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避风险的重要性十篇

时间:2023-12-19 17:50:58

规避风险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 农业风险;规避机制;现代农业

一、农业风险和规避农业风险机制的含义

农业风险是指由于农业内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农业经营活动的复杂性而导致的农业经营活动受损的可能性。具体是指农业走向市场之后,所要冒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自然风险是来自自然界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灾害性因素;市场风险则是来自市场的供求失衡与价格剧烈波动所造成的收益上的风险。

农业风险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终归是可以通过某些形式进行控制、分散和转移的。农业风险规避机制就是通过各级政府、保险公司、龙头企业、社会力量、农村经济组织和农户等建立农业风险的事前预测、事后共同承担的风险机制,对农业种植、生产、需求、库存、进出口、市场行情以及生产成本等进行动态监测,分析预测未来一定时期内农产品存在的风险以及风险的程度,实施先兆预警,提前为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提供决策参考,防范和规避风险,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同时在风险发生后,有效解决农产品受灾减产和农产品价格大幅度波动给农户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稳步发展。

二、建立规避风险机制的必要性

1、我国目前的风险规避机制很不健全

(1)地方政府未能充分发挥规避风险的作用。在农业投入方面,力度不足,投入增长非常缓慢;部分地方政府出于快速发展本地区经济的考虑,不愿将有限的资金投向见效慢的农业,而是过分依赖中央对农业的投入,对防范农业风险投入的资金更少。在信息服务方面,为领导服务的信息多,而直接为农民、为市场服务的信息少,不能满足广大农民对生产、科技、供求等信息的需求;信息服务质量不高,准确性低,渠道少,可操作性差;缺乏农业信息人才,农民的接受能力弱,需要有专门的机构和人才负责信息服务,但是目前缺乏此方面的人才。

(2)农业保险机制受到限制。现行农业保护制度不利于农业保险的发展。我国实行的是以直接的农业补贴和价格补贴为主的保护政策,发生自然灾害时由中央财政直接拨款救济灾民,对农业保险的投入很少;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低,赔付率高,风险大,保险公司缺乏积极性;农业保险法律法规缺位,至今缺乏一套完善的有关农业风险保护方面的立法予以保障。

(3)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够完善。市场体系的完善程度决定了市场控制风险的能力。我国目前市场体系极不完善,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尚未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的市场体系,市场运行效率低,其发育带有很强的自发性;现货市场发展不足,流通体制不畅;农产品期货市场运作不当,市场主体缺位,交易品种少、规模小,缺乏有效的价格形成机制,难以应付国际市场价格波动。

(4)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农业科技研发体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科技不能与生产紧密结合,重大创新性成果少,有效规避农业风险的优良品种不能及时研发出来;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农业核心技术、关键技术自给率低;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难以直接转化为生产力。

(5)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不能满足规避风险的需要。合作组织由于数量太少,规模较小,组织程度较低,从业人员素质较低,故抵御风险的能力很低;目前的合作组织主要服务于生产加工和供销运输方面,缺乏产前和产后的合作组织,故单一、功能不全,不能更好地为规避农业风险服务。

2、近年来发生的大量受灾事件要求尽快健全规避风险机制

(1)农业自然风险本身具有多样性和多发性。地震、干旱、洪涝、台风等时有发生,而且往往波及面积广,受灾面积大。例如2010年初西南地区五省发生特大干旱,导致200万人因灾返贫,直接经济损失300亿元。因此全面启动自然灾害风险预测,树立科学防灾减灾的新观念,培育和扶持减灾产业,更多运用科学预防手段,分散灾害风险,是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

(2)农业市场风险当前在我国各个地区都不同程度存在,小至一个县乡,大至一个省份,几乎每年都会受到农产品价格浮动带来的巨大损失。2010年夏,陕西渭南地区的西瓜主产区遭遇了西瓜丰产不丰收的灾难。以合阳县为例,仅县南部的三个乡镇共种植西瓜10万亩,产量可达5亿斤。但是西瓜的售价跌到了每公斤0.2元,远远不够农民的投资。所以,从根本上改变产业结构,把现在的小农业变成大农业,加强市场风险预测,帮助农户抵抗市场风险是发展现代农业急需解决的另一道难题。

3、建立规避风险机制是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

建立规避风险机制是稳定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提高现代农业综合经营能力的重要手段。现代农业由于技术水平先进、组织化程度高、市场容量大和经济效益好等特征,其抵抗和防范风险的能力要强于传统农业。现代农业本身的高投入、高技术、高产业化和高市场化率的特点,又使其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风险。通过建立完善的规避风险机制,把生产经营管理中的风险以转移和分担等多种方式化解出去,可以对现代农业和农户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和经济补偿。

三、建立规避风险机制的途径

根据我国农业风险的特点,建立和完善农业风险规避机制的基本思路是采取政府、市场、企业、集体、农户自助的多元复合结构模式。

1、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在规避农业风险中的作用

增强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为规避农业风险提供各种服务,包括资金投入、政策保护、基础设施、气象预测、农业科研、市场信息、农户培训和推广咨询等。

(1)建立稳定增长的政府投入机制。政府的稳定投入是规避农业风险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对农业的发展较为重视,投资也每年有所增长。但是对农业风险的重视和补偿程度还远远不够,表现出很大的临时性和随意性。针对农业风险发生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特征,政府的防范风险投入应加强计划性和预见性。各级政府在经济发展规划和财政预算中,应预留和拨付稳定增长的财政资金投入到规避农业风险的计划中去。各级财政都要对农业有政策倾斜,逐步提高支持农业的投入。对农村的水利、防洪、电力、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建设一批稳产高产农田,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逐步改善农业经营环境,增强农业抵御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的能力,保障农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2)建立和完善气象灾害预测预报及预警体系,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率和时效性。农村是气象灾害防御的重点领域,农业仍然是最易受气象条件影响的脆弱行业,农民仍然是最需要提供专业气象服务保障的群体。做好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机制,努力推进“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提高农业防御气象灾害风险能力,建立和完善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信息网络、应急减灾组织体系和灾害风险管理机制,努力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气象为农服务新模式。

2、建立和完善农业风险保险体系

(1)增加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投入。加大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扶持力度,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的原则,建立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各级政府要落实财政补贴等多项优惠政策,鼓励商业性保险公司直接办理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由政府承担农业保险的部分业务费用和亏损,并制定适当的补贴、免税等优惠政策,以提高商业性保险公司办理农业保险的积极性,减少商业性保险公司开办农业保险的风险。

(2)建立有效的农业风险分散机制。由于农业风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高度相关性,巨灾损失时有发生。建立有效的农业风险分散机制,才能保持农业保险经营的稳定性,当前主要的途径有:一是政府应成立专门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来经营农业保险的再保险业务,把农业保险中大宗的农业风险在社会范围内分散,弱化原保险人的农业风险,让广大农民切切实实地得到实惠。二是建立省级政府主导下的农业巨灾风险基金,由各级政府提供财政支持,积累巨灾风险金,对遭遇巨灾损失的农业保险公司提供一定程度的补偿,增强抵抗巨灾风险的能力。

3、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积极规避市场风险

(1)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和运用。信息的建设和加强主要靠政府部门的投入来完成。各级政府要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增强对自然灾害、市场变化等信息的预测预报能力,减少农民生产的盲目性。要按照“功能齐全、体系完备、高效共享、反馈灵敏”的总体要求,逐步建立起主要农产品生产、供求、价格、监测与预警体系。

(2)发展订单农业。订单农业通过合同形式将现代农业中的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转嫁出去,是克服盲目生产和转移风险的有效方法。农民按订单种植,企业负责销售,既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又可维护和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当前要着重加快培育订单主体,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建设,扶持专业大户和培育中介组织,扩大订单规模。

(3)完善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要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步伐,完善和拓展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服务功能,建设新型农产品销售网络。要继续推动农产品运销企业和物流配送企业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积极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加快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和农产品期货市场。

4、大力推广农业科技创新,有效规避农业风险

科技进步是规避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对我国农业双重制约的根本出路。当前,建设现代农业要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

(1)大力强化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加强农业技术研发和集成,重点支持生物技术、良种培育、丰产栽培、农业节水、防灾减灾等领域科技创新,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尽快获得一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优良品种。

(2)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科技应用能力。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人才是关键。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新环境,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广大农业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要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普及,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大力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积极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组织好科技咨询、技术培训、科技直通车等活动,帮助农民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5、完善和发挥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服务作用

规避风险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财务风险 规避 措施 方法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揭示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并对其规避的措施和方法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1、企业财务管理系统适应宏观环境的滞后性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基础工作不完善等原因,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4、有些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二、企业财务管理在不同阶段的财务风险

1、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

在我国,资金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我国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很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70%以上。资金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投资失误

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3、对外投资决策失误,导致大量投资损失

企业对外投资包括有价证券投资、联营投资等。有价证券投资风险包括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由于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决策失误及盲目投资导致一些企业产生巨额投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4、企业赊销比重大,应收帐款缺乏控制

由于我国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滞销现象。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帐款大量增加。同时,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应收帐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帐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5、企业存货库存结构不合理,存货周转率不高

目前我国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存货流动性差,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长期库存存货,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规避

1、规避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措施

规避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本人认为,规避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情况,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系统,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2)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3)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切忌主观臆断。

(4)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首先,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应承担的职责,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力,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另外,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方面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清晰明了。

2、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

(1)分散法。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共同投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投资风险,避免因企业独家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的财务风险。由于市场需求具有不确定性、易变性,企业为分散风险应采用多种经营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在多种经营方式下,某些产品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可能会被其它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销,从而避免经营单一产生的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风险。对外投资多元化是指企业对外投资时,应将资金投资于不同的投资品种,以分散投资风险。

(2)回避法。即企业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回避财务风险。

(3)转移法。即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转移风险的方式很多,企业应根据不同的风险采用不同的风险转移方式。

(4)降低法。即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方法。例如,企业可以在保证资金需要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产品设计、努力开发新产品及开拓新市场等手段,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降低因产品滞销、市场占有率下降而产生的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财务风险。另外,企业也可以通过付出一定代价的方式来降低产生风险损失的可能性。例如建立风险控制系统,配备专门人员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并化解风险。企业也可建立风险基金,如对长期负债建立专项偿债基金,以此降低风险损失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3、不同的财务活动阶段,规避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

(1)筹资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首先,充分利用自有资金,加强对自有资金的控管,对各种借支款项要严格审批并及时催收。其次,选择合理的资本结构,即债务资本和自有资本的比例要适当,充分利用债务资本的财务杠杆作用,选择总风险较低的最佳融资组合。第三,注意长短期债务资本的搭配,避免债务资本的还本付息期过于集中。第四,选择多种筹资渠道。第五,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无论是自有资金,还是债务资金,只有资金使用效益提高,才能保障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赢利能力。

(2)投资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首先,要谨慎投资,在资金运转良好或有剩余资金的情况下,才去考虑获取额外报酬的对外投资。第二,如果投资是生产经营的必须环节或是进行风险性投资,必须拟定严谨的投资计划,进行科学的投资回收评估和论证,选择最佳的资金投入时间,以避免造成资金短缺或运转不灵。第三,合理进行投资组合。投资组合包括不同投资品种组合、不同行业或部门的投资项目组合,长短期限不同的投资组合等,以追求一种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最佳组合。第四,加强对证券投资的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的研究,以减轻和抵消对证券投资收益的影响。

(3)资金回收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资金回收风险是指资金不能及时周转或资金流出后不能及时收回的风险。要规避资金回收风险必须做好资金来源、资金占用、资金分配和资金回收的测算和平衡,以保证资金的安全性、效益性和流动性。应收账款回收控制风险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加以规避:一是利用“五c”系统对客户进行科学评估,对不同的客户给予不同的信用期间、信用额度和不同的现金折扣,制定合理的资信等级和信用政策;二是在现销和赊销之间权衡,当赊销所增加的赢利超过所增加的成本时,才应当实施应收账款赊销;三是定期编制账龄分析表,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比例,对应收账款回收情况进行监督,对坏账损失事先做好准备;四是针对不同的客户、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收账政策,既要保证账款的有效收回,又要注意避免伤及客户关系,同时,制定收账政策时要考虑收账费用与坏账损失的大小。

(4)收益分配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收益分配风险的规避要从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对现金流入实施控制,另一方面要考虑收益分配政策。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制定合理的收益留存和利润分配政策,采取适当的利润和现金分配方式,保障现金流入与流出的相互配合、协调,以降低风险。

【参考文献】

[1] 周朝琦等: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4。

[2] 王希旗、江小毅:财务管理.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8。

[3] 叶弟豪:财务风险规避.知识出版社,1994。

[4] 朱伟:论我国企业财务风险制度防范.企业经济,2003(3)。

规避风险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企业 纳税筹划 风险

现代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企业利润逐年降低,在积极的开拓市场销售的情况下,以科学的纳税筹划降低企业纳税成本、达到企业利益最大化是现代企业管理工作的又一重点。避免纳税筹划风险,又叫规避纳税筹划风险,是指为了免除纳税筹划风险的威胁,主动放弃和拒绝可能导致风险损失的纳税筹划方案。避免纳税筹划风险是消除风险最彻底的方法,但也是一种比较消极的风险应对策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现代企业必须通过制定科学的纳税筹划方案及科学的实施规避纳税筹划风险,同时考虑规避纳税抽划风险的策略,提高企业规避纳税筹划风险的能力,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现代企业纳税筹划风险的分析

企业纳税筹划所具有的风险包括政策风险、财务风险、经营风险、法律风险与信誉风险。政策风险包括政策选择风险和政策变化风险。是政策选择正确与否的不确定性。财务风险是由于企业纳税筹划过程中过多的债务负担可能会产生负面效应,其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同时会减少股东的财富。而经营风险是由于企业的纳税筹划对企业未来行为的一种预先安排,具有很强的计划性和前瞻性。但是由于经营过程的变化导致预期经济活动判断失误造成的税收负担加重,从而产生了经营分先。另外由于纳税筹划中的税法等事后出现法律理解偏差也会造成企业纳税筹划的法律风险。种种风险组成了先帝企业纳税筹划多面临的风险,是现代企业纳税筹划过程中必须注重的风险问题,其对企业的经营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企业纳税筹划的风险

2.1纳税筹划的风险管理模式

现代企业纳税筹划风险的规避需要企业通过对纳税筹划风险的识别、评估与分析将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分为三种管理模式,即风险减低、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减低是指那些用以使风险程度和频率最小化的控制方法和措施,减轻风险损失的程度,包括风险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风险规避是指为避免风险的发生而拒绝从事某一事件。风险转移是将风险转嫁到参与风险计划的其他人身上,一般通过合约的形式将风险转移。现代企业必须针对企业实际情况进行企业纳税筹划风险管理模式的选择,有效避免企业纳税筹划的风险,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2.2现代企业纳税筹划风险的防范与管理

现代企业纳税筹划风险的防范于管理是避免企业经营与财务危机的关键,是企业必要的管理措施。首先企业要提高纳税筹划风险的防范意识,加强沟通与协调,以风险防范意识为基础开展企业的纳税筹划工作。在纳税筹划过程中灌注有关政策的综合运用、灌注企业经营方向与经营目标的发展,以促进企业纳税筹划的合法性、合理性,并通过企业综合效益分析对其进行论证,以此提高企业纳税筹划风险的防范能力。另外,企业在注重自身纳税筹划风险防范的同时还要加强与税务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及时了解税收政策的变化,及时、全面的税收政策的动态,以此降低企业纳税筹划风险,正确企业利益的最大化。现代企业还要综合衡量筹划方案,降低风险。通过对纳税筹划的分析与论证,提高筹划方案的合理性、合法性,保障纳税筹划方案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其不仅要考虑企业当地税收政策的变化,还要考虑战略规划、税收环境的变迁等风险隐藏因素。现代企业还应合理把握风险与收益的关系。认识纳税筹划与节税效果的关系,关注风险变化情况并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监控,以此为基础开展成本效益对比。实现企业风险成本与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保障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2.3以科学的纳税筹划原则降低企业纳税筹划风险

由于纳税筹划风险的存在对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有着潜在的危害,因此现代企业必须通过科学的纳税筹划降低企业纳税筹划风险,促进企业的发展。在进行企业纳税筹划过程中,企业必须遵循纳税筹划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以此降低企业纳税筹划的风险。纳税筹划必须遵循,合法性原则,以税法、财务会计和其他经济法规为基础进行纳税筹划工作。同时注重事前筹划原则,分析税法规定调整经济事物、选择最佳的纳税方案争取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并在这一过程中注重经营业务的未发生、应税行业未确定前做好安排,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经济原则是纳税筹划的基本原则,是企业遵循成本效益原则的基础上,将纳税筹划方案所得大于指出。同时针对企业地区、时间、特定税收政策变化企业纳税筹划也应采取相应的掉正原则,以使得企业的纳税工作具有着针对性与时效性。

■三、以科学的纳税筹划方法降低纳税筹划风险

由于纳税筹划对企业的纳税风险的重要影响,现代企业纳税筹划方法必须是综合的、科学的优选法,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经过科学的分析与论证选择最为适合企业的纳税筹划方法进行纳税筹划,以此达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目前常用的纳税筹划方法主要有税收优惠政策利用法、纳税方案最优选择法、特殊条款利用法、财务会计规定利用法等。充分利用现行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实现,是纳税筹划方法中最重要的一种。根据地方、行业、产品制定出的优惠税收条款达到企业纳税筹划的目的。选择最优纳税方案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纳税筹划效果,在多种纳税方案中选择最优的纳税方案,选择交税最少、收益最大的方案。对于特殊行业中税收文件某些条款能够对企业税收进行优惠的,企业也应认真解读,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企业的纳税筹划工作。财务会计规定与税法有冲突时,财务会计规定应当服从税法的调整。如果税法做出规定,纳税人运作就要满足税法的要求;如果税法没有做出规定,税法就要自动地服从于会计的规定。通过科学的企业纳税筹划方式选择与应用,有效降低企业纳税筹划风险。

■四、结论

综上所述,现代企业纳税筹划工作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发展。现代企业必须认识到纳税筹划对企业的重要意义,以科学的纳税筹划促进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实现。针对企业纳税筹划对财务人员的需求,企业还要加强自身财务管理水平以及对税收法规的解读。必要时借助第三方税务咨询企业的专业能力提高企业纳税筹划水平,促进企业纳税风险的降低。

参考文献:

[1]马德龙.现代企业纳税筹划工作的科学开展[J].经济时空,2009,11

[2]周志国.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分析[J].财务管理资讯,2009,6

[3]陈政宇.论现代企业纳税筹划风险的规避[J].会计研究,2008,9

[4]刘凤娇.如何降低企业纳税筹划风险,促进企业发展[J].现代财经,2009,7

规避风险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消防工程 风险识别 风险应对 风险管理

前言

建筑消防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受各种各样不确定的因素的干扰,使整个消防工程的进度、质量、安全以及费用等在可控范围之外。因此,对建筑消防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估,进而如何应对和监控这些风险是我们必须面对和重视的问题。

一、建筑消防工程风险

(一)风险与风险的分类

建筑消防工程风险是在工程目标规定的条件下,该目标不能实现的可能性。

建筑消防工程风险按来源分可分为自然风险和人为风险;按风险对象分可分为财产风险、人身风险和责任风险;按影响范围分,风险也可分为基本风险和特殊风险等。

(二)建筑消防工程风险的特性

建筑消防工程风险具有下列特性:

1.建筑消防工程风险的客观性。建筑消防工程的风险始终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冲突,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建筑消防工程风险的不确定性。风险事件是否发生、何时发生和发生后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均是不确定的。但人们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和经验,对其做出一定程度上的分析和预测。

3.建筑消防工程风险的可变性。当风险因素发生变化时,就会引起风险的可能性、风险的后果等发生变化。

4.建筑消防工程风险的阶段性。它包括潜在阶段、发生阶段和后果阶段。

二、建筑消防工程风险识别

建筑消防工程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步。风险识别是要确定在工程项目实施中存在哪些风险,这些风险可能会对工程产生哪些影响,并将这些风险及其特性归档。

(一)风险识别的原则

在风险识别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⑴先怀疑,后排除;⑵排除与确定并重;⑶由粗及细,由细及粗;⑷严格界定风险内涵并考虑风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⑸必要时,作实验论证。

(二)风险识别的过程和方法

建筑消防工程的风险识别方法往往是经验数据资料分析、风险调查、专家咨询和实验论证等方式。在经验数据资料分析中,要注意对类似建筑数据的收集,包括过去建设过程中的档案记录、工程总结、工程质量、工程验收资料与安全事故处理文件等,找出相关的参考数据。在风险调查中,通过风险分解的方式,建立建筑消防工程初始风险清单。在初始风险清单建立后,仍需根据建筑工程自身的特点进一步识别风险,并在实践中做出必要的修正和补充。专家咨询一般可召集有关专家开会,对特殊建筑的消防方案提出各自的意见,也可采用问卷式调查,在独立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再由风险管理人对专家发表的意见加以归纳分类、整理分析。

三、建筑消防工程风险应对与风险管理

建筑消防工程常用的风险应对策略和措施有: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缓解、风险自留和风险利用,以及这些策略的组合。

(一)风险规避

风险规避就是以一定的方式消除风险或消除风险产生的条件,或者保护工程的目标不受风险的影响。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风险规避从源头上消除风险,是一种最彻底的消除风险影响的方法。

1.风险规避的方式

风险规避的方式有如下两种:(1)规避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2)规避风险事件发生后可能有的损失。

2.风险规避计划系统

在建筑消防工程中,风险规避计划系统可由预防计划、灾难计划和应急计划三部分组成。

3.风险规避的局限性

风险规避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在某些条件下,风险规避会丧失一些机会或阻碍创新。(2)风险规避受信息的制约较大,当风险识别和风险估计还没有充分把握时,风险规避的策略会受到很大的影响(3)采取风险规避的策略有时不太现实,付出的代价比较昂贵,回避风险的同时也失去了一些从风险中获得收益的可能性。

(二)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将某风险的结果连同风险应对的权利和责任转移给他方,是由各方承担风险。转移风险仅将风险管理的责任转移给他方,并不能消除风险。风险分担的原则是:任何一方风险都应由最适宜承担该风险或最有能力进行风险应对的一方承担。因此,符合这一原则的风险转移是合理的,各方可取得双赢或多赢的结果。

(三)风险自留

风险自留亦称风险接受,时一种由工程主体自行承担风险后果的一种风险应对策略。它不改变建筑消防工程风险的客观性质,即它既不改变工程风险发生的概率,也不改变工程风险潜在损失的严重性。风险自留是一种风险财务技术,明知有风险而不去控制。风险自留用于残余风险的处置,面对众多的风险,总会有一些难以把握的风险及造成的损失,工程的主体自己承担或保留。

(四)风险利用

风险利用是建筑消防工程风险应对更高的一个层次,它主要针对一些投机性质的风险,通过对风险的把握和驾驭,可以化不利的后果为发展机遇。

(五)建筑消防工程风险管理决策

建筑消防工程风险管理决策,就是风险管理者在占有一定的信息基础上,从若干可能实施的方案中,通过分析、评价和判断,选出满意的方案。

四、综合评价

建筑消防工程风险管理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过程,仅仅对其中的每个步骤进行研究是不能满足建筑消防风险工程管理的需要的,它需要管理者将从风险识别直至风险应对的每个步骤融合成一个整体,综合运用消防工程学、风险管理学、统筹学、经济学、保险学等多种知识进行管理和决策。

(一)风险评估方法选择

风险评估方法的选择将会最终决定风险应对方式的选择,根据不同类型的工程和风险,风险评估方法也有所不同。

(二)风险应对方式选择

风险应对方式的选择是与风险评估紧密相连的,风险评估的结果直接决定了风险应对方式的选择。不同类型的风险要选择最适合的风险应对方式,而正确的应对方式的选择,正是风险管理的目的所在。通常最基本的风险应对方式是风险规避,因为风险规避从源头上消除风险,最彻底的消除风险影响的方法。但对于不同的情况也要具体分析。

(三)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

建筑消防工程风险管理的每一个步骤都是十分重要的,前一个步骤是后一个的前提和基础,但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其轻重缓急也要具体的分析。一般来说,对于发展比较成熟的建筑消防工程,由于其风险评估系统比较完善,而且经过了国外多年的经验总结和论证,那么对风险应对方法的选择就比较重要;而对于发展不够成熟的建筑消防工程及其分支系统,其风险评估系统的发展尚不成熟,我国几乎没有一套成型的风险评估体系,也缺少相应的法规,而无法对风险的比较准确的评估,在此基础上所做出的风险应对,其可靠性和有效性是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的,因此,这种情况下,风险评估就尤其重要。

五、结束语

建筑消防工程风险管理是消防上一个重要的部分,它在整个建筑消防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建筑消防工程风险管理的研究,可以有效的避免或减少建筑消防工程的损失,对消防的性能化设计起着有力的促进作用,为综合消防分析理论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对建筑消防工程管理的过程只是做了初步简单的阐述。

[参考文献]

[1]雷胜强.国际工程风险管理与保险.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2]王卓甫,邱德华.工程项目管理.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2

[3]王卓甫.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4]郭仲伟.风险分析与决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

规避风险的重要性篇5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1、企业财务管理系统适应宏观环境的滞后性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基础工作不完善等原因,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4、有些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二、企业财务管理在不同阶段的财务风险

1、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

在我国,资金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我国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很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70%以上。资金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投资失误

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3、对外投资决策失误,导致大量投资损失

企业对外投资包括有价证券投资、联营投资等。有价证券投资风险包括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由于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决策失误及盲目投资导致一些企业产生巨额投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4、企业赊销比重大,应收帐款缺乏控制

由于我国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滞销现象。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帐款大量增加。同时,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应收帐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帐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5、企业存货库存结构不合理,存货周转率不高

目前我国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存货流动性差,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长期库存存货,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规避

1、规避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措施

规避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本人认为,规避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情况,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系统,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2)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3)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切忌主观臆断。

(4)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首先,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应承担的职责,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力,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另外,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方面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清晰明了。

2、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

(1)分散法。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共同投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投资风险,避免因企业独家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的财务风险。由于市场需求具有不确定性、易变性,企业为分散风险应采用多种经营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在多种经营方式下,某些产品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可能会被其它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销,从而避免经营单一产生的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风险。对外投资多元化是指企业对外投资时,应将资金投资于不同的投资品种,以分散投资风险。

(2)回避法。即企业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回避财务风险。

(3)转移法。即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转移风险的方式很多,企业应根据不同的风险采用不同的风险转移方式。

(4)降低法。即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方法。例如,企业可以在保证资金需要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产品设计、努力开发新产品及开拓新市场等手段,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降低因产品滞销、市场占有率下降而产生的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财务风险。另外,企业也可以通过付出一定代价的方式来降低产生风险损失的可能性。例如建立风险控制系统,配备专门人员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并化解风险。企业也可建立风险基金,如对长期负债建立专项偿债基金,以此降低风险损失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3、不同的财务活动阶段,规避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

(1)筹资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首先,充分利用自有资金,加强对自有资金的控管,对各种借支款项要严格审批并及时催收。其次,选择合理的资本结构,即债务资本和自有资本的比例要适当,充分利用债务资本的财务杠杆作用,选择总风险较低的最佳融资组合。第三,注意长短期债务资本的搭配,避免债务资本的还本付息期过于集中。第四,选择多种筹资渠道。第五,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无论是自有资金,还是债务资金,只有资金使用效益提高,才能保障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赢利能力。

(2)投资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首先,要谨慎投资,在资金运转良好或有剩余资金的情况下,才去考虑获取额外报酬的对外投资。第二,如果投资是生产经营的必须环节或是进行风险性投资,必须拟定严谨的投资计划,进行科学的投资回收评估和论证,选择最佳的资金投入时间,以避免造成资金短缺或运转不灵。第三,合理进行投资组合。投资组合包括不同投资品种组合、不同行业或部门的投资项目组合,长短期限不同的投资组合等,以追求一种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最佳组合。第四,加强对证券投资的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的研究,以减轻和抵消对证券投资收益的影响。

规避风险的重要性篇6

关键词:新汇制;涉外企业;汇率风险管理

2005年7月,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标志着我国的汇率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后,汇率弹性已逐步显现。总体上来看,汇改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呈现小幅上扬态势,对欧元汇率略有下跌。2008年我国将会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弹性,这意味着人民币汇率波幅将进一步加大。对于从事涉外经营活动的经济主体来说,汇率的不确定性加大了企业的决策难度,对企业的长期经营战略产生影响,由此带来的潜在市场风险不容低估。

一、涉外企业汇率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汇改后,一些涉外企业已经认识到汇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开始寻求规避风险的措施,但整体来说,涉外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

(一)涉外企业对汇率风险管理的认知不足,无法全面有效地防范汇率风险

管理人员对汇率风险管理的认知度决定着企业防范汇率风险的能力和水平。对于许多企业来说,汇率风险仍然是一个陌生的问题。长期以来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企业经营管理者对汇率风险了解甚少,面对新的汇率机制下日益显现的汇率风险,大部分企业显得束手无策。

金融衍生工具是规避汇率风险的重要手段,但很多企业对金融衍生工具的认知存在误区,缺乏相应的风险承受能力,不愿意为防范汇率风险支付成本,运用金融衍生工具规避风险的积极性不高。还有些企业则把金融衍生工具当作一种赢利手段,以投机为目的,期望取得高额利润,反而把自己置于更大的风险之中。

由于企业对汇率风险管理认识不足,缺乏汇率风险管理的知识和技巧,无法全面有效地防范所面临的汇率风险。

(二)可供选择的金融衍生避险工具较少,涉外企业防范风险的途径有限

现阶段我国的资本市场还不够成熟,虽说各大商业银行相继推出了许多创新型的避险工具,但与发达国家相比,金融衍生工具仍然较少,加上很多套期保值的工具在基层金融机构还没有全面开办,可供企业选择的金融衍生避险工具的种类仍然偏少,而且订价不合理,导致避险成本过高。对于一般的涉外企业而言,利用金融衍生产品来避险防范外汇风险的途径非常有限。

(三)出口产品缺乏竞争力,难以取得定价主动权

涉外企业防范汇率风险的方法大多需要通过谈判在合同中规定,目前大部分出口企业生产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竞争优势,因此在谈判中缺乏议价能力,难以取得主动权,无法通过协议让对方分担风险,给企业经营带来困难,有的企业甚至放弃了交易。

二、我国涉外企业汇率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涉外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受到国家外汇管理制度的约束

中国是实行较严格外汇管制的国家。国际上许多成功外汇风险管理战略和方法应用于我国推行时不可避免地受到外汇管理政策的约束。主要表现在:一是行政审批内容和环节过多,收费过高,企业疲于应付,无法及时有效地抓住有利时机规避风险,甚至导致企业错过有利的结售汇时机;二是人民币只在经常项目下可兑换,企业不能以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来规避汇率风险;三是现行办法规定大多数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必须以真实交易为背景。这种实需原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使用衍生产品的灵活性。

(二)商业银行金融服务配套机制跟不上,金融产品定价不合理

受传统观念影响,商业银行整体的汇率风险管理及规避机制尚未形成,金融服务配套机制不完善。近年来,虽说银行非常重视衍生产品的开发,但是对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问题警示不够,对金融衍生产品宣传和培训不力,大多数企业的管理人员不了解银行的避险工具,难以运用金融衍生工具来规避汇率风险,这是造成企业缺乏风险意识、避险的知识和手段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前,金融衍生产品定价机制还存在不合理性,定价普遍过高。大多数企业利用贸易融资来提前收汇结汇,在一定程度上锁定了汇率风险,却要支付较高的手续费和保险费等,难以完全享受到避险保值的好处。不少企业认为金融衍生产品不太适应用于进出口业务量较小的中小企业。

(三)涉外企业缺乏汇率风险管理方面的专门机构和专业人才,难以建立完备的外汇风险管理体系

涉外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能力较弱还在于缺乏具有外汇风险管理知识和技能的专门人才。很多企业在实际经营中,涉及外汇的业务一般是由财务部门兼管,只有少数企业在组织机构上设置专门的外汇风险管理部门或人员。由于财务人员不具备专门的汇率风险知识和技能,无法从企业战略的高度出发,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水平,利用有效的手段对企业所面临的汇率风险进行防范。即使企业能够使用金融手段来防范汇率风险,因为没有专门的机构对汇率风险进行统一管理,难以建立完备的外汇风险管理体系,无法对企业面临的各种汇率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更谈不上对各种风险进行有效的测量和管理,绝大部分企业只是单独地使用金融工具,没有从整体上形成一个完整的战略构架,往往会失去在交易前防范汇率风险的最佳时机,很难完全规避风险或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

三、涉外企业加强汇率风险管理的途径

汇改后,国家进一步放宽了外汇管理政策,但在短期时间内,涉外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的外部环境仍然难以得到彻底改变。涉外企业如何利用外部现有的条件,发挥自身优势,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合理规避外汇风险,是企业当前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一)加强汇率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与实施,提高自我防范能力

1.提高全体员工风险管理的意识,形成一个良好的汇率风险管理氛围

防范汇率风险,提高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意识很重要,企业只有充分认识到汇率风险的危害性,才能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规避风险。汇率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企业全员性的活动。企业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每一项活动都可能涉及到汇率风险,如企业的采购、生产和销售等,各部门都应积极参与风险管理策略的实施过程,单靠某一个部门将会大大减弱汇率风险管理的效果,只有企业的每个员工都有汇率风险管理意识,每个部门都参与到汇率风险管理中来,才有可能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良好的风险管理氛围。

2.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把汇率风险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企业必须意识到,只有建立全面的汇率风险防范体系,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才能应对汇率波动对企业经营造成的影响。汇率风险管理体系应包括汇率风险管理战略目标的制定、外汇风险的识别、风险限额的设定、不同类型外汇风险的测量和管理手段的选择以及事后风险管理的评估系统等。为了有效地防范汇率风险,企业的管理者应从战略高度出发,确定汇率风险战略目标,并根据自身特点和风险承受能力,确定外汇风险限额,制定出汇率风险管理政策,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应突出全局观念和各部门的分工协作,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外汇风险管理战术和避险措施,并在事后对风险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价,总结经验和教训,找出不足,不断对风险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力争将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3.加强科学有效的监管力度,在企业内部建立汇率风险预警机制企业在汇率风险管理过程中最关注的是外汇汇率的波动,无论汇率如何波动,企业都有可能面临风险。因此,企业必须要加强科学有效的监管力度,在内部建立汇率风险预警机制,确定汇率变动的方向和波动幅度,对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风险管理过程进行监控,主动对可能面临风险的外币资产或负债项目进行调整或保值,及时发现风险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出现汇率风险失控现象。

4.加强高素质外汇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有效地防范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管理制度的执行最终还要依靠人来完成,由于规避汇率风险是一项对技术性要求较高的业务,对汇率变化趋势进行准确预测是规避汇率风险的前提条件,金融工具是规避汇率风险的重要手段,但汇率变化莫测,金融衍生产品品种繁多,交易程序复杂,而且更新速度非常快。必须要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对汇率变化趋势进行准确预测,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因此,要加强高素质外汇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建立健全专门的管理机构,安排专职人员从事汇率的预测和防范汇率风险的管理工作,加强对金融产品相关知识的学习与研究,对所面临的汇率风险类型和安全程度进行科学判断,及时采取措施,有效地运用各项工具和手段对外汇风险进行管理。在汇率瞬息万变的今天,企业只有不断充实外汇人才,才能增加汇率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使汇率风险不再成为制约企业利润增长的瓶颈。

5.将事前预防与事后规避相结合,把汇率风险管理贯穿于整个经营管理的始终

要密切关注和研究外汇管理政策,采取事前预防和事后规避相结合的措施来规避汇率风险,将汇率风险管理贯穿于整个经营管理的始终。交易前以预防出现汇率风险为主,交易后,以规避汇率风险为主。在交易前,可通过选择多种计价货币、订立保值条款等作为防范风险的主要手段,在交易后,应特别关注风险敞口头寸,将提前或推迟结算、使用金融衍生品和贸易融资作为规避汇率风险的主要手段。如开拓海外市场的业务人员在谈判中通过订立价格条款来规避风险;交易后风险管理人员通过金融衍生工具对汇率风险暴露头寸进行对冲等手段规避风险。

(二)加强经营管理,化解汇率风险

1.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出口企业要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为契机,在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保持产品价格优势的同时,更要加快结构调整。加强高新技术的引进和开发,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品牌内涵,走差异化、品牌化之路,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在谈判中的议价能力,这样,才有可能有效地利用价格条款来分散或规避汇率风险。

2.实现跨国经营,提高汇率风险防范能力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大型涉外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通过选择在不同国家投资生产,并在当地直接销售,不但可以消除贸易壁垒,还可以减少因本外币兑换而产生的汇率风险。涉外企业可以灵活地选择经营地点或市场,获得多渠道的原材料和生产部件的供应,减少了这些原材料的直接进口;将在当地生产的产品直接销售,减少了本外币之间的兑换,更加有利于企业提高防范汇率风险的能力。

3.实施进出口业务的多元化,降低汇率风险的危害

在国际贸易中,使用单一外币结算会大大增加汇率风险。如果涉外企业在某一时间内将其进出口业务同时分配到不同国家的市场,采用不同的货币作为结算货币,这样就等同于使用多种外币作为结算货币。对于本国货币来讲,有的结算货币升值,有的结算货币贬值,企业的汇率风险被减小。由此可见,实施进出口业务的多元化经营,有利于涉外企业降低汇率风险的危害。

4.实施融资的多元化,分散汇率风险

随着国际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对涉外企业来说,特别是对跨国公司而言,外币融资的渠道越来越宽,非常容易获得外币融资。企业要尽量从多个国际资本市场以多种外币融资,使得负债货币多元化,从而通过拥有多种不同外币债务来实现保值和规避汇率风险的目的。

企业管理汇率风险的过程是复杂的,应把风险管理与其整体经营和发展战略融合起来,确保企业拥有一个长期性的汇率风险管理策略。对于目前的中国企业来说,最为重要的是要树立汇率风险意识,将汇率风险的思想融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形成一整套汇率风险管理机制,合理选择汇率风险管理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将汇率风险的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为企业长期健康稳定和持续地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栗书茵.我国涉外企业外汇交易风险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12):48-52.

规避风险的重要性篇7

[关键词] 高校结算中心;规避风险;方法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22. 011

[中图分类号] F27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22- 0017- 02

面对近年来银行、商业机构违规案件的频繁发生,风险规避存在长远发展的价值,作为年周转资金达千万元的高校结算中心,肩负着高校资金流通、运作的重要任务,对风险的规避必须作为其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与银行关系密切的机构不能忽视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隐患。所以,对风险进行有效规避,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和完善的资金监督核查部门,科学地规避高校结算中心的资金风险,在保证高校资金安全、高校、正常流通结算起着重要作用。

1 高校结算中心风险现状分析

1.1 国家经济政策

①国家经济政策。目前我国相关的高校经济立法尚未完善,规章制度尚未健全。高校的结算中心是学校的财务运作中心,但由于国家经济政策的不完善,直接影响着高校结算中心的平稳运行。②国家办学政策。近年来,我国各类高校正处于蓬勃发的时期,专业调整、基础建设、改变办展学条件等方面都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国家出台的办学政策给高校的建设带来支持的同时也对高校的技术经济带来了风险。③市场经济环境变化。高校的经济运作市场化受国际和国内的市场经济变化的影响,很难及时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很难准确把握经济走向,未能最大限度地规避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及法律规范导致的系统性风险。

1.2 制度体系层面

对于现阶段的高校结算中心,目前仍不具备独立核算、自主资金调配的能力,其在资本运作的相关项目中,提供相关的经济信息和财务分析报告等内容。因高校结算中心本身不具有资金调配使用的权限,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众多瓶颈,很多工作和项目仍无法正常地实施开展。

1.3 管理考核力度

(1)高校结算中心的管理层面由于对结算中心内涉及到的经济项目,下属科室的监管力度不够,无形中对其财务状况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2)对结算中心的工作考核力度不够。目前,很多高校都采取的是内部的监督和考核,管理上存在着一定的漏洞。因为结算中心不担承担着高校内部的资金往来,还承担着对外结算的功能,制定出相应的法规政策,应加大对结算中心工作的考核力度,充分调动结算中心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减少因管理不善带来的经济危险因素。

2 有关规避结算中心风险方法的分析

2.1 加强完善财务制度,建立监督检查机构

2.1.1 健全岗位分工,加强监管力度

①银行对账单控制,通过定期进行资金明细和余额的核实,确定资金的风险值;②岗位分离控制,建立资金结算中心工作岗位的不相容职务;③现金收付款的控制,有效地分类结算中心的收款、付款岗位分工;④现金盘点控制,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现金盘点,确保现金的账实相符;⑤银行票据控制,根据银行票据的规定有效控制结算中心的票据结算;⑥印鉴管理控制,必须确保印鉴的多人管理、多人控制。

2.1.2 建立相关监管制度,发挥科学的用人机制

加强对一线重要岗位的监督,选拔一些工作踏实、原则性强、工作能力较高的人到重要的岗位上来,使人才智力优势变为结算中心的竞争优势。

2.1.3 建立跟踪监督检查机制

结算中心掌握着整个学校对外的资金交流,必须加强内部的财务监督和检查机制,明确岗位目标和责任制,员工与部门之间相互监督,加强对结算中心财务人员岗位职责教育、财务制度方面的培训,将风险降低到最小。

2.2 加强员工职业道德教育

2.2.1 加强员工职业教育培训

提高结算中心对员工的综合素质的招聘要求,将招纳人才、培养人才和运用人才落实到位。同时对财会人员进行《会计法》、《现金管理暂行条例》、《支付结算办法》、《票据法》等相关的法律规定和政策的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培训,引导结算中心人员建立较强的风险规避意识。

2.2.2 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必须要求员工及时关注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相关经济政策的随时调整,以及现代化的经济化管理的普遍开展,进一步提高专业的服务技能,并熟练掌握计算机的使用,以及相关财务软件的熟悉运用,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2.3 改革完善组织机构, 健全规避风险制度

2.3.1 建立完善的内部组织机构

风险控制小组可由学校财经领导小组组成,还可以成立内部稽核控制和项目运作决策小组,加强内部的稽查和控制,以避免项目的风险性过大。对于是结算中心风险防范的重要环节,结算中心要将本结算中心的工作进行明确的管理整合,明确工作岗位责任制,部门与部门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相互牵制,相互监督。并且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地健全各项规避风险制度,将风险切实控制在预防中。

2.3.2 健全各项规避风险保障制度

①建立健全有效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包括:结算中心的成本管理、重点岗位工作人员的目标责任,结算中心的部分稽查制度、职业技能水平和业务素质等方面的相关制度要求,对结算中心工作人员加强工作原则。②建立健全资金授权批准制度。对高校基础项目频繁、大量资金的运行流通,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批准制度和流程,通过规章制度的规定对结算中心的资金进行核查和监督。

3 结 语

随着高校结算中心的资金流通量频繁增多、流通资金的数额增大、基础项目的逐日增加,作为处于高校与银行之间互联的重要工作节点,其工作具有特殊性和重要性,必须要从源头抓起,防范和控制资金运作带来的风险。通过加强提升结算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制度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完善结算中心内部组织机构的合理性,确保结算中心各岗位的内部核查管理,减少风险因素,最终建立和健全各项规避风险制度,做到最大化地规避高校结算中心的风险因素。

主要参考文献

[1]马镇东,梁小业.浅谈避免高校风险的措施以及对策思考[J].经济与管理,2011,45(16):112-113.

[2]赵晓斌,杨文华.试析高校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J].消费导刊,2010,34(17):18-19.

规避风险的重要性篇8

关键词:网络营销;因子分析;风险识别;风险规避

中图分类号:TP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11-0358-02

网络经济时代,网络营销应运而生,目前许多风险投资瞄准了我国网络营销市场,投以重金,以期分得一杯羹。高利润必然伴随高风险,正因为如此,我国许多中小企业都采取观望态度,面对网络浅尝辄止,仅仅建设了一个网站,而没有采取进一步的营销措施。我国网络营销市场规模业已突破100亿,并仍在快速增长,能否正确识别和有效规避网络营销风险直接关系到我国中小企业网络营销发展的成败。

通过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才能正确识别出网络营销风险,并采取措施规避风险。目前学术界对于网络营销风险的研究较少,更谈不上针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网络营销风险研究。鉴于此,本文在评述国内外网络营销风险管理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利用因子分析法来识别网络营销风险,并提出了一套网络营销风险识别指标,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规避策略。

1 网络营销风险研究评述

网络营销风险是指在网络营销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事先无法预料的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影响,使网络营销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一定的偏差,从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随着网络技术迅速发展,21世纪初,一些关注网络营销的学者,将他们的研究兴趣开始转移到网络营销风险的研究上,使得网络营销研究拓展到网络营销中所存在的风险上。对于网络营销风险因素的代表性研究在表1中进行了归纳,可见网络营销风险因素的复杂性、多样性和相似性。综合分析国内外研究文献可知,网络营销风险分析局限于综合分析法,通过借鉴前人相关的理论成果来进行理论分析,缺乏实际调研和数据分析。

基于上述认识,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中小企业在开展网络营销过程中所遇到的风险因素;然后对对调查结果进行因子分析,得到网络营销风险识别指标体系;最后根据理论与实践对各个风险因素的规避提出相应的策略。

2 基于因子分析的网络营销风险识别指标构建

2.1 研究方法

本研究首先通过研读文献提炼网络营销风险指标项目,设计了19个体现网络营销风险因素的问题。进而在2008年6月至7月间以湖南省中小企业高层管理、营销经理为调查对象,采用现场调查方式,要求个体评估每一问题在自己企业所表现的严重程度,并采用Lister5点量表方式打分,从1分“风险非常弱”到5分“风险非常严重”渐变。本研究中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29份,有效回收率为86%。

2.2 结果分析

运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得到KMO值为0.789>0.5,Bartlett球形检验相伴概率为0.000<0.05,说明原始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然后通过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以特征根>1,累计贡献率>50%为依据,提取出5个因子,见表2。因子累计贡献率为56.907%。

根据因子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分析结果,识别出如表3所示的网络营销风险指标体系,包括5个分类指标,14个单项指标。

3 网络营销风险规避

上文通过因子分析得出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网络营销风险识别指标,下文将对其提出相应的风险规避方法。

3.1 维护风险规避

伴随网络技术的发展,病毒和黑客泛滥成为网络世界中最普遍、一旦爆发杀伤力通常都很大的风险,但是其之所以成为风险一般是由于企业疏于网络维护所致,因为它们的天敌杀毒软件和反黑客发展迅速,一般都可以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

网络由于其虚拟性,给不法人士以可乘之机,他们通过自己对网络知识的掌握,冒牌网站、虚假信息,几乎所有的被调查者都接收到过虚假的网络中奖信息,足见该问题的严重性,但是只要企业注重自身网络营销品牌建设和维护,欺诈与侵权还是不难被发现的。

3.2 服务风险

如何让网络上的潜在消费者敢于提交自己的真实需求,真切的感知商品的质量,安全付款,并保证及时完好获得自己所购买的商品,是网络营销配套的服务所需要做的工作。加强企业对客户隐私的保护,提升网络多媒体表现水平,充分利用网络银行的安全装备,合理选择物流公司是规避服务风险的有效途径。

3.3 法律风险

网络合同的履行,网络建设相关程序的简化都需要有关部门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是规避此类风险的根本。目前已经有一些相关法规出现,作为企业更应该积极学习、促进网络法律法规建设,同时也可以通过充分调查来规避风险。

3.4 网络风险

无法正常上网和网络数据丢失是网络速度慢的表现,一般与用户端所选择的宽带带宽有关,作为企业应该与客户充分沟通来避免误会,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联合网络服务商帮助客户提高网速。

3.5 管理风险

只有企业管理者意识到网络营销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拥有进行风险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企业才有可能远离风险、健康发展。因此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管理者的风险意识并采取行动是网络营销风险管理的第一步。

规避风险的重要性篇9

【关键词】金融理财产品 风险分析 规避策略

在金融理财投资行业中,收益往往与风险并存,只有加强理财产品的风险控制策略,才能最大程度上降低风险,提高收益,这于金融机构、投资者乃至是国家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1]。对此,本文研究分析了个人金融理财产品存在的风险和业务发展的不足,并从多个角度提出了风险规避策略。

一、金融理财产品概述

金融理财理论来源于金融实践,目前我国现存的金融理财产品众多,这些产品具有其不同的特点,由于我国的理财市场规模较小,供需均衡性始终维持低层次,而且理财师队伍建设起步也较晚,加之理财产品缺少创新,多存在同质化现象,这就导致了我国的金融理财业务发展较为落后,所以各大金融机构和投资者一直在研究如何有效的规避风险,提高收益。

二、金融理财产品风险分析

(一)“价格战”引发市场风险

不同的理财产品具有不同的投资策略和收益结构,尽管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是目前的很多理财产品逐渐出现了同质化现象,为了获取最大化的预期收益,产品之间出现了“价格竞争”,这就造成了一定的市场风险。例如,如果理财产品持续走高,一旦在市场上没有合适的投资组合那么就会致使产品资金的投向受限,最终增大收益率的市场风险。

(二)操作风险

金融理财产品从研发、设计、销售到业务操作多具有一定的模式,各个环节看似严密,实则多易出现一些问题,尤其是销售环节,常会因为操作不规范导致一些操作风险。这与业务人员的操作能力和职业素质相关,因为很多金融机构对投资的风险性都会明显指出,但是一些销售人员会因为销售压力对其没有重点明示,或者极力淡化风险,这样就会导致投资者购买行为出现偏差,最终埋下金融风险隐患。

(三)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主要体现在外汇理财产品组合之上。目前,全球经济发展速度十分迅速,美国的次贷危机风波的影响仍然存在,这个时候极易产生一些政策风险,所以必须充分投资市场行情、积极防范政策性风险。

三、理财风险规避策略探讨

(一)金融机构的管控措施

1.构建优秀的理财团队,培养其理财能力。目前,我国的理财从业人员的实践操作能力相对较差,这不仅造成了理财操作风险,同时也影响了我国的金融行业稳定发展,所以必须建立优秀的理财团队,选拔人才,经考核后认定其理财从业资质,确保所有人员均为持证上岗,然后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组织培训活动,加强其理财实践能力,提高其业务水平及服务能力。最后,加强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培养,提高其职业操守和责任心,杜绝不当行为。

2.调整并完善风险管理体系。首先,制定理财产品风险管理体系,将理财产品风险管理真正纳入到金融风险管理体系中,然后建立董事会管理模式,组建风险管理部门,转变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全方位、全方面的管理理财产品的风险。此外,风险管理时要应用风险检测手段对风险进行计量,确保控制风险、处理风险。

3.有效转移风险,采取规避手段。首先,在研发理财产品时必须测算产品的资金成本和销售情况,合理规划产品与资金,依照市场情况应用具体的方法测算其产品风险和收益。一旦产品的销售资本回报率为低于零值,那么不得对其进行销售,而为了确保浮动收益性投资的收益,必须细致观察市场变化和政策变化,如果是投资组合,则需要对相关利率进行调整,在测算出风险收益率曲线后及时采取风险转移方法。如果风险经加权调整后,其资本回报率低于零值那么就需要及时终止条款,减少客户的损失。

4.完善内部的审查和监督管理。首先,构建审查和监督部门,然后由审计部门评估风险,组织相关人员报告评估。之后由理财业务管理部门进行监督,监督理财顾问的相关理财合同、记录和材料。只有审计和监督部门并行管理才能有效规范金融理财行为。

5.采用科技系统和信息系统管理。目前,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发展相对较快,应用这些系统可以有效提升风险管理的高效性,所以我国的金融理财行业也应该积极采用这些系统。首先,完善网上银行的软件和硬件设施,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客户信息,保障其安全性,然后制定网上银行管控制度,规范网上操作流程。最后,建立认证和数字证书,完善客户信用风险管理制度,采用钥匙加密技术和防火墙技术管理理财相关信息[3]。

(二)相关监管机构的措施

首先,建立与理财业务相关的法律条文,降低政策风险。中国银监会要发挥积极的作用,细致总结理财业务发展情况,严格执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规范理财行为。其次,监督理财市场,建立良好的金融秩序。减少“价格战”,由于多数投资者不具有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所以监管机构必须对理财产品的风险性进行法律约束和风险提示。

(三)投资者的风险规避措施

首先,投资者必须理性的对待金融理财产品的投资行为,正确认知风险和收益性,要懂得尊重理财市场,加强其自身的理论知识,正确面对理财产品市场的运行规律,做好相关的预测,切勿高估自身的投资行为,也不要抱着“一夜暴富”的思想,尽量稳步的去投资,正确看待收益。其次,投资者应该重点规避高风险理财产品,切勿因收益过高而盲目选择理财产品,做好风险规避。然后,加强自身风险分析能力,学习科学的风险分析能力,对所有的理财产品的风险性进行预判,确定自身能够承受的最大风险,合理选择产品。最后,优化证券投资组合,确定其证券收益的加权平均数,平均风险,降低风险。在此基础之上制定好风险应急计划。

四、总结

目前,国内外的金融理财市场发展仍然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国内必须积极改进理财市场的发展不足,而投资者应该不断加强投资理财理论知识储备,充分熟悉并把握理财产品的种类和特点,此外,监管机构也应采取监管行为,如此才能构建一个稳定、有序的金融理财市场。

参考文献

[1]盖雪.论金融风险持续性及其规避策略[J].中国市场,2015(12):37-37.

规避风险的重要性篇10

关键词:财务风险 规避 措施 方法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揭示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并对其规避的措施和方法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1、企业财务管理系统适应宏观环境的滞后性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基础工作不完善等原因,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4、有些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二、企业财务管理在不同阶段的财务风险

1、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

在我国,资金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我国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很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70%以上。资金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投资失误

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3、对外投资决策失误,导致大量投资损失

企业对外投资包括有价证券投资、联营投资等。有价证券投资风险包括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由于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决策失误及盲目投资导致一些企业产生巨额投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4、企业赊销比重大,应收帐款缺乏控制

由于我国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滞销现象。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帐款大量增加。同时,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应收帐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帐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5、企业存货库存结构不合理,存货周转率不高

目前我国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存货流动性差,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长期库存存货,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规避

1、规避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措施

规避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本人认为,规避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情况,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系统,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2)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3)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切忌主观臆断。

(4)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首先,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应承担的职责,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力,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另外,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方面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清晰明了。

2、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

(1)分散法。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共同投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投资风险,避免因企业独家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的财务风险。由于市场需求具有不确定性、易变性,企业为分散风险应采用多种经营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在多种经营方式下,某些产品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可能会被其它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销,从而避免经营单一产生的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风险。对外投资多元化是指企业对外投资时,应将资金投资于不同的投资品种,以分散投资风险。