。进过阅读之后,再将讲读后的理解与自己先前的猜测进行对照,找出段落中的主题句等诸如此类的比较实用的方法。同时,教师还应该让学生注意文章中语句的表述方式。通过长期的学习和积累,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时有着很大的帮助。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新课程的要求下,对于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的地位,我们要更加重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也应该如此。因此,阅读教学可以更加开放,更加自主,把学习的主权还给学生,给子学生充足的时间来进行阅读的过程,不能仅仅将阅读的过程放在课下,这样往往是学生没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阅读。同时,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也可以让学生更加自主。阅读的材料不单单局限于我们的课本,还可以向课外健康的读物进行扩展。这样,阅读的范围才会更广,学生阅读获得的知识才会更广。

(四)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

对于阅读课程来说,我们应该让其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不能单独局限于传统的课堂形式。因此,我们可以引入各种各样的活动来更进一步深化阅读效果。其中,游戏比赛性质的活动比较适合于这样的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也比较喜欢玩各种各样的游戏,所以这样也是比较不错的教学方法。

小学阅读教学篇5

关键词:农村小学;阅读教学;兴趣;自主性;语感;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4-281-01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具备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既是识字的重要途径,又是写作的必备前提。阅读教学占小学语文教学的60%,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我在农村小学任教多年,在农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意识到阅读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小学阅读教学侧重于让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句,积累好词佳句,让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那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搞好阅读教学的关键所在。下面谈几点我在教学中的体会,以便和大家共同探讨,取长补短。

一、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我认为要在阅读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下功夫。阅读教学前,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已知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产生猜想。最常见的方法是让学生看着课题,想想会产生什么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读读课题,猜一猜课文会怎么写?当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着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终保持着阅读兴趣,阅读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内容的兴趣,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这样,学生就会始终保持自主探索的浓厚的阅读兴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二、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自主性

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老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一路介绍下来,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自主阅读。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如学生学会拼音这个识字工具后,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借助课文注音把书读通读顺。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应该是点拨、启发、激励学生,重点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品味、感悟。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对这一理念的落实。

三、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语感

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十分重视语感的培养。语感虽然和心理学、语言学、文学乃至于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首先提出语感概念的却是语文教育家夏沔尊先生。这说明语感这个概念从它诞生那天起,就和语文教学有着不解之缘。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对语感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直至写入目前的语文课程标准。语感是在语言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并且是多种心理功能协同活动的结果。记忆、表象、想象、联想、情感等心理因素都和语感的生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另外语感在听、读时会表现出理解的功能;在说、写时会表现出遣词造句的功能。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语感能力,他们对语言的感受就会从肤浅、狭窄、迟钝、走向深刻、全面、灵敏和迅速。因此,无论是从语感形成的心理因素看,还是从语感的功能上看,培养语感,对学生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形成,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对于阅读能力的提高,保证阅读的质量和效果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培养学生有目的地进行阅读的习惯,目的明确的,就可以重点阅读与目的有直接关系的材料,也可以根据不同目的的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如,为积累知识的目的,可以精读;为欣赏的目的,可以朗读;为了消遣,可以速读、浏览;为搜集材料,可以跳读等。其次,要培养学生边读,边圈、点、批、划和做摘录、记笔记的习惯。徐特立先生说:“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边思考边动笔,可以抓住重点,深入理解力;做摘录、笔记可以及时记下心得体会,对积累资料和活跃思想都十分有利。再次,还要培养学生专心阅读和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要让学生做到身心合一,聚精会神。要给学生创设安静清新的学习环境,指导学生要有正确的坐姿,读书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要适度,不要边读书边做小动作,如挖耳挠腮、摆弄小玩意儿、东张西望等。

总之,我们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改革,应该立足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长远的发展,让学生学会阅读方法,学会体验情感,学会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学会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语感。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参考文献:

小学阅读教学篇6

小学英语 阅读教学 能力发展

一、引言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本义是指应以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为最大的目标,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意义上理解“学是为了不学”。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交际是语言最基本的功能。而阅读是语言交际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阅读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取兴趣,开阔视野,吸取丰富的语言知识,还能扩大词汇量,促进听、说、写的能力发展。因此,有必要对有助于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发展的学习策略进行指导,为今后更好的阅读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组织阅读活动的策略

1.阅读前――朗读拓展促阅读

很多研究表明,如果语篇涉及读者熟悉的主题,他们就能顺利理解文章中的信息,相反,如果不熟悉语篇主题,就会出现障碍。因此,应在学生阅读前,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为学生创造足够多的机会朗读语篇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对即将要阅读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为获得更好的阅读效果作铺垫。

2.阅读中――阅读过程技巧与方法的调控

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发展;无论是情感、意志的培养,还是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不断探究。教师无法代替学生读书,也无法代替学生分析思考,教师既不能把知识生硬地灌输到学生的头脑里,也不能把思想观点移植到学生的头脑中。因此,我觉得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思考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1)保证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究时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寂静,学生集中思索,要珍惜这样的时刻。”在实际课堂中,我发现很多教师在提问后就马上叫学生回答,不给学生时间去思考。如回答不出,教师或是不断重复问题,或是忙着启发(很多情况下是暗示)。试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生的思考能有一定深度吗?学生能获得多少“顿悟”和思维的闪光呢?可学生为了迎合老师的心理,匆忙寻找只言片语作答,表面上气氛活跃,实际上是走进了繁琐而肤浅的一问一答的圈子中去了。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应在提问后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深入思考,当学生回答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以期待的目光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这个等待的时间虽短,却正是学生思维最为紧张活跃的时刻。

(2)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

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我们的学生对教师的提问可以对答如流,但是学生用英语提问的能力却与之相距甚远。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按意群阅读的良好习惯,提高阅读的速度及效率。在教学中,我给学生机会进行提问,其目的就是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如在PEP第七册第五单元“Part B的Let's read”的教学过程中,在教师了解一些学生的家庭情况后,说:“I'm your new teacher. Do you know something about me?If you do, you can ask me some questions.”这样,给学生的提问设置一个良好的情景。同时,在出示会计图片后也引导学生进行有关这位会计的提问。

(3)逐步渗透难点词、短语

在阅读教学中,将影响学生阅读的难点词、短语逐个地渗透到各个环节中,让学生在更加简短的语篇的阅读过程中、在图片看说过程中、在其运用过程中将这些词和短语理解并掌握,而不是像对话课教学一样,刻意地将它们逐个进行教学。如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理解词组“help the tourists find their way”,我先通过一段话让学生利用语境猜一猜“tourists”的含义,然后通过课件向他们展示这两位游客迷路的场景和旅游团所在位置的平面图,让学生在帮助游客的过程中掌握这词组的意义和助人的乐趣。

(4)感知――理解――运用

英语阅读是非常复杂的心理认知活动,是读者通过感知书面语言材料,进而对其进行编码重组、解析破译,再现作者提供的完整信息的过程。感知是读者对书面材料的识别和辨认,其意义在于获得基本信息,为对语言材料的编码重组进行硬件上的准备,这是阅读中的信息交换过程。理解则需要读者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感知的书面语言材料的基本信息进行编码,然后重组,解析破译出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全面准确地把握阅读材料的信息,这是一个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也是读者得以顺利有效地进行阅读的关键环节。

(5)整体理解

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生词、难句是在所难免的。如果碰到生词、难句就追根刨底,孤立地思考,甚至还想把它译成汉语才能罢休,其结果不但影响了阅读速度,也不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应养成从文章的篇章结构入手,越过少量生词、难句所造成的阅读障碍,领会文章的主体思想,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然后从整体上对词句进行推敲,攻克难关,最后又回到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的良好阅读习惯上。使阅读从感性认识进一步升华形成理性认识,从而加快阅读文章的速度,提高对文章理解的正确性。

3.阅读后――语篇的有效延伸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虽然主要依靠课内阅读,但不能仅仅满足于此。课内阅读是基础,课外延伸是补充。实践经验证明,课外阅读不但能促进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还能有效促进学生英语综合技能的发展。

(1)选择课堂教学的拓展语篇

选择一些与课堂上教学内容相关的拓展语篇,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的学习,又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样,语篇中的句型内容与课堂上所教授的句型内容紧紧相扣,既能达到巩固旧知,提高阅读效果的目的,又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满足感。

(2)选择生活化的拓展语篇

许多调查表明,语篇内容的生活化可以使学生更易理解,有助于学生更好的阅读,并习得一些生活、学习的经验。通过阅读可引导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学习作息,做一个健康、快乐的小学生。

(3)带着任务阅读

许多实践证明,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的有效性是毋庸置疑的。因此,给学生课外拓展语篇的同时应给予一定的任务,如:给语篇取个小标题、回答与语篇相关的几个问题、联系上下文猜几个生词的词义、判断与语篇相关的句子等。

(4)阅读结果的反馈

及时有效的反馈语篇阅读的结果能促进学生更好的阅读,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可将班级分成若干个阅读小组,并委任一些阅读组长,让课外阅读的结果在小组里进行反馈,让每位学生在小组里分享彼此的信息与感受。这样,既能让学生对课外阅读有所坚持,又能在课外阅读中有所得,分享乐趣。

小学阅读教学篇7

关键词:解释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前言

作为一种理解活动,阅读对一个人认知事物、审美体验以及情感陶冶具有重要的影响与作用。而本课题主要在解释学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方法与措施,以此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

1、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1)语文教师设计的问题较难,缺乏联系性

当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些老师在对学生提问问题的设计上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尽管老师能够对设计问题的目的有一定的明确性,而且教学内容也没有偏差,但是有些老师对不能全面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另外,老师所设计的问题与问题之间缺乏合理的联系,与教学核心内容相脱离。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知识内涵没有达到一定的境界,因此老师应该注重问题设计的难易程度;另外,部分老师设计的辅助问题比较缺乏,或者多余,不能对教学的核心问题紧密联系起来等[1]。

2)问题的设计缺乏依据,误用依据

根据调查研究,从目前的一些小学语文老师的阅读教学中设计问题时仅仅依靠教科书、课程标准等,缺乏对网络资料、教参等的参照,这使得一些问题的设计缺乏科学的依据,会造成老师问题的设计不够科学,滥用依据的现象发生。因此,应该加强语文老师对课外资料的研究与学习,加强问题设计的科学性。3)老师的阅读与分析能力有待提升小学语文老师解读与分析文本的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阅读水平的高低,现在有一部分老师的解读分析水平较低,这也与老师对课标与教科书的参悟不够,其次老师对阅读材料的语感也影响着阅读教学,语感强的老师能从材料中挖掘出重要知识点、矛盾点与空白点等,进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2、基于解释学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解释学,又叫诠释学。广义上是指对文本意义的理解与结束的理论或哲学。而狭义是指局部解释学、一般解释学以及哲学解释学等分支与学派等。它是关于与文本相关联的理解过程的理论,寻找对于一个给定的文本的有效解释回答何以可能的问题是解释学的核心内容。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在解释学基础的引导下,就是要解读者应该对自身的“先见”抛开,对文本原始意义进行把握,对文本作者在文本中寄寓的意义进行追求,以此更好的进行文本欣赏,并积极指导学生进行阅读[2]。另外,小学语文老师还应该积极处理好阅读教学中的三个基本关系,由于学生个体不同,对文本具有不同的理解,因此应该积极处理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关系,在尊重学生个性阅读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式与技巧,准确把握文本的内涵;其次,还要把握好视野的有限性与发展性的统一。语文老师应该在了解小学生视野有限性的基础上,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范围,使学生通过阅读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面,提升自身的能力;最后,还要处理好文本创造性与规定性的关系。对于阅读教学来讲,不仅应该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要引导学生按照合理、规范的阅读方式与技巧进行阅读。由于文本留有空白让读者进行想象,这就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与想象力,来挖掘文本中隐含的深刻哲理,从而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3、基于解释学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1)依托文本,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应该明确阅读理解的实质意义。并使学生懂得理解一定不是仅仅对他人原始意义的重新领悟,也不是对他人原本观念的重构,理解是在某种事情上与他人取得相互一致的意见,是相互的过程。而学生要想积极对阅读文本有自己的理解,就应该与文本或作者在一件事情上具有一致的想法,达到相互理解的过程。对于文本来说,是作者思想的体现与凝练,因此要想理解文本内容,必须从文本或作者出发,创造性地阐释文本。所以,第一,从对文本的字、词、句、篇等出发,理解他们之间的关联性,还要引导学生不要掺杂个人的主观意愿,断章取义与凭空想象是不可取的;第二,对阅读文本的时代背景进行追溯[3]。因为作者创造的时代背景对作者的文本写作具有重要影响,不同的时代背景对作者展现作品的审美取向、价值取向都不尽相同;第三,对作者的生活经历与创作风格应该有一定的了解与掌握,能够使学生对文本通过真实的创作背景以及自身的理解能够准确把握文本,通过个人的体验与想象更好的锻炼自身的创造性思维。

2)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审美要求

对于小学生来说,尽管认知水平与能力有限,但是对于事物的理解有自身的审美标准。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中应该对学生的欣赏要求与水平进行保护与尊重,对学生的视域结构进行充分考虑,对学生的阅读兴趣、审美态度以及欣赏水平等进行充分了解,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基础,对文本解读的重难点加以明确。与此同时,老师应该对学生的阅读体验与感悟的差异性与独特性进行尊重,还要对学生之间对文本理解的共识加以尊重,但是也要注意对学生独特体验尊重的适度性,不要盲目促进学生对文本解读的随心所欲。如果学生在自己个性化的理解下,对文本产生自身的见解比较正确,应该予以正确的评价与表扬;反之,对于误读与曲解文本内涵的应该及时进行纠正。另外,还要学生的解读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这就会产生学生之间对文本解读的共性认识,而老师应该积极地尊重,这是由学生同一年龄段,学识与经历基本相似所决定的。所以,应该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扩展自己的视域,锻炼自身的阅读水平与思维能力。

3)讲究口语艺术,提高表达能力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获得的实际效果就可能相差十二倍。”这一观念对于阅读教学同样有指导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是否能够用鲜明、生动、准确、形象的教学语言进行讲授,是否能能够真正将文章严密的逻辑性和强烈的思想感情完整地解释、表达出来,必将影响教学的真实效果,良好的口语艺术及表达方式,能够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的同时展开联想和想象,从而让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加形象、生动。此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讲解、描述或者复述的过程中,也应该将表达语言带上自己独特的风格。可以是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地阐明事理;也可以是绘声绘色、形象生动地描述事物;可以是客观扼要、沉着冷静地叙述内容;也可以是富有情趣、风趣幽默地讲述情节……无论采用何种风格,但一定要带入独特的个人气质,其教学效果才更容易打入学生的内心,并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方方面面,才能更有效地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4)拓宽学生的视域,提升学生的精神素养

对于小学生来说,自身的知识水平与视野范围是有限的,因此也就导致审美水平与能力具有一定的范围。而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对于阅读材料的选择上应该注意难易程度,太难或太易对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阅读能力都有不利的影响。所以,应该积极对学生的视域进行拓展,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与审美水平[4]。具体来说,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与习惯,单纯从教科书以及少量的阅读材料中获取阅读资源是不够的,应该进行广泛阅读,提升自身的阅读视野,对古今中外的作品、名著等进行阅读,使学生的阅读视野得以开阔;再有,还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与老师、学生等进行交流,从而从交流中不断地充实与丰富自己的学识,另外还要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对现实生活进行观察与感悟,达到阅读与生活的相互结合,从而为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

结论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发挥好自己在教学中扮演的组织者、引导者这一角色,努力探索阅读指导的可行方法,这样能够更好的从文本中获得一定的哲理性知识。而在解释学的基础上,积极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以学生本身的视域范围进行阅读教学,为防止学生陷入阅读误区,老师应该积极的提升自身的阅读教学能力,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慧,冉敏方.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03):55-56.

[2]赵建鼎.蜕变•简单——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渴望“简装版”[J].中国校外教育,2010,(09):21-22.

[3]韦仲光.对藤县部分村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10,(03):36-37.

小学阅读教学篇8

关键词:趣味引领;循序渐进;演练体悟

英语是一门世界语言,阅读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有效扩大他们的词汇量和知识量,同时,还有利于巩固词汇、拓展知识面、更新知识结构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还有利于带动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那么,如何搞好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呢?下面就此展开探讨。

一、趣味引领,培育阅读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学的趣味性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在阅读之初的教学中想方设法地引入一些趣味性的内容,去激活学生已经拥有的知识,可以有效调动学生进行英语阅读的积极性和兴趣。例如:通过一些儿歌歌谣、头脑风暴、趣味游戏等等,促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自主地阅读,从而主动地发展阅读能力。例如:在牛津小学英语6 B Unit 5 Seasons的教学中,通过引入趣味插图,引导学生预测语篇阅读,激发学生深厚的兴趣。

二、循序渐进,分步发展阅读能力

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得到急速提升的,必须通过一定的积累以及循序渐进的培育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根据阅读内容设计出一些概括性的问题,分步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引领他们由浅入深地整体感知阅读内容,比如:通过略读、寻读、跳读等基本阅读策略和技巧,引导他们带着问题获取阅读内容的主要信息,从而快速抓住文章的主题主旨,继而在此基础之上,带领学生进行细读精读,帮助他们理解、感知和体悟语篇内容的具体细节,加深理解和消化阅读内容。

三、演练体悟,内化提升阅读能力

教师在引领学生在认知阅读基本内容之后,必须采用“乘胜追击”策略,引导学生进行复述、延拓、表演体悟等具有一定趣味的练习,让他们融入其中,体验感悟于其中,精神境界升华于其中,融会贯通于其中。例如:牛津小学英语6 A Unit 2 Ben’s Birthday中,通过引入Free talk的形式,不仅有效地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而且还有力地提升了他们的理解能力、思维拓展能力、创新发展能力,真正掌握所学知识的实质和精华,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要善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培育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孩子的终生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小学阅读教学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要想理解什么,先要读懂他,阅读是读者与作者进行直接交流的一种方式, 要想深刻了解作品的内涵,必须走进作品,走进作者内心世界,感悟作者的写作意图。阅读还是一种探究性学习的方式,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感悟、理解、评价和鉴定作品的过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也应紧跟时代步伐, 不仅要扎扎实实抓好课内的阅读教学,同时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阅读教学观念,从多方面、多角度入手,充分挖掘各种阅读资源的价值,让学生喜欢阅读、会阅读。

一、拓宽阅读渠道,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范围

要让学生爱上阅读,必须有足够的可阅读的图书资源,可以是纸质图书,也可以是电子图书,甚至还可以利用网络阅读资源。为方便学生随时随地阅读,我在班里建立了图书角,在教室后边设置了报刊架。另外,在学校工作的总体部署下,以活动为载体,我在班里开展了系列阅读活动,促进了学生阅读。

1.开展每学期至少读两本优秀读物活动

学生可以向图书馆借阅,也可以是自己购买或同学之间传阅。学生可以阅读如我国四大名著、励志文学系列、小学生成长系列丛书、科普读物等。教师应倡导学生不动笔头不读书,阅读完书籍及时写读书心得、读书笔记,填写阅读信息卡,办手抄报。此外,教师还应利用阅读课进行优秀作品展览和交流。

2.开展各类演讲、征文比赛活动

结合学校的主题活动,教师应定期开展班级读书演讲或征文比赛。教师还应适时组织形式多样的阅读知识竞赛,其考查内容主要是教材上的常识和新课标要求的课外必读书目上的内容,如传记文学、中外名著等。

3.创办形式多样的报刊,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

每学期开展学生手抄报、自办期刊评比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通过活动的开展,促使学生纷纷走进图书室、电子阅览室查阅资料,大大拓宽了学生的阅读空间,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同时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4.开办读书沙龙,创建网络博客,创建群空间,为深层次的心灵沟通搭建平台

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沙龙活动、博客平台、群空间进行阅读与交流,通过网络阅读可以进行文摘集锦,向同学进行好书推介,适时组织学法交流和社会调查等。学生把听到的、看到的、有价值的东西写出来,并对此发表评论。这样可使学生畅所欲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二、探索阅读教学新思路,充分利用好阅读课,综合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经过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我们摸索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以下几种模式:

1.图情课

即让学生熟悉图书馆,熟悉图书。这是以图书文献、网络资源利用为主的阅读交流指导课,由图书馆管理员唱主角,向学生介绍图书馆知识,使学生从小认识图书馆,喜欢图书馆,学会科学地使用图书馆为自己学习服务,使学生尽快了解图书情报,有选择地阅读,使学生终生受益。

2.感悟课

教师在教授新课前,布置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资料,拓展文中相关内容,使学生能够在比较丰富的材料面前,更加生动、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感悟作品的深刻内涵。如在《少年闰土》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可让学生谈一下对闰土的感悟和认识,从而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

3.拓展课

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选定能够体现课本延伸的课题,组织学生按课题需要搜集、筛选、整理信息,学生在交流、赏析的过程中,挖掘作品的深刻内涵,拓宽知识视野,提高认识,使学生的思想、世界观受到震撼,进而使学生的认识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提高。如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时,除了让学生熟悉教材介绍的内容,我还叫学生查找有关双龙洞的其他资料,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还提高了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4.读写课

读写能力是一个人受用终生的能力,同时也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点。我们提倡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动笔头不读书。读书过程中,学生除了摘抄好词好句、经典段落外,还要及时撰写读书心得或续写、仿写、改写等,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应用能力。如在学完《“诺曼底”号遇难记》后,教师可留给学生一个小作文,要求学生写出对文章印象最深的部分,并谈谈自己的感想,锻炼学生的读写能力。

三、发挥多媒体功能,打造形象生动、轻松愉快的阅读课堂

多媒体设备以其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效果优先走进课堂。教师要挖掘教材内容,查找教学资源,合理运用多媒体设备,把阅读教学活灵活现地展示给学生。教师可通过情景设置,音频视频文件展示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刻体会作品的中心思想,使学生融入到作品的思想境界中去。另外,教师还可通过多媒体的色彩特点渲染语文阅读教学气氛,使课堂更加温馨、愉快。如在《草原》的阅读教学时,我用多媒体展示草原的原生态美,伴着优美的音乐,欣赏绿油油的大草坪,这种迷人的风景使学生燃起了阅读的兴趣和欲望。

另外,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边读边想,在阅读过程中学会思维,自我寻找问题的答案。学生除了欣赏、吸收作品的优点之外,还要探究性地对课文内容进行鉴赏,从而体现创新思维和求异思维。教师要善于抓住激发学生思维的训练点,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受到熏陶。学生带着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去阅读和思考,在学习中感悟到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体验到阅读的快乐,就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小学阅读教学篇10

阅读教学实质上就是让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获取相应信息的过程。在学习中教师不仅需要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法,还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在英语文章的阅读中具有代入感,让小学生清晰地知道文章所要传达哪些重要的信息,以及文章主人公所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帮助文章主人公解决问题。同时,在阅读教学中,可以让教学者通过文章来引导学生领略英美文化内涵,充分感受到文章的独特风格。为了能够更好地达到上述效果,就需要教师巧妙设置相应的问题,让小学生课后主动去查找相应的资料,从而让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一种引导的作用,使得小学生在阅读能力层面上有所提升。

2情景设置在阅读教学中的含义

顾名思义,创设情境是教学者将生活中出现的情境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环境,目的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充分达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激发小学生潜在的学习潜力,进而能够为小学生思考的拓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一方面,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情境设置在阅读教学中的效果,我们必须让小学生具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在课堂上主动营造良好的阅读气氛,使得学生个人情感和思想情感产生共鸣,从而了解和掌握英语知识。

2.1情境创设在阅读教学中艺术的展现

创设情境并不是无边际的,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是虚构不存在的东西。艺术性的体现是教学者通过语言、周围环境、多媒体等工具进行辅助教学,为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知识提供条件,为学生更好感受作品中的情感作准备。

2.2在阅读教学中对情境创设的实效性作用分析

在创设情境过程中,教学者必须要切实注重小学生的个性特点,主动了解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并切实注重对阅读知识的引导性作用,从而推动小学生阅读思维的活跃,有效地摆脱小学生的思想束缚,为小学生提供高效科学的学习环境,不断推动小学阅读教学的顺利实施。

2.3在创设情境中,注重艺术性和实效性两者的结合

我们都知道,在选取情境时必须要选小学生熟悉的事物,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小学生融入到教学情境中去。

3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当有效地采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模式

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写作训练,却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阅读。为了能够使学生能够在听、说、读、写等各方面得到提高,必须加强对英语阅读的重视。英语阅读可以培养小学生的英语语言素养,同时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并且还可以为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在另外一方面,阅读教学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提升小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

3.1教学者在记叙文阅读教学中,要充分结合实际

例如:教师在讲授与好人好事相关的文章时,由于不少家长对学生的日常管理较为严格,学生没有机会进行社会实践,导致学生与他人相处存在一定的距离感。英语教师可以从自身出发,跟学生讲述发生在周围的好人好事,这样不仅可以给学生传递正能量,还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将课本内容转换为现实中的真实事件,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还能更加顺利地完成英语课程规定的教学目标。再借助一些小故事为学生理清逻辑思维,使其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写作过程中,无形之中加快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3.2灵活地运用童话情境的设置,激发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小学阅读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童话故事来创设教学情境,因为童话具有一定的科幻性和叙事性,能够很好地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对事物的无限遐想,有效地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教学者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状况进行针对性的设置情景,例如教授神话传说文章,小学生可以在对这些文章进行阅读时,有效地依据多媒体技术来学到相应的知识。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对其中的情景进行表演,这样才能让小学生充分领悟到文章中的精髓。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