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教学案例分析十篇

时间:2023-10-11 17:24:02

识字教学案例分析

识字教学案例分析篇1

一、案例教学法与传统工科专业教学比较

传统的工科专业教学往往采用讲授法教学,以“教”为中心,即以教师为主体,由教师提供教学资料,组织和控制教学过程,“教法”制约了“学法”,造成学生只能“照葫芦画瓢”,完全被动,使的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大大下降,阻碍了学生创造性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则通过教师采用案例引导来说明理论知识,学生通过案例的研究分析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在教学实践中学生通过深入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加了他们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

所以传统工科专业教学与案例教学法有着如下区别

二、工科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一)传统工科专业教学都是由理论教学、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等教学环节组成,各个环节依次进行,相辅相成,课程实验验证理论,课程设计综合运用理论,但往往造成学生对教学内容感性认识被延时,以致对学习内容起初产生的兴趣随时间推移而消失。如果在工科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对实例进行理论分析后,不通过实验验证,又往往会造成学生感性认识不深刻。但如果课程中穿插实验,又会使教学时间安排过紧,造成满堂灌,不利于学生接受。对于这个问题可以在通过EDA软件进行辅助教学,对实例进行仿真验证,使理论与案例紧密结合,加强感性认识,深化理性认识。

(二)学生长期接受传统的讲授法教学模式,学生积极性不高,难于适应勤于思考,勇跃发言探讨的案例教学模式,所以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牢牢把握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宗旨,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避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冷场。

三、基于MULITISIM2001的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具有生动、形象、具体、实效性强的潜在优势,所以如何把案例教学的优势,变为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就是“好的案例+好的教法=好的效果”,为了增加教学效果,我在案例教学中采用了EWB(虚拟电子工作台)软件辅助案例教学。EWB软件有着界面简单,容易操作,现象直观的优点。下面我以数字电路教学为例。

(一)精选案例

讲述数字电路的译码显示电路时,为了加强学生数字综合设计的能力,我选用了智力竞赛抢答器电路,因为这个设计包含了数字电路的触发器、编码器、译码器、显示器的知识,有利学生较全面熟悉数字电路设计过程。

(二)情景描述,介绍案例

通过多媒体介绍资料,如七段显示器显示数字的过程通过动画展示,并通过图形分析结构工作原理,使学生了解七段数码显示器的驱动问题和共阴共阳类型区别;对于译码器74LS47,74LS48通过MULTI?鄄SIM2001仿真(如图1),实时控制键盘键位给集成芯片引脚加载高低电平,看七段数码显示器输出数字,分析译码芯片的真值表,加深学生感性认识。

(三)提炼理论,分析案例

导入案例,要求学生运用以上资料设计一个四人智力竞赛信号抢答器电路。先对以上多媒体展示的资料进行提炼,引出数字电路设计过程,提出自顶向下的设计思想,并用多媒体框图从右到左演示(如图2),然后与学生一起分析讨论,即以

半开放式分析,指导学生从数码显示器到译码器,编码器分步设计电路。其中提出设计的要害和关键问题,如如何使译码器正确显示三号和四号选手的数码3,4,以及如何使译码器和编码器正确衔接,同时通过多媒体超链接对所要用到的芯片资料进行一下复习。

(四)应用理论,审视案例

根据理论,让学生进行讨论,设计电路,然后对电路(图3)进行EWB仿真验证。

从仿真电路的现象指出设计缺陷,由于编码器选用了74LS147优先编码器导致选手抢答时优先显示高位数码。提出对抢答信号重新设计。进行开放式讨论缺陷的原因,到最后暗示学生运用教材以前的实例,JK触发器组成第一信号鉴别电路来设计抢答信号。让学生重新设计电路,得到电路(如图5),再进行EWB仿真验证,完善了设计电路。

(五)总结归纳,形成体系

总结数字电路设计理念,介绍设计时细节处理方法。使学生在系统掌握知识同时提高能力。

通过这种案例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参与能力,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使学生不但掌握了数字电路知识,同时了解了数字电路的分析设计方法,达到了学以致用,取得了明显的收效。

【参考文献】

[1]韩力,吴海霞,齐春东.Electronicsworkbench应用教程[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2]杨志忠卫桦林.数字电子技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识字教学案例分析篇2

1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的适应性

1.1大学计算机基础的特点

就各大高校实际的课程设置情况看,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主要是被安排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在这一阶段,学生刚刚从高中校园踏入大学校园,各方面的理论知识都还比较缺乏,相应的知识体系也有待构建。就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而言,其各章节知识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也具有很高的实操性。基于这一特点,就要求其教学过程必须结合理论与实践。不仅如此,大学计算机基础各个章节之间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前后知识的衔接十分紧密。如果学生对某一环知识的学习出现了脱节,就会导致其对后边知识的学习掌握难度上升。

1.2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就当前是情况而言,大学计算机基础存在一些教学问题,对教学质量形成了一定影响。从课程安排上而言,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大学计算机基础只是一门公共必修课,在教学时段安排上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诸如安排在晚上。在教学内容的布置上,理论教学过多,实践操作过少,教学活动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不仅如此,前后章节知识的衔接不畅,教学内容不成体系等,都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上表现出的问题。就教学手段而言,由于教学活动过于偏重理论,许多教师都是单纯依靠PPT展开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缺少实践性的操作,对学生的指导意义不强。

1.3案例教学在大学计算机基础中的应用优势

案例教学法强调了教学活动对案例的应用,在实际案例中展开计算机基础教学。结合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自身所表现出的特点看,其运用案例教学法具有十分显著的优势。首先,大学计算机基础的理论性较强,许多知识单纯依靠书本或是PPT是无法迅速理解掌握的。通过案例教学,将这些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融入案例之中进行讲解,可以方便学生理解。其次,大学计算机基础对实践操作的要求较高,通过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对实践操作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等形成清晰认识,以便教学活动的展开。最后,大学计算机基础相关知识和日常生活具有密切联系,比如word、Excel等软件工具的应用,学生具有很强的学习兴趣,方便案例教学的实施。

2案例教学在大学计算机基础中的展开方法

2.1展示教学案例

利用案例教学法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展示教学案例是首要任务。但是,展示教学案例并不是通过多媒体设备直接播放即可,还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比如,在教学PPT制作的过程中,需先对教学重点进行简单梳理,然后再播放教学案例。在学生观看教学案例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适时暂停进行讲解,强化学生对案例中知识点的理解。

2.2分析教学案例

在播放完毕教学案例之后,就需要对教学案例进行全面的分析,尤其是对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更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比如,在播放完毕“我的大学”这个演示文稿之后,学生可能更多地将精力集中在大学介绍上,而对演示文稿的制作却存在忽略情况。因此,在播放完这个演示文稿之后,教师就应该针对“我的大学”这个演示文稿对其制作方式和相关知识点进行分析。具体而言,要制作一个演示文稿需要从五个方面的工作入手。首先,建立一个空白演示文稿,对其版式进行选择。在选择版式的过程中,应该对“我的大学”这个题目进行充分分析,选择比较合理的版式。其次,文字输入。在演示文稿中,文字表达是不可或缺的,一般可以直接添加和插入文字两种方法进行。直接添加就是在需要输入文字的地方直接添加文字,插入文字就是通过插入菜单中的文本框命令,完成文字输入的操作。第三,幻灯片模板的使用。演示文稿中播放幻灯片时通常具有一样的颜色和背景,风格基本上能够保持一致。要实现这一步骤,可以依靠格式菜单中幻灯片设计的模板设计这一功能,对幻灯片模板进行选择。第四,超链接设置。实现超链接的手段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先选中超链接地址,然后通过插入功能中的插入超链接进行。另一个手段是利用动作按钮设置超链接。最后,设置背景音乐。在演示文稿中,背景音乐可以起到显著的认知作用,一般是利用插入菜单中的声音和影片这一功能进行音乐的插入和设置。通过上述案例分析,就可以让学生对案例教学内容要点形成深刻认识,进而有效掌握大学计算机基础的相关知识。

2.3讨论案例

讨论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升华环节,即通过讨论案例能够实现案例教学质量的提升。在大学计算机基础完成案例分析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案例中的知识点展开讨论。就以上述“我的大学”演示文稿的制作而言,值得讨论的地方是比较多的。比如,如何制作出和别人具有明显区分度的演示文稿、如何通过不同的方法实现音乐插入、文字输入等。在讨论环节,教师应该先给学生预留5到10分钟的讨论时间,期间对学生主要提及的问题进行简单快速的分类整体。在学生自主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应该对学生讨论所表现出的问题进行集中讨论,深入相关知识点中,加强剖析,结合案例再次进行辨析,是学生彻底掌握相关知识。

3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案例的设计

3.1教学案例的设计原则

设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案例,必须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才能得出符合教学实际的教学案例。第一,综合性原则。大学计算机基础从其自身特点上看,就是一门综合性比较高的课程,各章节知识点的关联程度很高,知识的综合性很强。比如,word中的表格制作,其既可以通过自带的表格绘制功能完成,也可以通过excel活表格完成表格制作。所以,在设计教学案例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知识点的综合设计,尽可能全面的归纳教学知识。第二,实用性原则。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相关知识具有很高的实用性,比如ppt的制作、word的操作等,对大学生而言都是比较重要的实用技能。因此,在设计教学案例的过程中,最好选择和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具有直接关联的案例,以此增加学生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兴趣。比如,毕业论文模板制作、求职简历制作、成绩表的设计等,都是具有很高实用性的教学案例。第三,启发性原则。教学案例的作用不仅仅是罗列书本中的知识点用于承载教学活动,其还应该具备启发作用,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相关知识能够实现全面深入的掌握。第四,典型性原则。典型性原则是指教学案例的设计应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即对相关知识点反应能够比较突出,具有很高的区分度,不会和其他教学案例出现雷同的情况。

3.2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案例设计

第一,word教学案例设计。比如要设计“校园介绍”这样一个文档,需要使用到字体段落设置、分栏、首字沉降、项目编号、插入图片、文字方向、文字边框和底纹、艺术字等多种基本功能。所以,在设计“校园介绍”这个文档时,就应该按照实际的介绍流程,逐一将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编制罗列。在比如在设计“毕业论文”模板这个案例时,首先就需要对各级标题的字体和字号进行设置,比如正文标题宋体三号居中,段落大标题宋体四号居左,段落小标题宋体小四居左,正文内容宋体小四左对齐,页眉和页脚插入,公式编制等,这些都需要在案例设计中反映出来。第二,Excel教学案例设计。Excel的教学案例设计可以将期末成绩表作为案例,设置好表头的人员、分数、科目、排名、总计等多个项目,然后利用Excel中的排序功能,对成绩分布进行分析。不仅如此,还可以利用函数功能,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类汇总、数据透视、图表生成等一系列操作。主要涉及的函数包括了Max、Min和IF等。此外,还可以以课程表设计作为教学案例,以此加强教学案例的实用性,其设计过程和成绩表的流程较为相似,但是在具体要求上则相对简单一些,比如不需要进行排序或是图像生成等,知识单纯要求进行表格制作。通过这些教学案例,可以让学生在计算机基础的学习过程中,对相关知识形成全面掌握。

4结束语

识字教学案例分析篇3

关键词: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数字媒体 教学体系

一、引言

高等教育中的数字媒体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它是顺应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升级而兴起的一个新兴学科,是信息学科向文化艺术领域拓展的新方向,是当今最前沿的、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一个宽口径应用型专业。数字媒体艺术是文化、艺术与技术的融合,在艺术创意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数字媒体从业人员要具有创新意识。在数字技术不断发展更迭的时代,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它还需要创作人员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和全新的认知与判断能力。也就是说数字媒体艺术人才不但需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较高的数字技术能力,还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开阔的艺术创作思维。只有具备应用实践技术基础,创新性才能得以发挥,如虎添翼。

二、数字媒体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为了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素质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国内外不少高校重视数字媒体专业的人才培养。在人文艺术素质提高的同时,加强学生面向网络、新型的数字媒体技术研究与开发能力,得了可喜的成果,大大推动了数字媒体产业的蓬勃发展。究其成功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点:

1、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数字媒体专业应用性强,实践教学内容针对性和实用性强。可根据课程特点,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将项目或完整案例分解为多个局部案例,对应不同的知识点和技能点,通过案例精讲理论和方法,通过课内实践基本掌握局部技能点。

2、加强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数字媒体专业应培养学生较强的多媒体技术应用和开发能力,同时具有艺术鉴赏基础,从而使学生既具有计算机数字媒体专业设计和制作能力,又具有艺术创意能力。

3、个性化培养方式灵活。各个高校也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选择范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学校按照自身学科的发展和学生的选择进行特色教育。

但就各高校数字媒体专业的发展现状看来,传统的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虽然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实践教学缺少层次化。而数字媒体专业不同于传统的专业,是一个复合交叉专业,因此,人才培养更应该循序渐进,按照由低到高、由基础素养到专业技能再到创新能力这样一个完整的体系,培养厚基础、强实践的应用创新型数字媒体专业人才。

三、基于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平台的数字媒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数字媒体专业主干课程的综合案例设计。对每门主干课程,要将课程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相结合,设计一个囊括该课程主要理论、算法、原理和软件操作技术或编程技术的综合案例,将这些案例作为主线构成数字媒体基础实验项目和应用实验项目。学生在实现该项目的过程中,可培养分析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2.围绕综合案例开展新型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中,可将案例分解成与各个主要知识点对应的小模块,教师讲解每个模块的实现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并将每一模块都设计成可专项训练的实验项目,学生自主完成各模块并最终整合成整个案例。

3.将案例教学与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各类科技竞赛相结合。可将案例与齐鲁软件大赛、ACM大赛相结合,案例中涉及这些大赛所需的知识、获奖大赛中的题目作为案例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而激发学生对专业基础实践项目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

四、总结与展望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改变,教学实践体系也将不断改进。我们将继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跟踪数字媒体专业的发展趋势与企业需求的新变化,不断完善我们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促进文化产业、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廖琪男 廖玉 龚秋华 佟小娟 王继军 面向应用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计算机教育,2009,(18)。

[2]尹文龙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教学实践体系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8,(15),23―27。

识字教学案例分析篇4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数字电子技术;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3-0128-02

一、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现状

“数字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在课程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基础课程。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课程信息量不断增加,现代社会对人才综合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培养出一批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主要目的。

传统的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往往采用讲授法教学,以“教”为中心,即以教师为主体,由教师提供教学资料,组织和控制教学过程,“教法”制约了“学法”,导致学生只能“照葫芦画瓢”,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知识迁移能力大大下降,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符合应用型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案例教学法则是教师通过采用案例引导来阐述理论知识,学生通过案例的研究分析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深入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

在数字电子技术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对适应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要求,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改善教学效果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二、案例教学法的概念和特点

案例教学的突出特点是通过案例向学生提出一个真实、有价值的问题,以学生为主体、以充分的讨论来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可以相互启发,知识的传递变为多点多向的网状传输。案例教学背后的理念在于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追求,在于推动教学活动从“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化。总之,案例教学的认知前提在于“Wisdom can’t be told”,根源在于对教学效果和质量的追求,进而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但是,案例教学与举例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举例教学只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一种辅助手段,是讲授理论知识之后的补充和巩固,不强调学生的思辨过程,教师处于主要地位。

三、案例教学法的操作程序

从实施的过程来看,案例教学大致分为四个阶段:案例准备、案例提出、自主探究与归纳总结。

1.案例准备分为教师准备和学生准备。教师准备就是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案例,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拟定规范的教学方案,制定合理的教学环节;学生准备就是依据案例进行背景知识的查询、浏览等。

2.案例提出就是教师通过案例的展示、介绍,创设一个具体、有价值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并通过在恰当的时间就关键内容提出恰当的问题,引发辩论,引导并督促学生积极思考,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3.自主探究。实际上,探究的过程与上个阶段――案例提出是交叉进行的。因此,教师要创造自由宽松的气氛,引导学生分析、综合、联想,启迪学生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4.归纳总结。归纳总结是教师帮助学生从案例中获取知识到理论知识的转化,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巩固并促进知识的迁移,引发深层思考。严格来说,归纳总结不只是在讨论结束时进行,还应当贯穿于整个探究、讨论过程,尤其是当学生之间的讨论与课堂教学目标有偏离时,教师应当及时对学生的分析过程给予归纳和引导。

四、案例教学法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实施过程

按照案例教学法的思路与教学设计原则,并参考《数字电子技术》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等,笔者以“简易数字钟的设计”为例对部分章节实施了案例教学,并具体落实到四个阶段。

(一)案例准备

1.教师准备。

(1)案例材料:《简易数字钟的设计》

用中小规模的集成电路设计一台能显示时、分、秒的简易数字钟,要求:

a、能按时钟功能进行秒、分、时的准确计时;

b、显示时间并具有校时功能(能分别进行时分秒的校正)。

(2)教学目的:

掌握计数器、译码器、数码显示管的功能、管脚和实际应用;

掌握任意进制计数器的构造方法;

掌握计数器的分频应用和原理;

掌握计数器的置数功能。

2.学生准备:

搜集计数器、译码器、数码显示管的材料,熟悉功能和管脚作用,并比较元件不同类型的区别。

(二)案例提出

提出生活中数字钟的应用,引发学生的共鸣,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用多媒体展示案例《简易数字钟设计》的具体要求。给出数字电路的设计过程,提出自顶向下的设计思想,分析设计出整体的电路框图,具体分析各模块的功能。

(三)自主探究

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题意,熟悉背景知识的基础上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和探究:

1.计数器、译码器、数码显示管分别有哪些型号,各自有什么不同的功能,如何选取合适的元件;

2.如何用已选的计数器设计任意进制的计数器;

3.已选的计数器、译码器、数码显示管的管脚及其功能是什么,如何进行相互的管脚连接;

4.如何将基本信号源的信号分频为秒脉冲信号;

5.如何设计校正电路。

(四)归纳总结

1.分别总结计数器、译码器、数码显示管的功能、集成电路的不同类型与特点、集成电路选取的出发点、管脚的连接,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完善构建;

2.归纳任意进制计数器的实现方式,包括集成计数器的级联方式、原理,清零法和置数法构造任意进制计数器的原理和电路连接,总结同步与异步的区别等;

3.从计数器的计数原理,引申出计数器的分频应用,用于秒脉冲信号的生成;

4.将计数器的置数功能应用于校正电路的设计。

另外,就探究过程中提出有价值、有闪光点的思路与见解的学生给予肯定,鼓励更多的学生积极投入进来。

五、案例教学中需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交互式教学方法,它将教育的主要任务从知识的传授转向能力的培养,从单向的灌输变为双向的交流,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将传统的课堂变为师生共同探讨交流的场合,但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案例教学与讲授教学的关系。案例教学和讲授教学都是课堂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法。讲授教学侧重理论,并通过演绎推理来传授知识;案例教学侧重实践,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高度投入事先安排好的一系列精巧设计的案例讨论之中,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2.案例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居于主要地位,学生的角色主要是听讲者和知识的接受者,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基本处于被动地位;而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都要有所转变。

六、结语

案例教学将“教学”的环境转变为“学习”的环境,实现从“素质教育”向“素质和能力相结合”的转变,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案例教学要求教师正确认识案例教学的含义和目标,选择高质量的教学案例,具备一定的案例教学的经验和技巧,主动营造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环境氛围。但案例教学法在案例选择方面和实施过程方面还需要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并进一步地改进与完善。

参考文献:

[1]高洁.案例教学法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C].全国高等学校电子技术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2006:74-75.

[2]郭忠兴.案例教学过程优化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0,(1):59-61.

[3]任明川.哈佛案例教学的“形”与“神”[J].中国大学教学,2008,(4):91-92.

Exploration and Thinking of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the Course of Digital Electronic Technology

GAO Li,LIN Kang-hong

(Huaide College of Changzhou University,Jingjiang,Jiangsu 214513,China)

识字教学案例分析篇5

【关键词】市场营销学;案例教学;小案例

1918年哈佛大学商学院首先使用案例教学法以来,世界各国企业界、教学界迅速接受并采用。改革开放后,案例教学在我国也很快传播。各高校结合学科特点和具体情况,在案例教学的方式方法上不断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笔者总结多年市场营销学教学经验,对小案例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运用略作分析。

一、案例教学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必要性

1.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市场营销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许多技巧性的操作若不用案例就难于清楚地表达。通过案例学生能获得大量的知识和信息,使学生的观点变得更趋完整,且能与企业的经营目标、竞争状况、消费特点以及企业资源联系起来,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高校市场营销教学不仅要学生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还应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这些综合素质都能在案例教学中得到培养和锻炼。整个案例教学过程是一种群体活动,大家一起讨论,集思广益,正确看待别人及正确评价自己,树立理解和包容的意识,提高了与人合作共事的综合能力。

3.有利于拓宽学生思维和增长见识。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懂得,由于营销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为解决问题,可能会有多种方案,面对两难困境时,并无绝对完美的解决之道,也无绝对的“标准答案”,可能“合适的”就是“有效的”。这种多元化的答案选择,开拓了学生思路,调动了学习兴趣。

二、小案例的含义及其优点

市场营销案例是教学目标的需要,是指对某一特定营销活动的内容、情况与过程,进行客观描述的教学资料。主要用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般说来,市场营销案例按篇幅可以分为小型、中型、大型三类。小型案例在2000字以下,中型案例介于2000字到5000字之间,大型案例则在5000字以上。当前多数高校的市场营销教学都是通过多媒体设备完成,因此,现有教具对案例篇幅有所限制。如果案例的内容较多,超过5张幻灯片,学生有看了后面忘了前面,效果就不会太好。课堂上应该多运用一些结构、层次比较简单,矛盾较为单一,线索清晰的小案例,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简单的营销活动问题。经调查发现,学生对PPT文件中28号字体比较适应,如果内容不超过5张幻灯片,那么所用的案例应该在1000字以内。本文所指即是1000字以下的小案例。

笔者对小案例的运用颇有心得,但并非否定大案例的运用效果。用于课堂教学的案例可大可小,大小案例互有优缺点。大案例虽然内容丰富、说服力强,但是需要大量的时间来展示和说明,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小案例虽然小,但在典型性、代表性和说服力上,毫不逊色,用得恰当,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大有裨益。笔者极力推崇小案例教学法还因其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1.引起兴趣、活跃课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离开了一定的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愿望就会成为无源之水。作为教师,就是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恰如其分地运用小案例,既能创造激发学习兴趣的情境,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有时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以讲故事的方式引出小案例。

2.画龙点睛、突出重点。一堂课的重点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紧紧抓住的内容,并应采用各种方法把重点讲透讲清,而小案例能起到强化重点、突出重点的作用。给小案例拟个精当的标题,则更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切中要害、击破难点。小案例不仅篇幅较小,矛盾单一,层次也比较清晰,学生容易整理信息、把握重点、切中要害。经教师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地发现案例的难点,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4.自由发挥、拓宽思维。实践证明,如果案例篇幅太长,学生普遍会产生懈怠情绪,这样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而小案例容量较小,情节也相对简单,学生更有信心、更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针对同一个案例问题,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通过学生之间的充分交流,实现思想上的碰撞。这样不仅利于学生更清楚地理解问题,还可以摆脱“唯一标准答案”对学生思维的束缚,最终实现苏格拉底的从“交换苹果”到“交换思想”转变。

三、小案例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小案例能够使市场营销教学愉快地进行,学生能在轻松的环境中学到知识,提高技能,这是一种实用而有效的现代教学方法。小案例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运用,即以一个一个小的个案作为主线来展开,把相关知识点融入到案例的各个环节中去,层层推进案例,通过对案例的深化或功能扩充来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直至得到一个完整的案例解决方案,从而达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可以这样说,小案例在市场营销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魅力。

1.结合章节精选案例,大小结合。进行案例教学,选取一个合适的案例进行讨论至关重要。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这样才能找到贴切的案例。每一章节不仅要弄懂每个概念、原理,而且要弄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在选取案例时,着重考虑一些国内外知名或是大家较为熟悉的公司经营实践的例子,这样更有亲切感。因为对于身边的事物,学生们总是饶有兴趣。例如,在讲授市场细分时,笔者就举了广西皇氏乳业集团在传统牛奶竞争日趋白热化,行业平均利润率日渐降低的背景下,毅然发展水牛奶事业,终于取得了巨大成功,并实现大陆地区向海外出口水牛奶零的突破。

2.根据课时安排案例,前后呼应。有些教师上课案例非常丰富,占用大量课时,而讲授理论知识的时间相对较少。以致于出现“笑声不断,效果不见;笑声过后,一无所获”的现象。应该根据课时来安排案例,在开头安排一个小型的引导案例。例如,在讲授新产品开发时,笔者就安排一个关于可口可乐包装瓶的案例,并以“一只价值600万美元的瓶子”为题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授课过程中,安插多个小型案例,并在最后设计一个中型的综合案例,对全章内容进行回顾、梳理和总结。

3.引导学生角色转移,形成互动。在小案例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角色转移。由教师启迪、帮助、引导学生自己或集体做分析和判断,经讨论后达到共识。教师首先提供学习要求,或做背景介绍,然后将学生引入一个特定事件的真实情景中,通过师生、学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研讨,使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知识。最后由教师进行概括总结,绝大部分时间和内容则交由学生自己主动地进行和完成。

4.注重培养分析与实战能力,学以致用。教师要经常和企业交流,搜集了大量实战资料, 并提炼成囗号,这样既利于学生领会,又便于记忆。例如,在分析消费者购买行为时,先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以“挖渠引水”类比消费者需求的可诱导性,然后总结出“先征服脑袋,再征服口袋”的实战经验,告诉学生们企业抢夺的不是现实资源,而是消费者内心的心智资源。在讲授市场定位时,笔者指出市场定位的前提是差异化,如何实现差异化呢?口号式的经验是:“如果本企业产品与竞争对手产品相比,确实存在明显差异,那就‘寻找’差异;如果不存在明显差异,那就‘制造’差异”。随后又通过金龙鱼食用油1:1:1的均衡营养比例(事实证明只是噱头)和创维不闪烁的“健康电视”(人为制造行业标准)两个小例子来分析如何“制造差异”。最后总结出“眼界决定世界,定位决定地位”的定位理念。实践证明,学生对这些“小型案例+实战口号”的实战案例教学非常喜欢。

5.学生课后撰写报告,巩固成果。课堂讨论结束后,要求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这又是一次综合性、创造性的学习。学生根据案例讨论的情况,在综合分析各种观点的基础上,通过理性的思考,可提炼出全面、深刻和具有独到见解的分析报告。在总结自己体会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四、小案例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案例的精选。成功实施案例教学,关键是要精心选取合适的小案例。即既短小简练,介绍时间较少,又能很好地解释、说明课本上所讲的理论知识,还有助于教学的开展和教学效果的提高。选择“合适”案例的原则主要包括精练短小、真实生动、通俗鲜活和代表性强。

2.注意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换。小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真正让学生自主地研究、学习和锻炼能力。在课堂上教师的角色首先是主持人,说明教学目标和要求、学习程序和操作方法,维持课堂秩序,控制发言顺序及学习进度,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教师是总结者,对学生发言作必要的点评、总结和归类,这也要求教师有很强的综合分析能力。

3.注意对课堂讨论实施科学的引导与控制。教师不仅要懂得合理掌握课堂节奏,还要有效掌控课堂的发言和讨论。尤其是注意对现场的把握,如对学生发言时间的控制,探索科学的讨论方式,避免讨论偏离主题。做到热烈而不混乱,有序而不死板。

4.注意制定有效的考核制度。学生的积极参与是实现小案例教学的重要保证。为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巩固教学成果,必须制定并执行合理的评价标准。公正公平公开的考核,既是促进学生认真准备的动力,也是对学生努力所得结果尽可能客观的肯定。

实践证明,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尝试小案例教学不仅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学效果,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范云峰.市场营销实战[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2]于秀芝.案例教学在高职教学中的运用[J].辽宁高职学报,2005,(6).

识字教学案例分析篇6

“案例教学法”在智能仪器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填鸭式”的灌输教育,脱离实际应用,易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只有转变教学方式方法,紧密联系实际,加强互动式教学、探索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才能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此,我们应用“案例教学法”把智能仪器设计分为五个步骤:一是选择合适案例,创设应用情境;二是实施互动式教学,突出教学重点;三是拓展仿真教学,强化应用技能;四是加强团队实践训练,培养实践能力;五是开展启发式教学,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5]。

选择适当案例,创设应用情境以案例教学为主线,创设应用情境,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合适的实际案例不仅是贯穿课程教学过程的主线,成功创设应用情境的前提,而且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条件。因此,选择适当案例至关重要。合适的案例必须能够充分体现基本教学理论,同时紧密联系实际[6]。以数字电压表(DigitalVoltmeter,简称DVM)为例,它是采用数字化测量技术把连续模拟量转换为离散数字量的数字化仪表。由于它具有读数准、精度高、误差小等优点而备受青睐[7]。因此,选择数字电压表作为智能仪器设计的案例来创设应用情境,可满足案例教学的基本要求。在确定案例的基础上,智能仪器的研制过程按照设计任务并拟定设计方案、软硬件设计、软硬件综合调试、整机性能测试和评估来实施[8]。根据数字电压表的设计任务与设计要求,结合学生学习的课程,采用“自顶向下”的设计原则,把仪器划分成由单片机、A/D转换电路和电压显示电路等功能模块组成。

案例互动教学,突出教学重点以重点教学内容为着力点,实施互动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案例教学模式采用课堂双边互动教学形式,以重点教学内容为着力点,把课堂变为案例讨论现场,提高了学习的自主性,更好掌握课程的教学内容。在软硬件设计阶段,硬件设计主要是根据方案设计原理电路,选用合适的功能模块(如输入输出通道、信号调理电路、主机电路、人-机接口、通信接口),并装配和调试硬件系统;软件上是先设计出系统软件功能框图,在理清控制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功能化编程和调试。为了强化“智能仪器软硬件模块化设计方法”的教学重点,可采取以下互动式教学形式:一是组织学生进行答辩,阐述设计方案、原理电路和编程流程;二是由教师和同学现场进行提问,考察学生对设计可行性的分析;三是由教师有针对性对课题进行指导,提出合理化建议;四是由学生进行修改,完善设计。让学生在设计中既有自主性,又通过启发来防止盲目性。

案例仿真教学,强化应用技能以教学难点为突破口,拓展案例仿真教学新模式,营造探索求真的学习氛围,强化学生应用技能。系统设计与调试是智能仪器设计课程的教学难点。作为初学者的学生,经常感到无从下手。为此,我们首先从虚拟实验入手,通过仿真实验来突破难点。虚拟实验是把案例教学和软件应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逼真的仿真界面和动画效果,让学生置身于智能仪器开发现场,既可以节省设计成本和提高设计速度,还可以增强学习乐趣,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融入到案例的设计实践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与设计方法的理解,为后续教学环节,如分组实际制作打下基础。例如对基于Proteus和KeilC51建立的数字电压表仿真实验[9],如图3所示。数字电压表的调试过程可通过调节可变电阻器来进行仿真实验,若实验结果不满足设计要求,则可修改硬件参数或软件程序进行反复调试,直到该数字电压表满足设计要求,调试过程生动形象,简单易学。

团队实践训练,培养综合能力以案例应用为实训课题,组建学生制作团队,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团队制作实践的课题分为设计型、综合型和创新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知识结构和能力发展进行选题。选择相同题目学生组成制作团队,通过共同协商,形成明确的成员分工和团队合作任务。在制作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要学会独立思考,掌握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要求培养创新意识以及增强团队精神。通过体验智能仪器设计制作过程,熟悉智能仪器系统的开发流程,提升综合的实践能力。例如,选取液位控制系统[10]的设计作为实践课题。该系统主要由水槽、电压比较器、隔离保护和驱动电路、直流继电器控制电路、水泵、电磁阀组成。高低水位的电压通过与基准电压比较输出逻辑信号,控制交流接触器的工作,实现水泵的通断,以实现水槽水位的自动控制。通过液位控制系统实践训练达到以下目标:第一,使学生了解接触器、电磁阀、水泵等器件等相关电器的基本原理,熟悉基于中规模集成电路的组合逻辑和时序逻辑设计方法,加深对理论知识和设计方法的认识;第二,通过学生亲手焊接、制作和调试电路,培养实践能力和动手技能;第三,通过撰写设计报告,使学生学会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启发教学,加强运用能力以案例总结为出发点,开展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运用能力。案例教学法的重要环节,就是在完成设计、仿真和实际制作的过程之后,及时总结设计的过程和方法,把设计制作过程上升到理论高度,进一步加以思考、探索和提高。如果对案例缺乏思考、归纳和总结,很容易使学生的思维局限单个案例之中,不利于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教师既要从单个案例入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和总结的方法,不断加强学生灵活运用能力,也要注重在案例基础上的拓展,启发学生深度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样才能在智能仪器设计环环紧扣、层层递进,有效推进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和能力结构的完善。

小结

识字教学案例分析篇7

关键词:案例;案例教学法;计算机基础课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7-0000-01

Teaching Research&Practice of“Fundamentals of Computers” against “Case Methods”Teaching

Xiang Bo

(Chongqing Three Gorges Medical College,Chongqing404120,China)

Abstract:“case methods of teaching”,we mean a teaching method that based on teaching objectives,the teacher guide and organize the student to think and analyze teaching cases;in this way,the student can understand concept and operation.The use of “case methods of teaching” can arouse the interest and develop the self-directed learning ability of the student. Therefore,the teaching objectives can be carried out successfully.Based on constructivism learning theory,this paper elaborate the background, concept and the design of teaching methods put forward by“case methods of teaching”in the teaching course of 《Fundamentals of Computers》.Some points which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are also mentioned in this paper

Keywords:Case;case methods of teaching;Fundamentals of Computers

一、引言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高校的一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其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应用,实践操作能力要求强。同时,知识量大、课时少,知识点发展快操作性强是这门课的主要矛盾。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让不同起点不同层次的学生能高效地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及操作,是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长期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普遍是采用将知识点和教学内容依次讲授给学生的方式,讲究的是知识的积累与教学的循序渐进,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学习“被填鸭”的状况。这种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思维,发挥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并且,教学中往往理论与实践操作脱节,教室里只讲原理、概念,机房里让学生单纯操作,知识点与操作结合不够,学生没有思考知识点与实践操作的关系,因此教学效果不理想。

计算机基础课程对于学生的实践操作的掌握要求很高,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不易掌握知识点,很难完成教学目标和要求。为了适应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作者在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尝试各种教学方法,学习、观摩、综合参考其他教师的先进教学方法,引入“案例教学法”配合其他教学方法综合使用,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二、“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学习者被动接受既定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在内部建构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引导下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学习,教师是知识建构的引导者与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具有主动性,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因此,教学不应“由外而内”的注入,而应是“由内而外”的主动吸收。

20世纪初,哈佛大学创造了“案例教学法”。即围绕一定的培训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员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过独立分析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把教学内容和知识点编成案例形式来进行教学。在当今世界的各种教育和培训中受到重视和广泛的应用。“案例教学法”是切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法”要求在教学实施前,首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案例,把教学内容和知识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案例之中;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案例中一个个具体的案例任务为线索,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教师的引导、点拨,自己解决问题,认识和掌握知识点。它强调学生在真实情景中的案例情景教学下,在探索案例任务和完成案例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地学习。

学生在完成案例任务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扮演的角色是案例教学学习情景的创造者、学习案例任务的设计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学生是完成案例教学活动中案例任务的具体操作者。“案例教学法”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给了学生充分的自由,促进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成了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以教定学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合作、探索创新的新型的学习模式。

三、“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第一步,“案例教学法”的案例设计。

在“案例教学法”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设计一个符合学习主题的、尽可能涵盖有关知识点的案例任务至关重要,“案例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案例任务设计的优劣是整个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

首先,要明确案例任务的目标。在“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案例任务”中心学习。这就要求案例任务的目标性必须明确,能够使学生带着真实的案例任务有目的地在探索中学习。

其次、在设计案例任务时,要以学生为中心,案例任务要能充分吸引学生。案例任务的选择要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案例任务的设计要有实际意义,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任务的内容最好使学生充分感觉到学有所用,在完成案例任务的过程中,使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就感,能更大的激发他们的强烈的学习欲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三,案例任务的设计要与本节课内容息息相关,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展开;同时要具有层次性,具有针对性。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案例任务,让案例任务从简单到复杂的执行。

例如:在Word章节设计案例任务为“报刊设计操作”和“毕业自荐表制作”,内容涵盖Word里的文字设置、段落设置、图文混排、表格制作等知识点。Powerpoint章节设计案例任务为制作“校园简介”幻灯片(至少两张PPT),要求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艺术字、音乐等要素,且都有动画效果。上面这些案例任务都是学生现时比较感兴趣的内容,经过在学生中了解的情况,这些案例任务也是学生特别想学习的内容。所以,对于这些案例任务,学生学习积极性特高。

第二步,分解和分析案例任务。

这是案例任务能否正确执行的前提。在提出和布置案例任务后,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案例任务中需要完成的操作问题有哪些,怎样将一个大的复杂的案例任务分析分解成一些小的容易解决的小案例任务,发现案例任务中隐含的新知识点,教师应给予适当启发和提示,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问题的积极性。然后利用多媒体教学,讲解、示范新的教学内容。

以要求学生制作“校园简介”幻灯片为例。先将这个案例任务分解成几个小的案例任务:1.幻灯片模板的选择;2.文字的输入、编辑和动画设置;3.艺术字的插入和动画设置;4.图片的插入和动画设置;5.音乐的插入和设置;6.幻灯片间的链接;7.幻灯片的播放。学生在掌握了每个小的案例任务的同时,也就相应的解决了大的案例任务,掌握了Powerpoint。

而且每个小的案例任务都包含了若干个知识。例如在第⑴幻灯片模板的选择这个案例任务中,就涉及模板的概念、模板的选择方式、模板的创建等知识点。

第三步,完成案例任务。

这是整个“案例教学法”教学过程的重点。案例任务提出,在完成分解和分析案例任务过程后,学生应在案例任务的引导下,借助教师的适当辅导,通过各种途径、方法、手段去完成案例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的过程,学生可以围绕案例任务查阅资料,尝试探索,讨论研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但并不是让老师去讲解知识,而是启发引导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在学习知识、完成案例任务的过程中,对于知识点易于理解的简单案例任务,可以采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上例中的文字的输入、艺术字的插入、图片和插入等。对于案例任务复杂 知识点较难的案例任务,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由小组同学共同讨论、共同研究尝试,协作完成案例任务,学生拓宽了思路,掌握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四步,案例完成总结和评价。

这是“案例教学法”教学的提高阶段。在完成一项案例任务后,结合“目标教学”要求,教师及时组织学生交流,展示、讨论并点评,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反馈和评价。评价活动可以采取学生自评、小组讲评、教师点评的方法。指出案例任务完成较好的方法,对现有案例任务进行扩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这是知识形成和提高的重要阶段,同时也能极大地促进和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四、“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学案例任务设计的合理性。一要避免一堂课案例中包含的学习任务即知识点太多,因为教学时间有限,不可能全部解决。二要避免一堂课案例任务的难度设计过大,在短时间内不易解决。

(二)设计教学案例要从实际出发。在教学案例的设计中,既要考虑教学内容和知识点的结合,同时又要注重案例的实际意义,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注重分层次教学。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性,每个学生的特点和掌握知识的能力不一样,学生完成案例任务的快慢不一样,在实施案例教学活动中还可以结合小组协作教学模式及分层次教学模式来配合完成案例任务,解决学生间的水平差异,达到预期设计的教学效果。

五、结束语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案例教学法”不一定适应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每一章节,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进行设计,实施教学。教学中应用的案例要精心设计,既要有一定难度的,又要是具有代表性的实例。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授课方法是多样化的,“案例教学法”是计算机教学模式的积极探索,丰富了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起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徐红艳.实战式教学在计算机的应用,机械职业教育,2004,9

[2]殷红梅.关于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探讨,福建电脑,2008,11

识字教学案例分析篇8

初中生处于特殊的心理发展阶段,其学习实践活动进程需要积极、浓厚、融洽的学习情感和外在氛围促发和刺激,以此产生主动、能动的学习情态.笔者发现,部分初中生对数学问题案例解答充满畏惧心理,消极情感,不愿不想参加案例解析活动.这就决定了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要实现学生参与合作探究案例情感的树立,就需要做好思想动员这一工作,利用案例的生动性、形象性、趣味性等特点,促发初中生主动参与合作.如,数学案例生活应用性强,学生对真实案例较为亲近.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运用”、“轴对称图形特征”等案例教学中,通过设置“小明想在玻璃店划一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玻璃,应该怎么办?”“李星手里拿着一块写有某一数字的牌子站在一面镜子前,可以看到镜子中现实的数字是80612,则李星手里拿着的数字牌其数字是多少?”现实案例,调动起参与合作情感.又如,数学案例趣味性强,学生情感易受共鸣.在“一元二次方程组”教学中,教师展示我国古代数学著作《孙子算经》中的“鸡兔同笼”问题,引导学生感悟其数学案例趣味特性,增强其主动合作潜能等等.

二、在解题思路探寻中,组织学生合作探析

解题思路探寻,是问题案例解答的首要环节.解题思路的确定过程,是一个实践探索、逐步探知的过程.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个体的全程参与,深入探知.教师应组织学生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围绕解题要求,根据问题条件,参与合作探析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梳理问题条件内容,找寻条件存在等量关系,通过合作交流,深入讨论,明晰解题的根本途径和渠道.如,在如图1所示,在矩形ABCD中,点E,F分别是矩形AD,DC上的任意一点,已知ABE∽DEF,AB、AE、DE三条边的长分别为6,8,2,求EF的长度是多少?案例解题思路环节,教师组织初中生开展小组合作探析活动,围绕条件内容和解题要求,向学生设置了“矩形具有哪些性质和特点?”、“相似三角形具有哪些性质?”、“要求EF的长度,需要建立什么等量关系式?”等合作探析任务,学生个体在小组合作探知问题条件时,结合教师布置的任务要求,共同研析问题条件内容后,认识到,该问题条件中主要涉及到的数学知识点有“矩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等,并且分析推导得到问题条件存在“三边符合勾股定理”、“比例线段等比”等等量关系.结合解题要求,学生认识到该问题主要是考查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数学知识内容运用能力,可以借助于上述这些数学知识点进行解答,从而共同合作探寻到该问题案例解答的途径为:“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E的长度,然后结合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出EF的长度即可”.在上述解题思路探寻中,教师改变了以往灌输式和包办式的教学方式,将探寻任务教给学生,组织学生合作探析,使初中生能够在自主研析和合作探析过程中,全面、深刻认识和掌握数学问题内容以及深刻内涵,在互助合作中循序渐进,逐步深入探寻得到解题思路,保证了合作探寻的实效性.

三、在提炼问题解法中,指引学生合作讨论

问题:函数的自变量x满足1/2≤x≤2时,函数值y满足1/4≤y≤1,那么这个函数的解析式为多少?在上述问题案例解题方法归纳进程中,教师发挥小组合作集体互补作用、促进作用,利用自身所具有的指导点拨功效,指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活动形式,归纳解决问题方法,提升合作学习能力.其指引学生合作讨论提炼问题解法过程如下:师:组建归纳解题方法活动小组,提出合作探析目标任务.师:展示其解题过程.引导学生阐述解题观点.生:思考问题条件内容,回顾解题思路推导过程,指出,在该问题解析过程中,主要是借助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知识点内容,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是:正确理解题意,根据自变量的值求出对应的函数值.

学生对命题“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的认识是受到了全等三角形的干扰,很多同学条件结论本末倒置导致错误.接下来探究活动,直接针对这道易错题进行分析,既典型又恰到好处.从特殊状态过渡到一般状态,通过对全等理由的述说,复习全等三角形已学的判定方法,可谓一举多得,提高了复习课的效率.

识字教学案例分析篇9

【关键词】中职信息化教学 支架式教学 交互动画 AS动作脚本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B-0104-02

现在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Flash 动画可以将音乐、声效、动画以及富有新意的界面融合在一起,制作出高品质的网页动态效果,因此倍受用户欢迎。其中交互动画由于观看者可以参与到动画的控制、操作中,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而更吸引人的眼球。然而,现实的问题是,交互动画需要学习ActionScript 语言。由于中职学生英文基础差,使得 AS 动作脚本代码的学习成为学习交互动画的拦路虎。为了探索这一问题,笔者在 2014 级计算机专业网络广告设计课程中,使用了支架式教学法进行尝试,教学效果良好。

一、中等职业学校 Flash 交互动画教学的现状

目前不少教材中 Flash 交互动画代码多且繁琐,对ActionScript(以下简称 AS)代码的的解释也相对简单。本校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潘尚仕主编的《网络广告设计与制作》作为教材,本文以课本《第四章互动广告设计》中的“大众汽车广告实例制作”为例进行讲解。在本案例中,使用 AS 代码 42 条,仅对舞台上的对象和参数进行初始化就使用了 7 条 AS 代码,其中还涉及类库定义、定义位置、可见性、数据类型等知识。由于目前中职学生入学时零门坎,英文基础薄弱,如 2014级计算机 1 班,全班 51 人,第一学期英语期考补考人数就达到 20 人,因此,学生面对大量的英文指令,觉得无从下手,更有同学看了课本中此案例的两页 AS 代码后对老师说:“老师,这两页英文,打死我们都学不会,我们不学了!”学生对繁复的 AS 语言无法理解,这造成的情况是在做此类案例时,往往是学生按照课本把代码输入,只要做出效果就算完成案例,结果是作业做完了却什么都不会。

二、教学中应该考虑的因素

在交互动画广告的学习中,根据学生反映,教材中部分案例代码太复杂,不易掌握。笔者针对中职学生英文底子薄,耐心不足的特点,使用支架式教学对该案例的学习进行了探索。支架式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的教学法,这种教学法的好处是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适当的、小步调的线索或提示(支架),让学生逐渐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成长为一个独立的学习者。在此案例中笔者按照案例所要达到的效果来构建知识框架――“支架”。知R框架的建立为学生指明了学习方向,使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并可根据框架进行学习。由于知识框架中每一个小的点的难度不大,能够很容易达到所需要的效果,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小步快走,逐步攀升,学生通过这些支架一步一步发现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进行分层次教学。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只要求他们能够学会理解所学的知识的概念及简单使用,对于理解能力强的同学,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让他们自行探索知识的应用。

三、教学实践

(一)分析交互动画效果,建立知识框架

1.分析“大众汽车广告”这个主题

围绕“大众汽车广告”这个主题,让他们自行分析以下问题:

(1)此广告能达到什么效果?

(2)制作此效果所需要什么知识?

(3)知识中最重要的概念是什么?

(4)此知识应用在什么地方?

2.搭建知识框架

按流程图(如图 1)进行知识框架搭建。

知识的应用可暂时不列入知识框架中,通过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最后由学生进行知识应用总结。

经过分析,达到的效果是:随鼠标的移动展示汽车动画的部分或全部画面,背景音乐通过点击控制播放,效果分析如图 2 所示:

所需的知识从基础知识到 AS 知识逐级分解,由易到难。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根据课本,按“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知识框架,经过分析效果 1,建立如图 3 所示的知识框架:

经过分析效果 2,建立如图 4 所示的知识框架:

(二)进入情景,逐个突破

1.基础案例,引入知识

知识框架搭成以后,教师需要针对一些基础知识,设计一个好的案例,以此引入讲授基础知识。有了一个易于理解,容易上手的案例,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关键。本案例笔者先使用图案字复习遮罩中遮罩层与被遮罩层的概念,并提示:制作遮罩,一定要弄清楚遮罩层与被遮罩层的关系,即遮罩层是一个透光的孔,被遮罩层则是需要查看的内容,通过遮罩层的形状查看被遮罩层的内容。使用 AS 代码制作遮罩时,要注意将遮罩层与被遮罩层转换为元件,并分别为它们起名字,这个名字叫做“实例名”。可使用实例的遮罩属性(.mask)实现遮罩效果。例如在图案字中,将图片转换为元件后,为它起一个实例名为“tu”的名字;输入文字并转换为元件后,为它起一个实例名为“zi”,使用行为窗口,在帧上写出语句“tu.Mask=zi;”,它的意思是:tu(图)的mask(遮罩)是zi(字),即可用 AS 实现遮罩效果。此时,学习了知识框架中知识点 1 (遮罩使用)中的“遮罩层与被遮罩层”和知识点 1 进阶(用 AS 代码控制遮罩)中的“AS添加遮罩效果”。由于只有一句简单而又易于理解的 AS 语句,学生很容易制作出图案字,又由于可以按不同的图片发挥自己的创意,学生不会觉得 AS 很复杂,从而提高了学习兴趣。

2.提出要求,探究难点

老师提示并讲解“.startDrag( )”属性,在学生学会基础案例“图案字”的基础上,分别展示“字动图不动”和“图动字不动”两种案例的效果,要求学生探究使用 AS 代码制作文字跟随鼠标运动效果。同时,在探究过程中,教师适当地进行提示:“想一想,是什么跟随鼠标在运动?”“如果需要文字在鼠标的中心运动,应该设置什么?”帮助学生沿知识框架攀升。然后让先做出来的学生当“小老师”演示制作方法。这样做,一方面提高“小老师”的成就感;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小老师”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促使其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对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互助学习中解决。这样通过探究,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知识框架中知识点 1 (遮罩使用)中的“效果分析”和知识点 1 进阶(用 AS 代码控制遮罩)中的“图片跟随鼠标”“遮罩跟随鼠标”等。

(三)独立探索,完成案例

对于中职生来说,由于他们的英文基础薄弱,在进行效果2 知识点的学习中他们可能不太理解,此时可以让他们独立完成课本中的效果 1 的内容,即“随鼠标的移动展示汽车动画的部分或全部”。进入问题情境后,让学生自行案例制作。在案例制作过程中,老师要估计到学生有可能遇到的问题,适当加以提示。对一些难点,可以加以引导,并通过多媒体广播软件适时演示解决方案。起初的引导、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u减少,越来越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的精神。

以同样的方法进行效果 2“点击控制声音的播放”中知识点的学习,即先用基础案例,引入知识,再提出要求,探究难点,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完成案例,让学生在知识框架中继续攀升。

(四)引导创新,协作学习

此时提出“还有什么动画、音效能通过‘图片跟随鼠标’‘遮罩跟随鼠标’和‘控制声音的播放’等方式来展现?”通过此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学生会提出“探照灯”“放大镜”“打靶”“走马灯”等不同创作主题,此时教师应该对相关主题的技术难点进行点拨,再组织学生按团队选择不同的主题进行创作。

1.主题创作

分团队创作,三人一组进行主题创作,甲负责创意,提出想要做的效果,乙负责收集所需素材,丙负责制作动画效果,并由甲审核最终效果。

2.丰富资源库

同一主题下,按团队收集不同风格的素材,为低年级的同学做好资源库的储备。

此过程是通过后续的案例进行知识的巩固和扩展。而对于能力特别强的团队,可给一些教程让他们进一步学习,如侦听和控制鼠标的动作的编写。老师还可进一步进行辅导,从而使学生能够做出更加精细的动画。

使用支架式教学法学习 Flash 交互动画是可行的,效果是显著的。通过这种教学法,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思考中攀升,学习积极性得到极大地提高。不但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使其创新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

识字教学案例分析篇10

关键词:案例;任务驱动;合作

中图分类号:TP3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6-0057-01

PhotoShop是Adobe公司推出的集图像编辑设计、书籍装帧设计、产品包装设计、图像合成、网页制作和高品质照片处理功能为一体的图形图像编辑处理软件,是计算机平面设计中不可缺少的编辑工具之一,如何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教学是很多老师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做为一名PS学科教师,以下是我在PS教学实践中采用的几种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主要体现在从设计学习情境入手,重视学习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正确处理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主要是把真实的、常见的、生活中常接触到的案例展现在学生面前,要求他们设身处地去思考,学生在分析实例的同时,不断形成新的理论和技巧,自主探索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操作之中,从而促进了理论知识向实践技能的转化,达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有利于加强中职学校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我为每一个工具设计一个案例,通过“展示案例效果”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习的学习兴趣,然后和同学们一起“分析案例”制作的方法,涉及了哪些工具,再进行“小组协作”“自主探究”等步骤,最后教师系统地对该案例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全面讲解,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并扩展基本知识;最后通过“上机实训”,促进读者巩固所学知识并熟练操作,快速提高综合实用的实践能力。

如在讲选框工具时,我设计了棋盘绘制的案例,本节主要讲述了综合利用四种选框工具制作棋盘效果。在对图像进行处理时,如果只对图像的某一部分进行编辑,可先利用选框工具将这一部分选取出来,构成一个选区,通过选定区域限制编辑图像和处理图像的区域只在这个区域内,达到对图像进行细致处理的目的。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中职一年级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熟悉“椭圆选框工具”和“矩形选框工具”的使用,熟悉并进行了“渐变工具”的一些操作,大部分学生会创建正圆选区,并能对其正确填充颜色,本节在此基础上深入学习“单行选框工具”和“单列选框工具”的综合使用。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客能动性,所教授实例对学生要有充分的吸引力,教学难度应该循序渐进。

在讲钢笔工具和路径工具使用时,我将题目设计为“绘制带围巾的QQ”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PS中非常重要的矢量图形编辑工具有钢笔工具与形状工具,这两组工具的使用是学生难以熟练掌握的内容。学好这两部分内容对平面设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本节课前学生对“钢笔组工具”、“形状工具”已经有所了解和掌握,在上课前我先找来一些有关QQ的图像和相关动画及桌面主题,用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对他们提出实例制作的要求,让他们参照教材和课件试着绘制QQ图像,再由学生进行讲解,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分析探究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得到了荣誉感,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拓宽学生灵活应用形状工具和钢笔组工具创意设计的思维空间。

在案例教学法中,实例的选择应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这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索中加深学生对一些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术语的理解和消化。

二、任务驱动法

在PS中对工具箱中常用工具的综合使用,对文字或图片进行特殊滤镜效果的设计等等,都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

由于PS的滤镜是以学生自己实践操作为主,在该堂课前我试先制作几个特效字的教学课件,上课时为每组同学分配不同的特效字进行制作,学生通过课件学习相应的特效字设计过程,然后再分组介绍各组特效字的设计方法,当然滤镜的使用要由浅入深,先让同学们做一些简单的只涉及2、3个滤镜的特效字,让学生有成就感之后,再逐渐加深,如:先制作晶亮效果字、再制作七彩字、喷泉字、火焰字等,有些同学会将自己的QQ签名制作成特效字,或用于空间装饰,这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再如:在学生对工具有一些初步的了解后,我会布置学生设计自己的个人简介,要求在简介中应用选框、钢笔、形状等多种工具,这样既完成了对学生基本情况的调查,又锻炼了学生的设计能力及对各种工具的综合使用能力。

任务驱动法既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客能动性,又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方法适用于在PS中进行各种工具的综合性练习的教学中。如:制作贺卡、宣传海报等等。在制作元旦宣传海报时,我将学生3人分成一组,这三个人根据平时学习情况各掌握一方面知识,一人专门进行文字设计与制作,一人专门负责背景的设计,一人负责海报中其他元素的设计以及图像的合成,这样三个同学可以互相取长补短,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小组协作意识和健康的情感意识与价值观。

以上只是我在PS教学中的一点经验体会,实际上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还有很多。一个PS平面设计教师要想成功,其关键就在教什么如何教,但现实中由于教学内容不同,学生个体差异不同,没有哪一种教学方法是通用的,惟一的原则就是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段欣.PhotoShopCS3平面设计案例教程.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