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教学十篇

时间:2023-04-04 15:34:58

识字教学

识字教学篇1

【关键词】识字;写字;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从平时的随堂听课与交流中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许多教师对“识字教学”的内涵认识存在着偏差。往往把“识字教学”视为课堂甚至课堂中的一个环节加以落实,狭隘的理解必然导致局限的教学行为,势必导致课堂40分钟时间不够,识字任务完成不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生掌握情况不理想等现象。笔者认为:识字教学实质上应包括学生课前(预习)与初读课文时的自主识字,课堂上学生在教师集中识字教学时的学习,学生学习文本过程中的再认识,课堂生字书写时的再巩固,课外学生自主识字的拓展等这样一系列的过程。如果我们的老师能有这样的认识,将识字教学有机地落实在以上环节之中,就能从根本上解决时间紧,任务重,形式单一,效率低的问题。

由于低段语文老师缺乏应有的识字教学的意识,结果使有的老师认为在阅读教学前,必须先进行识字教学,为学生阅读理解文本内容扫清障碍。这样的错误认识,导致普遍存在以下两种教学现象:一是在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后,集中出现全文的生字开展生字词教学,再进行阅读教学。二是有些教师甚至完全将识字与阅读隔离开来,第一课时集中识字,第二课时集中阅读。人为地将识字与阅读分离开来,使识字与阅读成了两张皮,从而大大影响了识字教学的效率。

一、真正将识字教学落实在初读课文阶段

在许多的随堂课、公开课中,不管是观课者还是做课者,似乎都将学生初读课文阶段作为一种形式,而未真正达到初读阶段的学习目标。不管是哪位老师,在这一环节都会出示类似于这样的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或是要求学生想办法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这里的想办法其实包括:借助拼音、字典、同桌、老师等。但我们在观课与上课的过程中似乎都未能真正落实到位,甚至于连初读的时间都不能保证便匆匆走过场。

因此,教师在初读课文时要舍得花时间,切不可走形式主义,并利用这样的阶段全面加强学生自主识字意识的培养。

在学生初读课文时,建议我们的老师不要向学生布置任何操作性的任务,比如要求学生用笔圈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等。虽然对于低段的学生来讲,有一部分孩子初读时会有些困难,但让孩子凭着自己的能力,按照自己的速度阅读,实际上既是一次自主认字的绝好机会,又是一次复习巩固拼音,借助拼音识字的好时机。如果在初读时班里的学生真正用嘴巴去拼了,动手去查了,扭头去问了,那也意味着孩子具有了自主识字的意识和能力,而且这种意识和能力需要老师不断去强化,去引导,使之成为习惯。当学生再读课文时,教师可以再布置一些要求,这样层层递进的做法,既体现了教学的真实性,更能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二、真正将识字教学统一到阅读教学过程之中

平时,我们经常提及阅读教学中生字该以怎样的方式呈现?笔者认为应该因文而异:假如有些课文情节变化比较明显,教师可以结合课文的整体感知,在梳理课文内容后,根据文本的情节变化出示字词;假如有些课文生字比较分散,不好逐一呈现时,可以以生字词的形式集中呈现,以词带字;假如有些课文的生字恰好集中在一些重点、难点段落和语句中,教师可以结合在引导孩子读通、读正确这些语句、段落时进行;假如有的课文配有情境图,教师也可以采用图文结合等形式来呈现。

在学生初读课文、认读生字的基础上,阅读教学时老师依然应该关注识字,这是将识字教学有效化解提高效率的做法。因为很多单个汉字本身没有实际意义,只有在语言环境中才产生价值和意义,而且字义的教学更离不开阅读文本的语言环境。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借助文本具体的语境感知、理解和掌握生字词,完全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并通过字、词、句、文之间的联系,建立起汉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从而达到寓识字于阅读中,在阅读中达到进一步识字的目的。

同时,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学生与生字的见面机会越多,就越能增强孩子对生字的记忆。在阅读教学中,让孩子充分诵读、品味、咀嚼汉字依存的书面语言,实际上就是提高了汉字出现的频率。增加了学生与生字见面的机会,从而达到识记汉字音、形、义的目的。

三、重视课堂书写指导环节的有效落实

在平时的随堂课中,有许多老师因为完不成教学任务,经常将生字书写作为课外作业完成。而且为追求效果,布置了大量机械重复的抄写,由于缺乏监督与指导,极易造成学生随便应付习惯的养成,导致写字质量的下降。因此我们应该保证课堂中的书写时间,课堂上除了做好识字复习巩固外,在识字教学中还要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练写“我会写”中的生字,让书写不再变成孩子额外的负担,追求优质高效的效果。并务必重视、落实好以下环节:

1.保证写字时间

保证课堂孩子书写的时间,是孩子养成良好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的保证。在每一节课堂中老师要实实在在地完成教授生字的任务,同时又要确保每节课有5至8分钟的写字时间,让孩子在课堂上规规范范、安安静静、认认真真地写字。

2.明确写字要求

正确的写字姿势,良好的书写习惯有利于调理身心、促进健康。我们不难从低年级的课堂中发现,孩子写字姿势的准确率不会超过50%。大多数孩子在写字的前几分钟能坚持,但到后来就坐不住了。

因此,广大教师需要特别重视一年级孩子书写习惯的养成,务必达到班级学生书写工具准备不充分时不开写;班级学生心不静、身不正时不开写;老师书写要求不明确时不开写。同时,我们老师尤其要关注对孩子正确握笔姿势、写字姿势的指导,要注重孩子学习看帖习惯的养成,让学生把握生字的间架结构,掌握基本笔画、偏旁部首,打好写字的基础。

3.重视教师示范

示范是写字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直观教学方法,教师的示范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学生动笔之前,通过教师的示范(一次示范),使学生了解所要学习的字、笔画等的形象、结构、要领和方法,进而在脑海里形成清晰的动作表象。使静态的范字动态化,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特别是从一年级开始,教师要尤其重视笔画的书写指导,教师一开始让学生练习书写笔画时,一定得重视书写技巧。学生开始学写第一个笔画时,教学时间应放长一些,直至学生掌握书写方法。只有这样,学生学习其他笔画时才能触类旁通。

4.加强巡视指导

在写前示范以后,有些学生肯定还是掌握不好正确的书写要领。这时,教师就得在课堂中加强巡视,进行个别辅导,这是一种极为有效地补充。由于是面对面,甚至是手把手的指导,学生对老师的示范(二次示范),往往观察的比较清楚,能较快地纠正自己的书写错误,有效掌握正确的书写动作和书写要领。

5.强化评价反馈

评价反馈的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孩子在书写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闪光点进行及时表扬激励,进一步提高孩子的写字积极性。同时,我们要在这一环节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对书写端正、整洁及坐姿和握笔姿势非常正确的同学给予鼓励,并让大家看,让身边榜样的力量影响学生;二是要特别重视教师的矫正示范(三次示范),在学生书写生字出现笔画、笔顺、间架结构等普遍存在的问题时,这时老师的范写比首次范写显得更为重要,因为这时的范写更具针对性,同时老师在示范后要着重关注孩子的自我矫正,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矫正示范过程,在此基础上学生重新练写,其效果更佳。

四、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语文作为一门具有开放性的学科,识字不应只局限于课堂,要注意课内外、校内外的沟通。

针对低年级学生好胜心,荣誉感极强,他们总是希望自己的成绩得到同学、老师、家长的认可的这一心理特点,采取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各种课外实践活动中识字的方法,势必会有效激发学生课外的学习兴趣,拓展他们自主识字的空间。如:小学生对儿童食品情有独钟,教师可以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留心对食品包装纸上的字进行识记;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家中看电视及阅读书籍中识字;在辨认多种电器、家具中识字。这些识记过程既可以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提高识字量,又可以有效促进孩子主动识字的愿望。

识字教学篇2

关键词:识字写字教学 理念 课程标准

如果把语文比作高楼大厦的话。那么识字便是一块块坚硬的基石。因为不识字,不会写字,就不能读,不能写。基础不牢,大厦将倾。2001年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别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因为识字在语文教学中的特殊地位,所以,语文教学的重要改革往往从识字教学开始;识字与写字教学的改革直接决定着阅读和写作教学的改革,而且还直接影响着其他学科的教学。

近十几年来,识字与写字教学的改革越来越引起广大学者、教师的关注。教学研究不断深入,教学方法百花争艳,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也要看到有相当多的学生识字成绩不理想,错别字多,书写混乱。因为识字不过关,严重阻滞了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反思我国近代以来识字教学的发展过程,不难发现,过多照搬外国母语教学理论,忽视对我国传统识字经验的吸收和借鉴,仅仅注重具体方法层面的改革,是造成识字写字教学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因此,此次基础课程改革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写字教学的理念进行了认真的审视,对识字与写字教学进行了较大的改革。我们要认识和理解这些改革的新理念,从而促进识字与写字教学的实践探索。

一、《语文课程标准》从三个维度提出了识字写字学习目标,特别重视识字写字兴趣、良好习惯、独立识字能力的培养。

对一个民族来说,文字是一种凝聚力,汉字中积淀了中华民族的睿智、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华民族的精神。教学生识字写字。就是让他们去体验民族的文化、民族的思想和民族的感情。这些内容是潜移默化地渗透在学习汉字、写字的过程中的。在识字写字方面,同样应体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习惯。”“初步感受汉字的优美。”“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这样的目标与原来仅注重知识与技能的目标是大不同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不仅是让学生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会写其中的3000个汉字,还要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在注重识字数量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和主动识字的习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把字写正确、写美观。而学生一旦具有识字的主动性和写字的审美性,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良好的识字、写字习惯。不仅对于识字、写字,对于学好语文,而且对于终身学习。都是大有益处的。

二、“识”、“写”要求分开,先识字、后写字,多识字、少写字。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这样的要求,明确地体现了认、讲、写、用不是同步发展,而是重在保证一定的识字数量,使学生在二年级末实现独立阅读成为可能。

过去我们的识字教学的理念借鉴外国的经验,注重理解和运用,强调所学的即是所用的。识字教学走的是认、讲、写、用齐头并进的道路,即我们所熟知的识字“四会”。每个字都要达到“四会”,造成学生学习负担大,认不快又写不好。

此次语文课程改革认识和总结齐头并进识字思路的经验和教训,总结传统语文教育经验,尊重汉语言文字的特点,提出了识字认、写、讲、用“分进合击”的理念。多识字、少写字,实行“识写分开”。提出了“认识”和“学会”两种要求,要求认识的字,只要求认识――在本课认识,放到其他语言环境中也认识,不抄、不默、不考。要求学会的字,以往强调“四会”――会读、会写、会讲、会用。现在调整为会读,会写,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逐步做到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

这样的要求学生就能尽可能快一些认识一定数量的字,能够初步形成阅读能力,又能够打下坚实的写字基础,把字写好写快。

三、关注写字的过程,注重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掌握基本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在此次基础课程改革中,特别重视写字教育,不仅体现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明确提出了这个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艺术、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这是在分析了当前写字教学状况及对写字教学功能重新认识的基础上提出的。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写字教学一向不大被人们重视。课表上有写字课,也常常被挪作他用。学生的写字基本功差,写字姿势的正确率低。再一点是进入了新时期,计算机迅速走进家庭,以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人们有一种相当普遍的看法,打字机打印出的字比书写更规范、端正、整洁,因此不必让学生花大功夫去练字。在这样的趋势下,一些学校、教师,甚至一些学生、家长不重视写字训练。

随着教学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汉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写字的过程不仅仅是为有效交流的需要而掌握字形的过程,也是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理解,同时陶冶人的性情,培养人的灵性。基于这样的考虑,特别强调要加强写字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对写字教学的具体要求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写字教学是九年一贯,通盘考虑,形成一个由硬笔到软笔,由简单到复杂的完整训练体系。1~2年级打好硬笔字的书写基础,包括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了解汉字基本知识,能把硬笔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3~4年级能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学习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5~6年级用硬笔写楷字,要又好又快,行款整齐:能用毛笔写楷字,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7~9年级在用硬笔熟练地写楷书的基础上,学写行楷字,进一步提高书写速度;用毛笔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通过这样进行长期、系统的写字训练,学生应该能把字写得规范、美观了。

《语文课程标准》还将知识、技能与情感等方面的目标要求有机的结合起来。过去对低年级学生写字的要求偏于知识性的,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现简化为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要求“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间架结构则只需“注意”,这样要求是为了降低难度,学生不用去记、背这些知识,重在书写的行为,打好写字的基本功。《语文课程标准》还强调了写字时的情感体验,是知识传授、技能训练与情感体验相结合。如第一学段要求用硬笔写字能“初步感受汉字的优美”,第三学段则要求“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学生一旦对汉字的形体美有所感悟,就能对写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越写越好。

另外《语文课程标准》降低了会写汉字的数量,第一学期只要求写200个,均到每课书只写3~4个字,为学生打好写字的基础提供了机会和条件。因此从一开始写字要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坐姿,正确的执笔姿势,务求形成良好的习惯。从练习基本笔画人手打好写字的基本功,注重写字质量。不求多但求好。在写字训练中还有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对照范字自己仔细观察、揣摩、临写、对照分析。逐步获得写字的有关知识与技能。

四、注重教给学生识字方法,使之逐步形成识字能力。

识字教学不仅仅只是把教科书上规定的那几个生字教给学生,它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独立识字。《语文课程标准》要求1~2年级教给学生基本的识字方法,包括读准字音、识记字形、了解字义的方法,查字典的方法,要求学生“学习独立识字”。以后各学段逐步提高培养识字能力的要求。三、四年级“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五、六年级“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七至九年级“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识字规律和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

识字教学篇3

一、发现规律,勤于实践

小学识字教学,应该引导学生认识汉字的规律,教学时可以由简入繁,让学生认识到虽然汉语有简有繁,但是字体的构成都是有其规律与方法可循的。学生学习了一段时间后,记忆了一些简单的汉字,这些简单的汉字就可以成为继续学习繁难汉字的基础。学生的识字就会象滚雪球一样扩大,识字积累越多,就会对识字产生兴趣,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状态。教师要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识记生字,发现新的汉字,可以和熟字相结合,加强识记。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发现原来汉字都是在熟字的基础上经过加加减减而构成的。面对新字能够自然与学过的生字进行联系与想象,扩大识字量。在教学独体字时,可以引导学生从笔顺上去认识,较繁难的汉字可以利用多种方法识记,要么从字形入手进行记忆,要么对照学过的熟字加以比较,通过不断检验,强化识字。放手让学生去发现识字的方法,学生就会按照自身的记忆特点采取简单有效的方法识记生字,提升识字效率。

二、编“识字诀”,快乐识字

所谓“识字诀”,就是在识字教学中为了增强趣味性、强化学生记忆而根据字形或者字义编写的顺口溜。传统模式下的小学识字教学,教师在黑板上范写,学生机械训练,使识字教学的过程枯燥乏味,了无生趣,学生的识字效率自然就低。编“识字诀”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与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例如,“美”这个字,学生容易对笔划产生模糊的感觉,在书写时部分同学会多写一横或者少写一横。针对学生这种问题,教师总结了一个“识字诀”:“羊字无尾巴,大字在底下”,通过这个“识字诀”学生明确了美的笔划与笔顺,自然写起来顺手、记起来容易,关键是通过识字诀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识字过程的快乐与有趣,消除了识字过程的枯燥感。所以,小学识字教学,教师可以根据生字的特点与含义等编写能够引发学生记忆兴趣的“识字诀”,让学生在快乐中提高识字效率。

三、角色扮演,激发兴趣

小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喜欢在动态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在识字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运用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起来,提升识字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例如,汉字教学中经常遇到形近字,这些形近字因为字形相近,给小学生的识记带来了难度。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教学,加深学生对形近字的认识。例如,汉字抱、跑、泡、饱、袍、炮,这些字的特点是都有相同的部分“包”,在教学时,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加强记忆。如拿着“抱”字的同学,可以边舞边说:抱东西要用手,所以提手旁;拿着“跑”字的同学,可以边舞边说:跑步要用脚,所以足字旁;拿着“泡”字的同学边舞边说:泡与水有关,所以泡字是三点水旁……这种角色扮演学生乐于参与,在轻松的氛围中强化了记忆,也品尝到记忆的乐趣。

四、创编字谜,强化记忆

识字教学篇4

在我国的语文教学史上,识字教学历来是启蒙教育阶段的一个重点。汉字是世界古文字中唯一流传至今的文字,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根基所在。它不仅外行很美,内涵也极其丰富,可以这么说,一个汉字就是一首诗。一个汉字就是一副画。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谜。所以古人早就有这样精辟的论述:人生聪明识字始。郭沫若也曾经说:识字是一切探求的第一步。专家们的论证也说明:识字能促进语言、思维的协调发展。在刚刚颁布的新课标中,对识字教学也作出了比较准确的定位:识字写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那么识字教学的现状怎么样呢?长期以来,识字教学的高耗低效一直困扰着一线的广大教师。学生普遍识字质量不高,错别字多,写的字又差,老师们头疼,家长们不满。为此,不少有识之士在识字领域不断探索,先后形成了以“集中识字法”、”和“分散识字法”为代表的诸多教学流派。集中识字法注重汉字字形的生成性特征,引导学生把汉字归类识记,其培养的主要是学生对字形的类比推理能力,而忽视了听说读写等其他能力的培养。“分散识字法”注重字义的情景创设,提倡生字教学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使生字的字义在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中凸显出来;但是他却不能解决字形是识字教学难点这一实际问题。而其他形式多样的识字教学法,或是突出了分散识字的字义联系特征,或是突出了集中识字的汉字生成性特征,尽管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统一两者在形式上的不一致。因此,建构科学的识字体系,把二者统一在一个学习机智之下,是提高识字教学质量的关键。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要实现二者的整合,最大的障碍就是小语教材有关字词教学内容的编排缺乏合理性,对小学生的识字规律考虑不周

新课程标准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随之配套的新教材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建立了科学合理的识字教学编排体系,也把我们带进了识字教学的一个新天地。二、 编写体例以及教学建议

综观我们苏教版已发行的一到三册实验版教材的识字写字内容,除了随课文安排的识字以外,还专门编排了以下几种识字形式:

1、认一认。2、词串识字。3、转盘识字4、形声字归类识5、看图会意识字字。下面我想结合每一部分的识字内容的编排特点,来谈一谈我个人的一些教学建议:

(一)、关于认一认的编写与教学建议。

翻开我们的第一册教材,我们可以发现,在儿童学习汉语拼音的过程中,教材相机安排了识记一部分汉字的内容,教材把他命名为“认一认”。第一课的认一认出现在汉语拼音第二课iuv以后,内容是:人口手足舌牙耳目金木水火山市田土。翻开书本我们可以看到,每一课分为三部分展现:最上面是一幅这个字所指称的实物图,然后是表示该字读音的音节,最后是与音节相对应的汉字。这样的编排就使音形意巧妙地整合为一,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为孩子们建立了文字与相对应事物之间的联系。教过低年级的老师会发现,在认一认中出现的汉字都是学生已经接触过的熟悉的事物,学生只要把文字与图画挂起钩来,就能凭借日常生活对这些事物的认识,轻而易举地读出这个字的读音,把握他的意思。

这一部分的教学,我们要把握以下几点:

1、充分利用“四言韵语”押辙合韵的特点,通过多次反复而有趣的诵读去整体把握,不要孤立的进行严格的识字教学。

2、充分利用教材优势,通过暗示或点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事物、音节、文字三者之间的联系,体会到自主识字的快乐。

3、充分利用课本最后“生字表1”,通过对该表的综合诵读练习,把前面分散认读的汉字进行整合,以强化复习和巩固的效果。

(二)、关于“词串识字”的编写与教学建议。

“词串识字”是借鉴传统识字教材的呈现方式和古典诗词的艺术手法编写而成,具有整体性、形象性、和可读性等特点。你分开来看,课文是排列整齐的几组词语;而你连起来读,又压韵上口,便于记诵。而且教材的内容大多与学生的生活有密切关联,例如第一册安排的“太阳闹钟 小鸟 穿衣 下床 起早 刷牙 洗脸 早餐 上学 升旗 做操”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是多么一致,小学生读来会感到非常亲切,他心里会产生这样的想法:诶,这不就是讲的我自己吗?这样的安排意在使识字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语文教育的丰富内涵。再比如当冬季到来时,教材又适时安排了一组与冬天有关的词串:寒流大雪 北风 腊梅 翠竹 苍松 蟒蛇 蚂蚁 刺猬 滑雪 溜冰 跳绳 。其每一横排又是以“气候、植物、动物、活动”为归类标准而组合而成的。运用这种形式来识字,不但可以十分便捷地让学生掌握那些需要他们掌握的汉字,而且能够为今后的阅读和写作作好铺垫,我们可以设想,学生凭借着反复诵读,将原本貌似独立、实际具有关联的词语有机整合,并储存于脑海之中,他们便拥有了以下的可能。若今后再碰到冬天这个概念时,他的头脑中便会立刻浮现出呼啸的北风、苍茫的大雪、盛开的腊梅、傲雪的苍松、冬眠的青蛙等等鲜明的形象,若需要他们来描述一下冬天时,我想应该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了。

这类课文既与认一认有所相似,但又有自己鲜明的特色,所以在教学中,除了可继续沿用认一认中重视整体诵读、注意图文对应的方法外,还要特别注重以下几点:

1、在诵读时,要提醒学生特别重视词语之间的停顿和整个词串的诵读节奏。第三册识字6以词串形式向我们介绍了塞北、江南、海岛、高原四地不同的地域特征与风光,那么我们在指导学生朗读时也应该突出各地不同的风格,读出不同的节奏与韵味来。首先我们应该一排一排的去指导,如第一排的三个词语是骏马、秋风、塞北,要读的粗犷而豪迈;第二排三个词语是杏花、春雨、江南要读的抒情而优美;第三排三个词语是椰树、骄阳、海岛要读的热烈而奔放,第四排三个词语是牦牛、冰雪、高原,要读的悠远而神往。然后再整篇诵读。

2、从这一部分教材起,学生开始练习写字。我们在教学中要切实处理好“识字、读书与写字的关系”,要坚持“寓识于读,以识促读、识写结合”的原则。所谓寓识于读就是要把识字寓于诵读过程之中,借助课文注有拼音的优势,力求在读书过程中认识汉字,解决字音;以识促读则要求我们把认识汉字与正确连贯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紧密结合,用识字的成果去促进课文的诵读;识写结合的意思就是说识字与写字要紧密结合,以识字促进写字,以写字巩固识字。

(三)、关于“转盘识字”“形声字归类识字”的编写与教学建议。

形声字在汉字中占到百分之八十以上,让学生掌握形声的规律,对他们学习汉字十分有用。形声字的教学编排了两种形式:一种是转盘的形式来揭示形声字的基本结构和表意的基本规律,如第二册识字4,在转盘中,声旁“也”是固定的,但随着转盘的转动,形旁“三点水、马字旁、提土旁、单人旁”便分别与声旁“也”组成了四个不同的形声字——池、驰、地、他。这样一种极富有童趣和智慧的拼字游戏,不但能让孩子们轻而易举地掌握一批具有规律的汉字,而且也形象地告诉他们:形声字是有形旁和声旁两部分组成的,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特别是随后出现的那一则歌谣,既能让学生把刚刚学会的生字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巩固,又一次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形声字的规律;如“有马能行千里,有土能种庄稼”,实际上就是说:驰就是马行千里的意思,而地就是能种庄稼的土地。。另一种是“形声字归类识字”,例如第三册的识字8,他的主要特点也是让学生认识汉字的造字规律,激发学习汉字的热情,也帮助学生科学地记忆汉字。

关于这类课文的教学,一会儿俞老师要给大家做课例讲解,在此,我就不做介绍了。

(三)、关于“看图会意识字”的编写与教学建议。

主要安排了象形字和会意字。最明显的特点就是通过形象化的图画来揭示汉字的造字规律,后面附有包含这组生字的韵语,以提供语言环境,帮助学生 理解字义。如一年级下册识字7“人、从、众、木、林、森。为人、从、众配的图是一个小朋友,两个小朋友、三个小朋友,为木 林森 陪的图是一棵树、两棵树、三棵树,学生通过看了图,再通过诵读为识字提供语境的韵文加以巩固和深化:“二人从,三人众,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就能悟出这类字的构字原理。

这类课文的教学,我们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充分发挥图画与文字、事物与文字之间的对照,切不可向学生讲述有关的造字规律的和汉字演变的知识。例如,我们在教学第三册识字3时,可先出示课文图画,让学生说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再出示实物:毛笔,指导学生观察;毛笔是什么样的?然后引出汉字:笔,这个字的读音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根本不成问题,这时我们应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字型上去,看看这个字,再看看这支笔,你有什么发现呢?学生通过比较观察就能体会到:诶,这个字和这支笔之间有联系诶。你看毛笔的笔尖是毛做的,所以笔的下面就是一个毛字,笔杆是竹子做的,所以笔的上面就是一个竹字头。这样就通过形象鲜明的图画与实物帮助学生解决了记忆字型的难点。

三、 识字教学的新策略

1、拓宽识字渠道 倡导生活识字

学生生活在这个多彩的世界中,汉字随处可见:上街时,路旁的各色广告招牌仿佛在向他们眨眼;看电视时,荧屏上的一个个字幕也在不停的闪烁……生活为孩子们营造了最好的识字环境。我们倡导在生活中识字,主要有两层意思:第一是把识字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积累联系起来,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例如我们在学习时不必要逐个讲解,而是可以先问学生,这一课的生字你已经有哪些掌握了?你是怎么学会的?

生:我认识“南”,这个字我在“南京火车站”上看到过。

生:我也认识“南”,妈妈买的“南瓜饼”包装袋上就有这个字。

生:这个“南”字我早就认识了,我的爸爸经常在家里打麻将,麻将牌上就有“南”字。

生:我在奶奶家的对联上也见过这个“南”: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生:我们溧阳有个风景区叫“南山竹海”,我去玩的时候妈妈教我认识了“南”。

再如,我曾经看到过一个精彩的教学片段:湿淋淋

在以上教学过程中,老师将学生的视线引向了广阔的生活空间,为儿童打开了更多认识世界的窗户,拓宽了儿童施展各自才能的天地。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语文课一旦与生活相“链接”,儿童的语言便似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全新的变化,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第二层意思就是要拓宽识字的渠道,引导学生在课外、在生活中、在社会上,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识字资源进行识字教学,实现生活课堂化。

举例:

2、丰富识字形式 倡导趣味识字。

新课标规定:低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800个左右,其中1200个会写,识字量占小学六年识字总量的60%,平均每学期大约要认识500个左右的汉字。这么大的识字量如果不讲究科学合理的方法,而让学生单调地读、重复地写、机械地识,将使学生不堪重负。如何化难为易,使学生积极主动、兴致盎然的参与到识字教学中去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可以教给学生许多生动有趣的识记方法,如“做游戏”、“编顺口溜”、“猜谜语”…… 使得识字教学变枯燥为新奇,变呆板为活泼、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识字效率。

(1)、做游戏

例如教学《操场上》(第一册)时,可组织学生玩“快乐传真”的游戏。上课前,老师先把要学习的“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这六组词分别写在纸条上,游戏时,一个人看了纸条后,要通过自己的理解把文字转化为动作,让下面的小朋友来猜,猜对了得分,猜错了则要扣分。下课后,还可把学生带到操场上,一起玩一玩。当孩子们在操场上尽情的欢跳时,试想一下,为什么打球的打、拍皮球的拍、拔河的拔都是提手旁,而跳高的跳、跑步的跑、踢足球的踢都是足字旁,还用得着老师再去费力的强调吗? www.pep.com.cn/xiaoyu/.

(2)、看动画

教学课件的运用,把枯燥的识字变得形象、有趣了,加以声音的画面吸引了孩子。如学习“采”时,色彩鲜艳的画面:一棵树上有一些果子,一只手灵活的采摘着树上的果子。辅以字理与解说:“采”树上采果子。动感的画面,形象的解说,艳丽的色彩吸引着学生把画面与相关联的汉字“采”联系在一起。

教学中的课件,以接示字理让孩子们了解字的本源,加深对字的理解,既形象又生动。

(3)、编顺口溜

(4)、读儿歌

(5)、猜字谜

(6)、做加减法

(7)、讲故事

3、积极鼓励创新 倡导自主识字

新课程标准构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新教材则处处为学生创设了展示自我的时空。在识字教学中,我们要积极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选择、自主创造、随时交流识字方法,任何稚嫩可笑的方法,只要是学生的良方,我们都不能否定,都应该鼓励。平时经常这样提问:“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你用的什么好办法?请你来教教大家!”“你觉得哪些字最难记、最容易写错,要提醒大家注意?”。这样既能让大家分享识字的乐趣,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能力。

例如学习“飘”字,学生就有很多自己的办法:有的说:我是这样记的:飘是左右结构,左边一个票,右边一个风;有的说:我把飘和漂来比,漂亮的漂去掉三点水换上风字旁就是飘;还有的说:我编了一个顺口溜:右边风吹左边票,车票随风飘呀飘。

识字教学篇5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 识字教学 游戏教学

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识字教学,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需求,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识字教学有声有色地进行。在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逐步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一、在游戏中轻松识字

在识字的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简单有趣的识字游戏,既可以让学生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又能提高识字教学的课堂效率。

1.汉字加减游戏

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的加减法,给一个汉字加减笔画或加减部首,就能变成一个新的汉字。例如,“十+一=土”“百-一=白”“日+寸=时”“禾+火=秋”“村-木=寸”“松-木=公”。这样引导学生用加减笔画或加减部首的方法来识记字形,可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汉字。

2.找朋友识字游戏

“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找朋友识字游戏是一种能够活跃课堂气氛的识字方法。例如,第一册《识字4》,在学习生字后,请学生找相同偏旁的字做好朋友,就可以这样操作。学生拿一张卡片“打”说:“找呀找,找呀找,谁是我的好朋友?”拿卡片“拔”和“拍”的同学就可以上前说:“我是你的好朋友。”大家说:“对对对,‘拔’是‘打’的好朋友。”最后大家一起读两位好朋友手中的字,说出这两个字的偏旁。例如,教师可以做几个金牌,金牌上贴有生字“跑”“跳”,大家一起拍手说:“找呀找,找呀找,找到一个好朋友。”挂金牌的同学看一看、读一读生字,与挂有相同偏旁字的学生手拉手,成为好朋友。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兴趣盎然地识字。

二、在想象中愉快识字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那些抽象的汉字编成一个个谜语、一句句顺口溜、一首首儿歌等。例如,学习“秋”可以编成“左边绿,右边红,左右相遇起凉风,绿的喜欢及时雨,红的最怕水来攻”;学习“碧”和“拿”时,可以根据字形的结构特点编字谜“王姑娘,白姑娘,两人坐在一块石头上”“一人一张口,口下长只手”,这样既活跃课堂气氛,又让学生认识了新字“碧”和“拿”,还复习了旧字“王”“白”“口”和“手”,真可谓一举三得。我们还可以利用字的形和义把生字编成儿歌,有助于学生识记字的形和义。例如,通过儿歌“一人大,二人天,天字出头就是夫,夫字两点夹夹牢,夹子站好来来来。”识记“一、人、大、二、天、夫、夹、来”。

在识字教学中,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用猜字谜、编儿歌、编顺口溜等方法去识字。例如,教“王”字,我让学生猜一猜“一+一”等于几;然后让学生自己动动手把这些笔画拼凑起来,再看看。不一会儿,就有学生拼出“王”字。当我恭喜他们答对时,个个欢呼雀跃,喜不自禁。这下可热闹了,他们热情高涨,各自绞尽脑筋编字谜、猜字谜。有趣的谜语、顺口溜、儿歌能引起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使他们在快乐中识字。

三、在生活中自主识字

汉字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在识字教学时,可让学生走进生活,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发现、去认识身边的汉字。走进校园,可以让学生通过校园文化墙、宣传栏、黑板报识字,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学生去商场购物时,让学生去认商场宣骱1ㄉ涎Ч的字,同时还可以了解商品的名称、商品的价格,让学生在购物的同时,巩固了识字。去游乐场玩时,可以通过认识游乐设施的名称,了解游乐设施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来巩固识字,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识字。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汉字遍布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就能认识和积累更多的汉字。

四、在书写中巩固识字

识字教学篇6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3500个汉字,在1―2年级,则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汉字,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交给学生多样的识字方法,带给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

一、联想识字

语言文字来源于生活,最终还是应该回归于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识字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识记效果,而且对于生字的实际应用也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教学教科版第二册《春雨的颜色》一文中,有个要识记的生字“颜”,由于学生还不认识“彦”和“页”,在识记时,遇到了困难。这时,我适时引导“在生活中你看见过它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举着一双双小手,这个说:“我知道,这个‘颜’是颜老师的‘颜’”。对呀,我们班的数学老师正是姓颜。那个说:“我也知道,这个‘颜’是水彩颜料的‘颜’”。……学生的回答都十分精彩,看来,生活的资源果然是无穷的,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对于识字的帮助是不言而喻的。 语文教学中强调理解要联系语言环境,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我觉得识字教学也可以联系课文进行识字。在教学《北京》一课中,在识记“宽”这个字,学生运用了拆字法,把“宽”拆分为“宀”“艹”“见”,虽然这也达到了识字的目的,但是我觉得这种识记方法过分生硬牵强,也脱离了汉字的本身含义。因此,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把“宽”所在的此“宽阔”拿出来,通过让学生理解这个词的意思来理解“宽”这个字,从而记住了“宽”。 在识字教学中,把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或者联系课文来帮助时记,同时交给学生识字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识字效果是十分有用的。

二、归类识字

从我们的汉字的造字法来看,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几种,都有一定的规律,教学时,我们如果能够帮助学生进行适当的归类,既对学生提高识记效果有很大的帮助,又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扩大识记的范围。例如:教科版第二册《识字一 2》,要认识的“树、松、柏、杨、梨、枝、材”都是形声字,都带有“木”。教学时,我就引导学生观察,从而发现这些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使学生的出结论“这些生字都带有‘木’,都跟树木有关系”。同时进行拓展,让学生想一想还认识哪些字带有‘木’的字,然后进行了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认识了本课的生字,而且还认识一些课外的生字,拓宽了识字面。又如;在《神奇的塔》中要认识的字中,我把“灯、厅、打”这三个生字一起拿出来让学生进行识记,从过观察比较,学生的回答还真的很出彩。有的学生说:“这三个生字都带有‘丁’,带‘火’的是‘灯’,带‘厂’的是‘厅’,带‘扌’的是‘打’”。有的学生说:“因为有‘火’才能点‘灯’,用手才能‘打’”。这样把一些带有共同点的字进行人为的归类,通过比较,提高识记的效果,也有利于学生区分形近字。 归类识字法在学生识字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既有助于学生新旧知识的衔接,形成一定的识字结构,又有助于学生触类旁通拓宽识字面。

三、游戏识字

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比较薄弱,容易分心,如果只是一味的识字,是无法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对于识字的效果也会降低。因此,在识字过程中使用学生最喜欢的游戏,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识记的帮助是不言而喻的。 开火车的游戏法。这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游戏方法。但是这种游戏可以较大范围的检查学生的识字效果,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有好处。通常,在识字一开始,我会运用开火车的形式,了解一下学生对这些声字的熟悉程度,这样教学时就可以侧重地进行教学,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在巩固环节,我也会使用开火车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巩固和及时的补强。在游戏方法上我也进行了“改良”,一开始,我先用掌声和学生进行互动“火车火车往哪儿开?”“火车火车往这儿开!”,而且形式也多样了,有单轨火车、双轨火车,还有环城火车、翻山火车等等。形式多样、操作简单的开火车游戏法,给识字过程带来了调剂,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益处。 欢乐对对碰的游戏法。这个游戏,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灵活识字的能力。例如:在教科版第二册《识字一 1》中,在巩固阶段,我出示了“亻”和“也、木、本、火、半、主、立”,让学生同桌进行“欢乐对对碰”的游戏,在这个过程中,把部件和汉字组成新的汉字,同桌互相拍手边拍边说“欢乐对对碰,我来碰一碰,‘亻’和‘火’一碰,伙伙。”学生也还可以自己进行拓展,比如“欢乐对对碰,我来碰一碰,‘亻’和‘门’一碰,们们。”借助这样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汉字重组,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识字乐趣,提高识记效果。 在识字过程中,引进游戏,可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汉字,提高识字的效果。

四、情境中识字

识字教学篇7

一、认字拼音

在学生初识并能读、会念生字(尤其是难念字)时,教师应反复采用揭示(如这字叫什么)或指认的办法,用手势化发音规则代替语言讲述辅助授课:手平放向上表示翘舌音,手指喉咙表示后鼻音。这样学生能随着手势读准音,且干净利落,不拖音带调,从而提高授课时效,强化教学内涵。

二、看字解析

用带有田格的卡片出示生字,分别让上、中、下三类学生观察审度,说出这个字的偏旁部首、结构组成具体分布在田格的左上格、左下格、右上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的哪个位置,在大脑中形成初步的印象,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板书仿写

在上一步骤结束后,教师应随即在田格中板书生字的组字规律及其书写规则,难点笔画随机叫学生填写完整,写完后让学生闭眼仿真书空,在意念中的田格空间写生字,同时给出不成比例的田字格空间分布的趣例,以活跃课堂气氛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归纳对比

对前面已学过的形近字和部首相同的字让一组学生通过对归纳解析,其余学生进行回忆补充抄写,温故知新,归类记忆。在归纳的基础上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启发学生进行例字的特征区分,如教师可问: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它长得胖还是瘦?它与所列例字有啥区别?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应放在引导方面,采用顺口溜、谜语、小故事等方法让同桌学生演绎交流,充分运用定位联想和奇特联想,把一个汉字想象成一幅图、一种景象、一个动作、一个故事等,从而引导学生自觉地形成归纳总结、特征剖析、形象与联想记忆等比较科学的识字念书和记忆习惯,强化识字读书的效果,初步奠定科学思维基础。

五、扩展词语

扩展词语是以生字为主教师采用一字开花的方式让学生组词。如教师问:这朵花好看吗?让学生说出漂亮、鲜艳、美丽、娇艳等词,教师则将词语板书在生字周围,组成各种花的样子,增加识字组词的情趣,调动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六、造句说话

说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应从学习、品德、体育、卫生、美学等方面因势利导,鼓励学生运用所学过的词语进行临场造句说话,鼓励他们想说、愿说、敢说,使外部语言内化,由感知认字转化为理性识字,强化学生能言会道的“说”能训练。

七、写字练习

为培养学生对汉字结构的意识和写字能力,教师可先让学生说出生字各结构组成部分在田字格空间中的位置及其合理的配比,再在书上描写,最后在田字格纸上仿写,以加强记忆,减负增质,提高教学效果。在练字时,教师应针对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的特点,在课间灵活安排诸如唱歌、活动手腕等放松活动,调节课堂气氛。这样做既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趣,稳定学生的情绪,集中学生的精力与注意力,使学生后续课程内容的听讲与学习顺利进行。

八、查测组词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快速书写当堂所学生字。然后教师让学生闭眼,随机抽查安排学生与学生之间对口令。如:一生说我是某字旁,另一生说我是某某,合起来说出组合成的字,或者让一生说笔画,另一生猜出这个字。对没有掌握的字要重点练习。

九、识字游戏

通过演练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巩固所学生字,其演练形式可灵活多样,比如: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生字卡片发给学生,让学生找朋友,让识字游戏在学生的找朋友歌声中进行,找错朋友的就说:“错错错,动动脑,认真找。”找对朋友的就行礼握手,说:“对对对,你真棒。”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同样教师也可以把所学过的字分解并制作成偏旁部首和结构模块卡片,交替随机地分发给全班学生,按偏旁部首归类进行学字游戏找朋友排队比赛。

十、用词造句

识字教学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识字 兴趣

在我国的语文教学史上,识字教学历来是启蒙教育阶段的一个重点。在刚刚颁布的新课标中,对识字教学也作出了比较准确的定位:识字、写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在识字、写字方面,要实行“认写分开”,提出了“认识”、“学会”两种要求,在低年级明确提出要“多认少写”。“多认”,有利于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认字,以便尽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这无论对培养阅读能力还是对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但我们不难发现,识字教学内容枯燥,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辛苦,而且很容易回生。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根据学生的注意规律和爱玩、好动、做事没耐心等特点,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

一、采用多种途径,让学生“爱学”。

《语文课程标准》把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了教学的第一目标。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因此,一堂课中如何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要想让学生喜欢识字,首先得让学生没有心理负担,敢于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因此,我会尽量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放下架子,面带微笑,亲近学生。实践证明,在这种气氛下进行的学习,学生兴趣浓,主动性高。

2. 采用直观的教具、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例如,我在教“蛋”字时,先出示鸡蛋实物,让学生说出它的名称、形状,然后才出示生字卡学习生字。在教学“呱、哇、哗”等表示声音的字时,我先让学生听音辨别动物的叫声,进而出示生字,让其模仿动物叫声,然后才学习生字。在学习归类识字三时,我又让学生通过看情境图“动物世界”,进而认识各种动物及名称。这样通过看图、听音乐等手段把学生带进生动形象的情境中,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为后面字词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3.多表扬鼓励。低年级学生思想单纯,爱听好话,只要教师一表扬便劲头十足,往往会有出色的表现。

因此,我在识字教学中,以表扬为主,常挂在嘴边的是“你真棒”、“你的方法真好,我真为你高兴”、“是你帮助我记住了这个字”……有时,学生说得好,我还会和学生一起鼓掌,于是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更浓了。

二、运用各种方法,让学生“会”学。

学生的兴趣有了,还得把生字正确识记下来。那么该如何指导学生正确识记字词呢?

1.互换角色法。只有经过自己的思考所获得的知识才会印象深刻。因此,我在教学中会逐步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先扶后放,尝试让学生自己做小老师,让他们自己想、自己说。一个个“小老师”都能独立发现问题,并提醒其他同学注意生字的写法,如多一点、少一点、多一撇、少一撇之类的笔画错误等。“小老师”们的兴趣很高,课堂上常常小手林立。

2.掌握规律法。汉字中的形声字约占70%,因此掌握好这类字的造字规律将对今后提高生字的识记效率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低年级学生用不着说什么术语,什么左形右声、上形下声等,只需让学生初步体会就行了。如《雨点》一课中的“洋”字,我先让学生分析字形,学生都知道是左右结构,左边是“氵”,右边是“羊”,让学生分别读“羊”和“洋”字,知道羊就代表整个字的读音,再询问洋字为什么是“氵”,(因为和水有关)。遇到类似情况都采用此方法,学生就能随便领悟。我还引导学生运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方法,使他们加深了对形声字结构规律的认识。

3.形象记忆法。如:我教了“纸”字后,很多学生会多加一点,并且订正好几遍依然写错。于是,我拿出一张白纸,用蘸过墨汁的毛笔在上面狠狠地点了一下,纸上马上出现一片污迹。我说:“现在这张纸已有了‘污点’,是废纸一张,没用了。”随手一团,扔进了废纸篓。从那以后,我班学生再没犯过此类错误。

4.总结记录法。许多老师都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学生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把同一个字写错。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情况,是由于学生根本没有动脑筋思考写错的原因,也没有去想以后该注意什么。我给每个学生发了一个本子,要求学生把自己每次作业中写错的字整理下来,自己分析字形,并写出注意点,还要经常复习,一来二去,学生便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了。

5.复习巩固法。学生的天分是不同的,一堂课下来对于生字有的只需读过或抄过一遍便能很好地记住了,而有的则需反复地练习以加深记忆。不过当时学得再好,时间一长,如不去再现的话,也会遗忘,所以复习便显得至关重要。复习就是读、抄、默写。当然死抄是不行的,因此,我教给了学生正确的方法:一个抄两遍,第一遍读着抄,第二遍可以默写。一学期下来,许多原来死抄的学生,三四遍都记不住,现在抄两遍就记住。总之,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有了学习的方法,就有了学习的效率,这对学生来说是终生享用不尽的财富。

参考文献

识字教学篇9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识字教学要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逐步培养其识字能力。所以,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识字十分枯燥,怎样才能使学生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增强识字能力呢?

一、趣解字形

识字不光要读准字音,了解字义,更要记住字形。对于笔画复杂、部件较难的字,采用形象化、趣味化的解析方法,就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使教学生动有趣,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小蝌蚪找妈妈》中的“迎”和“追”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书中的图二和图三(这两幅图反映的是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看见鲤鱼妈妈带着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看见乌龟向前游就追上去的情景。),初步感知“迎”和“追”。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促进学生将所学汉字与具体事物联系起来,使静态的汉字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在学习汉字的同时充分感受汉字的动态美。然后,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学生即兴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加深对含义的理解。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知道“迎”和“追”结构相同,部首相同,但它们各表示一种动作,这两种动作都与行走有关,所以“迎”和“追”都有偏旁“辶”。不同的是,“迎”的双方方向是相对的,“迎”中的“卬”就像两个人面对面地走到了一起;而“追”的双方方向是相同的,而且一方在前,一方在后,所以“追”字去掉“辶”后,像一个人弯着腰在后面用力向前跑。这样看来,“迎”和“追”这两个字的字形是很有意思的,学生也容易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二、想象画面

想象画面识字法就是在教学生字的过程中,老师用形象化的语言来对生字进行解说,从而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达到形象识记汉字的目的。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一”中的“莺歌燕舞”中的“舞”字时,我就先出示“舞”的古文字“”,说这个“舞”字的中间就像站着的一个人,左右两手拿着绸带挥舞,下面就是跳舞的脚,整个字就像一个跳舞的人的形状。此时,学生在头脑中就会有一个手拿绸带跳舞的人的画面。然后,我顺势编一首儿歌来巩固:“人”字下面一小横,四根绸带加大横,张开两脚跳得欢,优美舞姿最动人。这样,学生很快就记住了这个复杂的字。

再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中的生字“燕”时,告诉学生“燕”是象形字,然后边板书边说:“廿”是燕子的头,“口”是燕子的身体,“北”是燕子的翅膀,“灬”是燕子的尾巴。经老师这么一说,学生仿佛真的看见了燕子。最后,我领着学生一笔一画地写了一个大大的“燕”字,学生记忆深刻。

从这些例子可看出,想象画面识字法主要是针对象形字来设计的,先抓住汉字的“形”,由“形”到“画”,再由“画”到“义”,汉字不再是一个个单调的符号,而是一幅幅优美的画,有了这么优美的画,学生想忘记都难。

三、分析字理

许慎说:“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意思是教孩子识字时,还要讲清每个字的造字方法,孩子明白了字理才能深入理解字义和掌握字形。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我们要遵循汉字的构造规律,帮助学生明白字理,丰富知识,在识字的同时,受汉字所蕴含的深厚文化的滋养。

识字教学篇10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只有字识得多了,儿童才能大量阅读和进行写作。“人生识字聪明始”,这个基础打不好,提高教学质量就是一句空话。怎样改进识字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学段要求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所以我根据课程标准对识字的要求,结合儿童的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探索运用了多种识字方法,并且我觉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1. 激发兴趣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实践中,我注意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去,使之乐意学。如我在教学《自选商场》一文时,课文中有很多生活中常见的词语,比如“面包”、“火腿肠”、“牙刷”等等,学生们学的时候热情很高,我顺势利导,在课堂上开了一回“超市”,卖这些物品。这一课的教学效果非常好。可见,兴趣有多么重要,学生的学习情绪有多么重要。

2. 方法多样

我在近一阶段主要采用了这样一些方法。

(1)图文结合。在讲《口耳目》一课时,象形字比较多,我采用了此办法,既有趣,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一举多得。

(2)猜谜语。通过猜谜语巩固学过的知识,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一口咬掉牛尾巴”(告),“十个人打架八个人拉,六个人回家把门插”(校),“大雨下到横山上”(雪),等等,有的是老师编的,有的是学生自己编的。学生在猜的过程中,很自然地理解了字形和字义。

(3)编儿歌和顺口溜。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帮助学生识字,它能让学生在兴趣盎然、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识字,且效果也非常好。如“一个人,它姓王,口袋里装着两块糖”(金);“一人胆子大,敢把大王压”(全);“两个小儿土上坐”(坐)。不仅老师去编,我还发动学生去编,通过这种有趣的活动,既能展现语文的趣味性,又能提高识字的效果。

(4)摘苹果游戏。苹果上写有生字,谁认识就把它摘下来带领全班读,读对了,就把“苹果”送给他。事实证明,效果很好。

(5)小队开火车比赛读。我们班一共有8个小队,我给他们起了很好听的名字,如“向日葵小队”、“宝葫芦小队”、“青苹果小队”等等,小队开火车比赛读,看哪一列小火车开得快。游戏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在灵活运用的多种游戏方式中,学生从中享受到知识的乐趣,从内心激起了学生的自主识字的愿望,从而达到了识字的目的。

3. 教给方法

教学是以动态形式呈现出来,而结果则以静态形式存在于学生的主观世界之中,为了孩子们都想学,都会学。在教学中,我注意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与规律。在识字教学中,我注意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主加拼音、组词,课前预习就要解决一些问题。用查字典、查资料或询问做好提前预习,给学生心灵放飞的自由,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学习的潜力就会充分发挥!学习量和学生个体的经验结合起来,就会内化为他们自己的一种体验,这种体验会升华为一种学习新知识的动力。从识字这个角度来说,就转化为新课标提出的“主动识字的愿望浓厚的兴趣,进而逐步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4. 开放性识字

除了在课堂上识字,我还引导学生改变思维方式,拓宽途径,走开放识字之路。

(1)利用校园文化识字。进入校园,扑面而来的有校名、校风、校训、《小学生守则》和学校里的文化设施建设;进入班级,课程表、黑板报、班级制度、伙伴名字、书包里的书本……都是学生识字的好素材。教师就是要做个有心人,经常引导学生认认这些字,日久天长,学生就由无意识到有意识地自己去认好多字。

(2)利用电视等媒体识字。电视节目丰富多彩,如新闻联播、动画片、儿童故事片等,学生都能从中获取大量的信息。因此,可以引导学生在看电视时,注意认读字幕,不懂的向家长请教。如此一来,通过眼看、耳听、口问,不知不觉中,陌生的字符变得熟悉,进而成为自己认识的字。

(3)利用商业资源识字。当今学生每天都要面临铺天盖地的广告、商标、招牌,可以要求学生利用家长带他们上街,旅游、活动的机会,问问爸爸妈妈广告牌上写的是什么,店名叫什么,柜台上的商名叫什么,达到认读的目的。一次也许记不了,但次数多了,与那些字见面的频率就高了,当然认识的也就多了。

(4)利用电脑功能识字。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电脑也越来越多,既可熟记字音,又可巩固字形,还会积累字词。学生通过电脑打字,无形之中会牢记许多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