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量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6 15:05:20

识字量

识字量范文篇1

一、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的策略。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地方,校园文化对学生起着熏陶的作用。于是,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注重引导学生自主识字的策略。

1、认识学生姓名,提高识字量。为了让学生互相认识,知道姓名,快速有效地识字。开学初,先让学生自我介绍,并将其学生卡投影到屏幕上,使学生形象直观地认识了同学的姓名。同时为了解决一年级学生识字时学得快、忘得也快的难题,印发了全班同学的座位表,让家长辅导孩子尽快地熟悉全班同学的名字,并且还让每个学生制作了一张精致的名字卡片粘贴在课桌左角上方便学生随时认读,常让学生在发作业本的过程中认识同学的姓名。除此之外,动员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与同学交流,甚至可以与其他班级、年段的学生认识交流,在互动中巩固识字,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增进友情。这样一来,学生在很短的时间里都认识了全班同学的名字,识字量大增。

2、认识校园里的告示牌、教室的牌匾,提高识字量。如开学初,我利用班队课,带领学生一边参观校园一边认字,还利用升旗、集合、体育课等引导学生认识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校兴我荣,校衰我辱”;“爱校、尊师、勤学、守纪”等标语或校训。这样,引导学生把熟悉校园环境与自主识字有机地融为一体,浓郁的爱校情与主动识字的强烈求知欲相互渗透,学生识字的内驱力大增。

3、欣赏教室的环境美化,提高识字量。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对教室也进行了美化。如粘贴有班训,名人名言等。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认识班训、名人名言、课表及每期黑板报上的字等,并经常开展识字比赛的课间游戏,使学生的识字兴趣不断提高。

二、采用“生活化模式”展现文本资源的策略。

生活化的教材必须对应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把教学活动置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无形中淡化了学生意识、学习意识,强化了主体意识、生活意识,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识字愿望。

1、让生活走进课堂。在教学口语交际《我爱吃的蔬菜》时,先组织学生开展蔬菜展示会。让学生自己从家里带蔬菜到学校的课桌上展示,(请家长事先把带来的蔬菜贴上标签),然后组织学生参观,认真记住各种蔬菜的名称。把枯燥的识字教学融入生活中,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一些本来少见、复杂的字学生也能轻而易举地记住了。

2、让课堂走向生活。在教学《买文具》一课时,先带学生到学校周围的超市购物、参观。在超市里,老师对着商品及商标,指导学生自由自在地识字,学生把认识的字都高兴地告诉了老师,这样的生字教学就迎刃而解了。在课后活动中,又举行商品展销会,让学生把用过商品的空壳子,纸盒上商标剪下来,带到班级来展示,通过展示学生又认识了许多字。

三、设计创造性的生活作业的策略。

生活在信息社会的学生,随时随处都在跟文字打交道。教师要构建生活大课堂的新课程观,努力拓展教学空间,提高学生识字能力,必要时请家长配合采取种种形式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主动识字。虽然学生在学识字的过程中一次记不牢,但与那些字见面的频率多了,不知不觉中就达到了识字的目的。

1、鼓励学生多看书。儿童普遍喜欢看故事书、童话书、寓言书等。老师就根据儿童的心理愿望,每周开设一节“我会读”展示性课外阅读活动课,鼓励学生多识字、早阅读。这样,学生不但看的书多,而且通过看书认识了许多字,仅书名就认识了不少。例如,《奥特曼》、《西游记》、《白雪公主》、……

2、在看电视、电影中识字。如动画片、《大风车》、《动画城》、《芝麻开门》、《七巧板》等颇受孩子欢迎的电视节目,老师就要求家长要有意引导学生在看电视时注意认读字幕。这样,学生不仅从中获得大量的信息,还认识了不少字。

3、在逛街、购物、旅游中识字。利用家长带他们上街、旅游的机会识字。例如在游玩动物园时认各种动物的名称;在候车时认站牌;在逛街时认商店、大厦、酒店的名字……

4、在动手操作中识字。(1)把收集到的报头、刊头、包装袋等粘贴成小报、手抄报,上面的汉字就会记得特别牢。定期出识字专刊黑板报,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识字的乐趣。(2)举行秋游、社区服务等活动,把学生的视野引向大自然。让他们在活动后进行“小制作”、“画画”,然后贴上标签,标出自己所喜欢的事物名称,或在作品上写一两句话,学生不仅积极性高,而且也认识了不少的字。(3)节日期间,让学生写一句祝福语,或同学生日,让学生制作生日卡片,不认识的字可以问家长、老师,学生边问边写,易学易记。

四、设立“识字成长记录袋”的策略。

识字量范文篇2

一、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的策略。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地方,校园文化对学生起着熏陶的作用。于是,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注重引导学生自主识字的策略。

1、认识学生姓名,提高识字量。为了让学生互相认识,知道姓名,快速有效地识字。开学初,先让学生自我介绍,并将其学生卡投影到屏幕上,使学生形象直观地认识了同学的姓名。同时为了解决一年级学生识字时学得快、忘得也快的难题,印发了全班同学的座位表,让家长辅导孩子尽快地熟悉全班同学的名字,并且还让每个学生制作了一张精致的名字卡片粘贴在课桌左角上方便学生随时认读,常让学生在发作业本的过程中认识同学的姓名。除此之外,动员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与同学交流,甚至可以与其他班级、年段的学生认识交流,在互动中巩固识字,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增进友情。这样一来,学生在很短的时间里都认识了全班同学的名字,识字量大增。

2、认识校园里的告示牌、教室的牌匾,提高识字量。如开学初,我利用班队课,带领学生一边参观校园一边认字,还利用升旗、集合、体育课等引导学生认识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校兴我荣,校衰我辱”;“爱校、尊师、勤学、守纪”等标语或校训。这样,引导学生把熟悉校园环境与自主识字有机地融为一体,浓郁的爱校情与主动识字的强烈求知欲相互渗透,学生识字的内驱力大增。

3、欣赏教室的环境美化,提高识字量。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对教室也进行了美化。如粘贴有班训,名人名言等。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认识班训、名人名言、课表及每期黑板报上的字等,并经常开展识字比赛的课间游戏,使学生的识字兴趣不断提高。

二、采用“生活化模式”展现文本资源的策略。

生活化的教材必须对应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把教学活动置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无形中淡化了学生意识、学习意识,强化了主体意识、生活意识,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识字愿望。

1、让生活走进课堂。在教学口语交际《我爱吃的蔬菜》时,先组织学生开展蔬菜展示会。让学生自己从家里带蔬菜到学校的课桌上展示,(请家长事先把带来的蔬菜贴上标签),然后组织学生参观,认真记住各种蔬菜的名称。把枯燥的识字教学融入生活中,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一些本来少见、复杂的字学生也能轻而易举地记住了。

2、让课堂走向生活。在教学《买文具》一课时,先带学生到学校周围的超市购物、参观。在超市里,老师对着商品及商标,指导学生自由自在地识字,学生把认识的字都高兴地告诉了老师,这样的生字教学就迎刃而解了。在课后活动中,又举行商品展销会,让学生把用过商品的空壳子,纸盒上商标剪下来,带到班级来展示,通过展示学生又认识了许多字。

三、设计创造性的生活作业的策略。

生活在信息社会的学生,随时随处都在跟文字打交道。教师要构建生活大课堂的新课程观,努力拓展教学空间,提高学生识字能力,必要时请家长配合采取种种形式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主动识字。虽然学生在学识字的过程中一次记不牢,但与那些字见面的频率多了,不知不觉中就达到了识字的目的。

1、鼓励学生多看书。儿童普遍喜欢看故事书、童话书、寓言书等。老师就根据儿童的心理愿望,每周开设一节“我会读”展示性课外阅读活动课,鼓励学生多识字、早阅读。这样,学生不但看的书多,而且通过看书认识了许多字,仅书名就认识了不少。例如,《奥特曼》、《西游记》、《白雪公主》、……

2、在看电视、电影中识字。如动画片、《大风车》、《动画城》、《芝麻开门》、《七巧板》等颇受孩子欢迎的电视节目,老师就要求家长要有意引导学生在看电视时注意认读字幕。这样,学生不仅从中获得大量的信息,还认识了不少字。

3、在逛街、购物、旅游中识字。利用家长带他们上街、旅游的机会识字。例如在游玩动物园时认各种动物的名称;在候车时认站牌;在逛街时认商店、大厦、酒店的名字……

4、在动手操作中识字。(1)把收集到的报头、刊头、包装袋等粘贴成小报、手抄报,上面的汉字就会记得特别牢。定期出识字专刊黑板报,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识字的乐趣。(2)举行秋游、社区服务等活动,把学生的视野引向大自然。让他们在活动后进行“小制作”、“画画”,然后贴上标签,标出自己所喜欢的事物名称,或在作品上写一两句话,学生不仅积极性高,而且也认识了不少的字。(3)节日期间,让学生写一句祝福语,或同学生日,让学生制作生日卡片,不认识的字可以问家长、老师,学生边问边写,易学易记。

四、设立“识字成长记录袋”的策略。

识字量范文篇3

一、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的策略。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地方,校园文化对学生起着熏陶的作用。于是,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注重引导学生自主识字的策略。

1、认识学生姓名,提高识字量。为了让学生互相认识,知道姓名,快速有效地识字。开学初,先让学生自我介绍,并将其学生卡投影到屏幕上,使学生形象直观地认识了同学的姓名。同时为了解决一年级学生识字时学得快、忘得也快的难题,印发了全班同学的座位表,让家长辅导孩子尽快地熟悉全班同学的名字,并且还让每个学生制作了一张精致的名字卡片粘贴在课桌左角上方便学生随时认读,常让学生在发作业本的过程中认识同学的姓名。除此之外,动员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与同学交流,甚至可以与其他班级、年段的学生认识交流,在互动中巩固识字,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增进友情。这样一来,学生在很短的时间里都认识了全班同学的名字,识字量大增。

2、认识校园里的告示牌、教室的牌匾,提高识字量。如开学初,我利用班队课,带领学生一边参观校园一边认字,还利用升旗、集合、体育课等引导学生认识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校兴我荣,校衰我辱”;“爱校、尊师、勤学、守纪”等标语或校训。这样,引导学生把熟悉校园环境与自主识字有机地融为一体,浓郁的爱校情与主动识字的强烈求知欲相互渗透,学生识字的内驱力大增。

3、欣赏教室的环境美化,提高识字量。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对教室也进行了美化。如粘贴有班训,名人名言等。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认识班训、名人名言、课表及每期黑板报上的字等,并经常开展识字比赛的课间游戏,使学生的识字兴趣不断提高。

二、采用“生活化模式”展现文本资源的策略。

生活化的教材必须对应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把教学活动置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无形中淡化了学生意识、学习意识,强化了主体意识、生活意识,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识字愿望。

1、让生活走进课堂。在教学口语交际《我爱吃的蔬菜》时,先组织学生开展蔬菜展示会。让学生自己从家里带蔬菜到学校的课桌上展示,(请家长事先把带来的蔬菜贴上标签),然后组织学生参观,认真记住各种蔬菜的名称。把枯燥的识字教学融入生活中,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一些本来少见、复杂的字学生也能轻而易举地记住了。

2、让课堂走向生活。在教学《买文具》一课时,先带学生到学校周围的超市购物、参观。在超市里,老师对着商品及商标,指导学生自由自在地识字,学生把认识的字都高兴地告诉了老师,这样的生字教学就迎刃而解了。在课后活动中,又举行商品展销会,让学生把用过商品的空壳子,纸盒上商标剪下来,带到班级来展示,通过展示学生又认识了许多字。

三、设计创造性的生活作业的策略。

生活在信息社会的学生,随时随处都在跟文字打交道。教师要构建生活大课堂的新课程观,努力拓展教学空间,提高学生识字能力,必要时请家长配合采取种种形式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主动识字。虽然学生在学识字的过程中一次记不牢,但与那些字见面的频率多了,不知不觉中就达到了识字的目的。

1、鼓励学生多看书。儿童普遍喜欢看故事书、童话书、寓言书等。老师就根据儿童的心理愿望,每周开设一节“我会读”展示性课外阅读活动课,鼓励学生多识字、早阅读。这样,学生不但看的书多,而且通过看书认识了许多字,仅书名就认识了不少。例如,《奥特曼》、《西游记》、《白雪公主》、……

2、在看电视、电影中识字。如动画片、《大风车》、《动画城》、《芝麻开门》、《七巧板》等颇受孩子欢迎的电视节目,老师就要求家长要有意引导学生在看电视时注意认读字幕。这样,学生不仅从中获得大量的信息,还认识了不少字。

3、在逛街、购物、旅游中识字。利用家长带他们上街、旅游的机会识字。例如在游玩动物园时认各种动物的名称;在候车时认站牌;在逛街时认商店、大厦、酒店的名字……

4、在动手操作中识字。(1)把收集到的报头、刊头、包装袋等粘贴成小报、手抄报,上面的汉字就会记得特别牢。定期出识字专刊黑板报,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识字的乐趣。(2)举行秋游、社区服务等活动,把学生的视野引向大自然。让他们在活动后进行“小制作”、“画画”,然后贴上标签,标出自己所喜欢的事物名称,或在作品上写一两句话,学生不仅积极性高,而且也认识了不少的字。(3)节日期间,让学生写一句祝福语,或同学生日,让学生制作生日卡片,不认识的字可以问家长、老师,学生边问边写,易学易记。

四、设立“识字成长记录袋”的策略。

识字量范文篇4

[摘要]本文报告对某大学部分中高级留学生识字量抽样测试的目的、内容、方法、结果及其对教学的启示。文章认为,识字量是反映一个人汉语水平的重要参考数据,应该成为教材编写、班级划分、教材选择和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之一。

测试结果显示:中高级留学生综合识字量偏低;对汉字字音掌握较好,对字形掌握最差;对甲、乙两级汉字掌握不扎实;汉字文化圈学生在识字量方面有明显优势,但高级阶段优势大幅度下降;华裔学生识字量远低于非华裔学生。作者根据测试结果,对如何提高学生识字量提出了相应的建议。01测试缘起一般来说,学习掌握汉字的过程是识字,具有识读、书写、理解使用汉字的能力也是识字,本文的识字指的是后一种意义的识字。这后一种识字又有狭义、广义之分。汉字有形、有音、有义,学习汉字就要学习掌握汉字的形、音、义。狭义的识字,指能读出某些汉字的读音;广义的识字,指掌握某些汉字的形、音、义,即会读、会写、会用。本文的识字指的是广义的识字。一个人的识字水平具体表现在会读、会写、会用汉字的数量,即识字量。一般人对汉字形、音、义的掌握是不平衡的,会读、会写、会用的字数多寡不同,可以为分音、形、义3类单独计算识字量,也可以取音、形、义各类识字量平均计算出综合识字量。识字量是反映一个人汉语水平的重要参数,是教材编写、学生分班、教材选择和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之一。长期以来,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从整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到水平测试,都没有对学生识字量问题给与足够的重视,没有对不同阶段留学生应达到什么样的识字量提出明确的要求。1992年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汉语水平考试部的《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对中高级阶段留学生应该达到的识字量有了一个笼统的规定:“对对外汉语教学来说,基础及基础后阶段要掌握常用字2000-2200,高级阶段应掌握常用字和次常用字700-900,这样共掌握常用字和次常用字2900”。[1]2002年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了《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开始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对外汉语教学的汉字教学目标做出具体规定。《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规定:“初级阶段汉字共1414个,中等阶段汉字共700个,高等阶段汉字共491个。”[2]《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规定:一年级学习汉字1491个,其中一级字795个,二级字696个;二年级学习汉字545个;三年级学习汉字467个。[3]虽然这几个大纲在总识字量和各阶段识字量的规定方面还很不统一,但毕竟有了可供各取所需的依据。不过到目前为止,国内对外汉语教学忽视识字量现象仍普遍存在,教材编写、学生分班、课堂教学都不太考虑学生识字量。

即使想考虑也无从考虑起,因为一般来说,教师不知道学生大概识多少字,学生也不知道自己大概识多少字。为了能对学生识字量心中有数,2001年3月下旬,我们在某大学5个中高级班42位长期进修留学生中进行了一次识字量测试,并取得一些有参考价值的数据,现总结报告如下,供同行们参考。11测试目的本测试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以下几方面情况:(1)中高级留学生综合识字量(即读、用、写三会的综合识字量)。(2)中高级留学生对汉字形、音、义三者掌握情况。(3)中高级留学生对甲、乙、丙、丁4个级别汉字掌握情况。(4)不同文化背景留学生识字量情况。21测试内容和方法211测试题目设计21111题型测试题型共3种:A.为汉字注音。本题测试学生对汉字读音的掌握。考虑到“声母和韵母是由音质音位构成,声调由非音质音位中的调位构成”。[4]声母、韵母、声调三者在决定字音时作用不同,声母和韵母是区别一个音节与其它音节最本质的因素,不能错,而声调错误在很多情况下可以宽容。故对声母、韵母错误从严,无论声母错误还是韵母错误,均视为整字错误;对声调错误从宽,4个声调错误算一个错字。B.用指定汉字组复音词语。本题测试学生对汉字字义(用法)的掌握。如果其它用来组词语的字不会写,可以使用汉语拼音代替或写同音字,以半对计算得分。C.根据拼音填写汉字。本题测试学生对汉字字形的掌握。考虑到汉字同音字多,也考虑到留学生基本是以词带字或字词连带记忆的习惯,为确保不因同音字引起答案歧义,也为给学生提供记忆的线索,题目给出一定语言环境———与测试字搭配构成复音词语的另外一个汉字。21112题目难度所谓难度,第一是从常用度方面考虑,常用度越低就视为越难。《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依常用度分为甲、乙、丙、丁4个级别,难度递加。本测试每一种题型题目的难度亦分为甲、乙、丙、丁4个级别。分别测试学生对甲、乙、丙、丁各级汉字形、音、义的掌握情况。第二是从各题型具体情况考虑,尽量使难易度符合汉字实际情况。在测试字音(读)的题目中,主要考虑3点:(1)在测试字中没有表音偏旁的字不能超过20%;(2)作为测试字的形声字,其表音偏旁整体表音率处于正常状态①;(3)避开多音字。在测试字义(用法)的题目中,重点考虑测试字参与构成词语的能力,一般尽量选择构成常用词语较多的字,同时考虑使测试字表义偏旁表义率处于正常状态②。

在测试字形(写)的题目中,主要考虑两点:(1)结构繁简程度符合汉字结构的实际情况;③(2)避开同音异形词。21113选字从《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甲、乙、丙、丁4个级别的字表中随机选字。为题目更加合理(如合理控制测试难度),略作调整(具体做法是将原来随机选定的某字更换为同列的上一个字或下一个字)。21114分数分配每一题型40分,3种题型总计120分。每一题型中有4个小题目,每个小题10分,每个字2分。21115题量为简便易行,3种题型共考60个字,每一题型20字。21116考试时间限15~20分钟完成。212测试对象选择测试对象是北京某大学对外汉语教学中心长期进修生。中级班选一个最低班(7班),一个最高班(15班),一个中等水平班(12班),高级班选一个最低班(17班),一个最高班(20班)。①在确定测试班时,除考虑学生整体水平外,还注意学生国别的多样性。213识字量计算方法卷面总分120分,根据得分折合识字量,满分识字量为2905字。由于甲、乙、丙、丁各级汉字数量不同(分别为800、804、601、700),平均每1分折合的识字量也不同。测试字音、字义、字形的三类题目各40分,分类计算识字量时,甲级字每1分折合80字,乙级字80140字,丙级字60110字,丁级字70字。测试甲、乙、丙、丁4级字的题目各30分,分级计算识字量时,甲级字每1分折合26167字,乙级字26180字,丙级字20103字,丁级字23133字。具体计算公式为:21311分类识字量计算公式:掌握读音字量(字)=80×甲级字读音得分+80140×乙级字读音得分+60110×丙级字读音得分+70×丁级字读音得分掌握字义字量(字)=80×甲级字字义得分+80140×乙级字字义得分+60110×丙级字字义得分+70×丁级字字义得分掌握字形字量(字)=80×甲级字字形得分+80140×乙级字字形得分+60110×丙级字字形得分+70×丁级字字形得分综合识字量(字)=(掌握字音字量+掌握字义字量+掌握字形字量)÷321312分级识字量计算公式:甲级字识字量(字)=26167×(字音得分+字义得分+字形得分)乙级字识字量(字)=26180×(字音得分+字义得分+字形得分)丙级字识字量(字)=20103×(字音得分+字义得分+字形得分)丁级字识字量(字)=23133×(字音得分+字义得分+字形得分)综合识字量(字)=甲级字识字量+乙级字识字量+丙级字识字量+丁级字识字量214测试结果统计分类分级输入成绩,列出中高级学生识字量测试结果总表、各班学生识字量测试结果表、中级班汉字文化圈与非汉字文化圈学生识字量测试结果表、高级班汉字文化圈与非汉字文化圈学生识字量测试结果表、中级班华裔与非华裔学生识字量测试结果表、高级班华裔与非华裔学生识字量测试结果表。为使数据尽可能准确,除各表最后结果数据取整数外,其它数据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数据计算误差在1个字以内。

31各项测试结果及值得注意的情况311人均综合识字量统计结果及值得注意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情况:(1)由低班到高班,学生识字量呈层级上升趋势。说明从识字量角度说,现在班级划分相对合理。(2)中级班人均综合识字量仅1000字,最低班7班识字量仅656字;高级班综合识字量为1616字。按一般标准,中级班学生的识字量至少应达到《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规定的初级阶段1414字,高级班学生的识字量至少应达到《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规定的2114字,或达到《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所规定的2000-2200字。看来无论中级班还是高级班,其识字量均与大纲的规定有较大距离。312对汉字音、义、形掌握情况统计结果及值得注意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情况:(1)无论是中级班学生还是高级班学生,掌握最好的是字音(读),其次是字义(用),最差的是字形(写)。(2)与中级班学生相比,高级班学生掌握字义的字数接近掌握字音的字数。313对甲、乙、丙、丁4个级别汉字掌握情况统计结果及值得注意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情况:中级班音、义、形三会的甲级字只占甲级字的65%(高级班也只有83%),乙级字只有35%,而丙级字、丁级字分别为23%和9%。314汉字文化圈学生与非汉字文化圈学生识字量统计结果及值得注意的情况③值得注意的情况:(1)中级班非汉字文化圈学生人均综合识字量约为汉字文化圈学生人均综合识字量的2/3;高级班非汉字文化圈学生人均综合识字量约为汉字文化圈学生人均综合识字量的4/5。(2)在对汉字音、义、形的掌握方面,中级班学生,都是掌握字音的字数最多,其次字义,再次字形;高级班汉字文化圈学生掌握字义的字数最多,其次字音,再次字形;高级班非汉字文化圈学生仍是掌握字音的字数最多,其次字义,再次字形。(3)在对甲、乙、丙、丁4级掌握方面,汉字文化圈学生在识字量方面的优势,主要在高级别字(特别是中级班)。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中级非汉字文化圈13名学生中,属于7班、12班、15班学生人数分别是4人、5人、4人;高级非汉字文化圈11名学生中,属于17班、20班学生人数分别是5人、6人,均比较均衡。而在中级班汉字文化圈11名学生中,属于7班、12班、15班学生人数分别是6人、2人、3人,最低的7班中6人,占汉字文化圈学生的55%;在高级班汉字文化圈7名学生中,属于17班、20班学生人数分别是5人、2人,最低的17班占5人,占汉字文化圈学生的71%。因此,统计表中显示的汉字文化圈学生平均识字量,显然低于其实际识字量。如果各班参加测试人数相等的话,中级班汉字文化圈学生识字量优势还会增大。315华裔学生与非华裔学生识字量统计结果及值得注意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情况:(1)非华裔学生识字量水平在中级阶段高于华裔学生,在高级阶段远高于华裔学生。(2)在对字音、字义、字形掌握方面,非汉字文化圈学生的识字量优势,以字形掌握最为突出。(3)非华裔学生对甲、乙、丙、丁四级汉字掌握的优势,随字级升高而加大。

此外,需要特别说明两点:第一、中级班两位华裔学生1人在12班,1人在15班,高级班六位华裔学生4人在17班,2人在20班,分布不均匀,且中级班华裔学生比例太小测试成绩和比较结果的可信度偏低。第二、中级班华裔学生人均乙级字识字量为308字,非华裔学生人均乙级字识字量为277字,与华裔学生识字量普遍低于非华裔学生识字量的情况不合,似当视为例外。测试结果可以给我们以下一些启示:(1)测试结果显示,中高级学生识字量与《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规定的识字量指标有较大距离(见表1)。这说明我们的初中级汉语教学未能完成好识字教学任务。其首要原因当是没有把一定的识字量作为教学追求的目标。要改变学生识字量低的现状,必须将上述两个大纲规定的各教学阶段识字量作为教学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同时加强识字教学的研究,努力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教师不了解学生的识字量,学生也不了解自己识字量的状况应该改变。(2)测试结果显示,中高级学本

生对字音(读)、字义(用)、字形(写)的掌握,字形(写)一项成绩最差(见表2)。可见,在中高级阶段,虽然学生汉字书写已基本过关,汉字教学要以字音和字义为重点,但不能忽视汉字形体教学。尤其是学习生字的时候,不经过认真书写,是很难记住字形的。而且书写汉字不仅有利于掌握字形,也可以加深对字音、字义的记忆。因此,尽管中高级汉字课不能把字形教学作为重点,但也不能置于可有可无的地位。(3)从中级班学生对甲、乙、丙、丁4级汉字掌握的情况看(见表3),学生在基础阶段掌握甲、乙两级汉字的比例不高,而丙、丁两级不该掌握的汉字已认识不少,而且汉字文化圈和非汉字文化圈学生在这方面的差别不大。这说明国内外基础汉语教材对丙、丁两级汉字的控制不够,而甲、乙两级汉字的教学还不够扎实。这个问题应引起注意。(4)汉字文化圈学生在汉字学习中是有较强优势的,尤其是初级阶段。但测试结果显示,到了中高级阶段,这种优势呈明显下降趋势(见表4)。因此,应该在高级阶段提醒汉字文化圈学生,不要忽视汉字的学习。否则,他们将失去这方面的优势。(5)测试结果显示,华裔学生的识字量水平远低于非华裔学生(见表5)。虽然由于参加测试的华裔学生比例小,且分布不够均匀,这一结果的可信度要打一定折扣。但据许多汉语教师反映:相当一部分华裔学生听说能力很强而书面读写能力差得多。这一反映支持本测试结果。华裔学生读写能力普遍落后于听说能力的问题,影响着华裔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也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大困难,应当引起重视。为华裔学生提供针对性汉字教学,大力提高他们的识字量,当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策。汉字是汉语的书写符号体系,要学习汉语,特别是要获得汉语读写能力,必须学习汉字;要把汉语学好,必须尽可能系统熟练地掌握相当数量的汉字。一般来说,识字量是一个人汉语水平的重要标识之一。一个人的读写能力,与他的识字量是成正比的。这就要求汉语教学必须有目标、有计划地教学生识字,越多越好。当然,这要有个前提,就是要对学生已有的识字量心中有数,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汉字教学与学生的识字水平相适应,否则就难免带有盲目性。然而,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迄今为止,似乎还没有人对留学生进行识字量测试,这说明我们的对外识字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盲目的。为了尽快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整体水平,必须尽快改变对学生识字水平茫然无知的局面。为此,我们做了本次识字量测试的尝试。由于缺少经验,本次识字量测试在题目设计、评分标准等方面考虑得还不很周到,统计方法也有值得再研究之处,而且为了简便易行,测试的字数少,测试人数也不多。现在我们将这次识字量测试的情况报告给关心汉字教学的同行,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汉语水平考试部1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S]1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1

[2]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1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S]1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1

[3]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1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S]1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1

识字量范文篇5

新课程低年级识字量大,我觉得是好事。恐怕大家的担心之处,一是学生会遗忘,二是识字考试考不好。引用崔峦老师的话:“要依据课标,准确把握两种识字要求。要求认识的字,只要求认识——在本课认识,放到其他语言环境中也认识,不抄、不默、不考。”注意“不考”两个字。学生认了字忘记了,这很正常。可以想一些办法让他少遗忘,例如多认认生字卡片,多读书、搞一些识字游戏等等。如果认为学生认识了就应该记住,这是不符合认识规律的。以后学生还要和这些字见面,多见面就记住了。再说我们大人都经常会忘记一些字,为什么小学生就不允许呢?老师们还普遍反映新教材识字量大,说期末考试时许多学生识字量达不到要求怎么办。他们的担心有道理,但是应该看到,传统的评价观是引起这种看法的重要原因。一说到认字,总要让孩子一个一个地认字,一次认几百个字,谁受得了?大人们还经常有不认得的常用字,有一下子不会写的常用字,为什么要让孩子们那样去认字?何况是一个一个单独的字,没有语言环境,生活中谁这样认字?我觉得测查学生的认字可以分散进行,适当集中。“分散进行”就是在复习期间,把一册课本要求认的字分为3~4次测查。也可以是平时2~3个单元一测,期末就认为测过了。“适当集中”认字时可以只选一部分字测查,比如50个、60个字。要尽量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测认字,如在词语、短句中或阅读中认字。认字要给学生以宽松的环境,可以在小组里互相测认字,认错了可以再认。同学之间还可以适当地给予帮助,隔一段时间后再认。这样,认字测评的过程就不仅仅是认字,而且是三维课程目标全面检测的过程,是充满人文关怀的过程,这本身也是在培养学生诚信的品质,在学会与别人共处。另外,集中测查还可以读一篇短文,短文中要含一定量要求认得的字,也有学生没有学过的字。这种测查最符合实际使用汉字的情景,学生在阅读中有不认得的字就要想办法。课标不是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吗?我还觉得,不要以学生一下子把四百多个生字全认会为标准,认会其中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就算通过了。还可以看看学生自己在课本以外认了多少字,也算到他的识字量中。识字量大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不要斤斤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关键是要从孩子的终身发展来认识识字量多的问题,来处理测查认字的问题。

识字量范文篇6

关键词:蒙学;中低年级;识字策略

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笔者深刻的感觉到在小学特别是小学中低年级识字对于学好语文至关重要。可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会发现语文识字教学效率非常低下,存在少、慢、差、费的现状。作为一线的老师迫切想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让孩子早日独立阅读。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的研究表明,发展儿童阅读技能的关键时期是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其次是三年级,如果忽视这一个年龄段阅读会变得更加困难。换句话说,孩子们应该在八岁左右就可以自由阅读。如果你想自由阅读,你必须能够阅读2500字,在三年级之前良好的阅读能力是未来学习成功的关键。综上只有提高中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才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的终身素养[1]。在多次语文培训中我接触到了“传统蒙学”,发现它是有上千年传承的识字教材。如何从传统蒙学中找到促进小学中低年级识字的有效策略,成了笔者课题的研究方向。

一、核心概念界定

本文讲的“传统蒙学”主要指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启蒙读物,它们在历史上曾对普及文化知识、加强道德教育发挥过积极的作用。

二、传统蒙学促进识字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坚持传统识字教学的原则——识写分流

部编版主编温儒敏老师也在部编版教材解析上强调识写分流,早日实现自由阅读。和本研究不谋而合。遵循儿童学习语文的规律,大量读认2000多个字,初步实现阅读无障碍,通过小学一两年学习或慢一点三年的学习,达到小学六年级的识字量,可以自由阅读。这些汉字大多是形式简单、构词或构词能力强的单字汉字,一些常用的组合汉字会得到恰当的选择。这种顺序使学生消除了困难的情绪,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二)遵循传统识字教学的根本——集中识字

现在的语文识字教学基本是随文识字,这种方法有它的优点,易于理解但教学起来比较散,学习比较慢。而集中识字不仅识字量多、质高,而且词与句的概念也形成得早,便于进行早期的阅读和作文训练。中央教科所张田若同志说:“集中识字教学法与安子介先生的语文学说不谋而合。从实践出发的实验大军与从理论出发的文字学家两支大军胜利会师,这必将进一步促进识字教学法的发展,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这番话对从事“集中识字”的研究与实验将是一种极大的鼓舞与号召。当然集中识字如果方法不恰当会比较枯燥,我们可以从汉字特点出发,充分运用构字规律,提高了识字效率[2]。学生每认识一组字,能够认真观察,充分发挥联想,学得扎实、有效。同时可以结合音乐吟诵出蒙学教材就可以解决集中识字的枯燥缺点。传统蒙学正是非常好的补上现在语文教材的随文识字的不足。只有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完美的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促进小学中低年级学生的识字效率提升,让识字没那么难。

(三)吸收传统识字教学的精华——韵语识字

传统蒙学采用三字或四字的句式,整齐的韵语作为识字载体,寓教于乐,寓学于玩,循序渐进。让学生在读背中识字。每个正常的孩子都有很大的读写能力,押韵读写是一种快速有效的读写方法。识字教学必须结合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通过多种手段来提高识字的效率和质量。这样,孩子们在识字的过程中,对祖国汉字就更能发现它的美、更加热爱祖国的汉字,也更能感受识字的乐趣。

(四)遵照传统识字教学的基础——培养兴趣

作为小学教师,特别是一、二年级的语文老师,通过多种途径营造良好的识字教学氛围,充分“点燃”学生的识字兴趣,让学生快乐识字,积极识字,对小学生识字量大面积提升真的非常重要[3]。首先,运用各种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的读写兴趣。例如:击鼓传花,你拍一个我拍一个,大声朗读龙对手,师生问答,男女同学朗读,师生朗读。其次,抓住蒙学经典的趣味性、音乐性、亲子性让学生在一种心情愉悦的环境下在学校和家庭都能认识汉字,了解其中的故事。家长可以在家里和孩子一起阅读蒙古文学习经典,听蒙古文学习故事。(五)沿袭传统识字教学的传统——文以载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的激烈,一些人则更加得看重“金钱利益”而忽视了道德素养,使其不断走向滑坡,人们的某些行为,引起了一些研究者和社会的反思“究竟该如何提高全民的道德素养”成为当今社会研究的重要课题。而古代,在道德教育上有显著的成果,有“仁,义,礼,智,信”,在古代很多传统蒙学教材中把识字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紧密结合,这些教材不仅非常重视知识的传授,还对学生的品格养成也非常重视,对学生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具有指导和借鉴价值[4]。在古代众多教育著作中,最有代表性的著作当数《三字经》。《三字经》作为古代的启蒙教科书,对古代的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道德教育”的问题上,我们可以将《三字经》作为参照,进行道德教育,来弥补我们当前教育的道德缺失。一定要多方面的学习古人教育的精华,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同时还要注意传统蒙学中有些糟粕的内容,我们还是要摒弃,要和学生解释清楚,了解历史的局限。

三、传统蒙学走进现代课堂的教学模式

基于以上策略和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我建立了“一主三性六书”的课堂教学模式。“一主”是主要以吟诵的形式诵读、吟咏这些蒙学经典,每周我们利用早读、二分钟铃、国学课吟诵,让这些经典在学生的脑子里打上深刻的烙印。“三性”是抓住蒙学经典的趣味性、音乐性、亲子性让学生在一种心情愉悦的环境下在学校和家庭都能认识汉字,了解其中的故事。“六书”是指每节课借助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其中的任意一种方法认识几个汉字,了解汉字的含义,进行汉字文化的传承。

四、学习传统蒙学的意义

《三字经》《千字文》等经典教科书易于阅读,许多学生非常喜欢朗读,甚至可以背诵。这些蒙学内容是国学经典文本,它们中的大部分字都要求在小学阶段就掌握,通过反复的读,学生在学习、阅读时就能够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学习效率。我们知道,一旦语言模块系统进入学生的大脑,它将有效地刺激学生的记忆,并大大减少记忆时间。因此,学生在长期学习蒙学经典之后可以扩展文字的记忆空间,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识字量,提高语文课上识字效果。古人在蒙学识字教学研究方面已有上千年历史,虽然传统的识字教学理论不一定完全适用于当下教学,但汉字的基本结构始终未变,汉字学习的规律也不会发生改变,古人在蒙学识字教学理论上的成就依然值得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者借鉴。并汲取古人的智慧,遵循千年来对于文字教学的正确规律,将古代蒙学识字理论中蕴含的教学智慧与今天的语文教育现状相联系就显得更加有必要也更加有价值,也必将促进当前我国小学中低年级学生的识字效率,对语文课的识字教学有很大促进作用[5]。

五、学习传统蒙学教材的识字效果

新的一年级通过入学识字调查,我们发现识字在100字、200字比较多,识字为零的学生很少,但识字能达到500、600字也不多。通过对一年级学生一年的试验,今年9月份我们又对刚升入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识字量调查,识字达到1600字有90%,而我们语文一年级部编版的识字量是800字。之所以学生有这么大的进步,主要是我们在一年级主要诵读了《百家姓》和《弟子规》这两种蒙学书,他们一个识字量是568个一个是1080字,大多数认真诵读的学生识字量确实得到了飞跃。《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在小学阶段应认识3,500个中文字,在一年级应认识1,600个中文字至1,800个中文字,在三年级至四年级应认识2,500个中文字。我们通过实践发现结合蒙学的教材,学生在一年级就可以识字1600字,达到二年级水平,如果不是疫情的原因,其实一年级《三字经》这本书也可以诵读完,就是1145字,那一年级的识字量就能达到三、四年级的水平。虽然因为特殊原因没有实现,但在二年级如果我们把“三百千”加《弟子规》坚持学习就有3700多字,只要能够熟练吟诵这些蒙学内容并结合指读,达到熟读成诵。基本在小学中低年级就能解决识字问题达到五、六年级的水平,实现自由阅读。六、结语所以通过实践更加坚定了我引导学生大量、快速、有效的诵读这些蒙学经典是当下的突破识字难的法宝。

参考文献:

[1]陈琰.小学语文教学中古典名著的作用和应用思考[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8):24.

[2]陈梦圆.传统蒙学理论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

[3]王元臣.传统蒙学识字教学智慧及启示[J].语文建设,2014(4):67-69.

[4]夏泽天.传统蒙学识字教材的当代意义[D].郑州大学,2012.

识字量范文篇7

我们以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一至十二册课文为语料库,参照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对不同字频的汉字在课文中的出现次数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的结果或许能帮助我们找到答案。

表不同字频的汉字在课文中出现次数的统计

类别

在课文中使用的个数

在课文中出现总次数

占课文全部字数

的比例(%)

字频最高的前100字

100

64275

43.67

字频最高的前200字

200

78043

53.02

字频最高的前500字

498

103194

70.11

字频最高的前1000字

996

125617

85.35

字频最高的前1200字

1189

136108

92.47

字频最高的前1500字

1479

140188

95.25

字频最高的前2000字

1941

144056

97.87

字频最高的前2500字

2387

145864

99.10

课文全部生字

3215

147186

100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儿童识字量的增长与儿童所能阅读的课文量是一个正比关系,即随着儿童识字量的增加,儿童所能阅读的课文量也在增长。不过,增长率却呈现递减趋势。例如,学习字频最高的前100个字,跟学习字频最高的前500个字相比,识字量增加400,儿童能阅读的课文量就增长了近30%。但是,学习字频在2000前的汉字1941个,跟学习字频在2500前的汉字2387相比,识字量增加446,儿童能阅读的课文量却只增加1.23%。这说明,儿童识字量的显著增加,并不一定带来儿童所能阅读的课文量的相应增长。从表的最后一项我们还可以发现,学习字频在2500以外的字828个,儿童所能阅读的课文量只增加0.9%,说明在小学低年级,学习字频高的字是识字的重点。

识字量范文篇8

该课题依据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采用听故事、讲故事的方法来组织一年级语文教学。孩子在语文课上,津津有味地听老师讲故事,然后每个孩子自己学着讲故事,听懂会讲之后,老师再带着孩子读故事,在读故事的时候认识汉字。一学期下来,每个孩子在语文课上兴趣盎然地学会了40多个故事,并且将自己讲的故事认认真真地用录音机录下来。结果,每个孩子都灌制了一盘《××讲故事》的录音带,虽然稚嫩,但孩子们充满成功感;每个孩子认识汉字不少于450个,会写180个,识字最多的学生达到1700个。

儿童语言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在4-9岁。在这一关键期内,花上两年至三年的集中主要精力来攻克汉字,必定会对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听说起步,阅读识字”教学法,妥善地解决了低年级孩子“学汉字”和“学语言”这一对矛盾。课堂中学生听、说、读等语言活动时间占了语课全部时间的60%以上。也就是说,每一节语言课有一多半时间是学生在进行听话、说话和朗读练习。采用“听说起步”的方法,学生的口头语言发展就可以不受识字量的制约。课题组编写的实验(补充)教材将一年级第一学期课文总量增加到48篇,字数将近一万,相当于原来教材字数的10多倍。不仅有效地丰富了儿童的语言积累,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也促进了孩子思维的发展。

俗话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花在语言学习上的时间多了,是否会影响识字速度和质量呢?实验根据人的记忆规律,采用“阅读识字”的方法,创造性地解决了这一难题。“阅读识字”就是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反复多次认读汉字,通过一段时间多篇课文的阅读,使学生逐渐化“生”为“熟”,慢慢熟悉一个个汉字,然后以适当的方法强化刺激,最终达到识字的目的。实践证明,“阅读识字”可以有效避开最高遗忘期,符合人的记忆规律,是一种轻松有效地识字教学法。这样,既加快了识字的速度,又减少了教学时间,真正达到了提高效率、减轻负担的目的。

由于家庭环境、学前教育等因素,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很大。据我们开学初对6所学校入学儿童识字量的测试,识字最少的不到5个,最多的超过1000个,20%的学生识字量超过200个。“阅读识字”的方法十分巧妙地化解了这一难题。根据学生的识字实际,实验只规定最低识字量:认识汉字不少于450个,其中会写的不少于180个。而教材汉字量达到近1000个。这就为一部分识字较多、“识”有余力的学生留有相当充分的空间。实验证明,由于学生识字处于一种比较宽松、自由度相对充分的氛围中,加上教师对识字量较多的学生不断加以鼓励和表扬,有效地激发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识字量范文篇9

上海市实验学校编写的语文教材与计算机教学密切结合,引入双拼汉字输入方法,把认字、学拼音和多媒体计算机的应用结合起来,使小学生从入学第一天起就与计算机结下了不解之缘。学生在学习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A"后就要在计算机键盘上找到它的位置,当学生在键盘击"A"键后,屏幕上显示汉字"阿"(一码字),计算机发出该字的读音,随后发出含有该字组成的词语的句子的读音,让学生从中了解了该字的含义。一节语文课不仅能让学生学会字母,还学会汉字输入,并能认字和读句。其容量之大,效果之佳,负担之轻,兴趣之浓,是多少年来教改企求达到的目标,也是广大教师梦寐以求的事。梦想成真是由于将多媒体技术引入了语文教学,它提供了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经过几年的实践,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不仅增加了学生识字量,而且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有效的多媒体识字教学使神话变成了事实

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两个月后能认1000个汉字。进校一个半月的学生能在电脑中输入600多个汉字,"写"96句话。进校时只认64个字的学生,经过不到两个月的训练,能认720个字。有人认为这是神话!不,这是事实。

上海市实验学校自1991年利用电脑辅助学习汉字以来,学生的识字量逐年提高。1997年多媒体技术介入识字教学后,学生进校两个半月的平均识字量已达990个,1998年竟达到1240个。经过两个月的训练,小学生用电脑输汉字速度达20个字/分钟,最高达到42个字/分钟。有些进校时就认1000个字的学生,已能在电脑中"写"童话故事,尽管他们还不会用笔写这些字。许多学生能流畅地读《365夜》故事。

也有人认为进上海市实验学校学习的学生都是"神童"。其实不然。1995年将这种新型的识字教学推广到对学生入学不加选择的广东碧桂园学校(私立学校),学生能在入学后的三个月中平均认700~800个汉字。1996年上海浦东明珠小学引进了这种教学方法,平均识字量与上海市实验学校持平,达990个汉字。1998年又将该识字教学推广到河南信阳实验小学,学生学习汉字,运用汉字的效果达到了教材要求的各项指标。江苏苏州国际外国语学校、浙江温州新世纪学校、云南昆明春城小学的教学反馈都是令人满意的。

识字量范文篇10

一、向改革要时间

增加识字量应以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为前提。为此,我们进行了三项改革:

1.改革拼音教学。拼音教学采取声、韵、拼适当集中的方法。先集中教声母,再教韵母。教学韵母时,利用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根据单韵母的发音方法,推断复韵母的发音,顺利解决了像iu-ui等韵母的混淆。在教韵母的过程中教拼读方法和ǖ上两点的省略。拼读方法先教两拼,后教三拼,着重教好一个,其他触类旁通。最后集中教整体认读音节。对16个整体认读音节先按组合规律分组教学,然后按顺序认读、背诵。这样,突出重点,适当集中,仅用24课时就完成了教参要求44课时才能完成的拼音教学任务,节省了近一半的时间。

2.改革阅读教学。小学语文的费时低效突出表现在阅读教学上,不分年级地从头串讲无端耗费了学生许多宝贵的时间。尤其是小学低年级语文,多是短小的童话故事,更无需多讲。顺应教材特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语文的规律,在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我们坚持以读为主:

(1)预习读。首先让学生看拼音读课文,要求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唱读,一字字读正确,一词词读清楚。

(2)检查读。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针对问题进行指导。

(3)示范读。示范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

(4)自由读。

(5)感情读。

(6)背诵片断。

以上六步中,预习读和检查读主要是读正确;在示范读后的自由读,主要是读流利;在此基础上读出感情,最后背诵部分章节,以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以读为主,不仅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感染,培养了语感,积累了语言,提高了能力,而且节省了时间。

3.改革字形教学。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就音、形、义三者而言,字形是最费时的。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以“遵循规律,提高效率”为基本精神改革字形教学。所谓遵循规律,一是汉字自身的规律。汉字尽管字形各异,但是总离不开28种基本笔画,百余个偏旁部首,八条笔顺规则,七种基本结构。同时,汉字80%是形声字和合体字。在一个合体字中的某一部分不单为这一个字所有,而是许多字所共有。二是学生的认知规律,如先入为主、从已知到未知、思维的具体性、形象性等。遵循这些规律,在字形教学中,我们首先将基本笔画和偏旁部首分组归类,适当集中,为学生及早自主识字打好基础。同时,结合合体字的教学及早地让学生掌握独立分析字形的方法。在合体字教学中,凡学生第一次见面的部分,都作为教学重点,或彩笔标出,或通过多媒体的直观形象在学生脑海里留下正确、深刻的印象,当这一部分在另一个字中出现时,则拿来整体记忆。重在基础,着眼能力,使本来很费时的字形教学变得省时而高效。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改革,每册教材至少可以节约1/3的教学时间,使大量识字有了充足的时间保证。

二、广开识字渠道

通常的识字教学主要是依纲扣本进行的,难以满足学生读写的需要,制约了学生的自主发展。鉴于此,我们广开识字渠道,尽量让学生多识字。

1.课本识字。新教材将识字要求分为学会和会认两类。但课本中除这两类字外,还有部分未作要求的生字。我们将这部分生字,也纳入“会认”的范围,制成课件,集中打印出来,让学生随时复习、识记。通过这一渠道,仅一年级就可增加识字近600个。

2.集中识字。我们以《炳人识字法》为教材,从语文周课时中拿出一节单设识字课,集中识字。《炳人识字法》将国家语委公布的2500个常用字、1000个次常用字及少数非常用字共3920个,按字音直接排列,逐字定位,各不重复,而且通篇七言段式,串珠连音,合辙押韵,很适合小学低年级儿童学习。开始每节课只学一句,14个生字,随着识字能力的不断增强,逐步加大容量,至二年级下学期每节课可学3句,除去学生已认识的字外,净识字在30个以上。两年下来,通过炳人识字又可多识字1200个左右。

3.阅读识字。我们每周开设了两节大阅读课,以《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为主要读物。阅读课上,学生借助拼音或字典,先通览全文,圈出生字;然后,在教师指导下重点读含有生字的句子;最后通读全文,直至读熟。这样,识字与阅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4.活动识字。所谓活动识字是以学生周边环境提供的识字资源,通过一定的活动,让学生自主识字的一种教学形式。我们把它安排进课表,每周一节,每次一个主题。如在一个班级几十位同学的名字中,除去重复的字外,还有百左右个生字,老师们便设计了“请来认识我”为主题的识字活动课。课前,让家长帮助学生把名字工整地写在卡片上;课上,分组展示自己的“名片”,因为同学间早已熟知,人、名对号,名字中的生字很快就记住了。

三、激发识字兴趣

儿童识字量的积累需要多次重复,强化记忆。这个过程虽不复杂,但往往枯燥。因此,我们注意结合儿童心理特点,以灵活新颖的形式,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1.儿歌识字。儿歌琅琅上口,生动有趣,一旦记住便永久难忘。平日教学中注意抓住字的特点编一些通俗易懂的儿歌,如教学“碧”字,编成“王老头,白老头,同坐一块大石头。”如此一编,易学易记,妙趣横生。

2.形象识字。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抽象思维能力要强得多。所以,识字教学与具体的事物和形象相结合,利于学生识记。如用手遮目“看”,竹毛制成“笔”。通过这样的描述,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直观印象,达到了既认形又明意的效果。

3.游戏识字。爱做游戏是小学生的共性。教师利用这一点将游戏融于识字教学中。如字、图对号“贴膏药”、组字游戏“补补丁”、改错游戏“找地雷”、复习巩固“打扑克”等,学生既识了字,又玩了个痛快。

4.连环识字。单纯记忆往往记得快忘得也快,如果以字组词,连词说句,形成连环,不但记得牢,还可以扩大识字面。如教学“国”字,引导学生说出“中国、祖国、国家、国土”等词语,在此基础上,借词造句、练习说话:“我是中国人。”“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我们热爱祖国。”既丰富了语言,又激发了兴趣。

此外,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识字,运用电脑多媒体识字等种种形式,都可以使识字教学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新奇,变呆板为活泼,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激起学生浓厚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