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工作室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4 20:52:34

多媒体工作室

多媒体工作室范文篇1

我叫XXX,1995年毕业于XXX大学信息管理系,1999年就读XXX大学"计算机理论与软件"专业的研究生课程班,2002年6月获得中山大学计算机系硕士学位。

从1995年7月开始,我先后在档案管理科、技术科工作。自1996年1月至今一直在声像科任职。多年来,我的工作可以用三句话概括:档案整理一丝不苟,外出拍摄兢兢业业,编辑制作精益求精。由于工作积极投入,我被评为1997年基层先进个人和2001年局先进工作者。

我来竞聘,是因为我具有以下优势:

第一,善"学"。七年来,我善于学习和思考,并不断地自我提升。工作给予了我学习探索的动力,学习赋予了我工作的激情。我的硕士毕业论文研究方向是多媒体技术和数字图象的水印算法。照片盗版的泛滥是当前声像工作中的一大困扰。我以城建档案馆的标志作为水印,设计了一个新型算法,嵌入到数字图像中,作为版权的保证。实践证明算法是相当可行的。学有所用,用有所成,那一刻,我充满了激情。我的论文在答辩中被评为唯一的优,不久又被第十一届全国多媒体学术会议录用。工作和学习的互相促进,使我找到了自我提升的价值。

第二,会"管"。我具有组织管理才能和团队合作精神。1995年底声像科成立,我是伴随着声像科一块成长的。七年前,声像科还没有一卷照片档案,没有一份电子文档。我主要负责照片档案的整理和数字化工作。1996年我参与了*城建声像档案分类方案的制订,1998年起草了《声像档案接收内容和编制要求》。通过我和全科同事齐心协力、分工合作,今天,我们拥有声像档案12000多条,电子照片档案6000多张,图片库的数据量超过80G。

第三,能"写"。我文字能力强,有多篇论文获得奖励,其中3篇获得全国或全省城建档案优秀论文二等奖,1篇入选省档案学术年会,1篇被全国多媒体学术会议录用,2篇在全国计算机核心期刊上发表。

第四,够"专"。我工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并且具备牢固扎实的专业知识。长期的本文是作者参加竞聘的演讲稿。工作实践使我积累了一定的摄影摄像技能:多年来我拍摄的项目有市政重点工程、规划会议、三年一中变工程等等不胜枚举。其中,我所拍摄的照片"李长春书记畅游地铁1号线"被收录在2000年《*建设年鉴》,系列照片"*近现代建筑"被作为市规划局《*近现代优秀建筑保护方案》立项的申报材料。编辑制作是一项专业性强的工作,我能够得心应手地操作线性编辑与非线性编辑两套系统。对于信号的采编、素材的剪辑、录音、配乐等后期加工各环节工作均能胜任。2001年9月,我运用非线性编辑系统,独立完成了电视专题片《建设中的会展中心》的编辑制作。作为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的硕士,我具备多媒体技术开发的科研能力和后期制作的专业知识。

除了善学、会管、能写、够专,我还具有反应快,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优势。这一点,也是多媒体工作室主任应有的素质。

我来竞聘也有两个不利因素。第一是我的性别。由于摄影工作对体能的高要求,人们也许会认为这一职位应由身强力壮的男士来担任。但是,我认为,除了身体条件好以外,还应有过人的魄力。这两点,我都具备。我年轻,我的字典里面,没有娇滴滴三个字。外出拍摄,不管多累多苦,我都不会因为自己是女性而退缩。曾经两次,我随林市长外出视察,由于我的突出表现和善于抓拍,在一群身材魁梧的摄影记者里面,林市长都唯一地注意到我,并亲切地询问我的单位。当我自豪地说出城建档案馆时,我不再感到,性别会成为影响我工作能力的障碍。

第二是我的性格含蓄,不爱张扬,不大善于在人面前表现自我。为了克服这个缺点,我决心工作上要多向馆领导汇报,在领会上级精神的同时让领导知道自己的想法,同事之间多作沟通和思想交流;生活上学会推销自己,化被动为主动。假如我竞聘失败,那说明有很多地方我做得还不够。我将总结经验,改进方法,积极愉快地工作;假如我竞聘成功,我会全力以赴,实现心中的蓝图。我的工作设想具体有A、B、C、D四大计划:

A计划(Accumulation)是集腋成裘计划。主要内容是多途径、多渠道地搜集声像档案。首先要依靠自己,主动出击。继续跟踪拍摄一批重点工程;积极配合规划局和建委完成重要会议活动的拍摄;完整系统地搜集规划专项工程例如番禺南沙开发区、生物岛、城中村改造的声像素材。第二,开辟声像档案搜集的新途径,逐步加强多媒体工作室对声像档案业务指导的功能。改变"单枪匹马闯天下"的方式,制定声像档案的接收标准,依靠基层网络单位,征集声像档案。"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我相信,A计划能够及时而有效地丰富我馆声像档案的内容。

B计划(Business)是商业运作计划。我馆声像档案忠实地记录了十多年来*城市面貌的变迁,是在座各位共同拥有的宝贵财产。B计划是凭借已有的素材,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发集声音、图像、文字于一身的多媒体产品,并借助商业运作的模式,开展有偿服务。B计划利用馆藏声像档案的不动产,创造具有市场价值的多媒体产品这一流动资产,将为我馆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

C计划(Cooperation)是跨部门合作计划。横向交流,纵向合作是C计划的宗旨。首先要密切与本馆内各部门的合作。近期来说,对内合作计划有三个内容:第一,与编研部合作,编辑一条专题片,宣传档案馆建馆20周年。另外,提供编研部编辑画册和筹备网站所需的声像资料;第二,与监督指导室合作,增强声像档案的业务指导职能,在网络单位征收声像档案;第三,与技术开发部合作,参与数字档案馆中数字多媒体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向我馆和市规划局的相关用户提供城建声像档案的多媒体查询系统。合作计划的另一方面是加强对外合作。第一,强调主动服务的观念,与市建委、市规划局合作。积极配合政府决策部门,制作规划方案和国际招标所需的电视专题片。第二,讲求互惠互利,各施所长的原则,与电视台、报社等大型媒体机构合作。利用媒体优势和本馆资源,开展宣传策划活动。第三,以平等互利,资源共享为原则,和城建系统的兄弟单位合作。通过举办摄影作品展览、多媒体信息交流的活动,加强与兄弟单位的联系,保证跨部门工作的顺利开展。

多媒体工作室范文篇2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业教育

0引言

据统计2011年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为660万人,2012年680万,2013年699万,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27万人。相比2013年699万毕业生增长28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被冠以“更难就业季”称号,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达到749万人,比2014年再增加22万人,创下历史新高,大学生就业面临新的挑战,大学就业越来越难,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高职的人才培养模式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大学毕业生应选择多条出路,为自己制造就业机会。多条出路中自己创业便是一种很好选择。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模式中是高职院校各专业普遍想解决的问题。郑州城市职业学院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1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相对模糊交叉性较强的概念。高晓杰等人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教育观念和教育形式”,其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能力和创新创业人格的高素质的新型人才”。中南大学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主任杨芳在《创新创业教育方法》一文中认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创造性和创新性为基本内涵,以课程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为主要载体,以开发、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素质为目标,培养其未来从事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所必备的意识、人格、知识、思维、能力等的素质教育。这是对素质教育的新指认,而且是具体的、真实的、有针对性的、可操作实施的新指认。从广义上讲,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关于创造新的伟大事业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从狭义上讲,它是关于创造新的职业工作岗位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是当代大学生走上主动就业、灵活就业、自主创业之路的教育改革活动。曹胜利、雷家骑在《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报告》中指出:创新创业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根本区别是突出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知识、素质、能力结构的根本性要求。它把成才的选择权交给学生,将成为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教育理念。在这个理念中,创新是灵魂,创业是载体,创新创业是一种实践行为。它强调了事业心与开拓能力的培养。

2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多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深入市场调研使专业建设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准确定位专业。长期致力于调研分析并调校本专业的人才定位,建立基于人才市场需求规格、区域经济规划、用人单位反馈、毕业生反馈、专业委员会专家建议、国家职业岗位标准和生源素质的多要素专业定位。定期监测与本专业相对应领域的人才市场需求量及规格,抽取岗位任职条件的重要指标,并结合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建议、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反馈建议汇总提炼,形成本专业可能匹配岗位群,然后结合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淘汰未来几年需求萎缩的岗位和不符合区域经济规划方向的岗位,最后结合往届生源的学习能力实际,准确遴选本专业对应职业岗位群。目前我们定位为多媒体应用设计员。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从事多媒体行业所必须的理论水平、专业技能和艺术素养,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具备从事多媒体素材采集、素材处理、多媒体集成开发、多媒体应用设计等工作,具有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本专业面向的岗位为多媒体应用设计员。学生毕业后面向广告企业、传媒企业、多媒体设计制作公司、信息服务企业等从事多媒体设计与制作、多媒体开发、网站建设、动画制作、平面设计、广告制作,以及策划和管理工作。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专业实践课程的改革、教学模式的改革。

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结合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形成“一个岗位群、两大能力、三步递进、四大模块、五个突出、六种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的讲就是形成了多媒体应用设计制作员这样一个岗位群;具备多媒体应用能力和艺术设计能力两大能力;课程教学采用“案例引入→项目模仿→课程置换三步递进”;课程模块采用“综合素质教育课程模块、职业基础课程模块、职业主干课程模块、职业方向课程模块”四大模块;突出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岗位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工学结合为途径的五个突出;以校内工作室顶岗、校内实训、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为主体,定向培养和职业技能比赛为补充的六种实践形式。2.2以创新创业教育引领高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实践课程构建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引领构建的高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实践课程体现了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通过调研社会职位需求,访谈企业专家,优化整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该专业实践课程共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美学基础类课程,强调基础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计算机技术类课程,强调实用性,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意设计类课程,强化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创新意识;综合实训类课程,体现职业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结合创新创业教育构建的“四层次”立体型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基本技能实训、专业专项技能实训、专业综合技能实训和顶岗实习,这样“四层次”的立体型实践教学体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单调、盲目、随意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自信。

2.2建立基于工作室的工学结合模式

我系由于建系早,实验室条件相对完善,目前已有定格工作室、动画工作室和Web工作室。让工作室按公司经营运作模式,集“产教学赛”一体,让学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开展职业技能训练。产,工作室提供设计制作服务,为学生提供职业技能训练,为教师提供实践教学环境和项目,为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提供培训指导。教,工作室在总经理的指导和管理下完成客户订单(项目),实现产品设计制作。面向企业、行业和个人提供商业化的设计制作服务,主要业务领域有:多媒体制作、多媒体演示制作、动画制作、互动演示、课件、摄影、摄像、图像处理、视音频制作、网站制作;学,将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部分安排到工作室完成,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教学进度和产品设计制作并行。以工作室客户订单(项目)为载体,训练学生职业技能。学生在工作室工作,可以获得专业技能训练和工资,兼备学生和设计师两重身份。对设计能力强,工作表现突出的,可将项目成果转化为课程成绩,实现工作现场考核。专业教师可以安排工作室成员与其他同学结成一帮一或一帮多,分配传帮带指标,协助任课教师开展教学。赛,通过工作室的经验积累和专业教师的指导,选择工作室表现优秀和设计经验丰富的师生参加各级各类设计大赛,提供设计创意理念,提升学生个人声誉和工作室品牌。我们力将把工作室打造成“学子的乐园,多媒体设计师的摇篮”,让学生在工作室中学到实用的专业技能,缩短专业技能与企业技能的差距,获得工作经验我国很多地方已经开始了档案数字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具体来说,地方各级档案部门不断探索,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丰富的馆藏珍贵历史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对新产生的电子文件及时归档保存,直接建立全文数据库,以提高档案管理和利用的现代化水平,逐步开展对档案信息资源的科学管理,使档案信息逐步实现数字化、标准化、网络化,从而更有效地实现档案的资源共享,以满足社会各个领域对档案信息的需求目前,国内档案数字化工作还刚起步,正处在探索与论证阶段,对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研究也刚刚兴起,且主要集中在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研究,以及一些专门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研究。

2.3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发展方向与趋势

在当前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专业化程度口益增强、数字化技术更新快速的大背景下,档案部门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完成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工作已愈发撤得效率低下,且力不从心。鉴于此,国内的一些档案馆开始尝试将自身力量同社会力量相结合,实行档案数字化业务外包,选择有一定经验和能力的专业公司来进行档案的数字化建设。这样既可以省时省力,又可以保证档案数字化的质量与成效。虽然目前来说,档案数字化的业务外包工作基木上还处于尝试和探索阶段,但是它已然成为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发展方向与趋势。(1)档案数字化业务外包的内容业务外包是源于工业企业的一种创新经营管理方式它是将一些传统上由组织内部人员负责的非核心业务以外加工方式包给专业、高效的服务提供商,以充分利用组织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资源,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自身竞争力的一种管理策略。具体来说,档案数字化的业务外包内容应包括档案资源的数字化整理、档案数据库的建设与管理,档案信息网络、网站的建设与维护,档案管理软件的开发与设计,计算机、网络硬件设备的管理与维护等内容。在数字化过程中,档案馆要积极做好数字化的前期准备工作,并不定期进行数字化业务的监督与验收。(2)实施档案数字化外包的策略要选择专业、可靠的档案数字化业务外包公司。档案部门在选择外包服务提供商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在认真听取内外部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对外包商的技术能力、业务处理能力、财务状况、对新技术的研制与开发能力等进行全而的评估与审核,选择业务能力强、信誉好的服务商。具体来说,一是要对外包商的专业实力进行资格审查,审查其是否持有相关的资质证书或证明,如信息产业部颁发的系统集成商证书,认定的软件厂商证书等,资质证书与证明是否与外包项目的要求一致,证书的种类、级别、允许承接的业务范围要作为资格审查的主要内容;二是要对外包商的能力进行审查,通常判断专业公司是否具备外包的能力,就要审查其所拥有的技术设备和所开发的软件或其他信息技术产品能否满足要求;三是要对外包商的经验、品牌和信誉进行审查,通过该公司在近几年完成的项目表,评定其在软件工程工具、配置管理方法、管理技术人员、控制项目成本和质量的能力及水平,并针对其他客户对该外包商的满意程度,进行外包商的选择。

总之,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仃务。在数字化进程中采取档案馆与档案数字化专业外包公司合作的模式是一种大胆的尝试,不仅有利于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更能够提高档案馆的工作效率、降低业务运行成本。对于这一模式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使之不断在推广中走向规范与完善。

作者:马士玲 秦晓峰 单位:郑州城市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多媒体工作室范文篇3

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手工艺教育

清末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张之洞在长期督鄂期间,除了在湖北大兴实业外,也兴办了多所实业学堂。湖北工艺学堂于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应运而生。张之洞在《札委张鸿顺等督办农务、工艺学堂》中提到了创办工艺学堂的原委:“工艺一切尤多拘守旧习,不能用新法制造,以致利权外溢,民生益困,亟应创设农务、工艺各学堂,采用西法,实力讲求,以开风气而广利源。”“又工艺学堂现暂设铁政洋务局(武昌大东门)内,延订东洋教人。”[1]当时,学堂开设汽机、车床、翻沙、绘图、木作、打铁、打铜、玻璃、蜡烛、香水(肥皂)等工艺共十门,其中有多门工艺与设计课程相关。此外,对学制也作了要求,“第一第二两年,学徒须专学一门;第三年,兼学堂所有各艺。”[2]1907年,湖北工艺学堂更名为湖北中等工业学堂,并移址武昌昙华林。1913年,又更名为湖北省甲等工业学校,在其染织科的课程设置中,开设有制图、绘画、染色等相关课程。1922年,再次更名为湖北省高级工科中学校,设置有“机械、染织、图案三科。附设有印刷厂,其中设备有石印、玻璃版、铜版、锌版,木工厂,机械厂……”[3]湖北工艺学堂是清末最早一批开设与艺术设计相关课程的实业教育机构,艺术设计教育在湖北地区亦由此滥觞。与此同时,社会上也陆续出现一些民间教育机构,所设课程多与实用美术工艺相关。1909年成立的“工艺传习速成所”,校址设于武昌积玉桥,旨在“为兴工艺而维利源”。课程包括“洋肥皂、西法照相、修整轧片,漂白粉、酒精、照相化身、蓝色相片、荷兰水、金粉、相片刻花、照相药料、消强水、布帛印相”等。1908年成立的“淑贤文艺女学校”,校址设于汉镇观音阁仁里巷,学校“悉遵学部颁定女学章程,专授女子有益科学,而尤注重于女工,……分正科预科艺科三级,艺科修身、国文、算术、图画、编物、裁缝、造花、刺绣、体操、音乐”[3]。从1890年代末到1920年代初,经过20多年的发展,湖北艺术设计教育的雏形已初步形成。

二、1920年代至1950年代末的图案教育

1920年,蒋兰圃、唐义精与徐子珩共同创办武昌美术专门学校;1930年,更名为私立武昌艺术专科学校。这既是湖北第一所现代专业美术教育机构,遂也成为湖北和华中地区美术和艺术设计教育中心。学校自成立初始,就设立了与图案[4]相关的专业和课程。1930年,武昌艺专艺术教育系设置图工组,课程涵盖图案、手工(含手工理论)和各门绘画等。1932年,图案专业单独成系,课程包括基本图案、专门图案以及美术史、解剖、透视等。在教授图案课的老师中,有留日学者王道平、林葆菁等。他们从国外带入最新的图案设计理念,为湖北艺术设计教育注入新的内涵[5]。1949年,武昌艺专被解放军中原大学接管,成为中原大学文艺学院的组成部分,其美术系开设的课程包括“实用美术课”(图案)等,由林葆菁授课。1953年,中原大学文艺学院美术系与其他艺术院系合并成立中南美术专科学校,校址设于武昌,学校除设有绘画、雕塑系外,还专门设有图案组,学制三年。同时在1949年,湖北教育学院成立,其艺术科下设美术组和音乐组,美术组后来演变为华中师范学院图画制图系、武汉艺术师范学院美术系、华中师范学院图画系[6]。1951年,著名工艺美术设计家李一夫先生从香港北上入鄂,来湖北教育学院艺术科任教,主持图案教研室工作,把在香港所接触到的国际现代艺术设计理念带到湖北[4]。

三、1950年代末至1990年代的工艺美术教育

1958年,中南音乐专科学校、华中师范学院图画系与音乐系以及中南美专留汉部分合并成立湖北艺术学院,其美术系下设绘画、雕塑和工艺美术专业。自此,“图案专业”退出历史舞台,被“工艺美术”替代,李一夫负责工艺美术教研室工作。1959年,装璜和染织两个工艺美术专业开始招生,这一届学生以湖北和湖南籍的居多,湖北乃至华中地区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亦由此拉开序幕。在此后二十余年间,湖北地区的艺术设计教育一直由湖北艺术学院工艺美术系承担。在教学中,工艺美术专业秉承“以民族民间为主,以地方为主,走民族化的道路;厚今薄古,古为今用,重中轻洋,洋为中用”的方针。在课程设置上,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包括素描、国画、水粉画、装饰画、图案、专门化课程、毕业创作等。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中期,工艺美术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为以后湖北和华中地区的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965年,湖北艺术学院美术系被改编为湖北省美术院,下设“工艺雕塑”等三个工作室,李一夫任工艺雕塑工作室主任。受湖北省工艺美术处委托,工作室开办湖北省工艺美术培训班,涵盖刺绣、剪纸、地毯、贝雕等实用美术课程。后来,受“”冲击,各项工作都随之停顿下来。1971年,湖北艺术专科学校成立,次年开始招收第一批工农兵学员。美术系开设了包括工艺美术在内的5个专业,并开办武汉工艺系统图案设计班、全省工艺美术图案训练班等各种特色训练班,为湖北纺织产业、展览出版和美术教育事业培养了大批实用工艺美术人才。1977年,在湖北艺术专科学校的基础上,湖北艺术学院恢复原名,并设立美术分部。是年冬天,染织工艺美术班招收12名学生。1978年,装璜设计班招收12名学生。此后几年,受师资和其他条件影响,装璜和染织两个设计专业一直交替招生,人数亦不多。1979年,工艺美术专业单独建系,由张朗任系主任。全系设装潢教研室、染织教研室、造型教研室和基础课教研室等4个教研室,陶瓷车间、印染车间及产品造型车间等3个教学实习车间。刚开始,专业课只有素描、国画、图案、水粉画、设计及观摩实践等课程。1982年,在参加“全国高等院校工艺美术教学座谈会”后,工艺系领导对专业课程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除了加强基础课和专业课,还增加了刚刚兴起的“三大构成”课程[5]。1978年我国恢复研究生培养制度。次年,湖北艺术学院招收第一个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方向为图案基础。1983年,工艺美术系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开始招收装潢、染织专业研究生。自此,在湖北有着90年发展历程的艺术设计教育,开始正式培养硕士研究生。从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中期,湖北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为湖北和华中地区培养了一批艺术设计教育人才,为即将到来的湖北艺术设计教育大发展做好了人才储备。这批人才后来大多成为湖北地区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和院系负责人。1984年,湖北轻工业学院工业美术设计专业(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前身)成立,1985年成为湖北工学院工业美术系。1987年,武汉纺织工业学院(武汉纺织大学前身)设置服装设计等工艺美术设计专业。这形成了以湖北艺术学院工艺美术系为主,湖北工学院工业美术系和武汉纺织工业学院服装设计系为辅的湖北艺术设计教育格局。随后,华中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高校陆续恢复或设置艺术设计专业。这些学校在设置艺术设计专业时,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湖北美院工艺美术系的帮助。随着1990年代末我国高校扩招,湖北地区的数十所高校都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并设置有多个专业方向。自此,湖北艺术设计教育迎来了鼎盛时期。1985年,湖北美术学院成立。工艺美术系设置装璜设计、染织设计、工业造型、室内设计、服装设计等专业。同时,美术师范系开设工艺师范专业,中专部亦开设工艺专业。到1990年代中后期,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也作了一些调整,主要培养一些能在专业设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各种艺术设计以及教学科研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在课改上坚持“强调基础、精进专业”的原则,对原有的课程体系作了一些优化,计算机辅助设计也被纳入其中。

四、20世纪末的艺术设计教育

1995年,湖北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更名为设计系。1998年,随着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颁布实施,在我国延续近半个世纪的“工艺美术”教育被“艺术设计”教育所替代。经过几代人数十年的努力,湖北美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有了较大规模的发展。是年,学院将原设计系一分为三,重新组建设计系(含装璜设计和工业设计)、服装设计系(含染织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系,而工业设计专业也于2002年单独建系。到20世纪末,湖北美术学院设置有视觉传达设计、印刷图形设计、摄影、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艺术设计、服装表演与设计、纤维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展示设计、动画设计等多个艺术设计专业方向,形成涵盖专科、本科、研究生教育以及成人教育完整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成为湖北和华中地区艺术设计专业设置最为齐全的专业院校。从1920年代到20世纪末的80年间,湖北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科几经辗转,多次并转发展,成为湖北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缩影。自张之洞于1898年创办湖北工艺学堂,到20世纪末湖北艺术设计教育的全面兴盛,历经百年风雨。由当时的一个学堂、十门工艺、百余学生,到现在的一个专业院校和数十所综合性高校开办十余个艺术设计专业,以及数以千计的在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湖北(武汉)不仅成为全国第三大高等教育中心,其艺术设计教育规模也在全国名列前位,优势明显。

五、结语

纵观湖北艺术设计教育百年发展历程,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手工艺教育的萌芽,到1920年代图案教育的发展,到1950年代实用美术和工艺美术教育的探索,再到1980年代工业设计教育的兴起,最后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艺术设计教育的全面鼎盛。一个世纪来,湖北艺术设计教育与时代同步,随国家教育政策的调整而起承转合,典型地反映了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演进方式:从“图案”到“工艺美术”再到“艺术设计”。但其发展又有着自身特点:以工艺学堂发轫,长期由一所专业艺术院校独自承担。由湖北艺术设计教育百年历程这“一斑”,我们亦可窥知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全豹”:中国“设计教育一直是以纯艺术的美术教育和传统工艺美术教育为基础,从师资结构到学生素质,美术教育和设计教育的目的混淆,二者相互汲取、结合及朝向各自目标转化的力度不够,很多设计院校的设计基础课基本上与美术基础课无二。”[7]长期以来所形成的这种与纯粹美术教育相混淆的艺术设计办学模式,值得人们反思。只有深入研究艺术设计教育的百年历程,认真总结办学规律,借鉴其有益经验,才能促进21世纪艺术设计教育的健康发展。

本文作者:陈日红工作单位:湖北美术学院

第二篇

一、多媒体教学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多媒体在教学中成为绝对主体,学生变成教学过程的旁观者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教学主体,而这种格局在引入多媒体后被打破,教师与学生缺少互动,教师在课堂上只是负责切换幻灯片,念课件内容,学生变成教学过程的旁观者,与教师交流甚少,或者忙于做笔记,或者直接将课件拷走。

2、多媒体课件形式大于内容

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课件的制作非常精美,界面华丽,动画效果种类丰富,大量图片及动画效果极大程度地吸引学生的目光,但与此同时,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于课件的艺术美感上,忽略了课程内容,教学效果没有达到预期。诚然,评价课件制作优劣的标准,课件的审美价值不容忽视,但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这节课中学到了什么,是否通过课件的使用而达到了教学中的技能目标、情感目标,形式大于内容的课件,必然会影响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

3、多媒体课件中知识点过多,课容量超负荷

多媒体课件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的运用,不但节约了板书和范画的时间,而且可以欣赏到各类设计案例,不再用口述的方式描绘一幅海报,用手绘形式表现一个标志的字形组合,教师可以迅速将教学内容展示在学生面前,上课时间节约了一半。获取知识的手段便捷了,而思考的时间变少了,学生接收的信息量迅速增多,但对知识的内化能力并没有改变,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问题,消化知识点,上课时走马观花,对课程重点、难点全无感受。

4、多媒体使用过度

多媒体的过度使用,会造成传统教学资源的浪费和闲置,使传统的优秀的教学方式被渐渐忽略、弱化。

二、优化措施

1、课件优化

(1)课件制作流程a、在纸上列出提纲,简单地画出逻辑结构。b、打开ppt软件,不考虑模板,将草稿中的提纲一个标题一页整理出来。c、有了整篇结构性的ppt之后,就开始查资料,尽量将数字、流程、因果关系等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图表要多,文字要少。d、选用合适的母版,根据课程特色来自行设计,加入背景图、logo、装饰图等。e、在母版视图中调整文字、图片的排版样式,突出主题,弱化装饰,把握ppt的颜色不超过3个色系。f、制作完成后,总览播放课件,理顺逻辑关系,修改错别字。(2)课件制作原则首先,要控制好课件内容的总量,每张幻灯片传达3个概念最好,文字和图片要相得益彰。例如,《图形创意》课程中,关于“变异”一课,课件中要有关于“变异”的概念、图形创意作品和海报。通过学生讨论分析图片,再回到“变异”概念中的关键词———渐变和演化。在分析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参与学生小组讨论,在重点和难点的地方,可以适度在课件上多加着力,选择适合的媒体加大信息强度,让学生通过视觉印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避免与其他概念混淆。其次,在版面设计中要将文字和图片都作为点线面元素去编排,注意画面的疏密关系。要根据内容进行有效的留白,留白区域不应超过页面的30%,留白区域的装饰和花纹的颜色要与背景色的明度和纯度相近。第三、色彩的选择尤为重要。背景色要与文字和图片的颜色在明度和纯度上要产生强烈对比,因为在显示器上的颜色强对比关系在大屏幕上就会成柔和对比。背景色的选取最好选用深色系,如黑色、深蓝、深灰,能够很好的衬托明亮色调的文字、图片和动画,这样既不会形成明显的视觉干扰,又加强了教学内容得视觉信息强度。

2、教学过程优化

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只是搞好多媒体教育的必要条件之一,要与其他传统教学模式相辅相成。(1)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要考虑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教师一定控制好多媒体的使用时间,预设讨论时间和讲授时间,尽量避免多媒体带来的负面干扰。例如,在软件课photoshop教学中,教师讲解完一个知识点之后可以利用主机多媒体,观察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操作的步骤和完成效果,及时发现会犯的错误和问题,并能在主机上一对一纠正,示范正确操作方法,教师无需离开主机,就能一对一辅导,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大大提高教学效率。(2)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并不是每一堂课都适合在多媒体教室里进行,可以在教室里配备白板、色卡纸、讨论区,传统投影仪,在一节课中所有的教学用具都得到充分运用。例如在专业课程中完成一个模拟设计项目时,讨论创意阶段在普通教室里就可以完成,传统小组合作教学法、项目课程教学法的作用会体现的更加突出。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但在授课的内容上进行改变,还要对上课的形式,如座位的摆放,也要采取与以往不同的形式,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性。

三、结语

相对于其他的教学工具,多媒体能创造一个有利于教学信息加载、传递和接受的环境。规范的课件设计加上适合的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保障了教学效果,丰富了教学内容。一切要以教学实际出发,以学生主体,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务必使教育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都服务于教育而不流于形式,真正使多媒体教育达到最优化。

本文作者:武宁工作单位:包头机械工业职业学校

第三篇

(一)缺乏实际工作能力。许多学生一旦进入实际工作环境就捉襟见肘、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进入状态,更不会将自己在学生时代所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实际工作能力的缺乏,已成为越来越多的毕业生的通病,并且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工作要求的提高,这一趋势越来越明显。

(二)缺少持续创新能力。很多大学毕业生经过学校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创新能力,在进入企业之初表现出较好的创新性人才的品质。但是,他们的创新能力缺乏持久性,缺乏持续发展的创新能力,在当前艺术设计学生里面是相当普遍的。

(三)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当他们面临实际工作的考验时,所释放出来的素质品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往往体现出同样的优劣,甚至从现在大赛上的作品评比之中都可看到如出一辙的情况。创新就是要推陈出新,追求个性,创新能力如果同质化,设计如果千篇一律,实际上就等于没有了创新。

(四)缺乏工作团队合作能力。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今后大多直接从事艺术设计活动,例如广告策划、园林设计、室内设计、产品设计、影视动画等,这些活动都是群体性的工作,需要群体的每个成员协调好个体与群体、个体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发挥群体的合力作用。这就需要每一个个体都应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沟通、协调能力,具有团队意识。而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大多个性张扬,以自我为中心,不太顾忌他人的感受,往往导致团队意识欠缺,人际关系难以协调。通过上述的问题,在进行工作室制模式的教学改革时,应对有相应的调整和方案,具体方式如下:

(一)用项目课程方式代替传统的课程教学。设计专业的传统教学方式多是以课堂上主要有老师讲授和演示,课下到学生到图书馆或网上查找资料,经过老师给予的要求来完成课程作业。这种教学模式对于设计教学中实践能力的训练极为局限。改革后的工作室教学方法应该坚持社会实用性原则,通过与各种需要设计以及能够设计的公司进行接触和沟通,到社会上去拿项目或与各种社会大赛联系起来,多给学生下达课程的任务和目标。

(二)教学场地由教室向设计部门延伸,实现课堂内容与实践内容相同化。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改革要以实训教室等同于教学教室的原则,积极促进以实训实践方式完成教学,同时找寻相关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参与企业的设计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作为主体也为企业提供着可创造性资源,是企业和学校教学达到共赢。

(三)融合学生与企业的关联性,努力实现学生与社会切合度的高效性。工作室教学坚持以实施工作室项目为主导,学生通过前期市场调研、材料收集、与消费者交流等实践活动,使所学知识和技能直接通过实践的方式体现出来,从而得到更多的实践经验,通过这种方式的培养后,学生的社会能力得到提高,毕业后能够很快地融入工作的环境当中,从而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

(四)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相关性的提高。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改革方法对教师的专业能力素质提出了相对应的高要求,教师不但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而且要求教师要有相关的设计成品展示与生产的经验,例如新设备、新工艺的认知度,各种工艺流程的操作,产品开发、品牌筹划等方面的经验。工作室制的教学改革同时也是使教师专业综合能力得到提高的一个促进方法。

多媒体工作室范文篇4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融合;实践教学

新媒体艺术是多种技艺的综合体,是将人类的艺术创意与新媒体技术结合,借助新媒体技术手段丰富艺术表现形式。在信息化的影响下,新媒体艺术的迅速发展,已不再是艺术家们的专属,也成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容忽视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一、新媒体艺术的特征

在新媒体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新媒体艺术主要表现出多种特征,如多媒体性、虚拟性、融合性、交互性、大众性等,在表现时往往应用多个方面的内容形式,在新媒体艺术的创作过程中,利用新媒体技术手段,结合新媒体特征进行艺术创作,以促进新媒体艺术的发展[1]。(一)新媒体艺术的实现和表达以数字技术的运用为平台。新媒体艺术在表现时需要自然、人文、科学、美学、计算机等多方面知识的综合运用,需要应用多媒体技术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除此之外,还需要数字网络技术的加持,并将这些知识和技能有机结合,最终制作出在网络上的图形、动画、视频等艺术表达方式。新媒体艺术不仅突破了传统艺术单一表现形式的限制,还从不同的角度对艺术作品做出分析,将多种跨学科领域的知识进行合理利用,将新媒体技能融合,以数字技术的运用为平台,丰富了艺术作品的表现方式,这不再局限于表现形式上,让人们更多地关注艺术作品的内涵,向人们展示更加大众化的艺术作品,扩展了艺术作品的创作空间。(二)新媒体艺术的创作和展示结合多元化艺术的表现形式。传统媒体艺术与新媒体艺术最大的不同是平台。传统媒体的平台单一,表现形式有限,创作空间受到一定的局限;而新媒体艺术是利用数字媒体表现艺术,它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虚拟性的表达,新媒体艺术家可以将现实世界和头脑想象出的事物做数字化处理,最终创作出新的虚拟世界[2]。新媒体艺术是多媒体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依靠数字媒体平台,将音乐、绘画、动画、特效等艺术融入新媒体艺术中,展现更多的艺术形式,使艺术作品的呈现更具多样化,更好地诠释作者内心想法,使观众和作者达到共鸣。(三)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开阔了视野和艺术认知。新媒体艺术突破了传统媒体艺术的展示方式,艺术作品不仅仅能被“看”,还可以被“听”“摸”,人们不但能够用视觉欣赏艺术作品,还可以用其他感官去感知,艺术作品不再是一张画,一个物体这么单一,还有音效跟着一起律动,用触摸的方式与之互动,这是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达形式,拓宽了人们的艺术视野,对艺术的认知也进一步加深。各种艺术都可以用其他方式去表现,例如摄影作品,添加动态效果,制作成有动效的展示方式,在创作过程中能更加自动化、数字化地进行艺术创作,突破了传统艺术创作方式和展示方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热爱新媒体艺术,拍电影已经不是电影导演和他的团队的专属,普通人也可以用简单的设备拍摄短视频,摆脱专业方面的限制,用简单软件剪辑视频,制作微电影。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壮大,进一步提高了大众的艺术领悟能力,开拓了大众的艺术视野和认知,让更多民众能够参与到新媒体艺术创作的队伍中,使之全民化。

二、构建新媒体艺术课程体系

近年来,国内各大高校开设数字媒体、数字艺术、动画等专业,其中与新媒体艺术相关的课程正逐渐增加,然而,从新媒体艺术的角度出发,专业课程的理论建设和实践教学还处于落后的境地,需要重新构建整体课程体系。(一)依靠科技手段,完善实训室建设。新媒体艺术与装置艺术、工艺品艺术、大地艺术不同,它是建立在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基础上,在教学中最显著的特点是数字化、交互性、3D、视频、音频、图像等多媒体教学内容相互结合。它对实训室的要求比较严格,不仅是实训室的基础建设上,还应建立新媒体艺术实践教学体系。当前,新型实训工作室应该具备这样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新型实训工作室应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能够丰富,并加强在教学实用性和实践针对性两方面的实训内容。实践教学是开放式教学形式与结构,应以学科专业的研究方向为基础,以行业精英、学科带头人为核心,整合各学科方向的师资团队,融合并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形成教学、实践、科研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的体系。在此工程中,一个现代化、科学化、合理化的实训基地尤为重要。第二,工作室的实践教学体系应是自上而下建立的,应该具有规范化、合理化的教学实践模式和组织管理构架。首先,新媒体艺术专业在学科建设方面应该有明确发展和规划目标。其次,实训室应该在专业教学工作中发挥实质性、成效性、检验性的作用。最后,工作室负责明确专业研究方向,组织教学、实施课题研究以及对外合作等实践内容。实训工作室应具备开放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等特点,在不断促进整体专业学科发展的同时,能够兼容并蓄不断完善自身。工作室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应由工作室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安排,其实践教学形式也由各工作室自行组织实施。(二)注重技能培养,强化软件和新媒体技术的学习。在新媒体时代,各种新媒体技术层出不穷,各种新视频、音频编辑软件不断更新换代;各种依赖新媒体技术的新专业领域不断涌现,作为旨在培养满足社会职业需求人才的高职院校,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在高职院校艺术实践教学中除了传统的设计类实践项目外,更应该针对目前行业现状及时调整实践教学内容,补充完善实践教学构架,更新实践教学的硬件设备,发掘引进实践教学人才,成为各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三)强调新媒体技术和艺术创新的统一一件优秀的新媒体艺术作品,它的产生必须具备多方面的软、硬件的参与:首先,创作者本身应具备一定艺术审美能力、相应艺术设计的专业技能;其次创作者应该具备一定数字媒体应用及数字媒体技术的专业性知识;第三,创作者还应对当前大众审美、商业艺术普遍价值观、宣传、流通手段及渠道有相应了解。对创作者而言,在作品创作时依然要对对象进行感性和理性的主观理解或进行艺术再加工。作为特殊形态的新媒体艺术不同于单纯的技术作品和纯粹的艺术作品,它在具有这二者的基本属性之上,将二者结合,强调艺术的同时,不否认技术的作用,新媒体艺术就是要把两者有机融合而不是互相独立或碰撞,是技术中的艺术,也是艺术中的技术。

三、新媒体技术在实践教学课程中的表现

(一)对新媒体的认知和运用。新媒体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作为设计师首先应注重设计方面的艺术表达。新媒体艺术作品属于视觉传达范畴,关于作品外在形象、审美情感及商业价值等多方面的内容,就显得尤为突出,而作者应对这些内容进行必要的创新及改善。其实,观赏者在欣赏作品的同时,并不是简单地用“看”或“听”等生理感官来获取作品浅层次的信息,他们更愿意通过对作品深层次的思考来寻求一种自我价值的认同,并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喜悦、悲伤、愤慨等情绪的释放。我们清楚地意识到即使在新媒体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新媒体设计领域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专业人才缺失或专业知识、能力不健全、传统艺术及审美理念的制约、设计创意和数字技术融合出现瓶颈等,这都需要艺术工作者好好反思并加以消化、理解,不断提高专业素养,采取必要措施提升设计作品的质量及效果[3]。(二)培养学生对交互的体验和表达。新媒体艺术说道:底依然属于艺术设计范畴,不管具有怎样的时代特性或技术特性,它所创作的作品依然需要观赏者“去看”“去听”“去感受”。所以,数字媒体本身就存在交互性,和传统艺术相比,不同的是产生交互的途径或渠道。新媒体技术的交互性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实现。先是对作品的图像、文字、声音等具象信息进行数字处理,既可以将原始数据长期、保真、方便的保存;又能使现实图像文字转变为数字化存在,为广泛传播提供了技术支持。比如,我们通过建立“数字课堂”,将原本在三维空间展示的设计、雕塑等艺术作品展现在网络和计算机建立起来的虚拟多维空间中,观赏者可通过计算机操作或虚拟现实在虚拟空间内欣赏,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人机对话。观者的一举一动会包括其视觉的停留点、停留时间都可以通过计算机记录得以保存,计算机通过统计、综合、分析,得出数据,最终艺术家根据数据反馈来判定受众对作品的喜好程度。这是新媒体技术对艺术品展示在交互功能方面的贡献。(三)强调动态元素的运用。成功的新媒体艺术作品往往需要具备外在技术和内在精神两种属性,这也导致其展示方式也处于这两种形态之间。它们在类似矛盾性的关系中形成、发展、完善,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两者的融合绝不是一种简单粗暴的拼凑,而是作为构成元素的相互补充融合在作品之中。这种现代化数字技术的使用为传统艺术提供了在外在表象和内在精神展示的全新的平台;为艺术作品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使得艺术在形式、性质、创作理念上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高职院校新媒体艺术人才的培养方案,应该紧紧抓住这种变化。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各种先进的数字化技术、编辑软件不断更新换代;各种艺术思潮、设计流派层出不穷,高职院校作为专业人才输出的起始点,应该时刻关注行业的发展动态;根据市场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重新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加强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引入经验丰富的企业导师,关注市场动向,持续改革教学模式,加强实训室建设,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真正做到与社会接轨。

参考文献:

[1]尹章池.新媒体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2]张燕翎.新媒体艺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多媒体工作室范文篇5

我叫***,**年毕业于***大学信息管理系,**年就读***大学"计算机理论与软件"专业的研究生课程班,20**年6月获得中山大学计算机系硕士学位。

从**年7月开始,我先后在档案管理科、技术科工作。自**年1月至今一直在声像科任职。多年来,我的工作可以用三句话概括:档案整理一丝不苟,外出拍摄兢兢业业,编辑制作精益求精。由于工作积极投入,我被评为**年基层先进个人和**年局先进工作者。

我来竞聘,是因为我具有以下优势:

第一,善"学"。七年来,我善于学习和思考,并不断地自我提升。工作给予了我学习探索的动力,学习赋予了我工作的激情。我的硕士毕业论文研究方向是多媒体技术和数字图象的水印算法。照片盗版的泛滥是当前声像工作中的一大困扰。我以城建档案馆的标志作为水印,设计了一个新型算法,嵌入到数字图像中,作为版权的保证。实践证明算法是相当可行的。学有所用,用有所成,那一刻,我充满了激情。我的论文在答辩中被评为唯一的优,不久又被第十一届全国多媒体学术会议录用。工作和学习的互相促进,使我找到了自我提升的价值。

第二,会"管"。我具有组织管理才能和团队合作精神。**年底声像科成立,我是伴随着声像科一块成长的。七年前,声像科还没有一卷照片档案,没有一份电子文档。我主要负责照片档案的整理和数字化工作。**年我参与了广州城建声像档案分类方案的制订,**年起草了《声像档案接收内容和编制要求》。通过我和全科同事齐心协力、分工合作,今天,我们拥有声像档案12000多条,电子照片档案6000多张,图片库的数据量超过80G。

第三,能"写"。我文字能力强,有多篇论文获得奖励,其中3篇获得全国或全省城建档案优秀论文二等奖,1篇入选省档案学术年会,1篇被全国多媒体学术会议录用,2篇在全国计算机核心期刊上发表。

第四,够"专"。我工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并且具备牢固扎实的专业知识。长期的本文是作者参加竞聘的演讲稿。工作实践使我积累了一定的摄影摄像技能:多年来我拍摄的项目有市政重点工程、规划会议、三年一中变工程等等不胜枚举。其中,我所拍摄的照片"李长春书记畅游地铁1号线"被收录在**年《广州建设年鉴》,系列照片"广州近现代建筑"被作为市规划局《广州近现代优秀建筑保护方案》立项的申报材料。编辑制作是一项专业性强的工作,我能够得心应手地操作线性编辑与非线性编辑两套系统。对于信号的采编、素材的剪辑、录音、配乐等后期加工各环节工作均能胜任。**年9月,我运用非线性编辑系统,独立完成了电视专题片《建设中的会展中心》的编辑制作。作为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的硕士,我具备多媒体技术开发的科研能力和后期制作的专业知识。

除了善学、会管、能写、够专,我还具有反应快,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优势。这一点,也是多媒体工作室主任应有的素质。

我来竞聘也有两个不利因素。第一是我的性别。由于摄影工作对体能的高要求,人们也许会认为这一职位应由身强力壮的男士来担任。但是,我认为,除了身体条件好以外,还应有过人的魄力。这两点,我都具备。我年轻,我的字典里面,没有娇滴滴三个字。外出拍摄,不管多累多苦,我都不会因为自己是女性而退缩。曾经两次,我随林市长外出视察,由于我的突出表现和善于抓拍,在一群身材魁梧的摄影记者里面,林市长都唯一地注意到我,并亲切地询问我的单位。当我自豪地说出城建档案馆时,我不再感到,性别会成为影响我工作能力的障碍。

第二是我的性格含蓄,不爱张扬,不大善于在人面前表现自我。为了克服这个缺点,我决心工作上要多向馆领导汇报,在领会上级精神的同时让领导知道自己的想法,同事之间多作沟通和思想交流;生活上学会推销自己,化被动为主动。

假如我竞聘失败,那说明有很多地方我做得还不够。我将总结经验,改进方法,积极愉快地工作;假如我竞聘成功,我会全力以赴,实现心中的蓝图。我的工作设想具体有A、B、C、D四大计划:

A计划(Accumulation)是集腋成裘计划。主要内容是多途径、多渠道地搜集声像档案。首先要依靠自己,主动出击。继续跟踪拍摄一批重点工程;积极配合规划局和建委完成重要会议活动的拍摄;完整系统地搜集规划专项工程例如番禺南沙开发区、生物岛、城中村改造的声像素材。第二,开辟声像档案搜集的新途径,逐步加强多媒体工作室对声像档案业务指导的功能。改变"单枪匹马闯天下"的方式,制定声像档案的接收标准,依靠基层网络单位,征集声像档案。"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我相信,A计划能够及时而有效地丰富我馆声像档案的内容。

B计划(Business)是商业运作计划。我馆声像档案忠实地记录了十多年来广州城市面貌的变迁,是在座各位共同拥有的宝贵财产。B计划是凭借已有的素材,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发集声音、图像、文字于一身的多媒体产品,并借助商业运作的模式,开展有偿服务。B计划利用馆藏声像档案的不动产,创造具有市场价值的多媒体产品这一流动资产,将为我馆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

C计划(Cooperation)是跨部门合作计划。横向交流,纵向合作是C计划的宗旨。

首先要密切与本馆内各部门的合作。近期来说,对内合作计划有三个内容:第一,与编研部合作,编辑一条专题片,宣传档案馆建馆20周年。另外,提供编研部编辑画册和筹备网站所需的声像资料;第二,与监督指导室合作,增强声像档案的业务指导职能,在网络单位征收声像档案;第三,与技术开发部合作,参与数字档案馆中数字多媒体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向我馆和市规划局的相关用户提供城建声像档案的多媒体查询系统。

合作计划的另一方面是加强对外合作。第一,强调主动服务的观念,与市建委、市规划局合作。积极配合政府决策部门,制作规划方案和国际招标所需的电视专题片。第二,讲求互惠互利,各施所长的原则,与电视台、报社等大型媒体机构合作。利用媒体优势和本馆资源,开展宣传策划活动。第三,以平等互利,资源共享为原则,和城建系统的兄弟单位合作。通过举办摄影作品展览、多媒体信息交流的活动,加强与兄弟单位的联系,保证跨部门工作的顺利开展。

多媒体工作室范文篇6

我叫***,**年毕业于***大学信息管理系,**年就读***大学"计算机理论与软件"专业的研究生课程班,2002年6月获得中山大学计算机系硕士学位。

从**年7月开始,我先后在档案管理科、技术科工作。自**年1月至今一直在声像科任职。多年来,我的工作可以用三句话概括:档案整理一丝不苟,外出拍摄兢兢业业,编辑制作精益求精。由于工作积极投入,我被评为**年基层先进个人和**年局先进工作者。

我来竞聘,是因为我具有以下优势:

第一,善"学"。七年来,我善于学习和思考,并不断地自我提升。工作给予了我学习探索的动力,学习赋予了我工作的激情。我的硕士毕业论文研究方向是多媒体技术和数字图象的水印算法。照片盗版的泛滥是当前声像工作中的一大困扰。我以城建档案馆的标志作为水印,设计了一个新型算法,嵌入到数字图像中,作为版权的保证。实践证明算法是相当可行的。学有所用,用有所成,那一刻,我充满了激情。我的论文在答辩中被评为唯一的优,不久又被第十一届全国多媒体学术会议录用。工作和学习的互相促进,使我找到了自我提升的价值。

第二,会"管"。我具有组织管理才能和团队合作精神。**年底声像科成立,我是伴随着声像科一块成长的。七年前,声像科还没有一卷照片档案,没有一份电子文档。我主要负责照片档案的整理和数字化工作。**年我参与了广州城建声像档案分类方案的制订,**年起草了《声像档案接收内容和编制要求》。通过我和全科同事齐心协力、分工合作,今天,我们拥有声像档案12000多条,电子照片档案6000多张,图片库的数据量超过80G。

第三,能"写"。我文字能力强,有多篇论文获得奖励,其中3篇获得全国或全省城建档案优秀论文二等奖,1篇入选省档案学术年会,1篇被全国多媒体学术会议录用,2篇在全国计算机核心期刊上发表。

第四,够"专"。我工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并且具备牢固扎实的专业知识。长期的本文是作者参加竞聘的演讲稿。工作实践使我积累了一定的摄影摄像技能:多年来我拍摄的项目有市政重点工程、规划会议、三年一中变工程等等不胜枚举。其中,我所拍摄的照片"李长春书记畅游地铁1号线"被收录在**年《广州建设年鉴》,系列照片"广州近现代建筑"被作为市规划局《广州近现代优秀建筑保护方案》立项的申报材料。编辑制作是一项专业性强的工作,我能够得心应手地操作线性编辑与非线性编辑两套系统。对于信号的采编、素材的剪辑、录音、配乐等后期加工各环节工作均能胜任。**年9月,我运用非线性编辑系统,独立完成了电视专题片《建设中的会展中心》的编辑制作。作为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的硕士,我具备多媒体技术开发的科研能力和后期制作的专业知识。

除了善学、会管、能写、够专,我还具有反应快,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优势。这一点,也是多媒体工作室主任应有的素质。

我来竞聘也有两个不利因素。第一是我的性别。由于摄影工作对体能的高要求,人们也许会认为这一职位应由身强力壮的男士来担任。但是,我认为,除了身体条件好以外,还应有过人的魄力。这两点,我都具备。我年轻,我的字典里面,没有娇滴滴三个字。外出拍摄,不管多累多苦,我都不会因为自己是女性而退缩。曾经两次,我随林市长外出视察,由于我的突出表现和善于抓拍,在一群身材魁梧的摄影记者里面,林市长都唯一地注意到我,并亲切地询问我的单位。当我自豪地说出城建档案馆时,我不再感到,性别会成为影响我工作能力的障碍。

第二是我的性格含蓄,不爱张扬,不大善于在人面前表现自我。为了克服这个缺点,我决心工作上要多向馆领导汇报,在领会上级精神的同时让领导知道自己的想法,同事之间多作沟通和思想交流;生活上学会推销自己,化被动为主动。

假如我竞聘失败,那说明有很多地方我做得还不够。我将总结经验,改进方法,积极愉快地工作;假如我竞聘成功,我会全力以赴,实现心中的蓝图。我的工作设想具体有A、B、C、D四大计划:

A计划(Accumulation)是集腋成裘计划。主要内容是多途径、多渠道地搜集声像档案。首先要依靠自己,主动出击。继续跟踪拍摄一批重点工程;积极配合规划局和建委完成重要会议活动的拍摄;完整系统地搜集规划专项工程例如番禺南沙开发区、生物岛、城中村改造的声像素材。第二,开辟声像档案搜集的新途径,逐步加强多媒体工作室对声像档案业务指导的功能。改变"单枪匹马闯天下"的方式,制定声像档案的接收标准,依靠基层网络单位,征集声像档案。"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我相信,A计划能够及时而有效地丰富我馆声像档案的内容。

B计划(Business)是商业运作计划。我馆声像档案忠实地记录了十多年来广州城市面貌的变迁,是在座各位共同拥有的宝贵财产。B计划是凭借已有的素材,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发集声音、图像、文字于一身的多媒体产品,并借助商业运作的模式,开展有偿服务。B计划利用馆藏声像档案的不动产,创造具有市场价值的多媒体产品这一流动资产,将为我馆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

C计划(Cooperation)是跨部门合作计划。横向交流,纵向合作是C计划的宗旨。

首先要密切与本馆内各部门的合作。近期来说,对内合作计划有三个内容:第一,与编研部合作,编辑一条专题片,宣传档案馆建馆20周年。另外,提供编研部编辑画册和筹备网站所需的声像资料;第二,与监督指导室合作,增强声像档案的业务指导职能,在网络单位征收声像档案;第三,与技术开发部合作,参与数字档案馆中数字多媒体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向我馆和市规划局的相关用户提供城建声像档案的多媒体查询系统。

合作计划的另一方面是加强对外合作。第一,强调主动服务的观念,与市建委、市规划局合作。积极配合政府决策部门,制作规划方案和国际招标所需的电视专题片。第二,讲求互惠互利,各施所长的原则,与电视台、报社等大型媒体机构合作。利用媒体优势和本馆资源,开展宣传策划活动。第三,以平等互利,资源共享为原则,和城建系统的兄弟单位合作。通过举办摄影作品展览、多媒体信息交流的活动,加强与兄弟单位的联系,保证跨部门工作的顺利开展。

多媒体工作室范文篇7

我叫XXX,1995年毕业于XXX大学信息管理系,1999年就读XXX大学"计算机理论与软件"专业的研究生课程班,2002年6月获得中山大学计算机系硕士学位。

从1995年7月开始,我先后在档案管理科、技术科工作。自1996年1月至今一直在声像科任职。多年来,我的工作可以用三句话概括:档案整理一丝不苟,外出拍摄兢兢业业,编辑制作精益求精。由于工作积极投入,我被评为1997年基层先进个人和2001年局先进工作者。

我来竞聘,是因为我具有以下优势:

第一,善"学"。七年来,我善于学习和思考,并不断地自我提升。工作给予了我学习探索的动力,学习赋予了我工作的激情。我的硕士毕业论文研究方向是多媒体技术和数字图象的水印算法。照片盗版的泛滥是当前声像工作中的一大困扰。我以城建档案馆的标志作为水印,设计了一个新型算法,嵌入到数字图像中,作为版权的保证。实践证明算法是相当可行的。学有所用,用有所成,那一刻,我充满了激情。我的论文在答辩中被评为唯一的优,不久又被第十一届全国多媒体学术会议录用。工作和学习的互相促进,使我找到了自我提升的价值。

第二,会"管"。我具有组织管理才能和团队合作精神。1995年底声像科成立,我是伴随着声像科一块成长的。七年前,声像科还没有一卷照片档案,没有一份电子文档。我主要负责照片档案的整理和数字化工作。1996年我参与了广州城建声像档案分类方案的制订,1998年起草了《声像档案接收内容和编制要求》。通过我和全科同事齐心协力、分工合作,今天,我们拥有声像档案12000多条,电子照片档案6000多张,图片库的数据量超过80G。

第三,能"写"。我文字能力强,有多篇论文获得奖励,其中3篇获得全国或全省城建档案优秀论文二等奖,1篇入选省档案学术年会,1篇被全国多媒体学术会议录用,2篇在全国计算机核心期刊上发表。

第四,够"专"。我工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并且具备牢固扎实的专业知识。长期的本文是作者参加竞聘的演讲稿。工作实践使我积累了一定的摄影摄像技能:多年来我拍摄的项目有市政重点工程、规划会议、三年一中变工程等等不胜枚举。其中,我所拍摄的照片"李长春书记畅游地铁1号线"被收录在2000年《广州建设年鉴》,系列照片"广州近现代建筑"被作为市规划局《广州近现代优秀建筑保护方案》立项的申报材料。编辑制作是一项专业性强的工作,我能够得心应手地操作线性编辑与非线性编辑两套系统。对于信号的采编、素材的剪辑、录音、配乐等后期加工各环节工作均能胜任。2001年9月,我运用非线性编辑系统,独立完成了电视专题片《建设中的会展中心》的编辑制作。作为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的硕士,我具备多媒体技术开发的科研能力和后期制作的专业知识。

除了善学、会管、能写、够专,我还具有反应快,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优势。这一点,也是多媒体工作室主任应有的素质。

我来竞聘也有两个不利因素。第一是我的性别。由于摄影工作对体能的高要求,人们也许会认为这一职位应由身强力壮的男士来担任。但是,我认为,除了身体条件好以外,还应有过人的魄力。这两点,我都具备。我年轻,我的字典里面,没有娇滴滴三个字。外出拍摄,不管多累多苦,我都不会因为自己是女性而退缩。曾经两次,我随林市长外出视察,由于我的突出表现和善于抓拍,在一群身材魁梧的摄影记者里面,林市长都唯一地注意到我,并亲切地询问我的单位。当我自豪地说出城建档案馆时,我不再感到,性别会成为影响我工作能力的障碍。

第二是我的性格含蓄,不爱张扬,不大善于在人面前表现自我。为了克服这个缺点,我决心工作上要多向馆领导汇报,在领会上级精神的同时让领导知道自己的想法,同事之间多作沟通和思想交流;生活上学会推销自己,化被动为主动。

假如我竞聘失败,那说明有很多地方我做得还不够。我将总结经验,改进方法,积极愉快地工作;假如我竞聘成功,我会全力以赴,实现心中的蓝图。我的工作设想具体有A、B、C、D四大计划:

A计划(Accumulation)是集腋成裘计划。主要内容是多途径、多渠道地搜集声像档案。首先要依靠自己,主动出击。继续跟踪拍摄一批重点工程;积极配合规划局和建委完成重要会议活动的拍摄;完整系统地搜集规划专项工程例如番禺南沙开发区、生物岛、城中村改造的声像素材。第二,开辟声像档案搜集的新途径,逐步加强多媒体工作室对声像档案业务指导的功能。改变"单枪匹马闯天下"的方式,制定声像档案的接收标准,依靠基层网络单位,征集声像档案。"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我相信,A计划能够及时而有效地丰富我馆声像档案的内容。

B计划(Business)是商业运作计划。我馆声像档案忠实地记录了十多年来广州城市面貌的变迁,是在座各位共同拥有的宝贵财产。B计划是凭借已有的素材,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发集声音、图像、文字于一身的多媒体产品,并借助商业运作的模式,开展有偿服务。B计划利用馆藏声像档案的不动产,创造具有市场价值的多媒体产品这一流动资产,将为我馆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

多媒体工作室范文篇8

关键词:赛教融合;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技能大赛

一、建筑装饰技能大赛概述

建筑装饰技能大赛是针对中等职业院校在校学生展开的技能赛项;包括由部级、厅级和局级的教育主管部门分别主办的国赛、省赛和市赛。该赛项的主旨是以建筑装饰行业需求为导向、专业职业技能为核心,引导中等职业院校相关专业的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促进建筑装饰行业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该赛项目标是促进建筑装饰企业和职业院校相关专业之间的交流,加快技能人才的培养,强化师资队伍建设;营造重视技能人才的培育、崇尚技术技能的社会氛围;深化教学资源改革,提高大众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推动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建设,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该赛项的考察内容为建筑装饰施工图绘制与材料测算、建筑装饰施工操作为核心,使参赛选手更好地掌握当代建筑装饰工程中的两项基本技能,即计算机应用和装饰施工技术,促使参赛选手具备一定的现场施工管理和团队协作能力,提升参赛选手职业能力和就业质量。

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概述

“工作室制”是以“工作室”为活动平台的人才培养机制,它以企业实际设计项目为教学案例,在由学校老师和企业师傅组成的教学团队的带领下进行为竞赛服务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工作室制开展的教学实践活动和建筑装饰技能大赛的考察内容相一致,这就为后续技能竞赛的训练指明方向素[1]。本文所述“工作室”是针对中职院校建筑装饰相关专业的学生为参加建筑装饰技能大赛而展开的,它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创建,立足于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为目标。

三、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校企共建实训场地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比较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采用多种实训场地进行教学活动。校企共建的实训场地应该包括校内和校外两个主要部分,具体实训场地应该包含:校内多媒体讨论室、校内电脑制图工作室、校内外实操工作室和校外项目工作室;这种实训场所的组合有利于提高实训室利用率,有利于多角度、全方位展开技能竞赛的教学和训练。校企之间对实训场地的建造与运营必须达成明确的共识和规定;特别是建造在学校内部的实训场地更应该平衡好学校教学、技能竞赛训练与企业实践之间的关系。校内实训场地的前期建设则要以学校作为主导者,企业应该作为主要参与者;在后期具体运行过程中,则以企业的实际项目作为切入点,结合技能竞赛的考察形式和考察内容展开实训和实操任务。根据竞赛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分配实训场所:校内多媒体讨论室作为理论上课、训练总结的教室;校内电脑制图工作室作为建筑装饰施工图绘制与材料测算的训练场所;校内外实操工作室作为建筑装饰施工操作的训练场所;校外项目工作室作为学生定期测试和拓展知识的场所,也可以作为学生后续职业发展的场所。

(二)课程开发依据竞赛内容

基于师傅对学徒进行专业知识的教授、立足技能竞赛对于专业知识的需求,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应改革课程体系,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体来说,将竞赛考察内容分解为多个技能模块,采用模块化的教学方案展开教学。首先,工作室根据技能模块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设计与之对应的实践项目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其次,以实践项目为导向按照赛教融合的要求,确定与之对应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模式;再次,结合企业实际案例,统筹“竞赛、教学、实践”三者之间的关系,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展开教学,培养学生的竞赛能力、专业能力、职业能力;最后,以学生参加技能竞赛的结果,同时结合学生实践过程中的能力培养情况,对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下的课程开发(即多个技能模块)效果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以此验证课程开发的优缺点,并及时有效地作出必要的调整[2]。例如:为了训练学生建筑装饰施工图绘制能力,在进行课程开发时可以分解出四个模块:施工图制图软件教学模块、施工图制图标准规范教学模块、施工图相关图纸绘制教学模块和施工图绘制综合能力提升教学模块。

(三)教学团队采用双师制度

建筑装饰技能竞赛高质量的提升必须依靠技能过硬的专业教师团队,工作室制下的教学团队包括校内专职教师和校外企业师傅。首先,教师队伍的建设应该形成梯队,根据教师的专长展开竞赛教学活动;校内专职教师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对理论知识的教学和对竞赛方向的总体把握,校外企业师傅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对于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了解、对于实践项目的整体把控;校内外教师的优势互补可以很好地把握技能竞赛考察的目标和内容。其次,注重教师队伍的能力提升,定期对教师队伍进行培训;同时,通过课程开发、课程教学、课程实践等环节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无论校内教师和校外师傅都应该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能力,切实掌握技能竞赛的考察内容,以便更加准确的指导学生训练。最后,完善工作室制的教师考核制度,制定明确的奖惩机制,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3]。

(四)学生选拔根据主观兴趣和客观评比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技能竞赛为依托,前期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报名,后期通过优胜劣汰的评比方式选拔优秀学生,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在选拔学生的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两点:第一,积极引导学生,很多学生对于技能竞赛不够了解,对于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认识不足,这就要求学校、教师做好前期的宣传、科普工作;第二,采用系统性的、阶段式的评比形成竞赛梯队,注重高低年级之间的梯队衔接、注意同一年级中参赛队和预备队的建设。同时,充分发挥工作室制下模块化教学优势,使学生在其学习和训练过程中能够学到扎实的专业知识,以便后期实习和工作能够与企业无缝对接。

四、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运行

(一)参赛学生形成梯队、指导教师明确分工

工作室成员包括建筑室内设计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两个专业的学生。成员采用梯队式形式建立竞赛队伍。不同年级所学内容具有连贯性和针对性:一年级的学生主要学习基础性的专业课程,例如室内设计初步、人体工程学等模块内容,使学生对于专业有初步的认识、对比赛有一个初步了解;二年级则开始围绕竞赛内容展开有针对性的模块教学,重点是解决专业软件的运用、解决设计图纸的绘制、解决装饰装修工程量计算任务书(主要是算量内容)的编制;三年级则基于工作室的实际项目而展开模块教学,重点解决装饰装修材料费用计算任务书(主要是计价内容)的编制、解决对施工流程和施工工艺的掌握、解决针对竞赛项目的实操训练。同时,采用老带新机制充分发挥高年级同学对于低年级同学的示范作用。正如前文所述,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展开得益于“双师”的配合,参赛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进行德育素质的培养;不仅要进行教学项目的模拟训练,还是进行企业项目的实战演练。这就要求教师队伍要分工明确:第一,实现校内教师和企业师傅的双向互融,注重发挥企业师傅对于项目实践的教学,根据竞赛内容、结合企业案例,促进教学成果在企业中的应用;第二,由单一教师授课转为团队教师授课,充分发挥不同教师的教学优势,并且有针对性地运用到相应的教学模块中去;例如:学术研究性较强的教师侧重理论性内容的讲解、竞赛文件的解读和制定宏观的教学策略,社会实践性较强的教师侧重于竞赛考查内容的具体教学实施[4]。

(二)教学模块呼应赛项考察内容、竞赛训练依托企业实际项目

根据竞赛考察内容设计教学模块,主要分为三大内容:方案设计、算量计价、实操施工。方案设计模块主要包括专业软件(中望CAD)、专业制图标准、方案设计实操三个方面的教学,专业软件是必备技能、专业制图标准是理论基础、方案设计实操是竞赛考察内容的呈现形式。算量计价模块主要包括算量和计价两个主部分,细分考察内容主要包括编制说明、工程量计算书、材料分析表和材料费用计算表四个子部分,这就为算量计价模块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提供了依据和方向。实操施工模块主要是墙面工程的施工,主要包括轻钢龙骨石膏板隔墙、瓷砖镶贴、木质柜体制作和墙面抹灰工程四个方面的内容,在具体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中应该逐个解决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实操步骤、施工成品的验收标准等相关问题。明确教学内容后,需要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采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旨在充分发挥企业在竞赛中的作用,学生的日常训练应该结合企业的实际项目展开。基本上每个设计项目的实施流程都包括竞赛考察的三大内容,都可以为竞赛学生提供行之有效的训练模块。本文以家装设计为例具体说明:首先,在与业主签到合同后,对项目进行方案设计、图纸绘制;其次,对其设计的方案进行算量和报价,明确施工中人、材、机的数量和价格;再次,具体施工过程中,能够给学生提供校外工地实操的场所;最后,对施工成品进行验收确认,加强对竞赛评分要求的直观理解和深刻理解。除此之外,充分发挥校内实训场所能够反复训练某一模块内容的作用,以此弥补实际项目中的不足之处。综上所述,赛教融合下展开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企业对于学生技能训练的作用,能够提升学生的竞赛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学生的职业水平;对于提升专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也有很大帮助;对于学校来说,深化了校企合作、改革了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项缨,李颜娟.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双师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研究[J].职教论坛,2018(11):51-55.

[2]蒋新革,牛东育.“学赛研培”四位一体的双师工作室协同育人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6):44-48.

[3]蒋新革,徐芳.创新体制共建高职双师工作室的研究与实践[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4,4(4):48-52.

多媒体工作室范文篇9

1.1目前教材情况分析目前对应艺术类基础课程出版的教材非常丰富,主要有:《素描》《设计素描》《色彩》《设计色彩》,基本写法也是以基础素描写生、色彩写生为主,比较重视造型基础训练,这类教材比较适合美术专业学生使用,课时量要求也比较大,需要长期的训练和学习才能见成效。因此,针对没有太多美术基础、没有太多课时量的艺术设计学生而言,相对不太实用。

1.2学生自身能力分析从大多数艺术设计类院校新生的入学情况看,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基础课水平相对较低,或者基本没有学习过艺术专业的素描、色彩等基础课程;(2)学习基础课程素描、色彩的时间非常短,甚至完全没有接触过基础绘画,这无疑增加了素描、色彩、三大构成、设计表现技法等课程的学习时间,并且相关艺术设计类的知识非常少,更有甚者不能完成教学内容;(3)在学习态度上轻视艺术专业的基础课程,完全不理解素描、色彩等专业基础课程的意义,不明白素描、色彩等课程与专业实训课程之间的前后承接关系,客观上造成了学生对基础课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态度不认真等各种厌学情绪;(4)多数学生片面追求上大学、盲目选择专业,不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不能够明确个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1.3专业技能对素描色彩教学需求状况分析基础课程中的素描课程主要训练学生对空间的理解、认识、概括能力,以及对物体的整体塑造能力,通过基础素描的训练和学习,同时提高学生的图形创意能力和审美判断力;色彩课程主要训练学生掌握色彩的基本原理知识及其应用方法,为专业实训、专业技能课的正常进行打下牢固的色彩基础。没有经过基础训练,只是掌握了电脑应用软件的人,就没有办法将设计作品深入进行下去,就没有办法充分理解顾客的要求,不能根据不同条件和状况灵活设计造型,就如同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永远不能真正认识到创意设计的真谛,永远只是受雇于人的工具。

1.4背景结论分析事实证明:艺术设计中的创意思维能力、空间塑造能力、色彩搭配和表现能力、独特的审美能力,多是经过扎实的美术基础课训练获得的;没有扎实的基础设计能力,艺术设计作品一切内涵的提升均无从谈起。因此,注重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教学,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采取符合专业特色需求的教学措施和手段,是非常必要的。

2创新与实践

2.1教材的重新定位

基础课的教材应该从基础入手,但最终还是要与实训课程的要求相互联系。在充分调查和考虑企业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可以采取将企业实际项目引入教材编写内容的方法,项目导入部分的写作体例可以这样进行:一是精品赏析;二是项目综述;三是项目要求;四是操作步骤;五是项目小结;六是课后训练。引入企业真实项目的教学方法,也是近年来大力提倡的,项目导入的教材写法,完全按照企业流程进行,可以加强学生对企业真实项目的了解和认识,如果能够在教学中将学生带入真实企业观摩,这种教学方法将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2针对学生能力水平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设计

(1)多媒体手段应用。多媒体是目前普遍应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在通过多媒体展示优秀设计作品、优秀绘画作品的同时,应该更多地让学生对优秀作品有感官上的认识,而不单是欣赏。也就说,要鼓励学生挖掘优秀作品的深厚内涵,鼓励学生课后查阅大量资料,学习优秀作品中更多的相关知识。对于优秀作品,鼓励学生以绘画的方式进行临摹,或者通过颜色搭配方面的改变,探索效果和风格的变化。(2)从学生心理年龄考虑。心理年龄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思维方式,基础课程的教学,可以从学生喜爱的造型作品出发,对于喜欢动漫造型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从动漫造型入手,进行空间造型能力的学习;对于喜欢平面构成、临摹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多临摹优秀设计作品,以期待他们能够通过大量临摹作品的积累,最终形成自己的个性设计特点。(3)教学内容的设计应难易结合,注重灵活变通。美术基础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一般都是长期的,每次上课时间要保证6~8节,多数艺术院校是连续性的全天授课,持续1个月或者更长时间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安排,必然要求学生有坚韧的学习毅力和极大的学习热情。因此,对于没有艺术基础的学生而言,最初的学习是难以忍受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法,如户外写生、外出观摩、变化教学内容,尽量避免枯燥厌学情绪的产生。(4)根据学生能力水平,定期组织参加艺术设计比赛。目前各种级别的艺术设计比赛很多,可以鼓励学生多参与,或者多观摩。比赛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艺术欣赏能力,可以开拓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一种鼓励学生学习的很好的方法和手段。总之,教学手段和方法是灵活多样的,教师应该视实际情况而定,学校也不必苛求按照固定的模式进行,只要是有利于培养人才的教学方法,就是有意义的。

2.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综合业务能力

教师是教学成功的必备条件之一,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也必然能够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因此,应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强教师的内涵建设,为教师创造不断学习、不断深造的条件,鼓励教师到企业实践或者观摩,鼓励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学习,鼓励和资助教师进行科研。总之,应该给教师一个宽松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一线教师能够不断地充实自己,并最终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教学中。

2.4建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1)要营造绘画教室的艺术氛围。专业的美术基础课教室,要求有测光灯、静物展示台、绘画工具等,不必追求装修的精美,但是一定要具备艺术气息和艺术氛围,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艺术环境,使学生进入美术基础课教室有一种想要进行绘画学习的冲动。(2)艺术作品展示厅的建设。具备条件的专门艺术类院校,都有美术作品展厅,可以定期展示学生优秀作品,展示学生的才能,可以多功能利用,这也方便外校学生学习和观摩。(3)专业教学环境不应该分散,应该集中建设。艺术专业的美术基础教室、实训教室、美术作品展厅等教学环境,应该集中在一栋教学楼,或者一层教学楼内,这样便于学生的学习和集中实训,便于相互之间的交流。良好且专业的教学环境和其他相关教学硬件的建设,也可以大大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可以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中,是教学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

2.5基础课教学建立工作室制度

(1)实施工作室制度,应由具有一定艺术能力和企业经验的教师来承担和负责,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和社会影响,如果该教师能够与企业之间有紧密的联系会更适应负责工作室的工作。在工作室制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完全融入其中,如果教师能够将自己与企业实际联系的项目带入工作室教学中,必然对学生的基础课学有裨益。通过让学生参与企业的实际项目效果图、设计图等内容的初期设计,可以让他们深刻体会到基础课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基础课教学的工作室,应该多样化,避免重复性建设。也就是说,避免建设同样性质的工作室,这样可以让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和爱好进行多样化的选择,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采取互选的形式,这样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相互之间建立起信任的关系。如果有合适的项目引入,可以逐步尝试将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项目化,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尽量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能力本位性;教师在做中教,从而改变过去学生被动学习、没有学习目标的弊端,充分体现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3)针对工作室制度,学校应该给予一定的支持和鼓励,要有包容心,艺术专业具有本身独特的授课特点,不应该要求其严格或者刻板地按照其他课程的形式上课,也就是说不应该一刀切地要求其只能在课堂上教学,应该允许其具有灵活多样的上课形式,应该允许艺术类课程在体制之外保留其独特的专业特色。(4)基础课程的工作室制度,最终是要为实际工作项目服务的,因此,基础课工作室的负责教师应该主动与实际项目联系。即基础课工作室的负责教师,应该具备企业实际工作经验,或者至少应该定期深入企业,或者定期邀请企业设计师来工作室开展讲座或指导,对企业需求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将基础课程与企业实际需求紧密联系。

2.6基础课教学一年级采取“打通式”的教学形式

(1)针对大多数学生艺术专业基础薄弱、对专业选择相对盲目的实际情况,一年级可以采取“打通式”的教学形式,这也是大多数美术院校的教学形式。经过一年的基础课程教学之后,学生依据双向选择的原则进入各专业学习,这样可以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重新对自己的未来进行定位和选择。“打通式”的基础课程教学形式,也是美术类院校尝试多年、相对成熟的一种教学形式,在职业院校也完全可以尝试这种教学形式。(2)基础课“打通式”的教学模式,可以加强学生的基础课程训练,是对“宽专业、厚基础”教学思想的充分体现,扎实的基础课程训练,将有利于今后学生在任何艺术设计类专业方向的发展。

多媒体工作室范文篇10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你们好,接下来的十分钟里,我会竭尽全力地向你们证明,我胜任多媒体工作室主任一职。我叫XXX,1995年毕业于XXX大学信息管理系,1999年就读XXX大学计算机理论与软件专业的研究生课程班,2002年6月获得中山大学计算机系硕士学位。从1995年7月开始,我先后在档案管理科、技术科工作。自1996年1月至今一直在声像科任职。多年来,我的工作可以用三句话概括:档案整理一丝不苟,外出拍摄兢兢业业,编辑制作精益求精。由于工作积极投入,我被评为1997年基层先进个人和2001年局先进工作者。我来竞聘,是因为我具有以下优势:第一,善学。七年来,我善于学习和思考,并不断地自我提升。工作给予了我学习探索的动力,学习赋予了我工作的激情。我的硕士毕业论文研究方向是多媒体技术和数字图象的水印算法。照片盗版的泛滥是当前声像工作中的一大困扰。我以城建档案馆的标志作为水印,设计了一个新型算法,嵌入到数字图像中,作为版权的保证。实践证明算法是相当可行的。学有所用,用有所成,那一刻,我充满了激情。我的论文在答辩中被评为唯一的优,不久又被第十一届全国多媒体学术会议录用。工作和学习的互相促进,使我找到了自我提升的价值。第二,会管。我具有组织管理才能和团队合作精神。1995年底声像科成立,我是伴随着声像科一块成长的。七年前,声像科还没有一卷照片档案,没有一份电子文档。我主要负责照片档案的整理和数字化工作。1996年我参与了广州城建声像档案分类方案的制订,1998年起草了《声像档案接收内容和编制要求》。通过我和全科同事齐心协力、分工合作,今天,我们拥有声像档案12000多条,电子照片档案6000多张,图片库的数据量超过80G。第三,能写。我文字能力强,有多篇论文获得奖励,其中3篇获得全国或全省城建档案优秀论文二等奖,1篇入选省档案学术年会,1篇被全国多媒体学术会议录用,2篇在全国计算机核心期刊上发表。第四,够专。我工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并且具备牢固扎实的专业知识。长期的本文是作者参加竞聘的演讲稿。工作实践使我积累了一定的摄影摄像技能:多年来我拍摄的项目有市政重点工程、规划会议、三年一中变工程等等不胜枚举。其中,我所拍摄的照片李长春书记畅游地铁1号线被收录在2000年《广州建设年鉴》,系列照片广州近现代建筑被作为市规划局《广州近现代优秀建筑保护方案》立项的申报材料。编辑制作是一项专业性强的工作,我能够得心应手地操作线性编辑与非线性编辑两套系统。对于信号的采编、素材的剪辑、录音、配乐等后期加工各环节工作均能胜任。2001年9月,我运用非线性编辑系统,独立完成了电视专题片《建设中的会展中心》的编辑制作。作为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的硕士,我具备多媒体技术开发的科研能力和后期制作的专业知识。除了善学、会管、能写、够专,我还具有反应快,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优势。这一点,也是多媒体工作室主任应有的素质。我来竞聘也有两个不利因素。第一是我的性别。由于摄影工作对体能的高要求,人们也许会认为这一职位应由身强力壮的男士来担任。但是,我认为,除了身体条件好以外,还应有过人的魄力。这两点,我都具备。我年轻,我的字典里面,没有娇滴滴三个字。外出拍摄,不管多累多苦,我都不会因为自己是女性而退缩。曾经两次,我随林市长外出视察,由于我的突出表现和善于抓拍,在一群身材魁梧的摄影记者里面,林市长都唯一地注意到我,并亲切地询问我的单位。当我自豪地说出城建档案馆时,我不再感到,性别会成为影响我工作能力的障碍。第二是我的性格含蓄,不爱张扬,不大善于在人面前表现自我。为了克服这个缺点,我决心工作上要多向馆领导汇报,在领会上级精神的同时让领导知道自己的想法,同事之间多作沟通和思想交流;生活上学会推销自己,化被动为主动。假如我竞聘失败,那说明有很多地方我做得还不够。我将总结经验,改进方法,积极愉快地工作;假如我竞聘成功,我会全力以赴,实现心中的蓝图。我的工作设想具体有A、B、C、D四大计划:A计划(Accumulation)是集腋成裘计划。主要内容是多途径、多渠道地搜集声像档案。首先要依靠自己,主动出击。继续跟踪拍摄一批重点工程;积极配合规划局和建委完成重要会议活动的拍摄;完整系统地搜集规划专项工程例如番禺南沙开发区、生物岛、城中村改造的声像素材。第二,开辟声像档案搜集的新途径,逐步加强多媒体工作室对声像档案业务指导的功能。改变单枪匹马闯天下的方式,制定声像档案的接收标准,依靠基层网络单位,征集声像档案。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我相信,A计划能够及时而有效地丰富我馆声像档案的内容。B计划(Business)是商业运作计划。我馆声像档案忠实地记录了十多年来广州城市面貌的变迁,是在座各位共同拥有的宝贵财产。B计划是凭借已有的素材,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发集声音、图像、文字于一身的多媒体产品,并借助商业运作的模式,开展有偿服务。B计划利用馆藏声像档案的不动产,创造具有市场价值的多媒体产品这一流动资产,将为我馆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C计划(Cooperation)是跨部门合作计划。横向交流,纵向合作是C计划的宗旨。首先要密切与本馆内各部门的合作。近期来说,对内合作计划有三个内容:第一,与编研部合作,编辑一条专题片,宣传档案馆建馆20周年。另外,提供编研部编辑画册和筹备网站所需的声像资料;第二,与监督指导室合作,增强声像档案的业务指导职能,在网络单位征收声像档案;第三,与技术开发部合作,参与数字档案馆中数字多媒体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向我馆和市规划局的相关用户提供城建声像档案的多媒体查询系统。合作计划的另一方面是加强对外合作。第一,强调主动服务的观念,与市建委、市规划局合作。积极配合政府决策部门,制作规划方案和国际招标所需的电视专题片。第二,讲求互惠互利,各施所长的原则,与电视台、报社等大型媒体机构合作。利用媒体优势和本馆资源,开展宣传策划活动。第三,以平等互利,资源共享为原则,和城建系统的兄弟单位合作。通过举办摄影作品展览、多媒体信息交流的活动,加强与兄弟单位的联系,保证跨部门工作的顺利开展。D计划(Digitization)是数字化计划。概括地说,D计

划有两方面内容:其一,多媒体信息的建库工作。多媒体建库方案将运用当前先进的数字图像采集和压缩技术、数字多媒体安全技术、光盘海量存储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将我馆现有的城市建设声像资料转换成电子文件,建立城建声像数据库,服务政府决策部门和社会公众,最终实现资源共享。其二,多媒体信息安全工作。运用信息隐藏和信息加密技术,在数字图像中嵌入数字水印或电子签名,以此作为多媒体信息在网络传输中的版权保证。由于本人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我相信我馆的多媒体信息安全工作能在同行业中走得更快更好。多媒体信息的集腋成裘计划、商业运作计划、跨部门合作计划、数字化计划是我心中的ABCD四大蓝图。很幸运我有机会告诉大家我的选择,我有信心、也有能力去实现。如果大家对心中的ABCD已有了答案,我希望那就是我。请大家给予我机会,投我信任的一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